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成语运用一百类

2024-04-26

小学生成语运用一百类(精选4篇)

篇1:小学生成语运用一百类

[关键词]诵读与积累 激发兴趣 拓展延伸 传承经典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5-079

学情分析:目前,农村学生很少接触国粹京剧,教师要培养他们对京剧的兴趣,提高他们参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为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练习四”的“诵读与积累”。语文教师要做学生“诵读与积累”的船长,指引航程,引导学生收获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了解祖国文化,传承艺术经典。

设计理念:当前,中小学生诵读与积累状况不容乐观,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与积累的过程中,有时难免带有一些强制性,需要不断检查和督促,却仍然收效甚微。我们该怎样做才能引导学生爱诵读、爱积累、爱运用,提高他们参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呢?怎样做才能培养学生对国粹京剧的兴趣和爱好呢?基于上述思考,我设计了本节课例,重在改进诵读与积累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渗透艺术教育,优化教法学法,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文化,传承艺术经典,收获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最终促成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和熟练运用。

教学目标:诵读积累12个和中国传统戏剧有关的词语,懂得具体成语的意思;了解戏剧,渗透艺术教育和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教学重点:诵读积累12个和中国传统戏剧有关的词语。

教学难点:加强诵读与积累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我国传统戏剧的资料;教师——准备好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激发兴趣

多媒体出示7幅图片,分别是戏剧演出照片、生角照片、旦角照片、净角照片、丑角照片、化妆登场照片、唱念做打照片,并播放京剧音乐。

设计意图:农村学生对戏剧了解太少,让他们首先欣赏戏剧图片,可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了解戏剧的兴趣。

二、诵读积累,了解戏剧

1.教师启发:看了这些图片,你想到了哪些成语?

2.全班交流后,教师出示“诵读与积累”中的成语。

生旦净丑 喜闻乐见 粉墨登场 锣鼓喧天

唱念做打 有板有眼 余音绕梁 字正腔圆

惟妙惟肖 活灵活现 感人肺腑 动人心弦

3.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4.学生练习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1)教师点拨:什么叫“生旦净丑”?可以让学生先说说,再结合图片理解。(点击相关词语,显示超链接文字和图片。)

生:中国戏剧表演中的角色,泛指净、丑之外的男角色。

旦:按扮演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及其表演特点,大致可分为正旦、花旦、贴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和彩旦7种类型。

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有以唱工为主的大花脸,如包拯;以做工为主的二花脸,如曹操。

丑:又称为“小花脸”。

(2)教师点拨:什么叫“粉墨登场”?(点击相关词语,显示超链接图片。)

“粉墨登场”化妆方法:京剧脸谱是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是根据人物的性格、身份来确定颜色的。红色表示忠诚耿直,黑脸表示豪爽粗暴,紫色表示老实忠厚,黄色表示凶狠勇猛,蓝色表示桀骜不驯,白色表示奸诈多疑……

(3)教师点拨:什么叫“唱念做打”?(点击相关词语,显示超链接图片。)

5.学生读成语,思考:这些成语是围绕哪个方面来说的?(戏剧主题,主要是京剧)

设计意图:学生边看画面,边听教师介绍,了解了京剧艺术,掌握了单元知识点。教师通过提问等方式,抓住了学生的探究心理,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剧照欣赏和浅近的介绍,学生对戏剧有了直观的认识。

6.学生反复读这些成语,熟读成诵。

7.你能用刚刚学过的成语造句或填空吗?

成语填空:中国传统的京剧分(生旦净丑)等角色,人物造型各不相同。表演开始,剧场内外(锣鼓喧天),热闹非凡。演员们(粉墨登场),(唱念做打)。其中大家(喜闻乐见)的反串演员李玉刚不仅将《霸王别姬》唱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还演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整个剧情引人眼球,(感人肺腑),(动人心弦),催人泪下。表演结束了,依然让人觉得(余音绕梁),意犹未尽。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诵读和听、说、写的训练,促进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不仅引导学生熟悉了戏剧的内容与形式,还培养了学生积累与运用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拓展延伸,传承经典

师:谈到京剧,我们就会想到一个人,以前我们课文中学过的,他是——(生接:梅兰芳)我们学到的课文是《梅兰芳学艺》,还记得吗?

(多媒体出示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演出的剧照)

师:老师还想为大家介绍一位大师,他就是马连良。

(多媒体出示京剧大师马连良演出剧照)

师:五年级时我们还诵读与积累过关于戏曲的谚语。

多媒体出示: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艺多不压身,艺高人胆大。

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师:正因为传统戏剧有着这样无穷的魅力,所以我们应当传承这样的经典。课本上也安排了关于戏剧的谚语和成语,让我们了解一些祖国的传统文化,因此教育部从今年开始,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展京剧进课堂活动,有15段京剧经典唱段,将进入学生的课堂。当然这只是试点工作,作为小学生,我们也应当学一学京剧。

(多媒体出示小学生学唱京剧的图片)

师:常熟市还启动了“京剧进课堂,唱响沙家浜”活动。请看——

(多媒体出示“京剧进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图片)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小学生京剧对唱:《军民鱼水情》。

设计意图:分角色表演能再造一个情趣化、生活化、交际化的学习情景,能活化语言,丰富情感体验,激发表现欲望,激起学生学习戏剧的热情,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师: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虽然这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今天流行音乐等快餐文化面前失去了许多观众,京剧似乎成了老年人的代名词,但老师希望,通过今天的这节课,能够帮助大家扣开京剧艺术的大门,使得国粹能继往开来,发扬光大!课后,请大家了解祖国文化,传承艺术经典,完成以下作业:

(1)抄写“诵读与积累”中的成语。(注意“肺”字的写法)

(2)欣赏京剧名家的唱段,如京剧《沙家浜》中的下列选段:《智斗》《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军民鱼水情》……

(3)阅读京剧大师的故事。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运用语文,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把语文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真正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技能有一个归纳总结和延伸。

教学评析

本节课例设计重在改进诵读与积累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文化,传承艺术经典,收获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最终促成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和熟练运用。

沈老师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通过收集资料,观看图片、视频等方式,充分了解戏剧的内容与形式,懂得具体成语的意思,不仅渗透了艺术教育和学习方法,而且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整节课,沈老师都注重让学生通过诵读、讨论等方式去感受、理解和体会,教学资源的运用恰到好处,不仅让学生收获了语文知识,了解了祖国传统文化,还带来了心灵上的震撼,引发了听课者的共鸣。绝大部分学生在学完课文后,都不约而同地对戏剧产生了兴趣,对京剧充满了喜爱之情,懂得了成语的意思,从而顺利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沈老师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注重课堂内外的有机结合。他能积极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与戏剧有关的资料,把课堂和课外有机结合起来。整节课,教师从感受京剧艺术入手,结尾又回到主题上面来,前后呼应,一气呵成。在让学生了解戏剧时,除了图片、文字介绍,还有学生演出京剧的视频,呈现给人的是小学生参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视觉冲击力,学生看得认真,说得深刻,效果非常好。

沈老师在课上十分注重优质资源的科学整合,注重丰富的情感体验。首先是合理整合,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只有合理利用优质资源,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才能真正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是有效整合,拓展学习空间。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绝不能局限于教材和课堂,应当向着更为广阔的空间延伸,有效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第三是巧妙整合,转变学习方式。运用多媒体教学语文课必须准确把握好“度”,注意教学环节的简洁、轻松和巧妙,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使掌握的知识更加牢固。

纵观整节课,沈老师坚持走“以人为本”的道路,积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活用多媒体课件,使“知”的传授与“情”的提升融合在一起。

篇2:成语运用七注意

一、 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成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其意义往往不是它的组成部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因此不能只从字面上理解其意义,我们还要掌握其比喻义或引伸义。成语考查的重点是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例如:

1. 为了治理水流污染,该地区依法取缔了十几家污染严重的造纸厂,一时间洛阳纸贵,用纸大户纷纷抢购。

分析:“洛阳纸贵”本来是比喻著作风行一时,这里却望文生义,把它理解成纸张很贵的意思,使用错误。

2. “天涯共此时”这个栏目使所有的炎黄子孙在内心深处都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可谓感同身受。

分析:“感同身受”应该是指心里感激得就像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于代人向对方致谢。这里把它理解成有相同的感受,也属于望文生义错误。

其他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还有“火中取栗”、“从长计议”、“耳提面命”、“不足为训”、“可圈可点”、“三人成虎”、“不刊之论”、“文不加点”、“海外奇谈”、“曾几何时”、“首当其冲”、“屡试不爽”、“不忍卒读”、“危言危行”、“如履薄冰”、“胸无城府”、“胸无宿物”、“要言不烦”、“不赞一词”、“俾昼作夜”、“妙语解颐”、“明日黄花”、“持之有故”、“罪不容诛”、“久假不归”、“坐地分赃”、“登堂入室”、“如坐春风”、“不名一钱”、“目无全牛”、“差强人意”、“万人空巷”、“振聋发聩”、“涣然冰释”、“细大不捐”、“存而不论”、“不绝如缕”等。

二、 似是而非的成语

有些成语往往一字之差意义却迥异,这类易造成混淆的成语也是考查的重点。例如:

1. 对于作文中的病句和错字,许多老师不以为然,觉得这些问题不必较真,长大了自然会解决。

分析:“不以为然”是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这里应该用“不以为意”才对。“不以为意”是不当一回事,满不在乎的意思。

2. 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分析:“不负众望”是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而“不孚众望”是不让大家信服,一字之差,意思不同。这里例子的使用是正确的。

其他容易混淆的词语还有“颇有微言”与“颇有微词”、“一蹴而就”与“一挥而就”、“骇人听闻”与“耸人听闻”、“不胜其烦”与“不厌其烦”、“项背相望”与“望其项背”、“应接不暇”与“目不暇接”、“无可非议”与“无可厚非”、“一泻千里”与“一日千里”、“不容置疑”与“不容置喙”等。

三、 感情色彩鲜明的成语

词语使用时要注意区分感情色彩,因而此类成语是考查的又一重点。例如:

1. 当中国女排捧回冠军奖杯时,举国弹冠相庆,无不佩服陈忠和教练的坚韧和勇气。

分析:“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贬义词,这里应使用褒义词。

2. 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分析:“雨后春笋”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褒义词,陈述垃圾食品应使用贬义词,此处感情色彩不当。

其他常见的褒义成语还有“凤毛麟角”、“有口皆碑”、“蔚然成风”、“耳提面命”、“无微不至”、“自食其力”、“深思熟虑”、“争先恐后”、“重整旗鼓”、“同心同德”、“叹为观止”等。贬义成语有“无所不为”、“半斤八两”、“自食其果”、“夸夸其谈”、“处心积虑”、“倾巢而出”、“罄竹难书”、“趋之若鹜”、“弹冠相庆”、“八面玲珑”、“变本加厉”、“抱残守缺”、“闭门造车”、“不可一世”、“暴虎冯河”、“捕风捉影”、“别有用心”、“蠢蠢欲动”、“大放厥词”、“翻云覆雨”、“飞扬跋扈”、“粉墨登场”等。中性成语有“侃侃而谈”、“名噪一时”、“耿耿于怀”等。尤其要注意褒贬两可的成语如“登峰造极”、“按部就班”、“标新立异”、“左右逢源”等的辨别和使用。

四、 有固定陈述对象的成语

有些成语有自己固定的陈述对象,这些成语也是考查的重点。例如:

l. 这个故事说的是春秋时期的俞伯牙,他在停泊的小舟里专心致志地鼓琴,樵夫钟子期竟会听得出神入化。

分析:“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它的陈述对象是“技艺”,这里用来陈述“听”,属陈述对象用错。

2. 魏明伦改编的《潘金莲》,真乃妙手回春,他将传统小说中的一个荡妇,变成了一个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的新形象。

分析:“妙手回春”是称赞医生医道高明,这里用来陈述改编者,也是陈述对象用错。

其他如“甚嚣尘上”只用来指言论、传闻嚣张,“风度翩翩”一般只形容行为举止洒脱优美,“秋毫无犯”只用来比喻军纪严明,“汗牛充栋”比喻书多,“稍纵即逝”用来形容机会和时间,“巧夺天工”用于描述人工制作的东西,“美轮美奂”用来修饰高大的建筑物,“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用于形容文学艺术,“青梅竹马”、“破镜重圆”、“相敬如宾”则用于男女尤其夫妻间,而“豆蔻年华”、“巾帼英雄”、“蕙质兰心”、“倾国倾城”只用于女性。

五、 有习惯用法的成语

有些成语有自己的习惯用法,切合了习惯用法,则使用正确,反之,则使用不当。这些成语也是考查的重点。例如:

1. 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分析:“莘莘”是很多的意思,它不能受具体的数量词修饰。因此“一位”“莘莘学子”使用错误。

2. 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的研究员们津津乐道着“龙芯”1号的研发成功,这是我国首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PU,又称“中国芯”。

分析:“津津乐道”不具备带宾语的功能,因此这里使用不当。

其他如“求全责备”、“司空见惯”、“漠不关心”都不带宾语。有的成语只能用于否定句、疑问句中,如“同日而语”、“相提并论”、“一概而论”、“等量齐观”、“善罢甘休”、“等闲视之”等;有的只用于否定句,如“望其项背”、“吹灰之力”、“万应灵丹”等;有的多适用于诙谐讽刺句,如“神通广大”、“五体投地”、“寿终正寝”、“衣冠楚楚”、“洗耳恭听”、“沐猴而冠”、“冠冕堂皇”、“乌呼哀哉”、“一命呜呼”等。

六、 多义成语

有的成语不止一种含义,有的考生往往只注意其一,忽视其他,造成判断失误。例如:

1. 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常。

分析:“灯红酒绿”既可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可形容都市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这里使用正确。

2. “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分析:“淋漓尽致”既可形容谈话或文章详尽透彻,也可指暴露得彻底,这里的使用正确。其他常见双解成语还有“苦心孤诣”、“想入非非”、“拭目以待”、“左右逢源”、“如虎添翼”、“秀色可餐”、“惨淡经营”、“按图索骥”、“暗送秋波”、“不绝如缕”、“清静无为”、“按兵不动”、“如虎添翼”、“瞻前顾后”、“终南捷径”、“体无完肤”等。

七、 有谦敬色彩的成语

谦词,表示谦虚之言辞,大多用于自身;敬辞,表示尊敬之意,要用于对方。这些成语也是考查的重点。例如:

1. 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分析:“蓬荜生辉”是一个谦辞,只能用于自家。这里使用失当。

2. 但望先生鼎力相助,能得一枝之栖,就深感大德了。

分析:“鼎力相助”是敬辞,敬称对方相助,使用正确:“一枝之栖”是一谦辞,用来说自己,也使用恰当。

其他常见的谦辞有“不情之请”、“雕虫小技”、“恭敬不如从命”、“贻笑大方”、“千虑一得”、“抛砖引玉”、“问道于盲”、“敝帚自珍”、“管窥之见”、“挂一漏万”、“略知皮毛”、“力薄才疏”、“马齿徒增”、“一孔之见”、“凡桃俗李”等;有些表贬义的成语有时也可表自谦,如“滥竽充数”、“管窥蠡测”、“东涂西抹”、“信笔涂鸦”等。

常见的敬辞有“不吝赐教”、“鼎力相助”、“屈尊驾临”等。

篇3:成语运用语法错误

一、与句中的词语语义重复

例1 他在敌人的监狱中受尽折磨,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例2 我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原来他的动作如此可爱。

例3 他画的画,在我们这里很受人推崇,可一拿到大地方,就显得相形见绌。

上述三例中,例1中的“遍体鳞伤”和“浑身”语义重复;例2中“忍俊不禁”就是笑的意思,句中又有“笑”,造成语意重复;而例3中“相形见绌”的“见”就有“显示”“显现”的意思,和句中的“显得”语义重复。诸如此类的成语还有不少,如:(被人)贻笑大方、(讲出)真知灼见、(人民)生灵涂炭、(突然)不期而遇、(十分)丰富多彩、(居室)蓬荜生辉、(觉得)习以为常、(一起)并驾齐驱、责无旁贷的(责任)、难言之隐的(苦衷)等。

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不当

例1 这则笑话因为对漠不关心人民群众疾苦的官员讽刺得有力量,在民间流传很广。

“漠不关心”一词指“态度冷淡,不关心人民疾苦”。它一般只充当谓语,而句中却充当了定语来修饰“官员”,不当。应该说成“官员对人民群众的疾苦漠不关心”。

例2 折扇和信封上面,龙飞凤舞着艺术界几十位名家风格各异的签名。

“龙飞凤舞”形容笔势秀逸而生动活泼,是一个形容词性的短语,而句中却误将它当作了一个动词性短语充当了谓语,而且带上了宾语“签名”。实际上它应该是对“签名”的补充修饰,说成“艺术界十几位名家风格各异的签名龙飞凤舞”。

再如“首当其冲”,它一般用作谓语,而却常常被用作定语,来代替“首先”之义。如:

例3 滔天的洪水奔涌而下,首当其冲的武汉长江大桥又一次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该句应该说成“滔天的洪水奔涌而下,武汉长江大桥首当其冲,又一次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还有“赏心悦目”、“叹为观止”,这两个词其主语都应该是人,如果其主语是物,就应该说成“令人赏心悦目”和“令人叹为观止”。

再如“猝不及防”,它表示“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防备”,不能用作定语去修饰其他词语,如:

例4 我独自在花园的小径上穿行,猝不及防地被一只蝴蝶在面颊上点了一个触吻,一时,心头掠过几许诗意般的遐思。

应该说成“我独自在花园的小径上穿行,一只蝴蝶在面颊上点了一个触吻,让我猝不及防,一时,心头掠过几许诗意般的遐思。”

三、选用的句式不当

有很多成语一般只能用在否定句中,不能用于肯定句,如果用在了肯定句中就是误用。

例1 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望其项背”是指“望见他的后背和脖子了,比喻有希望赶上或达到。”但它一般用于否定句,不能用在肯定句中。上例应该说成“令其他甲B球队不能望其项背”。

例2 敬爱的朋友,亲爱的同学,我无时无刻都在想念你们。

“无时无刻”一词其意义虽然是“时时刻刻”,但用在这个肯定句中显然不妥,用在该句中,就要说成“时时刻刻”,而“无时无刻”应该用在否定句中,说成“无时无刻不在想念你们。”

经常用在否定句中的成语还有“一概而论、一蹴而就、同日而语、等闲视之、天高地厚吹灰之力、混为一谈、等量齐观、相提并论、鹿死谁手”等。

四、不当拆分造成误用

成语的意义不是语素词素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意义整体,随意的不当的拆分,自然会造成运用的错误。如:

例1 他在学校里整天不学无术,学习成绩当然一塌糊涂。

“不学无术”指“既没有学问,又没有本领”。其中的“学”是指“学术”,是名词,而不是动词“学习”。句中将它理解为动词“学习”,还在前面加上“整天”来修饰,意义变为“整天不学习”,从而割裂了成语的整体意义,造成误用。

例2 面对狡猾的犯罪分子,公安干警采取先开门揖盗,后关门打狗的战术,终于将其缉拿归案。

“开门揖盗”指“打开大门,恭敬地请强盗进来。比喻引进坏人,自招祸害。”而句中将其中的“开门”和后面的“关门”相对应,理解为“开开门”“关住门”。拆分成语,割裂意义,造成误用。

【作者简介】

贾贤珍,高级教师,执教于河北省尚义县第一中学,发表教学论文多篇。

篇4:成语的辨析与运用

高考对成语的考查是强调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的正确选用。因此,命题者在考试中往往会给成语题目设置很多干扰。复习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正确理解成语的意义

成语由于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约定俗成的,整体性、稳定性比较明显,特定的对象,合适的范围,褒贬色彩等等都是比较确定的,不能随便乱用。学习时需要识记大量的成语,注意其来源,弄请成语的含义。这是正确运用、准确辨析成语的基础。

例1、不刊之论。汉·扬雄《答刘歆书》:“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现在指不能改动或者不可磨灭的言论。经常被人误为不能刊登的文字。

例2、21世纪将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时代,巨龙腾飞,河东狮吼指日可待。——“河东狮吼”专用来嘲笑怕老婆的男子。宋朝苏轼写诗开玩笑说一个叫龙丘的先生怕老婆“谈空说有也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仗落手心茫然”。河东狮子,指龙丘的老婆河东人。

例3、蠢蠢欲动。自从中国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规以来,不少外商蠢蠢欲动,纷纷来中国投资。——“蠢蠢欲动”是个贬义词,不能用在中性或者褒义的内容里面。

例4、久假不归。很容易让人理解为长期请假不归,其实指长期借用,不归还。

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准确理解其含义,否则就会出现错误。

例5、对于房价在全国略胜一筹的北京来说,经济适用房的低价位无疑对工薪阶层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略胜一筹:比较起来,稍微好一些。不用于价格高低的比较。

例6、要是老百姓饭都吃不上,当政者却自吹自擂,这无疑是桀犬吠尧式的愚民政策。——“桀犬吠尧”指坏人的狗咬好人,比喻走狗一心为主子效劳,攻击好人。

例7、我家近旁新开设了一间连锁店,货架上各种日用品济济一堂,品类齐全,货美价廉,很受顾客欢迎。——济济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不能形容一般人多,更不能形容商品。

二、仔细分清成语的色彩

成语是语言单位,有语体色彩,也有感情色彩。高考注重了这一方面的考查,考生要多记这类成语。如:

半斤八两——平分秋色;处心积虑——殚精竭虑;无微不至——无所不至;

侃侃而谈——夸夸其谈;不负重望——不孚重望;无与伦比——登峰造极——无以复加。

这些成语在某个意义方面有相同之处,如果不注意分辨,极容易出错。语体色彩容易区分,感情色彩方面则复杂得多。

例9、为了流动红旗在我们班永驻,老师和同学们脑汁绞尽,挖空心思想办法。——此处宜用“想方设法”。

例10、我们班运动会总分名列全校第一,同学们个个弹冠相庆,欢呼胜利。——“弹冠相庆”指弹去帽子上的尘土贺喜。原指两人志趣相投,一人做了官,另一人作好了被引荐的准备。后指坏人准备上台。此处宜用“欢呼雀跃”。

例11、几年不见,他竟发表了那么多作品,简直令人侧目而视。——“侧目而视”指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此处宜用“刮目相看”。

还有一部分成语在一定的环境中带有不同的色彩,我们称之为“中性成语”。

例12、按部就班,A、指写文章时结构安排得当,选词造句符合规范(褒义)。B、做事按照一定条理,遵循一定程序(中性)。

例13、东山再起,A、比喻失势后重新得势(正用)B、下台后再重新任职,重新得势(反用)。

例14、独来独往,A、指行动自由不受约束(多含贬义)。B、单独来往(中性)。

三、辨识成语在句子中的位置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选用成语要能够与原句内容,原句的句子成分和谐搭配,成为一个整体。否则,即使成语的意义、色彩等都不错,也会出现成分之间的搭配不当、前后顺序不当、语义重复等错误。

例15、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国文坛上已经生机勃勃地出现了喜人的景象。——“生机勃勃”宜用在“出现”的后面作“景象”的定语。

例16、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是责无旁贷的共产党员的神圣义务。——“责无旁贷”应放在“共产党员的”之后。

例17、今天真累,疲惫的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了一群全神贯注的学生正在听我讲课。——“全神贯注”应放在“听”的前面。

例18、由于一个偶然的机遇,我却不期而遇地晤见了鲁迅先生。——“不期而遇”与“晤见”重复。

例19、丈夫工资比妻子的少,难免心里感到自惭形秽。——“自惭形秽”与“心里感到”重复。

辨识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是否恰当,要把握成语的“语性”。成语在使用上相当于一个实词,其用法也和实词一样:词性不同,用法也不同。一个词语的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方式,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词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有的本身就不能带宾语等等。如果脱离这种搭配,则容易出错。

例20、如果对中国人民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把“对”改为“把”或者把“置之度外”改为“置若罔闻”。

这样的词还有:“司空见惯”“耳濡目染”“等量齐观”“忍俊不禁”不能带宾语;“同心同德”“深思熟虑”不能作修饰语:“望其项背”“善罢甘休”“同日而语”“无时无刻”“一概而论”多用于否定句中。

四、不忽视创造性使用

成语的意义是相对固定的,随着语言形式的新发展,人们选用成语时也有相对的加工改造,使成语自然的有机的融入新的语言情景之中,使句子新颖,活泼。为了产生幽默、风趣、诙谐的效果,说话者切合说话时的情境,临时放弃该成语的原本内涵,灵活改变成语的用法,更加准确、鲜明、生动地交流思想,收到更好的修辞效果。这种用法可以称之为成语的“转用”“曲解”。一般情况下,有调侃、风趣、幽默的色彩。

当代著名作家,被称为“鬼才”的魏明伦就创造过这样的一个典型。别人问他:“你的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他回答说:“我的秘诀是:1、喜新厌旧;2、得寸进尺;3、见利忘义;4、无法无天。”接着他解释说:“1、是创新不守旧;2、是不满足于已经取得成绩,永远向更高的目标努力;3、是眼中有利于时代,有利于观众的追求,没有僵化、陈腐的教条;4、不受陈旧的条框束缚,大胆突破,勇于创新。”

我们不能否认这四个反用的贬义成语,它表意明确,又有意趣。

创造性运用成语不止于词语的色彩方面,还表现在对成语意义的引申、比喻;其结构的改换,扩充、易序、易字、重新标点、压缩;对其字、音、形的借用。严格的说,这些成语的运用,是破坏了成语的凝固性、整体性,但是它却恰到好处的点化了成语,赋予成语全新的意义,不能算错用。

看下面的几个句子:

例21、孩子不足两岁,塌鼻子,眼睛两条斜线,眉毛高高在上,眼睛彼此远得要害相思病。

例22、孙小姐说,政治系教授在开会,满屋子的烟。方鸿渐笑道:“政治家在一起,当然是乌烟瘴气。”

例23、谁出的钱多,谁就当董事长,这种论资排辈的做法,大家都可以接受。

例24、一般说毒蛇并不会主动追袭咬人,绝大多数的毒蛇见了人反而害怕逃走。因此,在丛林或草丛中行走时,采用“打草惊蛇”的办法,对于避免毒蛇的危害,可以收到很大的效果。

创造性运用成语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成语的结构形式发生了改变,而意义改变或者不改变,这种形式比较容易辨析。二是形式不改变而意义有较大改变。这种形式容易迷惑学生,多数情况是运用正确而学生按照常规判断为错误。根据试题设置的句子分析,这类情况可分为:

第一、利用成语的谐音

我这里所说的谐音成语,并不是指利用成语谐音做广告,如,“默默无闻(蚊)”、“刻(咳)不容缓”、根据特定语境要求,借用成语谐音,赋予成语临时义,如果用得恰到好处,就会横生妙趣。

例24:在当年的“天安门广场事件”中,曾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被改动得十分精彩的成语:“项庄舞剑,意在周公”。——好一个“意在周公”!这个“周公”指的就是周恩来总理。

例25:以工代赈的项目是疏浚苏州城里的小河浜,这个工作很辛苦,但也很有意义。旧社会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污泥浊水,我们要把浊水变清流,使这个东方的威尼斯变得名副其实。

——句中的“污泥浊水”一语双关,既指河浜中的污泥、浊水,又比喻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一切落后、腐朽和反动的东西。

类似的句子还有很多,只要有适当的语言环境,活用成语可以起到幽默风趣又生动形象的效果。

第二,利用成语的本义及比喻义

在成语使用过程中,人们已经不常用本义,而习惯了用成语的引申、比喻意义,如果回到本意,它使语句显得别致而且意味深长,达到一语双关、耐人寻味的效果。

例26:这里有一个很大的溶洞,从里面不断往外传来凉风,这真是“空穴来风”呀!

例27:在一个座谈会上,有几位同志为鬼戏鸣不平,说是神戏上演了,所谓妖也上舞台了,惟独鬼戏未见登场。一位同志脱口而出:“这叫作神出鬼没。”

例28:然而祸不单行,掉在井里的时候,上面又偏来了一块大石头,这真是“落井下石”。

例29: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凡。(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

成语是一个庞大的家族,《中國成语大词典》收集成语为18000条。中学生要从初一,甚至小学就开始积累,多记诵,勤总结,寻找规律性。这样,辨析准确了,运用时就能够得心应手,不至于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上一篇:羽乒社社团管理章程下一篇:梦游山海的童话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