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年度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2024-05-19

危险化学品年度安全生产工作总结(精选8篇)

篇1:危险化学品年度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关于上报2011年度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

安全监察计划的通知

时间:2011-02-14 17:12:50

各省辖市安全监管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安委办〔2008〕26号)、〘关于危险化学品企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意见〙(安监部管三〔2010〕186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化工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若干意见〙(豫政〔2010〕29号)等系列文件(以下简称系列文件)精神,切实落实分级监察和企业聘请专家两项制度,通过加强和改善政府安全监管,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现将2011年度制定和上报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监察(检查)计划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省辖市、县(市、区)安全监管局要根据〘河南省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分级监察指导意见〙(豫安监管三〔2009〕433号)(以下简称433号文)的要求,按照企业主体责任、属地监管、重点检查、分级检查的原则,制定2011年度分级监察计划,并报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安全监管部门。分级监察计划要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主要目的。重点监察企业落实系列文件情况。

二、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要根据433号文安全标准化分级要求,制定年度检查计划。按照〘河南省危险化学品生产

企业专家安全检查制度指导意见〙(豫安监管三〔2010〕4号)要求聘请专家,制定专家年度检查计划。企业自身的检查计划要与企业聘请专家的检查计划相结合,以落实系列文件为主要内容,检查计划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备案。

三、请各省辖市安全监管局在2月25日前,以书面及电子版的形式报送省局监管三处下列情况:

1.本部门2011年度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监察计划;

2.辖区内县(市、区)安全监管局监察计划制定情况汇报材料;

3.辖区内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聘请专家检查计划和自查计划的制定情况汇报材料。

联系人:丁庆树联系电话:0371-65866827

电子信箱:hnajwhc@126.com

河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二〇一一年二月十四日

篇2:危险化学品年度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

山亭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二〇一〇年三月

二〇一〇年度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

目标管理责任书

根据国家和省市区有关文件精神,为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保障危险化学品企业生产安全,防止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明确职责,落实责任,特签订本责任书。具体内容如下:

一、事故控制指标

1、不发生人身伤亡事故;

2、不发生经济损失一万元以上的非人身事故。

二、安全生产管理目标

1、依法取得安全许可,遵守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程、标准,健全并落实以法人代表为核心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2、依法健全安全管理机构,按规定足额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

3、保证安全投入,按照国家和省市区规定,足额提取和使用安全费用,依法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社会保险,积极投保安全生产责任险和缴纳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

4、严格落实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安全和使用制度(简称“三同时”制度),保证具备国家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

5、认真组织开展各类作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保证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掌握安全操作技能,并取得相关上岗资格证书。按规定发放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教育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

6、进行经常性的事故隐患检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理,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和事故隐患的整改力度,明确具体的整改要求和目标并跟踪整改,确保安全生产。

7、制定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8、危险化学品企业生产经营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具备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对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责任,其他工作人员在各自岗位职责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责任。

9、危险化学品企业必须积极接受监督检查,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的整改意见要严格按照要求整改。

10、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安全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报区、市安监局备案。

11、如发生安全事故,必须向区安监局及时报告生产安全事故,不得迟报、漏报、瞒报,并积极开展抢险救援,严格按照“四不放过” 原则(即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当事人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责任者未受到处理不放过)处理事故,妥善做好善后工作。

12、按照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求完成危险化学品行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创建任务和其他工作任务,不得降低安全生产条件。

三、奖惩

本年度结束,由区安监局组织业务人员对危险化学品企业2010年度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核事项如下:

1、发生伤亡事故,当年交纳的风险抵押金不予返还。

2、未按照区安监局整改指令对事故隐患进行整改或整改不彻底的,视为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将依法给予行政处罚,由此造成事故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3、经停产整顿仍然达不到要求的,依法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

山亭区安监局 危险化学品企业(公章)

篇3:危险化学品年度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在我国, 危险化学品事故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爆炸和泄漏, 人为因素和设备损坏是事故的主要原因。危险化学品事故引发的环境安全事故中, 技术性的安全问题主要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危化科、环保局污控处和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来管理。而由危险化学品事故引发的社会政治性的环境安全问题则由公安部等部门来管理。

目前我国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基础信息和风险底数不清。对危险化学品产生源、各产生源产生的种类、数量、流向、利用、处置方式以及环境危害性等信息掌握不全, 影响了有关部门的监管。如2015年8月12日的天津塘沽大爆炸, 就是由于不清楚爆炸区内危险化学品的种类、数量等具体信息, 造成更多的人员伤亡。

2 危险化学品管理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2.1 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 环境污染和风险隐患突出。不合理的规划和城市的快速扩张, 导致许多化工企业存在不合理布局, 很多都分布在江河湖泊边缘、人口密集区等环境敏感区域, 一旦发生事故, 有毒有害物质就极有可能直接排入水中或危害周边群众健康。

2.2 我国的化工企业污染排放量非常严重、风险也很高。化工企业的产品依然是以大众通用的化学用品为主要, 并且很多产品都是最为基础的化工原料, 这些原料的生产消耗的资源很多、污染程度很大、附加值却很少。

2.3 很多化工企业都是中小型企业, 设备老旧、技术落后, 不利于环境监管。

2.4 转移联单制度没有很好的实施, 危险废物无序流动。

2.5 环境监管任务与监管能力严重脱节。我国危化生产企业数十万, 处置企业近千家, 环境监管任务十分繁重, 执法人员和水平显著不足。

2.6没有健全的应急救援的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可以在企业发生事故之后将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 但是国内的很多企业对此只是停留在最低阶段, 比如配置相应数量的灭火器等。

2.7 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换和资源回收机制, 废物利用率低。

3 危险化学品环境监管的重点

危险化学品行业环境管理的原则是在明确认识危险化学品对环境、生态的恶劣影响下并在环境安全、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论或理念的指导下, 严格遵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 落实预防型的本质安全化管理手段, 依照危险化学品的特性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和体制。危险化学品环境监管必须设定相对清晰的管理重点, 以便将有限的人力资源发挥到优先改进的领域方面。结合我国危工企业的现状, 环境重点管理主要有加强规划环评、掌握基础数据、控制危险化学品固废这三方面。

3.1 加强规划环评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预防环境风险的重要手段。对化工类产业项目加强规划环评是落实预防为主的本质化安全观的第一步。国家环保部规定产业园区在新建、改造、升级时均应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应作为审批入园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依据。化工石化园区应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强化环境风险评价, 优化园区选址及产业定位、布局、结构和规模、运输和贮存等可能对区域生态系统和人群健康的影响, 提出园区环境风险防范对策建议和跟踪监测计划。石化化工建设项目原则上应进入依法合规设立、环保设施齐全的产业园区, 且符合园区发展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要求。

3.2 掌握基础数据

结合化学品环境管理特征, 对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尽早开展调查摸底、登记在册, 及早解决家底不清, 污染源信息不掌握等问题。尤其是那些对人类和环境具有长期、潜伏性危害的高环境风险化学品 (包括高毒、难降解、高环境危害的化学品) , 如即将被淘汰的高毒农药等, 要研究制订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政策和措施。

3.3 控制危险化学品固废

化工企业排放的固体废弃物多种多样, 处置不当 (如填埋、焚烧、土地处理等) 会造成土壤、大气及地下水的污染。因此其固体废弃物是影响水体 (主要是地下水) 、土壤和大气的最主要因素, 其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和持续性, 污染治理困难, 生态恢复成本高昂[8]。因此危险化学品固废处理处置的好坏对水环境和大气环境的根本改善具有制约作用, 必须全过程管理, 尽量做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首先化工企业应该尽量减少以致避免固体废物的产生和有害物质含量, 其次对不一样的化工废弃物进行分类, 然后回收利用, 最后通过专业设备进行无害化处理、将废弃物的污染程度降到最低。

4 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的建议和思考

4.1 建立专业的化学物品回收渠道, 将环境污染降到最低

单个的污染源往往具有数量小但是品种丰富的特点, 依照我国目前的生产情况和操作性的观点来看, 合理的处置一些化学废弃物具有一定的阻碍,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一个很好的回收渠道。生产者就不知道该将这些废弃物整合到哪里。所以现实生产中很有必要建立一个合理的废物回收渠道, 各地建立起有效的废弃危险化学品交换和回收利用机制, 使部门与部门、部门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信息沟通流畅。废弃危险化学品不仅危害性大, 可利用价值也大, 利用好了就是资源, 利用不好管理、处置成本、环境风险都要加大。因此渠道的建设必须一切从简单化开始, 避免因为复杂的流程导致危险化学物品长时间滞留在土壤和空气中, 威胁环境。

4.2 降低危险化学品突发事故对环境的危害

危险化学品在生产、储运、销售、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一些突发事故极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 不但会造成财产损失、人员伤亡, 而且会导致生态破坏, 危害极大。我们可以从防灾方面着手降低其对环境的危害。防灾的根本手段就是防止危险化学品突发事故的发生, 阻止危险化学品进入环境。因此迫切需要提高危险化学品从业者安全生产意识, 加强安全生产监管, 建立安全标准的工作程序, 科学存储和使用, 及时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将事故发生的隐患直接扼杀在摇篮中, 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

4.3 完善应急体系建设

为了强化企业环境安全管理, 全面提升其防范和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 科学、合理、迅速、有效地控制和处理事故, 防止事故的恶化, 企业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应急救援的体系。通过编制环境应急预案、开展环境应急演练、应急知识宣传和培训等活动, 确保事件发生的时候, 应急体系可以在第一时间启动, 减少环境危害, 遏制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应急救援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救援知识的培训必须落实到每一个人, 内容必须根据时代的发展更新, 企业针对应急的演练必须定期进行, 设施的保证必须到位、防止紧急时刻设备出现问题, 完善联动应急机制, 加强应急监测、处置能力建设等。

4.4 加强队伍建设

大力加快危险化学品及危险废物管理队伍、技术队伍建设, 培养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管理和专项技术人才, 全面提升环境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4.5 加强区域性环境管理

建立生产和使用危险化学品企业和重点污染源信息档案, 建立严格的预防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目标责任制, 行使环保第一审批权, 确保环境安全。

4.6 建立化工园区

积极推进化工产业园区化、专业化, 引导符合条件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入驻化工园区, 提高安全准入标准, 淘汰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工艺落后的危化品企业, 严格限制高环境风险化学品的生产和使用。进一步加强“两重点一重大”安全监管。各级环保部门不再受理工业园区外的新建、改建、扩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项目 (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除外) 。

5 结语

危险化学品对环境的危害是全方位的, 因此在合理利用危险化学品的同时, 必须最大限度的减少其造成的环境污染。本文首先阐述了当前我国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环境监管的问题及形势, 然后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从国家政策方面和社会循环利用方面着手, 提高化工生产的标准和环境监管能力, 完善应急救援体系等。本人认为严格贯彻国家关于危险化学品管理的方针制度, 规范危险化学品储存、使用的程序, 认真落实企业环境安全主体责任, 强化地方政府环境安全监管责任, 在处置各类事故时高度重视保障环境安全, 是可以有效防范和遏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带来的突发环境事件的。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EB/OL].2011-03-02.

[2]王春梅.安全风险评价与环境风险评价的异同[J].现代企业教育.2006, (5下) :127-128.

[3]魏国, 杨志峰, 李玉红.城市危险化学品事故统计分析与对策[J].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6, 28 (9) .

[4]丁伟, 刘权东.化学危险品环境管理的分析与思考[J].科学与财富, 2013 (1) .

篇4:危险化学品年度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关键词】 港航管理;行政法规;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管理;仓储

2011年2月16日,国务院第144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危化条例》)。与2002年3月15日起施行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原《危化条例》)相比,《危化条例》对危险化学品的界定、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应急救援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修改和完善。《危化条例》对港航行政管理机关的职能、行政执法方式、相对人所需承担的违法责任等均作较大的调整。

1 港航行政管理职能的变化

《危化条例》对港航行政管理机关的职权范围、职权行使方式、法律责任作出调整。

1.1 港航行政管理职权的转变

1.1.1 增加港航行政管理职权

《危化条例》扩大港航行政管理机构职责的范围,赋予港航行政管理机构更大的行政自主权。增加的行政职权具体有以下7个方面:

(1)扩大职权范围,将储罐、管道等码头设施纳入港航行政管理范围。《危化条例》第3条明确规定,“本条例所称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原《危化条例》将危险化学品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列入《危险货物品名表》的危险化学品,另一部分是剧毒化学品和没有列入《危险货物品名表》的其他危险化学品。《危化条例》则将两者结合起来,建立统一的危险化学品目录以及调整机制,扩大港航机构的管理范围。《危化条例》第12条和第33条规定,新建、改建、扩建储存、装卸危险化学品的港口建设项目,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规定进行安全条件审查。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经营(包括仓储经营)实行许可制度。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危险化学品。这就将储罐、管道等码头设施纳入港航监督管理体制。

(2)增加查封、扣押权。《危化条例》第7条采取列举的方式,明确职能部门对发现有违法情形的危险化学品可以采取的5种监督措施,其中包括新增的查封、扣押权。行政机关经本部门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查封违法生产、储存、使用、经营危险化学品的场所,扣押违法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的危险化学品以及用于违法生产、使用、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原材料、设备、运输工具。

(3)增加查阅、复制权。原《危化条例》第6条规定,“依照本条例对危险化学品单位实施监督管理的有关部门,依法进行监督检查,可以进入危险化学品作业场所进行现场检查,调取有关资料,向有关人员了解情况,向危险化学品单位提出整改措施和建议。”原《危化条例》没有对资料的调取手段作出明确说明。《危化条例》第7条第1项规定,行政执法人员可以进入危险化学品作业场所实施现场检查,向有关单位和人员了解情况,查阅、复制有关文件、资料。此项规定成为港航管理机关执法人员查阅、复制、依法提取相关证据的法律依据。

(4)增加安全条件审查权。《危化条例》第12条规定,新建、改建、扩建的储存、装卸危险化学品的港口建设项目,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规定进行安全条件审查。原《危化条例》没有对港口部门的安全审查条件作出说明。

(5)增加仓储许可权。《危化条例》第33条规定,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经营(包括仓储经营)实行许可制度。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危险化学品。这实际上增加了对危险化学品使用和储存环节的管理要求,强化了行政许可环节的安全审查管理。

(6)增加运输许可权。《危化条例》第43条规定,从事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水路运输的,应当分别依照有关道路运输、水路运输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取得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许可、危险货物水路运输许可,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这一规定将过去由政府统一实施的运输许可权下放至各个职能部门,在扩大职能范围的同时,明确职能部门的安全监督责任。

(7)增加查验权。《危化条例》第64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交寄危险化学品或者在邮件、快件内夹带危险化学品,不得将危险化学品匿报或者谎报为普通物品交寄。邮政企业、快递企业不得收寄危险化学品。对涉嫌违反该条规定的,有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可以依法开拆查验。

1.1.2 废止两项行政管理职权

(1)废弃危险化学品不再受《危化条例》的调整。《危化条例》第2条规定,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经营和运输的安全管理,适用该条例。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处置,依照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而在原《危化条例》中则强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和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必须遵守该条例的规定。

(2)不再对企业法人进行安全资格认定。《危化条例》第6条规定,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水路运输的许可以及运输工具的安全管理,对危险化学品水路运输安全实施监督,负责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企业、水路运输企业驾驶人员、船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申报人员、集装箱装箱现场检查员的资格认定。《危化条例》明确规定对驾驶人员、船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申报人员、集装箱装箱现场检查员等6类人员采取资格认定;而原《危化条例》则将公路、水路运输单位的资格认定也纳入其中。

1.2 港航行政管理方式的转变

(1)明确坚持预防优先的行政管理模式。原《危化条例》并没有对危险化学品管理的行政方针作出统一说明。《危化条例》第4条则首次提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和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将预防为主的行政理念贯穿于整部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之中。

(2)适当放宽内河通行限制。原《危化条例》第40条规定,禁止利用内河以及其他封闭水域等航运渠道运输剧毒化学品以及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规定禁止运输的其他危险化学品。《危化条例》第54条规定,禁止通过内河封闭水域运输剧毒化学品以及国家规定禁止通过内河运输的其他危险化学品,允许内河以外的其他封闭水域适当通行危险化学品。

(3)内河运输施行分类管理。《危化条例》第55条规定,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对通过内河运输的危险化学品实行分类管理,对各类危险化学品的运输方式、包装规范和安全防护措施等分别作出规定并监督实施。港航行政管理机关作为交通运输部下属机构,在行政方式上应当与上级机关保持一致,从而确保行政执法的有效性及内河运输的安全。

(4)建立健全备案管理制度。要求危险化学品在运输、安全评价以及储存过程中必须将相关危险化学品的详细情况向港航行政管理机关进行备案。《危化条例》第60条规定,船舶载运危险化学品进出内河港口,应当将危险化学品的名称、危险特性、包装以及进出港时间等事项,事先报告海事管理机关。海事管理机关接到报告后,应当在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规定的时间内作出是否同意的决定,通知报告人,同时通报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定船舶、定航线、定货种的船舶可以定期报告。第22条规定,在港区内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应当将安全评价报告以及整改方案的落实情况报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备案。第25条规定,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建立危险化学品出入库核查、登记制度。对剧毒化学品以及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储存单位应当将储存数量、储存地点以及管理人员的情况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港区内储存的,报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和公安机关备案。

1.3 法律责任的转变

原《危化条例》对法律责任的规定较为简单,仅在第65条、第66条规定交通部门拥有针对违法行为的罚款和没收违法所得这两种行政处罚权。《危化条例》对相对人违法情况进行细分,对行政主管部门的处罚权进行较大程度的补充。

(1)扩大处罚权限。《危化条例》涉及港航管理法律责任的条文共计有10条,内容涉及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事故应急等方面。原《危化条例》的法律责任主要是从运输安全角度着眼,《危化条例》则涉及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等多个环节,因此对行政管理机构处罚权限的规定与修订前相比不完全一致,处罚权限范围有所扩大。

(2)提高罚款数额。原《危化条例》规定的违法处罚数额,最低为2万元,最高为20万元,部分情形可处违法所得的5倍。《危化条例》对违法情形大致作两类区分:违法行为轻微且影响较小的,可处最低1万元、最高5万元的罚款;违法行为严重且影响较大的,可处最低5万元、最高50万元的罚款。可见,《危化条例》针对不同违法行为施以不同程度的处罚,在处罚数额上也有所提高。

(3)增加处罚种类。《危化条例》规定的处罚种类,除了罚款和没收违法所得之外,还包括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营业执照。如第78条规定,从事危险化学品仓储经营的港口经营人有违法情形的,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第80条规定,生产、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单位有违法情形且拒不改正的,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吊销其相关许可证件。

2 港航行政管理相对人责任的变化

2.1 强化相对人的责任意识

(1)增加自查义务。《危化条例》第13条规定,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其铺设的危险化学品管道设置明显标志,并定期对危险化学品管道进行检查、检测。进行可能危及危险化学品管道安全的施工作业的施工单位应当在开工的7日前书面通知管道所属单位,并与管道所属单位共同制定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管道所属单位应当指派专门人员到现场进行管道安全保护指导。

(2)强调安保义务。《危化条例》第23条规定,生产、储存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设置治安保卫机构,配备专职治安保卫人员。第43条规定,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企业、水路运输企业应当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危化条例》首次以法规条文的形式明确企业的安保义务。

(3)增加技术防范义务。《危化条例》第26条规定,储存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专用仓库,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相应的技术防范设施。

(4)增加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专章,明确相对人使用义务,包括管理制度、使用许可证制度等。《危化条例》与原《危化条例》的最大区别在于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设置专门章节进行详细规制。《危化条例》第三章“使用安全”规定使用单位的管理制度、使用许可证制度、条件限制等内容。

(5)增加经营资格要求。《危化条例》第34条规定,从事危险化学品经营的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有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经营场所,储存危险化学品的,还应当有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储存设施;从业人员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有健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有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其中,“有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和“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是《危化条例》新增的经营条件。

(6)增加企业内河运输规则。原《危化条例》没有对企业内河运输设置义务,而《危化条例》在适当放宽内河非封闭水域运输危险化学品限制的同时,要求企业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以确保内河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为此,《危化条例》从运输企业的资质条件(第57条),各类危险化学品的运输方式、包装规范和安全防护措施(第58条),运输船舶和专用码头、泊位的安全条件(第60条),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船舶的警示标志悬挂和进出港管理(第61条)等方面,对在内河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责任作出更细致的规定。

(7)增加减损责任。《危化条例》为保证实现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作业的目的,减轻事故发生造成的损害,规定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进口企业发现其生产、进口的危险化学品有新的危险特性时,应当及时办理登记内容变更手续,使危险化学品登记制度具有一定的动态性。

2.2 部分转变相对人的义务

《危化条例》并不一味增添相对人的义务,而是结合港航行政管理的新形势,对原《危化条例》设定的相对人责任作部分改变或删减。

(1)扩大相对人警示义务。《危化条例》第20条规定,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在其作业场所和安全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原《危化条例》第21条规定,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在其作业场所设置通信、报警装置,并保证处于适用状态。与后者相比,《危化条例》扩大了相对人的警示义务。

(2)延长企业安全评价周期。《危化条例》第20条规定,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应当委托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的机构,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进行每3年1次的安全评价,并提出安全评价报告。安全评价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对安全生产条件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的方案。原《危化条例》则要求生产、储存、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单位,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年进行1次安全评价;生产、储存、使用其他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2年进行1次安全评价。

(3)改进仓库管理制度。《危化条例》第24条规定,危险化学品应当储存在专用仓库、专用场地或者专用储存室内,并由专人负责管理;剧毒化学品以及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应当在专用仓库内单独存放,并实行双人收发、双人保管制度;而原《危化条例》第22条规定危险化学品必须储存在专用仓库、专用场地或者专用储存室内,对剧毒化学品以及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的仓库管理并没有作出详细规定。

(4)适当放宽仓储经营许可条件。《危化条例》第33条规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的规定取得港口经营许可证的港口经营人,在港区内从事危险化学品仓储经营,不需要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相对人因此可避免重复申请而造成的不必要的麻烦。

(5)将原来经营、购买危险化学品的禁止性条款转变为经营、购买许可审批制度。原《危化条例》采用列举的方式,明确规定禁止经营、购买危险化学品的情形。《危化条例》第35条、第38条采用概括的方式,通过设立相应的行政许可审批权,达到监督相对人经营、购买危险化学品的目的。此种收紧权限的做法,实际上是扩大相对人在经营、购买危险化学品中的责任和义务,强化相对人在危险化学品作业中的安全和责任意识。

(6)完善事故报告。《危化条例》第71条明确规定,道路运输、水路运输过程中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驾驶人员、船员或者押运人员应当向事故发生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报告。这为行政机关开展事故应急救援、明确责任提供可施行的基础和条件。

3 结 语

篇5:危险化学品年度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一、加强领导,务求实效

按照国家、xxx、xx市关于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的工作部署,为了加强对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领导,县人民政府制订了《xx县2006年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整治工作的领导。按照“政府领导,部门实施,各方联合行动”的要求以及“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的原则,层层落实责任,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了我县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突出抓好关闭、整顿工作

今年以来,县安监局按照国家、xxx、xx市安监局的文件要求(2005年12月31日前未向xxx安监局提出安全生产许可申请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和经营企业,一律依法予以关闭),对全县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了认真细致检查。经检查核实中石化xxxxxx华联加油站等7家加油站和xxxx糖业有限公司酒精车间未在规定的期限内向自治区安监局提出安全生产、经营许可申请。县安监局依照有关规定责令了该8家单位停产、停业,并报请县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关闭。目前,xx县人民政府已下文关闭了xxxx糖业有限公司酒精车间和中石化xxxx华联加油站等5家加油站。其余2家加油站县政府正按有关法定程序进行关闭。

三、严把安全生产准入关

今年,我县对申办安全生产许可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严格对照办证条件,进行安全生产许可审查。借企业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为契机,促使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加大安全投入,改善安全基础设施,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应急救援预案,加强人员教育培训;通过安全评价,落实整改,切实提高安全生产条件。进一步做好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硬件”和“软件”改造、完善和提高工作,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彻底改造。目前,全县7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均已取得了《安全生产许可证》。

四、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建立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系统。

今年,我县积极开展对危险化学品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设工作,纠正危险化学品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强化了广大人民群众防范、互救、自救的意识,加强应急救援预案体系建设,推动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工作的全面开展。目前,我县各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都制定了应急救援预案、自救方案和支援救援方案以及有关规章制度。其中7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均建立了应急救援班,设专用办公室,配置有办公桌椅,制订了岗位职责,配备了专用服装、防毒面具、担架、灭火器、应急救援药品、输氧装置、通讯设备等应急救援设备和器材。今年,县安委办还组织开展了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和落实情况以及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的储备情况的预防性安全检查,进一步加强了应急救援预案体系建设。

督促有关企业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对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今年,我局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要求,对全县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摸底排查。组织相关人员参加重大危险源普查培训,对构成重大危险源的64家加油站和3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了进行普查登记,加强对我县危险化学品领域重大危险源监控的基础工作。

五、加强培训考核,提高人员素质

今年,结合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发放和经营许可证的换证工作,加强监督检查,开展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工作,全面提高行业人员安全意识及操作技能。目前,我县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均按要求经专门的培训考核。其中7家生产企业每年均委托县安全培训中心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进一步促进了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大检查,落实隐患整改

今年以来,我县组织由县安监局、经贸局、农业局、工商局、质监局、供销社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检查组,对全县成品油、农药、酒精、油漆、化工材料等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单位进行了4次安全大检查,共出动车辆82台/次,出动256人/次,对7家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和233家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累计检查652间(次),查出安全隐患517处、提出整改意见517条、责令整改386处,停产整顿经营单位4家。对查出安全隐患,要求生产经营单位落实隐患整改责任人、整改期限、整改措施。对未按要求整改的生产经营单位,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加大对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整顿工作。根据上级安监部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今年县安监局加大了对成品油经营单位清理整顿工作。3月份组织对全县范围内的加油站逐一进行监督检查,对存在隐患加油站下达了限期整改执法文书。在这次清理整顿活动中,对没有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的加油站进行了处罚,停业整顿4家,进行现场处罚2家,约见警示2家。通过清理整顿,进一步完善加油站各项设备设施和安全管理制度,规范了加油站经营行为。

七、广泛宣传,强化监督

篇6:危险化学品年度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县安监局)

2012,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市局的指导下,全县危化安全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行政许可有序高效运行,生产经营企业持证率达100%;安全状况保持良好,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大有改观,全年未出现任何大小安全生产事故。现将全年所做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全面摸底,突出重点

安全监管应该全方位覆盖,不可留有死角,同时,又要抓住重点,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为此,我们下到乡镇,深入基层,对全县危化生产经营企业进行全面摸底,掌握企业安全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全县共有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企业××家,其中:生产企业×家(包括2家陶瓷企业生产厂),经营企业××家(包括化学品经营企业5家,中石油加油站6家、中石化加油站3家、中石化油库1家、社会加油站9家)。办理了安全生产许可证的5家、经营许可证的24家,另有2家在办。

二、依法行政,严格许可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政府有关行政许可的要求,实行窗口服务规范化管理,杜绝两门受理和体外循环的现象,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我们始终把依法办事,依法行政放到首位。一是指导服务,坚持一次性告知制。对申请办理安全生产许

可证和经营许可证的企业,我们首先给予指导,一次性告知当事人所要办理的事项的依据、时限、程序、材料和手续。对当事人手续和材料齐全的,给予及时办理;对不齐全的,一次性告知其原因,并指导当事人补充完善。二是严把条件审批关。对所需材料等形式要件,必须齐备;对现场安全条件等实质要件,要对照行业标准严格审查。坚持不降低标准办证,不另设门槛办事,不提高门槛审核。三是坚持限时办结制度。根据职责范围,对涉及许可项目要限时办理。对手续完备、材料齐、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事项,现时办理;在办理申请事项中,需延长下班时间办结的,主动延时服务;对资料和条件不合规定要求的,向当事人说明原因,指导其补充和完善。总之,危化行政许可工作,未出现违规违纪许可现象。

三、督促了危化生产企业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

我局把此工作做为全年工作重点之一,把它做为日常监管工作的重点,特别是市局××专题工作会议后,更进一步加大了督促力度,由于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差,基础薄弱,整改任务重,本局做了大量的督促指导和服务工作。目前,全县5家生产企业中,有2家生产企业通过聘请专家指导,企业自评和整改,安监审查和审批,现已公告发证,达到了三级标准化企业。2家生产企业已与按市局总体要求,与怀化全顺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签订了委托协议,已进行了

专家初评,另有1家生产企业正与中介服务机构签订委托协议,正在整改隐患,完善条件之中。

四、督促了陶瓷企业整改,申报煤气发生炉安全生产许可证

由于我县××陶瓷企业园区内,陶瓷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差,需要业主聘请有质资的专家进行补充设计和评价,同时,有些陶瓷企业因产生煤气的装置规模小、无压力,认识程度不高,因此,办证积极性不高,整改难度较大。根据省市局关于陶瓷企业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的要求,为尽快落实此项工作,我局做针对业主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加大指导和督促力度。书面向纪委优化办备案了资料,专门召开了企业业主、技术专家、镇分管领导会议,并衔接在市局备案的评价、设计服务机构,到企业现场逐厂检查、指导,技术人员初步提出了各企业需要整改的主要问题,企业也正在整改。多次现场指导业主,并两次牵头中介机构与业主见面沟通,业主从思想上有了更高的认识。目前,此工作有了实质性进展,已有2家较大企业率先完成了安全评价和安全设施设计工作,企业正在积极整改中,力争年内能够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

五、认真组织,狠抓了城市工业灾害防治工作

我局组织召开了全县各成员单位会议,制定了全县城市工业灾害防治工作方案,布置了任务,进行了宣传发动,制

定了高标准的固定宣传标语2幅,进行了排查摸底,建立了隐患台账和城内涉危企业台账;协助县技术监督局对存在特种设备隐患的企业进行了整改销号;组织××镇、县××局对中石油××加油站场内停放报废车辆进行了整改销号。

六、加强监督,注重服务

抓好安全工作,必须坚持多检查,多指导,善于发现企业存在的隐患和问题,督促企业整改隐患,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我们坚持依法行政,对企业先提出整改意见,指导整改,再进行复查督促,对不整改或多次整改不到位,存在较大以上事故隐患的企业,依法予以行政处罚。全年对所有危化企业进行了全面检查,共下达整改指令31份,责令整改隐患100余条,责令当场停产整顿1家,行政处罚1家,同时抓好危化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初审和上报工作,全年新办3家、续办3家、变更1家。

总之,全县危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和希望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大监管力度,加强日常监管,着重做好企业标准化创建、城市工业灾害防治和煤气发生炉安全生产工作,努力学习业务知识,更好地完成市局和县委政府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使我县危化监管工作更上新台阶!

篇7:危险化学品安全整治工作总结

在xx年的专项整治工作中,我们努力作好三个结合:一是把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与落实安全生产保障制度结合起来,督促危险化学品企业建立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自我约束机制。二是把专项安全整治与日常监督管理结合起来,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监管机制。三是把专项整治与全面作好安全生产工作结合起来,致力于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通过深入进行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运输,废弃处置等各监管环节的专项整治,使我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逐步纳入科学化,规范化轨道,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根据《xx市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方案》,重点查处无证生产,无证经营企业;突出化肥,氯碱等行业,强化对已建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的监管,整治周边环境,消除事故隐患;加强易燃可燃气体,液体输送管道的安全监管,消除各类隐患和缺陷;制定和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进行了全市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和了重大危险源的调查摸底,逐一建立档案,全市共有重大危险源797处,其中生产企业89处,经营企业708处。

3、加大检查打击力度,及时消除事故隐患。xx年多次开展安全专项联合执法检查,加大打击非法力度。全年深入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检查指导5000余次,出动检查车辆人员1万多台次,关停并转部分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罗庄,临沭等县区依法取缔了30多家不具备条件的加油站。同时进一步加强在安全检查和安全评价,评估中发现的事故隐患的治理,先后下达隐患整改通知单,建议书1000余份,督促企业加快隐患整改力度,指导帮助企业完善安全管理,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对一些拒不整改的单位,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分别进行了严厉的经济处罚。

4、逐步完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积极构建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为在发生重特大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时迅速,有效的实施救援,减少事故损失,防止事故扩大,我市制定了《xx市重特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确定了应急救援原则和指挥机构,明确了救援方案,应急救援队伍及经费保障;苍山,郯城,费县,平邑,临沭等县区也都编制了本县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了应急救援组织;全市有98个生产企业,1300多个经营单位已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器材,并组织进行了演练。

(二)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稳步开展

安监部门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有关国家标准,严格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审批,许可,定点,登记等工作程序,对于新建,改建和扩建危险化学品的企业,严格按照法定的申办程序,严把生产,储存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关。积极开展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重点加强了加油站,农药等经营单位的安全治理,严格经营许可条件。

篇8:危险化学品年度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一、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严格安全许可条件

1.合理规划产业安全发展布局。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制定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 按照“产业集聚”与“集约用地”的原则, 确定化工集中区域或化工园区, 明确产业定位, 完善水电气风、污水处理等公用工程配套和安全保障设施。2009年底前, 完成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确定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的专门区域。从2010年起, 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建设项目必须在依法规划的专门区域内建设, 负责固定资产投资管理部门和安全监管部门不再受理没有划定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专门区域的地区提出的立项申请和安全审查申请。要通过财政、税收、差别水电价等经济手段, 引导和推动企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新的化工建设项目必须进入产业集中区或化工园区, 逐步推动现有化工企业进区入园。

2.严格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经营许可。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经营许可证发证机关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 认真审核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经营条件。对首次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或申请经营许可证且带有储存设施的企业, 许可证发证机关要组织专家进行现场审核, 符合条件的, 方可颁发许可证。申请延期换发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一级或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企业, 许可证发证机关可直接为其办理延期换证手续, 并提出该企业下次换证时的安全生产条件。要把涉及硝化、氧化、磺化、氯化、氟化或重氮化反应等危险工艺 (以下统称危险工艺) 的生产装置实现自动控制, 纳入换 (发) 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条件。地方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结合本地区实际, 制定工作计划, 指导和督促企业开展涉及危险工艺的生产装置自动化改造工作, 在2010年底前必须完成, 否则一律不予换 (发) 安全生产许可证。

要规范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人员从业条件。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安全监管部门要会同行业主管部门研究制定本地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人员从业条件, 提高从业人员的准入门槛。从2009年起, 安全监管部门要把从业人员是否达到从业条件纳入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行政许可条件。

3.严格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投资管理部门要把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设立安全审查纳入建设项目立项审批程序, 建立由投资管理部门牵头、安全监管等部门参加的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会审制度。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未经安全监管部门安全审查通过的, 投资管理部门不予批准。

要从严审批剧毒化学品、易燃易爆化学品、合成氨和涉及危险工艺的建设项目, 严格限制涉及光气的建设项目。安全监管部门组织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时, 要严格审查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和使用危险工艺的新建化工装置是否设计装备集散控制系统, 大型和高度危险的化工装置是否设计装备紧急停车系统;进行建设项目试生产 (使用) 方案备案时, 要认真了解试生产装置生产准备和应急措施等情况, 必要时组织有关专家对试生产方案进行审查;组织建设项目安全设施验收时, 要同时验收安全设施投入使用情况与装置自动控制系统安装投入使用情况。

4.继续关闭工艺落后、设备设施简陋、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监管部门检查发现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危险化学品企业, 要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或在规定期限内未进行整改的, 应依法吊销许可证并提请企业所在地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关闭。对使用淘汰工艺和设备、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 企业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安全监管部门要提请同级或县级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关闭, 有关人民政府要组织限期予以关闭。

二、加强企业安全基础管理, 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5.完善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主要负责人要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职责, 完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 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保障安全投入, 建立内部监督机制, 确保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6.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企业要加强建设项目特别是改扩建项目的安全管理, 安全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确保采用安全、可靠的工艺技术和装备, 确保建设项目工艺可靠、安全设施齐全有效、自动化控制水平满足安全生产需要。要严格遵守设计规范、标准和有关规定, 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负责设计、施工、监理。建设项目试生产前, 要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和建设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三查四定” (查设计漏项、查工程质量、查工程隐患, 定任务、定人员、定时间、定整改措施) , 制定试车方案, 严格按试车方案和有关规范、标准组织试生产。操作人员经上岗考核合格, 方可参加试生产操作。工程项目验收时, 要同时验收安全设施。

7.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要按照《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 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要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与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相结合, 纳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计划和目标考核, 通过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双基”工作, 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剧毒化学品、易燃易爆化学品生产企业和涉及危险工艺的企业 (以下称重点企业) 要在2010年底前, 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全面达标。

8.建立规范化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要建立健全定期隐患排查制度, 把隐患排查治理纳入企业的日常安全管理, 形成全面覆盖、全员参与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 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化和常态化。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要根据生产特点和季节变化, 组织开展综合性检查、季节性检查、专业性检查、节假日检查以及操作工和生产班组的日常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和隐患, 要及时整改;对不能及时整改的, 要制定整改计划, 采取防范措施, 限期解决。

9.认真落实危险化学品登记制度。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单位应做好危险化学品普查工作, 向所在省 (自治区、直辖市) 危险化学品登记机构提交登记材料, 办理登记手续, 取得危险化学品登记证书, 在2009年底前完成危险化学品登记工作。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必须向用户提供危险化学品“一书一签” (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 。

10.提高事故应急能力。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要按照有关标准和规范, 编制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 配备必要的应急装备和器材, 建立应急救援队伍。要定期开展事故应急演练, 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 适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中小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应与当地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应急救援机构、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建立联系机制, 通过签订应急服务协议,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11.建立安全生产情况报告制度。每年第一季度, 重点企业要向当地县级安全监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报告上年度安全生产情况, 有关中央企业要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安全监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报告上年度安全生产情况, 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现场核查。企业发生伤亡事故时, 要按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受县级人民政府委托组织一般危险化学品事故调查的企业, 调查工作结束后要向县级人民政府及其安全监管、行业主管部门报送事故调查报告。

12.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要按照《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 (原国家安全监管局令第20号)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3号) 的要求, 健全并落实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 实行全员培训, 严格持证上岗。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采取多种有效措施, 分类别、分层次开展安全意识、法律法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安全技能、事故案例、应急管理、职业危害与防护、遵章守纪、杜绝“三违” (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 等教育培训活动。企业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员安全培训考核, 考核成绩记入员工教育培训档案。

三、加大安全投入, 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13.建立企业安全生产投入保障机制。要严格执行财政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 (财企[2006]478号) , 完善安全投入保障制度, 足额提取安全费用, 保证用于安全生产的资金投入和有效实施, 通过技术改造, 不断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14.改造提升现有企业, 逐步提高安全技术水平。重点企业要积极采用新技术改造提升现有装置以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工艺技术自动控制水平低的重点企业要制定技术改造计划, 加大安全生产投入, 在2010年底前, 完成自动化控制技术改造, 通过装备集散控制和紧急停车系统, 提高生产装置自动化控制水平。新开发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工艺必须在小试、中试、工业化试验的基础上逐步放大到工业化生产。

新建的涉及危险工艺的化工装置必须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 选用安全可靠的仪表、联锁控制系统, 配备必要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泄漏检测报警系统和火灾报警系统, 提高装置安全可靠性。

15.加强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要定期开展危险源识别、检查、评估工作, 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 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 按照有关规定或要求做好重大危险源备案工作。重大危险源涉及的压力、温度、液位、泄漏报警等要有远传和连续记录, 液化气体、剧毒液体等重点储罐要设置紧急切断装置。要建立并严格执行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责任制, 定期检查重大危险源压力容器及附件、应急预案修订及演练、应急器材准备等情况。

16.积极推动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工作。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有关企业开发化工安全生产技术和危险化学品储存、运输、使用安全技术。在危险化学品槽车充装环节, 推广使用万向充装管道系统代替充装软管, 禁止使用软管充装液氯、液氨、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等液化危险化学品。指导有关中央企业开展风险评估, 提高事故风险控制管理水平;组织有条件的中央企业应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技术 (HAZOP) , 提高化工生产装置潜在风险辨识能力。

四、深化专项整治, 完善法规标准

17.深化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各地区要继续开展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整治工作, 通过相关部门联合执法, 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 采取鼓励转产、关闭、搬迁、部门托管或企业兼并等多种措施, 进一步淘汰不符合产业规划、周边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要求、能耗高、污染重和安全生产没有保障的化工企业。化工企业搬迁任务重的地区要研究制定化工企业搬迁政策, 对周边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要求和在城区的化工企业搬迁给予政策扶持。

18.加强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监控和协查。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交通管理部门要统筹规划并在2009年6月底前完成本地区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监控平台建设工作, 保证监控覆盖范围, 减少监管盲点, 共享监控资源, 实时动态监控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运行安全状况。在2009年底前, 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车辆都要安装符合标准规范要求的车载监控终端。

推进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联合执法和协查机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建立和完善本地区公安、交通、环保、质监、安全监管等部门联合执法工作制度, 形成合力, 提高监督检查效果。要针对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活动跨行政区的特点, 建立地区间有关部门的协查机制, 认真查处危险化学品违法违规运输活动和道路运输事故。要在危险化学品主要运输道路沿线建立重点危险化学品超载车辆卸载基地。

19.推进危险化学品经营市场专业化。贸易管理、安全监管部门要积极推广建立危险化学品集中交易市场的成功经验, 推进集仓储、配送、物流、销售和商品展示为一体的危险化学品交易市场建设, 指导企业完善危险化学品集中交易、统一管理、指定储存、专业配送、信息服务。

20.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加强调查研究, 进一步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健全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法规体系。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安全监管部门要认真总结近年来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的经验和教训, 以《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修订) 》即将发布施行为契机, 积极通过地方立法, 结合本地区实际, 制定和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提高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生产准入条件, 完善安全管理体制、机制, 保障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有法可依。

21.加快制修订安全技术标准。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要组织研究、规划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标准体系, 优先制定和修订当前亟需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标准。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制定工作计划, 组织修订现行的化工行业与石油、石化行业建设标准, 提高新建化工装置安全设防水平。

五、落实监管责任, 提高执法能力

22.加强安全生产执法检查, 规范执法工作。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安全监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要结合本地区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实际, 制定年度执法检查工作计划, 明确检查频次、程序、内容、标准、要求。要重点检查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并监督执行的情况, 企业员工安全教育培训、重大危险源监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安全费用提取与有效使用、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等情况。

安全生产执法机构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规范, 开展执法检查工作。要提高执法检查的能力, 保证执法检查的客观性, 严格规范执法检查工作, 提高执法的权威性。要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和专家的作用, 提高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和应急管理水平, 参与安全监管、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的执法检查工作。要加大对违法违规企业处罚的力度, 推动企业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23.严格执行事故调查处理“四不放过”原则, 加强对事故调查工作的监督检查。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企业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严格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 认真履行职责, 做好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查清事故原因, 制定防范措施, 严格责任追究, 开展警示教育。安全监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企业受县级人民政府委托组织的一般危险化学品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的监督, 检查防范措施和责任人处理意见落实情况。

县级以上安全监管部门要在每年3月底以前, 向上一级安全监管部门报送本地区上年度危险化学品死亡事故的调查报告、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复文件 (复印件) ;省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将一次死亡6人以上的危险化学品事故调查报告、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复文件 (复印件) 报送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24.加强事故统计分析, 及时通报典型事故。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认真做好危险化学品事故统计工作, 按时逐级上报统计数据;同时收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及其他行业、领域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信息;定期分析本地区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特点和规律, 更好地指导安全监管工作。安全监管、行业主管等部门对典型危险化学品事故, 要及时向相关企业和部门发出事故通报, 吸取事故教训, 举一反三, 防止发生同类事故。

25.加强安全监管队伍建设, 提高执法水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安全监管机构和监管队伍建设, 重点地区要在安全监管部门设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机构, 专门负责本行政区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要结合本地区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为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机构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和技术装备;要加强业务培训, 提高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和执法水平。

26.进一步发挥中介组织和专家作用。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指导专业协会、中介组织积极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咨询服务, 帮助指导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加强基础管理, 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有条件的地方可依法成立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 为中小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提供咨询服务。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建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专家数据库, 为专家参与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创造条件;建立重大问题研究和重要制度、措施实施前的专家咨询制度;鼓励和督促中小化工企业聘请专家 (注册安全工程师) 指导, 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六、加强组织领导, 着力建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27.加强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全健康的高度, 在地方党委的领导下, 发挥政府监督管理作用, 加强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 把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定期研究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 协调解决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构建党委领导、政府监管、企业负责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28.建立和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涉及部门多、环节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建立并逐步完善由负有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责任的单位参加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进一步加强对本地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协调, 研究解决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深层次问题;督促各相关部门相互配合, 密切协作, 提高执法检查效果。

上一篇:知识产权加盟代理商合作协议书下一篇:红安县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