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党政综合办公室工作论文

2022-04-29

关键词:燃煤污染型氟中毒预防与控制健康教育燃煤污染型氟中毒是我国“十一五”期间重点防治的地方病之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乡镇党政综合办公室工作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乡镇党政综合办公室工作论文 篇1:

谈如何加强乡镇办公室档案工作

摘要:档案是乡镇一级办公室管理的主要工作。档案不仅记录着当地的发展历史和各部门的运行情况,还为加强单位内部管理提供了依据。但是由于我国乡镇一级办公室管理环境的限制,从领导到基层管理者对档案管理工作缺乏认识,使得乡镇一级办公室的档案始终得不到有效的管理与利用,针对此,本文从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出发,对乡镇一级办公室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对策进行探究。

关键词:乡镇档案工作;问题对策

乡镇档案记录着乡镇的发展历程以及建设成就,反映了乡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也成为新时期加强党的思想政策方针的落实、改善政府服务职能的依据。因此,作为乡镇一级办公室的基础性工作,加强档案管理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从乡镇的整体发展来看,档案就相当于其“信息中枢”,政府各部门的工作计划、工作方法、项目落实标准等都能够在档案中得到反映,这不仅为乡镇工作的信息分析提供了条件,更便利了上级的监督与检查。但是在信息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我国许多乡镇的档案管理情况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其中档案缺失、档案记录方式陈旧、应用价值不高等问题普遍存在。

一、乡镇办公室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档案管理的足够认识。目前在乡镇办公室的档案工作中,无论是领导者还是管理人员都缺乏对档案重要性的足够认识。在管理中,乡镇档案的管理工作通常交由党政办公室人员进行处理,但是由于该部门人员复杂,且缺乏明确的职责划分,使得档案管理存在一定的空白区,甚至一些重要档案没有专人整理,造成了信息的缺失。领导者作为内部管理的“一把手”,其态度和认识对档案管理工作有着直接的影响,如一些领导将档案当作了政府工作的简单记录,再加上档案部门属于内部机构,并不能直接服务民众,因此,其内部资源规划中会也有所倾斜,从而影响档案管理环境的建设。

2.乡镇办公室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人员是档案管理工作的主导者,但是目前在乡镇档案的管理工作中,人员缺乏、管理素质不高的问题普遍存在。具体来讲,缺乏专门的管理人员,乡镇档案由党政办公室人员管理,而不是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这样多数管理人员只能兼职管理,降低了对档案工作的责任感;流动性较强,乡镇一级办公室的档案管理工作受到忽视,使得管理人员缺乏工作热情,常常被调动,再加上兼职较多,同一份档案在不同人员手中交接,为档案遗漏、丢失埋下了隐患;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档案管理常常被认为缺乏“技术含量”,难以吸引到专业的管理人员,只能由一些非专业人士顶替,其在工作中业务不熟练或者延续着传统的管理方法,造成了档案管理的失效。

3.档案管理制度的不健全。目前在乡镇办公室的档案管理中,制度的缺失是一方面原因,由于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制度在构建中也难以健全,对于档案的收集、保存、保密、借阅等缺乏明确规定,因此,在出现管理失误的时候也难以追究责任。此外,档案制度落实也存在一定的困难,虽然乡镇办公室也会根据《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度》《档案法》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是实际执行效果却得不到保证,制度的存在形同虚设。

二、加强乡镇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1.加强宣传,提高对乡镇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思想认识作为行动的先导,其在推动乡镇档案管理工作优化中发挥着指导作用。乡镇政府的领导应该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结合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重新定位。首先从加强内部管理的角度,重视档案管理,以保证各部门、各政府项目工作都能够得到完善的记录并形成档案,以供后续的参考与监督。其次,配合宣传部门,加强服档案管理的宣传,从部门领导到基层的管理人员都应该参与到档案管理工作中来,以便于专门管理机构的收集与整合工作的順利进行。最后,推动制度完善,根据部门的基本要求,对档案管理进行制度规范,以提高部门人员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

2.完善编制,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完善的人员编制是强化工作责任、提高职员工作热情的基础。在乡镇档案管理工作中,相关部门应该积极落实责任制,提高管理人员素质。首先设置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并利用专职人员进行档案管理,以确保政府的每一项工作都能够真实完整记录,利用责任制控制工作中的敷衍、推脱等行为。其次,稳定人员编制,避免人员流动,提高管理人员的工资待遇,同时制定严格的交接制度,落实交接程序,明确交接责任,避免档案在人员流动中丢失。最后,注重人员培养,目前多数乡镇已经开始引入信息化档案管理,相关部门应该结合时代要求,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新的要求,以提高其业务熟练程度,实现纸质档案向数字档案的转变,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

3.健全制度,完善乡镇档案管理工作环境。在乡镇办公室的档案管理中,要想在单位内部营造一个良好的档案管理环境,就应该对制度进行建设、完善与落实。在乡镇档案管理中,领导者应该督促专门机构根据《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度》以及《档案法》制定系统的管理制度,同时结合当地的发展实际,作出更为细化的要求,以确保制度的可行性。此外,在内部管理中,应该利用监督机制的构建,对档案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验收,对于其中存在的管理失误追究责任,以提高相关人员档案管理的责任感,推动乡镇档案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4.重视服务,提高乡镇档案的利用价值。为了做好乡镇档案管理工作,相关部门应该注重对其服务功能的开发。从内部管理来讲,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利用信息集散地的功能,明确各部门的工作的职责范围,提高工作效率,并为领导者的工作提供依据。从服务民众来讲,应拓展服务内容,将档案管理机构发展成为乡镇文化休闲场所,以便于民众的信息查找与咨询,丰富民众的生活,提高乡镇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质量。

三、结束语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乡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也逐渐凸显,乡镇办公室应该打破传统管理观念中对档案工作的忽视,从信息时代的角度出发,确定档案管理机构“信息集散地”的地位,同时加强制度的完善、人才的培养以及服务模式的创新,以提高档案的应用价值,通过档案管理提高乡镇政府的内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孔冰冰.做好乡镇档案工作应采取的几项措施[J].档案天地,2016(06):48-49+42.

[2]王雪红.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探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5(1).

[3]孙雪梅.探究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J].华人时刊旬刊,2013(10).

[4]陈旭巍.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探究[J].科学中国人,2016(12Z).

作者:燕桂春

乡镇党政综合办公室工作论文 篇2:

贵州省实施地氟病控制项目的主要方法与经验

关键词:燃煤污染型氟中毒 预防与控制 健康教育

燃煤污染型氟中毒是我国“十一五”期间重点防治的地方病之一。贵州省是全国最严重的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流行区,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我省地氟病的流行,保护病区群众身体健康,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从2005年起,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每年投入数千万元的资金,在我省织金、普定、龙里、毕节、六枝等县(市、区)实施地氟病综合防治工作。现将我省2005年度实施地氟病控制项目的主要方法与经验总结如下。

1 实施方法

1.1 确立指导思想及防治策略

在省和实施地氟病综合防治的市(州、地)、县(市、区)政府的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和病区乡镇政府按照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连片治理、综合防治、明确职责、分工协作、系统推进的原则,优先在中重病区乡村采取以健康教育为基础,改良炉灶为主并辅以其它能有效阻断氟污染途径的综合防治措施。

1.2 明确防治目标

1.2.1 总目标 到2010年,使我省地氟病病区氟污染得到明显控制。

1.2.2 具体目标

1.2.2.1 教育目标 病区乡、村中小学校地氟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开课率达到100%;对病区炉灶改良户的入户宣传覆盖率达到100%;病区乡、村小学3年级至初中3年级学生地氟病防治知识核心信息知晓率达到90%以上;家庭户主地氟病防治知识核心信息知晓率达到80%以上。

1.2.2.2行为目标 3年内,以乡为单位,改良炉灶的正确使用率达到95%以上;炉灶改良户供人食用的玉米、辣椒等主要食物的正确干燥率达到70%以上;炉灶改良户玉米、辣椒等主要食物食前淘洗率达到70%以上。

1.3 落实防治措施

1.3.1确定实施范围 根据2001年至2003年全省地氟病调查结果,将我省氟中毒病区划分为三类。病情相对较重,经济条件薄弱的一类病区采取以政府资助为主,通过连片治理加快改炉改灶进程;病情较重,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二类病区采取国家、集体、个人和社会共同筹资,通过区域防治,推进病区改炉改灶进程;病情轻、经济条件较好的三类病区县和已开始有氟中毒流行的县主要通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动员群众自筹资金改良炉灶,引导群众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按照实施计划,2005年度在织金、龙里、普定、毕节、六枝5个县(市、区)的47个乡镇实施11万户炉灶改良任务。

1.3.2 大力开展健康教育

1.3.2.1健康教育策略 以病区乡、村社区和中、小学校为重点干预场所,采取以人际传播为主、大众传播相结合的传播方式,根据病区存在的疾病流行因素和拟采取的干预措施,制定针对性的核心信息和通俗易懂的传播材料,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信息传播,有效提高病区群众的健康意识,建立并形成稳固的健康行为。

1.3.2.2重点目标人群 病区乡、村的家庭户主及小学3年级至初中3年级学生。

1.3.2.3 學校健康教育 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开展学校健康教育。一是在病区小学三年级至初中三年级学生中开设地氟病防治健康教育课。二是要求学校利用学习园地、黑板报、专栏等宣传地氟病防治知识。三是教师组织学生深入农户家向群众宣传地氟病防治核心信息,实施“小手牵大手”实践活动。四是在病区中小学生中开展知识作文竞赛。

1.3.2.4 社区健康教育 由乡村干部和卫生防病人员组织开展如下健康教育活动。一是在病区村寨显眼处书写永久性宣传标语。二是组织村民群众召开村民会、专题小组讨论会宣传地氟病核心知识。三是深入农户家张贴宣传画、喷绘画。四是在少数民族村寨利用秧歌、舞蹈、小品等有声有色的形式宣传地氟病防治知识。五是利用远程教育网或召集村民观看地氟病VCD宣传光碟。六是乡村卫生院(室)向就诊病人提供地氟病健康教育处方。七是结合炉灶发放与安装有针对性的实施健教项目。

1.3.3 改炉改灶

1.3.3.1 确定炉灶改良方式 在实施地氟病防治的病区进行了包括病区炉灶使用情况,燃料构成,房屋结构等内容的基线调查,根据病区基线调查结果,确定改良回风铁炉、台灶和烟管三种方式。

1.3.3.2 炉(灶)具招标 按照卫生部的降氟炉灶结构与材料的基本技术要求,在大量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以省内普遍受欢迎和广泛使用的回风铁炉作为炉型。2005年8月8日组织进行省级政府公开招标,经评标委员会对10个投标企业的标书和回风铁炉样品依照招标文件的要求进行了评判,最终评出4家投标企业作为中标候选人供采购方采购小组确认,采购方依据评标委员会推出的中标企业,确定了中标厂家并由项目县与中标企业签订了供货合同。改良台灶所需的炉桥、炉盘和烟管等配件的招标采购由县级组织实施。

1.3.3.3 炉灶改良要求 经改良的炉灶烟囱出屋,密闭不漏烟,上火快,节约燃料,能满足群众生活需要。

1.3.4 其它综合防治措施 有关部门优先在病区乡、村安排改水、改厕、建沼气池、改路、扶贫搬迁、退耕还林还草等项目,并制定实施方案。如农业部门加大对地氟病区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调整力度,改善和优化病区主食结构;积极在地氟病区推广沼气工程、节能灶。水利部门在有条件的病区积极推广小水电工程,以电能代替生活燃煤。

1.4 组织措施

1.4.1政府领导 为加强地氟病防治的领导,保证防治工作顺利进行,省和病区市(州、地)、县(市、区)、乡(镇)政府均建立和巩固由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卫生、财政、教育、宣传、建设、农业、扶贫、民政、交通、水利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地氟病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检查督促防治工作。省人民政府与各病区市(州、地)人民政府、省卫生厅与各市(州、地)卫生局分别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将地氟病防治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责任管理。实施地氟病综合防治的市(州、地)、县(市、区)、乡(镇)、村也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级各有关部门在地氟病防治中的职责。

1.4.2 部门协作 各有关部门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共同做好地氟病防治工作。如乡(镇)党委、政府负责具体工作的组织实施。教育部门组织安排病区乡、村中小学校开展学校地氟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及社会实践活动。宣传部门组织安排电视台和报纸等新闻媒体开展地氟病防治知识的公益性宣传,跟踪报道实施进展。农业部门优先在符合条件的病区乡村安排农村沼气工程。

1.4.3 社会参与 地氟病防治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广泛动员社会团体、社会传媒、病区群众参与到防治工作中来,是做好防治工作的基础。在防治工作启动初期,由政府组织有关部门、社会传媒和病区群众召开动员大会,并对参会人员进行有关地氟病背景、防治目的意义、实施办法等内容的培训。在实施过程中,多次组织有关部门到示范县乡考察学习,及时总结经验,及时推广。

1.4.4卫生指导 省、病区市(州、地)、县(市、区)地氟病防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卫生行政部门,乡(镇)设在乡(镇)政府,负责实施地氟病防治的日常工作和协调工作。办公室根据《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地方病防治项目管理方案》,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地氟病防治管理方案、技术方案、健康教育实施方案、督导方案和评估验收方案,指导防治工作顺利进行。省、病区市(州、地)、县(市、区)疾控中心负责地氟病防治工作的技术指导、监测评估和质量控制。

1.5 经费支持

为加快我省地氟病防治步伐,中央财政补助每户炉灶改良专项资金200元(织金县每户补助300元),不足部分由省财政和动员群众自筹部分资金解决。同时,各级政府还配套工作经费用于健康教育、督導检查、技术指导、评估验收等管理工作,从而保证地氟病防治管理工作正常运行,推动防治工作健康前进。

2 项目产出

通过2005年地氟病控制项目的实施,达到如下主要目标:

2.1 完成目标任务

在织金、龙里、普定、毕节5个氟病区县(市、区)、47个乡(镇)362个村改良炉灶111 026户(其中改回风铁炉43193台,改台灶59020户,改烟管8 813户),受益人口491 377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0.02%。评估抽查50个村1 016户炉灶改良户,改回风铁炉286户,改台灶675户,改烟管55户。炉灶密闭不漏烟944户,占抽查户数的92.91%;能满足生活需要的有997户,占98.13%;炉灶改良户对所改良的炉灶满意的有968户,占95.28%。

2.2 实现健康教育目标

评估结果显示,实施地氟病综合防治的乡村中小学地氟病健康教育开课率达100%,病区健康教育覆盖率达100%,抽查59所中小学3 282名学生地氟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为94.80%;50个村1 016户炉灶改良户地氟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为88.23%,均达到目标要求。

2.3 实现目标人群行为转变

在抽查的1 016户炉灶改良户,有回风铁炉807户,有台灶717户。回风铁炉烟囱出屋率为95.29%(769/807),回风铁炉密闭使用率为91.45%(738/807);台灶烟囱出屋率为90.52%(649/717),台灶密闭使用率为85.49(613/717);供人食用的玉米正确干燥率为94.39%(959/1 016),辣椒正确干燥率为94.59%(961/1 016);辣椒食前淘洗率为94.68%(962/1 016),抽查中有164户食玉米户食前均淘洗干净,另852户不再食玉米。

2.4 项目可持续发展机制的建立

2.4.1 人力基础 在地氟病控制项目实施过程中,省、市、县、乡政府多次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召开动员培训会,通过分级培训方式,使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及社会群众了解实施地氟病防治的目的意义,为防治项目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人力基础。

2.4.2 组织保证 实施地氟病控制项目的市、县、乡均成立了由党政领导负责的领导小组,并设有办公室负责项目实施的协调和日常工作,建立了项目持续发展的组织机构。

2.4.3 群众基础 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各有关部门、社会媒体及病区群众均参与到地氟病控制项目中, 为地氟病控制项目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2.4.4 实施综合防治,取得综合效应 我省在实施地氟病控制项目的同时,其他部门将相关项目向氟病区倾斜,在病区形成综合防治模式,取得综合效应,彻底解决病区氟污染问题。

3 经验与体会

通过对我省地氟病综合防治工作的实施及考核评估,取得如下体会:

3.1 党政重视是做好地氟病防治工作的重要保证。地氟病防治工作是社会系统工程,是政府工作,只靠“技术突破”不靠“社会突破”,只靠“卫生部门”不靠“政治行动”是不可能达到预防控制目的的。因此,在防治工作启动初期,我们就将此项工作定位于政府工作,就建立了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卫生指导的防治机制,明确乡镇党委政府负责防治工作的具体实施。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对我省地氟病防治工作都有重要的指示和批示,省委书记、省长及分管省长还深入病区调查研究、召开防治工作现场会议,为防治工作顺利实施创造了条件。通过对地氟病防治工作的实施和评估验收证明,政府重视,特别是乡镇党委政府的重视是防治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3.2 广泛的社会动员是做好地氟病防治工作的基础。地氟病防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关系到病区有关部门,涉及病区千家万户,没有广泛的社会动员和群众基础不可能完成。自防治工作实施来,各级政府多次组织有关部门研讨地氟病防治工作,乡(镇)党委政府多次组织群众召开动员大会。新闻媒体也多次对地氟病防治情况进行宣传报道。通过动员宣传,增强病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地氟病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动员病区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到防治工作中来。

3.3 健康教育是实现地氟病防治工作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燃煤污染型氟中毒是行为生活方式疾病。经验表明,单纯实施炉灶改良,不注重健康教育干预是达不到地氟病防治目的的。因此,我省始终把健康教育作为实施地氟病防治的重要措施,将地氟病防治工作定位于健康教育工作,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炉灶改良。同时,在炉灶改良后,通过健康教育干预,针对性强化病区群众防制氟中毒的知识和技能,积极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稳固形成正确的燃煤方式和食物干燥储存方法等健康行为,达到地氟病防治持续发展的目的。

3.4 督导检查是地氟病防治工作顺利完成的关键 为确保地氟病防治工作能按照有关方案的要求贯彻实施,确保各阶段工作指标的顺利完成,我们制定了督导方案。方案中明确了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和控制指标,要求各级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检查,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总结经验,制定对策,纠正偏差,及时指导,是保证防治工作顺利完成的关键。

作者:张伯友 张锐智 张念恒 李达圣

乡镇党政综合办公室工作论文 篇3:

试谈乡镇档案管理中的政府职能转变

在农村综合改革过程中,乡镇机构改革是整个改革中的重中之重。乡镇档案工作长期以来一直作为乡镇党政机关的工作职能,一般明确由乡镇党政办公室负责,指定一位同志兼管。这一管理体制和管理现状早已不能适应和满足乡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以及广大群众对档案信息利用服务的需求。笔者认为,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转变政府职能,将乡镇档案的政府监管和公共服务职能分离,在镇的事业中心设置档案的专业服务机构和窗口,将政府机关无力承担且又直接面向基层群众的大量档案业务管理和利用方面的事务性工作交给这个专门机构,努力拓展档案的公共服务内容。

法律法规对乡镇档案工作的职责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以及各省市发布的“档案条例”,对乡镇档案工作的职责要求都做了相应规定,明确了乡镇政府负责管理本机关的档案和对本乡镇所属单位和组织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并为基层和群众提供档案利用服务。长期以来,按照档案法律法规要求,乡镇的档案工作一直作为乡镇党政机关的重要工作,落实了分管领导、责任部门和档案人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于2007年年初公布,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本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并指定机构负责本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的日常工作”。同时要求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确定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具体内容,明确规定了需要重点公开的八个方面的政府信息。

已经于2004年施行的《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升规定》也规定了档案部门为政府公开信息受理点,同时要求“有条件的政府机关应当设置公共查阅室或者公共查阅点,配备相应的设施,方便公众对相关政府信息的检索、查询、复制”。

综上所述,档案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的乡镇政府档案工作职责归纳起来有四大任务:管理好本机关档案;监督指导本乡镇所属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工作;为基层单位和人民群众提供档案利用服务;进行政府信息公开并提供公开信息的公共服务。

乡镇档案监管和服务职能分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档案政府监管和档案公共服务两种职能的属性小同。上述乡镇档案工作四大职责任务中,管理和监督指导职责归类为政府的监管职能;档案利用服务(应包括档案实体的接收、整理、保管、开发利用等工作内容)和政府信息公开及提供信息的利川服务属于公共服务事业性质。以上两种不同属性的职能分类,在我国档案行政管理体制中,县(区)级以上的机构由于档案局和档案馆两个机构的同时设置已经做了明确分工。然而在乡镇一级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成为长期以来乡镇档案事业发展的最大难点。

乡镇行政区域的成倍扩大和新农村建没事业的发展迫切要求拓展乡镇档案的公共服务职能。在农村综合改革过程中,经过乡镇区划调整,行政区域成倍扩大,使乡镇档案工作的对象和工作范围成倍增加。以上海市奉贤区为例,从2002年以来进行了两次大的区划调整,由原来的22个乡镇最后撤并为7个镇,管辖范围和对象是原来的3倍。如区政府所在地的南桥镇,辖区内需要对档案工作直接进行监管指导的行政村、居委会、直属企事业单位就达70多家。同时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使档案服务的工作内容不断增加。政府在建设亲民政府,打造法制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中为民做实事做好事,形成大量的涉民档案,这些档案材料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在保护群众利益、调解群众纠纷、提供科技信息支持等方面将会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努力做好这些涉民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等服务工作既是政府的责任,又是一件十分繁重而困难的事情。

现行的乡镇档案管理体制档案公共服务职能的发挥十分薄弱。我国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越发展,对档案公共服务的需求越广泛,档案工作的任务越繁重。当前,阻碍乡镇档案工作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目前的体制、机构和人员状况与档案事业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镇机关明确的档案人员身兼数职,无法承担起乡镇档案工作的各项法定职能,档案公共服务职能的发挥十分薄弱。在乡镇机构改革中,机关编制的压缩更严重影响了档案公共服务职能的发挥并制约了乡镇档案事业的发展。

新出台的乡镇机构编制设置方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乡镇档案公共服务职能的缺失。不管是现行的乡镇档案行政管理体制还是部分地区新出台的乡镇机构编制设置方案,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乡镇档案公共服务职能的缺失。比如在新批准的上海市奉贤区各镇机关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中,镇党政办公室的主要工作职能有关档案工作方面明确了“档案管理和检查、指导本镇各类单位的档案工作”两大职能,这样的原则规定从积极的意义上看体现了政府机关的职能转变。然而,属于公共服务事业性质的“档案利用服务、政府信息公开和提供服务”等公共服务职能在机关和同时出台的乡镇事业单位机构设置方案中,都没有作出明确规定,这就会造成在乡镇这一层面上档案公共服务职能的缺失。

强化乡镇档案政府监管和拓展公共服务职能的对策

提高对乡镇档案工作监管和服务职能分离重要性的认识。乡镇档案监管和服务职能分离对拓展和落实乡镇档案公共服务职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乡镇档案监管和服务职能分离是乡镇机构改革的基本方向。建设小政府大社会管理体制的要求势必让那些政府机关无力承担的公共事务性工作从政府机关中分离出去,确保政府部门把有限的人员编制,集中精力加强依法行政,强化政府监管,推进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其次,乡镇档案监管和服务职能分离是发展档案服务事业、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保证。只有建立专门的档案公共服务事业机构,才能有效地保障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和群众利益对档案公共服务的各项需求。

推广试行地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据了解,山东省胶州市营海镇改革乡镇档案管理模式取得新成果。该镇建立的档案信息中心于2006年5月投入使用,为正股级事业单位,编制4人,其职能集档案收集与整理、档案信息查阅、现行已公开文件利用、镇政务信息公开、镇情村情教育、档案业务监督指导等多种功能为一体。150平方米的库房集中保管镇党委、政府和27个镇直部门的档案。400平方米的展览大厅,围绕中心工作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展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湖南省双峰县在1989年作为全省农村机构改革试点县,由原来的64个区、乡、镇合并成16个乡镇。他们抓住机遇,经县委、县政府联合发文,由县编委认可全部建立了乡镇档案馆,为股级单位,管理人员列入公务员或事业编制,档案馆的工作经费列入了乡级财政预算。

以上两种做法共同的特点是为乡镇档案工作建立了专门机构,配备了人员编制,拓展了服务功能,实现了乡镇档案政府监管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分离。其中山东营海镇的经验更具有时代发展特点,对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在乡镇机构改革中更具有参考价值和推广意义。

以乡镇档案监管和服务职能分离为切入点,改革现有的乡镇档案管理服务模式。乡镇档案工作的档案实体管理和档案利用服务职能向事业中心转移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工作效能、更好地服务基层群众、全面提高乡镇档案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要以乡镇档案监管和服务职能分离为切入点,改革现有的管理服务模式。在镇的事业机构中明确档案事业公共服务职能,建立相对独立的专门机构和工作场所,落实相应的人员编制,提供必需的财物保障,这是实现职能分离的必要条件。

乡镇党政办作为乡镇档案工作的负责机构,把面广量大的基层档案业务指导、档案实体管理、档案利用和政府公开信息查阅等公共服务的事务性工作交给事业机构去完成后,主要的职责应是认真履行好法定的对全镇档案工作政府监管职责。

作者:吴仁华

上一篇:大学生人格塑造寝室文化论文下一篇:土木工程毕业设计隧道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