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库安全管理

2023-03-17

第一篇:危险化学品库安全管理

危险品库安全操作规程

1、危险品应存放在专用危险品铁柜或危险品库(地下室或地窖中)。危险品库内应有若干专用柜,用以存放上述物品,危险品库应有通风、防火、防爆、防毒、降温、防潮、防水、避光、防静电等安全设施。

2、危险品库要双人、双锁,无关人员不得进入危险品库。

3、危险品的取用及送还要有专用登记册记录,手续齐全。使用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安全防护。

4、对于危险品,要做到定期检查,要求包装完好,标签齐备,标志明显。实验中的废水,废液、废包装以及其它残存物,应做妥善处理,不得乱扔乱放,以免发生事故。

5、支领、取送、使用上述危险品时,不准吸烟,危险品库内严禁明火。

6、对违反本制度的有关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

危险品安全使用操作规程

在中学理科实验中涉及到的危险品包括易燃品、氧化剂、毒害品和腐蚀品。为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和实验顺利进行,在实验过程中,必须做到:

1、酸、碱具有腐蚀性,不要把它们洒在皮肤或衣物上。稀释浓硫酸时,切忌将水倾入浓硫酸中,以免喷出伤人。废酸应倒入酸缸(或指定的容器里),注意不能往酸缸里倾倒碱液,以免酸碱中和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而发生危险。

2、强氧化剂(如氯酸钾)与某些药品的混合物(如氯酸钾与红磷的混合物)易发生爆炸。使用和保存时,应注意安全。

3、白磷有剧毒,并能烧伤皮肤,切勿与人体接触;它在空气中能自燃,应保存在水中。取用时要用镊子。

4、有机溶剂(乙醚、乙醇、苯、丙酮等)易燃,使用时一定要远离火源,用后应把瓶塞盖严,放到防火、阴凉的地方。一旦不慎因有机溶剂引起着火时,应立即用沙土或湿布扑灭,火势较大的,可用灭火器,但不可用水扑救。

5、钡盐有毒(硫酸钡除外),不得进入口内或接触身体伤口;汞易挥发,它在人体内会积累起来,引起慢性中毒。如遇汞洒落时,须尽可能地收集起来,并用硫磺粉盖在洒落的地方,使汞变为硫化汞。

6、硝酸盐要轻拿轻放,不能研磨,否则会引起爆炸。

7、金属钾、钠等不要与水接触或暴露在空气中,应保存在煤油里,并在煤油内切割。取用时,要用镊子。

8、下列实验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1)制取具有刺激性的、恶臭的和有毒气体(如H2S,Cl2,CO,NO2,SO2,Br2等)或进行能产生这些气体的反应;

(2)进行能产生氟化氢(HF)的反应;

(3)加热盐酸、硝酸和硫酸时。

第二篇:危险化学品论文和危险化学品管理论文:国内外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

本文由中国学术论文网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危险化学品论文和危险化学品管理论文: 危险化学品论文和危险化学品管理论文:国内外危险化学品 安全管理体系探讨

摘 要:长期依赖法律法规的主导作用而忽略危险化学品安全技

术的研究,使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的基础薄弱,已经 严重阻碍了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 本文介绍了国 内外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最新研究进展。 在结合国际研究热点 和先进安全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 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应对 措施、今后的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 关健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技术 1 引言 发达国家均建立了较完善的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1~4],我国 的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和 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它们并未完全与国 际化学品管理接轨,在化学品危险性鉴定、分类和评价等方面,仍 然缺少相应的主管部门和检测机构,无法应对国外危险化学品领 域的技术法规[5]。 建立完善的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已经成为我国 经济发展的紧迫任务。 2 国外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1928 年,美国国家防火协会的化学危险品和爆炸物品委员会 协同化学学会编辑了常用化学危险品表(NFPA49)。 美国道化学公 司开发了火灾爆炸指数。 英帝国化学公司和日本劳动省分别创立

了 Mond 法和六阶段评价法。 随后,美国政府又相继颁布了 《有毒 物质控制法》《职业安全卫生法》《消费产品安全法》《高度危 、 、 、 险化学品处理过程的安全管理》《危险物品运输法》《有害物质 、 、 包装危害预防法》 资源保护和回收法》 联邦环境污染控制法》 、 《 、 《 和《食品、药物和化妆品法》等法律法规。 为使欧盟各国在化学品管理上保持一致, 1967 年,欧盟制定 了第一部指令 67/548/EEC。1996 年,欧盟修订了 1982 年颁布的 《工业活动中重大事故危险法令》 。2001 年 2 月欧盟发布了《未 来化学品政策战略白皮书》 。2004 年 1 月欧盟向 WTO/TBT 委员 会通告了“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建立欧洲化学 品管理局并修订 1999/45/EC 指令和法规(EC)(有关持久性有机污 染物)的欧州议会和理事会法规提案”的文本。2007 年 6 月 1 日, 欧洲委员会开始全面实施新的化学品管理政策———化学品注 册、评估和许可制度。此外,日本、韩国、加拿大、墨西哥、泰 国和菲律宾等也相继建立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 1954 年,根据《关于危险品运输问题的提案》,联合国召集了 危险品运输专家委员会。随后,该委员会提交了《关于危险货物 运输的建议书》 。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联合国创立了国际有害化 学品登录制度及国际化学安全计划。此后,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 专家委员会编写了 《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 规章范本》 (桔 皮书)、国际海事组织制订了《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 、国际航 空组织制订了《空运危险货物安全运输技术》 、欧洲铁路运输中

心局制订了《国际铁路运输危险货物技术规则》 、欧经会(ECE) 制订了《国际公路运输危险货物协定》和《国际内河运输危险货 物协定》,这六部规范目前已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 为解决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环境问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制 定了《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 。1992 年 6 月,里约地球峰会通过了《21 世纪行动计划》 。1998 年 9 月,联 合国粮农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通过了 《关于在国际贸易中对 某些危险化学品和农药采用事先知情同意程序的公约》 。在联合 国环境规划署(UNEP)第七届理事会特别会议后联合国危险物品 运输和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标记系统专家委员会制订了 GHS 系 统,并在世界范围推广使用。2006 年, 140 多个国家采纳了《国际 化学品管理办法》,并通过了《国际化学品管理战略方针》 。 总之,到目前为止,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先后制订 了较完善的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和监控体系,各国正根据可持续 发展的目标,调整化学品管理方针、政策和战略,进一步强化和完 善本国的化学品安全立法。 发展中国家虽然也制定了相

应的化学 品管理法规,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3 国内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 在石化工业建设初期,国内各大化工企业就相继建立了职业 病防治所,开展了化学事故的救援抢救工作。部分省市和自治区 也相继设立化工职业病防治研究所。 1994 年,原化工部颁布了 《化 学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办法》 1996 年,原化工部和国家经贸委联合 。

印发了《关于组建“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系统”的通知》,成立了 全国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按区域组建的 8 个化学事故 应急救援抢救中心。同年,原劳动部和化工部联合颁发了《工作 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随后,“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系统”更 名为“国家经贸委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抢救系统” 。中石油、中石 化和中海油三大集团公司都各自组建了事故应急救援体系。 1999 年 10 月,国家经贸委颁布了《关于开展危险化学品登记注册工作 的通知》 。随后,公安部、交通部、国家经贸委、国家环保局和国 家质量监督局联合发布了 《关于加强化学危险品管理的规定的通 知》 。2000 年 9 月国家经贸委颁布了《危险化学品登记注册管理 规定》 。2002 年,国务院通过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同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实行标志着我国危险化学品 安全生产和管理进入了新阶段。此后,《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 法》《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危险化学品包装物、 、 、 容器定点生产管理办法》等相继实施。 2005 年,国家质量检验检疫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 发布了《危险货物品名表》和《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两项 标准。随后,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了《关于在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环 境管理登记过程的违规行为的公告》 。国家环保总局海关总署发 布了《关于修订中国严格限制进出口有毒化学品目录的公告》 。 目前我国有关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规范已达 40 多 部。 此外,我国也积极参与了一系列国际行动和国际公约,如 POPs

公约、PIC 公约、IFCS、全球汞评估等,并实施了农药登记、化学 品首次进口和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登记、危险废物转移登记、合格 实验室(GLP)认证等管理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政府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的制 定、 安全管理政策的实施和危险化学品国际合作等方面已经初步 形成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 4 主要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初步建立了危险化学品管理体系,但是危 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形势依然严峻。 41 基础工作薄弱,关键技术研发能力差我国危险化学品

安全管理技术基础薄弱,尤其缺乏危险化学品安全关键技术的研 究能力。危险化学品登记工作滞后,至今尚未建立起全国危险化 学品及企业数据库。危险化学品安全信息缺乏;大量危险性不明 化学品及混合物急需危险性鉴别分类,确定其危险性。危险化学 品安全管理体系尚不能为我国经济、 社会发展以及对外开放提供 足够的技术支撑和安全保障。 42 硬件条件缺乏,实验技术支撑差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统

一的化学品测试合格实验室规范标准,大多数科研单位的化学实 验室和环境实验室均未建立和执行合格实验室规范并通过国家 认证,无法保证化学品安全数据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相互可接受 性。 43 应急救援标准薄弱,救援力量过于分散我国的危险化

学品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起步较晚,应急救援标准薄弱。受人 员、资源和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所编制的应急预案适用性较差,无 法有效地发挥作用。应急救援力量分散在各系统、各部门中,彼 此间存在不协调的问题,难于协同作业,发挥整体救援优势。此外, 应急准备工作不充分,特别是应急救援的装备、物资、经费不落 实。 44 安全评价体系不健全,辅助技术不完善目前,国内的新

化学物质申报许可制度刚刚实施,风险评价正处于摸索险段,特别 是由于难以预测暴露数据,暴露评估难度较大,现阶段的安全评价 还主要侧重于危害评估。 国内尚未建立完整的危险化学品安全评 价体系,至今仍没有一个专门的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评价方法,无 法对生产、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的企业进行全面实际的安全评 价[6]。此外,相关的参数数据库、分析模型、风险表征计算系统 和不确定性分析评价系统等也尚待完善。 45 法律法规不协调,

监管部门协同性差《化学危险物品

安全管理条例》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主要侧重安全生 产方面,对化学品的环境和健康安全关注远远不足。此外,原化工 部、交通部和环保总局等部门也都有相关的安全规定与标准,而 这些标准和规定间存在不协调甚至矛盾的问题,缺乏系统性。企 业自律意识淡漠,咨询服务机构服务方式简单,加上机构改革,安 全监督管理队伍发生较大变化,部门行动的协同性较差,造成危化 品管理工作不到位和滞后,存在众多事故隐患。

46

安全监管机制薄弱,监管网络尚待整合化学品安全监

管体系存在较严重的部门分割、职能交叉和各自为政等问题。对 危险化学品生产、运输、仓储、经营、使用和废弃处置等环节的 监管存在严重的监管缝隙、漏洞,甚至是监管空白。不同省市间 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合作机制尚未建立,跨区域安全监管网络 尚未形成,省际间联动监管存在困难[7]。 47 法规标准不健全,国际合作需加强我国虽然建立了可

持续发展的化学品安全与环境管理法规和标准体系,但是涉及化 学品安全的法规、标准还不健全。如:尚需建立和完善新化学物 质上市前申报制度、重点管理化学品登记许可制度、重大化学危 险源报告制度等国际通用的化学品安全和环境管理法规和标准 [8]。此外,由于国内安全管理部门众多,在进行国际间交流与合作 时不能全面反映化学品安全管理实际情况和取得的进展,无法取 得国际组织的理解和支持。 5 建议和措施 针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以下建议 和措施: (1)开发低风险化学品和替代技术研究;积极开展化学品理化 性质、 生物系统效应、 蓄积与降解、 健康效应测试方法的规范化、 标准化的研究,建立化学品分类基准,完善全国危险化学品及企业 数据库; 加快建立和完善 MSDS 制度。 (2)我国已有部分实验室基本具备了合格实验室的条件,能为

管理中所需的测试指标提供准确的数据和资料,目前的关键是建 立并完善化学品测试合格实验室认证体系,促进合格实验室的建 设[1]。 (3)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应急信息技术的研究工作,化学品事 故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以及应急救援、 环境修复等技术储备工作, 发挥各成员单位安全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交流、合作与协调,建立 一套测定、分析、报警、应急措施的完善的应急体系,及时、正 确地实施现场抢险救援措施。 (4)在考虑我国研究水平和管理能力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安 全评价和风险管理在新化学物质申报、新农药等新化学品登记、 现有危险化学品管理、 化学品建设项目影响评价等化学品管理专 项领域中的作用,制定并执行科学可行的质量标准[9],建立一套完 整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安全评价体系。 (5)化学品安全监管部门应该建立协调机制,加强彼此间的沟 通与合作,进而使管理制度协调一致,部门行动的协同。 (6)快速传递和共享各种安全管理信息资源,实现对危险化学 品安全信息的有效管理。建立监管部门之间的常态合作协调机 制、无缝隙化城市安全监管平台以及跨区域合作监管机制,整合 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网络[7],为化学品管理提供服务。 (7)应该进一步系统化建设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法规标准体 系、制定作业场所危险化学品卫生要求、修订《危险化学品安全 管理条例》 同时,加强国际协调与合作,建立国际通行的化学品统 。

一协调系统。吸取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及国际惯例,并结合我国 国情,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全面提升我国危险化学品的 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菅小东,周红,高映新.国际化学品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发

展趋势[J].环境科学研究, 2004, 17(3): 7~9 [2] 章莉娟,钱宇,冯建中.欧盟新的化学品控制体系和我国

的对策[J].现代化工, 2005, 25(10): 6~11 [3] 刘建国,胡建信,唐孝炎.化学品环境管理全球治理格局

与中国管理体制的完善[J].环境科学研究, 2006,19(6): 121~126 [4] 梁韬,陈国华,张辉,等.区域战略安全管理———历史、 现 状与未来[J].中国安全科学学

报,2005,15(2):19~24 [5] 王利兵,于艳军,李宁涛,等.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研 究现状及趋势[ 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 4(1): 82~85 [6] 狄建华,甄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评价方法初探[J].辽

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3, 22(4): 506~508 [7] 赵来军,吴萍,刘寅斌.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网络整

合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9(2):47~52 [8] 李政禹,化学品环境无害化管理的国际发展趋势[J].化

工环保, 2004, 24(z1): 434~441 [9] 周红,聂晶磊,菅小东.风险评价在中国化学品管理中的

运用[J].环境科学研究, 2004, 17(3): 4~6

第三篇: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贯彻“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规范????(以下简称公司)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以下简称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依据国家法律、规定和标准,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规范了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估、建档、备案、日常管理、应急处置、检查评价等内容。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重大危险源是指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标准辨识确定,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公司的重大危险源有储氨罐及氨区、制氢站及罐区、柴油罐及油区。

第四条

关键名词术语解释

(一)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

(二)单元: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三)临界量: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化学品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危险化学品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四)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第五条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及各部门、各项目部(以下简称各部门)。 第六条

引用文件

(一)《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4‟第13号);

(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11‟第40号令);

(三)《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4);

(四)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GB26164.1-2010);

(五)《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国家能源局[2014]161号);

(六)《燃煤发电厂液氨罐区安全管理规定》(国能安全„2014‟328号)。

第二章

组织与职责

第七条

公司总经理是公司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是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对重大危险源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并保证重大危险源安全生产所必需的安全投入。

第八条

生产副总经理协助总经理对重大危险源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是公司重大危险源安全直接责任人,对公司总经理负责,组织实施重大危险源管理体系运作,保证实际效果。

第九条

总工程师对公司重大危险源生产技术的应用安全性负直接领导责任,负责建立公司重大危险源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的技术管理体系,推动体系的有效运作,保证安全生产。

第十条

安全监察部是重大危险源管理监督部门,是重大危险源档案应建立与保存部门。

(一)明确并落实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责任制,负责重大危险源管理办法的制定、修订工作;

(二)负责重大危险源辨识、定期评估、登记建档、备案申报、应急管理和安全报告等工作;

(三)监督各部门开展检测监控、现场处置、应急演练工作,以及、安全规程、防范措施、安全防范措施执行情况;

(四)组织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取证;负责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工作;

(五)定期组织重大危险源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保证安全管控、隐患整改所需资金,督促责任部门落实整改措施;

(六)负责对责任单位检修、运行规程编制的审核工作。

第十一条

设备部是重大危险源管理的责任单位,是设备管理、检修维护的执行部门。

(一)负责制定设备检修规程,建立设备技术资料台账,重大危险源及附属设备定期检修;

(二)负责明确重大危险源中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责任人;

(三)负责定期组织重大危险源设备、安全自动装置的检修维护、检测及检查,落实整改措施及反事故措施;

(四)负责对检修维护人员安全技术培训、个人防护用品的检查、应急处置方案的演练工作;

第十二条

发电部为重大危险源运行管控措施的执行部门,是人员出入管理部门。

(一) 负责制定设备运行规程、日常巡回检查制度及出入管理制度,

(二) 负责运行操作、日常巡检和人员出入管理,及异常工况的记录;

(三) 负责制定危险化学品现场接卸的安全技术措施、接卸操作及现场监护;

(四) 负责运行人员安全技术培训、个人防护用品的检查、应急处理的演练工作;

(五) 负责现场应急救援器材、物资的日常检查和维护。

第三章

危险源辨识、评估、建档

第十三条

公司按照政府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重大危险源辨识范围和标准,结合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及安全性评价工作,开展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估。

第十四条

安全评估工作应委托具备安全评价资格的评价机构进行,可进行专项评估,或结合安全性评价专家查评工作一同开展。

第十五条

重大危险源按单元评估提出评估报告,安全监察部要做好评估资料的存档工作。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应当客观公正、数据准确、内容完整、结论明确、措施可行,并包括下列内容:

(一)评估的主要依据;

(二)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情况;

(三)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

(四)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值(仅适用定量风险评价方法);

(五)可能受事故影响的周边场所、人员情况;

(六)重大危险源辨识、分级的符合性分析;

(七)安全管理措施、安全技术和监控措施;

(八)事故应急措施;

(九)评估结论与建议。

安全评价报告可代替安全评估报告,其安全评价报告中有关重大危险源的内容应当符合本条第一款规定的要求。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司应当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辨识、安全评估及分级,按本规定及时上报。

(一)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已满三年的;

(二)构成重大危险源的装置、设施或者场所进行新建、改建、扩建的;

(三)危险化学品种类、数量、生产、使用工艺或者储存方式及重要设备、设施等发生变化,影响重大危险源级别或者风险程度的;

(四)外界生产安全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影响重大危险源级别和风险程度的;

(五)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人员死亡,或者10人以上受伤,或者影响到公共安全的;

(六)有关重大危险源辨识和安全评估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发生变化的。

第十七条 安全监察部对辨识确认的重大危险源及时、逐项进行登记建档。重大危险源档案应当包括下列文件、资料:

(一) 辨识、分级记录;

(二) 重大危险源基本特征表;

(三) 涉及的所有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四) 区域位置图、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图和主要设备一览表;

(五) 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

(六)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措施说明、检测、检验结果;

(七) 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意见、演练计划和评估报告;

(八) 安全评估报告或者安全评价报告;

(九) 重大危险源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责任人、责任机构名称;

(十) 重大危险源场所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置情况;

(十一) 其他文件、资料。

第十八条 安全监察部对确认的重大危险源,对新设立或者新构成的重大危险源,应按照池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规定的格式要求进行登记备案。

第十九条 对按照评估结论已不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应及时向池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报告,予以注销。

第五章

日常管理

第二十条 公司要保证重大危险源安全生产所必需的安全投入,建立完善岗位安全责任制,明确重大危险源中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第二十一条 各部门应对重大危险源检修维护、巡检操作岗位人员进行安全操作技能培训,使其了解重大危险源的危险特性,熟悉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应急措施。

第二十二条 设备部建立重大危险源设备技术资料台账,对所属设备(包括压力容器、设备、管道、阀门)及附属设备定期检修。检修周期和工期一般宜与主机同步。压力容器及管道上的压力表、测温表应每半年校验一次,安全阀应每年至少校验一次,并建立档案。

压力容器及特种设备应按照有关规定,加强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承压部件和有关焊接工作的技术管理和技术监督,完善设备技术档案。

第二十三条 定期组织开展防雷接地、自动保护装置、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泄漏检测仪等有关设备以及安全附件的检测、试验工作,应每年在雷雨季前检测一次,并做好记录。静电接地设施应定期检查、维护,并建立档案。

第二十四条 各部门按照责任分工建立完善重大危险源相关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检修操作规程,并定期审核、修订,保证其有效性。

相关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至少包括:运行规程、检修规程、操作票制度、工作票制度、动火制度、巡回检查制度、出入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防护用品定期检查制度等。

第二十五条 进入重大危险源区域,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一)按规定进行登记签字,严禁无关人员进入。非运行值班人员必须经过运行值班人员许可,办理有关手续,并在运行值班人员监护下方可进入;

(二)不得携带打火机等火种,手机、摄像器材等非防爆电子设备必须关机,或将手机、摄像器材、火种等存放门外指定地点。进入前应先以手触摸静电消除器,消除人体静电。

(三)禁止穿着可能产生静电的衣服或带钉子的鞋。在工作时,应按照规定佩戴安全防护用品,安全防护用品(如:护目镜、防护手套、防护面罩、防护服等)应定期维护并处于完好状态。

(四)未经批准的车辆一律不得进入,必须进入的车辆需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办理审批手续后,在有关人员的监护下方可进入。

第二十六条 重大危险源的动态监控

(一) 安全自动装置应投入运行,严禁随意解除联锁和保护。确需解除的,应严格遵守规定,履行相关手续;

(二) 运行人员密切监视设备系统的压力、温度等参数变化情况,及时调整、严格将参数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认真进行设备系统的巡回检查,及时发现各种缺陷。发生超温、超压时,应立即报告相关专业人员,并详细记录过程中的各种信息;

(三) 设备点检(维护)人员每天定期对设备系统进行点(巡)检和设备维护,发现并处理各类设备缺陷,按计划完成设备隐患的治理工作;

(四) 相关专业人每天检查设备系统各种参数的变化趋势,认真组织分析,通过分析参数超标的时间、程度情况,评估对设备健康状态的影响,及时制订检查计划;

(五) 安全监察部化学、热控、金属监督主管掌握监督设备的运行、事故及缺陷情况,贯彻反事故措施;

(六) 公司危险物品(化学品)购置、储存、使用人等,每月核对所管辖危险物品数量,严格控制购入及储存数量;购置新的危险物品类物资时,物资采购人员应掌握购置的危险物品理化特性,将购置情况报送安全监察部,安全监察部根据相关规定确认危险物品分类,组织对其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第二十七条 在重大危险源区域从事任何检修与维护工作时,应熟知化学危险品安全作业规范和应急措施,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和风险预控制度,并依据有关规定履行动火工作票手续。作业前应进行风险评估,并做好安全交底工作。

在从事设备运行操作或检修维护作业应使用铜质等防止产生火花的专用工具。如必须使用钢制工具,应涂黄油或采取其它措施。

第二十八条 系统检修开工前应用氮气进行置换合格并泄压后,方可进行检修工作,与系统的隔绝点需挂锁、加装带手柄堵板(盲板)。恢复堵板(盲板)前,需确认堵板内无压力,如出现工作间断,每次开工前应再次测量气体浓度,符合要求后方可开工。

第二十九条 重大危险源半径30m范围内严禁明火和散发火花。确因工作需要动用明火或进行可能散发火花的作业,应办理“一级动火工作票”,在检测可燃气体浓度符合规定后方可动火。

严禁在运行中的管道、容器外壁进行焊接、气割等作业。 第三十条 发现系统泄漏时,应使用便携式气体检测仪查漏,禁止明火查漏。严禁管道内带压复紧紧固螺栓和用捻打等可能产生火花、静电、温度的方法消除外漏。

第三十一条 当进入设备内部进行维修时,除应用氮气对相关设备和管道进行吹扫外,还应保证设备内氧浓度达到18~22%。

第三十二条 做好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专业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熟悉设备系统,掌握重大危险源的物理、化学特性和危险性,并经考试合格。特种作业人员按规定持证上岗。

第三十三条 外来施工人员在进入重大危险源区域内施工前,须办理工作票,经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后,在专业人员监护下进行施工,作业期间监护人员不得离开现场。

第六章

应急处置

第三十四条 应急处置以人员安全为首要任务,当出现危及人身安全的情形时,应迅速组织人员撤离。

第三十五条 发电部负责在重大危险源所在场所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写明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办法。

第三十六条 安监部负责将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和应急措施等信息,以适当方式告知周边可能受影响的单位、区域及人员。

第三十七条 公司制定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配备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及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物资,并保障其完好和方便使用。

第三十八条 对存在吸入性有毒、有害气体的重大危险源,应当配备便携式浓度检测设备、空气呼吸器、化学防护服、堵漏器材等应急器材和设备;涉及易燃易爆气体或者易燃液体蒸气的重大危险源,还应当配备一定数量的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设备。

第三十九条 各部门按照应急演练计划,并按照下列要求进行事故应急预案演练:

(一)对重大危险源专项应急预案,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二)对重大危险源现场处置方案,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 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应当对应急预案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并及时修订完善。

第七章 检查、评价与反馈

第四十条 各级安全、技术监督人员每月应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检查,及时管控中存在的问题,每月在安全环保例会上通报重大危险源的管控情况。

第四十一条 各部门应对重大危险源设备系统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建立隐患管理台帐,积极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上报和管控工作,及时消除隐患。

第四十二条公司总经理、生产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每季度应组织一次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检查。公司季节性安全检查、节假日专项检查应将重大危险源作为重点内容,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应按照“五定”原则,落实整改。

第四十三条 安全监察部每三年组织一次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对各部门重大危险源管理工作进行检查与评价。

第八章

第四十四条 本标准由安全监察部负责解释。

第四十五条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公司危险源管理办法》(SHZD4203-2013-0183)废止。

第四篇: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程序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体系文件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程序

文件编号:QG/HBYT 070-2014

修改次数:0 发行版本:D

码:1/8 1 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危险化学品的管理职责、管理内容及要求。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各单位及相关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国务院令第591号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剧毒化学品目录》

GB 12268-2012 《危险货物品名表》

石油质字„2003‟30号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预防硫化氢中毒事故管理暂行规定》

中油监„2012‟167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生产安全事故与环境事件责任人员行政处分规定》 3 术语及定义

本程序采用下列定义。

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4 职责

4.1 质量安全环保处是危险化学品管理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各单位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和建设项目的“三同时”手续履行情况进行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2014-08-08发布

2014-08-08实施 QG/HBYT 070-2014

页码:2/8 督导。

4.2 保卫部门负责将危险化学品储存部位列入治安重点要害部位进行管理,制定落实治安管理制度和措施,排查治安隐患。

4.3 钻井项目的管理部门负责审查、审批钻井设计和事故预案,督促预防井喷事故措施的落实。

4.4 运输项目主管部门或单位负责危险化学品在单位内部运输过程中事故预案的审查、审批。

4.5 物资采购的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危险化学品在储存、保管和发放过程中安全措施的落实;采购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对其采购质量负责。 4.6 负责油气销售的主管部门,督促销售过程中运输、储存安全措施的落实;生产单位负责油气生产、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安全措施落实。 4.7 生产和项目主管部门或单位负责审定危险化学品生产过程中的规章制度和主要技术措施。

4.8 各项目实施单位负责危险化学品规章制度、安全措施、事故预案、培训教育计划的制定和执行。

4.9 培训教育部门负责组织从事危险化学品工作员工的培训教育。 4.10 涉及危险化学品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其建设单位负责项目开工前的 “三同时”资料报审。

4.11 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的管理,调查危险化学品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组织对有毒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的应急监测。 4.12 质量监督部门负责对购进危险化学品的质量和生产、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设施的质量实施监督,督促进入公司或生产、储存、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要求。

4.13 工程监督部门负责对在钻井过程中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行为进QG/HBYT 070-2014

页码:3/8 行监督。 5 管理内容

5.1 各级安全监督部门和相关管理部门或单位,依照本规定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5.1.1 进入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场所进行现场检查,调取有关资料,向有关人员了解情况,向有关单位提出整改措施和建议; 5.1.2 发现危险化学品事故隐患时,责令有关单位立即排除或限期整改; 5.1.3 对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和国家标准要求的设施、设备、器材和运输工具,责令立即停用或限期整改;

5.1.4 纠正违法、违规、违章行为,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5.2 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单位应当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不得拒绝或阻挠。

5.3 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和废弃

5.3.1 生产、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5.3.1.1 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进行生产前,应当依照《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规定,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

5.3.1.2 有满足国家标准的生产工艺、设备或者储存方式、设施; 5.3.1.3 设施、仓库的周边防护距离符合国家标准或有关规定; 5.3.1.4 有符合生产储存和使用需要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5.3.1.5 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

5.3.1.6 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岗位技术培训。从业人员应当接受教育和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作业;对有资格要求的岗位,应当配备依法取得相应资格的人员。

5.3.1.7 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要求的其他条件。 QG/HBYT 070-2014

页码:4/8 5.3.2 新建有毒化学品设施,由建设单位向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申报,取得批复后方可建设,并将批复手续报公司保卫部门、安全部门备案。 5.3.3 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其铺设的危险化学品管道设置明显标志,并对危险化学品管道定期检查、检测。

5.3.4 按照国家或者行业有关标准,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和储存设施及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各单位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要组织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劳动安全卫生现状评价,消除各类事故隐患。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场所,应按有关规定进行登记建档,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制定应急预案,并报地方安全监管部门备案。涉及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或使用的建设工程项目,必须进行方案论证、优选,并按规定做好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5.3.5 各单位进行危险化学品生产时,其生产条件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并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生产过程安全无事故。其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必须经同级技术负责人审查。 5.3.6 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根据其生产、储存的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和危险特征,在作业场所设置相应的监测、监控、通风、防晒、调温、防火、灭火、防爆、泄压、防毒、中和、防潮、防雷、防静电、防腐、防泄漏、以及防护围堤或隔离操作等安全设施、设备,并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对安全设施、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安全设施、设备的正常使用。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在其作业场所和安全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5.3.7 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委托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的机构,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每3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提出安QG/HBYT 070-2014

页码:5/8 全评价报告。安全评价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对安全生产条件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的方案。

5.3.8 生产、使用、储存危险化学品的部位,应当按国家相关要求进行劳动安全卫生现状评估。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每两年应进行一次安全评价,评价应聘请国家认可资质的中介机构完成。审查后的安全评价报告,分别报公司主管部门和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备案。单位应根据安全评价报告及时修订管理制度。

5.3.9 生产和使用危险化学品的装置、场所,其各类设备、报警和联锁保护系统等安全设施,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规定,并定期进行维护、维修、检测,保持完好和安全可靠。

5.3.10 剧毒化学品的储存、使用应当对剧毒化学品的流向、储存量和用途如实地记录,并采取必要的保安措施,防止剧毒化学品被盗、丢失。发现有毒化学品被盗、丢失时,必须立即向公司保卫部门和公安机关报告。

5.3.11 生产、储存剧毒化学品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可用于制造爆炸物品的危险化学品(以下简称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如实记录其生产、储存的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数量、流向,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备,同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丢失或者被盗;发现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丢失或者被盗的,应当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

生产、储存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设置治安保卫机构,配备专职治安保卫人员。

5.3.12 各单位对危险化学品必须建立台帐。危险化学品必须储存在专用仓库、专用场地或专用储存室(以下统称为专用仓库)内,储存方式、QG/HBYT 070-2014

页码:6/8 方法与数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国家有关规定,性质相抵触的危险化学品必须分库储存;危险化学品出入库,必须核查登记,库存危险化学品必须定期检查;剧毒化学品、爆炸品必须在专用仓库内单独存放,所有危险化学品实行双人收发、双人保管。

5.3.14 危险化学品专用仓库,应当符合国家对安全、消防的要求,设置明显标志。危险化学品专用仓库的储存设备和安全设施应当定期检测。 5.3.15 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具体处置要依据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技术说明书》。 5.4 危险化学品的经营、购买与销售

5.4.1 经营危险化学品的部门或单位,要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以及当地政府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办理有关许可证手续,做到依法管理、规范经营。

5.4.2 销售危险化学品的部门或单位要审查购买方安全资质,不得向未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或个人销售危险化学品。

5.4.3 购进的危险化学品,供货厂家必须提供与危险化学品完全一致的安全技术说明书,并在外包装上粘贴或拴挂安全标签。不得购进没有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的危险化学品。 5.4.4 购买有毒化学品,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在生产、科研过程中使用的剧毒化学品,应由单位物资采购部门提出申请,经购买单位负责人审核签字后,向当地公安机关领取购买凭证,凭购买凭证购买。 5.5 危险化学品的运输

5.5.1 用于运输危险化学品的槽罐以及其他容器,必须由专业企业定点生产,各单位不得自行制造盛装化学品的槽罐以及其他容器。 QG/HBYT 070-2014

页码:7/8 5.5.2 公司各单位对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的驾驶员、押运人员,必须进行有关安全知识的培训;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的驾驶员、押运人员,要掌握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危害特性、运输过程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熟悉并掌握一旦发生意外时的应急处置措施;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的驾驶员、押运人员,应取得地方交通部门核发的从业资格证,方可上岗。

5.5.3 各单位必须制定危险化学品装卸安全操作规程,明确进站装卸必须由本岗位的员工监督操作,并有权力和责任对外来车辆进行安全检查。 5.5.4 运输、装卸危险化学品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国家标准的要求,针对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征,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配备应急处理器材和防护用品。

5.5.5 剧毒化学品在公路运输途中发生被盗、丢失、泄漏等情况时,承运人及押运人必须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并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控制事态,配合当地有关方面做好抢险和善后处理工作。

5.5.6 进入公司的危险化学品承运单位,应按照有关规定,自行做好槽罐及其它容器的检验。

5.6 勘探、开发、储运、销售、检维修等工作及其他临时性工作过程中,预防硫化氢中毒事故的管理、硫化氢的检测与防护,执行石油质字„2003‟30号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预防硫化氢中毒事故管理暂行规定》。

5.7 对于化学事故应急抢险管理执行QG/HBYT 077-2014 《应急管理程序》。

5.8 对违反本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要按照公司QG/HBYT 243-2014 《安全环保考核办法》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因违反本规定而引发化学事故,QG/HBYT 070-2014

页码:8/8 要按照公司QG/HBYT 088-2014 《事故管理程序》,中油监„2012‟167号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生产安全事故与环境事件责任人员行政处分规定》。 6 相关文件

6.1 QG/HBYT 077-2014 《应急管理程序》 6.2 QG/HBYT 088-2014 《事故管理程序》 6.3 QG/HBYT 243-2014 《安全环保考核办法》

编写部门:质量安全环保处 编 写 人:王建国 李国瑞 审 核 人:刘占国 审 批 人:黄 刚

第五篇:《北京市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办

法(试行)》

来源: 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网站

日期: 2011-03-1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生产经营单位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管理,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和《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以下简称重大危险源),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确定。

涉及城镇民用燃气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是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辨识和确定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技术措施和应急措施,加强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依据法定职责加强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

第六条 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本市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工作。

区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管工作。

第二章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估、登记建档、备案与核销

第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据国家标准和本办法,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确定本单位重大危险源。

第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专家或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辨识出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估,并形成安全评估报告。

第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两年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一次安全评估;涉及剧毒化学品的,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估。

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重新进行安全评估:

(一)实施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

(二)生产工艺、材料以及生产过程、设备、设施等发生变更的;

(三)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

(四)需要重新进行安全评估的其他情况。

第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组织的专家或委托的安全评价机构出具的安全评估报告应当客观公正,数据准确,内容完整,结论明确,建议措施具体可行,并对其真实性及所作结论负责。安全评估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安全评估的主要依据;

(二)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情况;

(三)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

(四)可能发生事故的情景、类型及危害程度;

(五)可能受影响的周边单位和人员;

(六)重大危险源技术措施分析;

(七)重大危险源应急措施分析;

(八)评估结论与建议;

(九)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

第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及时登记建档。

第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及时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区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备案提交的主要材料包括:

(一)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操作规程;

(二)重大危险源相关技术资料和图片;

(三)重大危险源安全技术、检测及监控措施;

(四)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

(五)重大危险源突发事件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分析,以及采取的控制措施;

(六)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

(七)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求上报的其他情况。

第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将经确认不再构成重大危险源的有关情况,报所在地区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核销;对重大危险源需要重新评估和外部环境因素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区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第三章 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

第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把重大危险源作为安全生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开展安全检查、安全教育培训、隐患治理、安全设施设备管理和作业场所危险作业安全管理等工作。

第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开展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工作,保证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和国家标准的要求。

生产经营单位各分管负责人和职能部门应当组织落实职责范围内的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工作。

第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明确本单位负有安全生产管理职能的部门,具体实施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工作。

第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针对重大危险源辨识、登记建档和检测、评估、监控等工作,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保证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第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涉及重大危险源全部作业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并保证涉及重大危险源的从业人员全面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第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完善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动态监控和预警预报体系,对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实行有效监控,并保证监控设施有效运行。

生产经营单位应积极采取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提高重大危险源监控、预警管理水平,并满足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相关监控信息的需求。

第二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明确各级监控人员及其职责,制定监控频次、内容、记录和报警处理等工作要求,对重点部位、重要设备、重要工艺参数和重点岗位等实施有效监控,确保即时接收各类报警信号并及时做出处理。发现事故征兆要立即发布预警信息,落实防范和应急处置措施。

第二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据国家相关规定对重大危险源工艺参数、危险物质、危险能量进行定期检测。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完善安全技术措施、应急措施,并将检测记录存档。

第二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把重大危险源作为每月安全生产风险分析的重要内容,掌握重大危险源的运行、管理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隐患并制定落实整改措施,实施动态管理。

第二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有重大危险源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周边环境开展隐患排查,对发现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要及时采取措施消除;不能立即整改的,必须落实整改措施、资金、期限、责任和相应的应急预案;在整改前或者整改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示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结束后,应当组织专家或委托安全评价机构对隐患治理情况进行评估;在整改前或者整改中无法保证安全的隐患,经评估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经营。

第二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在重大危险源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第二十五条 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与居民区、商业中心、公园等人口密集区域和学校、医院、影剧院、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的距离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

第四章 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应急管理

第二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管理实际和安全评估结果,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生产安全事故,制定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包括:本单位的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重大危险源危险性分析、预测预警及应急处置程序、应急救援队伍及物资保障等。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应与当地政府部门制定的相关预案保持衔接。

第二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重大危险源现场处置方案。针对涉及重大危险源的各工作岗位,逐一分析其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及后果,分别明确各工作岗位作业人员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职责、程序和要求等。

现场处置方案应明确重大危险源现场带班人员、班组长和调度人员在遇到险情时具有应急处置直接决策权和指挥权,并可在第一时间下达停产撤人命令。

第二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北京市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规范(试行)》相关规定,结合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使从业人员熟练掌握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第二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重大危险源变化情况以及应急预案演练情况,及时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并保证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的有效实施。

第三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北京市矿山、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规定(试行)》,加强本单位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提高重大危险源等突发事件的专业救援处置能力。

第三十一条 未建立专职应急救援队伍的重大危险源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与邻近建有危险化学品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生产经营单位签订的应急救援协议,满足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需要。

第三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应急实际需要,配备危险化学品堵漏、洗消、有毒有害气体防护等应急救援装备、物资;在重大危险源现场工作岗位设立应急救援器材柜,配备必要的便携式消防器材、防爆作业工具和个体防护用品等。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三条 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建立本市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体系,组织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管工作,检查、指导区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监管工作。

第三十四条 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建立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提高本市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和应急救援管理信息化水平。

第三十五条 区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辖区内重大危险源的监管工作。指导和监督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依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要求,开展重大危险源日常管理工作。

第三十六条 区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应当对生产经营单位报备的重大危险源资料进行形式审查;对生产经营单位提出变更、核销重大危险源的,必要时可赴现场确认,并会同生产经营单位组织专家论证;将本辖区重大危险源纳入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加强日常监管工作;将本辖区重大危险源信息纳入信息管理系统,实施动态管理。

第三十七条 区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建立本辖区内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工作机制,及时与有关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沟通协调工作情况,重要情况应当及时报本级人民政府;做好与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的衔接,适时组织联合演练,保证预案的有效实施。

第三十八条 市和区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通过执法检查、信息化监控等方式,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估、检测、监控、应急等工作实施情况、报警信息处置情况,以及安全措施、应急措施的落实情况,依法查处生产经营单位的违法行为。

第三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和从事检测检验、安全评估的安全评价机构违反本办法及有关规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条 本办法由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30日后正式施行。

上一篇:五型班组建设之安全型下一篇:瓦斯治理示范矿井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