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棋社团计划

2024-04-14

军棋社团计划(共6篇)

篇1:军棋社团计划

军棋社团活动总结

在这个学期里,我们军棋兴趣小组的活动提高了学生活动兴趣,增长学生棋艺水平,陶冶学生的性情。现将本小组的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参加本学期军棋兴趣小组活动的同学,他们都自觉按照老师的要求,每周星期五下午第二节课自觉集中在指定教室里开展活动。虽然他们的水平也高低不一,但他们学习情绪高涨,对该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

二、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通过向学生讲述军棋的来历,渊源悠久的历史,以及有关军棋的种种趣闻逸事,增长学生的见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和民族自豪感。学生不仅使学生知道军棋可以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增长智力,而且可以增进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三、学习和训练军棋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棋艺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学期主要对于学生进行了军棋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了解下棋规则,知道怎样走。在活动过程中,以练习为主,老师讲解辅导为辅,积极的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理论知识,提高棋艺。

四、学习情况。

1、使学生掌握军棋的历史渊源,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良好的棋德意识,培养学生在比赛中“胜不骄败不馁”,的心理素质,正确认识自己,不盲目自信,提高自身抗挫折的能力,做事不自卑,适应当今时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

2、通过理论教学和实战比赛逐步提高学生的棋艺水平,因材施教,以军棋教学为载体,努力促进每一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养成学生良好的下棋习惯,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愿意与他人合作和沟通的意识。培养学生体会享受下棋的乐趣,培养积极的人生体验,乐观地对待人生。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培养了学生学习军棋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并且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兴趣,陶冶了学生的性情。我相信,今后我们的军棋社团活动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篇2:军棋社团计划

根据我校开展社团活动的具体要求,在活动过程中,我将尝试让学生用自主、合作、探讨的学习方法学习,以培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的原则,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喜爱军棋,学习军棋,享受由此带来的快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总体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基本掌握军的有关知识,懂得军棋有关规则、术语、常用战术、布局,并且进行经常性的对弈,从中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发展,启迪智慧,培养积极向上的品质。

二、具体安排

1、按课表的安排每周三下午第三节课的40分钟。

2、利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学习军棋相关知识,在下棋过程中内容相互交换,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让学生互教互学共同进步。

3、师生对弈,现场质疑。

4、把学生分成4人一个小组进行训练,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5、以擂台赛的形式经常进行组内竞赛,不断提升学生的军棋的竞技水平。

三 :课时安排

1、棋盘棋子,理解基本规则

2、棋列常识,观棋细则

3、战术常识,术语解释

4、战术基本解释,其它类型布局

5、练习,竞赛

军棋教学计划

根据我校开展社团活动的具体要求,在活动过程中,我将尝试让学生用自主、合作、探讨的学习方法学习,以培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的原则,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喜爱军棋,学习军棋,享受由此带来的快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总体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基本掌握军的有关知识,懂得军棋有关规则、术语、常用战术、布局,并且进行经常性的对弈,从中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发展,启迪智慧,培养积极向上的品质。

二、具体安排

1、按课表的安排每周二下午第三节课的40分钟。

2、利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学习军棋相关知识,在下棋过程中内容相互交换,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让学生互教互学共同进步。

3、师生对弈,现场质疑。

4、把学生分成4人一个小组进行训练,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5、以擂台赛的形式经常进行组内竞赛,不断提升学生的军棋的竞技水平。

三 :课时安排

1、认识棋子

2、理解基本规则

3、棋列常识,观棋细则

4、战术常识,术语解释

5、战术基本解释,其它类型布局

篇3:军棋社团计划

一、整合学生社团, 规范社团管理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 学生社团作为素质拓展平台的可行性

作为大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 学生社团在高校中百花齐放, 蓬勃发展。学生社团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加速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它是高职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平台。经过几年的发展, 高校社团规模逐步扩大, 内容多层次、多角度、多样化, 已成为高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大学生校园生活和现实社会之间的“实习基地”。

(二) 整合规范学生社团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 社团发展零散, 社团管理制度不够科学和规范, 指导力度不够, 经费场地缺乏, 层次有待提高。因此整合深化学生社团, 使之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促进校园和谐发展显得十分有必要。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无限C计划正是整合规范学生社团, 集中优势资源的产物。C是学生社团管理中所涉及到的英文单词的缩写。其中, 核心内容为Community (学生社团) 和Creation (创新创业) , 即学生社团和创业团队共生双赢, 合作式发展。在社团建设中, 由学生自主管理的Class (课堂) 、自主开发Course (课程) 、自主拓宽Cost (资金来源) , 通过社团活动, 增加学生的Culture (文化素养) , 加强学生的Cooperation (合作) , 而该计划期望以此给予学生Chance (机会) 和Challenge (挑战) , 培养他们的Confidence (自信) , 期待学生有所Contribution (贡献) 。无限C计划选取优秀社团纳入制度化管理之下, 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进行科学规划, 并为他们提供个性化和综合性发展的平台, 从而引导和帮助广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 迅速成长成才。

二、纳入素质拓展体系下的学生社团分类

高校社团繁多, 活动内容丰富。学院根据社团的性质,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 兼顾学生素质发展的各个方面, 对学校现有社团进行考察后, 选择了18个社团纳入到无限C计划之下, 并对社团进行了两大分类:

(一) 专业技能类社团

此类社团的宗旨是研究与所学专业相关的问题, 消化、深化和实践专业知识, 提高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类社团有:调酒吧、茶艺社、礼仪社、导游之家、英语社。他们与旅游学院的酒店管理、导游专业紧密结合, 是学生课堂外知识体系的有效补充。

(二) 才艺兴趣类社团

此类社团是社团的传统形式和基础。其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 培养学生健康的兴趣爱好, 扩宽学生视野,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此类社团有舞蹈社、普通话协会、数学建模协会、音乐社、手工坊、羽毛球协会、健美操协会等。他们极其活跃, 营造了多元、自由、活泼的校园环境, 吸引了众多学生参加。

在进行分类的同时, 学院也对纳入无限C计划下的社团规划了各自发展方向。包括求真:专业技能活动;求善:文明道德活动;求美:文体艺术类活动;求实:动手操作活动和实践活动;求特:社团个性发展活动;求强:大学生创业活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社团集结了一批专业能力强、创造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的学生。社团结合自身发展和学校社会实际, 成功地将社团和创业进行了融合。他们将取得的成果积极推向社会, 吸引创业投资, 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调酒吧在旅游学院大堂实训室开办的Tequila酒吧;手工坊成立的淘宝网店, 将自己制作的手工作品在网站上出售, 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对策

高职院校必须重视社团活动, 把学生社团看做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平台, 并把社团作为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的载体来发展。笔者以无限C计划为例, 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社团发展的对策:

(一) 理顺机制, 规范管理

1. 建立明确的分工机制

拓展学生素质, 加强社团建设, 是一个艰巨的系统工程。它有赖于各方面的合力推进, 营造一个有利于社团建设的大气候和宽松的外部环境。因此学院必须明确各部门分工, 分级管理, 层层负责, 强调责任。如下图所示:

2. 建立菜单式学生社团自助选择系统

第一, 应对纳入体系的现有社团进行巩固, 并纳入学分制体系下, 建立菜单式学生社团自助选择系统。

以无限C计划为例, 首先, 参与社团的学生可获得0.5个学分。在高职的3年内, 大一和大二学生必须选择社团, 每学期选择一次, 可留在原社团也可选择新社团。一学期一次的程序化选择, 方便学生针对自身各个方面的发展进行学习和拓展。其次, 新生入校伊始, 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将为新生建立素质拓展卡片。每学期之初, 素质拓展中心统一以菜单化的社团名录向学生展示, 统一搭建展示平台方便旗下社团宣传, 学生根据自我需要和兴趣特长选择社团, 社团则对参加学生进行选拔。加入社团成员将接受学生社团和素质拓展中心双重监管考核, 并将表现记载到素质拓展卡上。再次, 学生每学期至少选择一个社团并完成学习内容, 如在这学期没有完成, 学生可以在下学期补选一项, 但在第五学期认证时必须达到规定的标准, 通过素质拓展卡才能获得0.5个学分, 并得到学校的素质拓展证书, 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认证, 是其就业的重要资本。

第二, 固定社团活动开展的时间地点, 每周开展一次社团基本活动;每月以社团为载体承办与其专业内容相关的比赛, 各社团轮流;每学期开办一次社团总结展示会。

如无限C计划下属社团承办的比赛有:音乐社承办的大学生音乐节;羽毛球协会承办的羽毛球比赛;手工坊承办的学生手工制作比赛“我们的DIY”。

第三, 保持现有社团稳定的同时, 每年通过考核, 不断吸收有一定规模的新社团加入, 以丰富学生的选择。同时, 根据学生的需要和社会发展方向, 对于一些没有生命力的社团可以责令整改;若整改无效则予以取缔。

3. 建立健全社团学生自主管理机制

第一, 学生社团必须具备明确的章程、完善的管理组织结构、详实的成员备案、具体的活动计划、严格的考勤制度和量化的评比表彰标准。

第二, 建立社团干部选拔培养激励机制。一个社团有无发展潜力, 社团负责人的能力和素质尤为关键。要选拨思想作风和能力两方面都过硬的学生来担任管理的职位;社团干部要经过上岗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社团成立, 运作, 管理知识等;要有培养下一任负责人的意识, 促成社团工作的有力传承和持续发展。

第三, 强调社团内部的梯队化建设。拓宽社员参与管理渠道, 建立健全与社员的联系、服务、沟通、监督机制, 做到社团活动人人参与, 社员以强带弱, 以旧带新。

第四, 强化社团资料, 活动档案的管理。这是社团发展和文化的积淀, 反映了社团的成长和创新, 必须实行专人专责。

(二) 强调社团专业建设, 注重社团文化内涵

1. 明确社团的价值观

社团在建立之初就必须明确价值观, 确定自己的内涵和发展方向。社团管理团队从一开始就应宣传社员的责任, 强调成员的合作。让社员了解社团文化, 支持社团, 认同管理。在社团发展中, 规范社员基本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 并将其演变成能在新老社员交替过程中延续的规则。如茶艺社的社团宗旨, 不仅仅是练习各种茶冲泡方法, 练习优美的茶艺表演姿势, 更重要的是了解茶的历史并传承茶文化。

2. 社团必须有本专业和行业的示范性和领先性

除了常规的基本活动外, 以“指导+小赛+大赛”的模式, 以赛代训。通过比赛, 发掘社团和社员的闪光点, 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 使学生不断吸取经验教训, 获得提高。

3. 加强社员的基础知识教育, 培养社员人文精神

社团在发展过程中, 坚持正确的文化导向。强化“大学精神”内化教育, 发觉自身精神资本;强化校史、校风、校训、精神传统等内在教育, 树立爱校荣校的意识;加强民族文化传承教育, 引导学生继承国学文化精髓, 让学生具备历史沉淀和民族使命感;加强时代文化同步教育, 融入时代要素, 让学生面对现实, 勇于承担。如无限C计划, 积极和旅游学院“天府学术论坛”联合, 通过学术讲座, 来扩宽学生眼界, 让学生的教育层次得到提高。

(三) 实施目标管理, 注重品牌理念和精英理念

1. 支持、引导社团之间开展良性的竞争, 打造品牌化、精品型社团

社团深度建设包括社团品牌活动的形成, 社团文化的形成。应注重社团项目培优机制, 大力扶持专业型社团, 打造品牌社团。品牌经营观念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很大, 在社团管理中引入“品牌社团”这一概念, 因此应对于树立良好的社团形象, 扩大社团知名度, 加强社团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

2. 在社团中培养精英人物, 树典型、立榜样

社团是群英荟萃的地方, 应聚集本专业最优秀的精英, 这样方能显示出社团的权威性和代表性。社团必须把培养出精英作为目标之一, 甚至还要将精英人物打造成公众明星, 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励社团发展的斗志, 培养竞争活力, 吸引更多人才加盟。如无限C计划英语社负责人曾获得2009年全国高职高专英语一等奖;礼仪社负责人曾获得世界旅游大使西南赛区冠军。这些榜样人物对于宣传社团, 打造社团品牌, 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 学生社团是高职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平台, 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是学生自我提升的第二课堂。高职院校应加大重视力度, 探索社团发展新的对策和模式, 促使社团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廖勇.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以广州大学为例[J].文教资料, 2009 (22) .

[2]柯少愚.社团文化初探[J].学会, 2005 (12) .

[3]刘海英, 刘亚鹏.新时期高校社团“文化场”建设工程之实践探索[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 2009 (11) .

篇4:军棋社团计划

大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目的性分析

每年九月份新学期开学, 大学里的各个社团便开始了一年一度的纳新工作, 铺天盖地的宣传引起了大批新生的广泛关注。大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目的各不相同, 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种:

1. 丰富课余生活, 发展个人兴趣爱好。没有了高中时期巨大的升学压力, 大学生的课业负担相对减轻, 课余时间也随之增多, 如何正确合理地支配课余时间成为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大学生社团正是为志趣相投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平台。

2.施展自身才华, 开阔眼界和视野。据调查, 有96%的同学认为社团在开阔大学生视野方面起到一定作用[1]。社团成员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 由同学们自发组织而成。在这里, 学生是主体, 大家来自五湖四海, 生活阅历、知识层次、思维方式等各不相同, 因为有着同样的兴趣和爱好所以聚集在一起。

3.提高综合素质, 增强实践能力。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对于广大大学生而言, 他们的任务不仅仅是学好课本上的专业理论知识, 更重要的是, 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有效的服务于工作、生活和学习。正因为如此, 大学生希望通过参加各种社团活动, 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 提高各方面素质, 让自己得到全面发展, 成为社会真正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4.充实就业简历, 助力未来成功。大学时代是学生积累步入社会所需素质的重要阶段。作为大学生就业前的主要生活和学习场所, 高校对于学生职前教育和就业准备至关重要。现如今, 很多企业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 都十分看中应聘者在大学阶段是否参加过大学生社团活动。在招聘单位看来, 参加过社团活动, 意味着应聘的大学生具备基本的组织协调能力、为人处世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们选择加入社团, 通过参加活动充实自己的简历, 夯实就业基础。

基于上述四点目的分析, 大学生加入社团都或多或少带有些“功利”色彩, 社团成员大都希望在社团中有所收获, 发展自我、实现自身价值并达到预期目的。在这种情况下, 社团活动能否满足社团成员的自身需要, 使每位成员都能发挥所长, 参与其中并占有一席之地, 成为制约社团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然而, 很多高校中的社团由于缺乏凝聚力, 组织不利及管理不善, 并未能实现长足发展, 甚至有很多社团, 最初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 但随着成员积极性的减弱, 最后慢慢就“销声匿迹”了。

大学社团凝聚力下降的原因

1.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管理制度不健全。跟据相关资料显示[1], 有79%的学生认为学校对学生社团不够重视, 缺乏能够给社团工作进行指导的专业老师和相关的资金投入, 只是凭借学生的一腔热情来管理, 然而这种热情通常又会因为缺乏持续性而迅速降温。其次社团内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 对社团负责人和社团成员的约束力不够, 社团成员的行为过于随意。社团负责人一开始还对社团有热情, 可是持续不了多久, 大多数社团负责人只把注意力集中在搞一些形式化的活动, 而忽视社团成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 社团活动的规划缺乏系统性和目标性, 组织结构不健全, 管理制度不配套, 分工不明确, 思想不统一, 指导意见不能贯彻落实。

2. 社团负责人领导能力差, 组织能力不强。大学社团一般由学生自己组建而成, 日常组织、管理、运作也由学生自己负责。很多社团负责人组织意识、管理意识匮乏, 依赖性强、独立性差, 自身能力不强。甚至某些社团“官僚”气息浓厚、社团缺乏民主[2], 社团中只能是具有一定地位, 处于管理层的社团负责人才可以通过社团管理和建设提高自身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 并能够受到社团上级管理组织的嘉奖。这种低水平的管理, 使普通社团成员得到锻炼的机会较少, 加上一些社团活动流于形式, 缺乏新意, 影响了社团成员参与的积极性, 难以让社团成员服从组织安排, 为社团发展献计献策。此外, 社团缺少文化积淀和延续性, 出现断层, 常常导致社团负责人一换届, 整个社团建设又要重头再来的窘境。

3. 社团成员缺乏团队精神, 合作意识差。社团活动的组织和不断的发展壮大, 需要社团中每一位成员的参与和合作。然而, 由于社团成员平日联系不够密切, 互相认识和了解不够充分, 加之大多来自独生子女家庭, 个人的自我意识较强, 团队精神缺乏、合作意识差, 导致意见冲突, 不能够协调, 很多好的活动方案最终因为不能够达成一致而不了了之。此外, 由于社团成员来自不同地域、家庭经济状况、个性心理、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各方面的差异越来越突出, 这也成为社团凝聚力下降的重要影响因素。

社团作为学生组织, 其凝聚力的下降严重影响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很多学生社团因为不能持续有效组织活动, 组建不久便不得已而解散。因此, 要使学生社团持续生机和活力, 必须要让社团成员“人尽其用”, 增强凝聚力。

学生自我发展与增强社团凝聚力实现“双赢”的对策

1.高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加大组织投入力度。每所高校的发展都应坚持自己的文化理念, 具备自己的文化特色,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学生社团的发展至关重要。此外, 高校要发挥好统筹协调的作用, 加大对社团建设和发展的支持力度, 积极引导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同时要注重对社团经费的投入, 加强社团干部的选拔和培养, 给专业性较强的社团配备相应的指导老师, 为社团的专业发展注入活力[1]。

2.加强社团内部交流, 增进互相了解。很多高校社团大都是组织开展活动的时候, 才将成员召集到一起商量活动方案, 社团成员之间十分陌生, 活动方案的策划持续时间长、难度也很大。社团的发展需要全体成员协调一致, 社团凝聚力是社团活动顺利开展的保证。社团应定期召开会议, 组织社团成员聚在一起, 就社团现阶段的发展及未来的组织建设进行探讨, 加强交流, 增进彼此的了解, 为社团发展献计献策。

3. 树立服务意识, 发扬团队精神。社团成员最初大多是抱着丰富课余生活、发展兴趣爱好、施展自身才华、开阔眼界、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实践能力等诸多想法加入社团的, 出发点都是为能够实现自我发展和锻炼提高自身能力, 在这一前提下, 矛盾冲突是在所难免的。这就需要每一位社团成员都能以大局为重, 虚心倾听他人意见和想法, 树立服务意识、发扬团队精神, 在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同时, 维护社团成员之间的友情和社团凝聚力。

如今, 大学生社团的存在和发展已经成为各高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为校园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同时也已经成为展现高校文化内涵和学生精神面貌的重要窗口。既要保证社团每个成员都有用武之地, 满足他们自我发展的需要, 又能保证社团较强的凝聚力, 成为社团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制约因素。在这一点上, 高校领导、指导老师、社团负责人, 乃至社团的每一位成员都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肖湘君.大学生社团发挥有效作用的调查研究[J].大众科技, 2008 (4) .

篇5:军棋社团计划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定义的学生社团是:中国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学生在自愿基础上自由结成的群众组织。它们可以打破院系、学校、年级的界限, 将志趣相投的一群人组织一起发挥在某方面的特长, 开展有益于其个人成长及身心健康的活动。新时期的高校学生社团是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历史背景下, 因社会变革和高效改革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其产生具有时代性、阶段性。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高校目前拥有大学生社团三万多个, 平均每个高校有社团20个以上, 参与社团活动的学生数占在校学生人数的90%以上[1]。由此可以看出高校学生社团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态势。高校社团蓬勃发展的主要原因如下:从宏观环境来看, 全球化背景下的学生社团发展趋势对中国高校的社团发展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国外高校社团发展的思路和模式使得中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学生们的求学观念的转变、社会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关注, 使得社团成为承载这一变化的重要载体。中共中央适时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以及“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 从国家政治层面表达了对青年学生的重视, 使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与此相适应, 中国高校教学体制改革正在不断深化, 尤其是“学分制”等教学模式的实行, 给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自主空间。目前, 中国大学毕业生基本实现“双向选择”、“自谋职业”的就业模式, 在就业压力驱动下, 学生渴望拥有社团这样锻炼自我的平台。另一方面, 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在开拓视野、开发智力、提高文化素养、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思想觉悟、促进身心健康以及改善人际关系等方面对大学生影响很大, 这是大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的内在动因。有研究认为[2], 学生社团建设有利于加强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 对学生素质教育起着辅助和补充作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 培养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利于改进大学校园的沟通交往环境, 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大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 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无论是从外部宏观环境还是从大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的内在动因都可看出, 学生社团发展有着积极作用。但是在高校社团的快速发展过程中, 我们同样面临着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

二、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发展面临的问题

探讨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对其建设与进步意义重大。当前我国高校社团主要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

1. 社团管理不够规范。

高校学生社团大都挂靠在校团委, 由校团委担任或派出执行管理机构, 如社团联合会负责全部社团的管理工作。这种管理体制的优势在于团委代表学校对社团进行综合管理, 能较好把握社团发展的大方向, 同时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但其行政化的体制弊端也显而易见, 社团活动最为重要的育人功能被削弱, 行政化的体制约束了学生的创造力。从组织上看, 不同社团的活动基本上是各自为战, 社团与其他组织、社团之间缺少互动和联合, 不少活动形式与内容重复, 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也使得校园文化活动变得无序。另外, 会费管理缺乏专业性, 没有清晰的财务管理制度导致部分社团的信誉下降。

2. 期望与投入不平衡, 社团成员结构不够合理。

学生社团是育人的重要阵地, 社团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但是这种美好的愿望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得不到强有力的支持。社团建设经费不充裕、社团活动场地少、设施不完善, 专业指导教师配备不足等等, 这些都严重阻碍了社团的良性发展[3]。同时, 因社团活动缺乏系统性, 难以吸引高年级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生, 导致社团成员主要以大一、大二为主, “大一进、大二退、大三留几个”的局面进一步制约了社团的发展, 成员结构不大合理。

3. 社团活动缺少专业指导, 组织水平有待提高。

高校社团覆盖的领域宽、涉及面广, 但各学校对社团的建设以及后续的管理没有配备足够多的符合要求的指导教师, 这导致了部分社团活动的组织能力欠缺。当前大多数高校的社团指导都来源于高校团委,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 高校团委很难系统地给予社团建设和管理以专业指导。同时, 由于社团的活动和组织都属于公益性质, 无足够的经费聘请专业的指导教师进行相关指导, 导致了社团的专业指导力量不足。很多社团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由学生担纲, 这固然能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 但是低年级学生由于个人精力、能力的限制以及学业等多方面原因, 对于社团的建设和管理没有很好的专业管理能力与经验, 社团活动的组织能力有待提高。

三、对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思考

如上所述, 目前高校学生社团面临着困难和问题, 如何较好地处理这些困难和问题、推动社团健康发展是需要长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就目前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而言, 主要应该从四个方面推进社团建设工作:

1. 明确对高校学生社团的定位。

社团建设要成为大学精神的体现, 要建立服务性社团。要培养未来社会领袖, 高校学生社团需明确三大定位: (1) 社团要在抓好“第一课堂”的前提下, 成为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平台; (2) 社团活动要能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 (3) 社团活动要有助于端正大学生专业态度, 提高其专业素养。认清三大定位实际上是要深化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 引导学生分清主次, 充分发挥社团活动在素质拓展中的作用。只有这样, 社团活动才不至于偏离方向。

2. 改进对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方式。

首先要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这是社团长足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 应保证社团发展的必要经费, 鼓励其自我造血拓展经费来源。高校要提供必须的社团活动场所, 保障其正常运行[4]。创新大学生社团管理模式, 设立专门的社团管理部门, 妥善处理好“松”与“紧”的关系, 为社团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方面, 要明确学校在管理过程中的定位, 管理部门既要管理更要服务, 要积极引导学生, 根据社团不同性质区别对待。另一方面, 社团的自愿性特征对形成真正自我管理的学生组织具有重要价值。“自我管理”是社团最主要的管理方式。学生要注重自我管理, 学生领袖要激发社团成员的自我管理意识。社团内部要建立职责分明的多层管理体制, 建立高效的社团运行机制。

3. 完善社团的激励机制。

社团主管部门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要有完备的招募、发展和考核机制。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社团骨干, 并充分发挥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 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对创新型社团建设予以扶植, 鼓励学生通过社团发展创新和创业能力, 要宽容失败。对社团要制订一套科学完整的量化考核体系, 使参加社团活动与学生的综合素质评定挂钩。要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对社团成员进入和退出做出规定。

4. 加强学生社团的对外交流。

大学社团要培养未来领袖, 就必须培养其兼容并包精神、培养其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学生社团要加强对外联系, 走出校门与兄弟院校加强交流, 举办跨校、跨地区的社团经验交流, 通过面对面讨论或现场观摩等方式, 学习他人的优秀经验和理念, 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同时, 学生社团可与世界知名企业合作, 通过合作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可借鉴一些国际性社团例如AIESEC、SIFE的运作模式, 帮助我国高校社团拓宽全球视野、扩大对外交流和加强规范管理。社团之间的友好往来与合作, 不仅有利于增加社团的活力、拓展社团成员的视野以及加强思想情感交流, 还有利于繁荣学校之间的文化交流, 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摘要:高校学生社团在繁荣校园文化、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作者从我国高校社团发展现状出发, 从学校与学生两个角度分析了其发展的原因, 指出当前高校社团建设存在的问题在于管理体制不够规范, 成员流动性大, 期望与投入不平衡以及社团组织水平不够高。本文认为明确定位、改进管理、完善激励和加强对外交流可促进我国高校社团的发展。

关键词:学生社团,问题,思考

参考文献

[1]徐明波, 吴真.高校社团建设路在何方[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2 (8) :1.

[2]李雪梅.大学生社团建设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2007, (6) .

[3]范海容, 李艳坡, 王娜.高校学生社团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7, 9 (6) :3.

篇6:军棋社团计划

一、黄淮学院学生社团的现状及特点

随着高教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及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黄淮学院学生社团呈现蓬勃发展的繁荣局面。黄淮学院共有16个教学院系,40个本科专业;目前有普通在校生1.7万人,成人教育学生1.2万人。2009-2010学年度本校学生社团数量共有42个,参加社团的学生4324人,占全部在校生人数的25.44%。

从社团类别的角度分析,文娱趣味型社团是学生关注的重点,尤其是文学艺术类社团。而一些有较强专业知识背景的学术科技类社团和新兴的志愿服务类社团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瞩目,例如“电子协会”、“英语协会”、“大学生志愿者联盟”、“红十字协会”等。

从学生社团的制度建设来看,社团内外管理正日益成熟,良好的管理给予了社团进一步发展的更大保障。许多社团明确规定社团负责人的选举产生办法,各有关职能部门的职责;社团内部负责人各司其职,分工负责,定期举行会议,安排活动,整个社团运作井然有序。从外部管理来看,黄淮学院团委有专门负责管理社团的领导、老师,对社团进行宏观管理,制定社团联合会章程、管理条例,定期对社团进行活动检查,对校内社团进行登记注册,等等。这些都推动着社团建设向着制度化和规范化发展。

黄淮学院社团的基本特点如下:

1. 黄淮学院社团发展迅速,涌现出一批优秀社团。

例如:黄淮学院学生社团爱心协会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志愿服务集体”,用实际行动弘扬了志愿精神,取得了显著成绩,得到了《大河报》、《驻马店日报》、驻马店电视台、《天中晚报》等媒体的报道,深受全校师生及市民的好评。

每年的“3月5日学雷锋日”、“6月26日国际禁毒日”、“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大学生志愿者联盟都与驻马店市团市委一起举办大型公益宣传活动,取得了卓著的成效。

方舟文学社自2003年已成功举办了多期方舟讲坛,开创了大学生自己的讲坛,激发了同学们的写作热情,加深了同学们的文学爱好。他们创建了自己的杂志,拥有了自己的“方舟诗集”,等等。

2. 黄淮学院社团推出品牌活动,为校园文化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1)黄淮学院社团的品牌活动之一———大学生读书节

大学生读书节系列活动以“书籍,价值,人生”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让我校大学生再次感受到知识的魅力;以“和”为主体的征文,更是让大学生深刻地了解到传统文化中“和”的意义;以“书香校园”为主题的海报创意大赛,全校各系院和社团积极参与,引起全院师生的广泛好评;读书节单项活动如“名师讲坛”、“中外电影名著观摩”、“我最喜爱的图书好书推荐”、“书友沙龙”、“辩论培训”等活动精彩纷呈,累计参与受益人数达4万人次。活动受到黄淮学院团委,驻马店日报社、天中晚报社、驻马店电视台科教频道等媒体的报道。

(2)黄淮学院社团的品牌活动之二———社团文化节

社团文化节活动为时一个月,各社团在校党委、团委的正确领导下,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优化了校园环境,陆续开展了更多各具特色的活动,展示了我校社团的特色,繁荣了社团文化,推进了社团工作的发展。

二、社团对于学校发展的意义

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是学生实现自我管理的重要场所和组织形式,它对加强学校和学生的联系、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和学生与外部社会的交流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团以满足学生培养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等为主要特征,为学生在某一方面展示、发展自我提供了空间。社团的发展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同时对于学生张扬个性具有重要意义。学生社团是学校对广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建设、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特别是在当前全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历史背景下,社团的建设有利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

新升本院校社团在高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极大的考验。据调研组采访黄淮学院社团联合会负责人,以及读书协会,学团通讯社,绿色阵营环保社,非常影视,方舟文学社,青竹话剧社,民乐协会,太极拳协会,军事爱好者联盟,法律协会等42个社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

1. 社团开展活动缺少专业指导老师引导,缺乏资金、人力、器材物品、活动场地,致使一些社团活动开展困难,活动重复单一,会员积极性下降。社团内部规章制度不健全,对会员的监督约束力弱。

2. 部分系院不承认“社团干部业绩”,会员工作得不到认可,不利于促进学校社团的发展。学校对社团的发展应更加重视,加大对社团建设的鼓励和支持力度。社团内部管理条例需要完善。

3. 社团联合会对社团的监督和管理需要健全的制度支撑。社团联合会的发展、建设也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

四、社团发展对策研究

1. 急需为社团配备专业的指导老师队伍

社团配备专业的指导人员应促进社团在创新活动中更好地发挥载体功能。一支由专家教授、中青年骨干、博硕研究生、专业教师组成的指导队伍,不仅实力雄厚,而且不同层次的人解决不同的问题,可以兼顾全体会员。学校可以动员退休教师指导社团的发展,发挥他们的“余热”,从而引导社团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指导学生社团加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2. 需加大对社团的奖惩力度

对各个社团加大支持力度,把校园文化建设经费纳入学校预算,在人、财、物等方面加大投入,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在物质上可设立社团基金会,对于社团有创意但缺乏经费的活动进行资助,或者无偿借给有新意的社团使用,等下年收取会费后再还入社团基金会。加大对社团的奖惩力度,对于年终优秀社团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奖励,而对于年度最差社团不但要取消下一年招新的机会,停顿整改,更要对社团负责人给予处罚,以儆效尤。

3. 社团内部需要实施责任管理,明确职能分工。

在社团管理上,应该实施责任管理的方式,合理分工,明确每一个人的职能,遵循“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谁管谁负责”的管理原则,这样可以使活动不仅从内容上而且从组织上都有更大的突破,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活动按照计划执行并取得预期效果,同时又可避免任人唯亲的现象。

4. 加强对社团的创新意识的培养。

社团应采取各项措施,激发学生对社会、国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同时,在社团内部造就一种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带动和感染个体专心投入科研;在活动中,多了解一些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和奥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研究兴趣,增强创新意识。

5. 加强对校园社团文化建设的管理。

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积极倡导社会公益型社团。积极开拓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增设网络社联维权监督留言簿,对社团发展加大监督力度。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有效引导,确保校园文化的正确发展方向。

6. 重视学校文化设施建设。

上一篇:培训感想 感恩聚成下一篇:“个人自学计划”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