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课程论文

2024-05-14

西南大学课程论文(精选10篇)

篇1:西南大学课程论文

西南大学课程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微格教学

任课教师

代光英

学生姓名

王浪

所在班级

2011级 特殊教育

2013年

月 05 日

篇2:西南大学课程论文

尊敬的教务处老师:

我是级学院专业班级的学生,姓名:,学号:,由于

【家庭经济原因未及时缴清学费(附财务处缴费单原件)、大四即将毕业学分没修够、规定选课时间因病住院(附住院证明)】,未能及时选课。现申请补选以下课程:

专业选修课:、(到教学秘书处查询可供选择的标准课程名称)(跨年级跨专业选课的须注明开课年级、专业、教师姓名)

公共选修课:

希望领导及老师帮助办理,谢谢!

班主任签字同意:

教学秘书签字确认已经电子注册:

院系领导签字盖章:

申请人姓名:

联系电话:

篇3:西南大学课程论文

在当今信息化世界,以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成为培养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驱动力。为了适应当前信息化的发展,我国已经明确要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目前,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类公共课程已成为和数学、英语一样重要的通识类基础课程,对这类课程的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的主题和热点也随着社会和技术的发展而变化。从阳小华等人关于近十年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研究的文献分析可以得出,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目标的演变主要分为普及计算机文化、培养专业应用能力以及训练计算思维能力三个阶段。在服务专业应用方面,有些高校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对计算机能力要求的不同设置一些针对性较强的模块化课程,还有些高校通过设置选修课的方式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发展需求,但由于课时受限以及学习氛围欠缺,这种方式往往不能落到实处。对于计算机思维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也主要存在教学内容重组和全面更新两种观点。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存在一个认识误区,就是过分重视计算思维能力训练,而忽视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事实上,计算机思维能力与专业应用能力应是互为基础、互相渗透的,但现有研究中较少见到将两者联系起来的。

2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本科信息技术公共课建设现状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属于财经类的独立学院,走应用型大学之路。在人才培养方面,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培养熟练掌握外语和信息技术工具的、具有国际视野和财经思维头脑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人才,为社会提供人才支撑和服务咨询。目前,学校本科信息技术公共课程的设置虽然符合其人才培养的总目标,但随着信息化的全面推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以及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学生、各专业对信息技术的能力需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另一方面,学校文科生偏多,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相对比较薄弱,水平参差不齐,现有的课程体系还存在培养层次不明显、与专业融合力度不高等问题,因此,为了适应新的人才培养需求,强化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体现信息技术服务于专业应用的特色,学校本科信息技术公共课程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等诸多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大胆的改革实践。

3 以“服务专业应用”与“计算思维培养”相结合的基于分类分层的课程体系

天府学院本科信息技术公共课程建设充分结合社会发展对学生信息技术的岗位要求和学生的专业发展需求,建立以“服务专业应用”与“计算思维培养”相结合的基于分类分层的课程体系,将信息技术公共课作为财务、会计、工程等专业的通识类核心课程。

3.1 思特色

学校本科信息技术公共课程体系以人为本,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功能定位更加明确,课程内容更加优化。课程体系采用分类分层的结构,课程设置更符合学生学习能力发展规律,学习层次更加清晰,与社会和专业需求结合更为紧密,同时充分考虑到不同专业和不同学生在不同阶段对信息技术的需求,采用二选一的选课制度,合理设置开课学期、课程性质和学时,保证各方向选修课程落到实处。

3.2 能力培养特色

目前,计算思维能力已经被公认为是继读、写、算之后的第四种基本能力,培养计算思维能力的高层次目标是为了创新。对于学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必须紧密与其日常学习、生活和专业所需结合,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才更符合职业岗位和社会发展需求。本课程体系将“服务专业应用”与“计算思维培养”相结合,符合学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3.3 教学内容特色

本课程体系的课程设置从教学内容上大致分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计算机高级应用和信息技术专业训练四个层次,内容上由基础、应用和综合训练步步提升。在服务专业应用方面,针对不同的专业,分类设计模块化教学内容;在计算思维培养方面,不仅新增有关计算思维导论类课程的教学内容,而且在各个层次的教学案例和实验项目中以思路和过程的贯穿来引导知识的学习,不断训练学生用计算思维来解决专业应用中的问题,充分将“计算思维培养”融入“服务专业应用”中。

3.4 教学模式、方法特色

学校本科信息技术公共课程使用已建立的SPOC、MOODLE等信息化教学平台,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与MOOC、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深化小组讨论、项目驱动、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改革,突出实验教学,并开展各种课业竞赛,进一步鼓励并带领学生创业、参加各种比赛,使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果不断由“作业-作品-产品-商品”转换,从而回应学生、回应社会。

4 结语

应用型本科大学建设应从人才培养方案出发,课程体系建设是基点。因此,在信息技术公共课程体系建设中将“服务专业应用”与“计算机思维培养”相结合,既避免在后续各课程具体建设中陷入“狭义工具论”的误区,突出信息技术服务于专业应用的特色,又满足应用型本科大学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移芝,鲁凌云,周围.以计算思维为航标拓展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新思路[J].中国大学教学,2012(06)

[2]王晓勇,方跃峰,肖四友等.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1(7)

[3]黄敏,冯煊.浅论信息技术是培养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驱动力[J].山西青年,2013(06)

篇4:西南大学课程论文

关键词:高校健美操;俱乐部教学模式;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831.3-4

1前言

健美操是一项综合体育项目,集竞技性、健身性、健心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体育运动项目。随着人们健身意识的提高,健美操愈来愈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现在全国各地的中小校都在学校开设了健美操项目,健美操运动逐渐演变成为一项有意义、有组织的社会文化活动。因为大学生对身体健康的重视,对塑造形体的重视,高校健美操开展的如火如荼,现在很多高校附近成为健身会所的摇篮,各种风格类型的健身俱乐部都把训练基地放在了高校附近,这足以说明大学生对健身的热情及兴趣。在高校健美操的开展过程中,传统的健美操练习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广大学生的需求,特别是在高校附近的健身俱乐部的刺激下,高校健美操实行俱乐部的教学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西南大学50名学生,5名体育教师。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资料法

根据本文的研究内容,查阅了近年来有关传统健美操和教学模式的期刊、论文,并对有效的内容进行了归纳、探索和分析。

2.2.2访谈法

根据研究的目的,走访并通过电话访问了西南大学5名老师和50名西南大学学生,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3归纳总结法

通过参考文献研究和访谈整理所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对本文进行归纳总结。

3 结果与分析

3.1西南大学健美操教学模式实施现状调查与分析

通过对西南大学的健美操课程调查发现,有2位体育老师在上课中进行健美操俱乐部教学模式,但是只是在小班教学中采用。在其余的体育课涉及到健美操课程中,有些老师还是采用传统模式上课。说明公共体育课体育教师更愿意选择教学模式相对成熟,教学计划相对稳定的传统教学模式,只有少数名教师探索并积极采用高校健美操俱乐部教学模式。通过调查了解到,在综合性大学中开展健美操俱乐部教学模式一般仅仅适用于非体育专业类的学生,这部分学生通过选修课程的方式进行健美操的练习,人数范围相对较窄,仅仅是低年级的女大学生。而对于专业类的体育学生,教师往往会倾向于采用两种结合的模式,一般是整体课程运用传统教学模式,活动课程采用俱乐部教学模式。而在公共体育课上,健美操俱乐部教学模式开展的情况不乐观,毕竟健美操课和体育课的性质还是有区别,但健美操依然适用于体育课中。在调查中,我们也可喜的发现,公共体育课的教师还是比较愿意尝试这种新型的健美操教学组织模式。因为学生多,可以采用分层教学,也可以集体组织教学

3.2健美操课程实施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必要性探讨

3.2.1健美操课程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对象与教学目的分析

在高校健美操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是基于其教学的整体计划性及规整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种教学模式的针对性和结果性。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正式开讲新课程的时候,教师会允许学生进行一定时间的热身,热身结束后,教师会进行新课程的讲解,新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动作讲解、肢体讲解、基本技能教授等方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注重地是学生对新动作的掌握程度。目的是运用这种传统模式,能够让学生在理论基础的指导下,通过教师的指导,迅速掌握新的动作,使整体的教学计划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系统性,因此不能完全抹杀健美操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但在传统健美操课程的讲解过程中,其教学效果如何,主要在于学生能够适应这种计划性很强的传统模式。如果能够适应,那么就说明这种模式是比较适用的。在西南大学学校中,本人对30人随机进行了走访调查,这30名同学基本都接触过传统的健美操课程,在他们中21人表示,能够适应传统模式,5人表示不能适应,动作要领掌握较难,另外的4人则表示没有感觉。通过直观的数字表明,传统的健美操教学模式,还是有一定的用武之地的。

3.2.2健美操课程俱乐部教学模式教学对象与教学目的的分析

健美操是一项都动作舒缓、身心愉悦的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享受美妙的音乐,跟着音乐的节奏进行肢体摆动,从而达到身心同步训练的目的。可以开展个性化教学,采用不同的方法教学,比如分层教学,评分教学,技能才艺打分,多元素教学。将每个老师的特长融入充分展示与发挥。与传统的健美操课程教学模式相比,运用俱乐部模式能够让学生充分享受健美操练习的过程,从而达到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强化目的,并最终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积极思想。健美操俱乐部教学模式,不单单注重健美操动作的熟练掌握程度,而是注重协调练习者的身心、肢体协调,能够给学生营造一个好的竞争氛围,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观念。在西南大学公共体育课中,随机访问了20名学生,他们中有18人赞同运用健美操俱乐部的教学模式,其原因在于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从而达到身心愉悦,而不用担心因无法掌握健美操动作被老师责骂。另外2名学生表示,运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其目的性不强,无法提升健美操的动作要领。

3.2.3高校教师对健美操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支持程度

在健美操的练习过程中,高校教师往往起着非常关键的主导作用。因为教学模式的运用,是从教师的层面来进行选取的,学生更多的是参与者的角色。那么高校教师对这种新型的教学组织模式是否了解,是否支持呢?我对西南大学5名体育教师进行了访问,其中公共体育课老师都表示支持这种俱乐部教学模式,在他们看来,运用俱乐部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减轻教师的负担,教师的课程安排也无需具有针对性,只要在健美操的练习过程中,将教师对健美操的理解与经验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就可以了。另外健美操专业课老师也表示支持这种模式,同时也是对教师本身素质的提升和锻炼,教学态度和教学意识会督促教师自身不断提高,与时代接轨。在他们看来,传统教学模式的计划性和目的性会扼杀学生健美操练习的欲望和兴趣,健美操的练习本身就是一种自发的运动,如果采用新的教学模式,能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兴趣,更利于健美操的普及,以及帮助学生树立终身练习健美操的目的。同时也专门提到这样的模式课程只能适用于通选课的学生,作为体育课的延伸。对于健美操专业的学生来说,需要完整有效的训练模式和专业的上课方法,需要区分开来。

3.3健美操实施俱乐部教学模式影响因素分析

3.3.1教师的影响

教师是健美操教学俱乐部模式的主导者,如果教师自身对这种模式支持并助力推动,那么便有助于这种健美操俱乐部模式的顺利开展。教师的因素包括,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如果教师创新能力高,就乐意去尝试新型教学组织方式,如果教师的创新能力低,对新型教学组织方式的接受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健美操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开展还与教师的年龄有关,如果教师年龄偏大,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更加偏重于经验教学和理论教学,如果教师年龄较低,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会相对高些,自然乐意去采纳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除此之外,健美操俱乐部教学模式能否在高校中顺利推广还与老师是否愿意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有关,愿意去学习采用自然就能运用,反之则不能。

3.3.2学校的影响

学校层面的影响,对于健美操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开展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尤其是学校的考核制度,如果学校的考核制度更加偏重于学生健美操理论知识的提升,那么体育教师为了追求高分数,会淡化健美操俱乐部教学模式的运用。反之如果学校更加注重学生体育思想、体育观念的落实,不单纯依靠成绩来评定学生或者健美操课程的绩效,那么高校體育教师就会乐意采用健美操俱乐部教学模式。此外学校层面的影响,还包括体育设施器材方面的影响,如果学校没有充足的条件开展健美操俱乐部教学模式,那么就会影响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开展。学校对教师的岗位培训,只有不断跟新学习,才能融入新鲜血液,才能使健美操的课程教学有质的提升。学校对健美操的重视程度,培训程度也影响着学校健美操的发展。

4结论

4.1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的不同,采用健美操教学俱乐部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全面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4.2随着高校大学生对形体塑造、身心健康的重视,健美操的练习也日益受到重视,在健美操的练习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乐趣的培养,使学生愿意积极主动的学习健美操从而达到终身体育的思想,因4.3学校的支持力度和教师的专业水平影响着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展开。

参考文献

[1]刘明,高校健美操俱乐部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9期;

[2]邱幺聿,我国普通高校健美操俱乐部研究文献的综述[J];第一健身俱乐部;2009年12期;

[3]张晶洁,俱乐部式教学在高中健美操选项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2年12期;

[4]李慧,健美操俱乐部教学的应用模式与效应初探[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3年03期

[5]马莉;何幸光;许铭 “积木原理”在健美操课程改革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28(2)

[6] 黄明,邹娟花.对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探究[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8(4):88

篇5:西南交通大学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

汽车4S店设计任务书

***汽车4S店;工程设计任务书;***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第一部分总则;

一、汽车4S店简介;汽车4S店是集汽车销售、维修、配件和信息服务为一;4S店是1998年以后才逐步由欧洲传入中国的;4S店模式这几年在国内发展极为迅速;发展现状:①汽车4S店完全是汽车厂家的附庸;②没;

二、规划原则;

1、应符合******总体设计方案,并符合城市规划。

工程设计任务书

***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2012年2月10 第一部分 总则

一、汽车4S店简介

汽车4S店是集汽车销售、维修、配件和信息服务为一体的销售店。4S店是一种以“四位一体”为核心的汽车特许经营模式,包括整车销售(Sale)、零配件供应(Sparepart)、售后服务(Service)、信息反馈(Survey)等。它拥有统一的外观形象,统一的标识,统一的管理标准,只经营单一的品牌的特点。4S店是1998年以后才逐步由欧洲传入中国的。由于它与各个厂家之间建立了紧密的产销关系,具有购物环境优美、品牌意识强等优势,一度被国内诸多厂家效仿。

4S店是1998年以后才逐步由欧洲传入中国的。由于它与各个厂家之间建立了紧密的产销关系,具有购物环境优美、品牌意识强等优势,一度被国内诸多厂家效仿。

4S店模式这几年在国内发展极为迅速。汽车行业的4S店就是 汽车厂家为了满足客户在服务方面的需求而推出的一种业务模式。4S店的核心含义是“汽车终身服务解决方案”。

发展现状:①汽车4S店完全是汽车厂家的附庸;②没有自身的品牌形象;③完全靠汽车品牌吃饭;④经营成本过高,利润低;⑤专业的人才队伍素质不高,团队不稳定;⑥4S店的经营重销量,轻售后和美容加装;⑦汽车4S店自身可控制的经营因素有限。

二、规划原则

1、应符合******总体设计方案,并符合城市规划要求。

2、满足生产工艺和企业管理要求,工艺流程顺畅,各生产环节衔接良好。

3、通道宽度及建筑物间距满足交通运输,管线布置,以及防火,安全防护和卫生等规范要求。

4、平面布局紧凑,合理利用空间。

5、公用工程各类管线布置合理,管线短捷,顺直,以节约能源。

本着便捷高效,宽敞舒适,明节紧凑的原则,工作区,销售区划分清晰明了。衔接较好,布局合理,根据奔驰销售与维修的特点,区域之间既保持了良好的独

立度,同时也相互依托,相互支持,部分地点可以考虑人性化布局,保证了让顾客和工作人员在店中都能度过安心,舒适,轻松的时光。

三、目的

1、***4S店项目及施工图设计,应做到设计依据完备、可靠;设计程序严谨、合理; 设计内容正确、详实;设计深度满足各项要求;设计文件规范、工整,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确保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2、店内各种系统的配置和设备选型,应与工程的性质、规模、功能要求、建筑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文习惯相适应,应当考虑专业技术和建筑功能扩展的可能性,以延长工程的寿命,节省投资,提高工程的性能价格比。

3、***4S店建设应选用技术先进、性能可靠、安装方便、操作简单、设备及技术标准化、节能型设备装置和原材料。

4、应综合考虑通厦园区内环境保护因素,积极采取各项节能措施,尽可能减少资源损耗和环境污染。

5、店内各种系统及选用的设备、材料在符合技术、规范要求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应充分考虑价格因素,节约投资成本。节俭投资费用是确定方案的一项首要因素。

6、所要设计的每一项配套设施方案的确定,要有多种选择思路,相关技术、项目参与人员一起,进行讨论、评价、论证,力求使选择的方案,以最优的质量、最经济的配置、最合理的设备、材料、安装工艺、最安全的系统运行。

四、依据

本任务书是在国家相应标准及规范的基础之上,结合本公司前期汽车4S店开发的实践经验并参考行业普遍做法,针对***4S店加以明确、补充和完善。本任务书内容如与国家规范、标准或有关政府文件冲突时,应以国家规范、标准或政府文件为准。

五、使用范围

本任务书适用***4S店单体及室外总体部分的设计内容,设计单位应采取必要措施,使设计成果充分满足本任务书要求。

六、图纸要求

1、工程名称:【****************】

2、图纸规格:各专业图纸规格需尽量做到统一,不得超过3种,应避免0号及以上图纸出现。

3、图面要求:各专业图纸均应严格按照相关制图规范及深度要求。

4、设计成果应以每个单体为一个完整的设计子项及出图单元,各子项间不得互相参考索引。

5、设计成果应提供各专业综合平面放大详图。

七、其他说明

1、本任务书规定了施工图设计的具体要求,设计单位及各专业设计人员应全面了解本任务书的所有内容。

2、本任务书所述各专业(建筑、结构、水、暖、电等)发生矛盾时,应以建筑专业为依据,其它各专业进行相应调整,并以首先满足功能为前提,综合考虑美观性、经济性等要求。

3、施工图设计期间会不定期举行例会,讨论相应阶段的设计问题。我司将提前2天通知,设计单位应在会前准备相关资料及图纸,并整理罗列需讨论确定的问题。

第二部分 建筑专业

一、建筑标准

1、本项目在原单层建筑基础上进行改扩建。原结构部分拆除,拆除部分采用钢结构局部夹层,作为展厅,展厅内设有新车展台、维修接待区、保险洽谈区、车险理赔区、休息区、办公区等。钢结构高度、层高参照呼市沃尔沃4S店设计图。

2、原结构保留部分改造为生产车间,其中包括机修车间、钣金车间、烤漆房、洗车房、备件库、职工食堂等。

3、建筑立面图需按建筑施工图制图规范绘制。

4、立面方案设有线角、构架等部位时,施工图设计应对防盗、翻越等问题进行调整,并出具相应方案报于我司沟通确定解决方案。

5、所有不同墙身位置均应绘制墙身大样。

6、户外造型装饰要求美观、现代、色调一致。

7、防水:

7.1地下防水:按设计规范设计,消防水池外墙抗渗钢筋混凝土加高分 子卷材防水。

7.2楼面防水:涂膜防水。

7.3屋面防水:选择适合屋面停车场的防水材料,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8、保温:

8.1本工程钢结构外墙保温按规范规定设计,做保温部位大样图。8.2屋面采用挤塑型聚苯乙烯保温板或者其他保温材料。

9、外装修:原结构外墙可采用压型板干挂,钢结构采用钢化玻璃幕墙。

10、内装修:钢结构展厅作二次精装修,原结构在一般装修。

11、门窗:

11.1所有门窗需统一编制门窗表,进行编号并注明框材及其玻璃等选料,门窗表中应统计单体及楼号的门窗数量,特种门窗编号需易于识别。

11.2门:

a:展厅门采用钢化玻璃门,电动感应与手动推拉相结合,具有防盗、保温、等功能。

b:车间大门为成品防火卷帘防盗门。c:车间内门:单层铁制门或木门、防火门。d:室内门:木门。

11.3窗:为塑钢窗,中空玻璃。

11.4门垛尺寸尽量统一,以满足装修做门套要求,特殊部位可适当调整。11.5外窗采用彩色塑钢门窗,外加防护栏。

11.6在保证外立面方案设计效果的前提下,控制窗地比(外立面门窗面积与所在位置面积之比)满足节能设计要求。

11.7卫生间开窗可尽量加大以改善采光通风条件,但应同时注意窗顶高度,应保证留足换气扇预留洞、吊顶内管道弯头底标高及吊顶高度要求。

11.8相同类型房间窗洞口尺寸应尽量统一。

12、详图及其他要求

12.1、墙身、屋面、女儿墙、檐口、顶棚、台阶、窗台、楼梯扶手、栏杆、变形缝、散水等必要的节点构造均应绘制详细。

12.2、门窗、栏杆、幕墙、钢结构等需二次设计项目的配合。二.设计管理

对于设计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设计单位应先送至我公司审核后方可进行下一步设计,本任务书中要求在建筑施工图的开始阶段提交我公司设计初步成果作审核并依据审核意见作调整。具体提交时间按照双方商定工作计划进行:

1、建筑的总图、所有平面、立面、剖面。

2、各区域的放大平面,其中应表示出家电布置,以便校核其相互关系。

3、大样图:厨房、卫生间大样;楼梯大样;墙身大样;门窗大样。

4、结构墙、梁的定位图。

篇6:西南大学课程论文

西校〔2006〕295号

一、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精神,规范双语教学管理,促进双语教学积极、稳妥、有序地开展,实现教育教学国际化以及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双语教学课程,是指使用高质量的外文原版教材,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普通话的同时,60%以上的时间使用另一种通用外国语作为教学媒介语进行教学的课程。

二、双语教学课程教师的认定

第三条 开设双语教学课程的教师应具备如下基本条件: 1.具备在我校担任教师的资格;

2.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够胜任应聘课程的教学工作;

3.具备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能够流畅地运用外语进行授课及交流; 4.具备达到双语教学课程基本要求的能力。

第四条 为确保双语课程教学质量,双语教学任课教师实行严格考核认定制度。双语教学教师的考核认定工作由学校教务处组织实施。

第五条 拟开设的双语教学课程,由课程所在学院初审,学院汇总后于每年5月和12月向学校教务处提出书面申请,教务处组织专家统一考核。

第六条 受聘实施双语教学的教师,在学院课时费基础上,学校每学时另外补助课时费40元。

第七条 受聘实施双语教学的教师,应接受学校的检查或考核,如教学不符合要求,学生反映教学效果差,学校将予解聘,并取消学校补助的课时费。

三、双语教学的实施

第八条 我校开设的双语教学课程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1.课堂教学中除使用普通话以外,60%以上的时间使用外国语; 2.须使用外文教材或外文讲义进行教学; 3.根据课程教学要求,制定外文教学大纲;

4.编印词汇手册、注释手册等,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

5.实施双语教学过程中,重要定理、概念以及关键词等使用外文进行板书;

6.适量布置外文作业或者用外文命题考试。

第九条 双语教学课程学生成绩评定,按照《西南大学本科课程成绩评定与管理办法》执行。

四、建设与管理

第十条 学校对开设的双语教学课程实施立项建设与管理,经过学校专家考核合格,任课教师填写《西南大学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立项任务书》,学校予以立项,立项建设期为两年,其建设标准参照课程建设管理办法执行。原则上同一教师只能申请立项一门双语教学课程。

第十一条 批准立项的双语教学课程,每项学校资助8000元的建设经费,经费由教务处统一管理,分批、分阶段划拨各项目负责人。

第十二条 学校于每年4月和10月对已开设的双语教学课程实施过程评估,不合格者取消双语教学课程建设资格及建设经费。

第十三条 双语教学课程选用的外文原版教材或外文讲义,由任课教师提出申请,学校教材建设委员会审定。购买教材的费用按照学校60%,学院30%,学生10%的标准支付,教材由各学院资料室保存,学生支付的10%作为租用费用。

第十四条 学校由人事处和国际交流处对双语教学教师在国内外有计划地进行双语教学培训。

第十五条 各学院应制定相关管理办法,确保各专业双语教学课程平衡发展,对少数专业,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法学、金融等占学院必修课程的比例应达到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规定的比例。

第十六条 本办法所规定的双语教学课程只限在我校面向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开设的非外语类专业必修课程,公共外语和专业外语教学课程不在双语教学课程之列。

五、附则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学校教务处、人事处负责解释。

篇7:西南大学课程论文

一、验收方式

1.本次验收全部实行网上评审,分A、B、C三组进行。2.验收内容为评审网上资料、评阅结题报告两部分组成。3.网上评审地址为:http://222.210.17.250/

专家可在教务处教学研究与质量管理科(行政楼126室)领取《西南民族大学精品课程建设验收表》,也可从网上直接下载。于12月5日前将签字后的《验收表》返回教研科。

二、验收分组安排 1.A组

《刑法学》、《民法学》、《企业文化》、《市政学》、《政治经济学》、《财务会计》、《公司金融学》 2.B组

《艺术概论》、《藏文历代名著选》、《五明概要》、《大学英语》、《英美文学史及作品选读》 3.C组

验收课程:《软件技术与数据库》、《人工智能与机器翻译》、《兽医外科学》、《动物传染病学》

三、教务处统计分数

四、公布验收结果,续拨经费

五、联系电话:85522097 联 系 人: 漆琦

西南民族大学教务处

篇8:西南大学课程论文

1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1.1 通识教育课程所占比重过大, 挤占了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学习时间, 使学生的负担加大

从2006年开始, 西财开始推行通识教育改革, 构筑了“基本教育+专业教育”的创新型财经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相互交融, 实现全过程育人。重点打造的通识教育课程覆盖了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思维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 通识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通识教育课程过多地占用了学生的专业学习时间, 实施通识教育预期的良好效果被打了折扣。

依据西财《2010级商务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通识教育课程 (含通识教育基础课程、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通识选修课程等) 所占学时共880学时, 占总学时的比例高达33.6%。而在通识教育课程集中的大学一年级的两个学期, 两个学期通识教育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分别达到了51.5%、40.7%。大学一年级正处于学生从高中学习到大学学习转变的关键时期, 正处于打好扎实语言基础的关键时期, 过多的通识教育课程牵扯了学生太多的精力, 不可避免地影响了英语专业技能的培养。

过多的通识教育课程势必减少了专业课总学时的安排。按照《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 (试行) (以下简称《教学要求》) 的要求, 大学4年的专业课总学时最少不低于1800学时 (不包括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 , 而西财商务英语专业的专业课总学时为1680, 与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1.2 EGP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 课程比重偏小, 影响了基础语言能力、交际能力的培养

基础英语、英语语音、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语法、英语写作、英语阅读等EGP课程, 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只在大学一年级进行学习, 其中英语语音、英语口语、英语语法、英语写作只在大学一年级的一个学期学习。虽然西财作为具有浓厚金融业背景的财经类重点大学吸引了众多优秀的学生, 但由于商务英语专业并不是学校的优势学科, 每年入学的学生又来自全国各地, 英语入学水平千差万别, 英语语音、口语等基础能力的提高仅凭一个学期的学习远远不够, 学生上大学二年级开始EBP (English for Business Purpose) 课程学习后普遍感到EGP的基础不牢。

1.3 专业课各课程群开课时数的大体比例不符合《教学要求》的要求, 商务知识与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及人文素养的比例偏低

根据《教学要求》的分类标准, 《教学要求》的比例要求、西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数据对比见下表。其中西财的数据来源于对《2010级商务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统计计算, 另两所学校的数据来源于尤亚敏、张敏保的论文《中国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商团调查与构想》。

通过比较, 西财的语言知识与技能类课程所占比例比《教学要求》的高限高出11个百分点, 比另两所学校的比例也明显偏高。而跨文化交际能力及人文素养类课程没有达到《教学要求》设定的最低限。商务知识与技能类课程比另两所学校的比例明显偏低。一方面说明西财商务英语专业的师资水平没有跟得上专业教育的发展, 商务英语专业的老师还是以语言背景的老师为主, 商务+英语的复合型师资资源还很缺乏, 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师资资源更为缺乏。另一方面说明西财商务英语专业依托学校经济学、管理学等财经类强势学科资源的办学基础还不够完善,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4 商务知识与技能类课程没能充分体现出西财的办学特色

西财是有着深厚的金融行业背景的重点财经大学, 商务英语专业设置的必修课中有国际金融、国际商务、国际营销、国际贸易与实务, 选修课有英语演讲、交替传译、商务英语视听说、人力资源管理、国际结算、电子商务、现代金融实务、国际商业文化等课程, 体现西财特色的金融类课程并不突出, 与其它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学校相比没有体现出西财的特色。且由于部分学生盲目选课、跟风选课, 不能很好地根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选课, 造成专业课学习不系统。

2 商务英语专业对学生的评测标准研究

《教学要求》规定, 现有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应参加全国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和口试, 四级和八级考试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以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以及口试大纲为依据。但是, 商务英语专业的四、八级要求与英语专业四、八级有明显差别。以专业四级为例, 详见表2。

从TEM4和商务英语专业四级分级要求比较中可以看出, 商务英语专业四级除了TEM4的要求外, 还增加了商务方面的内容。同样, 商务英语专业八级的要求也要高于TEM8。而目前商务英语专业考试体系尚未建成。一方面, 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参加TEM4、TEM8考试不能客观评价实际达到的水平, 另一方面, 由于学、考并不统一, 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为提高TEM4、TEM8的通过率, 很多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学校不得不在课堂上穿插备考, 或利用休息时间专门开备考课, 从而影响了正常的商务英语课堂教学。

3 结论

建议教育部尽快建立完善商务英语专业四级、八级的评测体系, 改变以TEM4、TEM8标准评测商务英语学生的现状, 完善商务英语专业教育体系, 使商务英语专业教育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针对西财商务英语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 建议西财适当减少通识教育课程所占学时, 使学生有更加充裕的时间集中在专业学习上。须知人文素养、通识教育不应该全部由大学阶段课堂教育承担。在EGP和EBP课时分配上, 多关注EGP基础对EBP学习的影响, 适当增加EGP课时, 特别是语音、口语等基础课课时。在专业课各课程群的比例分配上, 适当参照商务英语专业教育起步较早、水平较高学校的设置情况, 增加商务知识与技能类课程及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比重, 同时要体现出西财的办学特色。要引导学生有计划、有目标、有统筹地选课。充实优秀的有实践经验的商务+英语复合型师资, 吸引更好的优秀人才加入西财商务英语专业的教与学的队伍中来。

摘要:该文提出了西南财经大学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不足及采用TEM4、TEM8考试评测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存在的问题, 对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商务英语,课程设置,评测标准

参考文献

[1]尤亚敏, 张武保.中国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调查及构想[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1, 27 (1) :160-162.

篇9:天府学林四川大学西南大学

川大之美,非一般高楼大厦、亭台水榭所能替代。川大之美,美在其百年名校的人文气息,美在其无处不在的文化底蕴,更美在其海纳百川的宏大气魄。华西老校区的古典气息,望江老校区的宏伟气息与新校区的现代气息,相互融合便形成了川大这种独特的美。

川大有三馆最具特色。其中图书馆藏书250万册,有不少国内罕见珍本和孤本,是国内41家中心图书馆之一,又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英文出版物收藏中心、国家教委文科文献信息中心和科技查新中心之一。川大的博物馆是国内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之一,其建立要追溯到二十世纪初,迄今为止历经了百年的风雨沧桑与文化洗礼,如今已经成为一座蕴涵深厚价值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在我国高等学府中首所该类型的博物馆。博物馆有藏品5万多件,以汉唐文物及石刻、明清书画、少数民族文物、道教文物和民间工艺品最具特色。另外,川大的档案馆也是国内高校馆藏丰富的著名大馆之一,是研究所现代中国高教史和四川史的重要信息库。其中动植物标本馆有58万多份藏品,被列入世界植物学会编选的《世界植物标本室名录》中,是我国入选的几个标本室之一。

四川最具特色的还有火锅,川大依靠地理位置优越和学生人数众多,吸引了很多火锅店开在这里。川大北门一带火锅店云集,主要集中于红瓦寺附近。

国内最美大学同处在西南的还有一所西南大学,2005年由原西南师范大学和原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而成。曾有一句话是这样形容的:“重大的牌子,重师的妹子,西师的园子。”其实不单是在重庆,在整个西南地区,西师的校园都是出了名的美。作为西师园子的继承者,西南大学当然也很美。

碧绿的崇德湖水、宏伟的地理学院大楼、夕阳中的鲁迅先生像、夜幕下的校园星空……西南大学的角角落落都美得让人陶醉。曾有摄影师拍摄了一组西南大学的图片发到网上,立刻掀起了一股“西大风”,就连重庆的官方微博也自豪地给自己土地上的大学打起了广告:“这不是风景名胜,这不是厦门大学,这是咱们重庆的西南大学,西大的同学们,你们在哪里?同学们快来转发围观母校。”

篇10:西南大学课程论文

西南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博选题(2011——2014)

[1]张剑锋.中学英语教师课程知识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2]田朋朋.新时期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文变动研究[D].西南大学,2011.[3]姚治松.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国际理解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1.[4]储鹏飞.我国体育(大学)院校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现状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11.[5]金川.寝室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作用探究[D].西南大学,2011.[6]郁少娇.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师生冲突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2.[7]刘璟.新编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女性角色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2.[8]王咏梅.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2.[9]杨梦琪.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自我评价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2.[10]吴启清.民族地区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2.[11]贺艳洁.王阳明心学的现代教学意蕴[D].西南大学,2012.[12]梁蓉.初中英语作文评价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2.[13]张朗朗.戏剧教学法在英国中学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2.[14]韩文健.中学英语课堂情感教学模式的探究[D].西南大学,2012.[15]赵国金.英国职前教师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中的伙伴合作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2.[16]郭晓燕.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职前教师的教育实践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12.[17]王伯宝.基于信息论视角的初中生虚假作文教学干预研究[D].西南大学,2012.[18]朱小燕.生态学视野下的中小学教师学习方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2.[19]田艳兵.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中教师适应状况研究[D].西南大学,2012.[20]邵静静.重庆市高中化学教师课程价值取向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12.[21]李武亚.《重庆社会》课程的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2.[22]江萍萍.高中生语文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研究[D].西南大学,2012.[23]王艳丽.高考物理实验试题对物理实验教学影响的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12.[24]张娅妮.高中物理新课程教材共同必修模块难度的比较分析[D].西南大学,2012.[25]王俊民.新课改以来我国中学物理教学科研内容及其变化趋势研究[D].西南大学,2012.[26]于洁.中学化学教师教育资源平台的设计与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2012.[27]田娅.重庆市新课改下高一学生化学学习现状调查及其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2.[28]郭雨蒙.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化学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12.[29]胡方畅.文本本位的高中阅读教学内容的确定[D].西南大学,2012.[30]罗红.韩雪屏语文教育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2.[31]朱瑞.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2.[32]王合.农村初任教师职业认同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2.[33]王思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导向功能的实现方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2.[34]朱德凤.初任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2.[35]道如娜.三语教学条件下的教师合作研究[D].西南大学,2012.[36]秦康柏.复杂性视域中的课程创生[D].西南大学,2012.[37]魏晓宇.3P教学与任务型教学中师生课堂角色的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2.[38]曾海萍.论高中英语生命课堂的构建[D].西南大学,2012.[39]贺朝霞.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及其预防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2.[40]程孝平.中学教师课程取向对教学方式选择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2.[41]杨乐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实践研究性学习的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2.[42]惠婧.基于文本互涉理论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D].西南大学,2012.[43]罗娟.重庆市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模式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2.[44]莫丽华.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制度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2.[45]王永明.初中数学框架式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2.[46]吴玮.近十年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研究[D].西南大学,2012.[47]刘川江.吴泓语文专题式教学评述[D].西南大学,2012.[48]黄干.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演讲辞研究[D].西南大学,2012.[49]范敬飞.小学体验式纠错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2.[50]朱文娟.蒙台梭利教学法本土化探究[D].西南大学,2012.[51]徐优.幼儿园情境教学的运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2.[52]顾静.印度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研究[D].西南大学,2012.[53]邱红祥.青海农牧区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D].西南大学,2012.[54]杨士连.儒家诚学的现代课程意蕴研究[D].西南大学,2012.[55]顾玉武.媒介素养教育视域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D].西南大学,2012.[56]邓磊.我国高师综合科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框架的建构研究[D].西南大学,2011.[57]徐建星.GX实验教学原则的形成与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58]李先锋.全球语境下的实用文章研究与教学应用[D].西南大学,2011.[59]吴文.英语教学生态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2.[60]杜建群.实践哲学视野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12.[61]许楠.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维度[D].西南大学,2012.[62]陆明玉.教学论发展的方法论研究[D].西南大学,2012.[63]刘伟.教学利益研究[D].西南大学,2012.[64]王芳芳.自由·参与·共识[D].西南大学,2012.[65]杨昭宁.学校科技风险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2.[66]胡白云.女性主义视野中的教学民主研究[D].西南大学,2012.[67]李本东.教师教学实践感研究[D].西南大学,2012.[68]Florida Khumbo Banda(丽达).马拉维杜马西学院远程教育学习支持系统研究:对变革的启示[D].西南大学,2012.[69]李金富.彝族农村小学生数学计算思维差异研究[D].西南大学,2012.[70]杨慧娟.高中数学新课程实验教科书使用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12.[71]章勤琼.国家课程改革背景下中澳数学教师专业行动能力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2.[72]李本友.文本与理解—语文阅读教学的哲学诠释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2.[73]王焕霞.高中物理内容标准和学业水平考试的一致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2.[74]张东.论大学教学管理的伦理诉求[D].西南大学,2012.[75]马金晶.成果导向教育博士课程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2.[76]李红恩.论英语课程的文化品格[D].西南大学,2012.[77]李航.外语课堂师生意义协商:互动与优化[D].西南大学,2012.[78]林辉春.交往视域中的语文教师教学实践智慧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2.[79]胡斌.去蔽·超越·建构[D].西南大学,2012.[80]刘桂影.我国中学英语教学范式发展与变革研究[D].西南大学,2013.[81]杜尚荣.感悟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3.[82]朱黎生.指向理解的小学“数与运算”内容的教材编写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3.[83]陈燕.问题导向式教学的模式构建[D].西南大学,2013.[84]熊丙章.高中生的算法理解水平及其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3.[85]范增.我国高中物理核心概念及其学习进阶研究[D].西南大学,2013.[86]袁令民.物理高考与内容标准的一致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3.[87]姜涛.物理探究课有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3.[88]杨晓峰.课程文本中的身体建构[D].西南大学,2013.[89]王书林.任务导向的分布式学习共同体研究[D].西南大学,2013.[90]龙安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效率与公平[D].西南大学,2013.[91]胡方.文化理性与教师发展:校本教研中的教师文化自觉[D].西南大学,2013.[92]郑秀敏.危机与良机:教学偶然事件的潜在课程资源研究[D].西南大学,2013.[93]赵艳红.教学智慧:教师权衡的艺术[D].西南大学,2013.[94]李志超.三级课程管理的权力运作研究[D].西南大学,2013.[95]张桂芳.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3.[96]孔夏萌.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13.[97]湛玉钊.反思与建构[D].西南大学,2013.[98]刘义民.语文教学目标有效生成研究[D].西南大学,2013.[99]余宏亮.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角色重构研究[D].西南大学,2014.[100]何茜.美学取向课程探究[D].西南大学,2014.[101]王鲁男.效率取向:大学英语教学时间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4.[102]叶波.课程改革作为话语实践[D].西南大学,2014.[103]袁丹.基于学校文化的教师教学个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4.[104]朱文辉.教学伦理性的后现代重建[D].西南大学,2014.[105]肖磊.课程改革的制度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4.[106]杨娟.中英美澳科学传播政策内容及其实施的国际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4.[107]卓嘎.藏族天文历算传承模式及其变迁研究[D].西南大学,2011.[108]陈荣.英语词汇教学的认知语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109]邓亚秋.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人才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110]李静.基于多元表征的初中代数变式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111]赵逸庶.高中物理科学探究活动实施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1.[112]张昆.渗透数学观念的教学设计方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1.[113]沈林.小学数学教师教科书解读的影响因素及调控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1.[114]李丹.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115]樊亚峤.儒家课程思想的后现代转向[D].西南大学,2011.[116]王洪席.过程课程观的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117]王天平.追寻完整的人[D].西南大学,2011.[118]张姝.论教师的文化觉醒及其教学实现[D].西南大学,2011.[119]苏强.教师的课程观研究[D].西南大学,2011.[120]王忠厚.从混沌走向协同:课堂教学系统自组织境域研究[D].西南大学,2011.[121]张瑞.理解与超越: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1.[122]杨晓平.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研究[D].西南大学,2014.[123]宋运明.我国小学数学新教材中例题编写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4.[124]尹国杰.基于职业生涯发展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研究[D].西南大学,2014.[125]段胜峰.非洲来华留学生汉语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4.[126]李彩彦.美学取向教学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4.[127]马丽娜.留守儿童校外学习支持体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4.[128]郜玉艳.教师课堂即时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4.[129]张青.韩国世界级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WCU计划)研究[D].西南大学,2014.[130]明显川.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校本改进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4.[131]王璐.小学英语课堂情趣创设的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4.[132]陈飞飞.重庆市中小学科技活动内容与形式的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1.[133]蔡静.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1.[134]邱宏伟.初中英语文化教学的现状及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1.[135]雷虹.以故事为主题的小学英语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136]刘兰超.一位高中英语教师实践知识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1.[137]孔云军.大学英语新手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D].西南大学,2011.[138]卢晓燕.体验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及改进[D].西南大学,2011.[139]韩利红.农村初中英语教师教学信念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140]赖瑜.小学英语教材“二次开发”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141]赵婧.高中英语自主阅读引导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1.[142]张倩.论保罗·弗莱雷的成人教学思想及其启示[D].西南大学,2011.[143]姜洪鹏.英国埃克斯特大学初等PGCE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11.[144]李根.免费师范生课程意识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145]侯得娟.英国职前教师培养中的教育实践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11.[146]高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的现状及改进[D].西南大学,2011.[147]王海燕.高中语文课堂实施异步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148]郭洪.基于自主学习的初中小班化教学模式实践探索[D].西南大学,2011.[149]叶波.影响文理科分合的文化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1.[150]魏红.初中生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学习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1.[151]刘杰.新课程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引导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1.[152]闫婧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课外延伸现状及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1.[153]李萍.语文主题阅读探究性教学的模式建构[D].西南大学,2011.[154]文武全.中学语文校本教研现实检讨与对策思考[D].西南大学,2011.[155]黄莉.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156]纪文平.基于信息化视角的中小学教材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1.[157]董晓玲.中学课程改革内源式发展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1.[158]王太军.西部地区高中物理教师有效教学认识现状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11.[159]杨小苹.高中专家教师和新手教师物理概念教学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1.[160]张璐.新课标下高考物理实验试题考查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1.[161]潘中举.民族地区中学物理探究式教学的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1.[162]唐忠敏.中学物理教学疑难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1.[163]张坤.我国初中物理核心概念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11.[164]刘广生.中学语文戏剧文本教学去戏剧化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1.[165]钟巧平.ICT在丹麦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1.[166]王俊颖.论瑞士中小学自由主义教学价值取向[D].西南大学,2011.[167]王海林.印度基础教育阶段教学内容变革研究[D].西南大学,2011.[168]禹文萃.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169]张静.高中数学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1.[170]何松.三套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教学属性的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1.[171]鲁妍妍.农村初中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1.[172]刘佩佩.新课程下教师课堂评价行为研究[D].西南大学,2011.[173]营永霞.美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研究[D].西南大学,2011.[174]梁瀚月.基于真实行为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1.[175]晏玲友.高中“数学文化”内容的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1.[176]李硕.英国中小学校本培训研究[D].西南大学,2011.[177]韦俊.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提问内容层面研究[D].西南大学,2011.[178]荆仙玉.建国后中学作文教学理论演变研究[D].西南大学,2011.[179]谭悦.中学语文诗歌教学内容研究[D].西南大学,2011.[180]徐岚.上教版、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练习设计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1.[181]高倩倩.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有效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1.[182]熊鑫.小学教师课程领导力研究[D].西南大学,2011.[183]许艳红.小学生活化写作教学模式的构建与研究[D].西南大学,2011.[184]齐丽娟.小学教师课堂管理中的实践性知识研究[D].西南大学,2011.[185]龚雪.小学语文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1.[186]杨刚.美国科学教师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课程模式范例探析[D].西南大学,2011.[187]陈敏.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习作系统研究[D].西南大学,2011.[188]康涛霞.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策略优化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189]朱小勇.教学的科学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1.[190]彭敏.教师教学评价素养的结构与发展路径研究[D].西南大学,2011.[191]罗鑫.新中国成立以来课程评价历史发展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192]张璐琳.动摇的基础:哲学对教学论研究的作用趋势研究[D].西南大学,2011.[193]张莉.故事教学模式探究[D].西南大学,2011.[194]俞兴木.SPAN算法探究及其在绩效考评中的应用[D].西南大学,2011.[195]谢琴.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196]王艳.基于情境的小学英语词汇教学设计[D].西南大学,2011.[197]雍慧琦.高中英语任务型语法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198]刘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方式的关系探究[D].西南大学,2011.[199]张琳.中学英语反思性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11.[200]周玲玲.美国中小学双语教育课程设置研究[D].西南大学,2011.[201]向宏伟.土家族民族文化类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2011.[202]阎娜.民族地区中学校本教研形式的调查与分析[D].西南大学,2011.[203]黄涛.美国研究型大学“教学学术”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204]郭俊.美国综合大学教育类课程设置研究[D].西南大学,2011.[205]李永梅.中学教师教育叙事研究的问题及路径探索[D].西南大学,2011.[206]惠艳艳.初中学困生课堂管理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1.[207]耿婵娟.基于关注阶段理论的初中熟手型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208]吴乐乐.高中数学新课程前后立体几何版块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1.[209]杨林.20世纪90年代以来瑞典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D].西南大学,2011.[210]姚丽.语文教师文本解读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1.[211]刘洋.韩国初中科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212]李庆伟.芬兰中小学教师教学方式变革研究[D].西南大学,2011.[213]李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变革研究[D].西南大学,2011.[214]孙海霞.基于问题学习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模式探究[D].西南大学,2011.[215]张栋.人教社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写作部分研究[D].西南大学,2011.[216]杨晋夫.初中语文情感体验式阅读教学设计[D].西南大学,2011.[217]张明晶.陈钟樑语文教育思想探析[D].西南大学,2011.[218]那明明.小学教师有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2011.[219]傅静.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1.[220]乔叶.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教师课程意识研究[D].西南大学,2011.[221]谢丽娜.探究学习中“学生自由”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222]朱军委.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课堂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223]喻庆明.论关系思维视阈下的课程价值取向[D].西南大学,2011.[224]王清霞.解释学视野下课堂教学过程研究[D].西南大学,2011.[225]丁卫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的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1.[226]于晓琴.课程的公正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1.[227]刘成.我国社会转型背景下教学文化建构研究[D].西南大学,2011.[228]胡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政策发展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229]邹昌明.多元文化下美国教师专业伦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1.[230]冀伟伟.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研究[D].西南大学,2011.[231]赵丽.基于校本课程开发创建特色学校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1.[232]康彦姝.加拿大中小学校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1.[233]段娟.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训教材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11.[234]郝燕.化学师范生实验教学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235]袁锦.美国中小学双语教师职前培养模式探析[D].西南大学,2011.[236]赵攀锋.化学免费师范生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237]郝亭亭.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D].西南大学,2011.[238]蒋瑜.高中作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1.[239]林克松.初中教师校本学习环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240]付德英.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模块科学探究的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1.[241]付靖雯.三套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模块)内容属性的比较[D].西南大学,2011.[242]鲁忠洁.高一学段人教版化学新旧教材的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1.[243]郑昌平.窦桂梅语文教学内容研究[D].西南大学,2011.[244]张洪良.洪宗礼语文教育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245]王芳.初中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研究[D].西南大学,2011.[246]高利华.普通高中中国历史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1.[247]李国庆.农村初中英语文化教学的问题及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2.[248]蒋恩芳.普通高中数学模块课程实施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2.[249]符果.达州市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12.[250]陈婧.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初中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2.[251]王翔燕.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西南大学,2012.[252]舒莞淞.高中英语教材二次开发的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2.[253]庞文娟.初中英语教学情境创设的适切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2.[254]姜丽娟.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2.[255]张丹珂.图式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2.[256]肖娟.从获得到参与:新课改教学创新的趋势研究[D].西南大学,2012.[257]闫靓.美国职前教师职业习性培养探析[D].西南大学,2012.[258]任娟.发展性学业评价之多元评价主体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2.[259]向洁.论课堂教学中教师消极感情的表征及矫正策略[D].西南大学,2012.[260]吴光东.论课程的信息本质[D].西南大学,2012.[261]李曦.综合课程协同教学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2.[262]吕莎.城乡教育统筹背景下教师流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2.[263]郝源汇.支架式学习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2.[264]易晓佩.知识管理视角下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2012.[265]田仁刚.影响高中生化学问题解决因素的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12.[266]宋晓林.初中语文教师教科书使用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2.[267]胡铁贵.澳大利亚中小学初任教师入职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2.[268]母松灵.高中语文教师新教材适应性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2.[269]苏丹.高中语文教材练习系统之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2.[270]段丽渊.英国女王大学中等PGCE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12.[271]董波.免费师范生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2.[272]戴钦.高师舞蹈专业有效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2.[273]戴铮.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2.[274]文娟.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D].西南大学,2012.[275]王勤敏.新时期初中英语教师教学方式变革研究[D].西南大学,2014.[276]陈美娇.大学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研究[D].西南大学,2014.[277]韩雪.高中英语新手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4.[278]张兰兰.澳大利亚听说课程内容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14.[279]李昊天.心理学与人类学视角下的情境学习论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4.[280]陈昊.公开课中教师表演的质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4.[281]张君.综合实践活动主题选择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4.[282]马聪.西方生态主义课程思想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4.[283]周庆双.城乡统筹进程中课程制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14.[284]曾菊琪.主体间性视野下的学校教学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4.[285]周靖毅.以校长课程领导促进学校改进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4.[286]肖明玉.以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DS)建设促进学校改进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4.[287]吴苏腾.基于学校文化的学校课程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4.[288]安国琴.后现代课程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4.[289]邓晶晶.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路径的叙事研究[D].西南大学,2014.[290]吴卉.优秀教师教学决策影响因素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4.[291]唐雪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4.[292]毕胜航.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的学生观及其转变研究[D].西南大学,2014.[293]廖雨维.小学中段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4.[294]阳丽涓.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D].西南大学,2014.[295]冉娟.“教学学术”传播方式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4.[296]贾瑜.不同因素对教师教学方式选择与运用的影响程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4.[297]王田田.生命教育视野下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分析[D].西南大学,2014.[298]田玉文.我国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中化学史的呈现及其教学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4.[299]蒋瑞.情境理论指导下培养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4.[300]宋婷.基于认知灵活理论的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4.[301]黄晓钰.科学教育中科普剧资源的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2014.[302]肖春芝.“80后”中小学教师教学价值观的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14.[303]彭桂芳.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监控能力研究[D].西南大学,2014.[304]刘雪梅.初中文言文学习方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4.[305]尹传銮.中学物理课堂对话教学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4.[306]王代光.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选修课程模块实践研究[D].西南大学,2014.[307]申延芝.初中语文教师教材二次开发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4.[308]罗平云.免费师范生实践教学课程设置的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4.[309]张笑盈.耗散结构理论视野下的高校课程群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4.[310]张译.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提问研究[D].西南大学,2014.[311]韦和凤.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的修辞教学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4.[312]黎爱玲.英语表演式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4.[313]吴传燕.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课外延伸研究[D].西南大学,2014.[314]王川萁.批判性阅读理念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4.[315]谢璇.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英语教材评价体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4.[316]严慧芬.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倾听策略[D].西南大学,2014.[317]吕丁.初中英语课堂师生互动中的教师反馈研究[D].西南大学,2014.[318]贾娜.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信息化及其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4.[319]刘佳.进城流动学生的课堂行为研究[D].西南大学,2014.[320]刘怡.教育游戏在小学生课后学习使用的影响因素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14.[321]刘宗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有效实施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4.[322]刘方林.农村教师乡土知识的现状调查[D].西南大学,2014.[323]朱朕红.教师情绪管理能力提升研究[D].西南大学,2014.[324]张桂娟.澳大利亚《国家教师专业标准》2003版和2011版的对比研究[D].西南大学,2014.[325]崔娜.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儿童形象研究[D].西南大学,2014.[326]龙兴.苗族村寨小学民族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2014.[327]陈苹.小学高年级课堂“吵闹”现象研究[D].西南大学,2014.[328]倪苗苗.小学语文共识教学课堂结构研究[D].西南大学,2014.[329]吴利利.“国培计划”农村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研究[D].西南大学,2014.[330]侯甜.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4.[331]李姝绮.男女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差异研究[D].西南大学,2014.[332]李高慧.小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14.[333]王利.中新两国小学数学教材“分数”内容的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4.[334]解孟真.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校长角色转变研究[D].西南大学,2014.[335]刘莹.文化生态视域下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4.[336]郑兰.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类型、功能及其教学方法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4.[337]魏俊俊.民办中学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4.[338]汪建华.中小学课堂讲授的有效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4.[339]龙艳.我国高中语文教材中女性形象审视与重塑[D].西南大学,2014.[340]屈宸羽.论中小学课堂提问的病理现象及其矫正策略[D].西南大学,2014.[341]刘嵩萍.科技馆物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4.[342]刘超.高中科学领域模块课程课时设置与实施的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4.[343]高倩.英国GCE A-Level物理考试试题内容及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4.[344]金心红.人本主义视野下的探究性阅读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4.[345]谢金芮.初高中数学教材知识结构衔接研究[D].西南大学,2014.[346]李欢.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4.[347]刘志慧.1988年至今英国中小学课程政策的价值变迁研究[D].西南大学,2014.[348]覃婷婷.农村高中数学教师对新教材适应性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4.[349]尹苛鉴.口语交际课程内容表现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4.[350]荀冰畅.语文学科造句训练研究[D].西南大学,2014.[351]罗威.中美高中语文教材插图功能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4.[352]张年东.非连续性文本及其阅读和表达研究[D].西南大学,2014.[353]张蕾.美国南印第安纳大学反思型教师培养计划研究[D].西南大学,2014.[354]赵亮.应用型人才培养处方教学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4.[355]张培培.巴西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4.[356]侯秀云.美国大学职前教师教育项目研究[D].西南大学,2014.[357]张珩.美国先行组织者模式在语言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及启示[D].西南大学,2013.[358]王志丽.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差异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2.[359]张明利.高校法语专业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3.[360]李利苹.王阳明心学的课程意蕴[D].西南大学,2012.[361]王萌亚.知识管理视角下的校本研修研究[D].西南大学,2012.[362]高明.教师伦理智慧的养成研究[D].西南大学,2013.[363]张天鹏.初中社会科课程中的性别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2.[364]刘坪.高中化学新课程教科书教学功能实现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2.[365]唐薇.重庆工科高校多媒体教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3.[366]赵娜娜.胡适文言文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3.[367]张钰萌.义务教育阶段作文评改研究[D].西南大学,2013.[368]刘静.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D].西南大学,2013.[369]江玉梅.陈望道《作文法讲义》写作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3.[370]宋瑞.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教学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3.[371]姜艳丽.高中英语教师PCK影响因素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3.[372]蒋国明.案例教学在《英语课程与教学论》课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3.[373]李润兰.促进初中英语写作有效教学的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3.[374]潘诗敏.独立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提升研究[D].西南大学,2013.[375]李璐.初中英语合作学习中学生参与评价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3.[376]刘美伶.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3.[377]刘晨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游戏性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3.[378]李雅云.高中英语教材诗歌选文研究[D].西南大学,2013.[379]张玲.高中英语教学中的真实性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3.[380]伍洪梅.高中英语移动学习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3.[381]张婷.初中英语教师的课堂文化自觉研究[D].西南大学,2013.[382]李清华.渝东南本土文化校本课程发展的现状及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3.[383]杜娟.公务员媒体沟通能力培训的课程设置研究[D].西南大学,2013.[384]任佩佩.“中小学教师全员远程培训”的实效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3.[385]程芳芳.课程领导伦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3.[386]邬婧芸.多元与差异并举的学生发展性评价案例研究[D].西南大学,2013.[387]汪耀.20世纪中期美国学科课程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13.[388]杨鳗.基于自主学习的交互式教学模型建构[D].西南大学,2013.[389]孔亚楠.一位农村“特岗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3.[390]谢小红.社会资本理论视域下进城流动学生的学业成就研究[D].西南大学,2013.[391]徐万晓.教学智慧表现形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3.[392]王艺霖.教师妥协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3.[393]谢宁.城乡统筹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校际合作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3.[394]袁玉芹.提升教师课堂提问效能的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3.[395]梁心愿.基于学生认知风格的课堂教学行为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3.[396]孙赫.小学校本教研有效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3.[397]魏会超.以学校文化建设促进学校效能提升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3.[398]李淑淑.国内外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目标和内容的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3.[399]俞明雅.小学语文教材“能力训练”的编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3.[400]张铭凯.小学语文能力目标嬗变研究[D].西南大学,2013.[401]姜开真.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3.[402]吴文斌.农村小学生数感现状的测量研究[D].西南大学,2013.[403]代森.小学教师职业成就感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13.[404]黄雨恒.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3.[405]周丹丹.小学亲子阅读的推进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3.[406]朱迎春.基于有效教学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3.[407]张德红.小学课程整合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3.[408]昌利娜.小学教师学校文化认同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3.[409]张日婷.小学高年级快速阅读能力训练研究[D].西南大学,2013.[410]刘仙.基于导学案的问题导学法的化学生命课堂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3.[411]沈慧.我国普通高中化学选修课程实施现状调查[D].西南大学,2013.[412]罗文.农村中学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3.[413]赵政.农村骨干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13.[414]邵志慧.初中教师自主学习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13.[415]刘婧.人教版初高中数学教材衔接研究[D].西南大学,2013.[416]彭庚.革命传统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3.[417]邵明雪.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教师阻力及其化解[D].西南大学,2013.[418]王菲菲.高中生历史阅读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3.[419]王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支持系统研究[D].西南大学,2013.[420]王丽.高中教师课程改革认同感研究[D].西南大学,2013.[421]刘苏.高中语文教学中小说解读研究[D].西南大学,2013.[422]杜迎庆.中小学现代诗歌诗意教学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3.[423]曹丹.高中地理教师新教材适应性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3.[424]韩文珠.生态学视角下农村初中教师合作学习研究[D].西南大学,2013.[425]王琳博.中美高中自然地理教材设计的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3.[426]徐小容.教师期望的课堂传递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3.[427]徐欣然.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使用情况研究[D].西南大学,2013.[428]李青柳.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3.[429]陈小倩.中小学课堂教学语言的逻辑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3.[430]崔友兴.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生成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3.[431]刘海霞.城乡统筹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3.[432]莫凡.作文自主学习能力的构成要素及分析框架研究[D].西南大学,2013.[433]徐晓红.新中国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文化史内容选择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13.[434]李辉.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物理教学中引入本土元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南大学,2013.[435]陈梦瑶.普通高中物理课程能力目标的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3.[436]冯欣.国内外科学教科书评价标准的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3.[437]王森.中学物理教师有效言语反馈及其对师生互动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3.[438]武绍妃.探究理念下高中物理演示实验课堂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3.[439]杨舒.中学物理教师课堂导入有效性的教学反思研究[D].西南大学,2013.[440]王双喜.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3.[441]梁姗姗.义务教育教师的发展性评价素养研究[D].西南大学,2013.[442]李亚囡.高中生对历史新课程认同的现状调查[D].西南大学,2013.[443]王文君.初中教师课堂控制方式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3.[444]王晓娟.APOS理论在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中运用的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3.[445]吴析宸.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时间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3.[446]李明铭.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3.[447]张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教师指导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3.[448]欧露梅.高中历史PBL教学模式的建构研究[D].西南大学,2013.[449]何丽丽.思想品德教科书的法制教育内容研究[D].西南大学,2013.[450]蒋婕.语文知识的道德价值及其实现[D].西南大学,2013.[451]龙琼.初中生几何证明典型错误及归因研究[D].西南大学,2013.[452]俞向军.大陆与台湾初中语文教材结构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3.[453]杨超.美国中小学服务性学习研究[D].西南大学,2013.[454]张丽.新课程背景下落实初中语文对话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3.[455]张士森.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实效性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3.[456]武天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伦理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3.[457]姚时会.绩效工资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3.[458]王倩.三级课程实施中的整合研究[D].西南大学,2013.[459]周晓梅.诵读方法的演变及当代价值[D].西南大学,2013.[460]杨宇.富川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对新教科书的适应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3.[461]张玲燕.项目为载体的创新团队“学研产”联合培养模式探究[D].西南大学,2013.[462]杨君.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研究[D].西南大学,2013.[463]杨春梅.教学实习指导教师的工作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3.[464]周琪.独立学院双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3.[465]杨林.当代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D].西南大学,2013.[466]代丽玲.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程价值结构研究[D].西南大学,2013.[467]宝斯琴.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校本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3.[468]解秋菊.高中英语课堂交际中的“学生沉默”[D].西南大学,2012.[469]胡绪.探究教学价值取向的演变研究[D].西南大学,2012.[470]季莹.语文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形成[D].西南大学,2012.[471]刘飞.新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发展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2.[472]赵琴琴.论预设性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策略[D].西南大学,2012.[473]邱倩.近十年美国绩效责任制的实施对学校效能提升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2.[474]智德慧.论有效课堂教学的时间管理策略[D].西南大学,2012.[475]张雅娟.“诚尽其性”思想的现代教学意蕴研究[D].西南大学,2012.[476]杨浩强.课程中性别不平等的再生产研究[D].西南大学,2012.[477]黎聚才.小学校长教学领导力提升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2.[478]寇绍华.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2.[479]秦莲华.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层次的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12.[480]邹晋.拓展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2.[481]杨昌周.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2.[482]毕德旭.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校际流动保障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2.[483]赵千秋.高中生对“研究性学习”认同的现状调查[D].西南大学,2012.[484]张媛媛.重庆市普通高中选修课程Ⅱ弹性教学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2.[485]杨宇宁.初中数学教学中内隐学习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2.[486]周婷婷.中考物理实验操作考查内容及特点分析[D].西南大学,2012.[487]李姝.中日高中物理课程难度的比较[D].西南大学,2012.[488]庞健.初中弹性教学管理实践探索[D].西南大学,2012.[489]王楠楠.中小学教师课程实施的取向及策略[D].西南大学,2012.[490]王灵珊.社会性别视角下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研究[D].西南大学,2012.[491]李宁宁.感悟教学的生成与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12.[492]付金梅.初中教师责任心的现状与培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2.[493]雷素娟.高中语文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学科教学知识比较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2.[494]潘淇.黔东南州镇远县初中化学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2012.[495]李春梅.美国教育专业伦理规范探析[D].西南大学,2012.[496]张皓.学前教育专业全程教育实践课程的建构研究[D].西南大学,2012.[497]韩群.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2.

上一篇:国际三八妇女节祝福语汇总大全201下一篇: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美术教案《奇妙的指纹邀请卡》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