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压强复习

2024-05-24

初三物理压强复习(共9篇)

篇1:初三物理压强复习

初三的复习要把课本的基础知识内容完整的过一遍,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初三物理压强复习课件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初三物理压强复习课件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了解改变压强大小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压强的概念和压强的公式。难点:压强公式的应用。

学习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在前面我们相继学习了一些力的知识,今天老师想找一位男同学,一位女同学来讲台上比比力气,谁愿意上来呢?(比赛规则是每人一枚图钉,一块木板,看谁先钉进去谁为胜。女生拿的图钉有尖,男生的则无尖)(比赛结果是女同学先钉进去,全班学生都很吃惊)

请同学们观察并讨论一下为什么会是女生获得胜利呢?然后每个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发表你们的观点。(教师补充:结合上面的事例点出什么是压力和受力面积)

问题:

其实上面的问题就是关于压力的作用效果的问题?老师和你们现在就共同探讨一下这些问题,好吗?

二、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

2.小组展示

3.小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有关

三、压强

既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压力的大小以及受力面积的大小都有关系,那么如何来表示这一个效果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77页,独立完成下列内容:

1.在物理学中,用_________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2.压强是指_______________,符号是______压强公式________单位_________

3.1帕表示的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拓展:

桌面上平放一本教科书,书的重量约2.5n,与桌面接触面积约4.7×10-2m2,试计算书对桌面的压强。如果书的页码为200,试计算一张纸平放在桌面上的压强;如果让书对桌面的压强增大一倍,怎么办?

四、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强

在上面的知识拓展中,如果往桌面上不断地摞书,将会怎样?(其实任何物体能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会被压坏。请同学们课下调查一下各种物体的承受压强的能力。)

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78页小组讨论总结一下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并结合课本上三幅图片分析一下哪些是增大压强的,哪些是减小压强的,各采取了哪些办法啊?

知识拓展:一块砖,如何放置压强最大?如何放置,压强最小?

五、小结

我的收获和疑惑

六、达标检测

1、下列生活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a.甲图中滑雪运动员穿滑雪板b.乙图中铁路的钢轨下面放着一根根枕木

c.丙图中箭的前端制作得很尖d.丁图中沙漠里的越野车装有宽大的轮子

2、骆驼的体重比马大不了一倍,而它的脚掌面积是马蹄子的三倍,这为“沙漠之舟”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

3、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用若干个同种材料制成的不同物体放在同一水平细沙面上,进行了三组实验,并记录有关数据分别如表

一、表

二、表三所示。实验时,他仔细观察沙面的凹陷程度,并通过比较,发现每一组沙面的凹陷程度相同,而各

篇2:初三物理压强复习

液体的压强是一个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却又非常重要的概念。为了使学生加深理解,获得深刻影响,特在课本P81的演示实验上增加学生分组探究实验。通过本节课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认识到液体压强只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

本节课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日常生活经验的相关情景,使学生对液体压强获得初步印象,然后让学生猜想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设计实验,自主探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同时还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知道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3)理解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知道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进行操作的能力,通过实验分析,概括出物理规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主动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3)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教学用具]

演示用:橡皮膜、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侧壁开口的玻璃管、压强计、盛液筒两个、小烧杯两个、水、盐水。

学生用:盛液筒、压强计、玻璃管、橡皮膜、水、盐水。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是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两个因素。

难点: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归纳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入课题

1、用多媒体展示情景一: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对桌面存在压强。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茶杯对桌面存在压强是由于茶杯受到重力作用,并提问:液体也受到重力,液体对容器底有没有压强呢?

2、用多媒体展示情景二:夏天天气炎热,不少同学喜欢游泳,当你站在齐腰深的水中时,有什么感觉?

学生回答后,提出探究课题,板书课题。

二、根据情景进行猜想,通过实验得出初步结论

1.上述实例中,人在水中游泳,水对人有没有压强?水对池底和游泳池侧壁有没有压强?

现在,我们把游泳池搬到课堂上来研究这个问题。教师出示一个底部扎有橡皮膜的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放入一块小橡皮,让学生观察底部橡皮膜的形变。

2.教师提问:用这样的一个器材如何研究液体对容器底部有没有压强?学生回答后,设计

实验验证,将水倒入玻璃管中,可以观察到橡皮膜向外凸出,并引导学生归纳出结论。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问:用底部扎有橡皮膜的容器可以检验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怎样用一种器材来探究液体对容器侧壁有没有压强呢?按照学生回答的思路,设计一个实验,在侧壁开口的玻璃管的侧壁开口处扎上橡皮膜,并向其中倒水,让学生从看到的现象中归纳出结论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并进一步分析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的原因。

3.教师问:刚才我们认识到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那么,液体内部有没有压强呢?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向大家介绍一种仪器——压强计。教师通过类比的方法介绍压强

计。让学生体会到这样的一个结论:橡皮膜上承受的压强越大,液面的高度差越大,若两次高度差相同,则说明橡皮膜承受的压强相同。

把橡皮膜放在水中的某一深度,转动橡皮膜的朝向,看两边的高度差有无变化。学生从现象中归纳出结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三、学生分组探究,验证猜想

前面,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了两条初步结论,在实验过程中,有的同学发现橡皮膜有时候凸出得多,有时候凸出得少,这说明液体压强有大有小,那么,液体压强的大小究竟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情景三:当洪峰来临,大江大河的水位迅速上涨,有时会发生决堤的事故。

1、学生讨论

从日常生活的事例出发,利用已学知识或生活经验,猜想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2、教师板书一些学生可能出现的猜想,比如:

(1)与深度有关

(2)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或与其它的一些因素有关

学生充分发表看法后,教师进行整理,用实验的方法,或其它的方法进行筛选、整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学生的猜想,都是从已有知识或生活经验中得到的,不管猜想正确与否,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3、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检验猜想

(1)教师介绍实验桌上的器材。

(2)在教师的指导下,各小组根据猜想选择某一课题进行实验,并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3)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巡查,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帮助。

在学生动手做实验之前,介绍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并强调合作学习,通力协作的重要性。

四、交流评价,总结出变化规律

1、各小组派代表将实验记录结果用投影仪展出,交流经验成果,教师对每一组学习的效果进行鼓励性评价,并引导学生对各组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归纳。通过各小组合作,讨论得出实验结论3: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2、提出部分实验小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能应用的改进意见。

3、在屏幕上逐条显示本节课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

五、拓展训练

利用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可以解释、解决很多生活以及技术上的问题。

1、人站在齐胸深的水中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2、投影显示潜水服,提问:在不同深度潜水时,为什么潜水员穿的潜水服对装备的要求不同?

3、工程师把拦河坝设计成什么形状?为什么这样设计?当洪峰来临时,大江大河的水位迅速上涨,超过警戒水位时,为什么有可能发生决堤的事故?如何防止?

用多媒体课件显示相关资料:1998年洪水过后,荆江大堤的相关堤段进行了整险加固,使重点堤段的防洪能力从五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六、课堂小结与评价

篇3:初三物理压强复习

1. 忌“面面俱到”。

复习要主次分明, 次要的可略讲, “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或是让学生自己阅读;重要内容应详细讲, 一定要讲清讲透, 要抓住关键。所以在备《压强》这节课之前, 要先了解《课程标准》对这一章的要求, 明确“压强的概念”及“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属B类要求, 是复习的重点;而“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及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属A类要求, 课上可以淡化。这样对这节复习课有了个整体把握, 备课就抓住了重心。所以, 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是上好复习课的前提。

2. 复习课不能上成习题课。

很多教师的复习课都是通过设置典型例题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其实复习课具有知识梳理、查漏补缺和反馈拓展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等功能。复习不仅要达到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的目的,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 《压强》复习不仅仅是压强公式的反复训练, 更注重对它的概念及公式的理解, 通过与“速度的定义及公式”的类比来理解压强就更深刻了。对于“液压”和“大气压”的复习就更注重于让学生掌握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所以复习课的表现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概念图帮助学生从整体上建构和把握知识;也可以通过实验的形式让学生动起来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对知识有了感性认识;还可以通过小组活动自主复习来查漏补缺。所以说, 习题只是复习课上的主要教学手段而已。

二、注入新元素, 构建高效复习课堂

复习课不是“炒冷饭”, 要给复习课注入新的元素, 选择新的物质作为教学载体创设新情境, 课堂才有活力, 从而达到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目的。下面谈谈我在《压强》复习课上的几点做法。

1. 创设新情境, 突破教学难点。

复习课不是新授课, 不需要面面俱到、点滴不漏地把所有知识点都重复一遍。复习课更注重于“查漏补缺”, 了解掌握学生在这一章节中的易错、难理解的知识点对于有效复习是有帮助的。在《压强》这一章, “压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方向关系、力的作用点”是学生做题错误率很高的知识点。复习课上要再拎出来讲, 但如果还是在如下两幅图上再次讲解两力的关系学生还是无法理解, 所以复习课上必须改变原来的教学情境, 我通过简单的演示突破了这个难点 (见下图) :

学生通过对比上面两图中塑料片的形变程度, 对压力与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了感性认识, 理解更深刻了。

2. 设计新实验, 巩固教学重点。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研究近几年的各地中考试题, 实验题的分数约占总分的20~30%, 有些实验还渗透在其他题型中。所以, 物理复习要十分重视实验的复习, 为了让学生对“大气压强”有更深刻的认识, 我在复习该内容时, 做了一个“小试管在装满水的倒置的大试管中上行”的实验, 如下图所示:

这个实验学生没见过, 看到无论大试管倒放、斜放、横放时小试管都不往下掉, 反而上行时, 都发出了惊奇的“咦”声。在复习课上做这个实验, 我有几个用意: (1) 调动学生的热情; (2) 从感性上再次认识到大气压的存在, 且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 理解掌握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工作的原理 (让一侧的大气压减小甚至消失, 另一侧的大气压发挥作用的方法) ; (4) 请学生介绍“吸盘”的工作原理, 学生既有了学以致用的意识, 又对“利用针筒或吸盘测大气压的实验”的思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真可谓“一举多得”。

3. 精选复习题, 丰富教学内容。

习题是知识运用的主要方式, 复习课上, 习题更是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习题选择要紧扣中考, 能联系生活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阅读分析、自主学习能力。具体来讲, 复习课对于习题的选择与讲解要做到以下几点。

(1) 让规范成为主流

中考计算题对于公式、数据代入、单位都有评分标准, 学生这方面失分现象很常见, “压强的计算”几乎每年都考, 平时很多学生总用公式:进行压强的计算, 受力面积S的大小包括它的单位换算也总出错。复习课上我利用这些错误资源设置了这样一题:

把一边长为10cm的实心正方体木块, 放在1m2的水平桌面的中央, 求木块对桌面的压强. (ρ木=0.6×103kg/m3, g取10N/kg)

这道中考题, 一方面强调解题规范, 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 达到纠错的目的。

(2) 让生活成为习题的资源

物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学以致用”, 任何知识只有通过实际应用才能加深理解和熟练掌握, 并得到进一步发展。近年来中考试题中应用物理知识型的问题越来越多, 所以, 复习就更要注意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善于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释物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尤其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复习效果。《压强》复习时我以“护士给病人挂盐水”探究活动作为开场白, 如下图所示:

请同学思考“挂盐水”的过程涉及了哪些压强知识, 并给予解释。这个活动探究放在复习课上最合适不过了:一是由于几乎每位学生都挂过盐水, 有亲身经历, 因而更感兴趣;二是这个活动几乎涵盖了压强的所有知识点, 3类压强的复习都由这个活动展开, 脉络清楚, 形成树形结构;三是通过这个活动达到了教学的终极目标, 即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 将知识迁移转变为思维方式的迁移。

(3) 让学生自主“讲题”成为复习课的主要活动形式

当代著名教育家、曾任北京四中校长的刘长铭先生, 在担任物理教师时要求学生错题不仅要订正, 更要讲一遍——“做一遍”和“讲一遍”的效果是全然不同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 学生能清楚讲一遍的东西, 其中必定包含着他的思维过程, 并已经被清楚地理解。“讲一遍”是一种实践, 对学生来说也是一项知识应用活动, 能让他们掌握得更好。《压强》这节复习课我分了两课时进行, “讲题”是第二课时的主要活动形式, 先给时间让学生把这一章的错题再看一遍, 勾出还不太会的题目, 然后安排学生两三个人组成一组, 互相讲解, 汇总出每一组仍不会的。再请会的同学到讲台上讲, 将学习的思维方式迁移给其他同学, 效果比老师一遍一遍讲解有效得多。

(4) 让阅读成为习惯

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遇到信息题就头痛, 因为他们读不懂题, 不会分析题;导致答题不到位, 甚至答非所问。这种现象说明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很欠缺。作为物理教师, 我们要在教学中向学生提供阅读科学书刊、科普读物的机会。通过阅读这些书籍, 学生分析信息题的能力自然会提高。

4. 优化板书, 呈现教学重难点。

首先, 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广泛运用, 部分教师忽视了板书的作用, 其实, 好的板书正是教学内容的浓缩:它将教学内容结构化便于学生记录;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对课后复习有指导作用。复习课的板书不同于新课, 要求更简洁, 理出一条主线突出《课程标准》要求和一章的重点和关键即可。在《压强》复习课上, 我的板书从“挂盐水”活动由针头、吊瓶的高低、瓶内气体分别展开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的复习工作, 形成树形结构:

板书中的横线部分是留白, 下课前5分钟让学生把留白充实, 以检验复习课的效果。

总之, 复习课要出彩并不难:以关注课标、了解学生实际作为立足点, 通过创设新情境、新问题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通过走向生活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魏林明.提高物理复习课有效性的教学策略.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08 (9) .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 6.

篇4:如何搞好初三物理复习

1.紧扣教材,强调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物理概念的阶段性,发展性.注意联系实际,从身边熟悉的真实现象入手,感知概念,通过对物理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自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概念。纠正以往死记硬背的简单做法。

在复习时,更要注意挖掘课本知识的巨大潜力,进行课本知识的再创造,即要重视对课本中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又要重视课本中例题,难题。以免误入题海的歧途。

还要加强物理基本计算题的训练,体会从量的角度研究事物的意义,学会基本方法,掌握计算的基本格式,例如2009年河南省中招试题第24题,是教材课后习题的改编题,是一道基本力学计算题,但平均得分并不高,这与平时过分进行繁。难计算题的拔高训练,忽视解题格式的规范要求有关,因此我们在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训练的同时,要注意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形成迁移。探究。创新能力。

2.夯实基础,做好实验复习

近几年来,中考加强了对实验的考察,实验题已成为中考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实验题占全卷分值的比例已略有增加,而且实验题的要求也逐年升高,由单纯考察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知识的简单运用(如读数,实验步骤的选择等)逐渐转向考核学生的实验能力(特别是实验设计能力),纵观最近两三年中考物理卷中没有完全与教材相同的实验题,都是经过一定的改造,题意是新颖的。

从近几年中考试卷反馈的信息来看,实验题失分相当严重。所以我们在复习中应积极创造条件强化实验教学,认真做好演示实验,应根据学校的设备条件和教学实际,将某些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适当地引入一些探究性实验,增加学生选做实验,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庭小制作。小实验。不能老是停在“黑板上做实验”这种纸上谈兵的“初级阶段”,同学们要注意养成预习,设计,动手。观察,记录,思考,写实验报告等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还应亲自体验并初步掌握科学态度,同时,还应亲自体验并初步掌握科学探究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出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提倡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材料,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和各种物理小实验,感知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探究活动中,对实验进行系统的复习。

3.注重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

2009年的中招试题多数是将教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重组和活用得到的,例如河南省中招试题第8题,在实验探究的情景中非常巧妙的将光学·声学·力学的知识融为一体,进行全面考察,但由于有些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阻碍了知识的迁移,造成了知识的迁移,造成了此题的得分率并不高,因此,注意变革自己的学习方式,主动参与探究过程,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学会独立,自主的发现问题,并通过物理实验·调查·信息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获得知识与技能,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获得情感体验,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动力。

4.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社会热点,时事新闻

从近几年中考试卷反馈的信息来看,实验题失分相当严重。所以我们在复习中应积极创造条件强化实验教学,认真做好演示实验,应根据学校的设备条件和教学实际,将某些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适当地引入一些探究性实验,增加学生选做实验,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庭小制作。小实验。不能老是停在“黑板上做实验”这种纸上谈兵的“初级阶段”,同学们要注意养成预习,设计,动手。观察,记录,思考,写实验报告等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还应亲自体验并初步掌握科学态度,同时,还应亲自体验并初步掌握科学探究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出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提倡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材料,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和各种物理小实验,感知科学探究的过对程,在探究活动中,对实验进行系统的复习。

篇5:中考物理专项复习压强和浮力

一、压强P

1、物理意义:衡量压力的作用效果。

2、定义:物体 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公式:P=。

4、单位: 帕斯卡,简称,符号Pa。1帕=。

5、压力的大小: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可以 压强,减小受力面积可以 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压力可以 压强,减小压力可以 压强。

6、任何物体能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

二、液体的压强

1、特点,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 都有压强。

2、大小:

(1)与深度有关:液体的压强随 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面的压强 ;(2)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它的 有关系,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

3、公式:P=。

4、应用:连通器。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是连通器,船闸也是利用连通器的道理工作的。

三、大气压强

1、实验:能够表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有 ;可以测出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有。

2、测量: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

。有水银气压计和金属盒气压计(无液气压计),在、、上就使用了金属盒气压计。

3、大气压与高度: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标准大气压相当于 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约为 帕。

3、大气压与沸点: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气压升高时。因此高原上的沸点 100℃,所以烧饭要用高压锅。

4、气体压强与流速: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

四、浮力

1、浮力方向:竖直向上。

2、大小:可由以下方法求(测)得。(1)两次测量法:F浮=G – F ;(2)阿基米德原理:F浮= ;

(3)二力平衡法(悬浮、漂浮时):F浮=。

五、阿基米德原理

1、阿基米德原理文字表述:

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这就是阿基米德原理。它同样适用于气体。

2、公式:F浮= =。

六、物体的浮沉条件

1、浮力与物重的关系(浸没时)(1)当F浮 < G时,下沉(2)当F浮 G 时,上浮(3)当F浮 G时,悬浮

(4)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 F浮 G

2、浸没在液体中物体ρ物与液体ρ液的关系(1)当ρ物  ρ液 时,下沉

(2)当ρ物 ρ液 时,上浮(3)当ρ物 ρ液 时,悬浮

七、浮力的应用

1、轮船:是利用密度大于水的钢铁做成空心,使之能浮在水面上的道理做成的,轮船的大小通常用排水量表示。轮船的排水量是指。一船从海里驶向河里,它受到的重力不变,它所受的浮力不变,但它排开水的体积。

2、潜水艇:是靠充水或排水的方式改变 来实现浮沉的。

3、气球与飞艇:内充的是密度 空气的气体。

篇6:初三物理压强复习

1.(2017·天津中考)下列有关压强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A.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液体内部有压强 B.利用托里拆利实验可以测出大气压的值 C.随着大气压的减小,水的沸点会升高 D.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 2.(2017·四川成都中考)下列事例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A.书包要用宽的背带

B.在鞋底做上凹凸不平的花纹 C.菜刀要经常磨一磨

D.注射器的针头做得很尖锐 3.(2017·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图甲是大刚同学用两手做俯卧撑时的示意图。他的身体可视为杠杆,如图乙所示,O点为支点,A点为重心。已知每只手所受的支持力大小为200 N。

(1)若每只手掌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00 cm2,计算手掌对地面的压强。(2)求该同学的质量。(g取10 N/kg)

4.(2017·甘肃兰州中考)如图所示,质量为500 g的薄壁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容器底面积为80 cm2,内装1.5 L的水,g取10 N/kg,ρ水=1.0×103 kg/m3。求:

(1)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2)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模拟预测

1.如图所示,两手指用力压住铅笔的两端使它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左边手指受到的压力较大,两手指受到的压强相同 B.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力较大,两手指受到的压强相同 C.两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左边手指受到的压强较大 D.两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强较大

2.如图所示水平雪地上,穿着雪橇的芳芳总质量为70 kg,没有陷入雪地;而穿着运动鞋的小明总质量为50 kg,却深陷雪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芳芳对雪地的压力比小明的小 B.芳芳对雪地的压力和小明的一样

C.芳芳对雪地单位面积的压力比小明的小

D.受力面积和压力都不等,无法比较谁对雪地的压强大 3.如图所示,轻质细绳将物体A、B通过两个定滑轮分别连在同一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其中GA=10 N,GB=100 N,B是边长为20 cm的正方体,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不计弹簧测力计的重力及滑轮与绳子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 N 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90 N C.B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力为100 N D.B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强为2.25×103 Pa 4.如图所示,两容器中分别装有相同高度的水和盐水(ρ水<ρ盐水),A、B、C三点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A、pB、pC,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A.pA

pB>pC

C.pA

D.pA=pB=pC

5.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容器中加入液体后,橡皮膜两侧压强不同时,其形状会发生改变,图乙中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6.有关压强知识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载重汽车装有许多车轮是为了减小车对路面的压强 B.人用吸管吸食饮料是靠大气压把饮料“压”进了嘴里

C.深海潜水员必须穿抗压潜水服是因为海水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D.飞机的机翼能获得升力,是应用了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的原理

7.下图是北美草原犬鼠洞穴的横截面示意图。它有两个出口,洞口A表面隆起,洞口B表面平坦。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洞口A表面空气流速小,压强大 B.风总是A口吹入,B口吹出

C.洞口B表面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D.风总是B口吹入,A口吹出

8.(多选)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柱形薄壁容器重为G、底面积为S、高为h。先将容器注满密度为ρ0的液体,再将重为G0、边长为a的小立方体物块(如图乙所示)从液面处缓慢释放,待物块静止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可能的是(A.p= B.p=

C.p=

D.p=

9.一个盛水的平底茶杯,质量为450 g,底面积为50 cm2,放在水平桌面上,杯子和水所受的重力为 N(g取10 N/kg),杯子对桌面的压强为 Pa。

10.我国拥有在南海勘探开发深水油气资源的能力。在海洋资源开发中,随着海水 的)

增加,海水产生的压强越大。在1 500 m的深海铺管作业中,海水对管道设备的压强是 Pa。(取ρ海水=1.0×103 kg/m3)

11.如图是a、b两种不同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则a、b两种物质密度之比为。如果用质量相等的上述两种物质分别制成甲、乙两个底面积不同、高度相同的实心圆柱体,并将它们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则甲、乙两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12.如图所示,高铁站台离边缘不远处有一条踩上去有凸凹感的黄色带区域,人必须站在黄色区域以外的位置候车,其原因是火车急速驶过车站时,黄色区域以内的空气流速、压强 ,易发生安全事故。

13.护士给病人输液时,药水瓶上插着两根管,一根给病人输液,另一根通过瓶盖扎进瓶内药水中,如图所示。这根“闲置”管是为了利用。由于针头较细,为确保药液的流速,需要将药水瓶提升到相对针管一般不低于1.3 m的高度,由此推算针管处受到的液体压强为 Pa。(ρ药液=ρ水)

14.如图所示,是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情境。

(1)把探头放入水中,通过观察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探头处水的压强的大小,高度差越大,水的压强(选填“越大”或“越小”)。

(2)比较图甲、图乙和图丙,可以得到: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3)在图乙中把探头慢慢下移,可以观察到U形管两边液体的高度差增大,从而得到:在同一种液体里,液体的压强随 的增加而增大。

(4)在图乙中,若只将烧杯中的水换成盐水,其他条件不变,则可以观察到U形管两边液面的。15.小梁同学用实验测量某地大气压的值。她在长约1 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管口,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如图所示。(g取10 N/kg)(1)已知水银的密度为13.6×103 kg/m3,她通过数据计算得出大气压的值为 Pa。(2)如果我们将此装置拿到海平面去测量,则测量结果将(选填“大于”或“小于”)她测量的值。

(3)小杨同学也利用此装置测量小梁同学所在地大气压的值,他把水银换成水,将玻璃管灌满水后倒插在水槽内时,发现管中的水柱不会下降。如果你来测量,且能够测出,则玻璃管长度——(选填“必须大于10 m”或“可以小于10 m”)。16.港珠澳大桥由“水上桥面”和“海底隧道”两部分组成,工

程完成后,从香港到珠海三个多小时的车程缩短到半个多小时。(海水密度ρ=1.03×103 kg/m3,g取10 N/kg)(1)海底隧道长5.7 km,设计时速为100 km/h,求汽车通过隧道所用的最短时间(汽车长度忽略不计)。

(2)该海底隧道是我国首条超大型深埋沉管隧道,实际安装水深45 m,求在海底作业的工人承受的海水压强。

(3)海底隧道由33节水泥沉管在海底对接而成,每节沉管长180 m,宽38 m,高11.4 m,约8×104 t(按8×104 t计算),求每节沉管受到的重力。

篇7:初三物理复习计划

初三物理备课组郑海鹏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今年又是初三任课教师,通过一学期多的观察与了解,我校本届初三学生学习基础差,没有笔记,复习时有时还需要过教材,而且学习状态不佳。这是我们共同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如何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提高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我近来一直思考的问题。

下面是我代表初三物理备课组制订并交流初三中考复习计划安排,望广大教学同仁提出宝贵建议。

一、第一轮复习(3月10日——4月20日,共40天)

1.第一轮复习的形式

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1)记忆关。要求记住所声、热、光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我要求学生每天必须有10分钟的时间看物理相关概念和规律。没有准确的记忆,就不可能有良好的结果,尤其面对这样的学生。(2)基本方法关。如 在实验中对控制变量法、转化法的理解等。(3)基本的解题技巧关。要求熟练掌握解基础题的思路、方法与解题步骤。

2.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

(2)精讲精练,举一反三。要是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

(3)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复习效率。

(4)注重思想教育,不断激发他们学好物理的自信心。

二、第二轮复习(4月21日——5月21日,共30天)

1.第二轮复习的形式

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物理能力,力求重点突出,方法精到,目标明确。

2.第二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专题的划分要合理。

(2)专题的选择要准、安排时间要合理。专题要有代表性,紧密围绕热点、难点、重点特别是中考必考内容选定专题。

(3)注重解题后的反思。

三、第三轮复习(5月22日——中考前夕大约25天)

1.第三轮复习的形式

第三轮复习的形式是模拟中考的综合拉练,查漏补缺,考前练兵,犹如一个建筑工程的验收阶段。研究近五年陕西中考试题,训练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等。

2.第三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模拟题必须有时间限制,题型题量、难易程度等要切近中考题。

(2)模拟题的设计要有梯度,立足中考又要高于中考。

(3)批阅要及时,评析及时。

(4)答案力求标准,评分要狠。

(5)归纳学生知识的遗漏点,为查漏补缺积累素材。

(6)留给学生一定的纠错和消化时间。

(7)调节学生的生物钟。尽量把学习、思考的时间调整得与中考答卷时间相吻合。

篇8:浅议初三物理总复习的方法

试卷难度采用:容易题:中档题:稍难题=8:1:1, 基本题型:选择题、填空作图题、简答题、实验题、计算题。为此对初三物理的总复习要有个整体规划, 要分阶段, 有步骤地进行。

一、第一轮复习:只有基础扎实, 才能融会贯通

第一轮复习时间安排在初三下学期开学第二周到市统考, 大概十周时间。第一轮复习重在课本的基础知识, 一般以章为单位。

第一节课:课前让学生把上课要复习的知识, 通过回忆和不懂的翻课本, 把知识点填在中考总复习的“考点知识梳理”中, 通过“中考典例精析”知道这章的考点;课堂上老师通过课本告诉学生知识点, 并对本章的实验加以总结和举例应用, 并对本章的重点进行强调, 对原始公式和变形公式加以区分:课后学生回去复习本章的考点, 并完成相关的练习。

第二节课:提问学生复习上节课的考点知识, 落实上节课的相关练习的完成情况, 把没认真完成和没完成作业的学生再出些题做, 讲评上节课的练习, 讲评前让学生总结相关知识点的题目, 并系统的讲评, 做到同一知识点的不同题型都能驾御, 讲评课应多提问学生上黑板, 逐个知识点过关, 做到“厚书读薄”“捡遗拾漏”补充相关知识点, 延伸知识网络, 掌握点点滴滴。

1. 重视教材, 抓纲务本

每次考试无论内容多新, 题目多新颖, 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知识的支点, 每题都是课本知识的扩展和深化, 复习课上, 不能抛开课本复习, 再好的练习, 再好的复习提纲也代替不了课本, 因此我第一轮复习时特别强调对课本要理解透彻, 要掌握科后练习, 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电流表, 电压表等仪器。

2. 每章一练, 热点积累, 精讲精练, 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从第一轮开始, 为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误入题海战术, 坚持每章一练, 就是每节课前三分钟, 轮流一个学生自己课前找练习题中相关知识的题目, 并自己出一题, 分析给全班同学听, 同学可纠正, 老师补充。

所有科目都进行第一轮复习时, 学生们的精力是有限的, 每天又要上那么多的科目, 如何让孩子做到针对性和切中命题的练习, 需要老师认真而且负责的备课, 备教材, 备历年的中考题型, 比如在复习电学时, 有大量的练习需要做, 电学的题目耗时要耗精力, 我就在复习前给学生们准备了一份提纲:

电学是中考每年必考的一个考点, 而且分值很大占快接近一半的分数, 学生特别是女生非常害怕电学里的电功率, 如何通过做题突破学生的心理害怕的底线, 变成我们一线初中老师都头疼的一件大事.

二、第二轮复习抓好专题知识, 优化检测训练, 培养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第二轮复习时间安排从市统考考后两周, 大约一个月多一点。第二轮的重点是体系性和综合性, 整合知识, 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第二轮有针对性的专题复习, 分成三个板块:声、热、光学, 力学, 电磁学。

声、热、光学占30%, 力学占35%, 电磁学占35%。

课堂上直接发力学专题的练习, 让学生当场练习, 等学生做完了, 直接讲评。落实到位学生的听课效果, 可以通过检查学生的练习完成和订正情况来判断学生有没有听课, 把以前发回家给学生做的练习和课堂上完成。做到每个学生的练习都是自己做的。把讲评完的练习让学生回家再用科作业纸写出答案是怎么来的, 这样对落实了学生的实际练习能力, 做到每题题型都熟悉。

三、第三轮复习做好各市的市质检试卷和模拟中考练习

第三轮时间三周。根据中考题型做几份模拟试卷和各市的市考试卷和中考试卷。这个时候, 可以有意识的收集研究中考信息, 并且进行认真地研究, 筛选, 从中把握出中考的动向和命题角度, 把有效信息用于指导我们的备考复习。此外, 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 充满自信, 只有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 才能在复习中做到事半功倍, 考出好的成绩。

最后不管是哪一轮复习, 都要重视解题技巧和训练, 复习课要落实到题目, 才能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

总之, 初三物理总复习要扎实基础、专题复习、模拟练习、考题研究、解题训练、提高实验能力, 掌握物理实验的几种方法 (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等) , 这样中考物理科成绩必会较大的提高。

摘要:初三物理总复习要从务实基础、提高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着手。落实基础知识, 回归课本;专题知识复习要抓好重点板块, 扎实基础;整合知识, 构建体系, 用好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复习指南丛书;模拟练习, 市考试题研究, 提高备考的针对性;从历年中考试卷中总结实验和计算题等的解题技巧, 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

关键词:九年物理,落实,知识,实验,计算,训练

参考文献

[1]新人教版.高中物理教学论文.高中物理对比实验的教学效应

篇9:如何上好初三物理复习课

一、复习课教学必须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传授学习方法

在以往的复习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增大课堂容量,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经常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重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基本理念。因此,在学生心中少了探究新知的挑战与乐趣,特别是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復习,不能激起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学习动力不足失去主动性,教学就没什么效果了。古人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教师必须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通过对所教内容新颖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使学生在好学和乐学中达到主动学习的效果。教师有序地引导全班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解答,学生在提出并尝试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既进一步理解了所学的知识,又提高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也就是说,注重传授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发展学生的能力是提高复习效率的根本。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更多考虑学生学法的问题,采取的复习方法,必须能促进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领悟,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的教学模式也从注入式向培育式改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复习课更要注重系统性

复习不是简单地再现旧知识,而是要通过对旧知识的系统整理,给学生以新的信息,引发新的思考,促进新的发展,特别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整理,在整理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编码,对自己的认识结构实行精加工,使平时所学的“分散、零乱、细碎”的知识点,结成知识链,形成知识网。 整理,即对过去所学的分散、零碎的知识要点进行系统的梳理、总结,使之纵成线、横成片,从而使知识结构脉络分明。所以复习课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根据回忆的知识要点,从“点—线—片”上整理。这样复习整理就能促进学生将已学过的知识系统化,有利于构建知识网络。

三、复习课必须要有针对性

初三复习由于内容多,时间紧,而且物理作为一门基础综合学科。它的基础,不仅体现在知识方面,而且更体现在科学思维方法上。所以教师应细心研究教学的重难点,做到课堂有针对性,注重实效。一是针对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避免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以致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学习上总有“伸手够一够,才能摘到果子”的进取心和成就感。作为教师,我们可以设计有梯度的问题,逐步增加问题的难度,使学生通过自己独立的钻研和思考,去突破难点,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记忆,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针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把学习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作为复习讲评的重点。教师在复习课中对于知识点不能面面俱到,复习内容应讲究一个“精”字。因此,教师课前备课就要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进一步熟悉并了解教材,明确其内涵,抓住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同时也要对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复习时才能有的放矢,切中要害。

四、复习课要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生动、直观的实验现象有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所以充分发挥实验在物理复习课中的作用,有助于激发学生在复习课中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复习的效率。重视实验教学在物理复习课中的作用,特别要注意两点:一是掌握各种基本仪器和测量工具的应用。二是要弄清各种物理量的测量原理、步骤、方法。

使学生“学以致用” 是物理教学的最终目的。知识的掌握有时需要通过实际应用才能加深理解、运用和进一步发展。近年来,中考试题中把物理知识活学活用类型的考题越来越多。因此,物理总复习就更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释物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复习课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复习课更需精讲精练,及时反馈

课堂练习是课堂重要的反馈手段。在训练学生能力的同时,也可以成为教师得到反馈信息的途径。练习题流于形式,老生常谈,就会让学生在心理上不重视,或者出现死记硬背的现象;练习题过难,势必会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对学生心理上无疑是一个打击;练习过多,会使学生疲于应付,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复习课中要精心设计练习题,所选练习题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着“教师走入题海,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救出来”的理念,通过一道题要达到解决一类问题的作用。所选习题既要照顾各个知识点,又要有梯度、有层次,由简到繁、由易而难、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类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我们常说“以教师的教为主导,以学生的学为主体”,所以教师应该通过主导性的指导、点拨、浓缩课堂复习的过程,努力提高复习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尽力做到,以启发性、点播性的讲授来启发学生深层次的独立钻研和思考。做到以点带面,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学生能充分地、有效地领悟知识,理解原理,从而大空间地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复习的课堂是学生消化吸收所学知识的领域,因此教师在复习时要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精心研究有效的复习方法,切实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上下工夫,真正实现复习的目的,使更多的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路上策马扬鞭,扬帆远行!

上一篇:健康体检报告质量管理方法的改下一篇:给排水工程量计算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