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志愿服务队工作总结

2024-05-07

文明志愿服务队工作总结(精选12篇)

篇1:文明志愿服务队工作总结

文明志愿服务队工作总结

本周,中心小学组织各小学、幼儿园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创建文明城市增光添彩。

为学生交通安全保驾护航。重点在学校周边的交通要道,开展交通文明礼让、遵章守纪宣传活动,引导机动车驾驶人做到守法、自律、谨慎驾驶,及时纠正各种不文明交通行为。

扮靓学校周边环境。清扫学校附近卫生死角、向全社会宣传低碳理念、节能减排,帮助群众树立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做文明的小卫士。

2018.4.20

篇2:文明志愿服务队工作总结

近年来,在举办奥运会和国庆60周年庆典等重大活动中,特别是在今年全市开展的“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活动中,文明先锋志愿服务队积极践行“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行动口号,引领社会文明风尚,弘扬志愿服务理念,在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文明先锋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06年3月5日,由顺义团区委、志愿者联合会负责组织领导,成员由内四所高校学生志愿者骨干组成,人数始终固定在500人左右。服务队以宣传精神文明建设、弘扬志愿服务理念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统筹协调、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分类指导;积极倡导、自愿参与”的工作原则,努力实现“管理规范化、队伍专业化、服务常态化、参与社会化”的工作目标,带领团队成员及社会公众积极参与“三个北京”和世界城市建设,成立以来主要开展了以下重点工作:

一、服务大型赛会赛事活动,展现顺义文明良好形象。

文明先锋志愿服务队围绕举办重大庆典、大型赛事、大型文艺演出等社会活动,组织团队成员参加接待、咨询、联络、秩序维护等方面的工作,先后参与了2007年测试赛、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2009年花博会、国庆60周年庆典、2010年国际车展、国际划艇赛等重大赛会及活动服务。由青年学生组成的团队,朝气蓬勃、热情服务,展现了人民的热情好客形象,给各方游客及参赛选手留下了美好印象,志愿者的微笑成为北京最好的名片。

文明先锋志愿服务队在运行体系、队伍体系、项目体系、保障体系、宣传体系建设等方面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成立团队协调中心。顺义团区委统筹管理团队,定期组织相关单位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志愿者培训、管理、激励和后期保障工作,实现了团队工作的无缝隙对接。

(二)深化团队管理培训。制定出台《团队成员管理办法》,建立规范的志愿者档案和志愿服务记录手册,对志愿服务行为进行规范。科学制订团队成员培训计划,全方位进行业务培训工作,打造了一批素质过硬的团队骨干。

(三)加强团队文化建设。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传播媒介,宣传推广团队活动、倡导社会文明,引领社会风尚。推广团队服装、徽章、旗帜,建立团队专用识别系统。开展青年志愿者星级评选工作,推荐典型参评十大志愿明星。在奥运、残奥、花博会、国庆60周年期间,服务团队开展了微笑墙照片展示和“我与祖国同行”征文等各类活动,编发《志愿先锋》、《彩虹》等团队专刊30期,制作展板20余块,编制了《足迹》画册记录团队活动情况。

(四)完善团队服务机制。2006年到2009年间,团队成员累计上岗1.5万人次、服务时间累积达6万小时,团队成员以灿烂的微笑、热情周到的服务、严格的纪律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践行志愿理念,引导文明风尚,展示了“北京最好的名片”,得到了各方认可。

在万众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闭幕式上,团队成员李长亮代表志愿服务队接受献花并获得荣誉奖章。国际划联及赛联主席对整个团队的出色表现进行了高度赞扬,国际划联主席菲尔德霍夫先生称赞道:“志愿者的工作十分出色,整体素质非常高,他们十分友善,在很多方面都极大地帮助了运动员和外宾。”国际赛艇联合会主席奥斯瓦尔德为志愿者题词道:“一次奥运赛事的组织需要志愿者们贡献许多努力,没有他们赛事就不会成功。顺义的志愿者们非常出色,谢谢你们!”

二、参与“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活动,做好六项文明引导行动。

作为引领全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标志型队伍,文明先锋志愿服务队2010年将活动转向常态化发展轨道,围绕“讲文明树新风”的主题,开发普及文明风尚的志愿服务项目,传播文明理念,倡导团结互助精神,确定了6大类21个志愿服务项目,内容涉及帮困助弱、维护稳定、绿色环保和群众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为传播先进文化、倡导文明新风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深入开展礼仪文明引导行动

大力推行文明礼仪用语。以社区87块电子宣传屏为主要宣传阵地,采取不间断滚动播报,在每块屏上发布志愿服务队工作动态,向社会展示文明信息,号召市民加入志愿服务队宣传文明社会意识。开展“志愿服务推动日”主题活动。确定每月5日为的志愿服务推动日,以志愿服务推动日为基础,深入街道、社区、企业开展志愿服务及宣传活动,弘扬文明城市建设,倡导文明行为常态化,使文明理念在广大市民之中入心、入脑、见行动。

(二)深入开展环境文明引导行动

开展“假日文明行动”。服务队联合城管执法人员共同组成“文明宣传队”,在重要街区对有损市容环境卫生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和教育,宣传城市管理法规,引导广大市民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市容环境。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促进活动。服务队联合区卫生局团委大力开展卫生进社区、进农村活动,通过义务宣传、城市咨询站点的方式,营造良好的卫生环境,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展绿色生活宣传教育活动。服务队开展“低碳家庭,时尚生活”宣传活动,向市民发布低碳生活倡议书,推进绿色北京行动计划。

(三)深入开展秩序文明引导行动

持续做好交通文明岗工作。在节假日组织团队成员,在区内主要交通路口进行文明引导,动员社会力量共建路口文明,引导行人和非机动车遵守交通信号灯和标志标线。持续开展“排队推动日”活动。每月11日组织团队成员在商业、医院、学校、文化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区域广泛开展排队文明引导活动,设置排队标识,完善排队设施,引导广大市民养成自觉排队、主动礼让的文明风尚。

(四)深入开展服务文明引导行动

开展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队21个项目中有8个涉及到老龄人,团队成员在节假日期间从不间断去社区看望老人,照顾老人,为老人送去节日祝福和慰问品,让老人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团队累积服务时间达3000余小时。团队还开展“两节送温暖——青春暖心行动”,2010年春节期间共筹集捐款及物资价值9万余元,全部用于帮扶全区贫困家庭青少年群体及残疾人群体。

(五)深入开展观赏文明引导行动

开展赛场文明引导行动。2010年团队成员参加了北京国际车展、奥林匹克水上公园皮划艇赛、北京市第二届端午文化节、中外赛艇对抗赛等大型活动,开展文明观赛及服务群众活动,累积服务1.5万人次,展示了人民的文明形象与风采。

(六)深入开展网络文明引导行动

开展“文明成果大家看”网上展示活动。建立“顺义共青在线”志愿服务网,在网上即时显示服务队近期工作和成果,并通过文字介绍、图片展示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向市民展示文明活动成果,团队成员还在网上发布个人参与文明行动的感想和体验与大家分享,号召市民文明上网、绿色上网。利用团队QQ群、飞信群等网络方式,联络团队成员,及时、准确地发布队内的活动安排及成果,有效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团队今后的发展方向

文明先锋志愿服务队自成立以来,积极参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得到了各级领导认可和群众广泛赞誉,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今后,服务队将坚持“社会所需、群众所求、团队所能”的原则,围绕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所需,开展团队各项活动。一是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做好新项目的开发、实施和效果评估。二是做好团队管理培训工作,提供优质服务,提升团队品牌影响力。三是推进团队活动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并向“两新”组织延伸拓展,促进志愿服务在统筹城乡发展、倡导文明新风、建设和谐社区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篇3:文明志愿服务队工作总结

一、服务学习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一)服务学习的概念

服务学习,是一种经验教育的模式,又称体验学习,即行动中的教育,起源于美国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19世纪70年代开始,服务学习理念得到进一步完善,就是将服务学习与学校课程相结合,使其有别于课外活动形式的义工服务,它将社区服务与学术课程相结合,透过有计划安排的社区服务活动与结构化设计的反思过程,来完成被服务者的目标需求,并促进服务者的学习与发展。

对于我国高校大学生来说,服务学习就是在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服务的同时,结合自己在学校学习的理论课程内容,真正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上,以达到更好更优的服务效果,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提升自我的实践成长经验,并能根据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效果进行反思,提高服务活动的专业化和精细化。

(二)服务学习的基本特征

从服务学习的概念可以看出,这种模式在实施过程中着重反思过程、强调自我实践与探究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反思与互惠是服务学习的两个中心要素,根据这两个中心要素,笔者将服务学习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以下四点。

1.明确而真实的学习目标。服务学习,是引导服务者将其所学的理论知识切实的运用在服务实践活动上。服务学习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专业化、精细化的,而要完成专业化、精细化的服务,服务者必须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只有服务者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认真学习,才能够在服务过程中学以致用。

2.适应真实的社区需要。服务学习,看重服务效果是否达到双向互惠作用。也就是说,在服务者运用专业知识来拓展服务途径和方式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专业化的服务是否是社区和被服务对象所需要的,能否真正达到互惠的效果。只有这样,才既能提升服务者的理论运用水平,也能有效的满足社区需求。

3.服务者做决定。服务学习的过程中,虽然为了帮助服务者成长,导师需要给予一定的建议,但服务过程的经验习得就在于服务者能根据被服务对象的需要作出思考和判断,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服务过程中能主动组织、策划、实施等内容,只有这样,服务学习的经历和经验的习得会更有效。

4.分析性反思。服务学习最能体现服务学习成长的特征就是分析性反思,检验服务学习过程效果的因素就是服务者的理论是否真正符合社区的真实需要,发挥作用,只有找到不足,才能更好地发掘理论和服务实践的契合点,才能更好的学习成长。

二、服务学习与志愿服务的关系

通过对服务学习概念的理解,不难发现,服务学习和志愿服务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志愿服务,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服务学习除了要求学生在服务过程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外,更重要的是强调与课程结合以及服务后的反思和反馈。此外,结合笔者所在高校志愿服务的情况,以及走访其他在服务学习方面开展得较好的高校,发现服务学习与志愿服务还有以下异同点。

(一)服务学习与志愿服务的一致性

1.服务学习与志愿服务的目标具有一致性。服务学习与志愿服务都强调学以致用,回馈社会,注重培养加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合作意识、服务意识及社会责任感。同时通过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在锻炼学生各方面能力、加强理论学习与社会活动对接的同时,实现对社会的服务和回馈,体现自身的价值。

2.服务学习与志愿服务的主体和对象具有一致性。香港和台湾部分大学的服务学习由教师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社区的需求设计服务计划,由学生结合课程理论开展服务,教师则充当引导和监督者的角色。而大陆地区的高校的志愿服务则是通过建立志愿服务队伍,由学生组织、策划、实施,指导老师进行引导为主要方式来开展服务。

(二)服务学习与志愿服务的差异性

1.服务学习强调课程学习与服务实践并重。与志愿服务更注重服务实践不同,服务学习更强调课程学习与服务实践并重,通过结合学校课程,将志愿服务与学科教育有机整合。在制度上,服务学习由更为稳定的学制,并将服务学习的课时列入学科课程的学习当中,配合严格的考核机制,保证服务实践和课程学习两者之间的平衡,避免两者间的失衡和冲突,真正让服务学习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而不仅仅是第二课堂。

2.学科教师作为支撑服务学习的重要团队。在我国现行的高校志愿服务体系下,虽然各个志愿服务基本都配备老师主要担任指导角色,但事实上服务的开展和设计更大程度上依靠于学生的资助策划,专业针对性则相对薄弱。

3.服务学习更强调服务实践后的反思。服务学习中的反思通过在学科教师引导下,学生分析概念,评价经验,形成观念,并适时调整工作思路,灵活地开展服务,让学生在服务学习后有总结升华,同时对课程学习和服务实践过程有深入的巩固提升,真正达到“服务”“学习”两者并重的效果。

4.服务学习的受益方式是双向的。服务学习的运作模式使得服务学习在实施过程中能在更大程度上解决社区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满足社区的真实需要,能够在学校顺利完成课程教学、学生实现自我提升、社区问题得到解决,三者之间达到共赢效果,使活动收益最大化。

三、高校志愿服务的基本现状

以笔者所在高校东莞理工学院为例,基于对与服务学习的比较,现阶段,高校志愿服务的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情况。

(一)过多强调服务时间

在高校志愿服务的评价体系里,志愿者的评优主要是以服务时间和服务数量作为衡量标准,而学生的服务质量往往容易被忽视,特别是与课外学分挂钩的前提下,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往往是为了学分而去参与,并不是真的发自内心想去参加,这与志愿服务的宗旨是相违背的。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实践形式,志愿服务应当对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人格塑造等全方面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不应该沦为学生取得课外学分的参与条件。

(二)缺乏专业的指导

高校志愿服务的一大特点,是组织性较强,特别是针对大型活动的时候,高校学生可以在学校的组织下,很好地服务各项活动,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特点,组织各种志愿服务分队,为社会提供服务。但是,由于志愿服务的组织由学校团委进行指导,而这一块工作往往和教务工作没有完全结合,而没有像服务学习那样,专业的志愿服务队配备专业老师进行跟踪和指导,长此以往,学生虽然在服务过程中得到锻炼,但是对自身专业知识的提高没有起到很大的帮助。

(三)评价主体过于单一

现阶段,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实施往往以高校的评价作为依据,导致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功利性很强,参与志愿服务纯粹是为了加分或者取得某些荣誉,忽视了服务对象的意愿要求,以及服务质量,这样的评价结果不一定科学、准确。以服务学习中的反思为例,更强调服务过后的自我提升,以及服务对象的感受,从而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四、服务学习模式对高校志愿服务的启示

结合服务学习的理念,对比笔者所在高校志愿服务的情况,笔者认为,高校志愿服务可以探索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重视志愿服务活动的双向受益性

当前,对于志愿服务活动的认识,有以下几点误区:例如在组织者的角度,对于学生和社会的服务效果和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发展的提升两者的理解均不够深刻;同时,专业老师的指导不够深入,使得志愿服务和专业课程相辅相成没有发挥出实际效用;在学生的角度上,部分学生对志愿服务具有一定的排斥心理,认为志愿服务活动是体力活。三者之间并没有互相之间体现出志愿服务活动的双向互惠性。通过服务学习的借鉴经验,我国高校的志愿服务活动应该寻求合理的途径使志愿活动组织者、专业老师以及学生三者之间真正意识到,开展好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可为社会解决实际问题,为学生成长和发展锻炼各方面能力提供平台,更可以为教师开展好专业教学工作提供有力的抓手,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推行志愿服务教育专业化

根据志愿服务的现状,能在“面”上做倒覆盖面广,学生热情高涨,志愿者参与面较广,服务内容也较为广泛,例如扶贫助残、大型志愿服务活动以及社区服务等,但这样的服务内容还不够精细、专业。高校的志愿服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应当与专业教育相结合,通过志愿服务项目设计与学科专业结合、专业教师承担志愿服务项目指导等方式,让志愿服务活动的设计、实施能更大程度上地与大学生专业学习相结合,体现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含金量”。

(三)创新志愿服务活动的评价体系

高校学生参与志愿服务,他们是需要得到被认可和尊重的,这也是让学生能够长期参与志愿服务的源动力,而得到认可的最直接方式就是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肯定,而服务学习模式下,仅仅通过参与服务的时间来评定志愿服务的优良是远远不够的,创新和完善志愿服务评价体系显得非常重要。首先,要建立多元的评价指标,根据志愿服务过程中不同的主客体之间的互评体系,从志愿者与志愿组织、志愿者与服务对象等主客体之间设计不同的评价体系,对高校志愿者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其次,注重评价过程,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好坏结果,而强调评价过程中,这就是服务学习中最强调的服务后的反思,无论是对志愿者,还是对志愿组织,都是一个很好的反思和总结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张翠翠.“服务学习”对于志愿者培训体系建立的启示[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3).

[2]王珩.“服务学习”视阈中的高校青年志愿服务[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8(5).

[3]许瑞芳.比较与启示:服务学习与社会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月刊,2009(6).

[4]滕晓黎.从美国服务学习看高校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建立[J].赤峰学院学报,2011(6).

篇4:文明志愿服务队工作总结

摘  要:生态文明是针对我国目前严峻的生态环境状况所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它是人与自然和谐融洽共荣相处的理性的价值取向。而志愿服务,是人们无私奉献社会、热心服务大众的鲜活实践,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所以,通过把志愿服务和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探究有效模式,通过一系列措施进而改进生态环境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志愿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有效模式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具体的战略部署,其显著特点就是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地位,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并提出了一个富有诗意的目标: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有序发展。志愿服务以其领域宽、渠道广的特点,能够广泛的动员社会资源,并且有效的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缓解政府压力。如何做有利于生态文明的社会保障,更加充分调动和发挥志愿服务的实效性,探究志愿服务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的有效模式,这将是本课题的重要工作内容。

一、志愿服务与生态文明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志愿服务的健康持续发展。志愿服务传递着爱心与温暖,传播着文明与美德。志愿者在把正能量带给社会的同时,也传递了满满的爱心,传播了文明,这种“爱心”和“文明”构建起人与社会和谐沟通的桥梁,最终营造出良好浓厚的社会氛围,促使更多的人成为志愿者,成为无私奉献社会、热心服务群众的倡导者,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践行者。

随着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蓬勃开展,大学生志愿者已发展成为青年志愿者队伍中最活跃、最积极、最有影响力的一个群体。而“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的重要理论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共同认知,大学生一种新的素质要求彰显,即关心其他生物和地球的生态素质。把生态文明建设寓于志愿服务之中,有利于吸引更多绿色环境倡导者、爱好者参与志愿服务,壮大志愿服务队伍,促进志愿服务的持续绿色发展。

(二)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生态文明作为人类社会文明的物质基础,其延续了人类社会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的历史血脉,承载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建设成果,贯穿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在努力推进持续发展、循环发展、全面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时代大背景下,加大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把生态文明建设寓于志愿服务之中,有利于实现个人的价值和人与自然和谐、均衡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进而在国际环境与发展领域展示负责人大国形象,赢得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三)二者结合相得益彰。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将张承地区定位于“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同步考虑解决京津周边贫困问题”的安排,树立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推动承德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赶超跨越、绿色崛起。并紧密围绕中央文明办 “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促进志愿服务常态化,把志愿服务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来探寻最有效的模式,促进生态环保志愿服务理论高度的完善提升,为生态环境改善作出应有的贡献,走绿色发展的道路。

二、探索志愿服务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有效模式的尝试

实践出真知,斗争长才干,当代大学生只有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走向社会,深入实践,在志愿服务中经风雨,受磨砺,才能长才干。今日北方各地频现雾霾,这更是大自然给人类的警告,引人深思。在此种背景下,探索志愿服务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有效模式成为迫切需要。那么就如何将二者更好结合运用于实践中,浅谈以下几点:

(一)建立绿丝带志愿服务志愿服务机制。(1)壮大志愿者队伍。加强志愿者的管理,建立志愿者档案和数据库。实现志愿者、活动对象、活动项目有效对接。(2)建立志愿服务活动绿色阵地。充分发挥团员青年和青年志愿者的示范带动作用,创建一批青年植树护绿活动阵地。坚持“重栽重管”的原则,结合专业知识,配备专门力量,争取专项资金,切实做好后期管理工作,栽出靓丽风景,造出绿水青山。(3)开展生态环保的专业技能培训。邀请林业、农业部门,面向志愿者开展全民植树知识普及培训,如:正确选择树种,实施科学栽种等。(4)大力开展普及生态文明理念志愿服务。唤醒全社会成员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倡导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理念,提高公民环境道德修养,提升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质,组织志愿者积极参与生态文明知识宣传活动。(5)完善表彰激励机制。要围绕建设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这个核心定位,以建设国际旅游城市为总目标,以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持续发展示范区为总抓手,全面落实“发挥优势、高点起步、开放创新、绿色崛起”总要求,面向优秀志愿者和优秀服务组织进行表彰,营造“绿映青春、志愿河北”的浓厚氛围。

(二)根据服务机制,开展以下志愿服务活动。(1)开展助力“绿色校园”创建活动。联合教育、环保等部门,组织生态环保教育专家、环保公益团队走进大中小学校园,大力开展系列环保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通过组织青年学生开展节约水电、纸张,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倡导“光盘行动”、引导青少年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参与保护环境,助力“绿色校园”创建活动。(2)开展助力“绿色家园”创建活动。在社区,开展“我的环保低碳生活”志愿服务活动。组织生态环保志愿者走进社区,宣传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无害化处理知识;在农村,开展送环保、送理念、送技术进村活动。组织环保志愿者走进农村,宣传焚烧秸秆的危害,讲授绿色种植养殖方式,推介低残留农药化肥使用方法,提倡生活垃圾科学处理,保持生活环境卫生整洁等活动,积极践行环保理念,助力“绿色家园”创建活动。(3)开展助力“绿色城市”创建活动。组织生态环保志愿者进广场、公园、交通路口,通过擦拭公共设施,维护城市清洁环境;劝阻随意折枝摘花、踩踏绿地草坪等不文明行为;面向社会征集生态环保和绿色发展主题的微电影、公益广告、漫画、歌曲、文章等活动,为加快实现承德绿色崛起献计献策,营造舒适美好的生活环境。

(三)加强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的宣传。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深入宣传报道大学生助力生态环境建设志愿服务活动, 吸引社会更多的人和单位了解我们志愿服务内容,宣传我们的志愿服务活动,为大学生实践营造良好的氛围。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既是一种理论层面,也是一种具有重要实践精神的概念,我们不仅需要全民性的广泛关注,更需结合志愿服务的实际行动探寻有效模式加以改善。青年大学生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需要他们引领全社会共同努力,推进生态文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湘溶. 关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J]. 2014, 43(2): 5-7.

[2] 陈晨.对现行大学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模式的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2014(08)

篇5:文明志愿服务队工作总结

务工作综述

(泉州市心愿青年志愿者服务队 二0一一年六月)

志愿服务是人们自觉为他人和社会服务、共同建设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新形势下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一个阶段以来,心愿青年志愿服务事业在市委文明办、团市委的领导下,在市青志协的直接指导下,持续快速发展,各志愿服务小组开展了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在我市创建文明城市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推进和谐南安建设的重要力量,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各级领导高度肯定心愿青年志愿服务的工作,要求认真总结经验,吸收好的做法,把我市志愿服务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发挥更大的作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心,给广大心愿青年志愿者以极大的鼓舞,指明了今后的工作方向。在市文明办和团市委的悉心指导下,心愿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理事会按照创建文明城市的工作要求,以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核心,认真组织服务队参与创建文明城市各项活动中,通过文明城市创建,服务队创建文明城市志愿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按团市委《关于进一步做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通知》精神,心愿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制定了志愿者工作目标任务及测评方法,要求各服务小组认真做好志愿者注册工作,深入开展志愿者活动,建立完善志愿者工作档案,营造志愿服务良好氛围。

二、工作特色

(一)加强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心愿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紧紧围绕城市和农村及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出发,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形成了由服务队理事带头,学生志愿者、红十字志愿者和社区志愿者共同参与,共同开展各种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构建起了参与有序、运行高效的志愿服务体系。特别是服务队长期坚持把开展社区志愿服务作为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努力壮大我市志愿者队伍,丰富志愿服务内容,将全市的社区志愿服务不断推向深入,并获得了全国“优秀社区志愿服务队”称

号,服务队负责人黄清火同志获得全国“奉献之星 优秀社区志愿者”荣誉称号。

(二)明确志愿服务的范围和重点。在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中,服务队通过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等方式引导支持广大青年志愿者和居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大力组织开展社区家园清洁、医疗卫生、支教、扶贫济困、心理援助、抢险救灾、维护治安等志愿服务活动。心愿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在开展活动时坚持有针对性地设计项目、开展活动,坚持量力而行、务求实效,坚持志愿服务与实现个人发展相统一等原则,通过强化志愿服务方向,让志愿者在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做贡 献的过程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

(三)注重志愿服务的宣传激励。心愿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在日常工作中非常注重倡导、激励志愿服务活动,努力维护志愿者合法权益,还积极开展志愿服务的公益性宣传,通过在各村社区张贴志愿服务宣传海报等方式扩大志愿服务的影响力,还对志愿服务过程中涌现出的优秀人物和先进事迹,通过媒体进行宣传,让志愿服务理念和精神得到传播,从而吸引和感召更多的群众加入到志愿服务的行列。服务队还积极与各级文明办、团委联系协调,对表现特别突出的志愿者,在入党、提拔重用、晋升职称、评先树优、推荐工作等方面优先考虑,从而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志愿者的积极性,推动志愿服务持续健康发展。

三、效果

(一)志愿服务工作机构日益完善 通过对志愿服务的规范化管理和宣传,建立起了。市级——街镇乡——村、社区三个层面的志愿服务小组。

(二)志愿者注册人数和志愿者组织规模得到壮大。在志愿工作中,服务队建立起了较完整的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共注册志愿者1453 名,通过广泛发动、深入动员,服务队已建立红十字、关爱农民工子女、新侨等15个志愿服务小组。

(三)志愿服务活动丰富多彩 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开展了“志愿服务进社 区”、“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服务中国童鞋之都元宵晚会”等活动,提高了群众对志愿者行动的知晓度,建立起了我市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效机制,掀起了全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热潮。

篇6:公共文明引导志愿服务活动总结

志愿服务活动总结

为进一步配合我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充分发挥文明单位的示范带头作用、充分发挥志愿者在创建文明城市的积极作用,提高“门前三包、门内达标”活动的实效,我校于2012年8月28日至2013年6月30日在我校校园周边开展公共文明引导志愿服务活动。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着力营造志愿服务活动浓郁氛围。

为确保文明引导志愿服务活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及时召开专题会议,成立领导机构,制定活动方案,并落实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学校通过班团会、国旗下讲话等有利时机,广泛进行思想动员。同时,充分利用宣传栏、横幅和宣传标语等载体,积极开展宣传活动,深入引导我校学生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学习上刻苦钻研,集体中助人为乐,为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营造出了浓郁的活动氛围。

二、结合教育工作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一是开展文明风尚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组织志愿宣讲,利用知识讲座、主题演讲、座谈问答、实地调查等多种形式,为广大学生普及了社会、生活和学生礼仪常识,开展了推广文明礼貌用语,倡导文明行为,普及了文明出行等常识,帮

助学生树立了注重礼仪、热情友善、文明礼貌的良好风尚,提高了文明素养。

二是开展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学校积极组织志愿者开展交通文明礼让、遵章守纪宣传活动,引导机动车驾驶人做到守法、自律、谨慎驾驶。青少年志愿者在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中,有力推动广大家长带头守交通规则,并纠正了各种不文明交通行为,为我市创造安全、畅通的交通环境做出了积极努力。

三是开展倡导绿色环保志愿服务。学校组织志愿者开展清扫学校附近卫生死角、清除白色垃圾、植绿护绿等实践活动,在全社会宣传了低碳理念、节能减排、树立环保意识的理念。

我校志愿者在积极响应各级部门号召,主动开展多项志愿服务活动,展示了当代青少年良好的精神风貌,为创建全国文明城、构建和谐常德、和谐校园作出了新的贡献。

常德市第三中学

篇7:区文明办志愿服务工作总结

2、青年志愿者用微笑迎盛会,用行动抗甲流。为喜迎60周年大庆,扎赉诺尔区召开了职工中小学生田径运动,经过层层筛选的65名青年志愿者,以良好的青年形象和高效优质的志愿者服务,出色的完成了运动会各方队的引领工作及裁判助理工作。在突如其来的流感面前,“甲型h1n1流感”志愿者不畏自身危险,积极响应团区委“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科学防控,抗击甲流”的号召,为全区的防控甲流工作积蓄了后备力量,为打赢这场“抗击甲型h1n1流感”的战斗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员保障。

3、社区志愿者加入国庆治安巡逻队,为防控流感走访社区居民。为了确保国庆平安稳定工作的开展,全区各街道办事处结合本辖区实际情况,由办事处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各社区书记带队成立了国庆治安巡逻队,辖区志愿者争先加入治安巡逻队,为国庆安保工作奉献力量。在面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的工作中,各街道社区志愿者积极参加社区服务队,深入走访社区居民,宣传甲流相关知识,做到逐户宣传,户户知晓,安抚了居民情绪,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提醒居民发现异常情况立即与社区联系,为全区防控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在中秋节来临之际,各街道办事处积极组织社区志愿者,为本社区的孤寡老人打扫卫生、送去节日的祝福。第一街道办事处在两节前夕,联合扎区中蒙医院在人民市场门前,举行了“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文艺活动,为百姓送上了欢乐喜庆的歌舞表演,为祖国60华诞和中秋节送上了衷心的祝福。

4、红十字志愿者组织开展了“博爱一日捐”,迎国庆扶贫济困活动。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为了让城乡特困群众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志愿者的温暖,扎区红十字会承办了“博爱一日捐”迎国庆扶贫济困活动,为贫困群众送去了面粉,确保贫困居民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国庆节。

5、国地税系统志愿者助推企业发展,参与“中国消防志愿者行动”。在国庆节前夕,扎区国税局志愿者开展了“四帮四送”助推企业发展活动,为企业送温暖、送政策、送关怀、送辅导,帮企业增强应对危机能力、帮企业增强发展后劲、帮企业新建续建项目早日开工投产、帮助推进企业良性健康发展。扎区地税局积极响应全区范围内启动的“中国消防志愿者行动”,成立扎区地税局消防志愿者行动指导委员会,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健全队伍,细化管理,截至目前,消防志愿者人数已达36人,消防志愿者累计发放消防宣传资料1500余份、宣传教育读本1000余册,接待社会群众咨询100余人次。

篇8:文明志愿服务队工作总结

一、 成功个案介绍

1.活动的背景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发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响应,对口支援中江县永太镇县主村。县主村地处川西丘陵地带,交通不便,困难户较多,尤其是50余岁的特困户郭某,妻残子亡,房屋年久失修,随时可能倒塌。2007年,在落实四川省委“富民惠民、改善民生”的农村安居行动中,中江县扶贫办给予郭家部分建房补助,但由于资金缺口很大,无法动工。同时据了解,该村房屋建造主要由当地施工队承包,无施工图,靠经验施工,不少房屋建成后出现裂缝等质量缺陷。

在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以四川省师德标兵、四川省教学名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邵力群副教授为代表的教师党员群体,教学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具备设计、施工、监理等执业资格;而三年级学生已经掌握各工种实训的要点,初步具备了建筑施工的技能,这正好为我们发挥高职优势,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志愿活动创造了条件。“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党员师生在学院募集资金购买建材,党员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设计,党员学生把砌筑仿真训练变成现场实战,贯穿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从校园拓展到农村”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思路逐渐清晰。

2.活动的策划

确定工作思路后,土木工程系对活动进行了周密的策划,确定以党员志愿服务的方式进行项目管理,系党总支主要领导直接负责。在项目部的组成上,针对资金缺口,设立资金募集组,发动全院师生员工奉献爱心,慷慨解囊;针对图纸设计,设立建筑设计、结构设计两个组,由专业教师党员指导学生,免费设计施工图;针对建筑施工,设立土建施工、工程监理、质量安全三个组,采取派出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和当地工人共同施工的形式,无偿支援。六个小组都由相关专业教师党员担任组长,学生党员和部分入党积极分子为组员。项目建设资金由土木工程系党总支统一管理,确保专款专用。指导教师均具有国家认可的执业资格,确保工程质量。

3.活动的特色

本次志愿活动主要有以下特色:首先,以志愿服务的形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师、学生专业实践结合起来,改变思想政治工作简单说教的方式,探索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其次,将学生砌筑结构仿真训练搬到施工现场,变仿真为实战,把学生专业实训和扶贫助困结合起来,教师指导学生在真实环境下做出实际成果,以专业技能服务新农村建设,解决农户实际困难。再次,设计建造适合川西农村实际的,造价适宜合理、建材普通易购、结构简单可靠、建筑美观实用、建造方便可行的农户样板房,使普通农户买得到、修得起、用得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第四,通过项目的成功实施,把项目成果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通过现场参观、报告会等形式,激发学生自信心,引导学生专业学习热情,在学院掀起一股“学习技能知识,爱心回报社会”的热潮。第五,项目的实施过程也是党员的再教育的过程。通过本次活动,党员的党性得到锻炼,先进性得到加强,党员师生的表率作用势必带动更多的青年大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为组织输送更多新鲜血液。

4.活动的实施

2007年6月起,土木系党员志愿者多次深入县主村进行实地调研,查勘拟建房地质情况,进行测绘,初步拟定房屋设计草案。通过深入贫困农村实地调查,同学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根据调研及测绘结果,邵力群副教授指导5名党员学生进行房屋建筑设计。最初的设计完全按照城市的住房标准,外观也特别漂亮。不过通过与老郭的进一步沟通,他表示希望兼顾晒粮食等功能,还要求保留堂屋等农村特色,志愿者三易其稿,最终完成建筑和结构施工图设计。设计的过程实际上是一次深入的专业实践的过程,志愿者们团结协作,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较好的结合在一起。

10月,志愿者在全院范围内开展募捐,很快就筹集到一万余元资金。在奉献爱心的同时,广大师生员工深刻体会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其实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举手投足间,就蕴涵这一种优良的品德。中国古代思想家早就指出,“不行不为真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知行统一,让大学生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做中学”,边获知边践行,在践行中进一步加深对“知”的理解和认识,真正做到知行统一,从而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境界,达到完善自身的目的。

11月,10名参加砌筑结构仿真训练的大学生党员志愿者和教师党员志愿者一道,赴现场参加施工。为了不干扰当地村民,志愿者们住在村上闲置的小学教室里,没有床,就找来稻草、塑料布打地铺;没有开水,大家就喝冷水;没有热水,大家就用凉水洗漱;吃饭不方便,就以方便面、烤红薯充饥。时值冬季,天气寒冷,窗户玻璃破烂不堪,为了不被冻坏,大家就挤在一起睡觉,教师也不例外。教师的以身作则使学生深受感动,更加懂得了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含义。夜晚收工后,志愿者们围坐在一起谈心,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八荣八耻,无所不谈,无所不包,志愿者的思想在对真理的思辨中得到洗礼和升华。

尽管面对如此多的困难,但在施工现场,大家都铆足了劲,高标准、严要求,一丝不苟地按图施工。党员志愿者们文明的举止、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认真的态度、熟练的技术,充分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获得了当地村镇干部和村民的一致好评。

由于物价上涨,原预算资金没有完全到位等原因,后期装饰工程一度停工。为帮助老郭,志愿者又一次行动起来,再次筹集资金3000余元投入到工程建设中,到2008年3月,工程顺利竣工。

二、个案的影响

本次活动得到四川省及德阳市主流媒体的关注。《四川日报》盛赞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贫困户圆住房梦;四川教育网以《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围绕专业技能开展捐资建房志愿者活动》为题,说明本次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结出的硕果;《德阳日报》聚焦于活动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意义,关注本次活动对农村特困户的现实意义,推出《建筑学院扶贫修幢小楼送村民》的专题报道;德阳电视台全程关注项目的开展,在《德阳新闻联播》、《关注德阳》等节目中对项目的开工、竣工以及项目的积极意义等做了详细报道。省市媒体的相关报道充分展示了新时期高职师生群体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貌,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褒扬社会主义新风尚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本次活动对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首先,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毋庸讳言,高职大学生在中学阶段并非一流,但正是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建筑的设计,并亲手施工,建造出实实在在的供实际使用的建筑。从高考成绩不佳到专业技能突出,从依靠家长供养到开始帮扶他人,学生真切体会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对专业无比自豪,对将来的发展更加充满信心。其次,活动开展的过程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参加活动的学生在理想、信念、精神、力量等方面深受教育,其他学生也从活动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教育和启迪,更多的学生领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真谛,主动参与到志愿者服务中去。第三,党员先进性得到磨砺和提高。党员同学在本次活动中得到全面的锻炼,体现了较高的道德水平和较好的专业水准,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其先锋模范作用带动了一大批同学,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同学较之以前又有大幅度增加。

三、经验分析

篇9:文明志愿服务队工作总结

关键词: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

收稿日期:2011-03-05

作者简介:周静(1987-),女,安徽池州人,安徽农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社会需求越来越多,尤其是弱势群体的社会需求,通常是社会公共服务部门所无法满足的,鉴于这一诉求,志愿服务开始蓬勃兴起,并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它已成为动员广大青年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大学生作为当代青年一代,已成为志愿者群体中的一股重要力量。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也是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战场,高校大学生从事志愿服务活动,不仅能为受助者提供帮助和服务,同时也能使其自身的思想道德得以提升,从而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促进大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

一、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的现状

志愿服务( Volunteer Service)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1](P.2)目前,青年志愿者是志愿者群体中的主体,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到志愿服务行列,已成为青年志愿服务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2006年,据共青团中央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有关志愿者的职业构成中,学生群体占的比重高达46.1%。随着高校的逐年扩招和素质教育的普及,这一比例将会越来越高。笔者曾在一家民间公益机构——合肥市春芽残疾人互助协会实习,据笔者的观察和调查发现:该公益机构的志愿者90%以上都来源于合肥市各高校大学生,这些大学生志愿者大多都是定期来机构服务,其中有73.1%的大学生志愿者每周来机构服务一次。公益机构只是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一小块,他们还在其他领域提供志愿服务,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及2010年的合肥四体会中,大学生都有参与志愿服务。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不仅服务范围广,其服务对象范围也广,并非仅限于社会上受重视的弱势群体,还包括如心理有问题的人士、失足青少年、农村文盲、外来民工及下岗贫困家庭等。就合肥市而言,大学生志愿者除了去公益机构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外,他们还与学校附近的社区进行合作,为社区贫困居民或是附近的农民工子女提供志愿服务。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正在诸多领域和众多项目的组织与运转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的价值

(一)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的作用

共青团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中,就“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一项专门指出,要“大力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在我国志愿服务事业中,大学生已然成为志愿者队伍的主力军,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的范围越来越广,发挥的作用亦越来越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1.高校青年志愿服务能弥补社会公共服务的不足。因社会公共服务的对象主要为社会弱势群体,就目前我国的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来说,它还无法满足广大居民的社会需求,而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刚好可以弥补这一块的不足。如高校志愿者在周末为社区贫困家庭儿童或是农民工子女提供课业辅导、为社区的孤寡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等。

2.高校青年志愿服务能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大学生志愿者在从事志愿服务过程中,不仅能够践行志愿精神和服务意识,还能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和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体现其人生价值,使其获得思想道德境界的提升,进而有利于其成长和成才。据笔者对大学生志愿者所做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你认为从事志愿服务有收获吗?”100%的大学生志愿者认为有收获,其中有53.8%的大学生认为有一定收获,43.6%的大学生认为不仅有且收获很大。

3.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可以在大学生群体中起到示范和榜样作用,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近年来,很多高校比较注重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注重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高校也比较注重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青年志愿服务可谓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载体。某些高校鼓励大学生从事志愿服务活动,并对表现优秀者给予奖励。这不仅能起到鼓励和激励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示范和榜样作用,即促使其他学生以青年志愿者为榜样。此外,学生之间也会存在着相互影响。据笔者对大学生志愿者所做的一项问卷调查发现:在“你是通过什么途径来从事志愿服务的?”这一问题中,有8%的大学生是经同学介绍来从事志愿服务的,另据笔者的调查发现,在合肥市,几乎各高校都有以志愿服务活动为主的学生社团。这些学生社团定期组织会员从事志愿服务活动或在学校进行一些志愿服务的宣传活动。而这些宣传活动又在整个大学生群体中起到了示范和榜样作用。

(二)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的意义

首先,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的直接意义是满足了人们的社会需求。志愿服务是基于人们需求和满足之间的矛盾而出现的,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亦是如此。正是因社会公共服务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故而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才有存在的意义,假设在未来的某一天,人們所有的物质文化需求都能通过社会公共服务来获得满足,那么青年志愿服务恐怕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其次,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新的路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工作的一大重点,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某些高校开始鼓励大学生从事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并将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实践活动,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已经在广大青年学生中形成了一种内在的、自发的要求,成为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一条新路径。

再次,高校青年志愿服务能为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平台,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大学生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也就是将其所学的思想道德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过程。从事青年志愿服务,不仅能使大学生将其所学知识加以学以致用,还能使其在提供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不断内化或强化其所学的思想道德理论知识,而经过内化或强化后的理论知识又能够更好地指导其从事志愿服务的实践活动。这种理论——实践——强化的理论——实践的循环过程,必然能够帮助大学生志愿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和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与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二者间是辨证统一的关系,高校青年志愿服务能够促进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而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又要求高校组织大学生从事青年志愿服务,二者之间密切联系,不容分割。

(一)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是开展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要求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最终目的是要塑造人的完美的内心世界和高雅的精神境界。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是高校的一大工作重点和目的,其内容主要包括三大块,即基础文明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础文明教育主要包括诸如社会公德、文明礼貌等的的教育,它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石,高校一般在基础文明建设方面的做法有“制定‘大学生道德文明公约’、‘文明礼貌规范用语’、‘校园十不准’等规范, 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组织大学生文明督导队,监督不文明行为”等。[2]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要让他们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有信仰,坚信通过努力奋斗才能有所收获。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虽然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开始贯穿爱国主义教育,但在大学阶段仍不可忽视,在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目标与我国的历史和现阶段基本国情结合起来,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和教学形式,以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效。大学生参与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无论是在基础文明教育上,还是在理想信念教育或是爱国主义教育上,都满足了其教育要求和目标。首先,通过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可以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在服务过程中可以将所学文明礼貌用于实践之中;其次,大学生参与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是其人生价值的一种体现,服务过程中遇到的艰辛和困难,可以使其明白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使其懂得要实现理想就得为之艰苦奋斗;最后,大学生在提供志愿服务时,可以帮助社会上的众多需要帮助者,这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本质上可视为是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活动。

(二)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可促进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

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已成为新时期大学生的一项重要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新的路径,实际上其也是高校进行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新的教学方式,即以实践的形式来对推动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理论基础,亦是大学生青年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它不仅强调人的劳动能力方面的发展,还强调人的精神方面和道德方面的发展。大学生投身到志愿服务这一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其服务的经历、体验和感受是其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通过服务,他们可以提升思想境界、净化思想灵魂、增强综合素质。由此可知,青年志愿服务能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要塑造人的完美的内心世界和高雅的精神世界,也是追求人的身心的全面发展,且它需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加以强化。而青年志愿服务恰是一种能帮助人获得身心全面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通过此活动可以获得精神境界的提升,故可以说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可以促进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因为它实际上就是一种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途径。

总之,当代大学生已成为青年志愿服务队伍中的主力军,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已成为新时期大学生的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它能够满足人们的社会需求,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可以将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作为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条实践途径,从而提高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

参考文献

[1]丁元竹.志愿活动研究:类型、评价与管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2]张洪鑫,高文良.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之我见[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9,(5).

篇10:志愿者文明服务岗工作应急预案

为确保创城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遭遇突发、紧急情况时,能够合理应对,保证安全,维持服务岗位点的正常运行,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突遇狂风、暴雨等恶劣天气时,确实不适宜开展工作时

1、由志工部与相关部门及时协调,确保不适宜开展工作的,通知暂停服务;未得到通知,不得擅自缺岗或撤岗。

2、志愿者在收置好站点设施的同时,应做好自我保护。

3、重新到片时间由创城办通知。

(二)志愿者发生食物中毒、中暑、人身伤害等紧急情况时

1、应由站点应急类志愿者按规定实施妥善的初级救治。

2、对于情况不确定、症状较严重的志愿者,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送医院救治。

3、应及时上报。

(三)遇寻衅滋事者或与服务对象、站点周边人员产生纠纷时

1、要保持克制,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冷静处理,避免事态扩大化、恶化。

2、要及时将情况上报,按上级指令妥善处理。

3、情况严重时应立即拨打110报警求助。

(四)如在志愿服务站点周边发现危害国家安全、危害社会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的准备或正在实施违法行为的人员时

1、不要擅自靠近、处理、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应对目标人员行踪予以密切关注,记住其体貌特征。

2、立即向附近巡逻民警反映或拨打110报警,涉及国家安全的,向国家安全机关及时报告。

3、应及时上报。

(五)在志愿服务站点周边发现疑似危险品、化学品等可疑物品时

1、不要擅自靠近、处理、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应对目标人员行踪予以密切关注,记住其体貌特征。

2、立即向附近巡逻民警反映或拨打110报警,涉及国家安全的,向国家安全机关及时报告。

3、应及时上报。

(六)在志愿服务站点周边出现非法集会、游行、示威或有人散发、张贴非法宣传品、呼喊非法口号时

1、不要擅自靠近、处理,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并立即向附近民警反映或拨打110报警。

篇11:文明志愿服务队工作总结

3月5日,组织辖内广州医学院、越秀区环卫局等机团单位40多名青年志愿者在街文化广场举办了“亚运广州行”志愿服务月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青年志愿者们通过现场派发宣传单张、咨询以及互动问答的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居民群众对“迎亚运”和“创文明”的知晓率。青年志愿者还现场为居民群众提供医疗义诊、中医按摩、家电维修、手机辐射监测等便民服务。青年志愿者通过实际行动展现了当代青年良好的精神风貌,提高了社会公众对志愿服务的关注度,为东风地区“迎亚运”和“创文明”活动开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3月13日,组织青年志愿者在东风路与康王路的交叉路口开展“大拇指”志愿服务活动。青年志愿者以实际行动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向行人进行宣传,劝阻不文明行为,成为文明出行的积极实践者。

3月13日,组织青年志愿者在东风路广医站、少年宫站等汽车站点开展倡导排队候车志愿服务,为居民文明出行提供指引,维持公共秩序,营造良好出行氛围。

3月13日,组织青年志愿者在人民北路小学门前举办“东风街志愿服务月”主题实践活动,为居民群众提供免费血压测量。

3月15日,组织青年志愿者在东风街文化广场举办“营造绿色生活,迎接绿色亚运”宣传活动。志愿者通过问卷调查、派发宣传品的形式,倡导市民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身体力行迎接绿色亚运。

3月19日,街团工委组织广州市82中40多名中学生在社区开展“雏鹰护绿地,社区添翠色”护绿服务活动。一组中学生志愿者组成护绿小队对迎寿里、司马坊等社区的绿化植物进行浇水和除草,清理花坛中的垃圾和落叶,令绿化植物更加美化和清洁。另一组中学生志愿者组成清洁小队,他们手拿扫把、水桶对主要路面进行清扫冲洗,彻底扫除地面垃圾和卫生死角,还街坊一个整洁的卫生环境。

篇12:文明志愿服务队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火龙街道“学雷锋、三关爱”志愿服务工作方案》,进一步学习和弘扬文明礼仪,在全街道掀起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热潮,我街道积极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明礼仪知识普及活动,产生了较好社会效果。现将半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制订方案,细化工作任务

根据《火龙街道“学雷锋、三关爱”志愿服务工作方案》文件要求,结合我街道工作实际,制发了《火龙街道开展文明礼仪知识普及志愿服务活动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组织领导、活动重点内容及责任单位,使活动主题鲜明、任务明确、措施得力。

二、加强宣传,营造学习氛围

为把此次文明礼仪知识普及志愿服务活动真正落到实处,我街道努力从营造氛围抓起,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大力宣传。各乡镇、街道、社区悬挂宣传标语;各中小学校宣传图片及黑板报,各机关院落利用电子显示屏或者盾牌进行宣传等。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参与,使更多的人参与到学习文明礼仪知识的活动实践中来。

三、形式多样,确保活动效果

为进一步弘扬文明礼仪知识,为“学雷锋、三关爱”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柱,由区文明办牵头,在火龙街道委大礼堂举办了一次文明礼仪知识讲座,区直各单位、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参加。我街道各中小学普遍开展文明礼仪知识普及志愿服务活动,如:火龙街道中心路小学将文明礼仪融合到学生学习、生活、守纪、文明等各个方面,学校的“诗礼小天使”志愿者服务小队前往结对学校善瑞小学开展了“手拉手、一起走”——关爱留守儿童联谊活动。各乡镇、街道也纷纷组织文明礼仪知识普及活动,每个月上一堂文明礼仪课,村民文明行为明显改观,文明素质明显提升。

上一篇:政法系分团委规章制度下一篇:春节经典贺词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