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借东风歇后语

2024-05-15

孔明借东风歇后语(通用8篇)

篇1:孔明借东风歇后语

篇1:孔明借东风歇后语

关于孔明借东风歇后语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下面为大家带来孔明借东风歇后语,快来看看吧。

关于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有关诸葛亮的歇后语:

1、诸葛亮穿道袍——不是出家人

2、诸葛亮戴相帽——大事已然

3、孔明练琵琶——老生常弹(谈)

4、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5、孔明拜北斗——自知要死

6、诸葛亮对降曹的议论——嗤之以鼻

7、诸葛亮丢了荷包——没有计了

8、诸葛亮下东吴——心里有数

9、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10、诸葛亮坐西城——故弄玄虚

11、诸葛亮过长江——胸有成竹

12、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13、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14、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15、孔明会李逵——有敢想的`,有敢干的

16、诸葛亮的锦囊——用不完的计

17、诸葛亮六出祁山——图谋大业

18、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19、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20、孔明借东风——巧借天机

21、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22、诸葛亮弹琴——临危不乱

23、诸葛亮吊孝——假的

24、诸葛亮耍掸帚——出计不出面

25、诸葛亮对魏延——见不得离不得

26、诸葛亮借东风——神机妙算

27、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28、诸葛亮摆八卦阵——内有奇文

29、孔明给周瑜看病——自有妙方

30、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

31、诸葛亮借雕翎——少箭(见)

32、诸葛亮玩狗——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篇2:孔明借东风歇后语

孔明借东风歇后语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一、孔明歇后语集锦

孔明的计谋/孔明用计――神机妙算

孔明会李逵――有敢想的,有敢干的

孔明练琴――老生常谈(弹)

孔明夸诸葛――自夸

孔明加子龙――智勇双全

刘备对孔明――言听计从

刘备遇孔明――如鱼得水

鲁肃服孔明――五体投地

鲁肃上了孔明船――尽办糊涂事

二、孔明借东风事件

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被毛宗岗、金圣叹评为天下第一才子书。经中央电视台将其搬上共屏之后,更足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妇孺皆知,人人争看。

三国人物成千上万,其中写得最精彩的,莫过于诸葛亮。写诸葛亮最精彩最引人人胜的故事,莫过于赤壁大战中的借东风、草船借箭。特别是诸葛亮在南屏山七星坛上披发仗剑、踏罡步斗、施法术借东风的场面,使读者和观众几乎无法分辩诸葛亮到底是人还是神仙妖怪。难怪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批评作家罗贯中“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亮之多智而近妖”。

《三国演义》对诸葛亮借乐风的描写,到底是得是失,是凭空杜撰、神化夸张之辞,还是事有所本、言之有据,这一千古之谜无人解说。笔者不揣浅陋,试解这一千古疑案。

先让我们看一看《三国演义》第48、49回对这一事件的描写。曹操北军不习惯水战,得庞统献连环计,将战船尽皆连在一起,周瑜欲用火攻破曹操。

建安十三年冬十一月十五日晚上,月明星稀,曹操在战船上横槊赋诗,踌躇满志。升帐谓众谋士曰:“若非天命助吾,安得凤雏妙计。铁索连舟,果然渡江如履平地。”程翌曰:“船皆连锁,固是平稳。但彼若用火攻,难以回避,不可不防。”操大笑曰:“程仲德虽有远虑,却还有见不到处。”荀攸曰:“仲德之言甚是,丞相何故笑之?”操曰:“凡用火攻,必藉风力。方今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安有东风南风耶?吾居于西北之上,彼矣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烧自己之兵也,吾何惧哉!若是十月小春之时,吾早提备矣!”可见曹操对天时、地利是做了充分考虑的。

周瑜利用庞统向曹操献连环计,起初认为用火攻不存在问题,但当他站在南岸山顶上观看曹营水寨,忽然狂风大作,江中波涛拍岸,一阵风过,刮起旗角于周瑜脸上拂过,使他猛然醒悟:此季节只有西风、北风,没有南风、东风,怎么能用火攻呢?于是突然望后一倒, 口吐鲜血,不省人事。从此卧病在床,着实发起愁来。 诸葛亮前去探望,屏退左右,密书十六个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写毕,递与周瑜曰:“此都督病源也。”瑜见了大惊,暗思孔明真神人也,早巳知我心事,只得以实情告之。乃笑曰:“先生已知我病源,将用何药治之?事在危急,望即赐教。”孔明曰:“亮虽不才,曾遇异人,传授八门遁甲天书,可以呼风唤雨。都督若要东南风时,可于南屏山建一台,名曰七星坛。高九丈,作三层,用一百二十人,手执旗幡围绕。亮于台上作法,借三日三夜,只一夜大风,大事可成矣!只是事在目前,不可迟缓。”孔明曰:“十一月二十日甲子祭风,至二十二日丙寅风息如何?” 瑜闻言大喜,翻然而起。便传令差五百精壮军士,往南屏山筑坛,拔一百二十人执旗守坛,听候使令。

孔明于是在十一月二十日甲子吉辰,沐浴斋戒,身被道衣,跣足散发,上到坛上开始作法祭风。孔明一日上坛三次,下坛三次,却并不见有东南风。是日看到近夜,天色睛明,微风不动。一直到将近三更时分,忽听风声响,旗幡转动。周瑜出帐看时,旗带竟飘西北。霎时间东南风大起。待东南风大起之后,诸葛亮早已下坛来到江边,乘赵云前来接应的小船,离开周瑜营寨,回刘备所在夏口去了。

书中写得明白,诸葛亮曾遇异人,传授八门遁甲天书,可以呼风唤雨。所谓八门遁甲天书,就是古代预测学中最高层次的“三式”之一“奇门遁甲”术。据今天学术界专家研究,奇门遁甲分两类,一类叫数理奇门遁甲,一类叫法术奇门遁甲。前者就是利用《同易》八卦、洛书九宫和六十甲子等天文历法知识,将时间空间、天地人结合在一起进行预测和选择有利时间方位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军事上行兵打仗,选择天时、地利、人和、帮助决策。后者与道家和种种法术比如念咒等纠缠在一起,迷信成分较重。

我们不妨用数理奇门遁甲的方法,对诸葛亮借东风一事进行剖析。幸运的是,作者在这里将东南风大起的具体年、月、日、时写得清楚,这就为后人进行验证提供了必备条件,因为奇门遁甲就是提取时间信息、纳入式盘中,通过系统辩识、五行生克、象数理的推导来进行预测的。()

让我们根据东南风大起的年、月、日、时,利用奇门遁甲的方法,补测验证一下这时候长江两岸的天气状况吧!

查万年历,建安十三年为公元208年,年干支为丁亥,冬十一月为壬子月,二十日为甲子日,二十一日为乙丑日,二十二日为丙寅日。

第一天甲子日无风,第二天乙丑日,从丙子时末开始有风,到丁丑时即二十一日凌晨一点以后东南风大起。

按冬十一月二十一日乙丑,已在冬至节以后,符头为甲子,属冬至上元,应用阳遁一局来测算。丁丑时属甲戌旬,天芮星为值转到七宫,值使死门运转到五宫;天辅星到九宫,天英星到二宫,八将盘上白虎落三宫。

测天气,以天辅星为风,以天英星为火,二者旺相主风量。此时天辅星落九宫,为旺相,主有东南风;天英星落二宫,为旺相,主量大;离九宫又呈出现辛加乙的格局,这叫白虎猖狂,主有大风;八将盘上白虎落三宫,也主有东风。总之,综合这几点,此时应出现睛天、东南风大起的天气。

篇3:孔明借东风歇后语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计

借东风:《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写三国时赤壁之战,周瑜欲用火攻,但因风向不顺,忧虑成病。诸葛亮前往探病,自言能借东风。周瑜即请诸葛亮在南屏山设坛祭风;大战前夜,果然西北风转为东南风。巧用天计:比喻利用自然条件使事情得到成功。

[例]眼看要办喜事了,家里外头全扔给我一个妇道人家。这阵子,他让志扬给请去了,听说我那没过门的儿媳妇想要让韩庆招养老女婿,想的倒美。我养儿子他得济,我呀,准备着孔明借东风--巧用天计,叫他们到不在一块儿!

/

篇4:孔明借东风歇后语

孔明借东风歇后语(精选90句)

1、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2、现在比喻及时与正确利用了天气的变化来作战,而使自己得到胜利!

3、事后诸葛亮————人人会做;瞎能

4、事后的诸葛亮————人人会做

5、三请诸葛亮————诚心诚意

6、鲁肃上了孔明的船————错了;糊里糊涂

7、刘备三上卧龙冈————就请你这个诸葛亮

8、刘备请诸葛亮————思贤心切;三顾茅庐

9、刘备见孔明————如鱼得水

10、刘备对诸葛亮————无话不说

11、刘备得诸葛亮————如鱼得水

12、刘备得孔明————如鱼得水

13、孔明张嘴————计上心来

14、孔明斩魏延————借刀杀人

15、孔明斩马谡————明正军纪

16、孔明耍掸帚————出计不出面

17、孔明擒孟获————抓了又放

18、孔明七擒孟获————服了为止

19、孔明夸诸葛亮————自夸自;自吹自擂;自吹自嘞

20、孔明哭周瑜————各怀心腹事;虚情假意;假慈悲;要买人心;假动情;假好心;邀买人心

21、孔明借箭的天气————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22、孔明借箭————满载而归

23、孔明给周瑜看勃—自有妙方;对症下药————

24、孔明的计策————神机妙算

25、孔明弹琴还仲达————好沉着

26、孔明弹琴————玩的是空城计

27、孔明拜诸葛亮————自拜自

28、孔明拜斗————自知要死了

29、孔明拜北斗————自知要死了

30、孔明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31、跟诸葛亮学的本事————能掐会算

32、跟诸葛亮学本事————能掐会算

33、隔着门缝瞧诸葛亮————瞧扁了英雄

34、隔着门缝看诸葛亮————瞧扁了英雄

35、隔着门缝看孔明————瞧扁了英雄

36、隔夜孔明————过时话;假强

37、属孔明的————见识不少

38、渚诸葛亮用兵————出奇制胜;神机妙算;虚虚实实;神出鬼没

39、诸葛亮妻————为事业着想

40、诸葛亮要丑————不知

41、孔明弹琴退仲达————临危不乱

42、孔明草船借箭————有借无还

43、孔明的锦囊————用不完的计

44、孔明皱眉头————计上心头

45、孔明挥泪斩马谡————执法如山

46、孔明用空城计————迫不得已

47、隔门缝瞧诸葛亮————瞧扁了英雄

48、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49、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50、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51、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52、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53、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54、诸葛亮治蜀————顺应民心

55、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56、诸葛亮战群儒————全凭一张嘴

57、诸葛亮斩马谡(su)————执法如山;不念旧情

58、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己

59、诸葛亮玩狗————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60、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

61、诸葛亮三次周瑜————略使小计

62、诸葛亮借东风————将计就计;金蝉脱壳

63、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64、诸葛亮焚香操琴————故弄玄虚

65、诸葛亮放盂获————欲擒故纵

66、诸葛亮吊孝————假仁假义

67、诸葛亮的锦囊————用不完的.计

68、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69、诸葛亮的丑妻————家中宝

70、诸葛亮当军师————足智多谋;名副其实

71、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72、诸葛亮唱空城计————急办法

73、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

74、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75、门角里藏着诸葛亮————暗中盘算

76、鲁肃服孔明————五体投地

77、鲁肃上了孔明船————尽办糊涂事

78、刘备遇孔明————如鱼得水

79、刘备三请诸葛亮————诚心诚意

80、刘备对孔明————言听计从

81、孔明用计————神机妙算

82、孔明夸诸葛————自夸

83、孔明的计谋————神机妙算

84、孔明练琴————老生常谈(弹)

85、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86、孔明加子龙————智勇双全

87、孔明会李逵————有敢想的,有敢干的

88、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89、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90、孔明借东风——巧用天计

篇5:孔明借东风歇后语

三国的故事很多人都熟悉,“孔明借东风”这一段更是家喻户晓。孔明是三国蜀相诸葛亮的表字,民间社会尤其说书的人总觉得自己跟他好熟、好亲密,一开口就孔明怎样、怎样说到借东风,一副庄重的神态,仿佛他便是孔明;绘形绘色,说那七星坛上披发仗剑、踏罡步斗、施法的情景

诸葛孔明是智慧的化身,多年来在民众心目中曾有这种共识。但是文化人看事物有别于普通老百姓,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的文章谈过《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状诸葛亮之多智而近妖”,于是引出不少饱学之士质疑诸葛孔明的本事。

一天有两位年轻人谈歇后语,“孔明借东风”,下一句是?一个说“巧用天时”,另一个说“故弄玄虚”,各持己见。其实这也不是己见,网上网下都有人争论这些话题。是孔明本领高强,还是他造假玩欺骗呢?与其以想法来定是非,倒不如了解一下当中的实情。当年曹操大军横扫中原,席卷荆楚,气势迫人。孙刘联军奋起抵抗,依据长江天险,在赤壁一带水域与曹军厮杀。时临冬季,北军长途远征疲于奔命,加上水土不服,不习水战等种种弊端都显示出来。为了稳定军心,曹操误听他人推荐,以铁索连舟,使江面变成平地。操的谋士程翌见此不妥,说:“船皆连锁,固是平稳。但彼若用火攻,难以回避,不可不防。”操不以为然,认为手下的顾虑是不懂天时。他说:“凡用火攻,必藉风力。方今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安有东风南风耶吾居于西北之上,彼矣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烧自己之兵也”曹操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但也有疏漏的时候,到了他遭受惨败之后冷静下来才猛然醒悟,子月复卦一阳生、雷动于地,有风起东南的变数

历史书《三国志》和小说《三国演义》都有记述赤壁之战的大体时间和主要情节,孙刘联盟火攻破曹不是虚构的,若火攻没有东南风不成事。因而唐朝诗人杜牧的诗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思是多亏东风给了周瑜火烧曹船的便利,要不,他的老婆小乔和孙策的老婆大乔都会让曹操掳到铜雀台做侍妾。

大战前夕,东南风何来?周瑜尝为这事伤透了头脑。找孔明商量,孔明说有办法帮他,由此便引出了孔明借东风的妙剧。无奈今人头脑先进,举棒便训:封建迷信,小说家言用一大说话来阻止我们探索个中的究境。其实孙刘联合,周瑜问计于孔明是很正常的。所谓一人计短二人计长,他们两家走到一齐为生存而战,起码在这时候是竭力同心的。诸葛孔明是个有学识、懂术数的人,而且久居江汉之间,懂得那里的气候特点,能预测到什么时候会起东南风又何足为奇呢!就算今人用《易》测算天气,测得准也是寻常事。何况孔明深通《汉易》,据说他曾遇异人传授八门遁甲天书,这所谓天书虽未必能用似神人那样呼风唤雨,但应是预测学的法典,是后人奉作宝书的“奇门遁甲”术。

传统文化有两大亮点,一是经,二是纬。经是人们对事物本质性的理解,纵向的,常说千古一理;纬是人在事物变化中的生存方法,横向的,是循道而变的术。先秦人对《易经》的研究稍侧重在道理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孔门师徒的《十翼》。到了汉代《易学》的研究已转移到象数方面,人们围绕知机应变的问题作深入探讨。是时道家兴起,出现了诸多《易》用的学术,如历法、医术、养生、预测、兵阵及其各种做事的技巧。孔明巧用八卦九宫之法,综合天时地理人事等种种因素作出精准决定,不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独自想出来的。唐人杜甫的诗早已提及“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朋友,孔明如果没有必须实力,他又怎会名震千古呢!不要以为自己掌握了一些现代科学知识就能够漠视神秘的学问,当我们真的学富研深就不敢对自己不懂的事情乱作否定。

孔明借东风筑坛作法,明眼人都明白他已预算好风起的时间,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谁能担保不出意外,人力可及的.只能用自己的虔诚感动上苍!虚是实的根本,实是虚的展现。只见他“缓步登坛,观瞻方位已定,焚香于炉,注水于盂,仰天暗祝”孔明所做的一切并非为了彰显自己,而是顾全大局、激励军心;东南风亦能借来,实是天助破敌。孔明可不是神,他知机而不乱来,对上天始终持续着一份敬畏的心。之后东南风真的吹起,周瑜乘着风势火烧曹船,把北军打得落花流水,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或者会有人说“孔明借东风”是子虚乌有,因为没有确凿的历史文字记载。但是又有谁能证实没有这一回事呢?未能反证,何以否定?史书有记载的就必须是真的吗?明白人不会执着文字,能透过事物的情和理辨通真伪。

如果能感受到其中的精神好处,“孔明借东风”的事例在现实生活中也很常见,好比我们很努力地从事着某项工作,由于时机不对遇阻,有力无以用劲,“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恰巧节骨眼上得“贵人”助,突破障碍,达成目标。如是“贵人”,不亦孔明乎?

试举一例:2003年一位经营茶叶零售的李伯,为了拓展业务,在广州闹市区一个卖场增设分店并亲自把关。那里人气旺盛,不久又有同行的人到此与之比邻开业。开始相安无事,谁也没有料到突然来了一场“非典风暴”,卖场一下子冷冷清清。生意淡薄,而铺租昂贵,正面临着严峻考验。此时见隔壁虽同是卖茶叶的却是人来人往,作业如常。李伯烦闷不安,忽然萌生起退出转让店铺的念头,此际遇着位熟客摸上新店来。李伯向来待客如友,跟这熟客相识日久,早已是无话不谈。原先此人是做销售的,谈到市场状况他有自己的一套看法。他郑重地说:“非典”的危害性人所共知,政府重视、全世界都重视问题很快就能得到化解,我觉得只要熬过这一阵子,是好汉的还是好汉!有的人自乱阵脚,急急将手上的货以溅价买掉”李伯听着心里猛然一震,若有所悟。果然不到半年,市场就悄悄复苏,卖场的人气回复,李伯的生意愈做愈好,而隔壁的茶叶店在好景到来之前就结业了。

篇2:孔明借东风歇后语

1、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2、现在比喻及时与正确利用了天气的变化来作战,而使自己得到胜利!

3、事后诸葛亮————人人会做;瞎能

4、事后的诸葛亮————人人会做

5、三请诸葛亮————诚心诚意

6、鲁肃上了孔明的船————错了;糊里糊涂

7、刘备三上卧龙冈————就请你这个诸葛亮

8、刘备请诸葛亮————思贤心切;三顾茅庐

9、刘备见孔明————如鱼得水

10、刘备对诸葛亮————无话不说

11、刘备得诸葛亮————如鱼得水

12、刘备得孔明————如鱼得水

13、孔明张嘴————计上心来

14、孔明斩魏延————借刀杀人

15、孔明斩马谡————明正军纪

16、孔明耍掸帚————出计不出面

17、孔明擒孟获————抓了又放

18、孔明七擒孟获————服了为止

19、孔明夸诸葛亮————自夸自;自吹自擂;自吹自嘞

20、孔明哭周瑜————各怀心腹事;虚情假意;假慈悲;要买人心;假动情;假好心;邀买人心

21、孔明借箭的天气————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22、孔明借箭————满载而归

23、孔明给周瑜看勃—自有妙方;对症下药————

24、孔明的计策————神机妙算

25、孔明弹琴还仲达————好沉着

26、孔明弹琴————玩的是空城计

27、孔明拜诸葛亮————自拜自

28、孔明拜斗————自知要死了

29、孔明拜北斗————自知要死了

30、孔明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31、跟诸葛亮学的本事————能掐会算

32、跟诸葛亮学本事————能掐会算

33、隔着门缝瞧诸葛亮————瞧扁了英雄

34、隔着门缝看诸葛亮————瞧扁了英雄

35、隔着门缝看孔明————瞧扁了英雄

36、隔夜孔明————过时话;假强

37、属孔明的————见识不少

38、渚诸葛亮用兵————出奇制胜;神机妙算;虚虚实实;神出鬼没

39、诸葛亮妻————为事业着想

40、诸葛亮要丑————不知

41、孔明弹琴退仲达————临危不乱

42、孔明草船借箭————有借无还

43、孔明的锦囊————用不完的计

44、孔明皱眉头————计上心头

45、孔明挥泪斩马谡————执法如山

46、孔明用空城计————迫不得已

47、隔门缝瞧诸葛亮————瞧扁了英雄

48、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49、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50、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51、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52、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53、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54、诸葛亮治蜀————顺应民心

55、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56、诸葛亮战群儒————全凭一张嘴

57、诸葛亮斩马谡(su)————执法如山;不念旧情

58、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己

59、诸葛亮玩狗————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60、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

61、诸葛亮三次周瑜————略使小计

62、诸葛亮借东风————将计就计;金蝉脱壳

63、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64、诸葛亮焚香操琴————故弄玄虚

65、诸葛亮放盂获————欲擒故纵

66、诸葛亮吊孝————假仁假义

67、诸葛亮的锦囊————用不完的.计

68、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69、诸葛亮的丑妻————家中宝

70、诸葛亮当军师————足智多谋;名副其实

71、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72、诸葛亮唱空城计————急办法

73、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

74、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75、门角里藏着诸葛亮————暗中盘算

76、鲁肃服孔明————五体投地

77、鲁肃上了孔明船————尽办糊涂事

78、刘备遇孔明————如鱼得水

79、刘备三请诸葛亮————诚心诚意

80、刘备对孔明————言听计从

81、孔明用计————神机妙算

82、孔明夸诸葛————自夸

83、孔明的计谋————神机妙算

84、孔明练琴————老生常谈(弹)

85、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86、孔明加子龙————智勇双全

87、孔明会李逵————有敢想的,有敢干的

88、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89、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篇3:孔明如何借东风

正史上并无“借东风”这个桥段,在整个赤壁之战中,孔明仅仅做了一回说客而已,然后就随军回到了刘备身边。我选择该桥段,是想借此阐述一个目前各地方政府普遍存在的施政瓶颈,即受制于能力的高低、可支配实力的大小,也就是权术中的“实力原则”。

所谓“实力”,无非软硬两种,软实力指综合实力,如学识、修养、决策能力、文化、品牌影响力等;硬实力则是指可支配实力,如经济、科技等,二者相辅相成。欧美学者把“实力原则”的实现过程描述为“不择手段”,其价值观是我们不能接受的。先秦法家韩非子也提出过同样的原则,曰“积极之术”,则比较符合当下,我将其称之为“施政前提”和“发展之道”。

实力原则取决于能力因素

孔明“借东风”——装神弄鬼。这是我杜撰的歇后语。实际上,以周瑜之才智,当然不会轻易相信孔明故弄玄虚。

可为什么周瑜偏偏就信了呢?小说作者为我们做了解读——在借东风之前,孔明舌战群儒和草船借箭。孔明一介儒生,刘备又逢新败,其个人能力及集团实力,是受到东吴君臣所质疑的,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你凭什么”?通过舌战群儒,孔明出色地解决了“凭什么”的问题;通过草船借箭,亦彰显了个人的能力。还应该注意的是,他一方面不停地在鲁肃面前抱怨周瑜如何如何的不能相容,一方面又全力施为,这在权术中,就叫做“倒言反是”。

孔明的能力,是自我修为的结果,是出众的;孔明及其所代表的刘备集团的实力,也是通过他的一系列能力表现所显示出来的。周瑜初见孔明时,并未把他当盘菜,随着其能力与实力慢慢显现,周瑜真的信了。小说中,周瑜所病者,东风也。孔明来访,为其“诊治”,提出了“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药方,并要周瑜筑“七星坛”备用云云。周瑜的表现如何呢?先是“大惊”,而后虚心请教,再而后“闻言大喜,矍然而起”。

试想一下,如果孔明无能,不彰显实力在先,周瑜怎么可能相信他会“奇门遁甲、呼风唤雨”?在这个桥段里,孔明基本完成了软、硬两种实力的展示,巧用天时,神机妙算,都是个人综合能力,而“借东风”,则是可支配的硬实力了。难怪周瑜赞他“真神人也”!

现实官场中,可支配的硬实力比软实力重要得多,譬如一个领导或班子的能力强,但财政上羞涩,怎么办?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钱,怎么建学校、幼儿园、敬老院?没有钱,怎么盖职工之家、公租房、安置房、廉租房?没有钱,怎么开展文化建设?

领导或班子的能力可以在决策中产生作用,其作用或效果往往是后续的,一旦产生正面作用或效果,即可转化为硬实力。手边上,有一现成例子,2012年,湖南省长沙县完成可支配财政收入150多亿元,跃居全国百强县第13位。该县的廉租房,每平米每月租金仅需一元人民币,而幼儿园、敬老院及各种文娱设施,几乎都是对群众免费开放的,若无县级财政的实力支撑,如何做得到?他们有这样的胆识和气魄,一方面是因为上级领导的正确决策,另一方面也是县委县政府的执行及创新能力,由于有了软实力的奠基,从而快速完成雄厚的可支配财政的积累。有了硬实力,许多发展的瓶颈也就迎刃而解了。如果决策层甘当“看摊型”官员的话,守住这些钱,未必就不是政绩。但该县没有做守财奴,而是凭借宽裕的财政,积极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统筹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积极改善民生和生态环境。特别是坚持每年将新增财政的百分之八十用于改善民生這个决策,就很不容易。

领导人的能力转化为区域实力,百姓认可的固然是可支配实力给他们所带来的实惠,但群众的满意指数,恰恰是对领导班子能力的最好赞美。正如周瑜一样,其未必就钦佩孔明的能力,却乐见孔明具有支配东风的实力,他的“病”瞬间好了,正是对孔明个人能力的一种肯定。

实力原则中的积极因素

回到小说中,孔明“借”来了东风,帮周瑜打赢了赤壁之战,还预设了前提,如嘱付守坛将士:“不许擅离方位。不许交头接耳。不许失口乱言。不许失惊打怪。如违令者斩!”为他的提前离开创造了条件。同时,他还预知了事态发展走向,早早地为自己设计了退路。

可支配实力被他支配得淋漓尽致。当周瑜下令捕杀孔明,徐盛从江内出发、丁奉从旱路包抄时,孔明早跑得没影了。权术理论中“人力尽而功名立”,说的就是“实力原则”中的积极因素。

作为地方领导实体,当能力与实力皆具备或者缺乏能力但具备实力的时候,都应该把实力作为施政的前提,全力施为,谋发展之道。可支配实力是死的,而人却是活的。比如可支配财政完成积累以后,要不要花?怎么花?花在哪儿?这些因素都涉及到领导实体在施政过程中或积极或消极的瓶颈。

如果说“要不要做”是领导决策问题的话,那么,“怎么去做”就是“实力原则”中的积极因素了。孔明借东风纯属自告奋勇,没有人给他下死任务;怎么去借,借到后怎么办?就需要积极谋划了。施政,如同打牌,摸到一副好牌,是硬实力,积极地去记牌打牌,才能确保牌局可赢。

实力原则中的凝聚力

孔明借东风之所以成功,得益于自己的努力、周瑜的支持和鲁肃的配合;孔明能够顺利逃跑,则得益于周瑜团队的集体实力不足,起码是集体智慧存在瓶颈。在小说里,周瑜的形象就是刚愎自用和小肚鸡肠,如有意无意排挤程普、傲视鲁肃、嫉妒孔明等,典型的例子就是病于东风,却不与鲁肃商量。

这种性格的领导在现实官场并不少见,所谓“其心难知,喜怒难中”。其个人能力越强,越容易削弱整个班子的实力。小说里的周瑜确实不是个打牌的好手,他不懂得团队需要配合的道理,必要时拆散自己的牌送走搭档,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领导实力的体现,不在于他有多能,而在于他的凝聚力,可将社会需求、实力匹配、兴趣爱好等原则,三者有机统一起来,才不至于割裂。如果周瑜意识到了并做到了这一点,诸葛亮长四条腿也跑不脱。

篇4:孔明借东风歇后语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计

借东风:《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写三国时赤壁之战,周瑜欲用火攻,但因风向不顺,忧虑成病。诸葛亮前往探病,自言能借东风。周瑜即请诸葛亮在南屏山设坛祭风;大战前夜,果然西北风转为东南风。巧用天计:比喻利用自然条件使事情得到成功。

[例]眼看要办喜事了,家里外头全扔给我一个妇道人家。这阵子,他让志扬给请去了,听说我那没过门的儿媳妇想要让韩庆招养老女婿,想的倒美。我养儿子他得济,我呀,准备着孔明借东风--巧用天计,叫他们到不在一块儿!

篇5:孔明借东风的知识点

歇后语解释:

赤壁之战前夕,周瑜已经做好了准备,要发动火攻一举烧毁曹军的战船,打败曹操。

但周瑜忙中出错,竟然没有想到火攻对风向的.要求很高,而隆冬时节长江中游一带多刮西北风,没有东南风。

如果就着西北风放火,曹军处于上风头,刚好烧了自己,根本烧不到曹军。

周瑜想不出办法,一下子病倒了。

诸葛亮当时在周瑜军中帮着出谋画策,他知道周瑜的病因,便给周瑜开了一个“药方”:“欲破曹军,须用火攻。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周瑜让诸葛亮想办法“搞”来东风,诸葛亮当即答应:“可以借。”

于是周瑜让人建起一座七星坛,诸葛亮装模作样地上坛作法,要“借东风”。

到了作战那天,果然东南风大起,周瑜乘机发动进攻,一举击攻了曹军。

其实,诸葛亮是善于预测天气,他是通过预报知道这一天有东南风的,根本就不是“借”来的。

历史典故:

那个故事中,周瑜故意刁难诸葛亮,命他在十日之内造完十万支箭。

面对这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孔明有信心的回答说不须十日,三日便可完成,并立下军令状。

鲁肃十分担心。

孔明却一点也不着急,他请鲁肃借二十条船给他。

每个船上都要三十个人,还要扎草人一千个,并排列在船的两侧。

两天过去了,到第三天四

更时,诸葛亮突然派人来请周瑜了,说他一定要同去取箭,周瑜将信将疑地和诸葛亮一起出发了。

五更时分,船队接近曹军水寨。

孔明令船只一字排开。

军士擂鼓呐喊。

曹军水军都督听到战鼓声和呐喊声,心想一定会有埋伏,便让万余名弓箭手在江边一字排开,向江中放箭。

当稻草人上的箭插满时。

诸葛亮立即吩咐士兵把船只调头迅速离开了。

到了营寨,周瑜有点不相信。

派人把草上的的箭数了数,的确有十万多只。

从此以后,周瑜再也不为难诸葛亮了。

相关知识拓展:

火烧曹营

诸葛亮又与周瑜共同制定了火攻曹营的计划。

但连日来江上一直刮西北风,用火攻不但烧不着北岸的曹兵,反而会烧到自己。

周瑜为东风之事闷闷不乐,病倒在床上。

诸葛亮知道后,给周瑜开了个药方,周瑜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欲破曹兵,宜用火攻。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周瑜承认自己的心事被诸葛亮猜中,便问诸葛亮有何办法。

诸葛亮说他能借来东风,他让周瑜为他搭起高九尺的七星坛,然后自己在坛上做法。

实际上诸葛亮自己并不会“借”风,但他通晓天文地理,通过勘察地态和生物的变化,早已经推算出十一月二十甲子日有东南风,因此自己到七星坛上装模作样地比划了几下。

到了十一月二十甲子日当天,果然刮起了东南风。

周瑜更觉得诸葛亮不可留,便派人赶到七星坛去杀诸葛亮。

然而诸葛亮早就料到周瑜会有这一手,事先离开了七星坛,回自己的根据地夏口去了。

临走还给周瑜留下这样的话:望周都督好好利用此风大破曹兵,诸葛亮暂回夏口,异日再容相见。

周瑜只得作罢。

有关孔明的歇后语: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孔明会李逵——有敢想的,有敢干的

孔明加子龙——智勇双全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孔明练琴——老生常谈(弹)

孔明的计谋——神机妙算

孔明夸诸葛——自夸

篇6:孔明的歇后语集萃

刘备对孔明——言听计从

刘备遇孔明——如鱼得水

鲁肃上了孔明船——尽办糊涂事

鲁肃服孔明——五体投地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孔明会李逵——有敢想的,有敢干的

孔明加子龙——智勇双全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孔明练琴——老生常谈(弹)

孔明的计谋——神机妙算

孔明夸诸葛——自夸

篇7:鲁肃上孔明的船歇后语

糊里糊涂的词语解析

[释义] 认识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正音] 糊;不能读作“hū”。

[辨形] 糊;不能写作“胡”。

[近义] 浑浑噩噩

[用法] 用于表示对事物的事理认识不清。一般作谓语。

[结构] 联合式。

[辨析] ~和“浑浑噩噩”;都有“认识模糊或混乱”的意思。有时可通用。不同在于:①~偏重在强调不明事理;“浑浑噩噩”偏重强调愚昧无知。②“浑浑噩噩”还可形容事物浑浊不清;~没有这个意思。

糊里糊涂造句

一、在这场追逐里我糊里糊涂的弄丢了我的童贞我的初恋还有我的江东。但值得庆幸的是我没有因为失去的东西而向任何人求助向任何人撒娇向任何人妥协我忍受了我该忍受的代价。包括我曾经以为被弄脏的爱包括我自认为伟大旗是毫无意义的牺牲和奉献。我现在无法判断着这值不值得可是我不后悔。

二、我在上面讲了那么些被动,那么些糊里糊涂,是不是我个人真正欣赏这一套,赞扬这一套呢?否,否,我决不欣赏和赞扬。我只是说了一点实话而已。

三、雾里看花,水中望月,霾里生活,糊里糊涂,和太阳失散很多天了……太阳长啥样基本都忘了,太阳长啥样谁还记得?麻烦看短信的朋友,可以告诉我吗?哈哈,早安,祝你天天天蓝,事事事顺,生活永远晴天,人生没有雾霾!

四、我看老王是大智若愚,不相关的事,他都糊里糊涂,属他份内的事,却一清二楚。

五、他刚进来,也不知是怎么回事,就跟着糊里糊涂地起哄。

六、她这个人糊里糊涂地混日子,如同行尸走肉一般,你惋惜她做什么?

七、国家面临国际情势严苛的挑战,年轻人岂可醉生梦死、糊里糊涂地过日子?

八、不能满足于自己一直在致力于某问题,就糊里糊涂无限期地拖下去;要给自己一个明确的时间限制,就是再复杂的事情,到那个事先定好的时间点,就一定要下一个结论,到底我该往哪个方向去了。

九、一个人要与远大的目标,那种糊里糊涂得过且过的思想是要不得的.。

十、奴仆们演技高超,艾布哈桑糊里糊涂,半信半疑,真的哈里发拉希德在帘子后面乐得肚子痛。

十一、爱情原是锦上添花的事,男女互相为对方倾倒,糊里糊涂那么一刻两刻时分,便视为爱情,等到看清楚之后,不外是那么一回事,双方可以容忍的,便相处下来,不能够的,便立刻分开。亦舒

十二、我认为占卜课好象糊里糊涂的,有许多地方是靠猜的,要是你问我的话。

十三、原语;这是什么鸟语?糊里糊涂叫人迷糊.排语和词组关联有问题!

十四、宁愿明明白白痛苦,也不愿糊里糊涂幸福。唐七公子

十五、平常是糊里糊涂的,现在变得出人意外的小心谨慎,这正是由于报复的欲望,而这种欲望多么能够锻炼人!大仲马

十六、美国操纵“梯阵”间谍网,日本经济情报糊里糊涂被截20年。

十七、你说话像个糊里糊涂耽于幻想的人。

十八、铿铿锵锵、砰砰丘丘的一通乱砍,杨三瘦等人一边糊里糊涂地举刀迎敌,一边在心里画着魂儿。

十九、他们生来用不着动脑筋——他们生来用不着为世事操心。他们这帮人没身份——没德行——没教养,没头脑,没才气——在糊里糊涂的一生中,心里始终存在出人意外的平安。马克·吐温

二十、吾辈凡人的诞生,无一例外,都是被动的,一点主动也没有。我们糊里糊涂地降生,糊里糊涂地成长,有时也会糊里糊涂地夭折,当然也会糊里糊涂地寿登耄耋,像我这样。

二十一、嘉丁纳太太走了以后,对伊丽莎白和德比郡她那位朋友的事,还是糊里糊涂,从当初在德比郡的时候起,就一直弄不明白。

二十二、当我厚着脸皮念给他听的时候,我笑了,他却面无表情,我反倒被弄得灰溜溜的,心里这个气,“我怎么就糊里糊涂地嫁给你了呢?

二十三、在执行中,一些地方社会抚养费管理不规范,简直就是来得“不清不楚”,去得“糊里糊涂”。

二十四、我们当初听见大哥订婚的消息,心里总觉得不舒服,我们很替梅表姐抱不平,还怪大哥不起来反抗,糊里糊涂就答应了。

二十五、浪漫浪漫慢慢浪出来的,爱情爱情轻轻挨出来的,生活生活生生活过来的,玩笑玩笑玩玩你逗你笑笑,真真假假真到假时假亦真,糊涂糊涂糊里糊涂不糊涂。

篇8:孔明借东风歇后语

诸葛亮听说周瑜生病了,前来看望他,并给他开了药方。药方上写着一行字:欲破曹兵,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看后,立刻来了精神,忙向诸葛亮请教解决问题的办法。

诸葛亮告诉周瑜,只要他派人搭建一座九尺高的七星坛,自己就能在坛上施展法术,借来东风。周瑜虽然半信半疑,却也想不出什么更好的办法。只好按照诸葛亮的吩咐去做。没想到,诸葛亮施法后,江上真的刮起了东风。

上一篇:感恩节祝福语:感恩心中所有的爱下一篇: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