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老人沟通困难的原因

2024-04-27

与老人沟通困难的原因(精选5篇)

篇1:与老人沟通困难的原因

“我是一名义工,我今天可能会面对很多不认识的老人,他们可能不一定需要帮助,但他们有权利得到关怀,我怎样才能让老人更快更好的接纳我,成为我的朋友。加油,自己!”我带着微笑走进了房间,走进了沟通!这是一位陌生的老人,我先采用了沟通领域最简单也最直接的礼貌沟通,我个人称之为“三分钟一般性沟通。”这一层次的沟通是我与老人双方信任程度和双方参与程度最低的沟通,我面带微笑用柔和的目光看着老人,言轻语缓的对老人说:奶奶,您好!我来看您来了,虽然今天天气有些冷,可您老气色看起来不错!我和老人开始了“三分钟一般性沟通”。这个时候我与老人双方只使用了最表面的肤浅的社会应酬性话题:问候老人、谈论天气,这时我们还不涉及个人问题。我短时间的使用“三分钟一般性通”目的很简单:一是迅速消除我与老人初次见面的拘束和尴尬,二是使老人通过我的言语、目光、手势体会到我与老人交流的安全性,这里强调一点,有许多老人都有这样那样的老年性疾病,例如失聪、视弱、言语功能障碍等,我们确实要做到始终保持面带微笑、言轻语缓。在短暂使用一般性沟通后,我开始向更深层次意义的沟通方向转移:奶奶,您好!我是XXX,今年XX岁,我是来陪护您度过愉快周末的“小小勤务兵”。我陈述事实的沟通是一种义工工作性质的沟通,这种陈述事实的沟通对于我和老人进入融洽性更深层次的沟通非常关键和重要。这里我向奶奶介绍了我与医疗机构和护工角色的区别,我用“小小勤务兵”一词幽默的增进了老人对我的兴趣和好感,因为很多老人由于种种原因在心理上多多少少对医疗机构对护工存有一些排斥的因素,我给老人传递了一个快乐的信息:我是义工,是来关怀照顾您老的,是来给您老送快乐来的(备注:义工群里面的美女居多,都是天使和花朵,在和老人们刚开始交谈时,千万不要有畏难情绪和害怕因素,因为许多老人特别是临终关怀对象,由于衰老、疾病等因素,使得老人外观上有所改变,这时我们千万不要让老人看到我们因内心的震憾表现在外观的流露,这会让老人感到悲伤难过,谁都不愿意接近他,这样再想融洽沟通就比较困难了)。“您老昨晚睡好了吗”“早餐吃好了吗”“想不想出去走走”,“睡得好”“吃了一点”“不想出去走”“我有些不舒服”“哪儿不舒服啊”就这样我和老人很快的进入了情感交流,接下来我对老人所说的分类一一记在心里,做了一名认真的倾听对象。这里对老人所说的我这样进行归类:

1、属于老人性格、心理、身理上的我表示理解、同情和安慰。

2、属于医疗机构的默听,非必要情况下不建议与护工医疗机构沟通反映。

3、希望我们提供帮助的老人,我们应在神情上表示关注,做听众不做演讲者,然后快速用大脑想想我该回避问题还是该回答。

我们义工扮演的是老年人关怀护理体系中社会工作者这一角色,主要是给老人和老人家属提供心理安慰和精神支持,我们得牢牢地把握这一原则,不然好事就有可能变成麻烦事、坏事!

通过分享情感的沟通,不用十分钟我和老人就已十分熟烙,在老人天真又慈悲的笑容里我知道我被老人所接纳,成了她的“亲人”!

针对不同的老人,我还灵活的采用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相结合方法,采用语言性沟通时我时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始终面带微笑。

2、选择合适的时机用合适的词语。

3、运用合适的语速。语速的快慢,停顿在交流中很重要,快速时有时用于尴尬的场面或者岔开话题,分散老人注意力,缓慢时可以用来思考,但千万要让老人知道和相信你是在关注他的。

4、选择合适的语调和声调。老人像孩子,您得哄着、顺着:“您老好多了”“您老真棒”一些赞美柔和的语言和声调会让老人感觉很舒服,没办法,为了老人的健康,我情愿当个“马屁精”。

5、说话简洁清晰。

6、适当的还幽“黑”一下,学声犬叫,这很有用的,它能帮助我更好的与老人增进信任和沟通。

非语言性沟通在临终关怀对象中比较普遍,石景山21号房2床老人在重症监护期虽有护工看护,但仍显的很无助,思想意识虽然不太清晰,但烦燥和害怕特征表现在精神和眉头上,身体大量出汗,并且伴有轻微颤抖,这时我轻微的握紧老人的手,让老人感觉他并不孤独,我温柔的用目光与这位老人对视,我要让他知道我在他身边关心着他,让他减轻思想包袱,较为轻松的去面对死亡,我还通过擦试老人身体的汗液和指触老人的眉目来让老人全身轻松,有尊严、干净的去迎接死亡,我不知道这位老人还能活多少分钟,但我通过非语言性沟通传递给老人,安详和轻松。以上是自己的一点对老年人护理沟通经验。

一、如何与老人沟通

与老人良性沟通,必须把握“八大原则”,这些原则会涉及到态度,言语技巧及许多必须注意的小细节.1.多倾听,老人多喜欢表达,所以最重要的是帮他畅所欲言,给他时间,让他慢慢讲,多听他说.2.多留意老人的面部表情,发自内心,诚恳的表情最重要,而非应付了事,多微笑很重要.3.为对方而听,不是为了回答他的话而听,而是为了了解他而听,试着了解他说话的动机.4.给予充足的时间反应,随着年长,身体机能退化,不能走路或者行动不方便,说话缓慢是常见的事,有时候需要给对方足够的反应时间,直到对方全反应完再给予补充.5.避免争执,这是一个杀伤力很大的问题,与老人沟通的时候,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是好的,但在与老人的观点产生矛盾的时候,要先退一步去考虑对方的感觉,再慢慢沟通比较适当.6.不妄下断语.多倾听,多理解对方,再去回应其感受,不要急着批评对方或其生活事件.站在对方的角度,态度一定要中肯.7.不要介意与老人接触,聊天时,多握老人的手,让其有安全感,这是一种鼓励,他也会在心理上感觉和你亲近,比如,点点头,轻拍肩膀,都是良性的鼓励接触.8.善用物品帮助表达,这不是只是帮助我们表达,也可上老人试着这样做.对于听力有障碍,腿脚不方便的老人,往往比较有效,试着让他指东西,或者我们指着问他:“你是指这个吗?”再点点头回应,都是不错的方法.下次,跟老人接触,记得八大原则.尝试沟通看看,多倾听,少批评,反应慢一点,理解多一点,与老人相处不再是难题.一开始或许会遇到一些挫折,时间久了,老人还是会感觉到我们的用心的.事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也是一种普遍的社会要求.当人的饮食温饱等生理需求得到了解决之后,人类最难忍受的大概就是孤独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似乎都有与接近他人、避免孤独的倾向。几乎是没有人是愿意独自一人,与外界不相往来的。即使象鲁宾逊那样漂流孤岛,无法与人交往,也要养几只动物,以慰心理的寂寞.确实,每个人的生活离不开其他人,离不开个中社会组织,个人的衣、食、住、行也都离不开社会,与他人的交往、交流是势在必行的。作为耄耋之年的老人家,更不愿意孤独终老,更渴望得到关爱……

老年人最大的一个认知特点是:往事历历在目,近景一片模糊。几十年岁月的痕迹深深的烙印在他们的心里,过往的苦难与欢乐,让他们沉浸在遥远的回忆中,是支撑他们生活的一个很重要的精神支柱。而眼前的人和事,他们却绝大部分都记不住多少。由于长期独居,加上过往的一些不愉快的经历可能给老人留下了心理阴影,大多数的老人性格孤僻、古怪。这就需要我们有加倍的热情和耐心,去融化老人的心,取得老人的信任……

三、那么,如何与老人家交谈?

1、态度:要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脸上常带微笑,让老人能感受到你的亲切感;

2、位置:不要让老人抬起头或远距离跟你说话,那样老人会感觉你高高在上和难以亲近的,应该近距离弯下腰去与老人交谈,老人才会觉得与你平等和觉得你重视他;

3、用心交流:你的眼睛要注视对方眼睛,你的视线不要游走不定,让老人觉得你不关注他,同性间可以摸着对方的手交谈;

4、语言:说话的速度要相对慢些,语调要适中,有些老人撞聋(弱听),则须大声点,但还要看对方表情和反应,去判断对方需要;

5、了解情况:要了解老人的脾气、喜好,可以事先打听或在日后的相互接触中进一步慢慢了解;

6、话题选择:要选择老人喜爱的话题,如家乡、亲人、年青时的事、电视节目等,避免提及老人不喜欢的话题,也可以先多说一下自己,让老人信任你后再展开别的话题;

7、真诚的赞赏:人都渴望自己被肯定,老人家就象小朋友一样,喜欢表扬、夸奖,所以,你要真诚、慷慨地多赞美他,他就高兴,那谈话的气氛就会活跃很多;

8、应变能力:万一有事谈得不如意或老人情绪有变时,尽量不要劝说,先用手轻拍对方的手或肩膀作安慰,稳定情绪,然后尽快扯开话题;

9、有耐心:老人家一般都比较唠叨,一点点事可以说很久,你不要表现出任何的不耐烦,要耐心地去倾听老人的话……

四、我们与老人接触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1、安全:永远要摆在第一位!要小心地滑,扶好老人,掌握正确扶法;轮椅,老人坐上去时,一定不要让轮椅动而导致坐空,推轮椅动作要缓慢,老人的叫要放好,双手一定要放在大腿上,不要离开扶手的范围!

2、老人记性行多数不好,避免问:“你还记得我吗?”,老人家不愿别人说他记性差,改说:“我又来看你啦!”,老人家觉得被重视了,会高兴很多。

3、尊重老人的习惯:不要动老人房里的摆设和其它物品,如老人院扶婆婆就爱把剪刀、药油摆在床上,提醒她注意安全就行啦,有一个婆婆爱把钱夹在报纸里等等。

4、不要随便给老人吃你带去的东西:如糖尿病人要低糖,肾病和高学压患者要控制盐等。

5、在老人院搞活动的离房前前准备:让老人上厕所;给老人多准备几张纸巾;在空调环境下和冬天,要给老人多带一件外套,坐轮椅的带条小毛巾被。

6、时刻留意老人变化,如冷、热、咳、渴、方便等,以便能及时作出理。

7、不要嫌弃老人,要把老人看成是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关怀备至。

8、义工之间的相互配合也是相当重要的。

当然了,有很多工作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去变通的,希望大家的应变能力能强一点,也希望大家在日后的实际活动中不断探索,积累经验,有更多更好的心得体会与我们分享!

五、模拟问题

1、老人不吃药——要先找出老人不吃药的原因:是因为苦呢?因为难下咽呢?因为缺少了吃完药要吃的口果呢?因为长期吃药吃厌烦了呢还是别的原因呢?找到原因后,再慢慢耐心哄老人吃药。记住了,是哄!

2、老人说头晕——也是要先了解老人的病患史,如看有没有神经性头疼,或是偏头疼等病史,如果是休息不好或是感冒引起的头晕可以用风油精和清凉油替老人搽抹“太阳穴”、“人中穴”,并用大拇指按压老人手腕内侧的“内关穴”;如果是低血糖引致的头晕,就马上冲杯葡萄糖水给老人喝,再让老人慢慢近食一点别的易消化食物;如果是房子或天气闷热所致的头晕,就要先通风再搽药油……

3、老人趺倒——千万不能马上把老人扶起!要问一下老人跌到哪里?检查过确实没有跌骨折后再小心把老人扶起,一般的表皮外伤用淡盐水或酒精消毒后抹点万花油或龙胆紫药水,不要抹红汞!有骨折就不要搬动老人,如果你对固定骨折部位的手法不娴熟的话,还是先尽快打电话求救……

4、老人哭了——同样要先找原因,要知道老人为何事伤心,然后再慢慢耐心开导……

5、老人不吃饭——还是要找原因,是因为胃口不好呢?因为饭菜不合口味呢?还是因为有什么心事呢?然后再让老人慢慢吃,不要强求老人吃完一顿饭,能吃几口是几口……

6、心理障碍或自闭的,那就要了解老人的“心结”和“死穴”,花很多的时间和耐心、爱心、关心去融化老人的心,直到有一天老人开口……

7、真情投入,真心相待,老人们会懂你们、会喜欢你们、会同样爱你们的——只是可能她们表达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

浅议社区护士在老年人家庭访视中的交流技巧

发表时间:2010-2-8 17:07:12 来源:创新医学网推荐

作者:施俭,李惠玲,包苏雨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江苏 苏州 215006 【摘要】 阐述社区护士在家庭访视中与老年人的交流技巧,即需注重语言交流的畅通有效,注意非语言交流的运用,根据老年人不同生理、心理、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

【关键词】 老年人;护士;家庭访视;信息交流

当今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导致人类平均寿命延长与老年人口的增长,这给疾病的结构、医疗保健、社会福利等事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因此重视老年人的社会医疗保健和健康教育是我们医护工作者日益面临的重大任务[1]。为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我院于2003年3月成立“温馨天使”社区护理服务队,对离休老干部进行家庭访视、健康咨询、健康宣教活动。体会到在与社区老人的交谈中,需重视交流技巧的应用,以提高访视效果。

1注重语言交流的畅通有效

①通俗易懂,表达清楚。使用简洁、含义明确的语言,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思,不使用模棱两可、含糊不清、意思隐晦的词语,或者不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思而让对方猜测。②切题。在交流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要事先准备好,交流要有针对性,避免抓不住中心,漫无边际,话题始终围绕讨论的主体,不要离题太远,又不影响对方的情绪。如我们在为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干部建立健康档案时,当提到年轻时的事情,他便滔滔不绝地向我们讲起战争年代的事情,我们微笑着用手轻轻拍打了一下老人的肩膀,说:“您谈的内容非常有意义,只是今天时间有限,改天我们延长访视时间再来听您讲,现在请继续我们的话题好吗?”老干部愉快地接受了。③有分寸。尊重老干部的权利、隐私以及选择,清楚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老干部的病情对谁说,说多少,说到什么程度,要避免任何使对方感到难堪、丢面子的事情。④直言坦诚。讲实话,但实情要明智、通情达理地传递给对方,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注意尊重他人。⑤注意声音及语调的运用。要掌握声音的大小和语调,说话清晰、语调柔和、声音和谐,抑扬顿挫,使人听后感到温馨悦耳,声情并茂。2灵活运用非语言交流技巧

①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非语言交流中最丰富的源泉。家庭访视护士亲切自然的表情特别是微笑服务,它虽无声但可体现尊重、友好的情感,使老干部得到信赖的感觉,产生愉悦、安全感,迅速缩短两者之间的距离,为以后的访视工作顺利进行奠定基础。反之,则会感到疏远、不信任,即使有心理或生理上的问题,也不愿透露,不利于访视工作的开展。②目光。在交流时访视护士的目光亲切自然,平视对方两眼与嘴之间,时刻保持眼神的交流,时时流露出关爱的眼神,使老干部感觉到尊重和关怀。③姿态。身体的姿势往往是更真实的流露,访视护士应保持放松舒适的姿态,不卑不亢,谦恭专注。若左顾右盼,抓耳挠腮,心不在焉,会给人带来不安全感。④手势。交流的过程中,手势运用准确,能增进语言表达的效果,促进双方的感情交流共鸣,配合得当。⑤仪表。庄重大方,衣服得体、整洁,给人以文明礼貌、可亲可敬、信赖的感觉,展示家庭访视护士的整体素质和美感。仪表在人际吸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能否有下一次的交往、访视关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⑥空间距离。适当的距离才会产生美感。交谈时与对方保持1 m左右的距离,两者间的距离太近,讲话时容易有唾液飞溅到对方的脸上,产生不愉快。两者间的距离太远,说话的内容可能听不清楚,可导致交流失败。

3根据老年人特点进行交流

3.1高龄、高级别、高职务、高层次的老年人

①重视称呼对方。称呼是满足老干部对尊重的需求,老干部在离休前曾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立下汗马功劳,具有高级别、高职务的特点。离休后,由于疾病的困扰及离休带来的负面影响,产生了失落感、怀旧感、忧郁感、孤独感。因此,与老干部第1次接触时,称呼要得体,使对方得到心理上的满足,重新体现自身的价值。②注意把握提问的技巧。全神贯注地耐心倾听、适当的移情、非语言的沟通。采用开放式的提问进行会谈;提问的问题简单、明了、容易回答;问完问题后允许对方有足够的时间考虑和回答;尽量不用对方不熟悉的医学术语与词语;也不用说教式的语气来进行交流,如你不应该起床活动。在交流中,始终耐心地、全神贯注地倾听,与老干部之间保持1 m左右的距离,经常保持眼神的交流,表达对老干部的尊敬和关心。为了表示在认真地听讲,经常用点头或“嗯”、“噢”等表示已经接受对方的内容,理解对方的意思,鼓励对方继续说下去。并观察对方的面部表情、姿势和体语,以发现线索来了解对方的感受。站在对方的立场、角度上,设身处地的为其着想。结束前可征询对本次交流的看法,就对方在交流中的表现,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并加以肯定,为下次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

3.2爱唠叨,听力、视力障碍的老年人

①对唠叨、爱说的老年人。采用触摸式的打断或反复给予帮助(如饮水),使对方接不上原谈话的内容而达到打断的目的,不在面部流露出任何不耐烦的神情,以免伤害对方的感情。②对听力障碍者。应凑在老人的耳边,大声地说话,并辅以手势、点头、微笑等动作。如举起大拇指表示很好,点头表示同意,皱眉、摇头表示不同意。③对视力障碍者。在交谈中,适时地握住对方的手并抚摩来表达对其关心和体贴,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3.3性格内向、情绪抑郁、沉默寡言的老年人

以亲切的语言,不厌其烦地诱导、鼓励老年人说话,可以先从对方的日常生活爱好/兴趣入手,然后引入正题,达到访视目的。如有一位喜欢种植花卉盆景的老干部,沉默寡言,问一句答一句,谈话比较僵持,很难深入下去。于是我们先赞美其栽培的花及盆景,称赞其高超的种植技术,并希望在以后的访视中,能给我们多讲一些有关栽培盆景方面的知识。老干部听后兴致很高,很快主动地与我们交谈,从盆景的知识渐渐转入正题。正因为迎合了他的心理,我们之间的交流变得非常愉快,为访视提供了许多资料,并积极支持访视工作。

3.4拒绝访视的老年人

首先礼貌地称呼对方,用热情坦诚的态度,温和的语言与其交谈,向老干部及其家属说明此次访视的目的是提供直接的护理、提供教育和指导、提供信息和资源、提供协调性服务、咨询。顺便把访视所需的时间,要收集哪方面的资料告诉他们,希望能得到其帮助和合作,让其明白我们的工作性质,认识到我们是其健康的支持者、保护者,使其感受到我们是真正想帮助他而产生信赖感。对家属不管年龄多大,态度如何,始终尊重其人格,表情上让其感到我们的真诚。若以上不能奏效,我们就暂且放弃,留下电话号码为以后的交往留下线索。

在新的医学模式中,护理工作者的任务和职责不断扩大,社区护理是未来护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家庭访视是整体护理在社区、家庭中的具体表现,是对住院病人出院后的一个连续的整体护理过程。家庭访视是一项范围广、所需知识面较宽的工作,其服务内容不同于临床护理。我们访视的对象是离休老干部,老干部无论在心理、生理上都有其独特性,因此,如何更好地做好离休干部的家庭访视工作,是我们今后要不断去探索、研究的方向。

篇2:硕士研究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与对策

与此同时,由于部分高校学科进行改制,由两年半学制调整为两年,这样两级硕士研究生同时毕业,使得硕士研究生就业压力更为严重。

近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研究生群体难就业这一问题再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其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本文围绕此问题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与论述。

一、硕士研究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经济环境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整体经济环境带来了明显的不良影响,直接造成社会整体就业压力加大。部分企业的关、停、并、转减少了对人员的需求,部分海外学子归国也不同程度造成国内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在各地面向今年高校应届毕业硕士生的招聘会上,招聘单位数和岗位数都出现“缩水”现象。就业人数增多,社会需求减少,目前相对萧条的社会经济环境加大了硕士研究生的就业难度。

(二)用人单位观念

近年来,用人单位用人观念逐渐趋于理性化,在硕士研究生比较优势不明显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倾向于两头招聘的形式,需求高技术人才的招收博士研究生,一般工作招收本科生。就高校自身招聘来说,博士毕业已经是基本要求,有些知名高校则要求必须是“海归”博士,致使硕士研究生的需求量减少,众多的海归博士与本土博士成为硕士研究生应聘时无法逾越的“珠峰”;就企业招聘来说,多是本科生能胜任的工作不用研究生,硕士生能胜任的工作不用博士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加深,企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用人以获得最大收益为根本宗旨,讲求成本最低,用人标准愈来愈趋于务实,更倾向于聘用本科生,被认为“高不成低不就”的硕士生面临进退两难的尴尬处境,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三)研究生培养教育问题

研究生培养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平、质量以及涵盖范围是高校学术地位的重要标志之一,其制定的培养方案与执行的具体措施决定了培养研究生质量的优劣。

虽然大部分高校不断调整培养方案以适应现代科技与社会的飞速发展,但仍有一些高校的部分专业设置与当前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研究生最主要的特征是研究,研究能力是衡量培养硕士研究生质量的重要标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式需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但是目前部分高校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模式广泛存在,学生职业能力相对较弱,综合素质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仍有差距,职业观教育实效性低,学生职业交往能力欠缺,导致盲目求职、方式单一、就业成功率低。同时,硕士研究生招生属于国家计划,专业调整缓慢,落后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的变化。

(四)硕士研究生自身问题

硕士研究生自身问题主要反映在职业观方面。校门到校门的生活轨迹使硕士研究生与社会接触少,临近毕业才走进社会,社会成熟度明显不够,择业需求与社会现实有距离。不少硕士研究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浮躁情绪,自认为是天之骄子,对薪资的期望普遍高于用人单位所提供的待遇,就业地点也多选择在东部沿海地区,上海、广州、深圳等。在校学习期间缺少职业能力锻炼的意识,职业交往沽动至日。据对我院应届硕士毕业生156人进行调查,对月薪期望值在3000元左右的人数为121人,占毕业总人数的77.56%;对就业形势所持态度进行调查, 认为非常严峻的人数为140人,占毕业总人数的89.74%。由此可见,硕士研究生自身就业期望值过高、择业观念不成熟、和单一等因素影响着这一群体的就业。

二、硕士研究生就业困难的指导对策

(一)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关心硕士研究生就业

国家应调动政府、高校、行业各方力量,帮助毕业研究生解决就业问题。如针对“工作经验”问题,地方政府可与各类企业联合建立工作实践的平台,为刚刚迈出校门的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供锻炼的机会,积累工作经验和求职时必要的工作经历,提升就业能力,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二)建立政府主导的研究生就业管理服务系统

建立规范、高效的政府主导的硕士研究生就业管理服务系统十分必要,内容包括从就业的政策宣传、人才需求信息、职业介绍到职业培训、职业理念教育、职业困扰的心理辅导等。同时,高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并使之成为政府就业管理服务系统的主要框架,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硕士研究生的就业难问题。

(三)加快高校改革,培养社会需求人才

合理调控高校招生规模,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规模应适度,避免毕业就失业的现象。招生人数的调控应由过去的国家全部计划逐步走向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国家招生计划为主,各地区、各学校可以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变化,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科学分析以往的就业率酌情增减招生人数。就业困难的专业减少招生人数,就业较快的专业增加招生人数,稳定中有灵活,才能更好解决毕业后的就业问题。

提高硕士研究生的自身素质与实践能力。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有些学校重知识传授轻职业能力培养的教育理念依然存在,尽快转变教育理念,提高硕士研究生自身素质,提升其实践能力势在必行。学校应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重视实习工作,为学生多提供锻炼、培养职业相关能力的机会,可尝试在学生进入课题组进行科研工作之前由学院统筹安排,导师协助执行短时间的实习锻炼,促进他们思想中尽早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职业理念。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积极进行自我锻炼,提升心理抗挫折力,培养克服困难的坚强精神,成为思想成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身心素质和完善人格的毕业生。

(四)增强职业指导实效,提升就业能力

为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及时了解社会和行业发展状况,对学生的职业指导教育应从入学就开始逐步实施。在研究生一年级上基础理论课时进行侧重于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内容的指导,帮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树立成才意识,激发学习动力,并结合所学专业和自身实际制定合理的职业发展目标。

为增强职业指导实效,应注重培养锻炼硕士研究生的职业交往能力,避免学生有职业能力没有市场能力。如从训练学生在校园中主动与陌生同学交往开始,要求每月认识校友的人数递增,总结人际交往经验、交流体会,之后收集自己家乡的本专业的行业企业信息,了解企业数量、发展状况、特点等情况。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信息,研究分析本专业各地区的企业,并在寒暑假期走访、调研相关单位。在对自己未来有意就业的企业,积极、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重点了解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情况,结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主管,毛遂自荐推销自己。

硕士研究生就业面临诸多问题,本文针对影响硕士研究生就业的因素,提出解决硕士研究生就业困难的指导对策,即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关心硕士研究生就业,建立政府主导的研究生就业管理服务系统,加快高校改革,培养社会需求人才与增强职业指导实效,提升就业能力等。

硕士毕业生普遍存在对于自身就业期望过高, 业观念单一,不成熟的问题。

摘要:社会经济环境、用人单位观念、硕士研究生培养教育情况及硕士研究生自身问题等因素是硕士研究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本文主要针对以上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硕士研究生就业困难的指导对策,即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关心硕士研究生就业,建立政府主导的研究生就业管理服务系统,加快高校改革,培养社会需求人才与增强职业指导实效,提升就业能力。

篇3:以退为进,与固执老人有效沟通

张阿姨年轻时是部队干部,脾气倔,现在人退休了,可几十年的领导脾气却时常加班加点地犯。她平时逛超市喜欢挑点打折优惠的东西,每次回来总是提着大包小包的。隔壁沈阿姨拖行李车出门购物,她看着觉得挺好,就有意无意地向儿子提起。

儿子“接灵子”,想表表孝心,就买了辆最贵、最时髦的款式,兴冲冲地跑到老妈家里,可谁知老人看了车、听了价钱,却一脸不开心。儿子把车的好处一样一样演示给老人家看,当说到有个翻板可以当小凳子的时候,她突然火冒三丈起来,说:“又不是小孩子,哪有走到一半就坐在路上的?你是嫌我老吧?趁早快把车退了!”儿子一听,顿时不作声了。

这些,张阿姨的老伴都看在眼里,却没说什么。他最清楚老伴那脾气,当时说什么都没有用。第二天,张阿姨遇到了隔壁的沈阿姨聊了起来,“我儿子给我买了辆行李车来,太花哨,让我给退回去了。”沈阿姨觉得有意思,便一一询问了车的样式,调侃道,“哟,你儿子这么贴心呀!这么好的车我还舍不得买呢!”张阿姨心里美滋滋的,嘴上却不承认。

就这样,母子关系僵持着。过了几天,老爸打电话安慰儿子,“你也知道你妈这个人,就是舍不得你花这么多钱。买车是好事呀,不过这价位啊、款式啊,最好事先都和她商量商量,一来好买个她称心的,二来也让她心里有个底啊。”这些实在话,儿子听了宽心不少。过了些天,他根据老妈的喜好,去店里换了种大方实惠的款式。同上次一样,他演示着新车的功能,不过他特地强调此车价廉物美。张阿姨看着忍不住笑了起来,行李车也就收下了。

与固执老人沟通有法可循

张阿姨家里皆大欢喜的结局是我们愿意看到的,而从中也可以发现,同固执老人沟通还是有法可依的。

1.先认同他们,再让他们认同你。同老年人交流要充分维护他们的自尊,不要因为他们见解偏颇就草率驳斥。让他们先在感情上接受你,消除对立情绪,再循循善诱地打开固执老人的“心结”。比方说,如果老人有病拖着,不肯上医院怎么办?通常这有两个根本原因:一、怕花钱。二、怕麻烦家人。那我们做家人的最好先肯定老人为家里着想,交流时注意淡化医药费,着重关注老人的身体情况,最好再举些周围老人养生保健的例子,让对方觉得是为自己着想,这样他们容易被子女的孝心打动。

2.身份角色不同,应对方法也不同。

如果你的角色是老伴——因为长期相处,肯定习惯、了解彼此的习性,迁就一下,先退一步,然后对症下药。夫妻间的一方如果同其他人犯了倔脾气,另一方倒不妨做做老娘舅,一定比其他人及时有效。

如果你的角色是朋友、邻居——这类生活中较为亲密的人,首先请扮演好倾听者的角色。尽量少同固执老人争论观点,尤其是他们家庭内部的事情,不要插手介入,可因势利导,留出余地让他们自己思考。

如果你的角色是子女——请不要因为父母难相处而疏远他们。家里不是原则性的小事情多听听他们的意见,让他们做主。人越到老,越有孤独感,不妨当他们是小孩子,接受他们的任性。不断付出关爱,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感到温暖,又有依靠。对于原则性的问题,则要以退为进,切中要害,达到皆大欢喜的结局。

篇4:与老人沟通困难的原因

信息安全策略被制订出以后,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将其有效的实施。只有通过实施,才能对企业的信息安全起到积极作用。然而信息安全策略的实施不仅与其实施过程有关,而且与其制定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笔者将导致信息策略实施困难的因素分为两大部分。

1.1 信息安全策略制定过程的影响

首先,制定人员选择困难。制定一个高效权威的信息安全策略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信息安全策略的指定人员对策略的熟悉程度与接受性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信息安全策略的指定人员必须深刻的了解企业的生产、运营、文化与目标,且还要熟悉企业当前已有的信息安全策略与规则,制定人员还应熟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掌握信息安全策略的制定技巧。

此外,企业信息安全策略本身也是一种管理策略,因此,其制定须吸收企业各个岗位与层次的职工意见与工作需求,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信息安全策略的制定还需董事会与股东大会的统一以及律师的认可,以上苛刻的条件决定了信息安全策略指定人员选择的难度十分大,间接的影响了企业安全策略的实施。

其次,信息安全策略本身的原因。为了达到预期效果,使执行人员更好的了解和掌握,信息安全策略的内容必须具有易读性、易理解性,如果信息安全策略包含模糊或难以被理解的内容,就会给执行人员造成困扰,影响安全目标的实现。信息安全策略还应具有实用性,很多企业的信息安全策略制定后,并没有发挥其作用,而是被仍在角落里,发生信息安全事故时,处理人员的应对方式往往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而不是经细致研究后制定的信息安全策略,即使是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和部门,这种现场也十分常见。在实际信息系统中,安全威胁是的的确确存在的,只有增加信息安全策略的实用性与针对性,才能使其更好的发挥作用。信息安全策略的以上特点,也增加了其制定难度,最终影响到企业信息安全策略的实施。

1.2 信息安全策略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困难

信息安全策略在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主要可分为两个方面。

1.2.1 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包括企业管理者的行为和企业职工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首先,大部分企业的领导都将企业工作的重点放在企业的生产、收益和员工管理上,很少将信息安全作为衡量企业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虽然很多企业都将创造安全工作环境作为提高企业领导水平和企业生产能力的关键指标,然而,很多企业却仅仅是将安全作为一个口号,没有真正的重视起来,使其成为一纸空文。

其次,企业领导的领导风格也是影响信息安全策略实施的重要因素,经调查发现,作风果敢干练的革命型领导者可以使下属对其安全承诺具有更强烈的认可与感知。

第三,企业的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信任度也是影响信息安全策略实施的重要因素,管理者的安全承诺也是企业成功的重要原因,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对此都没有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在企业中也没有充分向职工表达安全承诺,没有指定可靠的培训措施、安全的生产政策与生产目标,导致上行下效,企业中没有形成重视信息安全的氛围,为信息安全策略的实施增加了很大的困难。

第四,员工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是影响企业安全的重要原因,一个充满凝聚力的群体更容易严格遵守信息安全策略的规范。

1.2.2 员工的自我效能感较差

自我效能感并非是职工的工作技能,也不代表他的真实能力,而是个体对于自己对完成任务能力的评价。如果一个员工不相信自己的能力,那就不会表现出胜任行为。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员工对工作都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理,没有充分地调动起自己对工作的积极性,很多信息安全策略的执行人员对自己工作的重视程度也不够,认为自己的工作不能带来直接的收益,受这种思想的指导,在施行企业信息安全策略时,也只是懒懒散散的去敷衍,而非真正的将工作落到实处,而企业中的普通职工,信息安全意识更多的是受到其执行人员的影响,执行人员没有将工作当重点来抓,对信息安全策略的推行模棱两可,导致普通职工也没有将这项工作放在重点位置,而将其当做一个形式,在信息安全策略的推广上,职工的工作能力与工作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形成一个懒懒散散的安全环境,最终阻碍了信息安全策略的落实,为企业的信息安全与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

2 如何保障企业信息安全策略的实施

2.1 严格筛选制定企业信息安全策略的人员

对于小型企业来说,企业的技术负责人可以兼任信息安全策略的制定者,而对于大型企业,则应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来但当信息安全策略的制定者,这个专门的小组应由多方人员构成,其主要任务就是制定并实施企业信息安全策略,还应负责策略的评估与修订。

此外,企业的管理层还应指派一位企业领导来指导和协调此工作小组的工作,以显示企业对信息安全策略的重视程度。信息安全策略作为企业管理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企业各级管理层的积极参与,技术人员和安全人员能够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尤为重要。由于信息安全策略对企业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因此,企业的业务人员也应积极参加。

如此,信息安全策略制定小组就能够充分的听取各方意见,以保证信息安全策略的科学制定与实施效果最大程度的接近预期目标。如果企业已上市,则还应召开董事与股东大会,对已制定的信息安全策略措施、制度进行表决,经董事会与股东大会同意后,还应倾听企业律师与员工代表的建议,保证信息安全策略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借助普通职工的力量,寻找策略中的不足,增强其可信性,使企业信息安全策略能够有序的自上而下的推行,影响企业人员的行为。只有充分尊重并收集企业各个层次的员工与领导层的意见,才能在策略的制定与实施中受到良好的效果。

2.2 保证信息安全策略的可行性

信息安全策略应具有的两大特征为可读性与实用性,因此,企业信息安全策略的制定应始终围绕这两大特点来进行。

首先,应加强资料搜集与调研中作,很多时候,因为工序复杂和操作难度较大等原因,该步骤都被一定程度上简化。然而,资料收集不全面,调研工作不充分将导致信息安全策略的制定与企业实际的安全需求相一致,也无法与企业的管理目标相契合,导致信息安全策略的可读性下降。

其次,还应做好信息安全策略的评审,信息安全策略的制定具有很高的政策性,评审小组一般由各级管理部门、普通职工、技术、安全人员组成,在信息安全策略的制定过程中进行评审,使其能够更加简洁与清晰,增加其可读性,为其以后的实施奠定基础。

第三,增加信息安全策略的实用性,分析企业内部的信息结构,信息安全策略的制定应与之相适应,使信息安全策略的实施能够符合企业的组织结构特点,在企业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够在信息安全策略中找到足够的依据来处理发生的问题。

2.3 有效的实施企业信息安全策略

首先,企业管理者应充分重视信息安全策略的实施,并给与充足的制度、外力支持,由于信息安全策略的实施会给员工与部门带来额外的工作,却无法直接带来好处,很多员工对此都有抵触情绪,因此高层领导的支持能够使策略实施的阻力大为减小,只有领导层重视了,才能引起下属职工的重视。

其次,加大推广力度,指派专门的信息安全策略负责人员,明确其责任,也让员工明白遇到问题时该由谁负责和解决。还应加大培训力度,将信息安全策略发布于内部网络,或制成条幅悬挂,使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就能潜移默化的被策略所影响,还可以制作相关的影音文件,使员工能够更加方便的学习,针对不同的对象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培训方针。

参考文献

[1]吕韩飞,王钧.信息安全策略实施困难的原因与对策[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3).

[2]裴毅.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管理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9(05).

篇5:与老人沟通困难的原因

一、西方经济学教学困难的原因

西方经济学教学困难的原因, 既有学科本身的原因, 又有教师和学生的原因。

(一) 学科的原因

1. 理论严密, 系统庞大, 综合性强。

西方经济学在其发展过程中, 逐渐形成了自己严谨、缜密的理论体系, 一方面经济学领域广泛、内容庞杂、流派众多, 另一方面与其他课程如金融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国际贸易、会计学、管理学相辅相成, 循环支持。而且, 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 经济学理论体系边界不断扩大, 向相关学科领域伸展, 被称为“经济学帝国主义”、“社会科学的皇后”[1]。

2. 分析方法方面具有多样性。

经济学主要采用实证分析方法, 在分析中广泛地运用数学推导和数学模型来论证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如需求函数与需求曲线、供给函数与供给曲线、生产函数、成本函数等运用的是高等数学的函数分析。在一些原理的论述中是将语言逻辑分析方法与数学分析方法相结合, 既有抽象的概念, 又有形象的图像, 既有定性分析, 又有定量分析, 特别是边际分析和均衡分析是经济学中特有的分析方法。大量的逻辑推导、图、表、公式、数学证明, 学生刚开始学习时普遍感到不好接受。

(二) 学生的原因

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在生源质量上, 民办高校通过三表招生的学生与重点研究型大学的学生存在着较大差距, 这些学生整体素质不高, 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自学能力差, 从而决定了学生基础较差、接受能力弱等特点。目前, 我国大部分高校管理专业的西方经济学课程被安排在一、二年级。此时学生刚从中学进入大学, 多数学生缺乏对社会、经济的了解, 尤其缺乏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宏观经济运行以及市场运行等实践的深层次了解;尤其重要的是经济、管理类的学生大多是文科生, 文科学生人文知识比较丰富, 习惯于感性思维, 对定性分析感兴趣, 但是数学基础和心理学知识却相对薄弱, 不习惯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 对定量分析不感兴趣甚至害怕、拒绝。在学习过程中, 文科学生普遍希望把西方经济学作为一门纯粹的人文科学来学, 对有关经济学家的生平、经济学的发展历程等内容很有兴趣, 而对逻辑推导、图、表、公式、数学证明则没有兴趣。

(三) 教师的原因

造成今日西方经济学教学局面的最关键的还是老师, 主要表现如下。

1. 教学方法单一, 采取“填鸭式”灌输或偏重数学论证。

西方经济学大体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属于理论经济学范畴, 在教学上易出现“填鸭式”的理论灌输。在一些较深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 又容易滥用数学, 出现满堂课是数学公式推导和论证的状况, 似乎只有把经济学完全数量化后才是真正的科学, 导致学生学了数学计算却无法明白其真正的经济学涵义, 从而使教学目的与手段本末倒置。结果既无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容易造成学生脱离实际生活读“死书”的倾向。

2. 理论分析脱离实际, 缺乏实用性。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 而我们的教材内容主要是理论, 加上大量图形、数理分析比较抽象枯燥。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讲课只讲枯燥的理论知识, 使学生感到经济学毫无使用价值, 因而对学习毫无兴趣。

二、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方法

(一) 教学内容区分层次

经济学学科本身就存在很多层次, 有初级经济学、中级经济学和高级经济学。由大学一年级学生接触经济学原理, 到学士毕业, 到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甚至博士后, 再到以教学研究为职业, 每个层次有自己的要求和目标。混淆这种层次性, 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和知识的累积。所以, 笔者主张本科生 (尤其是以应用性职业型为目标的民办高校) 的经济学理论不用太深, 并配合有案例讲解和实际运用部分。在授课过程中, 教师也应强调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本科学生学完经济学后, 了解经济学的基本知识, 会用经济学原理分析现实问题就可以。只有教师做到这一点, 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循序渐进。

(二) 提倡互动式教学, 做到教学方法上的创新

近年来, 黑龙江东方学院为培养应用性职业型的学生, 鼓励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提倡互动式教学。笔者认为, 互动式教学可以用以下三种方式来实现。第一, 通过课堂提问启发学生。例如, 在讲“需求价格弹性和总收益之间的关系”时, 缺乏弹性商品、价格和收益之间同方向变动;而对于富有弹性商品, 商家可以采取“薄利多销”的营销策略。很多同学都能用日常生活经验总结出来, 教师就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总结出“需求价格弹性和总收益之间的关系”的内容, 让学生多参与教学过程, 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也可以加深学生学习印象, 巩固所学内容。第二, 参与教学法。参与教学法是课前准备, 课堂走上讲台, 以学生为主的一种教学方法。锻炼学生表达思想的能力, 提高口头表达的技巧。如在讲完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厂商理论之后, 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我国国有企业在生产、管理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应如何转换机制”。在讨论信息技术对经济的增长作用和大学生失业的原因时运用参与教学法。学生在课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查阅丰富的相关资料, 理清所讲内容的逻辑关系。这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 建立科学的考试方法

建立科学的考试方法, 使考试制度规范化。在考评方法上, 对于2009级学生我们改革以往的考试方式, 实施过程教学管理, 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过程进行全方位考核, 建立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基础, 以综合运用能力为重点, 以学习态度为参照的综合考评体系。比如以下的四种考评方式:笔记、作业、测验和考勤。通过笔试主要考核学生对教学基本内容的掌握情况;通过测验和作业主要考核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记录提问、发言、出勤等情况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在考核指标的设计上, 划分出不同的分值权重:笔试分值占总分值的60%左右, 其余40%由笔记、作业、测验和考勤组成。对笔记、作业、测验和考勤的评分标准也通过分解小项进行量化处理, 以提高考评结果的真实性、公平性和合理性。

(四) 力求通俗讲解

西方经济学很讲究用文字逻辑推理、数学工具和图形分析, 而且随着内容的深入也越来越借重数学工具进行分析, 因此, 数学方法的使用在经济学研究中越来越重要。但是对中国学生, 尤其是初学者, 数学却未必很重要, 梁小民认为:如果向刚刚入门的学生使用数学工具介绍经济学, 不仅使他们难于接受, 而且只重视了数学工具, 往往会忽略经济学本身的含义。因此他认为, 数学工具只宜在已有经济学基础之后, 在更高一级 (如研究生) 或进行深入研究时使用才更有效果, 而在基础经济学教学中则应努力把深奥的经济学理论深入浅出通俗地进行介绍。笔者很赞成这种看法, 并且认为在本科生中还应注意如下技巧:第一, 提倡以文字为主。讲授中还必须以文字或口头语言进行逻辑阐述, 而且多使用与日常生活有关的例子 (微观中更容易做到) , 进行通俗讲解。第二, 适当应用图形。图形不可缺少, 但不可过于频繁使用。第三, 减少函数推导, 能简则简[2]。

(五) 开展经济学课堂实验课

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深奥、难懂、难学。这对于西方经济学教学来说, 是一个最大的难题。传统的教学方式加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于巩固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却不能解决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问题, 也难以培养学生运用西方经济学的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实验是一种专门用来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学原理的简短的互动游戏。然而, 课堂实验又不仅仅是一种游戏, 它来源于大量的实验经济学文献, 两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开展经济学课堂实验课可以提高学生对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兴趣和掌握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红霞.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解决对策[J].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 2005, (1) .

上一篇:市工商局纪检组长个人述职报告下一篇:“萌物”成长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