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假期生活中学生社会实践的思考

2024-04-16

对假期生活中学生社会实践的思考(精选9篇)

篇1:对假期生活中学生社会实践的思考

对假期生活中学生社会实践的思考

中国学生每年都有寒暑假,然而,学生寒暑假最适合做什么,却经常是每个学生和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中国人的古训不仅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我认为,在今天,提倡在寒暑假甚至春节社会实践是提升学生素质一种很好的新的方式.我们上学,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为的`都是将来走进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 者:张葛明 作者单位:浙江诸暨璜山镇中,浙江诸暨,311809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12)分类号:G421关键词:中学生 社会实践 假期生活

篇2:对假期生活中学生社会实践的思考

一、调查目的:了解大学生假期的生活状况,并针对当前大学生假期生活现象

进行分析、总结

二、调查对象:在校就读的大学生

三、调查项目和调查表:见附表

四、调查时间:2011年7月10日——2011年8月20日

五、调查方式:(1)网络搜索(搜索必要的二手资料)

(2)观察调研(获取相关的信息)

(3)问卷调查(定点访问,拦截访问)

六、调查方法: 1.上网搜索相关资料,拟定调查问卷。

2.访问在校大学生,填写调查问卷。

3.根据观察调研及问卷结果撰写调查报告

七、调查结果:

大学四年,转瞬即逝,占所有时间四分之一的假期生活该如何度过呢?是做“宅男宅女”、还是奋斗向“钱”?是参加培训,还是休闲游玩?就这个问题,我通过网络、观察、问卷等方式,不少大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暑期生活总体上是丰富多彩的,但也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与研究。

一、大学生假期的几种生活状况

1、足不出户的“逍遥派”

暂时离开象牙塔,回到久违的家,让很多开始只是为享受一下家的温暖的大学生慢慢的成了“宅男宅女”。睡觉、看电视、上网、看小说成了这部分大学生在假期的主要活动。他们无事可做,也不想做事,短暂的一个假期就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虚度了光阴。

2、锻炼、挣钱的“实践派”

调查结果显示,现代大学生打工的主要目的是:大部分是为了增加收入以达到自食其力的效果,少部分要锻炼自己的能力,对报酬无所谓。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大学生打工的形式开始变得异常丰

富起来。有选择做家教的,有选择做促销的,有愿意选择做志愿者的,有到快餐厅做钟点工的,各式各样。打工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一条重要途径。到企事业单位实习的大学生也为数不少,这样既可锻炼

自己,提高专业水平,又可开阔视野,接触社会,为日后工作积累社会

经验。假期兼职打工赚钱是许多学生的选择。“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多吃点苦,父母少花点钱。”这是时下不少大学生“打工族”

秉承的至理名言。

3、学习、培训的“充实派”

为弥补大学课程学习的不足,许多人利用暑假时间忙着“充电”,大部分是参加过暑期学习班、培训班。这部分大学生中,最多的是学习

英语,为考研或过四六级做准备。其次是学习电脑与驾驶。特别是学驾

驶的人逐年增加,利用假期拿到驾驶证。还有会计、舞蹈、厨艺等等,目的就是抓紧时间,学习技能、多考证书,为提高就业竞争力做准备。

4、休闲、游玩的“自在派”

有少数的大学生暑假时间全都安排在参加同学聚会、游览名山大川或

吃饭聚餐等休闲娱乐上。在全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很大部分的人在交友聚会、观光旅游上的时间占有假期的一定比例。在外游历,不仅丰

富了阅历,增长了经验,从外出经历中体会人生,感触社会,同时也能

体验到出门在外的不易出行旅游,度假观光,培养提高了与人交流的能

力;吃饭聚会更是增进同学、朋友之间的感情。

二、大学生暑假生活现状的原因分析

1、大学生的假期出现指导与管理的“真空”。学校、社会以及家长过分

强调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过高估计大学生学习生活的自觉性。从“三

点一线”紧张而单调的中学生生活到充分自主的大学生活要有一个

渐进的适应过程。假期中做什么,怎样做,仍需指导与管理,而不应

是放任自流,全凭其自由摸索。大学生毕竟也还是学生,不能完全被

看作是成年人。

2、对未来没有明确的方向,也感觉不到特别大的压力。学生报考的学校

与专业大多数来自家长、老师的指导与选择。大部分大学生对未来要

做什么,现在要怎样做,不是很明确,暑期的计划也就缺乏针对性。

都说大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实际上并不完全如此,大一大二的学生

很少感觉到压力。他们学习动力不足,感觉暑假“没什么意思”,所

以会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网络、电视上。他们更多的是“被学习”、“被

压力”。

3、社会实践的含金量不高。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时间短,内容单一,多

有名无实。大多数大学生选择的是娱乐服务业或商家宣传。能有一份

家教的工作,就算是将知识间接转化为生产力了。调查中很少有人能

够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能够自主创业的人更少。笔者并不是

认为大学生就不是普通劳动者,从实习时就一定要从事白领的工作,而是希望在从事基本劳动基础上,最好能够学以致用,能把在大学里

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

我国高等教育不断进行改革,高等教育加快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步伐,高校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现。当代大学生应该准确定位自己。不盲目,不折腾。自加压力,增强上进意识。迅速完成由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转变,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抢抓机遇,珍惜青春,拥有一个积极向上、充实快乐的假期生活。为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而努力奋斗。

大学生假期生活状况的调查问卷(附表)

所在学校学院年级性别

1、假期开始前您是否制定过假期计划?如果制定了,你是否按计划进行?

A、制定了;按计划进行()

B、制定了;没有按计划进行()

C、没有制定计划()

2、如果制定了计划,你的计划偏重哪一方面?

A、学习或参加培训班()

B、参与亲朋友聚会()。

C、外出旅游()

D、打工或参与社会工作()

3、对于您近期假期生活,您的总体感觉是?

A、充实而有意义()

B、很无聊,整天无事可做()

C、无聊但很享受()

D、其他()

4、假期中您的主要活动是什么?

A、上网()

B、打游戏()

C、看电视()

D、逛街()

E、运动()

F、睡觉()

G、看书()

H、学习()

5、假期中,您的生活规律吗?

A、比较规律()

B、很不规律,经常出现睡眠饮食不规律()

C、非常规律()

6、您对假期学习的态度是怎样?

A、学习很重要,假期也要抓紧学习()

B、假期就应该最大程度的放松,暂时不学()

C、虽然学习很重要,但假期没有考试压力就不想学()

D、其他()

7、对于大学生假期打工,您有何看法?

A、是大学生接触社会提升自身能力的良好途径,应该鼓励()

B、放假就应该好好放松,打工没有必要()

C、是大学生勤工俭学怎家收入的良好途径()

D、其他()

8、自我评价一下自己与父母的关系

A、像朋友一样,交流无障碍()

B、单纯的父母与子女的管教关系()

C.双方关系中父母较主动,自己常产生抵触情绪()

D.甚少接触()

9、整个假期您与父母家人谈心的频率大概是

A、几乎没有()

B、偶尔()

C、常常()

10、您觉得父母对你的假期生活有多少影响?

A、.没什么影响()

B、有一定的影响()

C、影响很大()

11、你有一个较长期的规划吗?

A、有()

B、没有()

12、你的人生规划对你的假期生活有什么影响?

---

13、您理想的假期状态是

篇3:对假期生活中学生社会实践的思考

笔者认为, 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 生活观念的改变, 环境的变化等, 孩子们既不能像过去年代的孩子那样常聚集在一起玩耍, 但也不能把假期变成孩子的第三学期, 没完没了的补课。到了假期, 好不容易可以对身体及心理调节一段时间了, 不断的补习没有改变孩子的学习状况, 孩子没有放假的感觉, 这就违背了放假的初衷。当然, 那种不加管束, 任其为所欲为的消闲方式, 会一步步吞噬孩子积极向上的灵魂。特别是整天玩电脑游戏, 更会损害孩子健康。因此家长要引导孩子从小知道应该追求生活的质量, 让每一天过得快乐充实。

怎样的假期快乐而有意义呢?对于现在的孩子而言,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给予孩子足够的睡眠

很多孩子平时由于作业多或者精神压力大, 睡眠不足, 假期要让孩子休息好, 比平时多睡一点时间, 俗话说:孩子在睡中长, 睡得好是孩子长得好的首要前提, 当然不能无节制的睡懒觉, 否则生物钟被打乱了, 开学很难调整过来。

二、适度培优补差, 查漏补缺

由于学校的上课是针对大多数学生授课, 对于两个极端的学生, 如特别拔尖的学生, 有挑战高难度的欲望, 他们往往觉得“吃不饱”, 这样的孩子可以进行更高的能力提升训练, 也就是培优, 但这种培优绝不是提前上新课。反应缓慢一点的学生会有一些问题没有及时弄通弄懂, 家长首先要与学校老师和孩子进行沟通, 了解情况, 看看孩子哪些方面存在问题, 然后量体裁衣, 趁机查漏补缺, 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从而提高其学习的自信心, 为新学期能顺利学习做好准备。很多家长假期让孩子在培训班提前学习下学期的新内容, 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是不合适的。会影响孩子下阶段上新课的效率。

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训练学生的预习能力

虽说假期不是第三学期, 不提倡小学上初中的内容, 初中上高中的, 高中提前上大学的内容, 这样浪费了时间又没有好处, 到了真正地上新课时, 孩子会认为学与不学无所谓了, 上课心不在焉, 形成不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可以让学生通读课本, 假期自学是一种预习, 有疑问的地方做好读书笔记, 或者网上查询。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到新的学期, 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四、参加兴趣爱好培训

上学期间, 由于课余要完成大量的作业, 孩子们的兴趣爱好被搁置, 比如书法、围棋、弹琴、唱歌跳舞等等, 假期可尽情的享受、发挥自己的爱好, 愉悦身心。同时提升艺术修养。

五、融入社会,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活动

如去商场当导购员, 去餐馆帮忙洗碗, 居住的小区帮忙除草等, 可增加孩子的阅历, 加深对社会生活的了解, 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同时体谅大人们工作的辛苦, 从而更加理解父母, 发奋学习。另外, 大点的孩子可以帮助照顾同样是假期的小弟弟小妹妹, 并且辅导他 (她) 们学习, 增强责任感, 学会奉献, 体会付出的快乐。

六、阅读课外书籍

假期孩子有宽松的时间, 让孩子们静下心来读自己喜欢的书籍, 这个时候的读书, 千万不要仅限于作文书和世界名著, 只要是孩子喜欢的健康的书都可以读, 读书多的孩子, 知识面更丰富, 反应更灵活, 阅读理解能力更强, 思想更深邃。假期是孩子享受文化大餐增强文化底蕴的最佳时期。

七、锻炼独立生活能力

指导孩子参加一定的家务劳动。如洗自己的衣服, 帮忙到菜场买些菜, 把要做的菜帮助择好、洗净, 把屋子收拾干净等, 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摒弃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惯, 形成热爱劳动、爱整洁的良好品质。

八、学习一种防身技巧, 如游泳、跆拳道等

游泳、跆拳道馆比比皆是, 学习之, 既可以健身, 又可以防身。孩子们学习到了书本里学不到的本领。

九、练习写钢笔字

尽管随着电脑的普及, 打字运用的越来越多, 但是孩子人生中每一次重要的考试, 都是通过书写完成的, 一手漂亮的钢笔字正如人的脸面, 会给人良好的第一印象, 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仍然是十分重要的。

十、旅游, 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

我国地域辽阔, 孩子们对很多美丽神奇的地方都充满向往, 让孩子们在家长的安排或带领下, 或结伴旅游, 或全家一起旅游, 亲近自然, 陶冶情操, 感受大自然魅力与神奇。现今到国外“游学”已经成为假期旅游市场新的增长点, 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关注, 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尝试让孩子体验在远离父母的环境,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独立自主的快乐或彷徨。

度过有意义的假期的方式是丰富多彩的, 根据各个孩子不同的境况都可以有不同的做法。但是, 总的来说, 既要尊重孩子的意愿, 又要进行正确的规划, 和孩子商量沟通, 不能家长一厢情愿的逼孩子学这学那, 当然也不能任其为所欲为, 家长有监护的责任。爱玩是孩子的天性, 如果孩子假期过得轻松愉快, 玩得尽兴, 休息得足够到位, 那么他就会有强烈的要上学的欲望, 开学后, 学习的效果会更好。否则, 孩子会很疲惫, 新学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假期家长的花钱花精力, 却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只要假期安排得合情合理, 孩子就会既充实又快乐。

篇4:对假期生活中学生社会实践的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37-0062-02

作业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支柱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而,语文“假期实践性作业”理应得到一线教师特别是语文研究者的“青睐”。

什么是实践性作业?综合多家之言,笔者认为:语文实践性作业就是立足学生的生活经验,围绕语文学习开展的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和生成性的活动。作业形式强调开放、合作和探究,作业的手段追求多感官、多角度且动态化,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语文素养,培养自身的人文内涵,促进德行修养与言语能力共同发展。那么,如何践行实践性作业呢?

一、“以学定作”——循着“学情”进发

现在的语文教学视角越来越向学生转移,“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已成为当下的语文热词。语文作业也应“以学定作”,只有这样,实践性作业才能真正地引领学生向着“明亮”那方。

1.探察学生的兴趣。

在漫漫长假中,没有专业老师的陪伴,也鲜有家长的帮助,更没有平时每天检查作业的监督机制,而且,实践性作业的灵活度比较大。要想获得高质量的作业成果,必然需要“兴趣”的推动。在放假前,老师应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爱好兴趣,并把兴趣相同或一致的同学组建成“学习共同体”。这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实现信息资料共享,又能使老师在布置实践性作业时做到有的放矢。

一位六年级老师精心布置了一项暑假作业:他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宇宙天体的相关内容特别感兴趣,于是,请同学们利用暑假,认真收集和整理关于天体的资料,并试着写调查报告。     要求如下:(1)可通过网络查找相关信息或观看宇宙视频,并对信息进行整理、总结;(2)将查找的内容,用Word文档进行排版、保存;(3)除了查阅天体相关知识外,还可以查阅自己最感兴趣的两三个问题,对其进行具体了解,然后写一份调查报告。

2.探访学生的家庭。

“假期实践性作业”是在家庭环境中完成的,往往又需要技术和材料的支撑。教师布置实践性作业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家庭条件、家长文化程度以及工作性质,避免学生及家长产生畏难甚至抵触情绪。

仍以上面此项作业为例。对于一些贫困家庭而言,家庭没有电脑,没有网络怎么办?有些家长由于工作特殊,在长假中会把小孩送回在农村的爷爷、奶奶身边,同样缺乏相应的作业环境。如果教师在布置作业前能了解到这些情况,可以有以下几种预案:(1)这类学生和住得较近的学生组成“学习共同体”,在约定的时间里,共同调查,资料共享;(2)给他们提供一些书面资料,让他们阅读、甄别后完成;(3)利用他们身边已有资料,重选“问题”;(4)调查了解他们老家的环境,量体裁衣,另辟蹊径,给他们单独布置个性化的实践性作业。如此一来,所遇困惑就迎刃而解了。

二、“小”“实”辉映——顺着“有效”发展

实践性作业,重在“实践”,也就是“做中学”。如果实践性作业名目繁杂,形式花哨,结局只能是哗众取宠,弄巧成拙,也与实践性作业的目的背道而驰。因此,“假期实践性作业”应坚守“小”“实”二字方针,提高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1.以“小”见“大”,一作一世界。

所谓“小”,就是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切入点要小,引导学生研究生活中的小问题,发现其中的大世界。请看一位五年级教师设计的寒假实践性作业——“我的祝福短信”:

寒假是亲人团聚的日子,是感恩和祝福的日子。请同学们先收集5条祝福短信,再创作两条祝福短信。

我收集到的最深情的短信是:

我收集到的最真诚的短信是:

我收集到的最具创意的短信是:

我收集到的最意外的短信是:

我收集到的文字最优美的短信是:

我创作的送给父母的短信是:

我创作的送给老师的短信是:

当下社会,短信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该教师充分挖掘短信元素,布置了虽小却内涵丰富的实践性作业,既发展了学生的言语能力,又体验了中国传统“年文化”,可谓是“小作业,大世界”。

2.以“实”为重,一作一风景。

所谓“实”,是指老师布置的作业切入点要“实”,所研究实践的内容可操作性强。请看一位四年级教师设计的实践性作业——“走近父母”:

(1)陪同父母。开展以“父母的一天”为主题的实地调查活动,陪同自己的父母经历他们一天的工作过程,并记录下来。

(2)人物特写。开展“人物特写”主题活动,摸一摸父母的双手,看一看父母的眼睛,听一听父母的声音,进行人物特写。

(3)歌颂赞美。搜集古今中外赞美父爱、母爱的诗句名言,摘录下来。

学生只要亲自去实践,完成此项作业还是比较容易的,因为人是自己朝夕相处的人,而且血脉相连,有真情实感。更可贵的是,此项作业不仅引领着学生走近了自己最亲的人,还进一步丰富了他们的语言图式,提升了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静”“动”结合——沿着“靓丽”漫溯

小学生自控力比较差,假期实践性作业历经时间又长,如没有有效的呈现与评价机制,很容易成“水中月”“镜中花”。

1.联“动”,在合作共享中共进。

现代互动性交际媒体的出现,为实践性作业提供了可随时“跟踪”“合作”“共享”的路径。

比如笔者所在班级共有以下几个公共交际平台:班级博客、班级QQ群、班级微信。其中,最为常用的是“班级QQ群”,由于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上QQ已能随时随地,全天候。因此,我们要求在长假里上“班级QQ群”是每天的必修课。大家在群里分享自己实践性作业的进程、成果,由于交际功能的强大,可以实现声音、图像、文字的多种信息的融通。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伙伴们的作业完成状况,从而互相鼓励,互相促进,还可以资源共享、交流心得、共同解惑。教师也可以随时检查学生的作业进程、质量,及时表扬先进,提醒后进,并从中挑选较好的展示到班级博客和微信平台上,与家长们互动,与更多的网友分享。如此一来,“假期实践性作业”就有了动态的、多元的督查、合作、分享机制,想不“亮”都难。

2.止“静”,在静默参修中悟道。

这里的“静”,是相对于上面的“动”而言的。在教师和学生动态的管理和推进中,作业完成,假期结束。此时,如何放大“假期实践性作业”的成效?笔者认为,需要止“静”。

社会大环境的浮躁,电子信息的瞬时变换,学生容易停留在作业表面的“精彩”,而不能深究其中的内涵。因此,笔者认为,开学后,教师应及时整理学生的“假期实践性作业”,将调查报告、摘录笔记、实践日记、照片、小制作等布置在教室的各个角落,让全班学生用一个星期的时间静静地去看、去问、去想,在第二个星期再集中分享交流。此时,学生更容易触摸到作业的意义,将学习推向新的高度。当然,这也为下一次“假期实践性作业”进行了预热。

此外,语文“假期实践性作业”还应与其他学科整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但是,不管怎样,我们都应从以上三个方面入手,唯有如此,“假期实践性作业”才能真正有意义地融入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之中。

篇5:大学生假期生活的社会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调查时间:2012年11月

假期,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放松身心,提高自身修养的大好时机。能够把握这短暂的两个月时间真正去学点什么,做点什么应该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考虑的。跨进了21世纪,又是个新的开始,当代大学生是新一代的代表,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必须在它的指导下阔步前进。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就应当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做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充分发挥我们的才能,壮大我们的国家,使中国走进强国之列,这就是我们21世纪大学生的伟大使命。合理支配假期时间,充分利用把握机遇。

调查数据: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通过兼职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存在就是合理”,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无论什么职业都有其可取与不可取之处,就看自己的需求。不少大学生觉得只要是能够赚钱的工作,就可以去试一试,品牌代理,促销等以前不会是大学生从事的工作,现在都成为了大学生们可以接受的工作。合理支配暑假时间,充分利用把握机遇,通过调查了解到当代大学生暑期生活分为四类:

一、参加社会实践兼职打工。

二、埋头苦学,参加各类培训班。

三、出行旅游度假观光。四 在家“无聊”一族。

一、社会实践,兼职打工。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一条重要途径。到企事业单位实习的大学生也为数不少,这样既可锻炼自己,提高专业水平,又可开阔视野,接触社会,为日后工作积累社会经验。假期兼职打工赚钱是许多学生的选择。“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多吃点苦,父母少花点钱。”这是时下不少大学生“打工族”秉承的至理名言。时下,大学生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有的却认为挣钱并不是大学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传统的家教、推销翻译到现在的网吧管理员、市场调研员、快餐店钟点工、导游,甚至是一些大胆另类的选择,如替网络公司试玩游戏等都成为现在大学生打工时所选择的职业。

调查显示:有52%的同学认为如果要参加社会实践,最理想的就是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交流,其次是打工或做兼职占40%;而56%的同学有做过兼职,20%打过暑期工,14%参与过实习,表示从未做过的仅占10%;现在大学生兼职、打工,除了做家教(14%)、网络的实习实践(6%)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兼职或打工时从事派传单、商品促销(22%)、校园销售(14%)、当餐厅服务员(8%)等简单、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但却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去甚远,76%学生认为所实习或兼职的工作与自己专业不全相符或完全不符,仅24%的人认为完全或基本相符。能够使大学里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只占38%,在实习或工作中66%的人满意自己的课外实践能力;12%的学生认为兼职是为以后的求职做准备,在选择实习或打工目的是什么的时候,有32人选择“接触社会,积累工作经验”,占了总数的64%,选择“赚取生活费”,占了20%。从选项人数中显示,大学生兼职以赚钱和充实自己为主要目的。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将打工看得很重了,钱虽然是一定因素,但是希望通过打工获取的经验对将来就业时有所帮助应该是更多学生考虑的问题。大学生在打工时间上的弹性还是很大的,这应该和他们宽松的学习环境有一定关系。56%的人会选择在假期实习或打工,30%会选择任何没有课的时间,12%会选择周末。有31人认为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上赞成合理兼职或打工实习,19人很赞成兼职、打工,没有人反对。54%的人都提出学校除了提供就业指导以及专业课程外,还应该提供实习机会,22%觉得学校应该提供就业体验,至于选择素质拓展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各占12%。

尽管大学生“打工族”具备“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和自信,但他们也同样有着缺乏经验和辨别能力有限的“先天不足”。正因为如此,大学生因打工而上当受骗的事件才层出不穷,有的甚至被骗入传销组织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不少专家也纷纷呼吁,大学生打工要谨防陷阱,社会也应该关注和加强对大学生打工的规范和管理。

二、埋头苦读,继续深造。

近年来,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知识就是力量”越来越激励着那些有志学子,“专升本”、“出国”、“考研”成为很多大学生的选择,继续深造以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的更高要求,假期则成为这些大学生备战的“黄金时期”。参加各类培训班早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各类形形色色的招生广告在校园内随处可见,假期报名参加英语、电脑培训班的大学生,大都是为了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将来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掌握多种专业知识,取得多个文凭、证书更有利于找到理想的工作。此外,也有不少大学生趁假期报名参加汽车培训,为了将来更方便找工作,即使找工作时用不上,也对自己有好处。此外,不少大学生到图书馆、书店“充电”,摄取精神食粮,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等。这些大学生如果能够劳逸结合,在用功学习的同时放松自己的心情,“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已经与时代不相吻合,假期是一个充电的好机会,也是一个了解社会的良机。

三、外出旅游,饱览风光。

旅游,从个人活动、群体行为发展到当今的现代旅游业,已经成为涉及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活动等的社会生活方式.大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接受美的熏陶,包揽祖国山河风光,使生活张弛相济、劳逸结合,使人脑得到精神保健、生命获得和谐运动,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潮流。部分大学生利用假期欣赏名山大川,不仅丰富了阅历,增长了经验,从外出经历中体会人生,感触社会,同时也能体验到出门在外的不易出行旅游,度假观光,与同伴相互照顾,增进了解,培养提高了与人交流的能力。

四、“无聊”一族。

在放假前早已经制定了周密的假期计划,但是回到家后睡觉、看电视、上网、看小说成了部分大学生在假期的主要活动,没有假期盼假期,假期到了又觉地无聊,短暂的两个月就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对于大学生们“无聊”一族,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我们深思。其一,大学生们因为假期的到来,某种程度上达到极度兴奋以致自制力减弱过度放纵。其二,大学生们抱着在学校吃够了苦头,回家则要好好享享清福的念头,整天只顾自己清闲而忽略了多帮父母分担点家。其三,我们大学生不注意与父母沟通,由此常常造成两代人之间不能互相理解,近乎形成“冷战”。其四,大学生们缺少社会实践,往往安静的呆在家里而不敢或不想出去风风火火地闯一闯。

篇6:对假期生活中学生社会实践的思考

实践课题 大学生暑期生活调查报告

院系经济管理学院

班级会计102

指导教师张凯

二0一零年七月三十日

关于大学生暑期生活的调查报告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班级:会计102调查组成员:董芳旭、刘江江、罗婷、吴璇、薛宇、邹绮君调查方式:问卷

一年一度的暑期生活来临了。暑期,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放松身心,提高自身修养的大好时机.但我们发现:一些大学生以玩网游,睡觉,闲逛等方式打发自己的暑假时间,这些现象在当代大学生中是否很普遍?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暑假生活,我们调查团队问卷形式来调查他们的学习、生活。以便学校和社会及时掌握同学们的思想动态,为他们的学习、生活营造良好的环境,引导他们如何利用这短暂的时间去充实丰富自己。本课题——“大学生暑期生活调查”,该课题对了解大学生思想和学习状况有很好的价值。

调查内容解析:本次调查是在常州大学内进行的。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100份。其中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复率100%。

1、大学生假期生活调查:超过半数的大学生实施自己的暑期计划不尽如

意。

关于当前大学生制定自己的暑期计划情况调查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能够意识到暑期是一个学习知识,锻炼能力的大好时机,在没有繁重的学习和厌烦的考试下可以做自己喜欢的 事情。比如在“放假前是否有学习计划?”问题中,有93%和7%的人回答“有”和“没有”。这表明仍有极少数的大学生 针对两个月的暑假没有计划,以至于无所事事,在空虚中度过一天又一天。

而在“假期间是否有很好地实行自己的计划?”问题中,有75%的人回答“没有“表明,超过半数的学生没有严格执行自 己的暑期计划,这可能主要由个人因素决定的。

2、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了当代大学生的暑期大致可以分为五类:“打工一族”(占15%)、“充电一族”(共占20%)、“无聊一族”(占28%)、“旅游一族”(占16%)、“学车一族”(占21%)。他们不同种类的暑期生活既由个人因素,又由社会因素决定的。但不管怎样,如何把握这短暂的两个多月的时间真正学点什么,做点什么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考虑的。

1、打工一族

调查结果显示:现代大学生打工的主要目的是:

有54%的大学生是为了增加收入;

有25%的大学生想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有36%的大学生认为要增加社会经验。

随着社会改革的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大学生打工的形式开始变得异常丰富起来,选择 “暑假家教或兼职”分别占46%,而选择去工厂的学生仅占6%。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一条重要途径。做家教是大学生的首选,这样既可以锻炼自己,也可以开阔视野,接触社会。“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多吃点苦,父母少花点钱”这是不少大学生“打工族”秉乘的至理名言。

尽管大学生“打工族”具备“初生牛犊不畏虎”的勇气和自信,但他们也同样有着缺乏经验和辨别能力有限的“先知不足”。正因为如此,大学生因打工而上当受骗的事情才层出不穷。不少专家也纷纷呼吁,大学生打工要谨防陷阱。

2、“充电一族”

调查显示,留校的同学有时间在校上自习,上自习的时间一般为3—5小时。而在他们之中考研的人占了绝大多数。随着高校扩招以来,本科生倍受青昧已成历史,越来越多的大公司倾向于录用起点较高的研究生。因此,考研成了留校大学生的奋斗目标。

为了更美好的明天,如今就业形式越来越严峻,一些大学生纷纷意识到只有多掌握几门技能,提高综合素质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所以他们选择假期留校充电(大学生把暑假期间各种课外实践和学习称为“补充教育”),尽管需要金钱和时间,但经调查显示,仍有16%的同学选择以培训班的方式给自己充电。

3、“无聊一族”

整个暑假,无所事事的同学的确也存在。一些大学生本想留在学校学习或到校外兼职,但因为种种原因丧失了自信和兴趣,最终只好郁闷的度过整个暑假。另外有少数学生呆在学校是为了逃避现实中的一些事情或者沉迷于游戏中不能自拔。调查显示有28%同学属于“无聊一族”。

大学校园“流行风”多姿多彩,变幻不定。随着网络化世界与信息时代的到来,大学校园也刮起一阵网络旋风。格调幽雅,设计别致的一间间网吧在校园周围悄然兴起。而自恃站在思想和社会最前沿的大学生在网络潮流中自然是先领风气,于是,大学校园就出现了一种新的消费和休闲时尚---泡网吧。

网上世界丰富多彩,网上时空飞越无限,网上游戏奇妙刺激。凝视着网吧里电脑前一张张专注的面孔,也许很多人不禁要问,这些泡网吧的大学生到底是怀着怎样的一种心态呢?借助网络,他们又在做些什么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展开了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上网对大学生来讲已经不再新鲜,只是,怎样最有效地利用网络、发挥网络的真正作用还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浏览新闻、打游戏、网上聊天交友、收发电子邮件还仅仅是庞大的网络世界的几个简单的功能而已。而在信息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网上贸易,网上咨询,网上求职已不是新鲜话题,通过互联网获取公共软件,查找资料更是网络世界最普遍的功能,例如大学生完全可以利用网络寻找留学、考研方面的最新消息,而无需在图书馆和书店里花费更多时间。但网络的这些功能大学生网迷们显然很少利用。

网络是一个世界,但网络并不是全部世界,另有极少数的一些大学生因沉醉于网上的虚幻世界而与现实世界疏远,成为“网虫”。网虫一般性格孤僻,不善交际,自我封闭,只在网上释放自我,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针对以上大学生留校生活所出现的问题并结合我们的调查结果,我们特提出以下建议,希望能对他们留校生活有所裨益。

建议:

一、暑假为我们自身发展和知识扩充提供充足时间和广阔空间,我们必须亲自去挖掘它宝贵的资源,实现其价值。

l、利用暑期时间参加志愿活动,实现自身价值,增加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冷静面对“考证热”,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和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

现在工作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多一个证书就会比别人多一些优势,同时也多一份选择,而部分用人单位也明确提出了相应的证书要求,这两年就业事实也表明,有证书的学生比没证书的学生就业相对容易些,但同时也要提醒留校生在“考证热”中要冷静思考,应该针对自己的专业的就业方向并结合近期的职业目标来选择考证,不要盲目地见证就考,更不能为了考证而抛下本应该学好的专业课。我们应该利用暑期时间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和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

3、在假期生活中,切不可让放纵、懒散、无知冲昏了头,要加强体育锻炼。

对于一些大学生喊暑假无聊、没意思这一客观事实,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深思。其一,大学生们因为假期的到来,某种程度上达到极度兴奋以致自制力减弱过度放纵;其二,大学生们缺少社会实践,往往安静地呆在学校而不敢出去风风火火闯一闯或者即使出去了也屡次碰壁。我们提出几个“如果”来供大家参考。如果你想暑假在校好

好学习,那么你放假后要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并且一定要坚持实施;如果你假期想好好锻炼一下,那么你就多参加社会实践,做到敢想敢干„ „但无论你朝哪个方向走,你都要切记一定要按计划扎实走好每一步,切不可让放纵、懒散、无知冲昏了头。同时注意加强体育锻炼。

二、除了学生个人努力外,学校和社会也应该如何为留校大学生的暑期创造良好的环境,引导他们度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

l、预防“网瘾”刻不容缓,学校与社会应携手合作。

2、学校应鼓励大学生参加暑假志愿者活动,为他们提供一些机会。、学校和社会应关注大学生的暑期生活,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暑期社会实践感想

暑假已成为长年开采中的金矿,渐渐可以看到尽头了,而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挖掘开凿出最好的资源,实现其价值。今年暑假,我们参加了有关“大学生暑期生活调查”的实践活动。经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收获很多。第一次有组织到外面做社会实践,我们暗下决心:无论多么艰难,我们一定要做好!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团队无论是从组织上还是配合上都做得比较好。夏日的燥热与喧嚣依然存在,但我们默默地用我们的微笑与热情去深入了解遇见的每一位调查的大学生。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用得体的语言与他人交流,与他人合作。当然,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首先,为了回收率能够保证100%,我们必须一个一个的调查;其次,调查校园行走的同学,增加了我们工作的难度,也给他们带来了不便。通过此次调查,“无聊一族”(玩网游,睡觉,闲逛等)在大学生中还是比较普遍的,其实,社会上的诱惑或其他外界因素不是留校大学生荒废自己暑期生活的罪魁祸首,思想是行为的指导,行为是思想的表现,社会和高校应该看到留校大学生思想中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及时地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妥善地疏导,只有彻底祛除他们思想中的阴影才能治本。不管怎样,这个暑假没有白过,尽管只有短短几天,但是却包含了大学生活中很深很美好的回忆,尽管只有短短几天,但是却学习了大学校园生活中所学不到的很丰富的宝贵经验,尽管只有短短几天,但是却经历了我们人生前21年所未经历过的实践。怎样过一个愉快、充实而有意义的暑假?相信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打算。但计划终归是计划,离具体实施还有一定的距离。当暑期真正来临时,我们很容易变得庸懒和无所事事,也许有些同学“一觉醒来”已经开学了。在此提醒大家:说到不如做到,社会需要行动的巨人,而不是空想家。我们本着为武汉各高校留校大学生真诚地服务的原则,希望这次实践成果能引导他们合理安排好今后的暑假留校生活,度过一个真正有意义的暑假;同时也希望学校和社会能

够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为他们的暑期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附件 1

大学生暑期生活调查

第一个大学暑假你决定怎么过?()

A 呆在家B 打工C 旅游D 报名补习班E 考驾照

娱乐:你会选择和以前的同学出去聚会吗?()

A 会B 不会C 看情况每次聚会大概花费多少钱?()

A 30元左右B 50元左右C 100元左右D 超过150元本次假期是否选择去旅游?()

A 会B 不会一天大概花多少时间在网上?()

A 1~3小时B 3~6小时C 6~12小时D 12小时以上对上网抱有怎样的心态?()

A 有明确目的B 无明确目的,纯属打发时间

C 无明确目的,已成为生活习惯上网经常干什么?()

A 看视频B 逛社区,贴吧C 聊天D 网购E玩游戏F 学习G 工作 学习:放假前是否有学习计划?()

A 有B 没有是否会从学校带书回家?()

A 会B 不会假期间是否有很好地实行自己的计划?()

A 有B没有假期是否会考虑参加培训班或强化班?()

A 会B 不会

如果参加了,你的目的是什么?()

A 考证B 考研C 自我充实D 家长要求E 出国需要F 其他 5 假期每天平均花多少时间学习?()

A 2小时以下B 2~4小时C 4~6小时D 6小时以上

生活:在家有正常的作息吗?()

A 是,坚持早睡早起B 不是,睡得比较晚C 不一定,看具体情况 2 是否会做家务?()

A 会帮着做B 不会在家会运动吗?()

A 会B 不会

工作:暑假是否有兼职?()

A 有B 没有如果去兼职,你会选择哪些地方?()

A 超市B 工厂C 饭店D 家教E 其他选择兼职的原因?()

篇7:对假期生活中学生社会实践的思考

《品德与社会(生活)》是一门开放的、强调儿童个性和学校与地方特色的课程,《品德与社会(生活)》教科书为教师因地、因时制宜地创造和开发课程留有一定的空间,是教师设计、组织活动,引导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而去获得知识的一种资源,而不是供教师照本宣科地看图讲述或让儿童死记硬背的课本;同时,教科书的内容及其呈现方式的变化,也使它成为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而不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或罗列知识、技能的清单来供教师讲授。因此,在使用教科书时,我们一定要改变“以教科书为中心”的观念。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科书进行细致的研究和计划,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儿童的实际需要,灵活地使用,在保证实现课程目标的前提下,教师应当把学生的生活世界(班级、学校、家庭、社区)、直接经验、感知体验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对教育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创造和开发富有特色的本地区、学校、班级的课程,或按照实际情况灵活地变动或生成符合实际情况的主题,扩展教材,而不需要刻板地按照教科书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

1、教材内容形象化。

现行《品德与社会(生活)》为了突显学校和教师在教学中尤其在教材的挖掘与生成上的自主作用,教材重在主题的确定和内容版块安排上下功夫,而每课内容往往以图片的形式呈现,给授课教师留下很大的创新教材的空间,也给一般教师留下难度和挑战。当拿到仅有几幅图片和简单文字表述的教材时,怎么上?如何开展活动?这要求实验教师在对该课程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即对教材进行拓展,将与本课相关的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校本资源、家庭资源、社区资源、社会资源引入教材中,使教材生活化与本土化(校本化)。

2、教学内容活动化。

教材给人的感觉很精致、耐人寻味,教材中的每一幅图、每一句都体现着编者独具的匠心:有的是为了调动起儿童已有的经验和体验;有的是使孩子们感到这是一个有意义的而不是漠不关心的话题;有的指导孩子们怎么样从他们自己的经验中发现问题,激起解决这些问题的愿望和需要;有的是要给予一些信息使他们得以通过自己积极的探索、思考、情感的体验、认知的提高,使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但他们的呈现形式过于单调,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我们准备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尽量将教学活动化和游戏化,让孩子在玩中学,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通过安排儿童在课堂学习中进行讨论、操作、实践、欣赏、练习、讲解、讲故事、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做游戏等不同类型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用各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

3、教学内容实际化。

篇8:对假期生活中学生社会实践的思考

一、学生视角

二期课改以来,上海的政治课从教材内容到评价方式,都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与此同时,我们的高中课堂上也已经出现了“95后”“00后”的面孔,这些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长大的学生,是否喜欢政治课,又因为什么原因喜欢政治课呢?这样的问题经常出现在笔者备课与反思的过程中。在一次由上海市政治学科特级教师方培君老师主持的问卷调查中,笔者发现了一些有趣的数据:[1]

这是一次跨越14年的学科调査——2000年和2014年。调查表明,学生喜爱政治课的人数明显增加。那么,出现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无论是与同学们日常生活联系最密切的经济常识领域(高中一年级),还是对同学们的理性思维要求最高的哲学常识领域(高中三年级),同学们喜欢政治课的首因都是教学方法”。[2]

这份调查报告中还记录了研究者针对这样的数据进行的学生访谈: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科学习,并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呢?学生提及,政治教师常常会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参与课堂教学,在情景模拟中体验生活,感悟知识;教师也会让学生积极利用身边各种资源自主开展课后实践活动,如到住家附近超市、学校周边的饮食店体验如何做一名理性的消费者,到各类企业去参观,感受普通劳动者参与社会生产的过程,甚至模拟公务员、法官和检察官的工作等。这些实践活动,无论课内课外,都给学生设定了特定的社会角色,也因此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角色扮演可以说是一种经典的学习活动,在各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都有运用,这一方法也符合个体认知社会的一般规律。与其他课程相比,政治课程具有更强的实践性要求,课程学习倡导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强调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因此,政治课程对“角色扮演”类型的学习活动的开展历来相当重视。而学生也感受到可以通过角色扮演体验现实生活,并在角色体验中学习知识、内化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角色扮演活动,让政治课彰显了其独特的教学魅力。

二、课程教材视角

“角色”一词是美国心理学家乔治·H·米德于1935年引入社会学领域的,后来逐渐发展形成“角色扮演理论”。但他并没有给“角色”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只是用作一种比喻,以说明不同的人在类似情境中表现出类似行为这种现象。例如,存在着家庭中的我、学校中的我、能够相互影响的其他群体中的我。自我的概念是两种“我”(“I”和“me”)的结合体。“me”是指通过角色扮演而形成的社会中的自我,“I”是指并非作为意识对象的独立个体。[3]

将这一理论与当前政治课程的价值进行对照,笔者发现了“角色扮演”对于政治课程教学的价值和意义。当前的政治课程主张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基础理论常识,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和辩证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处理品德成长和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正确作出价值判断和选择的能力,以及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实践能力;并力图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培育健全人格,弘扬民族精神,帮助学生初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其终身发展奠定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素养基础。这样的学科课程价值追求,立足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能力基础以及现实生活体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集中体现了学科的育人价值;它特别需要通过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的教学过程来实现这样的价值追求。而“角色扮演”,恰恰与这些关注相吻合。

角色扮演具有仿真性、参与性、互动性等特点,[4]与其他的教学方法相比较,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需要在模拟情景中扮演各种角色,通过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人物的喜怒哀乐,真实地再现事件,进行探究学习和讨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中蕴藏了很多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内容。例如,高一“经济常识”中的“可支配收入”“适度消费与合理消费”“依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劳动者的择业、就业和创业”“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保障制度”等,分别需要学生找到经济生活中相对应的“角色”来体验。高二“哲学常识”的学习,希望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增长生活的智慧,更加需要学生以生活中的个体角色意识来思考哲学问题;“政治常识”中的“人大制度”“政治参与”“外交政策”“联合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知识,也都需要学生有相应的角色意识去感悟,才能更好地理解社会生活的规则与制度。

我们可以看到,从学科课程的价值追求,到学科教材的内容编排,都为角色扮演活动在政治课学习中发挥作用创造了条件。学生不仅可以在情境中学习和理解教材知识,还能更好地理解课本蕴含的人生价值和社会意义。那么,在具体实施中,我们应当怎样更好地驾驭这一活动,使之为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实践能力服务呢?

三、教学视角

旨在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实践能力的角色扮演活动,教师组织教学的作用主要不是体现在课堂中的讲授行为上,而是体现在角色扮演活动的开展前后,教师对学生解读教材、理解角色的学习指导上,体现在对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角色行为的点拨上。

1. 角色扮演活动的准备

当教师决定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时,就意味着教师的备课、教学设计等教学行为要向学生开放。例如,在讲授“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保障制度”一课时,笔者要求学生先研读教材,并在对知识进行初步整理的基础上,提出一个课堂教学的方案,或者是一个初步的构思,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引发思考、便于后面讨论和表演中不偏离主题,并能提出具有操作性的活动方案。经过多次讨论,学生的意见集中在:能否以事件回放的形式(本课的开篇有一个事关社保制度的社会案例:一个没有医疗保险的农村姑娘患了肢体坏死病,在社会捐款的帮助下得到救治)导入课堂教学,并以节目访谈的形式学习本课知识?

在此基础上,教师组建了这个方案实施的学生研究小组,并与他们一起设计具体的教学流程,共同探讨与备课。学生小组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有人负责设计调查问卷,在班级内征集学生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并设计成角色语言,以便在课堂中进行交流讨论;有人负责搜集相关背景资料,制作成活动背景课件,旨在营造活动的情境氛围,激发同学们的情感共鸣;也有人负责准备角色扮演活动所需要的道具,如话筒、化妆用品、座位铭牌等。这些准备工作,让学生对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内容有了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为理性知识的获得奠定了基础。

2. 角色扮演活动的实施

在课堂实施环节,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把握好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对角色扮演者应正确定位。在上述课堂角色扮演案例中,需要的角色有患者、患者的母亲、主持人、记者、邀请嘉宾等。一名性格外向的学生主动要求扮演“患者”杨小霞,但是排练过程中她经常会笑场,导致教学内容不能连贯推进。事实上,研究小组的每一个学生都经过精心准备,熟悉活动中的每一个角色,这就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准确定位,合理分配角色。经过师生沟通,该学生改演了记者角色,在正式的课堂教学时发挥良好,她的侃侃而谈和落落大方很好地调动了课堂气氛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课堂教学增色不少。

学生不仅性格各异,实践中,他们每个人的关注点也不一样,教师在角色分配中要充分考虑他们的角色需要以及与角色的吻合度。最好先由学生自主分配,教师再根据学生特点提出针对性的调整意见,这样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教师对学生的“观众”角色也要有明确的要求。虽然这是课堂教学,但我们采取的是节目访谈的方式,因此不能单纯地把学生看成是在课堂中听课的学生,而是要把他们当作现场的观众。笔者在课前让学生预习了本课的教学内容,自学了相关知识,接受了问卷调查。在教学现场,笔者又对学生提出了新的任务:要求他们带着自己的预设问题“观看”节目,并允许现场提出新问题。提问对象可以是“专家”“患者”“患者的母亲”,也可以是“邀请嘉宾”“记者”等。同时,还可以在采访中发表对表演涉及的某个社会现象或某个政策的看法。这样的任务设计,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能进一步加强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基于社会角色而进行的多层面交流与互动,符合社会生活的实际。

再次,教师要参与扮演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主导者,教师要能以合适的角色恰当地融入课堂教学中,这样可以使课堂教学节奏流畅,有序推进。总之,教师要能和学生的活动融为一体,不能让学生感到教师与本次教学活动有割裂感,否则课前的精心准备就失去了应有的效果。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参与的角色很多,如被邀请的社保制度的专家、该方面的政府官员、法律界的权威人士等,笔者选择扮演“研究社保制度的专家”,基于两点考虑:一方面是可以凭借“专家”的身份自上而下地对课堂案例中的问题进行点评,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另一方面可以由下而上地接受和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从而在课堂教学中起到承转结合的作用,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 角色扮演活动的评价

在角色扮演活动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指导,才能有效发挥这一学习活动的作用。为此,笔者设计了一张观察评价表:

四、教师的视角

尝试采用角色扮演组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活动的实践给笔者带来很大的启示,不仅有教学效果得以提升带来的喜悦,也呈现出各种专业知识储备捉襟见肘的窘迫和困惑。尤其是当这一活动形式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之后,怎样避免这一经典的教学活动流于形式,怎样让学生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实践能力在角色扮演的准备、实施和评价过程中得以提高,笔者认为教师应当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要思考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适合运用角色扮演活动这一形式。角色扮演的具体形式有很多,其共同点就是要模拟特定情境中的特定角色进行思考,继而外显为语言和行为,展示一个特定的社会角色如何处理特定的社会问题。因此,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学习。一般而言,那些有可能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带来挑战的学习内容,更适合采用这一学习方式。

二是要思考如何推进师生角色的互动和教学任务的落实。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不仅要积极参与角色互动,还要能承上启下,努力做到及时归纳教学内容,应对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发现活动过程中的不足,积极引导教学进程,使整个教学内容连贯有序,激起学生更大的求知欲。

三是要思考活动情境的创设。角色扮演活动的成功需要情境的渲染和助推,尤其是符合社会实际的情境渲染和助推。这就要求教师在设置教学情境时,既要关注情境与教学内容的一致性,也要关注情境与社会生活实际的一致性。学生只有感觉到真实可信,才能主动自觉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试着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由此,他们的实践能力才有机会得到提高。

诚然,关注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实践能力增长的角色扮演活动,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不可否认的是,通过开展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同样作为社会人的教师,其自身参与社会生活的实践能力也会得以发展。因此,这一活动可以看作是一次“多赢”的教学选择,值得我们去努力。※

参考文献

[1]方培君.析疑集:中学政治课信度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4.

[2]张雯,陆逸,张歆等.上海市中学生思想政治(思想品德)课认同度调查报告[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5(5).

[3][美]乔治·H·米德.心灵、自我和社会[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36.

篇9:对假期生活中学生社会实践的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 假期社会实践 实效性 对策

大学生的寒暑假时间占了一年的四分之一,有效利用好这段宝贵时间,将极大地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据调查,当代大学生假期学习、活动、生活大体上可分为参加社会实践兼职打工;埋头苦学,参加各类培训班;出行旅游度假观光;在家虚度光阴“无聊”四类现象,尤其是在家“无聊”占绝大多数。因此,加强大学生假期综合素质训练的研究十分必要。

一、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实效性缺乏之现状

1.假期社会实践育人目标的片面定位

当前,在假期尽可能多地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已成为高校加强实践育人的普遍做法。大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的磨练,思想政治素质也得到了教育,但是从假期社会实践的实际效果来看,其育人功能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很多高校把假期社会实践的目标仅仅定位于思想政治教育,片面强调其政治功能,结果导致了很多大学生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急功近利,追求“政绩”,出现“口号好听,场面好看,内容空乏,收效低微”的情况。这种育人目标忽视了素质教育对假期社会实践的要求,忽视国民基础的文明教育、良好行为习惯训练和道德情操的培养,忽视大学生思想、心理水平和接受能力,使得假期社会实践的育人目标与实效产生重大偏差。

2.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单一且缺乏针对性

自中央16号文件下发以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全国高校利用寒暑假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曾掀起高潮。但他们多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或是以爱国主义为重点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感教育,这对培养党的可靠建设者和接班人固然重要,但对与学生个人成长密切相关的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创业教育等,却设计较少,这是遗憾。

根据主体教育理论,假期社会实践是注重大学生主体参与、价值选择和生活体验的教育活动,教育内容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因素和特点,应该依据不同阶段、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制订出适合学生实际、切实可行的教育内容,但目前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没有很好做到这一点。

3.教育者重视不够且引导不足

课堂理论育人和社会实践育人都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很多高校只重视理论教学,对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重视不够,指导也不到位。实践指导老师配备不足、职责不明确,缺乏对学生个体的有效指导,不能根据学生的个体实际来加以正确引导,往往社会实践活动搞得轰轰烈烈,但学生个体的收获却甚微。

还有,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规划阶段的理论指导、实施阶段的实地帮助、评价阶段的考评机制等都流于形式,从学校层面到院系层面,没有安排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负责。这些工作都缺乏科学指标体系和标准,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的实效性也就大打折扣。

二、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实效性缺乏之原因

1.教育合力尚未形成

在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中,育人的实效性主要取决于环境和人的因素,只有将育人目标寓于社会实践活动中,在环境与人的互动与通力合作下才能顺利开展并取得理想效果。但是目前,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的教育合力远没有形成,因为各方力量对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育人工作重视程度不一,在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积极性不高,他们只关注学生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而忽视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其真正效果只能取决于学生自身的能力。

2.大学生主体能动性未得到充分发挥

在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在内的诸如身心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创新素质等综合素质的训练不是一个孤立被动的事情,而是学生个体自觉追求的目标。只有使大学生置身于沸腾的社会生活里,处在真实、生动、具体的环境中,让他们深化从校园、课堂和书本中获得的理性认识,切实从内心深处把素质的培养、道德人格的发展作为自身的一种需要,通过实践教育得到满足,如此,才能体现教育的本体价值。

而现实中,高校在设计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时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没有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考虑学生个性和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没有公正、合理、科学地评价和看待学生个体的发展,这是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实效性缺乏的一个重要原因。

3.社会负面影响和冲击

大学生是一个对新生事物极其敏感的群体,市场经济大潮下,大学生在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不良思想、不正之风的影响,引导得好则有助于他们成长成才,否则容易容易堕落腐化。现实生活中,一些萎靡的东西,如“一切向钱看”、“人生如梦”、“今朝有酒今朝醉”等使得大学生在自身价值体系的构建时失去了社会主义价值规范的指导和约束,随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很大变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产生较大冲击。

三、创新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机制,强化大学生综合素质训练

1.细化育人目标

目标是行动的指引航标,目标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行动的质效。要提高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的育人实效,就得首先了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思想活动的规律,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要求,构建一个合理的育人目标体系,并尽可能地细化,提出具体的培养目标来。在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学校要根据实际,尽量把政治品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个人品质、品德能力等育人目标分解到不同的年级和不同的学生群体中,要有重点、分阶段、分层次地加以贯彻落实。

2.精心设计实践活动,合理渗透德育内容

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生长在改革开放时期,是“未受磨难的一代”,社会阅历贫乏,教育内容一定要螺旋式上升,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和深化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设计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时,一年级新生要侧重安排国情教育、政治素质培养、理想定位、心理调试等内容,使之较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对二、三年级组织开展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要重点选择价值定位、情感认同、学习观重建等内容,重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对毕业班年级组织开展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则重点选择就业及创业指导、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养成等为主的内容,为学生顺利走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3.正确引导,加强管理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学校教育、社会影响和个人努力三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学校教育中由教育者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大学生施加的教育影响,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在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中,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时刻威胁着我们党和国家未来的希望。学校一定要科学规划好假期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创造适宜的环境和载体,加强对大学生追求知识、崇尚科学、开拓创新方面的引导,并健全学生实践活动的考核机制,充分调动指导老师育人的积极性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观能动性。要鼓励大学生在追求个性发展的同时,抓住机会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锻炼,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备将来更好地报效祖国。

4.加强实践育人的理论研究和探索

大学生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已经实施多年,应该来说很多项目是非常成熟的。比如浙江师范大学打造的假期以“50元在陌生的经济发达城市城市生存15天”为主要形式的“生存训练”活动已经形成校园文化品牌,也是高校素质教育和人才铸造的有效途径。但整体来说,如何更好地运用假期社会实践这个育人平台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训练,还是一个值得继续深入研究的课题,各高校要在组织开展好活动的基础上加大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调查研究力度,认真总结经验,保证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长盛不衰、推陈出新。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 9号文)》

上一篇:辛丑牛年留甬过年-过年的作文1000字_作文1000字下一篇:分数像什么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