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无百姓莫为“官”

2024-04-27

心无百姓莫为“官”(共3篇)

篇1:心无百姓莫为“官”

“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一桩桩“小事”,是构成国家、集体“大事”的“细胞”,小的“细胞”健康,大的“肌体”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对老百姓来说,他们身边每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还是急事、难事。如果这些“小事”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影响他们的思想情绪,影响他们的生产生活。古往今来,许多有作为的“官”都以关心百姓疾苦为己任。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郑板桥的“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从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到于谦的“但愿苍生俱温饱,不辞辛苦出深林”,都充分说明心无百姓莫为“官”。我们是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一定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以“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的态度,真心诚意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要抓实做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每项工作,努力办实每件事,赢得万人心。

篇2:心无百姓莫为“官”

——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邓昌光

杨善洲的女儿在报告中说,她母亲想修房子,但是家里没有钱,于是就给杨善洲写信要他寄些钱来,杨善洲回信了,他说,自己也没钱,只能寄三十元钱,让她们母女买点盆罐哪里漏水就放在哪里,而他自己的钱全部用来帮村里买种子,为贫困群众买粮食。为了给一位病危的病人,他毅然帮助病人筹集了三万元钱,而自己生病的时候却不舍得花钱,只在便宜的小诊所就诊。村子里不通电,他又想尽办法架线通电,让大山深入的村民每个人心中都亮起了一盏灯,他还不辞辛苦,徒步体查民情,了解百姓诉求,制定扶贫方案„„一桩桩,一件件,百姓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也成为当地百姓心中的“草鞋书记”。

信仰决定了一个人的外在行动,杨善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共产主义伟大信仰又写下了光辉的一笔。

我们应有什么样的操守?

操守,不仅是一个人内在的道德修养,也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的外在体现。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当互联网站、报纸等各类媒体不断地报导着一个又一个贪官巨恶时,远在云南的杨善洲却在用行动告诉人们,操守,其实是一种人性清白的坚守,是一心为公、光明磊落的博大胸怀,是一个人最高贵的人格和品行。

从事革命近四十年,杨善洲一直坚持着自己个人的操守,堂堂正正为官,清清白白做人。

爱人怀孕了,家里靠野菜掺杂粮度日,乡干部看到这种情况,为家人

送来了三十斤救济大米和三十斤粮票,后来他知道了这件事,批评家里人说,自己是国家的干部,怎么能占公家的便宜,最后又将大米和粮票还给了公家。

他担任保山地委书记时,按当时的政策,家里人都可以享受农转非的待遇,但是当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为家里人填好申请表时,杨善洲却将申请表锁了起来,因为他知道当时地委机关很多干部家属都还在农村,他更应该以身作则,而且不能以权谋私。

杨善洲刚上大亮山种树的时候,有人还在背后说他想趁退休时捞一把,然而他没有因人的议论而停止了前进的脚步,二十年后,他兑现了自己承诺,将大亮山林场管理权全部交给了国家,自己没拿走一分一文。

篇3:为官不易,百姓才能得益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连续出台“八项规定”、反“四风”、新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一系列新规“禁令”,政治局常委以身作则,自上而下强力约束公权力,规范官员行为,严格选人用人,狠治部分公务员违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失职渎职、滥用职权,甚至违法乱纪的行为,公务员队伍渐感“为官不易”。 但公务员群体生态的嬗变,却赢得了广泛的民意支持,他们期待这些“禁令”早日成为真正的制度化和常态化约束,让公职回归稳定、普通的职业。

背景:“官不聊生”和7000∶1

日前,有媒体刊发了《公务员:这一年少掉的福利》《公务员队伍开始动荡了吗?》等文章,一名80后公务员自述辞职的心路历程:“收入7年没涨,职级7年没变,能力是‘听话加写报告’。”同时有媒体就“中央禁令对公务员影响”,在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随机抽取了100名公务员调查,结果有93名受访者表示“公务员不好当”,有的说“官不聊生”“准备离职”。

与此同时报考公务员依然火爆,2014“国考”最热职位的考录比高达7000∶1。道道“禁公令”之下,“机关”已然成为一座“围城”?

“选官”条例大修

一些公务员叫苦,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八项规定的严格执行,“太平官”“富裕官”不那么好当了。2013年至今,中央已先后出台15个与公务员工作生活相关的文件通知,涵盖了从“舌尖”到“车轮”、从月饼贺卡到烟花爆竹的多个方面。

1月15日晚间,长达11000余字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公布后立即成为舆论焦点。在开篇的干部选任原则中,新《条例》将对官员品德操守的考察提升到首要位置,特别提出“以德为先”的干部选拔任用原则。

值得关注的是,新修订条例,紧跟反腐新形势,比如“裸官”不得列为干部提拔考察对象,不得连续破格提拔,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首提工作责任追究制度。新修订条例还就防止“带病提拔”和“火箭升迁”作出新规定;扩大纪检部门和巡视机构在干部选任中的发言权和话语权,保障干部选任合法合规,也能严把选任干部的“清廉关”。

“吐槽年代”,“当官”不易

不仅部分公务员对自己这个职业不甚满意,社会公众也对公务员群体颇有微辞,两个群体的纠结点都落脚在了公务员的待遇上。社会公众觉得公务员权力大、福利待遇好,还有各种各样的“隐性福利”;而公务员则觉得,随着一个又一个禁令的出台,不仅“公务员不好当了”,自己的待遇也越来越低了,生活变得越来越“紧缩”了。面对一些公务员叫苦,有些人报以同情,有些人则给予调侃,称其是“得了便宜撒娇”的“矫情”。

在这个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考公务员的年代,人们却对公务员这个行业产生很多负面情绪。这是因为少数公务员违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失职渎职、滥用职权,甚至违法乱纪,给公务员声誉带来很坏的影响。因此只要一提到公务员,有人总要与社会不公平、腐败分子联系到一起。

而行政效率低下、三公浪费严重,则让民众抱怨。新闻媒体屡屡曝光的“办事难”,一个证件要跑十几趟,公务员队伍机构庞大,官员冗多,一个三线中小城市一个市长配十几个分管副市长。

须知,即便除去灰色收入,当下公务员也远没到需要向蓝领工人叫苦的境地。2012年,一个月工资2500元的“困惑的小公务员”给绵阳市委副书记张锦明写了封信,表达了底层公务员关于职业理想的困境,张锦明在回信中开导对方:“你的工资接近全省平均数,是我的一半多,你的工龄是1年,而我的工龄是38年,你叫我情何以堪?”

而许多公务员面对社会公众的抱怨,则是有苦说不出。绝大多数公务员也和普通群众一样,真切地希望腐败分子得到惩处,公平正义得到彰显,工作勤勤恳恳、尽职尽责。戴着有色眼镜观察公务员,是不科学、不公平的。

好服务才能有好待遇

伴随着养老金改制并轨的序曲,有媒体报道称,调查显示很多国家和地区公务员待遇较普通人高;也有文章称,拉平养老金待遇对公务员不公平,提出“养老待遇差,公务员队伍不好带,积极性和廉洁都会受到影响”。

公务员的退休金该不该比中国企事业单位职工的平均水平高一点,这个话题堪称一石激起千层浪,原因就在于大部分“机关”和“事业单位”不用个人缴费,而养老金却远高于企业人员。近十年来,社会对“并轨”的呼声强烈。

在2003年之后,十七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十二五规划等多份统领全局的重要官方文件,甚至是公务员法,都把改革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写了进去。每年“两会”, “养老双轨制”是必然出现的热门话题。但先行一步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在5个试点省市进展并不明显。这使得决策部门对公务员养老金并轨改革更为谨慎,至今没有并轨时间表。

公务员的退休金待遇可否高于普通民众,公务员待遇是否高于普通阶层?其实观察此种待遇落差不能忽略廉政专家一再提及的基本的前提,譬如国家公职人员数量相对精简,不会过度膨胀;譬如公务员在位收入并不高,可观的退休金更是作为一种廉洁奖励而存在,如果任内有违法违纪举动,高额的退休金就会失之交臂。总而言之,先有强劲的权力约束、高效率的工作能力,然后才会有补偿式的高退休金。

转作风的“禁令年”重新厘清公务员的福利体系,获得民众高度肯定,也在逐步转变社会对公务员的看法,消减国人心中“升官发财”的成见。而当社会老龄化加剧,公务员人数众多、由国家财政承担的福利待遇及养老金,是公众看得见的分歧和断裂。要化解矛盾,就必须尽快找到养老金从“多轨”到“单轨”转变的有力路径,公众期待面向公职群体的监督和禁令更加全面和有力,更期待“禁令”早日成为真正的制度化和常态化约束,让公职回归稳定、收入一般的普通职业,公权力得到真正的遏制。

相关链接

2013年以来出台的各项“禁令”:

1.不准公款宴请、不准聚餐、不收土特产

2.清退会员卡

3.禁新建楼堂馆所,办公用房面积不准超标

4.节俭办晚会,禁党政机关办晚会

5.禁公款送月饼、旅游、健身、高消费娱乐,禁以各种名义突击花钱

6.严控会议规格,禁在风景名胜区开会

7.禁公款印贺年卡

8.取消一般公务车

9.不准在企业兼职

10.禁公款送烟花

11.禁摊派报刊

12.不得超标准接待,禁鱼翅燕窝、高级烟酒

13.禁大办丧事

14.禁用公款支付烟草,公共场合禁烟

15.再次强调禁用公款宴请、赠送节礼、违规消费。严查官商私人会所“密室政治”

16.北京、杭州关停部分公园私人会所

上一篇:ems快递swot分析下一篇: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考核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