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作业管理要点

2024-05-21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要点(共8篇)

篇1:有限空间作业管理要点

有限空间作业操作要点

有限空间作业操作要点

有限空间作业属于高风险作业,一旦防护不当或操作不当极易发生事故,因此在作业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障作业安全。

1、制定作业方案

企业开展作业前应对作业环境评估,分析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制定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并经本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审核,负责人批准。

方案中要明确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及其安全职责,并且在作业前,应当将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和现场作业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防控措施告知作业人员。现场负责人应当监督作业人员按照方案进行作业准备。

2、作业审批

作业前,作业人员按照本企业制定的《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履行审批手续,审批文件应存档备案。

3、封闭作业区域并设置警示标志

作业前,应封闭作业区域,并在出入口周边显著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4、安全隔离

应当采取可靠的隔断(隔离)措施,将可能危及作业安全的设施设备、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空间与作业地点隔开。

5、清除及置换

当有限空间内残留有挥发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的物质时,需要使用水、水蒸气、惰性气体或新鲜空气进行蒸煮、清洗、置换或吹扫。当使用前三类介质置换后,应进行充分通风,防止有限空间内缺氧。

6、通风和检测

有限空间作业应当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在作业前,作业人员应先对有限空间进行充分通风。通风时应注意,通风设备应配置风管,并将其置于有限空间中下部(尤其是存在较空气重的有害气体时)进行充分通风,且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

通风后,使用泵吸式气体检测报警仪检测氧浓度、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有限空间作业环境气体浓度如不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要求,应重复通风检测程序,直至符合要求。

检测人员进行检测时,应当记录检测的时间、地点、气体种类、浓度等信息。检测记录经检测人员签字后存档。检测的时间不得早于作业开始前30分钟。

7、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进行作业时,人员应穿戴全身式安全带,使用安全绳。在做好隔离、通风、检测等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如果有限空间作业仍可能存在威胁作业人员生命健康的危险有害因素,作业人员应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使用送风式长管呼吸器时应先送气再佩戴面罩;使用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时应先打开气瓶阀,再戴面罩,最后将送气管与面罩连接进行送气。

8、作业与监护

确认气体环境、安全防护措施等符合要求,作业人员方可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

(1)应采取通风措施,保持空气流通,并且对作业场所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时检测或连续监测。

(2)保持有限空间出入口畅通。(3)发现通风设备停止运转、有限空间内氧含量浓度低于或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高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限值时(气体检测报警仪开始报警)、个体防护装备失效或作业人员出现身体不适时,应立即停止有限空间作业,清点作业人员,撤离作业现场。

(4)设置专职监护人员,监护人员不得离开作业现场,作业期间与作业人员持续保持有效的沟通。

(5)存在交叉作业时,采取避免互相伤害的措施。

有限空间作业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和评估依据

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较多,最主要的是三大类气体危害,分别是缺氧窒息、中毒和燃爆。其它较常见的危害有坠落、淹溺、机械伤害、触电、物体打击等。

(1)有毒有害气体

有限空间内常见的有毒有害气体有甲烷、硫化氢、一氧化碳等。如:由于微生物的发酵分解作用,下水道、化粪池、污水池等有限空间内会产生并积聚硫化氢。

(2)缺氧窒息

有限空间内缺氧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造成:一类是生物的呼吸作用或物质的氧化作用造成氧气的消耗,另一类是二氧化碳、氮气、甲烷等单纯性窒息气体对有限空间内氧气的挤占,导致缺氧。(3)易燃易爆气体

有限空间内常见的易燃易爆气体有甲烷、氢气等,一旦达到爆炸极限,遇点火源可能发生爆炸。

应依据以下标准对有限空间内的危害进行评估:

①氧气含量应在19.5%-23.5%Vol之间,低于19.5%为缺氧环境,高于23.5%为富氧环境;

②可燃气体应小于10%LEL;

③硫化氢浓度应低于10mg/m3(7ppm); ④一氧化碳浓度应低于20mg/m3(17ppm);

⑤其他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应低于《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的相关要求; ⑥其它危险有害因素执行相关标准。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要点

为落实59号令等相关文件的要求,工贸企业应当加强本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存在有限空间作业的企业应建立安全责任制度、审批制度、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培训教育制度、应急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

(2)企业应当对本企业的有限空间进行辨识,确定有限空间的数量、位置以及危险有害因素等基本情况,建立有限空间管理台账,并及时更新。

(3)企业应当对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进行专项安全培训。

(4)企业应在有限空间作业场所显著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志,(5)企业应根据有限空间作业的特点,制定有限空间作业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配备呼吸器、安全绳索、通讯设备等应急装备和器材。每年至少进行一次预案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6)企业不具备自行作业能力的,应将有限空间作业发包给具备国家规定资质或者安全生产条件的承包方实施,并与承包方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中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职责。发包企业对其发包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承担主体责任。承包方对其承包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承担直接责任。

篇2:有限空间作业管理要点

宜安32号文简称“三防一严”:防范燃烧事故、防范泄漏事故、防范爆炸事故,严厉打击查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特殊作业规范行为专项整治行动。

(一)两重点一重大

1.易燃易爆或有毒化学物质的室内作业场所是否设置了事故通风装置;涉氯生产企业是否设置了有效的负压吸收系统及负压抽吸软管。

2.可燃液体装卸是否按规定设置了紧急切断、定量充装、溢油联锁、静电联锁、万向充装系统或装卸车用软管、专用接地线等安全设施。

3.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是否符合国家及省相关规定装设了自动控制、安全联锁和紧急停车系统,自控方案是否切合企业工艺实际,是否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4.易燃、可燃液体及可燃气体储罐安全设施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罐区是否按相关标准要求设置了防火堤及隔堤,以及液位报警、呼吸阀、阻火器、自动脱水器、安全阀、水封井、通气孔、泡沫发生器、消防设施等安全设施。

5.是否按照规定对重大危险源涉及的温度、压力、液位、流量、组份等信息配备了远程不间断采集检测系统以及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泄漏检测报警装置,并具备信息远传、连续记录、事故预警、信息存储等功能。

6.重大危险源的化工生产装置是否配备了满足安全生产条件要求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构成一、二级重大危险源的是否设置紧急切断装置。

7.对重大危险源中的毒性气体、剧毒液体和易燃气体等重点设施,是否设置了紧急切断装置;毒性气体的设施,是否设置了泄漏物紧急处置装置;涉及毒性气体、液化气体、剧毒液体的一级或者二级重大危险源,是否配备独立的安全仪表系统(SIS)。

8.爆炸危险区域内是否采用防爆电气,仪表设备(防爆等级、防护等级)选型、电气线路敷设及钢管配线隔离密封等是否符合标准规定要求。9.重大危险源罐区正常操作时,是否采取措施确保内浮顶罐浮盘和物料之间不形成空间、进料流速小于限定流速;上游装置波动时是否对进罐区物料进行分析检测;装卸栈台作业和车辆管理是否规范;使用多个储罐尾气联通回收系统,是否经过安全论证合格;设备设施是否定期检查检测。

10.是否建立了重大危险源档案。

化工安全生产形势的通报

安监总厅管三〔2017〕65号

一是对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装置和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生产装置,凡是没有完成自动化控制系统改造及未按要求装备安全仪表系统的,一律不得通过安全生产许可,已取证企业限期停产改造。二是构成重大危险源,未实现温度、压力、液位等信息远程不间断采集检测,未设置可燃和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检测报警装置的危险化学品罐区,依法责令停止使用;构成一级和二级重大危险源、未设置紧急停车(紧急切断)功能的危险化学品罐区,依法责令停止使用。三是对没有正规设计且没有进行安全设计诊断的企业,依法责令立即停产。

(二)剧毒、高危化学品(5条)

1.是否如实记录其生产、储存的剧毒化学品的数量、流向,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剧毒化学品丢失或者被盗。

2.剧毒化学品是否在专用仓库内单独存放,并实行双人收发、双人保管制度。

3.是否使用金属万向管道充装系统代替充装软管充装液氯、液氨、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等液化危险化学品。

4.有毒液体作业场所是否进行了防渗处理;腐蚀环境作业场所是否进行了防腐处理;应急防护用品(空呼器、防化服等)和个体防护用品是否按规定配备、使用;在有毒及化学灼伤作业场所,是否设置了淋洗器、洗眼器防护设施。5.硝酸铵及涉及硝酸铵的复混肥生产企业是否严格执行操作、分析、检修规程,严防生产、检修过程中出现超温或原料、成品中杂质超标;是否对所有硝酸铵储存场所开展定量风险评估,核定储存量及周边安全距离,储存场所必须阴凉、通风、远离火种,严禁将硝酸铵与易(可)燃物、还原剂、酸类、活性金属粉末混存。

(三)特殊作业

企业是否落实检维修作业管理规章制度,在检维修作业前是否实施风险分析,并采取和落实预防和控制措施;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8大特殊作业是否严格执行《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0871-2014)规定,建立并严格落实特殊作业管理制度;企业对特殊作业 “三违”行为是否进行了处罚。

(四)处置对策

对易发生燃烧、泄漏、爆炸事故装置和场所的风险点是否确认,风险源是否隔离,是否采取了有效防范燃烧、泄漏、爆炸的措施,是否落实了专人盯守,是否制定了有效的应急处置对策,是否制定岗位应急卡并组织相关应急演练。

二、烟花爆竹

1.“四防一控”(防爆、防火、防雷、防静电、视频监控)设施设备是否健全完好。

2.“三库”(药物或半成品中转库、药物总仓库、成品总仓库)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规范规定并与生产规模和储存需要相适应。

3.是否有违法违规生产经营含氯酸钾等违禁药物烟花爆竹行为。4.是否存在“三超一改”(超员、超量、超范围、改变工房用途)行为。

三、冶金煤气企业(宜安办19号文含使用自制煤气生产的工贸企业)

建立完善的冶金煤气企业基础台账。严格执行《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26号)和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冶金企业重点针对高温熔融金属喷溅、钢水(铁水)包倾覆、炉体爆炸、有限空间中毒或窒息等易发事故作业环节,开展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和检查;针对4类重大隐患开展检查:(1)吊运钢水铁水与液态渣的起重机不符合冶金起重机相关要求;(2)炼钢厂吊运高温熔融金属的铸造起重机未使用固定式龙门钩;(3)人员聚集场所设置在高温熔融金属吊运影响区域内;(4)煤气柜与周边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不符合标准要求等。

使用煤气企业重点结合宜安监发〔2016〕23号文件《企业安全管理自查表》(附表2)10个方面对照检查。

1、眼镜阀、盲板阀、插板阀、盘形阀、与压力连锁的紧急切断阀等隔断装置是否灵活可靠

2、闸阀和碟阀后的水封是否有效,是否按规定定期检查水封高度

3、是否按规定定期检查排水器内隔板和内部下降管的锈蚀情况

4、是否按规定设置放散管,放散管口高度是否符合《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的要求

5、煤气易泄漏且经常有人作业的场所是否按规定设置煤气监测声光报警装置,设置的位置和高度是否合适

6、声光报警信号是否接入24小时有人值守的操作控制室,高低压声光报警装置是否有效

7、是否配备必要的人员、救援设施及特种作业器具

8、是否定期检查煤气管道及附属设施完好无损,定期测定煤气管道壁厚、建立防腐档案;煤气巡检人员是否按规定配备、携带便携式一氧化碳检测报警仪,报警仪是否定期校验;煤气管道及煤气设施检维修作业是否办理作业票。;作业前是否确认煤气可靠切断和置换,是否配备空气或氧气呼吸器等隔离式呼吸器具和一氧化碳检测报警仪;

9、煤气从业人员培训情况;对外包煤气检修作业的,是否签订管理协议并监督施工单位落实安全措施

10是否制定有针对性的煤气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是否配备应急救援装备和器材;是否组织和加强应急演练

四、涉氨制冷企业

建立完善的涉氨制冷企业基础台账。按照《市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开展涉氨制冷企业液氨使用专项治理验收工作的通知》(宜安办发〔2017〕14号),针对包装间、分割间、产品整理间等人员较多作业场所严禁采用氨直接蒸发制冷的空调系统和快速冻结装置必须设置在单独的作业间内,且作业间内作业人员不得超过9人两类重大隐患开展检查和验收。

重点针对7个方面开展检查:(1)制定主要设备的操作规程(如融霜操作规程、制冷系统充氨操作规程等);(2)涉及液氨制冷的特种作业人员要取得相关特种作业操作证,持证上岗;(3)液氨储量大于10吨构成重大危险源,应建档、检测、评估、监控,并落实应急措施等;(4)液氨管线严禁通过有人员办公、休息和居住的建筑物;(5)氨制冷机房等重要部位安装氨气浓度检测报警仪器,并与事故排风机自动开启联动;(6)氨制冷机房及采用速冻装置的房间设置防爆型应急照明灯具;(7)在厂区内显著位置设置风向标。

五、粉尘涉爆企业

建立完善的粉尘涉爆企业基础台账。按照《宜昌市进一步深化工贸行业粉尘防爆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宜安监发〔2016〕29号)要求,督促企业严格落实除尘、防爆等风险管控措施,规范动火、用电等安全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全面辨识和集中整治老旧厂房和人员密集作业场所的危险因素及安全隐患,着力加强粉尘爆炸五要素(助燃性气体、可燃性粉尘、点火源、粉尘云、密闭空间)预防和管控。

重点针对10个方面隐患开展检查:(1)粉尘爆炸危险场所设置在非框架结构的多层建构筑物内,或与居民区、员工宿舍、会议室等人员密集场所安全距离不足;(2)可燃性粉尘与可燃气体等易加剧爆炸危险的介质共用一套除尘系统,不同防火分区的除尘系统互联互通;(3)干式除尘系统未规范采用泄爆、隔爆、惰化、抑爆等任一种控爆措施;(4)除尘系统采用正压吹送粉尘,且未采取可靠的防范点燃源的措施;(5)除尘系统采用粉尘沉降室除尘,或者采用干式巷道式构筑物作为除尘风道;(6)铝镁等金属粉尘及木质粉尘的干式除尘系统未规范设置锁气卸灰装置;(7)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20区未使用防爆电气设备设施;(8)在粉碎、研磨、造粒等易于产生机械点火源的工艺设备前,未按规范设置去除铁、石等异物的装置;(9)木制品加工企业,与砂光机连接的风管未规范设置火花探测报警装置;(10)未制定粉尘清扫制度,作业现场积尘未及时规范清理。

六、涉及有限空间作业企业

建立完善的有限空间作业企业基础台账。重点督促造纸、酱腌菜生产企业、工贸企业附属污水处理系统有限空间作业企业等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企业,严格执行《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总局令第59号),落实有限空间作业条件确认、员工教育培训、个体防护、安全警示标志设置、作业审批和监护等基础性工作,推动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规范化、制度化、专业化。

重点针对7个方面开展检查:(1)严格执行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2)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采取通风措施,保持空气流通;(3)对有限空间的氧浓度、易燃易爆物质浓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合格后,作业人员方可进入有限空间作业;(4)作业现场配备必须的照明设备、呼吸防护用品等防护设备设施;(5)监护人员在现场,并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6)有限空间作业出入口保持畅通;(7)有限空间作业场所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

七、加油站(宜安监发〔2017〕60号)

(一)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岗位操作安全规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是否建立健全和落实。

(二)是否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三)站长及安全员是否取得安全资格证书,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持有效证件上岗,是否对所有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四)是否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五)是否定期组织安全检查,“两化”系统是否有效运行。

(六)是否落实了防火、防爆、防雷、防静电措施。

(七)安全现状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是否彻底整改《安全评价报告》不合格项和发证审查提出的各类安全隐患和问题。

(八)新、改、扩建加油站是否严格执行“三同时”规定。

(九)是否存在经营许可证到期未及时换证,或未取得经营许可证非法经营等现象。

篇3:有限空间作业危险辨识

预防有限空间作业事故, 只有有效识别有限空间场所、辨识危险因素, 才能针对危险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从而保证作业人员安全。

背景

近年来,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事故频发, 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统计, 2001年至2012年, 我国发生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的有限空间中毒、窒息事故达711起, 死亡人数共2 853人, 每年平均近240人。其中2011年全国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等工贸行业企业发生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15起、共死亡57人;2012年工贸行业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发生较大事故虽比上年有所降低, 但仍达12起、共死亡41人, 其中工贸企业较大以上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超3成以上。有限空间事故发生时, 由于事故现场环境所限以及救援人员专业技能匮乏, 往往导致群死群伤事故。根据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统计, 自2006年至2010年全国共发生因盲目施救导致伤亡扩大的较大以上事故167起, 最初涉险263人, 但因施救不当最终导致657人死亡。这其中, 除矿山类企业外, 90%以上事故发生在有限空间作业和救援过程中。今年以来, 全国发生的10起危险化学品和化工较大事故, 也与有限空间作业有关。在生产安全事故逐年下降的背景下, 改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形势已成为摆在各级政府、企业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有限空间识别

有限空间分类

根据国家标准GB8958—2006《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中的规定, 有限空间可分为3类:

1.密闭设备:如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 (釜) 、冷藏箱、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

2.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污水池 (井) 、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

3.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料仓等。

有限空间场所

预防有限空间事故, 如何识别出有限空间场所是关键环节。

有限空间场所的特点有:

1.空间有限

有限空间是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空间, 是有形的, 有围护结构, 在生产过程中, 可以进入其中进行作业, 有限空间设置有出入口, 以便人员通过。

2.进出口受限制, 但能进行指派的工作

在进入作业的情况下, 人员能够通过出入口进入到有限空间, 但限于有限空间本身的大小、形状和内部构造, 出入口一般与常规的人员出入通道不同, 因此人员在进出时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主要是因为有限空间开口的大小及设置位置所限。有限空间开口往往很小, 以致人员在进出时无法采取正常的站立姿势, 而需要弯低身躯。不少有限空间开口的直径大小仅有0.46 m, 稍微高大一些的人员要快速顺利通过都是很困难的。显然, 这会给人员进出时携带的工具设备或个人防护用品都带来限制。在发生紧急意外时, 无论是对进入人员的自行逃生, 还是救援人员实施救援, 都会带来极大不便。

3.不是按照固定的作业场所设计的

地下有限空间作业

有限空间通常设计用于物料存储、生产工艺的中间过程或者物料的传输、设备放置。正因为如此, 一般情况下是不适合人员长期连续停留在有限空间内作业, 仅仅是在少数必须的情况下才开启开口进入其间进行作业。按固定工作场所设计的工作场所有完善的送排风系统, 能够保证工作场所空气中的氧含量、易燃易爆气体及有毒气体浓度在安全范围内。

有限空间作业

进入有限空间即是有限空间作业, 必须执行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定, 否则会付出生命代价。

常见的有限空间作业包括:清理有限空间, 移除废物, 如污泥;必须的设施检查;安装或更换设备;维护工作, 如油漆、打磨或喷涂表面涂层;仪表读数;安装、修理或检查线路, 如焊接或切割等修理工作;建造有限空间;对有限空间内的人员实施应急救援。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有限空间因其长期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 自然通风不良, 作业环境恶劣, 容易发生中毒、缺氧窒息、燃爆、坠落、淹溺、触电等安全事故, 其产生危害往往是致命的, 会对作业人员形成较大安全和健康风险。一旦作业人员发生安全事故, 救援人员往往由于救援方法失当, 造成群死群伤。

典型有限空间作业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如下:

1.密闭设备

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 (釜) 、压力容器、管道, 其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可能有:缺氧、一氧化碳中毒、挥发性有机溶剂中毒、可燃性气体爆炸、粉尘爆炸、坠落等;冷藏箱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可能有:缺氧;烟道、锅炉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可能有:缺氧、一氧化碳中毒、坠落等。

2.地下有限空间

地下室、地下仓库、隧道、地窖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可能有:缺氧、坠落、淹溺等;地下工程、地下管道、暗沟、涵洞、地坑、废井、污水池 (井) 、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 其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可能有:缺氧、硫化氢中毒、可燃性气体爆炸、坠落、淹溺等;矿井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可能有:缺氧、一氧化碳中毒、易燃易爆物质 (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 爆炸、坠落、淹溺等。

3.地上有限空间

储藏室、温室、冷库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可能有:缺氧;酒糟池、发酵池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可能有:缺氧、硫化氢中毒、可燃性气体爆炸、坠落、淹溺等;垃圾站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可能有:缺氧、硫化氢中毒、可燃性气体爆炸等;粮仓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可能有:缺氧、磷化氢中毒、粉尘爆炸、坠落、淹溺等;料仓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可能有:缺氧、中毒、粉尘爆炸、坠落、淹溺等。

有限空间作业危险具有发生形式多样性和突发性, 危险因素具有隐蔽性和共存性。

有限空间作业危险发生的地点形式多样化, 如船舱、贮罐、管道、地下室、地窖、污水池 (井) 、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发酵池等;时间具有突发性, 如污水管道疏通作业, 开始进入有限空间检测时没有危险, 但是在作业过程中突然涌出大量的有毒气体, 造成急性中毒;危险因素具有隐蔽性并难以探测, 如有限空间涂装作业, 初始状态时气体检测合格, 但在作业过程中有毒有害或易燃易爆气体浓度逐步增加导致中毒或爆炸事故发生。同时, 有限空间作业可能多种危险因素共同存在, 如污水井有限空间作业时, 存在硫化氢中毒的同时, 还存在缺氧窒息危险。

安全可实现

篇4:有限空间作业管理要点

关键词:有限作业空间 危险因素 安全作业

中图分类号:X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c)-0225-01

随着我国经济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有限空间已经普遍存在于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领域,各类储罐、容器、下水井、地下坑、管道等等,有限空间内作业,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安全事故,造成难以计量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在这个经济不断发展的时代里,安全问题已成为现代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在有限空间内作业,保证作业安全有着重大意义。

1 有限作业空间的安全作业的重要性

有限作业空间指的是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在封闭或半封闭的空间内进行作业,由于空气对流不畅通,在有限空间内作业,很容易积聚高浓度有害物质,进而引发中毒危害。另外,在有限空间里,氧浓度偏低会引发缺氧,危害到人体健康。另外,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人们利用有限空间来存储一些易燃易爆的物品,在进行作业的时候极有可能引起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在有限空间内作业,一旦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就会引发各种危害,给企业以及我国社会的发展造成重大影响。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人们对安全问题的关注越来越高,保障作业安全既是我国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为此,在有限作业空间内,就必须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确保作业安全。

2 有限作业空间的危险因素

2.1 缺氧

有限作业空间,受空间的限制,其作业空间比较狭小,人们的呼吸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再加作业行为中产生的热量以及微生物行为,会消耗有限空间的氧气,由于空气不对流,长时间下去,会因氧气不足而造成缺氧事故,危害到作业人员的人生安全。

2.2 易燃易爆物品爆炸

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一些危险性较高、易燃易爆的物品大都被储存在有限空间内,如:甲烷、天然气等,而在藏有这些提起的有限空间内作业,极有可能会因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或者机械设备溅出的火花而引发爆炸事故。

2.3 有毒气体

在有限空间作业,很容易积聚高浓度的有害物质,这种有害物质可以是原来就存在于有限空间,也可以是作业过程中积聚的,一旦这些物质积聚到一定的量后,就会造成中毒事件。

2.4 机械设备

机械设备作为现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在有限空间内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首先,机械设备的操作,作业人员在机械设备操作时不能严格按照安全说明书进行操作,进而增加安全隐患的发生,其次,机械设备在运作时会产生热量及火花,一旦这些因素存在,就会增加爆炸事故的发生概率。

3 有限作业空间安全作业的措施

3.1 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制度是管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在我国当前井下作业安全管理工作中,为了确保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作为政府,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提供制度依靠和法律依据,从而确保作业的安全性。作为企业,更要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要建立科学、有效地的安全管理制度,从制度抓起,从基础管理抓起,从而确保安全。同时,还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将安全责任落实到管理人员身上,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责任意识,进而确保有限空间作业安全。

3.2 加强设备维护与管理

科学技术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机械设备的运用已成为现代各大行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有限空间内作业,针对机械设备问题,就必须做好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首先,作业人员在进入到有限空间内作业,要对其进行相关安全知识教育,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1]。其次,在进行机械作业的时候,要做好相关防护工作,如加大烟气余热回收利用,降低烟气的排放,另外,在机械设备上可以设置防火墙,防止火星检出。最后,还要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把重大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机电设备在生命周期内的正常、安全运行。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加大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建立统一的设备管理监督网络,利用网络技术来提高机电设备管理自动化效率,从而保障作业安全。

3.3 及时清理有害物质

在有限空间内作业,有害物质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积聚的,为了防止有害物质带来的危害,在有限空间内,就必须及时的清理污物,防止有害物质的滋生[2]。而相关部门要加强有限空间的日常检查工作,确保有限空间无有害气体存在。

3.4 加大安全作业宣传

为了进一步保障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防止安全事故发生,政府及相关部门、企业要加强安全管理教育,加大安全教育力度,提高作业人员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的认识。针对作业人员,要将有限空间作业易发生的安全问题进行重点教育,提高他们对安全风险的认识,从而在作业过程中确保安全,将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里[3]。

4 结语

有限作业空间普遍存在于各行各业中,由于有限作业空间的特殊性,做好有限作业空间的安全工作非常重要。只有确保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才能更好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推动我国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卫东.海洋石油工业员工不安全行为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

[2]游波.深井受限空间物理实验系统研发与安全人因参数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4.

篇5: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高白氢铝项目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拟稿人:白永永 核稿人:白小明 签发人:樊荣光

一、目的

严格执行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保障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防止缺氧窒息、有毒气体中毒等事故的发生。

二、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高白氢铝项目范围进入危险有害因素且受到限制、约束的封闭、半封闭设备、设施及场所的作业。

三、定义及分类

3.1有限空间危险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存在危险有害因素(如缺氧、甲烷等有毒气体或粉尘中毒危险)且受到限制和约束的封闭、半封闭设备、设施及场所的作业。

3.2封闭、半封闭设备:储罐、反应塔、锅炉、压力容器、浮筒、管道、槽车等。

3.3地下有限空间:地下管道、地下室、暗沟、地坑、沼气池及化粪池、下水道、池、地下电缆沟等。

3.4地上有限空间:垃圾站、温室、冷库、烟道等。

四、权责

4.1高白氢铝项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是公司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安全管理人员包括高白氢铝项目负责人、调度室主任、综合办公室主任、机电维修室主任,负责需现场有限空间的识别、建

立有限空间作业台账,负责对现场有限空间作业的审批、监督等工作。

4.2作业部门负责提出申请要求,填写《有限空间安全作业证》并落实好事前预防措施;

4.3作业部门负责确定作业人员、作业时间段、作业种类、使用工具及需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4.4机电维修室负责检测、分折及督促落实安全防范措施。4.5安全管理人员、作业负责人共同确定、安排好作业监护人,向作业人员、监护人员交代必要的安全知识、气防知识、器具使用及急救常识,并组织落实防护措施。交代完毕、防护措施落实后,作业人、监护人共同在《作业票》中签字确认。

五、有限空间危险作业规范及安全防范措施

5.1按照先检测、再审批、后作业的原则,凡是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先检测其氧气、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含量,将检测结果记录“作业证”内,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进入作业;

5.2确保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现场的空气质量,其中氧气含量: 18% < O2 < 23.5%,可燃气体含量: LEL<25%;

5.3有限空间危险作业进行过程中,在氧气浓度、可燃性气体浓度可能发生变化的危险作业中应保持必要的测定次数或连续检测;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有限空间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可采取强制性持续通风措施降低危险,保持空气流通。

5.4作业时所用的一切电气设备,必须符合有关用电安全技术操

作规程,照明应使用安全矿灯或12伏以下的安全灯,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必须按规定配备漏电保护器;

5.5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前和离开时应准确清点人数,采取必要通风措施,保持有限空间空气流通良好;

5.6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并应在醒目处设置警示标志;

5.7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必须配备相应的抢救器具,以便在非常情况下抢救作业人员,必须设有专人现场监护;

5.8当作业人员在与输送管道连接的密闭设备(如油罐、反应塔、储罐、锅炉等)内部作业时必须严密关闭阀门,装好盲板,并在醒目处设立禁止启动的标志;

5.9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前应履行申报手续,填写“有限空间安全作业证”。逐项落实各项措施,经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现场负责人和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核批准后,方可进入作业;

5.10作业(施工)完毕后,现场及时清理干净,安全监控员、操作人必须在表内签名确认;

5.11按规定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防护器具和使用工具; 5.12进入带有转动部件的有限空间内作业,必须先停机、切断电源,并悬挂“有人检修,禁止合闸”标示牌,必要时应设专人监护;

5.13电器设备、焊钳、手持电动工具、导线进出有限空间必须事先切断电源传递进出。暂时不用的焊钳、电气设备、工具应切断电源,放在干燥的木板或绝缘板上,严禁将带电的焊钳、电气工具随意

直接放在有限空间的金属体上;

5.14有限空间的出入口内外应保持其畅通无阻,便于人员出入和抢救疏散。

六、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人员职责

6.1 严格按照“作业申请审批表”上签署的任务、地点、时间作业。

6.2 作业前应检查作业场所安全措施是否符合要求。6.3 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服装、防护器具和使用工具。6.4 熟悉应急预案,掌握报警联络方式。

七、作业监护人的职责

7.1 监护人必须有较强的责任心,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工艺情况,能及时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

7.2 监护人应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发现落实不好或安全措施不完善时,有权提出暂不进行作业。

7.3 监护人应和作业人员拟定联络信号。在出入口处保持与作业人员的联系,发现异常,应及时制止作业,并立即采取救护措施。

7.4 监护人应熟悉应急预案,掌握和熟练使用配备的应急救护设备、设施、报警装置等,并坚守岗位。

7.5 监护人应携带“有限空间作业证”并负责保管、记录有关问题。

八、禁止以下作业

8.1 无办理“有限空间作业证”的作业。

8.2 与“有限空间作业证”内容不符的作业。8.3 无监护人员的作业。8.4 超时作业。

8.5不明情况的盲目救护。

九、禁止以下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 9.1在经期,孕期、哺乳期的女性。9.2 有聋、哑、呆、傻等严重生理缺陷者。

9.3 患有深度近视、癫痫、高血压、过敏性气管炎、哮喘、心脏病、精神分裂症等疾病者。

9.4有外伤疤口尚未愈合者。

十、附则

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篇6: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管理制度

为规范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管理,确保作业安全,制定本制度。

一、作业负责人对整个作业安全负直接领导责任,自始至终在现场直接指挥、参与作业。

二、监护人员自始至终必须在作业现场,对作业前必须落实的安全措施进行检查,然后签字确认。作业中密切注意作业安全状况,然后清点人员和器材,确认安全后方可离开。并按事故应急救援,携带好相应的救援器材,以备急用。

三、检测人员必须详细如实的填写检测时间、检测地点、气体名称、检测结果,并对检测的气体的代表性和准确性负责,然后签字确认。

篇7:032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办法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办法

ZD/JZSH 07.20-2006 1范围

1.1为加强锦州石化分公司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工作,防止缺氧窒息、中毒和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发生,保证员工生命和公司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办法。

1.2本办法适用于锦州石化分公司范围内各单位及人员进入有限空间进行的各种作业。2引用标准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炼化专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3术语

凡进入或探入炉、塔、釜、罐、槽车以及管道烟道、隧道、下水道、沟、坑、井、池、涵洞等封闭、半封闭设备及场所作业统称为有限空间作业。4职责

4.1 监护人职责:

4.1.1监护人应熟悉设备的工艺及作业人员情况,有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力,懂得急救知识。

4.1.2监护人对“有限空间作业票”的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要进行检查,发现落实不好或安全措施不完善时,有权提出停止作业。

4.1.3监护人应掌握进入有限空间的作业人员数量,同作业人员拟订联络信号,并在出入口处保持与作业人员的联系,发现异常,应及时制止作业并立即采取救护措施,同时报警。

4.2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职责:

4.2.1作业人员应熟悉所从事作业的风险和应急计划,掌握报警及联络方式。4.2.2不见批准的“有限空间作业票”不作业。4.2.3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任务、地点(位号)、时间与“有限空间作业票”不符不作业。

4.2.4监护人不在场不作业。

4.2.5劳动防护着装和器具不符合规定不作业。

4.2.6遇有违反规定强令作业的情况,或安全措施没落实,作业人员有权拒绝作业。

5工作程序及要求

5.1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办理“有限空间作业票”。5.2“有限空间作业票”的申请及审批。

5.2.1进入有限空间的作业负责人向有限空间所在车间提出申请,填写“有限空间作业票”中的申请栏内容并签字。

5.2.2车间作业负责人接到申请后,与作业单位负责人共同对作业进行风险识别并制定安全措施,在制定安全措施栏填写有关内容(如果作业票中列出的综合安全措施不能满足时可增加补充措施)并确认后签字。同时,安排有关人员落实安全措施,并对有限空间内的氧气、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进行分析。5.2.3车间领导应对现场进行全面检查核对,确认无误后,向作业人员进行施工安全交底,并在审批栏内签字,批准作业。作业现场负责人和监护人确认合格后,在安全措施落实栏内签字。5.2.4有限空间作业票一式三联,第一联由监护人持有,第二联由车间留存,第三联由作业人员持有。有限空间作业票不得涂改、代签,保存期一年。

5.3“有限空间作业票”有效期不超过24小时。装置全面停车检修期间,经全面检查合格后,“有限空间作业票”有效时间不超过72小时,间断作业重新分析化验,合格后,方可作业。作业期间如果安全措施发生变化,应立即停止作业,待处理达到作业的安全条件后,方可再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5.4在有限空间作业期间,严禁同时进行各类与该有限空间相关的试车、试压或试验等工作。

5.5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综合安全技术措施:

5.5.1“有限空间作业票”的审批人应对监护人和作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作业环境交底。内容应包括:所从事作业的风险及应急计划等必要的安全知识、救护方法;便携式检测仪使用方法、急救方法等。

5.5.2对所进入的有限空间要切实做好工艺处理,所有与有限空间相连的可燃、有毒有害介质(含氮气)系统,必须用盲板与有限空间隔绝,不得用关闭阀门替代,盲板应挂牌标示;带有搅拌器等转动部件的设备,必须有可视的明显断开点,配电室电源开关应挂有“有人检修、禁止合闸”标示牌,并设专人监护。

5.5.3取样分析要有代表性、全面性。有限空间容积较大时,要对上、中、下各部位分别取样分析。可燃气含量必须达到:当可燃介质(包括爆炸性粉尘)爆炸极限下限大于4%(体积)时,指标为小于0.5%(体积),当可燃介质(包括爆炸性粉尘)爆炸极限下限小于4%(体积)时,指标为小于或等于0.2%(体积);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不超过国家规定的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指标。氧气浓度在19.5—23.5%(体积)之间。容器内温度宜在常温左右。作业期间应每隔四小时取样复查一次(特殊情况下,根据实际确定检测频率),如有一项不合格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如不符合上述条件而又必须进入有限空间内作业时,应请专业队伍操作,由作业单位与有限空间所在单位共同制定作业方案,采取特殊防护措施,并在作业前组织模拟演练,确认安全可靠后,经主管部门、主管经理批准方可作业。分析结果报出后,样品至少保留8小时。

5.5.4分析合格1小时后作业,应再次分析,确认合格后方可作业。5.5.5进入有限空间内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照明要符合防爆要求,电压在24V以下,在特别潮湿的场所或金属容器设备(如:塔、罐、釜等)内,其电压不得超过12伏。要遵守用火、临时用电、起重吊装、高处作业等有关安全规定,用火应办理“用火作业票”,不得以“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票”代替。

5.5.6在有放射源的有限空间内作业,作业前要对放射源进行处理,保证人员作业时接触计量符合国家规范允许要求。

5.5.7有限空间的出人口内外应畅通无阻,不得有障碍物。

5.5.8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一般不得使用卷扬机、吊车等设备运送作业人员,特殊情况需经主管部门、主管经理批准。

5.5.9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工具、材料要登记,作业结束后应清点,以防遗留在作业现场。作业人员超过3人时,应对人员进行登记、清点。

5.5.10有限空间外的现场要配备一定数量的防毒面具、呼吸器、安全绳索等急救器材。

5.5.11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前,应首先拟定紧急情况时的外出路线和方法。作业时,应视作业条件适时安排人员轮换作业或休息。

5.5.12为保证有限空间内空气新鲜,可采用自然通风或强制通风等方法通风(不 允许通氧气)。必要时,作业人员可戴供风式长管面具、空气呼吸器等防护器具。佩戴长管面具前,一定要仔细检查其气密性,同时要采取防止长管被打折的措施,吸气口应置新鲜空气的上风口处,并有人监护。

5.5.13出现有人中毒、窒息的紧急情况,抢救人员必须佩带防器材具进入有限空间,同时至少有一人在外部做联络、报告工作。

5.5.14对盛装过能产生自聚物的设备,作业前必须按有关规定蒸煮,并做聚合物加热试验。

5.5.15以上措施如在作业期间发生变化,应立即停止作业,待处理并达到作业的安全条件后,方可再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5.5.16未尽事宜,可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度。6形成的文件及要求

有限空间作业票 7检查与考核 7.1检查:

按管理内容接受有关领导及安全管理人员的检查与监督。7.2考核:

篇8:有限空间作业演练纪实

近日, 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市政分公司结合其施工特点, 在正处于施工期的未来科技城项目组织开展了有限空间应急救援演练活动, 该项目涉及道路及管线施工, 场区内各种管线结构复杂, 每百米内雨污水井、电力井等达30个, 井深平均在4 m左右。由于井口长时间处于封闭状态, 受气温变化、施工环境及地质条件等影响, 井内气体浓度极易发生变化, 有限空间事故风险较大。

“报告应急领导小组, 我是安全员, 南区一四路南段22#污水井, 今天上午11时, 一工人私自下井, 已发现昏迷在井下, 请领导尽快组织力量营救!”随着紧张的警报声响起, 未来科技城项目的有限空间演练正式拉开了序幕。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接到事故预警后, 立即宣布启动有限空间应急预案, 各应急小组成员迅速赶赴施工现场。在总指挥的指令下, 疏散警戒组、现场救援组、技术保障组、现场救护组、物资保障组等携带相应应急救援设备在现场实施救援行动。

在救援过程中, 疏散警戒组对事故周边进行封闭警戒, 对发生事故井口通过气体检查仪进行气体检测, 经检测确定CO (一氧化碳) 浓度超标。现场救援组和物资保障组随即开始行动, 物资保障组将鼓风机风管深入井内进行通风, 并在井口架设三脚架, 确保能及时将“伤者”运出;现场救援组组员穿戴便携式空气呼吸器、佩戴安全带等救援装备下井营救“伤者”。救援人员下井后, 通过三脚架配合, 将“伤者”从井内抬出, 由现场救护组使用担架将其抬到通风阴凉处, 通过心脏复苏, 对“伤者”进行紧急施救, 随后将“伤者”送往就近医院进行救治。

演练结束后, 物资保障组对现场进行演练恢复, 项目部就此次演练活动成果进行总结分析, 提出预案的不足及下一步改进措施。医护人员对演练救援过程进行点评, 对项目成员开展紧急救护知识培训, 并对心脏复苏的具体实施步骤、按压速度频次、人工呼吸等紧急救护工作作出了具体要求。通过模拟演示, 对项目人员和工人进行了培训。

此次有限空间演练活动的事故救援有序、紧凑高效, 从事故预警到人员送往医院, 仅用20 min, 各应急救援小组相互配合, 通力合作, 用最短的时间将“伤者”从危险环境中救出, 并采取紧急救护, 确保了“伤者”伤情稳定, 脱离生命危险, 达到救援目的。同时, 作业人员对于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意识和救援知识得到了有效提升。

医护人员正在对项目员工进行紧急救护知识培训

救护人员通过三脚架从作业井内将“伤者”救出

技术人员正在对事故井内进行气体检查

有限空间作业范围的安全警示标志

救援人员正在穿戴便携式空气呼吸器

上一篇:工业区工作总结大全下一篇:青铜葵花读书心得总结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