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同版本的新年贺词

2024-05-17

中国不同版本的新年贺词(共3篇)

篇1:中国不同版本的新年贺词

2005年—2016年 2015年---2016年 又迎来一个新年

是健康中国协会跨越的第11个年头

为了写这个新年贺词,我找了百度,看了搜狗,浏览了很多网页,但是都不尽人意,无法生搬硬套嫁接在健康中国的身上,这一年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和我们一样的志同道合的朋友们,经历到了很多曾经无法想象到的事情和故事。一眨眼时间就到了2015年12月31号,突然很舍不得离开。

这一年中,我见过健康中国的孩子们为了暑期支教熬了三天刷海报

这一年中,我见过347个南师大的同学报名参加健康中国的初试和复试

这一年中,我体验过支教队伍素拓爬山增进感情的过程

这一年中,我在安徽阜阳的一个镇子里,看到过我们四个支教队伍忙碌的身影

这一年中,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届大一新成员

这一年中,我翻阅以十年来健康中国的前人们留下来的资料

这一年中,健康中国活跃在爱德基金会、无锡灵山基金会和柯菲平基金会、南京青年的各种活动中

这一年中,我们站上图东获得暑期实践第一名、圆梦基金三期项目立项通过

这一年中,新一届的健康中国成员们刷楼回收军训服、紫金山素拓、24公里为爱行走、旧衣回收放过衣物回收箱

时间过的好快,一年时间匆匆流去,回望过去,健康中国得到了很多人的默默奉献、一路支持。翘首未来,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依然信心满满,大有可为。

布鲁斯·贾温说过一句话:每个图腾的始祖在漫游全国时,沿途撒下语言和音符,织成“梦的路径”,如果他依循歌之路,必会遇见和他做同一种梦的人。健康中国辛苦一路,遇到了许许多多志同道合,携手同行的人,感谢并肩合作的我们,能够一起带走爱与阳光上路。

“你属于我热爱的那个世界”

2015年,感谢有你 2016年,我们依旧需要你 邀请你和我们一起在路上

篇2:中国不同版本的新年贺词

1 对比的教材种类

1.1 中专类

《生药学》 (第3版, 供药剂专业使用, 为卫生部规划教材及全国中等卫生学校教材) , 张陞铭主编, 200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天然药物学基础》 (第1版, 供药剂专业使用, 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 李建民主编, 200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1.2 高职高专类

《天然药物学》 (供高职高专药学专业使用, 为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卫生部规划教材) , 王兴顺主编, 200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生药学》 (为全国普通高等专科教育药学类规划教材) , 罗集鹏主编, 2007年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

《生药学》 (为全国医药高职高专药学规划教材) , 王苏丽、刘耀武主编, 2007年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出版。

2 各教材编写体系

2.1 生药学、天然药物学的概念

生药学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 对生药进行综合研究的一门科学。其研究范围极广, 结合我国生药研究的内容来看, 生药学是一门运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药理学和中医学等学科知识, 研究生药的名称、来源、生产、采制、分析鉴定、化学成分、品质评价、医疗用途、毒性及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综合性应用科学。生药是生药学研究的对象, 指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具有医疗或保健作用的植物、动物和矿物。因其来源于天然药物, 因此又将研究天然药物的学科称之为天然药物学, 其研究内容除生药学内容外, 还包括药用植物的形态、解剖和植物分类学。

2.2 编排方式及内容特点

(1) 中专类。《生药学》[1] (张陞铭主编) :分为上、下2篇。上篇总论, 包含有绪论, 生药的采收、产地加工与贮藏, 生药的生产、利用和中药炮制以及生药的鉴定;下篇各论按药用部分分为根和根茎类、茎木类生药以及皮类生药、叶类生药、花类生药、果实和种子类生药、全草类生药、藻菌类生药、其他类生药、动物类生药和矿物类生药。本教材旨在突出生药的鉴定以及生药鉴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削减了过去偏多、偏难、偏深的内容, 体现了少而精的原则。全书收载生药共计190种, 其中重点品种 (有英文名) 49种, 有较全面记述;一般品种86种, 主要为经验鉴别的介绍;列表讲述来源、主要化学成分及功效的常用生药55种, 仅供应用时参考。“附注”项内简述同一植 (动) 物来源但药用部分不同的生药, 不同部位所含的化学成分以及生药的类同品、混淆品、习用品、伪品等, 以供鉴别、应用和研究时参考。总论部分增加了生药学实践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介绍, 各论部分的重点品种均追加了关于药理作用的介绍。全书介绍了国内最新动态及科研实践成果。

《天然药物学基础》[2] (李建民主编) :全书分为总论、各论2部分。总论主要介绍关于药用植物和生药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 如植物的形态和解剖学基础知识、植物分类基础知识, 其中生药学基础知识与其他教材基本一致。各论介绍了被子植物19个科的形态特征和常用生药194种, 生药品种中掌握品种40种, 理解品种64种, 列表介绍的了解生药90种。本书按自然系统分类排列, 体现了药用植物与生药学的有机结合, 也便于学生掌握同科属生药的鉴定特征和功效等方面的共同点。本书注重生药的传统鉴别方法, 并有实验指导内容。

(2) 高职高专类。《天然药物学》[3] (王兴顺主编) :全书分总论、各论2部分。总论主要介绍药用植物学和生药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各论主要介绍被子植物中常见、常用的22个科的形态特征和常用生药267种 (其中掌握品种70种、了解品种148种、附药49种) 及实验指导。本书突出了对天然药物的传统经验鉴别, 同时对显微与理化鉴定、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作了较全面的论述, 基本反映了现代天然药物研究的最新成果。各论中植物药按现代自然分类系统排列, 便于学生学习同科属天然药物;实验指导中突出了动手能力的培养。

《生药学》[4] (罗集鹏主编) :全书分总论、各论2部分。总论概述生药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 起源与发展, 影响生药品质优良度的主要因素, 生药的炮制及其对生药化学成分和药效的影响, 生药的鉴定, 生药及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 我国的生药资源、生产及开发利用。各论下分12章, 按药用部分分类, 共收载常用生药233种, 重点生药75种。本教材较全面地反映了现代生药学的最新成果, 同时亦注重生药的传统经验鉴别方法, 充分体现系统性、科学性、先进性与实用性原则。

《生药学》[5] (王苏丽主编) :全书内容分总论、植物类生药、动物及矿物类生药3篇。总论部分概述了生药学的含义、研究对象、任务、起源与发展, 生药的分类, 生药的鉴定, 生药的资源;生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中药材的炮制及生药的质量与控制等。植物类生药按药用部分分为9章, 动物及矿物类生药共2章。全书共收载生药260种, 重点药材150余种, 附药38种, 其余为熟悉药材。研究每味生药的名称、来源、产地与采制、化学成分、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药理作用、功效、附注及附项等。每章附有复习思考题。重点生药附有彩色照片, 以增强生药性状鉴别及显微鉴别的直观性。书后附有索引, 以便查阅。

3 不同版本教材对比分析

(1) 从不同类别教材内容的编排上, 我们看到生药学教材均不含药用植物形态、组织学与植物分类学等内容;而天然药物学则包括了药用植物学部分的内容。因此, 各学校在教材的选用上, 可根据教学大纲安排, 分别选用药用植物学和生药学教材, 或选用天然药物学, 将药用植物与生药学的教学内容合二为一。

(2) 生药学教材与天然药物学教材的编排方式、侧重点不同。如生药学教材没有药用植物方面的教学内容, 其侧重点是生药鉴定及鉴定方法、技能的掌握;由于生药学教材的各论部分是按照生药药用部分来分类, 再结合自然系统分类编排的, 因此有利于比较同一药用部位不同生药间在性状和显微特征上的异同, 提高学生生药性状和显微鉴别能力, 尤其是各类粉末类生药的鉴定, 也有利于学生学习传统的药材性状鉴别, 使课堂讲授和实验课内容紧密衔接, 提高教学效果。但同类生药的不同药物间在化学成分方面缺少联系, 不利于学生学习生药的理化鉴别和品质优良度鉴定。而天然药物学是按照自然分类系统来分类, 根据生药的原植 (动) 物在分类学上的位置和亲缘关系, 按门、纲、目、科分类排列, 如毛茛科、伞形科、唇形科、菊科、百合科等, 每个科再收载一些常用药材, 如毛茛科中有川乌、附子、黄连、白芍等。此种分类方法便于学生学习和研究同科属的生药在植物形态、生药性状、组织构造、化学成分与功效等方面的异同点, 并揭示了其规律性, 有利于学生寻找具有类似成分及功效的植物或动物类生药, 扩大药物资源。但对于鉴别并不方便, 因为同一个科属的生药常采用不同的药用部分, 如伞形科的生药中, 有的采用根、根茎, 有的则采用果实, 其性状和鉴别方法是不同的。

(3) 收载生药品种和总数上, 中专类教材之间有所不同, 但差别不大, 均有重点、熟悉及列表介绍的生药, 每个生药的记载内容也基本相同。高职高专类教材之间有一些差别, 即某些重点药物的选择, 重点药材的数目以王苏丽的《生药学》收载较多, 达到150多种, 收载生药的总数上以罗集鹏的《生药学》为少;在生药的记载内容上, 《天然药物学》中有植物形态的描述, 而其他2本生药学则侧重于生药的鉴别上, 罗集鹏的《生药学》以化学成分、理化鉴别以及含量测定为重点内容。王苏丽的《生药学》中附有常用生药彩图, 有利于学生对生药性状的学习。

(4) 2种天然药物学教材中均有实验指导, 突出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王苏丽的《生药学》中有知识卡片, 每章都附有思考题, 有利于学生自学。

(5) 教材出版时间上, 王苏丽的《生药学》最晚, 其药物收载及生药的来源、鉴别等内容完全参照2005年版《中国药典》编写, 并吸收了目前生药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 因此在教学中可作为参考使用, 同时亦可作为三年制中专、函授、自学等层次学生的参考用书。

(6) 无论是中专类或高职高专类, 教材内容都要加强实用性, 如多增加一些药材的经验鉴别法。教材中可附有教学大纲, 使教师和学生对教学重点都非常清楚;另外, 每章内容前可增加学习目标, 以提出预习问题, 引导学生课前阅读, 并适当插入相关链接、知识卡片、有趣的片断、最新内容的小贴士,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其学习效率。

摘要:将不同层次、不同版本的《生药学》 (或《天然药物学》) 教材作一对比研究, 并提出今后在此类教材编写中要加强实践教学内容, 根据不同层次插入学习链接、知识卡片、片断, 并导入课程教学大纲、实验指导等, 以编写出有特色的适合不同层次学生使用的教材, 同时也为教师选择合适的教材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药学》,教材,对比研究

参考文献

[1]张陞铭.生药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2]李建民.天然药物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3]王兴顺.天然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4]罗集鹏.生药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

篇3:爱的不同版本

那会儿,我以为日后的生活就是这样了。浪漫而充满情调的日子,温柔体贴的他,日后还会有一个可爱的小生命。这种生活,如同一本精装版的书,还未翻开,心中就已经满是期待。可这样的憧憬,却在结婚后不久即宣告破灭。

结婚后,我发现老公完全变了个样。他其实很邋遢,衣服常常穿到发黄,臭袜子乱丢,吃饭吧唧嘴,还有经常一边走路,一边用指甲抠牙齿。好几次,我总以为自己是在梦里,怎么之前见到的,和结婚后的他完全是两个样子?

后来,他才告诉我,以前每次见我时,那身干净的行头,都是父母的劳动成果。恋爱那会儿,脑子里尽是风花雪月。可结婚后,才发现生活中更多的是柴米油盐的琐碎。激情慢慢消退,爱情渐渐转化成了親情,于是就成了如今这幅局面。

我这才知道,对于老公来说,原装版才是他的真面目。恋爱时,谁不是卯足劲把自己最好的一面表现出来,而掩盖其他的缺点。看起来,这就成了精装版的爱情。可结婚后,原形或早或晚都要露出来,精装版的童话迟早都得破灭。

对于大多数的夫妻来说,从精装到原装,是一个必经的阶段。精致的爱情和琐碎的生活,看似不冲突,却鲜有人能兼顾。两个人在一起生活,磨合的阶段,其实也就是从精装版慢慢退回到原装的过程。

想通了这个,还有什么不能接受的?用精装的心态去谈一段恋爱,用原装的心情好好生活,这就是一段感情能够细水长流的原因。

上一篇:酒店营销年度计划下一篇:高校后勤迎新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