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父亲享受

2024-04-17

让父亲享受(精选6篇)

篇1:让父亲享受

让 教 育 成 为 享 受

时下,很多东西都成为人们享受的对象,享受人生,享受生活,享受文化,已经成为非常时髦的词语,它们频频出现在电视里、报刊中、口头上,并且已经成了许多人生活的现实,他们已经把这些东西作为了享受的对象。

然而,直到今天,却很少有人把教育也作为人应该享受的对象。相反,在很多人观念里,教育仿佛天生就与艰苦、痛苦等联系在一起,苦教、苦学一时成为许许多多人对教育的根本看法和态度。还有更为极端的,在有的地方,人们自古以来就把写文章称为“哭文章”,这就把受教育的艰苦、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乎,一谈起教育或者是受教育,人们很自然地就会把它与苦相连,好象受教育就是受苦,教育=受苦!

其实,这是对教育的一种深刻地误解,曾使许多人望教育而生畏,也使许多人流下了多少伤心的泪水。

那种让人一味受苦、吃苦的教育,只是在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对人性的理解比较肤浅时代的产物。那时,人们普遍有一种思想,认为对孩子而言,不打不成材,不骂不成器,棍棒下面出孝子。对孩子,如果不打,不骂,顺其自然,他们还不知道会成为什么人。

今天,当赏识教育、成功教育,甚至玩教育已经成为思潮的时候,当张扬个性,培养创造性能力成为潮流的时候,那种让人受苦,叫人挨骂的教育,显得多么无力,多么让人伤心!

在今天看来,教育应该是一种享受。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人都有一种向往美、趋乐避苦、趋向成功避免失败的.心理。在这些心理的驱使下,人们往往会表现出一系列的行为,在教育中,这些心理就表现在许多方面。我们的教育就应该充分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把我们的教育办得更加人性化,办得使学生们越学越爱学,而不是越学越厌学,越学越不愿学。

这样的教育就应该是让学生在受教育时,感觉到:教育=享受,而不是受苦与吃苦。

享受什么?

享受美。有人认为,教育的最高境界是美。今天看来,这是真理。因为美是无功利的,它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让人赏心悦目的情境。比如,在语文课上,有位老师在教柳永的词《雨霖霖》时,这样开头:

“在东京城外、植满垂柳的汴河码头。凄清冷落的深秋,一场骤雨刚刚下过,树梢上的寒蝉又如泣如诉的叫了起来。在长亭送别的人漫漫饮酒,细细话别。一直挨到傍晚,雨也停了,舟人催促,该是起程的时候了。――这首词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我国十一世纪缠绵的送别图……”

接着,老师放《雨霖霖》的教学磁带,先读后唱,民乐伴奏,昆曲声腔。在悠扬悦耳的箫、笛声中,学生倾听着凄楚婉转的女高音歌唱,眼看课文和注释,很自然地进入了词的境界。

它是一种感受,一种体验,是学生在美的情境中感受到、体验到美。这样的教育,不是享受是什么?

享受快乐。教育是离不开快乐的,没有快乐的教育,将死气沉沉的,令人窒息的。教育是一种活动,这是一种老观念了。可是,人们很少将之付诸实际。有时即便是有一些所谓的活动,也只不过是为了印证老师预先设计好的结论。这是变了味的活动,被扭曲了的活动,不是本来意义上的活动。这样的活动,就毫无快乐可言。实际上,一般而言,本来意义上的活动就基本上意味着快乐,更多的是与快乐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我们的学校教育活动多多,快乐多多,不是享受那才怪呢!

著名教师马芯兰,这位首都十大杰出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在教学中,常常将抽象的内容,以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例如,为帮助学生理解“同时”、“相对”、“相遇”、“相向而行”等概念,她组织学生到操场上,分成两队,分别在操场两边迎面竞走。老师说“走”,两人同时相对行走,让学生形象理解“同时”、“相对”的意思;两人碰上时,老师说“停”,告诉学生这是“相遇”,接着让学生观察两人相遇时谁走的路程多,理解这是同一时间内两人各走的“距离”。马老师在教小学一年级新生的数学时,也想了许多新招,让学生在游戏中进入情境,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接受教育,应该成为我们的理想。

享受成功。学生在学习中受的挫折多,失败多,是我们当前教育的一个特点。学生如果经常遭遇挫折,遭受失败,就会灰心丧气,看不到人生成功的希望。

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多让学生从他们自己的成功之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感受到教育带来的快乐,从而孕育乐观的人生态度。

篇2:让父亲享受

有人说,能把工作当成享受的人是幸福的。我要说,让学习语文的学生享受语文,那这样的学生也一定是幸福的。让学生享受语文,就是让学生享受语文中语言的优美;享受语文中参与的乐趣;享受语文中习作的快乐。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本身就是愉快的精神旅游,不仅可以使人智慧,而且可以使人享受温馨。所以,从教近三十年来,我总是时时处处在我的语文教学中力求让学生尽情地享受语文。

一、突现教材之精美,让学生在美读中享受

语文课本中每篇课文都是经过精选的,而每一篇好文章,总是以它的美好而真挚的情感来打动读者,从而激发读者心灵深处闪光的东西,使读者的感情受到共鸣而得以升华,变得更加纯洁、高尚。老师对经典名篇名诗示范美读背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听觉和想象力,在顿挫有致、声情并茂中,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情到深处,先声夺人。同时再随着语言基调的不同变化,急与缓、轻与重、长与短、快与慢等,力求使变化的语言去真实、清晰、明白、亲切地表达好课文的思想内容。在读中突现诗歌语言的凝练,小说语言的生动,散文语言的优美,戏剧语言的传神,相声语言的风趣„„

在一遍遍的阅读中,我总是努力让学生看得见花开花落,听得到潺潺流水,悟得到灿烂人生„„篇篇课文,段段文字,让学生一遍遍咀嚼回味,就像一把犁耕耘在荒芜的心田,让他们的心胸慢慢被一种叫做享受的东西填满。不是吗?《桂林山水》告诉你桂林有多美,《西湖的绿》告诉你西湖有多美;《燕子》告诉你春天有多美;《第一场雪》告诉你冬天有多美;《林海》美,《草原》也美;《荷花》美,就连《丑菊》也美„„一本语文书就是一个美不胜收的世界。漫步其中,不仅享受文章中显现的美、蕴含的情,更重要的是享受着探索语文真谛的乐。伴着淙淙的流水声与动听的乐曲,朗读一段《可爱的草塘》,你心中自有一丝惬意;欣赏着大屏幕上播放的五彩池的神奇风光,聆听着画外音的朗诵,你心中自有一些快意;目睹着爬山虎的脚怎么爬的动画演示,品味着老师精美的诵读,你心中自会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满足。

二、搭建民主之平台,让学生在参与中享受

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尊重每个学生,搭建民主平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人。《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在教学中尽量把讲台让给学生,给他们一个展示自我、表现自我、成功自我的平台,把我自己定位为一个他们学习活动的服务者。

学习一篇新课文,我首先让同学们汇报预习的情况,展示搜集到的各种资料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然后让同学们结合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共同解决这些问题;最后让同学们自己总结,一起完成课后的练习。这其中,我只是在他们表述不清时加以示范,在他们思维受阻时加以开导,在他们碰到疑难时加以帮助。我努力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只要是学生切身体验,我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对那些所谓的“差生”,给予特别的关爱,哪怕他们有些许的进步,我都让他们一样享受成功的欣喜,收获的喜悦。

为了使教学情景真切地再现学生面前,我还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情景,模拟课文角色进行表演。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使教材的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能很快地理解。文中的“事”好像是自己做的,文中“话”好像是自己“说”的,扮演得越真就越感到亲切。我分配课文中人物的角色,学生自由组合模拟角色,另外有一名学生以解说员的身份朗读,连缀角色之间的关系,使各角色朗读构成一个整体。这样朗读,学生可以听到教材各种人物不同的声音,虽未见其人,却已闻其声,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我在教《军神》时采用此法,刘伯承、沃克医生等人物栩栩如生,跃然眼前,使学生们感到书上的人物立体起来,学习起来兴趣盎然。

三、体验生活之甘甜,让学生在习作中享受

小学语文中无论是低年级的写句,中年级的写片段,还是高年级的作文,都是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书面表达的实践。其中的难度和教学中的个中辛酸就不言而喻了。在习作教学中我不但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让他们写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让他们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让他们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还努力使学生轻松表达,快乐作文。

我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区,走进都市,在这个大课堂里学习课本里没有的东西。春天,让学生去河畔看“依依杨柳青青草”,来一场咏春诗词朗诵会;夏天让学生去湖边观“接天莲叶无穷碧”,品万物郁郁葱葱的勃发;秋天,让学生郊外去 “望天上云卷云舒”,漫步万顷良田千层浪的田间,感受农民伯伯丰收的喜悦;冬天让学生登上山巅,去“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壮丽山河„„让学生用眼去寻找美,用心去发现美,去体验“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感觉,去品味“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情景,去享受 “两个黄鹂鸣翠柳”的惬意。这样,不但实现了课本与生活的对话,而且使语文学习充满生活与生命的气息,孩子们的笔下就会有蓝天、白云、绿树、红花,就会有快乐的童年,有多姿多彩的世界,写出来的作文自然也就有血有肉,丰富多彩了。我还常常让学生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交流作文的方法和感受。让成功者增强信心,让欣赏者产生兴趣,让不甘落后者奋起直追。

让学生享受语文,就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民主、和谐、温馨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孩子们成长的心灵鸡汤,让孩子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期待着终身学习

所带来的快乐。一句话,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语文是一种享受!

生命的本质

夜幕降临,对门那人家又传出熟悉的或生疏的音乐,响起时紧时缓的舞蹈脚步。

那是一对才搬来的残疾夫妻,男的一双脚掌向后撇,女的是哑巴。那天初次见到他们时,一股怜悯之情在我心头升起:这样的人生、这样的家庭,怎样艰难!这不是我鄙视他们,我认为作为一个正常人,是应该有一点这样的怜悯之心的。

但接下来的事实却让我大吃一惊,这些天来,他们的那些残疾人朋友络绎在夜幕之后前来聚会,空气里传来他们的音乐、舞蹈和欢笑。我看不到他们的表情,但我可以感觉到他们的舞蹈火一般忘情、热烈。

面对着这样的一群人,我感到世上所有的词汇都变得苍白、不贴切。说残疾人也爱生活,也需要音乐和舞蹈,这样的解释是那么的无力,词不达意。只有用火的舞蹈,才恰如其分。火在舞蹈,那扭动、变形的舞姿是火的生命的张力的表达。燃体在火的舞蹈中发出毕毕剥剥的吟唱,燃体不尽,火的舞蹈不停。

熟悉的或陌生的音乐像一支焰火,一下子照亮了我记忆的天空。我透过遥远岁月重又看到生命在另一种形式下的舞蹈:那是在一座简陋的砖瓦窑,我三十年前下放劳动的地方。窑师傅的小女儿才七八岁,就开始帮大人做事了。这个小姑娘一身衣服缀满补丁,正当读书和游戏的年龄,就过早地承担了生活的艰辛。当时我也以怜悯的目光注视这个小女孩,但艰辛的劳动在小女孩身上却成了舞蹈,她蹦蹦跳跳舞着工具,全无一点悲愁。她一下子就让我陷入对生命的沉思和叩问:生命的本质是什么?是什么让生命以这样欢乐的形式前行呢?

用童心无邪、用不谙世事、用乐观主义来解释都是不够的。上苍仿佛有意安排,让我看到不同形式的两次生命的舞蹈。生命从一降生,就穿上了一双红舞鞋。这是生命的本质,是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会歌唱、都会欢乐的原因。

篇3:让父亲享受

2009 年10 月, 我校首批通过了天津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第一轮现代化建设的评估验收。此后, 我们严格落实达标后的常态化建设、精细化管理、特色化积淀以及标准提升工作。2013 年, 我校又首批通过了第二轮现代化建设的评估验收。在实施《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的工作中, 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学校的发展, 要以鲜明的办学思想引领, 以现代化学校制度运行, 要真正关注师生校园生活品质, 不断提高师生生命质量, 要让学生享受幸福的教育, 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

一、以鲜明的办学思想引领学校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领导学校, 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 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学校的办学思想, 直接影响着干部、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 进而影响学校的办学声誉和办学质量。多年来, 我们坚持“思想引领行动”, 力争让鲜明的办学思想引领学校发展。

我们的办学理念是“一切为了师生幸福”。“一切”是指学校办学工作中的所有行为。“教师幸福”是指“感受教师职业生活获得的创造感、尊重感与成就感。只有幸福的教师, 才会有幸福的学生。“学生幸福”是指“让双小学生在享受多彩的学习生活过程中, 修品学兼优, 铸身心健康, 养学有所长”, 积淀“有爱心, 负责任, 会合作, 讲文明, 健体魄”的校园精神。

如何将办学思想落实在干部管理行为中, 落实在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中?我们的做法是:干部工作计划中、辅导中、检查评比中、分析总结中要落实;教师在班主任工作中要落实, 课堂教学中要落实;学校“德、智、体、艺、劳”各项活动中要落实, 学校物质环境与隐性环境建设中要落实。

二、践行现代学校制度, 依法治校

我们通过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发展道路, 争取实现学校管理现代化。

1.学校党支部充分发挥在党团建设、师德建设、学校重大事项决策等活动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为学校各项工作保驾护航。

2.以健全与落实学校章程、规划和制度体系为载体, 以“承诺、考核、责任追究制”为抓手, 促进了学校依法办学的进程。

3.教代会民主议事及合理化建议制度的落实, 促进了民主化和谐校园的建设。

4.家委会进校园, 利用网站、家校通、微信、公示栏等平台进行校务公开, 以及一年一度的社会各界人士对学校的政风行风教风评议活动的开展, 促进了家长、社会参与学校创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的实效性。

三、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使师生校园生活更加幸福

我们以《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为依据, 落实津南区《校园环境及设施管理情况检查细则》, 让师生充分享受优质的办学条件带来的红利。

1.“校长第一责任、副校长或主任主管责任、教师托管责任”以及及时保养、维修、更新、补充的责任运行机制落实了管理好校舍场地及教学装备的工作。

2.全体教师用好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学设备, 促进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素质教育的有效整合。

3.建立音乐、美术、舞蹈、书法、科学、劳技、信息等专用教室, 充分发挥育人功能。

4.图书室图书生均45 册, 全天候开放 (包括寒暑假) , 培养学生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5.专人负责管好、用好有400 座位空调餐厅及可控温直饮水设施, 高度重视与落实食品、饮用水质量、卫生与安全, 让师生享受安心、舒心用餐及饮水的幸福。

6.充分利用阶梯教室空间大的优势, 定期举办家长学校、学生讲座、教师研修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满足师生与家长共同成长的需要。

7.创建乒乓球馆, 聘请专职管理及专业教练, 开设乒乓球课, 普及国球运动, 涵养国球精神。

8.创建心理团辅与咨询室, 整合德育处、少先队、关工委“五老”队伍及心理学研究生专业教师资源, 为师生提供了心理健康服务。

9.创办校园电视台, 每周一期直播节目, 熏陶、引导学生“向真、向善、向美”, 培养、展示学生“小记者、小主播”以及艺术等方面的才艺。

10.加快学校信息化进程, 让师生享受数字化校园生活的快乐。

四、注重教师队伍建设, 让教师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享受教育的幸福

在现代化学校建设的进程中, 我们越发认识到:教师的成长应是学校办学的重要目标, 而不仅仅是学校发展的手段。“让教师在学校生活与工作中感受创造感、尊重感与成就感, 体验教师职业的幸福”是教师队伍建设永恒的主题。我们的做法如下。

1.规划定位。以“德能双馨, 身心健康”为目标, 以“学历提高、职称晋升、学科技能提高、新教师成熟、骨干教师成长”等为内容, 指导教师做好职业规划。

2.培训引领。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 进行职业观、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 让全体教师在聆听专家讲座、观摩名师课堂中更新观念, 提升素养。

3.制度约束。不断完善并实施“三承诺、全员育人、正副班主任、学生及其家长评教”等制度, 约束了教职工教育教学的不当行为。

4.仪式涵养。“新教师入职仪式”“青年教师退团仪式”“老教师退休仪式”“国旗下宣誓仪式”无不记录在教师心灵深处, 涵养着“向上、向真、向善、向美”的精神。

5.活动激情。“教育教学技能比武”“先进典型评选”“教师节庆典”“重阳节敬老”“元旦联欢”“春节慰问”“爱心妈妈团慈善校园行”和与兄弟单位“篮球、足球友谊赛”等工会活动, 从不同角度让教师感受学校的温暖, 激发提升育人技能的情感。

6.评价激励。在“德、勤、能、绩”综合考核基础上, 开展“感动双小师德标兵”“学科带头人”“优秀班主任”“教学五认真先进教师”“艺体竞赛指导奖”“老年敬业奖”“全勤奖”“特殊贡献奖”“后勤服务奖”“先进教研组”等十项评比活动, 体现对教师人格的尊重, 情感的尊重, 工作的尊重, 促进学校形成弘扬正气、坚守师德、致力专业成长的文化氛围。

7.科研提升。采取“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的方式, 通过科研课题的确立、研究, 让教师插上成长的翅膀。

五、实施素质教育, 让学生享受幸福的教育

(一) 积淀“1291”德育文化, 让学生享受多彩德育的幸福

第一个“1”指树立一个理念———“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2”指明确两个目标, 一是育人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让“有爱心, 负责任, 会合作, 讲文明, 健体魄”的校园文化精神深入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并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 形成优良的行为素养;二是过程目标: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家校之间、学校与社区之间的互动, 实现以学生为主体, 师生、家长文明习惯共进的德育过程。

“9”指构建并落实以下九个机制。

1.健全机构:构建了“校长第一责任, 德育副校长分管, 德育主任主管全校, 其他行政人员分管责任年级、正副班主任分管责任班级”的全员育人机制。

2.队伍建设:加强德育干部和班主任队伍建设, 通过讲座、学访、交流、评比等多种形式, 不断提高德育队伍专业化水平。

3.课程渗透:一是德育类课渗透, 通过上好每一节品生 (社) 课、班 (队) 课、校本德育课 (《梦想课程》《感动中国人物故事》) , 充分发挥德育类课的育人功能。二是学科课渗透, 全体教师“重视所有学科课的德育渗透及学生课堂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观念在进一步转变。

4.活动强化:希望之星“千百十”、“班级责任岗”、读书活动、主题活动、节日活动、仪式活动、艺术社团活动。

5.环境熏陶:一是“物质环境熏陶”, “净化、美化、绿化、教育化”的校园环境以及八大主题厅廊陶冶着学生的美好情操。二是“人文环境熏陶”, 我们狠抓全员师德建设, 用干部教师的“为人师表”影响熏陶学生的行为素养, 以教师的博爱之心培育着学生的博爱之心。三是“媒体环境熏陶”, 充分利用电视台、校园网站、校报、班级园地等媒体环境涵养学生“向真、向善、向美”的情感。

6.实践养成: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慢工细活, 需不断强化养成。我们致力于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刻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7.考核保障:“日查周评、月查月评、期末综合考核”的制度, 成为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保障。

8.家教跟进:办好家长学校, 提高家教水平, 形成了“大手拉小手共筑成长路”的氛围。

9.社区共建:与鑫港园、福港园、新桃园等社区的共建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服务社区的意识。

第二个“1”指每学年德育工作有一个新的突破, 例如, 本学年的突破点是如何将有意义的德育、少先队工作做得更有意思的研究与实践。

(二) 积淀“1231”教学文化, 让学生享受“优质轻负”的幸福

第一个“1”指树立一个理念———“实施有效教学, 构建高效课堂”, 是减轻学生负担的中心。

“2”指明确两个目标, 一是教师有效教学, 高效课堂;二是学生有效学习, 轻负优质。

“3”指构建并落实以下三个机制。一是校本教研机制。落实“个人独立教研+ 同伴即时性教研+ 分散式学科组教研+ 校级大教研”的教研制度, 力求做到“有效教研”, 促进“学习、实践、反思、提高”教风的进一步浓厚。二是教学“五认真”常规管理机制。1.认真抓有效备课。备课有效, 上课才有可能有效。通过周查、月评、学期考核策略落实教师认真备课, 力争让备课有效。2.认真抓有效教学。课堂有效, 学生才能“轻负”。通过“六课”制度贯彻落实《标准》中的“精心准备、面向全体、精讲多练、师生互动、培养习惯、运用媒体、目标达成、课后反思”的要求, 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3.认真抓有效作业。作业不减, 学生不能“轻负”。教师方面, 一来不留无效作业、不多留作业, 二来做到及时批阅、及时回批, 个别学生作业要面批面改。学生方面, 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独立作业、及时作业、及时改错的良好学习习惯。4.认真抓有效辅导。个别辅导, 力求优质。提倡“奉献爱心和耐心, 辅导好每一个孩子”。让辅导有效。5.认真抓有效监测, 但不以学生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三是教学评价机制。开展“备课评比、好课评比、作业批阅评比、教研组活动评比、教学质量优质轻负评比”等活动, 将评比成绩纳入月、学期绩效考核, 并对优秀者予以表彰奖励。

第二个“1”指每学年教学工作有一个新的突破, 例如, 本学年的突破点是优质轻负。

(三) 积淀“1241”体育文化, 让师生享受“健康第一”的幸福

第一个“1”指树立一个理念———健康第一。

“2”指明确两个目标:一是全面提高群体体育水平, 二是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升。

“4”指完善并落实四个机制。一是课堂体育:加大巡课力度, 保证体育教师上好每一节体育课,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二是群体体育:开展好师生体育课间活动, 落实国家“阳光体育运动行动计划”;三是竞技体育:抓好田径传统项目业训工作, 提高体育特长生区、市级竞技水平 (2012 年区团体第二) ;四是特色体育:发展好乒乓球特色体育项目, 让学生毕业前人人学会打乒乓球。

第二个“1”指:每学年工作有一个新的突破, 例如本学年的突破点是每一个学生2 项体育技能的提高。

(四) 积淀“1231”艺术教育文化, 让学生享受艺术教育的幸福

第一个“1”指树立一个理念: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要通过艺术教育, 陶冶学生美的情操, 发展艺术特长。

“2”指明确两个目标:一是艺术教育开课率、艺术社团和兴趣小组组建率、活动普及率100%;二是艺术社团活动成果进入市级先进行列。

“3”指落实三项措施:一是克服师资困难开齐开足开好音、美艺术课程;二是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 营造“艺术殿堂”厅廊教育环境;三是创建好学生艺术社团 (军乐、合唱、舞蹈、篆刻、绘画等) , 丰富艺术教育载体。

第二个“1”指每学年实现一个新突破, 如本学年的突破点是每一个学生1 项艺术技能的提升。

(五) 进一步挖掘办学优势, 打造办学特色, 力争让学生享受与众不同的幸福

没有办学特色的学校是没有生命力的学校。几年来, 双港小学在“多彩课程让学生幸福”的办学特色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有益的尝试。

德育课程:“雏鹰电视台”、“校报、手抄报”、“主题校会、班队会”、“升旗仪式”、《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故事》、“梦想课程”构成了我校的德育类校本课程, 落实了学校“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

国文课程:经典阅读、古诗80 首, 成语600 条, 辅以“读书小学士、小硕士、小博士”的多元评价, 培植了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扬帆军乐队、百灵鸟合唱团、金孔雀舞蹈队、金话筒小主持、小巧手橡皮篆刻与绘画等艺术类课程使学生在行为规范、学有所长的基础上, 品行更加高雅。

“每天锻炼一小时”“人人学会打乒乓球”的体育类校本课程践行了“健康第一”的理念, 落实了“强健体魄”的育人目标。

“校园、家庭、社区”劳动课程, 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意识与技能。

“班级责任岗”、主题、节日、仪式等活动类课程,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锻炼、在活动中成长”。

篇4:让学生享受语文

徐志丹,男,36岁,毕业于湖北教育学院中文系,现任教于广东省顺德市碧桂园学校。自1993年至今,一直担任初中语文教学兼班主任工作。在教学工作中,本着“以人为本,寓教于乐”的原则,积极钻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深受学生喜爱,也多次受到各级专家的肯定。2001年被评为顺德市教书育人先进德育工作者,2003年被评为顺德区优秀班主任。2002年、2003年均获顺德市初中语文教学比赛一等奖第一名;2003年先后获佛山市、广东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第一名;2004年获“苏教版”全国语文展示课一等奖。近几年,曾到苏州、郑州以及广东省内的东莞、揭阳、广州等地上示范课,均获得好评。长期从事文学创作,发表散文、小说多篇,2001年由花城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花落水流红》。

教育观点

让学生享受语文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过度重视讲析、训练,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和训练,虽然考试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语文知识也获得了一定的增长,但很少能全身心投入课堂之中,很少能体验并享受语文的快乐。换言之,学生个体的生命质量很少能得到升华。

那么,语文教育向何处去?在我看来,语文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训练,更要把人的情感力量诱导出来,把人的创造力量激发出来,构建生命的精神系统。

一、让学生兴奋起来

语文教学要努力形成一种自由民主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这种气氛中自由表达。要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反省和总结自己的学习活动,说明自己的感想和价值观及各种情绪体验。要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提出学生真正感兴趣的问题,让他们在竞争中、在互助中提高语文素质。近几年,中央电视台2套《开心词典》和《幸运52》两个娱乐类栏目颇受观众欢迎,语文课不妨向栏目策划者和主持人借鉴一下,力求融知识性、竞赛性、参与性于一体,用一种学生乐意接受的“游戏形式”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二、让学生自信起来

课堂上,学生永远是主角。要让学生唱好主角,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成就感。激励和赞赏是增强学生自信的最有效的手段。当学生表现良好的时候,要及时给以鼓励,要毫不吝啬地赞扬他们,让他们感觉到每一次发言都有收获,每一次回答都很有价值。学生发言有时候不正确,老师要尽可能做好引导,启发他们找到正确答案。如果在引导之下学生还不能有好的表现,一定要相信,要让学生自己相信,要让全体学生相信,他下一次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老师要学会仰视、激励和赞赏学生。比如在《凡尔赛宫》的教学中,几名学生对凡尔赛宫的评价构成了排比句,我特别激动地夸他们“会作诗了”。表扬和激励,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缕缕和煦而温暖的阳光,成长中的学生更需要这种阳光,稚嫩的生命更需要这种阳光。

为此,我特别注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比如,我很少站在讲台上,常常在组与组之间的过道里提出问题。距离一近,观察自然,交流方便。仅此一点就能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更不用说老师的尊重和欣赏带给学生的自信和愉悦了。

三、让学生主动起来

老师的引导要得法、自然,要变着法子让学生读书、思考。传统庭院设计讲究曲径通幽,使人在回环曲折中看到不同的风景,不知不觉到达目的地。语文课如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主动学习呢?多设计,多想办法,课堂就会多姿多彩,事半功倍。

如讲《黄生借书说》,课前我没让学生预习,上课时我没带书和教案,空手走进教室,说:“今天,我们不上课,讲故事。”学生很高兴。我于是绘声绘色地讲起来,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讲了一半,有的学生就开始偷笑;到了后来,半数以上的学生都笑起来;讲完了,学生都偷偷打开书,翻到了《黄生借书说》那一课。我装作没看见,让他们讨论“故事”中的人、事、理,他们都一一答了出来,就这样,这节课在“骗”与“被骗”之中轻轻松松完成了教学任务。

四、让学生深刻起来

在紧扣文本的基础上,最好根据文章主题,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适当的拓展,这样,既可以检查和巩固学生已学内容,强化教学目的,更能活跃、拓宽学生思维,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对于语文课而言,拓展是最好的收场。以下,举三篇课文拓展的例子:

《凡尔赛宫》:

1.如果你将来有机会去游览凡尔赛宫,你准备重点游览哪些地方?

2.你觉得我们中国举世闻名的建筑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3.你认为哪处建筑是我们顺德的骄傲?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1.纪念碑的题词如果不用“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八个字,还可以用哪些字?

2.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你心目中的英雄是谁?为什么?

3.某一天,你到了纪念碑前,最想对这些英雄说点什么?

《在声音的世界里》:

1.你听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自然界的声音或音乐吗?请用一个词、一句话或者一段话把你当时的感受说出来。

2.欣赏韩红的《家乡》,谈听后的感受。

这三堂课的拓展学生都做得非常好,临下课时学生都意犹未尽。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是全面了解并完全信赖学生的人;是能对学生充分发展潜能充满信心的人;是能尊重学生人格的人;是能珍视学生的看法、意愿的人;是能敏锐地观察学生的情感及其变化的人;是能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的人;是善于引导学生认识事物和行为差异、修正自己的看法和行为的人……

总之,新课程语文教师的角色应有别于传统教师,他不过是一位愿意帮助学生探索可能答案的人,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鼓励者和帮助者。

实录

(这是一堂借班上的课堂教学竞赛课,师生没有提前接触,双方都很陌生。)

师:课前大家听的是美国著名歌星席琳·狄翁的歌曲《法国之恋》。今天,我首先送给大家一句名言:相信自己,相信别人,是成功的关键。知道这是谁的名言吗?(学生都摇头)告诉你们,这是徐志丹的名言。知道徐志丹是谁吗?(学生还是摇头,师面带微笑)就是我。

(生笑。)

师:刚才是和大家开玩笑,我不是名人,当然我说的话也不是名言。下面我要问:你们对于我配合大家上好这堂课有没有信心?

生:(大声)有。

师:你们对于你们配合我上好这节课有没有信心?

生:(响亮)有。

师:好,请给你们和我一次热烈的掌声。(鼓掌)

师:说到法国,我觉得那是一个非常浪漫的国家,它的建筑尤其出名。我想问一下:你们知道哪些法国著名建筑?

生:(举手发言)凯旋门。

师:不错,还有没有?

生:卢浮宫。

师:很好,还有?

生:巴黎铁塔。

师:大家说对不对?应该是?

生:艾菲尔铁塔。

师:非常好。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法国比较有代表性的建筑。(指屏幕)一起来说。

生:(齐答)艾菲尔铁塔、凯旋门、凡尔赛宫。

师:我们今天所要讲的课文就是介绍凡尔赛宫的,请同学们翻开课本。今天我们学习第11课《凡尔赛宫》。大家先听老师把文章的第1自然段读一下。

(师读第1段。)

师:大家再读一下。

(生读。)

师:这段文字交代了凡尔赛宫所处的位置,更重要的是它点明了凡尔赛宫在人类艺术宝库中的重要地位。你能从哪点看出凡尔赛宫的重要地位?

生:(齐答)“它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师:还有一个词。

生:“驰名世界”。

师:好,“驰名世界”和“一颗灿烂的明珠”。那么请同学们注意一下,这颗灿烂的明珠之所以灿烂是因为什么呢?请大家速读文章的二、三、四、六、七自然段,然后根据屏幕提示填空。给你的时间最多只有三分钟,请在书上标记。

师:标记好的同学请举手。好,还没有完全标记好的同学可以互相交流,找到答案。

(同学们开始讨论。)

师:好了,请同学回答。(指投影片提问)

生:“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

生:“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

生:“正宫前面是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

师:下面请大家一起回答。

生:历史上“曾是法国政治、文化中心”。如今“已是举世闻名的游览胜地”。

师:为什么说凡尔赛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因为——

(同学们根据投影片把答案很正确地齐读出来。)

师:好了,这堂课我们上完了,主题也清楚了,内容也完了。咱们就上这十分钟,大家觉得行不行?

生:不行。

师:对,这么漂亮的地方,我们一定要更深入、更细致地了解。咱们今天就抓住文章的第二、三、四段作更详尽的了解。那么怎么办呢?哎,平时我做惯了老师,学生总是问这问那,今天我想做一回学生。请注意,今天我要问你们问题。

第一大组,你们仔细研读第二段,看看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凡尔赛宫的整体布局的。过一会儿,我会问你们一些问题。

第二大组,你们仔细研读说明凡尔赛宫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的一段,看看文章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这一点。

第三大组,你们看看那座法兰西式大花园有什么特点。

同学们先自由读,然后邻桌的4个或6个同学自由讨论,准备回答我的提问。提醒大家一句,我是一个非常刁钻古怪的学生,你们必须准备好。希望你们通过自己的研读、讨论,做到胸有成竹。好,开始大声地自由朗读。

(生大声朗读课文。)

师:读完了,开始讨论,讨论时,要估计好我会提哪些问题,哪些地方是应该注意的。开始。

(生热烈讨论。)

师:我已经听不到你们讨论的声音了,说明大家已经讨论好了,请讨论好的同学举手。(无人举手)没人举手怎么没有声音了呢?你们应该……

(生继续讨论。)

师:好,停下来。同学们认为先检查哪一段好呢?

(生纷纷自荐。)

师:好,我们就先检查第4段,第三组的同学声音最大。第4段写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它有几个词表明了作者的感受,请问是哪几个词?

生:“风格独特”。

师:还有吗?

生:(齐答)“令人心旷神怡”。

师:还有。

生:(齐答)“美不胜收”。

师:为什么到了法兰西式大花园就心旷神怡了呢?就美不胜收了呢?如果我说现在我们的教室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准不准确?

生:不准确。

师:如果今天大家配合得好,我讲得特别出色,说我心旷神怡,可能还讲得过去,那美不胜收行不行呢?

生:不行。

师:为什么作者在法兰西式大花园里会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呢?谁来说?

生:“园内树木花草的栽植别具匠心,景色优美恬静”。

师:有树木花草,有大自然的清新,并且是别具匠心栽培的。好,非常好,请坐,还有没有?(又请了一位同学)(生回答不出。)

师:没关系,不用紧张。(请了一位举手同学)

生:“近处是两池碧波,沿池的铜雕塑丰姿多态,美不胜收”。

师:噢,里面除了有树木花草,还有两池碧波,除了两池碧波,周围还有丰姿多态的……

生:(齐答)雕塑。

师:对,还有什么?

生:(齐答)“玉带似的人工河”。

师:玉带似的人工河?我们能不能说黄河是玉带似的?

生:(齐答)不能。

师:为什么?

生:颜色不对。

师:对呀,那是黄河呀,从画面上可以看到玉带似的水应该是怎样的?

生:绿的、清的。

师:对,你们看,有别具匠心的树木花草,有两池碧绿的池水,有丰姿多态的雕塑,有清澈的人工河,你们说,到了这样的环境里,自然而然,就会感觉到……

生:(齐答)心旷神怡,陶醉,美不胜收。

师:非常好,你们这组非常好。还有2、3两段我先问哪一段?

(生抢着回答。)

师:看来同学们非常自信。第3段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好,(请一位女同学到讲台上)你的声音最大,请你来讲一讲。

(一位女生走上讲台。)

师:内部陈设和装潢是凡尔赛宫最具特色的,如果说凡尔赛宫是明珠,那么内部陈设和装潢是明珠中的明珠,散发着最耀眼的光芒,我就不提问了,你自己说。不看书行不行?

生:(放下书)凡尔赛宫的内部陈设和装潢雄伟壮观,富于艺术魅力……(说不出来)

师:你们这组的其他同学可以主动上来帮她。

生:(刚才那女生又加了一句)内部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

师:你说得非常好,你可以推荐你们组的其他同学吗?

(被推荐的女生走上讲台。)

生:宫内还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有远涉重洋的中国古代瓷器。由皇家大画家、装潢家勒勃兰和大建筑师孟沙尔合作建造的镜廊是凡尔赛宫内的一大名胜。

师:她刚才提到镜廊,事实上镜廊也是凡尔赛宫内部陈设中最出名的地方。(指屏幕)这就是世界各地游客在镜廊游玩的图片。

师:(指镜廊的一面)注意镜廊的两面,这面是镜子,另一面是什么?

生:镜子。

师:噢,你们是说镜子对着镜子?仔细看看书。

生:油画。

师:我问镜子的对面是什么?

生:拱形窗门。

师:对,拱形的镜子对着拱形的窗子,都是多少扇?

生:17扇。

师:17扇拱形的窗子对面是17面拱形的——

生:(齐答)镜子。

师:顶上也是——

生:(齐答)拱形。

师:另外,这个拱形的上面还有什么?

生:油画。

师:谁的油画?

生:勒勃兰的。

师:勒勃兰当时是法国首屈一指的油画大师。如果挂的是你的油画或我的油画,你以为镜廊的价值会提升还是会下降?

生:下降。

师:我有画也不会挂给你们看。

(生笑。)

师:请问这组同学还有话说吗?如果没有,我要提问喽。我的问题是(指着镜廊画面),17面镜子一起用了400多块镜片还是每一面镜子用了400多块镜片?

生:一起。

师:下面轮到哪一组了?

生:第一组。

师:刚才两组同学非常踊跃,看你们的了。

师:(请了一位举手的女生)第二自然段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凡尔赛宫的?

生:主要是从凡尔赛宫的建筑年代、占地面积等方面来介绍的。

师:哪位同学补充?好,我们一起来。凡尔赛宫竣工距作者写作时有多少年?

生:222年。

师:也就是说凡尔赛宫的历史很久,有没有更好的词?

生:悠久。

师:好。

师:占地面积111万平方米,也就是说占地面积非常——

生:大。

师:第三方面,他提到建筑面积占了多少?

生:11万平方米。

师:那园林面积呢?

生:100万平方米。

师:还有?

生:正宫东西走向。

生:与南宫、北宫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

师:宫顶采用了——

生:平顶形式。

师:那个时候,欧洲建筑一般采用圆顶或尖顶。凡尔赛宫采用平顶,显得——

生:端正而雄挥。

师:雄什么?

生:雄浑。

师:跟我读——雄浑。

生:雄浑。

师:(加强语气)雄浑。

生:雄浑。

师:(情绪激昂)雄浑。

生:雄浑。

师:除此之外,宫殿外壁上端还有——

生:大理石人物雕像。

师:非常不错,问题提完了,哪个组表现最好呢,用最大的声音说出来——

生:一组、二组、三组。

师:比我自己的学生好多了,我认为呢,3组非常出色,2组首屈一指,1组与他们平分秋色。接下来,在我的提示下完成问题。文章在介绍凡尔赛宫时先是从整体上介绍,接下来第3、4段是从——

生:部分。

师:很好,也可以说从——

生:从整体到局部。

师:在介绍凡尔赛宫的宫殿时,他先介绍凡尔赛宫的——

生:外面。

师:然后介绍——

生:里面。

师:另外,他是先介绍宫殿再介绍园林。为什么先介绍宫殿再介绍园林呢?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宫殿是——

生:主要的。

师:园林是——

生:次要的。

师:所以在2、3、4段介绍凡尔赛宫的时候——

师生:(齐答)是按照从总体到局部,从外到内,由主到次的顺序来介绍的。

(屏幕显示这句话。)

师:(微笑)噢,我也累了,大家也累了,请同学们趴下来休息一分钟好吗?

(生笑。)

师:大家表现得太好了。在休息的过程中大家可以体会一下凡尔赛宫所放射出来的耀眼光芒。(一分钟后)好,坐直了,其实老师呀都是老谋深算,更好的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回答问题,是为了更好地学习。下面的问题难度加大了:用一个词来形容凡尔赛宫,课内的课外的都行。回答最好的同学下课后找我要礼物。什么礼物?我不说。(生笑)好,请你回答。

生:气势磅礴。

师:不错,还有没有?

生:金碧辉煌。

师:金碧辉煌,很好,还有没有?

生:举世无双。

师:谁能和我比!举世无双,好,还有吗?

师:没有了。三位同学下课哪一位先找到我,礼物就送给谁。

(生笑。)

师:第二个问题,题外话,我特别喜欢旅游,我去过杭州,看到西湖那清清碧水,柔柔柳条,淡淡远山,我就觉得西湖是一位天生丽质的少女;我到过长城,登上长城之巅,看到长城雄踞于崇山峻岭之上,我就感觉到长城是一个刚毅朴实的北方汉子。现在,我让你用一句话来形容凡尔赛宫,他像人,他像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难度很大,只要你答得比较准确,肯定有礼物。

(同学们思考,有位男生举手。)

生:凡尔赛宫是一个有王者风范的皇帝。

师:好,还有没有?

生:她是一位迷人的女神。

师:也不错,还有没有?

生:他是一个方正、博学而又内涵丰富的学者。

师:他有很多内涵,走到他那里你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呀,这个最厉害,还有没有?

师:请三位同学站起来重复一遍。

(三生重复一遍。)

师:这是一首诗,我们把它叫做“凡尔赛宫赞”,大家把它背出来,作者是初一(2)班。好,连题目作者一起背。

(全班背诵这首自创诗。)

师:好,非常好,咱们上了一堂课,还写了一首诗,真厉害。

(生笑。)

师:好的,接下来,我们把节奏加快点。说实话,正因为凡尔赛宫是皇帝的行宫,所以,它曾经是法国政治、文化的中心,正因为它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同时又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所以它成了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

师:六、七段大家都懂了,我不讲了,刚才我们提到了说明顺序,不知道你们的老师给你们讲过说明方法没有?今天我重点给大家介绍四种说明方法,(出示介绍说明方法的投影片)大家看一看。

师:(出示题目,让学生判断具体句子的说明方法)第一句用了什么?

生:打比方。

师:第二句——

生:作比较。

师:第三句——

生:列数字。

师:最后一题,一起来——

生:举例子。

师:为什么举中国的例子?

生:因为作者是中国人。

师:练习做得很好。

师:最热闹、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将要来临,我们班的学生最喜欢这个环节。什么环节呢?是拓展环节。怎么拓展看你们的了。请看屏幕——

拓展:

1.第一大组:如果你将来有机会去游览凡尔赛宫,你准备重点游览哪些地方?

2.第二大组:你觉得我们中国举世闻名的建筑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3.第三大组:你认为哪处建筑是我们顺德的骄傲?咱们勒流的标志性建筑是什么?

师:下面分大组讨论,完成你们本组的,也可以完成其他组的。

(学生讨论。)

师:你想去游览哪里?

生:镜廊。

师:请问你去哪儿?

生:法兰西式大花园。

师:去那个环境优美的大花园,还有吗?

生:我一定要去镜廊。

师:第二组的同学,看你们的了。

生:中国举世闻名的建筑是长城,它的特点是气势磅礴和长。

师:(笑)长,很好。

师:请问顺德值得骄傲的建筑是什么?

生:清晖园。

师: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精致、典雅。我们勒流有没有标志性建筑?

生:没有。

师:不要紧,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将来一定会为咱们勒流设计出富有美感和艺术价值的标志性建筑。

师:作业:(1)课后练习第三题。(2)建议双休日去大良清晖园,或者番禺的宝墨园,或者广州天河的中信大厦参观,然后写一篇说明文,注意抓住对象特征,按照一定顺序,采取适当的说明方法。

篇5:如何让宝宝享受进食

1.按时给宝宝添加辅食

宝宝的味觉发育存在一个敏感期,如果在他味觉发育的敏感期没有及时给他添加辅食,让他熟悉和习惯各种味道,那么随着他一点点长大,他就会变得偏食、挑食,使得父母的喂养变得十分艰难。因此,从宝宝三四个月开始,无论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的宝宝都需要逐渐添加各种辅食。

2.让就餐变得充满了趣味

对宝宝来说,吃饭首先是一种游戏,因此,从几个月开始,就要给他配备专门的餐椅,让他像个小大人似的坐在桌前,充分享受吃饭的游戏。他可能喜欢用手抓食,或者在餐桌上做各种各样的“试验”,没关系,让他做好了。抓食是他体验食物味道、软硬度,感受食物色彩最初的方式,餐桌前的各种“试验”则是他探究食物奥秘的有趣活动。如果这个时候过分限制他,那么吃饭对他来说就成了一个不愉快的体验,以后他可能就会对吃饭失去兴趣,于是养成需要父母追着喂、骗着吃的习惯。

3.为宝宝准备可口的食品

宝宝的口味跟成人的口味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给宝宝烹调食物时一定要符合他的口味,做到色香味俱全,并且要经常花样翻新,这样才能调动他进食的欲望。

4.严格控制零食进食时间与数质量

篇6:让父亲享受

三段五步教学模式

经过两年时间的课题实验,我校课题研究组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逐步意识到作文教学必须让学生走进实际生活,在生活中学生才会把看到的、想到的与自身的认识及情感体验结合起来,而在思考的过程中,就是一种对生活的体验,就是享受作文的过程,所以形成作文教学的基本模式为:“走进生活 ——体验生活——表达生活”。

在对《让作文走进生活,让学生享受作文》课题进行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依据“摄取生活信息——认识生活信息——记录生活信息”这一信息论的原理,构建了作文课堂教学模式——“走进生活 ——体验生活——表达生活”。把观察、思维、表达融为一体,将内容的形成与表达有机结合,进行整体化作文训练,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学生的作文水平稳步提升。并在训练过程中,深化了作文教学理念,拓展其作文教学的价值取向,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得到和谐发展。

“让作文走进生活,让学生享受作文”,是寻找沟通生活与写作的良好途径,即不是一般的生活指导,也不是泛泛而谈写作形式的研究,而是在生活中学写作文,指导学生写出反映生活的作文,并在作文中学会做人。就是引导学生参与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积累的过程中学作文、练作文,从而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作文活动型体系。教师们在课题的研究和实践中,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习写作,在写作中学会做人。生活和作文可构成一个生活与作文生活的循环,(也就是说写作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生活影响写作,同时又指导写作。)在这样的过程中,生活的质量会因学生对生活认识的提高而提高,作文能力会因学生对生活的表达能力的提高而提高。

一、生活为源,让学生走进生活,学会说话

目前的作文脱离了生活实际,违背了作文产生的自然规律,抛弃了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学生为应试而作文,为作文而胡编乱造。以致学生想写,写不出,甚至想说,不会说,出现学生“不会说话”、“词不达意”、“言不由衷”等现象,习作缺乏新意、个性和特色,应付、抄袭就越来越多。令学生思维萎缩、语言贫乏,形成恶性循环。只有把生活作为源泉,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去沐浴阳光,接触真实的生活活动,走进生活,学生才会开始说真话、写真事。

在课题研究实践中,我们发现要让学生走进生活,离不了切合实际的活动。

1、自然活动。这类活动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它具有主动性、随机性、经常性的特点,量很大,面也广。比如,看电视、唱歌、游戏、交朋友、做家务、校园劳动、宿舍内务等都是自然活动的内容。在这些健康、充实、自然的常规化生活活动中,让学生观察、感受和记录生活,教师只需要引导学生把这类“无意”的自然活动,转化为有意的观察和记录,就会使这种活动成为的“生活作文”的素材,学会说话的前提。

2、实践活动。教学实践中,尝试着为学生创设各种内容的实践作文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关注社会,在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的体验活动中,去关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问题能体验到,能“说”出来,解决的过程中,能为基础的习作增加深度和广度。实践活动的内容教师在选择时,要有意义,要贴近学生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要能引发学生的探究。

这样的实践活动必然会使学生走进生活,在体验的基础上,积累有价值的“生活作文”素材,使学生学会了说话,成为习作自然渠成。

二、阅读为主,让学生体验生活,学会写话

1、从课内阅读到课外阅读,从校内阅读到校外阅读,从书本阅

读到生活阅读,使学生课堂知识延伸、放大。

从内到外的阅读,为学生跳出书本、体验生活做了良好的铺垫。有一些语文课文,阅读教学的内容,课堂上时间和容量是有限的,可以在教学课文之余,引导学生去阅读与教学有关的书籍,增加对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课题研究中,学校就采取了中午休息时段开展校园内读书写字的活动,收效较好。课外的阅读同样也促进了课内知识的消化、理解。有一些包含深刻哲理的文章,课堂教学的时间学生不容易理解其中蕴涵的哲理。如果借助课外阅读有意识的提供学生相关的哲理其他读物,效果就会不同。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扩大、拓展了阅读范围,搜集了有关文学方面的故事、人物,也感受了文学与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扩大了知识面,增强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

搭建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平台,就可以满足学生对各个层面的知识需求。学校的读书写字活动及班级的读书角、读书活动展示、演讲赛、读书心得报告会、影评、校报、兴趣小组、红领巾广播站等都推动了学生的读书活动。充分利用和发挥学校丰富的图书,使学校的读书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为学生“生活作文”积累了语言知识、表达方式(把会说的能用合适的方式写下来,就学会了写话)以及情境体验(生活体验)。

三、真情表达,让学生热爱生活,学会作文

新课标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表达内容来自生活的需要,作文内容就是生活的内容。

1、真情表达,就必须让学生热爱生活,而重视学生的主体发挥,尊重学生的表达愿望,让学生自由选择表达形式,减轻学生对习作的心理负担是最关键的。

首先要让学生在生活现场进行体验,无拘无束地阐述自己的观

点,抒发自己的情感。当学生来到汉江河畔、面对被污染的河水,感慨油然而生的时候,教师要抓住时机,让学生面对这痛心的场面,把自己的心情用一句话或几句话自由表达出来。其次要让学生把捕捉到的生活信息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情感回顾,甚至可以进行角色表演,这种回顾可以把生活中的场景有回味、有情感的展现出来,不仅有真实感,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2、信任写作与交流。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心理特点,他们获得的经验、感情、思想不可能千篇一律,信任的写作与交流给学生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飞翔的天空。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可以在课前、课中或课后,可以在课堂内、课堂外,可以在现场内或是现场外,抓准表达的最佳表达的最佳状态去说,去写,去发表,去交流。通过内心的体验和对真实的现实世界的探索、了解,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无论是故事、寓言、童话,还是日记、读书心得等。信任学生就能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和创造能力。

四、以人为本,让学生表达生活,享受作文,学会做人

现代教育理念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促进“人的发展”和“提高生命质量”是教育的真谛。本课题坚持了“教育应回归到人”的基本理念。

生活有情,文有情,引导学生在热爱生活的基础上走进生活;在读书中品味生活,让学生逐步认识生活、体验生活;在得心应手的表达中,感受到作文的乐趣。在熟悉生活、感受生活、学会生活中,应用作文,体验乐趣,品味人生,学会做人。

五、“让作文走进生活,让学生享受作文”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三段〈让作文走进生活〉五步〈让学生享受作文〉):“A走进生活(摄取生活信息)(1、走进生活,积累素材)——B体验生活(认识生活信息)(2、再现生活,选取题材;

3、认识生活,拓展题材)——C表达生活(记录生活信息)(4、反映生活,表情达

意;

5、回归生活,作文作人)”

三段:

1、走进生活(摄取生活信息):首先引导学生有生活或活动参与的过程;其次能阐述在过程中获取的生活信息。要求有意义,有价值,真实,自己有感受,语言准确,表达流利,有生活感。

2、体验生活(认识生活信息):对于获取的生活信息,能有规律、有条理、有先后的分出主次详略,能进行取舍,表达出真情体验的感觉,能认识到信息的价值和意义。要求有主有次,有详有略,有真情实感,有生活观点。

3、享受作文(记录生活信息):熟练习作,写作中能感受到生活与作文对自身的教育与影响,能真正把生活体验记录在自己成长的轨道上,从而懂得做人的道理,作文乐趣油然而生。要求达到真情流露,文从字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情感升华,学会做人。五步:

1、走进生活,积累素材;

2、再现生活,选取题材;

3、认识生活,拓展题材;

4、反映生活,表情达意;

上一篇:下双乡禁毒宣传工作总结下一篇:市地税局2012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