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恋爱与婚姻观的调查研究

2024-05-09

大学生恋爱与婚姻观的调查研究(通用8篇)

篇1:大学生恋爱与婚姻观的调查研究

简论大学生恋爱与婚姻观

李雨冬

(菏泽学院,菏泽市 274000)

摘 要近年来,当代大学生的恋爱与婚姻观得到了心理学界的广大关注,文章就大学生的恋爱与婚姻观的现状,原因进行了论述,分析总结了恋爱与婚姻观的科学内涵,针对大学生如何建立健康科学的婚恋观,分别给大学生、家长、学校及社会提出了建议。帮助大学生更好的调节自己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全方面成长,发展。关键词 大学生;恋爱观;婚姻观

人与人之间情感、彼此信任、依赖、尊重、关怀,内心关联的情感。在字典里这是对爱情的解释。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现实和西方文化及网络媒体等的影响下“爱情”这个词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言并不陌生。在学习的同时大部分的学生谈起了恋爱。随着大学生恋爱的普遍,恋爱所带来的问题也越发突出。已成为现在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之一。恋爱与婚姻组建家庭,对人生有着重要影响。是人生中的重要环节。建立正确的恋爱与婚姻观是当代大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大学生恋爱婚姻观现状

以西北民族大学全体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法,共发放自填式问卷400份,结果显示34.1%的人正在恋爱,有36.2%的人表示“曾经谈过,现在暂时没有谈”,另有29.7%的人表示从没有谈过恋爱。可见,在大学中,恋爱现象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一七成的大学生有过恋爱经历,只有近三成的大学生没有恋爱经历,这也是与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同步的。将当代大学生的恋爱现状作总结,得到以下特征:

[1]1.1 态度的随意性

当代大学生对恋爱的态度越来越随意,恋爱的比率大,已结婚为最终目的的较少。“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毛主席的教诲早就被抛到了脑后,当代大学生可以接受,在校时恋爱,毕业时分手的恋爱模式。“毕业季,分手季”就像魔咒一样伴随着大学生恋爱。

1.2 方式的开放性

当代大学生恋爱方式日益开放,校园内的创意求爱方式层出不穷。牵手,接吻,甚至同居。在当代大学生中都十分平常。大学生的观念中,谈恋爱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是光明正大的权利和自由,不受任何人的约束和干涉。

[2]1.3 周期的短暂性

当代大学生恋爱的周期短暂。因为态度的随意性,遇到挫折便提分手,分手的理由更是鸡毛蒜皮,千奇百怪。周期短,换伴频率快,已经成为了当代大学生恋爱的标志。在频繁的换伴过程中,一些大学生还出现了游戏人生的态度。

1.4 动机的多样性

当前许多大学生谈恋爱的动机并不单纯,缔结婚姻并不是他们唯一的恋爱目的。现今大学生的恋爱动机多是“丰富生活,摆脱寂寞”,同时也有追求金钱和名誉等等。大多大学生谈恋爱注重恋爱过程的情感投入与体验。当代大学生不再追求只有爱情,没有“面包”的恋爱。对物资经济的看重,导致部分学生以追求物质为目的去谈恋爱。

[2]1.5 爱情悲剧的增加

大学生恋爱越来越普遍,然而因恋爱导致的爱情悲剧同时也在日益增加,生理成熟,但心理尚未成熟的大学生们,还不能很好的处理恋爱关系及自己的生活,进年来,因恋爱而导致的自杀、犯罪事件,屡禁不止。为了爱情而荒废自己其他生活的大学生,着实让人感到心痛和担忧。恋爱与婚姻的科学内涵

恋爱是什么?黄希庭教授等认为,“男女双方培育爱情的过程,称为恋爱。处于恋爱状态的男女会产生特别强烈的互相倾慕”。康德认为,性冲动是具有周期性的;所谓恋爱就是我们借助了想象的力量,把它从周期性里解放出来,而成为一种有延续性的东西。我们概括一下,可以得出恋爱的三个特征:第一,恋爱的基本动力是人的性欲望;第二,恋爱的本质是满足男女双方心理需要;第三,环境因素的影响是导致恋爱的外部条件。因此,恋爱是一种异性之间在生理、心理和环境影响的交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植爱情的过程。尽管有多种多样的恋爱方式,但就爱情萌发的心理条件来讲,真挚的爱情往往经历了一个由好感到钟情,由友谊到爱情的发展过程。由好感到钟情,是恋爱过程中的两个心。而所谓的恋爱观就是指一个人对于爱情的认识与了解,对于恋爱的态度,看法及行为倾向。一个人的恋爱观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他或她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婚姻,是一种人际间取得亲属关系的社会结合或法律约束。婚姻观是价值观在婚姻问题上的重要体现,是人们对男女两性姻缘关系的基本观点和看法

【3】

。根据观念和文化的不同,结婚,通常以一种亲密或性的表现形式被承认,这种结合通常以婚礼的方式来对外宣告其正式成立。结婚的具体原因很多,比如法律、社会、情感、经济、精神和信仰的需要。通常,婚姻是组成家庭的基础和根据,是家庭成立的标志。

婚姻从表现形式上看,是双方财富、心理和生理的结合;从本质上看,是双方的一种特定的社会结合。从人类社会出现以来,使双方结合趋于规范化的主要手段是风俗、伦理和法律;现代社会主要是依据法律。婚姻成立的主要动机不只是在于满足性需求,还有更复杂的动机。德国社会学家L.穆勒曾归为三种动机,即经济、子女和感情,并认为在上古时代经济第一,子女第二,爱情第三;中古时代,子女第一,经济第二,爱情第三;现代社会,爱情第一,子女第二,经济第三。总之婚姻与恋爱是两个不同的个体组成的一个较为稳固的同盟关系,它是个体生活中最基本和最长久的人际关系,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婚姻双方的心身健康与生活质量【7】。

根据大学生的择偶观,进行调查研究,研究调查中设及了社会条件、经济条件、生活条件、人品条件和感情条件等5个方而的择偶标准,具体包括24个择偶条件。调查结果显示,24个条件排列在前几位的依次是:道德品质(79.6%)、两人感情,(67.6%)、性格脾气(66.3%)、气质修养(62.1%)、健康情况(54.1%)、能力才干(52.5%)、相貌身材(49.9%)、文化程度(043.5%)、生活习惯(38.5%)、兴趣爱好(35.3%)。被试者还对自己所选的最重要的5个择偶条件进行了排序,依次为:两人感情、道德品质、性格脾气、能力才干、相貌身材。研究结果发现当代大学生的择偶标准趋于综合化,在要求具备情感的基础上,看重对方内在的品质性格的同时,也注重对方外在的生理条件。感情方面更重于经济基础。

[1]3 大学生恋爱原因分析

3.1 生理因素

大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期后期,情感与性意识的发展较为突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生理需要是人的第一需要,我们必须先满足我们的低级需要。缪勒也指出,一种强烈而普遍的建立亲密人际关系的欲望可能是我们人类的本性之一。大学生追求爱情,期盼恋爱是在性生理开窍的基础之上的性心理需要。在生理上已经基本发育成熟,心理上也逐渐趋于成熟的大学生们渴望与异性交朋友,·对环境情感的需要心理逐步加深,并幻想着美丽、浪漫的理想恋爱,同时试图付诸实践。

[6]3.2 心理因素

3.2.1 叛逆心理

大学生处于人生的第二断乳期,进入大学后脱离了家长的管束和高中时期紧张的学习生活。有不少大学生便选择用“最时髦”的方式谈恋爱,来填补自己的青春生活。再者青春期阶段正处于埃里克森的“亲密对孤独”阶段。在这一阶段,青年人必须形成亲密关系,否则就会遭到孤独,这样个体才能获得充分的同一性,度过心理危机阶段。与家长老师存在的代沟问题,使大学生将沟通的目标放在同龄人身上,在希望得到理解和爱欲的驱使下使他们追求、盼望爱情。3.2.2 从众心理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群体中生活容易出现从众心理,即个人的认知和行为会在不知不觉中迫于所处群体的无形压力,而不由自主地想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心理现象。很多大学生称恋爱为大学的“必修课”,他们认为在大学中无论如何也要尝试下爱情的味道。人云亦云,很多大学生盲目的追崇这种观点或者在同伴的带动下进入了自己的恋爱生活。3.2.3 攀比心理

在大学里,男生找个漂亮的女朋友充面子,女生找个高富帅晒幸福。是热门话题,甚至为共同目标。大学校园相对于社会来讲,生活着一个特殊的群体,其主体是年龄、经历和文化大体相当的大学生,他们在生活中的许多方面是相似的,并且由于大学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在决定做事之前往往不经过慎重考虑,常常为了攀比,满足虚荣心而行动。同宿舍的几位同学,一旦有人开始谈恋爱了,其他人也不示弱,也会陆续谈起来。

3.2.4 排遣寂寞的心理

部分大学生,认为大学中的时间充裕、无聊,需要找个人共同排遣寂寞。据相关调查,37.4%的大学生谈恋爱的动机是 “消除寂寞,打发无聊时间”,57.6%的大学生认为“恋爱的归宿不是婚姻”,甚至有的学生认为“男生无聊+女生寂寞=欢乐=恋爱”。3.2.5 爱和归属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爱和归属的需要是指人要求与他人建立情感关系,以及隶属于某一群体并在群体中享有地位的需要。恋爱这种亲密关系就给了大学生以爱与归属的需要。在恋爱关系中,双方体会到被对方接纳、关心、信赖、理解、承诺。根据研究表明对于“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的恋爱态度,3.7%的被调查者非常赞同,18.6%的学生比较赞同,16.1%的被调查者持无所谓的态度,不太赞同的学生有218人,占45.1%;非常不赞同的有79人,占16.4%。因此,大部分的大学生对于恋爱还是比较慎重和认真负责的。

[8]

[7]

[5]

[1]

[5]3.3 社会因素

3.3.1 生活环境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是在开放、网络化的环境下长大的,受到西方国家婚姻观和网络环境的影响,改变了中国传统保守的恋爱观和婚姻观。在西方思想和网络的冲击下,大学生的思想过度开放,对恋爱婚姻不再如此看重。甚至部分大学生有着游戏人生,不负责任的思想,另外作为中国社会的第一代独生子女,当代大学生从小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呵护,他们是家庭的中心和关注的焦点[10]

[2]。这导致他们在恋爱结婚的过程中出现了较之于传统婚恋观念及方式所完全不同的现象和问题。3.3.2 娱乐传媒的影响

当代媒体电视剧,歌曲多以爱情为主题元素,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恋爱与婚姻观,部分大学生受到电影、电视剧的影响,认为自己也可以像电视剧中的主人公一样遇到自己的“白马王子”或者“白雪公主”。3.3.3 网络交友平台的影响

电子产品日益发达,交友的电子平台也越来越丰富,QQ、陌陌、微信等交友工具层出不穷,从50年前的互赠手帕,走到今天的微信传情。社会的发展也影响着大学生的恋爱与婚姻观。如何树立健康的恋爱婚姻观.1 大学生

4.1.1 端正恋爱态度

当代大学生应该摆正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合理的规划自己的人生,端正自己的恋爱态度,爱情是一件神圣而美妙的事情。大学生应当理性的对待自己的感情,对对方负责,对自己负责。在恋爱中只有以高尚的道德作为基础,才能获得真正的爱情。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恋爱态度,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引导大学生学会用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恋爱、婚姻现象和处理恋爱、婚姻中的各种关系。2.引导大学生掌握正确的道德行为标准和道德评价标准,明白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3.积极倡导与婚恋观相关的爱情、责任、制度、和谐、价值等理念4.1.2 摆正爱情的位置

爱情是人生的重要部分,但不是人生的全部,当代大学生应当科学理性的处理恋爱与其他事物的关系。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坚持学业为重的原则,处理好恋爱与学业(事业)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好的学业,事业,为以后的生活作了铺垫,同时也为幸福稳定的婚姻起了保障作用。当代大学生还应该合理的处理恋爱与集体的关系。不能因为恋爱而疏远集体,校园生活是集体生活,在集体生活中,大学生可以得到更全面,更健康的发展。帮助其

[10][11]

。更好地进入适应社会。4.1.3 培养爱的能力

爱的能力是指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它对大学生开展恋爱婚姻教育和指导有着重要意义。爱的能力包括接受、拒绝、承受。接受是指当恋人出现时,正确看待接受自己所产生的爱意。并及时判断别人对自己的爱意。根据自己的意愿去接受或拒绝;拒绝是指对于并非自己意愿内的情感说“不”,勇敢表达自己的情感;承受是指当爱情来临时,除了享受爱情带来的甜蜜之外,也要承受除甜蜜之外的责任、照顾关爱对方。当爱情离开时,也应承受住爱情中的挫折及打击,主动调节自己,使自己尽快摆脱阴暗情绪。

[1]4.2 学校

4.2.1 加强恋爱婚姻观教育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阶段。它为大学生未来的事业,生活,奠定基础。面对生理成熟而心理上并不成熟的大学生,学校应该加强对其的恋爱婚姻观教育,引导其以学业为主,帮助其树立正确健康的恋爱婚姻观。4.2.2 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学校应加强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风气,在课余活动中,充实大学生的精神生活,陶冶他们的情操,帮助他们摆脱空虚、颓废等不良情绪的影响,疏导那些违反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的思想。坚决批判封建的性道德观和西方资产阶级性“解放”、性“自由”的腐朽思想。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3]4.3 家长

4.3.1 以身作则正确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会通过对父母婚姻状况的长期感知来确立自己的恋爱婚姻观,所以家长必须重视对子女的言传身教。作为家长,必须要处理好自身的婚姻家庭关系,以身作则地引导子女形成正确的择偶观和对婚姻、对家庭与社会的责任感。4.3.2 同大学生进行及时沟通

家长还应积极地关注大学生的动态,和孩子进行及时沟通,更全面深入了解孩子,帮助其正确的认识爱情,理解爱情。用合适的方式与孩子沟通,传输给他们科学的恋爱婚姻知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

[2]4.4 社会

社会风气对当代大学生也有着重大影响,对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婚姻观的形成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应坚塑造良好的社会文化,坚持电视、网络、书籍等大众传媒的正确引导。杜绝黄色书籍、嬉皮士思想等糟粕文化思想。对当代的大学生进行健康科学的恋爱与婚姻引导。此外,也可以充分利用大众传媒,通过网络咨询和专题讲座等形式对大学生开展有关爱情、婚姻以及性知识的教育,帮助他们解决在恋爱及婚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恋爱婚姻观。总结

大学生的恋爱婚姻观,直接影响着其恋爱态度,以及其芥蒂婚姻后对婚姻家庭的态度。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婚姻观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国家未来婚姻稳定情况。此外,大学时光与人的一生来讲都是珍贵的黄金阶段。大学生有着正确的恋爱婚姻观,会使其能够更好的处理好恋爱与学业、集体等其他事物的关系,更好的完成学业,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因此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恋爱婚姻观,是十分重要和迫切的。大学生自身因积极主动的去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摆正爱情的态度与位置。更全面准确的理解爱情,不盲目跟风,不游戏人生。对自己和对方负责。面对爱情中的挫折打击时,积极处理,不堕落、不仇视。理性处理,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情。不已爱情为生命的全部,要以学业为重,努力学习,重视对自己的内在修养与知识提升。除大学生自身以外,学校、家长、社会,也应尽自己的能力,引导他们全面正确的认识爱情。当他们出现问题时即使给予沟通与帮助,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恋爱婚姻观,为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温蓉.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及特点分析——基于对西北民族大学的调查[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 31(6), 42-43 [2] 余 鲲.“ 90 后”大学生恋爱婚姻观问题探析[J].铜陵学院学报, 2012, 3, 79-80 [3] 唐慧琳,柳芳婷.在校大学生婚姻观调查[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0, 5, 87-88 [4] 周正猷, 张丽.婚恋匹配中个性因素影响的研究[J].中国性科学,2007, 16(3), 8-11 [5] 戴正清, 孔瑞婷.大学生恋爱心理归因分析[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12)

[6] 李承宗, 甘雄.大学生恋爱动机的心理学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 2008, 8(118), 182-183 [7] 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2011.6), 67.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5 [8] 张艳.高职院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调查及特点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2, 28(11)

[9] 袁永飞.近三年我国大学生婚恋观研究及其教育对策研究综述[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 1, 50-54 [10] 王大钊.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简论[J].山西师大学报, 2009,7, 129 [11]余进军.大学生恋爱婚姻观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新作文,2007, 13,

篇2:大学生恋爱与婚姻观的调查研究

一:恋爱观

根据调查有八成的大学生在校期间淡过恋爱的,从表数据可以看出,在大学生这样一个群体中,不论男女生,大部分都对恋爱有一定的亲身经历。1.恋爱动机

大部分大学生都有过恋爱的经历,他们的动机都不尽相同有部的男生和女生的目的学习动力;有男生和女生认为他们恋爱的动机是寻觅毕业后的结婚对象;而有很大一部分的大学生是因为主观原因和弥补内心空虚,寻找精神寄托,克服寂寞,男生略高于女生,但是男女大学生的比例都很高。这样的心态不仅会让自己的心更空虚,也会形成不健康的异性观。在恋爱动机上,男女大学生的差异不是很明显 2.恋爱方式

大多数女生选择电视电影中的浪漫爱情和经典文学作品中刻骨铭心的的爱情方式,这一比例明显高于男生。而比较稳定的爱情方式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大学的文化氛围有较多理想主义的色彩,“一见钟情”正表现了年轻人对生活的意义和本质浪漫主义的思考,是对理性主义、功利主义的反叛,是符合大学的文化氛围的。同时,与社会上的生存竞争压力相比,校园环境比较轻松,不需要做太多的现实考虑。所以只有少部分男女大学生一点不相信一见钟情,这一观点基本同一。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女生对浪漫爱情比较憧憬和向往,对稳定的爱情不怎么感兴趣,主要因为偶像剧和韩剧的洗礼 3.恋爱走向

大部分男女大学生都认为只要双方真心相爱,结婚很正常,但其中女生的比例略比男生要高一点,男生认为恋情不可能走向婚姻,原因是大学生的爱情不成熟的。男女大学生对于恋爱都不是很陌生,大部分人对于恋爱有亲身的体验。在恋爱的动机方面,男女大学生的差异也不是很大,有其一致性,有一部分大学生是为了选择人生伴侣,但很多大学生是为了满足自己生理和心理的需要、打发无聊的岁月,调剂紧张的生活和证明自己的价值。恋爱动机的多样化成为大学生恋爱的一个特点。4.择偶观

大学生的择偶标准开始渐渐发生转变。此前看重的家庭出身、社会关系等因素有所减弱,对方个性因素得到重视。进入21世纪后,大学生的择偶标准更趋多元化。人们不仅更关注对方的学历、职业等隐性的能转化为物质的潜能,同时也看重住房、收入等显性的经济实力。此外,人们也更加注重个性、素养等其他方面的因素。女大学生仍然对恋爱保持非常单纯的心态,有功利目的的很少。只有少数的女生在乎对方的相貌,一小部分女生把经济条件与家庭背景放在择偶第一位。女生选择男朋友的第一标准是人品与修养“人品好”,有的女生在努力寻找着与自己志同道合的男友。而大多数的男生择偶都看对方相貌的,说明女生大部分不在乎对方的相貌 二:婚姻观

在婚姻价值观里,男女大学生的婚姻观有着相似性,也有着差异性。首先,在相似性: ⑴对于婚姻,男女大学生都认为爱情是婚姻的基础,认为在婚姻中,爱情的地位是最重要的,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幸福的。但是,并非有了爱情就可以不结婚,婚姻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和符号,更是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

⑵关于物质,男女大学生都认为婚姻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现代社会发展越来越迅速,人也变得越来越实际,像以前那种只要有爱情,什么都不管的观念已经过时,不论男女,大家都很清楚地知道物质对于爱情意味着什么。没有物质的爱情相对于有物质的爱情来说就显得稍有缺憾。

⑶对于家庭,男女大学生都把家当作是一个港湾,希望从中获取爱和温暖。

第二,在差异性: ⑴对于婚姻的期望,大都男大学生认为婚姻幸福的要素是志趣和个性相投,而女大学生则认为门当户对或者一方经济基础雄厚的婚姻更加幸福和稳定。这跟男女生不同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有关。女大学生的依赖心理较强,对于物质和稳定的期望更高,所以,她们希望有经济基础作为依托,更能获得一种安全感。

⑵对于家庭的期望,女大学生更倾向从家庭里获取经济依靠,同时,她们希望家庭完整,希望得到孩子。这与现在的主流价值观念是分不开的,现在在大学里流传这样一句话“学得好不如嫁得好”,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女大学生的心态。

篇3:大学生恋爱与婚姻观的调查研究

一、相亲节目盛行现状、原因及其影响

(一) 相亲节目盛行现状

近年来, 相亲节目盛行于众多电视节目, 诸如“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等, 受到广大电视观众的追捧, 其中不乏大学生。这类节目以现场男选女、女选男的方式为主, 最终双方牵手约会成功, 至于今后是否能步入婚姻不得而知。各大电视节目纷纷上演相亲之战, 引发了公共话题的热议, 相亲节目受到的评价也褒贬不一。

(二) 相亲节目盛行的原因

首先, 相亲是中国自古以来便有的一种传统婚礼礼节之一, 虽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淡化, 但是相亲作为一种有效的解决婚嫁问题的方式而流传下来。

其次, 如今社会上存在众多剩男剩女, 许多大学生毕业以后面临的不仅是就业问题还有婚嫁问题。相亲形式的多样化逐渐适合今天忙碌的大龄单身男女, 也成为现今社会解决婚嫁问题的手段之一。因此, 相亲节目的出现可以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三) 相亲节目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

据调查结果显示, 大多数的大学生认为婚恋是个人问题, 没有必要向公众展示;少部分人认为婚恋是社会问题, 迫于父母压力需要尽快解决。虽然, 部分大学生对相亲节目并不看好, 但许多大学生认为相亲节目中呈现的恋爱婚姻观和价值观在无形之中也对自己产生影响, 例如以更严肃的态度对待恋爱。大学生关于是否愿意接受相亲的看法各异, 但对相亲对象的要求较为接近, 大部分大学生更加注重的是外貌与人品。

二、大学生的恋爱婚姻观及其问题

(一) 大学生的恋爱现状及看法

目前, 许多大学生没有过恋爱经验, 大部分处于单身, 对恋爱持等待态度。大学生对于恋爱普遍较为陌生的现象可以说明, 部分大学生没有盲目地追寻恋爱, 但在未来处理婚恋问题上可能缺乏一定的经验。

大学生对大学期间的恋爱态度较为划一, 认为恋爱要顺其自然, 不可强求;小部分学生认为大学期间的恋爱是人生必不可少的情感经历, 这类学生可能会过于重视恋爱。目前, 大学生的恋爱动机较为纯正, 多数是随心而为, 好奇心理也是原因之一, 这是一种恋爱青涩时期的想法;而有部分同学更为成熟, 他们考虑到了今后的发展。这说明大学时期的恋爱是介于成熟与青涩之间的。

(二) 大学生的婚恋观问题

调查发现, 认为婚姻是恋爱的最终目的的大学生不在多数, 许多大学生认为毕业等于分手, 因此会出现对大学期间的恋爱不负责或者对恋爱失望的态度。在遇到与对方提出分手时, 有一部分大学生认为接受分手会给自己带来痛苦, 还有一部分人选择竭力挽留绝不放手。另外, 父母对大学生的婚姻起着较大的影响。面对婚姻问题, 常常会产生与父母冲突的想法而难以抉择或者处理不当。因此, 大学生的婚恋观以及处理恋爱问题十分需要指导和帮助。

三、正确树立大学生的恋爱婚姻观

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有助于大学生自身身心的发展, 也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通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为促进大学生情感问题的解决提供帮助。

第一, 完善自己已有婚恋观, 摒弃不适合自己的错误观念。在成长过程中, 每个大学生都在潜移默化地形成自己婚恋, 而这些观念大多是在外界的影响下形成的, 例如相亲节目等。面对当今盛行的相亲节目, 作为一个大学生应当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完善自己的婚恋观。将感性与理性结合, 全面地看待恋爱及婚姻问题。

第二, 提供大学生相关的指导教育。学校作为学生思想建立和完善的重要场所, 开设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恋爱婚姻观的相关课程或讲座对其身心发展至关重要。面对如今大学生普遍缺乏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学校及社会应及时关注和采取相关措施, 帮助大学生解决问题, 走出困境。

最后, 大学生需要增强个人的道德素质及法律意识, 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社会各界也要肩负起应有的责任, 如相亲节目需要宣扬正确的恋爱婚姻观念, 这既能帮助男女解决婚嫁问题, 也可以成为一种帮助大学生以及广大群众建立正确婚恋观的有效方式。

摘要:近年来, 相亲节目的盛行引发了众多大学生对恋爱婚姻观的思考。目前大学生仍存在一些情感问题, 通过调查大学生的恋爱婚姻观, 提出相关建议促进大学生情感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相亲节目,大学生,恋爱婚姻观

参考文献

[1]范俊, 庄郁馨, 周春男.当代大学生婚恋观调研[J].中国城市经济.2011 (08)

[2]毛婷婷, 张颖.9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婚恋观的教育思考[J].中外企业家.2011 (02)

[3]文斌.大众传媒环境下大学生的婚恋观[J].成功 (教育) .2011 (20)

篇4:恋爱婚姻中的信息不对称与博弈

摘 要 爱情被形象的称为一座围城、婚姻被称为坟墓,笔者因此期望用一些微观经济的结论和概念分析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如何在纷繁的社会中作出理性的行为选择。事实上,经济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也处处存在着经济学,只要我们稍加思考就会发现生活中许多有趣的现象都能用经济学理论进行解释或者验证。本文就恋爱、婚姻做出了一些分析,并未试图去证明和指导日常行为,而是去启发思考和加深理论理解。

关键词 恋爱 信息 博弈

一、恋爱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与博弈

供给与需求的存在是市场出现和存在的必然前提。恋爱市场的供求双方自然就是男人和女人。而且,由于男性在恋爱中通常更为主动和大胆一些,女性在恋爱中往往更为被动和羞涩一些,于是,这里假定男人为恋爱市场中的需求方,而女人则是供给方。恋爱市场是一个信息严重不对称和不充分的市场,因为谈恋爱的男人和女人之间不可能完全了解对方,自己也总是比对方更了解自己。但随着恋爱时间的增加,双方对对方信息的掌握会越来越多,双方之间的相互了解会越来越深刻。

正如劳动力市场总是存在失业者一样,恋爱市场总是存在“失恋者”。这里把“失恋者”定义为:想谈恋爱而找不到合适恋爱对象的男人或女人,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失恋者”的定义是不太一样的。劳动力市场中存在失业的原因有经济不景气、自己的劳动技能不足、学历太低等,而恋爱市场中存在失恋的原因则更为复杂。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各个方面都非常优秀的男孩子或者女孩子找不到理想的对象,而有一些各个方面都很平常的人却总是不缺男(女)朋友。这一方面说明恋爱的成功率与一个人素质的高低没有太大的关系,另一方面说明“主动”对谈恋爱有着很大的作用,因为一个人在恋爱中所表现的“主动”程度一般是与自身素质高低成反比的,自身条件越优越的人往往恋爱趋向于等待和被动。用失恋者的总人数除以恋爱市场中的总人数,我们就得到了“失恋率”。“失恋率”也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在封建社会和计划经济时代,一方面男女之间的恋爱常常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或者同学、同事、战友之间的革命情谊,男女之间迫于舆论的压力,恋爱的结果通常都是以婚姻而告終;另一方面如果儿女到了一定年龄还找不到对象的话,父母总会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儿女找对象,所以当时的“失恋率”是很低的。而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时代的进步,人们对恋爱对象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人对恋爱对象的要求是必须符合心中“白马王子”或“白雪公主”的形象);而由于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居住地的变迁更多等因素,人们谈恋爱的次数越来越多,所以“失恋率”自然也会上升,但“失恋率”不会一直持续的上升。因为虽然人们失恋的次数在增加,但是人们失恋时间会变短(也就是说人们对失恋的态度变的越来越理性,会从一次失恋的低沉情绪中很快地恢复过来而进入下一次恋爱),有的人虽然失恋了,但更多的人会摆脱失恋的状态而进入恋爱状态之中。

在博弈理论中有一些就是从男女恋爱中衍生出来的。比如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中,有一个性别战(battle of the sexes)的例子。这个例子到底是去看芭蕾还是去看足球?博弈论的分析证明这个博弈中存在的均衡是两个人要么都去看足球,要么都去看芭蕾,而到底去看芭蕾还是去看足球则取决于谁会先去买票。另外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中也有一个恋爱的例子。有一个秀外慧中的女孩子面对一个男孩子的求爱,女孩子的选择就是接受或者拒绝。女孩子接受或者拒绝依赖于她对求爱者品德的判断,但女孩子并不确切地知道这个男孩子的品德是好还是坏。博弈论告诉我们女孩子的决策取决于她自己对男孩子品德概率的判断。为什么自古会有那么多的鲜花插牛粪,这何尝不是说明这个“牛粪”充分的利用了信息不对称而成为博弈的赢家了呢?经济学是一门非常有生命力和乐趣的学科,它不但能够对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各种重要的决策进行指导,还能够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琐事进行有趣的、独特的解释。

二、婚姻合约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继恋爱后,我们可以看看人们谓之为“爱情坟墓”的婚姻。从婚姻经济学角度看,人为什么要选择结婚,这是因为通过配偶关系所能得到的预期收益超过预期的婚姻成本,而婚姻成本是用放弃其它选择的机会成本(如保持独身或与下一次中的最佳的对象结婚等)。而人为什么要选择婚姻合约这种本不知道对方就一定是最适合你的,即要达到经济学上最优是很难实现的。因此这就造成了婚姻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

在婚姻市场上最有效率和交易成本最小的估计就是一见钟情了,但是这往往会在电影里出现,众多的人依然需要“众里寻他千百度”。在婚姻市场上,婚配双方由于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必然导致在婚姻合约中的逆向选择,这进一步加大了婚姻合约的交易成本。首先,婚配双方开始只能了解一些表面信息特征(如相貌、财富等),并不了解对方潜在的信息特征(如品德、学识等),而这些特征往往会被特质较差的人所隐瞒,特质较差的人往往会因本身成本投入或竞争性出价的不足,而在婚姻市场花更多的成本投入来搜寻甚至掩饰自己特质的不足,直到自己在婚姻市场上的边际成本等于自己找到配偶的边际收益时,他(她)才会停止搜寻,而在这一点如果他(她)的总成本低于对方的竞争性出价时,即获得消费者剩余。由于特质较高的人往往竞争性出价较高,也就是本身的禀赋投入成本较高,因而他(她)将在婚姻市场不会花费更多搜寻成本,甚至连基本的搜寻信息成本都可能会被节约。于是特质较高的人本希望与特质较高的人在一起,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他(她)可能因为不了解信息而作出了最坏的结果,将自己出价给在婚姻市场上积极的搜寻者了。因此这就造成一种现象,特质较高的人往往较难相互相识并形成较好的组合,而特质较差的人往往在婚姻市场获得一个不小的消费者剩余。这就是通常人们说的美女身边的男性都比较丑,帅哥旁边伴丑女的社会现象。其次,婚配双方在促进信息的双向交流时,往往会出现典型的逆向选择。如在约会中,特质较差的人往往会出手阔裕,表现超凡脱俗,为达成婚姻合约而故意表现一些并不存在的信息特征,并且会为迎合对方的喜好而委屈自己,甚至会每天热情的纠缠对方。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导致逆向选择的最差结果。如果双方相互了解,即信息是对称的,这种情况肯定不会发生。

婚姻作为转移婚配双方权利的一种合约,像其它合约一样能够在市场上发展起来,并且依赖法律认可和保护,任何的毁约,即离婚是有成本的,这种成本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婚姻合约前的沉没成本,包括双方在实现婚姻合约中的交易成本;在一个道德约束感较强的社会,离婚的道德成本是不低的;离婚在对家庭,包括对自己的心灵的伤害成本,而且对下一次婚姻的负面影响;本身婚约解除的交易成本。如果离婚的成本为零,结婚显然是不明智的。正因为如此,婚姻合约在很大程度上是限制了离婚,更是在对婚姻市场前期投入成本提供稳定的现金流。正因为如此,婚配双方不会再像以前一样对对方表现出更多成本投入,或是积极的热情。这就是为什么现在许多人常认为的自己的配偶没有像结婚以前那么好了。造成这种原因是因为婚姻合约中存在道德风险因素,因为婚配双方没有更多的激励去很好的履行合约的内容,因为反正有婚约的保障。但为什么又不离婚呢,显然是存在交易成本的。只有当婚姻破裂,婚配双方继续履行婚姻合约的交易成本大于其收益时,或对下一次婚姻的边际预期收益大于离婚和再次结婚的总的边际交易成本时,离婚将是令人快乐的。但是,事实并不是这么简单,众多的婚姻合约并不像笔者分析的那样轻松,更多复杂的现实和感性原因都是经济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事实上,经济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也处处存在着经济学,只要我们稍加思考就会发现生活中许多有趣的现象都能用经济学理论进行解释或者验证。比如说男女之间的爱情、夫妻间的婚姻、交际中的朋友,就包含着许多经济学的内容。“生活中不缺少博弈,只要有发现博弈的眼睛”。

参考文献:

[1]张五常.子女和婚姻合约中的产权执行问题.经济解释.商务印书馆.2000:12O.

[2]威尔•杜兰特.生活•读书•新知.哲学的故事(下册).三联书店.1997:93.

[3]朱婧.经济学家的恋爱.青年文学.2009.1.

[4]投资编辑.恋爱经济.投资.2006.8.

[5]张志军.恋爱中的经济学.百姓生活.2002.9.

[6]聂辉华.交友的境界和博弈的均衡.经济学家茶座.2005.8.

篇5:大学生婚姻恋爱观调查

前言:

恋爱与婚姻在大学生中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近几年来,大学生恋爱的现象呈扩大趋势,同居比率攀升。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新鲜词汇:裸婚、蜗居、换妻„„有的人说:“恋爱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有的人说:“婚姻只是过眼云烟。”面对婚姻和恋爱,我们不是选择逃避,更加不是想爱就爱,想做就做。正确分析和探讨大学生的恋爱观念与恋爱心理会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因此,调查广州大学学生婚姻恋爱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

大学生恋爱婚姻心理学价值观

调查时间:

2010-4-28

调查地点:

广州大学

调查对象:

广州大学在校学生

调查目的: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增长,现代的校园已不在是五六十年代的校园。大学生恋爱已经是普遍的现象,出入的双双对对、卿卿我我也不会被认为不正常的行为,虽然爱情可以让人陶醉,让人更好的工作、生活,但在另一方面,不成熟的恋爱心理也会给恋爱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例如:各大校园因此每年都会因失恋或别人的感情原因而跳楼或割脉的现象,甚至未婚就已经发生性行为,从而导致堕胎率升高等恶劣现象。因此,我们做了关于《大学生婚姻恋爱观》的调查,希望能从中发现问题、寻找原因,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婚姻观。调查形式:

网上制作、发放调查问卷、填写后回收统计。

调查问卷:

1.在共102人的调查中,男生为51人,女生为51人,男女各占50%

2.对于“问题2:你现在的恋爱状态是”,“正在谈恋爱”的共25人,占24.51%;“曾经有过恋爱经历”的共13人,占12.75%;“处于观望状态,一旦有了合适的对象也可以考虑恋爱”的共52人,占50.98%;“不准备在大学期间谈恋爱”的共12人,占11.76%。3.对于“问题3:你对大学生谈恋爱”,“赞成”的共44,占43.14% ;“无所谓”的共58,占

56.86% ;“不赞成”的共0,占0.00%。

4.对于“问题4:目前你周围的同龄人谈恋爱的多吗?”,“很多”的共39,占38.24% ;“有一些”的共54,占52.94% ;“有个别”的共9,占8.82% ;“没有”的共0,占0.00 5.对于“问题5:有人说,谈恋爱是大学的必需课,你对大学期间谈恋爱的态度是”,“从未谈恋爱,若出现理想之中的恋人,会主动谈一场”的共10,占9.80%; “以学业事业为重,大学期间不谈恋爱”的共3,占2.94% ;“顺其自然,遇到合适的可以谈” 的共86,占84.31% ;“上大学一定要谈恋爱” 的共3,占2.94%。

6.对于“问题6:你认为大学期间的恋爱是”,“一段真挚的感情,是人生不可或缺的宝贵经历”的共31,占30.39%; “顺其自然,不可强求” 的共64,占62.75%; “只是游戏”的共3,占2.94%;“没概念”的共4,占3.92%。

7.对于“问题7:您在大学谈恋爱或准备谈恋爱的动机是”,“为以后寻找伴侣”的共17,占16.67%;“弥补内心空虚,以寻求精神寄托” 的共15,占14.71%;“到了应该谈恋爱的年龄” 的共10,占9.80%;“看到大家都有男朋友或女朋友,觉得自己单身没面子” 的共1,占0.98%;“彼此被对方的某些优点所吸引” 的共59,占57.84%。

8.对于“问题8:您认为恋爱和学业之间有何关系”,“学习与恋爱二者不可兼得 谈恋爱肯定要影响学习”的共4,占3.92%;“爱情是一种动力,可以促进学习,男女朋友之间可以相互监督,促进学习” 的共48,占47.06%;“没有必然联系”的共42,占41.18%;“没概念”的共8,占7.84%。

9.对于“问题9:您对恋爱与婚姻的关系有何理解”,“只有通过恋爱才能有美好的婚姻”的共39,占38.24%;“婚姻才是爱的升华,恋爱其实可有可无” 的共8,占7.84%;“恋爱才是爱,婚姻只是一种责任” 的共19,占18.63%;“两者关系说不清”的共36,占35.29%。10.对于“问题10:你相信爱情吗”,“那当然”的共75,占73.53%;“不太相信”的共26,占25.49%;“根本不屑一顾”的共1,占0.98%。

11.对于“问题11:您的爱情观是什么”,“一生只爱一个人”的共22,占21.57%;“随兴而为” 的共13,占12.75%;“可同时爱多人” 的共5,占4.90%;“不轻易爱一个” 的共62,占60.78%。

12.对于“问题12:你认为适合的结婚年龄是”,“20-22”的共0,占0.00%;“23-25” 的共15,占14.71%;“25-30” 的共75,占73.53%;“30岁以上”的共12,占11.76%;“单身”的共0,占0.00%。

13.对于“问题13:您对现实中幸福美满婚姻的看法”,“现实中根本没有”的共3,占2.94%;“有是有,但不会发生在我身上” 的共3,占2.94%;“或许有,但现实中我没有见过” 的共25,占24.51%;“有,并且我相信自己能拥有” 的共71,占69.61%。

14.对于“问题14:你支持婚前性行为吗”,“支持”的共9,占8.82%;“不支持”的共18,占

17.65%;“顺其自然”的共58,占56.86%;“可以接受别人这么做但自己不会” 的共17,占16.67%。

15.对于“问题15:你希望恋爱的归宿是婚姻吗”,“非常希望”的共26,占25.49%;“希望”的共50,占49.02%;“有点希望”的共14,占13.73%;“不太希望”的共8,占7.84%;“没有”的共4,占3.92%。

16.对于“问题16:你对未来伴侣最看重的是哪些方面”“,对方的身高和相貌”的共51,占50.00%;“对方的人品”的共97,占95.10%;“对方的经济条件” 的共44,占43.14%;“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好就行” 的共47,占46.08%;“志同道合,有共同的兴趣爱好” 的共59,占57.84%;“对方的个人能力” 的共54,占52.94%;“对方的学历”的共10,占9.80%;“对方的个性”的共68,占66.67%;“对方的家庭经济基础” 的共15,占14.71%;“对方父母的社会地位” 的共2,占1.96%。

调查分析:

根据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对恋爱的观念比较正确,抱着一个较好的心态来看待恋爱、婚姻,不会有过激的想法。尽管大学生当中有很多人目前处于恋爱之中,但是没有谈恋爱的同学大都表示不会因为别人谈恋爱而自己也跟风去拍拖,不会强求自己恋爱。而且很多同学表示“不会轻易爱一个人”,学生最看重的对方的人品、个性、人格魅力、个人能力,这表明学生选择对象还是比较严谨的,主要看对方本身,而不会十分看重对方的家庭因素。然而,有些同学还是会看重对方的身高和相貌和对方的经济条件。关于恋爱和婚姻的关系问题,很多大学生表示只有通过恋爱才能有美好的婚姻,而且他们对未来的婚姻充满信心,很多学生都相信自己未来能够拥有幸福美满的婚姻,这表明很多同学对未来的婚姻还是比较理想的。但是也有很多同学表示“恋爱和婚姻的关系说不清”,这表明学生认为在恋爱观和婚姻观方面并没有一个明显的衔接关系。有一半以上的同学表示希望恋爱的归宿是婚姻,这样很大程度上会引导他们更好地维系恋爱。在对待婚前性行为的问题上,超过一半的同学表示会顺其自然,“不支持”和“可以接受别人这么做但自己不会”的同学比率接近,这些数据表明同学们在对待性爱方面还是比较谨慎的。绝大多数同学选择在25-30这个年龄段里结婚,也就差不多是毕业后工作两三年的时间,这恰好符合了国家“晚婚”的提倡。选择在20-22这个时间段里面结婚的同学为0,这个时间段恰好的大学时期,没有同学选择在这个时段结婚,说明同学们普遍认为求学期间不应该过早结婚。接近一半的学生认为“爱情是一种动力,可以促进学习,男女朋友之间可以互相监督,促进学习”,这种想法是很好的,因为这样可以让爱情在学生心中成为一种真正的推动力,让爱情变得更好价值和意义。然而很多同学也都表示恋爱和学业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这种想法表明很多同学对于恋爱对学业究竟是利还是弊仍然摸索不清。

结论:

爱情和婚姻皆是人生的两大主题,我们向往,我们追求,同时我们也迷茫,即便如此,但我们一定不能够失掉自己的方向。大学生既不能为了满足好奇而过早涉及情场,也不能以爱情为托词,来满足自己寻求刺激的心理,如果当爱情真正降临到自己身上时,或者将要把丘比特之箭射出去的时候,都要进行理智的思考,不要刻意的去要求什么,也不要随着潮流去追逐什么,应该摆正自己的爱情位置,向自己理想中的婚姻而靠近。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恋爱观实际上是人生观的反映,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的恋爱

篇6:大学生校园恋爱婚姻观

张肖赫,靳健,李创,刘敏,薛文阳

(中北大学朔州校区,山西 朔州,036000)

摘要:"90后”大学生己经成为我国高校大学生群体的主力军,在网络环境下长大的他们,对待爱情和婚姻有着和以往大学生不同的态度。他们的恋爱婚姻观不仅决定他们自身婚姻家庭的美满幸福,更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分析90后大学生的婚恋观,探讨了对其恋爱婚姻观进行引导教育对策,以帮助他们树立起健康文明的恋爱婚姻观,全面发展、成长、成才。

关键词:90后大学生;恋爱观;婚姻观;对策

一、90后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分析

(一)调查目的:“男女双方培养爱情的过程或在爱情基础上进行的相互交往活动,就是人们日常所说的恋爱。”[1]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统称 为90后大学生,他们正处于青年期,随着心理和生理的不断成熟,已进入适合恋爱的年龄阶段。一个人的恋爱观主要是在大学阶段形成的,在社会现实和西方文化及网络媒体等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对待爱情和婚姻的价值取向难免会出现功利化、物质化甚至随意化的倾向。因此,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分析90后大学生的恋爱观,并引导他们树立文明健康的恋爱婚姻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调查对象:我们选取了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对他们进行了电子问卷调查。本次 调查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针对安徽农业大学2008 级、2009级、2010级、2011级四个年级的本科大学 生进行调查。由于笔者考虑到该校是农科类院校,理工农科类学生多于文法经管类和艺术类学生的实 际情况,所以在选取样本的过程中,抽取的理工农科 类样本多于文法经管类和艺术类样本,调查对象涉 及全校16个学院。与此同时,笔者在编制问卷的过 程中,也充分考虑到性别、政治面貌、生源地、是否为独生子女等情况,针对性地编制调查问卷。本次调 查总计发放问卷250份,回收问卷235份,回收率达94%,其中有效问卷228份,有效率达97%。

(三)调查方式:本次调查采取的是电子问卷的方式,小组五个成员各自通过QQ发放给自己高中的同学(皆为在校大学生),总共共发出调查问卷120份,收回106份,回收率达88.3%。

(四)调查时间:2015年00月00日――――2015年00月00日

(五)调查内容:“90后”大学生对大学校园婚恋问题的认知情况,问卷共向被调查者提出了

个问题。(见附一)

(六)调查结果:

1.恋爱观总体趋于健康,但传统的爱情道德观念淡化。

调查结果显示,性格和共同语言成为择偶的重要标准,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恋爱状况比较满意,68.87%的大学生认为结婚并不一定要“门当户对”。调查中发现,只有46.23%的学生认为选择恋爱对象的首要条件是容貌和气质,19.81%的学生对大学生恋爱中的性行为持赞成态度,66.04%的学生没有考虑恋爱与婚姻的关系。

2.择偶标准比较理性,谈恋爱现象趋于普遍化。

由于大学生普遍支持恋爱,因此现在大学生谈恋爱现象趋于普遍化,大学也开始增设恋爱课程。调查结果显示,有19.81%的大学已经开设关于恋爱及婚姻相关的课程,也有32.08%的大学也支持大学生谈恋爱,大学生谈恋爱逐渐受到大学的重视。许多父母也逐渐打破传统观念,39.62%的父母也同意自己的子女在大学期间谈恋爱。调查结果还显示,道德品质和兴趣爱好在恋爱选择中也占了很大的比重。

2.恋爱自主性增强,恋爱趋于理性化。

调查结果显示,在恋爱自主性方面,大学生都会从电视和网络中主动去了解恋爱价值观,69.81%的学生认为恋爱应以自己的意见为主,父母的意见为辅。53.77%的学生遇到自己喜欢的人时会有所表示。有63.21%的学生每月恋爱消费支出在30%以下,仅有极少部分人认为物质基础和性爱是维持恋爱的重要因素。

(七)分析问题

大学生生理上已经进入性成熟期,心理上也进入恋爱阶段,必然会逐渐萌发出爱情意识,并在其整个精神世界中占据主要而突出的地位。一旦出现适宜的条件,爱情开始便会迅速转入恋爱实践。而具体原因归因于以下几个方面。

1、自身生理、心理的因素

生理发育成熟:大学生年龄大多数都处于18-22岁,正值青春发育成熟期,性意识逐渐增强,心里极度躁动不安,渴望与异性交朋友,恋爱欲望强烈,产生了构思配偶组建家庭的理想模式,并试图付诸恋爱实践。因而一旦遇到接近理想的异性同学便会以各种借口,寻找各种机会进行试探和追求。

其次大学生大多是经过十年寒窗之苦,奋力拼搏才进入大学校园。中学阶段由于升学负担而暂被压抑的丰富的青春期情感此时得以爆发,自我形象逐渐清晰,自我意识日益增强,情感需求渴望满足。而恋爱则是其情感满足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心理上,一些男女大学生虽然暂时没有谈恋爱的需求,但因同宿舍的同学谈恋爱,看到人家亲亲热热,自然会激发起恋爱意识和行为。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对象,或没有人向其求爱,孤独感、危机感、失落感就会涌现,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但高校里出现的恋爱可以说是大学生自身生理、心理发育规律的正常结果。

2、校园文化的影响

校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 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心始终在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而对于大学生恋爱婚姻观的教育却持中立消极的模糊态度,即既不提倡也不反对,甚至有的老师认为恋爱婚姻问题是难登大雅之堂的,羞于在课堂上提起,更逞论加强对大学生的婚恋观教育了。而往往这些影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由于教师没有正确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恋爱的动机,致使有的大学生因人际相处困难、学习考试、就业等感到很大的压力;有的大学生因对信念、价值和自我把握不定, 而产生茫然、沮丧和没有归属感的情绪。故而通过恋爱找人分担, 从而起到缓解压力和摆脱孤独的作用。长此以往,在得不到正确引导之,大学生们便只能跟着自已的感觉走了。

3、大众传媒的影响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受大众传媒的影响越来越大,当代大学生早已走过了眉头苦干的时代。当今社会,以报纸、电视、网络为主体的大众传播媒介己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传媒的开放性、自由性、丰富性对心理、生理都处于活跃期的大学群体而言,在其心理机制、心理人格、道德认知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影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有关爱情与两性关系的书籍、电视、电影等铺天盖地地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尤其是随着网络的普及,良荞不齐的内容更是让年轻人眼花缭乱。而网络作为迅速传播信息的新媒介,在让大学生获取知识与信息的同时,也使大学生受到了西方诸如“性自由、性解放、试婚”等不良思潮的影响,歪曲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继而也扭曲了其恋爱婚姻观。

(八)解决问题

一、坚持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帮助90后大学 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1.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 繁荣的根本、生命之魂和精神旗帜。离开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就会迷失 方向,甚至滑入‘西化’陷阱。”[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马克思主义 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2]所 以,针对不良思想对90后大学生思想的侵蚀,我们 要大力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90后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用 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的头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 恋爱观。

2净化网络环境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之间信息的传播变得更加快捷。但是,随着网络传媒的异军突起,一些不良思想和社会风气越来越快速地影响 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大学生一般反应速度快、接受能力强,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特别是负面影响。所以我们必须针锋相对,加强对网络传媒的监管力度。净化网络环境,将互联网转换 为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正确引导高校大学生的恋爱行为,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二)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90后大学 生深刻理解爱情的本质

1、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 笔者所在的学校,现有52个学生社团,分为理论实践类、科普科技类、志愿服务类、文化类、艺术表 演类、体育类等六大类,每年开展的学生社团活动达500余项,覆盖全校学生90%以上。学校通过开展 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 围,促进大学生文化修养的提升,消除大学生的孤独 感和空虚感,大大减少大学生因寂寞空虚而谈恋爱的比例,从而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为大学生健康成 长提供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2、举办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定期举办恋爱问题专题讲座,开展恋爱心理现场咨询,组织校园恋爱题材的情景剧演出,播放恋爱题材的主旋律电影,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帮助大学生排遣恋爱中的各种不良情绪,吸引大学生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使和谐 先进的校园文化占领大学生的思想阵地,提高他们 的思想素质,使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与主旋律相吻合,从而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爱情的本质。

(三)加强人生观教育,引导90后大学生正确认识爱情与事业、生活、婚姻家庭的关系

1、正确认识爱情与事业的关系

90后大学生在谈恋爱的过程中,如果一味地为了情感上的满足而不顾其他方面,盲目地将爱情置于人生最高的位置,整天沉溺在爱情的缠绵之中,人生的主旋律是事业,爱情只有植根于事业的沃土之 中才能开花结果,没有事业的爱情只能是昙花一现,最终会被无情的现实所击溃。作为大学生,应该充分利大学各方面的资源,刻苦学习,努力锻炼自己各 方面的能力,将爱情融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去,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及爱情理想。

2、正确认识爱情与生活的关系

恋爱中的大学生不应把自己禁锢在两个人的世界里,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关心国家大事,投身学校的学习生活,常与父母联系。如果因为恋爱而脱 离了生活的正常轨道,就会导致不良后果,影响大学 生的健康成长。大学生应在集体生活中,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正确对待 身边的朋友,加强交流,增进友谊,对他人拥有一颗 仁爱之心[3]。

恋爱的婚姻无疑是其中最为壮丽的篇章。恋爱是男女两性之间因相互吸引而融合在一起的心灵邀约;婚姻则是趟过爱情河的恋人们共同的身心家园。自古以来,人们就把“有情人终成眷属”作为对知心爱人的真诚祝愿,作为婚恋的理想归宿。而作为大学生,只有拥有正确的恋爱观与婚姻观,才能正确认识爱情与学习、生活、婚姻、家庭的关系。

[1]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N].光明日报,2011-12-14(1). [2] 方章东.江泽民同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的创新[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9(3):24-27.

篇7:论文 树立正确大学生恋爱婚姻观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改变,那就是大学生谈恋爱越来越普遍。当代大学生处于青春期中后期,随着性心理和性生理、性思慕期、性意识期的到来,在没有了各方面压力下,在充满美丽幻想的大学校园里,开始了属于自己的爱情序曲。

在大学里校园里随处可见手牵手的情侣,谈恋爱是否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发展,这将成为社会公共关注的焦点。大学恋爱可遇而不可求。爱情是个奇怪的东西,你有意去寻找它时,它偏不出现,而你又有可能在无意中收获了美好的爱情。爱情是大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部分,是每个大学生所向往与追求的东西。面对她的时候,每个人又有不同的态度,也就是说他们的恋爱观各不相同。现在的大学校园,爱情的开始与结束在一年年的轮回,他们的交友方式也在社会活动、网上交友等各异的形式里异彩纷呈。

凡事都有个“度”,恋爱也不例外。如果能把握好这个“度”,正确处理好学业与爱情的关系,那么,在大学中谈恋爱也未必是一件坏事。爱情具有巨大的鼓舞力量,它能够振奋人的精神,使大学生们把爱情作为奋发学习的动力。大学生在思想上已趋于独立,对待爱情,更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因此,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1、要正确对待恋爱。

正确处理好恋爱、学业、事业三者之间的关系。对待和处理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如何正确认识,对待和处理恋爱和学生的关系,正确处理恋爱与集体活动、社会工作的关系,正确处理连爱与其他同学团结的关系等方面。肩负重任的大学生应处理好爱情与学业关系,珍惜青春,把握青春,使青春更美好,更富有积极意义。恋爱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大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因为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目的。事业高于爱情,主张事业为主,不宜过早地恋爱。但也不要认为爱情是事业的绊脚石,处理得好的话,爱情也能对事业起到催化作用。

2、要培养爱的能力。

(1)迎接爱的能力。如果一个人心中有了爱就要敢于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如果面对别人的示爱时要能够取舍,并及时做出接受或拒绝的选择。能够承受求爱拒绝或拒绝求爱的心理困扰。

(2)拒绝爱的能力。对于自己不愿意接受或认为不值得接受的爱情应有勇气拒绝。拒绝时应注意两点:

一、如果不希望爱情到来,拒绝的语气要果断坚决,容不得半点优柔寡断,否则对对方造成的将是更大的伤害。

二、要掌握恰当的方式。要掌握说话的方式和度。虽然每个人都有拒绝爱的权力,但是也要做到对别人起码的尊重。

3、要正确处理恋爱挫折。

莎士比亚说过:“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真诚的爱情不是走一条平坦的道路。”爱情是生活中美好的事情,但在恋爱中遭遇挫折是常有的事。在处理失恋的问题上,正确的态度是做到失恋不失德,失恋不失态,失恋不失志。

(1)正视现实,失恋之苦在于一个“恋”字,爱情是双向、相互的,以双方的爱情为基础,失去任何一方,爱情就会失去了平衡,恋爱即告终止。这时失恋的一方无论对另一方爱得有多深,都是不现实的了,作为有理智的大学生应该正视这一现实。

(2)换位思考,要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这样作有助于你理解对方终止爱情的原因,有助于你接受失恋这一痛苦的现实并及早走出失恋的阴影。

(3)感情宣泄。不要过分地隐藏或压抑失恋带来的痛苦,要找适当的方式进行宣泄。通常宣泄的方法有:

① 眼泪缓解法。在悲痛欲绝时大哭一场,可以使情绪平静。专家认为,眼泪能把有机体在应激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某种毒素排出去。

② 运动缓解法。剧烈的体育运动有助于释放激动情绪带来的能量。③ 转移注意。心情不佳时,可以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

④ 文饰法。当得不到自己爱的人,失恋时,援引合理的理由和事实来解释挫折,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安慰。

⑤ 倾诉。向可以信任的师长,同学,朋友,老师等诉说自己心中的烦恼,也可以写日记或写信。如果感觉心中的积郁实在太深,无法排解时,也可以找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咨询。

(4)情境转移。失恋后之所以难以摆脱恋情的困扰,就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昔日的恋人有者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要想摆脱失恋的痛苦,就要换一个崭新的环境,暂时离开曾经熟悉的环境。把自己置身于一个欢乐的环境中去。如多交一些朋友,多参加一些集体性的娱乐活动,或者可以找人去逛逛街,出去旅游散散心等,这样有助于心情的开阔。另一方面是由于失恋后有一种空虚感,暂时难以适应,所以可以用工作或其他什么方法来充实自己,不让在有空余的实践胡思乱想。

(5)升华。要尽快把失恋升华为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尽快投入到学习或者工作中去。切不可因为失恋而一蹶不振,认为生活、人生都失去了意义。要知道,恋爱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生活的全部。要正确的看待爱情,摆正爱情的位置,处理好爱情于学习,爱情于人生,爱情于婚姻的关系。

4、端正恋爱动机。

恋爱是未来寻找志同道合、白头偕老的终身伴侣,而不是为了安慰解闷,寻找刺激,更不是单纯为了性的满足。恋爱对象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忽视了经济、政治、文化、个性等因素,但是共同的理想的指向、共同的品德和情操是最根本的。恋爱动机的好坏,直接关系的恋爱的成功与否。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桥梁,其恋爱观应该是理想、道德、事业和性爱的有机结合。大学生谈恋爱时,遵守恋爱道德的主要内容是相互尊重恋爱自由、彼此忠诚,行为端正文明。举止文明,有分寸,不可随心所欲,无视社会公德。

爱情是美妙的,它教会我们许多的人生道理,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良好的爱情观,正确处理好恋爱问题,同时当遭遇恋爱困难时也应比较强的,能体现大学生素质的方法来解决,做到堂堂正正的恋爱大学生。

大学生恋爱不能只重过程而不顾后果,当代大学生注重的是恋爱过程本身,至于恋爱的结果已经不太在意。注重恋爱过程,有利于双方相互了解、加深认识,也有利于培养感情、增加心理相容度,同时也反映出大学生不愿落入俗套,着意追求爱的真谛。但是,如果“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这种做法也不可取。一些大学生把恋爱当作一种感情体验,及时行乐,借以寻求刺激,满足精神享受,一些大学生是为了充实课余生活,解除寂寞,填补空虚,把恋爱当作一种消遣文化。只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实质上是只强调爱的权利,而否认爱的责任。爱情不是自私地占有对方的感情,而是自觉自愿地为所挚爱的人付出感情、担当责任。那些抱着对大学恋爱只是玩玩而已的心态去尝试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而且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正确认识友情与爱情,切莫把友情错当作爱。

爱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字眼,也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爱情是人类独有的情感,象征着纯洁、忠贞、美好和神圣。是男女在内心形成的对对方最真挚、最热烈、最稳定、最专一的情感。爱情以人的性生理发育为前提,以人的具有社会内容思想感情为基础。当代大学生的性生理发育虽然基本成熟,但性心理还有许多不足,人生观不够稳定,学习基础不够牢固,但大学生迫切渴望爱情,但不能正确理解恋爱的含义。因此,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使大学生减少走“弯路”,进“死胡同”是必要的。

大学生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将对他们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对于在大学生中出现的恋爱现象,我们要正确对待,积极引导。尤其要学会理性的处理好因爱情而引起的一系列矛盾与选择。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合理恋爱,才能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因爱情而锦上添花。

11国贸3

杨再再

篇8:大学生恋爱与婚姻观的调查研究

一网络对大学生恋爱婚姻道德的影响

由于网络信息资源良莠不齐、网络文化特性优劣并存, 网络对于青年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平台。网络“给未成年人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与此同时, 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 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2]网络的两面性使得网络对大学生的恋爱婚姻道德具有双重作用, 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又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一) 积极影响

1网络的平等性有利于大学生在恋爱婚姻中尊重人格平等

网络具有平等性的特征。首先, 网络主体关系是平等的。传统的交往环境中大学生的恋爱婚姻交往容易受身份、地位、财产等世俗关系的影响。但在网络社会里, 网络主体的现实条件被隐没, 所有人都以符号形式出现并具有平等的网民身份、享有同等的网络权利。其次, 网络交流是平行的。网络信息的传播在统一的平面上进行, 网民以相互平行、交互的方式开展交流。这种交流是无中心的、无领导的, 不必担忧现实利益关系的冲突, 每个人都可以自由选择交往对象、自由表达意见, 人与人之间趋于平等。大学生喜欢网络的平等性, 也容易受网络社会这种平等意识的熏陶, 从而确立平等的人格。网络的平等意识渗透到大学生的爱情婚姻生活中, 能消解他们传统的等级意识与世俗观念, 使之建立起恋爱婚姻中的平等价值观并尊重对方的独立性、认可双方的平等, 从而更自由地进行恋爱与确立婚姻。

2网络的互动性有利于大学生在恋爱婚姻中产生积极主动和独立自主的主体意识, 并拓展社会化范围

网络互动的群体环境有利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不同于传统的单向交往方式, 网络的交往是互动的双向或多向方式, 在这个互动的系统中, 大学生不再是单向的被动接受者, 他们享有足够的自由权参与互动并获得话语主动权, 其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由此被激发。另外, 面对网络平台的丰富信息和不同观点, 大学生可以进行自由选择和自主评判, 其独立判断能力和认知能力得到锤炼、独立自主的主体性意识不断增强。网络上形成的主体意识延展到现实恋爱婚姻生活中, 他们会更自由地扩展感情交往范围并为自己的恋爱婚姻关系发展进行独立的判断与选择, 从而更好地把握和处置恋爱问题、妥善协调好婚姻关系。

网络互动的群体环境也有利于大学生拓展社会化范围。网络能帮助大学生扩大交往范围, 还有利于大学生深化交往程度。因为网络的隐匿性和平等性破除了人际交往中的现实顾虑和面对面交往的尴尬, 使人更容易相互信任, 将交往升华到较高的层次。通过网络方式拓宽社会化范围, 还使大学生丰富了人生、积累了更多社会知识并强化了包容意识和开放精神。这有利于大学生拓宽现实中的爱情婚姻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 有的大学生就会把网络中的人际交往延伸到现实生活中。

(二) 消极影响

1网络文化的多元化导致大学生的恋爱婚姻道德价值取向更加混乱

网络的开放性使网络装载着大量的信息资源, 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地访问任何资源。这些信息资源不但数量巨大, 而且体现了千姿百态甚至相互冲突的各种价值观。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其心理发展还不成熟, 辨别是非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弱。面对着如此多元化的价值观, 大学生常常感到困惑、无所适从。网络上关于爱情、婚姻方面的信息和道德观念十分丰富, 其中不乏一些带有偏见的、极端的、错误的思想观念, 如“一夜情”、“闪婚”、“丁克家庭”等思潮就在网络上流行一时。大学生容易受其迷惑, 从而造成价值取向的混乱, 尤其是一些低俗错误的内容毒害着青年人的身心健康并让其难以摆脱。

2网络的匿名性使得大学生的恋爱婚姻责任感更加薄弱

由于网络的匿名性, 传统的基于公共利益、公共舆论等形成的伦理道德以及法律制度难以起作用。并且在网络平台上交往双方不存在确定的社会关系和道德关系, 又没有他人在场的压力, 网民的言语行为大多不需要承担责任和义务, 其道德责任感更易弱化。正是因为网络中的恋爱、婚姻可以不负责任, 某些大学生更倾向于通过网络平台发展恋爱婚姻关系。其次, 网络交往实际上是一种人机交往, 有的大学生成天面对着冷冰冰的计算机, 容易减低其主观感受, 看不到自己言行带给别人的影响, 导致忽视自身行为的后果、减少对别人的道德关怀, 从而降低了交往的责任感。所以某些大学生在网恋中无所顾忌地诱骗对方还不以为然。另外, 网络上的自由主义、个人主义也冲击着大学生的责任感, 使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主张自由主义, 缺乏社会责任感。网络弱化了大学生对现实爱情婚姻的忠诚度和责任感, 一些大学生由此以“无所谓”的态度对待情感游戏、婚前同居、婚外恋等问题。

3网络的虚拟性导致大学生的恋爱婚姻道德行为失范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 大学生可以更无所顾忌地浏览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加上大学生在生理上正趋向成熟, 对异性充满好奇, 但又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有时难以控制自己的激情。由此造成一些大学生的恋爱婚姻道德行为失范, 出现粗俗放纵甚至违法犯罪的行为。如在公共场所行为不雅、婚前性行为、插足别人婚姻等, 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由于网络的虚拟环境, 不用顾及收入、房子、社会地位等现实问题以及网络的虚幻美, 大学生很容易投入到网恋和网婚中。正常的网恋行为是可以接受的, 但大学生中出现了很多扭曲的网恋和网婚行为。有人将仅存于网络平台的网婚视为现实难以自拔甚至产生心理疾病, 有人在仅限于网络平台交往的网恋中欺骗对方, 这都将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

二网络对大学生恋爱婚姻道德的影响机制

从伦理道德角度看, 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等是道德主体形成道德品质的重要因素。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信息平台、交流平台, 也主要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等方面影响了大学生的恋爱婚姻道德。

一是从道德认知方面看, 道德认知是影响大学生恋爱婚姻道德的源头。网络作为一种非传统的、独特的道德认知源, 既发展了大学生的恋爱婚姻道德认知能力, 又有弱化大学生道德认知的倾向。

网络开拓了大学生的恋爱婚姻道德视野并发展其道德认知能力。在现实社会环境中, 受时间、空间、信息传播条件等的限制, 家庭和学校是大学生最重要的认知来源。网络则为大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资源, 并且网络的多元性、及时性、自由性等满足了大学生求新的道德认知需求。网络上关于恋爱、婚姻的复杂道德现象会不断激发着他们新的道德认知需求, 从而不断拓展其道德视野。网络中不断涌现的诸如网恋、网婚等新的道德认知源与道德情境还让大学生学会进行理性的道德评价, 从而锤炼其道德认知能力。

网络也有弱化大学生道德认知的倾向。现实社会中一定的年龄阶段接受相应的道德教育, 大学生在上大学前从学校和家庭所获得的道德认知是比较单一的。但网络信息资源打破了传统道德认知的阶段性、循序性特点, 年轻的大学生面临诸多并不适合其年龄阶段的道德观念判断, 可能难以适从。并且家庭、学校、现实社会对大学生进行的恋爱婚姻道德教育, 大多经过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的筛选, 网络信息则不经过社会道德规范的过滤, 良莠不齐的信息资源冲击着青年人的道德认知能力。例如, 过多在网络上浏览黄色、暴力内容的人就容易对传统的恋爱婚姻伦理道德规范产生怀疑。

二是从道德情感方面看, 道德情感是影响大学生恋爱婚姻道德的内在动力。网络既释放了大学生的道德情感, 又导致大学生的道德情感冷漠。

在现实社会中面对道德评判时, 大学生因道德规范、社会舆论等的压力以及“面子”、“自尊”等的约束, 其自豪感、尊严感、羞愧感、内疚感等道德情感往往会受到一定控制而难以真实表达。网络宽松的“虚拟环境”则易唤起道德情感共鸣, 让大学生能够更真实地表达道德观念、更自由地做出道德选择。另外, 网络平台极大地满足了大学生追求独立、自由、平等等道德情感的需求, 因此他们在道德情感上比较认可网络交往。大学生更喜欢借助网络来解答恋爱婚姻中的困惑、解除恋爱婚姻中的矛盾和问题。

如果大学生过于依赖网络, 则容易导致对现实爱情婚姻的道德情感冷漠。由于迷恋网络, 一些大学生疏远了身边的恋人和家人, 以情感为纽带的现实交往关系被冰冷的人机关系所代替, 具有亲和性的恋爱婚姻交往大大减少, 甚至把活生生的人看成只是虚幻的机器、符号、图像等, 其道德情感趋于冷漠化。而且网络的匿名性、虚拟性等特征也容易造成大学生失去对恋爱婚姻的道德关怀和道德评判, 从而丧失责任感、善恶感、正义感等。网络所导致的道德情感冷漠表现在恋爱婚姻生活中, 就是缺少真正的感情交流与沟通, 用网络来掩盖和回避现实的恋爱婚姻矛盾, 使得爱情婚姻情感疏离。

三是从道德意志方面看, 道德意志是影响大学生爱情婚姻伦理道德的调节器。网络道德标准的多元化和网络道德评判的弱化容易摧毁大学生的道德意志。

网络关于恋爱、婚姻和家庭的道德标准表现出多元化。由于网络文化的多元性、难以控制性等特点, 网络道德评判标准常常处于模糊、不稳定的状态。网络上对爱情、婚姻和家庭等就存在多重道德标准和多种不同的道德情景, 这容易摧毁大学生的道德意志。例如对于婚前性行为, 网络上的道德标准多样、网络评判不一, 这容易造成大学生道德意识混乱。

网络上道德评判也趋于弱化。由于网络拒绝权威、推崇自由主义, 网民的道德评判意识随之降低。网络主体的匿名状态, 也使得网络道德评判缺乏实际的评判对象。另外, 由于缺乏有效的网络道德制裁方法, 造成网络道德评判效果较弱。网络评判的弱化势必摧毁爱上网的大学生的道德意志, 使得他们的道德自控力降低、道德警惕性放松。现实世界中道德规范所不容忍的一些行为, 在网络上不会受到谴责而成为无所谓的事情。例如, 常见的在网络上骂人、欺骗、浏览色情网页等, 很多大学生并不认为是不道德的行为, 更不用说为此进行道德斗争了。大学生在网络上薄弱的道德观念和不良的言行习惯也会带到现实恋爱婚姻生活中, 甚至混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界限。

三网络环境下学校对大学生进行恋爱婚姻道德教育的对策

人是网络社会的主体, 网络对大学生有何影响关键在于大学生的主体素质。网络影响下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恋爱婚姻道德教育, 不应禁绝大学生使用网络, 而应采取“积极发展, 加强管理, 趋利避害, 为我所用”的网络方针。[3]即一方面大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2|03 23力利用和发展网络、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一方面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尽量避免其消极作用。最重要的还是要强化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主体意识, 以提高其道德认知能力、培养其道德情感并提高其道德自律性。

1在道德认知方面, 强化正确的、稳定的爱情婚姻伦理道德的引导

首先, 学校要主动扩展能传导正确恋爱婚姻道德观的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是影响大学生恋爱婚姻道德认知的首要因素。针对网络环境加强对大学生的恋爱婚姻道德教育, 学校应主动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恋爱婚姻信息资源, 与政府、主流媒体等一起成为网络社会主流信息源的高地。一方面, 学校要积极构建网站、建立各种网络平台, 主动发布有关恋爱婚姻的信息资源。对于校园内或社会上有关恋爱婚姻的热点信息, 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学校都应客观公正的公布, 让大学生可以通过正常的渠道了解信息。即使是对于有争议的信息源, 也应通过正规渠道进行公布。如果遮遮掩掩, 反而让学生更想一探究竟而又不得其解, 甚至促使他们通过非法渠道获取错误的信息和观点, 其效果适得其反。另一方面, 学校要努力地在网络上提倡主旋律的引导、突出中国社会恋爱婚姻的核心价值观。要让大学生明确懂得什么样的恋爱婚姻观是正确的、什么样的恋爱婚姻观是不正确的, 这是学生建立正确道德认知的前提条件。为此, 学校首先可以通过课堂教育形式向大学生弘扬正确的爱情婚姻伦理道德观念。另外还可以通过网络本身提倡主旋律的恋爱婚姻价值观。学校不但要主动发布信息, 而且在信息源内容上要积极渗透主流文化的恋爱婚姻价值观, 在信息源表现形式方面则要尽量采取潜移默化的形式进行引导, 切忌生搬硬套。例如, 可以把正确的恋爱婚姻观渗透到新闻、论坛、游戏、网络语言等。还有很重要的一点, 学校在发布信息时一定要增加信息源的生动性和特色性、符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情感发展特点、满足其情感交流和社会交往等需要, 以此吸引大学生的关注从而才能对其进行教育。

其次, 学校应加强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先要注重制度建设, 高校应该制定有关学生与网络的专项制度或校规校纪, 要求大学生予以遵守、遏制其不良道德与行为的发生。校园网是学生常用的网络, 学校应建立专门的机构与队伍, 加强对校园网文化内容的建设与管理。另外, 学生大多在寝室上网。学校一方面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延伸到寝室, 教师要深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另一方面, 对于学生寝室范围的网络系统应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进行必要的监督与管理, 要禁止网络欺骗、网络谩骂等错误行为并屏蔽网络传播的色情、暴力和反动信息等内容。

2在道德情感方面, 满足大学生的内在需要

通过满足大学生的内在需要, 可以引导大学生既认可网络交往, 又重视现实情感。一方面学校教育要肯定网络对大学生恋爱婚姻发展的积极作用, 认可大学生的上网活动。另一方面, 也要防止大学生过度依赖网络。大学生喜欢上网, 是因为网络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如果现实能满

24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2|03足大学生自身的内在需要, 那么大学生就能融入现实生活和现实情感, 从而摆脱对网络的一味依赖。要满足大学生的需要, 首先要了解大学生有什么需要。为此学校教育者应与学生平等相待, 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知晓和关注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心理需求等。其次, 学校要努力创造条件尽量满足大学生的内在需要。网络满足了大学生追求独立、自由、平等、个性等道德情感的需求, 这是其道德情感上认可网络交往的重要理由。因此, 在现实生活中学校首先要尊重学生在恋爱婚姻方面的真实意见和自主权利, 不干涉学生的恋爱婚姻生活, 满足学生自由恋爱、自主婚姻的需要。另外, 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在社会交往、情感交流、表现自我、表达意见等方面有较强烈的现实需要, 学校应提供各种平台、举办各种活动等予以满足。学校还要及时帮助大学生解决恋爱婚姻中的现实问题, 如人际交往障碍问题、失恋问题、恋爱行为失范问题等。另外, 学校教育者应吸取网络的无中心和交互性特征, 改变传统的自上而下、灌输为主的思想教育模式, 采取平等式的、交互式的思想教育方式。

3在道德意志方面, 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性

由于网络道德监管困难, 培养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十分重要。要养成道德自律意识, 就要引导大学生建立道德信念和道德内省机制, 唤起道德责任感, 这是网络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大学生的个体意识处于逐步形成时期, 其逆反心理强烈, 竭力希望摆脱教师和家长的管束。所以对大学生进行恋爱婚姻道德教育, 就不能把恋爱婚姻道德强加于他们, 而要通过引导将道德规范内化为他们自身的内在需要。为此学校、家庭要创设各种机会和平台, 鼓励和引导大学生接触开放复杂的社会环境, 提供机会让他们在各种不同道德准则中学会进行道德判断和做出道德选择, 从而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道德主体性。另外, 要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唤起大学生对恋爱婚姻的美好向往和快乐的情绪情感体验。另外, 学校要强化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尤其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对学生进行恋爱婚姻道德教育时, 要专门针对有关网络恋爱婚姻道德开设课程、进行专题讨论等, 提醒学生不要涉足不良网站、不要浏览不良内容。要多运用学生中的某些恋爱婚姻的典型事例和社会中相关的热点事件, 引导大学生参与讨论、发表看法, 以此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让学生学会辨别是非、善恶、美丑, 从而培养学生自觉抵制粗俗放纵的恋爱婚姻行为以及低级庸俗、淫秽暴力等内容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300http://www.cnnic.net.cn/dtygg/dtgg/201201/W020120116337628870651.pdf, 2012-01-16

[2]中央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 2004-3-23.

上一篇:个性的自己作文下一篇:儿时的趣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