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学习

2024-04-17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学习(共6篇)

篇1: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学习

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培训教案

第一课

矿井瓦斯基本知识

一、1.矿井瓦斯概念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矿井瓦斯,矿井瓦斯是成煤过程中的一种伴生气体,是指煤矿井下以甲烷(ch4)为主的有毒、有害气体的总称。2.瓦斯的性质:(瓦斯通常是指甲烷,化学名称是ch4)

(1)它是一种无毒、无色、无味、无嗅的气体,比空气轻;(2)瓦斯有很强的扩散性、比空气快,是空气的1.34倍;(3)具有燃烧和爆炸性;

(4)具有窒息性,不能工人呼吸。3.瓦斯的危害

(1)具有窒息性(瓦斯43%,氧气降低12%;瓦斯57%,氧气降低9%)(2)具有燃烧性和爆炸性 4.瓦斯的赋存

瓦斯赋存:一种是游离状态的瓦斯;一种是吸附状态的瓦斯。5.矿井瓦斯涌出

(1)普通涌出:首先是游离状态,然后是吸附状态。

(2)特殊涌出:如果煤层或岩层中含有大量瓦斯,采掘时这些瓦斯会在极短的时间内,突然地大量涌出,可能还伴随着煤粉、煤块或岩石,瓦斯这种涌出方式称为涌出。瓦斯特殊涌出是一种动力现象,分为瓦斯喷出与瓦斯突出。6.瓦斯来源

(1)煤尘壁的瓦斯涌出(2)采落煤炭的瓦斯涌出(3)采空区的瓦斯涌出(4)邻近层的瓦斯涌出 7.局部瓦斯积聚及处理方法

什么为瓦斯积聚呢?瓦斯浓度达2%,体积在0.5m³以上的积存瓦斯时,即定为瓦斯积聚。(1)处理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局部积聚瓦斯的方法。常用有以下几种: ①风障引导风流法:

当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浓度不太大的情况下,在工作面上隅角附近设置风障或木板隔墙,迫使一部分风流经过上隅角,将积聚的瓦斯排出,该方法安设简单、经济;缺点是引入的风量小,需随工作面推进前移,且增加通风阻力。

②风筒导排风量法,又分为水力引射器,风动通风机、压风引射器。3种导排方式,其层理和布置方法是相同的,风筒进风口设在上隅角瓦斯积聚点,把积聚的瓦斯冲淡、带走。③尾巷排放法:即把回风巷层面的联络眼中的密闭打开,在工作面回风巷中增设调节风门或挂风帘,迫使一部分风流漏入采空区,以冲排上隅角积聚德瓦斯,风流最后经联络眼排出。④沿空留巷排除法。其实质同尾巷排除法。即在工作面回风巷中打密柱治空留巷,使部分风流通过上隅角,以冲淡和带走上隅角局部积聚的瓦斯。⑤抽放排除法。即通过向采空区打钻孔或埋设管路,利用矿井瓦斯抽放系统将上隅角积聚的瓦斯抽出。

⑥充填置换法。用不燃性固体物质(河沙或黄土等)对上隅角的空隙进行充填,使瓦斯没有积聚空间。同时,有条件的可设管抽放。

⑦风压调节法。其实质就是减少工作面与漏风点之间的压差,即在工作面进风巷安设局部通风机和按设15—20m导风筒向工作面送风,在进风巷设两道风门,在回风巷设两道调节风门;并在回风巷穿过两道调节风门设一硬质导风筒用以排放上隅角的积聚瓦斯。

⑧调整通风方式法。根据煤层赋存条件,瓦斯涌出来源和大小,可通过调整或选择适宜的通风方式来达到预防和排除上隅角局部聚积的瓦斯。(2)处理巷道冒落空洞中局部积聚的瓦斯

①导风板引风法。即在高顶空间下的支架顶梁上钉挡板,把一部分风流引到高处,以吹散积聚瓦斯。

②充填换置法。即在棚梁上铺设一定厚度的木板或大巷,再在上面填满黄沙、泥土,从而将积聚的瓦斯置换排除。(挤出去)

③风筒分支排放法。巷内若用风筒通风,可在冒顶处的风筒上加“三通”或安设一段小直径分支风筒(风袖)向冒空处送风,以排除积聚的瓦斯。

④压风排除法。在有压风管用过的巷道,可在管路上接出分支,并在支管口设若干个喷嘴,利用压风将积聚的瓦斯排除。

二、瓦斯爆炸及预防

(一)瓦斯爆炸:

1.瓦斯爆炸的概念:瓦斯是一种能燃烧和爆炸的气体,瓦斯爆炸是空气中的氧气与瓦斯进行剧烈氧化反应的结果。2.瓦斯爆炸条件:

①达到爆炸界限的浓度,一般认为浓度在5—16%范围内,9.5%时威力最大。②氧气浓度在12%以上,不能低于12%。

③高温引火温度,引火温度一般为650—750℃。3.瓦斯爆炸产生的危害:

(1)瓦斯爆炸时产生的温度在1850—2650℃。

当瓦斯浓度在9.5%时,爆炸时产生的瞬时温度,在自由空间可达1850℃,在封闭的空间内高达2650℃,由于井下巷道是半封闭空间,其内的瓦斯爆炸温度在1850与2650℃之间,而这样高的温度,不仅会烧伤人员,烧坏设备,还可能引起井下火灾,扩大灾情。(2)爆炸压力

瓦斯爆炸产生的高温,会使气体突然膨胀引起气体压力的骤然增大,再加上爆炸波的叠加作用或瓦斯连续爆炸,爆炸产生的冲击压力越高。据测定:瓦斯爆炸后的压力是爆炸前的10倍,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爆源附近的气体以每秒几百米的速度向前冲出。(3)有毒有害气体 瓦斯爆炸后,将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据分析,爆炸后的空气成分:氧气6—10%,氮气82—88%,二氧化碳4—8%,一氧化碳2—4%,爆炸后产生如此大量的一氧化碳是造成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如果有煤尘参与爆炸,一氧化碳的生产量就会更大,危害就更为严重,据资料表明,在发生的瓦斯,煤尘爆炸中,死于一氧化碳中毒的人员占总死亡人数的70%以上。

(二)瓦斯爆炸事故的预防(1)防止瓦斯积聚的技术措施 防止瓦斯积聚应采取的措施:

1.加强通风,保证井下各用风点有足够的新鲜空气,并将各种有害气体冲淡到安全浓度以下排除井外。

2.对局部有害气体含量较高,涌出量加大的地区,可采取抽放或局部通风稀释的办法,使其降到安全浓度以下。

3.对放炮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和工作面涌出的二氧化碳,可用喷雾洒水的办法,使其 溶于水中,以降低其在空气中的含量。

4.加强检测与检查,每班检查不少于3次,对涌出量较大,涌出异常地点,要设专职瓦检员,做到动态检查。

5.凡井下通风不良的区域或巷道,安设置栅栏,并悬挂“禁止入内”的警标,未经检测和确认有害气体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时,不得入内。6.要按标准构筑用于封闭井下火区,盲巷或抽放瓦斯的各种密闭,定期检查维修,保持完好,防止有害气体泄出,对密封闭内的气体应定期采样分析,掌握其变化情况,严禁随意破坏密闭,更不准任何人擅自入内。

7.对中毒人员应立即移送到有新鲜空气的巷道中,视其具体情况及时抢救。(2)什么叫空、漏、假检?

所谓空、漏、假检是指以下三种现象:一是瓦检员没有上岗,空班、迟到、早退;二是没按分工区域或规定次数进行巡回检查,未能及时发现瓦斯隐患;三是根本没有进行实地检查而填写假记录、汇报假情况,弄虚作假。

三、瓦斯管理有关规定:

(一)《规程》规定,在什么情况下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排放瓦斯工作。《规程》规定,下列情况必须进行排放瓦斯工作。

1.矿井因停电和检修,主要通风机停止运转或通风系统遭到破坏后,必须有排除瓦斯安全措施。

2.因临时停电或其他原因,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转,在恢复通风前,首先必须检查瓦斯,如果停风区中瓦斯浓度超过1%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时,必须制定排除瓦斯或二氧化碳的安全措施。

3.恢复已封闭的停工或采掘工作接近这些地点时,必须事先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排出其中积聚的瓦斯,《规程》规定炮采掘工作面距已封闭老空20米前,实施启封。

(二)《规程》第149条规定,矿井必须建立瓦斯、二氧化碳和其它有害气体检查制度,并遵守下列规定:

1.矿长、矿技术负责人、爆破工、采掘区队长,通风区队长、工程技术人员、班长、流动电钳工下井时,必须携带便携式甲烷检测仪,瓦斯检查工必须携带便携式光学甲烷检测仪。2.所有采掘工作面、硐室,使用中的机电设备的设置地点,有人作业的地点都应纳入检查范围。

3.采掘工作的瓦斯浓度检查次数如下:

低瓦斯矿井中每班至少2次,高瓦斯矿井中每班至少3次。有煤(岩)与瓦斯突出危险的采掘工作面,有瓦斯喷出危险地采掘工作面和瓦斯涌出较大,变化异常的采掘工作面,必须设专人经常检查,并安设甲烷断电仪。

4.采掘工作面二氧化碳浓度应每班至少2次,有煤(岩)与瓦斯突出危险的采掘工作面,二氧化碳涌出量较大,变化异常的采掘工作面,必须有专人经常检查二氧化碳浓度。本班未进行工作的采掘工作面,瓦斯和二氧化碳应每班至少检查1次,可能涌出或积聚瓦斯或二氧化碳的硐室和巷道的瓦斯或二氧化碳应每班至少检查1次。

5.瓦检人员必须执行瓦检巡回检查制度和请示报告制度,并认真填写瓦斯检查班报,每次检查结果必须记入瓦检班报手册和检查地点的记录牌上,并通知现场工作人员,瓦斯浓度超过本规程有关条文的规定时,瓦斯检查工有权责令现场人员停止工作,并撤到安全地点。6.在有自然发火的危险矿井,必须定期检查一氧化碳浓度,气体温度等的变化情况。

7.井下停风地点栅栏外风流中的瓦斯浓度每天至少检查1次,挡风墙外的瓦斯浓度每周至少检查1次。

8.通风值班人员必须审阅瓦斯班报,掌握瓦斯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向安检、调度汇报。通风瓦斯日报表必须送矿(处)长,矿(处)技术负责人审阅,对重大的通风、瓦斯问题,应制定措施,进行处理。

(二)、《规程》对矿井、采区、采掘工作面的瓦斯浓度是怎么规定的?

《规程》135条规定,矿井总回风巷或一翼回风巷中瓦斯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75%时,必须立即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规程》136条规定:采区回风巷,采掘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瓦斯浓度超过1.0%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时,必须停止工作撤人,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规程》137条规定: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0%时,严禁爆破。采掘工作面及其它作业地点风流中,电动机或其开关安设地点附近20米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工、断电、处理。对因瓦斯浓度超过规定被切断电源的电气设备、必须在瓦斯浓度到1.0%时,方可通电开动。

《规程》139条规定:采掘工作面风流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查明原因,制定措施,进行处理。

《规程》140条规定:矿井必须从采掘生产管理上采取措施,防止瓦斯积聚,当瓦斯发生积聚时,必须及时处理。

矿井必须有因停电和检修主要通风机停电运转或通风系统遭受到破坏以后恢复通风,排除瓦斯和送电的安全措施,恢复正常通风后,所有受到停风影响的地点,都必须经过通风、瓦检人员检查,证实无危险后,方可恢复正常工作,所有安装电动机及其开关的地点附近20米巷道内,都必须检查瓦斯,只有瓦斯浓度符合规程规定时,方可开启。临时停工的地点,不得停风。否则必须切断电源,设置栅栏,揭示警标,禁止人员入内,并向调度报告,停工区瓦斯或二氧化碳浓度达到3.0%或其它有害气体浓度超过本规程第100条的规定不能立即处理时,必须在24小时内封闭完毕。恢复已封闭的停工区或采掘工作接近这些地点时,必须事先排除其中积聚的瓦斯,排除瓦斯工作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严禁在停风区或瓦斯超限区域内作业。

四、《规程》对机电硐室的风流中的瓦斯浓度是怎么规定的?

《规程》第131条规定井下充电室必须有独立的通风系统,回风风流引入回巷,井下充电室在同一时间内,5T及其以下的电机车充电电池的数量不超过3组,5T以上的电机车充电电池的数量不超过1组时,可采用独立的风流通风,但必须在新鲜风流中。井下充电室风流中以及局部积聚处的氢气浓度,不得超过0.5%:

《规程》第132条规定:井下机电设备硐室应设在进风风流中,如果硐室深度不超过6米,入口宽度小于1.5米,而无瓦斯涌出,可采用扩散通风。井下个别机电设备硐室,可设在回风流中,但此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不得超过0.5%并安装甲烷断电仪。

五、《规程》规定:局部通风机临时停止运转和恢复通风前应采取哪些安全措施。

《规程》第141条规定:局部通风机因故停止运转,在恢复通风前,必须首先检查瓦斯,只有停风区中最高瓦斯浓度不超过1.0%和最高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5%且符合本规程第129条开启局部通风机的条件时,方可人工开启局部通风机,恢复正常通风。停风区中瓦斯浓度超过1.0%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最高瓦斯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3.0%时,必须采取安全措施,控制风流排放瓦斯。停风区中瓦斯浓度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3.0%时,必须制定安全排放瓦斯措施,报处(矿)技术负责人批准。在瓦斯排放过程中,排出的瓦斯与全风压风流中混合处的瓦斯和二氧化浓度都不得超过1.5%,且采区回风系统内必须停电撤人,其他地点的停电撤人范围,应在措施中明确规定。只有恢复通风的巷道风流中瓦斯浓度不超过1.0%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时,方可人工恢复局部通风机供风巷道内电气设备的供电和采区回风系统内的供电。

六、什么是瓦斯检查“三对口”?

是瓦斯检查员在瓦斯检查工作中,必须做到井下检查地点的记录牌、瓦斯检查员随身携带的检查手册的地面的瓦斯台帐(或调度日志)三者上面填写的有关情况和数据要完全一致,而不能出现矛盾、不符或遗漏。

七、什么是“三专两闭锁” ?哪些地点应装设“三专两闭锁”设施?

“三专两闭锁”是专用变压器、专用电缆、专用开关。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

《规程》规定:瓦斯喷出区域,高瓦斯矿井,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中掘进工作面的局部通风机都应实行“三专两闭锁”供电。而凡是有瓦斯涌出的掘进工作面均要安设“两闭锁”。

八、巷道贯通必须遵守哪些规定?

1、一般掘进巷道同其他巷道在贯通相距20米,综合机械化掘进巷道相距50米前了,地测部门必须向处(矿)总工报告,并通知通风和生产部门。

2、生产和通风部门必须分别制定巷道贯通安全措施和通风系统调整方案,并保证两端的巷道内不积存瓦斯。

3、在有突出危险的煤层中,上山掘进工作面同上部平巷的巷道,上部平巷工作面必须超过贯通位置,其超前距离不得超过5米。贯通前放炮时必须通知上部平巷撤人。

九、井下哪些地点应安设甲烷传感器。

1.高瓦斯矿井和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的采掘工作面,低瓦斯矿井有瓦斯涌出的采煤工作面。

2.采用串联通风(采煤—采掘—掘进工作面)时,进入串联工作面的风流中。3.设置在回风流中的机电硐室的进风则。

4.高瓦斯矿井进风的主要运输巷使用架线电机车时的所有装煤点。

5.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和瓦斯喷出区域中,主要瓦斯运输巷和主要回风巷内,使用矿用防爆特殊型蓄电池机车或矿用防爆柴油机车时的机车内。6.长距离巷道掘进每500—1000米巷道增设一个传感器。

十、井下瓦斯传感器的吊挂和安装应符合哪些要求?

1.悬挂在顶板下300毫米,距帮200毫米处,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传感器,其位置距巷帮和老塘侧充填带场不大于800毫米。距顶板不大于300毫米。2.必须安置在坚固的支护处,以防止冒顶及其它的机械损伤。

3.采掘工作面的瓦斯传感器,爆破时都应移设到安全防护地点,放炮后按要求移回规定的位置。

第二课:矿井通风基本知识:

一、矿井空气:

<一>、矿井空气的成分;

空气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条件之一。由于煤矿生产的特殊性,时常造成井下发生人员中毒,窒息及爆炸事故,这主要是由于井下空气的特殊成分造成。井下空气主要来自地面新鲜空气,其成分按体积浓度百分数计算分别为,氧气(O2)20.96%,氮气(N2)79%,二氧化碳(CO2)0.04%,此外还有水蒸气,稀有气体,微生物和尘埃等。<二>、地面空气与井下空气的区别 1.氧气浓度减少

2.混入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和爆炸煤尘。3.混入了岩尘煤尘等固体微粒。

4.空气的温度、湿度和气压发生了变化。<三>井下空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有哪些?

主要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硫化氢、氨气、氢气、甲烷。<四>、氧气有哪些性质:

氧气是维持人员呼吸不可缺少的气体。

性质:它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相对密度为1.11。易使其它物质氧化,助燃。休息时每个人所需氧气量为每分钟0.25立方米,行走和工作时每分钟需要1—3立方米,氧气浓度降低就会影响身体健康,甚至造成窒息死亡。

二、矿井通风系统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通风系统:矿井通风系统就是:矿井通风方法、方式、和网络就是通风系统。

方法有:压入式、抽出式、混合式三种。

方式是指进风井与回风井布置的方式。分为中央式、对角式、混合式三种。

网络是矿井风流按生产要求在井巷中流动时,有分有合的路线结构形式,基本形式有:串联网络,并联网络和角联网络。(1)矿井通风的任务: 略。。。

(2)通风设施:

1)风门:它是设在人和车辆可以通行,风流不能通过的巷道中,每处设置不少于2道,一道打开,另一道必须关闭。两道风门之间的距离不少于5米。

2)风量调节门:它与风门的主要区别就是它允许巷道中的一部分风流流过。起到限制风量的作用。

3)挡风墙:在切断风流而且又不准人员和车辆通过的巷道设置挡风墙(又称密闭墙),它分为两种,即临时和永久密闭墙。封密闭墙前设栅栏、警标、说明牌、检查箱,永久密闭墙厚度不能少于0.5米。

4)风桥:当进风巷道和回风巷道平面交叉时,为了进回风流相互隔开,就需要设置风桥。

三、什么是进风巷、回风巷和盲巷?盲巷有何危害?对其管理和启封有何要求/ 进风流经过的巷道叫进风巷,回风流经过的巷道叫回风巷,凡独头长度超过6米,又不通风的巷道,统称为盲巷。盲巷内往往积存大量的高浓度瓦斯和其它有害气体,是导致人员窒息、瓦斯燃爆事故的重隐患,为此,对盲巷管理与启封应做到: 1)井下尽量避免出现任何形式的盲巷。

2)与生产无关的报废巷道或旧巷,必须及时充填或用不燃性材料进行封闭。

3)掘进施工的独头巷道必须保持经常通风,临时停工也不得停风,如因停电等原因而临时停风,必须按《规程》规定采取措施。

4)临时停工的独头巷道必须设置栅栏、警标,禁止人员入内,当瓦斯或其他有害气体超过《规程》规定时,必须在24小时内封闭完毕。

5)所有盲巷封(密)闭必须建立台帐,要对密闭每周坚持至少一次的定期检查,并对密闭质量,内外压差,封闭内气体成份,温度等进行检测和分析,发现问题应采取相应措施妥善处理。

6)恢复有瓦斯或其他有害气体积存的盲巷或打开(启封)密闭时,事先必须编制专门的安全措施,报总工批准,由救护队进行恢复盲巷通风和瓦斯排放工作。

四、什么是新鲜风流?什么是乏风流?

没有被井下作业地点污染,成分与地面空气基本相同或相差不大的风流,称为新鲜风流。流经采掘工作面,硐室或其他地点,成分与地面空气差别较大的风流称为乏风流。

五、什么叫串联风?它有什么害处?

采掘工作面和硐室的回风再度进入其他肛掘工作面或硐室的通风方式,称串联通风。它的害 6 处:1)被串联的采掘工作面或硐室中的空气质量无法保证,有毒有害气体和矿尘浓度会增大,恶化作业环境和增加灾害危险程度。2)前面的采掘工作面或硐室一旦发生灾变,将会影响或波及到被串联的采掘工作面或硐室,将扩大灾害范围。

《规程》规定:串联通风次数不得超过1次,开采有煤、瓦斯突出危险的煤层时,严禁任何2个工作面之间串联通风。

六、什么叫循环风,它有什么害处?怎样判断是否发生了循环风?

循环风一般发生在局部通风过程中即局部通风机的回风部分或全部再进入同一局部通风机的进风流中,称为循环风。

它的害处是:掘进工作面的乏风反复返回掘进工作面,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浓度越来越大,不仅使作业环境越来越恶化,更为严重的是由于风流中的瓦斯浓度不断增加,当进入局部通风机时,极易引起瓦斯爆炸。判断局部通风是否发生循环风的简单方法是:站在局部通风机的风筒一则,用手将粉笔沫捻下,观察粉笔沫飘动的方向,如果飘向局部通风机的吸风则,则说明发生了循环风。第三课:矿井火灾及其危害

一、矿井火灾分类、特点及危害。

矿井火灾是煤矿主要灾害之一。矿井火灾一旦发生,轻则影响安全生产,重则烧毁煤炭资源和物资设备,造成人员伤害,甚至引发瓦斯、煤尘爆炸,扩大灾害范围,防治矿井火灾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1.什么是矿井火灾?

凡是发生在矿井井下或地面,威胁到井下安全生产,造成损失的非控制燃烧均称为矿井火灾。如地面井口房,通风机房,或井下皮带着火,煤炭自燃都是非控制燃烧,均属矿井火灾。

2、矿井火灾构成要素;.矿井火灾发生的原因虽然是多样的,但构成火灾的基本要素,归纳起来有热源,可燃物,空气3个方面,俗称火灾三要素,只要三要素同时存在,而且达到一定数量,才能引起火灾,缺少任何一个要素,火灾就不能发生。

3、矿井火灾的分类;

(1)按引燃火灾热源的不同分类,根据引火火源的不同,将矿井火灾分为外因火灾,内因火灾两大类。

(2)按可燃物的不同分类,可分为机电设备火灾,爆炸燃烧火灾,油料火灾,坑木火灾,瓦斯燃烧火灾,煤炭自燃火灾等。

(3)按发火地点不同分类:分为井筒火灾、巷道火灾、采面火灾、煤柱火灾、采空区火灾、硐室火灾。

4、矿井火灾的特点;

(1)外因火灾的特点;发生突然,来势凶猛,如不能及时发现,往往会酿成重大恶性事故。在矿井火灾总数中,外因火灾所占比例虽然较小,但不容忽视,据统计;煤矿重大恶性火灾事故有90%上属于外因火灾,外因火灾的燃烧往往在表面进行,如果及时发现还是容易扑灭的。

(2)内因火灾的特点;内因火灾的发生,往往伴有一个蕴育的过程,根据预兆能够早期发现,但火源隐蔽,经常发生在人们难以进入的采空区和煤柱内,要想准确的找到火源,确非易事,而且难以扑灭,以致火灾可以持续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有时燃烧的范围逐渐蔓延扩大,造成煤炭资源的巨大损失,据统计,内因火灾发生的次数占矿井火灾总数次的90%以上,因此,必须重视内因火灾的防治工作。

5、矿井火灾的危害;

矿井火灾对煤矿生产及职工安全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产生大量有害气体,矿井火灾对人身的危害主要是在火灾发展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有毒 7 有害气体。煤炭燃烧还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醇类、醛类以及其它有机化合物,这些有毒有害气体随风扩散有时可能波及相当大地区域甚至整个矿井,从而伤及井下工作人员,据国已见分晓统计,在矿井火灾事故中遇难者95%以上是死于烟雾中毒。

(2)在火源及临近处产生高温,矿井发生火灾时,火源及临近处的温度常达1000度以上,高温往往引燃临近处的可燃物,使火灾范围速度扩大。

(3)能够引起瓦斯、煤尘爆炸,矿井火灾不仅提供了瓦斯、煤尘爆炸的引火热源,而且由于高温的干馏作用使可燃物(如煤、木材),放出氢气,甲烷和其他多种碳氢化合物及爆炸性气体,同时火灾还可以使沉降和煤尘重新悬浮。因此:火灾往往会造成瓦斯、煤尘爆炸。

二、外因火灾及防治

(一)外因火灾发生的原因:

外因火灾是由于外来热引起的,据调查分析,形成外因火灾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明火;井下吸烟,焊接及用电炉、大灯泡取暖等都能引燃可燃物而导致外因火灾。(2)电火花;主要是由于电气设备性能不良,管理不善,如电钻、电机、变压器开关、插销、接线三通、电铃、打点器、电缆等出现损坏,过负荷、短路等引起电火花,继而引燃可燃物。

(3)违章爆破,由于不按规定和说明书爆破,如放明炮、糊炮、空心炮以及用动力电源爆破,不装炮泥,倒掉药卷中的消烟粉,炮眼深度不够或最小抵抗线不合格等都会导致引燃物而发火。

(4)瓦斯煤尘爆炸,因瓦斯、煤尘爆炸出现的明火引燃可燃物而引发火灾。(5)机械摩擦,由于机械及物体碰撞产生的火花引燃可燃物,进而引起火灾。

(二)外因火灾的预防措施

预防外因火灾的措施关键是严守《规程》的有关规定,及时发现外因火灾的征兆,并采取措施制止其发展。1.安全设施

(1)生产和在建矿井都必须制定井上下防火措施,矿井所有地面建筑物、煤堆、矸石山、木料场等处的防火措施和制度,必须符合国家有关防火的各项规定,并符合当地消防部门的要求。

(2)木料厂、矸石山、炉灰场距进风井的距离不得小于80米,木料厂与矸石山的距离不得小于50米。

(3)矿井必须设地面消防水池和井下消防管理系统,井下消防管理系统应每隔100米设支管和阀门,但在带式输送机巷中应每隔50米设支管和阀门,地面消防水池必须经常保持不小于200m³的水量。

(4)新建矿井的永久井架和井口房,以井口为中心的联合建筑,都必须用不燃性材料建筑,对现有生产矿井用可燃性材料建筑的井架和井口房,必须制定防火措施。

(5)进风井应安设防火铁门,防火铁门必须严密关闭,打开时不妨碍提升,运输和人员通行,并应定期维修,如果不设防火铁门,必须有防止烟火进入矿井的安全措施。

2、明火管理

(1)井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20米内,不得有烟火或用火炉取暖。

(2)井筒、平硐与各水平的联接处及井底车场,主要绞车道与主要运输巷、回风巷的联接处,井下机电设备硐室,主要巷道内带式运送机机头前后两端各20米范围内都必须用不燃性材料支护,在井下和井口房,严禁用可燃性材料搭建临时操作间、休息室。(3)井下严禁使用灯泡取暖和电炉。

(4)井下和井口房不得从事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工作。如必须在井下主要硐室、主要进风巷和井口房内进行电、气焊和喷灯焊接的工作,每次都必须制定安全措施。经矿长批准,8 由矿长指定专人在现场检查和监督,并遵守下列规定;电气节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地点的前后端各20米范围内,应是不燃性支护并供水管路,有专人负责喷水,至少有2个灭火器。在井口房,井筒和倾斜巷道内进行电、气焊和喷灯焊接时,必须在工作地点的下方用不燃性材料设施接火星。

电、气、喷焊接等工作地点的风流中,瓦斯浓度不得超过0.5%,只有在检查证明作业地点附近地区20米范围内巷道顶、帮部和支护背板后无瓦斯积存时,方可进行作业。

焊接工作完毕后,工作地点应再次用水喷洒,并有专人在工作地点检查1个小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中进行气焊工作时,必须停止突出危险区的一切工作。

3、可燃物的管理

井下使用过的汽油、煤油、变压器油必须装入盖严的铁桶内,由专人押送至使用地点,剩余的汽油、煤油和变压器油必须返回地面,严禁在井下存放。

井下使用的润滑油,棉纱、布头和纸等,也必须放在盖严的铁桶内,并有专人定期送到地面进行处理,不得乱放乱扔,严禁将剩油、废油泼洒在井巷或硐室内。

4、消防器材管理

(1)矿井必须在井上、下设置消防材料库,并遵守下列规定:

井上消防材料库应设在井口附近,并有轨道直达井口,但不得设在井口房内,井下消材料库应设在每一个生产水平的井底车场或主要运输大巷中,并应装备消防列车。消防材库储存的材料、工具和品种数量应符合有关规定:并定期检查和更换,材料和工具不得挪作他用。(2)井下爆破材料库,机电设备硐室,材料库,井底车场,使用带式输送机或液力偶合器的巷道以及采掘工作面附近的巷道中,都应备有灭火器材,其数量、规格和存放地点,应在矿井灾害预防处理计划中明确规定。所有井下工作人员都必须熟悉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并熟悉本职工作区域内灭火器材的存放点。

(三)矿井灭火的方法

1.直接灭火法

就是直接用沙子、水、化学灭火器等,在火源附近直接扑灭火灾或挖除火源,这是一种积极的灭火方法。1)挖除火源。将已经发热或者燃烧的煤炭以及其他可燃物挖出、清除运出井外。这是扑灭矿井火灾最彻底的方法,但采用这种方法的条件是火灾处于初起阶段,涉及范围不大,火区无瓦斯超限、积聚、无煤尘爆炸危险,火源位于人员可直接到达的地点。2)用水灭火。水是最有效、最经济、来源最广泛的灭火材料。水的灭火作用主要表现在:热容量大,1L水转化成水蒸汽时,能吸收2256.7KJ的热量,所以用水灭火吸热能力强,冷却作用大:1L水全部汽化时可生成1.7立方水蒸汽,大量水蒸汽具有冲淡空气中氧浓度而包围、隔离火源、对火源起窒息作用。水枪射流具有强有力的压灭火焰的机械

3作用:浸透火源邻近燃烧物,能够阻止燃烧范围扩大。但用水灭火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要有足够的水量,水量不足难以灭火,而且可能贻误战机,造成火势发展,要有瓦检员在现场附近随时检查瓦斯浓度

水能导电,不能用水来直接扑灭电气火灾:不宜用水灭油类火灾,因为油比火轻,可漂浮在水面上,容易扩大火灾面积。

灭火人员要站在进风侧,防止高温烟流伤人或中毒,水射流要由外向里逐渐灭火,以免产生过量水蒸气伤人和水煤气爆炸;

保持正常通风,以便使烟和水蒸气能顺利地排到回风流中去。

(3)用沙子或岩粉灭火。用沙子或岩粉直接撒盖在燃烧物体上,将空气隔绝把火扑灭。通常用来初起的电气火灾和油类火灾。沙子或岩粉的成本低,操作简单,易于长期存放,所以在机电硐室、炸药库等地方,均应备有防火沙箱。

(4)用灭火器灭火。使用于煤矿井下的灭火器有:干粉灭火器、灭火手雷、灭火炮、泡沫灭火器、高倍数泡沫灭火器等,机电硐室应配有扑灭电气火灾的专用灭火器材。

2、隔绝灭火法

井下火灾不能直接扑灭时,必须迅速将火区封闭,隔绝空气的供给,减少火区内空气中氧气含量,使火源缺氧而窒息达到灭火的目的,这种方法叫隔绝灭火法。

3、综合灭火法

综合灭火法就是隔绝灭火法与其他灭火法的综合应用。实践证明,单独使用封闭墙封闭火区,熄灭火灾所需时间较长,容易造成煤炭资源的冻结,影响正常生产。如果密闭墙质量不高,漏气严重,将达不到灭火的目的。因此,通常在火区封闭后,向火区内注入泥浆、惰性气体、凝胶或调节风压等方法,加速火灾区内火的熄灭,这就是综合灭火法。

三、煤炭自燃火灾的防治

(一)自燃发火的原因

关于煤炭自燃的原因,有多种学说解释。其中,人们普遍认可的是煤氧复合作用学说,其主要观点是:煤在常温下吸收空气中的氧气,产生低温氧化,释放热量和初级氧化产物,由于散热不良,热量聚积温度上升加速了低氧化作用进程,最终导致自燃发火。

1、煤炭自燃的条件

煤炭自燃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煤炭具有自燃的倾向性,并呈破碎状态堆积存在。(2)连续的通风供氧维持煤的氧化过程不断地发展。(3)煤氧化生产的热量能大量蓄积,难以及时散失。

2、煤炭氧化自燃过程

(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1)潜伏阶段:煤炭在常温下能吸附空气中的氧,并在煤的表面生成不稳定的氧化物,此时生产热量很少,能及时散发掉,因此,煤体温度不会升高,但是煤体的重量略有增加,而且煤体被活化,煤体的着火温度降低,我们通常将此阶段称为潜伏期。

(2)自热阶段:经过潜伏期,煤的氧化速度加快,如果生产的热量来不及散发时,煤体温度将逐渐增高,同时煤体周围空气中氧的浓度降低,出现一氧化碳,特别是在这个阶段后期,煤体周围会出现气温上升,产生雾气,并放出各种碳氧化合物,同时还出现特殊气味。(如煤油、汽油及焦油味等),这叫自热期。

(3)燃烧阶段:经过自热期,若煤体温度继续升高,当达到某数值临界温度T(一般为70—100℃)时,煤体氧化急剧加快,产生大量的热能,使煤体温度迅速上升,当达到煤炭的着火温度时,就开始进入燃烧阶段。

(二)煤炭自燃的初期征兆

(1)煤层的温度,附近的空气温度和水的温度都比正常情况下高(2)附近的氧气浓度降低(3)附近巷道中温度增大

(4)附近巷道的壁面和支架表面出现水珠、俗称“煤壁出汗”。

(5)出现有毒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各种碳氢化合物。(6)巷道空气中出现煤油、汽油、松节油等芳香族气体的气味。

(三)人体感觉识别煤炭自燃火灾(1)视觉感觉(2)气味(3)温度感觉(4)疲劳感觉

(四)煤炭自燃的常发地点(1)断层附近(2)高冒区

10(3)采煤工作面进风巷、回风巷和停采线附近。(4)密闭墙内

(5)溜煤眼及联络巷。

五、煤炭自燃的预防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有效的管理方法,不断提高矿井防治自燃火灾的能力,预防煤炭自燃的技术和手段、措施。因我们不采煤,故此这章我们不作过多的学习和探讨。

第四章:矿尘的危害及其防治

一、矿尘及其危害 什么是矿尘;

矿尘就是矿井建设和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矿物微小尘粒的全称。对煤矿来说,矿尘可分为岩尘和煤尘。岩尘主要产生于岩石掘进工作面,煤尘则主要产生于煤巷掘进,采煤工作面及煤炭运输提升的井巷中,矿井中悬浮于空气中的矿尘叫浮尘,从空气中沉降下来的矿尘称为落尘,在矿尘中,通常把尘粒直径在5微米的矿尘叫做呼吸性矿尘。它的危害:

1)矿尘污染劳动环境,降低了生产场所的可见度,影响劳动效率和操作安全。2)轻者能引起呼吸道炎症,重者可导致尘肺病,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和寿命。3)矿尘中的煤尘,具有可燃性,遇有外界火源,很容易引起火灾,煤尘还能导致爆炸事故,造成重大损失。

二、煤尘爆炸的基本条件及危害:

爆炸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1)煤尘本身具有爆炸性,2)煤法呈浮游状态,并达到一定浓度,下限浓度为45克/每立方米,上限浓度为2000克/每立方米。3)有足够的点燃煤尘的热源,一般为700—800摄氏度。煤尘爆炸可产生高温、高压,形成冲击波火焰,并产生大量有害气体等。

三、防止煤尘爆炸的措施

根据煤尘爆炸发生的条件可在降尘,防止煤尘引燃和限制爆炸范围等方面采取措施。

四、矿井回采及掘进工作面采取的防尘措施

1、矿井必须采取综合防尘措施

①建立完善的防尘洒水管理系统②煤层注水③喷雾洒水④风流净化⑤爆破用水泡泥⑥冲洗岩帮⑦湿式打眼⑧采空区灌水⑨隔爆岩粉棚、水棚⑩刷白巷道

11、个体防护

2、炮采工作面防尘措施 ①煤层注水②湿式打眼、爆破前后洒水③运输机转载点喷雾洒水④爆破使用水泡泥⑤工作面进风巷道冲洗岩帮⑥风流净化⑦隔爆水棚、岩棚

3、掘进工作面防尘措施

①湿式打眼②放炮喷雾③爆破使用水泡泥充填④装矸洒水⑤冲洗岩帮⑥净化风流⑦隔爆水棚、岩棚⑧个体防护用具

第四课 煤与瓦斯突出及防治基本知识

一、煤与瓦斯突出的概念及危害

(一)煤与瓦斯突出的概念

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矿生产中特有的一种动力现象,在煤矿井下由于地应力和瓦斯压力(二氧化碳)的共同作用下,在极短的时间内,破碎的煤和瓦斯由煤、岩体内突然向采掘空间抛出的异常的动力现象,这就叫做煤与瓦斯突出。

矿井在采掘过程中,只要发生过一次煤与瓦斯突出,该矿井即为突出矿井。发生突出的煤层 11 即为突出煤层。

(二)确定突出矿井或突出煤层

突出矿井及突出煤层的确定,由煤矿企业提出报告,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授权单位鉴定,报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煤炭行业管理的部门审批,并报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备案。

(三)突出危害

矿井中一旦发生煤与瓦斯突出时,大量的煤(岩)固体物和瓦斯气体从煤层内部,以极快的速度向巷道或采掘空间喷出,巨大的冲击波不仅破坏井巷的设备和设施,冲出的煤(岩)还会充塞巷道,埋压人员和阻断人员撤出。同时,通风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甚至风流逆转,可使众多人员窒息死亡,突出瓦斯遇火还能引发瓦斯爆炸、燃烧,造成井毁人亡特大灾害事故。

二、煤与瓦斯突出的分类

1、按动力现象分类

按动力现象的力学特征,煤与瓦斯突出可分为三类: 突出、压出、倾出

(1)煤与瓦斯突出基本上能源是煤内积蓄的高压瓦斯能,突出的基本特征是: ①突出的煤向外抛出距离较远,具有分选现象②抛出的煤堆积角小于煤的安息角③抛出的煤堆破碎程度高,会有大量的煤块和手捻无粒感的煤粉④有明显的动力效应,破坏支架,推到矿车,破坏抛出安装在巷道内的设施⑤有大量的瓦斯(二氧化碳)涌出,瓦斯涌出量远远超过突出煤层的瓦斯含量,有时会使风流逆转⑥突出的孔洞呈口小腔大的梨形,舌形、倒瓶形以及其他岔形等。

(2)煤突然被压出并涌出大量的瓦斯,压出基本能源是煤层所积蓄的弹性能,压出的基本特征是:

①压出有两种形式,即煤的整体位移和煤有一定距离的抛出,但位移和抛出的距离都较小②压出后,在煤层与顶板之间的裂隙中常留有煤粉,整体位移的煤体上有大量的裂隙③压出的煤是块状、无分选现象④巷道瓦斯涌出量增大⑤压出可能无孔洞或呈口大腔小的楔形孔洞。(3)煤突然倾出并涌出大量瓦斯。倾出的基本能源是:煤的重力位能实现倾出的动力是失去平衡的煤体自身的重力,倾出的特征是:

1)倾出的煤就地按自然安息角堆积,并无分选现象,2)倾出的孔洞呈口大腔小,孔洞轴煤层倾斜或垂直方向发展。3)无明显动力效应。

4)倾出常发生在煤质松软的急倾斜煤层中。5)巷道瓦斯涌出量明显增加。

二、突出强度的分类

突出强度是指每次突出抛出的煤岩量或喷出的瓦斯量。按突出强度可分为:

(1)小型突出:小于100t(2)中型突出:等于或大于100t,小于500t(3)大型突出:等于或大于500t,小于1000t(4)特大型突出:等于或大于1000t 第二节

煤与瓦斯突出预兆及规律

一、煤与瓦斯突出的预兆

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之前的一段时间里,绝大多数突出记录表明有预兆显现,但也有个别突出没有预兆,一般可分为地压显现,瓦斯涌出,煤层结构三个方面。

1、地压显现方面的预兆

有煤炮声、远雷声、支架声响,煤岩裂开塌落、掉渣、底鼓。煤岩自行剥落,煤壁位移,打 12 钻孔时垮孔、卡钻、顶钻杆、钻杆过负荷。

2、瓦斯涌出方面的预兆

有瓦斯浓度忽大忽小,变化异常,煤壁发冷,打钻时喷孔(瓦斯和煤粉喷孔),水力冲孔时喷出大量煤炭和瓦斯,煤壁裂隙发出瓦斯哨声。

3、煤层结构方面的预兆

有层理紊乱,煤炭松软,暗无光泽,厚薄变化,褶曲变形,分层无规律。另还有一种学法:即有声预兆和无声预兆。

二、煤与瓦斯突出的一般规律

1、地压是发生突出的主要动力(1)突出的危险性随着 煤层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一般矿井发生突出的最浅深度约为瓦斯风化带深度的2倍,随着深度的增加,突出的危险性增加,表现为突出次数增多,强度增大,突出煤层增加,突出危险区域扩大。

(2)采掘工作面形成的集中应力区是突出点密集区,如邻近层煤柱上下,相向的采掘接近处,两巷贯通之前的煤柱内、采掘工作面附近的应力集中区等,在这些地区不仅发生次数多,强度也大。

(3)突出危险区集中在地质构造带呈带状分布,向斜局部地区,背斜构造中部隆起地区,地层扭转、断层和褶曲附近,火成岩侵入形成的变质煤与非煤变质煤的交界附近地区都是突出密集区,也是大型甚至是特大型突出发生地区,一般突出危险带的面积小于突出煤层面积的10%。

(4)产生强烈震动的采掘作业可能诱发突出,这种作业不仅可引起应力状态的改变,而且可以使动载荷作用在新暴露的煤体上,造成煤的突然破碎。

(5)受煤自重的影响,上山掘进头发生突出的次数多,强度小,下山掘进头发生的次数少,强度稍大。

2、瓦斯是抛出煤体完成突出过程的主要动力

(1)突出危险煤层的瓦斯压力一般在0.7—1mpa,统一煤层中瓦斯压力越高的区域,突出的危险性越大。

(2)突出危险煤层的瓦斯含量和开采时的瓦斯涌出量都在10m3 /t以上,突出发生时,吨煤瓦斯喷出量是煤层瓦斯含量的几倍至几百倍。

(3)突出气体的种类主要是甲烷,个别矿井突出二氧化碳,突出瓦斯中会有少量重烃类气体。

3、煤的物理力学性质决定突出发生发展的难易。

(1)突出的次数和强度随着煤层厚度,特别是软分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多,突出最严重的煤层一般是最厚的主采煤层。

(2)突出危险性随着煤层倾角的增大而增加。煤层倾角的增加,岩层及煤层承重应力参与突出的作用就增加,从而使突出的危险性增加,表现为始突深度变浅,突出次数增加和平均强度增大。

(3)突出煤层的特点是强度低,手捻能成粉末,煤层结构软应相间,至少存在2个以上的软分层,光泽暗淡,层理紊乱,煤层松软,湿度小、透气低,瓦斯压力放散初速高,如果煤层顶底板坚硬致密,可以形成危险的瓦斯压力梯度,突出危险性更大。第三节

开采突出煤层应采取的措施

一、概述

在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实践中,我国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防突出措施,习惯上称之为“四位一体”的防突出措施,即:突出危险性预测,防治突出措施,防治突出措施的效果检验和安全防护措施。

二、突出危险性预测

突出预测是综合防突的第一重要环节,当预测有突出危险时,可采取防突措施,并对其防突效果进行检验,确定措施有效时,可采取安全防护措施进行采掘作业,当预测无突出危险时,可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直接进行采掘作业。

危险性预测分为:1)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2)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1)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区域预测是预测矿井、煤层区域的突出危险性。按照国家《防止煤与瓦斯突出细则》的规定,突出矿井的煤层应划分为突出煤层和非突出煤层。突出煤层经区域预测,可划分为突出危险区域和突出威胁区域。

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的方法:有单项指标法,瓦斯地质统计法和综合指标法等。(2)工作面突出的危险性预测

在突出危险区域内,工作面在进行采掘作业前,必须进行突出危险预测,依据预测结果划分为突出危险工作面和突出威胁工作面,在突出威胁工作面进行采掘作业时可不采取防治突出措施,但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的方法,有综合指标法,钻屑指标法、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法,尺值指标法等。

我们单位在防突工作中还是门外汉,一般防突工作都是在甲方的领导、指导、协助下开展完成的。

(3)防治突出措施效果检验

对防治突出采取的措施进行效果检验,相当于已经采取了防突措施的采掘工作面,在原来预测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次突出危险性预测。按照《防突细则》规定,在突出危险工作面进行采掘前,必须采取防治突出措施。采取防治突出措施之后,还要进行措施效果检验,经检验证实措施有效,方可采取安全预防措施进行采掘作业。如果经检验证实措施无效,则必须采取防治突出的补充措施并经检验有效后,方可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防治突出措施的效果检验方法与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的方法基本相同。

三、区域性防突措施

目前采取的区域性防突措施,包括开采保护层,预抽瓦斯和煤体注水。

1、开采保护层 在突出矿井中,在煤层群中首先开采的,并能使相邻的突出煤层消除突出危险的煤层叫保护层。后开采的具有突出危险的煤层叫被保护层。于被保护区上部的保护层叫上保护层,位于被保护区下部的叫下保护层。开采保护层是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最有效的、最经济的措施之一。

2、预抽煤层瓦斯(略)

3、煤体注水(略)

四、局部防突措施

1、石门揭煤防突措施

石门和其它岩石井巷揭穿突出危险煤层时的放突出措施,除抽放瓦斯外,还有水力冲孔,排放钻孔,水利冲刷,金属骨架和震动爆破等。

2、煤巷掘进工作面的防突措施 在有突出危险的煤层中掘进巷道,可采用预抽放瓦斯,水力冲孔,超前钻孔,深孔松动爆破,深孔控制卸压爆破,卸压槽和前探支架等防突措施。

另还有采煤工作面的防突措施。因我们不采煤,故不学习。

五、安全防护措施

安全防护措施包括石门揭煤层时的震动爆破,采掘工作面的远距离爆破,挡拦,反向风门,自救器,避难硐室和压风自救系统等内容。

1、震动爆破:

震动爆破的实质是一种诱导突出的安全措施。它是通过多打眼,多装药,一次爆破,使承受地应力的含高压瓦斯的煤体在强大的震动力作用下突然暴露,给突出创造有利条件。由于爆破前人员已撤到安全地点,所以使诱导突出也不会伤人。厚度小于0.3m的突出煤层或瓦斯压力小于0.74mpa的煤层中可直接采用震动或远距离爆破揭穿煤层。震动爆破必须有独立的回风系统,其进风侧应设置两道坚固的反向风门,回风系统严禁人员通行或作业。如果震动爆破未能一次揭穿煤层,在掘进剩余部分时,仍必须采取预防突出措施。

2、远距离爆破

在有突出危险的采掘工作面采用爆破作业时,必须采用远距离爆破。远距离爆破的爆破地点应设在进风侧反向风门之外或避难硐室内,距工作面的距离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不得小于300m。远距离爆破时,爆破工爆破的地点,应配备压风自救系统或自救器,回风系统的采掘工作面以及有人作业的地点,都必须停电撤人,放炮30min后,方可进入工作面检查。

3、挡拦设施

挡拦设施是限制突出强度的一种有效方法。挡拦可用金属、矸石或木垛等构成,挡拦距工作面的距离,可根据预计的突出强度确定。

4、反向风门

突出危险设置反向风门,应遵守下列规定:

(1)反向风门必须设在石门掘进工作面的进风侧,以控制突出时瓦斯沿着回风道进入回风系统。

(2)反向风门必须牢固,并必须设两道。风门垛可用砖或混凝土砌筑,嵌入巷道周边岩的深度可根据岩石性质确定,但不得小于0.2m,垛厚不得小于0.8m。门框厚度不得小于100mm,门扇厚度不得小于50mm,两扇风门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4m。

(3)爆破时风门必须关闭,对通过门垛的风筒,必须设有隔断装置,爆破后,有关人员进入检查时,必须把风门打开顶牢。

(4)反向风门距工作面的距离和反向风门的组数,应根据掘进工作面的通风系统和风门揭穿突出煤层时预计的突出强度确定。

5、自救器:

进入有突出危险采掘工作面的人员,必须随身佩戴隔离式自救器,每2天下井前与升井后必须对自救器进行称重和气密性检查,以保持性能良好。

6、井下避难硐室和压风自救系统

突出危险矿井应在井下设置避难硐室或压风自救系统,根据具体情况,可设置其中一种或混合设置,并要符合下列要求。1)井下避难硐室:

①避难硐室应设在采掘工作面附近和爆破工操作爆破的地点,避难硐室的数量及其距离采掘工作面的距离,应根据条件确定。②避难硐室必须设向外开启的严密的隔离门,室内净高不低于2米,长度和宽度应根据同时避难的最多人数确定,但每人占有的面积不得小于0.5m,避难硐室内必须支护良好,并设有矿调度室直通电话。③避难硐室内必须设有供给空气的设

3施,每个供风量不少于0.3m/min。如果用压缩空气供风时,应有减压装置和带有阀门控制的呼吸嘴。④避难硐室内,应根据避难最多人数,配备足够数量的自救器。2)压风自救系统

(1)压风自救系统安设在井下压缩空气管路上。压风自救系统应设置在距工作面25—40m的巷道内,爆破点、撤人与警戒人员所在位置以及回风巷有人作业处。长距离的掘进巷道中,15 应每隔50m设置一组压风自救系统。

(2)每组压风自救系统一般可供5—8人用,压风空气供给量每人不得少于0.1m³/min。

六、《规程》对采掘工作面防突的规定

(1)矿井在采掘过程中,只要发生过一次煤(岩)与瓦斯突出,该矿井即为突出矿井,发生突出的煤层即为突出煤层,突出矿井及突出煤层的确定,由煤矿企业提出报告,经国家煤安局授权的单位签定,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煤炭管理部门审批,并报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备案。

(2)开采突出煤层时,必须采取突出危险性预测,防治突出措施,防治突出措施的效果检验,安全防护措施等综合防治突出措施。

(3)开采突出煤层时,每个采掘工作面的专职瓦斯检查工,必须随时检查瓦斯,掌握突出预兆,当发现有突出预兆时,瓦斯检查人员有权停止工作4作业,并协助班、队长立即组织人员按避灾路线撤出,报告矿调度。

(4)有突出危险的采掘工作面爆破落煤前,所有不装药的炮眼、孔都应用不燃性材料充填,充填深度不小于爆破孔深度的1.5倍。

(5)井巷揭穿煤层和在突出煤层中进行采掘作业时,必须采取震动爆破、远距离爆破、避难硐室、反向风门、压风自救系统等安全防护措施。突出矿井的人员入井必须携带隔离式自救器。

关于瓦斯抽放这一课,因我们是建井、建设阶段而不是生产矿井,条件不具备,因此,这课我们暂不学习。

总之:在防突知识学习中,我们主要通过学习了解矿井瓦斯及煤与瓦斯突出的危害。掌握突出前的预兆,学习“四位一体”的防治措施,熟悉避灾路线和逃生方法:再现了防突这项工作上下都非常重视,有专门机构人员来指导工作,而我们作为直接从事实际具体操作人员,必须要认真对待这项工作,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才能做好防突工作,做到预防为主,实现安全生产。

篇2: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学习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为加强煤与瓦斯突出的防治工作,有效预防煤矿突出事故而制定的,那么,下面是规定的详细内容。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煤与瓦斯突出的防治工作,有效预防煤矿突出事故,保障煤矿职工生命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煤矿企业(矿井)、有关单位的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以下简称突出)的防治工作,适用本规定。

现行煤矿安全规程、规范、标准、规定等有关突出防治的内容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依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突出煤层,是指在矿井井田范围内发生过突出的煤层或者经鉴定有突出危险的煤层。

本规定所称突出矿井,是指在矿井的开拓、生产范围内有突出煤层的矿井。

第四条有突出矿井的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及突出矿井的矿长是本单位防突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有突出矿井的煤矿企业、突出矿井应当设置防突机构,建立健全防突管理制度和各级岗位责任制。

第五条有突出矿井的煤矿企业、突出矿井应当根据突出矿井的实际状况和条件,制定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包括下列内容:

(一)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二)区域防突措施;

(三)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四)区域验证。

局部综合防突措施包括下列内容:

(一)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

(二)工作面防突措施;

(三)工作面措施效果检验;

(四)安全防护措施。

第六条防突工作坚持区域防突措施先行、局部防突措施补充的原则。突出矿井采掘工作做到不掘突出头、不采突出面。未按要求采取区域综合防突措施的,严禁进行采掘活动。

区域防突工作应当做到多措并举、可保必保、应抽尽抽、效果达标。

第七条突出矿井发生突出的必须立即停产,并立即分析、查找突出原因。在强化实施综合防突措施消除突出隐患后,方可恢复生产。

非突出矿井首次发生突出的必须立即停产,按本规定的要求建立防突机构和管理制度,编制矿井防突设计,配备安全装备,完善安全设施和安全生产系统,补充实施区域防突措施,达到本规定要求后,方可恢复生产。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一节突出煤层和突出矿井鉴定

第八条地质勘探单位应当查明矿床瓦斯地质情况。井田地质报告应当提供煤层突出危险性的基础资料。

基础资料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煤层赋存条件及其稳定性;

(二)煤的结构类型及工业分析;

(三)煤的坚固性系数、煤层围岩性质及厚度;

(四)煤层瓦斯含量、瓦斯成分和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等指标;

(五)标有瓦斯含量等值线的瓦斯地质图;

(六)地质构造类型及其特征、火成岩侵入形态及其分布、水文地质情况;

(七)勘探过程中钻孔穿过煤层时的瓦斯涌出动力现象;

(八)邻近煤矿的瓦斯情况。

第九条新建矿井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当对矿井内采掘工程可能揭露的所有平均厚度在0.3m以上的煤层进行突出危险性评估。

评估结果作为矿井立项、初步设计和指导建井期间揭煤作业的依据。

第十条经评估认为有突出危险的新建矿井,建井期间应当对开采煤层及其他可能对采掘活动造成威胁的煤层进行突出危险性鉴定。

第十一条矿井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立即进行突出煤层鉴定;鉴定未完成前,应当按照突出煤层管理:

(一)煤层有瓦斯动力现象的;

(二)相邻矿井开采的同一煤层发生突出的;

(三)煤层瓦斯压力达到或者超过0.74MPa的。

第十二条突出煤层和突出矿井的鉴定由煤矿企业委托具有突出危险性鉴定资质的单位进行。鉴定单位应当在接受委托之日起120天内完成鉴定工作。鉴定单位对鉴定结果负责。

煤矿企业应当将鉴定结果报省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备案。

煤矿发生瓦斯动力现象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经事故调查认定为突出事故的,该煤层即为突出煤层,该矿井即为突出矿井。

第十三条突出煤层鉴定应当首先根据实际发生的瓦斯动力现象进行。

当动力现象特征不明显或者没有动力现象时,应当根据实际测定的煤层最大瓦斯压力P、软分层煤的破坏类型、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Δp和煤的坚固性系数f等指标进行鉴定。全部指标均达到或者超过表1所列的临界值的,确定为突出煤层。

鉴定单位也可以探索突出煤层鉴定的新方法和新指标。

表1突出煤层鉴定的单项指标临界值

煤层破坏类型瓦斯放散初速度

△p坚固性系数

f瓦斯压力(相对压力)

P(MPa)临界值Ⅲ、Ⅳ、Ⅴ≥10≤0.5≥0.74

第二节建设和开采基本要求

第十四条有突出危险的新建矿井及突出矿井的新水平、新采区,必须编制防突专项设计。设计应当包括开拓方式、煤层开采顺序、采区巷道布置、采煤方法、通风系统、防突设施(设备)、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等内容。

突出矿井新水平、新采区移交生产前,必须经当地人民政府煤矿安全监管部门按管理权限组织防突专项验收;未通过验收的不得移交生产。

突出矿井必须建立满足防突工作要求的地面永久瓦斯抽采系统。

第十五条突出矿井应当做好防突工程的计划和实施,将防突的预抽煤层瓦斯、保护层开采等工程与矿井采掘部署、工程接替等统一安排,使矿井的开拓区、抽采区、保护层开采区和突出煤层(或被保护层)开采区按比例协调配置,确保在突出煤层采掘前实施区域防突措施。

第十六条突出矿井的巷道布置应当符合下列要求和原则:

(一)运输和轨道大巷、主要风巷、采区上山和下山(盘区大巷)等主要巷道布置在岩层或非突出煤层中;

(二)减少井巷揭穿突出煤层的次数;

(三)井巷揭穿突出煤层的地点应当合理避开地质构造破坏带;

(四)突出煤层的巷道优先布置在被保护区域或其他卸压区域。

第十七条突出矿井地质测量工作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地质测量部门与防突机构、通风部门共同编制矿井瓦斯地质图,图中标明采掘进度、被保护范围、煤层赋存条件、地质构造、突出点的位置、突出强度、瓦斯基本参数及绝对瓦斯涌出量和相对瓦斯涌出量等资料,作为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和制定防突措施的依据;

(二)地质测量部门在采掘工作面距离未保护区边缘50m前,编制临近未保护区通知单,并报矿技术负责人审批后交有关采掘区(队);

(三)突出煤层顶、底板岩巷掘进时,地质测量部门提前进行地质预测,掌握施工动态和围岩变化情况,及时验证提供的地质资料,并定期通报给煤矿防突机构和采掘区(队);遇有较大变化时,随时通报。

第十八条突出矿井开采的非突出煤层和高瓦斯矿井的开采煤层,在延深达到或超过50m或开拓新采区时,必须测定煤层瓦斯压力、瓦斯含量及其他与突出危险性相关的参数。

高瓦斯矿井各煤层和突出矿井的非突出煤层在新水平开拓工程的所有煤巷掘进过程中,应当密切观察突出预兆,并在开拓工程首次揭穿这些煤层时执行石门和立井、斜井揭煤工作面的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第十九条突出煤层的采掘作业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一)严禁采用水力采煤法、倒台阶采煤法及其他非正规采煤法;

(二)急倾斜煤层适合采用伪倾斜正台阶、掩护支架采煤法;

(三)急倾斜煤层掘进上山时,采用双上山或伪倾斜上山等掘进方式,并加强支护;

(四)掘进工作面与煤层巷道交叉贯通前,被贯通的煤层巷道必须超过贯通位置,其超前距不得小于5m,并且贯通点周围10m内的巷道应加强支护。在掘进工作面与被贯通巷道距离小于60m的作业期间,被贯通巷道内不得安排作业,并保持正常通风,且在放炮时不得有人;

(五)采煤工作面尽可能采用刨煤机或浅截深采煤机采煤;

(六)煤、半煤岩炮掘和炮采工作面,使用安全等级不低于三级的煤矿许用含水炸药(二氧化碳突出煤层除外)。

第二十条突出煤层的任何区域的任何工作面进行揭煤和采掘作业前,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突出矿井的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隔离式自救器。

第二十一条所有突出煤层外的掘进巷道(包括钻场等)距离突出煤层的最小法向距离小于10m时(在地质构造破坏带小于20m时),必须边探边掘,确保最小法向距离不小于5m。

第二十二条在同一突出煤层正在采掘的工作面应力集中范围内,不得安排其他工作面进行回采或者掘进。具体范围由矿技术负责人确定,但不得小于30m。

突出煤层的掘进工作面应当避开邻近煤层采煤工作面的应力集中范围。

在突出煤层的煤巷中安装、更换、维修或回收支架时,必须采取预防煤体垮落而引起突出的措施。

第二十三条突出矿井的通风系统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井巷揭穿突出煤层前,具有独立的、可靠的通风系统;

(二)突出矿井、有突出煤层的采区、突出煤层工作面都有独立的回风系统。采区回风巷是专用回风巷;

(三)在突出煤层中,严禁任何两个采掘工作面之间串联通风;

(四)煤(岩)与瓦斯突出煤层采区回风巷及总回风巷安设高低浓度甲烷传感器;

(五)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回风侧不得设置调节风量的设施。易自燃煤层的回采工作面确需设置调节设施的,须经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

(六)严禁在井下安设辅助通风机;

(七)突出煤层掘进工作面的通风方式采用压入式。

第二十四条煤(岩)与瓦斯突出矿井严禁使用架线式电机车。

煤(岩)与瓦斯突出矿井井下进行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时,必须停止突出煤层的掘进、回采、钻孔、支护以及其他所有扰动突出煤层的作业。

第二十五条清理突出的煤炭时,应当制定防煤尘、防片帮、防冒顶、防瓦斯超限、防火源的安全技术措施。

突出孔洞应当及时充填、封闭严实或者进行支护;当恢复采掘作业时,应当在其附近30m范围内加强支护。

第三节防突管理及培训

第二十六条有突出矿井的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突出矿井矿长应当分别每季度、每月进行防突专题研究,检查、部署防突工作;保证防突科研工作的投入,解决防突所需的人力、财力、物力;确保抽、掘、采平衡;确保防突工作和措施的落实。

煤矿企业、矿井的技术负责人对防突工作负技术责任,组织编制、审批、检查防突工作规划、计划和措施;煤矿企业、矿井的分管负责人负责落实所分管的防突工作。

煤矿企业、矿井的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对本职范围内的防突工作负责;区(队)、班组长对管辖范围内防突工作负直接责任;防突人员对所在岗位的防突工作负责。

煤矿企业、矿井的安全监察部门负责对防突工作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七条有突出矿井的煤矿企业、突出矿井应当设置满足防突工作需要的专业防突队伍。

突出矿井应当编制突出事故应急预案。

第二十八条有突出矿井的煤矿企业、突出矿井在编制年度、季度、月度生产建设计划时,必须一同编制年度、季度、月度防突措施计划,保证抽、掘、采平衡。

防突措施计划及人力、物力、财力保障安排由技术负责人组织编制,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突出矿井矿长审批,分管负责人、分管副矿长组织实施。

第二十九条各项防突措施按照下列要求贯彻实施:

(一)施工防突措施的区(队)在施工前,负责向本区(队)职工贯彻并严格组织实施防突措施;

(二)采掘作业时,应当严格执行防突措施的规定并有详细准确的记录。由于地质条件或者其他原因不能执行所规定的防突措施的,施工区(队)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并报告矿调度室,经矿井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到现场调查后,由原措施编制部门提出修改或补充措施,并按原措施的审批程序重新审批后方可继续施工;其他部门或者个人不得改变已批准的防突措施;

(三)煤矿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应当每季度至少一次到现场检查各项防突措施的落实情况。矿长和矿井技术负责人应当每月至少一次到现场检查各项防突措施的落实情况;

(四)煤矿企业、矿井的防突机构应当随时检查综合防突措施的实施情况,并及时将检查结果分别向煤矿企业负责人、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和矿长、矿井技术负责人汇报,有关负责人应当对发现的问题立即组织解决;

(五)煤矿企业、矿井进行安全检查时,必须检查综合防突措施的编制、审批和贯彻执行情况。

第三十条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每班必须设专职瓦斯检查工并随时检查瓦斯;发现有突出预兆时,瓦斯检查工有权停止作业,协助班组长立即组织人员按避灾路线撤出,并报告矿调度室。

在突出煤层中,专职爆破工必须固定在同一工作面工作。

第三十一条防突技术资料的管理工作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每次发生突出后,矿井防突机构指定专人进行现场调查,认真填写突出记录卡片,提交专题调查报告,分析突出发生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对策措施;

(二)每年第一季度将上年度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基本情况调查表(见附录A)、煤与瓦斯突出记录卡片(见附录B)、矿井煤与瓦斯突出汇总表(见附录C)连同总结资料报省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驻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三)所有有关防突工作的资料均存档;

(四)煤矿企业每年对全年的防突技术资料进行系统分析总结,提出整改措施。

第三十二条突出矿井的管理人员和井下工作人员必须接受防突知识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作业。

各类人员的培训达到下列要求:

(一)突出矿井的井下工作人员的培训包括防突基本知识和规章制度等内容;

(二)突出矿井的区(队)长、班组长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的培训包括突出的危害及发生的规律、区域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防突的规章制度等内容;

(三)突出矿井的防突员,属于特种作业人员,每年必须接受一次煤矿三级及以上安全培训机构组织的防突知识、操作技能的专项培训。专项培训包括防突的理论知识、突出发生的规律、区域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以及有关防突的规章制度等内容;

(四)有突出矿井的煤矿企业和突出矿井的主要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应当接受煤矿二级及以上安全培训机构组织的防突专项培训。专项培训包括防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突出发生的规律、区域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以及防突的规章制度等内容。

第三章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第一节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基本程序和要求

第三十三条突出矿井应当对突出煤层进行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以下简称区域预测)。经区域预测后,突出煤层划分为突出危险区和无突出危险区。

未进行区域预测的区域视为突出危险区。

区域预测分为新水平、新采区开拓前的区域预测(以下简称开拓前区域预测)和新采区开拓完成后的区域预测(以下简称开拓后区域预测)。

第三十四条突出煤层区域预测的范围由煤矿企业根据突出矿井的开拓方式、巷道布置等情况划定。

第三十五条新水平、新采区开拓前,当预测区域的煤层缺少或者没有井下实测瓦斯参数时,可以主要依据地质勘探资料、上水平及邻近区域的实测和生产资料等进行开拓前区域预测。

开拓前区域预测结果仅用于指导新水平、新采区的设计和新水平、新采区开拓工程的揭煤作业。

第三十六条开拓后区域预测应当主要依据预测区域煤层瓦斯的井下实测资料,并结合地质勘探资料、上水平及邻近区域的实测和生产资料等进行。

开拓后区域预测结果用于指导工作面的设计和采掘生产作业。

第三十七条对已确切掌握煤层突出危险区域的分布规律,并有可靠的预测资料的,区域预测工作可由矿技术负责人组织实施;否则,应当委托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资质的单位进行区域预测。

区域预测结果应当由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确认。

第三十八条经评估为有突出危险煤层的新建矿井建井期间,以及突出煤层经开拓前区域预测为突出危险区的新水平、新采区开拓过程中的所有揭煤作业,必须采取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并达到要求指标。

经开拓前区域预测为无突出危险区的煤层进行新水平、新采区开拓、准备过程中的所有揭煤作业应当采取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第三十九条经开拓后区域预测为突出危险区的煤层,必须采取区域防突措施并进行区域措施效果检验。经效果检验仍为突出危险区的,必须继续进行或者补充实施区域防突措施。

经开拓后区域预测或者经区域措施效果检验后为无突出危险区的煤层进行揭煤和采掘作业时,必须采用工作面预测方法进行区域验证。

所有区域防突措施均由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

第四十条区域防突措施应当优先采用开采保护层。

突出矿井首次开采某个保护层时,应当对被保护层进行区域措施效果检验及保护范围的实际考察。如果被保护层的最大膨胀变形量大于千分之三,则检验和考察结果可适用于其他区域的同一保护层和被保护层;否则,应当对每个预计的被保护区域进行区域措施效果检验。此外,若保护层与被保护层的层间距离、岩性及保护层开采厚度等发生了较大变化时,应当再次进行效果检验和保护范围考察。

保护效果检验、保护范围考察结果报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

第四十一条突出危险区的煤层不具备开采保护层条件的,必须采用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并进行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预抽煤层瓦斯区域措施效果检验结果应当经矿技术负责人批准。

第二节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第四十二条区域预测一般根据煤层瓦斯参数结合瓦斯地质分析的方法进行,也可以采用其他经试验证实有效的方法。

根据煤层瓦斯压力或者瓦斯含量进行区域预测的临界值应当由具有突出危险性鉴定资质的单位进行试验考察。在试验前和应用前应当由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

区域预测新方法的研究试验应当由具有突出危险性鉴定资质的单位进行,并在试验前由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

第四十三条根据煤层瓦斯参数结合瓦斯地质分析的区域预测方法应当按照下列要求进行:

(一)煤层瓦斯风化带为无突出危险区域;

(二)根据已开采区域确切掌握的煤层赋存特征、地质构造条件、突出分布的规律和对预测区域煤层地质构造的探测、预测结果,采用瓦斯地质分析的方法划分出突出危险区域。当突出点及具有明显突出预兆的位置分布与构造带有直接关系时,则根据上部区域突出点及具有明显突出预兆的位置分布与地质构造的关系确定构造线两侧突出危险区边缘到构造线的最远距离,并结合下部区域的地质构造分布划分出下部区域构造线两侧的突出危险区;否则,在同一地质单元内,突出点及具有明显突出预兆的位置以上20m(埋深)及以下的范围为突出危险区(如图1);

(三)在上述(一)、(二)项划分出的无突出危险区和突出危险区以外的区域,应当根据煤层瓦斯压力P进行预测。如果没有或者缺少煤层瓦斯压力资料,也可根据煤层瓦斯含量W进行预测。预测所依据的临界值应根据试验考察确定,在确定前可暂按表2预测。

表2根据煤层瓦斯压力或瓦斯含量进行区域预测的临界值

瓦斯压力P(MPa)瓦斯含量W(m3/t)区域类别P﹤0.74W﹤8无突出危险区除上述情况以外的其他情况突出危险区第四十四条采用本规定第四十三条进行开拓后区域预测时,还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预测所主要依据的煤层瓦斯压力、瓦斯含量等参数应为井下实测数据;

(二)测定煤层瓦斯压力、瓦斯含量等参数的测试点在不同地质单元内根据其范围、地质复杂程度等实际情况和条件分别布置;同一地质单元内沿煤层走向布置测试点不少于2个,沿倾向不少于3个,并有测试点位于埋深最大的开拓工程部位。

第三节区域防突措施

第四十五条区域防突措施是指在突出煤层进行采掘前,对突出煤层较大范围采取的防突措施。区域防突措施包括开采保护层和预抽煤层瓦斯两类。

开采保护层分为上保护层和下保护层两种方式。

预抽煤层瓦斯可采用的方式有:地面井预抽煤层瓦斯以及井下穿层钻孔或顺层钻孔预抽区段煤层瓦斯、穿层钻孔预抽煤巷条带煤层瓦斯、顺层钻孔或穿层钻孔预抽回采区域煤层瓦斯、穿层钻孔预抽石门(含立、斜井等)揭煤区域煤层瓦斯、顺层钻孔预抽煤巷条带煤层瓦斯等。

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应当按上述所列方式的优先顺序选取,或一并采用多种方式的预抽煤层瓦斯措施。

第四十六条选择保护层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在突出矿井开采煤层群时,如在有效保护垂距内存在厚度0.5m及以上的无突出危险煤层,除因突出煤层距离太近而威胁保护层工作面安全或可能破坏突出煤层开采条件的情况外,首先开采保护层。有条件的矿井,也可以将软岩层作为保护层开采;

(二)当煤层群中有几个煤层都可作为保护层时,综合比较分析,择优开采保护效果最好的煤层;

(三)当矿井中所有煤层都有突出危险时,选择突出危险程度较小的煤层作保护层先行开采,但采掘前必须按本规定的要求采取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并进行效果检验;

(四)优先选择上保护层。在选择开采下保护层时,不得破坏被保护层的开采条件。

第四十七条开采保护层区域防突措施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开采保护层时,同时抽采被保护层的瓦斯;

(二)开采近距离保护层时,采取措施防止被保护层初期卸压瓦斯突然涌入保护层采掘工作面或误穿突出煤层;

(三)正在开采的保护层工作面超前于被保护层的掘进工作面,其超前距离不得小于保护层与被保护层层间垂距的3倍,并不得小于100m;

(四)开采保护层时,采空区内不得留有煤(岩)柱。特殊情况需留煤(岩)柱时,经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并作好记录,将煤(岩)柱的位置和尺寸准确地标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每个被保护层的瓦斯地质图应当标出煤(岩)柱的影响范围,在这个范围内进行采掘工作前,首先采取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

当保护层留有不规则煤柱时,按照其最外缘的轮廊划出平直轮廓线,并根据保护层与被保护层之间的层间距变化,确定煤柱影响范围。在被保护层进行采掘工作时,还应当根据采掘瓦斯动态及时修改。

第四十八条保护层和被保护层开采设计依据的保护层有效保护范围等有关参数应当根据试验考察确定,并报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执行。

首次开采保护层时,可参照附录D确定沿倾斜的保护范围、沿走向(始采线、终采线)的保护范围、保护层与被保护层之间的最大保护垂距、开采下保护层时不破坏上部被保护层的最小层间距离等参数。

第四十九条采取各种方式的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时,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穿层钻孔或顺层钻孔预抽区段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的钻孔应当控制区段内的整个开采块段、两侧回采巷道及其外侧一定范围内的煤层。要求钻孔控制回采巷道外侧的范围是:倾斜、急倾斜煤层巷道上帮轮廓线外至少20m,下帮至少10m;其他为巷道两侧轮廓线外至少各15m。以上所述的钻孔控制范围均为沿层面的距离,以下同;

(二)穿层钻孔预抽煤巷条带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的钻孔应当控制整条煤层巷道及其两侧一定范围内的煤层。该范围与本条第(一)项中回采巷道外侧的要求相同;

(三)顺层钻孔或穿层钻孔预抽回采区域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的钻孔应当控制整个开采块段的煤层;

(四)穿层钻孔预抽石门(含立、斜井等)揭煤区域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应当在揭煤工作面距煤层的最小法向距离7m以前实施(在构造破坏带应适当加大距离)。钻孔的最小控制范围是:石门和立井、斜井揭煤处巷道轮廓线外12m(急倾斜煤层底部或下帮6m),同时还应当保证控制范围的外边缘到巷道轮廓线(包括预计前方揭煤段巷道的轮廓线)的最小距离不小于5m,且当钻孔不能一次穿透煤层全厚时,应当保持煤孔最小超前距15m;

(五)顺层钻孔预抽煤巷条带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的钻孔应控制的条带长度不小于60m,巷道两侧的控制范围与本条第(一)项中回采巷道外侧的要求相同;

(六)当煤巷掘进和回采工作面在预抽防突效果有效的区域内作业时,工作面距未预抽或者预抽防突效果无效范围的前方边界不得小于20m;

(七)厚煤层分层开采时,预抽钻孔应控制开采的分层及其上部至少20m、下部至少10m(均为法向距离,且仅限于煤层部分)。

第五十条预抽煤层瓦斯钻孔应当在整个预抽区域内均匀布置,钻孔间距应当根据实际考察的煤层有效抽放半径确定。

预抽瓦斯钻孔封堵必须严密。穿层钻孔的封孔段长度不得小于5m,顺层钻孔的封孔段长度不得小于8m。

应当做好每个钻孔施工参数的记录及抽采参数的测定。钻孔孔口抽采负压不得小于13kPa。预抽瓦斯浓度低于30%时,应当采取改进封孔的措施,以提高封孔质量。

第四节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第五十一条开采保护层的保护效果检验主要采用残余瓦斯压力、残余瓦斯含量、顶底板位移量及其他经试验(应符合本规定第四十二条要求的程序)证实有效的指标和方法,也可以结合煤层的透气性系数变化率等辅助指标。

当采用残余瓦斯压力、残余瓦斯含量检验时,应当根据实测的最大残余瓦斯压力或者最大残余瓦斯含量按本规定第四十三条第(三)项的方法对预计被保护区域的保护效果进行判断。若检验结果仍为突出危险区,保护效果为无效。

第五十二条采用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时,应当以预抽区域的煤层残余瓦斯压力或者残余瓦斯含量为主要指标或其他经试验(应符合本规定第四十二条要求的程序)证实有效的指标和方法进行措施效果检验。其中,在采用残余瓦斯压力或者残余瓦斯含量指标对穿层钻孔、顺层钻孔预抽煤巷条带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和穿层钻孔预抽石门(含立、斜井等)揭煤区域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进行检验时,必须依据实际的直接测定值,其他方式的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可采用直接测定值或根据预抽前的瓦斯含量及抽、排瓦斯量等参数间接计算的残余瓦斯含量值。

对穿层钻孔预抽石门(含立、斜井等)揭煤区域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也可以参照本规定第七十三条的方法采用钻屑瓦斯解吸指标进行措施效果检验。

检验期间还应当观察、记录在煤层中进行钻孔等作业时发生的喷孔、顶钻及其他突出预兆。

第五十三条对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进行检验时,应当根据经试验考察(应符合本规定第四十二条要求的程序)确定的临界值进行评判。在确定前可以按照如下指标进行评判:可采用残余瓦斯压力指标进行检验,如果没有或者缺少残余瓦斯压力资料,也可根据残余瓦斯含量进行检验,并且煤层残余瓦斯压力小于0.74MPa或残余瓦斯含量小于8m3/t的预抽区域为无突出危险区,否则,即为突出危险区,预抽防突效果无效;也可以采用钻屑瓦斯解吸指标对穿层钻孔预抽石门(含立、斜井等)揭煤区域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进行检验,如果所有实测的指标值均小于表4的临界值则为无突出危险区,否则,即为突出危险区,预抽防突效果无效。

但若检验期间在煤层中进行钻孔等作业时发现了喷孔、顶钻及其他明显突出预兆时,发生明显突出预兆的位置周围半径100m内的预抽区域判定为措施无效,所在区域煤层仍属突出危险区。

当采用煤层残余瓦斯压力或残余瓦斯含量的直接测定值进行检验时,若任何一个检验测试点的指标测定值达到或超过了有突出危险的临界值而判定为预抽防突效果无效时,则此检验测试点周围半径100m内的预抽区域均判定为预抽防突效果无效,即为突出危险区。

第五十四条对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进行检验时,均应当首先分析、检查预抽区域内钻孔的分布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不符合设计要求的,不予检验。

第五十五条采用直接测定煤层残余瓦斯压力或残余瓦斯含量等参数进行预抽煤层瓦斯区域措施效果检验时,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对穿层钻孔或顺层钻孔预抽区段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进行检验时若区段宽度(两侧回采巷道间距加回采巷道外侧控制范围)未超过120m,以及对预抽回采区域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进行检验时若回采工作面长度未超过120m,则沿回采工作面推进方向每间隔30~50m至少布置1个检验测试点;若预抽区段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的区段宽度或预抽回采区域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的回采工作面长度大于120m时,则在回采工作面推进方向每间隔30~50m,至少沿工作面方向布置2个检验测试点。

当预抽区段煤层瓦斯的钻孔在回采区域和煤巷条带的布置方式或参数不同时,按照预抽回采区域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和穿层钻孔预抽煤巷条带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的检验要求分别进行检验;

(二)对穿层钻孔预抽煤巷条带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进行检验时,在煤巷条带每间隔30~50m至少布置1个检验测试点;

(三)对穿层钻孔预抽石门(含立、斜井等)揭煤区域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进行检验时,至少布置4个检验测试点,分别位于要求预抽区域内的上部、中部和两侧,并且至少有1个检验测试点位于要求预抽区域内距边缘不大于2m的范围;

(四)对顺层钻孔预抽煤巷条带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进行检验时,在煤巷条带每间隔20~30m至少布置1个检验测试点,且每个检验区域不得少于3个检验测试点;

(五)各检验测试点应布置于所在部位钻孔密度较小、孔间距较大、预抽时间较短的位置,并尽可能远离测试点周围的各预抽钻孔或尽可能与周围预抽钻孔保持等距离,且避开采掘巷道的排放范围和工作面的预抽超前距。在地质构造复杂区域适当增加检验测试点。

第五十六条采用间接计算的残余瓦斯含量进行预抽煤层瓦斯区域措施效果检验时,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当预抽区域内钻孔的间距和预抽时间差别较大时,根据孔间距和预抽时间划分评价单元分别计算检验指标;

(二)若预抽钻孔控制边缘外侧为未采动煤体,在计算检验指标时根据不同煤层的透气性及钻孔在不同预抽时间的影响范围等情况,在钻孔控制范围边缘外适当扩大评价计算区域的煤层范围。但检验结果仅适用于预抽钻孔控制范围。

第五节区域验证

第五十七条在石门揭煤工作面对无突出危险区进行的区域验证,应当采用本规定第七十一条所列的石门揭煤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方法进行。

在煤巷掘进工作面和回采工作面分别采用本规定第七十四条、第七十八条所列的工作面预测方法对无突出危险区进行区域验证时,应当按照下列要求进行:

(一)在工作面进入该区域时,立即连续进行至少两次区域验证;

(二)工作面每推进10~50m(在地质构造复杂区域或采取了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以及其他必要情况时宜取小值)至少进行两次区域验证;

(三)在构造破坏带连续进行区域验证;

(四)在煤巷掘进工作面还应当至少打1个超前距不小于10m的超前钻孔或者采取超前物探措施,探测地质构造和观察突出预兆。

第五十八条当区域验证为无突出危险时,应当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后进行采掘作业。但若为采掘工作面在该区域进行的首次区域验证时,采掘前还应保留足够的突出预测超前距。

只要有一次区域验证为有突出危险或超前钻孔等发现了突出预兆,则该区域以后的采掘作业均应当执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第四章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第一节局部综合防突措施基本程序和要求

第五十九条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以下简称工作面预测)是预测工作面煤体的突出危险性,包括石门和立井、斜井揭煤工作面、煤巷掘进工作面和采煤工作面的突出危险性预测等。工作面预测应当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进行。

采掘工作面经工作面预测后划分为突出危险工作面和无突出危险工作面。

未进行工作面预测的采掘工作面,应当视为突出危险工作面。

第六十条突出危险工作面必须采取工作面防突措施,并进行措施效果检验。经检验证实措施有效后,即判定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当措施无效时,仍为突出危险工作面,必须采取补充防突措施,并再次进行措施效果检验,直到措施有效。

无突出危险工作面必须在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并保留足够的突出预测超前距或防突措施超前距的条件下进行采掘作业。

煤巷掘进和回采工作面应保留的最小预测超前距均为2m。

工作面应保留的最小防突措施超前距为:煤巷掘进工作面5m,回采工作面3m;在地质构造破坏严重地带应适当增加超前距,但煤巷掘进工作面不小于7m,回采工作面不小于5m。

每次工作面防突措施施工完成后,应当绘制工作面防突措施竣工图。

第六十一条石门和立井、斜井揭穿突出煤层前,必须准确控制煤层层位,掌握煤层的赋存位置、形态。

在揭煤工作面掘进至距煤层最小法向距离10m之前,应当至少打两个穿透煤层全厚且进入顶(底)板不小于0.5m的前探取芯钻孔,并详细记录岩芯资料。当需要测定瓦斯压力时,前探钻孔可用作测定钻孔;若二者不能共用时,则测定钻孔应布置在该区域各钻孔见煤点间距最大的位置。

在地质构造复杂、岩石破碎的区域,揭煤工作面掘进至距煤层最小法向距离20m之前必须布置一定数量的前探钻孔,以保证能确切掌握煤层厚度、倾角变化、地质构造和瓦斯情况。

也可用物探等手段探测煤层的层位、赋存形态和底(顶)板岩石致密性等情况。

第六十二条石门和立井、斜井工作面从距突出煤层底(顶)板的最小法向距离5m开始到穿过煤层进入顶(底)板2m(最小法向距离)的过程均属于揭煤作业。揭煤作业前应编制揭煤的专项防突设计,报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

揭煤作业应当具有相应技术能力的专业队伍施工,并按照下列作业程序进行:

(一)探明揭煤工作面和煤层的相对位置;

(二)在与煤层保持适当距离的位置进行工作面预测(或区域验证);

(三)工作面预测(或区域验证)有突出危险时,采取工作面防突措施;

(四)实施工作面措施效果检验;

(五)掘进至远距离爆破揭穿煤层前的工作面位置,采用工作面预测或措施效果检验的方法进行最后验证;

(六)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并用远距离爆破揭开或穿过煤层;

(七)在岩石巷道与煤层连接处加强支护。

第六十三条石门和立井、斜井揭煤工作面的突出危险性预测必须在距突出煤层最小法向距离5m(地质构造复杂、岩石破碎的区域,应适当加大法向距离)前进行。

在经工作面预测或措施效果检验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时,可掘进至远距离爆破揭穿煤层前的工作面位置,再采用工作面预测的方法进行最后验证。若经验证仍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时,则在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条件下采用远距离爆破揭穿煤层;否则,必须采取或补充工作面防突措施。

当工作面预测或措施效果检验为突出危险工作面时,必须采取或补充工作面防突措施,直到经措施效果检验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

第六十四条石门和立井、斜井工作面从掘进至距突出煤层的最小法向距离5m开始,必须采用物探或钻探手段边探边掘,保证工作面到煤层的最小法向距离不小于远距离爆破揭开突出煤层前要求的最小距离。

采用远距离爆破揭开突出煤层时,要求石门、斜井揭煤工作面与煤层间的最小法向距离是:急倾斜煤层2m,其他煤层1.5m。要求立井揭煤工作面与煤层间的最小法向距离是:急倾斜煤层1.5m,其他煤层2m。如果岩石松软、破碎,还应适当增加法向距离。

篇3:矿井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实践

义安煤业有限公司12120工作面位于己二下延采区西翼,工作面开采标高为-484.3~-556.3 m,埋藏深度为575.6~659.1 m,可采走向长685 m,采面倾斜长122 m,煤层结构简单,半光亮型焦煤,节理、裂隙发育,煤厚基本稳定,平均厚3.4 m,煤层倾角变化不大,平均倾角16°。直接顶为深灰色砂质泥岩,上下层整合不好,易冒落,距煤层顶板约0.8 m有1层0.1~0.5 m厚的煤线,该层随采随落,直接底为灰色砂质薄层泥岩,遇水易膨胀,煤层顶底板透气性一般,对突出影响不大,采面内有3条断层,根据掘进期间揭露情况分析,该采面在回采过程中受地质构造的影响较小。工作面瓦斯含量18 m3/t,瓦斯压力1.4 MPa。

2突出危险性预测

2.1预测方法

采用瓦斯涌出初速度q、钻屑量S和瓦斯流量衰减指标Cq这3个预测指标预测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其临界值见表1。

(1)瓦斯涌出初速度q及流量衰减指标Cq预测。

①在软分层中打预测钻孔,钻进速度控制在1 m/min;②当预测孔深达到3.5 m,7.0 m位置时,迅速拔出钻杆,用专用封孔器封孔,封孔后测量室长度为0.5 m,钻孔内封孔胶囊的压力达0.2 MPa;③在测试管末端接上煤气表,测量1 min内煤气表转过的数值即为该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q值;④从麻花钻杆打到3.5,7.0 m处到测定完的时间间隔不超过2 min,将第1 min测定的读数(流量值)作为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q1,之后测定第2,3,4,5 min的读数,Cq=q5/q1。

(2)钻屑量S的测定。

钻孔打至1 m以后,收集钻杆每打1 m所排的煤粉,用弹簧秤称出每米钻孔所排的煤粉质量,即为所测的钻屑量,每个预测孔的每米最大钻屑量即为该预测孔钻屑量。

2.2工作面瓦斯预测情况分析

运输巷及切眼在掘进过程中q值超标4次,q值最大31.2 L/min,S值没有超标;回风巷掘进期间q值最大1.2 L/min,S值最大3.8 kg/m,没有出现超标现象;切眼掘进期间q值最大1.6 L/min,S值最大为3.3 kg/m,有夹钻、顶钻、喷孔等情况出现。根据表1突出危险性预测的临界值,可确定12120采面有突出危险性。

3煤与瓦斯综合治理技术

3.1采用前探、卸压、抽放、注水孔治理瓦斯

12120采面采用前探卸压抽放注水孔治理采面煤层中瓦斯,在回风巷往下10 m,运输巷往上20 m的采面中间92 m范围内直接布置1排孔径为89 mm,孔深为8 m的前探、卸压、抽放、注水孔。孔间距1.5 m,总计孔数62个,垂直于煤墙且平行于煤层顶板,布置在煤体的软分层中间。每打完1个孔就进行联网抽放,抽放完毕后进行煤体注水,注水压力不小于8 MPa,达到煤壁挂汗或邻近孔出水为止,注水完毕后进行预测预报。特别注意的是最后1个孔的联网抽放时间不得小于1 h。前探、卸压、抽放、注水孔采用QFZ-22型钻机进行打孔,该钻机操作简便,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钻进速度快,角度、方位易定,使用方便等优点。

3.2瓦斯抽放

采面利用己二新泵站内安装的2台2BEC-42型瓦斯抽放泵及1台2BEA-353型瓦斯抽放泵进行抽放,以解决采面回采期间的瓦斯问题。具体抽放情况如下:1台泵抽上隅角,1台泵抽高位钻场及采面浅孔,1台备用。

(1)上隅角瓦斯抽放。

从上隅角到泵站敷设1趟Ø500 mm的瓦斯抽放管进行抽放,瓦斯抽放管的末端安装1套抽拉管,抽拉管的外套管留有0.5~1.0 m置于12120采面上隅角由2道风障做成的抽放室中间,同时在抽放室中安设一木马,防止将风筒吸到抽放管末端的进气口上,造成抽放负压过大,导致抽放泵或抽放管损坏。在抽放前,在抽拉管末端安装1个滤网,防止将各种杂物吸入抽放管或抽放泵站导致抽放系统损坏。需保证抽放管末端不得吸住风筒、编织袋或其他杂物等,使抽放管末端始终处于开口抽放状态。

(2)高位钻场及采面浅孔抽放。

采面进行浅孔抽放时,需先将高位钻场抽放支管关闭,强力进行浅孔抽放,浅孔抽放采用Ø150 mm埋吸管及与其配套的专用封孔器进行抽放。浅孔抽放结束后,将浅孔抽放阀门关闭,进而进行高位钻场抽放。在采面推进到距离高位钻场5 m时,须在高位钻场内预埋2根Ø50 mm管并与主管路相连,确保采面安全推过高位钻场。每结束1个高位钻场且封孔联网后,对高位钻场打木垛进行支护,而后封闭高位钻场,在打木垛时,避免将高位钻场内的抽放管压住。

(3)采面煤层抽放。

己15-12120采面回风巷及运输巷的本煤层孔利用地面泵站进行抽放,各抽放系统形成网络抽放,保证抽放不间断进行。上隅角抽放必须保证24 h不间断进行抽放,若因抽放泵或移动变压器故障不能进行抽放时,应及时开启备用泵或将上隅角管路调节到其他管路上进行抽放。

(4)采面瓦斯超限或煤壁片帮。

在回风巷下10 m,运输巷上10 m的采面中间102 m范围内布置2排Ø89 mm、孔深8 m的钻孔。上排措施孔距顶板1.4 m,孔间距为1.5 m,以仰角4°布置;下排措施孔距顶板2.2 m,孔间距1.5 m,以俯角2°布置。钻孔打完后必须进行注水,注水完毕后进行防突措施的效果检验。

经过采取上述煤与瓦斯突出治理技术,回采期间12120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浓度控制在0.2%~0.5%,回风巷的瓦斯浓度控制在0.26%~0.58%,抽放效果显著,有效控制了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发生,为矿井的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

4结语

篇4: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浅谈

摘要:有煤、岩和瓦斯参与的动力现象我们称为煤与瓦斯突出,这也是煤矿中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本文通过分析煤矿中煤与瓦斯突出规律,有效的防突措施,为矿井煤与瓦斯的治理提供借鉴经验。

关键词:煤与瓦斯  突出  防治措施

1 矿井基本概况

阿拉善盟天荣煤炭公司(以下简称天荣公司)为神华集团乌海能源公司子公司,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宗别立镇,主要开发二道岭矿区的无烟煤资源。

天荣公司属于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矿井各煤层瓦斯含量、瓦斯压力较大,天荣公司一矿可采各煤层瓦斯测定最大含量分别为:一煤15.969m3/t、二1煤14.78m3/t、二2煤14.877m3/t、四煤17.064m3/t,瓦斯压力分别为1.2MPa、1.1MPa、1.04MPa、1.2MPa。

对于矿井的煤层瓦斯,一般都是采取井下钻孔的方式来实现卸压瓦斯抽放的目的。在采掘过程中,对于瓦斯突出的问题,特别是瓦斯超限的问题,直接影响着煤矿资源的开采,威胁着开采人员的安全,因此,如何降低甚至消除瓦斯的威胁,合理采集煤层气资源,想方设法使瓦斯含量大大减少,最大限度减轻瓦斯压力,保证工作面能够进行安全生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2 煤与瓦斯突出的机理、规律

2.1 煤与瓦斯突出的机理

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对于煤和瓦斯突出机理的研究,许多国通过长时间的努力在这方面也取得了相应的成就。但就目前对突出机理的研究和认识来说,这些还只是处于假说阶段。究其根本是煤与瓦斯突出机理具有复杂性并且突出现象具有多样性,所以在研究过程中掌握和了解其内部的原理并非易事。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说,地应力假说和瓦斯作用假说、化学本质假说以及综合作用的假说等等,是国外对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的基本认识。

其中,中心扩张学说、流变假说与二相液体假说、固流耦合失稳理论和球壳失稳理论等是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另外,突出破坏过程及瓦斯渗流的机制方程是我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从力学角度对突出过程的研究成果。

煤与瓦斯突出的机理有很多种假说,得到大家公认的比较有权威的假说是煤与瓦斯突出主要是由地应力、煤与瓦斯的物理力学性质等三者综合的结果。这也是目前最有影响力的说法。

2.2 煤与瓦斯突出的基本规律

①突出与地质构造之间的关系,在地质构造带的内部一般会较多的发生突出,如断层、褶曲和火成岩侵入区域的附近。②突出与瓦斯之间的关系,概括来说,影响突出发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煤层中瓦斯的压力与含量。大体来说,瓦斯压力和瓦斯含量与突出的危险性成正比。虽然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突出,但是煤层的瓦斯含量和压力与突出之间,没有特别固定的关系。③突出与地压之间的关系,地压越大,突出的危险性越大,即这两者成正比关系。④突出与煤层构造之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煤的破坏类型愈高强度愈小,突出的危险性愈大。因此在软煤层或软分层中突出的发生较多。⑤突出与围岩性质之间的关系,突出危险性会随着煤层顶底板坚硬而致密的岩层且厚度的变大,其集中应力就会较大,瓦斯不容易排放,反之就会小。⑥突出与水文地质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矿井中水的涌出量会随着湿润度的改变而改变。由于地下水的流动可以溶解某些矿物,给瓦斯流动创造了条件,因此突出的危险性也会降低。⑦突出具有延期性,我们所说的突出的延期性变化是震动放炮后没有立刻诱发突出的发生,而相隔一段时间后才发生。延迟时间会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

3 煤与瓦斯突出预兆与预测

3.1 煤与瓦斯突出预兆

研究表明,发生突出是因为从震源传出震波(或声波)的强度和频率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出现煤的突然破坏。引起突出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连续的多起断裂,而且异常的微震发射通常在断裂之前5~45s内产生,所以作为常用的突出预报方法的微震法有很广阔的前景及应用。煤层温度状况可以预测出突出的危险性。根据温度状况预测突出危险性的理论我们可以得到“瓦斯解吸时吸热,导致煤层温度降低”。

3.2 煤与瓦斯突出的预测

区域预测和工作面预测组成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的两大类。

3.2.1 区域性预测

确定井田、煤层和煤层区域的危险性是区域性预测的主要任务,在地质勘探、新井建设和新水平开拓时进行。区域性预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单向指标法。预测指标以煤的破坏类型、瓦斯放散初速度、煤的坚固性系数和煤层瓦斯压力为依据,各种指标的突出危险临界值应根据实测资料确定。②按照煤的变质程度。煤层的突出危险程度与其挥发分之间是紧密相关的:没有突出危险的,烟煤的挥发分大于35%和无烟煤的比电阻的对数值小于3.3;但挥发分在18%~22%时,突出危险性最高。③地质统计法。根据已开采区域突出点分布与地质构造之间的关系,然后结合未采区域的地质构造条件大致可以预测突出可能发生的范围。

3.2.2 工作面预测。工作面预测也称日常预测,其任务是确定工作面附近煤体的突出危险性,即工作面继续向前推进时有无突出危险。

①石门揭煤突出危险性预测。石门揭煤突出危险性预测的方法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a综合指标法。在石门向煤层至少打两个测压孔,测定煤层瓦斯压力,并在打钻过程中采样,测定煤的坚固性系数和瓦斯放散初速度,按综合指标进行预测。b钻屑指标法。在距煤层最小垂距3~5m时至少向煤层打两个预测钻孔,用1~3mm的筛子冲洗液中钻屑,测定其瓦斯解吸指标。c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结合瓦斯涌出衰减系数。当石门距煤层3m以外时,至少打两个穿透煤层全厚的预测钻孔,打钻结束后马上用充气式胶囊封孔器封孔,充气压力0.5MPa。打钻结束到开始测量的时间一般不应超过5min。封孔后应先测第1min的瓦斯涌出初速度,第2min测定解吸瓦斯压力,一旦瓦斯涌出初速度超过预定的工作指标,还应测定第5min的钻孔涌出时的速度,以便算出瓦斯涌出衰减系数。②煤巷突出危险性预测。煤巷突出危险性预测的方法主要有:a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法。在距巷道两帮0.5m处,各打一个平行于巷道掘进方向的钻孔,用充气式胶囊封孔器封孔,测定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从打钻结束到开始测量的时间不应超过2min。b钻屑指标法。在工作面打2个或3个钻孔。钻孔每打1m测定一次钻屑量,每打2m测一次。根据每个钻孔沿孔深每米的最大钻屑量和钻屑解吸指标预测工作面突出危险性。

3.3 神经网络方法进行突出预测

地应力、高压瓦斯、煤的结构性能、地质构造、煤厚变化、煤体结构及围岩特征等等这些因素所共同作用是形成煤与瓦斯突出的发生的主要因素。在各种力学作用和之前所讲到的这些影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突出灾害的发生都是很不规则的,且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系统,呈现出了复杂而又难以判断的非线性状态。

形成煤与瓦斯突出的发生的主要因素是地应力、高压瓦斯、煤的结构性能、地质构造、煤厚变化、煤体结构及围岩特征等等这些因素所共同作用。在各种力学作用和之前所讲到的这些影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突出灾害的发生都是很不规则的,且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系统,呈现出了复杂而又难以判断的非线性状态。

人工神经网络对其进行预测和判定是人们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所用的方法。神经网络可以通过样本来“学习”,一方面它与传统的各种预测方法区别开来,另一方面训练完成后的网络能以任何精度逼近真值(只要训练数据足够多)。与传统方法不同的是该方法能够抽提、捕捉隐藏在历史数据中的规律,特别是那些尚未被人类认识和发现的规律。研究表明,在地震之前有氡和氦的反常涌出现象。煤中涌出的氦可以作为预测突出的一个指标进行实验和加以判定。

4 煤与瓦斯突出的预防措施

煤与瓦斯突出作为一种极其复杂的动力现象,既要搞清楚它发生的地区、范围,以便更好的采取防治措施,改变其发生突出时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又要使其不发生或降低其突出强度,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以便将来更好的防治突出,所以要抓好以下工作很重要。

4.1 揭煤防突

目前国内采用揭开煤层的方法基本上都是远距离震动放炮,把好“七关”是揭煤防突最主要的方法。分别为设计关、施工关、验收关、封孔关、抽放卸压关、检验关、二次卸压关。

4.2 煤巷掘进防突

各国实践证明,煤巷掘进过程中会较多的有煤与瓦斯突出的发生。超前排放钻孔、浅孔松动爆破、深孔控制爆破、预抽瓦斯及上述措施与边掘边抽相结合的综合防突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治煤巷掘进突出。采取打少数超前卸压钻孔是一般和中等程度突出危险区域解突方法;超前钻孔、煤体固化和金属骨架等多种措施综合防治是严重突出危险区域大都采用的方法。

4.3 大倾角不稳定煤层防突

大倾角不稳定煤层中比较常用的方法有超前密集钻孔和煤层注水防突措施。超前密集钻孔利用煤体前方的钻孔使煤体应力得以释放和转移,释放煤体前方的高压瓦斯,以使掘进头前方一定范围内形成低应力、低瓦斯区,以达到防突或降低突出强度。

应用煤层注水措施来降低或消除瓦斯突出危险性是目前国内外采用的较为普遍的方法,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当煤样含水量达到饱和程度时,干煤相比干湿煤来说,其透气系数要上升一个数量级,研究表明,湿润煤的瓦斯解吸量可达常压下煤的瓦斯解吸量的17%~27%。国内外不少矿井煤层注入充足的水后再打开钻孔时几乎就不会再有瓦斯涌出现象,而且注水后再进行采掘时,瓦斯涌出量也会明显下降,并且放炮后的瓦斯涌出量也会相对比较均匀。

4.4 防治突出的技术措施

区域性措施和局部性措施是防治突出的技术措施的两大类。针对大面积范围消除突出危险性的措施是区域性措施,在采掘工作面执行的主要是局部性措施,它针对采掘工作面前方煤岩体一定范围消除突出危险性的措施。预留开采保护层、大面积瓦斯预抽放和控制预裂爆破,是目前主要的区域性措施;卸压排放钻孔、深孔或浅孔松动爆破、卸压槽、固化剂、水力冲孔等是局部措施的种类。

4.5 “四位一体”综合防治突出措施

所谓“四位一体”综合防治突出措施,就是说首先应对开采煤层及其对开采煤层形成影响的邻近煤层进行突出危险性预测。对确认的突出危险性区域,应采取区域性防治突出技术措施,对确认的突出危险工作面,一定要采取局部性防治突出技术措施。采取防治突出技术措施之后,务必对防治突出技术措施和消除突出危险性的效果进行检验,一旦检验有效,则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前提下进行采掘作业;如果检验无效,必须补充防治突出技术措施,直至再次检验为有效时方可在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前提下进行采掘作业。否则,必须继续补充技术措施。

4.6 安全防护措施

控制突出危害程度的措施是安全防护措施,也就是说即使发生突出,也要使突出强度降低,对现场人员进行保护不致危及人身安全。如震动性放炮、远距离放炮、反向防突风门、压风自救器、个体自救器等。

5 解决瓦斯涌出异常问题的措施

通过对矿井瓦斯涌出的原因及异常形成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采取措施,解决矿井瓦斯涌出异常问题:

5.1 加强通风、设备、设施管理

①在瓦斯涌出异常的施工巷道、工作地点安装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装置,并调试确保灵敏可靠和正常监控。②每天对瓦斯涌出异常的区域或巷道中的所有电气设备进行防爆检查,杜绝设备失爆。开关等电气设备出现故障需检修时,严禁施工人员擅自拆卸,必须经瓦斯检查员检查瓦斯,确定可以实施检修后由机电专职检修人员检修。③在瓦斯涌出异常的区域或工作面、巷道中安设瓦斯传感器,随时监测瓦斯变化情况。④及时校验瓦斯检测仪,最大限度降低误差,对该地点实行有效监测。⑤应在瓦斯涌出异常区域回风巷内成组安设隔爆水幕,并保持水幕中有足够水量。

5.2 加强瓦斯检测管理

①选配责任心较强的瓦斯检查员对瓦斯涌出的区域,特别是有瓦斯涌出异常的掘进施工巷道、地点和地段,要进行专人、专头、专职检测,并随时确保正常通风。②在瓦斯涌出异常地点进行专职检测的瓦斯检查员,入井必须随身携带光学式瓦斯检查仪和便携式瓦斯检查仪,两种仪器配合使用,确保检测无误。③严格执行瓦斯检查员现场交接班制度,严禁瓦检员脱岗、串岗。④每天、每班必须有专人对有瓦斯涌出异常的区域和施工地点进行巡查,实行现场重点监管,及时解决存在的“一通三防”问题。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煤与瓦斯突出作为一种极为复杂的动力现象,主要是由于其突发性和不完全的可知性而闻名的。我们很难完全避免它的发生,所以,防治煤与瓦斯的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有一套综合而全方位的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系统工程,主要合理的采掘部署、预测突出的危险性以及正确地、有措施性的防治效果和通风及抽放瓦斯等综合防突措施等。这就需要我们了解煤与瓦斯突出的突发过程及演化机理对提高矿井产量,减少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虽然目前突出机理还未有统一的定论,但通过我们对煤与瓦斯的现有认识,加深对煤与瓦斯突出的理性思考,积极做好防御工作,就可以减少甚至避免这种灾难性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秦汝祥.煤与瓦斯突出预报研究现状综述[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5(01).

[2]孙培德,鲜学福,钱耀敏.煤体有效应力规律的实验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1999(02).

[3]许江,鲜学福,杜云贵,张广洋.含瓦斯煤的力学特性的实验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05).

[4]刘文生,范学理,赵德深.覆岩离层充填技术的理论基础与工程实施[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02).

[5]程远平,俞启香,袁亮.上覆远程卸压岩体移动特性与瓦斯抽采技术[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3(04).

篇5:浅论矿井煤与瓦斯突出防治

[内容摘要]煤与瓦斯突出是矿井“五大灾害”之首,时刻威胁着煤矿下井人员的生命安全,预防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矿日常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浅述了煤与瓦斯突出的机理、规律、突出前的预兆、防治突出措施等相关内容,为今后瓦斯治理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措施

煤矿在采掘作业过程中,在地应力和瓦斯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大量的煤和瓦斯由煤体内突然抛向采掘空间,且伴随强烈震动和声音的异常现象,称为煤与瓦斯突出;突出的煤炭能埋压人员、破坏巷道、设备、设施、通风系统;突出的瓦斯能造成人员窒息、引起矿井火灾和瓦斯爆炸。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一直是煤炭行业研究的课题。

一、煤与瓦斯突出的机理和规律

(一)、煤与瓦斯突出机理:

煤与瓦斯突出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动力现象,突出机理观点不同,目前综合作用假说较具有代表性,即:煤与瓦斯突出是地应力、高压瓦斯、煤的结构性能等三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地应力是发动突出的主要因素、是破坏煤体的主要动力;瓦斯是完成突出的主要能源、是完成突出过程的主要因素;煤的结构决定了突出的难易程度,煤的强度越低越容易突出。

(二)、煤与瓦斯突出规律

1、随作开采深度的增加,突出的强度增大,突出次数增多,突出的危险性增大。

2、地质构造带、断层带、破碎带、煤层变化带、岩浆侵入地区、褶曲地点容易发生突出。

3、采掘应力集中时,容易发生突出。

4、在外力冲击下,如震动、打眼、放炮等易引起突出。

5、大多数突出都有预兆。

6、突出大多数发生在石门揭煤和煤巷掘进工作面。

二、煤与瓦斯突出预兆

绝大多数煤与瓦斯突出,在突出前都伴有预兆,突出预兆可分为:

(一)、地压显现方面有:煤炮声、闷雷声、机枪声、工作面来压支架断裂、煤岩开裂掉渣、底鼓、岩煤剥落,煤岩壁颤动,钻孔变形,垮孔、顶钻、夹钻、钻孔过负荷等。

(二)、瓦斯涌出方面有:瓦斯涌出异常,瓦斯浓度忽大忽小,煤尘增大气温下降,气味异常,打钻时喷煤瓦斯或有哨声、风声、蜂叫声等。

(三)、煤层结构方面有:层理紊乱,煤体松软且暗淡无光或粉碎干燥,受挤褶曲,煤层厚度变化异常,倾角变陡,软分层厚度增加,遇断层或地质破坏带等。

三、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措施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措施主要采取“四位一体”的综合防突措施,综合防突措施又分为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防突工作坚持“区域防突措施先行、局部防突措施补充”的原则。

(一)、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区域综合防突措施是指一个采区、水平或煤层内在开采前所采取的防突措施,区域防突工作应当做到“多措并举、可保必保、应抽尽抽、效果达标”:

1、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在同一地质单元内沿煤层走向布置测试点不少于2个,沿倾向不少于3个的预测孔,进行区域预测,依据实测的煤层瓦斯压力、瓦斯含量等参数进行鉴定;当煤层瓦斯压力 P﹤0.74(MPa)、瓦斯含量W﹤8(m3/t)时,煤层划分为无突出危险区;当煤层瓦斯压力 P≥0.74(MPa)、瓦斯含量W≥8(m3/t)时,煤层划分为突出危险区,未进区域预测的区域视为突出危险区。

2、区域性防突措施

区域防突措施是指在突出煤层进行采掘前,对突出煤层较大范围采取的防突措施。区域防突措施包括开采保护层和预抽煤层瓦斯两类;

1)开采保护层:根据矿井煤层瓦斯情况,首先开采无突出危险或突出较小的煤层,利用开拓、开采巷道提前预抽或释放其它煤层瓦斯,起到保护层作用。

2)预抽煤层瓦斯:有地面井预抽煤层瓦斯以及井下穿层钻孔或顺层钻孔预抽区段煤层瓦斯、穿层钻孔预抽煤巷条带煤层瓦斯、顺层钻孔或穿层钻孔预抽回采区域煤层瓦斯、穿层钻孔预抽石门揭煤区域煤层瓦斯、顺层钻孔预抽煤巷条带煤层瓦斯等。

3、区域性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1)采用残余瓦斯压力或残余瓦斯含量指标进行检验,则煤层残余瓦斯压力<0.74MPa或残余瓦斯含量<8m3/t的预抽区域为无突出危险区,否则,即为突出危险区,防突效果无效,必须重新制定措施。

2)当采用钻屑瓦斯解吸指标对穿层钻孔预抽石门揭煤区域煤层瓦斯区

域防突措施进行检验时,当最大钻屑量<6 Kg/m、K1<0.5 mL/(g·mm1/2)则

为无突出危险区,否则,即为突出危险区,预抽防突效果无效,必须重新制定措施。

(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1、突出危险性预测:采掘工作面采用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预测突出危险性。操作步骤和方法为:①在采掘工作面打3个直径为42mm、孔深lOm的钻孔,一个钻孔位于巷道工作面的中部,并平行于掘进方向,其他钻孔的终孔点位于巷道轮廓线外2~4m处,2)钻孔每打1m测定钻屑量一次,每隔2m测定一次钻屑解吸指标。根据每个钻孔沿孔长每米的最大钻屑量Smax和钻屑解吸指标△h2或K1预测工作面的突出危险性。当最大钻屑量<6 Kg/m、K1<0.5 mL/(g·mm1/2)则为无突出危险区,否则,即为突出危险

区。

2、防治突出的措施:

1)掘进工作面防治突出措施:

煤巷掘进工作面采用“先抽后掘”的局部防治突出措施,当采用此方法经效果检验无效后,再采用排放钻孔作为补充措施:①、先抽后掘防治突出措施:在巷道上、下两帮交错迈步掘进抽放钻场,钻场规格为高×宽×深=1700mm×2000mm×3000mm,钻场之间的距离为40m,控制范围为巷道轮廓线外16m,钻孔必须超前于掘进工作面20m; 每个钻场设计8个直径为75mm、长为70m的抽放钻孔对工作面前方煤体瓦斯进行预抽,抽放半径为2m。②、超前排放钻孔防治突出措施:煤巷掘进工作面进行瓦斯抽放后,必须进行防突效果检验,若检验为无突出危险后,方可前掘。若防突效果

检验有突出危险,则必须采取在掘进工作面施工超前排放钻孔的补充防突措施,施工方法:在巷道断面内按0.5m×0.5m的间排距布置,其终孔点间距按2m×2m进行布置,孔深12m,施工完后进行瓦斯排放,排放时间不得小于一个班,然后重新进行效果检验,检验为无突出危险后方可掘。但必须保证巷道掘进前方有不小于2m的保护距离。

2)采煤工作面防突措施

采煤工作面采用本煤层顺层钻孔预抽煤层瓦斯和超前钻孔排放瓦斯防突措施。

1)本煤层顺层钻孔预抽煤层瓦斯措施:在回采工作面运输巷实施本煤层顺层钻孔预抽。在运输巷沿煤层倾斜方向每隔4m(抽放半径为2m)布置一个顺层抽放钻孔,钻孔深度距回风巷保留5m,进行高负压封孔抽放。

2)超前钻孔排放瓦斯措施:用于煤层松软或煤层透气性好的采煤工作

面,沿工作面每隔2~3m打一个,孔深不小于8.0m,进行瓦斯压力释放和瓦斯排放。瓦斯压力释放和瓦斯排放后,必须经措施效果检验有效后,方可进行采煤。效果检验孔深超前工作面的距离不得小于2m。

3、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采掘工作面执行防治突出措施后,采用钻屑指标法进行措施效果检验。检验孔应当不少于3个,深度应当小于或等于防突措施钻孔。如果采掘工作面措施效果检验指标均小于指标临界值,且未发现其他异常情况,则措施有效;否则,判定为措施无效。当措施无效时,必须采取防治突出的补充措施,并再经措施效果检验,直到有效为止,做到“不掘突出头,不采突出面”。

4、安全防护措施

安全防护措施是“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的第四个环节,其目的在于预测失误或防突措施失效后发生突出时,避免造成人员伤害,从而建立起防止突出事故的第二道保障线,采掘工作面不论是否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都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安全防护措施主要包括岩巷揭穿突出煤层的震动放炮,远距离放炮、防突风门、避难所,压风自救和隔离式(压缩氧或化学氧)自救器等。

四、总结

随作煤炭生产规模日益扩大,开采水平不断加深,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性在增大,煤矿企业必须:

1、成立防突管理机构,配备专业的防突管理人员、防突队伍,制定防突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并认真贯彻落实。

2、加大资金投入,配备防突所需的设备、器材,确保正常使用。

3、严格执行“四位一体”的综合防突措施(例:2011年8月18日织金县肥田煤矿掘进工作面未采取任何防突措施,未执行远距离放炮规定,在距工作面30m地点放炮,造成8死9伤的较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消除突出危险后,方可进行采掘作业。

4、加强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安全防护意识,防突操作技能,使每位从业人员自觉参入防突管理管理,防止“三违”现象发生。

5、加强瓦斯抽放设施、设备,监测监控系统日常检查、维护管理,确保瓦斯抽放系统正常抽放,监控系统正常监控。

篇6: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学习

为加强煤与瓦斯防治,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和《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要求,结合我矿实际,特制定某煤矿防突组织机构和岗位责任制度。

一、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组织机构

矿防治煤与瓦斯突出领导小组:

组 长:吕恒荣

副组长:于沐廷、刘洪森、张俊杰、张海祥、王永国、张汉忠、任建民、孙振海。

成员:刘养明、侯玉成、兰庆波、马万岗、扬之化和各生产单位科长。

通风区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实施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员:通风技术员、地质技术员、采矿技术员和预测人员。

二、防治突出领导小组的职责

(一)、负责全矿煤与瓦斯突出的防治工作。

(二)、结合本矿煤与瓦斯突出的实际情况,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中的规定,准确的划出本矿的突出区域、突出标高和突出煤层,做到有目标的开展防突工作。

(三)、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的要求,组织编制、季度、月份的防突措施计划。

防突措施计划的内容应包括:

1、开采保护层计划;

2、抽放煤层瓦斯计划;

3、石门揭穿突出煤层计划,包括揭煤时间、地点和防突措施等;

矿总工程师每月要专门召集生产、开拓、地测、通风等部门和有关人员对每月所要发生的石门(小川)揭煤进行逐个研究,并制定措施。

每年开拓新区准备计划,制定突出区域内石门揭突出煤层计划。

4、采掘工作面局部防治突出措施计划;

5、防治突出措施的工程量、完成时间及所需设备、材料、资金和劳动力。

(四)、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防突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及时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

(五)、组织对防突措施的效果进行检验。

(六)、组织在突出区域内石门揭突出煤层前对煤层进行突出危险性预测工作。

(七)、把石门揭煤作为防突的重点,组织和指挥好石门揭穿突出煤层工作,及时总结防突经验及教训,制定出适合本矿实际情况的防突措施,确保石门安全的揭穿突出煤层和在突出煤层中安全的进行采掘工作。同时也要制定防止抽冒顶的专门措施。

(八)、组织对入井人员的防突安全培训和教育,使入井人员熟悉突出预兆等一般常识及自救器的使用方法,增强职工的自我防护意识。

(九)、当井下发生突出(喷出)时,要组织好救灾工作,并派专人对突出(喷出)的情况进行调查,详细做好记录,填写突出(喷出)记录卡片,数据要准确,绘好突出地点的通风系统图、突出位置煤层剖面图、煤层顶底板岩层柱状图、突出孔洞图、地质构造图等。建立突出资料档案,永久保存。每年进行一次对全年突出记录卡片的系统分析总结,并写出报告,于次年第一季度将填写好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基本情况调查表和矿井突出现象汇总表报集团公司。

三、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实施小组的职责

(一)按照《防突煤与瓦斯突出细则》规定,进行全矿“四位一体”防突工作。

(二)根据上级指示,做好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具体工作落实。

(三)指导全矿各施工单位的具体防突。

(四)负责全矿防突措施的制定和审批。

(五)组织全矿突出工作面的预测和效果检验。

(六)负责全矿防突工作总结,编写上报各种材料。

(七)进行防突基本知识的培训、审核。

(八)组织落实防突的各种设备。

四、岗位责任制

矿长防突安全岗位责任制

1、矿长对全矿防治突出管理工作负全面责任,是防突安全第一责任者。

2、矿长负责全矿防治突出措施计划的审定,并负责组织实施。

3、矿长每月至少一次组织检查防治突出措施的实施情况,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

4、矿长负责平衡全矿防治突出工作,解决防治突出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列入矿财务,并组织实施。

5、发生煤瓦斯突出事故时,矿长必须立即赶到现场,组织抢救,负责指挥处理事故。

总工程师防突岗位责任制

1、对全矿煤层防治突出工作负技术责任。

2、负责组织编制、审批、贯彻执行全矿防治突出工作的规划、计划和措施。

3、负责全矿防治突出工作的监督、检查。

4、负责矿井区域预测结果的审查和审批。

5、负责全矿突出预测日报表和预测结果通知单的审批。

6、每月至少一次组织检查全矿防突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技术问题。

7、负责组织突出矿井井下工作人员防治突出知识的培训。

8、负责组织以往突出事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总结、分析。

9、负责组织突出煤层采掘、通风设计、施工。

10、负责组织防突措施的执行和修改。

11、负责组织全矿井下防突设施的构筑。

副总工程师防突岗位责任制

1、协助总工程师对全矿煤层防治突出工作负技术责任。

2、协助总工程师组织编制、审批、贯彻执行全矿防治突出工作的规划、计划和措施。

3、负责全矿防突工作的日常监督、检查。

4、负责组织矿井区域预测结果的编制。

5、负责全矿突出预测日报表和预测结果通知单的审查和审批。

6、每周至少一次组织检查全矿防突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技术问题。

7、负责具体组织突出矿井井下工作人员防治突出知识的培训。

8、协助总工程师负责组织以往突出事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总结、分析。

9、负责具体组织突出煤层采掘、通风设计、施工。

10、负责具体组织防突措施的编制、修改和执行。

11、具体负责全矿井下防突设施的构筑。

防突主管科长岗位责任制

1、全面负责防突队日常业务管理工作。

2、全面负责防突队人、财、物调配。

3、全面负责全矿采掘面防突措施的编制、审查、审批。

4、组织实施全矿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突出预测。

5、组织实施全矿突出煤层采掘面防突技术措施。

6、全面负责全矿反向风门的构筑和避难所、压风自救等防突设施的维护、检查。

7、全面负责全矿防突措施效果检验的实施工作。

8、全面负责全矿突出预测、防突措施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9、负责全矿防突工作工作总结、编写和上报。

防突主管工程师

1、协助总工程师对全矿的防突工作负技术责任。

2、负责全矿年、季、月防治突出的工作计划。

3、负责全矿突出煤层采掘面防突措施的制定、修改和检查。

4、负责制定贯彻执行防治突出措施和责任制。

5、负责防突措施的审批。]

6、负责全矿突出资料的积累、总结、分析,填写突出卡片。

7、负责全矿井下工人的防突基本知识培训、考试和上岗资格审核,培训内容包括:突出预测方法、防突措施、安全防护措施等。

8、负责日常突出预测通知单和突出预测结果卡片的审批、上报。

突出预测工岗位责任制

1、准时参加班前会,明确当班工作任务。

2、熟练掌握突出预测仪器操作方法和技术要领。

3、工作时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进行测定,并认真做好测定结果的记录工作。

4、及时用电话将井下预测结果通知调度。

5、升井后及时填写突出预测结果记录卡片。

6、全面负责突出预测仪器的保管和维护。

7、预测时认真观察喷孔、夹钻、响煤炮等瓦斯动力现象,并做好观察记录。

8、当预测超标时,及时通知采掘施工单位停止当班采掘作业,并通知调度室安排执行防突措施。

9、预测人员严格按照防突措施设计要求给出预测钻孔开孔位置和钻孔参数,认真监督进行施工和测定。

突出煤层掘进队队长岗位责任制

1、负责组织本单位施工巷道防突技术措施的贯彻执行。

2、负责本单位施工人员严格按照预测人员要求进行预测钻孔施工。

3、严格按照突出预测通知书要求安排进行掘进作业,严禁超掘。

4、负责组织本单位职工参加防突知识的学习、培训、考试。

5、负责本单位责任范围内的机电设备防爆检查,及时处理机电方面出现的问题,杜绝机电设备的失爆。

6、负责避难峒室或压风自救的实施工作,并保证各种防突设施正常使用。突出煤层掘进队技术员岗位责任制

1、负责本单位施工巷道防突技术措施的具体贯彻落实。

2、负责本单位职工防突基本知识的学习、培训、考试。

3、负责编写作业巷道作业规程中防突安全措施;

4、负责本单位作业地点施工预测钻孔人员严格按照预测人员要求进行施工。

5、严格按照突出预测通知书安排掘进作业,严禁超掘。

6、负责每班实际进尺情况的监督和检查。

7、负责设计本单位施工巷道避难峒室或压风自救实施的维护和维修,并保证各种防突设施正常使用。

8、负责本单位责任范围内机电设备防爆检查,及时处理机电方面出现的问题,杜绝机电设备的失爆。

9、负责施工巷道内出现的动力现象的收集工作,并做好记录。

突出煤层采煤队队长岗位责任制

1、负责组织本单位施工采面防突技术措施的贯彻执行。

2、负责组织施工采面突出预测钻孔及其施工人员严格按照预测人员要求进行施工。

3、严格按照突出预测通知书要求安排进行采煤作业,严禁超采。

4、负责组织本单位职工参加防突知识的学习、培训、考试。

5、负责本单位责任范围内的机电设备防爆检查,及时处理机电方面出现的问题,杜绝机电设备的失爆。

6、负责避难峒室或压风自救的实施工作,并保证各种防突设施正常使用。

突出煤层采煤队技术员岗位责任制

1、负责本单位施工采面防突技术措施的具体贯彻落实。

2、负责本单位职工防突基本知识的学习、培训、考试。

3、负责编写作业采面作业规程中防突安全措施;

4、负责本单位作业地点施工预测钻孔人员严格按照预测人员要求进行施工。

5、严格按照突出预测通知书安排采煤作业,严禁超采。

6、负责每班实际进尺情况的监督和检查。

7、负责设计本单位施工采面避难峒室或压风自救实施的维护和维修,并保证各种防突设施正常使用。

8、负责本单位责任范围内机电设备防爆检查,及时处理机电方面出现的问题,杜绝机电设备的失爆。

9、负责施工采面内出现的动力现象的收集工作,并做好记录。

地质测量科长岗位责任制

1、负责提供突出煤层作业地点的地质资料;

2、负责与防突专门机构和通风部门合作共同编制矿井瓦斯地质图,图中标明采掘进度、煤层赋存条件、地质构造、突出点分布、突出强度等瓦斯地质资料;

3、采掘工作面距离地质构造30m以前,矿井地测部门必须向防突专门机构、采掘施工单位提交采掘工作面临近地质构造通知书。

4、必须查明矿床瓦斯地质条件,提供确定煤层突出危险性的煤层赋存条件、稳定性、煤结构类型、围岩性质、火成岩侵入形态等基础地质资料;

5、按《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协助突出专门机构确定煤破坏类型。

五、管理制度

1、按《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要求,建立防突专门机构。

2、制定各个岗位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岗位责任制。

3、所有在突出煤层中开采的采掘工作面严格执行“突出危险性预测、防突技术措施、措施效果检验、安全防护措施”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制度。

4、建立防突各项制度。

5、建立突出预测日报表、预测结果卡片填写、审批制度。

6、建立填写、审批、发放突出预测通知书(注明预测结果、允许掘进或回采进尺)制度。

7、建立定期召开突出头面突出情况分析会制度。

8、建立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进风巷悬挂突出预测警示牌制度。

上一篇:和蔼的英语是什么下一篇: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