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二作业要求

2024-05-13

室内设计二作业要求(精选9篇)

篇1:室内设计二作业要求

低年级数学作业设计要求

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学习的补充和延伸,对巩固知识,培养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科学合理地、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显得尤为要。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无意识占主体地位,难以长时间关注一件事情。尤其是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更是难以专心完成。对于相对枯燥缺乏感性的数学作业,自然会产生排斥的心理。另外,低年级学生学习的依赖心理较强,作业的练习需要得到家长和老师的指导,不少低年级孩子具有争强好胜,急于表现自己的心理,如果在作业设计中注意到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进行精心设计,体现学生在玩中在乐中学,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作业:

一、作业的实践操作性

新课程指出,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这正体现了数学这门学科的操作性。自己通过操作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进一步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提高探究实践能力。我们还要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以学生的经验为起点,在学生熟悉的环境中创设适合学生学习实践的情境,经常带学生参加课外活动,这些也正是学生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维所必需的过程。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

好玩是他们不可磨灭的天性,要注意选择好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同时使每个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

如:学习角的认识,可以让学生动手用两根小棒或两根纸条制作活动角,或利用直尺、三角板画任意角∠,用三角板画直角等,同学们还可以和老师折出大小不同的角,这时对所形成的图形可动手指一指他的顶点及两条边,进一步体会出从顶点出发,两条边所夹的部分就是角。

二、作业设计要体现趣味性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产生兴趣,其作业的热情必然会高涨,作业效果必然会显著提高,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充分考虑作业的趣味性。数学作业是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检查数学效果,还能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一个导向的作用。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数学作业,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极的学,灵活的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传统的作业观已不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充分设计好作业,从枯燥化走向趣味化。实践证明,趣味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唤起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业设计要摆脱机械重复,枯燥乏味,烦琐。有思维的练习作业题型要做到“活一点”,“新一点”,让作业充满生机,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以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

如:在教学有趣的图形一课后,可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图形拼贴,绘画出自己喜欢的画面,学习“人民币”后,可让学生用自己的物品办一个商品交易会,做一次购物者和售货员,学习估算后,可与父母抓瓜子、花生、玉米等,进行猜个数游戏。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多设计观察性的作业

根据低年级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转移的特点,在新的内容前后安排了学生感兴趣的观察作业。观察是思维的窗户,它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如学习观察恐龙玩具的情境图,指导学生自己体验,改变观察方位,感受观察到的形状的变化,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观察点不同,看到的形状也是不同的,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会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

四、创造性作业

江总书记指出:“创造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时代需要创新人才,学校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学校的一切骄傲与活动,都要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要注重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闪现求异思维。例如:在学习统计,以小组为单位,先商量用什么方法调查,再

选派代表调查各组同学的意见,最后在方格纸上把大家的意见标示清楚。如:一个一个的问,分组、举手表决等,体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化,明确要求,为调查做准备,教师参与,及时帮助,同学们是怎样调查的?在统计图中是如何表示同学意见的,调查结果怎样,通过调查统计搜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参与意识、合作意识。

总之,我们应紧扣新课标将作业设计贯穿于素质教育的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巩固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获得轻松愉快的心理体验,更好地开发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篇2:室内设计二作业要求

一、预习作业

“预习xx课”,就是要孩子提前预习课文,预习的要求是

1、标小节

2、跟着录音,把课文读熟,并且希望家长检查后,签名。

Ps家长可以让孩子先读,不规定遍数,但是检查时必须符合要求,即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拖声并且有感情,达到这些要求才可签字。

3、认真完成书后“写”这部分的练习。要求:

1、字迹端正

2、不漏题

4、生字查字典。要求:

1、生字表中前面三个用音序查字法。

2、4-6个用部首查字法。

二、自默作业

自默的要求是

1、每天上完一篇课文,我都会给孩子划一些词语,请家长督促孩子认真复习,最好帮孩子默一遍。

2、每天除了默写词语以外,学生还有一到两句句子听写,以课文上的句子为主。

3、家长可以督促孩子把每一课的默写整理好,以便孩子复习时用。

4、自默中错误的词语要订正三遍,句子订正一遍,并且签名(以便老师了解家长已知道默写情况)

三、周末作业

周末练习督促孩子认真完成,要求

(1)字迹端正

(2)审清题目,理解题意,不漏题。

(3)做有关的阅读问答题,要语句通顺,不能有错别字。

(4)试卷上的“看图写话”家长只要督促孩子看清图意,写得语句通顺,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Ps 孩子做完练习后,家长可以浏览一遍。孩子若字迹不端正,一定要让孩检查出来并改正。然后家长再签名。

总结

篇3:作业的类型与设计要求

一、作业的类型

作业按完成的时间可以分为三类,即课前作业、课堂作业、课后作业;按照思维类型可分为四类,即识记性作业、理解性作业、应用性作业、探究性作业。每种作业都有其不同的作用和适用范围,教师应当通过精心设计,合理整合时间和思维的不同维度,发挥各种不同作业的功能。

1. 课前作业

就数学而言,很多新知识的学习往往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上,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形成新的知识和方法。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一定的复习与回顾,这些可以通过课前作业的方式展开。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短小的任务工作单,将需要回忆的知识和方法以问题的形式提出,请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此外,为了顺利开展新课的探究活动,教师也可以在课前作业中设计“脚手架”式的问题,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结,为其顺利开展新课探究做好准备。

例如,以下是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与正切课前作业设计。

课前复习:cos(α±β)=?上述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中,α、β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回忆:1.是如何推导的,请将推导过程写在下面;2.是如何推导的,请将推导过程写在下面。

任务:研究两角和的正弦公式sin (α+β)=?

提示:1.你已经知道了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能否利用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来研究两角和与差的正弦;2.从诱导公式你能否得到启示,sin(α+β)应该如何进行转化?

思考: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中α、β角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2. 课堂作业

课堂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反馈、检测和进一步解析。因此,课堂作业设计应起到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体现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课堂作业反馈出学生掌握程度,达到落实重点的目的。

例如,下面是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与正切课堂作业设计。

1.sin(45°+30°)=?

2.sin15°=?

3.sin27°cos72°-cos27°sin72°=?

4.cos33°sin63°-cos57°sin27°=?

5.已知,求sinφ。

以上课堂作业虽然简单,但对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从正向展开,逆向合并,正余弦转换进行了有效的巩固,同时第5小题促进了公式中对任意角的理解,实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目的。

3.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课堂的延续和补充,它通过完成一定数量的数学习题,使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课后作业由于学生完成时间相对宽裕,在巩固的基础上,可以开展一定的探究性作业,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平台。

例如,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与正切的课后作业设计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册”配套练习,并让学生自行研究两角和与差的余切公式。

二、作业设计的基本要求

除了实施时间和思维类型不同之外,高效的课后作业还应具备以下一些特点。

1. 作业设计要有针对性

作业的布置应具有针对性,作业中的大部分内容应该与课堂教学知识、方法相一致,让作业达到巩固知识、方法和技能的目的。作业的布置应该避免量过多、内容过杂,影响学生对重点内容的关注和理解,应减少作业布置的随意性。

2. 作业设计要有实践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因此,作业的设计也应体现这一点。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而数学的价值就在于应用。我们要注意选择利用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生活素材,精心设计作业,让学生在对现实问题的探究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拓展思路,扩大视野,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比如,在等比数列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设计作业“计算银行的借贷利息”,让学生思考选择等本还是等额方式还贷更合算。又如,在分段函数中,教师可以设计“出租车计费问题”,让这些有趣和有实践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研究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

3. 作业设计要有思辨性

学生在学习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看似正确的错误解法,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在于概念模糊、对问题的本质理解不深刻、应用条件不恰当等。对于这样的问题,在作业设计中,可以增加错误解法辨析、概念辨析等,培养批判性思维,促进数学理解。

例如,已知曲线C的方程为:y2=2px,若点A(5,0)到曲线C的最小距离为4,求曲线C的方程。

有学生采取了这样的做法:由题意可知P大于零(否则开口向左点A到曲线C的最小距离为5,不可能是4),若点A (5,0)到曲线C的最小距离为4,可以看做以A为圆心,以4为半径圆与抛物线相切时的切点与点A的距离即为A点到曲线C的最小距离,此时抛物线即为所求。所以可以由

联立可得x2+(2p-10)x+9=0,(p>0)。

由Δ=(2p-10)2-4×9=0=0,得到p=2或p=8,均满足p大于零,所以p=2或p=8。因此,满足条件的抛物线有两条,分别为y2=4x和y2=16x。

以上解法对吗?

我们通过几何画板来画出y2=4x和y2=16x及(x-5)2+y2=16的图像,如上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当p=8时,曲线C与圆根本不相切。对于出现上述情况,学生们感到非常困惑,为什么Δ=0却不相切?如果我们将这些错误解法一一呈现,让学生在“对”与“错”的思维冲突中去伪存真,就能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增强学生对问题的深入理解。

4. 作业设计要有层次性

学生水平不同,如果布置统一的作业,则既不能满足有能力的学生进一步提高的愿望,也可能给学困生造成过重的学习负担。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编排时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让学生选做。比如,我们可以将作业分为三个层次:A.基础题,要求人人做;B.中难度题,适合中等及中等偏上的学生选做;C.拓展题,给“尖子生”选做。不管是哪一层次的学生,只要他完成自己选择的作业,教师就应予以肯定,尤其要表扬那些敢于挑战高一层次作业的学生。这样不仅减轻了部分学生的学习压力,也给有能力的学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符合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

例如,在学习了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后,教师可以分层布置课后作业。

A层基础题:解不等式|x-1|>2;解不等式丨x-1|>0;解不等式|x-1|>-2。

B层中等难度题:解不等式|x-1|>a(a∈R)。

C层拓展题:解不等式|x2-1|>a(a∈R)。

以上三个层次,层层递进,既满足了基本教学大纲要求,也给有能力的学生提供了进一步思考的空间。

5. 作业设计要有探究性

学习不单是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可以尝试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如学习了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后,可以结合函数的图像,请学生尝试研究此双曲线的性质,看看能得到哪些结论。

篇4:室内设计二作业要求

[关键词] 作业设计;作业评价

作业是教与学的交汇点,是课堂学习内容的巩固与内化,更是知识和技能的深化与发展. 但当前初中数学作业存在不少弊端,如作业量过大,学生负担过重;作业难易度不够适中,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差异化的学习需求,不仅不能凸显对学业正强化的功能,反而会导致学生学习压力过大,最终产生厌学情绪.

为克服作业设计中的上述不足,使学生从大量重复练习中走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应提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优化相应的评價方式,以期发挥作业“正能量”功能,实现有效教学.

作业设计的基本考量

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实践,试图梳理出数学作业有效设计的基本要求,以便教师从学生作业中获取真实反馈,使作业真正成为教师为学生号脉把关的有效载体,成为学生自我检测、自我评价、自我提升的助推器.

鉴于此,笔者认为作业设计有效性的提升可从以下方面予以考量:

1. 作业的质与量. 质可从与目标间的关联度、学生的易错点等角度进行考察;量主要与学生作业的完成时间相联系.

2. 作业的层次与类别. 作业层次需包含A层(基础型)、B层(中档型)、C层(发展型);题目的类别可以设计多种题型,如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证明题等.

3. 作业内容的再现. 每张作业单的比例可以按照2‥8的新旧知识比来设计,让学生在巩固前一节课的基础上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作业设计的基本要求与具体实践

1. 作业设计的基本要求

(1)内容的层次性:实践研究中,笔者将作业内容分成三层. A层次为基础题,主要突出基本概念的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A层次习题与课本例题和课本练习册难度相当;B层次为变式题,是对课本例题或练习题的变式,重在数学概念理解、技能的熟练应用;C层次为发展题,主要突出概念的综合运用和拓展延伸,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灵活运用. 基础题、变式题、发展题的比例一般约为5‥4‥1,学生自主选择各个层次,这样既能让基础一般的同学“吃得下”,也能让基础较好的同学“吃得饱”.

(2)知识的滚动性: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作业设计时应关注对前一节课所学知识的再现,因此作业设计要考虑知识的滚动性.

(3)题型的丰富性:根据所学内容,作业单涵盖选择题或判断题(3~4题)、填空题(5~8题)、计算题或证明题(4~6题),思维拓展题(1~2题),控制作业的总量. 一般说来,选择题、填空题在课堂完成,每节课后适宜布置20~30分钟左右的作业量. 难易程度上、数量上合理的调控,让学生自主选择,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既有效缓解“学困生”的心理压力,又提高优等生的探求能力. 另外,作业设计要向生活开放,与生活对接,要把学生引领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中理解课本的知识内涵,并运用课本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因此,需要加强习题的多样化设计,即在传统题型基础上,丰富习题形式,增加应用题、开放题、研究题等.

(4)题量的适切性:作业设计有个“最优作业量”问题,总的来说,作业宜少不宜多. 有些教师认为多布置作业,教学质量总要好些,其实越过了一个客观存在的“度”,在经济学上,会受到“边际效益递减律”的制约,事倍功半;在心理学上,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效果适得其反. 所以,必须考虑作业“量”的适当.

2. 作业设计的典型案例

下面以“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的作业练习设计为例,具体分析作业设计的基本要求在设计作业中如何体现.

25.4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3)作业设计

姓名_____ 评价_____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解答题

8. 某学校体育场看台的侧面如图1所示,看台有四级高度相等的小台阶,每级小台阶都为0.4米. 现要做一个不锈钢的扶手AB及两根与FG垂直且长均为1米的不锈钢架杆AD和BC(杆子的底端分别为D,C),且∠DAB=66°.

(1)求点D与点C的高度差DH的长度;

(2)求所用不锈钢材料的总长度l. (即AD+AB+BC,结果精确到0.1米)

(参考数据:sin66°≈0.91,cos66°≈0.41,tan66°≈2.25,cot66°≈0.45)

9. 图2所示的工件叫燕尾槽,它的横断面是一个等腰梯形,∠ABC叫做燕尾角,AD叫做外口,BC叫做里口,点A到BC的距离叫做燕尾槽深度. 经测量,AD=10 cm,燕尾角为50.2°,燕尾槽深度为6 cm,试求里口BC的长. (备用数据:sin50.2°≈0.768,cos50.2°≈0.640,tan50.2°≈1.20)

10. 某大坝的截面是梯形,已知坝顶AD=4米,坝高是3米,坝底BC=(8+3)米,AB的坡度i=1‥.

(1)求梯形的面积;(2)求CD的坡度、坡角.

11. 河岸边有一根电线杆AB(如图3),河岸距电线杆AB的水平距离是14米,即BD=14米,该河岸的坡面CD的坡度i为1‥0.5,岸高CF为2米,在坡顶C处测得杆顶A的仰角为30°,D,E之间是宽2米的人行道,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在拆除电线杆AB时,为确保安全,是否将此人行道封上. (提示:在地面上以点B为圆心、AB长为半径的圆形区域为危险区域,≈1.7)

12. 已知:如图4,在一个坡度为1‥2.4的斜坡上有一棵树,高为AB,当太阳光与水平线成50°时,测得该树在斜坡上的树影BD的长为13米,求树高. (精确到0.1米,已知sin50°≈0.766,cos 50°≈0.643,tan50°≈1.192)

nlc202309090000

(1)内容的层次性:A层次为基础题,针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主要突出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如作业单中的3、6、7、9、10题是让学生直接运用所学的坡度、坡角的概念解决斜坡中的简单计算问题. B层次为变式题,针对一般学生而设计,主要突出概念的理解、基本方法的掌握和综合运用,如作业单中的11题创设了一定的问题情境,结合所学的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让学生学会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 C层次为发展题,针对少数基础较好的学生设计,主要突出概念的综合运用和拓展延伸,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灵活运用,如作业单中的12题需要学生在牢固掌握所学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的基础上,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构造所需的直角三角形来解决问题.

(2)知识的滚动性:作业单中的1、2、4、5、8题均为前面所学的知识,可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3)题型的丰富性:题型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同时还设计了實际生活的应用题(如8~12题).

(4)题量的适切性:在数量上有弹性,分课内、课外完成(1~7、9题在课内完成,大约5~8分钟);在每节课后布置20~30分钟左右的作业量较为适宜(8、10、11、12课外完成).

作业的设计和评价占据着教学质量的半壁河山,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举足轻重,教师除了需要精心设计作业,更要精心评价学生作业,不能单单一个对号或错号,要有创意地评价,让学生自己意识到错误,并乐于去改正.

优化作业评价的方法探究与效果反馈

1. 作业评价改进的方法探究

教师精心设计的作业,如果学生也认真完成了,而教师反馈给学生的只是整篇的“×”或“√”,那么这种评价方式难免会让学生觉得单调,阻隔了教师与学生的有效沟通,而且如果作业只是采用单次评价,即不督促学生订正并进行二次或多次评价,那么作业的反馈功能将受到弱化,鉴于此,笔者认为作业评价可从以下方面予以改进.

(1)巧用不同标记,增加可接受性. 对不同标记在作业中传递的意思,需教师与学生共同拟定. a.更改错题标记. 在批改作业中,变传统的“×”为“?”. 针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我们主张用画“?”“—”“∧”等符号来引发学生重新思考. (“?”表示学生的解题思路有问题,“—”表示学生的书写不完整,“∧”表示学生的解题有遗漏)虽然只是批改符号上的一点小小的变化,却可以折射出教师教育理念的改变,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小心呵护. b.引入亮点标记. 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为此,教师要用赏识的眼光和平和的心态去批阅学生的每次作业,从中寻找点滴的闪光点,用亮点标记进行激励,一般采用“☆”符号,使他们的心灵在教师的赏识中得到舒展,特别是对于急需鼓励的中后学生,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有自信. 如有学生解题过程清晰规范;有的学生理解与众不同,富有创新;有的学生的作业比以前有了明显提高等都可作为一个亮点. 及时有度的呈现激励性评价,能有效引起师生情感共鸣.

(2)引入作业评语,提升育人温度.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是作用于受教育者心灵的不可替代的工具. ”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发展,从内心深处赞赏,欣赏每一位学生,与之建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每个学生把作业当作与教师交流的机会. 获得一种自我的满足与成功感,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着理解、信任和鼓励. 因此,我们建议在数学作业批改中引入评语制.

(3)订正原题,审查原因. 第一次批改后如果学生的作业有错,教师先不进行终结性评价,只给指出错误的地方,然后让学生订正,之后再次批改,根据作业情况给予终结评价. 这样有助于学生获取成功的机会;有助于学生自我审视错误,明晰错误原因,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4)寻找同类题,重点突破. 在订正原题的基础上,为更好地理解本题,可再寻找一道同类题. 这道题可以是自己寻找的,也可以是教师提供的. 通过本题的正确解答,不但能达到知识的巩固,也能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给学生增添必胜的信心.

2. 实施效果反馈

教师反馈——使用作业单,改变了教师课前备课的关注点和备课方式. 教师在关注教材内容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情况的作业单. 通过精心批改作业单,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及时纠正,通过学生的反复订正,实现对新学知识的巩固. 寻找同类题可以检测学生的订正效果,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学生反馈——学生甲:作业单时间适中,平均20~30分钟完成,题型丰富,作业内容具有代表性,既有前面所学内容的回顾,也有当堂课的反馈,符合上课内容,难易程度适中,由浅入深,既有基础部分,也有思考拓展提高,还减轻了我的书包. 学生乙:自初三以来,我们一直在使用数学小卷子,小卷子内容十分丰富,分为填空题、选择题,基础题和较难题1道. 一般我完成一张小卷子需30分钟左右. 使用数学小卷子后,我发现我的填空题、选择题正确率明显提高了,对难题的把握也更进了一步,让我平时就得到对难题的思维训练,慢慢养成习惯,比起以前的到了考前做综合卷时才做几道压轴题的方式简直好太多了,基础题也会更加注意该写和不该写的. 我认为这种以小卷子形式的练习对我们非常有益,而且老师的标注十分清晰,让我一眼就看出哪些地方书写有问题. 每张小卷子,老师都让我们独立订正,并多次批改,让我切实掌握了所学知识. 当我的小卷子做得好时,老师也会给我写表扬的语句,我很开心.

作业设计与评价的实践反思

实践证明,作业设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是初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作业的设计能够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通过作业内容的反馈,教师能够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对教学计划进行适当调整. 作业设计与评价的鲜活实践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激发,通过精心的作业设计与即时的反馈评价,教师了解了学生的认知程度,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教师甚至可以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这样的实践不仅使教学更具层次性和有效性,更彰显了“生本课堂”的理念.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精心设计作业,优化评价方式,不仅能凸显作业的反馈与激励功能,助推学生的学业发展,而且有助于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在进行作业设计与评价的实践探索过程中,笔者认为,还有如下四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与完善:第一,再现型作业内容和新授的作业内容的比例如何分配才能取得最佳效果;第二,如何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让作业尽量体现层次性和丰富性;第三,对于不同班级、不同学情的学生,作业设计如何体现差异性和灵活性;第四,如何设计出让学生感兴趣的作业,让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地完成.

篇5:室内设计二作业要求

“形势与政策”课作业要求

一、要求对象

2011级本科学生

二、作业封面格式

见下页,不用打印,抄方格稿纸上。

二、内容要求

(1)字数不少于1500字,手写在300字的方格稿纸上。

(2)以教材目录所列专题为小标题,学生提炼每个专题的关键词进行书写,也可以写成读书心得体会。

(3)小标题后每个专题按数字顺序标注。(从教材的4页-----117页,共计31个专题)

举例:XXXXXXXXXXXXXXXXX(大标题自拟)

------xxxxx(X)(小标题从书上抄,后面括号加专题的序号代码)

(4)字迹清楚,重点准确;

三、上交时间

2014年5月5日10:00交到院大办公室(以专业为单位)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形势与政策》课作业

“读教材·观天下·谈时政”读书笔记

专业:生物技术

学号:2011XXXXXXXX

篇6:设计构成的作业要求

(一)平面构成部分 练习1:(点)

作业要求 —在对点的概念有所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对不同的工具与表现手法的利用以不同形态的点为基本元素,进行多种形式的图形组合的练习。

作业步骤 —对相同、不同的点进行有规则的、不规则的、不同表现效果、不同组合形式的尝试。

作业数量 —10张,10×10 cm 练习2:(线)

作业要求 —在对线的概念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表现手法进行以不同形态的线为基本元素的图形组合。

作业步骤 —对相同的线、不同的线进行有规则的、不规则的、不同表现效果、不同组合形式的尝试。

作业数量 —10张,10×10 cm 作业提示 —在通过对点的练习的实践之后,积累了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学会在练习中不仅要对线进行组合,更重要的是尝试着在简单的组合中让图形“说话”。练习3:(面)

作业要求 —用10×10cm的黑、白色方形作分割练习,以寻找新的面积、空间关系。作业步骤 —作业可以分四个小练习进行,是一个由浅入深的系列练习。小练习一:将一个黑色与一个白色方形错位重叠,按处于下部的方形的外轮廓切去上部方形的多余部分;小练习二:将置于上部的方形进行一次切割,并使其中一部分移位后,按下部方形的外轮廓切去上部方形的多余部分;小练习三:将置于上部的方形进行两次切割,其余同上;小练习四:将置于上部的方形进行多次自由切割,其余同上。作业数量 —共10张,10×10 cm 练习4:(肌理)

作业要求 —充分利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表现手法制作有材质感、有肌理的效果,同时在形态上有特点、有魅力、有趣味的图形。

作业步骤 —对不同的材质、肌理效果的开发,对不同的图形形态的开发,以及它们之间合理的组合关系的开发。

作业数量 —4张,20×20 cm,要突出一定的主题。

作业提示 —制造出不同的质地感与肌理效果,使它们不仅仅停留在一般的质地、肌理效果上,是我们提高画面效果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们在练习中要学会把握的。用各种工具制作各种不同的肌理画面。为了取得一定的效果,我们可以不择一切手段。“画”只是一种手法,拓、印、刻、染等方式,都可以为我们所用。练习5:平面设计练习(点、线、肌理的应用)

作业要求 —用已学过的知识,尝试去做3个平面设计作品,要求有创意,形式感强。作业数量 —3个

课下作业:寻找与发现

作业要求 —发现并拍摄生活中的点、线、面,为下面的创作提供思路,拍摄照片每组不少于20张,并使图片有一定的形式、情趣与魅力。练习6:(骨骼练习)

作业要求 —借用一个元素,(点或线等)以这个元素为基点,充分应用不同的骨骼规律,进行举一反

三、灵活多变的元素组合练习。作业步骤 —从规则骨骼组合到自由骨格组。作业数量 —每种骨骼1张,20x20 cm 作业提示 —基本元素的选择在形态上一定要单纯,否则很容易陷入图底关系混乱的局面。

(二)色彩构成部分

练习1:(明度、纯度、色相推移练习)

作业要求 —用红、黄、蓝三原色加白色、黑色进行调色练习。要求合理地调节这五个色彩的比例关系,配置出尽可能多的色彩。使用水粉颜料,三原色以大红、柠檬黄、钴蓝为佳。作业步骤

步骤一:单色加黑或加白的混合,一般来说学生能够调出 12-15个色阶的色彩。可学习和深入理解最基本的明度关系。(3组)

步骤二:做三原色中两种色彩的配置练习。可学习和深入理解最基本的色相关系。(3组)步骤三:做三原色加灰色的配置。可学习和深入理解最基本的纯度关系。(3组)作业数量 :每组练习不少于3组,尺度形式不限

练习2:(色相环)

作业要求 —以色相环为依据,使用“三原色”调配出 12个色相。20×20 cm 练习3:(色彩对比)

作业要求 —创作合适的图形,做色彩的同类色、邻近色、对比色、互补色等关系的对比练习

作业数量 —4张,20×20 cm 练习4:色彩联想

作业要求 —自己设想感兴趣的主题,根据所命主题进行色彩联想。作业数量 —4张,20×20 cm 练习5:色彩设计练习

作业要求 —用已学过的知识,尝试去做3个平面设计作品,要求有创意,色彩的形式感强。

作业数量 —3个

最终作业上交:

篇7:作业要求展示设计

作业要求

1.PPT内容包括:

主题介绍:项目分析、方案的构想、设计构思来源(设计风格、设计元素来源及推演过程)、展览的目的.展示的主题;展示的主要内容;展示的重点;

2.图纸排版(1200X900)1-2张

总体设计类图纸:总体平面布置图、功能分析图、流通分析图、主要材料搭配分析图、主要立面设计图。(SU)

辅助表现设计图纸:平面图布置、天棚布置图、地铺布置图、主要公共空间剖立面图、主空间立面图、局部设计详图、主空间多角度透视效果图。(可根据实际的设计内容有所侧重或删减)(SU)

设计说明

3.SU动画漫游:

1分钟动画漫游并配合音乐,能够表达设计思想,充分的说明设计。

篇8:室内设计二作业要求

一、课前预习型作业设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文本的能力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这里的“预”就是提前做好准备的意思。通常而言, 预习作业的设计应为之后的课堂教学服务, 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服务。不少教师重视预习作业的设计, 但对预习作业作用的理解大多定位在扫除课堂学习障碍上, 比如自学字词, 读通课文, 或者收集与写作背景、作者生平相关的资料链接等等。这种预习对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帮助不大。笔者认为, 好的预习作业应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预习作业的设计, 教师应充分关注新的教学内容的难点和重点, 应从教情和学情的实际需要出发, 充分考虑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体系与新课之间的联系和分歧。预习作业要具有可操作性, 能够让学生明白我要做什么, 我该怎么做, 我为什么要这样做。笔者的做法是:通过设计导学卡, 精心设计预习作业,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文本的能力。

【教例1】《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课前预习型作业设计

请认真预习课文, 完成下列练习。

(1) 成语填空, 理解结构的多样性。

( ) ( ) 鼎沸 ( ) ( ) 无声

顺 ( ) 摸 ( ) ( ) 有成 ( )

这样的成语你还能说出几个吗?

(2) 词语填空, 理解用词的准确性。

( ) 的脸庞 ( ) ( ) 的神情 ( ) 的大眼睛

一个词语就是一个画面, 上述三个词组给你一种什么样的画面感?

无声地 ( ) 悄悄地 ( ) 变得 ( ) ( )

一个词语就是一种情感, 由前三个词组变到后三个词组, 你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 留意句子, 理解表达的严谨性。

整齐是一种美, 仔细读课文, 找找文中一些表达整齐的句子, 先画下来, 接着反复读几遍;认真地抄一抄;试着背一背。

上述预习题 (1) 为基础性作业, 让学生理解成语结构的多样性, 培养学生正确读写词语和正确理解词语的能力;预习题 (2) 是初步感受性作业, 让学生理解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引导学生借助词组初步感受居里夫人为科学事业的献身精神, 为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打下基础;预习题 (3) 旨在让学生理解作者表达的严谨性, 培养学生发现文本语言特点的能力。

二、整体感知型作业设计: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从学生上小学起我们就教学字、词、句等各种知识, 结果却有众多学生不会分析课文, 不会写作, 这是为什么?这是语文教学的失误:只注重传授零碎知识而忽视了整体意识, 忽视了整体感知能力的培养。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 任何个别都离不开整体, 个别是整体的一部分, 失去了整体, 个别就没有它存在的价值。如果眼里心里没有整体物象, 无论你的横、竖画得如何规范, 你都画不成形, 绘不出画。语文教学也是如此, 不能只在字、词、句、段上下功夫, 应该既见树木, 更见森林。尤其到了小学中高年级, 教师不能只关注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层面上。《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高段学生应具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因此笔者的做法是:精心设计整体感知型作业, 通过引导概括, 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教例2】《晏子使楚》一文整体感知型作业设计

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先写事情的起因_____________;接着写事情的经过__________;最后写事情的结果___________。

上述练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梳理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懂得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课堂练笔型作业设计:提升学生感悟运用语言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基于这样的理念,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我们应留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接触文本、思考文本、感悟文本, 重视师生交流、生生互动。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是吸取, 写作是倾吐。”读写结合是教师语文教学的重要方略, 也是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和课文对话, 带领学生走近作者, 走进文本, 在充分的阅读实践中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 进行词、句、段、篇读写结合的训练, 让学生读中悟写, 读中学写, 读中练写。相较于课堂“对话”, 小练笔是“独白语言”的练习, 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言语实践。笔者的做法是:将小练笔与阅读“结伴而行”, 使之具有深化阅读、训练表达、锻炼书写等多重功效,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最终取得读与写的“双赢”。

【教例3】《燕子专列》一文课堂练笔型作业设计

课文最后是这样写的:“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 仿佛在向人类致谢。”同学们, 小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地叫着, 它们会说些什么呢?如果你是一只被救助的小燕子, 马上就要离开瑞士, 离开你的救命恩人小贝蒂, 此时此刻, 你最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这样的写话情境,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 学生借写话倾吐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 进行着一场心灵的对话、情感的交流, 这既是一次写作的练习, 更是一次情感的升华、精神的洗礼。

四、反馈运用型作业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 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 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意识, 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实践园地, 鼓励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寻找语文问题, 学以致用, 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获得新的经历、体验和感悟, 加速语文综合能力的形成。

【教例4】《自选商场》一文反馈运用型作业设计

在一年级的识字课《自选商场》结束后, 请你跟随家长去各大自选商场 (超市) 购物, 观察商场里的商品并记住它们的名称。还可收集一些商品的包装, 并认读商品名称。

这样的作业, 将识字教学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学生做得轻松愉快, 不是把识字当作任务, 而是一种乐趣, 一种享受。在反馈作业时, 笔者不禁惊喜地发现:学生们的识字热情高涨了许多!他们争先恐后地将自己的“作业大餐”与大家分享:“我认识了‘纳爱斯’儿童营养牙膏。”“我认识了‘椰奶’的‘椰’。”“我看到了超市里的商品都是有规律地摆放着。”……

篇9: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的要求与策略

当前,新课程初中英语作业设计应达到如下要求:

1. 体现目的性。作业设计不是盲目和机械的,每次作业都是基于一定的目的。在设计作业的时候,需要认真理解本次作业的目的,预设通过作业要达成的学习效果,并始终围绕这种目的去设计作业的内容。

2. 体现针对性。作业不仅是单位时间内教学内容的延伸与补充,而且是对某一阶段内重点知识的巩固、学习能力的训练和教学效果的评价。所以,设计的作业要与课堂教学密切配合,通过课堂教学反馈,切实掌握学生的薄弱环节,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3. 体现“层次性”。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兼顾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因此,设计的作业要具有层次性,既要有统一要求,又要有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4. 体现“拓展性”。英语教学不能仅局限于课本知识,还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了解各方面的知识。当前使用的新课标初中英语教材有着广阔的扩展空间,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拓宽思维空间,打开他们的思路,丰富其想象力,使他们学到教材以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5. 体现“实践性”。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英语作业的设计必须拆除封闭的围墙,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中增长知识和才干。

6. 体现“学科性”。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作业设计时应尽量体现语言学科的特点。比如:作业设计时要尽量注意融合语言的文化背景,创设适合英语学习的写实情景;阅读是语言运用中最频繁的一种活动,作业设计时应突出对学生英语阅读的要求等。

7. 体现“多样性”。作业形式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训练意义重大。英语作业的形式要灵活多变,做到听力作业、口头作业、阅读作业和书面作业并举,调动学生动脑、动口和动手,激发学生的兴趣。

8. 体现“有效性”。设计作业的“质”的规定性与“量”的规定性应该是和谐统一的,做到不多占用学生时间,又起到应有的作用。作业过少或不留作业,就不能有效地检查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作业过多,容易使学生应付完成任务,不能使学生独立地思考、分析和理解,从而降低作业的效率。

作业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考虑作业设计的思路、组织的形式、资源的开发和素材的积累等。初中英语作业设计可遵循如下策略。

1. 用任务来驱动

作业的完成主要是在课堂之外,需要学生有非常强的自觉性和独立性。作业的质量的好坏和学生能力的提高,直接跟学生参与和投入的程度紧密相关。作业设计可用“任务”来驱动,让学生有明确的作业目标、要求和内容。例如:当学到九年级Module 3“sporting life”时,让学生围绕“Yao Ming in my heart”这一话题,广泛联系和自由思想。采用pair work,dialogue,class speech,self statement,group discussion,debate等作业形式,让学生在综合运用中巩固英语词汇,培养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并在听力作业与口头作业中要求学生自我纠正语音、语调,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2. 以活动当载体

语言的学习不应是简单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要注重让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进行思维、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语言沟通能力。然而我们常看到“学生抄得熟了,背得溜了,但却连简单的日常对话都用得很困难”的现象。我们既要反对重笔头、轻听力、轻口语的单一型作业训练模式,又要反对不加选择、大量盲目“引进”训练的作业设计。“在活动中学习”是初中英语学习的主要特征,学生在活动中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以“活动”作为作业的组织形式,通过把作业目标、要求和内容融合到活动情境中去,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亲身体验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得到成长和发展。初中英语“活动式”作业形式可以是朗诵、唱歌、讲故事、演讲、表演、调查、访问、报告会、英语角、主题班会和展览等。例如:当学到九年级Module 3“sporting life”时,让学生策划一场班级体育运动比赛,从比赛方案的设计、赛前的准备、比赛的组织安排以及比赛过程的报道,都要求学生用英语来完成。这样把英语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学生身体力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把生活作资源

语言要融于生活,反映生活,描绘生活,真正体现语言的交际功能。新课程也要求教师不单纯教教材,应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拓宽思维空间,打开他们的思路,丰富其想象力。因此,英语作业的设计必须打破封闭的围墙,把学生从单纯的课本学习引向社会生活,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例如:当学到九年级Module 3 “sporting life”时,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物来设计作业内容,让学生围绕“Introduce a sport which you are best at”“My favorite sports star”“A research on sports you like”等主题,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等方式去完成作业,学生真正体会到英语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更是一种享受。

4. 向媒介要素材

上一篇:在金色的沙滩上(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下一篇:监理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