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个人贷款中

2024-04-08

在个人贷款中(精选6篇)

篇1:在个人贷款中

将个人能力叙述在个人简历中,尔后依靠简历可发挥出来的效果来提升求职者的就职几率,无论站在哪一点来看,求职者都需要对简历可展现出来的色彩有所关注,只有能力的体现,才可帮助求职者提升可就职的几率性。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够对能力问题进行叙述,并且对其进行加强处理呢?

能力的体现来源于方方面面

无论从哪一点来看,个人能力都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即便求职者本身的能力稍差一些,但他们也可通过对简历的增幅处理满足这般需求。通过求职者经常填写的简历来看,他们递交的简历之所以很难受到招聘方的喜爱,原因也非常简单,因为简历中的个人信息表达问题呈现出了极大的差异性,这里我们可以通过自己以往的工作经历进行简历内容的概述,如此便可将原本看起来稍显空白的简历陡然间变换成为身价百增的存在。个人简历模板 大学生个人简历网

求职者唯有了解招聘方对简历的.重视区域 才可针对性的制作简历,加强简历的能力叙述,对于每一位求职者而言,这都是他们最需要掌握的关键问题,之所以有些人难以获得心仪职位,便与这般缘故有关。

求职者仅需在创作个人简历时对其可创作的风格进行关注,并且巧妙的运用一些技巧进行内外色彩的叙述,这样一来便可最大程度的扩大个人简历能够产生的影响力,当然,我们将能力的叙述当做点睛之笔也一点也不为过。

相关阅读:个人简历要注意主题,财务总监助理个人简历,个人简历发挥出相应的运用效果

篇2:在个人贷款中

陆 洋

[摘要]:小微贷款缺少担保是金融业相当挠头的问题,考虑相对高的收益率以及潜在的增长性,银行业对小微企业放贷颇为纠结。因此在个人或小微企业融资难尚待解决的大背景下,开发贷款保证保险既有助于巩固与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业已存在的合作关系,也为保险公司打开了新的资金来源渠道。但无抵押贷保证险的愿景虽好,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将对贷款保证险进行探讨。

一、引言

2012年温州金改方案的实行及随后出台的放宽小微贷款信贷约条件的措施;随着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逐步关注小贷领域,小额贷款供给不足的问题得到缓解,但其结构性矛盾却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如何解决小微贷款的结构性矛盾,必须了解小微贷的前世今生。与一般信贷不同的是,小额贷款产生于金融抑制时代的特定融资需求;具体而言,小额贷额拥有非常模糊的身份,在农村,小贷以促进农业精耕细作的名义被允许,在城市,小额贷仅能以半公开的身份活动状态。可以形象地说,小额贷款是金融领域的“农民工”。

考虑到小额贷款的发放具有资金使用临时性和客户培育长期性的双重任务。根据小额贷款的放款规律一般是第一笔贷款额度小、利率高,随着合作的深入,逐步放大额度、降低利率,但利率管理的差异化造成了小额贷款发放时利率确定人为因素过多不利于小额贷款风险管理体系的科学化、规范化;并不利于稳定客户群的培育。加之目前社会普遍认为小额贷款放款时利率过高;且普遍存在着放“人情款”、“关系款”的现象。小贷信用保险通过设臵不同保费率实现小贷风险转移,能有效地规避小贷领域中的道德风险,应是小贷发展的“护身符”。

为此,本文将通过分析贷款信用保险与小额贷款的关系出发,通过贷款信用保险的风险转移机制缓解小微贷款缺少实物担保而引发的金融体系不稳定性的担忧,促使我国小微贷款效率的提高。

一、小微信贷发展状况

1、小微贷款资金渠道多元化 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民间的小额贷款公司逐步进入小微贷款领域;2008年5月《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颁布实施后,小贷公司如雨后春笋,增长迅速。以宁波地区为例,截至2012年12月末,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696.79亿元,比年初增加469.25亿元,高于上年增量165.89亿元;小微企业贷款增速14.54%,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2.52个百分点。涉农贷款增量538.8亿元,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水平3.39个百分点。

2、信贷创新日趋活跃 为适应小微贷款由营运性资金需求向发展性资金需求的转变,有的金融机构推出了贷投联动和股债联动新的信贷模式。为解决小微贷款潜在风险过大,缺少实物担保的问题,有的金融机构偿试用大数法则、收益覆盖风险的原则来确定贷款利率的放贷模式,更多的小贷机构则将注意力在短期融资市场需求上,推出了应收账款担保放款模式、仓单担保等新的放款模式。

3、。小微贷款需求分化明显

小微贷款市场的需求存在着明显的企业规模差异性和地区差异性。有关统计表明,60.54%的客户近期需要借款,有61.61%的客户需要1至3年期的借款,有36.61%的客户需要超过三年期的借款。60.11%的客户希望从银行中取得贷款。

自2012年银行业增加了对小微贷领域的关注度后,小微贷市场中长期融资需求非但没有出现满足的迹象,由于银行信贷的介入,降低了整个小微贷市场的融资成本,诱发了小微信贷用户的过度融资需求,由于新增小微信贷的政府推手,使得信贷配给机制在中小企业贷款领域出现了强化,与地方政府关系亲近的地方经济体能够便利地获得低成本融资,小微融资的道德风险增加。与此同时形成对比的是,小额贷的短期融资市场开拓却因借款人背景复杂、信用调查难度大造成的高成本而进展缓慢。

二、目前贷款保证险存在的问题

1、金融体制结构性矛盾严重制约贷款保证险发展

近年来我国保险、证券、信托发展尽管极为迅速,银行“独大”的局面短期难以发生改变,贷款保证险其核心是将缺少资产担保的借款人潜在偿还风险由银行传递给保险公司,然而由保险公司利用大数法则通过投资来分散掉;银行业“独大”,尤其是在我国二三线城市中居于绝对主导地位,因此银行为核心的超稳定地方金融市场;使得小微贷利率上下波动过窄,难以如实地反映小微贷融资成本;过小的利率波幅,迫使大量潜在的小微融资需求转向民间借贷领域,造成正常的小微贷款与民间融资的利率过大,因此正常渠道小微贷融资的风险更多地体现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风险而非缺少实物担保而引发无法偿还的风险,贷款保证险在解决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是无能为力;银行的巨大规模使得银行自身即具备通过大数法则进行掩盖。只要银行的信誉不受损,只要储户的资金仍源源不断地流入,只要政府的支持不减,就有足够财力和消化风险波动所带来的损失,相反贷款保证险可能产生的对客户产生银行承担风险能力弱化心理暗示,使得银行尤其是股份银行忧心冲冲。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推动下的贷款保证险已由转移、利用市场风险异化为银行、地方政府逃避自身违约责任的工具。

小贷机构以其放贷的灵活性成为一般性贷款保证险最为活跃的领域,由于小贷机构亦正亦邪的身份及其自身管理缺少规范使得保险公司在面对商业小贷用户时,普遍高估风险;不敢轻易降低费率,考虑到正式金融领域与民间借贷市场之间存在的巨额息差,高额保费率亦有其存在的土壤,如此高的融资成本,势必使小微贷用户在格雷欣法则的作用下,出现分化,贷款保证险用户选择范围过于集中在那些高风险、信誉较差的客户群中,违约现象时常发生,这将倒逼保险公司提高费率,信誉差、资信状况差的小微贷款用户将充斥整个贷款保证险市场,非但起不了规避利用小微贷市场的目的,进一步抬高小微贷的融资成本。更有甚者部分小贷机构将贷款保证险作为小贷机构套现转入民间集资进行身份转换的工具。

2、政府干预过多,贷款保证险缺少灵活性

政府和金融机构对小微信贷的持续关注,使得金融资源过度集中于大中型企业的局面得到了一定缓解。由于我国金融机构的管理特点决定了地方政府对金融资源分配的发言权较小。贷款保证险的推出赋予地方政府在金融资源分配领域更大的发言权,以权力为中心,以资产属性为其分配特征的金融资源分配体系没有因为贷款保证险的出现而打破,相反出现了强化的趋势。以上海模式为例,太保开发的此类贷款保证险仅适用于经过上海科技局推荐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此类科技型中小企业经地方政府筛选后,短期风险无疑是被降低了,但其代价必然是以国家产业发展规划或是地方发展规划为标准的,当然这些项目在短期内的确填补市场空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起到促使地区的产业升级的作用,从中长期看,由于政府的干预,势必造成产业发展的“大跃进”,出现产能过剩,最终重新洗牌,在现实生活中这些情况已非个案,在光伏产业、风电产业、造船行业等行业都已经发生过,贷款保证险的中长期赔付风险高企,同时地方政府的介入,保险公司在设臵保险费率考虑到违约风险由政府、银行、保险公司三方共同承担时,多会人为地低估风险,在政府先行审核的背景下前期费用诸如信用调查等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目前2%的年化保费对保险公司而言仍是有利可图。政府筛选下的金融投资往往倾向于成熟度较高的企业,普遍面临发展后劲的问题,同时政府的介入将带来逆向选择问题,都制约着贷款保证险市场的发展进而影响整个小微贷市场的发展。

3、贷款保证险产品单一,市场发展空间有限

我国现阶段推出的贷款保证险产品不是依附于小贷公司、就是挂靠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其产品缺少灵活性,这导致保险公司贷款保证险开发事前调研不足,推出保险产品千人一面,大量标准化、低质量贷款保证险产品充斥市场,激烈的同质化竞争,迫使贷款保证险过早地进入杀价竞争,这导致了产品利润空间狭小,挫伤了保险公司开展新贷款保证险的热情。

目前小微贷业务具有高度的同质性,导致小微贷业务多走标准化、批量化的路子,依附于小微贷的贷款保证险同质化竞争是难以避免的,但贷款保证险成本居高不下,贷款保证险的成本管控的难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首先对客户人品、还贷意愿的判断和对客户的培育;其次需要量化和真实客户资产负债数据的积累;最后忠诚的保险经纪人和理赔人员队伍的培养;由于贷款保证险业务大规模开展也是近一两年的事情,因此数据的积累和人员的培养都需要极大的投入。批量化、标准化的贷款保证险在实现与小微贷款发放同步的时候,将风险集中给保险公司,考虑小微贷的长尾性,即一般情况下只要小微贷用户按期还款,其续贷不会被拒绝;银保联动,贷款保证险也将跟进,但随着用户的信誉状况改善,贷款保证险的保费将呈现出前高后低的局面,但贷款保证险承保对象随着经营的深入,其潜在风险也在累积,过度地标准化、批量化的贷款保证险服务,从贷款保证险的中长期发展来看,将导致贷款保证险缺少足够的利润支撑,将导致贷款保证险缺少发展后劲。

三、关于小贷领域贷款保证险的发展的建议

1、实行小贷款保证险分类管理,降低贷款保证险系统性风险。小额信贷业务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其在促进社会发展、增强社会创新、解决就业等诸多方面发挥的作用有目共睹,但随着我国中小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出现了变化,原有的小额信贷发展模式遇到了瓶颈,贷款保证险的引入使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小贷公司及公益性机构有了规避小额信贷发放风险的有力工具。

目前社会上对小额贷款保险的顾虑主要集中于贷款保证险的引入会不会增加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使我国中小企业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政府适当给小额贷款保险承担着将小额贷款体系由原先通过高利率进行风险补偿的方式转化为通过保险这一更加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模式进行集中化解的功用。完善差异化的小额贷款保险是促进小贷市场健康发展的前提。

“小微信贷+贷款保险+财政保费补贴”模式,应建立按不同行业、不同标准将小额贷款划分为“支持类”、“鼓励类”的基础上,不同标准的财政保费贴补,既能改善小贷用户风险配给,提高小微贷款覆盖范围,又不使风险过度沉淀于金融体系之中,但该模式在转移小贷风险的同时也压缩了小贷机构利润,因此合理确定小贷中的保费政府财政贴补范围和合理水平是关键。完善抵押制度,目前小微贷款用户普遍存在着“有效担保物不足”的问题,这困扰着贷款保证险的深入开展,针对不同的用户采用灵活性的物权担保,例如为信誉良好客户提供应收账款、仓单保险,以方便其融资。由于小贷用户其资产多集中于小块土地及土地附着物,可适当提高土地在贷款保证险保费确定过程的地位和作用。

2、完善银保协作机制,提高小贷信贷效率

现行的小贷放款机构与保险机构协作机制存在结构性缺陷使得小贷放款机构、保险公司与贷款用户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情况变得益发严重,完善小贷放款机构与保险机构协作机制成为提高小贷效率的重要途径。

1、建立银保征信共享机制 银行对信贷用户征信其立足点是基于对客户人品、还贷意愿及有无实物资产担保三个标尺,重点关注的是本金及利息的按期偿付;保险公司贷款保证险信贷数据多以个人及其家庭现时及未来的收入为标准,其立足点在于增加保险产品的供给能力、降低供给成本,通过提供更加实惠、便捷的服务,增加整体效用水平。保险公司通过针对特定地域批量征信达到降低成本。而小贷放款机构往往立足于逐笔审核或集中于某个领域的统一授信,因此共建银保征信系统,通过对贷款企业的信用信息进行集成,构建贷款企业的信用信息平台,使保险机构地域性信息优势与银行融资成本管控优势相互整合,这将有效地缓解小贷放款机构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况,防范来自贷款方的道德风险,增强银行小贷放款意愿和放款规模。

2、建立银保协作审核机制 小贷审核不仅关乎到银行的利益,也关乎到保险机构的切身利益。如果银行因贷款保证险的存在过多地向高收益、高风险的小贷用户放贷,将导致保险机构巨大的债务代偿风险。建立银保之间的贷款审核协作机制,首先银行与保险机构分别进行审核;然后再由银行与保险公司对审核结果进行协作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行协作决策。这将有效地抑制小贷用户的逆向选择风险,降低银保所面临的共同风险。

3、建立银保协作风险管控机制 小贷发放后,由于贷款保证险风险转移功用,实时、动态且以低成本管控小贷风险成为银行和保险机构的共同目标,由银保合作共建风险管控体系,实现对小贷风险的双重管控,是完善贷款保证险的重要内容。银保协作下的风险管控机制其核心应是银保之间风险及时传递,风险信息协同分析、风险责任在银行和保险机构之间的分担。银保之间风险信息的及时传递是银保协作风险管控机制的基石,在此基础上进行的风险信息协同分析,及以此为依据进行协同风险管控措施。可有效降低小贷整体风险,提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小贷投放意愿。银保协作风险管控机制不同于一般的风险管控体系之处还在于如何确定风险在保险机构和银行之间合理比例,目前贷款保证险受限于业务规模有限,资本聚集能力弱;投资渠道狭窄,获利能力差等诸多因素,造成贷款保证险风险补偿能力有限。因此有必要尝试金融创新,增强贷款保证险对小贷风险的分担功能,降低因小贷无法按期收回所形成的损失。

3、区分小贷用户,实行差异化贷款保证险战略

①关注小贷用户的利益,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贷款保证险营销模式 目前我国的小贷信用保险处于起步阶段,目前的营销模式纯粹为产品导向和企业利益驱动,即保险机构只与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打交道,保险机构推出的小贷信用保险,基于规避和转移放款机构的风险,销售渠道也立足于放款机构代销为主,这种模式切断了保险机构与小贷用户之间的联系,从源头上滋生了侵害小贷用户利益的误导,实质上加重了小贷用户的融资成本,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贷款保证险模式势在必行。

以需求为导向的贷款保证险经营模式,必须将信息披露与需求衔接作为贷款保证险开发的前提。必须将贷款保证险从迎合银行等金融机构规避风险的需求转向保护小贷用户的合理权益,防范贷款保证险误导事件的发生。在贷款保证险体系中,无论从保险专业知识、还是从维护意识乃至保险标的风险程度上看小贷用户都处于“弱势”地位;合理保护小贷用户的自身利益,防范贷款保证险误导事件的发生成为贷款保证险产品推广过程中必须重点关注的领域。对小贷用户,应强化识别及风险分类管理,降低投保人风险承受力与贷款保证险风险程度不匹配及投保人承受力与贷款保证险的保费金额不合适等“错配”行为发生的概率。

②促进贷款保证险市场从“市场同构”向“市场细分”转变 贷款保证险不同于一般商品,其本质是就未来发生损失可能性所做的偿付承诺,因此用户的贷款保证险需求具有潜在性,对销售渠道尤其是金融机构代售渠道的倚重是贷款保证险的特点;以目前我国保险佣金计提是以新单保费为计算基础(最高一次性计提佣金可占保费的20%),在高度同质化的贷款保证险市场竞争条件下,产品成本管控的压力迫使保险机构不得不以牺牲偿付能力为代价。因此应进行贷款保证险产品市场细分,提供能满足各层次小贷用户有效需求、符合贷款保证险保障实质且价格公平的贷款保证险,进一步拓展代销渠道,降低金融机构代销比重,扩大电商代销范围,将单一贷款保证险扩展为贷款保证险、借款人人身意外险等一揽子险转变,由统一型保单向个性化保单转变。

参考文献:

① 《地方政府怎样规制民间借贷-来自鄂尔多斯市的调研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2.6.23~31)

篇3:在个人贷款中

一、个人基本信息解读

目前个人征信基础数据库中的个人基本信息, 仍是展示最近上报的数据, 尚未建立个人基本信息的整合机制。从时间顺序上可以简单的推断, 最新上报的个人信息应该是较能反映客户申请贷款时的实际情况的。但鉴于银行对大部分个人信贷的填写和核实要求均不高, 所以该部分数据主要是作参考分析, 实际审查判断还是要结合客户具体情况, 不能“唯数据论”。

(一) 学历解读

学历反映个人的受教育程度, 根据对违约客户的数据分析, 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客户, 违约概率相对较低。但各家商业银行对个人客户的学历情况往往不进行核实, 一般在系统中直接采信客户提供的学历情况。这样客户学历情况的准确性就不能完全根据征信报告“最高学历”一栏直接判断, 而是要结合其他信息一起考量:

1. 一般而言, 学历与年龄有一定关联性。

从客户的出生日期计算出客户年龄, 若征信报告显示的最高学历明显与年龄不符, 那就表明学历信息可能有误, 需要客户进一步提供相关证据材料。例如, 征信报告显示最高学历为研究生, 而年龄仅为22岁, 那么这2个数据项在普遍意义上就存在一定的矛盾。同样, 婚姻状况和年龄也存在相同的关联性。

2. 学历与信用卡开户日期比对。

一般而言, 学生在校期间不会拥有多张信用卡, 尤其是额度超过1万元的信用卡。如果从客户年龄和学历推算出的在校学习期间, 发生较大额度的信用卡开户, 那么对于这一学历就需要进一步的核实。

(二) 职业信息解读

客户的职业信息, 尤其是工作单位名称一般在申请贷款或信用卡时银行关注审核的重点, 应该说上报的信息准确性还是较高的。从单位可以基本衡量出客户的大概收入水平。当然, 部分知名大型企业内部可能存在劳务用工形式, 所以审核客户是否该企业的正式在编职工也是信贷审核中必须的。从客户工作单位列表罗列的单位数量, 结合客户的年龄和学历, 基本可以了解客户工作是否稳定, 职业生涯规划是否有序, 是否经常处于换工作的不稳定状态, 这对个人资信的审核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年收入一栏的数据, 由于各行对收入的认定标准不尽相同, 并且客户会根据申请授信的额度填写收入金额, 随意性较大。故征信报告上的收入水平, 应主要作为一种参考, 具体操作时可以大概取一个平均数, 而目前尚不宜作为主要衡量客户收入水平的依据。

二、个人信用信息解读

个人信用信息直接描述了客户历史信贷行为, 商业银行在审核贷款时对这部分信息的解读是重中之重的工作。

(一) 贷款信息的解读

1. 还款能力判断。

从月应还款额以及逾期情况, 可以判断出客户的偿还能力。在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缴交尚不完善的情况下, 个人收入的判断与审核存在一定难度, 由此也给衡量客户的还款能力带来了困难。但从征信报告上显示的月应还款额和历史的还款情况, 可以判断出客户的还款能力。例如, 客户每月归还其他商业银行月供5000元, 经过正常还贷2年, 现已结清, 且还款历史很少有逾期, 那么我们可以基本认定该客户具备归还每月5000元以下的贷款的能力。从贷款种类方面可以推断出客户申请拥有的房产套数。贷款种类为个人住房贷款的, 如果均尚未结清的, 可以说明客户名下至少拥有的房产套数。房产目前仍是我国公民的主要资产, 从这个方面可以较好的体现客户的资产实力。当然对于利用贷款购房套数过多的客户, 由于其可能涉及投机炒房, 面临资金链紧绷的风险, 在房地产市场发生波动的情况下, 这类客户还是面临较大的潜在风险, 在信贷审核时需要重点关注。

2. 个人资信情况解读。

目前各行对于客户的资信情况的评价尚未形成较为统一的标准。但一般都不是采取教条的方式, 机械的解读个人征信报告信息。也就是客户发生逾期, 并不当然的表示客户个人资信情况较差。由于造成贷款逾期的原因多种多样, 往往界定客户个人资信的标准是判断是否“恶意逾期”。一般我们解读个人资信情况遵循以下原则:借款申请人名下有多笔贷款的, 以其中还款记录表现最差的一笔确定客户的信用状况等级;在客户向我行申请贷款时, 名下已结清贷款的信用记录, 各行可根据结清原因的实际情况, 认定时适当放松;金额2000元以下的拖欠记录, 认定时可以酌情不列入逾期次数;同时, 根据贷款近24个月还款状态记录、累计逾期次数、最高逾期期数三个主要指标, 分别从近期逾期情况, 历史逾期情况, 以及违约程度等角度对客户进行一个分层。

(二) 信用卡信息解读

信用卡透支由于频率高、额度小, 可以更为全面的体现客户的消费习惯和日常信用习惯, 也是我们日常信贷审核的重点关注之处。以往普遍认为信用卡申请过多的客户, 存在自身收入不足, 严重依赖透支消费的风险。但鉴于目前各家商业银行发卡准入门槛较低, 一人多卡的现象普遍存在。例如, 大部分银行员工为了相互完成信用卡发放指标任务, 均办理了多张信用卡。所以, 不能仅凭信用卡的张数, 简单的判断客户资信情况。而是应该结合信用额度和最大负债额一并考虑。比如, 客户申请多张信用卡, 且平均信用额度都较低, 客户经常透支并出现逾期, 那么客户的资信水平相对是较低的。

另一种客户是没有任何信用卡和贷款的申请记录, 以往认为该类客户没有信用记录, 对其的资信评定有一定负面影响。但考虑到中部分人群虽然有良好的收入, 但仍不太习惯透支借贷消费。所以, 对于该类客户的评定也还是要根据其收入、工作和资产状况综合评定。

三、征信报告查询记录解读

个人征信报告查询记录主要是留下查询者的痕迹, 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但这一客观记录也可以帮助我们日常的信贷审核。发生“贷款审批”或“信用卡审批”的查询, 比对查询日期和之前的信用卡与贷款的信息, 若存在有审批查询, 而无授信发生, 则要对此引起重视。当然, 此类情况也不能一概推论为客户曾因个人资信原因被其他银行拒贷。可能存在客户主动撤销贷款申请等例外情形。若发生“贷后管理”查询, 同时比照查询日期和之前信用卡与贷款的逾期情况, 发现有还款逾期, 且有银行进行贷后管理的查询, 那么该客户的逾期很可能已经引起银行的关注, 银行已开始参考客户在其他银行贷款的还款情况。这类客户的风险相对是较大的。同样, 这类信息也可作为贷后预警, 虽然客户在本行的贷款可能因为是房屋抵押, 尚未出现逾期, 但在他行的无担保信用卡已出现较为严重的违约, 且引起他行的重点关注, 那么本行也应该提早采取相关措施, 将风险控制前置。

总之, 在审贷解读过程中, 要避免仅凭一个信息点, 就做出简单的判断和推论, 而是应全面的分析, 利用各信息点之间的相互印证关系, 结合客户的实际情况, 综合得出判断。这才是较为科学的解读个人征信报告的方法。

四、个人征信系统在个人贷款业务发展中的作用

(一) 个人征信系统的使用, 大大提高了贷前调查工作的效率

为客户经理进一步进行调查提供了可靠的信息, 为缩短贷款办理时间创造了条件, 满足了客户对贷款效率的要求, 增加了客户体验。

(二) 个人征信系统的使用, 从源头上控制了客户违约风险

个人征信系统作为个人征信信息的载体, 督促了客户及时履约还款的意愿, 提高了客户的还款意识, 从源头上控制了客户违约所发生的风险。

(三) 个人征信系统的使用, 丰富了贷后管理的手段

贷后管理人员可利用个人征信系统查询存量个贷客户的信用报告, 从而使催收人员能够全面掌握贷款客户实时的负债情况和信用状况, 了解客户的还款意愿及还款能力的变化, 对降低个贷违约风险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5]第3号2015.08.18.

[2]征信业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31号2013.1.21.

[3]彭建刚.商业银行管理学.第2版.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9, 20-30.

[4]戴航.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与防范[J].时代金融, 2011 (3) :49.

篇4:个人在历史中

如果再收入舒芜1955年所提供的当时妇孺皆知的《关于胡风反党集团的一些材料》,应该说,《回归五四》这本书将是一部具有特别意义的历史文献。从这本书中,读者将不难看出,舒芜是怎样从一个追随时代进步的知识青年,在胡风、路翎等师长朋友的引导下,成为积极参加四十年代启蒙运动的思想斗士;又是怎样在遭受挟政治威权的理论打击后,在五十年代决然否定过去的一切,抛师弃友,走向启蒙的反面,犯下巨大的罪过;又是怎样在巨大的历史灾难过后,将晚年的精力集中于五四运动的代表人物周氏兄弟,尤其是周作人的系统学术研究上,反复强调他们反封建的一面,从而试图通过对五四启蒙立场的回归,对那段不断制造知识分子悲剧、制造人的悲剧的历史作出间接而深入的否定。在这样一条非同寻常的“转变”路上,舒芜在五十年代的“转变”最发人深思,这一“转变”特别突出地表现在《从头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致路翎的公开信》这两篇文章中。那么,这究竟是怎样一种“转变”呢?这是一种外部批判向“自我批判”的“转变”,这种“转变”只能放在二十世纪中国政治语境中考察,它的根据是“历史决定论”——即历史真理的使命必然地落实而成革命党的党性,是否合乎党性原则成为判别一切人的思想与行为是先进、落后或反动的唯一尺度;“其中以因自由思想而偏离党性的知识分子最为批判与改造的对象。”张志扬:《缺席的权利》第61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自我批判”的根据和逻辑是这样的,辩证唯物主义确立了“客观规律”的本体论,历史唯物主义确立了以创造财富的劳动阶级为历史之主体的价值论,所以,无产阶级政党的领袖人物的思想无疑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所根据的客观规律的最正确的认识者和运用者。在这样的决定论面前,知识与知识分子的等级性与价值性,先行设定了。知识只有两种:阶级斗争知识和生产斗争知识,而阶级斗争知识主导作为基础的生产斗争知识。知识分子以知识自律的独立性与优越感,在道义上被取缔了。另一方面阶级斗争的司令部的最高司令才是人类智慧的最高代表,他的思想因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最高综合的真理体现,当然是决定一切的。相形之下,知识分子的知识统统不过是局部的片面的知识,岂有不心悦而诚服的道理。这就是为什么,那样多的高级知识分子,愈真心诚意地想弄清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所统一的天道规律,愈相形见绌,甚至自惭形秽地自我批判自己的资产阶级性质,以至自我批判到人格低下的地步。……张志扬:《缺席的权利》第60、61页这就是当时的时代逻辑,当它内化为舒芜的行为依据后,这种“转变”就顺理成章地发生了,正如舒芜自己所表述的,“多年追求的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的伟大胜利,一下子实现了。我清楚看见,这不是单纯军事上的胜利,……甚至也不是某种较笼统的理想、愿望、思潮的胜利,而是一整套明确的理论、学说、思想的胜利。什么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更具体更亲切地说,就是毛泽东思想。这是解放初期一切有进步思想的人的共识……那时一提起‘毛泽东思想’,马上就会想到它是从中国人民的百年苦难中提炼出来的真理,刚刚还是被禁止被迫害的,有一种道德的正义的光辉,我也是这样认识。……解放前我自以为是马克思主义,权威方面却说我是反马克思主义,现在我要用毛泽东思想做标准,自己给自己裁定一下。……”第637、638页也正是有这样的心理逻辑,舒芜才首先从学习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经典文本入手,抛出了《从头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一标志着彻底转变的“自我批判”书,开始与胡风及其朋友们划清界限,并以毛泽东思想的精义为尺度,理直气壮地裁定自己的《论主观》为错、胡风及其朋友们的思想与行为为错。在这篇文章中,舒芜对吕荧、自己和路翎等胡风同仁的否定与批判,首先是从他们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游离”的态度开始的,依此而定性,一处错,处处错,特别是在“结合”了实际生活和工作后,又以工农干部/知识分子、集体主义/个人英雄主义的二元对立的价值等级模式,对知识分子赖以安身立命的独特生活方式与工作方式——舒芜将之贬低并简化为:“严重地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为了搬弄一套好看的、神秘的把戏,来炫耀自己”、“高谈阔论”,“所谓‘个性解放’,……在实际工作中,无非就是自由散漫,对抗组织,脱离群众,自高自大,孤芳自赏,这些恶劣的作风”第278—280页——进行了猛烈的攻击;自然而然,这种批判所用的武器完全来自于毛泽东思想,来自于毛泽东对知识分子的严厉要求:“必须在群众的火热斗争当中,进行艰苦的思想改造,真正站稳工人阶级立场,然后才能真正用文艺来为工农兵服务”。第278页

这种否定与批判在《致路翎的公开信》中,更是到了“上纲上线”、将胡风及其朋友们的文艺思想判处“死刑”的严重程度,“在进一步分析了他自己和路翎及其所属的小集团一些根本性质的错误思想”之后,得出了他们“否认工人阶级的领导”、“否定党的领导”、“企图按小资产阶级的面貌来改造世界”、“发展着恶劣的宗派主义”、“直接对抗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政治性结论。就是在这里,舒芜彻底完成了从一个具有独立思想与批判精神的知识分子向加入集体政治合唱的转变。

在《回归五四》这本书中,若就思想理论价值而言,还是以《论主观》为最高,在某种程度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论主观》宏大的哲学构想、特别具有政治敏感性的“主观”哲学范畴的提出,才导致了有组织的大规模的批判,成为四十年代左翼文学阵营的“一大公案”,也成为舒芜进入新中国后的一大思想“包袱”。

如果没有新中国建立后的文学一体化运动参见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第一章,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可以说,舒芜的这篇《论主观》将会和胡风等人的文艺理论一起,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产生良好的影响,将会使当代文学呈现出非常丰富的面貌。在《论主观》中,舒芜从五四的启蒙立场出发,怀抱“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继续发展”第577页的雄伟抱负,大反机械——教条主义的“旧唯物论”,大倡“个性解放”,并对抽象的“人民”概念、“阶级意识”以及对“具体个人”与“阶级”的关系的形而上学的理解,作了非常深入的辨析与批驳,从而在哲学上对胡风的“精神奴役创伤论”、现实主义人学观,对路翎等“七月派”作家的创作实践,作出了有力的呼应。在日趋“纯粹化”、机械——教条主义的左翼文坛,可以说是醒世之言。有些话,就似乎是针对当代文学理论与创作弊病的先见之明,与胡风的观点如出一辙。篇幅限制,例证从略。请参阅第55页、第57页、第60页

除了《论主观》之外,舒芜写于四十年代的文章还有《论因果》、《论中庸》等等,都是他要“把马克思主义尚未继承的前代哲学遗产继承下来,”以“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大志的体现,可惜,这种大志不仅生不逢时,而且更为可悲的是,怀有这种大志的人也因时代政治巨大的现实强制力和自身严重的人格缺陷,而走到了这种理想的反面。

不可否认,舒芜的文章极显学问和才华,但是,正如一些研究所指出的,恰恰是这种强烈的政治、文字表现欲害了他,而这一点在《回归五四·后序》以及《〈后序〉附记》、《又附记》中再次体现出来。

第一次读《回归五四·后序》,我的感觉是:“太轻描淡写了”。是的,与当年发生的大规模苦难相比,即使不是直接的“肇事者”,这篇文章也是显得失重的,更不必要求它还有什么创造的生命与深刻的启示了;这也再一次印证了胡风对于舒芜的判断:有“把对象局限于所痛切关心的一方面”的毛病,或者换句话说是“小处敏感,大处茫然”。

关于舒芜在《回归五四·后序》以及《〈后序〉附记》、《又附记》中所作的文章功夫,特别是对于胡风的“两面性”的巧妙的“事实真相”的叙述等等,上海青年学者张业松已经在《关于舒芜先生的是非》一文载《书屋》,2000年第11期中据实做了精当的剖析与有理有据的反驳;在这里我只需补充的是,舒芜在《又附记》中借长沙友人之口将别人劝阻他发表什么长信的动机暗示为要“保护胡风先生作为一个受难的思想斗士的形象”,并接下来故作客观地表示:“对他这一说,我不甚理解,我只说事实,本来无意损害任何人的形象。”第70l页似乎他真还能说出“胡风事件”后面还有什么更新鲜的真相似的,似乎这些事实真还有“损害任何人的形象”的可能似的;可惜,舒芜这回“过于聪明”了点,他忘了他在1955年的“胡风事件”中所提供的《关于胡风反党集团的一些材料》,其中的所谓“事实”已经被调查证明为“不实”,正如张业松所揭示的那样:“知道实情而要面向绝大多数不知道实情的社会公众入人以罪,这就是构陷。”没想到舒芜今天还要故伎重演,以为仅靠他所谓的“事实”就让人信服他的清白,甚至怀疑胡风及其朋友们的人格,真正也太看轻了九十年代人的智商与历史感;其实,即使舒芜真的能够从自己时好时坏的记忆中挖掘出一点能够证明胡风或其朋友的不纯粹的一面的事实,他以为就真能损害得了他们的形象,就能反过来证明自己在“胡风事件”中的清白了吗?在这里我不禁又想起了鲁迅的话:“因此,我倒明白了胡风鲠直,易于招怨,是可接近的,而对于周起应之类,轻易诬人的青年,反而怀疑以至憎恶起来了。自然,周起应也许别有他的优点。……胡风也自有他的缺点,神经质,繁琐,以及在理论上的有些拘泥的倾向,文字的不肯大众化,但他明明是有为的青年……”。鲁迅:《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鲁迅全集》第六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

时间已经到了二十世纪的终点,回头再看看鲁迅五十多年前的判断,再比照比照胡风从青年到晚年苦难而光荣的人生长旅,我们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说,鲁迅没有看错胡风,胡风更没有辜负鲁迅的评价:这是纵使任何想靠一两件所谓的“新发现”、新理论而混淆视听者用尽心机也无法抹杀的。对于胡风及其朋友们来说,他们对于真理的追求、他们的文艺思想与文艺实践,是融进了自己的血肉,经受过血与火的考验的,他们那种生命与真理同在的殉道者气质,是那些漂浮的苍白的文字,无论它多么漂亮,都不可能抹杀得掉的;这也正是他们与舒芜的根本性区别。

撇开利用“私人信件”这件与个人人格有关的事情不谈,如果说,五十年代的舒芜和许多大小知识分子一样主动地走上转向之路,还有可以原谅的历史背景因素的话就算如他自己所描述的那样——由政治信仰的真诚幼稚犯下了巨大的罪过,那么,时过境迁,在经历过由他引发的巨大悲剧之后,在人们已经具备反思历史的从容与客观的现在,舒芜还是想将责任推给“历史”,甚至推给胡风及其朋友们,力求从丑恶的过去中得一个清清白白之身,就显得令人绝望。

在胡风的朋友中,舒芜并不是最年轻的一个,所以以“一个三十来岁的青年”聂绀弩:《聂绀弩诗全编》,第418—419页,学林出版社,1992年为理由开脱舒芜在“胡风事件”中的罪责,同样不是历史的客观的态度。因为还有一个更年轻的张中晓在。同样的道理,以历史的“必然性”、时代的局限性为理由来评价舒芜在五十年代的转向同样不能给后人提供更多的启示与警策。因为还有胡风及其朋友们在,有真正的五四精神在。因为舒芜在五十年代也并没有一定要“那样”的转向的致命威胁,他至少还有“缺席的权利”,如果他真的获得过五四精神中“人的意识”的话。从这一点看,舒芜即使在四十年代年轻的时候,也并未获得五四精神的真传,至少,他并未将对于真理的追求与认识融入自己的血肉,至少,在他那里,个体的生存以及与此相关的事业的生存是远远高于人格的尊严与精神的独立的;至于写《回归五四·后序》以及《〈后序〉附记》、《又附记》的晚年,也仍未回归五四个人承担的起点上来,像鲁迅那样在解剖别人的同时,时时解剖自己,勇敢地解剖真实的个人内心的历史,承担起“黑暗的闸门”。

篇5:在细节中彰显教师个人魅力

2008-08-11 05:16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

教育家说:不善于捕捉学生细节的教育是缺乏技巧的教育;

笔者学舌:在细节中彰显个人魅力的教师才是高明的教师。

镜头回放:我校等级评估数学课堂上,孩子A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表述流畅,思路正确,老师对他说:“请坐下”,跟着孩子B(就在听课的笔者旁边)也回答这个问题,和A异曲同工,思路不同,但结果准确,老师对他说:“你坐下”。我见B蹙着眉头,很有点不高兴的坐下了。——老师的一字之差

日记摘抄:今天我太高兴了,我吃了老师的巧克力!课堂上,老师说谁能快速、准确的记住巧克力这个单词,就奖励谁一块巧克力,我最先举手并背下单词,老师真的给了我一块巧克力,我想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这个单词chocolate。——老师的一份奖品

课外剪影:两个低年级的学生快步走向值日老师,其中有一个脸上还挂着泪珠,老师在孩子面前蹲下来,摸摸孩子的后脑勺,嘴里说着什么,孩子们不时点着头,挂泪珠的孩子脸上露出了笑容。——老师的动作

教师是“说者无意”,然而学生是“听者有心”,一句无意的用语、一个无心的表达却打破了学生内心的平衡,挫伤了学生可贵的自尊;一块小小的巧克力也许并不值什么,但让学生铭心难忘;具有亲和力的动作让产生矛盾的孩子破涕为笑,------三个老师的言行表现在孩子的眼中或者心中留下的印记肯定是不同的,特别是第一位老师因为一句话的细节处理不当而给那位孩子产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与时俱进的教育发展趋势和新课程改革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锤炼自己,打磨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技能来影响、雕琢、指导学生成了教师日益迫切思考的话题。笔者认为“成为你自己”这句镌刻在奥林匹斯山石上的名言,应该是每个教师执着的方向。因为实施素质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个性是创造的前提,千篇一律的教育模式,难以培出养创造性人才。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就必须关注教师个性的张扬。教师的个性会强有力地影响学生的智慧、情感和意志的发展,如博览诗书、诲人不倦、因材施教的孔子;忧国忧民、言词犀利、入木三分的鲁迅,还有魏书生、窦桂梅等其鲜明的教学个性,使他们的学生和我们领略到大师的风范。那么教师身上良好的素养,丰富的情感,豁达的胸怀,睿智与幽默等个性魅力如何展示才能激发学生的生命价值、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生活、课堂充满活力、充满阳光呢?

请在教育细节中彰显你的个人魅力吧!用你乐观、开朗、豁达、坦诚、幽默或沉稳、果断的性格,给学生以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愉悦感,给予学生潜移墨化的影响,以自身独特的魅

力吸引学生、影响学生。

教育细节是指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短暂的行为表现。学生的一个眼神、一声叹息、一次大笑、一个提问、一道习题都是...教师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拍一拍学生的肩膀,甚至充满善意的幽默也都是。

“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小事不小,我们应充分重视教育的细节作用。现今的社会家庭的状况越来越复杂化了,对学生的个人思想、性格发展影响越来越大,所以老师要真实地了解到学生的思想行为,必须对学生作全方位的了解,包括他的家庭生活、校外生活,尤其要关注学生生活、学习的细节,正像裴斯泰洛齐所说:“每一种好的教育都要求用母亲般的眼睛时时刻刻准确无误地从孩子的眼、嘴、额的动作来了解他内心情绪的每种变化。”“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朱熹语),正是孔子注意了学生的细节,才能因材施教。

一次,一个语文老师跟一个家长反映她女儿最近上课思想老是不集中,想打探是什么原因。她谈到她女儿最近回家(走读生)也不想做她给儿子买的语文训练作业,说是因为语文老师没有兑现自己的诺言——学生考好后组织他们野炊,所以她感到有点生闷气,对语文也不感兴趣了。听完家长的叙述,语文老师大为愧疚,对于给学生的诺言,一直是能兑现的兑现,不能兑现的总是找一些借口推搪了事。没想到这些被我们教师经常忽视的小事,竟会影响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

曾几何时,我们的管理都变成了“严禁--”,师生问候成了师候生问,课堂逐渐统一到“课件+合作+讨论+游戏”的模式,“棒杀”演变为“捧杀”,邯郸学步、亦步亦趋的思维定式吞噬着教师的灵性与活力,“专家的经验”拿来作为了我们躺在惰性的床上谈教育的借口,个人的魅力和细节的深邃不再。

其实,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我们老师,我们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话都会在学生心里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但我们很少去注意这些小事细节,更不用说去注意由这些小事而造成的失误和伤害。所以我们应该感谢这位家长的提醒。

小事为小,细节为细,就因为它小、细才不至于引起我们太多的注意,但在这些小事、细节上的粗枝大叶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造成的伤害,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

网上曾公布了学生眼中老师应该注意的细节。其中有几条是这样的:希望你是一个有感情的人,而不是一台教书机器;你不仅要会“讲”,还要会“听”──听我们的心声;不要大庭广众之下批评我,那样太伤我的自尊心;别老是板着脸,你的微笑更能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学会说“对不起”、“请”、“我错了”、“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你想听我说真话,就别在听完后勃然大怒,那样只会让我对你关紧心扉。看了这些发自内心的呐喊,难道我们做教师的不能从中反思我们的言语和行为吗?

教育过程是一个知行统一、情意结合的过程 ,学生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手势有可能成为我们为之一振的教育细节:教师的一声问候,一个动作,一次表扬也有可能演绎精彩的教育。只要我们敏锐地抓住它,深入地挖掘它,就可能找到教育的突破口,甚至可能带来一次转变学生人生的契机。因为教师的工作决定了教师言行的特殊性,因为“天地间再没有任何东西,能比孩子的眼睛更加精细、更加敏捷、对于人生心理上各种微末变化更富于敏感的了,再没有任何人像孩子的眼睛那样能捕捉一切最细微的事物”。

人生活在社会上无疑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肯定,学生作为一个人也不例外,所以我们应多给予他们理解、体谅和支持,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性,发现其闪光点,引导他们热爱自己、热爱生活,人只要学会爱自己,才会积极生活。教师要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特别是在细节处理上下足工夫,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影响、转化、教育他。

对于教育过程中细节的处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精心打造教育细节,依赖于对文本、学生(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和综合学习过程)、环境的深入把握和对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珍视细节教育,是要让细节教育回归“生命关怀”的教育本质,有效触动学生心灵,让灵动的智慧的人文的光辉盈溢在课堂内外。这样,我们就在细节处见精神、显功夫,让我们的教育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有效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教育细节是教育过程中有待开发的教育资源。智慧地发掘细节、合理利用资源将彰显教育的魅力,体现教育的本真,在无声无痕的细节关注中让教育的智慧、教育的真爱为实现真正的教育而散发出迷人的光彩。细节无声,无痕,无语,教育却有慧,有情,有爱。教师唯有具备一颗慧心,拥有一片真情,付出一份真爱,才能发现一个个细节中蕴含的教育真谛,让教育演绎出迷人的精彩,才能让学生在教师的教育中去感受生命的灵动、生活的美好、学习的愉悦。

懂得了细节的分量,我们,为人师表的教师,还有什么理由不能给学生的敬礼回个礼,不能在孩子的面前蹲下身来,不能每天用真心的微笑去感化幼稚的心灵,不能和孩子一起打扫清洁卫生呢?

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树立这样的意识:没有个人魅力的教师不是一个优秀的教师;观察不到学生和细节的教育是目中无人的教育;不善于捕捉学生细节的教育是缺乏技巧的教育;记忆中不存储学生细节的教育是缺少真爱的教育。

篇6:不要在个人简历中造假

不要在个人简历中造假

如何通过简历“夸大其词”呢?例如大学的时候,作为其中一个组员参加过某场辩论赛获得了名次,就可以写成带领全体组员在某次辩论赛中夺得名次。这样别人就会觉得你是具备领导力的,就算你是辩论赛中最弱的一名辩手也好,面试官对于这种事情是无法考证的,而且你也确实有过这样的经历。还有例如你得过奖学金,一般这个可以证明你学习优秀,也可以反映出学习东西的能力强,那么就可以在简历中强调全校只有几个人获得,目的是要告诉别人这个奖学金不是很容易就能获得的,而自己就是这少数几个优秀人才中的一个。另外对于有工作经验的人来说,比如曾经做过销售业务,但是业绩比较普通,这个时候不要气馁,在简历中可以写自己销售业绩突出,多次获得领导的奖励和表扬,就不知不觉中把你的工作能力“提高”了。上面提到的.这些例子都是你亲身经历过的,在面试之前就要想好可能遇到怎么样的问题,要如何去回答,就算面试时被问到了,也不会反应不过来。而且你也确实没有造假,只不过为了让能把自己成功推销出去,把经历“夸大”了。

我们都知道,诚信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失去,就可能再也无法找回来,所以求职的时候,千万不要在个人简历中造假,因为这样带来的影响,可能远远不止失去获得一次工作的机会那么简单。但是,如果每个人都老老实实的把自己的个人经历,工作经验写进简历,那么也就很难得到面试的机会,简历不能造假没错,但是简历却可以适当的夸大其词。

上一篇:听话是好孩子一辩稿下一篇:防小偷的创意警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