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面具教案

2024-05-15

古老的面具教案(精选14篇)

篇1:古老的面具教案

《古老的面具》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面具的相关知识,分析总结其共性特征,感受其文化内涵。

2、掌握简单的面具制作方法,利用不同的材料,通过颜色的合理搭配,设计绘制一个美观的面具。

3、愿意了解面具艺术的魅力,能过感受设计制作的乐趣。

重点难点:

1、重点 掌握面具的特点,运用材料制作出一个面具。

2、难点 如何将材料合理的拼贴在一起,使制作的面具外形夸张、色彩鲜艳。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面具、面具图片及文字资料等。学生准备:制作面具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兴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举行一场祭祀活动,你们知道什么是祭祀活动吗? 学生回答:知道或不知道。

下面我们看一段视频,看看祭祀活动是怎么样的吗? 学生回答:好!

视频展示:一组头戴面具的人跳着古怪的舞蹈进行祈祷。(来源互联网)欣赏视频之后,请学生说说这祭祀时人们都打扮成什么样子? 学生回答:都带着面具,穿得很奇怪。

在这时老师要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强调祭祀必不可少的是面具。讲解面具的来源,和祭祀的文化历史,让学生了解面具的文化内涵。(针对学习目标)

设定情境,引出我们的课题——古老的面具。

二、初步感知,总结要领。

我们要做面具就应该做好它,先欣赏一组面具的图片,找出面具的特色来。带着问题去欣赏图片:

1、通过欣赏图片,看看面具都是用什么做的哪?都用到那些材质? 学生回答:布、木头、毛皮、石膏、陶土……

2、通过欣赏图片,总结出面具外形有哪些特点?

学生回答:可怕、难看、眼睛很大、嘴巴很大、颜色很丰富…… 老师总结学生答案:五官夸张、色彩鲜艳、怪异神秘。

三、欣赏感知

分析制作方法。

出示一组简单的面具,让学生分析出该面具的制作方法。总结学生回答重点:先做面具的脸,再在脸上做装饰。

看了很多面具的图片,也分析了一些面具的做法,再来欣赏书上的学生作品,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我们做面具又该怎么?

四、小组合作 教师指导。

通过一系列的启发引导,进入制作阶段。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教师巡回指导,在指导时照顾到学生素质的差异。

五、作品展示 课堂小结。

作品要求:五官夸张 颜色鲜艳 怪异神秘。

篇2:古老的面具教案

三拨子中心小学 张雷

教学目标:

1、在认识动物五官的特征基础上,学习用多种方法制作动物面具。

2、尝试独立设计并制作不同动物面具,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重点:启发学生制作不同动物的面具。难点:能抓住动物特征。活动准备:

1、实物:各种面具范作。

2、材料:各种袋子、盖子、毛线、装饰纸、固体胶、双面胶、剪刀等。

3、录音机,动物故事的音乐磁带。活动过程:

(一)欣赏面具,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1、今天森林王国要举行一个面具狂欢会,邀请我们小朋友参加,瞧,谁来邀请了?(请个别学生上来,带上面具。)

2、你们觉得他们长的怎么样?你喜欢哪一个?(学生评价面具,激发幼儿的制作兴趣。)

3、出示课题:动物面具

(二)讨论制作步骤、提出注意点。

师:你想制作什么动物面具?怎样制作?(请学生讨论、归纳动物面具的制作步骤。)

1、想------做什么动物面具

2、量尺寸------以脸为照,大与脸形

3、画、剪、贴------表现脸部特征

师:请你们讲述自己的想法,其余的同学可以评价一下,并说说制作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1、制作眼睛处的挖空。如:用袋子制作时,要将袋子套好,指出眼睛所在出,再请旁边小朋友帮助定点,再挖空。

2、装饰头发、嘴巴等各五官。可运用各种喜欢的材料,大胆打扮。

(三)学生制作面具。

1、播放动物故事磁带,使学生一边欣赏故事一边制作动物面具。

2、教师巡视,帮助能力较弱的学生定位,挖空眼睛。

3、及时提供学生所需,启发学生互相设计、制作、讨论、交流。

(四)动物狂欢会。

1、提醒学生整理好所用物品及收拾纸屑等。

2、每个学生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戴上自己的动物面具开动物狂欢会舞蹈或歌唱。

教学反思:

1、教育资源综合利用。既有人力资源,包括家长与同伴等,家长们通过收集各种制作的材料,了解学生在校的所作所为,并参与了学生的活动准备,增进了情感。同伴间的互帮互助发展了学生的交往能力与友好情感。物资资源丰富,袋子面具的设计更是新颖、废物利用,使教育资源利用广泛,同时,也为学生所喜欢,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制作兴趣。

2、师生互动好。活动中,教师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观察、讲述动物面具的制作方法,使学生在观察、讨论中潜移默化得获得了感性知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高,能主动地讲述所看、所知,也能主动地进行创造,动物面具效果好。

篇3:浅谈藏面具之瑰丽的藏戏面具

藏族面具的诞生至今也未能确定, 有的专家认为它诞生于古老的苯教祭祀活动, 还有的专家认为藏族面具起源公元7世纪初中期逻些 (今拉萨) 地区的本地民间土风舞。根据面具起源的这些说法, 可见藏族面具从用途上大致可以分为宗教型和民间型两大类。

宗教型面具多用于寺院的跳神舞中。多为立体或半立体, 系脱胎的硬塑型面具, 因而属于雕塑艺术之列。

民间型面具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多用于民间歌舞、戏剧和曲艺说唱等艺术中, 如藏戏面具、牦牛面具和鼓舞面具等。这类面具讲究娱乐性, 制作随意自然, 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价值成为藏族面具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此笔者着重研究了影响深远并具有代表性的藏戏面具。

二、藏戏面具的起源

相传, 14世纪初, 后藏僧人唐东杰布为修建雅鲁藏布江铁索桥募捐集资而创。起初, 他为筹措造桥经费, 四处奔波, 历时三年, 未能成功。后来, 他在山南地区穷结县境内, 发现虔诚的信徒中有生得聪明美丽、能歌善舞的七姊妹, 便把她们组织起来, 以佛教故事为内容, 自编自导成具有简单故事情节的歌舞剧, 到各地演出, 募捐集资获得成功。后来藏戏表演者视他为藏戏始祖, 并按他本人面目作模式制作了白发白须的白山羊皮面具, 这就是藏戏面具的产生。它的产生距今已有六百年的历史, 这使藏族古老的面具艺术从神秘的宗教世界迈进了艺术的世界。

藏戏面具的发展虽然在文革期间遭受了接近毁灭性的打击,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 国家加强了对藏族宗教文化艺术的重视, 使得藏戏文化在宗教和民间也有更好的发展, 每年都在增加的藏戏演出, 为藏戏面具的发展和壮大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藏戏面具的类型

藏戏面具按其形态、样式和特点来看, 可分为四个类型。

第一类是平板式软塑面具。这是藏戏曲中最为典型、最有特色、式样最丰富的。一般由皮革或呢料、绒布制作而成。面具式样主要区别于底色的不同运用上, 如:

1) 白面具 (即扎西扎巴面具) , 以原色白山羊皮制成, 象征纯洁、善良、温和、慈悲;

2) 红面具用红呢子作底色, 象征权力和威严;

3) 绿面具以绿呢子做底色, 象征功业彪炳, 福德深厚;

4) 棕色面具用棕色呢子作为底色, 它属于黑色范围, 表示邪恶;

5) 半白半黑面具 (也叫阴阳面具) , 象征这个人物表里不一、两面三刀;

6) 黑面具, 表示怒相, 不善业;

7) 黄面具, 象征智慧、兴旺、强盛、功德广大;

8) 蓝面具 (藏戏开场人物温巴面具) , 整个面部装饰象征八吉祥徽, 象征英勇无畏。

第二类是半立体软塑面具, 一般用布或者是布层中塞入棉絮或比较绵软的兽毛制成, 或者是皮子经压塑缝制成半立体的假面, 为白、蓝两种。例:村民常斯老头面具。这种面具适于戏剧人物作性格化的表演。

第三类是立体硬塑面具, 一般是泥塑或者泥塑脱出纸壳或漆布壳绘制而成, 用于藏戏中的魔怪角色和神舞角色。如魔妃哈江面具、九头罗刹女王面具、地狱阎王面具、骷髅鬼面具等。这种面具自由、随意、放纵, 完全因表演者、制作者的主观意识而变化。

第四类是立体写实的动物精灵面具, 有泥布硬塑的, 也有用布料或皮革软塑的, 多数是有头和皮毛的假形面具。在造型和色彩意象上, 表现得极为质朴和写实。例, 鸟兽面具, 猩猩面具。

四、藏戏面具的艺术特点

各种类型的藏戏面具的不断发展, 形成了它特定的艺术表现语言。

其一, 古老稚拙而瑰丽精致。

白山羊皮面具用色十分单纯, 勾贴线条也很简洁, 以大片山羊皮毛代做人的蓬松飘洒的白发, 典型地反映了藏戏面具的古老、稚拙、健朴之风;蓝面具的蓝底给人以色调庄重明朗、喜庆轻快之感, 面具上部半圆圈边装饰以金丝缎, 吉祥图案里黑线和金线勾画, 再加脸颊上的装饰物和额头上日月同辉图像, 使整个面具一方面显得古拙、凝重、典雅而又格外神圣、瑰丽、精致, 另一方面也显示了藏族讲究的“不宽咫尺中, 三界坛城绘”的传统美术中的要义。

其二, 夸张变形而装饰优美。

它既夸张变形, 写意传神, 又讲究装饰趣味和优美的形式感。藏族画师和工艺匠人, 在造像时重内在特征和神态感情, 藏戏面具造型十分夸张, 象征意味特别重, 不拘泥于外表的真实。在用色上讲究绚丽、鲜艳、单纯、浓重, 色彩明晰, 对比尤其强烈。如国王的面具以红为底, 显得高贵富丽, 母后的小绿面具, 与真实的女性脸面离得太远了, 完全是象征性的。魔妃哈江的面具, 在漆黑或黑花的底色上, 加上红嘴、白牙或青面獠牙、血盆大口, 意在反映这个角色狠毒、凶残的本性。又如善耍巫术的舞女面具, 简直是太奇妙了, 其造型特别简洁又特别夸张, 变形而传神, 就是那一张半边白、半边黑的怪脸, 活画出了那一颗藏奸耍阴谋、玩弄两面派的小人之心。

其三, 虚实结合而形神俱现。

藏戏中戴面具的表演和简单化妆的神情表演, 可以自如地结合在一起。布制的简约面具和皮制的平板面具都是比较虚的, 属于写意传神的造型, 跟神舞中宗教泥塑立体写实的面具也可以在同一个场景里表演, 艺术上还能十分协调。以形写神, 形神相映。

五、藏戏面具的艺术价值

藏戏面具流布于西藏、青海、甘肃、四川等藏族地区, 虽是民间面具中的一小部分但它拥有很高的的艺术价值, 他间接或直接地反映了藏民族的艺术文化、宗教文化和民间文化, 为研究藏族文化历史的学者们, 提供了生动的、珍贵的、不可缺少的文化和艺术研究资料。藏戏面具的不断发展不仅为藏戏的表演带来了新的创作内容, 更是对宗教艺术和民间艺术发展的促进。今天的藏戏面具的用途, 已不再局限于藏戏表演上, 而是更多的成为艺术爱好者们收藏的艺术珍品。在藏戏面具不断发展的今天, 我们在支持面具艺术创新的同时, 更应该珍惜和保护藏戏面具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的制作工艺。只有把艺术的来源之根保护好, 藏戏面具艺术的发展才会变得更加灿烂。

参考文献

[1]杨嘉铭.《藏族面具文化的历史探源——兼述藏族面具活态遗存的基本要素》.载《中国藏学》2006年第三期.

[2]杨嘉铭.《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藏戏及寺庙神舞面具调查》.载《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1期.

[3]钱钰华.《略论贵州地戏面具和藏戏面具的异同性》.载《文教资料》2010年27期.

[4]李云.周泉根著.《藏戏——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5年03月.

篇4:古老的语言 古老的歌

音乐总是和语言相联系的,一个民族语言的特点也总会在其民间音乐中反映出来。一般来说,保存古代语言成分较多的民族和地区,在民间音乐中也会保存更多古代的特征。

和许多保存古代特点的语言一样,拉脱维亚语中没有“音乐”这个字,也没有“民歌”这样一个概念。和“声乐”有关的词有两个:一个是“芝达特”,另一个是“噶为勒特”,前者的意思是“歌”,后者的意思是“喊”。这两个词可以包括“民歌”在内的、几乎所有声乐作品。拉脱维亚人所说的“歌”,包括了仪式歌曲、叙事歌曲、抒情歌曲等体裁,而他们所谓的“喊”则包括了农民、渔夫和牧民唱的劳动号子。

无论是“歌”还是“喊”,拉脱维亚民歌的词大多使用一种非常古老的、称为“代那”的格律。“代那”每四行为一段,每行为八个音节,有95%的歌词采用扬抑格(第一个音节为重读音节,第二个音节不重读),5%的歌词用扬抑抑格(第一个音节重读,第二、三个不重读)。由于歌词的结构,拉脱维亚民歌多采用二拍子和三拍子,也有由二拍子和三拍子混合而成的五拍子(3+2)和七拍子(3+2+2)。拉脱维亚民歌中的六拍子比较特别,它不是由两个三拍,而是由三个二拍组合而成。

按照拉脱维亚民歌的传统分类方法及曲调性质,可以把它们分成两类。“喊”出来的“号子”可称为“说唱型民歌”,“唱”出来的“歌”则称为“咏唱型民歌”。“说唱型民歌”强调语言的因素,“说”的成分多,歌唱性差。“咏唱型民歌”的旋律优美,音调丰富。

拉脱维亚的畜牧业比较发达,“说唱型民歌”中有一类祈祷牲畜多多繁殖的歌比较有特点,在“咏唱型民歌”中,节令歌和人生礼仪歌则流行最广泛。

拉脱维亚人信仰基督教,节令歌大多和基督教节日的仪式有关。复活节的早上,姑娘们迎着太阳跳舞、唱歌,迎接春天的来临。复活节后的星期一,小伙子们则要挨家挨户地去唱祝福歌。降灵节期间的每个晚上,村里的姑娘们都要到村外去唱迎春歌和赞美诗。拉脱维亚人有唱歌迎接夏至节的习惯,节前半个月,村里的年轻人每天晚上便到村外去唱歌,夏至节,唱歌进入高潮,这一天姑娘们头戴花环到村外唱歌,如果看上了哪一个小伙子,便把头上的花环抛给他,这个小伙子就可以成为姑娘的伙伴。晚上,姑娘们要聚在一棵大树下唱歌,还要把头上的花环往树上扔,如果花环被挂在树枝上,大家相信这位姑娘今年就能嫁出去。秋季要唱秋收歌,感谢上苍赐给人们丰收,秋收后,村里的妇女和姑娘们有在一起做针线活的习惯,她们也利用这个机会学歌和唱歌。在每年11月10日的圣马丁节,每个村子都要举行游行,人们戴着面具,唱着歌到各家各户去,并在门口烧一堆火,据说可以免灾。冬歌除圣马丁节歌以外,还有圣诞节歌。拉脱维亚人把人生礼仪歌叫“家庭调”,和其他欧洲民族一样,最重要的是出生歌、婚礼歌和送葬歌。

拉脱维亚民歌多为单声部,但有的地区有两个声部的民歌,一个声部唱旋律,另一个声部唱持续音。

拉脱维亚的民歌大多和古代的风俗相联系,所以有音乐家认为,拉脱维亚的民歌和拉脱维亚语一样古老,但每首歌古老到什么样的程度,恐怕要结合风俗进行具体的研究。

篇5:面具的设计教案

课时:1课时 课业类别:设计应用 授课对象:初一学生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掌握面具的一般知识及其创作方法。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眼、动口等综合能力,锻炼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的创造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对面具艺术的欣赏,分析面具的造型、色彩、材质特征,了解面具的设计特点和造型方法,了解面具在表现人物外形特征上常用的手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热爱民间艺术,对民族传统艺术的传承。提高审美情操和素养,进行审美体验。教学重点:面具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面具的创意及设计 教具准备:课件、实物

学具准备:卡纸、直尺、剪刀、橡皮筋或线绳、水彩笔或蜡笔、双面胶或胶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面具课件,学生欣赏图片,引起他们的兴趣。问:同学们看着是什么?出示课题《面具设计制作》。

三:讲授新课:

1、面具概念:面具是戴在脸上装扮成不同角色的用品。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造型夸张,色彩对比强烈,基本上都是对称形的。

面具作为一种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最初对妖魔鬼怪的驱赶、对图腾的崇拜,到对英雄人物的歌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面具寄托着人类丰富的情感,并以独特的视觉语言和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流传于民间。现在面具已不仅仅用于祭祀,而是成为戏剧、舞蹈表演的道具,是人们除旧迎新、欢歌劲舞、交流情感时不可缺少的装饰。

2、面具种类

(1)按结构分为半脸面具和全脸面具

(2)按造型分为人物面具和动物面具

(3)按功能分为狩猎面具、战争面具、宗教面具、戏剧舞蹈面具等。

3、制作面具的基本方法:

(1)、设计构思 用来制作面具的题材十分广泛,戏剧人物、神话人物、卡通形象都可以。但不能机械照搬,要在原型上加以夸张提炼,需要有一定的想象力。看老师制作一个简单的面具。我们看面具近似一个圆形,我们就确定了面具的外形。

(2)、造型勾线 抓住表现面具的本质特征。在卡纸上画出一张脸型。

(3)、拼贴填色 拼贴时注意整体,填色时要注意大的色彩关系,填色完毕后用剪刀检出面具的外表。

(4)、挖空装带 最后在面具的背面装上松紧带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面觉的相关知识,学习了面具的制作方法。同学们是不是觉得面具很神秘,又很有趣呢?希望大家能够制作出更多又好看又有创意的面具。五 作业布置:

自己课下设计一个面具,并将其动手做出来。题材不限,材料不限。

要求:

1、力求生动、有趣。

2、有创意、艺术效果独特、新颖。

面具设计制作(板书设计)

一 面具的概念

三、面具的制作 二 面具的种类:

1、设计构思

2、造型勾线

3、填色

篇6:独具魅力的面具教案

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独具魅力的面具(面具赏析)

授课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面具的由来和作用,知道面具的特点和造型方法。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感受不同的世界多元艺术文化和我国各民族神秘的面具艺术,在欣赏、交流的过程中,分析面具的造型与色彩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制作,感受面具的装饰美感,体验设计制作纸面具的乐趣,在做做、玩玩中提高对民间艺术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面具造型的夸张

教学难点:运用适合的夸张造型技法表现五官

学习内容分析:本课教学内容分为面具艺术欣赏和面具设计制作两部分。面具作为历史、宗教、艺术及民俗等多种意义上的复合体,通过中外面具艺术的欣赏,从中领略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与艺术风格。引导学生了解面具的种类、装饰风格及特有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是面具的设计与制作,结合面具特有的夸张、变形和象征性强的造型特点,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材料进行设计与制作夸张面具。

教学准备:

学具:彩色卡纸、催塑纸、剪刀、胶水等 教具:课件、学生作品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与导入

1、播放视频《川剧变脸》。

2、由视频导入课题——《独具魅力的面具》

二、课堂发展

1.面具的起源:播放多媒体课件,插播原始森林音乐,营造神秘气氛,让学生欣赏非洲、美洲、中国古代面具。让学生知道面具存在的时间和世界性;接着欣赏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面具艺术,如:藏戏面具、贵州彝族面具、社火等。教师小结:(面具是世界上古老民族共生的文化现象,是人类思维意识发展和宗教情感的产物;人类学家认为面具的起源于原始巫术、丧葬和灵魂崇拜,认为面具能获得巫术的力量,成为驱邪仪式中的法器。)2.面具的发展:早期的面具一般用于丧邪仪式或原始乐舞,逐渐发展为戏曲的脸谱、装饰摆设,化装舞会面具等。﹙多媒体图片展示欣赏﹚

3.面具的特点:通过刚才的欣赏,同学们知道面具具有什么特点呢?(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造型强烈、夸张的特点。)4.面具的种类:平面和立体。﹙多媒体图片展示和实物展示对比﹚

5.面具的装饰风格:剪纸面具、木刻面具、纸雕面具、软塑和硬塑面具等。

﹙多媒体图片展示﹚ 6.作业布置和要求:

借鉴传统面具艺术,结合现代装饰的艺术手法,运用各种材料设计与制作一个你喜欢的面具,设计造型要夸张,色彩搭配合理,要有创意。

制作步骤:

(1)脸形的设计:(方脸、圆脸、三角脸、国字面等等)

(2)五官的设计以及制作:(眼睛、耳朵、嘴巴、鼻子、头发等等)

(3)整体调整:如果觉得颜色太单调,可以用彩笔进行一下彩绘

要求:

(1)、具有夸张、变形、象征性强的造型特点;

(2)、善于利用材质的色泽、肌理进行造型活动;

(3)、挖掘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变废为宝。7.教师巡视指导。

8.学生作业的相互评价,学生自己进行评分。﹙教师引导学生从作业的设计创意、装饰效果,工整程度三个方面进行评估﹚

篇7:设计有趣的面具的教案

有一个小朋友带了一个面具来园,其他孩子都围了过来讨论起来.突然听见一个孩子说:“我找到一个录音机面具,录音机的喇叭是他的眼睛,磁带箱是嘴巴”。引起其他小朋友都找自己所发现的趣味面具,孩子们各抒己见。针对幼儿的兴趣点,引导幼儿整体的获取这些经验,对身边的事和物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并运用认知和图象记录将平时所积累的零碎的表象加以梳理,使自己的认识更加清晰而有条理.通过对材料的组合运用,创造性的加以表现。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观察,体验动手动脑的作画乐趣。

2、通过观察欣赏各种有趣的面具, 了解面具的主要特点, 能尝试利用设计由有关联的常见物组成的面具,感受面具的趣味性.

3、会运用已有经验及有关绘画步骤图等绘画知识想象设计有趣的面具激发求新异的`创造力,巩固绘画的能力。

活动准备:

活动室中吊满各种实物面具成为面具王国幼儿每人一个面具,音乐磁带一盘所设计的趣味面具三个(餐桌面具、房屋面具绿化面具);步骤图一张,幼儿每人一张白纸、彩笔若干;

预设过程:

一、欢迎小朋友参观面具王国,了解面具的共同特点

教师戴唐老鸭面具,以唐老鸭的身份带领幼儿随音乐参观面具王国,并让幼儿带着面具感知面具的主要特点:

面具中眼睛部分是挖空的;因此带了面具后我们仍然可以看见各种物体;

二、逐步出示步骤图,让幼儿想象老师会设计怎样的面具,幼儿回答,激发幼儿想象力;

(启发语)师:我们一起看魔术表演(教师出示步骤一见附图<一>中的<1>我们猜一猜后面将要画什么呢?(让幼儿想象回答)可以依此方法逐步出示图<一>中其他步骤,最后形成一个趣味面具――房屋面具

三、教师出示所设计的其他趣味面具,让幼儿感受面具的趣味性,请幼儿构想一个奇特面具

1、幼儿欣赏所设计的其他趣味面具,并了解面具的趣味性;

(1)餐桌面具:头发是桌布,眉毛是筷子,眼是两个碗,嘴是一个锅;

(2)绿化面具:头发是梯形屋顶;眼睛是两扇窗户,鼻子是五角星,嘴是一扇门;

小结面具趣味性:每个面具的组成都是由有联系的东西组成的,因此面具很奇特、很有趣。

2、请幼儿动动脑筋,构想一个有意思的与别人不同的面具,鼓励幼儿大胆的谈论自己的构想。

师:小朋友,你喜欢这些面具吗?是不是很奇特、很有趣呢!请你们动动脑筋,也说说一个有意思的与别人不同的面具!

四、教师交待设计要求,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有联系的东西构想有趣的面具――勾外型――五官――涂色;

(2)作画,外型要画大一些,用黑笔勾线并涂上漂亮的色彩;

(3)每个小朋友设计2副与老师不一样有趣的面具;

(4)注意书写画的正确姿势;

五、教师小结:展示幼儿作品“有趣的面具设计展示会”。

篇8:傩堂戏的面具教案

德江一中 喻江南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德江傩堂戏面具的艺术风格、起源、发展。

2.通过欣赏各种面具,了解面具的造型特点及比较分析表现形式和方法。

3.通过学习面具五官变形的造型手法,让学生喜欢面具艺术,大胆地使用色彩表现变形的形象,并对其产生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德江堂戏面具的起源以及发展,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认识和热爱。

三、教具准备:有关课件、图片、道具

四、学生准备:水彩笔、油画棒、彩色卡纸、剪刀、双面胶等。

五、教学时间: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课前,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请同学们睁大眼睛看一看,这个视频播放的表演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普通表演有什么区别。(播放视频:面具祭祀表演。40秒左右)。

(二)授课:

1.了解德江傩堂戏面具的起源和历史

德江傩堂戏又名傩戏或杠神,和其它地区的傩戏一样,是一种佩戴面具演出的宗教祭祀戏剧,属于古傩的一种。傩戏起源于商周时期的方相氏驱傩活动,汉代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浓厚娱人色彩和戏乐成分的礼仪祀典。大约在宋代前后,傩仪由于受到民间歌舞、戏剧的影响,开始衍变为

旨在酬神还愿的傩堂戏。它是集傩祭、傩仪、傩面具、傩歌舞、傩技、傩戏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

德江傩堂戏从80年代初得以复兴开始,至今走过了近30个年头。2006年,它以其自身文化特色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之列。所以,德江又称为“傩戏之乡”。

2.介绍德江傩堂戏面具中有代表性的面具人物

面具是德江傩堂戏最显着的特征之一,是刻画傩戏人物性格特征和面部神态的主要道具。面具除了在戏中扮人物外,还具有独特的艺术观赏价值,农村还用以作驱邪图腾挂在大门上或房中。这里只简介十二面最具特色的面具。

①唐氏太婆

唐氏太婆又叫唐氏仙娘(有的傩坛唐氏太婆与唐氏仙娘为两人),是傩堂戏中最重要的神祗之一,其职司是打开桃园三洞请出24个面具。唐氏太婆面具为老妪造型,头梳发髻,满面皱纹,慈眉善目,面带微笑,手法写实,是典型的农村老妇形象。

(唐氏太婆)

②仙锋小姐

仙锋小姐又叫先锋小姐,专司傩堂催愿和勾愿之职,是正戏《大王抢先锋》中的主角。仙锋小姐面具为小旦造型,头戴凤冠,面目丰润,弯眉秀目,樱桃小口,端庄美丽,与唐代的菩萨像颇为相似。

(仙锋小姐)

③甘生八郎

甘生八郎又叫甘生,是正戏《甘生赶考》中的主角。在傩堂中的职司是为愿主还愿领牲。甘生八郎面具为小生扮相,头戴冠帽,冠顶有一小圆顶,五官清秀,耳朵硕大,一副书生的模样。

(甘生八郎)

④歪嘴秦童

歪嘴秦童简称秦童,又叫勤童或琴童,是正戏(甘生赶考)中的丑角。在剧中秦童机智幽默,妙语连珠,有时还耍一点小小的无赖,充满了喜剧色彩。秦童面具为小丑造型,头梳歪髻,斜眉歪嘴咧牙,逗人发笑。

(歪嘴秦童)

⑤开山莽将

开山莽将又叫开山猛将,简称开山,是傩堂中最凶猛的镇妖神祗之一。他手执金光钺斧,专门砍杀五方邪魔,为人们追回失去的魂魄。开山莽将为一凶神形象,头生双角,嘴吐獠牙,眼睛凸突,眉如烈焰,造型怪诞,神采生动。

(开山莽将)

⑥开路将军

开路将军又叫开路先锋,是傩堂中的先导(开道)神,职司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扫除五方邪魔,与古代的方相氏类似。开路将军面具与开山莽将面具大同小异,也是凸眼圆睁,獠牙锋利,不同的是他的头上只有一只尖角。傩堂戏中另有一个凶神叫押兵仙师,职司是导引各路天兵、天将出入傩堂,其面具与开路将军非常相似,两种面具可以互相通用。

(开路将军)⑦灵官

灵官即王灵官,是赫赫有名的道教护法神,掌天下人间的纠察之职,他在傩堂中的任务是搜捕混入傩堂的邪魔妖鬼。灵官面具模样凶猛,面色赤红,头上戴着道冠,额际上有一只混赤眼,亦称“纵目”。

(灵官)

⑧勾簿判官

勾簿判官又称勾愿判官,简称判官,职司是负责在傩堂中为人们勾还良愿,并惩治那些作恶多端的坏人和邪神。勾簿判官面具头戴官帽,相貌凶恶,嘴吐獠牙,眉似烈焰,生动地刻画出他嫉恶如仇,铁面无私的性格。

(勾簿判官)⑨土地

土地是主管一方的乡神,其名目甚多,有引兵土地、梁山土地、青苗土地等九个。土地在傩堂戏中是一个慈祥温和、幽默风趣的老翁,专为愿主纳吉驱邪,赐福添寿。土地面具造型稳重,神态安祥,慈眉善目,两耳肥大,有的眼睛和下颔可以自由活动,称为“活口面具”。

(长生土地)

⑩和尚

和尚主要在“和尚减斋”的法事中出现,任务是查看冲傩的主人家诚心不诚心、品德好不好、做法事的准备工作是否符合要求。和尚面具圆脸秃头,嘻牙咧嘴,笑容可掬。额上长着一个硕大的福包,形象亲切可爱。

(减灾和尚)

⑪、关圣帝君

关圣帝君简称关公、关爷,即三国时刘备手下名将关羽,在民间被尊奉为武圣人。傩堂正戏《关爷斩蔡阳》描写的即是他在古城力斩曹操手下大将蔡阳的故事。关羽面具为丹凤眼,卧蚕眉,红脸黑须,头戴盔帽,英武神勇,与民间传说中的关羽完全一致。

(关圣帝君)

⑫、幺儿媳妇

幺儿媳妇是正戏《开山莽将》中的角色,开山莽将的金钺斧被被虾子精咬坏,他请铁匠鞠躬老师和幺儿媳妇为他修整,三人演出了一出生动幽默的戏。幺儿媳妇面具为世俗女性形象,头梳双髻,面目娟秀,与生活中的年轻媳妇相似。

通过上面的讲解,我们发现他们的颜色是不是非常的鲜艳、造型是不是非常的夸张呢? 德江县傩面具千姿百态,以其各种造型展示出威猛、英俊、和祥、滑稽、靓丽之美,又以色彩的配调不一,具有神武、庄重、凝重、活泼、欢快、斑斓等不同的审美特征。

3.面具的制作方法:

德江傩面具制作有20多道工序,材料主要是当地柏杨树或柳木,白杨木质轻而不易开裂,质地细腻;柳木在民间是辟邪之物,艺人用它制作面具,有驱邪纳吉之意。其雕刻粗犷中不乏细腻,古朴中不乏韵味。其工艺流程为:选料、采料、下料、开坯、放线、粗开脸、粗雕刻、粗打磨、细打磨、刮灰、上白底色、底色打磨、上底颜色、文开脸、描脸谱、熬桐油或生漆(土漆)、上底油、上面油、上亮油,凉干后,栽胡子或眉毛。

4、学生创作

今天我们认识了德江傩戏的面具,现在根据你所学到的面具色彩知识,发挥你的想象力,创作一个属于自己的面具吧!使用工具请注意安全。(底:卡纸、一次性餐盘、瓦楞纸、空白面具。材料:卡纸、双面胶、纸绳、珠子、扣子、皱纹纸、彩带等)均可。

5、展示评价

篇9:美术活动 有趣的面具 教案

有趣的面具

活动目标:

1、知道表情的含义,尝试表现滑稽的表情。

2、有尝试独立设计并拼摆面具图样的愿望,体验并欣赏自己活动的表现。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活动准备:

幼儿操作材料“谁的面具最有趣”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介绍操作材料及活动规则。

(1)出示面具,引起幼儿兴趣。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新朋友,你们想不想看看他们是谁啊?

你们觉得他们长的怎么样?引导幼儿说出滑稽、有趣等词。

那你们想不想和滑稽的面具娃娃做朋友,想不想自己来做一个滑稽的面具娃娃?

(2)出示面具配件。教师:老师这里有很多小东西,我们来一起做一个面具娃娃好吗?

(3)逐一出示各种配件,与幼儿讨论各自的用途,可以摆放在什么部位?例如:你看,这像什么,可以放在哪里?与幼儿一同完成一副面具。

(4)改变配件。让幼儿体验只要改变一种配件就可以变换出不同的表情。

(5)请个别幼儿表演面具上的表情。

你们觉得这几个面具娃娃有趣吗?那谁能把这个有趣的表情表演出来?

2、幼儿拼摆各种面具。

(1)请幼儿自己操作。

(2)教师鼓励幼儿独立设计、拼摆出各种各样的滑稽人。对有困难的孩子可适当提供面具范例让他们模仿拼摆。

(3)幼儿拼摆后,可让他们邀请同伴欣赏自己摆出的滑稽人。

3、集体展示面具。

请幼儿展示自己的滑稽面具,说说他在干什么?并模仿他的表情。

秋游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用绘画表现秋游的快乐情景。

2、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和组织画面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录音机和《秋游》的磁带。

2、《秋游》的一段录象。

3、幼儿绘画工具:纸、记号笔、蜡笔等。

活动过程:

一、听录音边唱边走进活动室,激发幼儿兴趣。

1、师:让我们唱着歌去郊游吧。(听音乐边唱边走进活动室)

2、师:大家开心吗?唱着这首歌,你们会想到什么?

3、师:哎,ⅹⅹ小朋友想起了去秋游。这次秋游我们到过哪些地方?

二、看秋游的一段录象,回忆秋游最开心的事。

1、师:你们真了不起,还记得秋游的事情,可是我有点忘了,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吧。看看秋游时什么事情让你最开心、最难忘?

2、看完录象后提问:谁愿意告诉大家秋游时什么事情让你最开心、最难忘呢?(多请几位幼儿回答)

3、教师小结:小朋友说得都很棒,怎样把秋游的快乐留下来呢?(画出来)对把它画出来和好朋友一起分享。刚才有小朋友说:“和好伙伴坐在汽车里有说有笑,看着外面的风景真开心,你就把它画下来;有的说在蠡湖中央公园一边休息一边和好朋友分享食物很开心,你也把它画下来;还有的人说到桔子园里采桔子特别难忘,你就画下来。

三、提出作画要。

1、秋游时让我开心的事情很多,今天只要把最开心、最难忘的一件事情画下来。

2、我们先想一想画哪些人?画什么景色?该画在纸的哪里,想好了再画。

3、比一比谁画得和别人不一样?

四、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鼓励幼儿大胆想像,合理布局。

2、帮助能力差的幼儿组织画面。

3、引导先画好的幼儿轻轻走下去欣赏别人的作品,或画好的同伴之间互相讲讲自己的图画,鼓励大胆的幼儿走下去讲给客人老师听。

篇10:《我的面具》中班美术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大胆运用多种材料制作和装饰面具。

2.体验制作的乐趣。

3.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4.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活动准备:

松紧带、卡纸、水彩笔。透明胶、剪刀、等。

经验准备:

对“对称”有初步的了解。

活动重难点:

运用“左右对称”进行装饰。

运用各种装饰材料进行制作。

活动过程:

一、产生制作兴趣,请幼儿说说自己喜欢的面具名称,颜色,表情等。引导

――欣赏教师制作的成品面具。这像什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观察教师为面具添画夸张的五官和有趣的表情。

――你想拥有这样一个属于自己的面具吗?

二、观看录象,激发幼儿制作面具的欲望。

通过看录象,让幼儿了解许多民族部落在节日时会戴上各种各样、自己亲手制作的面具来庆祝,重点让幼儿进一步观察各种面具的不同特点。

三、幼儿制作、装饰面具

教师提供多种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制作,鼓励其大胆运用和创作,协助幼儿完成作品。

四、面具展示表演

在音乐的陪衬下,幼儿戴上各种各样自己制作的面具进行表演,体验其成功的喜悦。

作品赏评。

1、向同伴介绍自己的面具。(用了哪些装饰材料?什么地方用了对称的方法?)

2、小结

我们用对称的方法,还有使用各种材料,就能把面具装饰的特别漂亮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欣赏。

区域活动

《四大发明》 经验;了解祖国的四大发明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知道四大发明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指导:

1.请幼儿自己阅读幼儿用书。

2.讨论科技与生活的关系。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很高。而纲要中提出“要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对称的规律,并能按这些规律进行装饰”,因此我把“运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作为了活动的核心。活动之前,我就已经带领幼儿观察过生活中的一些对称的物品,孩子们对对称有初步的.了解,因此活动时幼儿基本都能运用对称的方法来进行装饰。在材料的提供方面,我考虑的还不够细致,由于提供的面具是用包装盒剪成的,上面的一层薄膜增加了粘贴的难度,但从幼儿的表现来看,他们还是能够想出各种办法的,从后来幼儿完成的作品来看,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基本上能够运用对称的方法以及使用多种材料进行装饰,完成了教学活动的目标。如果在最后讲评时能够把幼儿们想出来的各种粘贴方法在集体面前推广,并表扬他们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困难的做法,那么对于幼儿的长远发展将会起到更大的帮助。

篇11:有趣的面具大班美术教案

1.欣赏不同造型的面具,并尝试在不同形状的纸上进行水粉装饰活动。

2.通过欣赏、同伴交流等感受面具夸张的装饰效果,并大胆运用颜色、线条和图案等装饰面具。

3.体验制作面具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PPT、背景音乐;三角形、正方形、半圆形等不同形状的画纸;羽毛、树叶等辅助装饰材料;纸棒;水粉颜料,水粉笔、洗笔桶、双面胶,松紧带、钉书机。

2.经验准备:幼儿初步了解面具的意义;有使用水粉创作的经验

活动过程:

1.出现假面舞会的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当你看到这样的面具,你有什么样的感觉?你觉得面具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教师和幼儿就面具的色彩、线条及图案进行欣赏和交流)

2.探索装饰面具的方法

(1)教师:当你带上不同的面具时,会让你感到与平时完全不一样的感觉,每一种面具都是不一样的,很特别。你想设计什么样的面具呢?

(2)呈现不同形状的画纸,引导幼儿观察后想象

教师:看到这种形状的画纸,你会在上面画什么样的线条和颜色?为什么?

教师:当你带上这样的面具,你会怎样?

(3)幼儿自由讨论,相互交流设计创作思路

3.幼儿操作活动

教师指导:

(1)鼓励幼儿自由选择不同形状的画纸进行创作活动

(2)提供羽毛,树叶等进行装饰

4.表演和欣赏

幼儿带上面具,相互欣赏,一起舞蹈。

篇12:小班教案《面具》

引导幼儿用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粘贴动物面具,巩固幼儿对3种图形的认识,使幼儿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幼儿主动操作、主动探究的兴趣。

活动开展前,幼儿已经认识熊猫、狐狸、机器人。活动时幼儿粘贴使用的大小不同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纸。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出示熊猫、狐狸、机器人面具,引起幼儿兴趣。

二、活动组织

1.看一看:每种面具是用什么图形拼成的?

2.找一找:每种面具中有几个大图形,几个小图形?

3.尝试粘贴面具。

(1)幼儿自选图形纸,自由粘贴。(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在粘贴熊猫和机器人的耳朵时只要贴图形纸的一半)

(2)将作品订上纸带,做成面具。音乐活动“化装舞会”,体验成功的乐趣。

区域设置和日常活动组织

将幼儿制作的面具放在“表演区”,供幼儿表演;颜色、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圆形、正方形纸,供幼儿在游戏时粘贴。

与家长沟通计划

篇13:面具大班教案

有趣的面具

活动目标:

1、知道表情的含义,尝试表现滑稽的表情。

2、有尝试独立设计并拼摆面具图样的愿望,体验并欣赏自己活动的表现。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3、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操作材料“谁的面具最有趣”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介绍操作材料及活动规则。

(1)出示面具,引起幼儿兴趣。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新朋友,你们想不想看看他们是谁啊?

你们觉得他们长的怎么样?引导幼儿说出滑稽、有趣等词。

那你们想不想和滑稽的面具娃娃做朋友,想不想自己来做一个滑稽的面具娃娃?

(2)出示面具配件。教师:老师这里有很多小东西,我们来一起做一个面具娃娃好吗?

(3)逐一出示各种配件,与幼儿讨论各自的用途,可以摆放在什么部位?例如:你看,这像什么,可以放在哪里?与幼儿一同完成一副面具。

(4)改变配件。让幼儿体验只要改变一种配件就可以变换出不同的表情。

(5)请个别幼儿表演面具上的表情。

你们觉得这几个面具娃娃有趣吗?那谁能把这个有趣的表情表演出来?

2、幼儿拼摆各种面具。

(1)请幼儿自己操作。

(2)教师鼓励幼儿独立设计、拼摆出各种各样的滑稽人。对有困难的孩子可适当提供面具范例让他们模仿拼摆。

(3)幼儿拼摆后,可让他们邀请同伴欣赏自己摆出的滑稽人。

3、集体展示面具。

请幼儿展示自己的滑稽面具,说说他在干什么?并模仿他的表情。

教学反思:

1、教学思想观念新教学模式的改变:我打破了原来单一的课程模式,以幼儿为中心,师生共同建构课程,五大领域互相渗透,各科教学互相融合的课程模式,在活动中渗透了语言、科学、社会、艺术等学科知识,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2、教学方法活本次活动教师灵活的运用了游戏法、谈话法、情景表演法、探索发现法,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情景中大胆地探索与表现,使其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3、教学效果好。

(1)教学重、难点突出,幼儿的各种能力得到培养。

篇14:面具大班教案

1、能用夸张的艺术表现形式表现自己的面部特征。

2、尝试用纸浆、气球制作立体面具,体验自制玩具的乐趣和成功感。

活动准备:气球、打气筒、纸浆、水粉颜料、设计用纸等。

活动过程:

1、产生制作兴趣。

――欣赏教师制作的半成品面具。这像什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观察教师为面具添画夸张的五官和有趣的表情。

――你想拥有这样一个属于自己的面具吗?

2、学习制作方法。

――给气球打气,学习合作互相完成打气任务。了解气球大小和脸型大小的关系。

――进一步粉碎纸浆,加入清水和少量胶水,均匀地搅拌。

――将纸浆一层层地糊到气球上(只糊气球的一半),均匀地增加厚度。

――在鼻子的位置上反复堆积粘贴,增加高度。

――将制作好的半成品面具放在合适的地方晒干。

3、设计脸谱和表情。

――请你为自己设计一个最特别表情,要尽量与众不同,可以适当夸张。

――在白纸上先画出设计稿,注意突出自己最明显的特征。

――将设计好的脸谱仔细地刻画到半成品面具上。

――待面具完全干透,涂上合适的水粉颜料。待颜料干燥后将气球放气或戳破,取下面具。

上一篇:小学生优秀作文:生活处处有语文下一篇:县工商局构建消费维权长效机制经验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