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化学优秀教学反思

2024-04-20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化学优秀教学反思(通用18篇)

篇1:《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化学优秀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由易到难的习题和一题多解的训练,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解题时要把握好三个要领,抓住三个关键,注意一个事项。

三个要领:步骤要完整;格式要规范;答案要准确。

三个关键:准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要配平;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注意事项: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统一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是全册的重点,是出错率最多的地方。常出现的错误主要有:化学方程式不正确就计算解题格式不规范,设的未知量与求的量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计算不准确,不按题目要求写化学方程式把含杂质的是直接代入计算或把体积直接代入议程。

(2)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易忽略的地方有:对题意审理不清。如“部分反应”、“加热一段时间”当成“完全反应”答非所问。体积、质量、密度之间的关系问题,单位问题等。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是中考命题中必设的考题,通常为大型综合计算,结合金属、酸、碱、盐的相互反应在溶液中进行计算,既考查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技巧,又考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常见题型为计算题。

在第四单元中,学习了质量守衡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知道了化学方程式能够表示化学变化,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但学生还不知道化学反应中具体物质之间在质量方面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引导学生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化学方程式,明确化学反应中有关计算的依据是化学方程式,是本节教学的起点。因此,教材首先引导学生从微观本质上去认识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与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然后运用建立数学比例模型的方法,列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最后归纳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

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

①书写格式规范化 ;②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③列比例式要正确(上下比例);④各物质量的单位要统一,单位要带入计算过程。

题目:工业上电解氧化铝制取金属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O3====4Al+3O2↑,如果加工一个铝锅需要1Kg铝,至少需要电解多少千克的氧化铝才能制成这个铝锅?

本节课留给学生消化知识的时间太少,根本没有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时间。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抓紧时间,计划好上课各个环节的时间,多留给学生消化的知识的时间,当堂课的知识,争取当堂课就进行检验。

篇2:《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化学优秀教学反思

《有关化学式的简单计算》这节内容在初三化学的学习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前面的知识学好了能给学习这节打下基础,这节也是后面学生学习化学计算题的基础。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这三块在中考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出题点也较多。我回顾和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课后教学反思,觉得有成功的地方也有许多不足之处,现就本节课的得失总结如下;

一、这节课成功的地方:

1、始终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枯燥的计算变得有意义。

2、注重基础知识。通过对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三种基本计算的检测。一是了解学生对上节课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测,二是通过检测进一步巩固上节所学。

3、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答题的习惯,每道题都由学生说出答案,并且要学生说出这样做的理由。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加深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从而转化成学生自己的东西。

二、这节课的不足的地方:

1、教学时部分学生不够活跃,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的效果欠佳,具体给学生发现细节问题的时间太少。

篇3:计算化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学科,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物质的转化以产生新的物质。由于分子间化学转化的微观性和抽象性等特点,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 教师多用比喻、实物分子模型等方法对分子进行展示和讲解。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可以使学生学到一些化学知识, 但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主要停留在记忆层次上, 对化学知识抽象原理的进一步深入理解存在困难。随着计算化学的迅速发展, 不断地有许多新的理论方法和软件得到开发[1]。通过计算化学的模拟研究, 不仅能从分子及量子水平解释实验现象中无法解释的问题, 还可以通过计算化学对实验中的一些性质或现象总结出一定的规律, 进而对化学实验起到指导及预测作用。这不但可以避免科研工作者进行盲目的科学研究, 也在很大程度上节省时间、人力和财力, 提高科研效率, 也使化学学科发展的更加成熟和完善。

二、计算化学与化学教学相结合

为了弥补传统化学教学的不足, 将计算化学与化学教学相结合的教育方式, 将对化学课程的发展、化学教学的改革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推动作用。近几年, 随着教学体制的改革, 我国已不断地将计算化学教学纳入化学课程中[2,3,4,5,6]。对于传统的化学教学手段, 难以生动地表现出抽象的化学概念。采用计算化学模拟及相关的可视化软件分析, 则可将这些抽象的概念表达的更具体, 使化学变化的本质与过程更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从而打破了化学反应的“黑匣子”传统观念。在国际上已有不少高校将计算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纳入化学课程体系中。在我国一些大学中, 计算化学也相继走进化学课堂, 如北京化工大学。由于计算化学的高效、形象化和易于理解等特点, 在化学教学中, 人们主要是采用计算化学的各种软件并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练习来辅助教学。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还可以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计算化学所使用的一些可视化软件主要有Gaussian View、Chemcraft、Chem Office等。老师及学生通过对选定的分子进行简单的计算后, 就可以通过这些软件对其分子结构、电子密度和轨道等进行可视化分析。这不但使化学教学变得更加灵活, 也使这些抽象的概念得到形象具体的展现, 化学课程不再枯燥乏味, 也降低了教学的难度, 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现象与机理, 进而增加学生探索化学微观世界的兴趣, 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计算化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大学的化学课程中, 如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立体化学、分析化学等[7,8], 都可以通过计算化学的应用提高教学质量。以下通过相关化学知识实例来简单介绍一些计算化学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1. 分子轨道。

1, 3-丁二烯的分子轨道图是大学化学课本上讲解分子轨道的一个典型实例。在分子中每个碳原子都含有一个未占据的p轨道, 四个碳原子的四个未杂化的p轨道线性组合成四个不同的分子轨道, 即两个占据轨道和两个非占据轨道。由于分子轨道概念较抽象, 单凭老师的口述, 很难让学生很深入地理解其含义, 但通过计算化学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后, 这个问题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采用Gaussian View对分子轨道进行可视化后得出的图形如下:

图1左侧的四个分子轨道图分别对应着右侧的14-17号轨道。通过鼠标选中一个轨道号, 相应的轨道图就会显示出来。从轨道图可以看出, 分子轨道的节面越多, 能量越高。

2. 分子光谱。

在有机化学实验中, 常通过光谱来鉴定不同的化学物质, 如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等。红外光谱是通过不同种键的不同振动方式而产生的。由于大多分子含有较多化学键且键的类型较多, 因此光谱图的峰种较多, 学生对于光谱的学习比较困难。通过计算化学软件的辅助作用可加强学生对光谱的理解与记忆。图2为计算得到的丙醛和丙酮的红外光谱图。在计算化学软件显示的光谱图中, 用鼠标点击峰的位置, 即可显示分子相应键的振动。因此, 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进行现场的计算模拟, 使学生快速地了解并掌握不同分子的红外光谱特征。通过红外光谱也可以对两个不同的分子进行区分, 如丙醛与丙酮的分子式相同且都含有一个羰基, 因此在1750cm-1附近都有一个较强的吸收峰。两个分子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丙醛分子的羰基上含有一个C-H键, 此键在2800cm-1处有特征吸收, 而丙酮分子中没有, 从而将两分子区别开。

3. 分子的立体构型。

同一分子往往具有不同的立体构象, 如烷烃的重叠构象和交叉构象等。由于大多分子含有的原子数较多, 学生很难想象出分子的立体结构, 这使学生对立体化学知识望而生畏。但通过计算化学的应用, 这个问题很容易得到解决。

在基础有机化学中, 环己烷的构象是一个比较难于理解及掌握的知识点。学生往往缺乏对分子结构直观的认识, 难于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立体几何构型, 因而很难正确地书写出环己烷的椅式构象和船式构象。通过计算模拟可以优化得到环己烷的两种构型, 采用Chemcraft等可视化软件则可以将其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用此可视化软件查看构型时, 可以通过鼠标随意地对分子进行平移和反转等操作, 进而使学生对分子的空间构型有较好的认识, 也加强了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4. 化学反应。

物质的生成离不开化学反应, 有些反应机理复杂, 一个反应因不同的反应方式而得到多种产物。在传统教学中, 学生只能通过课本中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记忆, 学生在化学实验课上, 也仅能通过溶液颜色或状态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进行及是否得到产物, 对于分子的微观反应过程并不了解, 这使化学在学生心中变得很神秘。然而通过计算化学模拟, 采用一些化学可视化软件则可以将微观的化学变化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的本质有深入的理解。

以甲醛的异构化反应为例, 通过计算模拟优化得到甲醛分子的两种异构过程, 如图3所示。通过Gaussian View可视化软件可以查看两个过渡态TS的振动情况。图4为通过对过渡态 (Transition State, TS) 做内禀坐标 (Intrinsic Reaction Coordinates, IRC) 计算得到的反应势能面, 纵坐标为反应体系的总能量, 横坐标为反应内禀坐标。最高点为过渡态TS对应的点, 沿着反应坐标两侧分别是导致反应物和产物的方向。曲线上的每个点对应着一个结构。在可视化软件中通过鼠标选择不同的点可以查看相应的结构。从图4中可以明显看出甲醛分子的异构化过程伴随着键的断裂和形成, 也可以通过反应最高点对应的能量粗略地比较两个反应的难易, 最高点能量较低的反应路径为主反应通道, 相反则为副反应通道。

综上所述, 计算化学在国际上已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 而在我国发展相对滞后。因此, 将计算化学纳入到化学课程教学中, 使学生体会到计算化学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树立计算化学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 激起一些计算化学的兴趣爱好者, 也为培养具有分子模拟及运用计算化学能力的新一代化学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摘要:在教学改革中, 计算化学因其结果可视化的优势, 而不断被纳入化学教学中。计算化学辅助的化学教学, 可生动、形象地展示分子轨道、光谱、立体结构及化学反应, 以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改革,计算化学,化学教学

参考文献

[1]苏培峰, 谭凯, 吴安安, 等.理论与计算化学研究进展[J].厦门大学学报, 2011, 50 (2) :311-318.

[2]鄢红, 郭广生, 张常群.开展交叉学科教学实践, 培养新世纪创新人才[J].化工高等教育, 2002, (2) :42-43.

[3]李中华, 陈刚.计算化学新课程体系的构建[J].大学化学, 2008, 23 (1) :11-16.

[4]仲梁维, 熊敏, 董小虎.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践教学的改革探讨[J].教改创新, 2012, (6) :19-20.

[5]王祖浩.化学学科教学策略的构想[J].教育研究, 1996, (9) :72-76.

[6]罗华军.《计算机在化学中的应用》课程改革和探索[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 2005, 19 (1) :80-81.

[7]赵丽娇, 钟儒刚, 甄岩.计算化学软件在大学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08, 25 (8) :1035-1037.

篇4:《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化学优秀教学反思

本课题“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对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本课题内容虽然是计算,但这种计算对数学知识要求并不高,只要能列出比例式并求解就可以了。但是学生对化学计算常常进行得并不顺利,这往往是由于在有关化学计算中学生对化学特点认识不足造成的。因此,本课题的教学中要从学生薄弱环节进行

突破。

二、教学目标

进一步认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会进行简单的计算;掌握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思路和规范解题的格式。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格式。

2.教学难点: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规范,数学计算的基本功。

四、教学过程

教师:你们想听听有趣的爆鸣声吗?让我们用氢气奏响奇妙的音符,下面就让我们来见证这奇妙的时刻吧!

教师演示实验:大家请看,这是1号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点燃。

教师:请一位同学用口技来模仿刚才听到的声音。

学生模仿。

教师:同学们,他模仿得像不像啊?

教师继续演示实验:2号、3号试管,播放视频强化记忆。

教师:为什么声音越来越高,对不起,现在暂时保密,在今天后面的学习中大家就会知道原因了。

教师:说到爆炸,不得不提到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火药”,那黑火药是如何发明的呢?请大家看动画。

播放:火药发明的Flash动画。

板书: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师:古人发明火药,在没有理论指导下研究配比,经过一次次的冒险实验,终于找到适当的比例,在硫黄和硝石里添加了木炭,配制成了黑色粉末状的火药。2KNO3+3C+S ■ K2S+N2↑+3CO2↑,这就是黑火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今天我们学习的主题是“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理论指导实践,因此在学习计算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一下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哪些含义,可以进行怎样的计算,以电解水的方程式为例。

2H2O■O2+2H2↑

1.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氧气和氢气的事实;(图片)

2.每2个水分子电解后生成1个氧分子和2个氢分子,水分子、氧分子、氢分子的分子数之比为2∶1∶2;(图片)

3.每36份质量的水完全电解后生成32份质量的氧气和4份质量的氢气,水、氧气、氢气的质量之比为9∶8∶1。

从电解水的方程式我们可以归纳出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以下含义:

1.表示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微粒个数之比;

3.表示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关系。

教师:实践出真知,接下来请大家看活动案中的活动一,说说下列方程式表示的含义。

活动一:说一说

2CO+O2■2CO2 CH4+2O2■CO2+2H2O

教师:几位同学说得都不错。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知道物质之间的质量比,那么下面请大家计算表格中物质的质量。

活动二:算一算

根据已知物质的质量计算出其余物质的质量。

教师:通过上面这个表格,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活动三:列一列

教师:像刚才大家解题的方法,我们把它叫做比例法。

S+2KNO3+3C=K2S+N2↑+3CO2↑

已知参加反应的碳的质量为3.6克,求硝酸钾的质量。

追问:如何求硫的质量呢?

学生列式,教师巡视指导,选择展示的活动案。

教师点评。

活动四:议一议

教師:下面请大家帮老师个忙,老师要带学生到实验室做实验,需要制取64克氧气,那需要准备多少克高锰酸钾呢?请大家参照课本107页的例题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整理解题步骤,我们比一比、赛一赛,看看哪个小组归纳得既简捷又朗朗上口,可以一步用一个字表示,也可以押韵,讨论后请将简要解题步骤写在白板左边,解题过程写在白板右边。

学生分组讨论,最终通过小白板展示他们本组讨论的结果。

板书:二、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解题步骤

解题步骤:

1.审:读题,审清题意。

2.设:设未知量。

3.找: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算出相对分子质量,写在相应物质的化学式下面。

4.算:列出比例式,可以是左右对应,也可以上下对应,正确地计算比例式,注意单位保持一致。

5.答:简明写出答案。

活动五:练一练

火眼金睛

电解水时也会产生氧气,若生成64g氧气,则需要电解多少千克水?(H:1 O:16)

错解:设需要电解水的质量为x千克

H2O■H2↑+O2↑

18 2

x 64

18∶4=x∶64

x=576kg

答:需要电解576千克水。

教师分析常见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1.方程式误写。→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一定要注意配平,标明反应条件、气体、沉淀符号,注意化学方程式的完整性。

2.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各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必须计算准确:根据物质的组成求各化学式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式前边化学计量数的乘积之比,计算时必须准确无误。

3.质量关系不对应。→审清题意,找好已知量和未知量,不能张冠李戴。

4.单位不统一。→注意单位的书写要求,设未知数时不要带单位,计算过程带单位,在同一计算中注意单位的统一。

小结:

教师:本节课老师和同学们共同研究了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含义和依据化学方程式解题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五、教学设计反思

本节课是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第一课时,是将基础知识与技能初步转向定量分析运用的启蒙教学。本节课还将学生的学案设计成了活动案,即每个环节一张32K学案纸,订成了一本小册子。活动案短小轻便,便于上课及时检查批阅,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兴趣。

篇5:《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化学优秀教学反思

下面主要以第一课时内容做一些教学反思。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是学生学习了“化学方程式”后,具体感受到它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和作用的重要一课。本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要充分利用书上的例题,让学生体验化学计算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使例题成为解题格式的示范。在教学过程中,要提供时间让学生当堂练习,教师要发现问题,及时予以反馈纠正。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层次性和发展性。在教学设计中采用了观察对比法,让学生先观察例题的计算步骤,然后自己动手实践,再对比交流,将感知上升为理论。

亮点:

1、用潜艇在水中潜行消耗制取氧气药品质量及神舟七号所用的燃料预算质量设疑,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入新课做得好。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例1,并联系已有的数学知识做详细探讨学习,让学生对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解题步骤清楚认识,然后再让学生根据例题试解例题2,”符合逻辑。

3、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相互讨论学习,并在白板板演,由学生自已找出每一位同学错误之处。学生做得很好,整个课堂很活跃,学生的思维达到了最高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把时间和空间都放给学生。老师走下去,发现个性问题及时指导,发现共性问题及时讲解。多引导学生相互学习,促进他们合作交流。

不足:

1、时间安排不是很佳,讲解语言不够简捷。

2、学生板演后,由学生来点评花的时间太多了。

整改措施:

今后教学语言简捷精准方面多加努力提升,在板演和点评时间缩短,增加练习量。

学生常犯的错误主要有:

(1)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写错;

(2)相对分子量计算错误;

(3)化学方程式未配平;

(4)物质的单位用错;

(5)漏写答案。

篇6:《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化学优秀教学反思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从量的方面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是中考的必考内容,它一直都是中考试卷最后的大题,分值一般为8分,在初中化学计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淡化数学计算的同时,越来越突出化学特点,题目趋向于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分析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其命题类型主要表现为不纯净物质的计算、有关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复习时从计算依据、步骤、解题格式、常见类型等几方面进行分析。

复习中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层次性和发展性,在教学设计中采用了观察对比法,让学生先观察例题的计算步骤与格式,重点在于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分析题意,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也就是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属于哪种类型的计算,需进行哪些换算,本题的突破口在哪里等等,通过分析整理出清晰的解题思路,并根据思路,完整规范地写出解题过程。在教学中还设计了一个辨析与改错环节,更是让学生加深了印象,促进了学生的自我评价。

篇7:化学计算专题复习(教学反思)

第六师一0五团学校

孙玉婷

化学计算使学生今后从事农业生产和继续学习及从事科学实验研究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它能使学生从量的方面理解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把握化学计算的技能和培养一些能力,因此在化学课教学中我有突出了计算习题的教学,因为:

⑴ 学概念是化学计算的基础。

通过化学计算,可以了解学生对化学概念的把握程度。这样,教师就能针对具体情况,采取必要措施。例如:学生对溶解度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的换算经常搞错,那就必须从这些概念出发,弄清它们的涵义,然后从溶质、溶剂、溶液的量的单位寻找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得到解题的途径,这样通过化学计算,使学生对化学概念有了更准确、更深刻的理解。

⑵通过一题多解,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学生熟悉解题的一般要求,把握一般解题方法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爱好,可以使学生有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机会,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办法可以引导学生多中选优开拓思路,提高解题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3)行综合计算题的练习,培养学生化学计算能力和解题技巧

化学综合计算题,把较多的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原理,物质知识和多种计算机能联系在一起。进行综合计算题的练习,可以更好的练习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提高学生化学计算技能和解题能力。在加强综合计算题指导时,着重点放在题目的分析和解题思路上。复习中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层次性和发展性,在教学设计中采用了观察对比法,让学生先观察例题的计算步骤与格式,重点在于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分析题意,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也就是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属于哪种类型的计算,需进行哪些换算,本题的突破口在哪里等等,通过分析整理出清晰的解题思路,并根据思路,完整规范地写出解题过程。在教学中还设计了一个辨析与改错环节,更是让学生加深了印象,促进了学生的自我评价。

篇8:《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化学优秀教学反思

一、计算机在化学教学中的适用范围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化学教学中, 尤其适用于理论性和抽象性较强的内容, 例如原子核的组成、电子云、核外电子的运动、分子的结构、构型和构象、化学键的形成、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等, 适用于模拟实验难以操作、危险性大或反应现象不明显的内容。

二、化学教学中常用的计算化学软件

计算化学软件作为化学化工领域中最常用的工具, 无论在科研或者教学中都担负着重要的作用。化学教学中通常应用到下列软件:

1. ChemDraw

ChemDraw软件美国CambridgeSoft公司推出的一款优秀的商业化化学软件ChemOffice中的模块之一。ChemDraw中存贮了大量的分子结构图形、原子轨道、分子轨道和电子云图的图形, 在化学教学中主要用于绘制有机分子结构式及反应方程式等, ChemDraw中的实验装置绘制模版则是绘制反应流程及实验仪器装置图的重要工具。

2. Gaussian

Gaussian程序是目前国际上最为流行的量子化学计算软件之一, GaussView是Gaussian的图形用户界面, 其主要功能是可以很方便而精确地作出各种原子、分子及过渡态的空间结构。和一般化学作图软件相比, 它更加专业和精确, 可以直接让学生观察了解各种物质的键长、键角、电子云分布等微观结构以及分子内部的各种振动。

3. Materials Studio

Materials Studio软件包是Accelrys公司开发的, 是常用的分子设计和模拟软件, 可进行量子力学、分子力学、分子动力学计算。Materials Studio软件包功能非常强大, 主要由这样几个模块组成: 构造分子; 优化分子结构; 研究分子反应; 观察轨道和电子图谱; 研究分子动力学。

Materials Studio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得分子的构型与结构参数, 通过对分子的结构进行分析, 运用所得的结果来解释或预测化学反应的性质。除此之外, 也可以计算出分子的静态性质,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预测化学反应的位置、说明化学反应的途径和机制、解释分子的动力学行为等, 在教学中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1) Materials Studio在晶体结构教学中的应用

在化学中, 晶体的结构和对称性是学生不易掌握的内容, 主要原因是该部分涉及三维空间变换, 单纯板书式教学对学生的理解作用不大。利用Materials Studio的建模功能, 可以方便地建立各种晶体的三维模型, 直观化地展示其结构和对称性等特点。图4是面心立方NaCl在不同视角下的晶体结构图, 我们可以直接得到NaCl的晶体结构, 同时可以看到NaCl是立方密排晶格 ( ABCABC) 。

此外, 点击菜单build中的symmetry还可以得NaCl晶格的原胞。同时, Materials Studio还允许自由的创建晶体结构, 只要已知空间群类型、晶体结构参数和元素类型, 我们就可以任意的创建晶体。如果按下Find Sym- metry选项, 便可看到已找到的NaCl晶体的对称性为FM - 3M, 在教学中展示这种效果, 能使学生容易理解晶体的对称性的类型。

( 2) Materials Studio在电荷密度教学中的应用

在讲授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过程中, 常常提到原子电荷分布情况及对物质化学性质的影响。Materials Studio中原子电荷显示功能, 使电荷分布一目了然。以Si来作为示范, 在Volumetic Selection中, 选择显示total e- lectron density, 会将场给显现出来。这个场是电子在空间中的分布, Isosur- face则是显示出等位面。这里将电位以颜色来区別其高低, 在等电位密度中做出电位高低的图, 可以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极性。

( 3) 原子轨道显示在教学中的应用

Materials Studio可以轻松地对各种原子轨道能量进行计算并获得其空间图像。利用Element可以调出一个元素表, 可以直接选择元素, 例如乙烷, 在工具列中, 选取CASTEP的计算套件计算原子轨道, 在Task中选择Energy, 它在计算基态能量之后, 就可以分析原子轨道了。

三、结束语

使用最新的化学计算软件, 采用新颖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 直接在屏幕上显示三维构型, 同时可以任意旋转操作, 使同学们的兴趣大增, 而且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动画模拟, 使得微观抽象的知识点更具体形象化, 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守绪.计算机技术在化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化学研究与应用, 2000, 12 (4) :119.

[2]任萃毅.介绍一个新型的化学软件包-CS Chemoffice 2000[J].化学教学, 2001, (3) :34.

[3]叶国东.量子化学软件Gaussian应用于无机化学教学[J].广东化工, 2010, 37 (4) :220.

[4]闫秀芬, 林生领.量子化学软件在结构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考试周刊, 2011, (70) :203.

篇9:化学教学的课后反思

美国明尼芬达州的罗斯福高中是一所具有82年办学历史的优秀校,罗斯福高中主张:反思+实践+研究=教师的成熟,可见教学反思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起到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那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怎样进行课后反思呢?

一、反思目标是否全面落实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制定每节课(或活动)的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基础知识的分析讲解一定要细腻、透彻,例题训练一定要到位、深入,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譬如,教师在讲解“物质的量”时。如果对“物质的量、微粒数、摩尔质量等”讲解不透彻,例题训练不到位,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定义和概念的判断错误的现象。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意识要加强,为了增加课堂容量,教师往往注重自己—个人总是在滔滔不绝地讲。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还要善于创设化学情境。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发挥想象空间。课堂上要给学生创设暴露思维过程的情境。使他们大胆地想、充分地问、多方位地交流,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自觉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化学教学,正确认识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层次,采用良好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二、反思重点、难点是否把握准确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若不正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意义;若不明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方向。在化学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结果,即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因此教学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如果教学重点、难点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出现对重点知识没有重点讲,或误将“难点”知识当成了“重点”讲,就会直接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下降。对一些知识点的讲解,教师千万不可有容易或是自己讲解得清晰到位的想法,这样才能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三、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教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如网络、投影仪、录音录像、制作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化学过程的演示动画等视听设备和手段,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现客观事物和各种化学现象,能在短时间内展示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努力成为—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

四、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

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将教学重心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关注太少,缺乏鼓励。这样,成绩好的学生昂首阔步,越学越好,有学习困难的学生信心不足,反而越来越差,导致整体成绩两极分化。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学困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成功的教育制度,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和秉赋优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类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性格各异的学生争奇斗艳,各领风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与机会。换言之,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得饱”、跑得快,让中等生“吃得好”、跑得动。让学困生“吃得了”、不掉队。因此,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内容的呈现,无论是问题的设置,还是释疑解惑,均应“为了一切学生”,多层次、多维度、多渠道地开展教育活动。因为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尽可能地创设条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五、反思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教材,历来被作为课程之本。而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惟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因为本次课程改革中的一些改革理念仍具有实验性质,不是定论,不是新教条,不是不允许质疑的结论,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发展和完善。因此,教师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可以在“课后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体。

六、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存在失败点

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讨论是否富有成效?有没有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学生的创造性何在?必须认真回顾、仔细梳理、深刻反恩、无情剖析,并对症下药,才能找出改进策略。

七、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于不经意间产生出“奇思妙想”,生发出创新火花,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组整合,并借机引发学生开展讨论,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给学生带来几分自信。更应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提炼,既为教研积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篇10:化学式计算教学反思

今天先在3班讲相对分子质量及有关化学式的计算,我是这样设计的,先在黑板上讲2道例题,然后叫学生在下面练习。我先叫他们自己练习自己的,再对完答案进行下一种类型的讲解及练习。整堂课下来,学生听的认真,纪律也挺好的。但是有学生反映,讲的没有听明白。之后在4班的课上,我先把这堂课的计算类型列在黑板上,然后叫学生讨论着做。

做题的格式讲完后,学生们开始做,课堂上很活跃,学生们讨论的也很热烈,我也抓住机会,在后面辅导差生,一堂课下来,纪律没有平常好,但学生还不错。这使我突然领悟到,洋思教学中的兵教兵。一个老师在课上面对五十几位学生,肯定是顾不过来得,但是要让好学生带动差生,帮助你分担一些,这不是好教多了吗。同时,也使明白一点,将课堂纪律与学生的讨论相结合,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住,变课上废话为探讨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化学优秀教学反思

活力课堂,应该是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的课堂。老师应该采用新情境,采用声、光、电各种手段让学生尽量身临其境,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让他们沉醉于其中。活力课堂,应该是灵动且厚重的课堂。

精彩的课堂并不一定是节顺利的课堂,课堂上要允许有生成。这叫要我们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学机智,更重要的课前是要有吃透文本的准备。这样我们才会“遇事不慌”“游刃有余”,才能站在问题的高度引导学生去有效思考。

如何构建活力课堂?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教学中要灵活多样。课堂教学不应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在教学中,老师要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且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聪明之处,鼓励他们大胆思考,帮他们在学习中建立较强的自信心和求知欲,使他们的个性获得全面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老师不要单纯地传授知识,切忌在教学中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打击学生的兴趣。比如,有的学生对教师的讲课提出不同看法,就被斥为“不守纪律”和“有意捣蛋”;有的学生问题回答错了,就被当众指斥或奚落……这样下去,学生不仅会变得不敢想、不敢问,而且会逐渐对教师、知识、学习产生厌恶情绪。

多角度看待课堂。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透视课堂,课堂也将展现出不同的场景。我们传统教学方法的一大弊病,就是把教学就变成了一种硬性的知识灌输,阻碍了学生思考力的发展。新课改就是让课堂充满活力,构建以人文本的课堂教学,学生的思维自然会变得活跃起来,思维也会得到不断发展。

篇12:高二化学教学反思优秀

课堂教学中的“反思性教学”有效运用,还要求教师勤于调整反思,即观察、反思新的教学方法或补助措施的实际效果。可以说,调整反思是尝试改进的延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研究原有的问题是否已经较好解决,如果已解决,教师则应针对尝试改进的成功方法,主动寻求进一步强化的方式和手段,以巩固自己已经形成的好的教学行为,防止原有问题再次出现。例如,在学习“铁及其化合物”一节中,我们往往发现学生缺乏知识迁移的能力,对铁在不同强弱氧化剂作用下的氧化产物,能较好掌握,但一碰到铁与稀硝酸、锌与氯化铁溶液等反应,涉及到因量的关系而引起产物不同现象,往往考虑问题就不周全了。意识到这个问题,再进行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铁的变价特点,掌握Fe 0价、+2价、+3价的相互联系和转化规律,0价Fe的还原性,+3价Fe的氧化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反应等。由此引导学生掌握铁及其化合物之间的反应规律,这样就可以强化学生的认识。

实践表明,“反思性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首先要求教师对教学有自觉的意识,在不断尝试“反思性教学”过程中培养自己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此外,教师反思能力结构中的自我监控能力与教学监控能力是相互影响、彼此促进的,以教学监控能力的培养为切入口,可以进而提高教师的自我监控能力,以及对教学过程进行修正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同时养成对学生的敏感性。这样,教师的监控能力不断得以提高,面对教学过程中各种问题都可以应付自如。

化学教学中要求我们反思的层面是很多的,我们应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加强对教学情节的回顾、反思和分析,总结教学得失,改进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

篇13:化学教学的“题后反思”

一、对解题方法进行反思

化学题目通常有多种解法, 如果在解题后进行反思, 多动脑筋, 往往可以开阔思路, 通过比较优劣, 得出解题的巧解方法,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1】 向盛有一定量浓度HNO3的试管中投入7.68 g Cu, 当收集到3.36 L (标况) 气体时, Cu恰好完全反应, 求反应中消耗HNO3的物质的量。

解析:HNO3开始反应时是浓HNO3, 则开始一段时间产生气体为NO2, 随着反应进行HNO3浓度变稀, 所以后来产生气体为NO。

设跟浓HNO3反应的Cu的物质的量为x, 与稀HNO3反应的Cu的物质的量为y

Cu→4HNO3 (浓) →2NO2

x 4x 2x

3Cu→8HNO3→2NO

y83y23y

依题意x+y=7.68g64g/mol=0.12mol

2x+23y=3.36L22.46g/mol=0.15mol

解得:x=0.0525 mol y=0.0675 mol

n (ΗΝΟ3) =4x+83y=4×0.0525mol+83×0.0675mol=0.39mol

如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又可发现不同解法。

设生成NO2物质的量为x,

7.68g64g/mol×2=x+ (3.36L22.4g/mol-x) ×3

解得:x=0.105 mol

y=0.15 mol-0.105 mol=0.045 mol

再由关系式4HNO3 (浓) →2NO2 8HNO3→2NO得:

n (HNO3) =2×0.105 mol+4×x0.045 mol=0.39 mol

还可从元素守恒分析, N元素反应前后物质的量相等, 则:

n (ΗΝΟ3) =2n[Cu (ΝΟ3) ]+n (ΝΟ) +n (ΝΟ2) =2×7.68g46g/mol+3.36L22.4L/mol=0.39mol

由以上例题看, 从不同角度分析可有不同解法, 比较优劣, 使学生明确守恒法在解化学题的应用中是一种常用的巧解法。这样使学生思维更开阔, 解题更灵活性。

二、对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进行反思

在教学中, 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解题后思考解题过程, 通过思考有时会发现这种解题的思维方法能帮助我们解决一些类似问题, 起到弄懂一题, 掌握一片的效果。

【例2】 将一定量的甲烷与过量氧气混合, 在120 ℃下充分燃烧后, 恢复到原状, 测得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15, 求原混合气中甲烷与氧气的体积比。

解析:由CH4+2O2→CO2+2H2O (g) , 燃烧前后总物质的量不变, 总质量不变,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得:

M前=M后=15×2=30

n (CH4) ∶n=V (CH4) ∶V (O2) =2∶14∶7

这道题体现了一种独特的思维方法——十字交叉法, 运用这种思维模式来求解二分混合物等问题, 显得简单、快捷。题后认真思考总结, 促使自己在以后遇到类似问题自然地想到这种方法。

三、对题目的变式展开反思

有的学生题目做得不少, 但往往是得到答案草草了事。这样的学习方法只能是通过“题海”战术来达到提高的目的, 就造成了他们的学业负担过重, 如果我们解完一道题后, 通过反思考虑能否对原题加以改造, 进行自我命题的尝试, 就可以达到做一道题掌握一大片的目的。

【例3】 (2002全国) 常温下, 将甲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所得溶液pH=7, 则此溶液中 ( ) 。

A.c (HCOO-) >c (Na+)

B.c (HCOO-) <c (Na+)

C.c (HCOO-) =c (Na+)

D.无法确定c (HCOO-) 与c (Na+) 的关系

解完这道题后, 对题目稍做变换:

变式一:当所得溶液pH>7时, 则此溶液各离子浓度关系又如何?

变式二:当所得溶液pH<7时, 则各离子浓度关系又如何?

这道题只改变了一下题目的条件, 化学过程和解题方法均没改变, 而得到了不同结论。在教学中, 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把基本问题适当展开, 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灵活性、创造性方向发展, 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和应变能力, 也是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帮助学生跳出“题海战术”的极好机会。

四、对结论的应用展开反思

有些化学题目, 如能对它的结论加以思考总结, 则发现方法会有广泛的应用, 因此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应用结论解题, 就能对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技巧有很大帮助。

例如:有关同温同压下烃完全燃烧前后气体体积变化可总结如下规律:

(1) 若燃烧后生成水为气态

(1) 当时, y>4, 分子中H大于4的气态烃都符合;

(2) 当时, y=4, 气态烃主要为CH4、C2H4C3H4;

(3) 当时, y<4, 气态烃中只有C2H4符合。

(2) 若燃烧后水为液态

因此, 若生成水为液态时, 燃烧后气体体积一定减小, 且减小值只与烃中的氢原子数目有关, 而与碳原子数目的多少无关。

类似以上的解题小规律在化学题中存在很多, 只要善于对命题结论应用探讨, 其收获有时远远超出解题本身, 使我们有可能总结出一类题的解题规律, 使之达到由例及类的效果。

篇14:《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化学优秀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计反思

在教学中,通过演示实验、图像和大量生动形象的事例,引导学生分析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其中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学习难度较大,因此重难点知识要自然合理穿插引入,设置难易适当的问题,尽量做到内容简单化,达到浅显易懂的教学效果。教师通过化学平衡常数概念、意义的讲解,引导学生从平衡常数角度分析外界条件如何影响化学平衡,并能利用平衡常数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二、教学过程反思

教学过程中,首先是从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的复习引入到化学平衡的移动,通过演示实验与图像分析把化学平衡移动的实质清晰地呈现出来,而且可以分不同情况加以分析,从本质上剖析和认识勒夏特列原理。其次,通过学生十分熟悉的合成氨反应为引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定量描述反应的限度,自然地进入化学平衡常数概念、意义的学习,引导学生从平衡常数角度分析温度为什么能影响化学平衡,归纳总结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然后让学生理性分析预测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方法与能力。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对概念和理论的理解,教师先通过编设习题引导学生自我练习,让学生对概念产生感性认识,再提出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外界条件是如何影响化学平衡的。在此基础上,教师点出外界条件改变引起的化学平衡的移动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平衡常数改变;另一种是平衡常数不变。最后,教师通过对几个高考图像的讲解指导学生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教学效果反思

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实验、绘图和大量生动形象的事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使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与应用,提高认知度。但是在操作过程中也出现一些不足。教师利用实验、绘图和高考图像进行讲解时,自以为是地认为讲解得清晰到位,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反应,从而一笔带过。从课后学生反馈的信息发现,学生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并不是马上就接受,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存在问题,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在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精心地筛选课上例题及课后练习,课堂上多让学生讲,自己只是在旁边提醒、引导、点评,努力实现学生课堂和课后自我突破,否则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导致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下降。

篇15:初四化学模拟考试后优秀教学反思

初四化学刚刚进行了模拟考试,我所任教几个班的化学成绩整体情况很不理想,得分率相对较低。由此看来,在这一阶段的教学工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教师和学生都要作出深刻反思——积累经验,总结教训为下一步的中考打下坚实基础。通过仔细研究学生的答题情况及考试成绩后,我进行了深入总结。

今后实施教学时,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成功的备课活动中应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减少教学时的不确定感,在教学中,我只从教材、教参、中考说明出发来进行备课,未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在教学中时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当我自认为讲解分析清楚的时候,学生却不知所云、鸦雀无声;当我自认为内容简单、不必强调时,学生却常在此出现错误;当我自认为学生在考试中能取得较好成绩的时候,学生的成绩却让我惨不忍睹。有时,我甚至会错误地认为化学学科属于新开科目,内容也相对简单,因此对全体学生很放心,按计划中的进度进行授课,没有认真加强反馈的研究;再有就是,没有注重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培养,让本已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较差的他们对新学科的学习更加失去了兴趣。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在教学中加以改进,逐步培养学生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去沿袭传统的教师直接讲解的老路,而这一点恰与正在实施的课改精神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对于后进生,我将教学要求适当降低、教学进度适当减缓、课后作业量适当减少,让他们觉得这门课程并不难学、并能保持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并建立学好的信心。

篇16: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学设计

解:(1)根据题意设未知量;设可得到氧气质量为x

(2)写出化学方程式;2KClO3Δ2KCl+3O2↑

(3)列出有关物质的式量和已知量;未知量24596

11.6kx

(4)列比例式,求未知量245/11.6k=96/x

x=96×11.6k/245=4.6k

(5)答:可以得到4.6k氧气.

小结: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要求

化学方程式要配平

需将纯量代方程

关系式对关系量

计算单位不能忘

关系量间成比例

篇17:《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化学优秀教学反思

(2课时)

一.知识教学点

1.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2.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

3.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求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 4.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求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二.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2.难点:训练和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思维的科学方法。

3.疑点:为什么说化学知识是化学计算的基础,化学方程式是化学计算的依据? 4.解决办法

采用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三.教学步骤(一)知识目标(二)整体感知

在学生熟悉有关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从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含义入手,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采用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方法,掌握根据化学力程式计算的解题思路、方法和关键。(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1.什么是化学方程式?

2.说出方程式:4P + 5O2 === 2P2O5

[目的]:使学生熟悉明确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含义。[新课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含义,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常涉及到量的计算,本节就是从“量”的方面来研究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板书]:一.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一般可分为五步:

1.根据题意设未知数;

2.写出并配平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3.求出有关物质间的质量比(即式量与系数乘积之比),写在相应化学式的下边,再把已知量和未知量写在相应质量比的下边; 4.列出比例式,求出未知数; 5.简明地写出答案。

[教师活动]:根据以上五个步骤讲解P74-75例

一、例二。[练习]:并在黑板上板演:

①实验室要制得0.64克氧气需高锰酸钾多少克?同时生成二氧化锰多少克?

②31克白磷完全燃烧,需要氧气多少克?生成五氧化二磷多少克?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归纳并指错,归纳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类型。[板书]:2.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四种类型:

(1)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2)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

(3)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求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4)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求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

[提问]:什么是化学计算的基础?什么是化学计算的工具?什么是化学计算的依据?

[推论]:化学知识是化学计算的基础,数学是化学计算的工具,化学方程式是化学计算的依据。

[板书]:二.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题组练习

1.用氢气还原氧化铜,要得到6.4克铜,需要氧化铜多少克?

2.12.25克KClO3和3克MnO2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生成多少克氧气?反应后剩余固体是多少克?

3.把干燥的KClO3和MnO2的混合物15.5克装入大试管加热,当反应不再发生时,冷却、称重,得10.7克固体物质,试计算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4.某金属R与稀HCl反应,在放出H2的同时生成RCl2,已知9.6克R与足量盐酸反应后可制得0.8克H2,求R的相对原子质量。

5.在20克KClO3和MnO2的混合物中含MnO210%,加热冷却后,试管中含MnO212.5%,求:①KClO3的分解率是多少?②生成多少克KCl? [学生活动]:进行题组练习。

[教师活动]:提问: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要领是什么?关键呢?

[目的意图]:引导学生多主动探求解题方法,开拓创造性思路,诱发求异创新,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和求异性。

[学生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归纳解题思路和方法。(四)总结、扩展

[小结]:三个要领:1.步骤要完整; 2.格式要规范; 3.得数要准确。三个关健:1.准确书写化学式; 2.化学方程式要配平; 3.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注意事项:1.化学方程式反映的是纯物质间的质量关系,因此遇到不纯物质,要先把不纯的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才能代人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2.计算中注意单位统一(必须是质量单位,如果体积须根据密度换算成质量单位)。

[目的意图]:思维有序、严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布置作业

篇18:化学教学后的反思

教学后的反思是什么?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一、总结精彩片段,思考失败之处

一堂成功的化学课,往往给人以自然、和谐、轻松的享受。每一位教师在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设计,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闪光点。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精彩导课语,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重难点创新的突破点,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过渡语,对学生做出的合理赞赏的评价语等诸方面都应该进行详细记录,供日后参考。在教学过程中,每节课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时侯是语言表达不当;有时是教学内容处理不妥;有时是教学方法处理不当;有时达标练习题层次不够,难易不当。对于这些情况,教师课后要冷静思考,仔细分析学生冷场、不能自主学习的原因。对情况分析之后,要找出日后的改进措施,以利于在日后的教学中不断提高,不断完善。如上“缓冲溶液”这节课时,理论上是“能够对抗外来少量强酸或强碱,而能保持其溶液的PH值几乎不变的溶液”,但在实验时,在所配制的缓冲溶液中加入盐酸 (强酸) ,另加入氢氧化钠 (强碱) 分别测PH值,结果都变化很大,难道是缓冲溶液的问题吗?不是,而是加酸或加碱的“量”多了。实验课后记下这一情况,下次讲这一理论课时,特别强调缓冲溶液概念中的四个字“少量”、“几乎”。

二、反思自己的教学情绪是否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机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如果教师上课表情麻木、讲话乏力,怎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激情?学生的思维也会处于一种“钝化”状态。所以,教师一上讲台,就要面带微笑,充满激情,用百倍的信心去感染学生,用满腔的热情去“激活”学生“沉睡的因子”,尽可能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曾听一位名主持人说过:“主持人也是人,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不开心的事,但一到镜头前,就要把一切不愉快全都抛到脑后,忘我地投入到主持节目中去。”我们当教师的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三、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有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地方

上一篇:学跆拳道的心得体会下一篇:学校母亲节活动总结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