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全套目

2024-05-10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全套目(共15篇)

篇1: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全套目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目录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1.亿以内数的认识

(一)2.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3.亿以上数的认识

(一)4.亿以上数的认识

(二)5.用计算器计算

6.亿以上数的认识综合练习题

第二单元 角的度量:

1.直线 射线和角

(一)2.直线 射线和角

(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1.口算乘法 2.笔算乘法

(一)3.笔算乘法

(二)4.笔算乘法

(三)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垂直与平行

(一)2.垂直与平行(二 3.平行四边形

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一)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二)3.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三)4.整理和复习

(一)5.整理和复习

(二)第六单元统计:1.统计

(一)2.统计

(二)3.统计

(三)第七单元数学广角:1.合理安排

(一)2.合理安排

(二)第八单元总复习:1.总复习——多位数的认识

(一)2.总复习——多位数的认识

(二)3.总复习——空间与图形

(一)4.总复习——空间与图形

(二)5.总复习——统计图

(一)6.总复习——统计图

(二)

篇2: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全套目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1.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1)2.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2)

3.含括号的四则运算4.有关0的运算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1.位置与方向(1)2.位置与方向(2)3.位置与方向(3)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1.加法交换律2.加法结合律3.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4.乘法分配律

5.减法的运算性质6.除法的运算性质7.乘法的简便计算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小数的意义 2.小数的读法

3、小数的写法 4.小数的性质 5.小数的大小比较 6.小数点移动 7.生活中的小数8.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第五单元三角形:

1.三角形的特性(1)2.三角形的特性(2)3.三角形的分类4.三角形的内角和5.图形的拼组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1.小数的加法和减法(1)2.小数的加法和减法(2)3.小数的加法和减法(3)第七单元统计

篇3: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全套目

一、对课程标准的理解

基于小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本册教材包含“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部分内容。

“数与代数”包括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第二单元“小数除法”、第四单元“简易方程”, 一共三个单元的内容。第一、二单元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第四单元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 包含有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形与几何”包括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和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 通过丰富的数学实践活动, 使学生能够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 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 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 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统计与概率”部分, 教材安排了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 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和中位数各自的统计意义、特征和适用范围;进一步体会统计和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实践与综合应用”部分, 教材先是结合小数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然后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初步的数字编码的数学思想方法, 体会数字的有规律排列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 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及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二、对教材的理解

1. 本册教材的知识结构。

2. 本册教材的编写体例。

本册教材每个单元都由“主题图—例题—做一做—课后练习”四部分组成, 其中“主题图”突出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充分展示数学问题的实际背景。“例题”以人物对话展开, 增强了问题的开放性和探索性。“做一做”的内容便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 有利于检验学生对于知识掌握的情况。“课后练习”的弹性设计, 既注意教材的普遍适应性, 又为学生提供了有差异发展的可能性。

3. 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

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形成的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另外, 教材还突出了以下两个明显的特点。

(1) 改进小数乘、除法计算的编排, 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除法, 这两部分的计算教学, 知识容量大, 具体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 所以它们既是本册的教学重点内容, 也是难点内容。教材在编排上与以往教材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 生活情景出现在计算教学中。这也突现出计算教学的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计算教学需要情景吗。

计算教学需要情景吗?这是困扰许多教师的问题。需要我们冷静地思考。计算教学比较枯燥, 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抽象, 不容易掌握。新教材对计算教学的编排体例进行了改革。它完全打破了以往的格局。它把计算教学和应用数学相结合, 这样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师在特定的教学情景中可以顺理成章地呈现四则运算的顺序原理。对于学生来说虽然计算知识抽象, 但熟悉的生活情景使学生学起来又有“路子”可走。因为它不存在理解的问题, 学生可以毫不费力地去诠释计算的顺序。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教材第一单元例1的教学。学生结合这一情景, 很自然的就能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对学生来说旧教材枯燥的计算算理是他们所不喜欢的, 而实验教材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图以及熟悉的生活情景, 很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有了情景, 计算式题才会焕发新的生命力, 才会体现计算的价值和现实意义。也只有在情景中, 才会引发学生积极地思考, 提出数学问题。

然而, 计算教学的情景不是随便乱用, 只有创设相当合适的教学情景, 才会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如果创设的教学情景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 或者情景的数学价值不大, 学生便有可能毫无目的地发散出去。所以计算教学情景的创设必须是有现实意义的, 是有生活价值的。一个好的计算情景必须有一定的时间性和地域性, 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第二个问题: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如何统一。

在计算教学中, 如何做到既体现算法多样化, 又实现算法的优化, 一直是令很多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种种计算教学案例表明, 算法多样化不是教学追求的目的, 它的实质是通过算法多样化这一教学策略, 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 在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有效学习活动中开发创新潜能;而其目的是通过交流, 寻求最简捷、最容易、最适合的算法,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做到“多中选优, 择优而用”。正如叶澜教授所说:“没有聚焦的发散是没有价值的, 聚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由此可见, 算法多样化和算法优化是一对矛盾, 只有二者和谐统一, 才能从“量”和“质”两个层面发展学生的思维。一般情况下, 计算总有一个最基本的算法。在算法多样化的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去比较、评价, 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算法。

(2) 改进简易方程的教学安排, 加强了探索性和开放性, 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本册教材的简易方程单元是小学阶段正式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内容上没有什么变化, 但在具体内容的编排上有较大的变化, 主要体现在以等式的基本性质为解方程的依据, 生动直观地呈现解方程的原理。小学阶段教学解简易方程, 方程变形的主要依据是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这实际上是用算术的思路求未知数。这样的教学利用了学生的已有知识, 因而更易于理解, 但是却不易于中学的教学衔接, 到中学还需要重新学习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或方程的同解原理理解方程。正因为这个缘故, 教材引入了等式的基本性质, 并以此为基础导出解方程的方法。我们要在教学时因势利导强化学生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 使学生知道它的优点:不仅可以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而且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3) 调整简易方程单元的教学内容, 突现利用等式基本性质解方程的优势。

本册教材暂不出现形如a-x=b和a÷x=b的简易方程。也就是以往我们求“减数、除数”的方程, 因为它们不利于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

三、对教学过程的实施建议

1. 教学建议。

(1) 学生探索出的性质、法则、规律等应及时总结, 并最好以文字的形式让学生加以记忆。

(2) 充分利用好教材中“小精灵”等提示语。

(3) 对“数学广角”、“实践活动”等教学内容要突出其数学性, 不要只顾及表面活动等而忽略了本质。

(4) 重视与以往教材变化的地方, 多用心思及时改变我们的教学。同时, 对前几册本套教材的已学知识, 学生掌握的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

2. 评价建议。

(1) 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在评价学习的过程时, 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 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时, 也要重视考查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对数学思维过程的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平时观察了解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 考查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2) 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利用“推迟判断”的方法淡化评价的甄别功能, 给“学困生”二次答卷的机会, 让他们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

(3) 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学生: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否与他人合作;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并尝试解决;是否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等。

(4) 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如:书面考试、口试、课堂观察、作业分析。

(5) 评价结果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 以定性描述为主。

3.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 实践活动材料。如教学观察物体这一单元, 教师可以利用书后的方格纸组织学生参与从某个方位观察物体成像的设计。

(2)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日常教学中,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最为广泛, 但是在应用过程中, 教师要选对时机。

(3) 课外活动小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做游戏, 体验设计图书序号、学生序号等, 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篇4: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全套目

关键词:小学;人教版;数学

一、数学文化的价值与影响

要想充分了解数学文化,就必须知道数学文化的价值体现在哪里,关于数学的文化的定义有很多,总结归纳起来可以发现它的价值体现在:(1)帮助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事物的本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探索发现的精神,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2)数学文化在理智的基础上本着人文精神,有助于学生提高文化修养和思想品德。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的工具性在教学过程中逐渐被弱化。数学对于社会各个领域影响至关重要,它的文化功能对提升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数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分析推断力和决策能力有重要影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独立的人格。

二、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的体现

人教版数学教材中讲述了《九章算术》的故事,学生可以通过这个故事了解到我国古代数学文化,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将我国古代的数学与古希腊数学形成鲜明的对比。《九章算术》在人教版教材中多次出现,充分说明了它的重要性。作为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九章算术》的内容,例如,“可半者半之,不可半者……”这句话在教材中被表达为约分术,教材上详细地介绍了约分的解答方法与步骤。“正算赤,负算黑。”这句话在数学教材中表达为,红色算作正数,黑色算作负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授经典著作还能够激起学生的爱国思想。

小学数学教材中提到了《周髀算经》等经典的著作,还有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刘徽、祖冲之等人,在学术方面记载了“圆周率、勾股定理、算术圭田术等,这样记述使得数学教材形象生动,充满乐趣,教师可以利用数学文化灵活地作用于教学。

综上所述,本文阐述了数学文化的价值与影响,分析了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的体现,为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曹鹏.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文化[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10).

篇5: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全套目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认识厘米和米

2、认识线段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3、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

4、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

5、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应用题

6、连加

7、连减

8、加减混合9、加、减法估算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1、角的特点

2、直角的认识

3、单元测试题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

(一):

1、乘法的初步认识2、5的乘法口诀3、1、3、4的乘法口诀

4、乘加乘减5、6的乘法口诀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

(二):

1、7的乘法口诀

2、倍数3、8的乘法口诀4、9的乘法口诀

第七单元统计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1、数的组合2、数的排除

第九单元总复习: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表内乘法

3、米和厘米,角和直角

4、观察物体

5、统计

6、综合练习

(一)7、综合练习

篇6: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全套目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由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与复习等六个单元组成。有关各部分的教学内容、编写特点、教学要求和教学建议,在教参中已有比较详尽的阐述。下面是个人对这些教学资源的一些学习心得。

本册教材的特点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一个理念、两个部分、三个重点、四个领域”。

“一个理念”是指本册教材所体现的新教学理念;

“两个部分”是指本册教材可以分为新知识教学和已有知识整理复习两个部分;

“三个重点”是指本册教材有“圆柱与圆锥”、“比例”、“整理与复习”三个重点单元;

“四个领域”是指整理与复习单元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空间”、“统计与概率”、“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

下面逐一进行说明。

一、一个理念

近年来,广大教师通过亲身实践和相互交流,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已经有了相当深刻的理解和领悟。本册教材的指导思想,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表述上,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过程。

2、在教学方法的确定和运用上,着眼于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探索、推理验证、合作交流。

只有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教师才能充分认识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意图,摆正自己的位置,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把握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和重点。

二、两个部分

本学期是小学的最后阶段,数学教学承担着两个基本任务:

任务一:在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新课程标准第二学段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任务二:引导学生对第一、二两个学段所学习的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实现从小学数学到中学数学的衔接与过渡,为第三学段(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本册教材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任务一)包括“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五个单元;第二部分(任务二)包含“整理与复习”一个单元。

第一部分既有“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这些传统教学内容,又增加了一些新的教学内容:如“负数”和“数学广角”中的抽屉原理。并且在传统教学内容中增加了一些新的成分,如“圆柱与圆锥”中旋转长方形形成圆柱,旋转三角形形成圆锥;“比例”中正比例关系图像的绘制与应用、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统计”中对由于数据不当或绘制不当而可能造成的误判进行辨析等。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虽然属于新知识教学,但是与以往的新知识教学应该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六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掌握了一些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具备了一定水平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从学生实际出发,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下面两个问题:

一是,要放得更开一点,把获取新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的主要精力应该着重用在如何“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启发点拨,扶正纠偏”上。

二是,要让学生在经历自主探索获取新知的过程中,对学习方法进行适当的总结。

一般说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获取新知的“路线图”是:

对生活中的数学原型进行观察(原型观察)→联想已有知识进行对比(联想对比)→经过对比或变换实现知识的链接、归并或转化(链接转化)→对形成的新知识进行总结概括(总结概括)

只有这样做,才能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全面提升。

以新增内容“负数”为例。随着社会的发展,负数已经在生活中大量应

用。如,气象预报对零度以下温度的表述,和高层建筑对地面以下楼层的表达,都使用了负数,这些早已为小学生所司空见惯。学生学习了负数,一方面对日常生活中所涉及的数,将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日后在初中进一步学习有理数奠定基础。

教学负数时就可以按照下面的“路线图”进行。

原型观察(观察零下温度、地下楼层的表达方式)→联想对比(与0和正数进行对比)→链接转化(借助数轴认识负数、0和正数都是“数”以及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总结概括(负数都比0小,正数都比0大,负数都比正数小)。

第二部分以构建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网络,形成数学认知结构为目的,着眼于与初中数学的衔接,引导学生对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进行梳理,使知识由点成线,由线成网,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部分的教学与以往的“整理与复习”教学有两个明显的区别:

一是,以往虽然也曾经多次进行过单元或期末的整理与复习,但是无论所涉及的知识范围或数量,与这次对整个小学阶段所学内容进行的整理与复习都是不可比拟的;

二是,这次整理与复习的目的除了要对六年来所学知识和能力进行全面的回顾、弥补、梳理、整合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构建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为第三学段的数学学习创造条件。

因此,这部分的教学要做到“三清”,即“认清目标、分清主次、理清脉络”,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三、三个重点

在本册教材的六个单元中,“圆柱与圆锥”、“比例”、“整理与复习”三个单元是重点教学内容,教学时数约占教学总时数的90%。提升这三个重点单元的教学质量,无疑是提高总体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1、圆柱与圆锥

圆柱与圆锥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了长方体和圆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根据前面关于第一部分的教学要点,可以大胆地放手引导学生按照“原型观察→联想对比→链接转化→总结概括”的程序进行。

原型观察——对大量圆柱形物体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包括观察、触摸、测量、拆拼等);

联想对比——从圆柱联想到长方体、从曲面联想到平面、从曲面面积联想到平面面积、从圆柱体积联想到长方体体积;

链接转化——通过剪展使圆筒形转化为长方形、通过切拼使圆柱转化为长方体;

总结概括——形成圆柱的表象和概念,得出圆柱侧面积计算公式和圆柱体积计算公式。

2、比例

比例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了大量蕴含比例关系的常见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和几何形体求积公式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从本质上可以说,比例关系是对常见数量关系的抽象和概括,是对相关知识的浓缩和提升。教学时要注意的是:

首先,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研究素材和数据,为抽象和概括营造充分的感知基础;

其次,要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把比例关系的表达式与图像联系起来,使学生对一种量怎样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产生鲜明的印象,渗透函数思想,为中学数学的学习打好基础;

此外,要重视比例的应用。通过比例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用比例解决问题等知识的教学,深化学生对比例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操作实践的能力。

3、整理与复习

将在下面关于“四个领域”的说明中进行详述。

四、四个领域

把第一、二两个学段的教学内容划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使之与第三学段教学内容的划分相一致,是新教材的首创。这样做,既有利于为全面的整理与复习提供一个合理的、科学的框架,也有利于与第三学段的衔接。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小学数学四个学习领域的教学基本要求是: “数与代数”的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参与数、式与运算等概念和性质的形成过程,务求概念清晰、理解正确、运用熟练。要着眼于增强学生的数感而不仅仅局限于数值的计算。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绘制、实验等操作实践和联想、比较、转化、想象等思维活动,充分认识图形的特征和性质。要着眼于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而不仅仅局限于面积、体积的计算。

“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要注重过程性目标的达成,让学生通过调查表的设计和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以及对统计图表形式的选择,充分认识数据的特征并对变化趋势做出判断,对前景做出预测或决策。要着眼于增强学生的统计意识,而不仅仅局限于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统计特征量数的计算。

“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要让学生通过解决大量联系家庭、校园、社会生活实际的问题,和参与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逐渐养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想思考问题的习惯。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积极的、灵活的、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而不仅仅局限于完成作业应对考试。

教材不仅通过对学习领域的划分,为整理与复习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框架,而且对每个学习领域又进行了项目的细分。如,“数与代数”细分为“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式与方程”、“常见的量”、“比和比例”、“数学思考”;“空间与图形”细分为“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图形的变换”、“图形的位置”。同时,教材还提供了运用对比、辨析、归类、列表和集合图、关系图等常用方法对相关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的范例。这就为教师如何对庞杂的、分散的知识进行删繁就简、以简驭繁提供了具有启发性和可操作性的范本。但是,由于实际情况的纷繁复杂,在教学时一定要处理好教材内容与本班实际、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课前预习与课堂教学、讲解示范与启发引导的关系。力争做到,从本班实际出发,在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在自学预习、查漏补缺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所提高。

在对四个学习领域进行整理与复习的教学中,需要特别提及的是“综合应用”和“数与代数”中的“数学思考”两个部分。

“综合应用”部分安排了三个极有兴味的数学应用活动:有趣的平衡、设计运动场、邮票中的数学问题。这三个活动涉及的知识面广,用到的数学知识多,并且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操作实践能力,因而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对教师的教学艺术和组织能力是一个严峻考验。教学时,教师除了要做好必要的精神准备和物质准备(试验器材、记录表格等)以外,还要充分利用活动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学生已有的合作经验,明确活动的目的、步骤、注意事项和分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活动时,教师只需以引领者和组织者的身份出现,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表达和交流,既要关注活动的结果,更要关注活动的过程,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处理繁杂事务的才干,增强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篇7: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全套目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新要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分数的认识,加强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1)、突出教学的直观性。

(2)、对部分教学内容作了适当的精简。

(3)、开放性教学,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现实问题情境引出数学问题,得出数学知识。

3、加强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

4、渗透数学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

篇8: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全套目

一、练习题的特点

1. 鲜明的教育功能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 练习题不仅有独特的编排体系, 更有鲜明的教育功能。例如, 有些练习题与例题的知识点相对应, 使学生既巩固 (或拓展) 新旧知识, 又综合运用新旧知识。又如, 有些练习题考查新知识、训练新方法, 教师在使用这类练习题前应深入分析其包含的知识点和编写的意图等, 以发挥练习题应有的教育功能。例如, “观察物体”这一内容的例2和“做一做”。例2主要通过观察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的组合, 使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而“做一做”主要通过从正面观察两个物体得到的一组图形, 让学生判断是观察哪两个物体的组合得到的。可见, 它们各自包含的知识点既相关, 又不同。在教学例2和“做一做”时, 教师可将练习八中的第2题作为基础, 以引导学生先想想这两个立体图形是什么, 并根据这两个平面图形的位置进行猜测, 然后验证。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认真研读教材, 深入分析例2和“做一做”中所包含的不同知识点, 最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2. 包含多个知识点

出现在每小节或每单元结束前的练习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往往包含多个知识点, 因此, 教师更要对其进行到位的分析。例如, 在“统计”这一单元中的“练习二十二”里出现了这样一道题:小汽车一共有12辆, 面包车有8辆, 大客车比小汽车少8辆。哪种车最多?哪种车最少?面包车和大客车一共有多少辆?这是一道综合题, 包含的知识点有三个:一是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 二是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三是收集和整理数据。在分析题目时, 教师要关注题目包含的多个知识点, 以引导大多数学生完成练习, 并对个别有需要的学生给予辅导和帮助。

二、练习题的不足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 练习题的不足有五个:一是有时缺乏与例题相对应的练习题, 二是有些例题比较简单, 而练习题却较有难度, 三是有些练习题中出现与例题并列的新知识点, 四是练习题的题量不足, 五是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对习题的分析比较简单, 未能给教师的教学提供足够的帮助。因此, 教师要分析练习题的不足, 预见学生解题时出现的困难或干扰, 并对练习题进行弥补和改编。例如, 在“解决问题”这一内容中的“练习一”和“练习二”中分别出现的两道有关2002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十强赛B组的题目。这两道题旨在使学生根据实际情况, 选择相关信息, 以有效解决相关问题。但是, 这两道题对小学二年级学生而言, 不认识的字、不知道的国家较多, 而且不明确总分的意义, 从而给解题带来困难。另外, 2002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十强赛的时代背景对今天的学生而言有些遥远。因此, 只有把握两道题的意图, 找到不足, 并进行相应修改, 才能获得崭新的练习题, 最终实现练习的目的。

三、练习题的编排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练习题一般以“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编排, 以利于学生逐步提高。但也存在这种情况:排在后面的题目的难度低于排在前面的题目的难度。如果生硬地按照教材中练习题出现的顺序做一题讲一题, 那么就是对练习题使用的不恰当。

例如, 在“8的乘法口诀”这一内容之后, 教材没有安排“做一做”, 而是安排了“练习十八” (共有15道练习题) 。不少教师在引导学生“编”“记”8的乘法口诀后, 会选用“练习十八”中的前4题作为新授课的练习, 而且基本上按照练习题出现的顺序进行练习。结果, 学生在做第1题时, 往往容易出错。通过分析, 我们发现:“练习十八”中的第1题是8乘几的口算, 要求迅速说出得数;第3题是8乘几或几乘8的口算, 未要求迅速说出得数。据此, 从基础练习的角度看, 学生更适合先做第3题。

四、练习题的开发

当教师感到练习题题量较少时, 可以练习题为原型, 通过变式、拓展和延伸等方式, 充分挖掘练习题的潜在价值, 以使其增值。例如, “几分之一”这一内容后的“做一做”。由于题目没有文字方面的要求, 所以教师可给题目补充文字要求:“先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 再说说用分数表示的理由。”这样, 学生就能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的含义。总之, 练习题的开发在于教师对练习题的分析和研究。

五、练习题的使用

练习题的用途广泛, 既可用于日常的课堂教学, 又可用于专门的练习课或复习课中, 还可作为课下练习 (例如, 成为学生的作业) 。为了充分发挥练习题的作用, 就要在使用练习题时进行通盘的考虑。例如:与例题具有相似性的练习题适合在新授课中使用, 而综合性较强、灵活性较大的练习题适合在专门的练习课或复习课中使用。此外, 为了更好地使用练习题, 还应合理设计练习题的形式。例如:在“8的乘法口诀”这一内容之后的“练习十八”。它一共有15道题, 其中属于计算的练习题有6道, 教师可为这6道练习题设计灵活的形式, 具体包括三点:一是例题后对应的练习题可让学生进行独立的尝试练习 (选用第3题) ;二是开火车、摘苹果和找朋友等内容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宜在练习课或复习课中使用 (选用第1、7和8题) ;三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师可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 (选用第6、11题) 。

篇9:浅谈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研究

关键词: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158-01

一、小学数学教材的改革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十分重视学校中课程的教材建设,并在中小学的教材工作中取得了较大成绩,为我国的人才培养起了较大的作用。我国目前九年义务教育中基本上都是沿用过去的“6+3”学制,全国人教版实施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几十年来,随着国家和经济的需要不断发展,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也随之发生了很多变化。新一轮的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改革特点一是教材的内容分为:数和代数、统计和概率、空间和图形、实践和综合应用等四个主要领域;二是把实践活动作为主线,数学思想的渗透作为重点;三是注重发展学生的数学基础思想,即数感、空间概念、符号概念、统计概念及应用和推理的能力;四是进一步的删减相关计算的内容,把教学应用和教学计算紧密结合;五是注重学生的发展实践的能力和学习过程。

二、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改革趋势和展望

为了更好的实现学生的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公民,中小学的课程教材的改革正在不断进行,我国当前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的改革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材观转为以人为本。教材观由原来的社会为本和知识为中心转为以人为本。这种教材观是把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作为根本的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思想和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教材设计中心,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自身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和时间,以增长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教材应在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同时,更加注重不同学生的发展差异性、个性、持续性和潜能,注重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情感、意识、能力、态度和观念。要使每一位同学都能获得作为一名合格学生所必须具备基本的数学素养,为学生终身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材内容删繁就简。在教材内容方面,本着删繁就简、削枝强干、突出本质、加强基础的原则来对义务教育过程中的小学数学内容进行统一考虑。一是精简了传统难繁的计算,删除了多余和次要的相关内容,例如计算教学的内容,采用、强化口算、重视估算淡化笔算的原则来调整改革,删去了一些难繁的算术应用题,及一些脱离实际的相关应用题。二是增加了近现代的新数学知识,主要是其在现实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的本质的相关内容。例如排列、分类、比较、测量、方位和坐标、估算、概率与统计等。

(三)知识结构更系统化和简约化。在教材的知识结构上,减少了内容的繁复程度,在学生不同阶段的螺旋上升过程中的使知识的结构更加系统化和简约化。强化学习基本内容和数学本质,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反复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和学习提高。例如,将10以内数的认识于加减法教学适当的合并,克服了低效率的教学模式。对于整数的四则运算及小数的四则运算中,运算法则和原理相同的部分,也需要减少重复,以提高能力和效率。

(四)形式上更加儿童化和多样化。

在教材的表現形式上,应更多的充分考虑不同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增强同学生的生活及现实社会间的联系。从学生身边的事例来入手,这样可以使教材更加社会化、生活化和趣味化。教材编写形式上应采用注重实质、淡化形式的策略,以非形式化的方式展示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同时要注重教材中的弹性化和个性化,给学生留有更大的思维想象空间及余地,以便于学生可以自主的探索和交流。

因此,新世纪课程教材的改革充满活力和生机,富有生活的气息与挑战性,将会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提高小学数学学习的信心,学会利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和认识事物,并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创新和探索的科学精神。

三、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一)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优点。人教版小学数学的教材无论是在内容的编排上还是在结构的设计上都有新的突破, 教材内容更加丰富,更注重学生实践和思维的能力培养。一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的教材在内容选择上立足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更加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二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的教材在教材内容的编排好选取上更加注重同其他学科间的联系;三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的教材倡导的算法更多样化,更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存在的问题。一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教多,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二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主题图中的信息容量太大,使学生在提取信息上提高了难度。

综上所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尊敬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材内容更加充实丰富,更注重各学科间的联系,更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 作为人民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来教学,注重培养不同学生的数学思想和素养。

参考文献:

[1]石利群.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两种版本小学数学教材的比较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09.

[2]栾家佳. 中美小学数学教科书比较研究——以“人教版”和“每日数学”为分析对象[D]. 东北师范大学, 2010.

[3]陈婷, 孙彬博, 詹紫浪. 小学数学教科书“比与比例”部分的比较研究——以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为例[J]. 课程教学研究, 2015, (6).

篇10: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全套目

师 培 训 总 结

樟木头博华小学

2015.4.2

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教师培训总结

为期近四周的培训学习,老师的精彩讲授、耐心的解说,让我们深有感触,不由让我们深思: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应该如何去教?这是一个需要我们去探究的问题。通过近四周的培训学习之后,我们逐步树立了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彻底改变旧的教学观念,努力改革课堂教学,力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方式。同时也深刻地感受到了新教材,新教法给孩子们的课堂带来了更多精彩内容。现将近期培训体会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多年来,我们不断地找教材“老”寄希望及早更新教材。现在,当我们拿到新教材的时候,我们并没有高兴,因为对于新技术的改革,我们一时还无法领悟,教学中感到无法适从。新教材要求学生发展侧面能力和表现能力,明确了数学教学的内涵。要求学生学懂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之论是从理念,还是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均作了全方位的改革,这对于习惯了“老”教材的广大教师来说,无疑是一场革命、一场挑战。

为了尽快尽早适应新教材,我们进行了反复多次的研讨活动,尤其是对新教材的理解、消化更进了一步,逐步树立了正确的教学观,明确了数学学科是要把“让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的价值观视为根本,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思想。

二、全面贯彻精神,改革课堂教与学。

有了充分的理论作为指导,教学实践就有了一定的方向性。我们用新思想、新理念来支配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力求全面贯彻精神,让每个学生在教师的积极有效的引导下,都生动活泼地学习,促使其全面发展。具体做法如下:

(一)激发学习兴趣

新的教学理念指出: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只有在轻松自如的环境下,人的自主探索和体验的状态最富有创造性,也就是说,只有课堂充满活力,学生的精神才能饱满,情绪才能高涨,兴趣才能浓厚,思维才会活跃,学习的效率才会提高。因此,创设学习环境和氛围,效果一定会不错。

(二)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面向全体学生。

新的教学理念指出: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每个孩子都乐于自我表现,可如果总是单调呆板地教学,就违背了孩子的年龄特征与认知特点,时间长了,孩子的兴趣就会丧失。

篇11: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全套目

1.小数乘整数

2.小数乘小数

3.积的近似值

4.连乘、乘加、乘减

5.整数乘法运算定理推广到小数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1.小数以整数

2.一个数除以小数

3.商的近似值

4.循环小数

5、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连除、除加、除减

6.解决问题

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

第四单元 简易方程

1.用字母表示数

2.解简易方程

3.解方程:列方程解应用题

4.稍复杂方程:列方程稍复杂应用题

第五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1.平行四边行的面积

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3.梯形面积的计算

4.组合图形的面积

第六单元 统计与可能性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

第八单元 总复

1.小数的乘、除法

2.简易方程

3.多边形的面积

4.观察物体

5.可能性

6.解决问题

??

??

??

??

篇12: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全套目

第一单元位置:

1、位置(1)

2、位置(2)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十几减92、十几减83、十几减74、十几减6、5、4、3、2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

1、图形的拼组(1)

2、图形的拼组(2)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

1、数数、数的组成2、读数、写数

3、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

4、整十数加一位数、相应的减法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1、认识人民币

2、简单的计算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

1、整十数加和减整十数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1、认识时间(1)

2、认识时间(2)

3、单元测试题

第八单元找规律:

1、找规律(1)

2、找规律(2)

第九单元统计:

1、统计

2、单元测试题

第十单元总复习:

1、总复习(1)

2、总复习(2)??

??

??

篇13: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全套目

一、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一) 长方体与正方体问题

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 对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异同进行了探讨。 教材指出,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不同之处在于正方体的6个面都有着相等的面积, 且都为正方形, 其12条棱长均相等;而长方体的6各面均为长方形, 其中两对面可以为正方形, 其对面均有着相等的面积, 并且每组平行的4条棱长均有相等的长度。 教材中对长方体与正方体不同之处的解释存在模糊性, 而且很多地方并不是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不同之处。 例如教材指出长方体对面均有相等的面积, 当我们将这条性质引入正方体中时, 可以发现其也成立, 所以这条性质并不能作为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不同点。 在教材中, 长方体的概念也比较模糊, 不能较好地反映出长方体的实际特征, 这样就很容易对学生造成误导, 影响学生准确地了解数学概念。

(二) 正方体与长度单位问题

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 将1cm3正方体作为统一的长度单位, 并针对这一概念要求小学生做一些相应的活动。 教材要求小学生对书本边长进行测量时, 主要用正方体、三角形等物体进行操作, 并让小学生用正方体测量玉米、小刀等物品的长度。 在这些活动下, 通过教师的指导, 学生所得出的结果大都为书边长度为14个正方体的长度, 或者为5个三角形的长度等, 由此可知, 教材编者不仅将正方体作为长度单位, 而且将三角形、硬币等作为长度单位。 在这种思维观念的引导下, 一些教师由于自身综合素质不高, 完全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 导致学生不能较好理解长度单位的定义, 最终对其有效学习数学相关知识造成了较大影响。 在正确观念下, 正方体、三角形等物品不能作为长度单位, 如果将其作为长度单位, 那么测量的结果就会存在模糊性、不准确性, 对学生提高自身数学知识水平造成较大影响。

(三) 小数与名数问题

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 有些例题涉及了小数与名数的转化, 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解释。 例如, 有些题目为将数据转化为以米为单位的数, 其中数据为50cm、60cm等, 教材指出, 50cm=0.5m, 60cm=0.6m, 其中0.5m指的是以米为单位的数, 并将其称作小数。 在实际生活中, 小数与名数有着极大差异, 名数由计量单位与量数结合而成, 例如0.5m、0.6m等, 其与小数并不能互相转化, 所以上述题目不能成立。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所接受的数学知识都存在较大问题, 对学生正常进行数学学习造成极大影响。

二、完善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方法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存在较大问题, 不仅在某些知识结构中存在模糊性, 而且有些数学概念及定义存在错误性。 一些教师的综合素质都不够高, 完全按照教材内容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 不仅会误导学生, 而且阻碍了学生正常的数学学习。 教育部门必须对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析, 采取有效措施完善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 对相关数学定义和概念进行明确。 在修改教材过程中, 相关人员必须制定统一标准, 并对知识结构进行完善, 适当削减一些重复内容, 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反复斟酌, 确保其具有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关部门还需对教师进行培训, 完善学科体系, 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知识水平的提升。

三、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数学教材有着重要作用, 其不仅能为教师课堂教学提供依据, 而且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对教师的教学及学生的学习造成了较大影响, 因此教育部门必须完善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 解决相关问题, 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贾启英.探究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 (3) :12.

篇14: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全套目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探析

课程改革发展下,国内小学数学和新课改还存在这一些差距,小学的数学的教育方法和教材内容的不完善,促使小学数学整体的教学水平有一定的制约,无法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一直处于原地踏步的状态。只有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和思维的发展规律和现阶段学生的发展需求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完善工作,提高学生的教学质量,并能从中得到思维和判断力的发展。

一、新课程教材的概述

社会不断的发展,促使我国课程改革也有了新的方向。为满足现代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国内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创新型人才也成为了我国重点要培养的目标。我国在新课程方面投入了更多的努力,制定了相关的对策,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很多的问题随之涌现。新课改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下开展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新课改的影响下,学校的教育理念还没有完全做到与时俱进,有效的进行创新和相应的措施以培养学生为目的为根本,才能从实际提高小学数学的整体教学质量。小学数学的课程改革是一个非常打的挑战,同时也是机遇,合理的掌握把握课程改革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方式方法是非常难的,这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达到的,需要建立长久的教育创新体系,以保证教学质量的高质高效。教师的职业素质和精神的培养也是对课程改革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

二、国外小学数学课程的探析

国外的教育倡导教材的实用性和教师的实际教学效果,这种观念在英语学习中也被频繁的运用。当人们讨论教学到底是什么的时候,国外已经开始研究了。教学是一门行为和思想结合的艺术,教学的过程是多样而繁复复杂的。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师的素质、课时没有正常进行,都会影响教学效果的。教学是不可以用固定的方法进行,必须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索。国外的教育理念更在乎通过实验的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通过教学实践将小学数学学习内容和心理学、哲学、经济学相结合,培养学生身心全方面的发展。

三、新课程四年级教材的研究

课程不断的改革,在国内外进行研究过程,我国也吸取了很多的好的地方,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也还有很多的不足。课程的改革也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影响学生数学的学习成绩有很多,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方法、教师的教学水平等。教材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传授学习的知识,帮助学生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对新知识需求的传递。可以结合日常生活,进行教育活动,将生活的经历和情感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所以我国小学数学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理念和教育模式,根据实际教学课程进行改革,不断的完善教材内容的编写和修订的工作,确保小学数学教材的实效性。

四、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

小学数学教师的职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只能作为保证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标准,不能以此作为衡量新课程编写好坏的秤砣。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必须要结合当下时段学生的发展状况和学习能力表现来综合评定,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以学生的根本目的,才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1、小学数学教师可根据编写的特点进行综合的衡量,特点较高的,说明教师的认同较高,可以对学生有益学习内容,需要教师作为重点的教学内容,将此编写到课程改革新教材中。

2、教师认同较低的编写内容,需要教师再次进行分析和研究,能够达到一定的教育意义。

3、对小学教师认同造成影响的问题有很多,如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学历、教学实施的情况和思想都会对教材有不同的理解,就会出现极端。小学数学教材使用人教和北师版教材或是西师版和苏教

新的课程虽然实行了很长时间,但并没有显著的成效。学校和教师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新课改的重要性,没有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模式,这就造成了教学质量无法提高,学生在学习中得不到提高,教育学达不到一定的成效。所以新课程改革必须是开放的,能够让师生共同积极探索和研究的方式进行,发挥教师最大的能力,利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

活动中要确保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和思维模式的提高,教学内容能够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内容的需求。教学内容要结合生活实际,和教学目标全面的衡量进行设计,将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和问题利用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解决。加深已有学习知识的理解、巩固和利用。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合理的掌控时间,保证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最大的效率和意义,保证教学的质量和师生相互的效益。小学数学按照新课程人教版教材,可以更有针对性和时代意义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避免了资源的浪费,更完善了教材的内容。

满足社会发展、创新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加强小学数学的重视,不断的根据实际教学中发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和完善。做到课程改革要保证教育效果,教学内容要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要有效的发挥自己和学生的潜能,不断实践和研究中找到教学的真谛。跟上时代的变化,对小学数学教材就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统筹,确保小学数学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课程。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尽职尽责,不局限于现有发展水平。通过不断的研究、探索实践中创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教材作为对课程编写的文字课程起着重要的作用,教材内容的优良也会直接影响到小学数学的整体教学质量,所以教材的编写和选择都是非常重要的。现阶段教材不能满足学生对现代化社会发展下的课程需求,教师和相关课改人员需要不断针对现有学生的发展水平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完善和研究才能有所突破。

五、新课改中生活性的应用

课程改革是为了通过实现生活的价值,予生活于教育的思想开展教学活动。根据相关的新课程教材内容,不断的实现生活赋予的教育意义。教学活动的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有兴趣。可以运用数学知识去学习,观察环境周围的现象。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体验生活赋予的知识和教育价值。教材本身来讲,需要教材可以体现一定的教育意义,能够通过所见所闻所感进行数学知识的思考,和对生活现象的合理解决。

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新的课程改革发展下,数学教学更重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生活情感经历等方面的培养,有了这些基础的经验和经历才能有效的结合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可以将抽象的学习内容具体形象化。小学数学的学习目标要能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不同的学科都会和生活相联系起来,从生活中提炼出相关的数学基础知识和问题,让学生可以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所以,数学课程要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发展水平,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可以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教学的目标包括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学生可以结合实际学习内容,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学习需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常识和情感内容,以便学生掌握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不仅止于课堂的学习。摒弃传统教学的模式,确保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对学生积极的鼓励可以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有目标的进行学习,促进教学质量和水平得以发展和提高,学生可以互帮互助。根据教学活动的实践,通过分组实验的方式去验证数学问题,让学生可以通过沟通找到答案。根据教学活动的实践出现的问题,要通过多种渠道找到答案,去解决问题,确保每名学生都可以得到锻炼和发展。保证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学习内容相结合,做好人教版数学教材的修订和改编工作,不断的完善课改活动,确保教学质量。将基本的数学知识以多种表现方式进行编写,如图画、图表、文字、光盘等内容。新课程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要以四年级的数学教材进行探析的原因时因为这一阶段的学生的思维处于发展阶段,身心也处于发展阶段,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进行培养。再有四年级的教材内容可以满足学生的心里发展规律,教学内容更有层次感。例如,光速的课程、人口的问题,需要培养学生有基本的数学知识。四年级数学课程的学习更能结合生活,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以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有阶段衔接的开展教学活动,并能达到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学习阶段,为以后的义务教育打好良好的基础。教师和学校必须要加强对四年级新课程和教材的重视,改变传统小学数学的教学和方法,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数学思维的模式、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变相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

总结:小学数学是学习数学的基础阶段,教师要通过学生数学学习的表现和实践进行分析,找到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找到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确保教学质量的高效可以在固定的课时下不断的进行研究,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亦在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杨念鲁.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高效课堂[J].中国教育学刊,2010(12):27-28.

[2]宋珍珍.浅谈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下)[J].中华少年,2012:3.

[3]李亦菲.三维目标整合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7.

[4]吴正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3-80.

[5]李亦菲.三维目标整合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6-57

[6]郑杰斌.有效掌握教学的策略[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20-145.

篇15: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全套目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认识负数》

一、说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认识负数》是人教版教材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对这些数的概念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认识负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有助于他们理解生活中遇到的负数,拓展数学视野,同时使学生明白“数”不仅包括正数,还包括负数,从而使学生对数概念形成一个完善、系统的知识体系,为第三学段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知识打下基础。

对于负数,学生还是有一定生活经验的,因为在生活中学生经常可以看到负数,如:天气预报中显示的“-3℃”、电梯上显示的“-1”层等等,因此学生已经具备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数学课程标准》将负数安排在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一些量,不要求负数参与运算,为学生进入初中后即将要学习的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奠定一定的基础。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编排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读、写正数与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过程与方法: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理解正数、负数、0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正数、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结合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们知道,负数的产生是为了表示另一种与正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因此我把“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正确读、写正负数”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对于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正数、负数、0之间的相对关系比较抽象,所以我设定本节课的难点为:

正确理解正数、负数、0之间的相对关系,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三、说教法和学法

考虑到“负数”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本节课将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负数,同时采用引导练习法在练习设计中设计一些生活中应用负数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正数、0、负数的相对关系,突破难点。综合运用提问法、讨论法、评价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沿着操作、观察、比较、归纳的思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力求实现新课标所倡导的生命化、生活化、动态化、过程化的新型课堂教学理念。

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不尽。古人以其精辟的语言揭示了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因此在本节课的学法中,我采用玩、问、用、评四个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相互评价,体现数学学习是学生经历数学活动,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新课程理念。

四、说教学程序

(一)展示体验过程,在“玩”中学数学 在新课引入之前,我设计了这样两个活动:

1、游戏感知负数

同桌两人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赢者得2分,输者倒扣2分,平局得0分,将每次的分数挤在计分表上。

2、我是小小记录员

听信息,独立思考,选择喜欢的方式把听到的信息准确、简洁地表示出来。①王阿姨卖水果,上个月赚了2000元,这个月亏了500元; ②某股市的股票昨天上涨了1.5,今天又下跌了0.8; ③甲队上半场进了2个球,下半场丢了1个球。

通过以上两个活动的设计,以游戏的行式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负数的产生是由于实际生活所需,光靠以往学过的数来记录这些信息是不够的,那么,就迫切需要一位新朋友来帮助大家记录这些信息,由此请出这位新朋友——负数。(板书)接下来我将学生记录信息的方法展示出来,预设学生出现的答案可能有以下这些:

(多媒体展示)

有的学生直接用文字来记录,有的用打勾和打叉的方法来记,还有的有笑脸和哭脸的,用不同颜色的笔来记的,用上下箭头,也有的同学采用“+”和“-”来记录。

这时,我顺势向学生介绍,相反意义的量怎样表示,历史上的数学家也费了不少周折。最早记载的是我国古代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用黑色和红色区分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提问:这么多的表示方法,哪一种方法最简洁,又最具数学味呢?

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并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用“+”和“-”(顺便板书)表示最简洁又最能表达需表达的意思。这时教师顺势指出:数学家提出这样的表达方式后,就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所以现在我们一直用这样的符号来表示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只不过在读法上不读加号和减号,而是叫正号和负号(板书)。

然后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三条信息并在黑板上将正确的记录方法表示出来:

说明,像这样的数就叫做正数,正号可以省略不写,而像这样的数叫做负数。正数与负数可以用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板书)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中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使学生意识到符号是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本环节我让学生亲身经历创造符号的过程,把人类历史上的探索历程和学生的探索过程有机结合,使学生充分理解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同时用一种适当的方式渗透了数学史,而不是一种空洞的说教,希望学生知道的不仅仅是历史,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对历史的观察中有所启发:原来数学知识就是这样探索出来的。

接下来安排一组连线题,目的是通过对多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表示,进一步体会正数和负数的实际含义。

(二)展示生活情境,在“问”中学数学(进一步探究正数、负数、0之间的关系)

这一环节我打算采用教材里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利用温度计来看室内跟室外的气温。但是,考虑到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可能还有一大部分的学生不知道如何正确地看温度计,如果学生对温度计一知半解,那么课的进行只会堆积更多的问题。为此,我在这里穿插了一个小知识,首先,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个温度计,并提出以下三个问题:

①这里有两排刻度,应该读哪一排呢? ②每一小格分别代表多少摄氏度?

③为什么温度计上有两个10℃,两个20摄氏度...它们表示的温度一样吗? 从生活实践中产生数学问题,由浅入深,不断地创景设问,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解决问题,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认识温度计的基本知识。

在这里,我重点抓住第三个问题:为什么温度计上有两个10℃,两个20摄氏度...它们表示的温度一样吗?学生会回答一个是零上温度,一个是零下温度,并且感悟到0摄氏度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

结合教材的教学情境,我让学生通过观察温度计读出室内的温度是零上16℃,用+16表示;同样读出室外的温度是零下16℃,用-16表示。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表示,而0℃是分界点。那么,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

现代教学论认为,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问题,能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相关的旧知识来积极探究,实现学生的“现有水平”向“未来发展水平”的迁移。

所以在这个时候教师我适时提出这个问题,学生已经不难得出结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这样的引导以生为本,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本,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突破了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教学难点。

(三)展现应用过程,在“用”中学数学

为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加深认识→巩固提升→拓展延伸 首先,我出示直观判断题

1、先读一读,再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圈中。

目的是检测学生是否能正确地认、读、写负数,明白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课本练习做一做第2题,并要求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用0作为分界点的例子,学生可能说出电梯,股市等例子,让学生体会到正数、0.负数的相对关系以及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3、将课本的例2巧妙地融入到练习中来,要求学生说出存折上每个数字代表的含义,并加以拓展延伸,提出存折上还有多少钱的问题,渗透正负数的运算,给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一个施展才能的机会,较好地发展个性,但不要求每个同学都能掌握。

通过循序渐进的联系,学生进一步掌握了负数的意义,设置与生活相关的情景练习,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于相反量的理解,另一方面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四)展现评价过程,在“评”中学数学

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改进教学以及烦死的有力手段。在教学中,我将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如将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有机结合起来,如自我评价中的“我真棒”、“我能行”、“我会加油的”,又如大家评评我、小组互评中“你真棒”、“不错”、“继续努力”等,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在课的最后,我将让学生做全面的自我评估:

同学们,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主要探究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需要老师和同学帮帮你?

让学生进行自我梳理,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完善。

(五)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力求简明扼要,突出重点)

认识负数

-500

-0.8-1-16...负数

+2000 +1.5 +2 +16...正数

“-”负号 相反

“+”正号

0

上一篇:装饰装修关键词下一篇:印象云顶瀑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