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天小学成语教案

2024-04-08

乐天小学成语教案(精选12篇)

篇1:乐天小学成语教案

乐天小学成语教案

1.课题:成语小故事 2.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成语的基本意思

(2)了解成语背后蕴含的道理(3)学会正确运用成语 3.教学重、难点:

(1)正确读写成语,了解典故(2)引导学生思考,讲明道理 4.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互动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望梅止渴”这一成语故事。熟悉文本:

(1)老师分句带领学生读一遍,着重强调难字难音

(2)鼓励学生分段进行朗读,纠正字音(3)引导学生概括成语故事的情节内容 引导思考:

(1)播放视频,提问学生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2)请学生起来交流想法,分享体会(3)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总结故事的道理 应用:(1)给出例句,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成语造句

(2)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起来造句

(3)布置作业,每位学生运用该成语造两个句子,写在纸上 5.教学总结:

通过对成语的细致讲解,使学生们真正理解成语中的深刻道理,深入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优良品质。

篇2:乐天小学成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情感美和意境美。

2、品析诗歌,感受诗人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和伟大品格。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理解诗人的情感。教学难点:

感受诗人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和伟大人格。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简介诗歌写作背景。今天我们要学习刘禹锡的一首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借此来认识一下这位不服输不言败执着而又乐观的一代诗豪。

刘禹锡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永贞革新。失败后,一再遭贬。宝历二年(826年)冬,刘禹锡在和州刺史(刺史是唐朝对州最高长官的称呼,相当于太守)任期满,被召回京。返回洛阳途中,经过扬州,与苏州刺史任满罢职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

两人才华横溢,经历相似(被贬),他乡相逢,格外兴奋。在相逢后的一次酒席上,两人诗词唱和(席间唱和、相互酬答,是当时文人惯例的雅兴和礼节)。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赠给刘禹锡,对他长期被贬表示同情。刘禹锡读后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白居易。

二、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2、学生自读这首诗,然后指名读。

三、结合诵读,体会诗人感情。

1、分析巴山楚水、二十三年的作用。

2、三四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情感?

3、指导学生诵读后四句诗,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由沉郁到昂扬)通过诵读表现出来。

4、深入体会并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感受诗人豁达乐观的胸怀。

5、引入刘禹锡的另两首诗,进一步体会刘禹锡的顽强豁达精神。因参与王叔文、柳宗元等人的革新活动,诗人被贬郎州(今湖南省常德市)司马。10年后,被朝廷“以恩召还”,回到长安。这年春天,他去京郊玄都观赏桃花,写下了《玄都观桃花》:“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以桃花隐喻暂时得势的奸佞小人。于是诗人再度遭贬,一去就是12年。12年后,诗人再游玄都观,写下了《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依然如故,不改初衷,痛快淋漓地抒发了自己不怕打击、坚持斗争的倔强意志。“前度刘郎今又来”的不懈斗争精神,一直为后人敬佩。“前度刘郎”也成为流传之今的成语。

6、带有感情的再读后四句诗。

7、再读完整的诗。引导学生注意诗中诗人情感的变化;前四句要读的沉郁艰涩,后四句要读的昂扬乐观。

四、总结归纳。

刘禹锡通过这首诗感慨世事沧桑,抒发了被贬的悲愤,又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表现出刘禹锡对未来充满信心,奋发昂扬地重新投入新生活的热情,体现了刘禹锡历经磨难而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这就是刘禹锡。

五、试背整首诗,结束本课学习。板书设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凄凉

千帆过 弃置

万木春 空

歌一曲 翻

长精神 愤懑凄苦

篇3:乐天小学成语教案

张丽萍

教学目的:

1、诗歌中表达的愤激和沧桑感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名句所包含的新陈代谢的自然哲理,以及现在对名句的新的理解

3、对学生进行诗歌赏析的训练,学习写简单的赏析文章。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训练体会诗歌表达的意境和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朗读、赏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本剧表演: 情景表演激趣,导入新课。

时间:早上 地点:扬州

人物:刘禹锡、白居易。(由学生们推选两个表演出色的学生来演)

服装和道具:报纸折的唐朝的帽子两顶。纸折叠的腰带两根 ;酒壶一个,酒杯两个,盘子一个。

表演背景:(由班上一个同学来介绍):敬宗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相同的经历遭遇,使两人有了共同的语言。席间,白居易把箸击盘吟诗一首,为刘禹锡的长期被贬鸣不平。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千。咱们表演就从这里开始。台词 : 白居易(略显醉态):刘兄。你远在巴山楚水凄凉之地,过着寂寞的生活,满朝那么多官员,唯独你多次被贬外任;我深知你才高名重,却偏偏遭逢不公的对待,这二十三年,你失去的太多了。来来来!你为我倒酒,我为你击盘而歌!(边举杯喝酒,边用筷子击盘吟诵)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刘禹锡(眼含热泪):白兄。好久不见了。如今物是人非事事休,你老了我也老了,青春年华就这样逝去了。我在边远之地寂寞倒是不觉得苦啊!苦的是我满腔热情无处可施啊!白白在这个偏僻的地方浪费了我的青春!不过,我们还要往前走。今天我听了白兄的一首诗,很是感慨!罢罢罢!我也吟诗一首来酬和一下。

(筷子击盘吟诵):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感谢两位同学的精彩表演。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板书)

二、解题。

酬,这里是酬谢的意思。乐天,白居易的字。对“初逢”二字,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未见过面,初次相逢;另一是久别之后,初次相逢。到底是哪一种理解,现在尚无定论。我个人采用的是第二种理解。“席上见赠”是对白居易的诗的回赠之说。

三、放配乐音乐背景教师范读课文,师生共同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提醒学生这首诗的节奏和韵律

四、学习活动(一)

(一)学生初读课,谈谈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学生在谈时,能说出诗的一个点就可以了,但必须做到有依有据,言之有理,不能牵强附会,空穴来风。用“我从诗中读出了„„”的句式)

(二)自由朗读,说出你们觉得这首诗最难解释的一句。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2.反复朗读,明确断句,情绪(伤感、惆怅、感慨万千)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3.难点在于典故,一联内连用两个典故。大家找出。

读注释,讲一讲。

以典入诗,是历代诗人常用的表现手法。凡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有来历有出处的词语、佳句,来表达诗人的某种愿望或情感,而增加词句之形象、含蓄与典雅,或意境的内涵与深度,即称“用典。”用典也是诗歌的一种修辞手法,可避免一览无余的直白,还可给读者在诗行间留下联想和思索的余地。

闻笛赋——晋人向秀经过亡友嵇康、吕安旧居,听见邻人吹笛,因而写了《思旧赋》;

烂柯人——晋朝时有一位叫王质的人,有一天他到信安郡的石室山(今浙江省衢qu县)去打柴。看到一童一叟在溪边大石上正在下围棋,于是把砍柴用的斧子放在溪边地上,住足观看。看了多时,童子说“你该回家了”,王质起身去拿斧子时,一看斧柄(柯)已经腐朽了,磨得锋利的斧头也锈的凸凹不平了。王质非常奇怪。回到家里后,发现家乡已经大变样。无人认得他,提起的事,有几位老者,都说是几百年前的事了。原来王质石室山打柴误入仙境,遇到了神仙,仙界一日,人间百年。

后来,后人就把“烂柯”作为围棋的一个别名。

4、向秀所作是《思旧赋》,诗中为什么写成“闻笛赋”呢? 增加了故事情节,突出悲伤之情。5.试着解释诗句:

怀念旧日朋友,独自徒劳的吟诵古人的诗文;昔人已逝,不能听到了,回到故乡,人非物非,恍若隔了上百年。学习活动

(二)1.找出你认为最有哲理的句子。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朗读,明确断句,情绪(乐观向上,音调上扬)。

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贬谪的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争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3.从此句中你休会诗人怎样的心境?

不因自己的遭遇而忧伤、惆怅,表现出了他的达观和豁达胸襟。学习活动

(三)1.学生品读诗的最后一句,感受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五、让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多遍,感受诗跌宕起伏的情感、沉郁中透出的豪放。

六、作业;

(1)默写这首诗

(2)结合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的理解,试着赏析一下这首诗歌。

教学分析: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以其精湛的语言,独特的结构、韵律和意境而流传至今。但古诗词的遣词造句有别于现代汉语语言,词义和语意更有时代差异,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对话中还是会出现不少难题。

因此在古诗词教学对话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建构古典诗歌中的情境,“站在作者的立场,尽量复原或重建作者的境遇与意图,并努力剥茧抽丝、取其精华。”(窦桂梅语)引领学生在情境中走近诗人,因此我独具匠心地设计了课本剧的形式来导入。在表演中体验诗人的情感,在训练中进人诗人的思想世界,在诗词中“走一个来回”。本课的设计并没有从传统的作家简介开始,诵读诗歌,然后释诗句的意思,背诵。而是恰当地只讲重点句和难点句,其他少讲或不讲。不拖泥带水,既避免了满堂灌,也让课堂时间得到最大值的收获。

我的这个设计还改变了以往的背诵传统。为了增加学生们的兴趣,我把千篇一律的背诵诗歌改成唱诗歌表演了。其实学生们在去寻找适合的曲调来谱这首诗歌的时候,不知不觉他们已经完成了诗歌背诵的环节。

总之教学诗歌,品读很重要。一字一句总关情。一定要给足学生们时间去读

①自主读:给足时间读出“诗意” ②引导读:点拨方法读出“诗情” ③想象读:进入意境读出“诗韵”

不过这个教学设计很花时间,他需要师生都要花很多时间去预习和准备。不过倒是很符合韩立福博士所讲的:课前两周师生备,学生唱戏师搭台!《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设计

遵义县新站中学:张智敏

教学目的:

1、诗歌中表达的愤激和沧桑感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名句所包含的新陈代谢的自然哲理,以及现在对名句的新的理解

3、对学生进行诗歌赏析的训练,学习写简单的赏析文章。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训练体会诗歌表达的意境和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朗读、赏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重现情景,导入新课。

敬宗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相同的经历遭遇,使两人有了共同的语言。席间,白居易把箸击盘吟诗一首,为刘禹锡的长期被贬鸣不平。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千。席间,白居易(略显醉态):刘兄。你远在巴山楚水凄凉之地,过着寂寞的生活,满朝那么多官员,唯独你多次被贬外任;我深知你才高名重,却偏偏遭逢不公的对待,这二十三年,你失去的太多了。来来来!你为我倒酒,我为你击盘而歌!(边举杯喝酒,边用筷子击盘吟诵)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眼含热泪):白兄。好久不见了。如今物是人非事事休,你老了我也老了,青春年华就这样逝去了。我在边远之地寂寞倒是不觉得苦啊!苦的是我满腔热情无处可施啊!心中可感慨万千了。

二、解题。

酬,这里是酬谢的意思。乐天,白居易的字。对“初逢”二字,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未见过面,初次相逢;另一是久别之后,初次相逢。到底是哪一种理解,现在尚无定论。我个人采用的是第二种理解。“席上见赠”是对白居易的诗的回赠之说。

三、教师范读课文,师生共同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提醒学生这首诗的节奏和韵律

四、学习活动(一)

(一)学生初读课,谈谈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学生在谈时,能说出诗的一个点就可以了,但必须做到有依有据,言之有理,不能牵强附会,空穴来风。用“我从诗中读出了„„”的句式)

(二)自由朗读,说出你们觉得这首诗最难解释的一句。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2.反复朗读,明确断句,情绪(伤感、惆怅、感慨万千)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3.难点在于典故,一联内连用两个典故。大家找出。

读注释,讲一讲。

以典入诗,是历代诗人常用的表现手法。凡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有来历有出处的词语、佳句,来表达诗人的某种愿望或情感,而增加词句之形象、含蓄与典雅,或意境的内涵与深度,即称“用典。”用典也是诗歌的一种修辞手法,可避免一览无余的直白,还可给读者在诗行间留下联想和思索的余地。

闻笛赋——晋人向秀经过亡友嵇康、吕安旧居,听见邻人吹笛,因而写了《思旧赋》;

烂柯人——晋朝时有一位叫王质的人,有一天他到信安郡的石室山(今浙江省衢qu县)去打柴。看到一童一叟在溪边大石上正在下围棋,于是把砍柴用的斧子放在溪边地上,住足观看。看了多时,童子说“你该回家了”,王质起身去拿斧子时,一看斧柄(柯)已经腐朽了,磨得锋利的斧头也锈的凸凹不平了。王质非常奇怪。回到家里后,发现家乡已经大变样。无人认得他,提起的事,有几位老者,都说是几百年前的事了。原来王质石室山打柴误入仙境,遇到了神仙,仙界一日,人间百年。

后来,后人就把“烂柯”作为围棋的一个别名。

4、向秀所作是《思旧赋》,诗中为什么写成“闻笛赋”呢? 增加了故事情节,突出悲伤之情。5.试着解释诗句:

怀念旧日朋友,独自徒劳的吟诵古人的诗文;昔人已逝,不能听到了,回到故乡,人非物非,恍若隔了上百年。(表现了在物是人非的时光流失中的那种伤感、惆怅、感慨万千这情)

学习活动

(二)找出你认为最有哲理的句子。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朗读,明确断句,情绪(乐观向上,音调上扬)。

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贬谪的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争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3.从此句中你休会诗人怎样的心境?

不因自己的遭遇而忧伤、惆怅,表现出了他的达观和豁达胸襟。学习活动

(三)1.学生品读诗的最后一句,感受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五、让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多遍,感受诗跌宕起伏的情感、沉郁中透出的豪放。

六、作业;

(1)默写这首诗

(2)结合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的理解,试着赏析一下这首诗歌。(可以从诗的语言、诗的思想上着手)教学分析: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以其精湛的语言,独特的结构、韵律和意境而流传至今。但古诗词的遣词造句有别于现代汉语语言,词义和语意更有时代差异,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对话中还是会出现不少难题。

因此在古诗词教学对话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建构古典诗歌中的情境,“站在作者的立场,尽量复原或重建作者的境遇与意图,并努力剥茧抽丝、取其精华。”(窦桂梅语)引领学生在情境中走近诗人,因此我独具匠心地设计了课本剧的形式来导入。在表演中体验诗人的情感,在训练中进人诗人的思想世界,在诗词中“走一个来回”。本课的设计并没有从传统的作家简介开始,诵读诗歌,然后释诗句的意思,背诵。而是恰当地只讲重点句和难点句,其他少讲或不讲。不拖泥带水,既避免了满堂灌,也让课堂时间得到最大值的收获。

我的这个设计还改变了以往的背诵传统。为了增加学生们的兴趣,我把千篇一律的背诵诗歌改成唱诗歌表演了。其实学生们在去寻找适合的曲调来谱这首诗歌的时候,不知不觉他们已经完成了诗歌背诵的环节。

总之教学诗歌,品读很重要。一字一句总关情。一定要给足学生们时间去读

①自主读:给足时间读出“诗意” ②引导读:点拨方法读出“诗情” ③想象读:进入意境读出“诗韵”

不过这个教学设计很花时间,他需要师生都要花很多时间去预习和准备。不过倒是很符合韩立福博士所讲的:课前两周师生备,学生唱戏师搭台!

一、品评历史,借古论今。如:

泊秦准

(杜牧)

烟笼塞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中的《后庭花》歌曲名,是引用的一个典故,南朝陈后主所作的《玉树后庭花》,被后人称为为“亡国之音”。诗人所处的晚唐时期正值国运衰微之际,而这些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反而聚集于酒楼之中欣赏靡靡之音,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可能重演的隐忧?所以,诗人这里是借陈后主因荒淫享乐终致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些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

二、抒情言志,表明心迹。如:

如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引用了一个典故。据《汉书·冯唐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这里诗人身在密州,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以魏尚自喻,希望有一天,朝廷也能派遣象冯唐这样的人前来,抒发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首词用了四个典故,典中套典,我们就说一下最后用的廉颇的典故。廉颇为赵名将,赵王听信谗言不信任他。后秦攻赵,赵王想用廉颇,派人去了解他的情况。廉颇一心为国,当着使者的面吃下一斗米饭、十斤肉,披挂上马,以表示可以上阵,而使者受人贿赂,却谎报廉“一饭三遗屎”,赵王以为廉老,终于不用。词中概括为“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借以表达自己想报效国家却无人过问甚至还被小人中伤的悲愤之情。

由此我们也看出,诗人往往对统治者的批评,因为不能正面直说,用典就是最好的办法。

三、引发联想,创新意境。如:

破阵子(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诗中“八百里”“的卢”涉及两个典故:一是据《世说新语》记载,晋王恺以牛“八百里驳”与王济作赌注,王济获胜后杀牛作炙,后人即以八百里指牛。二是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运用这两个典故,创造一个雄奇的意境,不由让读者仿佛看到战争爆发前犒劳出征将士的壮观场面和战场上铁骑飞驰敌阵的激烈场景,极具穿透力。

四、简洁精练,内涵丰富。

如: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里运用了向秀闻笛、王质遇仙两个典故表达贬官二十多年后回归时的感受。以“闻笛赋”隐含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抒发了对死去旧友深深的怀念之情;以“烂柯人”暗示自己遭贬谪时间太久,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时光景了。短短的十四个字,就表达出了如此复杂的情感,这岂不是用典的魅力?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用典还使诗歌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结构严谨。在增加诗歌内涵的同时,还增加其外形之工整。

其次我们来说诗词用典的主要形式。用典从形式来看,常用和常见的主要有引用历史故事和化用前人诗句两种。

引用历史故事,也叫“用事”。即把典故浓缩化为诗句,借以抒怀言志或影射时事。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后世对她的词评价颇高,称其“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词坛丛话》)。相对而言,李清照的诗流传下来的极少,但这一首却一扫其词的婉约缠绵,风格悲壮飘逸,最为人所赞叹!诗的一、二句语气激昂慷慨,铿锵有力,已成千古名句。

三、四句随即用典:秦末,项羽与刘邦争天下。刘邦的主将韩信于垓下设十面埋伏,项羽杀出重围,败退至乌江。乌江亭长劝他回江东去重振旗鼓,东山再起,像当年率八百儿郎那样破釜沉舟,还可背水一战!但他羞愧难当,自言“无颜见江东父老”,终不肯渡,遂拨剑自刎而死,死得英勇,毫无腆颜偷生,博得女词人的深深敬意和扼腕!这就是把历史故事浓缩化为诗句,用高度概括的形式颂扬了项羽不苟活的崇高气节,从侧面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忍辱偷生的行径进行了有力的讽刺,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

再如孟浩然《过故人庄》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句中,“鸡黍”即为用典。语出《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后章”,说子路随孔子出行楚国而落了后,遇见一位荷蓧(diào)丈人,子路非常恭敬地向老人询问,老人就留子路住宿,且“杀鸡为黍而食之”。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孟浩然借这个典故写出了主人的款款深情和客人感激欣喜之情,十分自然贴切。

另一种用典形式是化用前人诗句,也叫用句。也分两种,一是直接引用前人现成诗句,毛主席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最后两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原诗:“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宋代的孙洙亦在《何满子·秋怨》里用过:“天若有情天亦老,摇摇幽恨难禁。”欧阳修《减字花木兰》中“伤怀离抱。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意如何。细似轻丝渺似波。”

用句的另一种是在原句基础上改动一字或数字,或是只借用其中的某些词语。

李白著名的《行路难》其一中之名句:“拔剑四顾心茫然!”实是化自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其六中的“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这便是有名的模仿诗句之水平过于原典之典型一例。此外,太白更为著名的《将进酒》中的“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仍化自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六中“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以上两例则可明显看出诗仙水平之高、心思之敏、手段之巧!且说苏子最著名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用典之处便颇多。首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乃用太白诗《把酒问月》中“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之意; “千里共婵娟”句,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此处还是用其意,且感情已然变化,不含原赋愁苦颓丧之意味。

篇4:成语王国小学教案(共)

一、课前准备:

1、精心制作卡片。

2、课前将学生分成四个合作小组,并冠以不同的方阵名称。

二、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语言天地里,有一个成语王国,那里风和日丽、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令人流连忘返; 那里奇花异草、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那里飞禽走兽、神出鬼没,使人大开眼界。今天我们很幸运地来到了这个成语王国,并将在这里举 行别开生面的比赛,看谁能金榜题名,让人刮目相看。

参加今天这场比赛的有四个团队:

红队——()队,欢迎你们;

黄队——()队,欢迎你们;

蓝队——()队,欢迎你们;

绿队——()队,欢迎你们;

三、宣布比赛规则

1、比赛分必答题和抢答题。每队的必答题由各队合作完成。答对一个成语得2分,其他队应耐心倾听,影响他队答题酌情扣分。

2、抢答题,在团队中商量,得出结论后迅速完成任务的,得5分。

3、各队选一位博学多才的同学做队长。希望各队在队长的带领下,团结合作,旗开得胜。

4、比赛共分四个回合:

第一回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第二回合:灵机一动,急中生智

第三回合:心有灵犀一点通

第四回合:多多益善

三、游戏要求

同时提醒同学们,我们今天不仅仅要进行成语王国大比武,而且在结束后,还要把比赛的过程生动具体地记录下来,所以请同学们在比赛的过程中,还要多留一颗心,认真观察与体验。

1、谁来说说,我们应该观察什么?(观察教室里的气氛;观察典型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

2、我们又应该体验什么呢?体验自己内心的活动。)

3、教室里的气氛是面,典型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以及自己的内心活动是点,它们合起来就是场面描写的点面结合。

每一个活动都是由一个个精彩的场面组成的。我们在写作的时候,按照活动的顺序,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把一个个精彩的场面呈现出来,就能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受。相信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不仅会玩得痛快,也会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四、成语王国大比武过程

第一回合

1、第一局 首先进行第一回合的第一局比赛。这是一道必答题,在成语王国中,有很多含着一对近义词的成语,请你们根据这一特点,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出示相应卡片)

红队:()多()广 七()八()()言()色()思()想

黄队:()听()说 旁()侧()眼()手()花()巧()

蓝队:()朝()代()风()气()言()语 左()顾()

绿队:()投()合()丹()药()风()雨()身()骨

2、第二局

第二局的题目也是必答题,许多成语中包含着一对反义词,请你根据这一特点,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出示相应卡片)

红队:()昏()暗 深()浅()承()启()()惊()怪

黄队:()新()旧 大()小()弄()成()争()恐()蓝队:积()成()()邻()舍 出()入()()口()声

绿队:()高()厚 口()心()大()无()眼()手()

3、第三局

第三局的题目还是必答题。不少成语中含有动物的名称,请你填空。

红队:()目混珠()鬼蛇神()视眈眈()死狐悲

黄队:()飞凤舞 画()添足()肠小道 顺手牵()

蓝队:()年马月()毛蒜皮()急跳墙()吞虎咽

绿队:()目寸光 气壮如()()到成功 老态()钟

五、交流观察与体验所得

1、刚才我们进行了第一回合的比赛,大家势力相当。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在这一回合的比赛中,你觉得教室里的气氛怎样?

(引导学生说准确、说具体。如果气氛前后发生了变化,则注意引导学生把变化说清楚。)

2、你观察了哪个典型的人物?

引导学生抓住典型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进行具体描述,注意引导学生用书面语言。

3、在比赛过程中,你有哪些心理活动或体验?

注意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环节不同的心里活动。

4、下面,我们将进行第二回合的比赛,希望同学们在认真比赛的同时进一步细细观察与体验,六、成语王国大比武第二回合

第二回合是“灵机一动,急中生智”,这一回合是抢答题。

第一局:请根据下面的词语猜成语。谁最先举手谁猜,谁不举手就喊,就扣除该团队1分。

(逐一出示词语)

退潮(水落石出)剪彩(一刀两断)全错(一无是处)文盲(目不识丁)第二局:刚才这一局可谓扣人心弦,精彩纷呈。接下来的第二局仍是抢答题:看数字说成语,例如12345609,是七零八落。

(逐一出示词语。)

1256789(丢三落四)333 555(三五成群)1+2+3(接二连三)3.5(不三不四)

七、成语王国大比武第三回合

1、小结上一回合比赛情况。

2、这是比赛第三回合,也是最后一回合——心有灵犀一点通,即成语之最,如老师提出“最高的人”,同学们抢答“顶天立地”。这一回合也是抢答题,规矩同第二回合。大家有信心获胜吗?比赛现在开始!

(逐一出示成语之最。)

最长的腿(一步登天)最长的寿命(万寿无疆)最宝贵的话(金玉良言)

最大有容量(包罗万象)最难做的饭(无米之炊)最大的变化(翻天覆地)

最大的被子(铺天盖地)最贵的稿费(一字千金)最大的幸运(九死一生)

八、交流观察与体验所得

1、刚才我们进行了激烈的第二、三回合比赛。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在这两回合的比赛中,你觉得教室里的气氛怎样?你观察了哪个典型的人物?

同学们先小队交流,然后指名集体交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说话)

(引导学生说准确、说具体。如果气氛前后发生了变化,则注意引导学生把变化说清楚。)

(引导学生抓住典型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进行具体描述,注意引导学生用书面语言。)

3、在比赛过程中,你有哪些心理活动或体验?

(注意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环节的不同的心里活动。)

九、成语王国大比武第四回合

小结三个回合比赛情况。注意多用成语,如遥遥领先、后来者居上、难分难解、不分胜负„„

接下来的第回合比赛,将一决雌雄。这回合比赛要求是:各队根据今天的所见所闻,说一段最想说的话,看哪一队用的成语又多又恰到好处。每正确使用一个成语加1分。统计分数,宣布各小队得分情况。

十、活动小结,指导作文

经过紧张激烈的比赛,*队得分最高,不过今天大家都是胜利者,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收获,不仅学到了很多有趣的成语,还学会了观察与体验。现在请同学们把我们这节课的活动记录下来,写成一篇文章。

在写文章之前,老师提醒同学们几点:

1、注意给文章取个生动有趣、新颖恰当的题目。

2、我们比赛进行了四个回合,不要每个回合都平均使力,要做到有详有略,例如你可以详写两个你觉得最有趣的回合,略写两个回合。

3、详写的部分,要善于抓住场面进行描写,既要写活动的气氛,也要抓住典型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以及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行具体描写,这样可以让读者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受。

篇5:小学生成语故事教案素材

东汉末年,吴中有一位名将叫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城)人。他出身士族,少与孙策友善,后归孙策,为建威中郎将,助策在江东创立了孙吴政权。

孙策死后,周瑜与张昭同辅孙权,任前部大都督。

建安十三年(公元2),曹操率军南下。周瑜和鲁肃坚决主战,并亲率吴军大破曹兵于赤壁。两年后周瑜病死,终年35岁。

周瑜不但有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而且精于音乐,有很高的音乐欣赏能力。

据载:周瑜听人演奏的时候,即使多喝了几杯酒,有几分醉意了,也能听出那怕是很细微的差错。每当发现了错误,他就拿眼睛看一下演奏者,示意他演奏错了。因此,当时有句歌谣说:‘曲有误,周郎顾。”

篇6:乐天小学成语教案

成语故事三则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课文中的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成语中的人物形象,从形象中感受到寓意。

2.讲清成语故事中精辟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3.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三.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2.出示自学要求:

(1)正确地认读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生自学课文。

4.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

楚国戳穿演奏腮帮俸禄滥竽充数南郭先生

(2)理解词语的意思。

夸口戳穿腮帮俸禄

(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

(三)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2.凭借课文中的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3.会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

2.讨论:“夸口”是什么意思?文中谁在说大话呢?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3.“张中结舌”什么意思呢?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呢?你能说说“自相矛盾”意思吗?

4.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什么。

(三)精读《滥竽充数》

1.请同学们查查字典,看看“滥”“竽”“充”“数”这四个字的意思。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么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

3.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竽给他听。”

出示三个句子:

(1)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2)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3)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读一读,比较:这三个句子有什么不同,谁能用“总是”说一句话。

4.朗读句子:“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子,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竽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

5.这句话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6.他后来怎么又装不去了?

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是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名用“不要„„而是„„”造句。

7.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四)精读《画龙点睛》

1.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1)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

(2)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

(3)“点睛”的结果怎样?

2.逐题讨论,指导朗读。

(1)点睛前的龙是什么样的?所以人们觉得怎样?

(2)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点睛?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

(3)“点睛”的结果怎样?

(4)读这则故事时节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5)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真的腾空而去,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自由讨论。

(五)布置作业。教学反思:《成语故事》这篇课文由三个成语故事组成。它们都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都是将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蕴含在故事之中,故事短小生动,富有教育意义。如果都是按先感知故事内容,再感悟哲理的顺序进行,方法就单一了,学生容易对课文失去新鲜感,对学习失去兴趣。所以在教学时,我选用了灵活适宜的教学方法。

学习《自相矛盾》,先让学生看图、读文,弄懂什么是矛,什么是盾;指导朗读“夸口”的语气,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并用图示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接着展开想象: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怎样想?又会怎样说?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和事。

学习《滥竽充数》,让学生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引导他们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通过比较三个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从而知道南郭先生能够混的原因,再读“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所以最后南郭先生只好逃走。再次基础上,谈谈读了这个故事知道了什么。

篇7:乐天小学成语教案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成语故事短小、生动,富有教育意义,因而适合儿童阅读。让学生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课文。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会用“总是”、“不是„„而是„„”造句

2.过程与方法: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在理解寓意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教学重点难点:

1.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2.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3.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达成目标:激趣揭题,讲解“成语”“则”的意思。)

1.同学们,我们头脑里已记下不少成语,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课题:成语故事三则

3.什么样的成语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4.这里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二、初读课文

(达成目标:同预习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型,把句子读正确。启发学生质疑。)

1.布置课内预习要求。

过渡: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哪三则寓言故事了?请大家自己读课文。

(1)轻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生字。

(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导生字、正音。

chuō yú sāi fèng lù bì yùn

戳 竽 腮

禄 壁

(2)指导词语,注意正确书写。

夸口 俸禄 自相矛盾 画龙点睛

戳穿 围观 滥竽充数 张口结舌

(3)请你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

“楚”、“戳”是翘舌音;“奏”、“腮”是平舌音;“滥”、“禄”是边音;“竽”是第二声,不能读成第三声。

4.质疑不理解的词语,小组讨论。

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三、指导预习及写字。

(达成目标:学习预习及正确书写。)

1.再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2.指导书写习字册。

3.小组交流,预习下节课内容。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每则故事的意思。板书设计

成语故事三则

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篇8:乐天小学成语教案

赠乐天

作者:元稹朝代:唐 莫言邻境易经过,彼此分符欲奈何。

篇9:乐天小学成语教案

酬乐天

作者:元稹朝代:唐体裁:五古 放鹤在深水,置鱼在高枝。升沉或异势,同谓非所宜。

君为邑中吏,皎皎鸾凤姿。顾我何为者,翻侍白玉墀。

昔作芸香侣,三载不暂离。逮兹忽相失,旦夕梦魂思。

崔嵬骊山顶,宫树遥参差。只得两相望,不得长相随。

多君岁寒意,裁作秋兴诗。上言风尘苦,下言时节移。

篇10:乐天小学成语教案

乐天少

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 五月长斋戒,深居绝送迎。不离通德里,便是法王城。

举目皆僧事,全家少俗情。精修无上道,结念未来生。

宾x缁衣占,书堂信鼓鸣。戏童为塔象,啼鸟学经声。

黍用青菰角,葵承玉露烹。马家供薏苡,刘氏饷芜菁。

篇11:乐天小学成语教案

除夜酬乐天

作者:元稹朝代:唐体裁:七律 引傩绥旆乱毵毵,戏罢人归思不堪。虚涨火尘龟浦北,

无由阿伞凤城南。休官期限元同约,除夜情怀老共谙。

篇12:乐天小学成语教案

读乐天诗

作者:陆游朝代:南宋 放姬鬻骆初何有?常笑香山恨不摅。

上一篇:2016学校病媒生物防治工作总结下一篇:小学作文:关爱,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