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六中新课程改革阶段性总结

2024-04-25

哈六中新课程改革阶段性总结(共7篇)

篇1:哈六中新课程改革阶段性总结

哈六中新课程改革阶段性总结 2007年9月我省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新课改给我校带来的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是充满探索、创造和建设的教育改革实践过程。学校以此为契机,健全组织,加强学习,狠抓落实,在上级教育部门的领导和关怀下,我校根据课改精神,组织全体教师认真进行课改实验,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现将我校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健全机构 制定方案 为课改实验工作提供保障

课程改革工作涉及的范围广,政策性强,必须建立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强化过程管理,才能保障课程改革实验顺利实施。为了全面推进学校的高中新课程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我校成立了以邵曙光校长为“课改第一负责人”的“哈六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领导和具体指导全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成立了哈六中课程指导委员会、学科课程研究与选课指导小组,由教务处、各教研组组长、骨干教师等组成,负责对教师的培训、课程的设置、教学过程的管理,带领全体教师最大程度地参与高中新课程实验,组织好对实验推进工作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的研究,对课程实施进行评价,撰写方案、计划、总结。

二、抓全员学习进一步转变教师观念

抓学习促观念的转变,全员进行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培训,深刻领会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保证课改实验在正确思想指导下进行。因此更新教师的观念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前提。学校认真制定教师培训计划,组织

教师分期分批参加省新课改教育理论通识培训、教材培训。根据新课程实施方案的要求,建立以校为本、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的教学研究制度,推动学校切实开展与新课程要求相一致、具有教育研究基本功能的校本教学研究,是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重要保证,是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

三、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和岗位大练兵活动

以实现学校办学总体规划,实现学校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以学校发展为本”的理念为根本方向,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和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为宗旨,确立并坚持“教科研兴校、强师、益生”的方针。坚持以集体(集体备课组)研究为主,以个体研究为辅,个体研究和团体(课题组)协作研究并行,分散时间与集中时间相结合的原则。努力构建校本教研的基本模式,形成全员参与校本教研的工作机制。

聘请市教研员指导学校的校本教研和岗位大练兵活动,为各学科教研活动搭建平台,积极参与全市高中教研和“实施素质教育,构建有效课堂”活动,使广大教师业务水平得到提升,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四、认真进行模块学分认定 改革评价体系

新课程用学分计量学生的学习量、学习过程,并对学生在课程方面的发展水平做出评价。进行学分认定是新课程实验的重要环节。为了确保学分认定的科学性、真实性、规范行,学校成立学分认定委员会,学

分认定委员会是学生学分认定的最终机构,认真监督学分认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确保学分认定的公正、公平、公开。

五、加强软硬件建设,保障课改工作顺利实施

为满足实施高中新课程所必需的条件,学校大力加强软件、硬件建设,新配置了高标准的实验室、计算机室、综合实践活动教室和通用技术教室。新综合教学楼投入使用、新体育馆、图书馆、食堂在建,也很快投入使用。

六、对今后课改工作的规划和展望

1、以课程改革校本培训为重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校外部和内部之间教师课程改革的交流与合作。采取走出去、请近来的方法,加强中小学课程改革衔接的研究,加强与课程改革先进区县的交往与合作,加速我校课程改革的步伐,跟紧历史潮流。

2、深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究、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进一步加强课程改革纲要的学习和解读,加强教研组、备课组校本教研,特别加强对课程标准的研究,加强课堂教学三维教学目标的分解与确定,精细研究探究式教学模式,修订并完善课程改革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形成适合课程改革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

3、研究和制定新的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促进学生能力的多元化发展。学校在充分发挥原有综合实践课程优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全面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形成具有求精文化特色的综合实践频道。

4、以评价方式的创新推动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构建学生各学科

综合素质能力评价体系,实施发展性评价,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发展搭建更加充实的平台,并更加真实反映学生在学校发展的历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优良的基础。

5、走教学社会化之路。学校的教学活动更多地向家长、社会开放,欢迎家长参与学校教学活动,并向学校提建议或意见,以便学校改进工作,不断发展。

总之,我校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开展新课程改革,取得一些成绩,但仍处于摸索阶段,我们以后将加强学习,总结经验,寻找差距,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为高中新课改创造一个宽松、融洽、和谐的环境。哈六中教务处2009-03

篇2:哈六中新课程改革阶段性总结

医学教育的改革, 必须从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的教学需求、患者的就医需求等多方面来综合考虑。针对多方面现实需求对症下药, 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医疗需求, 培养高素质的医疗人才。改革的目的性强, 针对性好, 医学教育改革才能事半功倍。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以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 (global minimum essential requirement, GMER) 为标准[1], 参照芝加哥大学的改革模式, 兼顾学生就业工作的实际情况, 从2010年起, 历经三年多的实践和摸索, 逐步在全院范围内进行了教学改革。

现今, 教学改革已进入第四个年头, 作为医学教育改革的主体, 学生对教学改革的接受与适应情况是我们衡量医学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医学生能否从改革中得到更好的培养和发展, 这是我们关注的重点。通过分析学生的考试成绩, 追踪学生考研就业情况, 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 学生不记名调查问卷等多种方法, 将现阶段有关损伤与反应这门学科的教学改革情况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

医学免疫学是一门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免疫学的理论和实验技术广泛应用于医学各个领域, 成为医学和生物学等多个专业的必修课。改革后的医学免疫学课程更名为损伤与反应。这是一门以免疫学为主线, 整合了病理及病理生理学, 生理学, 细胞生物学和临床学科的新兴改革课程[2]。

首先, 损伤与反应打破了原有学科界限, 将课程进行了整合, 避免了教学的重复。

医学整合[3], 是根据医学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种种整体化趋势, 对医学各方面的知识、学科及资源, 按照发挥最佳效益的要求, 重新进行组合与协调。其目的是充分地发挥医学的科学、人文价值潜力, 使得医学协调、均衡、科学的发展, 适应医学发展的内在需要, 满足社会对医学和卫生保健服务的需求。现阶段医学基础课程之间缺乏科学合理的整合, 学科之间脱节, 知识衔接不够, 不能发挥各学科之间的协同效应, 更不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拓展知识、提高综合素质。损伤与反应将疾病作为线索, 充分联系临床,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学生在牢固掌握课本知识外, 注重与后续临床教学的衔接和联系, 更有益于后续课程的学习。其次, “讲授”与“考试”这两个传统教学的核心要素极大地压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遏制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已经有所改观, 但是现阶段并没有建立一个新的较好的教育模式,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参与程度和热情仍然不高。良好的交流与合作能力不仅是本科阶段医学生更好发展自己的需求, 更是医学生将来作为医生的必备能力。医学生需要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自己的合作交流意识以及更宽阔的平台来锻炼自己的合作交流能力。将课堂变成一个师生交流的平台, 甚至是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在教师必要的理论教学之余, 学生可以提出疑问和发表自己的看法[4]。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无论是对于大学生能力、个性的全面发展, 还是大学教育改革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医学的发展历程提示我们, 敢于质疑, 善于突破对于从医和医学研究至关重要。医学生需要在本科阶段就逐步训练自己的批判性思维, 并且有意识地参与到科研活动中以培养自己的科研素养。

这次改革的其中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加强小班教学和讨论课, 为学生独立、自主、创造性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讨论课的主要目的是辅助教学, 并通过病例巩固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整体科研思路。每个班11-13名学生, 配有一位专业教师作为指导。学生们2-3人自愿组成一个小组, 通过查阅有关参考文献, 制作幻灯片讲解, 极大地培养了学生自学教材和查阅参考文献的热情, 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撰写医学论文的能力。八年制授课和讨论都是用全英文进行的, 这种形式也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 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英文水平, 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将大有帮助。

在教学效果的评价方面, 传统的评价制度主要注重对结果的评价, 忽视对象发展性的变化, 应构建一个符合我国当前医学教育改革实际、具有正确导向的评价制度。

前期的问卷调查显示, 大多医学生并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人生规划, 这意味着大部分医学生还是在盲目地被动学习。培养目标应着眼于培养富于开拓创新、具有强烈进取意识和较强的实际能力的新型医药卫生人才。为实现这个目标, 应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和多元化的平台, 来帮助他们促进其自身的个性化发展, 实现多元化成才。

改革的另一大亮点在于考核办法, 将课程分为两部分进行考核。期中考试只涉及前期的基础知识, 而后期授课的内容则在期末考试中体现, 与期中不重复, 这样也减轻了学生每次考试复习的压力。具体为, 理论成绩占75% (期中25%, 期末50%) , 参与讨论课 (6次) 的表现和实验课 (9次) 平均成绩占25%。在授课过程中不断跟学生强调, 考试不是目的, 只是一种手段, 加强平时成绩的比例, 主要用于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及教学方式的认可程度, 以便于后续地不断改进。

在医学教育改革中,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教师作为医学教育的直接参与者和核心引导者, 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的高低是构成高等医学院校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一方面, 教师应该与时俱进, 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另一方面, 学校要特别重视教师的在职培养和培训, 建立终身教育体系, 加强师德建设, 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对教师的评价, 虽不能完全抛弃奖惩性的评价, 但要弱化奖惩性的评价功能, 增强发展性评价的功能。

现今, 教学改革已进入第四个年头, 大部分学生对教学改革还是非常赞同和接受的, 认同教学理念的调整, 也更多地开始思索自身的发展。从学生在讨论课的表现, 可以得知, 现阶段的年轻学子是非常愿意展示他们的才华的。他们对于这种形式的教学参与热情很高, 思维也十分活跃, 看得出他们在课下花了大量的工夫查资料看文献。这种模式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由于小班教学, 学生和教师能更好地相互了解, 更多地对科研有兴趣的优秀学生提前进入带教导师的实验室, 能较早接触到科研方面的训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导师的研究方向, 申报武汉大学和国家级的大学生创新科研项目。以2009级临床五年制实验班为例, 全班49名学生共申报7项大学生创新项目, 现均已顺利结题。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快国际化进程, 是提高我国医学教育质量的必经之路[5]。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提高水平, 使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尽快走上世界舞台, 参与国际竞争, 在世界一流医学院校中占有一席之地。可以通过举办国际学术会议, 增进与世界各国高等医学院校的相互了解, 取长补短。聘请国外专家、知名学者任教或短期讲学, 开阔学生的眼界, 并能鼓励和支持教师和优秀学生到国外一流医学院校考察和学习, 使学生成为具有全球意识和国际眼光的外向型人才。

摘要:损伤与反应是一门以免疫学为主线, 整合了病理及病理生理学, 生理学, 细胞生物学和临床学科的新兴的改革课程。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以芝加哥大学免疫学系的改革模式为模板, 兼顾学生就业工作的实际情况, 逐渐摸索出一系列适合该院学生的改革措施。现今, 教学改革已进入第四个年头, 作为医学教育改革的主体, 学生对教学改革的接受与适应情况是衡量医学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本文将现阶段有关损伤与反应这门学科的教学改革情况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 并展望了作者所在院校教学改革的前景,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提高我国医学教育质量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损伤反应学,教学改革,阶段性总结

参考文献

[1]张晓兰, 李晓松, 陈晓娟, 等.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 (6) :20-21, 35.

[2]熊洁, 刘胜武, 孙平, 等.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 2012, 20 (2) :340-342.

[3]任苒.医学整合的必要性与必然性[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09, 30 (5) :6-9.

[4]张景义, 刘向欣, 康向辉, 等.临床医学生个性化实习教学法的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 (4) :117-118.

篇3:高中英语课程改革阶段总结

关键词:培训;新课程;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8-0166

实施新课程已多年,回顾这几年来的课改实践工作,本市的高中英语教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首先是大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发生了较大转变,教师参与新课程理论的学习,钻研新教材的教法、学法的气氛浓厚,课堂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其次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在逐步转化,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形成了发挥学生主体性、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一、重视培训学习——师资队伍的培训是实施新课程的根本

教师是课改实验的参与者、实施者、研究者,在课改实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直接影响课程改革的成效。我们非常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力求通过培训和教师自身学习帮助教师尽快实现观念、角色、功能的转变。

1. 进行全员集体培训,明确目标,强化理念

教研室在每个年级段开设“高中英语新课程新教材培训”课程,进行了全员参与的集体培训。其主要内容有: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新课标及课程标准解读。邀请课改专家作新课程的学术报告;教研员和教师围绕新课程作专题讲座,组织教师交流实施新课程的体会,并组织开展教学研讨和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共同研讨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培训,教师明确了课程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树立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并将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使教师尽快步入课程改革的正常轨道。

2. 重视对培训者的培训。提高课改的培训质量

市级学科带头人、学校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骨干教师是实施新课程最基层的组织者、指导者、培训者,也是实施新课程的中坚力量,在实施新课程中起示范辐射和专业引领作用。我们在高中每个年级段成立以学科带头人、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等骨干教师为核心成员的教学协作组。同时,派出许多骨干教师参加高中新课程改革全国研讨会以及省、市级高中英语课程培训班的培训学习和听课等。

3. 重视课改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为了使新课程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造就一批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我们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要求全体英语教师要围绕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有效教学展开课题研究,结合自身的实践,边教边研究。要求全体英语教师系统学习一些论著,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要求全体英语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实践,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让课题研究成为新课改的有效引领。

二、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实施新课程的核心

本市英语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在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新教材的基础上,大胆实践,努力构建一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堂,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 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英语教学必须为全体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在保证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注意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积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他们通过学习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

2.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我们推荐骨干教师参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培训活动,同时又让骨干教师带动全体英语教师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并合理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的英语教学资源,使学生尽可能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学习和使用英语。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探索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3. 加强学习策略指导,培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引导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学习和探究,引导学生结合英语语境,采用推测、查阅和协调的方法进行学习;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英语语言知识,感悟英语语言功能,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获得经验、互相学习、增强自信,提高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4. 增加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优化教学方式

我们倡导英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增加以“任务型”为模式的语言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新教材提供了大量的活动,有助于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改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目的和语言项目,设计出操作性强、任务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项真实的任务,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获得情感体验和调整学习策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5. 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而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则是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反映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进行及时评价,采取口头评价、等级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等方法,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

三、困惑与思考

通过扎实有效的课程改革实践,新课程意识正在被更多的英语教师所接受和认同,努力改革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逐步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正在成为当前本市英语教学的常态行为。然而对照新课程实验要求,我们感到尚有不小差距,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困难与问题。

问题1:初高中教学衔接不够,导致教学困难

原因:学生在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学习上,尤其在听力和语法上很难适应高中的学习要求。高中英语教学在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式、思维层次以及学习方法上都发生了突变。这些变化使得刚步入高中的学生一时难以适应教学。

建议:高一教师应重视学生初高中的衔接问题,不仅要做好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衔接,还要做好学习方式的衔接。教师要研究初高中教学在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式、思维层次以及学习方法的差别,进行综合比较和分析,帮助学生重新构建知识网络,逐步地向高中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规定靠拢。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实施高中新课程。

问题2:高一教师群体新手上路

原因:高中新課程是从起始年段开始实施,而高一年级新教师相对偏多,对教材编写体例不熟悉,对新课标的学习不到位,对新教材各种课型教学的思路、模式和方法掌握不准;不懂得针对不同的课型建立不同的教学模式,不懂得如何根据不同的课型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交际能力,课堂教学步骤层次不清。虽然新教师也参加了一定级别的培训,但是由于受自身素质和群体环境的影响,不能较好地将培训所得转化为教学实践。

建议:提倡集体备课和同伴互助,实现团队的整体提升。通过集体备课形成教师之间合作和交流的教研氛围。通过交流和听课,体会每个教师对教材处理、问题设计、师生活动的效度等差异造成的实际教学效果的差异,从中得到借鉴并形成更完善的教学方案。

高中新课程实施对教师是全新的尝试和挑战,许多问题还有待改进。但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推进必将促进新课程的不断成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调研和反思,及时发现问题、研究对策、虚心学习,进一步深化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为切实提高本市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尽一份责、出一份力。

篇4:哈六中新课程改革阶段性总结

一、英语课程资源的内涵

语言学习需要大量的输入, 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对英语学习尤其重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 英语课程资源包括英语教材以及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其他教学材料、支持系统和教学环境等。此外, 课程资源还包括人的资源, 如学生资源、教师资源和家长资源。

二、优化课程资源, 彰显英语魅力的必要性

合理开发、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各种英语课程资源, 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 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又是构建英语有效课堂的重要保证。 (1) 根据教和学的需求, 合理整合教材, 提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英语课程资源, 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 (2) 根据初中生的认知特点, 将游戏巧妙地穿插在英语教学中, 使教学内容、形式与过程更为直观、生动、有趣, 便于教师有效地开展英语课程; (3) 根据实际教学条件, 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英语学习资源, 体现英语学习的真实性和交际性, 整合现有的教材教学资源, 提高英语课程学习的有效性; (4) 根据教学目标、学习内容等实际情况, 积极学习并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拓展学习英语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三、优化课程资源, 彰显英语魅力的有效策略

1. 整合现有的教材教学资源, 提高英语课程学习的有效性

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在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的需要,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对教材加以适当的取舍和调整, 这样才能通过教材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阔学生的视野, 拓展学生的思维, 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案例1:“Unit 3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for vacation?”是一节听说课, 也是一则经典整合课的案例, 曾获得2011年安徽省初中英语优质课大赛一等奖。

授课教师结合安庆本地的旅游景点, 由图片联想到景点可以从事的活动, 巧妙地引出短语eg.go hiking, go sightseeing, take walks, watch water curtain movies, go bike riding。学生对图文识记单词短语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和积极性, 谈论国庆节度假计划的小组活动又好似一场及时雨, 让学生对新知短语进行巩固操练。借助Vicki (赵薇) 导入芜湖城市宣传片, 淋漓尽致地展现家乡风貌, 视频播放之后又整合教材资源——改编听力并自行配音, 转变成记者访问Vicki的国庆行程, 这也是有效课堂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点——如何在教学中真正地做到教学内容源于教材同时又高于教材。不仅如此, 构思新颖的设问, 如用几个Wh-疑问词将这段访问串联成一篇小短文, 学生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 又将一些关键信息收入囊中, 记入脑中。几张度假方式的图片配合一篇关于Vicki假期计划的短文填空, 既是对所看所感的一种强化,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让写作练习在五彩缤纷图片的映衬下显得不那么生硬无趣了, 反而彰显了它的神采和光泽。对学生来说, 活动图片的展示不仅领略到了五彩缤纷的假期体验, 不同的选择也带来了不一样的假期感受, 是一种极好的情感渗透的教育方式。结尾的作文展示更是对英语听说读内容的完美补充, 再次升华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2. 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资源, 推进英语课程学习的时代性

借助多媒体技术, 教师可以在教室里重现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场景作为语法呈现的情境,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案例2:“Unit 4 Finding your way”是一节语法课, 也是2014年安徽省初中英语优质课大赛一等奖。

授课教师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资源, 设计的flash动画将枯燥的语法课点缀得生机盎然。整节课以寻找丢失的小猫为主线, 导入时通过打招呼及自我介绍的方式呈现above, below, near三个介词的用法, 然后创设情境。小猫丢失了, 向柯南寻求帮助, 同时分配男、女两个小组, 进行侦探之星的争夺赛。接下来在寻找小猫的过程中不断提供线索来帮助大家完成任务。线索一:in the hospital, 先通过看视频, 一起唱, 熟悉旧知;然后通过看图片, 掌握六个介词in, above, on, under, between, inside的用法, 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听指令、做动作来操练介词的用法。线索二:in the zoo, 借助flash动画让学生在hide and seek游戏中寻找小猫, 同时教授两个新介词behind, inside, 以快速抢答的形式让学生在10秒内熟记四对介词, 分类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线索三:in your neighborhood, 看地图引导学生用介词去口头描述方位, 并通过阅读填介词的形式找到小猫家的正确位置。线索四:at home, 以说唱的方式为在家找到小猫开心而庆祝, 同时帮助小猫收拾不整洁的房间。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又帮助了他人, 这也是这节轻松愉快的语法课留给学生的情感启发。

3. 挖掘潜在的师生教学资源, 展现英语课程学习的真实性

师生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创设开放性的师生、生生互动的交流与分享平台, 充分利用自身的生活经历及学生的学习实例, 有效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引导学生参与到课程资源的开发中, 促进课程实施中的资源生成。

案例3:“Unit 2 Travelling”是一节综合技能课, 曾是笔者参加的2013年镜湖区繁昌县“同课异构”的教学展示课。

课前播放一首轻快的音乐“Around the world”来舒缓紧张的气氛, 以看图猜词导入sunny/backpack/map/camera, 抛出问题What do I want to do?引出话题——travel.笔者以自己的芜湖教学之旅, 让学生为自己选择旅游地点where (eg.Fantawild Adventure/Tingtang Park/the Walking Street/the Mirror Lake/Zheshan Park) 以及可进行的活动what (eg.visit a theme park/visit Chinese gardens/go shopping/go boating/go hiking) 。在熟悉的生活化语境中教授动词短语, 学生更容易接受, 学习效果更好。接着继续介绍中国著名旅游景点、安排相应活动, 学生再次回顾, 加强记忆。通过观看学生录制的视频, 根据五名学生的喜好, 帮助设计合适的旅行计划, 呼吁学生思考:If they want to travel, what else should they think of?引出when句型教学, 听力的分层练习以及talk show让学生对季节词汇进一步了解, 也让学生畅所欲言他们设计的旅行计划, 在语言交流中体验助人之乐。“芜湖一日游”的拓展练习, 以及中外美景赏析视频让学生在熟悉的语境中再次巩固三个目标语where/what/when, 同时也为最后的旅行小调查活动奠定了基础, 体现了在学中做, 在乐中学的教育理念。学生各具特性, 各有特长, 他们是宝贵的教学资源, 再借助自身的资源优势, 既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又让学生感受到教学带来的那份真切, 引起他们更多的关注和兴趣。

4. 找寻有趣的生活化教学资源, 彰显英语课程学习的交际性

案例4:“Unit 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是一节听说课, 也是笔者参加的2013年繁昌县以及芜湖市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比赛的教学案例。

本节课的话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围绕主线your dream job展开任务型教学, 以培养学生正确、理智的择业观, 并坚信用心践行, 方能放飞梦想。课前播放童谣“I have a dream”, 师生一起倾听, 营造梦想课堂氛围, 鼓励学生畅想。一张大学照片引出笔者的梦想职业, 学生边欣赏边思考 (梦想人人皆有, 那么你的梦想又是什么呢) , 引出多彩职业的词汇教学。借助名人图片抛出问题What’s his/her job?介绍以-ist, -er (or) , 以及无规律的职业名称, 图文并茂、分类词汇教学和快速抢答既让学生的识记变得有趣, 也为后面的三个任务打下词汇基础。Task 1:Speak out your dream job, 以职业图片抛出目标语What do you want to be when you grow up?并做简略回答。填空题和连线练习题给学生提供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的线索, 鼓励学生运用What&How两个目标语勇敢地说出心中的梦想职业, 并学会与他人分享。Task 2:Plan your dream job, 由问答梦想职业引出名叫Cheng Han的学生关于梦想职业四个方面的规划 (what/how/when/where) , 辅以听力选择和填空练习, 通过小组讨论引发学生对于梦想职业规划的思考。播放视频澳大利亚名人尼克·胡哲的故事, 告诉学生:实现梦想的途中可能困难重重, 但他们应该做到的是:怀揣梦想、学会感恩、永不言弃。Task 3:Write down your dream job, 以语言输出的形式让学生综合运用职业词汇以及目标语what/how/when/where在卡片上写出梦想职业, 并学习尼克·胡哲的精神。Task 4:Fly your dream job, 鼓励学生走上讲台, 将自己手中的梦想卡片粘贴在愿望树上, 带领学生放飞职业梦想, 对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产生激励作用。

5. 创造精彩的游戏化教学资源, 体现英语课程学习的趣味性

《初中英语有效教学》指出, 根据语言习得的规律, 语言的习得发生在自然的交流沟通环境中。词汇的呈现也最好接近现实生活的语境中进行, 以便学生在自然的语境下学习、理解语言, 为语言进一步在语境中的应用做好铺垫。

案例5:“Unit 3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是一节听说课, 也是笔者在七年级英语巩固词汇教学中开始尝试的一种方法——歌谣齐诵法。这节课主要教授学生常见的交通工具名词, 通过观看视频“Mickey and Donald’s travel”尝试写下其中的交通工具名词, 然后以图片的形式再次认识这些交通工具及动词短语, 既可以通过快速抢答的形式加强对词汇、短语的认识, 也可以通过Let’s chant达到巩固词汇的目标, 后者显得更加有乐感、有乐趣。Bike, bike, ride a bike.Taxi, taxi, take a taxi.Bus, bus, take a bus.Boat, boat, take a boat.Train, train, take a train.Subway, subway, take the subway.改编后的歌谣读起来朗朗上口, 易于记忆, 更受学生的青睐。

案例6:“Unit 4 Don’t eat in class”是一节听说课, 是笔者在七年级英语词汇呈现教学中开始尝试的一种方法——趣味故事法。这节课主要教授学校的五条规则, 结合话题rules采取趣味故事法来教授五条规则中出现的生词。通过图片展示带领大家来到了a funny school without rules, 看看这里的学生发生的funny things.Peter runs in the hallways (走廊) , so he says sorry to Ms Clark.Jim looks at his watch, because he arrives (到达) late for class.Mike wears (穿戴) headphones, and he listens to (听) music (from the music player) .Amy eats an apple in the class.Why doesn’t she eat it in the dining hall (餐厅) ?Tom is a kind boy, but he sometimes fights (打架) with his brother Tony.笔者图文并茂, 教授新词的同时也将学校规则隐藏其中, 学生不仅强化了对单词的记忆, 也对其中学生的做法有了理智的判断, 对之后学校规则的句型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6. 发挥拓展性的导学案教学资源, 加强英语课程学习的延伸性

教材不可能提供课程教学所需的所有资料。一份好的导学案应该是学生的良师, 它不仅能帮助学生从中学到知识, 提高学习能力, 还能为实现有效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是旅游话题方面的学习, 教师可以设计“芜湖一日游”的拓展填空练习, 既创设了真实的语言情境, 又扩展他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如果话题是动物方面的学习, 教师可以增补野生动物的介绍, 呼吁学生思考, 并动手制作保护野生动物的海报;如果话题是食品方面的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动画片《美食从天而降》介绍更多的美食, 也可以通过制作家庭健康菜谱的方式帮助学生熟记和运用食品名词。

四、结束语

随着传统教材资源到现代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转变, 开发和优化英语课程资源可以帮助学生夯实英语基础知识, 提高英语表达能力, 从而为学生创造知识与能力发展双赢的机会, 极大地彰显出英语课程的魅力。著名诗人叶芝曾这样评价教育:Education is not the filling of a pail, but the lighting of a fire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 而是点燃一把火) 。这句话让笔者重拾心情、重返教师职业——这是一场创造与挑战之旅, 希望自己在今后的观摩反思中继续总结优化课程资源的有效策略, 让学生在快乐中感受英语课堂带来的魅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王笃勤.初中英语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篇5:哈六中新课程改革阶段性总结

一、转变观念,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责任,所以学生才应该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只能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作为组织者,在预习反馈这一环节,教师的任务是根据学习内容布置相关的任务,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然后通过小组互动、组组交流,对所学内容理解更加透彻,思维更加活跃。这时只需掌握学生动态,把握尺度。作为引导者,在认定目标这一环节,起着引领的作用,学生把交流的结果经过筛选,提出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我则根据课程标准,优化组合,形成更有代表性的学习目标。作为合作者,在导学达标环节,要参与到学生中间去,倾听学生的见解,给出更合理的建议,查阅学生的笔记,增减添改,提出学生想不到的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课堂上,生生合作,师生合作,以生为主,以师为辅。高效课堂改变了过去“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中抓住机会、创设条件让学生深入学习、合作探究。设置丰富多彩课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汇报探究结果。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和创造性得到较好的发挥,真正体现了“我的地盘我做主”。

二、转变方法,检验教学效果是否高效

在整个环节中,检验课堂是否高效,较为直接的方法就是达标检测环节,这一环节虽不能完整体现这一节课的真正内涵,但还是能够起到管中窥豹的作用。所以,我格外重视达标检测这一环节,在问题的设置上,力求完美,既要遵守课堂标准的要求,又要体现严谨的知识性,还要顾及学生的个性特点。为了实现這一目标,必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的共同发展。学生是有发展的人,有发展的人是具有巨大潜能的,最好的教师就是把学生的潜能开发出来,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一种高层次的学习。只有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了,我们才能说我们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实现了高效的课堂教学。

三、转变目光,重视弱势群体

在达标检测这一环节,我们主张分层次教学,因为学生的天赋不同,学习能力也有高低。如果上完一节课,用统一的标准进行检测,那么对于那些吸收较慢的学生无疑是不公平的,明明认真听课了,却为什么答不上来,久而久之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自信心下降,慢慢的游离于课堂之外,成为学困生。所以,在这一环节,教师要重视弱势群体,给他们发挥的空间,给他们肯定自己的机会,给他们一种“我能行”的信心。课堂是所有学生的,不只是优等生的舞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如果很少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他们就会觉得压抑,无形中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只要给他们机会,鼓励他们,他们就会勇于发言,避免成为置身于课堂学习之外的“看客”。

四、转变角色,重视课堂小结

到了课堂小结这一环节,就说明课堂已接近了尾声,这时的主体还应该是学生,由学生来总结自己这一节课的心得与体会,这样会培养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这时需要多找几名同学来做陈述总结,并且是各个不同层面的学生,每个学生的发言都能代表一部分学生。待学生总结完后,教师再进行总结,在总结的过程中要注意,总结出学生遗漏的知识点,从而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是否达标。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小结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的角色在转变,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同时,也把自己变成了学生,与学生融合在一起进行学习,那么教学方式也会随之改变。在变化中取胜,在变化中成长,在变化中积累经验。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方式还会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但无论变化如何,我们都要不断地学习,相信只要我们对教育始终保持热情,始终保持对学生的一颗负责任的心,我们的教育就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篇6:哈六中新课程改革阶段性总结

受控评价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监督下完成方案的一种评价模式。③它要求学生个人或团体在教室中完成方案(project),只可在一定的范围内使用书籍、计算机和其他信息资源。从2009年开始,包括英语文学、地理和历史等九门科目都将启用受控评价。教师从任务设定(task setting)、任务执行(task taking)和任务评价(task marking)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同时每个维度教师的控制又可以分为有限控制(limited control)、中等控制(medium control)和高度控制(high control)三个类别,具体的界定与课程内容相联系。④

受控评价的提出

英国在2000年以后的调查研究表明16-19岁年龄阶段学生的表现远远低于其他国家,研究表明,一部分学生在16岁就已经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甚至在取得GCSE资格证书前就辍学了。即使在升学的学生中,雇佣者和大学也表示部分学生缺少一些必须技能。⑤因此,回顾英国2个多世纪以来针对14-19岁年龄阶段的普通教育考试制度改革,一直以来都是以提高大众受教育的程度,并不断提高中等教育的质量为目标的。

在中等教育阶段,英国的教育评价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外部评价(external assessment),主要是指考试;另一方面是内部评价(internal assessment),主要包括课程作业、平时考试和平时作业。根据GCSE国家标准规定,课程作业成绩在GCSE考试的各科总成绩中都应占到一定的比例,一般不低于20%。但是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获取资源的手段越来越丰富。课程和资格局的一项研究表明部分学生在完成课程作业的过程中,利用网络盗取他人的成果或是从父母处获得帮助。有2/3的教师认为课程作业没有达到应有的效度和信度,无法达成最初设立课程作业的目标。⑥为此2005年英国政府出台了《14-19岁教育发展战略》白皮书,在巩固GCSE和A-Level证书考试制度部分,提出要对课程作业进行改革。随后又建议要加强对课程作业的控制,并提出引入新的评价手段。这一白皮书对英国中等教育的改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后英国政府在白皮书指导下出台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并在2007年提出在大多数课程的评价中引入受控评价,取代一直以来的课程作业。2008年课程和资格局印发了GCSE受控评价标准(GCSE controlled assessment regulations),并将于2009年开始全面执行。⑦

受控评价与地理课程

地理课程的评价目标

在2007年12月课程和资格局新出台的GCSE地理学科标准(GCSE subject criteria for geography)中,提出从知识的理解(AO1),知识的运用,理解力、分析和评估能力(AO2)以及探究性技能(AO3)三个目标维度,对学生的地理学习进行评价。[8]具体的评价目标见表1。

课程标准同时规定,每个维度的目标评价中都必须包括有实地考察,并且受控评价的成绩将占到总成绩的25%。在实地考察中,受控评价的技能主要有:

1.对地理问题和事件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

2.建立地理勘察技巧的适当的次序,包括询问技巧。

3.从多种不同资源中提炼并理解信息。

4.对收集、表现和质疑证据的方法进行评价,并对证据和结论的有效性和局限性进行评价

(二)地理课程中的受控评价

在地理课程的评价中,为确保其真实性和可靠性,教师将采用适当的控制程度在任务设置、执行和评价三个维度对其进行评价。

1.任务设定

在任务设定这一维度,采用的是高度控制:

(1)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必须完成一个单一控制的评价部分/单元。这个受控评价的部分/单元可能不止一个任务。设定的任务都是从评价机构提供的任务库中进行选择的,其中的内容每年都会更新。

(2)允许地区选择带有地域性的任务。

2.任务执行

任务执行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研究/数据收集,另一个是对发现的分析和评估。其中研究/数据收集维度采用的是有限控制,分为以下几个维度,其中真实性、反馈、协作三个维度由外部界定(externally defined),时间和资源根据内部差异界定(internally defined):

(1)真实性: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受限的条件下完成所有的工作。在评价中涉及研究方法的运用、使用其他来源的资料以及最终成果的准备,评价者都必须提供清楚的指导。

(2)反馈:教师所能够提供的支持及记录方式,评价机构必须进行清晰的界定。

(3)时间:对任务的所用时间进行适当限制。若因特殊原因需要增加时间,则需要另行批准。

(4)协作:课程标准声明单独的任务学生也可与他人合作完成,但是每个人都必须提交独立的报告。

(5)资源:课程标准声明学生对资源使用权是由地区所拥有的资源所决定的。

对发现的分析和评估采用的是高度控制,也分为以下几个维度,各个维度均为外部界定:

(1)真实性: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正式的监督管理下完成所有的工作。在评价中涉及使用其他来源中的资料及为最终成果的准备,评价机构都必须提供清楚的指导。

(2)回馈:教师所能够提供的支持及记录方式,评价者必须进行清晰的界定。

(3)时间:学生对发现进行分析和评价,其所需要的准备和交流的时间,评价机构要进行适当限制。若因特殊原因需要增加时间,则需要另行批准。

(4)协作: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所有的工作。

(5)资源(外部):评价机构必须为学生指定可用的资源,若有特殊原因需使用其他设备,则需得到批准。

3.任务评价

在任务评价这一维度,采用的是中等控制:

(1)教师依据评价机构提供的标准或评分计划对受控评价打分。

(2)评价机构必须与GCSE,GCE,GNVQ以及AEA的强制性标准保持一致。⑧

受控评价的特点与启示

(一)注重过程性评价,模式兼具开放性和封闭性

英国GCSE地理课程的评价是将平时成绩与最终的考试成绩相结合得出的。因此教师对于学生平时表现、校内测验和作业的评价也将占据重要的部分。受控评价将取代长期以来作为载体的课程作业,成为新的评价载体。受控评价也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生成性,关注学生在完成任务时的表现,避免了终结性考试的不稳定性,有利于在探究活动中真实反应学生的水平和能力。

在评价模式上,受控评价兼具有开放性和封闭性。首先,评价主体是各学校的任课教师,而不是教育行政部门或评价机构的人员。评价机构只负责制定评价标准和进行事后的监督和复核。但是教师又受到课程标准的约束,必须在一定维度和水平上对学生进行限制。其次,评价的内容与形式上虽然采用了受控评价,对学生提交作业的场所、时间、使用设备和资源进行了限制,但最终的内容与表现形式都由学生决定。再次,由于评价的载体是学生的作业,伴随时空的变化,个体的差异,内容也会具有极大的开放性。所有的任务都基于评价机构每年更新的任务库,又存在一定的封闭性。评价模式的开放性与封闭性相结合,不仅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能动性和主体价值,也有效地保证教学质量。

(二)增强效度与信度,评价客观性和多维度

课程作业有实验报告、论文、调查报告、试验设计和操作等多种形式,基本都允许学生在课后完成。虽然课程作业是基于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学习结果的一种表现形式,但是教师毕竟无法完全目睹课程作业完成的过程。伴随科技和网络的发达,学生借助父母帮助或者抄袭他人成果比例也越来越高。在受控评价中,由于限制了学生完成任务的时间、场所、使用的资源和设备,教师能够直观地观察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在执行任务时,学生可以进行团体合作,但最终必须提交个人的独立报告。这就要求学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即能够参与团体的协作,也需要具备有个人能力。教师采用受控评价,能够有效地增加教育评价中的效度与信度。在整个评价过程中,教师不是仅对学生最终提交的报告进行评价,而是要从任务设定开始就对学生进行关注,在任务行进的过程中保持关注,在任务结束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的最终报告只是评价的一个部分。受控评价更加体现评价的客观性和多维度,全方位考核学生的学业成果。

关注学生探究过程,评价理念人文化

关注学生自身,关注学生的生活情境,这不仅是地理课程自身的特点,更在受控评价中得到了体现。英国地理课程的编写比较宽松,内容概括性强,仅列出了需要讲授的专题和学生应达到的目标,为学校和教师留有较大的空间和弹性。因此教师在课程上组织方式富于变化,选材多样,表现形式活泼,贴合学生差异以及学校和地域的不同。

在受控评价中,教师能够对任务设定、执行和评价提供支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记录,并最终进行评价,要求教师始终对学生保持关注。受控评价的最终目的在于关注学生学习和技能发展的过程性。因此在受控评价中,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能力水平,适当调节学生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或资源,以帮助能力较弱的学生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选择中,学校和教师也可以选择带有地域性特征的任务。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评价方式,充分体现了评价理念的人文化。

应用与反思

伴随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国的基础课程也在不断的完善之中。如何有效地考察和评价学生的能力历年来都是改革关注的要点。我国需要逐步改变一直以来终结性考试占据主导地位的局面,英国则不断尝试增强学生的控制性。笔试与实验考试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在实践操作中都还需要磨合。

受控评价在英国的推行并不是一帆风顺,2007年12月由课程和资格局组织了关于GCSE国家标准和学科标准(GCSE qualification and subject criteria)的调查,共有1 856人(包括学生、教师、评价机构、地方教育局等多个层面)参加了此次的调查。在对地理课程受控评价发表看法的67人中,有58.3%(28人)认为地理课程中受控评价与外部评价之间的比例不恰当。而在全部的科目中,有高达59.5%(599)人都认为这一比例存在问题。⑨专家学者中也有人质疑本已模块化的课程分割,加上受控评价的引入,也有可能造成学科内容的过分细碎,不利于学生整体把握学科概念。但是英国在教育评价方面所做出的尝试,无疑是值得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的评价改革所借鉴的。

摘要:受控评价是2008年英国课程评价中引入的新评价模式,它将逐渐取代课程作业成为GCSE考试评价的重要部分。教师的多维度实施控制和过程性评价兼顾了开放性与封闭性,增加了评价的效度与信度,更增添了人文性。值得我国教师和评价机构借鉴。

关键词:GCSE地理课程,评价,受控评价

注释

1DfES,14-19 Education and Skills, 2005.

2QCA, The Children’s Plan: Building brighter futures, 2007.

3NAA, Controlled assessment, 2008.

4QCA, GCSE qualification criteria-For first teaching from September 2009, 2008.

5QCA, A review of GCE and GCSE coursework arrangements, 2005.

6QCA, GCSE controlled assessment regulations, 2008.

7QCA, GCSE subject criteria for geography, 2007.

篇7:在改革重组中新生

锐意改革 挖掘潜力

加快重组,全力以赴保证企业稳定。2010年9月原陕西九棉政策性破产,宝鸡九州公司接盘重组,通过努力,顺利完成了原九棉艰巨复杂的政策性破产工作,核销历史债务3.6亿元,解决全体职工或部分职工历史性经济利益拖欠11项,合计3109万元,以转移支付形式补交了多年拖欠的各类社会保险,安置职工资金总额达到1.71亿元。完成了960多名提前退休职工和1813名“买断”工龄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及1500多名参与重组的职工的安置工作。

转换机制,积极进取强化内部管理。打破管理人员身份界线。通过定岗定员,对组织机构和管理人员岗位进行了撤、并、减,先后精简合并了7个科室部门,党总(直)支由原来24个精简合并为18个,管理人员(含专业管理人员)由原来348名精简到247名。在中层管理人员中建立了绩效考核问责制度和述职述廉民主测评制度。企业在生产线开展了“十一项专业管理流动红旗”竞赛等活动,推行了产质量包干工资制和不同形式计件工资制;在机关科室实行利润完成好坏和工资奖金挂钩10%的办法;在生活后勤部门推行了独立承包和划小核算工资自付办法,成立了原料采购和产品销售价格决策小组,保证了快速灵活决策,提高了经营水平。

积极挖潜,盘活资产提高经济效益。重组以来,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收到意见和建议230多条,有28条得到公司采纳。共申报中央、省级、市级各类项目四个,申报资金近1.9亿元,争取到资金310万元。通过公开竞争招标方式将具有加工能力的广联公司和二织车间闲置的部分有梭织机对外租赁,让有能力的社会力量去经营,通过收取设备、厂房租赁费的方式创收增效,盘活了部分现有资产,为企业筹措了700多万元的流动资金。另外把职工医院移交到社会,剥离了企业办社会负担。

建设班子 创新活力

创先争优,强化班子。公司党委建立和完善了公司“三重一大”经营决策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及述职述廉和民主评议等12项规章制度,组织开展了创建“四好领导班子”、“五好党支部”、“六好党员”、“季评十佳党员”等活动。加强领导,两手都硬。公司积极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每年有规划,每季有考核,每月有检查,每周有安排,任务到人,责任明确,从组织领导上保证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

党政合力,同台唱戏。面对重组后企业面临的稳定问题和前所未有的纺织市场严峻困难问题,公司党委动员全体职能部门,首先分级抓维稳,搞好政策宣传解释,对反映的问题进行了全面调查,并一一进行了答复。同时制定“做精做强、效益第一”的企业发展战略,提出产品向“高、奇、特”方向发展,现已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培育队伍 活动给力

抓素质,定位“新目标”,在提高上下工夫。坚持把组织发展工作放在首位,注重在生产一线员工和技术管理人员中发展党员,接收新党员36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0多名,进一步优化了党员队伍的结构,壮大了党组织队伍。另外,举办了管理人员、班组长、宣传骨干、等级工、特殊岗位、操作技能提升等培训班;采取“兼、并、代、包”和“一专多能”的办法,对基层管理人员和机构进行了调整和整合,降低了用工成本,最大限度发挥了现有人员潜力。

抓特点,确立“主题歌”,在特色上下工夫。开展了 “接头达标赛”、“ 操作技术观摩”、“剪刀下面寻效益”等多种形式的操作练兵、技术比武、质量攻关竞赛和专项攻关活动,通过努力,目前纱机效率、下机一等品率、单产量达到企业历史较好水平,喷气织机效率由原来的72%上升到85%左右。

抓典型,树立“新榜样”, 在推优上下工夫。近年来,公司先后评出279名厂级先进个人,126名厂级操作能手,21名厂级劳动模范,5名省部级和市级劳模,公司党委先后树立240多名优秀党员,14个先进支部,先后涌现出全国纺织系统劳模黄勇、省操作能手赵小云、宝鸡市“十大杰出工人”毛妍玲、首席工人庞科武、工种带头人穆娟妮、王元丽和雷锋式的好员工李云溥等一批省部级和市级劳模、先进个人和集体,凝聚了人心,塑起了形象。

优化环境 凝心聚力

发挥“宣传效应”,在创新中拓展。制作企业宣传画廊、定期举办宣传专刊、黑板报展,宣传上做到“上墙”、“上网”、上厂报、上电视、上广播,宣传橱窗、宣传牌和各车间生产现场宣传栏做到月月换,月月新。发挥了积极作用。

构建“和谐企业”,在创建中延伸。 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确立了“以人为本,公平公正”的企业文化理念,开展了“爱党、爱岗、敬业奉献”主题宣传活动和“创先争优”、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优秀职工”活动;在全公司开展了月评“和谐班组”、“质量能手”、季评“十佳党员”活动;在各车间开展了“创文明班组”活动;在机关科室开展了服务一线每周轮流下车间义务“拣三丝”活动,收到好的效果。

开展“温暖工程”,在关怀中凝聚。去年公司重组后,重点开展了“六必访、六落实”活动。为职工调升了工资,发放中夜班补贴和岗位津贴。

锐意改革,建设班子,培育队伍,优化环境,推动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迈上新台阶建设,为宝鸡九州公司带来了长足发展,为企业走向市场,创新创效,做精做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卢梅坡的雪梅二首古诗下一篇:*书记在全体机关干部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