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防治知识试

2024-05-09

鼠疫防治知识试(共11篇)

篇1:鼠疫防治知识试

鼠疫防治知识试卷(预防)

姓名:单位:科室:职称: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鼠疫的传染源是(染疫啮齿动物)(肺鼠疫病人)

2、(任何人)发现鼠疫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都应立即向疾病控制机构或医疗卫生部门报告。各级医疗卫生人员均为(法定)报告人。

3、鼠疫的病源微生物是(鼠疫耶尔森氏菌)

4、我国鼠疫流行有最猛烈的三个疫源地。它们是(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滇粤闽黄胸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5、肺鼠疫在临床上常分为(原发性肺鼠疫)和(继发性肺鼠疫)两种类型。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腺鼠疫的好发部位是()

A.肺部

B.肝脏

C.脾脏

D.腹股沟淋巴结

2、鼠疫在我国传染病法中为哪一类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以上都不是

3、对鼠疫或疑似鼠疫的患者,只要标本量许可,首先要做哪项检查()

A.尿培养

B.血培养

C.粪培养

D.反向血凝试验

4、对鼠疫患者的隔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对鼠疫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都要采取严密隔离措施

B.在9天内与鼠疫患者同室工作和生活的人也应该隔离

C.凡已经确诊的各型鼠疫患者可在一室隔离

D.以鼠疫病人的住宅为中心,划定隔离圈进行隔离

5、关于鼠疫的流行特征,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鼠疫主要在啮齿类动物中流行

B.人间鼠疫与鼠间鼠疫关系密切

C.病死率较低

D.鼠疫发病与职业有关

6、治疗鼠疫的首选抗菌药物是()

A.青霉素

B. 链霉素

C.氯霉素

D.磺胺嘧啶

7、对鼠疫的描述下列哪项不对()

A.鼠疫为人畜共患传染病

B.鼠疫为自然疫源性疾病

C.近10年来,全球鼠疫流行呈上升趋势

D.我国已经消灭了鼠疫

8、腺鼠疫淋巴结病变的特点为()

A.淋巴结肿大,但不疼痛

B.淋巴结肿大,剧烈疼痛,但与周围组织不粘连

C.淋巴结肿大,剧烈疼痛,与周围组织粘连,但不破溃

D.淋巴结肿大,剧烈疼痛,与周围组织粘连,1周后很快化脓破溃

9、下列哪项是感染肺鼠疫的主要途径?

A.鼠蚤吮吸病鼠血液后再叮咬人

B.人剥食染病动物

C.接触患有肺鼠疫的病人

D.以上都不是

10‘对怀疑为腺鼠疫的病人,应首先做哪种检查

A.尿培养

B.淋巴结穿刺液培养

C.粪培养

D.血培养

三、简答题(每题15分)

1、简述鼠疫的主要传播途径

鼠疫主要的传播途径有两种:一是从啮齿动物经蚤到人的传播,二是肺鼠疫的从人到人的空气飞沫传播。此外尚有:①在剥食病、死动物(例如旱獭、狐狸、藏系绵羊等)过程中,鼠疫菌直接进入手或上肢的微小创口,或通过兽尸毛皮的残存跳蚤叮咬而感染。②在食用未充分煮熟的染疫兽肉例如旱獭肉,可通过消化道感染。③加工染疫动物皮毛过程中吸入有菌尘埃而感染。

2、简述鼠疫的诊断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鼠疫诊断标准(GB 1591-1995),具有流行病学线索;鼠疫特有的临床表现;鼠疫细菌学和血清学依据进行诊断并判定临床型。

3、简述鼠疫的流行病学线索

流行病学线索

特别应当注意的是患者在发病前约10天(潜伏期)是否到过动物鼠疫疫区或接触过鼠疫疫区内的疫源动物、动物制品及鼠疫病人;有无被蚤叮咬的可能以及是否剥食染疫的动物或与鼠疫病人接触;是否进入过鼠疫实验室或接触过鼠疫实验用品等职业性被感染的可能性

等。

4、简述鼠疫流行时应采取哪些控制措施

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动物间疫情监测,并通过网络系统严密注视周边省份疫情动态,及时发布预测、预报、预警信息。

2、各级医疗机构要建立第一接诊医生责任制,发现鼠疫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要及时隔离治疗,并立即向疾病控制机构报告,同时采取消毒、防护措施,防止疫情扩大。

3、要根据疫情情况划定大、小隔离区,并采取灭鼠、灭蚤、消毒措施。

4、卫生防疫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追查传染源,查清接触者、污染物品及污染范围,采取控制措施。

5、必要时采取交通封锁或交通检疫。

篇2:鼠疫防治知识试

鼠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是由鼠疫杆菌所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以蚤类为媒介传播,常流行于啮齿动物,是典型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一、伊犁州直鼠疫流行概况

伊犁州直属共有三个鼠疫监测单位,即伊犁州、尼勒克县及伊宁县疾控中心。伊犁州、伊宁县疾控中心监测点为疑似鼠疫自然疫源地,尼勒克县监测点于1975年被确定为双宿主(灰旱獭和长尾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在精伊霍铁路建设中,随着流动人口的大量拥入将对我州的鼠疫防治工作带来较大困难。我州动物鼠疫疫情仍呈现出高强度流行状态。近年来在昭苏县、霍城县狗血清中检出鼠疫阳性血清,在准噶尔盆地砂土鼠中分离出鼠疫菌株。州直属33年来尚未发生过人间鼠疫疫情。

二、鼠疫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1、传染源主要是各种感染了鼠疫杆菌的啮齿动物。

2、感染了鼠疫杆菌的野生动物。

3、感染了鼠疫杆菌的病人。

(二)宿主

伊犁州直主要宿主为灰旱獭和长尾黄鼠。

(三)传播途经

1、主要经媒介生物传播:感染鼠疫杆菌的啮齿动物于死亡前常出现败血症;血中有大量的鼠疫杆菌,蚤类吸血后,鼠疫杆菌在蚤体内繁

1殖,再叮咬健康动物或人,将鼠疫杆菌注入被叮咬的动物或人体,而造

成动物鼠疫或人鼠疫。伊犁州直主要传播媒介蚤类有谢氏山蚤、斧形盖

蚤、腹窦纤蚤深广亚种、人蚤、方形黄鼠蚤七河亚种、似升额蚤指名亚

种、宽新蚤和阿洲山蚤等8种。

2、经空气飞沫传播 : 肺鼠疫病人咳出的飞沫中含有大量的鼠疫杆

菌,人通过吸入含有鼠疫杆菌的飞沫可以直接患肺鼠疫,通过这种方式的传播,能迅速造成人间鼠疫的流行。

3、接触传播: 多于职业有关;如野外猎取旱獭,黄鼠,野兔后剥

皮毛时或皮毛加工过程中,病原体能经破损的皮肤或粘膜侵入人体造成鼠疫的传播。

(四)人群易感性

人对鼠疫杆菌普遍易感。

(五)鼠疫的流行特征

1、地区分布: 鼠疫有地区分布的特征,如北疆来说沙湾,玛纳斯,精河,尼勒克等,皆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并常有动物间鼠疫流行。

2、季节分布: 动物间鼠疫发生的季节因宿主而不同,我们新疆来

说,鼠疫流行季节为5~9月,高峰期为6~8月。

3、人群分布: 鼠疫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一般无年龄,性别差异。

三、鼠疫的临床和治疗

(一)临床症状

1、潜伏期:一般为1~6天,最常见2~3天,各别病例也可以达

8~9天。

2、临床分型: 有腺鼠疫,肺鼠疫,败血症鼠疫和其它类型鼠疫。

3、各型鼠疫的共同症状: 一般症状表现为危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发病急剧,恶寒践栗,体温突然上升至39~41℃,呈稽留热,头痛,淋

巴结肿大,有时出现中枢神经性呕吐,头晕,呼吸困难等。

(1)腺鼠疫: 由媒介蚤类叮咬而感染,腺鼠疫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病型。除具有鼠疫一般症状外,受侵部位淋巴结肿大,一般发病同时或

1~2天之内出现淋巴结肿大,早期在淋巴结穿刺液中可检出鼠疫菌。

(2)肺鼠疫: 有原发性肺鼠疫和继发性肺鼠疫之分。原发性肺鼠

疫是直接吸入含鼠疫菌的空气飞沫被感染的,是鼠疫临床上最重的病型,不仅病死率高,而且在流行病学方面危害也最大,发病急剧,恶寒高热

达39~41℃。继发性肺鼠疫是由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经血型播散而引起的。常表现为病势突然加剧,出现咳嗽,胸痛,呼吸困难,有泡沫样血

痰,痰中含大量鼠疫菌,可以成为引起原发性肺鼠疫流行的传染源。

(3)败血型鼠疫: 当腺鼠疫或其它类型鼠疫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当

所致。病人有明显的全身反应,恶寒、高热、剧烈头痛、狂躁、谵妄、神志不清、心律不齐、脉细数不整、心音微弱、血压下降、呼吸急促,皮下粘膜出血等。如不及时抢救治疗1~3天内迅速死亡。

(二)鼠疫的诊断

鼠疫的诊断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原学和血清学四项检测结

果综合判断。

1、流行病学调查: 患者前10天之内是否到过鼠疫动物病疫区,是

否接触过疫源动物,特别是病死动物,如旱獭,黄鼠,沙鼠及其他自死

野生动物。

2、临床症状: 起病急骤、剧烈疼痛、出现强迫性体位、呼吸困难、胸痛、咳血性痰、具有重度毒血症、休克症候。凡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内

和鼠疫的流行季节,接诊不明原因高热的病人,首先应考虑到鼠疫,然

后再排除鼠疫。一旦疑似为鼠疫,应就地隔离和治疗,并立即上报疫情,求得进一步确诊。

3、病原学检验: 根据不同病型,采取患者的淋巴结穿刺液、血液、痰液、咽喉分泌物以及尸体脏器或骨髓等材料中分离鼠疫菌。

4、血清学检验: 在未分离到鼠疫菌的情况下,血清学诊断尤为重

要。确诊鼠疫:据近来文献记载,疑似病例分离到鼠疫菌,或2次血清

学检测特异性抗体滴度4倍以上增长,可确诊。

(三)鼠疫鉴别诊断

要与急性淋巴腺炎、钩端螺旋体病、大叶性肺炎、肺炭疽、普通败

血症、斑疹伤寒等相鉴别。

(四)鼠疫治疗

1、治疗原则:近年来,新药不断出现,但至今国内外仍将链霉素

作为治疗鼠疫的首选药物,若无链霉素则可用庆大霉素、四环素、或氯

霉素等。要提高医务人员,特别是首诊医生,正确诊断和处理疑似鼠疫

病人做到早发现、就地隔离及时治疗、疫情报告,是挽救病人的生命和

防止疫情扩散的关键。

2、治疗方案: 根据鼠疫菌的毒力、病理和发病机理,首先要保护

患者的心功能,防心力衰竭,在用特效药之前或同时给病人使用樟脑制

剂,咖啡因、肾上腺素、毛地黄、毒毛旋花素K、万年青等药物。

(1)腺鼠疫用药量:一般腺鼠疫成年人首次大剂量肌注1g链霉

素,过12 小时不退热,再注1g链霉素,退热后每4~6小时改注0.5g,直至体温正常后,在连续用药3~5天,并配用复方新诺明,首次剂量

2g,然后每隔6小时1g;视病人情况而定,如对黄胺不适或过敏,可用

其他广谱抗生素,如四环素、氯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均可,按

常规药物说明书使用。

(2)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用药量: 成人首次剂量2g 链霉素肌注,然后每4~6小时 1g,至体温下降到正常,再改0.5g,连续用药5~7

天。体温恢复正常,经三次检菌为阴性时,方可出院。

抗中毒性休克:临床上如见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

速、血压下降、神志补清、昏迷等症状时,必须立即采取抗休克治疗。

四、预防和控制

(一)经常性预防措施

1、组织措施: 建立建全县、乡、村“鼠疫三级监测网”。做到组

织落实,责任到人,力争及时发现疫情、报告疫情、处理疫情。

2、宣传教育: 加强鼠防知识宣传教育是防止人间鼠疫发生和流行的关键。在宣传鼠防知识时要重点宣传“三不”(不私自捕猎旱獭,不

私带旱獭皮下山,不剥食旱獭和其它病、死动物的皮和肉)和“三报”

(报告原因不明的高热病人,报告不明原因的急死病人,报告病、死旱

獭和其它野生动物)制度。提高人群自我保健意识。

3、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和个体执业医师要熟悉鼠疫防治的基本知

识,疑似疫情的处理和疫情报告程序、鼠防知识宣传的内容和宣传技巧。

4、预防性灭蚤灭鼠(獭): 在人口密集地区,动物鼠疫的疫点,采

用杀虫剂、灭鼠剂、熏蒸剂等,进行保护性灭蚤灭鼠(獭)。

5、检诊检疫: 在动物鼠疫流行区内,组织医疗卫生人员定期对监

测区人群进行巡回检诊及卫生检疫。在港口、陆路交通口岸及国际通航的机场,针对鼠疫,实施国境卫生检疫。

(二)报告程序和时限

1、各鼠疫检测单位、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发现或接到

突发鼠疫或疑似鼠疫疫情报告,应在2小时内,报告或通报疫情发生所在地县(市)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各鼠疫监测单位发现或接到突发鼠疫或疑似鼠疫疫情报告后,应立即开展现场调查、初步核实疫情,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疫情扩大。

2、接到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的县(市)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在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疫情的同时,还应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疫情,并立即组织进行现场调查确认,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疫情扩大,随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3、为防止鼠疫的扩散和蔓延,不论是发生人间鼠疫或动物鼠疫,都应迅速启动突发鼠疫应急预案,采取紧急的疫区处理措施,扑灭疫情。

(三)现场处理人间鼠疫疫情的工作程序及要求

1、接到疫情报告后赶赴疫区的时间及初期工作要求,乡(镇)村卫生防疫人员接到人间鼠疫疫情报告后,必须在1小时内出发,迅速赶赴现场,将患家与病人初步隔离,同时立即报政府主管部门或鼠疫防治专业机构。

2、县以上专业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后,必须在2小时内出发,迅速到达疫区,检诊现患病人。

篇3:平川区鼠疫防治回顾及对策

平川区鼠疫自然疫源地地处黄土高原中部, 位于东经105°10′~106°07′, 北纬36°10′~36°40′;海拔在1500~2950m之间;地貌属典型的黄土高原干草原景观, 植被以禾本科及蒿类为主, 覆盖度20%~40%;土壤类型为温带草原黑垆土;气候属温带半干旱气候, 年均气温5.3~6.5℃, 无霜期120~180d, 全年日照时数2700h, 年降水量200~400mm, 年蒸发量为1900mm。

2 疫源地的发现与判定

据鼠疫流行史调查, 1920年平川区种田乡吴家庄曾发生疑似鼠疫疫情, 死亡3~5人。1977年原省地研所在种田乡吴家庄石碑子沟从阿拉善黄鼠, 复兴乡东山梁自毙阿拉善黄鼠和李家沟洞干蚤体内分离3株鼠疫菌, 从而确定本区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 判定疫源面积28000hm 2, 占甘宁黄土高原阿拉善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10%, 分布在种田、复兴2乡, 13个行政村, 67个社。2004年新增加黄峤乡为鼠疫疫源地, 平川区鼠疫疫源地面积增加为49800hm 2。

3 疫源地现状

3.1 宿主动物

疫源地内共发现啮齿类动物2目6科10属13种, 阿拉善黄鼠为优势种, 子午沙鼠、灰仓鼠、达乌尔鼠兔、五趾跳鼠、小家鼠为常见种。染疫动物4种, 即阿拉善黄鼠、五趾跳鼠、达乌乐鼠兔和沙狐 (本区仅从阿拉善黄鼠体内分离出鼠疫菌其中主要宿主动物为阿拉善黄鼠, 近年来其数量逐渐回升, 1999年后升至1.0只/hm 2以上。2003年达到1.51只/hm 2。

3.2 传播媒介

疫源地内共获蚤类4科12属19种, 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为优势种, 阿巴盖新蚤、角尖眼蚤指名亚种等为常见种。染疫媒介4种、即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阿巴盖新蚤、升额蚤边膨亚种、角尖眼蚤指名亚种, 其中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为主要传播媒介, 其体蚤4~6月最高, 洞干蚤4~7月较高, 巢蚤无明显的季节消长变化。

3.3 细菌分离与血清检测

自1977年从阿拉善黄鼠和阿巴盖新蚤体内分离出3株鼠疫菌以来, 1981~2007年共检验35242份动物材料, 蚤43623组, 均未分离出鼠疫菌;用IHA检验21737份血清, 仅1982、1984年分别检出6份、16份阳性, 最高滴度1∶80, 阳性率仅为0.10%。阳性材料主要来源于种田原疫点周围 (20份) 。

4 疫情分析

平川自1977年检出鼠疫菌和1984年检出阳性血清材料后, 至今30年再未发现本疫源地动物间鼠疫流行的迹象, 疫情处于“静息”状态。但进入1990年代以来, 作为鼠疫监测主要指标的主要宿主动物密度、蚤指数和染蚤率逐年回升, 尤其是黄鼠密度远远大于0.4/hm 2只的流行指标。位于宁夏境内同一块疫源的海原、西吉近年不断地阳性血清检出, 预示甘宁黄土高原阿拉善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有复燃迹象, 因此, 应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 做好紧急疫情处理的各项准备工作。

5 防治对策探讨

5.1 强化政府职责, 树立忧患意识

鼠疫防治是一项需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 关系到人民的健康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各级政府应充分认识到鼠疫危害的严重性、防治工作的紧迫性和控制工作的艰巨性, 加强责任心和使命感, 警钟长鸣, 将鼠防工作纳入目标责任制, 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事情来抓, 同时为鼠防工作提供充分的支持和经费保障。

5.2 加强宣传教育, 普及鼠防知识, 进行医务人员全员培训

实践证明宣传教育是防治鼠疫有效措施之一, 因此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宣传品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广泛宣传鼠防知识, 使广大群众认识到鼠疫的危害性, 掌握“三报、三不”等基本防治知识, 建立健全疫情报告网。另外, 通过培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疫情意识, 掌握鼠疫诊疗知识, 做到“四早”。及时控制疫情防止扩大和蔓延

5.3 科学监测, 及早掌握疫情动态

按照国家对黄鼠疫源地监测要求, 采取固定与流动相结合、群众与专业相结合的方法, 扩大监测范围, 提高监测质量, 尽可能完成监测指标和数量, 使监测数据反映疫情的实际状况并进行科学分析, 做好疫情的预测预报。

5.4 积极做好人间疫情处理的物资和技术准备

严格按照《国家鼠疫控制应急预案》、《甘肃省鼠疫控制应急预案》的要求, 扎扎实实做好紧急疫情处理的人、财、物等方面的准备, 定期进行疫情处理演练, 在实践中锻炼提高疫情处理能力, 完善处理程序, 纠正存在的问题。

5.5 稳定专业队伍, 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篇4:1911鼠疫防治清廷的回光返照

这次夺走大量生命的鼠疫,导源于一种啮齿类小动物旱獭。20世纪初,獭皮的市场需求激增,猎捕旱獭成为有利可图之事。许多逃荒闯关东的苦力都加入了这个行列,其中大多是毫无经验的猎捕者,却又急于大发其财,以致连染疫的旱獭也不放过,而后又忙着春节返乡,结果使病菌愈传愈远。根据官方统计,在这次鼠疫的袭击中,仅东北三省便蔓延到69个县市,6万余人丧生。

当时的东北,正值日、俄两强南北分据之势。鼠疫发生后,双方为防止其他国家以“人道主义”为借口介入东北事务,纷纷采取行动维护各自既得利益。满洲里的鼠疫一经发现,俄国人便立即将在当地谋生的近3000名华人集中到几节火车瓦罐厢里,无衣无食,苦不堪言。其后,俄人又先后在满洲里和沈阳将一万多名难民驱逐出境,并用火车押往长春。为此,满洲里俄国庶务会还向中国商铺索取7万余元的拘留费。这些难民被送往长春后,日本人又以避免鼠疫传播为由,不许他们下车。许多人没有死于鼠疫,却死于寒冷和饥饿。

在近代外交过程中备受屈辱的清朝统治者,这一回难得地表现出了一点气概,决定独立自主地控制鼠疫。瘟疫发生后两个月,在东三省总督锡良的请求下,清廷指派北洋陆军医学院副监督、第一位在国外取得医学博士的中国人伍连德率领一支由医生护士组成的医疗队,前往疫情最重的哈尔滨进行防治工作。而在整个防疫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正是以伍连德为首的一批中国人。

困难是巨大的。伍连德等人不仅要同恶劣的卫生和自然条件作斗争,还要与各种各样的偏见和陋俗打交道。例如,处理疫死尸体的最好方法是火化,但这极大地挑战了当地的传统观念。无可奈何之中,伍连德和锡良只得请求清廷颁旨准行。当然,最艰巨的工作还是彻底控制病源。伍连德会同当地官绅组成临时防疫会,采取措施隔离患病者。为保证检疫效果,又组成搜索队,分区分段、逐街逐户进行清查。搜索队在每个区都反复检查,直至确定疫情消失。艰苦的努力终于颇见成效。1911年3月1日,哈尔滨报告了最后一个鼠疫患者,而这场蔓延东北、华北地区的大瘟疫终于在4月底被控制住了。

1911年4月3日,在伍连德的建议下,清廷在沈阳召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国际鼠疫会议,参加大会的有来自11个国家的专家学者。伍连德担任大会主席,并就此次鼠疫防治工作作长篇发言,提出了一系列有关鼠疫的理论与主张,得到广泛认同与赞扬。这次会议的召开,也成功地抵制了日俄的干涉,使其进一步侵略中国东北的企图未能得逞。

这次鼠疫对中国另外一个意义深远的影响,是西医在中国的进一步推广和传播。面对致命的疫病,传统中医很快发现了自身的无能与局限。防治效果的巨大反差,不仅使中国政府认识到了现代公共卫生系统的重要性,许多普通民众也对西医西药有了更多的了解。1912年,清王朝在哈尔滨设立东三省防疫事务总处,这是中国最早的一个较为健全的近代卫生防疫机构。正是有赖于此次防疫的经验教训,1917-1918年的山西鼠疫和1920-1921年东北再度爆发的鼠疫,都得到了比较有效地控制。应该说,虽然此时的清政府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但在这次鼠疫中的一番作为,不仅较为成功地遏制了日俄侵略者的扩张野心,也推进了中国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近代化行程。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大约是清王朝走下历史舞台之前的一次回光返照吧!■

篇5:鼠疫防治知识培训测试

单位姓名得分

一、下面各题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将鼠疫列为?()

A烈性传染病B甲类传染病

C检疫传染病D重新流行传染病

2、我市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县区有几个?()

A1B

2C3D43、西部旱獭疫源地腺鼠疫的腺肿部位多在?()

A颈部B腋下

C腹股沟D颌下

4、各型鼠疫都应采集的备检资料是:()

A淋巴结穿刺液B粪便

C痰液D血液

二、填空题

1、我省鼠疫疫源地的主要宿主是:()、(2、发生人间鼠疫后的流行病学调查主要包括:(()。

3、鼠疫的主要传播途径是:()、(()、(4、鼠疫的“三报”为:()、(()。)。)、(。、、、))))

5、鼠疫的“三不”是:()、()、()。

三、简述题

1、鼠疫患者的治疗原则?

篇6:鼠疫防治知识培训总结 新

为了加强我院全体医务人员对鼠疫防治知识的掌握,预防科特制定培训方案及计划,对我院全体医务人员进行集中系统学习

通过这次学习,我院全体医务人员对鼠疫的病因及发病机制、鼠疫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鼠疫的临床特征、诊断、临床治疗等能够充分了解,但也存在一部分人员存在麻痹思想,对传染病形势过于乐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不断学习,提高我们的技术水平,为广大群众健康服务。

篇7:鼠疫防治概要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传播快、病死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烈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原发于啮齿动物之间并能引起人间鼠疫流行。传染源主要是啮齿类动物,传染媒介主要是跳蚤。鼠疫流行史

1、世界鼠疫流行情况

公认的世界性鼠疫大流行有三次

第一次,发生在公元6世纪(527-565年),一般认为起源于中东鼠疫自然疫源地,流行中心在中近东地中海沿岸。流行持续50-60年,几乎蔓延到当时所有著名的国家,死亡约一亿人。这次大流行导致东罗马帝国的衰退。

第二次,始于十四世纪(1346-1665),鼠疫流行遍及欧洲、亚洲和非洲北海岸。据推测当时欧洲约有一亿人口,其中四分之一死于鼠疫。鼠疫动物病缓慢传播并传给人类,同时借助于经济往来、宗教活动和战争使人间鼠疫由疫源地传至城市,此次流行此起彼伏持续近300年。

第三次大流行始于十九世纪末(1894年),许多专家认为最初起源于中国的云南和缅甸交界处,流行从广东和香港开始经海路向世界传播。此次大流行是突然暴发,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达最高峰,五十年代基本停息,共波及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的六十多个国家,死亡约1200多万人。这次流行的特点是在沿海城市及其附近内陆居民区,家栖及半家栖啮齿动物也有猛烈流行。

1980年-1999年全世界有27个国家报告人间鼠疫37883例,死亡3010例,病死率为7.95%。

2、我国鼠疫流行情况

20世纪以前我国南方和北方有13个省(区)的202个县(市、旗)共约发生鼠疫病人144万人,死亡137万人。

1900年-1949年中国鼠疫流行达高峰,共有20个省(区)501个县(市、旗)流行鼠疫,发病人数达1155584人,死亡1028408人。动物鼠疫疫源地分布情况

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甘肃、新疆、西藏、四川、云南等19省区278县。

动物:南方家鼠、西部旱獭、北方长爪沙鼠、青海田鼠

媒介

蚤类是传播鼠疫的主要媒介

鼠疫杆菌

鼠疫耶尔森菌:原核生物界,化能营养原核生物门,细菌纲,肠杆菌科,耶尔森氏菌族,耶尔森氏菌属,鼠疫耶尔森菌

我国将鼠疫耶尔森菌分为4种类型:弱毒菌株、低毒菌株、毒菌株、强毒菌株

应急处置和应急装备

应急组织:目的、任务、组织和职责

应急装备

个人防护装备

器械装备

人间鼠疫的现场处理

流行病学调查

鼠疫密切接触者的判定标准

肺鼠疫的密切接触者的判定标准:

1.小隔离区、大隔离区内未发病的其他人员

2.10天内接触过鼠疫疫区内的疫源动物(捕捉、饲养、剥食、媒介叮咬)、动物制品及进入过鼠疫实验室或接触过实验用品的人员

3.接触过鼠疫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或尸体及被鼠疫污染的物品和空气直接接触的人员

4.一般情况下,在民用航空器舱内与鼠疫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同机的全部旅客以及提供客舱服务的乘务员

5.全封闭铁路旅客空调列车

和非全封闭的普通列车内,鼠疫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所在硬座、硬卧车厢或软卧包厢内的全部乘客和乘务人员,以及可能污染的毗邻车厢

6.乘坐全封闭空调或普通客运汽车时,与鼠疫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同乘一辆汽车的所有人员

7.乘坐轮船时与鼠疫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同一舱室内的全部人员和为该舱室提供服务的乘务人员

腺鼠疫密切接触者的判定标准:小隔离区内未发病的其他人员 鼠疫一般接触者的判定标准:可能在鼠疫病人污染区域未进行终末消毒前接触过该区域的人员

鼠疫密切接触者的处理原则

1.就地隔离

2.医学观察9天

一般接触者的处理原则

疫区的处理

疫情的确定

鼠疫疑似病例的诊断标准:患者发病10天前到过动物鼠疫流行区或接触过鼠疫疫区内的疫源动物、动物制品及鼠疫病人,进入过鼠疫实验室或接触过鼠疫实验用品。

突然发病,高热、白细胞增高,在未用抗菌药物(青霉素无效)的情况下,病情在24小时内迅速恶化并具有下列症候群之一者:

1.急性淋巴结炎,肿胀,剧烈疼痛并出现强迫体位诊断为疑似腺鼠疫;

2.伴有重度毒血症、休克症候群而无明显淋巴结肿胀诊断为疑似败血症鼠疫;

3.伴有重症结膜炎并有严重的上下眼睑水肿诊断为疑似眼鼠疫;

4.伴有血性腹泻并有重症腹痛、高热及休克症候群诊断为疑似肠型鼠疫;

5.皮肤出现剧痛性红色丘疹,其后逐渐隆起,形成血性水泡,周边呈灰黑色,基底坚硬。水泡破溃,创面也呈灰黑色诊断为疑似皮肤型鼠疫;

6.出现剧烈头痛、昏睡、颈部强直、谵语妄动、脑压高、脑脊液

浑浊诊断为疑似脑膜炎型鼠疫。

鼠疫的治疗

原则:及时治疗,减少死亡;正确用药,提高疗效;精心护理,促进康复;消毒隔离,防治传播

中毒性休克:补液,保护心脏,补充能量

特效治疗:

腺鼠疫:链霉素成人第一日2-3g,肌注;以后每4-6小时肌注0.5g;病人全身症状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后继续用药2-3天

肺鼠疫和败血症:链霉素成人第一日5-7g,首次肌注2g,以后每4-6小时肌注1g,随病情好转减量,直到痰、血、咽拭纸检菌阴性方可停药

皮肤鼠疫的治疗

眼鼠疫治疗

脑膜炎鼠疫治疗

健康人群的保护

宣传教育

预防接种

篇8:鼠疫防治知识试

青海鼠疫是以喜马拉雅旱獭为主要宿主的甲型传染病。人们通过剥食染疫的旱獭等野生动物、动物体蚤叮咬、家犬刁食病死动物发病后再接触传染给主人等方式传播到人间。因牧区草原地域辽阔, 虽然防疫部门每年从事鼠疫监测工作, 但动物间鼠疫疫情很难做到准确预测预报。因鼠疫是烈性传染病, 是一项长期性的防治工作, 不可麻痹松懈。以往鼠疫防治工作主要以宣传教育、鼠疫监测、捕猎人员管理为主。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 一旦动物间鼠疫传播到人间, 造成远距离传播的潜在危险性很大。且一旦发生人间鼠疫, 不得不设立大小隔离圈来控制疫情, 甚至需要封锁局部交通, 就会严重影响疫区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所以过去的传统防治模式已不完全适应当今社会。应当根据新时期情况调整防治策略, 把重点放在长期性灭獭、降低旱獭密度、禁止旱獭皮、肉、油等野生动物产品生产、交易、运输、和加工渠道。政府主导层层签订鼠疫防治目标责任书, 一直到每个牧民家庭, 发动群众杜绝猎捕旱獭等野生动物活动。强化疫情报告制度。专业部门在疫情好发季节负责流动性鼠疫监测。及时掌握动物间疫情动态。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

1 鼠疫防治工作回顾与现状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 因青海牧区几乎每年发生人间鼠疫, 各级卫生部门非常重视鼠疫防治工作。地方病领导小组等机构比较健全。牧区州县卫生防疫机构的主要工作也是鼠疫防治。曾给牧区州县统一培训分配了两批鼠疫防治专业人员, 接着统一标化修建了鼠疫强毒实验室和野外鼠疫监测物资、器材。就笔者所属贵南县而言基本每年夏秋季到野外设固定监测点开展鼠疫监测工作。1983至1984年曾对县肉联厂屠宰的牛羊大批量採血进行鼠疫F1抗体血清学监测, 判定过数份鼠疫F1抗体阳性血清。根据这一线索1985年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和县防疫站联合组成森多乡鼠疫监测队。捕获收集检验各类动物材料3000多份。从自毙旱獭材料中分离出了3株鼠疫菌, 从而判定了贵南县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存在。1990年根据群众报告与我县森多乡鼠疫自然疫源地相邻的黄南州泽库县王家乡叶金木地区因发现较多的自毙旱獭, 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和黄南州、泽库县防疫部门联合在此地监测也分离出多株鼠疫菌。

1986至2003年期间随着体制变换, 免疫规划、公共卫生监督等其它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项目及任务量的不断加大, 鼠疫防治工作重心改变, 且原有的专业队伍因升迁、调离、改行、退休等因素被瓦解, 设备器材也破损和老化, 因县财政困难, 人员编制压缩、防治经费不断缩水, 鼠疫防治工作实际受到了严重冲击。虽然按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开展面上的鼠疫防治工作, 也侥幸没有发生过动物间和人间鼠疫, 但其实因鼠疫防治技术力量的削弱、、设备器材、经费短缺, 难以系统、规范的开展监测, 因而也多年出不了监测成果。其它州、县20多年也极少有鼠疫监测成果报告, 情况类似。鼠疫防治工作基本处于应付状态。2003年的“非典”似乎敲响了金钟, 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投入环境不断改善。鼠疫防治工作也有了起色, 主要表现在近几年的连续灭獭。但鼠疫监测水平没有得到提高。没有条件开展细菌学四步检验法, 只能开展血清学血凝检验。收集动物材料没有经费雇用民工。动物材料数量少;因水平、器材等不具备基本野外作业条件, 年年消耗人力、财力去野外搞所谓的监测, 但总出不了成果, 因此要求县级机构必需每年到野外从事固定鼠疫监测工作, 没有实际意义。

虽然通过不断的宣传, 群众的认知水平有所提高, 但发生人间鼠疫具有偶然性, 而且不是常见病, 所以一旦人感染鼠疫, 很容易误诊或忽视。如2009年与我县相邻的兴海县发生的人间鼠疫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因家犬刁食病死动物感染鼠疫死亡, 主人处理家犬时密切接触感染发病。而且村医生没有意识到是鼠疫, 没有及时确诊报告, 连自身也感染发病。1例病人甚至自行到州府所在地就诊, 造成了很大的恐慌。幸亏没有造成大的传播。

现今导致人间鼠疫发生的最危险因素有两个。一是因旱獭肉鲜美, 部分群众和干部职工存在侥幸心理, 捕食旱獭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二是牧民的家犬刁食病死旱獭等野生动物, 间接再传染给人。人发病后易被忽视或误诊而不能及时采取隔离治疗, 就会造成传播。如今交通方便, 有些病人患病后喜欢到条件较好的上级医院就诊, 这样就会造成远距离鼠疫传播。因此, 今后鼠疫防治工作仍然是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不可麻痹松懈;

2 今后鼠疫防治策略探讨

2.1 完善地方病领导小组机构, 强化政府职能, 不能开完会、下发文件就了事, 应进行具体防治工作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

应增加必要的地方病防治经费。继续加强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群众的知晓率。

2.2 与县、乡、村、牧户层层签订鼠疫防治目标责任书。

尤其与牧户签订目标责任书应特别重视三点;一是要求牧户在承包的草场内发现自毙旱獭等动物后, 先进行简单的掩埋处理, 防治鹰或其他动物刁食, 然后及时报告防疫部门到现场取材送检;二是要求牧户拒绝外地人在承包草场内从事捕猎活动;三是将自家犬栓养, 防治游离犬刁食病死旱獭等动物或咬伤他人。

2.3 以法律法规形式禁止旱獭皮等野生动物的生产、交易、运输和加工渠道, 消除利益链, 消除发生人间鼠疫的隐患。

2.4 有计划的持续开展灭獭工作, 使旱獭密度保持较低的水平。

2.5 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应改变以往每年野外必设固定监测点的传统方式, 改为流动性鼠疫监测, 严密掌握辖区内动物间疫情动态。

篇9:试论语文理论知识

我们知道,课程内容的核心部分应该是“知识”,语文课程也同样如此。正是“语文知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导致了语文课程内容的不确定性。而“语文理论知识”作为“语文知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其地位和作用的理解长期以来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本文试图给语文理论知识以准确的定位,以此为梳理语文知识系统,最终建立语文课程内容体系的起点。

一、语文理论知识的内涵和外延

我们认为,语文理论知识就是指关于“字、词、句、章、语、修、逻、文”的有关知识。具体而言,“字”是指关于汉字的构字方法、笔画、笔顺、偏旁部首、检索的方法等等有关的知识;“词”是指词的构成、分类、词性、词义以及运用方面的相关知识;“句”则指句法、句的分类等知识;“章”是指一些文章学、写作学方面的知识;“语”是指语法知识;“逻”指逻辑学方面的知识;“文”则是指以作家、作品和少量文学知识组成的文学常识。

但是,当这一套相对完整的语文理论知识体系进入了实际的教学中之后,我们却发现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于是便有人提出了语文理论知识无用论,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而这里的“语文知识”实际上主要就是指“语文理论知识”。

笔者认为,语文理论知识作为语文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实际教学中是无可厚非的。而真正使其发生作用,实质性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是给语文理论知识以正确的定位。

二、语文理论知识的定位

笔者认为语文知识主要由工具性知识和人文性知识两方面构成。工具性知识就是关于语言文字的知识,它又分为语文理论知识和语言材料知识两类。语言材料知识是指具体的“字、词、句、篇”。“字”指三千多个常用字;“词”是指要求学生掌握的汉语词汇;“句”是指积累必要的典范句和谐用句、习用句等;“篇”则指可供模仿的文章的基本样式。

而人文性知识是指思想内容方面的知识,它又包括事实材料类和思想情感类两方面的内容。

由此可见,语文理论知识只是语文知识的组成部分之一,而远远不是全部。所以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应该从语文知识整体入手。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把语文理论知识当作语文知识的唯一内容,忽略了语言材料知识的积累,更忽略了人文性知识的学习。所有的担子让语文理论知识挑,后果可想而知。而这种不尽如人意的后果实质上并不是语文理论知识的学习所造成的,而是以偏概全,仅仅传授语文理论知识所引起的。

而且,语文理论知识本身的属性决定了它对语文素质的提高所起到的作用往往是长效的、隐性的。语文材料知识的积累可以通过引用、模仿等方式比较明显地体现在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作文当中。人文性的知识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开拓了学生的眼界,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言行举止、说话作文加以体现。而语文理论性知识则通常是与其他方面的语文知识相结合发生作用的。比如语法知识就常常与语言材料知识相结合,隐性的体现在学生成功的习作当中;作家、作品的相关知识与人文性的知识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准确的理解文章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正是因为语文理论知识的作用往往是长效的、隐性的,所以目前又出现了矫枉过正的情况,在充分重视了人文性知识和语言材料性知识的同时,语文理论知识的学习往往被忽略。语文理论知识被当作“鸡肋”,处于尴尬的境地。

笔者认为我们既不能把语文理论知识等同于语文知识,也不能忽略了语文理论知识的重要意义。而应该正确的把它看成是语文知识的组成部分,在实际教学中恰当的处理。

三、语文理论知识教学的若干建议

学生并不是为了研究理论而学习语文理论知识,学习它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运用,为了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取舍

对不同的语文理论知识作到正确的取舍,依据课程目标的要求,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结构选择可以为其所接受且有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的语文理论知识加以传授。特别要避免琐碎繁杂,以免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理组织

教师可以规划好一段教学时期(如一学期,一学年)内所准备传授的语文理论知识,并把它们组织成一定的体系,在教学开始之初向学生介绍理论框架,然后采取随文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传授具体的语文理论知识,最后再与学生一起梳理一下理论体系,加以必要的练习,使学生加深印象,形成系统。

3.注意与其他知识的结合

正如上文所说到的,语文理论知识通常会与其他的语文知识结合产生作用。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结合语文材料知识和人文性知识传授语文理论知识,使理论和活生生的语言材料以及真挚的思想感情相结合,在利于学生学习的同时也激发可以学生的兴趣,避免了理论知识的枯燥乏味。

4.在实践中练习和检测

语文理论知识的学习最忌讳的就是大量枯燥的理论习题练习,这既给老师和学生增添了不必要的负担,又完全曲解了语文理论知识学习的目的。语文理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就规定了语文理论知识练习和检测的方法只能是实践,即语文理论知识的具体运用,如同学之间互批作文,找出病句并说明原因;教师指定使用特定的修辞手法进行片段写作练习等等。

综上,语文理论知识是语文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不能以偏概全,把它当做语文教学的唯一内容,也不能忽视它的重要作用,而应该在给其正确定位的基础上有选择,有组织的加以合理传授。

篇10:鼠疫防治应急预案

鼠疫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甲类传染病,包括动物间鼠疫和人间鼠疫。我国动物间鼠疫分布广泛,人间鼠疫每年都有发生和流行。多年来,我镇在鼠疫监测与控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人口流动和商品流通的日益频繁,防控形式严峻,因此鼠疫预防控制工作仍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为保证在鼠疫疫情发生和流行时能及时、高效、有序处理,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维护社会安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以及《国家鼠疫控制应急预案》、《海南省鼠疫控制应急预案》,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订本预案。

一、鼠疫疫情报告

(一)鼠疫疫情的报告范围

1、初诊为鼠疫病人、疑似鼠疫病人和原因不明的发热急死病人(以下简称急死病人)。

2、交通工具上染有或疑似鼠疫。

3、发现大量自毙鼠或10天内在同一地点范围内连续发现3只以上原因不明死鼠。

(二)疫情报告人

各乡医及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为责任疫情报告人;每一位公民均为义务报告人。

(三)疫情报告的时限、方法和程序

发现鼠疫疫情,应及时就近向医疗机构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发现鼠疫病人、疑似鼠疫病人或急死病人时,城镇6小时内、农村12小时内,以最快方式向县疾控机构报告。若发现自毙鼠、血凝阳性和检出病原体应立即报告疾控机构。

二、疫情的处理

医院接到疫情报告后,必须迅速派出人员在1小时内抵达现场,并准备足够的治疗、消毒、灭蚤、灭鼠等药品、器械和服装,以备应急之需。

三、鼠疫防控

当辖区内发生鼠疫疫情时,医院根据工作的需要成立领导小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划定疫区,确定隔离范围和控制对策,迅速动员群众参与预防控制工作,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四、疫情的确定

(一)对病人、疑似病人和急死病人依据流行病学、临床、细菌和血清学等方面情况加以判定。对鼠类等动物和蚤类等昆虫,可根据细菌学或特异性敏感的血清学检验来判定。

(二)确定疫情的时限

对鼠疫疑似病人,应当在2日内作出明确诊断。疾控中心对检验材料应当在24小时内提出初步报告。初步报告阳性者材料应以最快方式送达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五、疫情的控制

(一)人间鼠疫疫情的控制措施

1、抢救、隔离、治疗

(1)对病人或凝似病人要及时就地进行抢救、隔离治疗。

(2)根据疫情确定大、小隔离圈,范围划定后应立即封锁,进行卫生处理,隔离圈内人员实行健康隔离,必要时进行检诊和预防性治疗,不得外出,物资的输出须经卫生检疫后方可进行。

(3)对密切接触者实行健康隔离并进行预防性治疗,外出者通报追索,就地隔离留验。

2、消毒、灭蚤、灭鼠

对疫区内的环境、所有物品、分泌物及排泄物进行全面彻底消毒,或采取焚烧和深度掩埋等处理,并进行全面灭蚤和灭鼠。

3、开展卫生防病知识宣传

开展各种形式宣传,发动以灭蚤灭鼠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

杨家板桥镇卫生院

篇11:2012年鼠疫防治汇报材料

**县人民政府

(20**年*月*日)

尊敬的**厅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今天,省卫生厅**厅长一行来我县检查指导鼠疫防治工作,这是对我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厅长和各位领导、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会宁县2012年鼠疫防治工作作一汇报。

一、**县基本情况

**位于**省中部、**市南端,总流域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万亩,辖**个乡镇**个行政村,有汉*个民族,总人口**万。会宁是历史文化名城。全县现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家,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乡镇卫生院**所,村卫生室**所。**年成立了**县卫生防疫站,根据历史记载,我县于****年,共流行人间鼠疫**次,发病**人,死亡**人。

二、2012年鼠疫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实行目标责任管理。我县高度重视鼠疫防治工作,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切实履行本地区鼠疫防治工作的领导职责,将鼠疫防治工作作为当前公共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进行安排部署。一是在全县卫生工作会议上,将鼠疫防治工作作为重点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县卫生局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签订了目标责任管理书,以责任制形式把鼠防任务和措施层层落实,做到任务分解,措施到位,职责明确,并对鼠疫防治工作在强化督导检查的同时,每半年对责任单位进行量化考核。二是落实了鼠防监测工作经费**万元。三是县地办室依据鼠疫联防领导领导小组《2012年鼠疫联防工作安排》(联领发„20**‟**号)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及时制定印发了《**县2012年鼠疫防治安排意见》,对我县鼠疫防治工作再次安排部署。四是开展了以**为中心的固定监测和公里沿线为流动区域的检索工作,县将11名专业人员分为固定和流动两个业务组,于4月5日进驻疫区开展监测工作。

(二)加大社会宣传,积极普及鼠防知识。我县将鼠疫防治社会动员和防治知识宣传作为鼠防工作的重点之一,由于疫源面积大,防治任务重,为确保各项防治措施得到有效落实,我县专业人员实行分片包干,加强和落实鼠防知识的宣传,提高疫区干部群众的鼠防意识,为鼠疫防治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今年我县制做固定宣传牌2个,流动宣传牌10个,发放宣传材料15000份,开展中小学生问卷调查2000余人,群众对鼠疫危害性知晓率达80%以上,疫区群众对鼠疫防治工作的认识进一步提高。

(三)加强人员培训,不断提高鼠疫防治能力。一是加强了鼠防专业人员培训。3月20-24日选派4名专业人员参加**省疾控中

心举办的鼠疫防治培训班,通过培训使专业人员进一步掌握了鼠疫监测工作程序和技能,提高了鼠防监测水平。二是加强了医务人员培训。在4月10日举办了全县鼠防培训班,对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防疫专干和医疗机构门诊医生、传染科医生60多人进行了鼠疫流行病学、诊断、治疗、疫情报告及疫情处理等方面系统培训,并发放了《**县鼠疫防治》一书62册和鼠疫防治知识宣传围裙点2000套。培训结束后,对培训效果进行了考核,及格率为100%,“三报三不”知晓率达90%以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四)规范网络建设,加强生物安全管理。一是加强了信息系统网络建设和管理。健全了鼠防管理系统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网络运行良好,及时进行各种监测信息的维护和监测数据的网络直报工作。严格按照报告要求的内容、程序及时限报告人、鼠间疫情和监测情况,加强信息分析与利用。继续巩固和加强了县、乡、村三级疫情报告网,建立了鼠疫信息网络,充分发挥鼠疫防治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二是加强了鼠防实验室建设。我县在2008年对原有实验室进行了改建。新建的BSL--2实验室结构科学合理,生物安全标志明显,安装了标本传递窗和耐酸碱、防腐蚀检验台,配置了生物安全柜、数码培养箱、干燥箱、离心机、高压锅、电冰箱、疫情监测车等设备,改变了过去在简陋条件下进行强毒操作的危险状况。三是重视生物安全管理,为了全面做好生物安全工作,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制定和完善了生物安全管理、个人防护着装和消毒灭菌制度,在工作中能够严格执行相关操作规程。

(五)重视应急准备,提供应对疫情能力。一是加强物资储备。完善和补充了应对鼠疫突发事件的物资储备,制定了储备目录清单,并对过期的消毒液、药品进行更换,全面做好紧急疫情处理的日常准备工作。目前,储备有疫情处理机动箱3个、解剖器械1套、个人防护包20个、一次性防护服100套、自制防护服300套、消毒防护服300套、电动喷雾器2台、帐篷2顶及部分消杀药品等鼠疫防控物资。二是开展应急演练。按照县上制定的《鼠疫控制应急预案》,建立健全了应急工作队伍,制定了应急演练方案,开展了应急演练。

(六)加大疫情监测,确保数据科学有效。根据《鼠疫监测方案》的要求,县**站从4月6日开始开展了对动物间疫情、昆虫媒介、细菌学及血清学三大类的监测,目前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黄鼠密度调查。不同生境按0.5%比例分层抽样,四月份抽样30公顷,捕鼠6只,平均鼠密度0.20只/公顷。

2、细菌学、血清学监测。按照常规取被检动物脏器作细菌培养,截止5月30日共做动物细菌培养96只,经细菌培养均为阴性;做间接血凝108份,经检验均为阴性。

(七)加强项目建设,积极改善工作条件。我县十分重视鼠疫防治工作条件的改善。县上积极争取了灾后重建项目,对监测点职工宿舍、会议室、职工食堂进行了改建及化验室的维修。新建**站业务楼(县城)建筑面积为679平方米,其中鼠疫生物安全实验室260平方米。目前业务办公楼已经正式投入使用,由于

检验设备缺乏,实验室尚不能开展工作。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我县鼠疫防治工作,在和省、市卫生部门及各级鼠疫联防组织的支持帮助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县各级鼠疫防治联防组织的共同努力和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认真落实鼠疫各项综合防治措施,控制了鼠间鼠疫的发生,达到了防止人间鼠疫发生的目的。但是,我们的鼠疫防治工作还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监测点和新建实验室及办公场所建设、附属工程资金缺口较大。二是鼠疫防治专业人员不足,现有人员知识老化,还需加强进修培训。三是鼠防监测和应急物资储备更新等工作经费不足,影响着全县鼠防工作的正常开展。四是新建生物安全实验室检验设备短缺,购置设备经费缺乏。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继续高度重视鼠防工作,加强联防协调配合,切实做好鼠疫联防各项工作。

二是切实加强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做好疫区群众鼠防知识宣传工作,提高群众的自我防护能力和疫区群众“三报三不”等鼠防知识,减少人间鼠疫的发生。

三是加强人员培训。对各医疗机构人员进行鼠疫防治基本知识、疫情报告时限以及正确应对鼠疫疫情等方面内容的培训,使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基本掌握鼠疫防治基础知识,提高医疗机构人员“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能力。

四是继续加强疫源地监测工作。要认真做好流动监测工作,扩大监测范围,提高监测质量,建立群众参与和专业指导相结合的监测网络,广泛发动群众,做到工作重心下移,触角前移,保证鼠疫防治工作全面落实。

五是加强应急机制建设,提高应急工作能力。加强应急队伍培训,开展经常性鼠疫疫情应急演练,做好紧急疫情处理的日常准备工作,一旦发生疫情,做到指挥灵敏,反应迅速,控制有力。

上一篇:春联左右怎么区分上下联下一篇:护理人员晋级标准.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