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小学家长学校教材》心得体会

2024-05-06

学习《小学家长学校教材》心得体会(精选8篇)

篇1:学习《小学家长学校教材》心得体会

各位老师、家长好!

通过学习《小学家长学校教材》第二讲的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为正处于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的父母,对照教材要点和方法,结合平时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使我们认识到教育和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关键在于方法。

父母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个身心健康、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习惯。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教材的要点和方法,结合我们平时教育和培养孩子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延续,家、校配合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就像教材中提到的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看来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是养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孩子将终身受益。

现就结合教材对照我们平时在教育孩子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孩子在学习中存在的一些不良学习习惯作以下剖析;

一、谈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先不说孩子的学习成绩如何?作业的字迹是否工整?就从最基本的学习坐姿开始严格要求、督促孩子们。教材把学习习惯及方法中的“坐姿”排在第一位,而没有把其他排在第一位,是因为学习坐姿是基础。每天放学回到家,首先就是督促孩子把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认认真真的完成。孩子从潜意识里没有正确学习坐姿的观念,坐姿歪七扭

八、趴在桌子上写字、书写潦草等不良学习姿势。提醒孩子眼要离书本一尺远,胸要离书桌一拳元,手要离笔尖一寸远。另外,还要做到六个字:“肩平、身正、脚安”。提醒后会好一些,等过一会,就有不行了。

二、在孩子做作业时,我就坐在一旁看他做题。我发现他还没有看完题目马上动手做,或者做着这题已经看下一题。我跟他分析题他才会做,但没有全对的原因主要是粗心。

再者就是有背书的作业,精力不集中,静不下心来。所以在背书过程中一直图快、图捷径。但没有正确的背书方法,我就给他说:“要想背书快,就得动手多抄写几遍,这样才能快速的记住所背的内容。”我还会给他讲“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的意义。只有这样他才能掌握快速背书的方法。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可能一朝一夕养成的,也不可能一下子完全具备的,我们不怕孩子有不良习惯。邓小平曾经说过带橡皮铅笔的作用,铅笔的作用是用来学习知识的,而橡皮的作用是改正在学习知识时所犯的错误。铅笔就像我们在走人生的道路,在人生道路中遇到错误和挫折,就需要像橡皮一样的导师来给我们纠正错误。

篇2:学习《小学家长学校教材》心得体会

首先赵飞燕老师从教材的结构上进行了解说:一年级语文下册共八个单元:2个识字单元和6个阅读单元,需要学生会写的字有200个,会认的字有400个;然后从教材的突出特点上进行了阐述,说明了本册教材的内涵: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播,比如借鉴《三字经》《百家姓》《声律启蒙》的形式,加以改造,编入教科书,让学生在有节奏的吟诵中识字,像教材中的《人之初》《姓氏歌》《古对今》,还有《春夏秋冬》一课,也体现了中国传统蒙学读物的编排特点,其中的词和短语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语言典雅,富有文化内涵,又如,选编了《端午粽》作为课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以及节日习俗。口语交际、“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中安排了民间故事《老鼠嫁女》、绕口令《妞妞赶牛》、童谣《孙悟空打妖怪》等,让学生感受传统故事中蕴含的趣味和道理,领略传统语言形式的音韵美和结构美。

接着对教材里边的课文进行了较深度的解说,哪些是孩子必须理解掌握的:比如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加一加,减一减…这些趣味识字,都能帮助孩子更好的识记生字,利用汉字规律识字,在《动物儿歌》中,小动物的名字都是形声字,《小青蛙》的“青字族”识字,渗透了形声字规律,让孩子在有趣的儿歌学习中,领略汉字的趣味与精妙,《猜字谜》,利用了有趣的传统游戏形式,揭示了形声字的造字规律,还有课文里面的一些AABB式,ABAB式的词语以及一些重点句式的仿说仿写;哪些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拓展思维的:比如连环画课文,需要孩子看图,理解,说话,在看,想,说的基础上来理解记忆课文,发散学生思维,培养语言表达和口语交际能力。

最后又给我们传授了,吟诵诗歌的基本准则:比如七言平起诗,2442停顿,七言仄起诗,4224停顿,在朗诵的时候按着每个字的声调,吟唱出来即可,并播放吟诵音频,一起吟诵学习。

总之整本教材各部分的语文要素在教科书中呈现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稳步发展、螺旋递进的编写原则,具有极强的前后关联性。

篇3:主编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的体会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所使用的语文教材五花八门, 为了优化教学, 结合学生今后的发展、择业的需要, 我主编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 2008年9月, 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通过编写语文教材, 我们对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模块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把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内容分为三个模块。

一.美文欣赏模块

主要讲授那些文质兼备的名家名篇, 介绍一般常识, 发挥语文的美育功能,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提高内在素养, 形成高雅的风度和气质。学生可从教师深入讲解剖析作品、展示人物形象过程中, 在独具匠心的分析过程中, 获得情感的、艺术的、精神上的充分享受, 在此基础上, 完成字、词、句、段、篇、语、修、逻、文等的学习, 提高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

例如学习《荷塘月色》、《故都的秋》、《蝉》、《拿来主义》、《荷花淀》、《项链》等, 教师用美学原理分析课文, 使学生学习美、认识美、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 进而创造美。

考虑到学生今后就业及工作中的需求, 我们加入了与学生未来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选文。如《快乐就在你的工作中》、《养成健全的人格》、《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敬业与乐业》等。

美文欣赏模块要求学生能把握文章的中心, 分析文章的结构、写法、语言, 整体感悟文章。

二.应用文写作模块

中等职业学校在搞好基础写作的同时, 尤其要重视应用文的写作。因为应用文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应用, 它是为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交际等提供服务的。在学生日常交往、处理事务时, 应用文是使用频率最高, 触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可以说, 在所有的文体中, 应用文和学生的关系最密切、最直接。

学生是应用文写作这项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 因此, 在应用文写作教学当中, 一定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 以学生的生活与经验为核心, 选好突破口, 做到典型引路、突出应用,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 我们安排了与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实际联系紧密的应用文体, 如计划、总结、报告、请示、通知、申请书、劳动合同、求职信等。

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 (1) 掌握常用应用文的格式和写作的基本要求; (2) 能表意明确, 内容正确, 格式规范。

三.口语交际模块

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每一个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不可或缺的。多年来, 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在见工面试过程中, 由于不能准确地捕捉到考官问话的用意, 不能令人满意地回答用工单位提出的问题而未被录用, 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口头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差, 在招聘官面前表现出慌了手脚、面红耳赤、汗流满面、吞吞吐吐, 连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来, 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说不好, 过不了面试关, 个别学生屡试屡败。

为了让学生“出得去”, 我们认为在教学过程中, 应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材中, 我们安排了朗读、复述、自我介绍、专业介绍、产品推销、演讲、面试等七种口语交际训练, 要求学生听话能把握内容, 选取信息, 辨别判断, 回应反馈;发言对话比较清楚、简明, 有条理, 有分寸, 有表情。

我们认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采用模块式结构, 把教学内容分为美文欣赏、应用文写作、口语交际等三个模块进行单元模块教学, 突破了现行语文教学的传统模式。我们多年的语文模块教学实践证明, 教师将教学内容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单元模块, 通过教学程序的精心安排和教学方法的精心选择, 可以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篇4:学习《小学家长学校教材》心得体会

一、 立足理论,重组教材内容

小学数学尽管是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数学理论的初步接触,但教材涉及内容广泛,包含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法则、公式和定理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周玉仁将其称为“……一个上下贯通、纵横交叉、紧密联系的知识网络”。面对这张复杂的“网”,小学生是迷茫的。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按照教材按部就班地讲授,学生即使能够跟上教师的脚步,也会在这张“网”里迷了路。因此,教师必须先理清这张“网”,找到它的“目”和“纲”,对教材知识进行重新组合,有条理地传授给学生,并分别确定最恰当的讲课方式和教学手段,使学生学得更明白,学得更轻松,学得更透彻。

法国教育家梅耶将知识分为三类,即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首先,陈述性知识,主要是指那些用来说明事物性质、特征和状态的知识,它具有静态的特点。表现在小学数学上就是那些概念性的知识,如质数、合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锐角、钝角等,这些知识的学习可以用于区别不同的事物。教师要将这部分内容清楚地区别出来,在课堂上就要选择适合这类知识学习的学习方法,如记忆和陈述。第二,程序性知识,简单说就是指一套做事的操作步骤。如果将陈述性知识归为“是什么”,那么程序性知识就是告诉我们“怎么办”的知识。表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是指那些运算法则和各种类型题目的运算、解答技巧。这类知识的学习需要大量的作业巩固,教师要将这类知识合理归类,以动手练习促进做题技能的熟练与提高。第三,策略性知识,尽管从知识范畴讲,它依然是程序性知识的一种,表现为一种动态的知识。但它的动态性要比程序性知识的“练习”更高级,它侧重“思维”。表现在小学数学上主要是指问题解决题。对这类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既需要概念性知识和技能性知识的积累与训练,更需要加强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这类知识时,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熟记”与“多练”的束缚,有意识地强调“深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此,教师能在深刻的认知理论基础上,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并根据这些知识自身的特点采用最合适的学习方法。

二、 结合学情,加工教材内容

1.将教材内容还原为生活常识

小学数学的教材内容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提炼出的数学知识,是经过归纳总结的具有一般特征的数学现象或者说数学模型,这种提炼后的规范化的数学知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这对小学生来讲,在学习中会存在一定的思维困难。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鉴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将小学数学知识生活化,使这些知识以小学生能够接受和喜闻乐见的形式和状态呈现出来。比如在讲行程问题时,涉及到的三个概念:路程、速度和时间。教师必须将其还原到现实生活,以实际事例使学生明白三者的含义。首先,这对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事例都有一定的故事性,加上教师的讲述,就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期待。其次,生活常识是小学生数学认知的起点,课堂上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到具象的数学原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需求和心理特点,适应了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这是实现有效学习的关键。再次,在实际做题的过程中,小学生使用的往往是那些经过提炼后的数学知识,如果一味地强调生活化而忽视了这些规范性知识的接受,必然会在做题中感到不适应。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还要及时引导学生回到这些数学理论知识。这一转化过程对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它延伸了学生的思维,不仅能夯实学习成果,更为今后学生的数学学习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将教材内容加工得更具直观性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要比逻辑思维能力强,这是其年龄特点决定的。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尽量以适应学生思维特点的形式展示知识而不是生搬硬套,那么,将教材内容加工得更具直观性则是适应这一特点展开有效学习的首选。选择直观化教学,既是适应学生思维特点的需要,也是数学学科本身特点的要求。小学数学知识相对简单,大多来自生活常识,一般都能以实物演示,从简单的加减乘除法则,到各种平面图形、立体图形,都可尝试直接或间接地以实物的形式展示出来。对教师来讲,各种实物是提高课堂效率、增加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教学器材,而对小学生来讲,则更像是生活中的各种“玩具”,喜欢摆弄这些“玩具”则是孩子们的天性使然。在这些实物的演示中上课,则是在玩中学习。这种学习方法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效果必然事半功倍。

3.将教材内容加工得更具参与性

小学生活泼爱动、爱表现的天性需要其在课堂中充分地参与,要想实现小学数学有效学习,教师必须立足这一点,深加工教材内容,使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学习主体充分参与的活动过程,而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教与学的过程。这个过程除了传统课堂中出现的学生参与形式外,教师还要敢于超于传统课堂模式的窠臼,将教材内容加工成趣味游戏、智力竞赛、实验演示等活动类型,全面调动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上彻底摆脱传统课堂的桎梏。比如讲到阶梯水费问题,教师可设计简单的水表装置,在课堂上进行演示,让学生收集、描述和计算水费,那么学生对阶梯水费计算方法的学习和掌握就会有很好的效果。

三、 基于问题,优化教材内容

1.立足教材创设问题

小学生数学教学离不开对教材进行“为什么”的追问。教师要立足教材,设置多种问题,将陈述性教材优化为疑问性教材,以问题带动课堂教学。为更好地实现有效学习,需注意两点:一是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深度。问题的设置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这从根本上使问题有了深度的要求,这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基础。二是问题的设置范围要广,教师在设置问题时不能僵化在知识点本身,而要在知识点基础上,敢于从更大的范围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增加知识的广度。

2.回到实际解决问题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我们学习数学知识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于实践。教师的任务不仅是带领学生从教材中学习那些梳理好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任务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将书本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只有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才能真正实现有效学习。同时,教师还可将教材内容直接移植到实际,如计算平面图形面积,针对不规则图形,教师可直接带领学生到操场实地画出来让学生计算。这种将教材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刺激是强烈的,对有效学习的意义是重大的。

参考文献

[1] 陈旭远,贺成立.有效备课——备课问题诊断与解决[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

[2] 徐速.小学数学学习心理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6.

[3] 徐贞姣.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J].新课程(教研),2011(8).

[4] 方称生.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做法[J].小学教学研究,2011(20).

篇5:小学家长学校教材心得体会

由于家庭千差万别、家长教育子女的目标、对人才的观念不同,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理念也不同,家庭教育必须在学校教育的配合下,具体分析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正确引导孩子,让孩子健康成长,成为有用的人才。

成为好父母是一门学问。爱和感激是人类最崇高的感情,是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需的。所以感恩节教育要从小开始。要从我们自己开始。我们的父母应该科学理性地爱爱自己的孩子。首先要给孩子们树立孝道的好榜样。每到节日,都要精心设计孩子们的家庭感谢实践活动。例如,九重阳节要替孩子去看爷爷奶奶,送自己制作的贺卡或一幅祝福语。(威廉莎士比亚,坦普林,家人)另外,还要分担孩子们可以做的家务。要想成为好父母,必须努力。任何大纲和伪装都能给孩子纯洁纯真的心灵蒙上阴影。这种不好的影响可能是一辈子的。

身体力教比言教重要。我们的家长应该言传身教我们自己的言行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孩子能否成年,作为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我们有不可推卸的义务。作为父母,我们要记住,无论每天工作多忙,多累,都要和孩子们谈心,了解她一天中在学校发生的事,分享她的喜怒哀乐,成为她的挚友,不能只接送,遇事只问结果,不问是非,不关心孩子成长的家长。(一个家庭)。

要学会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一名初一的学生,我们应该培养她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良好的作业场景。对她在学习中取得的成绩要及时给予肯定。家长和孩子应该互相学习,共同改善。学校在家庭方面全方位支持学校教育工作,与学校一起解决子女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因此,家庭和学校可以在教育过程中密切合作,相互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优化交联教育资源。家长教孩子很多,孩子也让家长了解很多。所以我父母要起到模范作用,多读书,多读报纸,不断更新知识,成长,对孩子们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应该给孩子创造温暖的天地,让孩子们体会到学习的价值,感受到阅读是一种乐趣。(另一方面)。

要重视孩子的精神健康。孩子的心理健康关系是一个民族的未来。只要要求自私、冷漠、孤僻、不愿意奉献,就不能不担心我们祖国的未来。所以作为父母,我们不能单方面只关注孩子的成绩,无视非智力因素。

篇6:小学家长学校教材心得体会

下头结合在家长学校听课后的感受和所受到的启发谈几点自我教育孩子的体会,同时也与各位教师和家长共同交流与探讨:

一、赏识教育

关于赏识教育,我还特地买过碟子来看过,之后也在家长学校的讲座里听教师提起。我们发现并赏识孩子的提高,不仅仅影响到孩子学习和做事的效果,并且还会影响到孩子对学习和做事的态度。如果我们对孩子的提高不听、不看、不肯定、不赞扬,孩子的学习态度肯定会受到打击。所以我们不要吝啬我们的微笑和表扬,常给他们鼓励:“你很棒!我真替你感到骄傲!”当然,赏识教育并不意味道着拒绝批评,只是别忘了在批评他们过后仍记得给他们一个拥抱,让他们明白我们有多爱他们!

二、学会宽容,拒绝自私

此刻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家里的小皇帝,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我相信众多的家长对此都深有体会。独生子女的家庭往往以孩子为中心,从小到大,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事都无须其操心,因为父母会把一切安排的妥妥贴贴,有什么好东西都是一个人拥有独享。做错了事,打不得,说不得,由此一来就养成孩子自私的性格,不懂宽容。所以我们就要培训孩子的职责感,让他们懂得与别人分享欢乐,懂得谦让、懂得尊重、懂得团队精神,更要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我常常告诉儿子,在班上多交朋友,要时常帮忙别人。或者在理解了同学的帮忙时,要懂得多谢和感恩!

都说独生子女是自私的一代,象他们这样从小缺少必要的磨练和经历,显然是人生一大缺憾和危机,而这很容易造成其个人性格思想上的缺陷和不足,确实很难想象将来步入社会会有怎样的表现和姿态。

三、理解挫折和失败

对于自我的儿子,我明白在这一点上我做得十分差。从他出生到此刻,几乎没受过挫折,也没经历过失败。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儿子在学校由于不细心把同学撞倒了,从没被教师批评过的他由于太紧张而脸色大变,反倒把教师吓倒。由此可见,过于的呵护备至让*他在应对这样的事情时没有承受本事,所以适当的让孩子出温室见风雨是有必要的。有一天儿子回来后告诉我说他今日被教师罚站了,我问为什么他说因为上课讲话,在我还没来得及发表评论时他说:“妈妈,你不是说要让我理解挫折教育吗被教师罚站了算是理解挫折了吧!当时我就笑了,是啊,也许偶尔犯一下错误被教师批评未必不是好事。

四、承受委屈

承受委屈是坚强、勇敢的表现,是更为成熟更为深沉的勇敢。而这种承受或者这种承受力正是我们孩子身上所缺少的。也许将来我们不会为他们的学习担心,不会为他们的成绩担心,但却会为他们如何走向社会如何在社会中找到自我又如何迅速融入和适应这个复杂而多变的社会而担心!

那么孩子在学校或是其他地方受了委屈,就告诉他和小朋友在一齐相处就要互相谦让,这种谦让与委屈不会让他失去什么。而我们更要教育他在勇敢地承受委屈的同时更要勇敢地站立起来,坚持健康的心态和高尚的人格。

五、养成良好的习惯

能改变我们一生的,也许就是一些良好的习惯!成功是一种习惯,失败也是种习惯;对孩子而言,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受用终生。父母的言传教也会潜移默化的改变和影响着孩子。所以在我们要求孩子别这样别那样,要这样要那样时请问问自我是否这样做了。而良好的习惯都是在一些琐碎和细微的小事中培养和构成的。都说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那么期望经过努力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让他们将来在寻找成功时不至于两手空空。

六、一分付出一分收获

有朋友跟我说小学的孩子应当是在玩耍中度过,不应当整天学习。也许这话不错。能让孩子在他的童年想多欢乐就多欢乐,在他还是无忧少年时尽情享受欢乐时光。可是,现实的教育却让我们不能这样。应对如此竟争激烈的社会,真恨不得教会孩子七十二变的本领,所以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为了帮忙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更成功的地寻找幸福,作家长的只能是让他们学会更多的东西。当然,拨苗助长也不好,孩子的学习是一辈子的事。而那些对孩子的学习放任自流,实施“开放式”管理的家长,你仅有付出了,才有可能获得你想要的结果。

记得有这样一段话:假如你的孩子不能成长为参天大树,那就让他做一棵默默无闻的小草吧,他一样能够给你带来春天的美丽;假如你的孩子不能成为一片汪洋,那就让他做一朵最小的浪花吧,他同样能够带给你跳动的喜悦;假如你的孩子不能成为一位名人,那就让他做一个平凡的人,无论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或是普普通通的工人,也无论是一名军人还是一位商人,只要他诚实、正直、善良、上进,为父母者都应感到骄傲,只要他是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就足够了。

篇7:小学语文教材培训学习心得

——老湖镇中心小学 侯庆荣

10月21——22日我参加了三年级语文教材培训,通过听课、评课、聆听专家报告,深刻地体会到本次培训培训模式的新颖,交流互动频繁,反馈及时,体验深刻,成效显著。通过学习,听专家们的讲座,使我深刻认识到: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有自己的教学理论。

通过培训,使我进一步明白:教育科研能够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教师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条捷径。我们教师在新的课改中任重而道远,即如何把信息知识同其他课程整合起来,教师首先要有课程整合的意识,在备课、上课、课余的辅导中要合理利用信息资源。其次,教师应教学生如何正确应用信息资源,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学科之间如何融合贯通,学以致用,如何与别人沟通与交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新课程理念真正贯彻落实到教学当中来,这和老师的学习与引导是分不开的。

从四节语文阅读教学的公开课,我深刻体会到阅读教学要做到回归本位,即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要集中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主体观——从“教师为中心”到“学生为主体”。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就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语文教学中,要实现这一目标,应注意以下几点:

(1)师生关系民主、合作、和谐。

有的学者指出,现代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必须成为开放型的民主平等的主体间性的关系,其基本要求是:师生的相互尊重,师生的相互理解,师生的交互作用。教师的角色也应由知识的传授者和权威变为学习材料的提供者、学习过程的调控者、学习气氛的营造者、学习兴趣的激励者、学习信息的交流者和学习探究的协作者。

(2)全体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

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参与要做到:树立并体现“差异参与”的教学观念,使全体学生都以自己的方式和程度参与教学过程;学生的参与应是全程参与,要努力创造机会,使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流向的调整、教学效果的评价;保证学生以不同方式参与教学,以充分的学生个体学习为参与的主要方式,辅之以小组学习、全体学习的方式;切实保证学生参与的程度、时间,避免形式主义的肤浅的参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保护和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阅读教学中力求做到:目标尽可能让学生确定,“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学到什么呢?”

问题尽可能让学生提出,“读了这篇课文,针对课文的题目和内容,你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吗?” 问题尽可能让学生解决,“有了问题就要解决问题,那么,你打算怎样去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呢?” 方法尽可能让学生掌握,“我想通过读书来解决问题。”“我通过查阅资料来解决问题。”“我们小组可以通过讨论来解决问题。” 过程尽可能让学生参与,自学、质疑、探究、合作、汇报、品读、体验等都让学生来参与。知识尽可能让学生发现,“我读懂了这个问题。”内容尽可能让学生选择,“老师,我想汇报这个问题。”

(3)切实保证学生充分、自主、独立的语文实践。

实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学将学生的语文实践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和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学习进度,学生可以有充分的读书、思考、质疑、讨论、练习的时间,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创造力、想象力。

2.阅读观——从“还原”到“建构”。

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的读者,对于他们,阅读具有两重意义,一方面是学生要通过阅读,解释本文话语的结构方式,从词到句到篇章,学生将在教师的指导下给于恰当的解释。另一方面,学生在阅读中要透过语言的结构方式探求本文的话语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3.过程观——从“传话”到“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间言语与精神的沟通、感悟和融合。二是对话教学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对话教学改变了儿童作为工具、手段、奴隶的处境,使学习活动成为促进儿童言语和精神成长的一部分。三是对话教学顺应了开放教学的需要。开放教学实行的是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其他学科以及校外生活的沟通。这样,教师作为知识垄断者的权威被消解了。“对话”的本质不是用一种观点来反对另一种观点,也不是将一种观点强加于另一种观点之上,而是一种“共享”,是师生之间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等。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不只是一种知识传授的过程,而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的精神交流,通过“对话”获得人生体验和生活智慧的过程。

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教学,包含着“阅读对话”和“教学对话”两层意思。“阅读对话”,其主要形式是“师本对话”和“生本对话”。“教学对话”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过程,其主要形式是“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在“对话”式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一样,都是对话的主体,彼此接纳与分享,互动交流,从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4.方式观——从“肢解分析”到“整体感悟”、从“理性分析”到“情感体验”。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关注的是文本的局部细节,忽视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把握。教师在教学一篇课文时,将完整的课文肢解成字、词、句、段。学生学完一篇课文,除了掌握若干字、词、句、段的意思以应付考试而外,对课文中蕴含着的深刻思想和生动的形象缺乏整体的把握和感悟。这样的阅读教学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针对这一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整体把握和感悟,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就教学方法而言,整体把握和感悟的方法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有的课文可以采用诵读的方法,让学生整体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品味美妙的语言文字。有的课文可以采用思路教学的方法等等。

篇8:学习《小学家长学校教材》心得体会

一、立足理论, 重组教材内容

小学数学尽管是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数学理论的初步接触, 但教材涉及内容广泛, 包含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法则、公式和定理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周玉仁将其称为“……一个上下贯通、纵横交叉、紧密联系的知识网络”。面对这张复杂的“网”, 小学生是迷茫的。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按照教材按部就班地讲授, 学生即使能够跟上教师的脚步, 也会在这张“网”里迷了路。因此, 教师必须先理清这张“网”, 找到它的“目”和“纲”, 对教材知识进行重新组合, 有条理地传授给学生, 并分别确定最恰当的讲课方式和教学手段, 使学生学得更明白, 学得更轻松, 学得更透彻。

法国教育家梅耶将知识分为三类, 即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首先, 陈述性知识, 主要是指那些用来说明事物性质、特征和状态的知识, 它具有静态的特点。表现在小学数学上就是那些概念性的知识, 如质数、合数,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锐角、钝角等, 这些知识的学习可以用于区别不同的事物。教师要将这部分内容清楚地区别出来, 在课堂上就要选择适合这类知识学习的学习方法, 如记忆和陈述。第二, 程序性知识, 简单说就是指一套做事的操作步骤。如果将陈述性知识归为“是什么”, 那么程序性知识就是告诉我们“怎么办”的知识。表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是指那些运算法则和各种类型题目的运算、解答技巧。这类知识的学习需要大量的作业巩固, 教师要将这类知识合理归类, 以动手练习促进做题技能的熟练与提高。第三, 策略性知识, 尽管从知识范畴讲, 它依然是程序性知识的一种, 表现为一种动态的知识。但它的动态性要比程序性知识的“练习”更高级, 它侧重“思维”。表现在小学数学上主要是指问题解决题。对这类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既需要概念性知识和技能性知识的积累与训练, 更需要加强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这类知识时, 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熟记”与“多练”的束缚, 有意识地强调“深思”,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此, 教师能在深刻的认知理论基础上, 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 并根据这些知识自身的特点采用最合适的学习方法。

二、结合学情, 加工教材内容

1.将教材内容还原为生活常识

小学数学的教材内容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提炼出的数学知识, 是经过归纳总结的具有一般特征的数学现象或者说数学模型, 这种提炼后的规范化的数学知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 这对小学生来讲, 在学习中会存在一定的思维困难。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鉴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 将小学数学知识生活化, 使这些知识以小学生能够接受和喜闻乐见的形式和状态呈现出来。比如在讲行程问题时, 涉及到的三个概念:路程、速度和时间。教师必须将其还原到现实生活, 以实际事例使学生明白三者的含义。首先, 这对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具有重要意义。因为, 事例都有一定的故事性, 加上教师的讲述, 就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期待。其次, 生活常识是小学生数学认知的起点, 课堂上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到具象的数学原形, 符合小学生的认知需求和心理特点, 适应了小学生的接受能力, 这是实现有效学习的关键。再次, 在实际做题的过程中, 小学生使用的往往是那些经过提炼后的数学知识, 如果一味地强调生活化而忽视了这些规范性知识的接受, 必然会在做题中感到不适应。所以, 在学习过程中, 教师还要及时引导学生回到这些数学理论知识。这一转化过程对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它延伸了学生的思维, 不仅能夯实学习成果, 更为今后学生的数学学习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将教材内容加工得更具直观性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要比逻辑思维能力强, 这是其年龄特点决定的。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尽量以适应学生思维特点的形式展示知识而不是生搬硬套, 那么, 将教材内容加工得更具直观性则是适应这一特点展开有效学习的首选。选择直观化教学, 既是适应学生思维特点的需要, 也是数学学科本身特点的要求。小学数学知识相对简单, 大多来自生活常识, 一般都能以实物演示, 从简单的加减乘除法则, 到各种平面图形、立体图形, 都可尝试直接或间接地以实物的形式展示出来。对教师来讲, 各种实物是提高课堂效率、增加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教学器材, 而对小学生来讲, 则更像是生活中的各种“玩具”, 喜欢摆弄这些“玩具”则是孩子们的天性使然。在这些实物的演示中上课, 则是在玩中学习。这种学习方法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习效果必然事半功倍。

3.将教材内容加工得更具参与性

小学生活泼爱动、爱表现的天性需要其在课堂中充分地参与, 要想实现小学数学有效学习, 教师必须立足这一点, 深加工教材内容, 使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学习主体充分参与的活动过程, 而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教与学的过程。这个过程除了传统课堂中出现的学生参与形式外, 教师还要敢于超于传统课堂模式的窠臼, 将教材内容加工成趣味游戏、智力竞赛、实验演示等活动类型, 全面调动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使学生在课堂上彻底摆脱传统课堂的桎梏。比如讲到阶梯水费问题, 教师可设计简单的水表装置, 在课堂上进行演示, 让学生收集、描述和计算水费, 那么学生对阶梯水费计算方法的学习和掌握就会有很好的效果。

三、基于问题, 优化教材内容

1.立足教材 创设问题

小学生数学教学离不开对教材进行“为什么”的追问。教师要立足教材, 设置多种问题, 将陈述性教材优化为疑问性教材, 以问题带动课堂教学。为更好地实现有效学习, 需注意两点:一是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深度。问题的设置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这从根本上使问题有了深度的要求, 这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基础。二是问题的设置范围要广, 教师在设置问题时不能僵化在知识点本身, 而要在知识点基础上, 敢于从更大的范围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增加知识的广度。

2.回到实际解决问题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 我们学习数学知识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于实践。教师的任务不仅是带领学生从教材中学习那些梳理好的数学知识, 更重要的任务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将书本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只有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才能真正实现有效学习。同时, 教师还可将教材内容直接移植到实际, 如计算平面图形面积, 针对不规则图形, 教师可直接带领学生到操场实地画出来让学生计算。这种将教材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 对学生的刺激是强烈的, 对有效学习的意义是重大的。

参考文献

[1]陈旭远, 贺成立.有效备课——备课问题诊断与解决[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5.

[2]徐速.小学数学学习心理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6.

[3]徐贞姣.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J].新课程 (教研) , 2011 (8) .

上一篇:2017监理工程师继续教育试题及答案下一篇:电话营销实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