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汇报

2024-05-06

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汇报(精选8篇)

篇1: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汇报

各位省人大代表:

感谢对西安经济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感谢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对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指导。

现代服务业是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的朝阳产业,是信息技术与服务产业结合的产物。具体包括两类:一类是直接因信息化及其他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形态,另一类是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从传统服务业改造和衍生而来的服务业形态。服务业的繁荣与发展程度,已成为现代城市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西安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XX年,西安市委、市政府从推进全市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高度出发,提出实施“产业强市”方略,确定了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产业地位,把现代服务业作为推动西安发展的强力助推器和新的发力点。近年来,我市围绕发展现代服务业,成立了领导协调机构,制定了实施方案,出台优惠政策,建立了每年一千万元的专项资金,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涌现出了一大批带动作用明显的现代服务企业,促进了现代服务业持续较快发展,对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一)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拉动经济增长作用明显

XX年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891.42亿元,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45%左右,全市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为4.8:43.9:51.3,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为我市第一产业的加强和第二产业的优化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促进了国民经济各产业的协调发展。

(二)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迅猛

XX年年,全市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37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9.4%,同比增长19.1%,高出gdp增长1.3个百分点,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逐年提高。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有效提高了城市整体发展水平,凸现了其对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导作用。

(三)产业内部结构更趋优化

传统服务业比重下降,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有所上升,服务业内部结构趋于优化,现代商贸业、电子商务、会展业、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等行业发展较快,占服务业比重有所增加。目前,我市服务业已基本形成了传统与新兴并举,逐步向产业集群方向发展的格局。

(四)投资力度不断加大

一大批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业项目成为投资热点。XX-XX年年,全市服务业投资年均增长28.0%,XX年年全市服务业投资1032.86亿元,同比增长38.0%,增速略高于同期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所占比重为77.0%。全市现代服务业完成投资504.76亿元,占服务业投资的48.9%。

(五)吸纳就业优势增强

近年来,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服务领域的进一步拓宽,使其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不仅吸纳了新增就业,还承接了第一、二产业转移的就业需要,成为吸纳就业的第一大产业。XX年年西安市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177.80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42.0%。

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还满足了居民多种多样的物质和精神消费需求,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现代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情况

西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仅拓展了自身的内涵,增添了亮点,而且通过发展商贸、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会展、金融等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综合实力和服务功能,促进了“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的建设。

(一)商贸业规模不断扩大,现代商贸发展迅速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再创新高。XX年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1.58亿元,同比增长18.7%。高于全国1.9个百分点和全省0.4个百分点,总量占全省的51.2%。我市社消总额连续5年增幅保持在15%以上,总量占全省的一半以上。

2、商业布局更趋合理,购物环境显著改善。根据“时尚购物在中心,休闲消费在二环,增强辐射在三环”的网点布局调控导向,以钟楼为中心的市级商业中心得到进一步建设,区域商业中心建设加快,小寨商圈,解放路商圈功能升级,土门、胡家庙、沙坡、张家堡等区域商业中心加快建设步伐,西安逐步形成一城多心的商业新格局。

截至XX年年底,全市商业网点18.5万个,从业人员107万人。5000平方米以上大型百货商场近30个;大型综合超市48个;餐饮业网点3.63万个;各类交易市场514个;各类宾馆、饭店、招待所1500多家,三星级以上宾馆56家。

2、连锁经营发展迅猛,业态日趋完善。XX年年全年新增连锁企业门店52个,实现销售额125亿元,同比增长31.57%,占社消总额的14%。国内外知名连锁企业在我市加快布点,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隆、百安居、家得宝等国际连锁巨头以及华润万家、人人乐、大连万达、苏宁、国美、锦江之星、老百姓大药房等国内知名连锁企业进驻我市。连锁经营企业也开始从市区向二三线城市及小城镇、农村市场扩展,并不断向多行业、多业态深入发展,充分满足了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和专业化要求。目前,我市连锁经营已基本涵盖流通领域的方方面面,初步形成了国有、集体、个体、外资等多种所有制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发展格局,已成为开拓市场、拉动需求、增加税收、吸纳就业的重要行业。

3、餐饮行业持续繁荣,发展势头强劲。XX年年全市餐饮业销售87.92亿元,增长18.9%。品牌化成为餐饮业发展的主流,外来品牌同西安品牌相互交融,共同发展。连锁快餐、连锁中餐、餐饮超市等经营模式成为餐饮行业发展趋势。特色餐饮集聚区逐步形成,以钟楼为中心的餐饮经营区、北院门清真餐饮街、德福巷咖啡酒吧街、南二环酒楼餐饮街、桃园路、互助路、建设路、建国路、雁翔路、科技路等特色餐饮集聚区(带),成为市民和游客聚餐消费的首选之地。

4、农村新型流通网络初步形成。通过农村新型流通体系培育和建设,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促进农村消费升级,农产品流通渠道进一步拓宽,农村消费不安全、不方便、不经济等问题得到改善。

农村各类商贸网点大幅度增加,XX年年共建成标准化农家店525个,“万村千乡”工程覆盖率超过60%。全市各类服务“三农”的农产品交易市场数量达到134个,交易额160多亿元,农产品出口1.71亿美元。

5、便利店、社区商业蓬勃发展。社区商业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已发展到十几个大的系列,包括家政、清洁维修、物业绿化、技能培训、婚庆礼仪、餐饮、保健、摄影、中介代理等多项服务。目前,全市拥有社区商业网点6.4万个,占全市商业网点总数的39%。枫叶新都市、雁塔20所等6个社区被国家商务部评定为国家级社区商业示范社区。

(二)现代物流业健康起步,集聚效应显现

1、货物综合运输能力增强。XX年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共完成投资58.37亿元,比XX年增长34.1%。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为提高货物周转速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XX年年,全市铁路货运量589.3万吨,货物周转量559576万吨公里;公路货运量14530万吨,货物周转量902894万吨公里。

2、现代物流业健康起步。在《西安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的引导下,1个综合物流园区、8个物流中心、10个物流配送中心搭建起西安物流业发展框架。以西安国际港务区为龙头的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建设加快推进,逐步形成设施先进、功能完善、辐射力强的物流产业集聚区,现代物流业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

3、现代物流配送方式和相关技术日益受到重视和推广。社会化物流配送服务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仓储设施和现代物流配送设施建设都有了较快发展。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不断加快,配送能力显著增强。

4、第三方物流发展进入快车道。从事货运、仓储经营的企业着手对传统业务进行改造,在提高原有业务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增添了信息屏显示、团购配送、售后服务等综合服务,行业物流配送水平显著提高。华东、金郎服装,赛格、赛博电脑、大明宫家居、中联家居、丹尼尔古玩、丰北旧货、朱宏路蔬菜等新型专业批发市场的配送功能发展迅速。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建有自己的网站,对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接受程度逐渐提高,gps、gis等也开始在企业应用。

(三)电子商务发展迅猛

1、信息服务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步伐加快,多元化信息服务市场形成。XX年年西安市电信业务收入73.58亿元,同比增长16.3%;全市固定电话用户356.5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664.59万户;互联网用户已达119.25万户,其中宽带用户58.62万户,同比增长15.2%。

2、软件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XX年年西安软件业产值达到176.6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700家,拥有以英特尔、英飞凌、华为、中兴为核心的30余家大型(跨国)企业的研发中心。软件产业从业人员超过8万人,软件产品登记超过1100个。在网络和信息安全、电力、石油、医疗、医药等行业,西安软件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相当的份额。西安作为国家首批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服务外包业务在XX年年取得了实质性突破,累计执行合同金额11346.42万美元,同比增长106.3%。

3、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水平逐渐提高。一批现代化、信息化的商业设施正在建设和应用,商场店铺设施、条形码的普及、自动销售管理系统的应用、全市大中型零售企业80%不同程度的采用了计算机管理,70%以上的连锁企业建立了自动销售管理系统,世纪金花、民生、国美等重点流通企业在逐步建立完善对外信息交流平台的基础上,开展电子商务的有益尝试,建立了b2b、b2c的网上商品交易系统,顺应了信息化社会发展潮流,商品交易手段进一步丰富。

4、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加快。黄马甲物流配送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96128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近一年时间,配送商品由1万种增至3万种,利安社区电超市在全市设

篇2: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汇报

——发改局现代服务业总结

今年以来,我局现代服务业的工作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在市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紧密部署任务,提出“创先争优促发展,现代服务再上新台阶”这一奋斗目标,狠抓项目、现代物流及旅游业的发展,服务业发展取得相应突破,现就今年的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发展现代服务业亮点

我局在充分整合我镇优势资源的基础上,提出打造现代物流、综合商圈、休闲旅游为支柱的现代服务业产业格局。

1、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服务业发展得到加快

我局创新发展思路,强势推进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致力于打造一批以农贸市场、世茂广场为代表的集购物、饮食、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商圈,推动现代服务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以发展现代物流业为重点,服务业发展得到促进

今年以来,我局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的物流资源,与专业市场建设相衔接,加快建设包括交通运输、仓储配运、信息网络等功能齐全的现代物流体系,努力优化运输结构,提高交通运输能力。

3、以发展旅游为突破,服务业发展得到优化 我们把发展旅游作为推动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依靠我镇历史文化名镇与旅游资源丰富的量大优势,不断完善旅游服务配套功能,大力发展我镇休闲文化旅游业。

二、主要工作

1、加快物流企业引进与推动现有物流企业齐发展 今年我镇先后引进了安博、丰树、万科三大物流项目,为我镇现代物流产业格局的稳定打下坚实的基础;力推邮政产业园成为我市亿元楼宇重点培育项目,推动我镇物流资源的开发整合和业态创新;整合马新物流园现有物流企业,提高货运车辆运输能力,加大对现有物流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2、争取各方资源推动综合商圈建设

为促进农贸市场、世茂广场两个市重点项目早日动工,我局积极的与项目建设单位联系,建立月报表制度,实时掌握项目最新情况,并将问题整理汇报给市、镇领导,争取市、镇政策、资源的支持;与国土、规划协调配合,完成世茂广场三块地转功能控规调整;农贸市场容积率调整手续完成,现正办理增容费缴缴纳,预计年底前可以正式动工。

3、以点带面大力发展旅游业

旅游业作为我镇今发展的重点,我局结合文化、工业、农业、悠闲、购物等元素,在推动观仙路旅游带的同时,培育我镇旅游明星品牌、打造旅游龙头项目;大力推动旅游业与工业、农业的产业结合,加快工业旅游与乡村旅游融合;成功举办了我镇首届文化休闲旅游节并发布了“畅游黄圃手绘旅游地图”;推动我镇海蚀遗址公园、乔盛花木园等大批优质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发展。

三、下阶段计划

1、着力推进重点行业发展。充分利用我镇文化、生态、产业基础等优势,大力推进旅游、物流、房地产业等重点产业发展。一是做大旅游经济板块。进一步培植和打造历史文化风情及生态旅游品牌,加快推进黄圃公园天福塔等旅游景点建设。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我镇打造成为中山市的后花园。二是努力提升镇区档次。坚持推进服务业发展与加快集镇建设进程相配套,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向我镇聚集,为服务业发展拓展空间。

2、加强对服务业项目的调研工作,建立服务业重大项目进展情况月度跟进制度。通过项目进度的及时汇总,更全面地掌握重大项目的建设情况,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完成,并实现资源合理分配和利用。

篇3:沈阳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

一、抓住关健环节, 形成推进合力

1. 优化发展环境, 为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为使沈阳市服务业尽快形成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的新格局, 今年年初, 全市召开了加快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 围绕集聚区、生产性服务业两大载体, 和发展电子商务、商品批发市场、物流业、商务服务等十大产业, 市政府出台了《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 (沈政发[2014]12号) , 沈阳市委制定了“沈阳市服务业发展四年行动计划”, 会同发改委、财政局、金融办、经信委、科技局、地税局、交通局、统计局、房产局等市直相关部门, 制定相关产业扶持政策, 优化发展环境, 形成助推服务业发展的组合拳。

2. 狠抓项目建设, 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我们的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为“龙头”, 采取“双进双解”等有效措施, 走进企业、解决困难, 促进服务业重点项目开复工。上半年, 省级服务业重点项目共16个, 计划总投资1460.5亿元。市服务业重点项目152个, 占全市重点项目的52.4%, 总投资5500亿元。项目涉及电子商务、物流、会展、集聚区、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市场、餐饮住宿、商贸流通、商业地产等十余个行业。东软医疗产业园、华强金廊城市广场、世茂五里河等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全面开复工建设, 浑南电子商务产业园、铁西金谷总部基地等项目即将达产、达效, 为实现全市经济稳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3. 聚焦服务业集聚区建设, 发挥集聚吸纳和拉动作用。

全市40个服务业集聚区共有重点项目468个, 其中已运营的207个, 在建的261个。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76亿元, 同比增长21%。其中, 13个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85亿元, 同比增长20.5%。沈阳金廊、大中街、太原街、浑南国家大学科技城、铁西“宝马新城”产业科技集聚区、沈阳国际会展商贸城等重点服务业集聚区运营良好。

4.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和发展空间。

市经信委、市地税局联合制定了《关于开展工业企业分立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通知》, 建立联合推进机构。上半年, 全市有50户工业企业分立出生产性服务业企业70余户。机床集团、沈鼓集团、北方重工、三一重工、特变沈变、远大集团等大型工业企业已率先将研发设计等从主营业务中分立出来, 成立专门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沈阳 (沈北) 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园区在沈北新区总部基地开始建设, 集聚发展工业设计创意产品孵化器。以沈阳创新设计中心、远大科技园为代表的一批生产性服务企业与工业互动发展。沈阳创新设计服务有限公司被工信部评为东北首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

二、突出重点领域, 强化公共服务

1. 推进传统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

全市现有商业网点16万多个, 其中, 批发零售网点约12万个, 住宿餐饮网点4万余个。全市5000平方米以上大型商业网点375个。连锁企业280家, 店铺7000多个, 覆盖零售、餐饮、汽车服务和房产中介等20多个行业, 连锁经营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2%。商贸流通业从业人员约150万人, 占全市就业总人数30%。太原街、中街等传统商业街区业态升级, 兴隆、商业城等大型商业企业和五爱市场、二手车市场等专业市场都进行转型升级, 发展网上商业模式, 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中兴大厦等商贸零售企业都积极向购物、娱乐、休闲、餐饮于一体全方位综合体方向转变。

2. 推进电子商务业发展提速。

以沈阳市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为契机, 完善推进机制, 出台《沈阳市关于促进电子商务发展若干措施》。阿里巴巴、京东商城、苏宁易购、当当网等知名电商企业相继落户, “五爱购”、“网上兴隆”、“中兴云购”等本土企业上线运营。全市拥有电商卖家50多万户, 第三方电商企业100多家。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销售额25.4亿元, 同比增长160.3%。

3. 推进商品市场发展壮大。

以推动传统商品市场向规模化、信息化、平台化转型升级为突破口, 着力培育集批发、物流配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为一体的新型商品市场。沈阳雨润农副产品全球采购中心、润恒农产品市场、沙溪国际酒店用品商城、金马凯旋家居CBD、中国 (沈阳) 嘉泰工业装备博览城等一批投资10亿元以上的市场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4. 推进现代物流业规模扩大。

重点培育近海东北亚国际物流集聚区、沈海综合物流园等8个商贸物流园区, 沈阳苏宁、沈阳京东、沈阳国药等20个物流配送中心, 沈阳润恒、沈阳副食集团、沈阳诚大冷藏等20个冷链物流企业, 以及中储沈阳物流、沈阳中深科技、辽宁联合等25个商贸物流项目。上半年, 物流业实现货运总量8320.6万吨, 同比增长8.3%;货物周转量220.34亿吨公里, 同比增长3.1%。沈北现代综合物流园区、沈西制造业物流园集聚区和浑南电子商务产业园共实现营业收入20.6亿元, 增长20.7%。近日, 沈北现代综合物流园获全国优秀物流园区称号。

5. 推进商务会展业健康发展。

上半年成功举办了中国国际金融高层峰会、中国国际现代建筑产业博览会、东亚国际旅游交易会等重大经贸活动, 房交会、汽车展、家博会等民生展会、专业展会日渐成熟, 效果显著。上半年, 全市共举办各类会展活动187项, 增长10%;展览面积173.7万平方米, 增长30.8%。

6. 推进信息技术和科技服务业快速增长。

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加大沈阳国家科技大学城、东北大学云计算产业科技园、东网超云平台建设, 推动中国移动位置基地建设, 打造沈阳导航与位置服务 (北斗) 产业基地。沈阳国际软件园成为全国首批智慧园区试点单位。

三、强化服务保障, 切实便民利民

1. 进一步提高民生服务保障能力。

坚持“惠民、利民、便民”的宗旨, 继续推进“便民菜市场工程”、“便民早餐工程”、“10分钟消费圈”等民生服务业建设。加快推进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 使之成为新的民生重点工程。计划至今年年末, 全市早餐网点增加至4800家;家庭服务业实现营业额2亿元, 增幅达到25%, 从业人员达到10万人, 培育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品牌家庭服务业企业6家;便民菜市场达到500家。

2. 进一步完善市场供应保障体系。

继续完善11类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保障应急体系, 强化市场监测及时掌握蔬菜等重要生活必需品的购销存价情况, 密切关注市场动态, 确保市场供应, 和应对市场出现异常波动时重要生活必须品不脱销、不断档。

3. 进一步推进“夜经济”发展, 创造消费热点。

在促进节日消费、热点消费、便利消费、循环消费的基础上, 大力发展“夜经济”, 推动大型商场、超市、文体类场馆延长营业时间, 推进24小时经营的业态, 通过部门联动, 形成稳增长、扩内需、促消费的长效机制。

4. 进一步落实各项政策, 努力为企业发展创造条件。

篇4: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汇报

7月11日,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召开会议,听取科技司和卫星直播广播电视管理中心筹备办“关于在有线网络未通达的农村地区开展直播卫星公共服务的技术准备情况”汇报,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要求。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委、广科院、规划院等单位有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张海涛指出,国家广电总局党组关于在村村通的基础上将直播卫星作为农村广播电视覆盖主要手段的决定,是贯彻中央领导指示精神,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广大农村家家、户户、人人听广播、看电视问题的重大举措。总局党组的决定确立了直播卫星在我国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中国覆盖政策的重大调整。政策的调整必然会带来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的改变,要求技术上要先进、安全上要可靠、经济上要可行,发展要有序可持续,这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贯彻落实总局党组决定,科技司从技术、安全、管理等多方面统筹考虑,积极组织力量开展科技创新,采取了机顶盒位置锁定等技术措施,新增了紧急广播、小喇叭等功能,可以实现直播卫星的区域化、精细化管理和个性化、专业化、对象化服务,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为直播卫星的健康有序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张海涛强调,采用直播卫星开展公共服务关系到传输安全和用户权益,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始终坚持确保安全、服务为先、用户至上的发展原则。一方面,科技司和筹备办要认真总结梳理,围绕落实中央要求,从技术、管理、服务、安全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制订方案,准备向总局作一次专题汇报。另一方面,要抓紧技术准备工作,确保宁夏、内蒙古、河北试点工作顺利开展,为下一步全国推广创造条件。

2010年动漫产业总产值超470亿

日前,第七届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在上海举办。会上信息,2010年我国动漫产业总产值共计470.84亿元,相比2009年增长了27.8%。

根据《关于印发动漫企业进口动漫开发生产用品免征进口税收的暂行规定的通知》,经认定的动漫企业进口动漫开发生产用品实施免征进口税收政策,免税税种包括进口关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有效期为2011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通知》規定,注册资本金达到80万元以上、具备自主开发生产动漫直接产品的资质和能力、经国务院有关部门认定的动漫企业,可申请减免进口税收。

中国文化产业

投资基金成立

7月6日,由财政部、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等四家单位共同发起设立的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在北京成立。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中央电视台台长焦利及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中国银行等相关负责人参加了揭牌仪式。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由中央财政注资引导,联合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和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有限公司等共同发起,旨在通过该基金的引导、示范和杠杆作用,促进文化与资本有机融合,加快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江苏省上半年城市影院

票房突破4.6亿元

今年上半年,江苏省城市影院共放映电影50.48万场,同比增长96.18%;观影人次达1403.19万,同比增长46.01%;实现总票房46322.69万元,同比增长35.62%;平均票价为33.01元/人。同时,江苏城市影院6月份电影票房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1.02亿元。

重庆市上半年电影票房

1.76亿元

今年上半年,重庆市共放映电影21.31万场,观影人次551.03万人,票房1.7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了81.26%、39.83%和24.85%。

2011年上半年重庆市新增影院9家,银幕38张,座位5113个。平均票价由去年的33.6元下降到32.02元,同比下降5%。

云南省级广播电视第二季度

广告收入大幅增长

第二季度,云南人民广播电台和云南电视台广告收入达到26253.4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0.23%。其中,广播广告收入3061万元,同比增长43%;电视广告23192.4万元,同比增长37.46%。

《人民日报》批文艺创作十大恶俗

近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批评文艺创作十大恶俗。文章说,追溯和总结近年来文化发展的脉络,我们不难发现,在当下文艺创作中,存在着十大恶俗现象,它们分别是:回避崇高、情感缺失、以量代质、近亲繁殖、跟风炒作、权力寻租、解构经典、闭门造车、技术崇拜、政绩工程。正是这十大恶俗现象,阻碍着文艺创作的健康发展。

健康丰富的文化样式必须多元一体、多样共生。当下的文艺创作缺乏源自文艺家内心的冲动,功权名利的干扰是文艺创作的最大障碍。

文艺批评退化为文艺表扬,文艺创作便失却监督利器。健康的文艺批评最重要的就是能宽容、理性地对待与自己文化主张相异的文化实践。

云贵川召开毗邻地州市广播影视媒体合作与发展协作会议

日前,“第二届云贵川三省毗邻地州市广播影视媒体合作与发展协作会议”在四川凉山州召开。来自云南省昭通、楚雄、曲靖、丽江,贵州省毕节、六盘水,四川省攀枝花、泸州、宜宾、凉山等10地州市的广电局、电视台、广播电台代表60余人参加会议。参会各广电行政部门和播出机构在媒体信息资源互换共享,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制作、互播,广播电视专题及文艺娱乐节目交流,重大活动策划宣传,广告业务合作,广播电视媒体专业人才交流培养等领域达成合作共识。

篇5: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汇报

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领域的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服务业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前景,成为新经济生力军,信息化发展的主导力量。XX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在《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和《XX市贯彻落实2006-2010年广东省信息化发展纲要实施意见的意见》中,都提出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要求。当前,我市信息服务业已步人良性发展轨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成为全市信息化建设的新亮点。

一、XX市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现状(一)信息传输服务业发展迅速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信息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进一步提升网络规模以及技术层次,信息技术服务水平得到充分提高,基本形成以光缆为主,卫星、无线为辅,集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等技术手段的先进的现代网络通信体系。至2006年,我市电信交换机容量125万门,小灵通基站5千个,宽带接人10万线,主干电缆281万线对公里,光缆7.7万纤芯公里,固话、小灵通、宽带用户达118万户;移动通信用户已超200万,初步形成“全球通”、“动感地带”、“神州行”三大品牌;邮政通信网络能力逐步提高,物流业务稳步发展,全市81个邮储网点全面完成防弹玻璃、视频监控、二道门等安防设施和规范化整治配套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成效显著,全市广播电视覆盖率保持较高水平,达97.3%;同时开通了有线数字电视,开展视频点播等业务,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多的政治、文化、旅游、娱乐信息,推动信息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二)电子政务建设稳步推进

1、专网平台提供政务信息服务

电子政务专网平台上联省政府、横联市直各部门、下联各建制县(市、区),为实现省、市、县三级电子公文和信息交换的电子化打下良好的基础。已有10多个市直部门通过该平台与省对口部门连接,实现政务信息的互联互通。

“中国揭阳”政府门户网站2003和2004连续二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政府门户网站”,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和市纪委都已在该网站上开设专页,搭建起政府与社会大众的互动沟通平台。另有40多个市直部门建立了网站,各县(市、区)也都建设了政府网站,实行政务公开。今年8月,“中国揭阳”政府门户网站完成改版升级工作,有效地整合了新闻资源和部门资源,提高政府办事效率,树立良好形象。

3、市政府大院局域网不断完善,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

经过三次升级改造,市政府大院内网络环境更加规范、安全、稳定、实用。目前,不仅大院内所有单位,而且大院外的XX县、市财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国土局也都通过大院网络出口连接因特网。

4、数字视像会议系统广泛应用

数字视像会议系统是省政府应急指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的广泛应用,把电子政务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对降低行政成本,提供政务信息化服务,提高行政效率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三)信息化服务成效显著

1、企业信息化发挥示范效应

从企业信息化调研、培训人手,进行调查摸底,掌握全市企业信息化的第一手资料,推动全市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发挥优秀企业的信息化示范辐射效应,广东巨轮模具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吉荣空调设备公司均被评为全省企业信息化示范单位,巨轮公司的《轮胎模具制造企业信息化工程》、康美公司《计算机在中药饮片管理中的应用》也首次被列入国家信息产业部“倍增计划”项目。

2、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普宁、揭西实施的山区信息化建设项目,带动了全市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建立了一批农村信息化示范点、体验中心,以科技、教育、法律、医疗“进村服务”的形式,开展宣传、学习、培训,以点带面推进农村信息化,初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和培训体系。

3、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服务意识进一步提升

金财、金税、金盾、金卡、金关、金农、社保、教育、工商、计生、卫生、环保、统计、国库集中支付等项目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便民服务得到充分落实。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的信息服务业经过几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与其他兄弟市,特别是珠三角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信息服务业发展不平衡

1、地区发展不平衡

我市的普宁、揭西二个县区,在实施山区信息化建设项目中,享受到省的优惠政策以及资金扶持,因此,在农村信息化的推进中,拥有一定优势,建设速度也处于全市领先位置,其他7个县区未能享受此项政策,导致发展缓慢,而一些县区恰恰是全市经济较落后地区,如XX县、大南山侨区等。

2、行业发展不平衡

主要突出在,以电信、广电、医疗为代表的服务性企业,其信息服务功能完善,显示出信息技术服务的广阔前景,而制造类企业则严重滞后;而在制造类企业中,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生产、管理过程渗透信息化应用的企业只有极少数,绝大多数企业未有真正涉足信息化领域。

3、技术发展不平衡

现代信息服务业主要涉及到的技术是通信技术、软件技术、动漫产业技术等,相对我市而言,通信技术有一定的规模和能力,但软件技术以及动漫产业技术还处于摸索阶段。我市虽然有一些软件企业,但总体规模小、竞争力较弱,缺少有实力的信息服务咨询机构和信息技术提供商,因此,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二)信息资源开发力度不够,技术人才缺乏

我市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规模上企业近800家,有丰富信息资源,但信息技术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技术研究相对滞后,特别是系统集成、软件开发、数据库建设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足,未能提供较高的技术支撑,导致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人才资源结构性矛盾,信息化人才缺乏,将无法满足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三、推进信息服务业的工作思路(一)加强规划和部署

在全省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规划框架下,结合我市实际,把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各级政府和部门,要负责指导、协调、统筹本地区范围内信息服务业建设项目的规划、审核、评估、应用和指导。县(市、区)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规划必须符合全市发展规划的要求。(二)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

紧紧抓住通信运营的发展机遇,稳步发展3g移动通信网络、数字电视网络,研究和探讨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借助先进的管理工具,编制和完善通信发展战略规划,努力实现计算机网络的整合,构建安全、合理的网络体系。要加大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占领技术制高点,大幅度提高互联网的出口带宽,建设畅通无阻的信息高速公路,提高信息的交换接收能力。积极实施电话、宽带、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进一步提高电话、宽带、广播电视的覆盖率。(三)抓住产业转移契机,加强信息服务业的开放合作

要落实省政府《关于我省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试行)》,抓住产业转移的机会,探索联合共建产业园区、合作双赢的路子。要在抓紧建设惠州陈江(揭阳)产业转移工业园区的同时,积极主动的做好产业转移园区的申报工作,争取珠海金湾(揭阳)产业转移工业园尽快获省批准通过,进一步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要加强与广州、深圳、珠海等地软件和动漫(创意)产业基地的联系,探讨联合建设、共同发展的模式,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有序、特色鲜明、资源共享、协作发展的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格局。(四)实施电子政务畅通工程,推动电子政务深入应用

抓整合、促共享、推应用,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推动电子政务建设统一标准、统一规范,建设覆盖市直各部门和各县(市、区)的、有广泛和成熟的应用系统支撑的全市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建设功能完善、运转协调的电子政务系统,各级行政机关面向企业和公众的主要审批业务均可在网上进行,提供“一站式”服务,政府核心业务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五)实施企业信息化工程,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以提升我市企业竞争力为核心,大力推动企业信息化,加快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的步伐,提升产业层次,提高传统产品的信息含量,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节约型社会建设。发展电子商务,大部分骨干企业、流通龙头企业、重点批发市场全面开展电子商务应用;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和大部分专业镇建立产业集群信息技术创新和服务平台。

(六)实施信息兴农工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整合、开发、利用农业信息资源,解决农村信息不畅问题,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农业生产和农村管理水平,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覆盖市、县、大多数乡镇的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农业信息应用平台,大部分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信息服务站,培养一批农村信息员,建成全市农村信息化培训体系;大部分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流通大户联上互联网,各类农村信息化系统得到广泛应用。

(七)实施社会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促进社会事业信息化

加快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建设,重点整合公共事业部门的信息资源,完善公共信息基础设施,建立一批社会公共信息资源库和公共信息应用系统,促进社会各领域信息资源共享,实现随时随地宽带上网。

(八)加强信息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信息服务业有序发展

把人才培养作为信息服务业发展的长远战略,做好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引导企业和个人积极参加继续教育,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并举。支持鼓励企业利用高校、各类培训机构等社会资源,建立若干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基地,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培训技能型人才,充实信息服务业队伍。各类院校要根据社会人才需求的实际,增设急需的专业和课程,促进人才链的合理和优化。

四、建议

(一)加强规划,加强管理

信息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中发展最快、最为活跃的行业,是高增长行业,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发展战略,统筹部署全省的信息服务业布局;要有一套规范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才能增强政府的引导和调控能力,确保信息服务市场健康、有序。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部分地区实行政策倾斜

篇6: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汇报

青原区人民政府

2015年,青原区紧紧围绕“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十六字方针,紧紧抓住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列入全省5个重点支持园区的重大契机,按照“用工业化理念抓现代农业”的工作要求,狠抓农业改革、示范园区、农业产业三大重点,有效推进现代农业接二连三发展。现将全区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业改革蹄疾步稳、有序推进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狠抓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农业新型主体培育等重点,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全区共有8个乡镇、街道,106个行政村,1196个村民小组,乡村总户数43851户,耕地面积24.28万亩。目前,我区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第二轮公榜纠错乡镇、村、组已基本全部完成,三榜公示率也达90%以上,大部分村组正在开始下发承包合同、归户表和登记簿给农户签字确认和填写经营权证书阶段,其中填写归户表、承包合同和登记簿完成39725户,占全区总农户数91.2%;填写经营权证书完成39725户,占全区总农户数91.2%;完成第三次公示村小组数为1077组,占全区90.1%;证书到户为16874户,占全区总户数38.8%;颁证总面积为7.19万亩,占全区二轮承包总面积42.07%;80%的村组完成了数据库 1 录入和建立了管理系统。

同时,我区积极做好“提升、培育、扶持”等三篇文章,大力发展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一是提升壮大农业合作社,目前,全区现有农民合作社172家,同比新增33家。在此基础上,我区对合作社的规章制度、运行方式等方面加强指导培训,提升合作社发展质量和水平。二是培育专业种养大户,支持致富带头人,通过流转土地等多种方式,扩大生产规模,全区专业种养大户新增16家,达328家。三是扶持创办家庭农场,出台专项方案,引导扶持成立家庭农场,并予以政策项目扶持,今年新增56家,达到149家。

二、农业产业快速发展、成效显著

我区狠抓井冈蜜柚、绿色蔬菜等特色富民产业,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品牌效益进一步显现。

一是井冈蜜柚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全面推进千村万户老乡工程和连片基地建设,进一步打响井冈蜜柚品牌。全区完成井冈蜜柚种植任务18.5万株,新增蜜柚种植面积5200亩,全区种植面积累计超4万亩。今年,重点抓好了“四个一工程”。目前,蜜柚育苗基地正在进行育苗,借助无病毒苗木建设项目正在对基地进行扩建升级;有机肥厂拟建在富滩现代农业示范园内,目前正在进行论证和招商工作;安排富滩丹村天丰、鸿金,富滩施家边银忠祥、富田猫儿下吉富农业四个基地进行蜜柚标准化示范基地2 建设,目前四个基地均已通路、通水、通电,安装了滴灌设施,对病虫害进行了综合防治;成立了区技术服务队伍,今年进行了3次集中培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技术服务工作,共组织技术培训10期,培训人员超过20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约3000份。二是蔬菜产业设施化不断提升。全区新增连片绿色蔬菜种植面积730亩,蔬菜种植面积累计超7.5万亩,建立蔬菜大棚40万平方米,喷滴灌设施2000亩。一是积极举办技术培训,通过理论学习与外出实训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全区蔬菜大户、村委干部、乡镇区直单位干部等参加蔬菜技术培训、市场营销及农业电商培训,积极推广和引进国内外先进蔬菜栽培技术及设施建设,实施水肥一体化及物联网等建设,提高我区蔬菜先进水平。二是积极完成做好蔬菜项目,2014年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蔬菜项目建设完工并顺利通过验收检查,2015年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蔬菜项目初步设计已上报至省市;积极完成了2014年省级农业新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对具有较高推广价值的三大经济作物新品种进行了试验示范及品种展示。

三、示范园区精心建设、活力迸发

历时3年的精心雕琢,在富滩镇建立规划面积3万余亩,总投资5.08亿元的现代农业示范园。目前,已完成土地流转2.3万亩,园区核心区5000亩的水电、路网、沟渠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一是进一步加快了园区重点项目建设。按照省农业厅的部署 3 要求,重点推进了现代农业展示馆、物联网平台、科技示范基地等项目建设。目前,现代农业展示馆已完成项目选址、申报、建筑施工图设计、图纸审查和项目造价财政评审、网上公开招标等前期准备工作,预计9月10日左右开工,主体工程在12月10日左右完工。内部布展正在设计,预计9月底招标,10月底开工,元旦左右完工。物联网平台正在设计初稿,9月份可以公开招标,今年建设的重点是远程可视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终端操作系统以及展示体验馆的智能化系统建设,整个物联网系统将在12月底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高标准农田及标准菜园项目已经确定项目选址,完成了规划设计,并已上报了实施方案。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已完成了100亩的土地流转工作,落实了经营主体,初步完成基地的路网、沟渠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设计。熙龙生态农业种植省经作局推荐的新品种18个,裕兴葡萄引进了猕猴桃,金玉家庭农场引进了新品种香瓜西州蜜。预计到10月份,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可以初具规模。金丰火龙果基地农家乐餐饮项目已于6月28日正式开业,博海蓝莓基地正在建设农家乐餐饮项目。

二是进一步完善了园区基础设施。今年,整合了扶贫资金100万元,计划先行硬化吉丰水蜜桃干道等3公里园区主干道,已经完成规划设计,正在准备挂网公开招标。熙龙生态农业给排水工程已经开工,企业自主投资的门楼也已完成设计并已完工,正在着手建设儿童游乐园。吉丰生态农业投资近2000余万元新建高标准大棚近14万平方米,完成企业门楼建设,硬化了8004 米的基地主干道,新建绿廊800米;博海蓝莓、吉丰生态农业新建抗旱井22个,金丰火龙果基地新建变压器已投入使用,吉丰生态农业已向供电公司递交新建变压器申请,预计9月底可以完成建设。

三是进一步强化了园区管理。进一步健全组织领导机构,成立了正科级全额拨款事业编制的园区管委会,并明确了农业局一名副局长兼任管委会主任,以便于衔接开展工作。5月底配备了四名工作人员,租用龙口村委会办公楼集中办公。按有关要求落实了人员工作经费,安排了开办经费6万元和第一批专项工作经费20万元,配备了一辆工作用车,确保园区有人管事、有钱办事。同时,结合物联网远程监控平台建设,在园区主要交通路口和企业生产重点部位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年底可以投入使用。印发了《园区管理办法(试行)》,加强对园区企业生产经营、群众放养禽畜等管理,目前,园区群企关系融洽。

篇7:镇服务业发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奎聚街道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地处城区,交通便利,人文景观和文化底蕴丰厚的优势,科学合理地调整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服务业,努力打造、商务贸易、现代物流强镇。全街道服务业在总量规模、设施建设、经营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街道个体工商户达1200余家,大型物流市场1处,农产品交易市场3处。

一、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不断提升服务业的档次和规模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地区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街道党委、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借助发展优势,调整发展思路,不断推动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一是正确分析我街道发展的优势和前景,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切实从战略高度重视服务业的发展。从思想上正确看待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引导相关部门、村、企业树立发展服务业的意识,形成全街道关心、重视和支持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强领导,成立了街道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强服务业发展的协调和指导,定期召开全街道服务业情况分析座谈会,及时了解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下一步工作措施。对特色餐饮、运输等服务业实行动态跟踪服务和管理。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服务业的重点项目建设。今年以来,充分利用城市建设的加快和快速兴起的消费群体等优势条件,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努力增加服务业投入,促进服务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新引资建设了文昌大酒店、全福元超市等商铺,进一步提升了我街道商贸物流业的档次和规模。

二、突出重点,把握优势,实现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为改变特色不突出,管理分散,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等问题。街道党委、政府借助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的优势,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

一是大力发展运输、餐饮、现代物流等特色服务业,促进了我街道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全街道拥有大小运输车辆500余台,餐饮业户80余家,物流中介20余个;二是以建设文明生态村为契机,大力实施农村文化生活提升工程,创建了四个市级文明生态村、八个镇级文明生态村,有线电视普及率达99%以上,满足农村文化生活的需要,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结合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普及,农村社区的医疗卫生服务明显提升;五是充分利用我镇金河山、临山、大沙河、小清河等自然资源,结合我镇油桃、草莓等特色农产物的种植,引导发展了周未度假游、农业观光游、生态休闲游,着力打造了乡村特色浓郁、生态良好的现代化旅游城镇。

三、加大投入,优化环境,进一步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结合薛城区新一轮城市建设规划,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进一步提升城市化水平,引导农民发展二、三产业,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围绕新一轮城市规划,配合区抓好珠江路、长江东路延伸、紫薇路、东外环南段、疏港路、综合路、泰山南路等路网及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构建城市发展框架,为服务业发展打基础。加快安置小区建设,利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完成种庄、西姚、东姚、西小、东小、邵庄等村的旧村改造,努力建设适宜人居创业的现代化濒湖城市。二是全力配合小沙河、小清河、东小人工湖、西湖(西小果园)等工程建 设,创造良好的城市人文环境。三是按照城市功能分区,招商引资,聚集内资,利用2-3年时间,建设两个四星级宾馆,以旧村改造的形式,建设西小上宅下店式的商贸小区,围绕旧村改造,建设一条集商业、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步行街,提高城市品味,可增加工商业户800余家,增加就业2000余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服务业大发展。

篇8: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汇报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遭受重创。为摆脱危机的不利影响,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推出一系列产业振兴计划, 全球产业发展模式发生巨大变革, 加快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 成为世界各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选择新的发展路径的战略重点。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 2014年, 广东的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 进入工业化中期向中后期过渡阶段。从国际发展经验看, 这一阶段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都会加快转型升级, 原本依靠成本比较优势形成产业结构偏重的现状迫切需要改变, 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大增;而居民消费结构也正从一般性的物质需求向“文、康、乐、寿”等高端服务需求升级。现代服务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在GDP中的比重也快速提升。但由于香港一直扮演着为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提供现代服务的主要角色, 广东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2014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8%左右, 远低于国际上处在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国家 (地区) 的水平 (一般60%以上) 。因此, 必须抓住机遇, 推动服务业发展实现质的飞跃, 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同时, 广东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改革和发展的任务尤为艰巨, 顺应产业发展规律, 加快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现代高端服务业, 对于提升全省现代服务业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保持总体经济稳定增长和提升竞争力,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代高端服务业的内涵和外延

(一) 定义

——国际。现代高端服务业是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词汇, 国际上并没有对其进行系统的阐释, 但欧美发达国家一直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早在20世纪70年, 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均已实现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形态, 近年来, 围绕现代服务产业及新兴业态, 欧美发达国家制定实施一系列国家战略和发展政策, 不断加大投资力度, 切实推动现代服务业成为国家或区域的支柱产业。由一些国家的政府和国际组织提出的与现代高端服务业最为接近的概念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美国商务部认为,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指显著依赖专门领域的知识, 向社会和用户提供以知识为基础的中间产品或服务的公司和组织。OECD指出,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技术及人力资本投入密度较高、附加值大的服务行业, 包括IT服务、软件服务、工程服务、数据库、管理咨询、R&D服务、广告、工业设计、医疗保健、广播影视和文化等。

——国内。现代高端服务业在国内也是一个新概念, 对其内涵和外延的界定尚不明确。2012年国家科技部发布的《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国科发计〔2012〕70号) 对现代服务业作出定义:“现代服务业是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 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服务产业。”有学者认为高端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中具有较强外溢效应, 能够有效带动服务业和制造业升级, 提高整体经济竞争力的服务行业的集合体。深圳市政府在2007年颁布的《关于加快我市高端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 高端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 具有高科技含量、高人力资本投入、高附加值、高产业带动力、高开放度、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等特征。山东省发改委在近期形成的《促进我省高端服务业发展研究报告》中指出, 高端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阶段产生的, 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 以提高技术性、知识性和公共性服务为主的, 处于服务业高端部分的服务业。它瞄准的是高端市场、提供的是高端服务, 依托的是高端人才。

——课题组。研究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 结合广东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现状, 在近期实地调研基础上, 经过认真分析讨论, 对现代高端服务业做出如下定义:现代高端服务业指在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产生的, 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 处于价值链高端, 具有较强的外溢效应, 能够有效带动服务业和制造业转型升级, 提升整体经济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

(二) 特征

——知识、技术密集程度高。现代高端服务业对技术、管理、流程优化等战略性核心要素投入的需求巨大。从事现代高端服务业的企业自身就是知识和技术的主要来源, 企业发展所需最主要的投入要素是高新技术和高素质的人力资本, 所提供的服务产品具有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

——产业发展潜力、空间巨大。现代高端服务业对物质形态投入品的需求越来越小, 受国内市场规模限制小, 开放度高, 资源消耗低, 环境污染低, 先进制造业发展和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巨大, 因而发展潜力和空间十分巨大。

——不断催生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现代高端服务业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其形成和发展是市场经济中商务模式创新和企业经营管理能级提升的结果。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 传统服务业的运营模式得以改变, 形成新的市场形态和经营业态, 资源的不断整合和产业的更加专业化分工, 催生出大量的新产品、新商业模式和新产业。

——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现代高端服务业处于产业价值链的高端, 具有较高的影响力系数, 对相关产业具有较强的融合性和带动性, 能刺激经济增长, 促进结构升级, 加快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 深化经济运行, 增强发展软实力。

(三) 构成

在充分参考借鉴国内外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分类和范围界定的基础上, 结合省统计局现行的现代服务业年报分类, 根据课题组对现代高端服务业的理解, 将如下八大产业归类为现代高端服务业: (1) 金融业, 包括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基金、租赁等; (2) 信息服务业, 包括移动互联网、网络信息、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物联网、在线数据与交易处理、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数据挖掘、手机媒体、云计算等工业化中后期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新兴服务业; (3) 科技服务, 包括研发设计、知识产权服务、检验检测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咨询服务、科技服务外包等; (4) 现代物流, 包括水运、航空、仓储、邮政、批零等; (5) 现代旅游, 包括高星级酒店、大型旅游景区、综合性旅游休闲设施、专业性旅游服务商、邮轮游艇、养生保健服务、大型旅游门户网站和旅游资讯集成商、旅游会展等; (6) 商务服务业, 包括会计、审计、评估、法律服务、研发咨询等; (7) 服务贸易, 包括软件开发、信息管理、数据处理、财会核算、技术研发等国际业务; (8) 文化创意产业, 包括动漫影视、现代传媒、创意设计、会议展览、教育培训等。

广东省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发展现状

广东服务业规模优势突出, 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 现代高端服务业部分领域发展全国领先, 在制度建设、平台打造、业态发展、企业与品牌培育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 (见表1、2、3) 。

1.出台了一批政策文件。广东近年来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初步构建起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政策支撑体系。一是注重规划引领, 《广东省“十二五”规划纲要》、《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008-2020年) 》、《珠江三角洲产业布局一体化规划 (2009-2020年) 》、《广东省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均提出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导向, 明确了金融、文化创意等重点发展领域;二是出台综合政策, 实施《关于加快发展我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业投资发展若干意见》等, 构筑服务业整体支撑;三是细化专项指导, 如《关于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实施意见》, 以及省发改委《关于加快我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工作意见》、省文化厅《关于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省知识产权局《关于促进我省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若干意见》和省经信委关于生产服务业、电子商务、会展业的“十二五”规划等, 推动了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的快速发展。

2.打造了一批发展平台。广东历来重视服务业发展平台的布局建设, 打造形成了多层次、多业态领域的特色产业平台。一是开发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三大国家级功能区, 以及中新 (广州) 知识城等, 为广东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创新发展现代高端服务业提供了综合性、全方位的高端载体依托;二是建设各类服务产业集聚区, 初步形成广州、深圳两个区域金融中心, 白云空港、宝安空港、广州港、深圳港等枢纽型现代物流园区, 以及广东 (顺德) 工业设计城、深圳设计之都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一批专业化服务产业基地, 其中深圳港2014年前三季度集装箱吞吐量1727.55万标准箱、居全球第三, 广东 (顺德) 工业设计城年研发创新产品近5500件、直接拉动工业产值约400亿元, 为构筑以珠三角为中心、粤东西北为辅助的现代服务产业集群提供了坚实支撑;三是发展优质高效的创业创新服务平台, 建成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中国移动互联应用产业联盟等大型创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大力培育五行、创新谷等提供创业辅导、交流培训、筹资融资、产学研合作等孵化器功能的专业公司, 其中创新谷建成全国首个融合技术、产业、资金于一体的移动互联网国际化、专业化孵化器, 累计培训创业人员2万人次、投资孵化项目20多个;四是打造高端宣传推介平台, 培育出中国 (广州) 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 (深圳) 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中国 (珠海) 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中国 (深圳) 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商务会展品牌, 其中广州2013年会展总面积达53.22万m2、位列国内三大会展中心城市, 为加快提升广东服务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供了强劲推力。

3.培育了一批新星企业。广东通过建设服务产业良好营商环境, 培育出一批市场竞争力强、成长潜力大的现代高端服务业新星企业。其中, 深圳华侨城创新打造“华侨城智慧旅游系统”, 构建集合游戏、社交及电子商务功能的“中国智慧旅游在线”综合服务平台, 目前拥有10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 年产值近10亿元, 获评“亚洲智慧旅游企业示范单位”和全球旅游景区集团四强;广州动景公司研发的UC手机浏览器全球下载量突破15亿人次, 月使用量 (PV) 超100亿, 拥有逾4亿用户, 是全球使用量最大的第三方浏览器;唯品会是美国纽交所上市企业, 率先在国内开创名品特卖电商模式, 拥有会员6600多万、合作品牌11000多个、独家合作品牌1400多个, 目前约占国内移动端电商总业务量1/3比例, 2013年实现净营收106亿元, 获评2012年度最佳电子商务企业、2014年度《财富》中国500强。

4.形成了一批新兴业态。广东注重促进服务产业创新发展, 推动服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涌现出一批具有坚实市场基础的优势服务业态与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服务业态。目前, 广东已经精心布局形成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科技服务、商务会展等为主体的优势现代高端服务领域, 2013年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万亿元、居全国首位, 其中仅广州便拥有电子商务服务企业1800多家、电子交易额超过100亿企业10家, 有太平洋电脑、易网通、环球市场、唯品会、欢聚时代等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海外上市企业。同时, 供应链、冷链物流、健康服务、移动视频、互联网金融、检验检测等新兴业态、新商业模式正加快发展, 形成了优视、洛可可、久邦数码、中经汇通、梦芭莎等全国领先的新业态企业。此外还有紧跟市场需求出现的私人投资顾问、独立评估、信用调查等新型专业高端服务。

5.涌现了一批本土品牌。经过数年发展积累, 广东服务产业已经成功孕育出一批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本土品牌。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如:国内首家动漫上市企业奥飞动漫的原创动画电影品牌“喜洋洋与灰太狼”是目前国内知名度最高、品牌价值最大的动漫卡通品牌之一;深圳华强的“方特”主题公园、《熊出没》等拳头品牌, 产品成功打入伊朗、乌克兰、南非等国际市场, 使中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之后的第三个大型文化主题公园出口国, 成为广东文化新兴业态中的亮丽品牌;林安物流作为“中国物流最具影响力品牌”, 拥有集物流信息交易、招投标中心、结算中心、第三方物流总部等为一体的“中国最佳物流园区”林安物流园, 以及运用“车讯通”等特色软件面向全国12万司机会员、5万多家企业开展综合物流信息服务的林安物流网, 打造了物流业具有权威性的“广州 (林安) 公路物流价格指数”。

(二) 发展特色

1.依托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广东的现代服务业在与先进制造业融合互动中不断发展, 庞大的制造业规模和腹地为现代高端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 现代高端服务业则通过发挥其强力的外溢性和渗透性, 推动制造业调整结构优化升级, 制造业服务化趋势日益明显。传统制造业产品功能和附加值通过高端服务业要素的融合大幅提升, 高端服务业依托庞大的制造业良好基础, 在生产与服务的良性互动中不断催新新商业模式和营利模式, 在满足制造业需求的同时获得显著成长。

2.依托全国领先的信息化水平。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依赖与深入运用是现代高端服务业的特质之一, 而广东作为全国重要的信息产业基地和信息化先导区, 具备相对领先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信息化技术, 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总产值占全国1/4以上、连续23年居全国首位, 互联网普及率及无线宽带网络覆盖率达66%、居全国前列, 信息消费规模达6400亿元、占全国1/4以上, 尤其是近年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广泛, 为广东省现代高端服务业各业态领域提供高效的信息整合与资源共享支持, 促进现代物流、科技服务、文化创意等先进经济形态快速发展, 进而拉动整个现代高端服务产业体系不断成熟完善。

3.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广东的市场化程度较高, 服务业主要领域的市场化特征也十分显著。近年来广东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金融支持服务业发展、专业服务人才培育、服务业对外交流合作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全面推进改革创新, 为优化服务业市场环境、激发服务业企业竞争活力, 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和良好的管理服务。广东民间资本投向现代高端服务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民营现代高端服务企业在多个领域具备较强竞争力, 中小微高端服务企业也十分活跃。

4.充分发挥开放先行区优势。优越的对外开放环境是广东推动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的有利基础, 更是广东加快发展现代高端服务业的突出优势。粤港澳台四地合作不断深化, 有效带动着广东在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及商务服务等领域的发展升级;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稳步发展, 极大延伸了广东在内陆的发展腹地;与欧美等海外国家和地区的开放交流, 借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跨国合作平台, 持续推动着广东与这些区域之间在资源与市场的交流互补。广东利用改革开放先行区的优势, 为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作出先行探索, 营造了较高开放度的发展环境。

(三) 主要存在问题

1.政策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增强。相对于江苏、浙江、上海等国内现代服务业发达省市而言, 广东在服务产业工作统筹, 财税支持、资金引导、人才引进、土地供给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存在一定差距。如上海、江苏都专门出台了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扶持性政策文件, 浙江设有省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及部分市、区服务业发展局, 2014年共安排信息、科技等八大类服务业重大项目310个、计划总投资3689.4亿元, 统筹效果、扶持力度都领先于广东。受制于重工抑商的惯性思维影响, 广东既有的扶持政策也难以完全落地, 突出体现在服务业税费负担较重, 22.3%的宏观税负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 用电高于工业收费标准、尚未实现“同网同价”, 用地需求也难以有效满足。此外, 现有统计指标体系对“文化创意产业”、“信息服务业”、“总部经济”等新产业概念, 缺乏统计界定及系统监测, 制约了对相关产业的分析评估与科学规划。

2.产业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广东的现代高端服务业市场仍然有待规范完善, 政府的市场监管行为需要加快向公共服务提供者的实质性转变, 文化、物流、信息等现代高端服务业不少行业存在多头管理问题, 政府部门间政策和管理不衔接、不配套, 企业多头申报、多头检查, 运营效率受到一定制约;通关、商检等方面限制较多, 便利性有待增强;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服务、带动作用亟待加强;法律法规、诚信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产业自身的市场化运营水平也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线上线下资源的有效整合仍有欠缺。现代服务业发展区域差异较大, 主要集中于广州、深圳和东莞等珠三角城市, 粤东西北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 现代高端服务业的产业发展基础十分薄弱。

3.产业结构的高端化以及核心竞争力有待进一步确立。广东的服务业具有规模优势, 但在高端业态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尚未有效确立, 产业链深化与拓展不够, 如极具代表性的金融业与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高端服务产业的增加值在2013年的占比分别为6.14%、2.84%, 明显低于北京 (分别为14.47%、8.97%) 、上海 (分别为13.07%、4.80%) 、江苏 (分别为6.44%、2.27%) 、浙江 (分别为7.89%、5.16%) 等省市, 在国际业务竞争方面也弱于邻近的香港地区。在各服务行业中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的培育和优势品牌的塑造, 以及对总部经济的打造与集聚等方面, 与京沪等地都有较大差距。

4.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有待进一步凝聚。高端人才是实现服务业由低端转向高端、由劳动密集转向知识密集的关键因素, 但广东的人才基础较为薄弱, 目前全省专业技术人才总量455万人、高层次人才26.5万人, 2013年以来, 全省技能人才求人倍率一直处于1.4以上高位, 不足以支撑现代高端服务业对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的需求。在专业服务人才的教育培养上还存在体制创新发展不足、职业培训链条不完整、人才交流市场不发达等问题, 导致服务业高端人才供给不足。广东引进和留住高端服务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的优惠政策也不突出, 存在着体制机制不顺、资金支持力度不够、子女教育等配套保障不足等问题, 近年来随着上海、江苏等省市对高端服务业人才实施强有力的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 进一步削弱了我省对国内外人才的吸引力。

5.重大载体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有待进一步提升。现有的各类产业园、创新平台、交易市场等高端服务业发展载体和平台建设, 存在着资源集聚效应不强、配套保障措施不足、辐射带动作用不够等问题, 公共技术、交易、行政、物流等服务平台建设不完善, 资源共享机制欠缺, 服务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存在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现象, 这些都制约着新业态孵化和企业的高端化发展。

6.金融支持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在现代高端服务业领域较为突出。相当部分服务企业如从事创意、商务服务等领域, 天然属于中小型企业, 尤其是初创企业往往存在有形资产少、发展风险不确定等情况, 难以有效获取金融机构及社会资金支持。政府对企业扶持政策大多以资产、人数为评估标准, 这些企业也被排除在外。针对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金融产品创新少, 对相关业态的整体支持力度不足。

明确广东省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的方向选择

(一) 发展路径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 围绕加快转型升级, 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目标, 坚持“创新驱动、重点突破、国际视野、市场主导”的方针, 充分依托强大的制造业基础, 结合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的需求, 发挥改革开放先行区优势, 突出核心城市的引领带动作用, 加强对新兴业态的扶持引导, 着力优化体制和政策环境, 推进平台载体建设,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创新发展模式, 着力打造现代高端服务业集聚区和增长极, 促进现代高端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 满足民生发展需求, 把广东建设成为面向世界、服务全国、具有引领力、集聚力、示范力的现代高端服务业高地。

(二) 发展方向

——根据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 围绕产业链条延伸, 选择有助于传统制造业升级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现代高端服务业态。

——根据广东新型城镇化发展需要, 围绕“智慧城市、宜居城乡”建设, 选择有助于优质生活圈打造的民生导向型现代高端服务业态。

——根据广东省打造带动中国发展更强引擎的需要, 围绕珠三角粤港澳台和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 选择有助于继续承担全国改革试验田历史使命的现代高端服务业态。

(三) 发展重点

根据前述三个选择方向, 结合国家部署、广东省情及国内外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新趋势, 建议近期优先发展以下八大重点现代高端服务产业。

——金融业:把握国家批准广东建设自贸区重大机遇, 在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等地探索外资股权投资企业开展资本金结汇、投资、基金管理、融资租赁公司兼营商业保理、人民币跨境结算等金融创新模式。支持粤港澳金融机构合作开展综合金融服务, 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深港两地创业板市场跨境上市, 争取在深交所推出港股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支持地方商业银行发展风险投资、金融创新和资产证券化、收购与兼并、财务顾问、资产管理等投行业务, 逐步转变为现代全能型银行集团。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和产权交易所, 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在广州设立期货交易所。支持总部金融机构做优做强, 推动建立一批全国领先的省内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竞争与合作。支持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和国内外金融机构在广东省建设信息化平台、信息服务中心和数据备份中心, 打造辐射全国的金融信息服务基地。

——信息服务:突出发展移动互联网、移动电子商务、在线数据与交易处理、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手机媒体、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重点领域。支持广州、深圳、珠海、中山等地创建“中国软件名城”。发展壮大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等国家级产业基地, 吸引更多高端项目落户广东。集中建设高性能计算中心、大型数据中心等信息服务产业发展平台。着力打造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业态示范工程。重点发展具有核心技术和较强创新能力的知名龙头企业和国际知名的信息服务品牌。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为主体, 建立现代信息服务产业联盟, 促进产业间渗透融合和市场供需双方的沟通衔接。

——科技服务:着力发展研发设计服务、知识产权服务、检验检测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咨询服务、科技服务外包等重点领域。在重点领域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标准。建设完善科技服务产业体系, 提升国家级科技服务示范机构和创新驿站的核心服务能力。围绕科技服务产业基地搭建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示范区, 推进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地国家级科技金融结合试点, 加强科技金融风险评估和防范。培育发展一批科技服务骨干机构、新型科研机构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现代物流:按照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等重大战略规划的要求, 加快推进重点物流区域和联通国际国内的物流网络建设, 提升商贸物流、制造业物流和国际物流的服务能力。推进白云空港、宝安空港等枢纽空港物流园区建设, 提升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湛江等沿海主要港口的物流集疏功能, 构建海、陆、空出省物流大通道。集中建设一批行业物流中心和专业物流基地, 重点推动现代物流技术创新, 加强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加快建设南方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推广实施物流标准化服务示范工程。鼓励发展以规模仓储和自动化管理为主的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储存配送平台。培育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现代物流龙头企业, 推动企业开展以托盘标准化为突破口的物流标准化建设。

——现代旅游:推动岭南文化旅游、滨海旅游、温泉旅游、森林江河湖泊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等旅游产品多元化发展, 加快培育邮轮游艇和低空飞行等高端休闲旅游、养生医疗和养老旅游、文化创意旅游、工业旅游、商贸会展旅游、农业旅游等旅游新业态。推动各地特色旅游集聚区发展壮大。擦亮广东“美食天堂”品牌。鼓励以华侨城集团、岭南集团等为代表的旅游企业发展成为以旅游为核心业务兼及会展、物流、金融、电子商务等其他现代高端服务业务的龙头旅游企业。

——商务服务:重点发展企业管理、法律服务、会计审计、经济鉴证、市场营销、专业会展、广告服务、中介服务等商务服务业。着力提升商务服务国际化和专业化水平, 集中培育本土大型专业服务企业和品牌服务机构。依托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建设一批大型商务型现代高端服务业集聚区。大力培育一批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展会。吸引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会议落户广东。加强粤港澳商务服务业合作, 完善相关配套服务, 推动商务服务产品创新。

——服务贸易:积极发展软件开发、软件测试、系统租赁、系统托管等信息技术外包, 扶持发展工业设计、研发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知识流程外包, 大力发展金融软件外包、金融产品研发外包、金融数据处理与灾备外包、银行卡业务外包、财务核算外包等金融后台服务贸易, 积极开拓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超级计算机等新兴技术领域服务外包。深入实施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政策, 推动服务贸易区域协调发展、服务贸易市场布局多元化发展。

——文化创意:大力发展工业设计、软件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工艺美术、动漫网游、数字设计、数字音乐、数字出版、广播电影电视及音像制作、平面媒体、广告与咨询策划、文艺创作与表演等产业。弘扬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和客家文化, 促进文化创意与制造、科技、金融、贸易、旅游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广东 (顺德) 工业设计城、广东动漫城等国家级文化创意示范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扩大中国 (深圳) 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 (东莞) 国际影视动漫版权保护和贸易博览会等文化创意平台的影响力, 支持腾讯、奥飞、长隆、励丰等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民营领军企业和本土品牌做优做强, 推动广东特色文化创意产品和新兴服务业态走向世界。

加快广东省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 探索建立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领导机构

建立健全与高端服务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相适应的推进机制及工作机制。加强对高端服务业发展的组织协调, 借鉴浙江等省统分结合的服务业工作机制经验, 设立省加快发展现代高端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及下属办公室, 建立完善跨部门联席会议等协调机制, 加快制订出台省推进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的扶持政策, 统筹推进全省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顶层设计、规划引导等工作, 集中力量破解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二) 突出现代高端服务业战略规划的引领作用

——抓紧制定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战略和专项规划。立足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需要, 结合宏观产业发展规划, 明确现代高端服务业的发展目标、重点领域、产业布局及考评等保障体系, 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体系, 实施目标任务分解到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

——注重区域、产业间战略规划的衔接协调。加强与国外、港澳台地区服务产业的分工定位、协调互补, 推动现代高端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信息产业深度融合, 鼓励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 引导各现代高端服务业态科学布局, 实现省内各区域错位竞争、集聚发展。

——建立完善与国家统计口径相对接的现代高端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从统计工作规律出发, 明确相关业态领域的边界定位, 加快建立健全能够全面反映广东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水平的统计制度, 加强对各业态规模、增速、结构等的连续性跟踪监测, 促进统计数据交流与共享。

(三) 加大财税金融与用地用电等政策支持力度

——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引导。在整合服务业、文化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相关专项资金的基础上, 研究设立扶持现代高端服务业专项产业基金, 合理设定分类扶持标准, 提高对重点业态领域、重大发展项目、集聚区建设的资助额度。

——制订支持地方和企业发展现代高端服务业的税收扶持政策。借鉴江苏、浙江经验, 研究、落实服务业营业税差额征税政策, 切实减轻企业税负。对重点发展产业企业给地方财力贡献的税收新增部分划定基数, 以政府奖励形式反哺企业, 支持其加快壮大发展。充分调动各地发展现代高端服务业的积极性, 对地方发展现代高端服务业各重点产业对省税收贡献新增部分划定基数, 由省财政以奖励形式予以返还。

——建立多层次投融资支撑体系。加大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三大平台金融开放创新和广州金融创新服务区等试验探索, 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创新开发符合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需要的金融产品, 推进知识产权、股权、特许经营权等抵 (质) 押贷款业务, 引导广佛莞民间金融街与现代高端服务业集聚区对接, 鼓励民营银行、股权投资基金、财务公司、担保机构等新型金融机构与P2P等市场平台创新支持中小微服务企业, 支持优质现代高端服务业企业适时通过“新三板”、创业板等上市融资。

——进一步加强用地保障。修订完善符合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需求的投资强度和用地标准, 逐步增加现代高端服务业的建设用地比重, 对重点项目用地优先保障。鼓励各级政府将实施城镇规划和旧城改造中收购储备的存量土地, 优先用于发展现代高端服务产业;鼓励用地单位在不改变用地主体、不重新开发建设等前提下, 充分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等存量房产和土地资源兴办现代高端服务业企业, 其土地用途可暂不变更。

——对被认定为高端服务业的企业实行用电与一般工业同价政策。由各地自行安排, 制定服务业用电、水、气与一般工业同价政策的时间表, 尽快实现全省覆盖。

(四) 推动现代高端服务业集聚化发展

——推进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快质量提升。进一步明确各集聚区的发展重点, 大力引进行业龙头企业、打造完整产业链。创新运行管理模式, 强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配套保障, 切实增强集聚区的资源集聚力和产业辐射力, 打造若干在全国有重大影响和核心竞争力的省级现代服务集聚区先进典范。

——把珠三角打造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现代高端服务业基地。以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三大国家级功能区和中新 (广州) 知识城为引领, 深化广州、深圳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联手港澳新 (加坡) 打造世界级高端服务创新中心, 支持两地争取国家资源, 大力引进有影响力的国家级或国际组织和机构。引导现代高端服务业向珠三角中心城市集聚, 推进金融服务、交易平台等大项目落地, 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总部、区域总部或研发设计中心、采购中心、营销中心和结算中心入驻。

——推动建设区域性现代高端服务业产业集群。发挥珠三角现有产业基础优势, 盘活粤东西北特色地域资源, 有序推进现代物流园、软件与服务外包基地、文化创意产业园、科技孵化基地等集聚区建设, 实施现代高端服务业强区 (县) 培育工作, 布局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现代高端服务业产业群, 加快培育形成若干国内乃至国际知名的现代高端服务业示范区、示范行业。

(五) 提升重大公共服务平台支撑功能

——整合提升各类综合服务平台。探索整合现代高端服务业各相关综合服务平台, 加强部门合作、资源共享, 优化提升信息咨询、研发设计、产品认证、产权保护、创业融资、人才集聚、交流合作和项目申报等专业化服务。

——推动大型会展平台发展升级。从技术支持、行政服务等全面着手, 重点提升广交会、文博会、高交会、动漫节、旅游文化节等会展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依托地方特色产业集群做大做强电子、珠宝、家具等一批区域专业会展, 推动各层次商务会展平台发挥整体辐射作用。

——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和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完善融资、技术、设计、营销、咨询、管理、培训等服务支撑, 鼓励以连锁运营等模式推广优质基地与平台发展经验, 发挥技术、管理等要素资源的外溢效应。

——推进高端服务业标准化。突出抓好八大重点产业特别是新兴业态服务标准的制 (修) 订、实施和推广工作, 推进一批国家级、省级现代高端服务标准化示范项目, 打造一批标准化示范单位。

(六) 完善现代高端服务人才保障体系

——创新现代高端服务人才利用模式。推广广东 (顺德) 工业设计园、深圳洛可可公司柔性引进和利用国际一流人才的方式, 充分运用互联网等新技术突破地域障碍、降低整合成本, 推广以平台运营、项目合作、任务承揽等灵活形式整合利用国内外人才资源。

——面向全球延揽现代高端服务业优秀人才。创造人才引进便利渠道, 扶持一批辐射全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重点引进高端服务创新团队、创业型领军人才、高技能高层次人才和急需实用人才;采取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引进高层次服务人才, 加大对总部企业核心高管等领军人才的激励力度, 实施个税 (可以政府奖励方式代替免征个税地方所得部分) 、子女教育、住房等优惠政策, 全面构筑引进和留住高端人才的优越环境。

——加强服务人才市场化培训与专业化管理。强化市场化人才培养机制, 推动实施企业与高校、职业教育基地等联合培养人才, 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建设高层次服务人才培养基地, 定期选派优秀人才赴境外深造;创新各类专业服务人才资格认定与评价机制, 明确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可自行评定人才专业技术职称、相关管理部门承认资格, 探索与港澳地区及国外开展各类专业人员资格互认工作。

(七) 更加重视对新兴业态的培育和扶持

——加强对新兴业态的规划引导。评估选择发展潜力大、产业基础实、价值定位高的新兴服务业态, 制定出台专项产业规划与引导扶持政策, 加强市场准入、资金用地、人才培育等方面支持, 推动新兴业态成长为新的产业制高点、经济增长点。

——打造和延伸新兴业态产业链。鼓励企业运用现代科技信息技术, 加大研发投入, 在前沿技术和高端产品领域谋求突破, 培育一批国内同行业中技术领先、业态创新、品牌创新企业, 打造引领产业高端发展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形成一批具有较大国际国内影响力的广东服务高端品牌。引导新兴业态中小微服务企业走“专、尖、特、新”道路, 密切与业内大型企业集团分工合作, 形成上下游良性互动的完整产业价值链。

(八) 鼓励大型现代高端服务企业国际化发展

——加快现代高端服务业对外开放和国际化进程。充分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 抓住广东获批建设自贸区的机遇, 推广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实施港澳医疗机构在广东执业试点工作经验, 加快推动电信、金融、保险、教育、文化及专业服务等原外资准入限制较严格领域扩大开放, 拓展高端服务业利用外资途径。扩大八大重点行业服务贸易出口, 大力提升服务外包产业层次。积极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高附加值服务产业转移。

——鼓励外向型现代高端服务企业集团跨国发展。支持本土企业与国外和港澳台企业深入合作, 跨境实施资源整合和资产重组, 在境外设立或并购研发机构、合作开展创新研发活动, 组织构建跨境服务产业网络体系, 提高现代高端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利益分配地位。

(九) 营造法治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

上一篇: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师述职报告下一篇:我国保险业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