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信行业研究报告

2024-05-15

中国通信行业研究报告(精选9篇)

篇1:中国通信行业研究报告

中国床垫行业研究报告

北京汇智联恒咨询有限公司

目 录

第一章 床垫行业现状概况

第一节 床垫的定义及分类

一、软体家具

二、床垫

第二节 全球床垫行业发展概述

一、产业投资

二、原材供应

三、市场供需

四、主要国家分析

第三节 全球床垫市场发展预测

第二章 我国纺织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纺织行业的影响分析

第二节 中国纺织业总体经济指标分析

一、中国纺织业总体经济指标分析

二、中国纺织业总体经济指标分析

第三节 纺织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一、纺织工业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二、我国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第四节 纺织行业运行情况

一、纺织行业增速全面下降

二、行业困难呈进一步加剧的趋势

三、纺织行业趋势分析

第五节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分析

一、中国纺织品出口前景趋缓

二、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市场

三、中国纺品相对优势降低

四、转型扩大内需商机

五、推动促进纺织产业发展策略

第二章 我国床垫行业发展综述

第一节 我国床垫行业发展概述

第二节 我国床垫行业发展特点及存在问题

一、企业规模较小,设计能力欠缺

二、生产企业众多,品牌意识不强

三、产品功能不高,同质化严重

第三节 我国床垫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三章 床垫行业经济运行现状分析

第一节 行业运行主要经济数据统计

第二节 行业供需情况分析

第四章 床垫行业市场分析

第一节 市场运行分析

第二节 床垫细分产品市场分析

一、弹簧床垫

二、充气床垫

三、玉石床垫

四、棉麻床垫市场状况

第三节 区域市场分析

一、中国床垫区域经济的发展

1、中国床垫区域经济现状

2、中国床垫特色区域经济

3、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

第五章 行业市场竞争格局

第一节 行业总体竞争现状概述

第二节 企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三节床垫企业面临市场竞争

第四节床垫企业市场竞争对策

第五节 品牌竞争格局分析

一、外来床垫高端品牌的影响

二、同类床垫品牌竞争全面升级

三、弱势床垫品牌的影响

四、品牌分析

1、喜临门

2、金榜麒麟

3、雅兰

4、皖宝

5、大自然

6、吉斯

第七节 床垫消费者研究

一、购买场所

二、何时购买

三、购买决策因素

四、消费者较偏好的促销方式

第六章 海外床垫市场

第一节 中国床垫在全球床垫市场的地位及与市场机会

一、各国应对策略分析

二、中国在主要床垫制造市场优势分析

第二节中国床垫进口分析

第三节中国床垫出口分析

第七章 影响床垫需求的主要因素

第一节 世界各国收入水平与床垫消费水平分析

第二节 我国人均收入水平变化与床垫消费水平分析

第三节 其它因素分析

第八章 营销策略

第一节床垫销售策略分析

第二节床上用品欲走专卖之路

第三节中国家具市场营销趋势

第九章 床垫企业的信息化技术变革

第一节全面理解床垫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第二节床垫企业实现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第三节如何进行床垫企业的信息化变革

第十章 中国床垫行业发展趋势及预测

第一节我国床垫行业发展趋势

一、求新求变趋势

二、绿色环保趋势

三、产品智能趋势

四、市场变化趋势

第二节我国床垫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篇2:中国通信行业研究报告

投资要点

造纸行业并非象一些人认为的那样是“夕阳产业”,而是一个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非常有发展潜力的行业,在未来10到20年里,纸和纸制品的产值将超过钢铁、煤炭、水泥、石油的产值,仅低于粮食。

我国造纸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品品种少、档次偏低,未来一段时间里造纸企业将发生以整合资源为特色的大规模的资产重组,一批造纸类上市公司将由此做大做强,整个行业充满投资机会。企业上规模,产品上档次,林纸一体化,是造纸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由于进口木材、废纸、纸和纸浆的关税普遍很低,因此加入WTO对我国造纸行业影响并不大。国外造纸企业规模大,成本低,我们在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但即使没有WTO,国内造纸企业的竞争也很激烈,一批规模小、污染重、效益差的造纸企业被关、停、并、转也是必然的。

新的《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比以前的标准更加严格,而且今后只会越来越严格,造纸企业要提高污水处理技术,降低环保风险。

我国造纸行业上市公司研究

我国目前有15家造纸类上市公司(造纸主业不突出的公司不计算在内),按其所产纸品的用途可以分为四类:新闻纸类上市公司、普通文化纸类上市公司、包装纸类上市公司、特种纸类上市公司。分别分析如下:

吉林纸业:

吉林纸业是国家指定的大型新闻纸、纸袋纸专业生产企业。从公司最近三年的经营状况财务数据(见下表)可以看出: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逐年增加,但主营业务利润没有同步增长,2000年主营业务比1999年增长2.37%,主营业务利润却下降28.48%,净利润下降35.03%,在新闻纸价格稳中有升的情况下,说明公司应该控制成本,增强赢利能力;公司的财务结构比较合理,经营效率比较高。江西纸业:

论业绩,江西纸业是新闻纸类上市公司里比较好的公司。公司形成了年产20万吨新闻纸的生产能力,产品在华东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公司年增产13.6万吨低定量彩色胶印新闻纸技术改造项目及其子项目——年增产13.6万吨的热磨机械浆生产线项目将为公司带来良好的盈利。从公司的财务数据可以看出:公司净利润在逐年增长,经营稳健,财务结构合理。

福建南纸:

福建南纸是国内最大的新闻纸生产企业之一,产品市场占有率约为20%,主要供应《人民日报》、《参考消息》、《文汇报》等

中央七报一刊。随着1999年12月底公司募股资金主投项目---年增产12万吨彩色胶印新闻纸技改项目的顺利投产,公司主导产品低定量彩色胶印新闻纸年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使公司的新闻纸生产初具规模效应。该纸机生产的新闻纸质量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使公司完成了产品的升级换代,产品的各项质量指标,包括定量、白度和强度进一步提高。该产品不仅在国内甚至在国际市场上均具有轻强的竞争能力,完全可以替代进口新闻纸。另外公司以自有资金1041万余元收购福建星光造纸集团公司1.059万亩试验林场,以自有资金3688万元收购福建星光造纸集团公司“日产100吨脱墨浆系统”固定资产,此次收购将扩大公司的生产规模,充分发挥其生产能力,步入快速成长期。

公司2000年主营业务利润较99年增长65.76%,而净利润却同比下降17.79%,公司应该注意控制费用,提高赢利能力。黑龙股份:

公司除了经营新闻纸外,还生产和销售冰雪运动器材。新闻纸以普通新纸和胶印新闻纸为主,产品市场占有率约12.5%,在新闻纸生产企业里处于中上游水平。公司生产的冰雪运动器材85%出口海外,市场占有率较高,其中速滑冰刀在国际市场较有名气。公司最近三年主营业务利润和净利润都在逐年增长,经营稳健,资产负债情况合理。

宜宾纸业:

宜宾纸业是我国西南地区唯一的新闻纸生产企业,有一定的地域优势。在新闻纸类上市公司中,宜宾纸业的业绩是比较差的,虽然主营业务利润有增长,但净利润增长缓慢,公司资产负债率偏高,现金流量情况也不理想。不过,由于公司总股本及流通盘都比较小,因此二级市场股性较活,加上第二大股东是实力雄厚的五粮液公司,为公司的资产重组提供了丰富的想象。

晨鸣纸业:

晨鸣纸业是国内生产规模最大的造纸企业之一,以生产和销售中高档文化纸为主,主导产品是双面胶板纸,国内市场占有率约7%,是国内最大的双胶纸生产企业。公司经济效益连续五年在造纸行业名列前茅,是造纸行业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于2000年3月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2000年首批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其下设的技术开发中心属国家级企业中心。多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公司自主开发的高档低定量涂布纸、高级亚光铜版纸、八色高速轮转印刷机专用纸,教材用地图纸和无碳复写原纸等一系列高新技术产品不仅多次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并被列入99年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计划,公司出口日本市场的轻涂纸被中国造纸协会称为“中国纸业走向世界的第一张纸”。另外公司在低成本扩张方面积累了成功的经验,通过承租、兼并收购、联合等方式使公司的生产规模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从10万吨迅速增加到45万吨,且主业也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原材料和辅助用电、用汽的优势。

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连年增长,资产负债率处于较低水平,经营效率比较高。具有中长线投资价值。

青山纸业:

青山纸业以生产纸袋纸为主,主要用于水泥、化肥、农药、粮食等的包装,国内市场占有率约20%。公司资产负债率比较低,经营效率、每股收益都算可以。由于包装纸利润较薄,为分散投资风险,公司出现了多元化经营趋势:98年6月公司出资控股厦门中坤化学有限公司,98年7月又间接控股漳州香料公司,2000年12月公司以自有资金600万元、占股30%参与组建中外合资重庆宝通光纤技术有限公司,最近又参股深圳一家公司,涉足光通讯领域,并于2001年6月将7000万股法人股协议转让给福建南纸,由于我国造纸企业规模小,规模效益不明显,青山纸业和福建南纸这两家同属于福建省轻纺厅的“兄弟”是否会整合造纸资源,而让青山纸业淡出造纸业而转型呢?投资者不妨关注。

民丰特纸:

是2000年6月15日上市的次新股。该公司主要生产卷烟纸、描图纸和电容器纸等特种纸,其中卷烟纸国内市场占有率16%,描图纸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5%,还有部分产品出口到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电容器纸原来是国内独家生产,从1998年开始四川也有一家纸厂小批量生产,该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公司最近投产的3150“双高”卷烟纸生产线项目是去年发行新股募集资金投资的项目,总投资达2.8亿元,项目厂房、设备均为国内一流水平,整条生产线从欧洲引进,生产过程全部电脑控制,产品质量实行在线实时监控,整个生产区装有中央空调。应该说公司募集资金的使用是到位的,及时的,今年下半年就能产生收益。该项目的投产,将改变我国高档卷烟纸依赖进口的局面,加上国家烟草总局提倡卷烟材料国产化,该项目将产生比较好的经济效益。

篇3:中国通信设备行业运行报告

1. 市场供需

受经济形势下滑影响,去年以来通信设备制造业销售有所减少。去年1~10月份,通信设备行业实现工业销售值6634.16亿元,同比减少3.4%,降幅与前三季度相比略有缩小。

2. 产品产量

去年10月当月,电话机产量大幅减少,同比减少35.3%,微波终端机和程控交换机产量同比分别减少29.3%和27.4%。产量实现正增长的是移动通信手持机,增长7.4%,达到5805.9万台。

去年1~10月累计,全行业共生产移动通信手持机4.91亿部,同比增长1.1%,增速较去上同期下降5.6个百分点;微波终端机和传真机生产明显减少,同比分别减少60.5%和26.6%。产量增长较快的是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同比增长1.2倍,达到2596.33万信道。

3. 进出口

在出口产品中,去年1~10月累计减少较多的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出口量同比减少14.7%,出口金额同比减少15.5%;手持或车载无线电话机出口量和出口额同比分别减少0.4%和6.3%。在进口产品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进口量较上年同期增长3.7%,进口额同比减少11.8%;中央处理部件进口量同比下降27.5%,进口额同比下降11.7%。电话机进口量有较大增长,但进口额有所下降,说明该产品的进口价格下降较大。

二、固定资产投资

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投资与利润增长存在很强的线性相关关系。受行业亏损影响,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投资明显减少。去年1~10月累计,通信设备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53.78亿元,同比增长4.4%。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完成额占全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 由上年同期的1.7%下降到1.4%。

三、不同类型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 不同所有制企业经营情况

去年1~10月累计,在通信设备制造业占有绝对控制地位的外资企业,完成工业销售值4212.87亿元,同比下降13.5%,实现工业销售值占整个行业的比重为63.5%。国有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股份制企业和私营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工业销售值增速较上年同期有所加快。

2.不同规模企业经营情况

篇4:中国媒体行业预测报告

电视:稳坐媒体龙头

2008年,电视以占媒体总收入高达63%的份额保持着作为中国媒体投资主导力量的位置。医药和化妆卫浴品类的花费在各类电视广告花费中名列前茅,二者在电视广告花费中共占有43%的份额。快速消费品仍将是电视广告的支柱,紧随其后的是家居用品、零售业和服务业。饮料类也仍将占据电视广告花费的不小份额。此外,之前媒介投入份额较小的休闲类和财经类电视广告花费正快速增长。相关法规的修订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应该会刺激国内外银行与保险公司显著加大其广告投入。

2008年,全国性电视频道的刊例价涨幅将保持16%的高位,不同区域市场有所差异,北方市场增幅为12%,南方市场则高达31%。根据品牌市场营销权重,我们预计,2008年的总体电视广告价格涨幅为20%。

报纸:增长速度缓慢

在发达市场,报纸已经处于落后状态。中国的报纸行业还在增长,但是今年只达到一位数的增幅:2007年报业增长6.7%,预期2008年将增长6.8%,2009年增长5%。2008年,报纸媒介份额将有望达到2001年水平(19.4%)的一半。尽管近期人们对于股票和投资基金的关注升温刺激了金融类广告投放增长83%,但是房地产、零售业、汽车和医药类广告仍然占据了报纸广告收入的半壁江山,贡献巨大。

报纸严格的内容审查和非商业视角使得报纸很难与充满活力的电子媒体竞争。一些广告客户,特别是较小的广告客户往往被在线媒体挖走。另一方面,报纸也难以整合其线上和线下资源,减缓了制定整体传播策略的进程,如跨媒体(包括传统和新兴媒体)建立一个核心沟通平台。订阅《成功营销》请点击http://www.vmarketing.cn/dingyue

杂志:市场细分小众化

2008年和2009年,杂志广告收入占各媒体总收入的份额预计都将为1.6%。更灵活的营销方式、更优质的内容整合和消费者生活方式的转变支撑了杂志保持着较高的增长——2007年为19%,预期2008年和2009年将达到20%。杂志的广告客户以化妆/卫浴用品和服装服饰类广告主为主,汽车行业以2007年76%的增幅也拉动了杂志广告收入的增长。地方出版商利用他们对本土的了解与极富创新精神的国际伙伴合作,引领了杂志在生活方式、休闲和财经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随着生活方式和休闲选择的多元化,拥有小众但忠诚读者群的小众出版物正在为广告主的品牌建设带来巨大的价值。

广播:增长势头良好

2007年广播增长为30%,尽管与其他媒体相比,其所占的媒介份额仍然相对较小,但预计2008年和2009年仍会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商业、邮电通讯和汽车类广告主是广播广告收入的主要来源,其中汽车和金融业潜力巨大,2007年的增长速度分别是86%和60%。

随着财富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拥有私家车,广播媒体的发展也随之走向了美国模式,这一点在北京等大城市表现得最为突出。2007年,车载广播的听众增长了35%,同时汽车销售量也在不断增加,2008年1月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2%。随着消费者移动性的增强,广播媒体在品牌传播中扮演的角色也日渐重要。数字广播和网络广播的发展也将对此起到推动作用,在北京和其他一些城市,例如北京广播电台的“听吧”已在网络广播中很受欢迎。注重内容,并不断开拓数字化收听平台,将使广播媒体不再只是广告主媒体计划中的备选媒体。订阅《成功营销》请点击http://www.vmarketing.cn/dingyue

互联网:品牌推广新阵地

仅去年一年,中国网民数量就激增了7300万,增幅高达53%。这也就不难理解网络广告为何是目前发展最快的媒体,预计2008年网络广告收入将增长65%,2009年将增长40%。广告主无疑被网络广告较高的到达率及其内容和形式的灵活性所吸引,且奥运会的举办也将为网络广告的发展注入一针强心剂。网络广告收入主要来源于汽车、金融、IT、房地产和网络服务等领域。

得益于百度等行业领导者扩大搜索量和优化内容的努力,搜索引擎广告也分享了发展的喜悦。百度2008年一季度报告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销售增长108%,营业利润增长100%,其中广告客户数量增加44%,且单位广告客户的收益上涨了59%。

网络游戏在网络广告中扮演的角色日趋重要。2007年网络游戏用户达到1.2亿,这将推动网络游戏植入式广告的大幅增长。尽管信用卡普及率相对较低,但电子商务仍然稳步发展。据估计,到2010年,中国在线消费者将超过一亿人。商业机构对消费者类门户网站(B2C),如卓越网、当当网、淘宝网等未来发展前景看好。总而言之,未来网络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市场营销策略。最有潜力的增长领域将不仅仅是植入式品牌广告,还包括赞助、联合推广和内容定制等形式。

新兴媒体:广告投放增长最快

在中国出现的新媒体中,手机媒体和液晶电视媒体(LCD)值得关注。此类媒体的整体广告投放量的增长速度甚至超过了互联网,预计今年将达到82%,明年为47%。

中国的手机用户数量在2008年1月达到5.56亿,位居世界第一,但这个数字本身并不能说明手机在中国具备了媒体功能。2007年,中国手机广告市场的总收入为1.025亿美元(7.8亿人民币)。根据政策许可,2008年3G将在中国投入使用,它将推动手机广告的蓬勃发展,未来会有相关政策以进一步规范手机媒体市场。订阅《成功营销》请点击http://www.vmarketing.cn/dingyue

液晶电视媒体(LCD)作为一种很有影响的媒体形式,目前广告花费额约为2.23亿美元(17亿人民币),预计2008年将增长47%。这一领域的发展来自于价格的提升、客户群的拓宽以及覆盖网络向中小城市的逐步延伸。当前这类新兴媒体目前的价格在一线市场的提升并未遇到很大阻碍。

户外:媒介形式不断创新

作为在中国最早出现的广告形式,户外媒体广告现状仍显混乱,但在过去十年间仍保持着10%的平均增长速度。零售,房地产和邮电通讯是户外广告收入的主要来源,工业产品和化妆品业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我们预计户外广告在2008年和2009年的增长速度将达到13%和26%。

篇5:中国彩电行业研究咨询报告

北京汇智联恒咨询有限公司

第一章 彩电行业概况

第一节 彩电的基本情况

一、彩电分类

二、彩电的发展历史

第二节 彩电业对我国制造业意义

第三节 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一、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二、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分析

三、我国经济增长趋势预测

四、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取向预测

第二章 彩电行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 彩电市场状况

一、彩色电视发展现状分析

二、彩电产业转型加速

三、彩电行业发展分析

四、自主创新引领我国彩电业快速发展

第二节 彩电行业变化情况

一、影响行业发展因素

二、彩电行业三年内完成结构调整

第三章 彩电市场发展分析

第一节 彩电市场发展分析

一、中国彩电市场发展现状

二、彩电市场用液晶显示屏主流规范出台

三、全球化之路逼迫中国彩电进行深层变革

四、国产品牌仍是彩电市场主力军

第二节 国产彩电与外资彩电状况

一、国产彩电以价值战对抗外资价格战

二、外资品牌低价冲击彩电市场

第三节 彩电市场需求分析

第四节 彩电企业发展分析

一、国内彩电企业盈利分析

二、彩电企业直面资源整合大考验

三、中国彩电企业力破专利费反倾销阴影

第五节 中国彩电品牌发展分析

第四章 彩电市场运行状况分析

第一节 彩色电视机产品产量

一、彩色电视机产量分析

二、家用影视设备制造经济运行分析

三、彩电分区域销售情况

第二节 彩电进出口统计

第五章 彩电相关行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 彩色显象管市场分析

第二节平板显示业发展分析

第三节 液晶面板市场分析

一、全球液晶面板市场分析

二、我国液晶面板技术现状

三、液晶电视应用下的玻璃基板现况

四、液晶面板欲借税率调整打通产业链

五、液晶面板生产设备投资预测

第六章 彩电细分市场分析

第一节 背投电视市场分析

一、背投电视发展现状

二、背投电视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第二节 CRT彩电市场分析

第三节 液晶电视市场分析

第四节平板电视市场分析

一、平板电视终端市场分析

二、中国平板电视产业进入整合时代

三、平板电视消费全面推向高清时代

四、平板电视销量预测

第五节 等离子电视市场分析

一、等离子电视行业发展现状

二、国内等离子电视产业规模预测

三、等离子电视市场发展预测

第六节 数字电视市场分析

一、数字电视加速推进

二、奥运助推数字电视发展

三、数字电视发展趋势展望

四、中国数字有线电视用户预测

第七章 彩电市场竞争分析

第一节 彩电市场竞争现状分析

一、中国彩电市场竞争现状

二、竞争天平偏向国产彩电

三、节 能降耗成为平板彩电竞争的新焦点

第二节 彩电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一、国内彩电市场格局分析

二、彩电业政策与技术竞争分析

第三节 本土彩电与外资彩电竞争

第四节 彩电企业竞争分析

第八章 彩电重点企业分析

第一节 长虹

第二节 康佳集团

第三节 TCL

第四节 海信集团

第五节 海尔集团

第六节 厦华

第七节 创维集团

第八节 三星

第九节 松下

第十节 索尼

第九章 彩电发展策略分析

第一节 彩电行业营销策略分析

第二节 我国彩电企业营销策略及战略创新

一、企业战略概念

二、我国彩电企业营销策略的SWOT分析

第三节 彩电行业发展模式分析

第四节 中外彩电战略分析

一、洋品牌彩电中国战略大调整

二、国产彩电尚需掌握核心技术

第十章 彩电发展趋势分析

第一节 彩电行业发展趋势

第二节 彩电市场走向分析

一、彩电销售量预测

二、全球彩电行业流行趋势

第十一章 彩电行业投资分析

第一节 彩电业机遇与挑战分析

一、彩电行业面临挑战分析

二、彩电业面临机遇分析

第二节 彩电行业投资分析

一、IPS硬屏技术液晶电视成为彩电行业新宠

篇6:中国轨道行业研究

发布日期:2009-06-10 新闻来源:佐佑顾问

[center]前 言[/center]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城市经济实力、公众生活水平及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广州等多个核心城市陆续建造和开通地铁,掀起一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热潮。在组织与人力资源领域,城市轨道交通企业也有一定的探索和积累,同时面临着很多难题。

同为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虽然外部环境、治理结构和经营模式有所不同,但行业现状有不少共性,行业发展也有趋同点。先行企业的经验和教训,值得后来者参考和借鉴。为此,佐佑在行业研究和咨询实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当前的管理难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center]第一部分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特点[/center]

一、理解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企业

截至2008年底,我国已有23家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已初具规模。其中,11个城市建成轨道交通系统并投入运营,12个城市在建,另有10多个城市正在规划、申报轨道交通项目。总体来说,国内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有如下特点:

1.系统工程,艰巨任务

城市轨道交通本身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规模大、涉及面广、专业庞杂、社会参与程度高,且技术难度大、质量要求高、所需建设周期长。同时,由于肩负城市建设开发和服务公众的使命,关系到城市形象和民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任务承载了更沉重的责任。政府往往既要求尽可能压缩工期,又要求确保生产和资金安全。对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来说,不仅要高效完成系统难度很高的工程任务,还要杜绝“难以杜绝”的安全问题,并承受由此带来的社会压力,可谓难上加难。

2.双重属性,重在平衡

作为公用事业型的企业组织,必须在各个层面平衡好公用性和企业性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工程建设和运营牵涉整个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国内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大都围绕相关资源的商业化,开展广告服务、地产开发、物业租赁等业务,经济效益成为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自主的追求目标。

3.政府投资,特殊国企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种准公共产品,投资巨大、回报期长,部分城市尝试采用BT、BOT、BDOT等模式,但大部分城市仍以政府为投资监管主体,政府会高度关注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运作情况。城市轨道交通企业与政府的关系较为密切,企业的运作和发展受制于政府的监管方式和支持力度。此外,作为政府直接投资的特殊国企,管理上通常沿用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部分人员直接来自政府部门,有一定程度的“机关”意识,如强调风险管控、权力制衡,担

心拉开差距会破坏和谐等。

4.环境欠佳,人才稀缺

国内企业大都采取设计施工总承包、设计总体总包等项目管理模式,以及“小业主、大社会”的建设组织模式。但由于体制和历史原因,利益相关者管理模式或合作模式尚不成熟;外包机构的能力、经验或投入情况,也不能完全胜任或适应其角色定位。此外,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纷纷上马,而专业人才储备不足,工程建设和运营等方面的人才相对稀缺。这都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的工期和质量。

二、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特点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特质,以及中国的体制背景和市场环境,决定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有如下显著特点:

1.特殊的使命:服务和安全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存。需要实现艺术性的平衡,但在不同时期可有所侧重。

2.特殊的生存环境:重要的利益相关者较多,政府、社会公众、各级政府部门、合作者、外包商、员工;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好坏,对企业的运营和发展有决定性影响。

3.特殊的组织运营模式:典型的“小组织、大运营”模式,即企业本身人员规模不大,但外协性和内合性都很强,与外部机构的协作以及内部部门间的协作都很多。

这三个特点,对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了很高要求,也提供了有益启示。组织模式上,实现“流程化组织、精细化运营”;队伍建设上,注重综合型、高素能人才的培养和开发;管理机制上,注重评价的多维性、体现出企业定位和价值导向;文化上,倡导大局、奉献和协作——这可理解为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应然状态和目标方向。

[center]第二部分 成功经验和管理难题[/center]

一、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成功经验

在中国市场经济和城市化发展的历史时空里,在利益相关者多元且影响重大的利益格局中,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所走的路充满艰辛和坎坷。尤其是在建设期,任务重、风险大,资金、人员投入大却没有收入。

总结国内行业发展经验,借鉴国外相关经验,我们认为,建设期的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在运作管理方面,需把握如下几个关键点:

1.高度重视安全管理

进度、投资、安全是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三大核心。在进度和质量得以把控的基础上,保证生产安全和投资安全是重中之重。要赋予安全部门职权,加强人员配置,强化安全管理职能。

同时,必须注重安全管控与流程效率之间的平衡。以投资安全为例,既要通过权限设定、流程审批等实施严格管控,还应保证对一线建设的支持作用,防止过分管控而消耗效率。

2.努力创造有利环境

有利的外部环境,特别是与政府的良好关系,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阶段至关重要。不仅要获得政府高层领导的关注、信任和支持,还要与政府所属各部门和单位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获得有效的支持和配合。有意识地加强与政府的沟通协调及关系维护,同时通过优良的工程业绩和内部管理争取政府的信任,这是该阶段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工作重点。

3.合理调配有限资源

建设期各项资源投入巨大,如何有效地调配有限的资源,这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心。

时间角度,从工程开工到投入运营,可划分为建设筹备、单线建设、多线建设及运营筹备、运营等阶段。企业应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和要求,前瞻性考虑资源调配问题,如建设筹备期如何向建设高峰期过渡、建设期如何向运营期(或建设运营并存)过渡,等等。

空间角度,企业资源的调配涉及组织架构设计和人员规划等内部管理工作,这需要提升管理者和职能人员的专业能力,建立较为先进的管理体系。

二、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管理的共性难题

聚焦在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内部管理领域,我们总结出建设期可能遇到的管理现象和难题。若不加以重视和解决,将对建设任务的完成产生不利影响,并进一步制约企业发展。

(一)协调难,效率低

现象举例:部门间经常推诿扯皮,信任、协作少,监督、制衡多;遇到问题层层上报,直到集体决策;用行政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决策流程长、工作效率低„„

原因分析:轨道交通工程本身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和系统性,需要多个专业甚至多个机构密切合作完成,而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实际特点,增加了组织协调的难度:

1.在工期紧、任务重的现实条件下,“三边”(边申报、边设计、边施工)成为常态。

2.作为投资巨大、监管严密的对象,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常以相互监督和制衡为手段进行风险控制,这在工作分工、部门设置、授权等方面都有体现。

3.在建设任务重、建设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对职能分工、流程设计考虑不足,或没有根据形势变化及时做出调整,在无谓的磨合中丧失了效率。

有些问题是客观存在,有些是有意为之,有些是考虑不周,但都导致企业内部协调难、效率低。这一方面直接影响建设进程的质量、安全、进度,另一方面会损害人员的积极性、责任

感和归属感,不利于组织建设和长远发展。

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如何平衡风险管控和效率提升。该问题的改善和解决,涉及企业的组织模式、流程体系、责任体系及文化氛围等。

(二)激励少,发展难

现象举例:员工抱怨薪酬少,付出与收入不对等;员工积极性不高,不愿主动承担责任;企业很难招到业内优秀人才,吸引力不够„„

原因分析:员工是企业的一个重要利益相关者,如何激励员工是企业运营发展的关键,但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员工满意度普遍不高。可从以下几方面认识激励不足的问题:

1.薪酬总额的现实限制。作为政府投资的国企,尤其是在建设期,对于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管理费用包括薪酬总额,政府会严格加以控制。

2.相同数额,发法不同,激励效果有异。一种现象是“公司花了钱、员工没感觉”,企业人均支出不少,员工却抱怨工资低。追究下来,虽然工资表上的数额不多,但各种名义的奖金、福利加起来不是小数。另一种现象是“与外面比不低、与内部比不公平”,与当地水平比薪水不低,但关键岗位、业绩优秀的员工总是不满意。主要原因是“平均主义”,做不同事的人、不同能力的人之间,没有体现足够的薪酬差距,从而产生了不公平感。

3.激励手段单一,激励等同于薪酬。经过对多家企业的全员调研,我们发现,吸引员工的不仅仅是薪酬,员工对改革的期望也不仅仅是工资改革。员工的需求存在多样性,价值导向是多维度的,特别是年轻的高素能人才,更关心职业发展和学习提升。企业文化也是影响人员去留和工作状态的重要因素。企业应深入研究员工需求,采取组合式激励。

(三)人员多,人才少

现象举例:各个部门都伸手要人,人员数量没有依据;要人的时候招不来,招到以后无法立即上手;职称高、学历高,但工作能力一般;人多,但事做得不理想,总感觉缺人„„

原因分析: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时间不长,项目管理和经营管理人才积累不足,而投入建设的城市日益增多,人才特别是高端的成熟人才势必相对紧缺。

另一个原因,是企业在队伍建设方面缺乏系统性和专业度。如:人力资源规划没有到位,人员招聘没有通盘策划,人才没有提前储备;人员素质能力标准没有建立,选来的人与岗位要求不符;招聘只注重人的数量,没有关注人的能力层次和结构,等等。

还有配套机制的原因,如激励机制没有到位,薪酬不具吸引力,发展空间有限,等等。在人才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企业不仅要高效地选对人,还要用好人、培养人、留住人,这才是走出人才困境之道。

[center]第三部分 针对管理难题的解决思路[/center]

根据以上对共性管理难题的判断,结合轨道交通企业的管理现状,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思路:

一、变革组织模式,优化工作流程,重塑企业文化

解决“协调难,效率低”难题的先决条件,在于领导班子能够达成共识,认识到效率的重要性,认同协作大于制衡的道理,其核心是风险管控和运作效率的平衡问题。

1.变革组织模式:建设初期,以工程建设为核心,一般采用直线职能制的架构。随着建设任务不断推进,部门间的协调量增加、协调难度增大,这种模式逐步不适应组织发展。

纵观国内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组织模式演进,大部门制、适当授权、落实责任、强化执行是一般趋势和共性做法。施行大部门制需要配套条件,组织模式的变革也需要选择时机和节奏,采取怎样的方式、步骤,在什么阶段、节点调整,需结合企业具体实际而定。

2.优化工作流程: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小组织、大运营”的特点,决定了流程的重要性。明确职责划分、优化流程,有助于协调部门间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也有助于改善各级管理者陷于部门间协调、难以顾及内部管理的问题。除了流程图、制度、表格之外,还必须有相应的流程管理体系。流程优化也是一项系统性工程。

3.重塑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最好的指挥棒、凝结剂和协调器。推动组织变革和流程优化,必须重塑企业文化。最关键的是,明晰企业的价值导向和行为准则,并在全体人员和各部门之间达成共识。此外,企业文化还是吸引、激励人才的有效方式,直接影响人员的工作状态。

二、改进岗位体系,完善薪酬体系,建立全面激励机制

“激励少,发展难”问题的解决,是轨道交通企业完成“非常”任务的有力保证。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达到激励人员的效果,可从两个方面入手:

1.薪酬改革:即改革“机关式”的工资制度,建立“价值导向、以岗定薪、能高能低”的现代企业薪酬管理体系。设计要点如下:

分类管理,明确策略:在岗位分类分层的基础上,从岗位价值、岗位弹性、人才稀缺度等维度,分析确定企业薪酬策略,包括市场定位、薪酬组合、薪酬结构等。

导向价值,以岗定薪:以岗位价值作为确定薪酬的主要依据,选取岗位影响、工作风险、决策范围等要素进行岗位价值评估,适当拉开不同岗位及不同岗位层级的薪酬差距。

规范结构,适度浮动:优化或简化薪酬结构,明确计薪要素,使隐性收入显性化;同时,将薪酬与绩效挂钩,适度浮动,增强激励的有效性。

宽带薪酬,双条通道:设计相对宽幅的薪酬区间,形成薪等、级、点框架,将收入与人的能力、绩效挂钩;同时,拓宽专业岗位的薪酬空间,与部分管理岗位的薪酬区间相重叠,以吸引、激励和保留专业人才。

制度管理,薪酬可控:建立定薪、调薪等程序和办法,结合岗位、编制等管理制度,打通员工的薪酬发展通道,使薪酬管理有据可依;同时,结合企业的绩效考核和业绩管理机制,使薪酬总额处于受控状态。

2.全面激励:对那些年富力强的高素能人才,除了薪资和奖金之外,还应侧重于职业发展和培训培养。职业发展体系的完善,一方面是搭建多条发展通道,如“技术-管理双通道”,使不适合做管理者的技术人员在专业通道上获得发展;另一方面是健全岗位管理(晋升、轮岗等)制度,使人才得到成长并脱颖而出。

三、科学规划和储备人才,完善人才选拔及调配机制

“人员多,人才少”问题的解决,从加强“选”、“用”、“育”、“留”四个环节来实现。这里着重讲“选人”和“用人”,包括规划和储备人才、完善人才选拔及调配机制。

1.规划和储备人才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人才需求有明显的阶段性,加上行业人才供不应求,企业必须前瞻性地规划和储备人才,分步骤有计划地引进和培养人才,以缓解短期与长期的人才紧缺状况。人才的规划和储备,不仅要关注数量问题,更要关注素质、层次、类型等结构问题;不仅着眼于一两年的生产计划,还要支持企业中长期发展,由远及近、由大到小。

2.完善人才选拔机制

选对人,首先要明确人才标准。在建设期,城市轨道交通企业需要的是综合型、高素能人才——兼具技术才能和管理能力,兼具内部管理能力和外部协调能力。因此,对岗位的任职条件,要做综合性界定——从学历、职称、工作经验等硬件,到技能、素质等软件。其次,要用心策划和组织招聘。“选对人”,对于“用好人”和“留住人”事半功倍;应从“用好人”和“留住人”的角度,思考如何“选对人”和“招到人”。招到人,要做很多功课,如设计素质模型,优选招聘渠道,应用测评工具,等等。

3.完善人员调配机制

完善人员调配机制,意在把内部人力资源盘活,把人才用好。在业务类人员调配方面,建设期的重点是,解决专业人才归口管理和分线、分部门、分阶段的问题;进入运营期,重点在于怎么把人调配到不同的运营和资源岗位。一方面,人力资源部门要有专职的调配管理人员;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人员管理和岗位管理等相关制度。

篇7:中国在线旅游行业研究报告

中国在线旅游行业研究报告

斑马分析在线旅游服务供应商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客服中心等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旅游相关信息、产品和服务的.行业。其中包括在线交通、在线住宿、在线度假旅游三个细分市场。本篇报告,我们将依据在线旅游相关细分市场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声明:本文版权归斑马传媒所有,请注明来源。具体转载要求,请查看斑马传媒转载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公司授权的媒体、网站等,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报告来源:斑马传媒”,违者本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关于斑马传媒斑马传媒(BanmaMedia)是中国具有优势的互联网大数据分析营销公司。斑马传媒旗下核心业务斑马精准、斑马BMS、斑马大数据,以及通过产品自身研发的核心技术,实现了广告差异化的精准投放,并根据广告主不同的投放需求,不断提升广告投放效果。为全国近千个广告客户和世界知名品牌客户提供大数据营销解决方案。注:本文由斑马传媒投递并授权数据猿发布,如有转载请联系斑马传媒(banma_media)

篇8:中国通信设备制造行业运行报告

1. 效益分析

受经济形势下滑影响,2009年以来通信设备制造业产销有所减少。去年1~11月,通信设备行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7486.18亿元,同比减少1.3%。

从企业效益情况看, 通信设备制造业利润保持较快增长。去年前11月累计, 通信设备行业实现利润407.59亿元, 同比增长49%, 亏损企业亏损总额39.08亿元, 同比增长13.4%。

2. 成本与费用

去年前11个月,通信设备行业销售成本和销售费用有所下降。其中,通信设备行业的产品销售成本同比减少3.1%,成本控制状况比较理想;产品销售费用同比减少7.4%,增速同比下降19.2个百分点。

去年1~11月,通信设备制造业财务费用同比下降89.7%,增速比上年同期放慢614.7个百分点。

3. 资产及资金

从资产和负债指标看,去年1~11月,通信设备制造业资产和负债均保持较快增长。去年1~11月,通信设备行业总资产为6434.03亿元,同比增长14.2%,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4.9个百分点;而同期负债增长15.3%,比上年同期加快4.7个百分点。

去年1~11月,通信设备制造业应收帐款增长速度有所加快。应收帐款同比增长22.3%,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17.3个百分点。

二、市场供需分析

1. 产量

去年11月当月,微波终端机产量大幅减少。增长较快的是传真机,同比增长117.8%,达到122.28万部。

去年1~11月累计,全行业共生产移动通信手持机5.55亿部,同比增长4.6%,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3.5个百分点;微波终端机生产明显减少,同比下降57.7%。产量增长较快的是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增长1.1倍。

2. 销量和库存

去年1~11月,通信设备行业销售减少,共完成工业销售值7493.93亿元,同比下降2%,增幅较上年同期下降9.9个百分点。同期,行业产成品资金占用增长11.2%,增速较上年同期减少13.1个百分点,达到521.7亿元。

3. 进出口

在出口产品中,去年1~11月减少较多的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出口量同比减少12.4%,出口金额同比减少13.2%;电话机出口量和出口额同比分别减少3.9%和6.4%。而手持或车载无线电话机出口量有所增长,但出口额却有所下降,说明该产品的出口价格有所下降。在进口产品中,由于价格下降,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进口量同比增长6.8%,但进口额却同比减少9.4%;中央处理部件进口量同比下降24.3%,进口额同比下降9.1%。电话机进口量有较大增长,但进口额有所下降,说明该产品的进口价格下降幅度较大。

三、固定资产投资

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投资与利润增长存在很大的线性相关关系。受行业亏损影响,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投资明显减少。2009年1~11月累计,通信设备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18.02亿元,同比仅增长3.8%。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完成额占全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1.7%下降到1.4%。

四、不同类型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 不同所有制企业经营情况

去年1~11月,在通信设备制造业占有绝对控制地位的外资企业,完成工业销售值4705.9亿元,同比下降12.1%,实现工业销售值占整个行业的比重为62.8%。股份合作企业和私营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工业销售值增速较上年同期大幅加快。

2. 不同规模企业经营情况

篇9:中国通信行业研究报告

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承接国际软件外包业务,到2003年前后出现快速发展的局面。但金融危机以来,全球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速度有所放缓;而国内市场由于经济转型步伐的加快,释放出巨大的外包需求。2014年,国务院审时度势,发布了加快服务外包产业、打造外贸竞争新优势的新政策。

为了全面把握中国服务外包行业演进特征,深度洞察中国服务外包行业用户需求,倾心助力IT服务供应商规划外包决策,计世传媒研究院特汇聚了业内顶尖的服务外包行业专家、国内知名的研究咨询专家共同策划了中国服务外包行业研究课题。

服务外包领域新技术、新业态、新应用模式不断涌现,服务外包产业逐步从规模快速扩张向量质并举转变。

中国服务外包行业驶上“快车道”

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企业为了更好的发展将其非核心业务外包,使企业业务流程深度整合,服务外包产业(Service outsourcing industry)应运而生。由此带来的变化是,企业运营模式向“轻资产运营”转变,更加强调技术替代劳动,网络替代场地;发包和接包方的利益更加趋同一致,由商业关系向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蜕变。基于云的服务交付模式,即软件即服务与按需付费,将成为新的交付和定价模式的主流。

服务外包对社会、企业、用户均产生巨大的价值(如图1所示)。对社会来说,服务外包在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就业、改善环境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服务供应商来说,服务外包能促使企业得到更多的利润、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等;对发包方来说,通过服务外包,企业能降低风险、提升核心竞争力、有效控制成本等。

中国服务外包现有格局分析

2014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服务外包领域新技术、新业态、新应用模式不断涌现,服务外包产业逐步从规模快速扩张向量质并举转变,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1)服务外包合同金额首次突破千亿美元。2014年,我国企业共签订服务外包合同20.4万份,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分别为1072.1亿美元和813.4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2.2%和27.4%。其中,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分别为718.3亿美元和559.2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5.1%和23.1%。

(2)累计吸纳大学生就业超过400万人。2014年,我国服务外包新增从业人员71.1万人,其中大学(含大专)以上学历48.8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68.7%。截至2014年底,我国共有服务外包企业2.81万家,从业人员607.2万人,其中大学(含大专)以上学历404.7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66.7%。

(3)知识流程外包比重稳步提升。2014年,我国承接离岸信息技术外包(ITO)、知识流程外包(KPO)和业务流程外包(BPO)执行金额分别为293.5亿美元、186.7亿美元和79亿美元,占比分别为52.5%、33.4%和14.1%,同比分别增长18.3%、30.9%和24.5%。以知识和研发为主要特征的离岸知识流程外包业务比重稳步提升。其中,ITO集中在软件研发、信息系统运营维护等方面,BPO集中在金融后台服务、人力资源外包、财务外包、呼叫中心外包、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外包等领域。

(4)离岸业务以美欧港日为主。2014年,我国承接美国、欧盟、中国香港和日本的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分别为128.2亿美元、83.4亿美元、74.2亿美元和60.7亿美元,合计为346.5亿美元,占执行总额的62%。此外,离岸业务还向东南亚、大洋洲、中东、拉美和非洲等地区拓展。

(5)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加深。经贸合作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和先导。2014年,我国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分别为125亿美元和98.4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5.2%和36.3%。其中,承接东南亚国家的服务外包执行金额53.8亿美元,同比增长58.3%。

(6)我国服务外包尚有大量需求空间。从行业来看,我国服务外包需求量较大的行业分别为:电信、金融、制造、政府、公共事业、医疗、服务业、零售批发、教育等。其中,通信和金融服务占到IT服务需求行业的一半,制造行业、政府服务也占到较大的比重。美国各行各业都有较强的服务外包需求,据美国Cutting Edge公司最近发表的分析报告显示,约90%的美国公司至少有一项IT服务业务被外包。我国的服务外包还有大量的需求空间有待挖掘。

未来3年中国服务外包预计以10%复合增长率发展

随着中国企业外包需求的逐渐释放,服务外包产业在速度快速增长。截至2014年,中国服务外包市场规模达1072亿美元,同比增长12%(如图2所示)。2010~2014年,中国服务外包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产业聚焦点由“规模增长”转向“效益提升”。

根据2010~2014年中国服务外包市场规模和全球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态势,计世传媒研究院预测,未来3年,中国服务外包将以略低于10%的复合增长率稳步增长,至2015年国内服务外包产业市场规模将达1179亿美元,2017年将达1388亿美元(如图3所示)。

哪些因素在驱动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计世传媒研究院认为,中国宏观经济的高速发展和IT投资持续增长,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对服务外包的政策支持是驱动中国服务外包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而企业内部对降低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降低风险的需求是促使服务外包发展的内在因素。在二者共同的驱动下,中国服务外包市场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大物移云”等新兴技术的普及、应用和变革,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成为服务外包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同时,也是服务外包企业实现技术升级的关键要素(如图4所示)。

未来中国服务外包格局演变预测

据相关专家预测,未来中国服务外包产业格局将发生显著的变化:

(1)我国服务外包将从服务外包价值链低端ITO向高端BPO、KPO渐进式发展。随着国内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业务流程外包业务将迅速增长,特别是业务流程外包在金融、电信、政府等行业将得到广泛应用,预计未来几年在这些行业将出现较多利用外包模式进行运营的业务集中处理中心。同时,向高端发展也意味着外包服务提供商必须对于行业特性深入了解,通过掌握行业市场所需的专业技术,了解某种特定的商业诀窍,从而为客户提供更专业的服务。

(2)大物移云等新兴技术将推动ITO业务转型。很多ITO企业对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技术等十分关注,并有企业在思考未来运用物联网技术的可能性。BPO方面,企业业务运营服务、业务流程设计服务和企业供应链管理服务仍将均衡发展。KPO方面,工业设计、检验检测服务、医药研发等领域发展快速,未来有较大市场潜力。

(3)电信、金融将继续成为服务外包重点需求行业。未来包括能源、钢铁、航空、交通等行业大型企业和政府、公共服务等部门都将加快释放外包业务。其中,制造业服务化将成为中国服务外包的一个重要增长点。由于外部经济不景气、产品出口需求减缩、市场供过于求,许多制造企业已步入微利时代,如何寻求产业突围路径、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和发展方向,正成为越来越多制造企业关注的焦点。其中,服务外包无疑成为一个重要的突破口,不少大型制造类企业正逐步向服务型企业转型,向微笑曲线两端发展。同时,随着十二五期间,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始用ERP系统进行生产控制,提高效率。

(4)目前服务外包用户需求仍集中在华北、华东、华南等区域,未来几年这三大区域市场仍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5)服务提供商将发生并购并催生提供全面服务的大型公司。由于客户需求的多样性考验服务提供商的业务范围和服务能力,服务提供商需要从产品、地域、行业三方面满足客户需求。国内服务提供商必然通过并购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完善自己的薄弱环节,从而成为专注于某领域,并提供全方面的服务的提供商。

上一篇:关于班干自荐信下一篇:和谐互助模式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