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防治知识试卷

2024-05-07

鼠疫防治知识试卷(共9篇)

篇1:鼠疫防治知识试卷

鼠 疫 防 治 知 识

鼠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是由鼠疫杆菌所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以蚤类为媒介传播,常流行于啮齿动物,是典型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一、伊犁州直鼠疫流行概况

伊犁州直属共有三个鼠疫监测单位,即伊犁州、尼勒克县及伊宁县疾控中心。伊犁州、伊宁县疾控中心监测点为疑似鼠疫自然疫源地,尼勒克县监测点于1975年被确定为双宿主(灰旱獭和长尾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在精伊霍铁路建设中,随着流动人口的大量拥入将对我州的鼠疫防治工作带来较大困难。我州动物鼠疫疫情仍呈现出高强度流行状态。近年来在昭苏县、霍城县狗血清中检出鼠疫阳性血清,在准噶尔盆地砂土鼠中分离出鼠疫菌株。州直属33年来尚未发生过人间鼠疫疫情。

二、鼠疫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1、传染源主要是各种感染了鼠疫杆菌的啮齿动物。

2、感染了鼠疫杆菌的野生动物。

3、感染了鼠疫杆菌的病人。

(二)宿主

伊犁州直主要宿主为灰旱獭和长尾黄鼠。

(三)传播途经

1、主要经媒介生物传播:感染鼠疫杆菌的啮齿动物于死亡前常出现败血症;血中有大量的鼠疫杆菌,蚤类吸血后,鼠疫杆菌在蚤体内繁

1殖,再叮咬健康动物或人,将鼠疫杆菌注入被叮咬的动物或人体,而造

成动物鼠疫或人鼠疫。伊犁州直主要传播媒介蚤类有谢氏山蚤、斧形盖

蚤、腹窦纤蚤深广亚种、人蚤、方形黄鼠蚤七河亚种、似升额蚤指名亚

种、宽新蚤和阿洲山蚤等8种。

2、经空气飞沫传播 : 肺鼠疫病人咳出的飞沫中含有大量的鼠疫杆

菌,人通过吸入含有鼠疫杆菌的飞沫可以直接患肺鼠疫,通过这种方式的传播,能迅速造成人间鼠疫的流行。

3、接触传播: 多于职业有关;如野外猎取旱獭,黄鼠,野兔后剥

皮毛时或皮毛加工过程中,病原体能经破损的皮肤或粘膜侵入人体造成鼠疫的传播。

(四)人群易感性

人对鼠疫杆菌普遍易感。

(五)鼠疫的流行特征

1、地区分布: 鼠疫有地区分布的特征,如北疆来说沙湾,玛纳斯,精河,尼勒克等,皆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并常有动物间鼠疫流行。

2、季节分布: 动物间鼠疫发生的季节因宿主而不同,我们新疆来

说,鼠疫流行季节为5~9月,高峰期为6~8月。

3、人群分布: 鼠疫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一般无年龄,性别差异。

三、鼠疫的临床和治疗

(一)临床症状

1、潜伏期:一般为1~6天,最常见2~3天,各别病例也可以达

8~9天。

2、临床分型: 有腺鼠疫,肺鼠疫,败血症鼠疫和其它类型鼠疫。

3、各型鼠疫的共同症状: 一般症状表现为危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发病急剧,恶寒践栗,体温突然上升至39~41℃,呈稽留热,头痛,淋

巴结肿大,有时出现中枢神经性呕吐,头晕,呼吸困难等。

(1)腺鼠疫: 由媒介蚤类叮咬而感染,腺鼠疫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病型。除具有鼠疫一般症状外,受侵部位淋巴结肿大,一般发病同时或

1~2天之内出现淋巴结肿大,早期在淋巴结穿刺液中可检出鼠疫菌。

(2)肺鼠疫: 有原发性肺鼠疫和继发性肺鼠疫之分。原发性肺鼠

疫是直接吸入含鼠疫菌的空气飞沫被感染的,是鼠疫临床上最重的病型,不仅病死率高,而且在流行病学方面危害也最大,发病急剧,恶寒高热

达39~41℃。继发性肺鼠疫是由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经血型播散而引起的。常表现为病势突然加剧,出现咳嗽,胸痛,呼吸困难,有泡沫样血

痰,痰中含大量鼠疫菌,可以成为引起原发性肺鼠疫流行的传染源。

(3)败血型鼠疫: 当腺鼠疫或其它类型鼠疫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当

所致。病人有明显的全身反应,恶寒、高热、剧烈头痛、狂躁、谵妄、神志不清、心律不齐、脉细数不整、心音微弱、血压下降、呼吸急促,皮下粘膜出血等。如不及时抢救治疗1~3天内迅速死亡。

(二)鼠疫的诊断

鼠疫的诊断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原学和血清学四项检测结

果综合判断。

1、流行病学调查: 患者前10天之内是否到过鼠疫动物病疫区,是

否接触过疫源动物,特别是病死动物,如旱獭,黄鼠,沙鼠及其他自死

野生动物。

2、临床症状: 起病急骤、剧烈疼痛、出现强迫性体位、呼吸困难、胸痛、咳血性痰、具有重度毒血症、休克症候。凡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内

和鼠疫的流行季节,接诊不明原因高热的病人,首先应考虑到鼠疫,然

后再排除鼠疫。一旦疑似为鼠疫,应就地隔离和治疗,并立即上报疫情,求得进一步确诊。

3、病原学检验: 根据不同病型,采取患者的淋巴结穿刺液、血液、痰液、咽喉分泌物以及尸体脏器或骨髓等材料中分离鼠疫菌。

4、血清学检验: 在未分离到鼠疫菌的情况下,血清学诊断尤为重

要。确诊鼠疫:据近来文献记载,疑似病例分离到鼠疫菌,或2次血清

学检测特异性抗体滴度4倍以上增长,可确诊。

(三)鼠疫鉴别诊断

要与急性淋巴腺炎、钩端螺旋体病、大叶性肺炎、肺炭疽、普通败

血症、斑疹伤寒等相鉴别。

(四)鼠疫治疗

1、治疗原则:近年来,新药不断出现,但至今国内外仍将链霉素

作为治疗鼠疫的首选药物,若无链霉素则可用庆大霉素、四环素、或氯

霉素等。要提高医务人员,特别是首诊医生,正确诊断和处理疑似鼠疫

病人做到早发现、就地隔离及时治疗、疫情报告,是挽救病人的生命和

防止疫情扩散的关键。

2、治疗方案: 根据鼠疫菌的毒力、病理和发病机理,首先要保护

患者的心功能,防心力衰竭,在用特效药之前或同时给病人使用樟脑制

剂,咖啡因、肾上腺素、毛地黄、毒毛旋花素K、万年青等药物。

(1)腺鼠疫用药量:一般腺鼠疫成年人首次大剂量肌注1g链霉

素,过12 小时不退热,再注1g链霉素,退热后每4~6小时改注0.5g,直至体温正常后,在连续用药3~5天,并配用复方新诺明,首次剂量

2g,然后每隔6小时1g;视病人情况而定,如对黄胺不适或过敏,可用

其他广谱抗生素,如四环素、氯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均可,按

常规药物说明书使用。

(2)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用药量: 成人首次剂量2g 链霉素肌注,然后每4~6小时 1g,至体温下降到正常,再改0.5g,连续用药5~7

天。体温恢复正常,经三次检菌为阴性时,方可出院。

抗中毒性休克:临床上如见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

速、血压下降、神志补清、昏迷等症状时,必须立即采取抗休克治疗。

四、预防和控制

(一)经常性预防措施

1、组织措施: 建立建全县、乡、村“鼠疫三级监测网”。做到组

织落实,责任到人,力争及时发现疫情、报告疫情、处理疫情。

2、宣传教育: 加强鼠防知识宣传教育是防止人间鼠疫发生和流行的关键。在宣传鼠防知识时要重点宣传“三不”(不私自捕猎旱獭,不

私带旱獭皮下山,不剥食旱獭和其它病、死动物的皮和肉)和“三报”

(报告原因不明的高热病人,报告不明原因的急死病人,报告病、死旱

獭和其它野生动物)制度。提高人群自我保健意识。

3、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和个体执业医师要熟悉鼠疫防治的基本知

识,疑似疫情的处理和疫情报告程序、鼠防知识宣传的内容和宣传技巧。

4、预防性灭蚤灭鼠(獭): 在人口密集地区,动物鼠疫的疫点,采

用杀虫剂、灭鼠剂、熏蒸剂等,进行保护性灭蚤灭鼠(獭)。

5、检诊检疫: 在动物鼠疫流行区内,组织医疗卫生人员定期对监

测区人群进行巡回检诊及卫生检疫。在港口、陆路交通口岸及国际通航的机场,针对鼠疫,实施国境卫生检疫。

(二)报告程序和时限

1、各鼠疫检测单位、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发现或接到

突发鼠疫或疑似鼠疫疫情报告,应在2小时内,报告或通报疫情发生所在地县(市)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各鼠疫监测单位发现或接到突发鼠疫或疑似鼠疫疫情报告后,应立即开展现场调查、初步核实疫情,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疫情扩大。

2、接到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的县(市)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在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疫情的同时,还应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疫情,并立即组织进行现场调查确认,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疫情扩大,随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3、为防止鼠疫的扩散和蔓延,不论是发生人间鼠疫或动物鼠疫,都应迅速启动突发鼠疫应急预案,采取紧急的疫区处理措施,扑灭疫情。

(三)现场处理人间鼠疫疫情的工作程序及要求

1、接到疫情报告后赶赴疫区的时间及初期工作要求,乡(镇)村卫生防疫人员接到人间鼠疫疫情报告后,必须在1小时内出发,迅速赶赴现场,将患家与病人初步隔离,同时立即报政府主管部门或鼠疫防治专业机构。

2、县以上专业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后,必须在2小时内出发,迅速到达疫区,检诊现患病人。

3、到达疫区后立即对患者取材,并尽快抢救治疗病人。有鼠疫流行病指征和较典型鼠疫临床症状,不能排除鼠疫时,可确定为疑似鼠疫病人。疑似鼠疫病人所在地,应视为鼠疫疫区,并完善初步隔离措施。

篇2:鼠疫防治知识试卷

流行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鼠疫重新活跃起来。在一些静息了20多年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又陆续发现了新的鼠疫动物病的活动,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美国媒体报道称,已经消失了几十年的致命传染病黑死病重新出现,不断有人间鼠疫病例发生。亚洲、非洲、美洲也不断发生人间鼠疫的流行。离我们最近的蒙古、越南更是疫情连年不断。最令人震惊是1994年印度苏拉特的人间鼠疫流行,由于防治措施不力造成了数百万城市人口的大逃亡,使疫情迅速蔓延扩大,在极短的时间里给印度在政治和经济上造成的损失无法估量。原因有三,一是对消灭鼠疫自然性的错误认识,认为可以消灭鼠疫自然性,不再会发生鼠疫流行;二是多年未发生鼠疫对鼠疫失去了警惕性;三是缺乏防治人员和防治措施。

我国有11类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于19个省区,不断有动物鼠疫流行。近十年人间鼠疫病例数逐年增多。鼠疫的威胁十分严重,防治鼠疫的工作非常艰巨而繁重。预防和消灭鼠疫是人类的共同愿望,但在目前的鼠疫形势下,我们必须做好宣传教育、疫情监测、疫情报告、灭鼠灭蚤等多项工作,使每个社会成员掌握和了解预防鼠疫的科学知识,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为创造一个人人健康、幸福的生活环境。

病原

鼠疫耶尔森氏菌于1894年在香港首次分离,属肠杆菌科,耶尔森氏菌属,是革兰氏染色阴性的兼性厌氧菌,显微镜下观为两头钝园的短小杆菌,有荚膜,无鞭毛,无芽孢,菌落中心隆起,有粗糙颗粒,边缘不整齐。它生长的最适PH为6.9-7.1,温度28-30℃,对高温和化学消毒剂敏感。大多数鼠疫菌有6MD、45MD、65MD三个质粒。其中6MD质粒为鼠疫菌所独有,在这个质粒上有产生鼠疫杆菌素的pst基因和血浆凝固酶及胞浆素原活化因子pla基因,后者被认为与人类致病有关。45MD质粒为耶尔森氏菌属中三种致病菌共有,它参与温度与低Ca2+反应调节作用,主要分泌一些外膜蛋白(Yops)和产生具有抗吞噬作用的V抗原,这个质粒丢失后,鼠疫耶尔森氏菌将失去对低Ca2+反应的能力和相应的毒力。65MD质粒为鼠疫菌特有,在这个质粒上存在着编码鼠疫菌最为重要的特异性和保护性抗原—F1抗原的基因。鼠疫F1抗原的单克隆抗体是近年来开展鼠疫快速诊断研究的重要课题。在鼠疫菌的染色体上还存在着一个能够聚集氯化血红素的hms基因和另一个与细胞铁转运机制有关的irp基因,与它们相对应的pgm阳性表型和铁调节蛋白都与鼠疫菌在特定条件下的毒力有关。同时,在37℃,pH6时,鼠疫耶尔森氏菌还可以产生一种抗原,它对巨噬细胞有细胞毒性作用。

诊断标准 GB 15991—199

5(一)诊断标准

1.流行病学线索

患者发病前10天到过鼠疫动物病流行区或接触过鼠疫疫区内的疫源动物、动物制品及鼠疫病人,进入过鼠疫实验室或接触过鼠疫实验用品。

2. 突然发病,高热,白细胞剧增,在未用抗菌药物(青霉素无效)情况

下,病情在24h内迅速恶化并具有下列症候群之一者:

2.1急性淋巴结炎,肿胀,剧烈疼痛并出现强迫体位。

2.2出现重度毒血症、休克症候群而无明显淋巴结肿胀。

2.3咳嗽、胸痛、喀痰带血或咳血。

2.4重症结膜炎并有严重的上下眼睑水肿。

2.5血性腹泻并有重症腹痛、高热及休克症候群。

2.6皮肤出现剧痛性红色丘疹,其后逐渐隆起,形成血性水泡,周边呈

灰黑色,基底坚硬。水泡破溃,创面也呈灰黑色。

2.7剧烈头痛、昏睡、颈部强直、谵语妄动、脑压高、脑脊液浑浊。

3.患者的淋巴结穿刺液、血液、痰液,咽部和眼分泌物以及尸体脏器或

管状骨骨骺取材标本,分离到鼠疫菌。

4.患者2次(间隔10d)采集血清,用PHA法检测F1抗体呈现4倍以

上增长。

(二)疑似病例

具备(一)中的1加(一)中2任一项。

(三)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加(一)中的3或4。

(四)隐性感染者

有鼠疫流行病学线索,没有明显的鼠疫临床表现,没有接种过鼠疫菌苗,其血清经PHA检测出现1:40以上F1抗体滴度者。

(五)追溯诊断病例

在有过鼠疫流行病学线索的人群中,曾出现过鼠疫临床表现,没接种过鼠

疫菌苗,其血清经PHA检测出现1:40以上F1抗体滴度者。

(六)病型

1.确诊鼠疫病例,有(一)中的2.1临床表现者,为腺型鼠疫。

2.确诊鼠疫病例,有(一)中的2.2临床表现者,为败血型鼠疫。

3.确诊鼠疫病例,有(一)中的2.3临床表现者,为肺型鼠疫。

4.确诊鼠疫病例,有(一)中的2.4临床表现者,为眼型鼠疫。

5.确诊鼠疫病例,有(一)中的2.5临床表现者,为肠型鼠疫。

6.确诊鼠疫病例,有(一)中的2.6临床表现者,为皮肤型鼠疫。

7.确诊鼠疫病例,有(一)中的2.7临床表现者,为脑膜炎型鼠疫。

临床表现

鼠疫的潜伏期很短,多数为2-3天,个别病例可达 到9天。

(一)全身中毒症状:起病急,高热寒战,体温迅速达到39-40℃,剧烈头痛,恶心呕吐伴有烦躁不安,意识模糊,心律不齐,血压下降,呼吸急促,皮肤黏膜先有出血斑,继而大片出血及伴有黑便,血尿。

(二)各型鼠疫的特殊症状:

1.腺鼠疫:为最常见,除上述全身症状外,以急性淋巴结炎为特征,为带有鼠疫菌的跳蚤叮咬四肢皮肤造成,多发生在腹股沟淋巴结,其次为腋下,颈部。淋巴结肿大,坚硬,与周围组织粘连不活动,剧痛,病人多呈被迫体位,如治疗不及时,淋巴结迅速化脓,破溃。

2.肺鼠疫:原发性和继发性肺鼠疫均是最重的病型,不仅死亡率极高,而且可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空气飞沫传播,是引起人群爆发流行的最危险因

素,它除具有全身中毒症状外,以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咳痰,咳血,呼

吸困难,四肢及全身发绀,继而迅速呼吸衰竭死亡,有时检查肺部体征与

临床表现不符。

3.败血症型鼠疫:主要是由于在剥食染疫动物时,鼠疫菌从皮肤破损处

入血或由染疫蚤的直接叮咬所造成。由于鼠疫菌未经过机体的免疫系统而

直接进入血循环,使病人很快呈现为重度全身中毒症状,并伴有恐惧感,如治疗不及时会迅速死亡。

4.其他类型的鼠疫在全身中毒症状的同时伴有相应系统的症状如肠型、皮肤型、脑膜炎型、扁桃体型、眼型等。

治疗原则

(一)就地隔离病人,严格控制病人与外界接触。

(二)首选链霉素治疗,以早期足量投药为益。

(三)加用磺胺类药物作为辅助治疗或人群的预防投药。

(四)用特效抗菌素的同时,加用强心和利尿剂,以缓解鼠疫菌释放的毒素对心、肾功能的影响。

控制措施

(一)预防措施

1. 健康教育:是预防鼠疫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宣传培训基层卫生人员,以电视等各种形式,使广大群众了解鼠疫对人类的危害,懂得预防鼠疫的知识。

2.免疫接种:目前我国选用菌苗是EV76鼠疫冻干活菌苗,由卫生部兰

州生物制品所生产,免疫有效期为6个月,在鼠疫流行期前1-2个月以皮上划痕法进行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的范围:

a.在发现人间或动物间鼠疫的地区,人群进行普遍接种。

b.进入鼠疫动物病疫区工作或捕猎的人员,在工作之前两个月内完成预防接

种。

c.从事鼠疫强毒实验室工作人员。

禁忌症:a.体温37℃以上,周身不适者。

b.患急性传染病者。

c.严重心、肝、肾及结核病患者。

d.妊娠前6个月及哺乳期、月经期。

e.体质极度衰弱者。

f.怀疑感染鼠疫或潜伏期内者。

(二)疫情报告: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第21条的规定:任何人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时,都应及时向附近的医疗保健机构或者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报告程序:县(市、旗)卫生防疫机关判定鼠疫病人或动物鼠疫疫情后,填写疫情报告卡,迅速上报上级卫生防疫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机关,县卫生行政机关收到疫情报告卡片后,立即转报上级卫生行政机关直到卫生部,县卫生防疫机构接到材料后,在24小时内作出预报,在96小时内做出最初诊断。

(三)疫区处理:

1.人间疫区处理;有鼠疫流行病学指征和较典型的鼠疫临床症状,不能

排除鼠疫者,可确定为疑似鼠疫病人,其所在地为鼠疫区,在当地党政领导、卫生防疫、公安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疫情指挥部的领导下,划定大小隔离圈,封锁隔离,并对在9日内与鼠疫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实行健康隔离和预防性投药治疗,如有离开本地者,应通报追踪,就地隔离留验。在大小隔离圈内对鼠疫患者所用的各种物品均应进行彻底消毒和最后的处理(化学、高温、高压),尸体经消毒,焚烧后深埋,并对周围环境进行彻底的卫生清扫和灭鼠灭蚤。以切断再传播的途径,当最后一例病人经疫区处理后九天,再无新发病人,可解除隔离。

2.动物间疫区处理:在动物鼠疫流行区包括血清学阳性的现疫流行区进

行投药,彻底的灭鼠灭蚤,尤其是流行区内的居民点和交通要道周围,根据可能污染的范围,4

篇3:平川区鼠疫防治回顾及对策

平川区鼠疫自然疫源地地处黄土高原中部, 位于东经105°10′~106°07′, 北纬36°10′~36°40′;海拔在1500~2950m之间;地貌属典型的黄土高原干草原景观, 植被以禾本科及蒿类为主, 覆盖度20%~40%;土壤类型为温带草原黑垆土;气候属温带半干旱气候, 年均气温5.3~6.5℃, 无霜期120~180d, 全年日照时数2700h, 年降水量200~400mm, 年蒸发量为1900mm。

2 疫源地的发现与判定

据鼠疫流行史调查, 1920年平川区种田乡吴家庄曾发生疑似鼠疫疫情, 死亡3~5人。1977年原省地研所在种田乡吴家庄石碑子沟从阿拉善黄鼠, 复兴乡东山梁自毙阿拉善黄鼠和李家沟洞干蚤体内分离3株鼠疫菌, 从而确定本区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 判定疫源面积28000hm 2, 占甘宁黄土高原阿拉善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10%, 分布在种田、复兴2乡, 13个行政村, 67个社。2004年新增加黄峤乡为鼠疫疫源地, 平川区鼠疫疫源地面积增加为49800hm 2。

3 疫源地现状

3.1 宿主动物

疫源地内共发现啮齿类动物2目6科10属13种, 阿拉善黄鼠为优势种, 子午沙鼠、灰仓鼠、达乌尔鼠兔、五趾跳鼠、小家鼠为常见种。染疫动物4种, 即阿拉善黄鼠、五趾跳鼠、达乌乐鼠兔和沙狐 (本区仅从阿拉善黄鼠体内分离出鼠疫菌其中主要宿主动物为阿拉善黄鼠, 近年来其数量逐渐回升, 1999年后升至1.0只/hm 2以上。2003年达到1.51只/hm 2。

3.2 传播媒介

疫源地内共获蚤类4科12属19种, 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为优势种, 阿巴盖新蚤、角尖眼蚤指名亚种等为常见种。染疫媒介4种、即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阿巴盖新蚤、升额蚤边膨亚种、角尖眼蚤指名亚种, 其中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为主要传播媒介, 其体蚤4~6月最高, 洞干蚤4~7月较高, 巢蚤无明显的季节消长变化。

3.3 细菌分离与血清检测

自1977年从阿拉善黄鼠和阿巴盖新蚤体内分离出3株鼠疫菌以来, 1981~2007年共检验35242份动物材料, 蚤43623组, 均未分离出鼠疫菌;用IHA检验21737份血清, 仅1982、1984年分别检出6份、16份阳性, 最高滴度1∶80, 阳性率仅为0.10%。阳性材料主要来源于种田原疫点周围 (20份) 。

4 疫情分析

平川自1977年检出鼠疫菌和1984年检出阳性血清材料后, 至今30年再未发现本疫源地动物间鼠疫流行的迹象, 疫情处于“静息”状态。但进入1990年代以来, 作为鼠疫监测主要指标的主要宿主动物密度、蚤指数和染蚤率逐年回升, 尤其是黄鼠密度远远大于0.4/hm 2只的流行指标。位于宁夏境内同一块疫源的海原、西吉近年不断地阳性血清检出, 预示甘宁黄土高原阿拉善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有复燃迹象, 因此, 应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 做好紧急疫情处理的各项准备工作。

5 防治对策探讨

5.1 强化政府职责, 树立忧患意识

鼠疫防治是一项需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 关系到人民的健康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各级政府应充分认识到鼠疫危害的严重性、防治工作的紧迫性和控制工作的艰巨性, 加强责任心和使命感, 警钟长鸣, 将鼠防工作纳入目标责任制, 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事情来抓, 同时为鼠防工作提供充分的支持和经费保障。

5.2 加强宣传教育, 普及鼠防知识, 进行医务人员全员培训

实践证明宣传教育是防治鼠疫有效措施之一, 因此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宣传品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广泛宣传鼠防知识, 使广大群众认识到鼠疫的危害性, 掌握“三报、三不”等基本防治知识, 建立健全疫情报告网。另外, 通过培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疫情意识, 掌握鼠疫诊疗知识, 做到“四早”。及时控制疫情防止扩大和蔓延

5.3 科学监测, 及早掌握疫情动态

按照国家对黄鼠疫源地监测要求, 采取固定与流动相结合、群众与专业相结合的方法, 扩大监测范围, 提高监测质量, 尽可能完成监测指标和数量, 使监测数据反映疫情的实际状况并进行科学分析, 做好疫情的预测预报。

5.4 积极做好人间疫情处理的物资和技术准备

严格按照《国家鼠疫控制应急预案》、《甘肃省鼠疫控制应急预案》的要求, 扎扎实实做好紧急疫情处理的人、财、物等方面的准备, 定期进行疫情处理演练, 在实践中锻炼提高疫情处理能力, 完善处理程序, 纠正存在的问题。

5.5 稳定专业队伍, 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篇4:1911鼠疫防治清廷的回光返照

这次夺走大量生命的鼠疫,导源于一种啮齿类小动物旱獭。20世纪初,獭皮的市场需求激增,猎捕旱獭成为有利可图之事。许多逃荒闯关东的苦力都加入了这个行列,其中大多是毫无经验的猎捕者,却又急于大发其财,以致连染疫的旱獭也不放过,而后又忙着春节返乡,结果使病菌愈传愈远。根据官方统计,在这次鼠疫的袭击中,仅东北三省便蔓延到69个县市,6万余人丧生。

当时的东北,正值日、俄两强南北分据之势。鼠疫发生后,双方为防止其他国家以“人道主义”为借口介入东北事务,纷纷采取行动维护各自既得利益。满洲里的鼠疫一经发现,俄国人便立即将在当地谋生的近3000名华人集中到几节火车瓦罐厢里,无衣无食,苦不堪言。其后,俄人又先后在满洲里和沈阳将一万多名难民驱逐出境,并用火车押往长春。为此,满洲里俄国庶务会还向中国商铺索取7万余元的拘留费。这些难民被送往长春后,日本人又以避免鼠疫传播为由,不许他们下车。许多人没有死于鼠疫,却死于寒冷和饥饿。

在近代外交过程中备受屈辱的清朝统治者,这一回难得地表现出了一点气概,决定独立自主地控制鼠疫。瘟疫发生后两个月,在东三省总督锡良的请求下,清廷指派北洋陆军医学院副监督、第一位在国外取得医学博士的中国人伍连德率领一支由医生护士组成的医疗队,前往疫情最重的哈尔滨进行防治工作。而在整个防疫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正是以伍连德为首的一批中国人。

困难是巨大的。伍连德等人不仅要同恶劣的卫生和自然条件作斗争,还要与各种各样的偏见和陋俗打交道。例如,处理疫死尸体的最好方法是火化,但这极大地挑战了当地的传统观念。无可奈何之中,伍连德和锡良只得请求清廷颁旨准行。当然,最艰巨的工作还是彻底控制病源。伍连德会同当地官绅组成临时防疫会,采取措施隔离患病者。为保证检疫效果,又组成搜索队,分区分段、逐街逐户进行清查。搜索队在每个区都反复检查,直至确定疫情消失。艰苦的努力终于颇见成效。1911年3月1日,哈尔滨报告了最后一个鼠疫患者,而这场蔓延东北、华北地区的大瘟疫终于在4月底被控制住了。

1911年4月3日,在伍连德的建议下,清廷在沈阳召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国际鼠疫会议,参加大会的有来自11个国家的专家学者。伍连德担任大会主席,并就此次鼠疫防治工作作长篇发言,提出了一系列有关鼠疫的理论与主张,得到广泛认同与赞扬。这次会议的召开,也成功地抵制了日俄的干涉,使其进一步侵略中国东北的企图未能得逞。

这次鼠疫对中国另外一个意义深远的影响,是西医在中国的进一步推广和传播。面对致命的疫病,传统中医很快发现了自身的无能与局限。防治效果的巨大反差,不仅使中国政府认识到了现代公共卫生系统的重要性,许多普通民众也对西医西药有了更多的了解。1912年,清王朝在哈尔滨设立东三省防疫事务总处,这是中国最早的一个较为健全的近代卫生防疫机构。正是有赖于此次防疫的经验教训,1917-1918年的山西鼠疫和1920-1921年东北再度爆发的鼠疫,都得到了比较有效地控制。应该说,虽然此时的清政府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但在这次鼠疫中的一番作为,不仅较为成功地遏制了日俄侵略者的扩张野心,也推进了中国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近代化行程。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大约是清王朝走下历史舞台之前的一次回光返照吧!■

篇5:鼠疫防治知识试1

姓名:单位:科室:职称: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鼠疫的传染源是(染疫啮齿动物)(肺鼠疫病人)

2、(任何人)发现鼠疫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都应立即向疾病控制机构或医疗卫生部门报告。各级医疗卫生人员均为(法定)报告人。

3、鼠疫的病源微生物是(鼠疫耶尔森氏菌)

4、我国鼠疫流行有最猛烈的三个疫源地。它们是(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滇粤闽黄胸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5、肺鼠疫在临床上常分为(原发性肺鼠疫)和(继发性肺鼠疫)两种类型。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腺鼠疫的好发部位是()

A.肺部

B.肝脏

C.脾脏

D.腹股沟淋巴结

2、鼠疫在我国传染病法中为哪一类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以上都不是

3、对鼠疫或疑似鼠疫的患者,只要标本量许可,首先要做哪项检查()

A.尿培养

B.血培养

C.粪培养

D.反向血凝试验

4、对鼠疫患者的隔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对鼠疫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都要采取严密隔离措施

B.在9天内与鼠疫患者同室工作和生活的人也应该隔离

C.凡已经确诊的各型鼠疫患者可在一室隔离

D.以鼠疫病人的住宅为中心,划定隔离圈进行隔离

5、关于鼠疫的流行特征,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鼠疫主要在啮齿类动物中流行

B.人间鼠疫与鼠间鼠疫关系密切

C.病死率较低

D.鼠疫发病与职业有关

6、治疗鼠疫的首选抗菌药物是()

A.青霉素

B. 链霉素

C.氯霉素

D.磺胺嘧啶

7、对鼠疫的描述下列哪项不对()

A.鼠疫为人畜共患传染病

B.鼠疫为自然疫源性疾病

C.近10年来,全球鼠疫流行呈上升趋势

D.我国已经消灭了鼠疫

8、腺鼠疫淋巴结病变的特点为()

A.淋巴结肿大,但不疼痛

B.淋巴结肿大,剧烈疼痛,但与周围组织不粘连

C.淋巴结肿大,剧烈疼痛,与周围组织粘连,但不破溃

D.淋巴结肿大,剧烈疼痛,与周围组织粘连,1周后很快化脓破溃

9、下列哪项是感染肺鼠疫的主要途径?

A.鼠蚤吮吸病鼠血液后再叮咬人

B.人剥食染病动物

C.接触患有肺鼠疫的病人

D.以上都不是

10‘对怀疑为腺鼠疫的病人,应首先做哪种检查

A.尿培养

B.淋巴结穿刺液培养

C.粪培养

D.血培养

三、简答题(每题15分)

1、简述鼠疫的主要传播途径

鼠疫主要的传播途径有两种:一是从啮齿动物经蚤到人的传播,二是肺鼠疫的从人到人的空气飞沫传播。此外尚有:①在剥食病、死动物(例如旱獭、狐狸、藏系绵羊等)过程中,鼠疫菌直接进入手或上肢的微小创口,或通过兽尸毛皮的残存跳蚤叮咬而感染。②在食用未充分煮熟的染疫兽肉例如旱獭肉,可通过消化道感染。③加工染疫动物皮毛过程中吸入有菌尘埃而感染。

2、简述鼠疫的诊断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鼠疫诊断标准(GB 1591-1995),具有流行病学线索;鼠疫特有的临床表现;鼠疫细菌学和血清学依据进行诊断并判定临床型。

3、简述鼠疫的流行病学线索

流行病学线索

特别应当注意的是患者在发病前约10天(潜伏期)是否到过动物鼠疫疫区或接触过鼠疫疫区内的疫源动物、动物制品及鼠疫病人;有无被蚤叮咬的可能以及是否剥食染疫的动物或与鼠疫病人接触;是否进入过鼠疫实验室或接触过鼠疫实验用品等职业性被感染的可能性

等。

4、简述鼠疫流行时应采取哪些控制措施

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动物间疫情监测,并通过网络系统严密注视周边省份疫情动态,及时发布预测、预报、预警信息。

2、各级医疗机构要建立第一接诊医生责任制,发现鼠疫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要及时隔离治疗,并立即向疾病控制机构报告,同时采取消毒、防护措施,防止疫情扩大。

3、要根据疫情情况划定大、小隔离区,并采取灭鼠、灭蚤、消毒措施。

4、卫生防疫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追查传染源,查清接触者、污染物品及污染范围,采取控制措施。

篇6:鼠疫防治知识培训总结 新

为了加强我院全体医务人员对鼠疫防治知识的掌握,预防科特制定培训方案及计划,对我院全体医务人员进行集中系统学习

通过这次学习,我院全体医务人员对鼠疫的病因及发病机制、鼠疫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鼠疫的临床特征、诊断、临床治疗等能够充分了解,但也存在一部分人员存在麻痹思想,对传染病形势过于乐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不断学习,提高我们的技术水平,为广大群众健康服务。

篇7:鼠疫防治概要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传播快、病死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烈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原发于啮齿动物之间并能引起人间鼠疫流行。传染源主要是啮齿类动物,传染媒介主要是跳蚤。鼠疫流行史

1、世界鼠疫流行情况

公认的世界性鼠疫大流行有三次

第一次,发生在公元6世纪(527-565年),一般认为起源于中东鼠疫自然疫源地,流行中心在中近东地中海沿岸。流行持续50-60年,几乎蔓延到当时所有著名的国家,死亡约一亿人。这次大流行导致东罗马帝国的衰退。

第二次,始于十四世纪(1346-1665),鼠疫流行遍及欧洲、亚洲和非洲北海岸。据推测当时欧洲约有一亿人口,其中四分之一死于鼠疫。鼠疫动物病缓慢传播并传给人类,同时借助于经济往来、宗教活动和战争使人间鼠疫由疫源地传至城市,此次流行此起彼伏持续近300年。

第三次大流行始于十九世纪末(1894年),许多专家认为最初起源于中国的云南和缅甸交界处,流行从广东和香港开始经海路向世界传播。此次大流行是突然暴发,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达最高峰,五十年代基本停息,共波及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的六十多个国家,死亡约1200多万人。这次流行的特点是在沿海城市及其附近内陆居民区,家栖及半家栖啮齿动物也有猛烈流行。

1980年-1999年全世界有27个国家报告人间鼠疫37883例,死亡3010例,病死率为7.95%。

2、我国鼠疫流行情况

20世纪以前我国南方和北方有13个省(区)的202个县(市、旗)共约发生鼠疫病人144万人,死亡137万人。

1900年-1949年中国鼠疫流行达高峰,共有20个省(区)501个县(市、旗)流行鼠疫,发病人数达1155584人,死亡1028408人。动物鼠疫疫源地分布情况

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甘肃、新疆、西藏、四川、云南等19省区278县。

动物:南方家鼠、西部旱獭、北方长爪沙鼠、青海田鼠

媒介

蚤类是传播鼠疫的主要媒介

鼠疫杆菌

鼠疫耶尔森菌:原核生物界,化能营养原核生物门,细菌纲,肠杆菌科,耶尔森氏菌族,耶尔森氏菌属,鼠疫耶尔森菌

我国将鼠疫耶尔森菌分为4种类型:弱毒菌株、低毒菌株、毒菌株、强毒菌株

应急处置和应急装备

应急组织:目的、任务、组织和职责

应急装备

个人防护装备

器械装备

人间鼠疫的现场处理

流行病学调查

鼠疫密切接触者的判定标准

肺鼠疫的密切接触者的判定标准:

1.小隔离区、大隔离区内未发病的其他人员

2.10天内接触过鼠疫疫区内的疫源动物(捕捉、饲养、剥食、媒介叮咬)、动物制品及进入过鼠疫实验室或接触过实验用品的人员

3.接触过鼠疫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或尸体及被鼠疫污染的物品和空气直接接触的人员

4.一般情况下,在民用航空器舱内与鼠疫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同机的全部旅客以及提供客舱服务的乘务员

5.全封闭铁路旅客空调列车

和非全封闭的普通列车内,鼠疫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所在硬座、硬卧车厢或软卧包厢内的全部乘客和乘务人员,以及可能污染的毗邻车厢

6.乘坐全封闭空调或普通客运汽车时,与鼠疫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同乘一辆汽车的所有人员

7.乘坐轮船时与鼠疫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同一舱室内的全部人员和为该舱室提供服务的乘务人员

腺鼠疫密切接触者的判定标准:小隔离区内未发病的其他人员 鼠疫一般接触者的判定标准:可能在鼠疫病人污染区域未进行终末消毒前接触过该区域的人员

鼠疫密切接触者的处理原则

1.就地隔离

2.医学观察9天

一般接触者的处理原则

疫区的处理

疫情的确定

鼠疫疑似病例的诊断标准:患者发病10天前到过动物鼠疫流行区或接触过鼠疫疫区内的疫源动物、动物制品及鼠疫病人,进入过鼠疫实验室或接触过鼠疫实验用品。

突然发病,高热、白细胞增高,在未用抗菌药物(青霉素无效)的情况下,病情在24小时内迅速恶化并具有下列症候群之一者:

1.急性淋巴结炎,肿胀,剧烈疼痛并出现强迫体位诊断为疑似腺鼠疫;

2.伴有重度毒血症、休克症候群而无明显淋巴结肿胀诊断为疑似败血症鼠疫;

3.伴有重症结膜炎并有严重的上下眼睑水肿诊断为疑似眼鼠疫;

4.伴有血性腹泻并有重症腹痛、高热及休克症候群诊断为疑似肠型鼠疫;

5.皮肤出现剧痛性红色丘疹,其后逐渐隆起,形成血性水泡,周边呈灰黑色,基底坚硬。水泡破溃,创面也呈灰黑色诊断为疑似皮肤型鼠疫;

6.出现剧烈头痛、昏睡、颈部强直、谵语妄动、脑压高、脑脊液

浑浊诊断为疑似脑膜炎型鼠疫。

鼠疫的治疗

原则:及时治疗,减少死亡;正确用药,提高疗效;精心护理,促进康复;消毒隔离,防治传播

中毒性休克:补液,保护心脏,补充能量

特效治疗:

腺鼠疫:链霉素成人第一日2-3g,肌注;以后每4-6小时肌注0.5g;病人全身症状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后继续用药2-3天

肺鼠疫和败血症:链霉素成人第一日5-7g,首次肌注2g,以后每4-6小时肌注1g,随病情好转减量,直到痰、血、咽拭纸检菌阴性方可停药

皮肤鼠疫的治疗

眼鼠疫治疗

脑膜炎鼠疫治疗

健康人群的保护

宣传教育

预防接种

篇8:鼠疫防治知识试卷

青海鼠疫是以喜马拉雅旱獭为主要宿主的甲型传染病。人们通过剥食染疫的旱獭等野生动物、动物体蚤叮咬、家犬刁食病死动物发病后再接触传染给主人等方式传播到人间。因牧区草原地域辽阔, 虽然防疫部门每年从事鼠疫监测工作, 但动物间鼠疫疫情很难做到准确预测预报。因鼠疫是烈性传染病, 是一项长期性的防治工作, 不可麻痹松懈。以往鼠疫防治工作主要以宣传教育、鼠疫监测、捕猎人员管理为主。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 一旦动物间鼠疫传播到人间, 造成远距离传播的潜在危险性很大。且一旦发生人间鼠疫, 不得不设立大小隔离圈来控制疫情, 甚至需要封锁局部交通, 就会严重影响疫区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所以过去的传统防治模式已不完全适应当今社会。应当根据新时期情况调整防治策略, 把重点放在长期性灭獭、降低旱獭密度、禁止旱獭皮、肉、油等野生动物产品生产、交易、运输、和加工渠道。政府主导层层签订鼠疫防治目标责任书, 一直到每个牧民家庭, 发动群众杜绝猎捕旱獭等野生动物活动。强化疫情报告制度。专业部门在疫情好发季节负责流动性鼠疫监测。及时掌握动物间疫情动态。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

1 鼠疫防治工作回顾与现状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 因青海牧区几乎每年发生人间鼠疫, 各级卫生部门非常重视鼠疫防治工作。地方病领导小组等机构比较健全。牧区州县卫生防疫机构的主要工作也是鼠疫防治。曾给牧区州县统一培训分配了两批鼠疫防治专业人员, 接着统一标化修建了鼠疫强毒实验室和野外鼠疫监测物资、器材。就笔者所属贵南县而言基本每年夏秋季到野外设固定监测点开展鼠疫监测工作。1983至1984年曾对县肉联厂屠宰的牛羊大批量採血进行鼠疫F1抗体血清学监测, 判定过数份鼠疫F1抗体阳性血清。根据这一线索1985年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和县防疫站联合组成森多乡鼠疫监测队。捕获收集检验各类动物材料3000多份。从自毙旱獭材料中分离出了3株鼠疫菌, 从而判定了贵南县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存在。1990年根据群众报告与我县森多乡鼠疫自然疫源地相邻的黄南州泽库县王家乡叶金木地区因发现较多的自毙旱獭, 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和黄南州、泽库县防疫部门联合在此地监测也分离出多株鼠疫菌。

1986至2003年期间随着体制变换, 免疫规划、公共卫生监督等其它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项目及任务量的不断加大, 鼠疫防治工作重心改变, 且原有的专业队伍因升迁、调离、改行、退休等因素被瓦解, 设备器材也破损和老化, 因县财政困难, 人员编制压缩、防治经费不断缩水, 鼠疫防治工作实际受到了严重冲击。虽然按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开展面上的鼠疫防治工作, 也侥幸没有发生过动物间和人间鼠疫, 但其实因鼠疫防治技术力量的削弱、、设备器材、经费短缺, 难以系统、规范的开展监测, 因而也多年出不了监测成果。其它州、县20多年也极少有鼠疫监测成果报告, 情况类似。鼠疫防治工作基本处于应付状态。2003年的“非典”似乎敲响了金钟, 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投入环境不断改善。鼠疫防治工作也有了起色, 主要表现在近几年的连续灭獭。但鼠疫监测水平没有得到提高。没有条件开展细菌学四步检验法, 只能开展血清学血凝检验。收集动物材料没有经费雇用民工。动物材料数量少;因水平、器材等不具备基本野外作业条件, 年年消耗人力、财力去野外搞所谓的监测, 但总出不了成果, 因此要求县级机构必需每年到野外从事固定鼠疫监测工作, 没有实际意义。

虽然通过不断的宣传, 群众的认知水平有所提高, 但发生人间鼠疫具有偶然性, 而且不是常见病, 所以一旦人感染鼠疫, 很容易误诊或忽视。如2009年与我县相邻的兴海县发生的人间鼠疫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因家犬刁食病死动物感染鼠疫死亡, 主人处理家犬时密切接触感染发病。而且村医生没有意识到是鼠疫, 没有及时确诊报告, 连自身也感染发病。1例病人甚至自行到州府所在地就诊, 造成了很大的恐慌。幸亏没有造成大的传播。

现今导致人间鼠疫发生的最危险因素有两个。一是因旱獭肉鲜美, 部分群众和干部职工存在侥幸心理, 捕食旱獭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二是牧民的家犬刁食病死旱獭等野生动物, 间接再传染给人。人发病后易被忽视或误诊而不能及时采取隔离治疗, 就会造成传播。如今交通方便, 有些病人患病后喜欢到条件较好的上级医院就诊, 这样就会造成远距离鼠疫传播。因此, 今后鼠疫防治工作仍然是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不可麻痹松懈;

2 今后鼠疫防治策略探讨

2.1 完善地方病领导小组机构, 强化政府职能, 不能开完会、下发文件就了事, 应进行具体防治工作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

应增加必要的地方病防治经费。继续加强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群众的知晓率。

2.2 与县、乡、村、牧户层层签订鼠疫防治目标责任书。

尤其与牧户签订目标责任书应特别重视三点;一是要求牧户在承包的草场内发现自毙旱獭等动物后, 先进行简单的掩埋处理, 防治鹰或其他动物刁食, 然后及时报告防疫部门到现场取材送检;二是要求牧户拒绝外地人在承包草场内从事捕猎活动;三是将自家犬栓养, 防治游离犬刁食病死旱獭等动物或咬伤他人。

2.3 以法律法规形式禁止旱獭皮等野生动物的生产、交易、运输和加工渠道, 消除利益链, 消除发生人间鼠疫的隐患。

2.4 有计划的持续开展灭獭工作, 使旱獭密度保持较低的水平。

2.5 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应改变以往每年野外必设固定监测点的传统方式, 改为流动性鼠疫监测, 严密掌握辖区内动物间疫情动态。

篇9:鼠疫防治知识试卷

【关键词】 鼠疫;疫情;分析

1 鼠疫概况

红河县1877年,大新寨、育村(现乐育村)发生肺、腺鼠疫流行,发病380例,死亡80例;1892年,上寨(现乐育上寨)、麦子田、育村(现乐育村)发生肺、腺鼠疫流行,发病160例,死亡160例;1893年,一区(现迤萨镇)、五区(现羊街乡、车古乡、浪堤乡)发生鼠疫,发病情况不祥;1897年,啊河底(现窝伙垤)发生肺、腺鼠疫流行,发病120例,死亡30例;1901年,五童寨(现该村已不存在)发生鼠疫,发病情况不祥[1-2]。1999年,宗洛玛、窝伙垤、尼美、阿布、座洛发生鼠疫流行,发现腺鼠疫病例1例;2000年,朋垤、娘珠、尼哈、玉古、规东、哈普、三家寨、昂龙发生鼠疫流行,发现腺鼠疫病例3例;2001年,斐尼哨、普所龙、跑马路、安帮路发生鼠疫流行,发现腺鼠疫病例10例;2002年,山宝寨、碧居、小丘、干田、麦子田发生鼠疫流行,发现腺鼠疫病例1例;2004年,安庆、山宝寨发生鼠疫流行;2005年,宝华发生鼠疫流行。

2 鼠疫监测结果

1998年红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鼠疫监测科室,1999年建立鼠疫检验强毒室,至此,根据全国鼠疫监测方案,并结合本县实际,开展起一系列鼠疫监测工作。

2.1 人间鼠疫监测 1998——2012年共监测鼠疫疑似病例48例。只在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四个年度中监测鼠疫病例,共15例,年龄在10-77岁,男6例,女9例,都是鼠-蚤-人方式感染的腺鼠疫型病例。

2.2 动物宿主监测 1998年成立县、乡鼠疫监测组织后,动物由鼠防人员通过笼、夹捕获或乡镇卫生人员用围打、粘板粘、捡拾死亡、回收居民捕获等方法获得。1998——2012年,笼、夹捕获609只,其它方法获得8720只,其中黄胸鼠8867只、褐家鼠339只、大足鼠24只、斯氏家鼠10只、田鼠69只、小家鼠3只、免子2只、短尾鼩15只。

2.3 媒介监测 媒介是用粘蚤纸粘地面游离蚤和检鼠体而获得。1998——2012年粘蚤纸获得532匹,检鼠体获得2482匹。其中印鼠客蚤2482匹、犬栉首蚤182匹、人蚤148匹、猫栉首蚤113匹、缓慢细蚤13匹、未鉴定67匹。

2.4 病原监测 1998——2012年共做动物鼠疫菌检验9120份,其中活体鼠506份、自死鼠206份、人为致死鼠8406份、人2例。从自死鼠中检出鼠疫菌25株,人体检出2株。1998——2012年共做体外寄生虫鼠疫菌检验2125份,未检获鼠疫菌。

2.5 血清学监测 1998——2012年共做鼠疫血凝检验1464份,其中黄胸鼠1182份、褐家鼠313份、斯氏家鼠3份、大足鼠15份、人48份、鼠巢土3份,从人血清中检出鼠疫血凝阳性15份,血凝滴度在1:40-1:2560之间。1998——2012年共做反向鼠疫血凝检验292份,其中黄鼠291份、短尾鼩1份,从黄胸鼠检出反向鼠疫血凝阳性42份,阳性滴度在1:800-1:51200之间。

3 讨 论

3.1 1772-1855年,红河县未发生鼠疫,静息年次84年,1856——1937年,發生鼠疫,流行年次5年,静息年次42年,1938——1955年,未发生鼠疫,静息年次18年[1],1956——1988年,未发生鼠疫,静息年次33年,1999——2012年,发生鼠疫,流行年次6年,静息年次14年。红河县鼠疫静息期84年左右,流行期5-6年。如果是这样,目前鼠疫可能进入静息状态。

3.2 红河县山高,林密,是鼠疫属主生存的源地,也可能是鼠疫菌的储存源地。属主室内和室外密度随庄稼的栽种和收获交替上升和下降。又由于境内自然村间有深沟,沟内有流水,起到鼠疫流行的自然屏障,所以鼠疫流行很少呈片发生,而呈点状发生。随着公路村村通的实现,目前鼠疫流行呈沿公路沿线村寨流行的趋势。

3.3 1998——2012年所获动物黄胸鼠8867只,占95%、褐家鼠339只,占3.6%、田鼠69只,0.7%、大足鼠24只,占2.6%、斯氏家鼠10只,占0.11%、小家鼠3只,占0.004%。所获昆虫印鼠客蚤2482匹,占82.6%、人蚤148匹,占4.9%、犬栉首蚤182匹,占6.1%、猫栉首蚤113匹,占3.8%、人蚤13匹,占0.4%。可知县境内鼠疫主要属主是黄胸鼠,其次是褐家鼠;主要传播媒介是印鼠客蚤。

3.4 人间鼠疫发生在居住落后、环境卫生较差的农村,以少数民族农民和学生为主,男女比6:9,发病年龄10-77岁,传播途径是鼠-蚤-人,都为腺鼠疫病例。病例在动物鼠疫发生后25至39天内出现。

3.5 1998——2012年做了大量的动物鼠疫菌检测,但检获鼠疫菌的概率很小,特别在活体和人为致死的动物体上几乎检不到鼠疫菌,在拾到自然死亡动物的六个年份(1999——2002年、2004——2005年),才检到鼠疫菌,检获率在5%-25%之间,平均12.1%。1998——2012年也做了大量的昆虫鼠疫菌监测,但未检测到鼠疫菌,说明主动监测很难监测到鼠疫,被动监测由于发现时间滞后、老百姓发现后丢弃标本、及时搞卫生、不及时上报等原因,致使抓不到菌拴蚤、拾获动物标本少,检获鼠疫菌的概率就很厎。所以鼠疫监测是一项很艰苦的工作。

3.6 1998——2012年,做了1855份血清学试验,IHA试验除能从病例中查出阳性外,其它动物几乎查不出阳性,病例阳性查出率为31.25%,血滴度分布在1:40-1:2560之间;RIHA试验阳性查出率14.32%,血凝滴度分布在1:800-1:51200之间。且高滴占85.71%,所以只要发现自然病死鼠,反向血凝试验检出鼠疫的可能性较大,也比较快捷。

参考文献

[1] 1949-1979云南省流行病防治研究所资料选编-鼠疫部份.

上一篇:打造电力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是打造“人”下一篇:求职应聘面试技巧-某著名外企的面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