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教育网幼儿教师教养随笔

2024-04-21

蜻蜓教育网幼儿教师教养随笔(共14篇)

篇1:蜻蜓教育网幼儿教师教养随笔

幼儿园小班教养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比较要用心,为此写一下随笔。本文是幼儿园小班的教养教育随笔,欢迎阅读。

幼儿园小班教养教育随笔一:

天气有点闷,幼儿的精力又旺盛,常规活动时幼儿显得很躁。晨间谈话的时候,我在上面点名,幼儿在下面有的说话、有的玩耍,完全没注意我的指令。我正想喝止,提醒他们安静下来,突又想到这样的办法治标不治本,于是灵机一动,对着孩子说:“来,我们现在谁都不要说话,竖着耳朵听。你仔细听,听到了什么声音过一会老师请到你,你就起来告诉大家。”顿时,教室一片安静,大家都在仔细的寻找更多的声音,过了不多久,小朋友都能说出他们当场听到的很多声音:小鸟声、水声、对面马路汽车开过的声音......有的幼儿还会描述他听到的声音感觉,老师告诉幼儿,如果这些声音象录音机一样把它们同时放大,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些声音就会成了噪音,耳朵就没法清静,长期这样会影响我们的心理和身理健康。

接下来几天,我变化着玩法,比如我让幼儿闭上眼睛,然后老师用铅笔敲敲杯子等凡是能弄出比较有趣的声音来,再让幼儿猜猜老师发出的声音是什么,再进行节奏练习。

还有一种变形玩法,就是传悄悄话,请一名幼儿 出来看老师口型说什么,然后用小声的声音传给他的好朋友,好朋友听了后,按指示玩游戏,如“请你帮老师拿点名册来。”等。

这些“听声游戏”有助于孩子养成保持安静、沉默的习惯。这也是诱导孩子们服从命令的好方法。小朋友们对这些游戏很有兴趣,几天下来,幼儿安静了许多,说话声音也轻了。所以我也总结出: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必须在万变中去“应付”幼儿的千变。

幼儿园小班教养教育随笔二:

和孩子们相处的每一个日子,总是充满无限的活力,那是源于他们的纯真和热情。关怀和理解让我们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当孩子的生活上需要照顾时,我就像妈妈一样帮助他们;当孩子之间出现矛盾时,我会像朋友一样为他们进行调解;当孩子们遇到不懂的事情或犯错误时,我会以老师兼朋友的身份细致而耐心的指导并教育他们。在工作中,我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环境,真正成为孩子们最好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我和孩子们一起生活、游戏,带领他们走出幼儿园、走进大自然、走向社会,我成了孩子们最重要的朋友和伙伴。我用真诚换取孩子们的信任,用爱心呵护他们的成长。孩子们的一举一动,甚至细微的情绪变化都会被我捕捉。从中我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爱好、特长、潜能,并根据孩子们的个性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从而使孩子们的潜能得到开发。

转眼之间新生孩子们入园已有一个月的时间,宝宝们的哭声渐渐少了许多,孩子们的进步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老生们也都个个进步了许多,此时真的好开心!这么多的孩子在这短短的时间里适应了集体生活,特别是那安静的午睡。这段时间的劳累就这样在笑声中飞走啦!我相信我们小三班的小朋友是最棒的,你们一定要加油哦

幼儿园小班教养教育随笔三:

今天下午王焕然来幼儿园时,红红的眼睛,小手还不停地在抹眼泪,一边低声抽泣,他的妈妈告诉我:“刘老师,这孩子真是没办法,来幼儿园的路上,经过超市,说好了只是买一袋巧克力豆,到了又要这个又要那个,不给买就哭。”他妈妈一边说一边气还没消,我理解她的心情,劝着她不要生气,孩子需要我们慢慢的教育,她就慢慢走了。

是啊,孩子的行为习惯,不是靠短时间内的说教形成的,需要充分利用园内活动环境,选择与幼儿生活相关的联系,对他们进行生活化的教育,针对孩子乱花钱,见东西就要的问题,我设计了区域活动中“逛超市”,在活动前我首先和他们进行活动讨论“为什么爸爸妈妈有钱”“爸爸妈妈上班去挣钱来怎么用”“去超市应该买什么东西”等。大班的孩子反应特别快,都抢着说:“我爸爸上班挣钱”,“我妈妈种菜挣钱”“去超市时不应该乱买东西”,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问题回答得比较好,但是日常生活中,孩子们见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很难抑制住自己想要的欲望。

我告诉孩子们,咱们今天来玩逛超市的游戏,希望小朋友在“逛超市”时只选择自己需要的东西,但是不能超过5元钱,如果超出了就不能从超市出来了。说完我就给孩子们每人一张自制的卡片,代表五元钱,孩子们各自到超市忙着选东西,我在旁边观看,只见他们一边不停的选,一边忙着问售货员物品的价格,估计是他们怕选的东西超额,个个都在认真的挑选,一会儿,孩子们陆续的拿着自己选的东西付款,结算时发现:他们大都选了些小东西,就一两样,都没有超出支付额,我真为孩子们高兴,于是,我借着机会对他们进行了教育,让他们知道父母挣钱非常的不容易,他们虽然工作在不同的岗位,但是都要付出很多的辛苦,老师希望你们从小就做一个节俭的好孩子。

通过这次的实际操作活动,让孩子们懂得了钱的来之不易和用途,也了解了父母的辛苦,也许他们从中懂得了很多很多。

幼儿园小班教养教育随笔四:

今年,我教的是小班,小班孩子的个子还小,每次洗完手,自己挂毛巾对于他们来说有点困难。所以每次我都帮他们挂毛巾。

今天,我想:“如果不帮助他们,看看他们会怎样做?”只见有的小朋友拿着毛巾使劲地喊:“老师,我够不着!”有的小朋友站在原地不动;有的拿着毛巾往钉上扔;有的则追着个子比较高一点的小朋友让他们帮忙,只有夏铭彻小朋友将毛巾卷成一个棍状,并向两端使劲拉,将有绳的那端朝上,一下子就挂上了。就这样一件小事,孩子们有这么多种处理方法。自由活动的时候,我把小朋友集中起来,请夏铭彻小朋友示范挂毛巾,孩子们都高兴地为他鼓掌。崔亚棋对夏铭彻说:“你看毛巾变长了。”李泽睿、夏雪润等他们连忙把毛巾拿下来也学着夏铭彻的方法重新挂。我请小朋友说还有没有别的挂法,小朋友说可以跳起来挂,可以踩在小板凳上挂,可以垫起脚来挂等等,孩子们积极地想出了许多方法。

这件小事体现了教育中无小事,教育工作是不忽略细节和小事的观点。

篇2:蜻蜓教育网幼儿教师教养随笔

接下来几天,我变化着玩法,比如我让幼儿闭上眼睛,然后老师用铅笔敲敲杯子等凡是能弄出比较有趣的声音来,再让幼儿猜猜老师发出的声音是什么,再进行节奏练习。

还有一种变形玩法,就是传悄悄话,请一名幼儿 出来看老师口型说什么,然后用小声的声音传给他的好朋友,好朋友听了后,按指示玩游戏,如“请你帮老师拿点名册来。”等。

篇3:蜻蜓教育网幼儿教师教养随笔

一、幼儿父母教养观念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 幼儿父母的受教育程度

在本研究中, 所调查的幼儿父母受教育程度分布不均。高中 (含中专) 、大专、大学本科学历的幼儿父母占了绝大多数, 分别占总体的25.4%、27.7%、32.7%;初中及以下、研究生及以上分别为8.0%和6.2%。在此笔者将幼儿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作为分类变量, 幼儿父母的教养观念作为因变量, 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如表1。

n=766 (M:平均分;SD:标准差)

根据表1, 从总体上看, 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幼儿父母, 其教养观念存在极其显著差异 (P<0.001) , 具体到教养观念的四个方面, 不同受教育程度父母的发展观和期望观均存在极其显著差异 (P<0.001) ;不同受教育程度父母的教育观存在显著差异 (P<0.05) ;而不同受教育程度父母的角色观没有显著差异 (P>0.05) 。

分析发现, 教养观念及教养观念的两个维度发展观和期望观的差异均主要表现在, 研究生及以上与大专及以下、大学本科与高中 (含中专) 及以下、大专与高中 (含中专) 及以下之间。从数据显示来看, 学历越高的幼儿父母在此因子上的平均得分也越高。由此样本情况看, 研究生及以上比大专及以下、大学本科比高中 (含中专) 及以下、大专比高中 (含中专) 及以下幼儿父母的教养观念、发展观和期望观更合理。

(二) 幼儿父母的职业

在比较不同职业的幼儿父母教养观念之前, 对父母的职业分布进行了重新组合。因为本研究中幼儿父母的职业主要以公司职员、个体户、企业管理人员、教师和公务员为主 (公司职员21.7%、个体户20.9%、企业管理人员15.7%、教师11.9%、公务员9.1%) 。其他职业不具有代表性, 因此将父母的职业分为六类, 分别为公司职员、个体户、企业管理人员、教师、公务员及其他 (主要包括医务工作者、律师、研究机构人员等) 。笔者选取幼儿父母的职业为分类变量, 幼儿父母的教养观念作为因变量, 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见表2。

n=766 (M:平均分;SD:标准差)

由表2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不同职业的幼儿父母其教养观念表现出极其显著差异 (p<0.001) 。具体到教养观念的四个方面, 不同职业的幼儿父母, 其发展观和期望观均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 (p<0.001) ;不同职业的幼儿父母, 其角色观和教育观均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 (p>0.05) 。

分析发现, 不同职业的幼儿父母, 其教养观念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教师与公司职员、教师和企业管理人员、教师与个体户、教师与其他职业之间都存在差异。从数据显示来看, 教师比公司职员、企业管理人员、个体户和其他职业在此因子上的平均得分都高。由此样本情况看, 教师职业的幼儿父母比公司职员、企业管理人员、个体户和其他职业的幼儿父母的教养观念更为合理。

发展观方面的差异表现在教师与公司职员、教师与个体户、教师与其他职业之间。从数据显示来看, 教师职业的幼儿父母比公司职员、个体户、其他职业的幼儿父母在此因子上的平均得分都高。由此样本情况看, 教师职业的幼儿父母比公司职员、个体户、其他职业幼儿父母的发展观更为合理。

期望观方面的差异表现在教师和个体户之间。从数据显示来看, 教师职业的幼儿父母比个体户职业的幼儿父母在此因子上的平均得分高。由此样本情况看, 教师职业的幼儿父母比个体户职业的幼儿父母的期望观更为合理。

(三) 幼儿父母的年龄

在本研究中, 幼儿父母的年龄主要集中到25岁~35岁之间, 占77.5%;其次在36岁~50岁之间, 占21.6%;25岁之前和51岁~60岁的幼儿父母各占0.4%和0.5%。因此, 根据样本的具体情况, 笔者重点探讨25岁~35岁和36岁~50岁之间的幼儿父母在教养观念上是否具有显著差异, 所以在此将幼儿父母的年龄作为分类变量, 幼儿父母的教养观念作为因变量, 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见表3。

(M:平均分;SD:标准差)

由表3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 25岁~35岁和36岁~50岁的幼儿父母, 其教养观念及教养观念的四个维度发展观、角色观、期望观和教育观均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 (p>0.05) 。

(四) 幼儿父母的性别

在本研究中, 由父亲填写的问卷占27.5%, 由母亲填写的问卷占72.5%。在此, 笔者将幼儿父母的性别作为分类变量, 幼儿父母的教养观念作为因变量, 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见下表4。

由表4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 不同性别的幼儿父母, 其教养观念及教养观念的四个维度发展观、角色观、期望观和教育观均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 (p>0.05) 。

(五) 幼儿的性别

在本研究中, 男孩人数占49%, 女孩人数占51%。在此, 笔者将幼儿的性别作为分类变量, 幼儿父母的教养观念作为因变量, 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见表5。

n=766 (M:平均分;SD:标准差)

由表5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 男孩父母的教养观念与女孩父母的教养观念总体上没有显著差异 (p>0.05) ;男孩父母的发展观与女孩父母的发展观存在显著差异 (p<0.05) ;男孩父母的教育观与女孩父母的角色观、期望观、教育观均没有显著差异 (p>0.05) 。经过对统计结果的比较和分析发现, 男孩父母的发展观比女孩父母的发展观要更合理一些。

(六) 幼儿的年龄

在本研究中, 3岁幼儿占总人数的30.4%, 4岁幼儿占总人数的35.5%, 5岁幼儿占总人数的29.9%, 6岁幼儿占总人数的4.2%。在此, 笔者将幼儿年龄作为分类变量, 幼儿父母教养观念作为因变量, 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见表6。

n=766 (M:平均分;SD:标准差)

由表6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不同年龄的幼儿, 其父母的教养观念不存在显著差异 (p>0.05) ;不同年龄的幼儿其父母在角色观、期望观和教育观三个维度上均没有显著差异 (p>0.05) ;但是, 不同年龄的幼儿, 其父母在发展观上存在较显著差异 (p<0.01) 。

(七) 幼儿是否独生子女

在本研究中, 独生子女占总人数的85.9%, 非独生子女占总人数的14.1%。在此, 笔者将幼儿是否独生子女作为分类变量, 幼儿父母的教养观念作为因变量, 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见下表。

n=766 (M:平均分;SD:标准差)

由表7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 独生子女父母的教养观念与非独生子女父母的教养观念及教养观念的四个维度发展观、角色观、期望观和教育观均没有显著差异 (p>0.05) 。

二、建议

幼儿父母教养观念受到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因此有必要调动方方面面的因素来促进幼儿父母形成合理的教养观念, 以指导其教养行为, 使幼儿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一) 政府———提供帮助、加强监管

1. 提供福利性帮助和指导

美国的开端计划 (The Head Start) 最初为贫困儿童提供帮助, 后来逐渐惠及大众, 不但为低龄儿童提供福利性帮助, 而且帮助那些收入较低、文化较低的父母学会如何抚养和教育孩子。英国的确保开端计划 (Sure Start) 面向所有家庭提供服务, 其内容包括:家访咨询、帮助家长理解和支持幼儿的游戏、分享儿童保育和教育的经验、提供初步的社区健康服务、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和家长提供支持。政府雇佣幼儿保育和教育的专业工作者开展“确保开端计划”的项目。我国也有必要尝试在条件具备的地方为那些需要得到帮助的婴幼儿父母提供帮助和指导, 可以由政府或者专业人员牵头, 然后招募义工来进行, 也可以制定相关的制度或者管理条例予以保障。

2. 加强对准父母及婴幼儿父母的培训和帮助

我国的家长教育相比国外起步比较晚, 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 在理念和实际操作方面都还不成熟。借鉴国外的做法, 可以由政府部门或是委托社区相关人员对准父母进行培训和教育, 对婴幼儿父母的教养观念和行为进行指导。例如:在巴西, 法律规定登记结婚的年轻人, 要首先到政府专门组织的婚前教育机构接受训练, 学习如何处理婚后生活和子女教育等方面的知识, 集训结束时进行考试, 及格者颁发证书, 准许结婚。在日本, 有的市镇村教育行政机构举办家庭教育讲习班与讲座, 地方教育行政机构为幼儿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咨询活动, 推动家庭教育综合研讨活动, 为家长编辑并发送家庭教育参考资料等。

3. 加强对早教机构以及媒体的督导与管理

近些年来, 一些幼教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 但随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如一些早教机构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 打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旗号, 不考虑婴幼儿的实际情况实施所谓的“潜能开发”“超前教育”。另外,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 一些社会媒体的广告栏中, 随处所见的有关早期教育的内容几乎全是少儿英语、珠心算和艺术类技能教育。这些都扰乱了家长的教养观念。因此, 必须加强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力度, 以普及早教知识, 提高广大家长的育儿能力。

(二) 幼儿园———家园互动、提供支持

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教场所, 有义务和责任从观念与技能两方面辅导、帮助幼儿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 切实提高幼儿家长的育儿能力。为此, 幼儿园有必要为幼儿家长提供一些必要的支持。比如, 在幼儿园里专门设立幼儿父母咨询台, 幼儿父母在遇到教育困惑的时候可以向幼儿园求助, 幼儿园给予个别指导;通过电话、网络、问卷等方式与家长交流教养观念, 了解他们的需求与期望;印制早教知识手册、组织早教育儿专题讲座;创办幼儿父母学校, 对幼儿家长进行集中培训和教育;办好幼儿园的宣传栏, 将有代表性的教育问题写在家教专栏里, 供幼儿家长学习和借鉴。

(三) 父母自身———认知角色、虚心学习

篇4:浅议幼儿教育中的天性与教养

一、在教养儿童的过程中要尊重儿童的天性

(一)卢梭的自然发展理论

卢梭认为我们的教养应适应儿童成长的不同阶段,根据不同阶段的生理、心理特征实施不同的教学内容,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出生到二岁这个阶段,我们的教养任务是体育教育,适应婴儿的自然本性任其发展,从两岁到十二岁这个阶段,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理性思维的能力,因此,这一时期我们的教养任务是感官教育,目的是丰富儿童的感觉经验,发展儿童感官。由此可见我们的教养必须遵循儿童的心理、生理发展的这个次序,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扰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长的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二)教养的本质在发现天性并指导其成长。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呢?它就如同是一位园丁的艺术,在他的照看下,百花齐放,万木争春。人对花木实际的生长没有任何作用,生长的要素寄存于小树木之中,园丁种植浇水,但是大自然的力量让其生长,教育家也同样如此。他不能给人任何一点力量,他既不能给他人生命,也不能让他呼吸,他仅仅能注意不让外来的暴力打扰和损害他,他要关照让发展沿着固有的规律前进。因此教养的权威是必要的,但应该是尊重儿童为前提的。我们的教养不再是一味的灌输知识、技能,而是以儿童的天性为中心,从各个方面陶冶儿童的心灵,取的均衡的发展,为今后更深更广的发展打下基础。

二、早期教养决定儿童的一生的发展

(一)华生的教育万能论

著名心理学家华生曾经提出其关于儿童教养的理论,华生说:“请给我强健而没有缺陷的婴儿,让我放在我自己之特殊世界中教养,那么,我可以担保,我都能训练他成为一个医生或者一个律师或一个艺术家或一个商业领袖,也可以训练他成为一个乞丐或者一个盗贼……”诚然,华生的论断过分的夸大了教育的作用,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后天良好的教育能够弥补先天的不足,诱发内在的潜能,使可凶可善的人性倒向正常化的发展。诚如爱尔维修所说:“每个心智健全的孩子,只要接受良好的教育,就可能成为一个出众的人!”

(二)生理学家关于早期教养的理论

据大脑生理学家们所说,儿童的智力从出生到三岁,就已经完成了百分之三十,每年成长约百分之二十,而且这三年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到了六岁,脑细胞的组织完成了百分之八十,每年成长约为百分之十。在这时期若以游戏化的学习方式教导音乐、语言、文字或者是绘画活动,才会有明显的进步。这就是说对于的儿童的成长来说,最重要的是教养而不是天赋,孩子最终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不取决于天赋的大小,关键取决于从他出生到五六岁的教育。诚然,孩子的天赋是有差异的,但这种差异毕竟是有限的,这样看来,别说那些生下来就具备非凡禀赋的孩子,即便具备一般禀赋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能成为非凡得人。

(三)现代一些学前教育观点

现代很多学前教育学家都有这样的一种教育理念:即孩子的教育应从学前抓起,孩子早期教育决定他一生的发展道路,因为孩子早期得到的印象是最持久的,如果家长忽视了孩子早期智力的开发和培养,将会给自己的孩子造成一生的智力缺陷。

在传统的教育学观念中,孩子智力的早期开发被忽略,由于不重视学前的家庭教养,使得孩子上学后不堪重负,学校总是尽可能多的向学生灌输知识,于是,过多的学习不仅剥夺了孩子快乐的童年,而且还给孩子造成了身心的伤害。如果我们从两岁到三岁就开始培养孩子的知识兴趣,让他们的大脑得到不断的锻炼,就像他们的其他身体器官在平时得到的锻炼一样,他们就会从早期的知识活动中得到快乐,身心获得同步的发展。

三、关于天性与教养的讨论

在学前教育界,重视儿童天性,任其自由发展与重视儿童早期教养的争论总是在进行中,而且愈演愈烈,一些持对儿童的教养决定其以生的发展的教育家们也以事实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如德国教育学家卡尔威特就提出,对儿童的教养必须从儿童的智力曙光同时开始,为了证明其理论的正确性,他开始用自己的方法去教育儿子小卡尔威特,果然取得很非凡的成就,小卡尔威特五岁就会几种语言,十四岁就获得哲学博士称号,十六岁获得法学博士称号,同时被柏林大学聘为大学教员,随后卡尔威特的教育思想流传到世界各地很多国家,也确实有不少人根据他的思想培养了一批天才,在中国,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母亲就是根据卡尔威特的思想,从女儿出生十五天开始对其进行早期教养,确实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中国也刮起了一阵早期教育热。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许多父母对孩子要求过高,强迫他们参加这个补习班那个补习班,孩子不堪重负。于是不少教育家与家长们开始反思,我们是不是对孩子要求的过于苛刻,孩子要有做孩子的样子而不是缩小的大人。而且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智力发展与学习所取得的成就会自然而然达到一定的水准。但是反过来想一想,小卡尔威特取得那么显著的成绩,他还是一个身体和心理都非常健康的孩子,比同龄人更懂事、更活泼、更善良。无论从小到大都不是一个人们认为的那种枯燥乏味的书呆子。综合以上观点,我们正确的幼儿教育理念是:遵守幼儿天性,科学对其教养,这才是我们正确的育儿道路。

篇5:幼儿园小班教养随笔

是啊,孩子的行为习惯,不是靠短时间内的说教形成的,需要充分利用园内活动环境,选择与幼儿生活相关的联系,对他们进行生活化的教育,针对孩子乱花钱,见东西就要的问题,我设计了区域活动中“逛超市”,在活动前我首先和他们进行活动讨论“为什么爸爸妈妈有钱”“爸爸妈妈上班去挣钱来怎么用”“去超市应该买什么东西”等。大班的孩子反应特别快,都抢着说:“我爸爸上班挣钱”,“我妈妈种菜挣钱”“去超市时不应该乱买东西”,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问题回答得比较好,但是日常生活中,孩子们见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很难抑制住自己想要的欲望。

我告诉孩子们,咱们今天来玩逛超市的游戏,希望小朋友在“逛超市”时只选择自己需要的东西,但是不能超过5元钱,如果超出了就不能从超市出来了。说完我就给孩子

们每人一张自制的卡片,代表五元钱,孩子们各自到超市忙着选东西,我在旁边观看,只见他们一边不停的选,一边忙着问售货员物品的价格,估计是他们怕选的东西超额,个个都在认真的挑选,一会儿,孩子们陆续的拿着自己选的东西付款,结算时发现:他们大都选了些小东西,就一两样,都没有超出支付额,我真为孩子们高兴,于是,我借着机会对他们进行了教育,让他们知道父母挣钱非常的不容易,他们虽然工作在不同的岗位,但是都要付出很多的辛苦,老师希望你们从小就做一个节俭的好孩子。

篇6:幼儿园大班教养随笔

我的“好意”是在保护孩子的安全,还是在限制孩子的发展?

带着反省和内疚。我紧紧地抱住了乐乐:“你是个勇敢的孩子,老师相信你能爬得很高,但胆大还要心细,不要紧张,去玩吧!”轻柔的话语消去了乐乐僵硬的表情,紧紧的拥抱消除了他的胆怯与戒心。“加油!加油!”孩子们在我的带动下为博文拍手助威。在大家的鼓励声中,乐乐十分敏捷,稳稳当当地到达攀登架顶部,他自豪地向我们挥手,脸上洋溢着自信。

篇7:幼儿园教师教学反思及教养随笔

要在往常我会立马去帮他们,但今天我没有,只是又示范了一遍做法给他们看,我对他们说“别急,老师回来再帮你们,不过,你们要自己先动手做做试试”。说完我便走了。

我忙着帮别的小朋友,转眼的空隙看到了这几个嚷嚷不会的小朋友正在很认真的做着,仔细一看,居然做的还不错。仔细一想,我恍然大悟,他们不是不会而是依赖着我。以往为了提高速度,在孩子们说不会时我都给予帮助,孩子们便找到了省事的不用费功夫的捷径。

今天孩子们也像往常一样又要偷懒找捷径,我很庆幸自己给他们多了一份选择,让我看到孩子们都很优秀,动手操作能力也很好,差点被我认为是“笨孩子”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失误,看到了孩子们懒惰的一面,并及时给予纠正。

篇8:蜻蜓教育网幼儿教师教养随笔

1 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工作的重要性

婴儿出生后的前3年, 处于大脑发育最快的阶段。具体来说, 出生时新生儿的脑重相当于成人脑重的30%, 2岁时达到成人脑重的70%。在2岁~6岁, 儿童的脑重从成人脑重的70%达到90%。最后, 到20岁左右, 脑重才完全达到成人水平。婴儿在一生中的最初3年所获得的体验和经历丰富与否,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以后的大脑发育。因此, 0岁~3岁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 早期经验丰富, 大脑的效率会越高。换言之, 最初3年所处的环境, 实际上塑造了婴幼儿的大脑, 婴幼儿的早期经历的事越有意义, 越富有连续性和趣味性, 婴幼儿的大脑也就塑造得越精妙, 这将影响他一生的学习能力及竞争能力。而这些是直接受家长的影响, 即家长是否能为他营造良好的家庭抚育环境 (包括一个安全可靠的, 充满听觉、视觉、语言的丰富多彩的体验和经历) 来促进大脑结构的发育。

同时, 0岁~3岁这个阶段正是一个人的身体发育、智力形成、习惯培养、陶冶情操的重要时期, 对他们今后的身心健康发展十分重要。而这一阶段他们的主要生活场所和主要接触的人分别是家庭和父母亲。家庭是他的第一所学校, 父母亲是他的第一任老师。因此, 如何与婴幼儿建立一种充满爱心、信任感和安全感的关系, 使他感到舒适, 这种感觉会有利于他探索周围世界, 并通过这种探索来学习新的技能。如何在他成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提供相应的体验和经历, 使他在各个阶段都得到尽可能多的学习机会, 这些都是每位婴幼儿家长必备的能力和素养。

为此, 提高婴幼儿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 规范他们自身的教养行为, 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进而促进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 是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工作的任务。

2 婴幼儿家庭教养工作的目的

婴幼儿家庭教养工作的目的在于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包括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 形成对孩子正确的教养态度, 培养家长科学育儿的能力;改善家长的教养行为包括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正确对待孩子的行为表现、对孩子实施适当的主动教养;通过提高家长教养的质量, 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 包括身体的发育和心理的发展。

3 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的内容

3.1 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的内容应体现时代性

指导的内容要体现新形势下家庭早期教育的新起点和新特点, 反映21世纪知识经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要向家长宣传素质教育的思想, 宣传现代儿童观、教育观、人才观, 加强家庭美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

3.2 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的内容应具有阶段性

指导的内容要包括介绍不同年 (月) 龄段婴幼儿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婴幼儿所处年 (月) 龄段在生活、游戏和学习中的特点和容易发生的问题, 并提出供家长参考的处理意见和建议, 然后确定重点指导的内容。

3.3 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的内容应具有差异性

指导的内容要包括介绍不同年 (月) 龄段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差异及婴幼儿的个体差异等, 要按婴幼儿自然发展的规律, 给予适时、适当的刺激, 不能拔苗助长。围绕社会热点问题与家长交换意见。

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过程中要重视基本知识和方法的介绍, 特别是要让婴幼儿父母认识:为婴幼儿创造良好的心理氛围、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重视动作培养、防治常见疾病等对婴幼儿身体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性以及祖辈、保姆与父母的角色和责任等。在重视观念转变的同时, 要针对婴幼儿发展和父母教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提供可操作性的指导。指导时除提供一般内容外, 重点加强人工喂养与母乳喂养;抱与爬;夜间哭闹与睡眠;常见疾病的家庭护理;母婴依恋;理解与交流;行为习惯的培养;管教与独立;户外活动与同伴交往;学习与游戏;阅读与语言;婴幼儿玩具与环境创设等方面的指导。

对家庭父母要进行合格父母职责的指导及亲子教育指导, 正确的教养观念、教养态度和家庭教养的内容、方法等有关知识。如科学育儿、科学喂养、环境创造、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等保证婴幼儿身心健康。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涉及面广泛, 全社会都应该积极支持并参与此项工作, 共同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篇9:浅谈幼儿教育中的隔代教养问题

关键词 隔代教育;现状;原因;利弊;对策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曾说:“每个儿童都应该有一个尽可能好的人生开端;每个儿童都应该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每个儿童都应有机会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成长为一名有益于社会的人。”

一、当代家庭教育中隔代教养的现状

所谓隔代教养指的是幼儿教育的主体为祖辈(或大部分由祖辈)来承担,父母与孩子接触时间少,甚至完全放弃孩子的抚养与教育。

在国内,0—3岁儿童家庭抚养中祖辈家长占据重要地位。《新闻周刊》2004年报道,一项关于“隔代教育”的全国范围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近一半的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上海市对0—3岁儿童抚养方式的调查显示,与祖辈家长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家庭共占73%,有祖辈家长参与儿童抚养的共占84.6%。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形成,祖辈承担对孙辈的家庭教育正成为很多家庭的教育特色。

二、隔代教养利弊研究

1.隔代教养的有利因素

(1)祖辈家长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孙辈身上,一方面能减轻父母的负担、促进家庭关系和谐、发展良好的祖孙关系并建立祖孙间的安全感,另一方面成为孙子女与其父母的沟通桥梁。

(2)祖辈家长有抚养孩子的实际经验,对孩子在不同年龄段出现的问题,处理起来比父母容易。

(3)祖辈家长在社会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这些正是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规律和有效处理孩子教育问题的宝贵财富。

(4)大家庭人际关系过于复杂,而核心家庭人际关系又过于简单,使孩子在家庭社会中无法领会到全部复杂的人际关系,而由祖父母和双亲共同组成的家庭教育力量能兼顾大、小家庭之长,去两者之短,能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

(5)老人有较平和、宽容的心态,他们对孙辈的要求不像父辈那么高,可以缓解孩子的压力,使他们在宽松、和谐环境中成长。

2.隔代教养的不利因素

(1)由于一些祖辈家长的素质不高,他们对现代社会人才标准和要求缺乏了解,凭陈旧思想观念与过时套路来教养孙辈,易导致孙辈与时代脱节,影响其创新意识的发展。

(2)有的祖辈家长认为孙子(女)年龄小,毛病小,什么也做不了。祖辈们就会越俎代庖,这就会削弱了孩子们动手能力的培养,造成孩子们自理能力差。

由于祖辈的溺爱与落后的教养观念,导致了孙辈思维能力的局限,从而忽视了孩子在社会中的地位。

(3)有些祖辈出于补偿心理一味满足孙辈的要求,这种过度迁就助长了儿童任性的性格特点;许多祖辈担心对孙辈管严会使家庭失和,因而对孙辈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

(4)当今社会留守儿童大量存在。随着大量务工人员外出打工,留守儿童问题大量存在,是隔代教养成了必然,尤其是在农村。农村教育本来就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教育资源匮乏等。

三、提高幼儿隔代教养质量的对策

1.转变溺爱的教养方式,理智的爱孩子

让幼儿学会独立,这比一味帮助儿童解决所有问题更有利于儿童适应社会。加强对儿童的社会化教育,多让幼儿与其他人接触交往,提高幼儿的交往技能。

2.加强社会舆论的引导和推动,形成全社会重视隔代教育的良好舆论环境

3.提高素质,做好表率

孩子的良好习惯,不是通过说教完成的,而是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完成的。祖辈们的行为要做孩子的表率,要慎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统一思想、标准

儿童的祖辈应与父辈多交流,讨论育儿心得,扬长避短,相得益彰,寻求教育的最大合力。在教育目标上求得一致,在方法上走向趋同,统一决策,不能一个要求这样做,而另一个要求儿童那样做,引起家庭冲突。

5.疏通亲子感情

积极创造机会让孩子和其父母多接触,周末让孩子与其父母一起去公园,让父母与孩子在一起多做亲子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体会到与父母的那种亲密和幸福。

6.扩大孩子活动范围

祖辈家长生理机能衰退,但可以与父辈一同多带孩子出去走走,节假日的时候,可以带着孩子去旅游,不能因为图省事或者担心孩子的安全,就缩小了孩子的活动范围。

(1)强化责任,父母充当育儿主角。蒙台梭利认为,“人生最重要的阶段不在大学,而是从0—6岁这阶段”所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关键是年轻的父母要担起自己的责任,树立幼儿教育应该管、必须管的理念,深刻认识到孩子心理健全发展离不开父母的慈爱,这样的依恋关系能让孩子变得健康、活泼、开朗、自信和自尊,对今后孩子的成长起决定性作用。

(2)统一认识,架起沟通桥梁。年轻的父母要多和祖辈沟通,交流教育经验,要引导祖辈不断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从而对孙辈实施正确的教育行为。在家庭教育中,双方一定要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即使在教育方法上有冲突也应当私下调解。

(3)改进方法,注重自身的模范作用。父母的言行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首先,父母对老人要关怀,要照顾,要尊重,要教会孩子爱别人,孩子具有一颗仁爱之心是其今后成材的根基。其次,父母不要当着祖辈打骂孩子。要学会尊重幼儿,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再者,父母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把在社会上、工作中的不顺心和困惑带回家中。

篇10:幼儿园小班教养笔记随笔

孤独的“小公主”

我们班有个叫芮芮的小朋友,小名语语,非常可爱。这孩子年龄虽小,但是很聪明。大约来幼儿园两个星期左右,语语妈妈向我反映孩子不合群,让她很担忧。家长这种担忧情绪的表现让我们意识到接下来我们的日常生活指导的重点应该是什么。

首先,我安慰家长,告诉她这是一个正常现象,宝贝 的独来独往,我行我素,这种表现是新入园宝宝们普遍存在的现象。因为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想有什么就有什么,想玩啥就玩啥,吃的喝的应有尽有,却忽略了与同伴在一起玩时所能激发各方面的潜能。

篇11:幼儿园小班教养笔记随笔

这次的半日活动让我意识到我们班的问题:孩子的自理能力差。解决这个问题已是刻不容缓了。仔细回想我平时带班时的各个环节,有很多地方剥夺了孩子锻炼自理能力的机会。比如为了节省时间,每次洗手前都是老师帮孩子们卷袖子。午睡起床时为了不让孩子感冒,以最快速度帮孩子们穿好衣服。看到孩子有鼻涕,直接把餐巾纸递到孩子手上。类似这样的小细节还有很多很多。

可以说,我们班孩子自理能力差,除了家里家长们处处包办代替外,老师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处处帮助、替代孩子做事,想照顾好孩子,这不是在爱孩子,是害孩子。作为老师,更应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更应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

自我反省后,我开始行动。比如点心时间吃面包,我没有像以前一样把面包分下去,而是让孩子自己去餐车上拿。拿好后自己想办法打开。有些孩子听后试了一下就嚷嚷:“老师,我打不开,你帮我打开吧。”我摇摇头说:“想要吃到面包就得自己想办法。”有些孩子听后跃跃欲试,用手撕、用牙齿咬、用剪刀剪。不一会儿,有几个孩子成功了。这几个孩子开心极了,得意洋洋地去向别的孩子传授方法。这样一个简单的小事件中,孩子们锻炼了动手能力,明白动脑筋、多尝试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获得了成就感。可惜以前这一切都被我随手帮孩子打开这一动作给粉碎了。

篇12:教养随笔:新入园幼儿案例(一)

(一)2005年3月28日 18:32:00

教养随笔

新入园幼儿案例

(一)一、问题:斌斌来园情绪不稳定,经常唠唠叨叨念不停

九月,幼儿园小班新生入学,而斌斌因为要回老家而请假两个星期。所以,当其他孩子情绪基本稳定的时候,斌斌踏进了这个新集体。像许多孩子一样,第一天来园的哭闹是免不了,但斌斌却认定了一件事情:妈妈不要我了,自己回老家去了。而且无论老师如何解释和安慰,小家伙还一直伤心地想着和说着这件事情,不厌其烦。到了午睡时间,总是在老师的抚摸下迟迟地睡着了,但二十分钟后一定醒来大声哭喊着“妈妈”,然后又重新“精神奕奕”地唠叨起“妈妈不要我了”。这样一来,不仅斌斌自己的睡眠没保证,而且影响了别的孩子。+

二、问题的症结

于是,我们借斌斌妈妈来接孩子之机,向其询问斌斌的情况,并试探着问家长是否在家说过“爸爸妈妈不要你了,把你送到幼儿园去。”之类的话语,并将斌斌的情况告诉家长。结合家访的情况,我们知道:斌斌一家是外地人,平时住在工厂的一间宿舍里,斌斌妈妈是因为家里人出车祸才请假带孩子回老家照料的,来回匆匆忙忙的。

通过了解,我们尝试找出斌斌产生忧虑情绪的原因:第一,环境的变化。斌斌匆匆地从老家赶回来上幼儿园,短短的时间里辗转了几个地方,还要面对陌生的集体和环境。需要孩子接受和适应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斌斌心里的变化是可想而知的。第二,身处外地,妈妈是斌斌最大的依赖,所以离开妈妈让斌斌感到恐惧。第三,我们的工作不够细心,没有让斌斌感到老师也可以依赖和信任的。

三、解决问题的尝试

1、对策和方案

斌斌的情况需要家庭和幼儿园共同来尝试解决。第一,帮助他尽快稳定情绪,了解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减少孩子的忧虑。第二,老师像妈妈一样关心和爱护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安全,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受到关注,消除斌斌离开妈妈的紧张害怕的心理。第三,请家长配合,在家多问问孩子在幼儿园的事情,并给斌斌说明“斌斌要上幼儿园”的原因,帮助他在情感上尽快接受这个不可改变的事实。第四,引导斌斌多与同伴一起,让小伙伴间的友情冲淡孩子对家的思念,也让他感受到幼儿园里真快乐。

2、方案的具体实施及其结果

(1)午睡时抚摸孩子入睡。每天午睡前,老师先与斌斌讲明幼儿园里宝宝要睡觉的道理,然后抚摸斌斌后背和额头,让其入睡。在他容易醒来的时间里,继续轻拍睡梦中的斌斌,减少孩子因害怕突然醒来的可能。即使他醒来,也可以第一时间看到老师而由此感到安全。

(2)点名和牵手活动。利用晨点的机会,鼓励每个孩子笑眯眯地与大家打招呼,共同安慰哭闹的孩子,感觉大家在一起真好。排队的时候,让情绪稳定开朗的孩子与斌

斌牵手,成为他的小伙伴。

(3)了解斌斌在家情况,多与家长交流。通过家长来园时机和日常电话联系中询问斌斌回家后的情绪变化和兴趣爱好,拉近家庭与幼儿园在孩子心里的距离。同时及时肯定孩子的进步,请家长也给予孩子鼓励。

经过两个星期的方案实施,如今斌斌来园已不再哭闹和唠叨了,他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把自己照顾好,还和小朋友一起参与游戏。在对幼儿园的适应行为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来园时还高兴地与老师阿姨打招呼,表现出愉快的情绪体验。

但是,斌斌的注意力不集中,在老师或同伴讲话时,他会自顾自地转过头去说话,倾听能力有待培养和提高,而这将成为我们下阶段对斌斌的关注重点。

2004.9

我选择 我喜欢

现代人从事着各种不同的工作,工作中常常承受着来自工作、社会、家庭的压力,时常使我们的心情处于紧张状态,从而造成情绪失控、易急噪等现象,严重的还会影响心理健康。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面对异常烦琐的工作,面对工作,如何做到我选择我喜欢呢?

一、相信自己、积极面对

幼儿园的工作常常是比较多,而且非常的琐碎。面对繁重而琐碎的工作我们要学会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把他看作是展示自己才华、技能的一个机会,得到大家的评判特别是不足之处,应将它看成是最大的收获,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够很出色的完成好每一项工作。

二、与人合作、共同面对

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压力我们要学会与人合作,共同合作。幼儿园的工作具有群体性,工作中与同伴搞好关系,遇事大家共同商量、一起出谋划策,家园配合共同完成。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当一个人承受不了时,就去寻求帮助,那样我们会感到不是孤立无助的。现在的教师不光要具有教强的教学能力,还应具备较强的处理人际关系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三、控制自己、寻找快乐

面对生活的压力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寻找快乐。我们作为现代人,在创造生活的同时也应该学会享受生活。工作之余和家人、朋友聚会、聊天、唱歌、游戏,你会觉得生活很美好,同时心情也会好许多,甚至能将更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因为“快乐”是一个人的财富,快乐的人不仅自己有幸福感也能给别人带来快乐和幸福。用你的自信心、积极的态度和日新月异的创造力使自己天天生活在快乐和幸福之中。做自己情绪的主人,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把工作看成是愉悦的天地而不是烦恼的港湾。

阅读全文(15)| 回复(0)| 引用(0)

老师,你别生气热

老师,你别生气

[ 作者:贝贤飞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3336文章录入:lwein ]

中午午睡的时间,孩子们都已睡下了。突然,传出了一个小小的声音:“贝老师,我要小便。”“睡前解过吗?”“解过了。”“去吧,轻轻地穿好鞋子。”侃儒解完小便很快睡下了,孩子们陆续进入了睡眠状态。“贝老师,我要小便。”我那时正在帮孩子整理衣物,回头一看又是侃儒。“侃儒,才过了十分钟你又有小便了?”我考虑了一下说“不可以去,你已经解过俩次了。”但侃儒仍未放弃,“贝老师我要解小便......我没有答复他,他又继续说。得到允许后侃儒解了小便后回来躺下,轻轻地对我说:“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小便这么多。”我走过去笑着说:“不是老师不让你去解,你这样会感冒,会影响别的小朋友。”侃儒听了点点头:“我还有一句话跟你说,就是想不起来了。”我刚要转身,侃儒就接上了:“贝老师,你不要生气哦。”“老师没有生气,你快闭上眼睛睡吧。”

确实,与小班相比,孩子升入中班更懂事了,都能讲道理了。从家长的反映中,有个别性格任性的孩子,也能静下心来和家长谈天,说心里话,能分辨对错,错了以后能及时改正,不再乱发脾气,还能时时帮爸爸妈妈做事。当然,在教育过程中,我们首先提倡的是正面教育,对于孩子的进步或优点应给予肯定和鼓励。能时刻关注孩子的发展,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

上一篇文章: 尊重孩子的能力

下一篇文章: 孩子们这么小,他们有安全意识吗?

篇13:蜻蜓教育网幼儿教师教养随笔

隔代教养是指,幼儿教育的主体为祖辈或大部分由祖辈来承担,祖辈对孙辈实施一系列的教养活动和方式,而父母与孩子接触的时间少,甚至完全放弃对孩子的教养与抚育。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出于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物质生活或是迫于维持生计等原因将孩子交给自己的父母进行教养。很多人认为,隔代教养不仅可以增强祖孙情,缓解祖辈的孤独感,还可以为忙于工作的年轻父母免去后顾之忧,减轻子女工作和生活的压力。然而,近些年,未成年犯罪的现象屡屡出现,而他们中的很多人拥有一个共同特点———在幼儿期由自己的祖辈教养。

二、隔代教养的危害

(一)影响幼儿独立性的发展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隔代教养中,很多祖辈对幼儿过度保护和溺爱,对幼儿的事情样样亲为,事事包办,剥夺了很多幼儿亲自动手和锻炼自己的机会,在增强孩子依赖性的同时,扼制了孩子独立能力和自理能力的发展。本人在幼儿园见习时,小班有一名叫小韬的小朋友,他的父母在外地工作,而他则由姥姥负责照顾和教养。当其他小朋友开心吃饭时,他却是静静地坐在那看着老师或其他幼儿。当我走过去询问原因时,他只是看着我沉默不语。后来通过和老师的交流得知,小男孩由他的姥姥负责照顾。姥姥过于溺爱外孙,本应该是自己吃饭的年龄,姥姥却经常喂小男孩吃饭。长此以往,小男孩便养成了依赖别人喂饭的习惯,别人不喂,他吃两口便不会再吃。祖辈疼爱孙辈固然应该,但溺爱幼儿,包办幼儿的一切事情,会让幼儿失去锻炼自己的机会,影响其独立性的培养与发展。

(二)可能导致幼儿心理问题

幼儿期的孩子十分脆弱和敏感,对父母的情感需求是其他任何感情无法取代的。缺少父母的充分关爱可能会导致孩子缺少安全感,产生心理上的问题,如自我封闭、逆反等。我看过一个纪录片,片中有一位小女孩,名叫小双,她是由奶奶送到幼儿园的。小双很少与其他幼儿说话玩耍,很多时候都是自己一个人静静地做自己的事情。有一次,班里有个女孩想和她一起玩玩具,小双却立马把玩具藏在身后,并狠狠地将小女孩推倒在地。一直到记录片的结尾,周五下午,班里其他幼儿都早早地被爸爸妈妈接了回去,只剩下小双一人。小双的头低着,但她时不时伸长脖子向门口张望的眼神,却透露了她对见到爸爸妈妈的渴望。最后,当妈妈出现时,小双在纪录片中第一次露出了笑容。妈妈和老师说:“一直忙着出差,都是她奶奶带着她,今天难得有空,就来接一下孩子。”小双妈妈的话不多,但却让我明白了小双孤僻敏感与跟她是隔代教养密切相关。幼儿长期由祖辈教养,缺少父母的关爱,很可能会导致幼儿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三)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

幼儿正处于身体发展的关键时期,饮食卫生、营养平衡对其来说尤为重要。而在隔代教养过程中,很多祖辈出于种种不同原因,无意间对幼儿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一方面,祖辈在照顾幼儿时会按自己的经验行事。我们常从祖辈口中听到这样一句话:“我吃的盐比你们走的路还多。”他们往往会对自己从过去得来的经验深信不疑,并按照自认为对的方法喂养幼儿。例如,很多祖辈习惯给幼儿吃剩菜剩饭,在他们的思想观念里,这是一种节约,并无不妥。殊不知,有些剩饭剩菜含有一定毒素,对幼儿和中老年人来说,都是一种健康威胁;另一方面,祖辈过于溺爱孩子,对孩子的挑食等不良饮食行为百依百顺。很多祖辈在和孙辈相处时,恨不得为其摘下天上的星星,对幼儿的挑食现象更是舍不得去教导,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如此以来,孩子的挑食现象日益严重,有些方面营养跟不上,而有些方面则营养过盛,严重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相比较之下,年轻一代父母可通过书本、网络等多种渠道获得相关知识,他们的照顾可能更有利于幼儿健康。

三、意见或建议

(一)

对于年轻父母,幼儿园可在合适时间通过电话交流或为隔代教养的幼儿父母召开家长会,结合幼儿在园的表现状况和问题,向年轻一代父母讲解隔代教养的弊端及对幼儿的不良影响,倡导他们尽可能地多留出时间照顾和教养孩子;

(二)

对于祖辈,幼儿园教师可与年轻一代父母沟通交流,采用合理的方法,委婉地向幼儿祖辈讲述溺爱孩子,包办孩子一切事情,放纵孩子挑食等行为对幼儿的不良影响,转变祖辈的一些错误的教养方式和教育理念,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

(三)

年轻一代的父母应多于与年老一代的祖辈们沟通交流,知晓幼儿的真实状况。了解祖辈们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意见,学习他们正确的经验,委婉地纠正他们的错误之处,共同把孩子教养地更好。

参考文献

[1]童春旺.隔代教育:未成年人犯罪不可忽视的家庭因素[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4,(1).

[2]王军锋.浅谈亲子教育和隔代教育对幼儿个性心理发展的影响[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3).

篇14:蜻蜓教育网幼儿教师教养随笔

[关键词]早期教养学前教育体系部门联动政府保障

[中图分类号]G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017(2012)01-0018-04

保障学前儿童充分享有早期教育的机会与权利,让每个儿童都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是社会进步、教育优质发展的重要标志,这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最新脑科学与心理学的研究进展为人类重视0岁~3岁婴幼儿教养奠定了坚实基础,也证明了0岁~6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内在的联系性和整体性关系,为学前教育一体化体系提供了生理学和心理学依据。

长期以来,我国0岁~3岁和3岁~6岁两个阶段的教养任务分别由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承担,由于不同管理部门对于教养管理的侧重点和重视程度不一,导致两个阶段的教育互相独立与割裂,相对而言,0岁~3岁婴幼儿的教育水平普遍较低。调研显示,目前教育机构和社会机构承担0岁~3岁婴幼儿教养的工作已经起步,但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缺乏社会共育的整体意识,政府相关部门之间沟通协作不够;二是早教市场缺乏管理机制,多数早教机构无教育章法可循,无管理规范可依,也无资质合格的专业人员,甚至混淆早教发展的理念;三是正规教育机构对社区内0岁~3岁家庭进行早期指导与服务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四是家长对于婴幼儿发展和教育的意识相对模糊,片面追求智力开发,存在“过教育”和“失教育”的现象。基于上述现状,本文从多元视角对0岁~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纳入学前教育体系加以具体分析。

一、0岁~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纳入学前教育体系的趋势与现状

(一)国际上0岁~6岁学前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组织采取多种措施宣传与贯彻“儿童权利宣言”的精神,试图提供有利于广大儿童发展的社会条件。1981年,“学前教育国际协商会”将学前教育的年龄段由学前一年延伸至零岁,明确学前教育包括为终身发展打基础的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一切保育与教育活动。1986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低费用、多途径发展幼儿保教”国际幼教专家会议,针对发展中国家的一般状况提出:幼儿保教发展的途径要与家庭社区的期望及当地经济、文化条件相适应,不应分属卫生、教育、福利等不同部门管理,直接为儿童提供多种形式的保教机构,如托儿所、家庭托儿所、综合性儿童发展中心、正规和非正规的学前教育的场所等,改善社区儿童保教的物质条件和社会环境。由此,国际化的学前教育的概念从为3岁~6岁儿童实施机构教育转变为促进出生(或包括胎儿期)至六七岁(入小学前)儿童(城市的、农村的、家庭的、入托幼机构的)的身心发展。

世界各国(地区)政府也开始进行婴幼儿教育改革,重视研究、出台相关的政策,对学前教育包括0岁~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高度重视。如,日本的幼保一元化政策动议,对行政制度、保育内容等实行一元化;美国的“0岁~5岁综合教育计划”和英国的《儿童保育法案》均重申了“整合服务”的改革理念。0岁~6岁学前教育一体化的新内涵已经被世界各国(地区)所认同并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我国0岁~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纳入学前教育体系的现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婴幼儿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开发,普及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明确指出“要重视0岁~3岁婴幼儿教育”。这些纲领性文件为我国0岁~6岁学前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和机遇。

近年来,国内各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先后出台相关文件或召开专题会议关注学前教育一体化的研究和实施。上海、天津、山东、浙江、河北、江苏等省、市围绕托幼一体化展开政策推进与实践研究工作。上海早在1997年《上海托幼三年(1995-1997年)工作回顾与总结》中就明确提出“托幼机构逐步呈现一体化的倾向,把0~6岁学前教育视为一个系统的整体将成为现实”,并配套出台了《上海市0岁~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试行)》。天津市在2004-2007年幼儿教育政策和发展的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行托幼保教一体化,使每一名0岁~6岁儿童都能接受优质教育。山东省兖州市2008年提出,将逐步把幼儿教育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并延伸到0岁~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

在江苏省,目前已经完成了学前教育的基本普及与建设,学前三年受教育率达到95.6%。“十二五”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目标提出,要“进一步推进0岁~3岁早期教育,积极构建0岁~6岁托幼一体化体系”,提供“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其中,无锡市是江苏率先开展0岁~6岁一体化体系构建工作的地区,在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基础上,制订了《无锡市0岁~6岁学前教育体系构建方案》,形成了市政府统筹、教育局主管,卫生、妇联、计生等部门各司其责、协调一致的工作机制。到2009年底,0岁~3岁婴幼儿及其家长接受早期教育指导的比例达到75%。镇江市于2010年出台《镇江市关于进一步推进0岁~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坚持“政府主导、立足公益,专业引领、强化服务”的方针,形成政府主导,教育部门牵头,各相关部门协作的0岁~3岁婴幼儿早教新格局。规划到2012年,力求2岁婴幼儿入园率达到50%,全市0岁~3岁婴幼儿家长、看护人员接受早教指导率达到85%,早教工作者100%接受专业培训,持证上岗。

在南京市,鼓楼区、白下区教育局立足机构,积极开展0岁~3岁的教育实践和研究工作,基本形成了2岁~6岁托幼一体化学前教育体系。在全区范围内,以省级示范园为实验点成立亲子园,积极联动社区、区托幼办和社区教育办公室开展“0岁~3岁优质教育走进社区”的系列活动,开设为3岁以下婴幼儿服务的托班、亲子班,开展育儿讲座、家长工作坊、亲子游戏指导、早期阅读指导等的公益活动。设立0岁~3岁教育研究组,开展对托班年龄特点和活动组织的研究。

由上述现状可见,将0岁~3岁早期教养纳入学前教育体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管理机制,满足家长与社会日益增长的对0岁~6岁婴幼儿接受系统优质教育的需求,加快推进0岁~6岁学前教育体系的研究与构建已势在必行。

二、0岁~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纳入学前教育体系的可行性分析

以幼儿园为主导开展0岁~3岁早教工作(亲子活动、家庭服务、社区联动等)的优势在于,既保证了0岁~6岁早期儿童发展的完整性、一致性和连续性,同时又充分利用、优化、拓展了幼儿园的服务职能与

教育资源。

(一)保证早期儿童发展目标的一致

学前教育一体化不是将托儿所和幼儿园两者进行简单“叠加”,0岁~3岁和3岁~6岁保教工作目标既有区别又有关联。0岁~3岁婴幼儿生长发育规律决定了“以养为主,教养融合”的早教特征。早期教养与家庭服务的目标在于:提高家庭科学育儿的意识与知识技能,促进父母及祖辈与孩子间亲子关系的良好发展,培养婴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婴幼儿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与学习活动。托班教育让婴幼儿从对父母和家庭的依恋,转向对机构教师与环境之间的依恋,他们的探索活动开始能够在家庭与机构之间循环进行。由于在幼儿园参加亲子活动的经历使得幼儿入园适应更快,情绪更加稳定、愉快。幼儿园进行早期教养工作,有利于两个阶段的儿童身心的稳定发展和保教工作的衔接。

(二)丰富幼儿同伴交往的经验

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儿童有社会交往的需求,亲子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同伴交往与共同活动的经验。将这种交往与活动纳入整体的、前后有序的保教体系中,可为幼儿今后在幼儿园阶段开展良好的同伴互动与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提升亲子关系的品质

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是影响婴幼儿早期发展的关键因素,亲子教育的一个重要作用是让父母从教育活动中学习技能,体验亲子情感交流的快乐,促进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家长从专业教育机构获得支持,感受到自我实践的满足,能促进他们更好地胜任为人父母的角色。

(四)促进早教机构的专业化

适宜的保教活动需要有专业的从业人员,科学的保育策略,以及安全友好的环境氛围。幼儿园作为正规的幼儿教育机构,无论在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还是环境资源方面都显现出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这种具有一致性并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资源,对于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五)拓展幼儿园社会服务的功能

幼儿园在举办服务于0岁~3岁婴幼儿的亲子班、托班的基础上,利用幼儿园优质资源为家庭和社区提供多种形式的服务:为家长和养护人提供知识技能、信息支持和咨询服务;帮助家长建立正确的教育观,改善亲子关系。使得幼儿园成为社区的亲子中心和科学育儿的宣传阵地,营造出家园合作、共同关注、社会共育的良好氛围。

三、0岁~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纳入学前教育体系的构建思路

落实社会共育的一体化学前教育战略方针,把0岁~3岁纳入学前教育体系,体现规范管理和一体化学前教育体系的整体理念,从根本上保障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需要构建0岁~6岁学前教育一体化的体系。

(一)规范管理,发展体系

将0岁~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纳入教育管理范畴,逐步理顺管理体制,建立由政府统筹、教育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多种服务形式并存的早教指导服务格局。各地立足本区域学前教育的发展状况与社会实际需求,提供早教指导服务,实行差异式发展。

成立省级早期保教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三级管理网络,横向整合教育、卫生、计生、妇联、社区等资源,纵向贯穿县区、街道、社区、家庭等层面,城市以区为单位,农村以乡镇为单位,依托幼儿园成立示范性早期教养与家庭服务指导中心。

(二)创新模式,部门联动

在模式研究、制度设计和策略实施等层面开拓创新,形成以幼儿园为主导、社区为依托,整合相关部门的力量,构建教育机构、家庭与社区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同时,建立形式多样的社会亲子机构,充分发挥亲子机构对社区内适龄家庭进行早期教养与家庭服务的功能。

以省优质园和乡镇中心园为核心举办示范性早教中心,构建管理、指导、服务功能于一体,幼儿园、家庭和社会教育紧密联系,正规与非正规结合的社区早期教育服务网络。联动计生、儿保、妇联与街道等有关部门与机构,全面营造社区的良好早教环境。以社区为依托,提供相关部门联动的幼儿园亲子服务,并对0岁~6岁儿童家长和看护人员进行早期教育指导,提高他们的科学养育能力。

(三)内容多样,形式灵活

为0岁~3岁婴幼儿家庭提供多样化的、可选择的早教活动和亲子课程,内容可以包括饮食哺喂、习惯养成、保健护理、科学育儿、亲子游戏等。活动内容方面,注重在满足普遍需要的基础上,关注个性化的需求。

活动形式因地制宜,灵活实施,包括由机构组织的集中性亲子活动:选择有条件的幼儿园开展2岁~3岁婴幼儿的半日制或全日制的托儿服务;开展系统的家庭服务:提供家庭教育咨询与服务、定期入户指导、设立家长学校等;建立家庭婴幼儿科学教养档案服务、公益育儿服务网站等。

(四)政策保障,规范评估

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早期教养指导机构标准(包括指导质量、机构质量、指导人员资质等),针对教育机构和社会机构的早教中心实行定期督导和评估,规范与优化早教机构的日常工作与环境,保证工作人员的合格稳定,从制度上保证0岁~3岁早期教养指导工作的开展与实施。

政府可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早教公益性服务,另外,家长也可支付满足其个性化服务所需的合理的费用,确保早教机构具有稳定的经费来源并稳固增长。

结语:早期教育水平和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与和谐发展的重要标志。托

家长对孩子的看法、态度、期望以及教育方法等方面形成的教育观念对孩子个性、习惯、社会性等各方面的发展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如何借助幼儿园亲子活动的平台给予家长在教养方面的帮助和影响,让孩子在家园共育中获得成长与发展?我们进行了以下探索。

一、合理定位教师的职能与角色

在幼儿园亲子活动中,首先要合理定位教师的职幼一体化学前教育体系,是促进儿童、家庭、教育机,构与社区自然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教育战略发展的有效途径。应当构建由政府统筹,教育机构起主导作用,全社会共同参与,体现教育现代化与公共教育服务的0岁~6岁学前教育体系。实现儿童早期发展阶段0岁~3岁与3岁~6岁保育与教育的自然衔接;体现资源共享,协调发展;实现教育机构、社会有关部门和家庭密切联系与整合发展,是实现我国学前教育公平化与均衡化发展的美好愿景,也是迫在眉睫的行动计划。

[参考文献]

[1]丁晓昌主编2010年江苏教育发展报告[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2]卡洛琳·爱德华兹等编著,罗雅芬等译,儿童的一百种语言[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无锡市早教课题研究组,关于构建无锡市“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思考[J],早期教育,2008,(9)

上一篇:学生会公文写作要求下一篇:九年级化学学科九年级备课组计划2013-2014第一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