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回南天为题目的小学作文

2024-05-22

大战回南天为题目的小学作文(精选4篇)

篇1:大战回南天为题目的小学作文

大战回南天为题目的小学作文

星期六的中午,我拿着作业本让妈妈签字。突然,我脚一滑,摔了个四脚朝天,我的眼泪稀里哗啦地流了下来。我一边哭,一边对妈妈说:“妈妈,刚才我又摔了一跤。”妈妈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说:“现在是回南天气,所以地面很滑,最近走路可要小心啊!”我嘟了嘟嘴,说:“我讨厌回南天,害我老摔跤,我要与回南天来一场大战。”妈妈竖起大拇指。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要深入地了解敌人的弱点,才能把敌人打败。我特意上网查找,知道了形成回南天的原因。原来每年冬春转换季节,气温大起大落,导致室内外温差出现显著变化,当室内物体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空气露点”时,水汽在物体表面凝结形成“出水”现象,即我们所说的“回南天”。既然知道敌人形成的原因,我也想好了对付它的招式。

第一招:瓮中捉鳖。回南天这个可恶的家伙,趁我不注意,已经溜进我家了,让地板冒汗,墙壁流泪,我就要让它不能再逞威风,我要把它抓住。趁着现在是中午,我把所有的门窗“咚咚咚”关上。哼,看你往哪里逃!我拿出旧报纸,把它们平铺在地板上,我从网上知道,报纸吸水性能好,有了报纸,我再也不拍摔跤了,而且报纸还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真是一举两得。我再拿出干抹布和小桶,快速地把墙壁上和冰箱上的泪水擦去,我一边擦,一边欢快地唱:“我是一个除湿师,除湿本领强,我要让我那小房子,变得更干爽”不一会儿,小桶的水越来越多,我就把它往厕所里一倒,心里乐开了花。

第二招:请外援。在这种天气,空气好像都能拧出水来,衣服晾了好多天,还是不干,我请来了好帮手——电吹风,我拿着我的好帮手,一按开关,电吹风对着衣服发出胜利的叫喊声,呼出巨大的热气,衣服上的水分子落荒而逃。突然,一股凉风向我迎面吹来。我以为妈妈特意开空调,以示对我的称赞,原来是我痴心妄想,空调并不是为我服务的,而是把家里的不速之客湿气赶走。

另外,我还采取了放干燥剂、点蜡烛等招式来对付回南天。虽然今年回南天很严重,但我终于还是制服它了。回南天仿佛对我说:“好吧,我技不如人,那就从你家撤了!”

回南天这个可恶的家伙肯定没想到,我还有绝招没动用呢,那就是等待冷空气的来临,那时,我就不战而胜了。

篇2:大战回南天为题目的小学作文

市气象台值班人员告诉记者,自今天起未来三天,我市将转受暖湿气流影响,可见阳光,气温逐渐回升,期间最大空气相对湿度将达到90%以上。其中,今天阴天间多云,有轻雾或雾,最低气温回升至16℃,最高气温21℃;明天至后天以阴天间多云为主,有轻雾或雾,并将伴有分散小雨,最低气温17至18℃,最高气温22至23℃。展望16日,预计新一股冷空气将袭击汕头,我市又将迎来新一轮降雨降温过程,最低气温也将下降至10℃左右。

回想起一周前出现的今年第一次回南天,湿嗒嗒的镜子和地板,真正体现了“不是所有的朦胧都叫美”的境界。昨日,广东省气象科技服务中心官方微博“@广东天气”发布气象预告称,2月13日起新一轮回南天或将随着升温而“杀到”,直至2月15日夜间到16日,新一股冷空气入粤,回南天才会结束。所以今天出门前,记得关好窗户,把湿气挡在屋外!

除湿盒要提前放

“我早就买好除湿盒了!”家住海珠区赤岗路的陈姨告诉阳光社区记者,“一看到升温的天气预报,就要把除湿盒放到衣柜,兼且不要再整理衣柜了,免得潮气侵入。”她还提醒道,每年回南天前除湿盒、竹炭,甚至抽湿机都会卖断货,所以春节后提前备货很有必要。

黄昏后不宜开窗,卧室植物移到阳台

“中午时候,即使室内湿度处于最高状态也不要开窗通风。”另一位老广、家住越秀区的李女士说,“使用空调的除湿功能过滤掉室内的空气中的水分,等雾气退去或者出太阳时再开窗,并且,黄昏及其后时间都不宜开窗。厨房和厕所的地板要即时用拖把清除,免得湿气带入卧室和客厅。”此外,李女士还分享了一个防潮细节:在回南天期间要把卧室内的植物移走,搬到客厅或阳台。

防潮小贴士

1.只开下风方向门窗:将朝南或朝东南方向即上风方向的门窗关闭,只打开下风方向的门窗,可减少水汽进入室内。

2.室内点蜡烛:香薰蜡烛、果冻蜡烛、浮水蜡烛等各种蜡烛可以派上用场。

3.用热盐水拖地:用热水加盐拖地板,能加速水分挥发,并在家门口铺上一些废旧纸箱,减少鞋底把水分带入。

4.干咖啡渣吸湿:干的咖啡渣既能吸湿又能除臭,放进沙布袋或丝袜中就是一个小型除湿包。

5.往甩干桶加点热水:用洗衣机甩干衣服前,往甩干桶加点热水,有助于衣服水分的`蒸发,但要注意热水温度不宜太高。

6.皮鞋内塞报纸:皮鞋容易受潮,塞上报纸团,既可以吸湿又可以防止皮鞋受潮变形。

7.家电每天开一回:为避免家电受潮罢工,电视或电脑等家电不使用时要套上保护罩;家电最好每天使用一次,利用家电通电运行时产生的热量驱散湿气。

★ 回南天晚安问候语

★ 关于回南天的晚安问候语

★ 面试小技巧

★ 职场面试小技巧精选

★ 职场开运小技巧

篇3:大战回南天为题目的小学作文

为什么作文教学要从动机走向目的?动机和目的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动机是“为了什么”,是回答原因的问题,而目的则是“达到什么”,是回答结果的问题。

显然,只要目的,不要动机,是中小学作文教学最大的问题之一。表象之一:学生的作文大多只有一个读者———教师,而且,教师是以手握大权的“判官”形象出现的:达到作文目的就能合格,否则就须重写。表象之二:学生辛辛苦苦完成一篇习作,教师辛辛苦苦完成批改,末了学生看一眼分数,本次作文即宣告结束。写了一学期,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作文簿最终也是随手扔掉,跟其他作业并无两样。

从动机走向目的,既要重视学生“写什么”“怎么写”,又要重视“为什么写”。诚如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的:“在说每一句话、进行每一次谈话之前,都是先产生语言的动机———我为什么要说话,这一活动的内在诱因和需要。口头语言的情境每一分钟都在创造着语言、谈话、对白的每一个新的转折的动机。”

从动机走向目的,遵循了作文的规律。

为何作文,主要是跟人交流信息、情感与想法。小学生作文,虽然属于学习活动,但跟一般作业有别。许多时候,学生的习作是他思维的结晶,是他创造的产品,因此它的读者对象可以从教师扩展开去。给教师看,是第一境界;给大家看,是第二境界;给不认识的见不着面的人看,是第三境界,也是最高境界。当学生听到鼓励的掌声,接到反馈的信息时,他们就会感到:原来作文不仅仅是作业,作文其实是另一种说话。

从动机走向目的,有利于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

写作文不易,进入维果茨基所说的“动机”状态的学生会反复思考:这次作文,我为谁而写,他(们)最想了解的有哪些,这些事情如何写才好,写完了还要怎样修改。如果说,以前“为了目的”的习作只有一个读者,学生也只能获得一份动力,那么,现在,学生获得的动力与正能量势必成倍增加。所以说,从动机走向目的,有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也有利于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

从动机走向目的,引领学生进入高品质的语文生活。

动机高于目的,动机又引领目的。学生在达成习作目的的过程中,学习跟人交流,让作文成为分享的过程。这样的学习无疑是幸福的,这样就有可能达到潘新和教授说的,“语言教育要唤醒学生固有的言语生命意识和言语潜能,使之得到良好的养护和培植,使他们的言语才能得到积极主动的发挥和张扬,从中感受成功与失败、满足与自尊,并最终成为言语上自我实现的人”。

那么,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如何落实“从动机走向目的”呢?

一、讲究命题艺术

作文动机包含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读者意识、习作意识、习作活动的对象。

前苏联心理学家列昂节夫认为:“没有动机的活动是不存在的”,“活动的对象是活动的真正动机”。可见,形成动机意识最为要紧的是顾虑到作文活动的对象,也就是读者。我国的夏丏尊、朱自清两位先生很早就意识到“读者”对学习写作的重要性。夏先生说:“古今能文的人,他们对文章法诀各有各的说法,一个说这样,一个说那样,但是千言万语,都不外乎以读者为对象。”他认为:“写作的根本法则就是为读者而作。”朱先生说:“写作练习是为了应用,其实就是为了应用于这种种假想的读者。写作练习可以没有教师,可不能没有假想的读者。”他主张以报刊上各类文章为写作学习的范文,因为这类报刊文章“对象或宽或窄”“语气和体裁也不一样”,经常比较地看,“也便渐渐会留心他们的假想的读者”。

读者意识的培养方法、途径千千万,联系到作文教学,讲究命题是关键。民国以来的语文教学一般把写作分为训练写作与实际写作两类。前者主要指课堂作文,后者包括了周记、随笔、日记等。实际写作是有了表达的动机和实际的需要才动笔,而训练写作是为提高能力而展开的训练,未必有实际需求。为了便利教学,作文课一般采取命题形式。了解学生,把题目命到学生的心里去,命到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去,让学生看到题目,不但觉得有内容可写,而且大致明白为谁而写,这样的命题就能做到叶老说的“如学生所自发,彼本无所为,示之以题,彼即觉有所为,欲罢不能,非倾吐不可”。比如《我爱你,春天》与《我发现的春天》,都要写春天,但后一个题目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因为题目后隐藏着巨大的读者群:既可以是身边的小伙伴,也可以是熟悉的大人,还可以是陌生人。西方的很多小学作文题目需要学生有自己的观察、情感,需要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借此,可以打开我们命题的思路。比如:《老鼠是否有决策能力?》《你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你的未来的职业是什么》《我怎么看漫画》《当“9·11事件”发生后,你的亲人被压在废墟下,你将如何面对?》《中国的昨天和今天》……

语文测试中的作文题对教与学的导向作用也很明显。关注写作对象,激发写作动机,也是作文命题改革的趋势。如2014年北京卷高考微作文提供了三个题目,学生可以任选一题写一篇不超过150字的小作文。这些题目都切合学生生活,唤醒了学生写作的动机。

1.毕业前,语文老师请学生们把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写下来,与下一届同学分享。要求所写的体会具体、切实,易记忆。

2.今天早晨是家长送你来考场的吗?请对“家长送考”现象予以评论。要求观点鲜明,有理有据。

3.写一段抒情文字(可写诗歌),纪念自己的18岁。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

美国NAEP(全国教育进步评估)的作文测试项目将试题分为三类:为了劝说的写作试题;为了解释说明的写作试题;为了传递经验的写作试题。美国的这项测试也是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如2002年的测试题是《说服图书管理员》:

试想下面的这个情况发生了:学校图书馆中你最喜欢的一本书丢失了。这本书你可能想要反复阅读,或者这本书是你的老师或父母曾读给你听过,而学校图书馆的管理员并未决定是否要再次购入这本书。写一封信给学校图书馆管理员,说服他再购入一本。在你的信中请给出足够多的理由来说明校图书馆应保存好此书。

《说服图书管理员》虽然是针对一本书进行的写作,但通过说服管理员这一交际方式,来阐述图书对作者的重要性,引导学生通过对图书的特殊情感进行说服,学生不但写有内容,而且写有对象。

二、激发交际需要

课堂教学受时空的限制,每次作文也都有特定的教学目的,如何在达成目的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习作动机,就需要教师把学生的学习置于交际活动中,这样学生才能形成充分的动机。社会交际需求包括概括和传递信息、自我表现、自我教育和对他人施加影响等。可以说,任何课堂作文都可以创设交际背景。

1.激发概括、传递信息的需要

指导三年级第二学期写景习作《我们的校园》时,由于我所在学校有分部、总部两个校区,而低年级在分部。这次习作,我就对学生说:“再过几个月,二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们就要来总部读书了,我们今天就为他们来写一写总部校园。”在接下来的讨论环节,学生们兴趣盎然,认为除了要对总部校园的全貌作一个概述外,三年级的教室分布也要详细说明,特别要详细介绍操场边的滑梯,雷锋楼上的音乐室、美术室,因为这些都是新来的学生亟须了解的。

2.激发自我表现的需要

《我真了不起》是四年级第一学期的一篇习作,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两种能力:一是用一件事写出“我”了不起;二是能够表达自豪的感受与心情。指导学生作文时,我得知近期有家长会,于是我就这样激发学生的习作交际需求:“下周四开家长会,老师请大家给爸爸妈妈准备一份特别的礼物:写一篇作文,用事件讲述自己的一个本领,家长会那天就放在你的课桌上。”真实的交际情境,激活了学生的写作动机,“为什么写”的问题迎刃而解。在这样的动机推动下,学习相关习作知识,就成了学生内心的迫切需求,成了学习的自然诉求。

3.激发对别人施加影响的需要

五年级要学生学习写信,我每带一个班,临近毕业时都会要求学会写这样一篇作文:给师弟师妹的一封信。每当这时,学生都特别投入,或介绍语文老师的教学方法,或讲述难忘的交往故事,或友情提醒老师的个性要求(如阅读《读者》等)……此时,每个人都有明确的表达对象,每个人写下的习作都会成为下一届学生学习的金钥匙,师弟师妹可以借此更快地了解老师,加速融入老师的课堂……学生很有成就感。

4.激发影响别人决定的需要

上海世博会前夕,我正带一个四年级班。在一次状物作文指导课上,我买了世博会吉祥物———海宝,将其带到课堂上,跟学生一起有序观察,在学生对吉祥物局部进行了细致观察与交流后,针对如何“化整为零”,激发学生写的动机,我创设了如下交际情境:

师:你们觉得海宝可爱吗?

生:可爱。

师:有个三年级小朋友,叫小明,放学回家,急于要让爷爷给自己买一个海宝,你猜一猜,他回去会跟爷爷说些什么。

生:说海宝很好,说服爷爷要给孙子买。

师:对!

师:谁来替小明说服爷爷?

(创设情境,师扮演爷爷,生扮演小明。)

生:爷爷,我想买一个海宝,它可是2010年世博会的形象大使啊!

师:不就是一个布娃娃嘛,你的布娃娃好多了,别买了。

生:不,爷爷。海宝跟一般的布娃娃不同。海宝特别可爱。它的头发微微卷起,像海上的浪花。它的眼睛大大的、圆圆的。(师:“大大的、圆圆的”,很可爱啊!)眼睛蓝蓝的,就像一望无际的大海。(师:这个比喻也扣住了海。)海宝的嘴都笑歪了,嘴角往上翘。(师:中间加个“你看”,后一句加个“呢”。)海宝的嘴都笑歪了,你看,嘴角还往上翘呢!最逗的是它老朝你竖起大拇指,既像跟你打招呼,又像在夸奖我们上海呢!(师:看来,这个海宝跟别的布娃娃不一样,真是有意思!)

师:好孙子,咱也不落后,走,我们现在就去买一个。

创设祖孙交际的情境,为的是使学生产生真实的表达需求,生活中不就是这样吗?

5.激发自我实现的需要

教师可以联合家长,利用网络,引导学生开设博客,及时上传习作,为自己的作文寻找读者。学生的博客会吸引不少熟悉或陌生的同学及其家长前来阅读,往往还能得到及时的点赞与帮助,这对学生来说,也往往成为作文的不竭源泉。

三、激励学生发表

2008年,《人民教育》报道了管建刚老师的“作文教学革命”。管老师和学生一起创办《班级作文周报》。每周,学生写稿、投稿、修改、发表。从此,作文不再是一道无聊的作业,而成为一项渴望获得的话语权;作文不再奄奄一息,而成为学生向往的一个心灵交流的精神家园。八年来,他和学生一起出版《班级作文周报》300多期,发表学生作文4000多篇,合计300多万字,还创下了带班两年,学生在全国数十家报刊发表作文200余篇、全班每一个学生都发表过习作的纪录。

一个普通农村学校的普通班级,何以有这样的作文奇迹?管老师的体会是:激励学生发表。他在多个场合认为:“发表,对于写作初期的人,是写作最重要的内在动力。”“我创办《周报》,让学生在‘自己的’报刊上不断发表作文。对学生而言,班级是他们生命中最为重要的、相对稳定的生活世界,同学、伙伴的评价和看法,将直接影响他的学习状态和生活质量。”

习作得以发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状态势必受到积极影响。同是激发学生习作动机,“发表”提供的是不同的心理刺激,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我以为是“作者”二字。对学生习作来说,“作者”意识可以比“读者”意识提供更强烈的习作动机,当然层次也更高———当学生成为一名“作者”,显然,对其个性,对其创造性的要求也就更多。

10多年前,我们区域就全力打造《小作家》,每月一期,给学生习作提供发表机会,每月可以刊登30多位学生的习作,每位作者有样刊,也有稿费。每一期杂志都辟有“小作家”专栏,推出一位学生的数篇作文,封三还刊登其照片与自我简介。如此隆重,如此热烈,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可想而知。

作为兼职编辑,我深知对于一名作者,“写什么”永远比“怎么写”更重要。一名有作者意识的学生,他最需要的是自己的见闻与发现、感受与情感、认识与思想。如果我们语文教师能对此有较大的重视,那么,学生的写作将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境界。

2013年秋,我给学生上作文课,跟学生一起观察松江祥和花苑的橘子树的照片。由于是身边的事物,学生兴趣高涨,交流、写作都很有积极性。课堂临近结束,我出示了《小作家》编辑部的一个征文启事:

征文启事

亲爱的小读者:

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美好的事物,比如小区的一棵树,校门口的一个交通协管员……为了让更多的人分享你的发现,感受真善美的力量,《小作家》从明年第一期起,将开设一个新栏目“图文并茂”,照片配文字。文字不少于100字,图片需配合文字。来稿请寄……

《小作家》编辑部

2013年11月

后来,我们陆续收到学生读过的好书、游过的美景、见到的妙人……是的,一个作者,了不起的,不仅是他能创造,而且他还是真善美的传播者。显然,作者意识引导下的作文学习,在提升学生语言品质的同时还锤炼着学生的情意与人格。也就是说,当学生自觉地成为一名作者时,学作文与学做人可以达到完美的融合。

篇4:回南天的介绍作文

午后阳光冲破潮湿的雾气,普照大地,街坊晒衫之余,抱着孩子沐浴阳光

防潮的最重要时段是每天的早晨和晚上关闭窗户,尤其是关闭朝南和东南的窗户。这两段时间的空气湿度较午间更高,若不及时关上门窗,水汽将严重渗透至家居的每个角落。另外,如果觉得门窗紧闭令室内空气无法流通,可在中午时短时间开窗通风。

仪器法

防潮除湿还可以借助科技手段,动员家中一切有除湿作用的电器来降低室内的空气湿度。如今,一般家庭使用的空调都有除湿的功能。不过,用空调来调节室内空气湿度的方式见效较慢,一般需要两三个钟头,而且会使室内的人感到寒冷。若不满意空调的除湿效果,不妨到商场购买专用的除湿机,见效较快但耗电也相对较大。此外,冬天人们用于取暖的暖风机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室内湿润的状况,只是暖风机的有效辐射范围小,无法起到立竿见影的除湿效果。

挂干燥剂

专用于防潮除湿的干燥剂。最常见的是吸湿盒和除湿包两种类型。以吸水树脂和木炭为制作原料的除湿包则比较适合放置于空间较小的位置,比如衣柜、鞋柜等密闭的空间可以挂一袋除湿包以驱逐湿气。

吹北风

在转吹北风时打开门窗。80%以上的回南天是由于冷空气南下而消失的。如果天气预报说有冷空气南下时,当地风向转为偏北,就可以放心大开门窗通风了。

安装电地暖用的发热电缆

上一篇:审计问责制下一篇:课外摘抄能提高中学生语言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