政府公开信息的意义

2024-05-03

政府公开信息的意义(通用6篇)

篇1:政府公开信息的意义

信息民主的保障——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一、政府信息公开的意义

(一)信息的概念

信息民主是现代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民主包括获得信息权、使用信息权与参与信息权。政府作为社会的管理者,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制作、搜集、存储了大量的信息。因为政府信息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而且数量巨大,可以说政府是最为重要的信息源。而只有公开政府信息,才能满足公众获得信息权、使用信息权和参与信息权的需要,因此,信息公开制度是信息民主的保障。

从政府本身的利益来说,政府并不愿意公开信息,法藏官府,秘不可知,保密能够为政府提供更多的自由裁量的便利。因此,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是在于保密文化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理论基础

在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下,政府是否应当向公众提供政府信息,不是由政府的权力决定的,而是由民众的权利决定的。人民主权理论和知情权理论构成了公众获得政府信息的权利的合理性,成为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理论基础。

根据人民主权理论,政府机关有义务向公众公开政府信息,或者说人民有权利获得政府信息。理由如下:第一,从行政权力的来源看,行政机关所享有的一切权利均来自于人民的权利和宪法的授权。因此,人民必须有一定的途径了解政府是否适当、完整地执行授权的目的;政府必须公开政府信息,接受授权者的监督。第二,从行政权力内容看,行政权力涉及到国家的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的组织管理。行政权力内容的广泛性决定了对它监督的重要性。第三,从行政权的行使方式看,行政权行使应当是公开的。

作为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理论基础的知情权(right to know)又被称为了解权。它首先是作为政治上的权利提出的。美国新闻记者肯特·库柏(Kent Cooper)在1945年率先使用了“了解权”一词。当时美国政府内部存在着消极对待政务信息公开化,任意扩大保密权限的官僚主义倾向。肯特·库柏在文章中呼吁,公民应当享有更加广泛的了解权,并建议将了解权提升为一项宪法权利。

知情权是人民行使一切民主权利的重要前提。没有知情权,公民的选举权和参政权无法实现;知情权是监督政府,防止政府滥用权力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地监督政府不滥用权力的最好办法就是建立以知情权为基础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确认知情权为一项普遍的民主和社会权利,为政府信息公开奠定了基础。

(三)信息公开的意义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1、信息公开的首要意义就是促进公众参与国家管理。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首先是公众了解了行政权力行使的状况,为评价政府行为提供了基本的信息支持;通过了了解政府信息,人们可以发表言论,提出意见和建议,直接影响政府的决策。

2、保障个人权利。公民个人很多权益的实现都必须首先了解政府的信息。政府信息不公开,公民个人就不能获得有关信息,甚至对自己权利的状况,如有什么权利、权利是否遭到了侵害,侵害的程度、是否有救济的途径等,都不了解。

3、促进经济增长。在信息时代,信息经济是经济的基础,而政府却是社会中最大的信息所有者和控制者。因此,实现信息化或者信息社会的前提市政府信息公开,使政府信息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4、防止腐败。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信息公开使政府处于公众的监督之下,对防治腐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北欧国家政府廉洁不能说与政府信息公开没有关系。近年来,防止腐败成为有些国家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目的之一。

5、提高行政效率。从传统的政府保密文化的角度看,通常认为信息公开会增加行政负担,影响行政效率,但是,政府信息公开与行政效率并不矛盾,相反适当地公开政府信息还有助于提供行政效率。

二、信息公开制度发展的概况

(一)信息公开制度发展的概况

瑞典是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发源地。瑞典于1766年制定了《出版自由法》,赋予报刊以转载公文的自由。1949年瑞典国会通过了现行的《出版自由法》,1980年制定了《保密法》,1991年又制定了《表达自由法》作为对《出版自由法》的补充。瑞典《保密法》的出发点是保护公众获得政府信息的权利,详尽规定保密信息的范围,是为了限制行政机关在保密问题上的自由裁量权,瑞典的信息公开制度主要通过《出版自由法》、《表达自由法》以及《保密法》加以确立,它们共同构成了瑞典出版自由与信息公开制度的宪法和法律基础。

瑞典之后,芬兰、丹麦和挪威等北欧国家也制定了信息公开法律。北欧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普遍实行了信息公开制度的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到2002年5月,几乎全部东欧国家都建立了信息公开制度。在西欧国家中,法国是1978年通过的《自由获得行政文件法》(Law on the Freedom of Access to Administrative Document)。荷兰于1978年制定了政府信息公开法(Law on the Access to Official Information)。奥地利和爱尔兰分别于1986年和1997年制定了信息公开法。在西欧国家中,英国是制定信息公开法比较晚的国家,2000年11月30日英国通过2000年《信息公开法》(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 2000)。

美国是世界上较早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的国家。而且,可以说,在世界上对信息公开制度的发展产生最大影响的是美国的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美国宪法第一条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限制言论或出版自由的法律。尽管第一修正案没有明确规定信息公开,但它奠定了美国信息公开制度的宪法基础。1966年,美国制定了《信息公开法》,即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规定公众有权向联邦政府机关索取任何材料。除了1966年《信息自由法》,1974年制定的《隐私权法》(The Privacy Act)是《信息自由法》的重要补充。1976年的《阳光法案》(The Sunshine Act)是关于会议公开的法律,旨在允许公众参与有关的行政机关的会议。该法也是美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一部分。

加拿大《获得信息法》是1982年制定的。加拿大公民或者在加拿大的永久居民均可以根据该法获得联邦政府的纪录。

在非洲,南非于2000年制定《信息公开促进法》(Promotion of Access to Information Act),尼日利亚也于1999年制定了信息公开法。

韩国是亚洲国家中第一个制定信息公开法的国家。韩国的《公共机构信息公开法》于1996年12月31日通过,1998年1月1日生效。继韩国之后,泰国于1997年制定了《官方信息法》。日本的《行政机关拥有信息公开法》是2001年生效的,它标志着信息公开法律制度在日本的确立。在亚洲国家中,印度、菲律宾以及印度尼西亚都在讨论制定信息公开法。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经有近50个国家建立了信息公开法律制度。虽然各国的政治、经济以及历史文化各有不同,但是各国都走过了一个从保密到公开的发展历程。

(二)信息公开制度发展的原因

信息公开制度能够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在近几年得到普遍的发展不是偶然的。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特别是近几年民主政治文化的发展,世界范围的持续和平,法治、国际人权运动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使得获得政府信息的权利成为一项基本的权利,而公开政府信息也成为一个现代民主法治国家的标志,因而,世界各国纷纷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是信息公开制度成为信息民主的制度性保障。

三、中国政府信息公开面临的问题

(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实践

人民主权原则是我国宪法的根本原则之一。依据人民主权原则,政府信息公开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应有之意。但是我国建国后,由于种种原因,政府信息一直是在保密文化的控制之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逐渐提出了政府信息公开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我国农村,村务公开是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催化剂。当时,农村实行基层自治的时间还不长,相应的法律法规也不健全,长期存在村务不公开的现象,村民自治成了村干部自治。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制度后,经济利益的个体化使得农民更加关心村集体资产的使用问题。暗箱操作引发了农民与村干部的矛盾,甚至引起了一些严重的冲突。在这样的压力下,自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一些地方自发实行村务公开。

村务公开的普遍展开,就引起了乡镇政府政务公开的问题。乡镇政府政务公开促进了系统性的行政公开。1999年公安部发布文件,要求在全国公安机关普遍实行警务公开。2000年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在全国税务系统进一步实行文明办税“八公开”的通知》。同时,国家工商管理局等部门纷纷在本部门推行政务公开。

网络在我国的迅速发展,为政务公开提供了一个新的渠道和方式,扩大了公开信息内容的传播。1999年政府开始了网络工程,这一高效手段,对政府信息公开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政务公开与政府信息公开是不同的。政务公开的内容是有关行政事务的事项,即既有信息的公开也有行为的公开,信息公开是政务公开的一部分,是政务公开的核心内容。因而在政务公开的过程中,政府信息公开也得到发展。随着政务公开的发展,人们的注意力从宽泛的政务公开逐渐转变为关注更具体的政府信息公开。2001年中国加入WTO前后,WTO对政府透明度的要求的讨论过程中,已经将政府信息公开从政务公开剥离出来,开始强调政府公开信息的义务。2000年春季,非典型肺炎的流行期间,政府对疫情的及时公布,对于控制疫情和稳定社会秩序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公众和政府更加认识到了信息公开的重要性。

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专门的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行政处罚法》和《立法法》等法律规定了政府在某些方面的信息公开义务。1996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提出了行政处罚公开原则,并且对行政处罚依据提出了具体的公开要求。广州市政府在2002年11月6日通过了我国第一个政府信息公开的地方政府规章《广州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该《规定》是由我国地方政府制定的第一部全面、系统规范政府信息公开行为的政府规章,也是我国第一次以立法(地方规章)形式全面规范和要求政府必须对公众进行较为全面、彻底的信息公开。后来,湖北省政府、武汉市政府、上海市政府、深圳市政府等地方政府相继制定了地方性的政府信息公开规定。

(二)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问题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实践与法律制度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封闭的政府正在向开放的政府转变,政府机关通过各种方式公开的信息也越来越多。然而,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才刚刚开始,综合的信息公开的法律制度还没有建立,政府信息公开还存在很多问题。

1、政府信息公开是以权力为基础

目前政府信息公开不是以可诉求的获得政府信息权为基础,而是以政府的职权为基础。这样公开信息是以行政权力为主导的,公开是行政机关推动的。

2、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不确定

因为目前没有信息公开法,所以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没有明确的规定。目前对信息公开的范围有界定作用的是《保密法》。保密法强调的是保密而不是公开。目前政府公开的多是法律法规,办事程序和执法守则等一般性的信息,对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反而遮遮掩掩。

3、政府信息公开没有明确的程序

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程序规定政府应当以什么方式公开政府信息,所以现在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是由政府决定的。因而政府多采用主动公开的方式,公布的多是一般性的信息,而比较具体的行政信息,由于没有申请政府公开信息的程序规定,公开的就很有限。

4、没有监督机制和救济手段

由于现有规定信息公开义务的法律都没有明确规定监督信息公开的机制,也没有规定不公开信息的法律责任。因而,政府机关如果拒绝提供信息,信息申请人没有获得救济的途径。

四、我国信息公开立法展望

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是通过法律确立的是政府公开其所拥有的信息的制度,既有宪法、信息公开法及其他相关法律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规定构成的度。其中宪法是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基础,而信息公开法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专项法律,其他法律是配套性法律。与信息公开法相配套的法律包括保密法、数据保护法和档案法等。信息申请人获得政府信息的利益、国家秘密受保护的国家利益和个人隐私不受侵犯的个人利益是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所要保护的基本利益,在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框架下,这三方面的利益必须保持基本的平衡。因此,信息公开法、保密法和数据保护法是构成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主要法律。法律制度建设的发展与完善应当是立法、执法和司法统一协调运作的结果。在目前我国还没有信息供开发的情况下,当务之急是制定信息供开发和数据保护法,修改保密法等法律。

(一)加快制定信息公开法

政府信息公开法已经列入了全国人大的立法规划。在制定信息公开法时,应当解决的主要问题有四个:

第一,明确信息公开的义务主体的范围。世界信息公开法发展的方向是扩大信息公开义务主体的范围。应当将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以及其他公共机构纳入到信息公开的义务主体范围。

第二,规定政府信息公开的程序。

第三,规定救济程序。信息公开的争议具有其特殊性,决定了信息公开争议不易过早进入司法程序。因此,很多有信息公开法的国家,在司法救济程序前设置具有专业知识的信息裁判所来解决信息公开的争议。对政府机关的信息公开决定不服的当事人,可以在行政救济之后请求独立的信息裁判所救济,对信息裁判所的裁决不服在诉讼到法院。通过制定信息公开法引入信息裁判所救济制度,对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规定政府信息公开案件的审理方式。有信息公开法的国家对信息公开案件的审理方式有单方审理的规定。我国法律规定的不公开审理是指对审判组织及当事人之外的人不公开,但是对当事人是公开的。因此必须通过制定信息公开法规定单方面的审理制度,保护例外信息。

(二)加快制定数据保护法

信息公开法的重要例外就是个人信息。信息公开法的个人信息例外只是对个人信息披露的保护。数据保护法作为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建设的一部分,对世界各国的信息公开法律值得的顺利发展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信息公开法律制度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认识到个人数据保护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意义,并加快数据保护法的立法工作,保护个人隐私,促进个人信息的流动。

(三)加快修改《保密法》

我国现行的《保密法》是1988年制定的。由于我国近年来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保密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需要,只是保密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第一,定密活动不规范,导致定密范围偏宽,密级偏高,妨碍了信息的合理使用;第二,国家秘密只定不解。保密制度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发展障碍,必须加快修改《保密法》,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保障制度,以保障政府该公开的得以公开,充分发挥政法信息对我国政治、经济、科技和社会等领域改革和发展的促进作用。

篇2:政府公开信息的意义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各级行政机关作为行政权力的行使主体,其权利只能是来源于人民,最终还必须回归于人民。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设。完善人民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保障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各级政府要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决策责任制度,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这就是说,人民群众对政府行使权力的内容、程序和过程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这种权利是宪法赋予人民的当家做主的权利,也是人民民主权利的重要表现形式。《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最大的亮点,是将信息公开变成了政府的法定义务,这对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进一步促进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行使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现阶段正处于体制深刻转换、结构深刻调整、社会深刻变革,以及对敌斗争的复杂期、刑事犯罪的高发期和人民内部矛盾的凸现期这样一个关键时期,政府信息是否公开、透明,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赖程度,也直接关系到社会政治经济的稳定。所谓“恐慌始于流言,流言止于公开”,坦诚的信息公开,让公众更加理性和沉着,也促使政府不敢懈怠。四川抗震救灾期间,由于党中央、国务院及时采取果断措施,适时公开地震以及抗震救灾信息,对于众志成城,团结抗灾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建立反腐倡廉长效机制

透明度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又一基本原则,我国已承诺履行世贸组织透明度的规定。可以说,这对我国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通过完善相关制度,以确保透明度原则的贯彻。为了实现高效、廉洁、公开、透明的服务型政府、阳光政府的目标,转变执政理念,实行阳光行政,把信息公开作为政考试,大网站收集府施政的一项基本制度,将行政机关办事制度与办事程序公开,把政府制作和获取的信息公开,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行政能力的重

要内容,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方向和必然选择。例如,近年来,北京多次发生路面塌陷等事故,每当事故发生,交通管理部门都会通过手机短信、交通广播等多种手段对市民广为告知,以避免交通堵塞影响市民正常生活。放眼十多年前,这类事故也许还被视为市政建设中不可张扬的“丑闻”,难以想象能如此坦荡地晓喻天下。信息公开,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中国的政府执政能力和社会管理生态,让政府在学会透明化生存的同时,也日渐成熟、自信起来。

从权力运行过程看,政府信息公开有利于破除权力运行的隐蔽性,为治理腐败提供预防机制。

腐败总是在黑暗中进行的,权力的暗箱操作是腐败产生的温床。权力的暗箱操作有内部和外部之分。“内部暗箱操作”根源于国家行政系统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封闭性,这使得政府内部专门的反腐机构无法对权力的行使过程实行有效的行政监督,从而为个别国家工作人员腐败留下空间。“外部暗箱操作”根源于国家行政系统对社会的封闭性,这使得人民群众无法获得行政权力运行过程、运行绩效、行政决策和行政执行等相关信息,从而为腐败行为提供了滋生蔓延的屏障。

政府信息公开将使整个行政系统透明公开,政府政策的决策和执行将完全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公开使权力运行从隐蔽变成透明,无疑切断了权钱交易的链条,包括其交易背后的利益共谋渠道。

从权力制约方面看,政府信息公开有利于激励公民参与权力监督,为治理腐败提供监控机制。在现实性上,政府信息公开可以消除公民对政府权力的神秘感和畏惧感,了解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办事程序、办事结果及工作纪律等。在政府信息公开的基础上,普通公民、社会团体和新闻媒体等社会力量就可以发挥以权利制约权力的作用,对行政权力形成一个严密的反腐网络,及时揭发各种腐败行为和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不正作风,从而遏制腐败的滋生蔓延。也就是说,政府信息公开通过保证公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实现,保证了公民权利的现实化,从而强化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从权力主体方面看,政府信息公开有利于促使政府工作人员廉洁自律,为治理腐败提供激励机制。在心理机制上,政府信息公开将增强政府工作人员的危机感和自觉性。这种机制将提高腐败行为的成本,迫使政府工作人员切实加强作风建设,改善政府形象,真正做到依法行政、公开行政和透明行政。同时,还会考虑自身的行为是否符合公共利益要求,自觉抵制不正之风,不至于陷入集体腐败网络之中。政府工作人员的道德自律意识的增强将提高政府整体的廉政水平,为建设廉洁政府创造主体性条件。

发展民主、健全法制、依法治国不仅是我们的治国方略,而且是每一个百姓自身权利和自由的根本保障。我们要更好地依法行政,政府信息公开是贯彻依法行政的重要举措,显示了中国打造“阳光政府”的勇气,是继《行政诉讼法》、《行政许可法》之后政府改革的“第三次重大革命”,三次立法分别体现了重民意、便民行、通民心的目标。

(一)政府信息公开有助于增强政府的公信力,维护社会稳定

政府信息公开对应的是群众的知情权[3],同时,只有让公众充分行使其知情权和判断力,才能不断增强社会的自治能力和公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实践也证明,在疫情、灾情等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保持政府与公众、中央和地方之间信息的及时沟通,是对抗各种流言和避免社会剧烈动荡的重要举措。政府应向公民披露信息,公民有权获得其所需要的政府信息,已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大趋势,一个社会性只有信息越公开,社会性的自主能力和随能力才会越高,社会性才会越稳定。

(二)政府信息公开保障公民基本权力及约束公权力滥用有效方法

公权力滥用现象成因非常复杂,但其中有两条极其重要的原因:一是权力高度集中,缺少制衡机制;二是权力的行使不透明、不公开,容易出现暗箱操作和权钱交易。没有充分的知情权,公民就难于行使自己的基本权利。赋予公众获取信息的权利以及相应的获得救济权利,从而使对政府机关权力的制衡机制更加丰富,政府信息的充分公开是有效防止公权力滥用的一剂良药。信息的开放与披露是廉洁政府的保障,有效抑制在传统行政方式中容易滋生的公权力滥用现象。

(三)政府信息公开有助于营造公开透明的信息环境

政府只有主动公布其施政方针、奋斗目标以及与人民群众利益关系密切的相关信息并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才能取得群众的信任。也只有这样,政府才能了解群众的呼声,才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实行政府信息公开,不仅有利于发展、强化民主政治,保障公民的权利和维护公众的利益;增加行政权力行使中的透明度,有效遏制各类腐败现象,实现政府信息资源的共享,进而提高行政效率、最终会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和谐发展。

(四)政府信息公开是建设“三个政府”的主要制度保障

目前正着力于“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的建设。“服务政府”是政府建设的根本宗旨,就是从根本上改变居高临下的“官本位”态度,以服务于民、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宗旨。建设“责任政府”体现了这样的理念:政府每作出一个决定,就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在设定一个行业、一个部门乃至一个公务人员权力的同时,必须设定相应的责任。过去利用权力可以得到利益,而权利和责任往往分离。现在要求权力和责任一致,权力和利益必须相分离。“法治政府”要求规范政府行为,政府要依法办事。为了加快“三个政府”的建设,必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按照我们国家的政治体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包括政府在内的一切国家机关的权力都是人民授予的,人民对国家机关行使公权力的行为有权了解,以行使监督的权利。也就是说,从国家机关的权力来源上看,公众享有知情权是理所应当的。就上海目前“三个政府”建设目标而言,政府信息公开是达成这个目标的重要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名扬:《美国行政法》[ 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年版,第957页[2] 周汉华:起草《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基本考虑[J],法学研究,2002,(6)

周汉华:外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比较,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8)

篇3:政府公开信息的意义

从公共管理的视角来看, 群体性事件是指在特定情景下, 由一定数量的人组成的特定群体或偶合群体, 为了维护自身权益, 或表达某种诉求, 或发泄不满情绪, 采取超越国家法律法规并对政府管理和社会秩序造成影响的集群行为 (1) 。作为改革期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集中反映,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矛头直接指向核心制度和主流价值观, 挑战着现存秩序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直接折射出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管理的缺陷, 成为挑战我国基层权力组织管理的难题。纵观近年来发生的群体性事件, 虽各有起因, 发展规模及进程也不一, 但是某些共性却不容忽视:事情起因往往因单一事件, 地方政府不加重视, 漠视当事人基本权利, 置之不理、含糊其辞, 甚至动辄警力, 进而封锁消息, 致使民声鼎沸、民怨升级, 事态一发不可收拾。因此, 如何有效行使地方政府公权力、发挥行政信息公开对消除群体性事件频发的作用在现阶段社会转型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群体性事件中地方政府实现信息公开的现实意义

首先, 公民的知情权指公民享有的从政府或其他有关方面获知有关公共事务管理情况的权利。2008年5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体现了政府信息公开是突发事件中保障公民知情权的重要要求。因此, 知情权是公民所享有的法定权利, 这种权利的实现与满足依靠于公共信息拥有者的公开。公开所拥有的公共信息对于政府来说, 既不是权力的体现, 更不是对公众的恩赐, 相反, 这是地方政府职责范围内的义务, 是法治社会下公权力行使的法定要求。

再次, 地方政府作为公共信息最大的拥有者和控制者, 在群体性事件信息的披露与公开方面处于核心地位, 地方政府在事件发生第一时间内迅速、准确、全面的信息公开与发布有利于控制局势, 体现政府处理群体事件的决心与信心, 消除公众疑虑, 扭转群体性事件继续恶化的不良势头。反之, 如果政府极力封锁消息, 公共信息不透明、不流动将造成信息的严重扭曲, 必然增加民意的妄测, 不良媒体的失实报道, 诱发事件扩大化, 甚至会危及政府信誉, 重挫政府公信力。

最后, 在现代社会, 公民意识和权利意识觉醒, 社会公众政治参与意识增强, 当现实的利益诉求渠道无法消除公众的不良情绪, 解决其切身利益, 群起公愤的民众必将选择自己的方式寻求解决之道。例如, 近期“百万级点击率”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屡见不鲜, 甚至有一呼百应的发展趋势。当本该由地方政府通过权威发布和权威解读方式, 自上而下主动释放信息的良性渠道转化为依靠网民“发帖、灌水、置顶”形成自下而上的要求了解真相的被动局面, 恰恰反映了公民与政府在信息公开中的不对称, 和地方政府对法治社会下民主发展的不适应。“网络群体”虽然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政府权力的监督, 但是由于它的匿名性和非理性传播更易被别有用心者利用成为危害社会稳定的导火索。因此, 顺应民主发展, 主动信息公开, 防止网络民意的非理性渲染, 释放社会紧张, 确保社会安全与稳定也是地方政府的重要工作。

二、地方政府实施信息公开的主要障碍

1、法治理念淡漠, 法律手段缺失。

从中央党校将县委书记纳入以“维护稳定”为重点的轮训范围开始, 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看到中央乃至当前各级政府对群体性事件的高度重视, 都要求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 认真做好各项预防处置工作。但是, 即便如此, 许多基层政府干部往往不能从法治的视角来理性认识、正确处理群体性事件, 对本该由政府牵头揭示真相的群体性事件内幕依然不能实行公开、透明的方法, 而是借用不属于信息公开的范围或社会影响不好的外交辞令来继续采用隐瞒、拖延的方式来处理, 过分依靠政治手段来处置, 有的甚至一有群体事件, 就用堵的办法、高压的措施来应对, 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后果。

2、地方利益纠葛, 政绩为上。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 政府有相当的主导作用, 政府手中尚握有控制市场准入、市场资源配置等关系到公民切身利益的实权。实施信息公开, 无疑会使一部分部门失去对权杖的操纵力, 影响其部门利益, 因而信息公开容易引起他们的抵制。在某些群体性事件中, 我们可以看到正是由于市民对当地政府为追求经济利益提高自身政绩而漠视环保、公民利益等的巨大不满而引起的群起公愤。地方政府官员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对本该公开的信息进行刻意隐瞒而不是施政于民, 势必造成公众的敌视心理。

3、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

政府信息公开是种观念的革命。“官即是管”的观念在延续了两千多年官本位思想的中国文化中仍然具有一定普遍性, 一部分政府工作人员由于自身素质不高, 民主法制观念淡漠, 官本位思想严重, 乐于将手中权力神秘化。另一方面, 虽然网络民意的力量和舆论关注度的增强已经部分乃至全部地推动了个别群体性事件的解决, 如邓玉娇事件, 但是, 相对于十三亿的中国人来说, 网络民意仅仅代表了一部分拥有较高法制意

摘要:当前, 作为改革期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集中反映的群体性事件的频发, 直接折射出我国地方政府在基层管理中的缺陷, 如何有效消除地方政府在群体性事件中实现信息公开的障碍, 发挥行政信息公开对消除群体性事件频发的作用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地方政府,信息公开

参考文献

[1]肖文涛.治理群体性事件与加强基层政府应对能力建设[J].中国行政管理, 2009.06

[2]梁丹妮.论突发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责任[J].法治论坛, 2008.08

篇4:政府信息公开系统的开发

引言

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我国政府法制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在当今世界的政府信息公开法制建设历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和重大影响。《条例》第15条规定了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包括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推进,政府网站逐步成为重要的政府信息公开方式。特别是web2.0技术的广泛运用,将现有政府网站整合为更具互动性和便利性的行政服务平台,政府网站的功用和影响将发生更为深广的变化。因此,政府网站建设必然也必须成为各级政府完善其信息公开渠道的核心。是否认识并确信这一点,将直接决定一级政府在政府信息公开法制建设中的成败。

系统开发技术

(一) asp.net的使用

ASP.NET是一个用于 Web开发的全新框架,其中包含了许多新的特性。ASP.NET提供了更易于编写、结构更清晰的代码,这些代码很容易进行再利用和共享;ASP.NET中包括有页面事件、Web控件、缓冲技术以及服务器控件和对数据捆绑的改进,供 ASP.NET使用的库以及在Microsoft.NET Framework中允许通过Web 使用客户商用函数,为程序员提供了更多新的开发机会。

(二)SQL Server2008的使用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是一个重大的产品版本,它推出了许多新的特性和关键的改进,使得它成为至今为止的最强大和最全面的Microsoft SQL Server版本。SQL Server包含了许多可以显著提高开发人员生产效率的新技术。从对.NET Framework 的支持到与Visual Studio的紧密集成,这些功能使开发人员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更轻松地创建安全、高效、强大的数据库应用程序。微软的这个数据平台满足这些数据爆炸和下一代数据驱动应用程序的需求,支持数据平台愿景:关键任务企业数据平台、动态开发、关系数据和商业智能。

系统分析及功能设计

(一)系统功能分析

根据系统使用对象,本系统分为三种角色,即:编辑员、部门管理员,超级管理员。编辑员仅具有常规的操作权限,如发布、修改、删除信息,搜索信息等。部门管理员除具有编辑员的权限外,还具有本部门内设机构管理,用户管理,操作日志管理。超级管理员则具有最高权限,可以操作系统包含的所有功能。编辑员权限如图2-1,部门管理员权限如图2-2,超级管理员权限如图2-3。

根据角色使用权限将政府信息公开系统分为登录系统、公开信息管理系统、前台信息展示系统、信息公开目录管理系统、部门管理系统、用户管理系统、日志管理系统、绩效考评系统和依申请公开信息管理系统九个子系统。

1、登录系统

已授权用户通过用户名、密码进行登录,用户名和密码输入正确则登录成功,根据用户权限生成可操作页面。如果输入错误给出相应提示。为防止非法入侵,在登录页面加入验证码和连续三次登录失败则锁定策略。

2、公开信息管理系统

用户在该子系统内对所属部门的公开信息进行管理,包括发布、修改、删除、移动、复制信息。发布的信息自动生成索引号,索引号一条信息的唯一标识符,采用“前段码/后段码”的格式。前段码是发布机构的组织机构代码;后段码为“8位年月日数字-流水号”,流水号为5位数字。

文档的编辑采用可视化文档编辑器FckEditor,它可帮助政府门户网站群各部门的内容编辑人员提高信息采编效率。编辑器支持的文档分为四种类型:HTML、纯文本、链接和文件。当编辑人员创建一篇HTML文档时,可以任意对录入的文档进行排版,指定文档内容和标题的字体、字号、字体颜色、背景颜色、段落对齐方式、项目符号、段落缩进、行间距、分页支持等。编辑器支持表格、图片、符号、HTML标记、模板、音频、视频、FLASH动画、插入广告等多种元素。

3、前台信息展示系统

该子系统对发布的公开信息进行快速、全方面的展示,力求简洁、明晰。每条信息以静态页面展示,让用户表现简单化。与动态页面相比,静态页面满足大用户量、高并发情况下的访问。

4、信息公开目录管理系统

维护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可对目录进行添加、修改、删除。支持批量数据导入,免去逐条人工输入的麻烦。根据部门的不同性质配置相应的公开目录。

5、部门管理系统

维护要进行信息公开的政府部门,对每个政府部门按性质进行分类,如市政府工作部门、市直属事业单位、县政府工作部门、县直属事业单位等。每个部门设置组织机构代码用于生成索引号。

6、用户管理系统

包括组织管理和角色管理,管理员可以新建、删除、修改用户基本信息,通过创建组织快速地给用户设置权限,同一组织内的用户具有相同的权限。也可以通过角色管理给用户分配角色。当用户忘记密码时,管理员可以在该子系统内重新设置用户密码。

7、日志管理系统

记录用户在系统内的所有操作,如添加、删除、修改信息,登录和退出时间,所属IP,当网站信息出现问题时,便于管理员查找责任人和原因。

8、 绩效考评系统

对信息公开目录中的业务数据进行汇总、分类和统计。包括:统计不同分类体系与不同组织机构的信息数据、依申请公开的处理结果、各个用户的信息发布量。以便管理者能够从全局上充分了解政府信息公开的落实情况,并为奖惩各部门提供依据,提高政府信息公开的质量。

9、依申请公开信息管理系统

依申请公开的录入和处理流程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搭建,公民填写信息公开申请表后,系统自动给出查询码。相关办理人员登录后获知有申请需要处理,进入处理页面进行办理即可。处理完成后一方面公民通过查询码在网页中查询申请的处理状况,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邮件配置,将答复情况以邮件的形式推送至申请人的邮箱。

(三)部分核心代码

1、根据用户权限及所属部门性质,生成相应信息公开树形目录。

使用FlyTreeView控件实现动态加载。首先,载入一级目录,当用户点击包含子节点的节点时,动态载入其子节点。这样生成的树形目录结构的节点最少,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也最大程度降低了服务器和客户端的负担。

NineRays.WebControls.FlyTreeNode node = new NineRays.WebControls.FlyTreeNode(row[“Name”].ToString());

DataTable tabChild = (new BusinessRules.ManageService()).GetChild(row[“Bm”].ToString(),0, Session[“depID”].ToString(),Session[“depClass”].ToString());

if (tabChild.Rows.Count > 0)

{

node.PopulateNodesOnDemand = true; //这个属性是用来显示结点前面是否有+号

篇5:政府公开信息的意义

一、政务公开当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经开始实施,但纵观当前各级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现状,在充分肯定取得进展的同时,也必须正视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

1.政府信息公开的思想观念障碍大。官本位思想、官僚主义和文牍主义遗毒未清,部分公务员热衷于“暗箱操作”,不愿意主动公开政府信息。

2.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有限,流于形式。表现在形式上公开多,实质上公开少;结果公开多,过程公开少;原则方面公开多,具体内容公开少;公众被动接受的多,主动参与的少。

二、政务公开难原因

1.部分单位和领导对信息公开重视不够。

2.特权思想严重,不愿公开。

3.存在腐败行为,不能公开。

4.信息公开监督缺乏力度。

5.政府信息公开法律体系不完善。

三、完善政务公开的对策建议

1.确立政府信息公开原则,促进政府观念的转变。

要敢于公开,及时公开,全面公开,真实公开。坚决摒弃封建官本位意识,克服封建思想,杜绝“暗箱操作”,树立服务理念。保证媒体及时准确获得信息。坚决杜绝以往政府官员因害怕而隐瞒事件真相的做法,客观真实地公开相关事件真相。

2.扩大政府信息公开范围,促进政府与社会公众的信息互动。

打破过去的时间和空间界限,打破过去政府信息公开的自上而下的逐级下传模式,实现政府信息公开的网络化模式,提高政府内外沟通的效率。行政机关行政行为全过程信息,特别是行政决策信息需要及时予以公开,同时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的系统性、针对性。

3.拓宽政府信息公开渠道,更多地赋予民众政府信息请求权。

拓宽政府信息公开渠道,更多地赋予民众政府信息请求权。积极建设电子政府,加快政府网站建设,建立政府与公众有关政府信息的互动回应机制,提高政府的反应能力和社会回应能力。

德的缺失,恰恰相反,它体现了公民的责任和对参与权利的维护。

4.建立完整的社会监督机制。

建立完整的社会监督机制将是加速政府信息公开、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强大力量支持。首先要赋予第三方机构更大的权力,加强第三方机构对政府信息处理的监督力度。其次要鼓励政府在处理政府信息时采取听证、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等增加政府信息透明度。

5.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提供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保障。

政府带头践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公民、社会舆论要提高自身的法制意识,依法行使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的监督权和参与权。此外,应通过有关监督法律规范的制定,提高新闻监督的法律效力,保证新闻媒介对政府信息的报道权以及公众对政府公开信息的评论权。

6.加强政府公务人员的道德素质培养,转变政府职能。

公务人员的素质、政府部门的形象也直接决定着政府公信力的强弱。为此,首先要转变执政理念,树立正确的政府信息公开观念,实现由“官本位”思想、“权本位”思想向“民本位”思想转变。其次要推行电子政务,加强政府公务人员民主施政、阳光行政的执政理念。

四、经典论述

“以人为本”是服务型政府构建的核心理念。

建设服务型政府,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关键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重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

要加强对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深入分析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总结实践经验,认真借鉴国外有益做法,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2012申论考试热点范文:政务公开

发表日期:2011-08-03 15:23 实施政务公开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同时也是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接受群众监督、规范干部行为的一项有效措施。近年来,阿克苏地区地方税务局在自治区地税局和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税收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狠抓了政务公开工作。并始终坚持把深化政务公开作为依法行政,打造透明机关,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促进行业作风转变的主抓手,不断创新政务公开的载体,丰富政务公开的内容,抓好内外公开,主动接受监督,为税收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但是,就政务公开工作的力度对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所产生的作用还是远远不够的。当前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公开的深度不够。有的单位只公开一些不痛不痒的问题,对于群众关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却遮遮掩掩,不按规定进行全面公开。二是公开的广度不够。有的单位只对外公开有关本单位业务范围内的政策法规,而对本单位的行政事务内容公开不全面。三是没有形成制度化。凡上级部门要求公开的内容就公开,没有要求公开的内容就不公开,缺乏监督渠道,没有起到公开的效果。

要使政务公开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应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解决好观念问题

要充分认识政务公开的重要性、必要性,特别是“一把手”要绷紧政务公开这根弦。由于实行政务公开排除了“暗箱操作”的可能性,必然侵犯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特别是领导阶层的利益,从地税系统内发生的一些违法违纪案件可以看出,有的单位“一把手”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是个人说了算,害怕受到监督,不愿、不想、也不敢公开,因此在推行政务公开过程中,不过是应付了事、做做形式而已。这是政务公开工作长期得不到落实的根本原因。要搞好政务公开,首先要解决观念问题,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转变思想观念,牢牢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观念,树立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将政务公开作为主线贯穿于队伍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的始终,才能促进政务公开工作的真正落实。

二、把握好公开的内容和范围

哪些内容应当公开,哪些内容不必要公开,把握好这个尺度,是搞好政务公开的基础。该公开的不公开,不必要公开的公开,眉毛胡子一把抓,必然收不到实效,达不到预期目的。把握好政务公开的内容,一是要把握重点。推行政务公开,要抓住重点,紧紧围绕重点部门、关键环节、热点问题来展开。二是要创新载体。政务公开要结合业务实际,突出部门特点,不断充实政务公开的内容,创新公开的形式,着眼于增强透明度,使政务公开围绕公示、承诺、监督、追究,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一般来说,在行政管理权方面公开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重大决策要公开,如涉及编制调整、重大人事变动、重大开支、基建工程,以及与部门内部干部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二是人事管理公开,包括干部职工调动、任免,晋级提职,评先评优等重要事项;三是财务收支和管理使用情况公开;四是物品管理公开,包括固定资产配置管理,大宗物品采购、基建工程招(投)标,以及各种重要物品的管理使用情况等;五是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执行党风廉政责任制情况等进行公开。

在行政执法权方面公开的内容应是本单位职能范围内相关的国家政策、法规、制度、工作规程,评定税、减免税、稽查案件处罚、违章违法处罚标准、受理投诉部门和举报电话、执法人员违规责任追究等。在把握好公开内容的基础上,还应把握好公开的范围。一般来说,除规定的保密事项外,行政管理权方面的内容应向本单位干部职工公开,执法权方面的内容应向管理和服务对象或社会公开。

三、建立健全政务公开的运行机制

解决好机制问题是搞好政务公开的治本措施,机制建好了,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没有健全的机制,政务公开就不能得到真正落实。所以,抓好政务公开,建立健全机制是关键。要建立健全政务公开的运行机制,应重点抓好四个环节:

一是领导环节。政务公开是一项涉及到全单位的重要工作,必须纳入本单位重要的议事日程。任何部门、单位要切实搞好政务公开工作,必须加强领导,成立领导小组和具体办事机关,明确责任,抓好落实。“一把手”要对本单位的政务公开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建立和落实政务公开责任制。在此基础上,各职能部门要积极配合,及时主动提供有关政务公开的资料,并按公开的内容、时限落实公开事项。

二是制约环节。要制订必要的制度来规范政务公开的运行,统一公开的内容、形式和程序,并逐步完善相关保障制度,使政务公开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三是监督环节。纪检监察部门作为监督政务公开制度落实的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对本单位和下级单位落实政务公开的情况进行监督,尤其对应公开而未公开的重大事项或突出问题,要进行重点监督。广大干部职工要发挥监督主体作用,提出监督建议。除了强化内部监督外,重点是发挥社会监督作用,通过设置举报箱、举报电话等,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广泛从社会各界聘请社会监督员,开展行风评议活动,把公开的事项置于社会监督之下。

四是检查环节。检查是发现问题、矫正过失的必要手段。检查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本单位组织的自查,二是上级单位对下级单位的检查,三是群众的检查。要使检查工作产生威慑效果,关键是严格落实奖惩的方法和整改的力度,对检查出政务公开工作领导不力、内容不全面、或政务公开制度不落实的单位,要按照有关规定,追究单位领导的责任。从而不断完善政务公开的运行机制,使政务公开成为部门的自觉行为。

篇6:政府公开信息的意义

一、工作概述

(一)加强领导。我乡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调整充实了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严格执行专人负责制,进一步完善了政务公开相关制度,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持续良好开展。

(二)抓实工作。我乡通过政府信息公开管理系统填报本乡信息公开内容,充分运用宣传栏、led显示屏、微信公众平台等方式进行公示公开,并及时对公开内容进行更新、充实,做到、全面真实、及时准确、重点突出。

(三)加强宣传。把宣传教育工作作为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重要抓手,教育引导各单位公开工作人员、群众深刻领会信息公开的重大意义和目的,为树立政府新形象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主动公开信息情况

(一)利用“中国·万源”政务公开栏平台公开公示我乡政务信息。2018年,我乡政府信息公开严格按照公开要求和公开内容,累计主动公开政府信息43条。其中,应急动态及预案2条,年度总结及计划3条;乡镇动态26条;乡镇文件5条;财政(预)决算及三公金费6条;乡镇信息公开年报1条。

(二)通过电话、短信交流、入户走访、召开村(居)民夜校、座谈会、张贴宣传资料等形式公开公示了我乡宣传贯彻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省第十一届三次全会、达州市四届六次全会以及万源市六届八次全会精神信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会制度化以及“民情大走访、民诉大化解、民生大改善”相关信息共计220余次。廉政建设文化宣传共计15余次;社区党务、居务、财务公示公开信息420条;政策性保险共计15次;孕检通知、动物免疫通知、鼠药、蟑螂药免费发放通知、消防安全知识宣传等等若干次。

三、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情况

2018年,我乡没有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办理事项。

四、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2018年,我乡没有收取政府信息公开方面的费用。

五、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2018年,我乡严格按照《条例》和上级部门有关规定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没有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和申诉的情况发生。

六、贯彻落实《四川省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川办发〔2018〕41号)文件情况

(一)扎实推进扶贫脱贫和社会救助信息公开。扶贫脱贫方面:完善脱贫攻坚专栏,公开全镇脱贫攻坚规划和工作动态;在新庙子、水窝子等贫困村制作脱贫攻坚专题片、展板,及时播放脱贫政策、脱贫成效、脱贫项目实施等。印发政策清单1000余册,进一步宣传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精准退出等政策。编印脱贫攻坚简报24期,努力营造脱贫攻坚浓厚氛围。社会救助方面:严格按照程序上报审批大病医疗救助、低保等工作,积极做好孤儿、孤寡老人、残疾人及留守儿童的关心、保障工作,加强精神病人的救助监管工作。在重大节日救助慰问辖区困难群众,并及时通过公开栏、政务信息公开平台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全年为困难群众发放各村冬令资金67900元。发放重度残疾护理补贴46080元;大病救助补助26人,资金78071元;全乡2018年前三季度发放低保金额820720元;全年高龄补助发放34380元;全年优抚资金发428991元;孤儿补助全年发放32400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102720元。

(二)围绕防范重大舆情及突发事件影响社会稳定推进公开情况。继续坚持“一把手”带头,切实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要问题亲自过问、重大事件亲自处置。进一步建立完善政务舆情收集、研判、处置和回应常态化工作机制,成功打造廉洁社区及廉洁村庄,加大“四公开”公开力度,按时按要求完成了目标任务,进一步打造政府新形象。

(三)进一步完善“五公开”工作机制。完成梨树乡便民服务中心改建项目,统一制作工作制度和服务流程。乡便民服务中心设置窗口9个、工作人员11人。

(四)进一步加强解读回应工作。严格落实政策解读回应相关要求,充分利用入户、会议、宣传车、微信微视频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解读国家脱贫攻坚、低保等惠民政策,同时通过政务信息公开平台及时回应了网友咨询诉求5件,全年乡班子成员下基层宣讲重大政策20余次,开展主要领导讲党课微视频3次,利用宣传车巡回宣传30次,发放宣传单3000余份,形成了良好的政策宣传氛围。

(五)进一步扩大公众参与。一方面拓宽公众参与渠道,通过村(居)民说事会、村民大会等提高群众参与度。另一方面完善乡、村微信公众平台,增强群众对政策、政务信息的知晓率,增进政府与公众的互动交流。

万源市梨树乡人民政府

上一篇:资质证书评级下一篇:第二次模拟招聘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