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集体备课计划

2024-04-27

高一地理集体备课计划(共10篇)

篇1:高一地理集体备课计划

高中地理集体备课计划

谭慧才仁高娃

2014.06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务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在教研组的指导下,备课组利用集体备课,群策群力,探索出适应学生发展要求的新的教学模式,有效教学,力争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打好基础,充分做好应考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集体备课内容

备课内容为必修三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课标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

展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2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核心是要阐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区域发展会对生态环境施加压力,从而产生影响区域发展的环境问题。认识和综合治理这些环境问题,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本章在第一章探讨区域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区域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教材就当今世界上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以案例形式,选择非常具有代表意义的两个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并通过这些案例的学习,能初步掌握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3教学建议:

(1)、本章的引入可复习必修2的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中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说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

(2)、教学中要始终以人地关系原理为教学核心,因此不必过分集中深入分析案例本身,而是通过案例分析掌握区域环境问题出现的一般规律,最终引导学生形成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

(3)、教学中可适当利用全球生态破坏、我国生态破坏分布图,进行类比分析,同时重视区域内部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分析。

三、工作目标与具体措施

1、目标(1)、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实际为切入点,集体探讨一种学生易接受、易掌握的教学方法,努力使绝大部分同学都理解并掌握,力争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

(2)、发挥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并保持集体备课的持久性,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3)、抓学生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使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4)、知识与能力并举,在教学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并强化能力的培养。

1、要认真学习新的课改理念,用新思想去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形成共识,行动统一:统一进度、统一测试、统一目标。

2、措施

(1)、集体备课二周一次,做到“四定”(定时间、地点、内容、负责人)且三次备课(组员自备、集体备课、教后备课)。

(2)、做好自编练习和质量分析、做好资料和题目精选,以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减负”。

(3)、链接高考,提高学生地理素养,对学生解题和答题能力及修养进行培养,为高三应考做准备。

(4)、进行课外辅导,以提高文综兴趣;搞好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上好随堂课,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6)、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重视教学过程的研究,倡导创新,完成教学任务。

篇2:高一地理集体备课计划

本学期地理内容分三大部分:一、概括了各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人口等情况。二、用实例具体分析一些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资源气候、经济文化等.三、掌握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及南北两极的有关地理知识。

(二)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教学,学生应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和基本的绘图技能。对我们生活的世界有更多了解,对世界上一此重要国家和地区有较详尽的了解。同时在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三)学情分析

经历七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生物地理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但学习能力单一、学习方法简单、有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

(四)实施的教学方法及措施

1、集体备课中最大可能地展示老师们的长处,解决老师们的困难,调动老师们的工作积极性,备好课、备好学生,为高效课堂作好准备。

2、利用好教材、资料、标本、图片、模型、课件、生活环境、生活经验……等能想到、可用到的一切资源创造高效课堂。

3、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注意课内外活动相结合。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4、重视探究性学习报告的撰写和交流。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并组织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5、处理好班集差异、学生差异,达到因人施教,让全体学生都实现最大发展。

篇3:关于地理集体备课的思考

1. 地理集体备课要研教研学,尤其要研课堂之教﹑学生之学

在过去我们传统备课往往是“重教轻学”的,只重视教师如何去教,忽视对学生学的研究与探索。要实现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就要在备课中,从教与学两个方面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要研究教师如何运用教法﹑学生如何运用学法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一些学校在集体备课中恰恰忽略了这些内容的研究。我们在集体备课中,不仅注重教师“教什么”,还应当研究“怎么教”。研究可以从多方面进行,首先要研究地理教材如何体现教学大纲的要求,如何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研究高考对学生各种能力的要求,然后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结构,选择相应教法。高三地理复习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如果我们一相情愿的研究如何教好学生而不注意学生如何学好学会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那么其效果是不会太好的。

2. 制定完整的教学目标

目前,个别教师在目标设定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目标不完整,大多数只有知识目标,缺乏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目标不具有操作性和检测性。我们认为教学目标应当由“认知目标” “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组成,教师应当全面挖掘整个中学地理教材的教育功能,在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智力的开发﹑情感的培养上下工夫,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另外,“教学目标”是对学生行为结果的一种规定,应当体现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复习过程中应十分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转化,即能力目标的实现。

3. 重视教研组的作用

集体备课应当强调在教师个人独立钻研教材﹑大纲的基础上集体交流。我们学校地理教研组为了便于研究,确定每次备课组在活动时都要有中心发言人。高三地理备课组按照地理教材内容将重点备课任务合理分散,落实到人,排出一学期的分工一览表,便于教师明确任务,提前准备。确定中心发言人,为的是提高备课质量,而不是一人备课,集体模仿,每一位教师在集体备课中都应当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不能当“听客”和“看客”,更不能照搬别人的教案。在集体备课中,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合作者,而不是成果的享受者。就某部分而言,我是中心发言人,就另一部分而言,我又是积极的思考者、讨论者。每个人的充分参与是保证集体备课质量的关键。否则,集体备课将陷于“一人提供教案,大家机械使用”的尴尬局面,虽然省时省力,但这种有名无实的集体备课,其效果比单人独备更差,甚而助长了一些人的依赖思想。学习别人的教案不能代替个人对教材的深入钻研,不吃透教材﹑钻研大纲﹑不广泛查阅资料,不细心领会教材编写意图,而机械的套用他人编写的教案,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这些都是我们教研组所注意到的问题。

4. 反对雷同,提倡合理的个性张扬

课堂教学是极富创造性的劳动,没有固定模式,需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学习他人的经验,必须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本人的教学风格﹑特点,创造性地加以发挥。我们认为教学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只有根据各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集体备课的意义在于教师之间通过探讨与交流,取长补短,提高认识,更好的发挥每个人的教学特色。我们不可否认要有共同的目标,但如机械的强调绝对统一,无疑会扼制地理教师的个性,抑制教师的创造性,在这种情况下,素质教育倡导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就无从谈起。因此,班级不同采取的方法也应不同。

5. 注意不同学科间的集体备课

有些学校只重视同学科的集体备课,忽视不同学科之间的协作沟通。目前高考大综合促使我们必须注意到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实际上,由于一些学校以学科为单位安排办公室,同学科教师交流的时间较多,而不同学科的教师却很少有机会在一起研究教学问题。为此,我们建议,集体备课形式应灵活多样,既有集中,又有分散,除了同年级同学科集体备课,还可以同年级不同学科集体备课,特别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沟通。我们学校高三年级成立了文综备课组和理综备课组,每两周进行一次大组的集体备课,各备课组负责教师把各学科的知识体系整理出来,任课教师人手一份,在备课中注意学科的交叉渗透。由于地理学科兼具文理两科的特点,其本身就是跨学科的综合理论,在高考综合命题中往往是切入点,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由此可见,集体备课对高三地理复习也是十分重要的。

篇4:七年级地理集体备课计划

第一周集体备课内容:与同学们谈地理 第二周集体备课内容:地球和地球仪 第三周集体备课内容:地球的运动 第四周集体备课内容:地图

第五周集体备课内容:地形图的判读 第六周集体备课内容:国庆节放假 第七周集体备课内容:大洲和大洋 第八周集体备课内容:海陆的变迁

第九周集体备课内容:制定期中复习计划 第十周集体备课内容:期中考试试卷讲评 第十一周集体备课内容:多变的天气

篇5:高一地理备课组计划

(政史地教研组)

谢雪琳

侯梦蝶

谭慧

新的课程标准要以学生为主体,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提高其综合素质。结合实际,实行集体备课,并结合学生的情况,特制定该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教育为学生服务的宗旨,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以突出学生的个性及特点,特开展集体备课,在教师间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教师的创新意识,开展个性化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二、集体备课内容

备课内容为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地球上的大气》这一章内容的设置在高中地理必修一这本教材中的重要性是举足轻重的,从教材的整体知识体系来看,这一章内容重点对地球三大外部全层中的大气圈做了系统讲解,重点阐述了大气环境的形成、发展及其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从而对“地球上自然地理环境形成是油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之间通过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形成的”这一理念的确立做了良好的铺垫。

从本章知识结构的前后衔接上来看,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总分三目:„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其中,大气的受热过程这一部分内容通过对大气中一系列物理活动的讲解,解释了大气的一般受热过程,从而揭示了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这从知识的层面上位大气为何会运动做了良好的铺垫;而作为本节内容重点之一的第二目——„热力环流‟部分,则通过物理学中所学的热动力原理对大气运动的一办规律和形式做了解释,同时通过探索性的活动——“海陆风”很好的梳理了热力环流的一般思想;第三目:„大气的水平运动‟内容设置看似简单,但是,作为对天气和气候影响最直接的大气运动形式,这部分内容可以说是本节中最重要的,因为„大气的水平运动‟与第二节中的气压带风向变化、第三节中锋面系统的形成过程等紧密结合,如果没有这部分内容做铺垫,在后续的学习中就会出现知识的“空洞”。从本节知识整体内容上来看,本节内容的设置为第二章“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其活动规律做了良好的铺垫。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和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分别从宏观和局部大气运动形式上对大气环境的形成做了讲解,因此,这两节内容在设置上具有同位性。其中,“压带和风带”这一目内容是通过三目内容编排的,前两目内容是通过逐步假设的形式,探索性的学习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其南北移动规律,涉及到了第一章中地球运动、地球形状、太阳辐射和本章第一节中大气运动相关内容,难度较高,也是本章中的重点之一,而第三目中则简单从气候形成的大气环流的角度介绍了全球气候的形成及气候区的分布状况,并通过案例对特殊的气候类型做了讲解;从知识体系上来说,这一部分内容是对基础知识的深化。而“常见的天气系统”这一节内容重点通过对影响天气形成和变化的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和气旋与反气旋的基本形式、形成条件、运动规律方面进行讲解,进而深化到各种天气系统对局部天气的形成和变化进行探索发现;从第二、三两节的知识深度和实际应用强度来讲,本部分内容是对大气运动相关知识的综合深化,是以第一节中大气运动基本原理为支撑的;这在教材知识的体系顺序上、还是在科学知识的相互嵌套上、学生学习的逻辑体系上都是非常科学合理的。

第四节“全球气候的变化”相关内容在知识体系上于前三节看似不紧密,但是直接上升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层面;通过简单介绍全球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让学生认识到气候变化是一种客观规律,但是与人类活动也密切相关,再通过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一分为二的认识到气候变化的利弊,并在最后一目内容中通过活动探索的形式,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很好的体现出了人性化的培养理念。

三、集体备课目标及措施

(一)、目标

1、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实际为切入点,集体探讨一种学生易接受、易掌握的教学方法,努力使绝大部分同学都理解并掌握,力争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

2、发挥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并保持集体备课的持久性,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3、抓学生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使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4、知识与能力并举,在教学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并强化能力的培养。

(二)、措施

1、固定时间、地点、人员,)每周二上午进行集体备课,做好记录。

2、固定各次备课内容:为了减少盲目性,开学初,组长就组织一次全体性集体备课,主要讨论本学期的教学方向、重点研讨内容、教学时间的调配等宏观性的问题,再根据教材编排体系,制定好本科集体备课计划。,安排好备课内容和中心发言人,让每个教师都心中有数。这样,每次集体备课都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

集体备课时,我们将主要讨论下周上课内容、重点、难点、注意点及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学策略等等,大家不管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是刚刚步入教坛的新教师,都自觉把个体纳入到群体中去,集思广益,个人素质得到充分的展现与提高。

3、安排人员整理:每次集体备课时均由我们俩人轮流执笔,负责把备课内容整理好后在本周星期五前分发给对方,以便参考、设计下周的教案。

4、结合本班实际修改:领到资料后,必须根据本班具体情况,对教案进行修改补充,甚至再创造,力求体现一种共性和个性完美的结合。

篇6:高一地理备课组教学计划

必修Ⅱ两章: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必修Ⅲ三章: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重点了解和掌握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知识,难点是能运用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应用于某个具体区域中,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学生分析(双基智能水平、学习态度、方法、纪律)

学生对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比较差,地理学习方法不很适当,读图、析图、提取信息、概括归纳和语言文字表述等能力较差,文科班学生对地理课的学习态度和纪律比理科班的学生好一些。

三、教学目的要求

使学生能初步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组成以及主要特点,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知识;能运用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初步掌握必要的地理观察、学习、调查、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等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够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获得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基础知识;增强爱国情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四、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教会学生地理学习方法;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健康的情感、科学的态度和现代地理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充分利用校内外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

五、教学进度

周次

课、章、节

教 学 内 容

备 注

第三章第一节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第一节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第三节第四节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类型

第四节

第四章第一节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第二节第三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三节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模块考试

必修Ⅲ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发展阶段

第三节第四节

区域发展差异、区域经济联系

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期中考试

第三节第四节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节第六节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节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第三节第四节

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数字地球、

模块考试

篇7:高一地理备课组期末复习计划

高一地理备课组期末复习计划

高中地理备课组长:时常武

根据学校工作安排,高一地理备课组进行一次集体备课,议题为:商讨迎接会考和期末统考的复习计划和策略,提高备课组教育质量,

高一地理备课组期末复习计划

一、高一地理期末复习总体安排,先单元复习再综合复习。

单元复习可以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有计划、有步骤、有方法地开展复习,使学生打下牢固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单元复习可依据下列的原则与方法:

1.深化、细化知识点,复习到位。

单元复习阶段,我们应逐项落实其中的要求,深化、细化各知识点,将考试内容分解为概念、规律、特征等,确实理解、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弄清规律、特征的引出和适用范围,纠正学生先入为主的错误观念,争取一步复习到位,避免“夹生饭”,留下后患。

2.讲练结合,建构完善的知识结构,单元过关。

单元复习,是以教师的讲为主。虽然说是这些内容学生以前都学过,现在是“复习”,但学生的知识遗忘率甚高,有时说是上“新课”也不为过。但是,教师一定要避免将课上成“新课”

一定要充分挖掘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边讲边练,通过大量的练习掌握知识和技能。考试,不仅仅是检验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有时也是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时候。

要注意对习题的讲解,尤其是解题思路的讲解,这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在讲练的同时,不拘泥于教材的顺序,将教材中相关内容融会贯通,建构每一单元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归纳好的大量的知识结构,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伸、细化,要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

教师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补充题目,争取题目对知识点的高覆盖率,每一单元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训练确实过关。

3.熟悉地图和其他各种地理图表,建立“脑中的地图”

在刚刚开始复习地理时,学生常常会忽视使用地理图表,只对教材上的文字感兴趣。而在地理考试中各类地理图、表占有重要地位。教师要不时对学生强调,学好地理的关键在学好地理图表,尤其是地图。

4.灵活运用多种教法、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教师在复习的过程,固然要注意科学性、系统性,但也要有意识地增加趣味性。根据教学内容,灵活使用分析法、归纳法、比较法等各种教法、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的自学可以弥补教师授课的不足。

单元复习是整个高一地理复习的基础,没有这个牢固的基础,综合复习就将是“空中楼阁”。

2.综合复习的原则和方法

综合复习以综合练习及讲评为主

在综合复习阶段,教师需有针对地编制一系列的综合练习,综合练习不易过深,过难。及时讲评练习,查缺补漏。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调整心理素质,提高应考能力。

二、具体课时安排

第17周:新课结束

第18周: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和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复习及相关练习

第19周:后三章的复习及相关练习

第20周:期末综合练习

1月16日下午开始期末考试

12月16日礼嘉中学06届高三生物第二轮复习方案

二轮复习承上启下,是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促进灵活运用的关键时期,是促进学生素质、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故有“二轮看水平”之说.

?“二轮看水平”,具体地说,一是要看对《考试大纲》、《高考试题》理解是否深透,研究是否深入,把握是否到位,明确“考什么”、“怎么考”.二是看练习是否体现阶段性、层次性和渐进性,做到减少重复,重点突出,学有收获,学有发展.三是看知识讲解、练习检测等内容科学性、针对性是否强,使模糊的清晰起来,缺漏的填补起来,杂乱的条理起来,孤立的联系起来,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框架.四是看练习检测与高考是否对路,不拔高,不降低,难度适宜,效度良好,重在基础的灵活运用和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一、二轮复习的依据

1.一轮复习的情况2.高考试题的发展趋势3.考试大纲的要求4.学生学情

二、二轮复习的时间

二轮复习的时间一般是三、四两个月,总课时大约为50节左右。

三、二轮复习应达到的目标

1.进一步夯实基础,打牢双基。

2.综合、归纳、整理和提高,形成知识网络。

3.注重能力培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加强应试训练,提高应试技巧和心理素质。

四、二轮复习的形式和内容

根据二轮复习的总时间,建议分8个大专题,每个大专题下再分成若干个小专题进行复习,小专题的目的是对重要知识进行深化、对相似或相近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和比较。每个大专题约一周时间,每个小专题1节课。

专题一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包括:绪论、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细胞膜有结构和功能(含生物膜系统)、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细胞分化癌变和衰老、植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工程。

本专题知识是其它生物学知识的基础,应细一点、慢一点,可分出以下小专题进行复习:化学元素专题、水专题、无机物专题、糖类专题、蛋白质专题、核酸专题、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专题、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专题、细胞分裂专题、细胞工程专题、细胞的全能性专题。如水专题为例可包括水的存在、水的来源、水的排出、水的调节、水的标记、水的生态、水的污染。

专题二生物的新陈代谢与固氮

包括:光合作用、C3、C4植物、提高光能利用率、生物固氮、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植物的矿质营养、人和动物的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细胞呼吸、代谢的基本类型。

本专题知识是高考的重点之一,主要是强化知识的整体性,如选修教材与必修教材的融合、植物的整体性、动物的整体性。可以分出酶和ATP专题、植物代谢专题、动物代谢专题、生物的代谢类型专题。在植物代谢专题复习时应补充初中课本中有关植物根、茎、叶的结构与功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经典实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的综合题、实验设计题要引起足够重视。在动物物代谢专题复习时应补充初中生理卫生课本中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的知识。生物的代谢类型专题应给学生归纳整理出高中生物中所涉及到的各种生物,特别是课本上提到的一些常见生物、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如酵母菌、硝化细菌、根瘤菌、圆褐固氮菌、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反硝化细菌、产甲烷杆菌、放线菌、乳酸菌、大肠杆菌、红螺菌。高考生物试题中出现用小麦、洋葱作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回答一系列有关的生物学知识、实验知识,题目很好。要加强这类题的训练,如水稻、玉米、蘑菇等。

专题三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包括: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人和动物的体液调节、人和动物的神经调节、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内环境与稳态、水盐平衡及调节、血糖平衡及调节、人的体温调节、免疫。

本专题中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可以给学生补充教参中的部分内容(如植物的向性运动实验设计等)、植物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转台、宇宙飞船上植物的向光性、向地性问题。体液调节中补充内分泌系统的基础知识、整理高中课本上提到的各种激素的分泌器官、化学本质、生理作用、病症,如促激素释放激素、促激素、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性激素、孕激素、抗利尿激素、醛固酮、肾上腺素。

在复习免疫时要归纳总结淋巴细胞、造血干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效应B细胞、记忆细胞的形成、特点和功能。

专题四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包括:植物的个体发育、动物的个体发育。

本专题应补充初中生物花、果实、种子的结构、双受精现象;还可分出种子的萌发和形成专题、胚胎干细胞专题。

专题五生物的遗传和进化

包括: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基因的结构和表达、基因工程简介、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细胞质遗传、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人类的遗传病与优生、现代进化理论。

本专题也是高考重点之一,可分出遗传物质基础专题、遗传规律专题、变异专题、育种专题、进化专题:遗传物质基础专题适当阅读新教材、新课标的有关内容,如苏教版人教版高中新教材中的有关内容作适当拓展,如人教版高中新教材中遗传密码的破译等。遗传规律专题要选择经典进行训练,教会学生细胞质遗传和细胞核遗传的分析判断,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判别,概率计算等。育种专题要把三本书中所涉及的所有育种方法进行归类整理、比较,通过实例的典型例题进行复习。

专题六生物与环境人与生物圈

包括:生物因素、种群和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人与生物圈。

本专题是高考常考点,对一些重要知识点要深化,可以从生态系统的概念展开,理清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功能,还要联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细胞内物质代谢、能量代谢、生态因素、种群、群落等知识。

专题七微生物及发酵工程

包括:微生物的类群、营养、代谢、生长、发酵工程简介。

如微生物专题中可分出培养基专题:包括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无土栽培培养液、病毒培养基,将九类培养基进行整理、归类、比较,找出九类培养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微生物生长曲线要与种群增长的J型、S型曲线相联系。

专题八实验、实习和研究性课题

根据05年考试大纲的要求,属于高考范围的生物学实验有18个,其中研究性课题3个、实习1个。要把考试说明中规定的18个实验逐一复习,明确实验、实习、研究性课题的基本要求,如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材料、方法步骤等,特别是实验目的、原理要引起重视。

从近几年的高考卷分析,实验考核既有书本实验、又有实验知识迁移的实验。任何一个实验都包含着一定的实验思想和方法,这些思想和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科学的研究当中,能否将学到的实验思想和方法迁移到新的实验情景中或相关的生物探究实验中,是高考对考生实验能力考查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实验复习时,要求学生要认真领会每个实验的设计意图和总结实验方法。生物高考中要求考生能够设计简单的生物学实验,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也包括判断实验结果和推导实验结论等内容;能够设计实验方案,

计划

因此,在二轮复习阶段,要以实验带复习。从近几年江苏省高考卷分析,研究性学习越来越重视,可能进一步加强,通过考改支持并促进新课程的改革。

五、二轮复习复习建议

1.进一步夯实基础:

强调双基,强调基础,进一步坚持以本为本,在《考试说明》的范围内组织复习,面向基础题,面向中档题,面向高考题中的前110分;应静下心来梳理课本,加强和巩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并及时解决有疑问的知识点。对生物学中的一些结论性语言要读背默,对基本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应有一个比较清楚的思路,这样遇到具体的实验题型才能临阵不乱。变课本知识为自己的学问,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1)以本为本:

①读:首先是泛读即通读课本,在读的过程中把重要的知识用笔画下来。然后是精读:根据《高考大纲》的要求,精读各个知识点,包括文字部分、插图、小资料、实验等。

②背:重要生物学概念、生理作用、生理过程、实验原理、方法等要背熟。

③默:对生物学中的一些名词概念、结论性语句要经常默写,以确保准确无误,由此学会用生物学语言答题。

(2)形成网络:二轮复习应把三本书中的生物知识融会贯通,进行归类、整理和提高,形成知识网络。应用脑图法、分支法形成自己知识网络图。

知识网络是人们在学习和实践中所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通过多维度的联系所构成的开放性知识系统。一般认为,知识网络有三个重要特点:

一是系统的整体性。在网络中的知识不是一盘散沙,而是一个相互间具有清晰逻辑关系的整体,其中的每个知识点都有特定的位置,从而使大脑对知识的提取、应用变得较为容易。

二是联系的多维性。即每个知识点都可以通过不同的联线与其他多个知识点相联系(如由叶绿体可联想到色素的种类、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ATP、NADPH、酶、细胞膜、光合作用的过程、C3C4植物、细胞质遗传、DNA复制、转录、mRNA、生产者等),同时两个知识点之间也可以有多种联结方式(如叶绿体和线粒体,既可以通过“都含DNA和RNA”联结,也可以通过“都能产生ATP”联结,或通过“具双层膜的结构”、“有机物的.合成和分解”等联结)。

三是网络的开放性。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新的知识源源不断地补充到原来的网络中,使网络中的知识点不断增加,知识点间的联系更广泛、更优化。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所学的知识构建成知识网络,将有助于他们扎实地掌握各个知识点,有助于他们在解决问题时能快速、准确地提取到有关的知识,并有助于他们形成学科能力。因此,在二轮复习中,必须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的方法,使学生学会把所学的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方法等知识按一定的方法和程序构建成知识网络。老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时间,让他们自己来梳理所学生物知识的联系并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网络。

(3)突出主干:从近几年高考卷看,细胞、代谢、遗传变异、生物与环境、生命活动的调节、微生物是必考点,化合物、生殖发育、进化、免疫、人与生物圈是常考点,二轮复习中要抓住主干,突出重点。

2.提高能力

05年考试大纲明确规定了生物高考的四项能力要求,可以归纳为以下五个层次:1.表达能力―――阐述学过的生物学现象;2.观察能力和图文转换能力―――会用多种表达形式准确描述生物学现象;3.分析综合能力―――正确解释生物学问题;4.探索和设计实验方案能力―――用恰当方法探索和验证生物学事实;5.获取新知识、筛选信息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应用生物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和关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以上五种能力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也体现了考试中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是逐级加强的。其中思维能力是核心,要把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因此,在生物学科的第二轮复习中,要通过专题复习和综合训练,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提高思维能力。

(1)解题能力训练:主要是进行各种题型训练,主要有:单选题、多选题、非选题、图表题、曲线题、材料题、计算题、实验题的训练等。

①图表题:包括图象题、图解题、表格题及综合题。图像题要能识别各部分名称,并联想其结构和功能;图解题要学会剖析方法,从局部到整体,把大块分成小块,看清图解中每一个过程;表格题要看清横格和纵格的含义,把握数据规律。正确理解、分析生物学中以图表、图解等表达的内容和意义,并能用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现象和实验结果。

②曲线题

曲线的一般解法:看清横轴和纵轴的含义,把握曲线变化规律,特别是变化点如上升、下降的点要弄清原因;几条曲线在一个坐标中,要分析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

③实验题训练:从近三年江苏高考卷看,实验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实验题不仅占分比例大,而且不但出现新的题型。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难点,更是学生的失分点。

④应用题训练:联系生产生活实践,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温室栽培蔬菜如何提高产量、种子萌发过程中物质的变化、神舟六号飞船上涉及的太空育种、植物生长;癌症、艾滋病、禽流感等问题。联系生产生活,关注热点,并能应用生物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2)思维能力训练:主要是进行变式题训练和一题多解训练。

①加强变式题训练:

(样干题)从渗透作用角度分析,糖尿病人的尿量较常人()

A多B少C一样D无法确定

答案:A。

(变式题)(多选)下列情况中,可使尿量增加的是・(・)

A.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时

B.代谢抑制物根皮苷使肾小管细胞对葡萄糖重吸收发生障碍时

C.盐丢失过多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下降时

D.使用甘露醇(一种肾小球能够滤出而不能重吸收的药物)由静脉注入血液

答案:BCD。

②一题多解的训练:

例题:一对夫妇的子代患遗传病甲的概率是a,不患遗传病甲的概率是b;患遗传病乙的概率是c,不患遗传病乙的概率是d。那么下列表示这对夫妇生出只患甲、乙两种病之一的概率的表达式正确的是:

A、ad+bcB、1-ac-bd・C、a+c-2acD、b+d-2bd

解法1:先做出图1来验证A表达式,其中大圆]

ad

ac

bc

表示整个后代,左小圆表示患甲病,右小圆表示患

乙病,则两小圆的交集部分表示患甲、乙两种病(ac)

bd

两小圆除去交集部分表示只患甲病(ad)或乙病(bc),

则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ad+bc。依次类推,可以用此方

法依次验证余下三个表达式的正确性。

解法2: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患甲病×不患乙病+患乙病×不患甲病;或1―正常―患两种病;根据题意:a+b=1,c+d=1,代入A或B,利用消元法即可得到C、D两项。

解法3:数字代入法。假设a=0.2b=0.8c=0.3d=0.7,代入ABCD四个选项其值都是0.38,所以四个选项均正确。

(3)。应试能力训练:在二轮复习过程中必须穿插综合训练,教师可选择各地一模、二模卷、近几年高考卷等进行训练,按高考要求进行考试,认真评讲,提高学生应试技巧和心理素质。

在距高考还有3个月的时间中,每个学生都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复习计划。基础好的同学,可以尝试去做一些综合能力较强的题目,以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争取拿高分;基础较差的同学,以基本题目的练习为主,保证不丢基本分,变以量为主为以质取胜.穿插适当的综合训练,如各地一模、二模卷、近几年高考卷等进行训练,提高应试技巧和心理素质,要特别注意运用生物学语言规范答题的能力。

3.加强实验教学:

从江苏高考卷看,实验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实验题不仅占分比例大,而且不但出现新的题型。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难点,更是学生的失分点。一是要把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实验逐一复习;二是强化实验题高考趋势方面的训练。如实验设计题、设计表格题、结果预测讨论题等。江苏高考出现了不按书本步骤做会出现什么现象的题型,这就是说:实验题考核不仅要学生搞清书中实验步骤中的每一步,为什么要这样做?还要告诉学生不按这个步骤做会出现什么现象?特别是实验中药品的剂量、时间,剂量正常用多少?多点少点实验结果怎样?换成其他药品会出现什么变化?时间长短会引起现象出现哪些变化?实验设计题一定要教会学生充分考虑对比(或对照)、等量和一个变量三大原则。结果预测讨论题也要强化题型训练,如讨论实验结果出现的几种情况时一定要全,回答的基本格式是“如果……,则……;”。

强化实验题题的训练。如实验设计题、设计表格题、结果预测讨论题等。实验设计题一定要学会对照实验设计的三大原则,即:对比(或对照)、等量和单一变量。实验结果预测题有二种: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是指事前不知结果,结果讨论时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组合一定要全,回答的基本格式是“如果(若)……,则……;”。验证性实验是指已知实验结果,讨论时就是要验证的结论,不能分几种情况讨论。

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及要求,材料用具,实验仪器使用,实验安全问题,是近几年高考模考的方向,要加强训练。

4.用生物学观点指导复习

贯穿于中学生物学教材的生物学观点主要有:1.生物的物质性观点;2.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3.生物体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4.生命活动对立统一的观点;5.生物进化的观点;6.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大家在总复习的过程中,要把知识点归纳、整合起来放在相应的观点下,再加以整理,这样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复习提纲。从历年高考生物试题来看,一般都体现了这些重要的生物学观点。

5.关注生物科技发展、生产和生活实际

教育改革的目的是更加适用化,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而高考三个″有利于″的思想则是其真实体现。近几年生物高考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科技应用类试题比例不断增大。热点信息题的出现是高考改革的必然产物,在未来的高考中这一点会继续体现。

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遇到的、了解到的各类问题。高考生物试题是以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立意命题的,力求比较真实和全面的模拟现实。

复习时,要从各种媒体中获取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如人类基因组计划、航天生物学、胚胎干细胞技术、艾滋病、非典型肺炎(SARS)、生态农业、禽流感等与生命科学息息相关的问题,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编码信息、迁移信息的能力。

6.收集信息,研究信息

一是要进一步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大纲、研究考试说明、研究高考试卷。二是要收集高考信息。随着时间推移,高考信息越来越多,教师要注意收集、整理和筛选。对有些信息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三是注意高考方向,如课改方向、高考方向、上海方向。从03年起江苏自主命题,今年成立了考试院,上海自主命题己搞了好多年,己趋向成熟,因此,近几年上海高考卷要引起高度重视。

7.克服四种偏向:

(1)克服难题过多,起点过高.二轮复习切忌丢开课本,做难题、偏题、怪题。

(2)克服速度过快.内容多,时间短,一知半解.

(3)克服照抄照搬.对外来资料、试题,不加选择,整套搬用,题目重复,针对性不强.

篇8:高一年级地理备课组教学计划

一、教学进度安排

时 间内 容主备课人

1—3周结束上册内容

4—5周人口的变化陈星明

6—7周城市与城市化康小茹

8—10周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黄承华

11周期中考试与讲评试卷

12—14周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杨荷辉

15—16周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刘春明

17—18周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黄香政

二、集体备课要求

1、定时间、定内容、定地点、定主备人,每2周一次学校例会后在高一309室备课组活动;

2、主备课人在集体备课前认真做好个人初备工作,做到备考点、备教材、备练习、备教法,了解学生缺陷;

3、主备课人要重点阐述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在备课组活动时提出教学设计内容、思路和练习,备课组成员对其进行研讨,发表见解,优化教学设计,形成集体备课教案;

4、每位备课组成员负责一章教学内容的备课任务,并形成文字教案,提前2天分发到每位备课组成员。

三、考试出题人安排

出题人审题人

第一次月考黄香政陈星明

第二次月考杨荷辉刘春明

期中考试黄承华康小茹

篇9:高一地理集体备课计划

一、备课组集备时间地点:周一下午第三节3号楼教师休息室,高一地理第二学期备课组教学教研计划。

二、本学期还将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开设相关的校本课程选修课,并充分利用我校先进的天文设备继续开展天文兴趣小组活动(详细计划另行拟定)。

三、至少开一次面向全校的公开课(由李玉能老师承担)

篇10:地理集体备课总结

一、学习新的教育理论、转变教学观念。 本学期,全校继续推行生本教育并实行“四环节”课堂模式,因此,新学期开始,我们继续积极学习有关的生本教育理论以及研讨“四环节”课堂模式。从我们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进行探索。开学时,备课组对新课程教学进行精心安排,使全组老师理解新教材的基本内涵,老师们通过认真阅读新教材,发现新教材的实用性,不但使用课本中的案例,还增加有说服力的案例,便学生理解和自学,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上,各位教师注重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尤其是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领悟新知识等。

二、坚持集体备课,进行教学研究 本学期我们坚持了每周二节课的集体备课,切实发挥了集体备课的实效,以实现教学过程进度的统一,明确教学目标、要求,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理解并突破重难点,做到先形成初案,在研究探讨、补充,最后根据不同的班级、教师形成个案,真正实在资源共享! 做到了成员之间的互相听课与评课,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做得比较好的工作之二是做到了“三落实”(落实“课堂活动”、落实检测题、落实纠错与改进)。

前后组织多次测试,检查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实现更有效的教学。 及时了解学科最新动态,提高理论水平和修养,高质量的完成了地理课的教学任务。

三、大力实践“四环节”课堂模式 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前置作业,为学生好学创造条件。课堂上不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让其自己去思考探索,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得出结论,教师及时点评小结,指出最佳途径,揭示正确的`规律和一般方法。这有利于展开学生思维,形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通过案例学习促进学生形成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的培养及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当然本学期里,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存在很多的缺点,主要为以下几方面:

1、相应有课堂练习题的配套不完善,如果下学期有时间,本人一定要动员全体成员将每一节课堂的课堂练习整理出来,争取每一节课都有题可练习,而不是只满足于课本里面的课堂活动题。

2.没有很好开展一些教研活动。如外出听课、学习交流等,本学期只是在备课组成员里面实现了互相听课评课,这是远远不够的!

上一篇:建筑八大员证书在岗位的重要性下一篇:李萍 小学三年级英语微课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