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学会了凝固

2024-05-02

风,学会了凝固(精选3篇)

篇1:风,学会了凝固

古迹寻访——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天后宫最具中国风

4月中旬起,青岛开始进入旅游旺季。伴着海上吹来的风,到前海古色古香的天后宫里游览、祭拜的旅客也一日比一日多起来。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始建于明成化三年(1467年),如今已经544岁的天后宫奏响的必是宫商角徵羽演奏的纯正中国古乐。

即使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来到位于青岛市太平路19号的天后宫,扑面而来的仍是明时建筑这片庙宇时烧制的青灰色砖瓦和500多岁的银杏树无言诉说着的历史沧桑。这个现有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的二进庭院,其有正殿、配殿、前后两厢房、戏楼、钟鼓楼及附属建筑共计殿宇16栋80余间。其中正殿、配殿、厢房在明成化年间就已建成后虽经多次修缮,仍不改原貌。正殿内供奉天后——妈祖,正殿两边分别为财神殿和龙王殿。

正前门天后宫入口处即为戏楼,二层木质结构,戏楼是天后宫内唯一琉璃瓦盖顶的建筑,而且还经过苏式彩绘点染,雕梁画栋美不胜收,天后宫戏楼大梁的包袱画绘有金陵十二钗等红楼人物,以及神话传说“吹箫引凤图”、“敦煌飞天图”等,楼下是民俗陈列场所,楼上是演艺场所和茶座,可以休息品茶的同时欣赏戏曲表演。除戏楼为琉璃瓦盖顶,其他建筑物均为清水墙、小灰瓦。目之所及,青瓦青砖飞檐斗拱,展现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典型风貌。

据史料记载,天后宫建成之时同时建有戏楼。但是二百年后戏楼倒塌,清朝同治四年(1865年)重建戏楼。山门内的石碑,记载了清同治四年(1865年)和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重修天后宫的情景。清朝同治四年(1865年)的《募建戏楼碑记》中写道:“窃闻青岛开埠以来,百有余年矣,迄今旅客商人云集而至。天后宫旧有戏楼,而栋宇全无,不堪适观„„”

作为岛城唯一一个保存完好的古戏楼,在建成之初,就是青岛口的演艺中心。特别是正月里,忙碌了一年的人们齐聚天后宫,听大戏赶庙会,积久成俗。据胡存约《海云堂随记》记载:“每届新正,群集天后庙,焚香祝祷,年复一年,代代如此„„自元旦至元宵,日日人群络绎,杂耍、小场、大书、兆姑、梆柳、秧歌、江湖把式无所不有。”史料记载文字虽简,但足以让人想象到当时的热闹场景。

2006年,天后宫庙会被批准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正式定名为天后宫“新正民俗文化庙会”。此后赶庙会的人也逐年增加,如今已形成惯例,连年举办。而在除夕夜的“撞钟”也成为天后宫庙会最有特色的迎新年仪式。2011年,天后宫庙会即将迎来第13届“新正民俗文化庙会”,适时在这个三米多高的古戏楼上,传统京剧折子戏、魔术、川剧变脸等民俗活动又将轮番上演。

篇2:风,学会了凝固

在中国公关代表团的宣传台前,不同肤色的大会代表排起了长队,原来他们都在要我们带去的折扇。一时间,闷热的大堂,满眼都是摇动的扇子,这就是土耳其《自由报》在报道大会盛状时的标题“伊斯坦布尔掀起了中国风”。当然他说的“风”只是比喻。

2005年6月26日~28日,第十七届世界公关大会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作为下一届大会的承办方,中国国际公关协会组团参加了这届大会。经协商,大会期间将为中国代表团安排一个专场报告会,在闭幕式上还要进行会旗交接仪式。

中国公关业代表团一行17人,我是代表团团长,协会副秘书长陈向阳、国际部助理叶沉和王婷负责行政事务,其余13人则由在华的中外公关公司总裁组成。他们分别是嘉利公关的李辂、庞卓超、王世勇等,广通伟业的杨为民、时空视点的刘方俊、海天网联的夏志卫、安可(北京)的梁启春、伦敦联络处的杨劲松和丛蕾。外交部国际司的刘玉印同志作为上级主管部门负责NGO事务的代表也随团参会。

出发前的准备工作大概有以下几项:一是重新编制了介绍中国公关业发展的宣传片;二是准备在大会的中国专场发言的几位演讲者按统一部署准备演讲内容,王世勇讲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公共关系,梁启春讲外国公关公司在华的本土化,我则讲中国公关业的发展概况。第三项工作是制作宣传册和选购纪念品。这些都是历次大会的惯例。

6月份的伊斯坦布尔应该很热了,我们定制了800把物美价廉的纸折扇,扇子一面是中国风景山水画,另一面是中英文书写的“欢迎到北京参加世界公关大会”。

6月25日,代表团一行搭乘土耳其航空公司的飞机飞赴伊斯坦布尔,说起这一届大会选定在这个城市,还真是体现了IPRA决策层的大智慧。在这个横跨欧亚两洲地域的城市召开公共关系的大会确实是太恰当不过了。据说国际公共关系领域的会议还不止一次在这里召开过,这在我们经历过这次大会后,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6月26日到达伊斯坦布尔,住希尔顿饭店。放下行装我就去参加当天下午的预备会,先是讨论了两天的程序:27日上午是开幕式和全体大会,下午是四个专场。28日上午是另外四个专场,下午是全体大会和闭幕式。其中有两个环节需要我们特别关注:一是27日下午中国专场,二是28日闭幕式的交接仪式,还有我的一个发言。预备会后,IPRA董事会请我留下和他们讨论了三年后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一些要点,其中主要讨论了时间和主题。讨论相对开放,因为我们还计划着2006年的中国国际公关大会上再与他们讨论一次。

27日上午,希尔顿酒店的会场门口的走廊,摆满了各国代表团和公司的宣传品。在中国公关代表团的宣传台前,不同肤色的大会代表排起了长队,原来他们都在要我们带去的折扇。有的人甚至排了两次队,希望给家中的太太要一把。一时间,闷热的大堂,满眼都是摇动的扇子,这就是土耳其《自由报》在报道大会盛状时的标题“伊斯坦布尔掀起了中国风”。当然他说的“风”只是比喻。

9点钟,在9位土耳其老民间艺术家的竖笛声中,大会开幕了,作为东道主的土耳其旅游文化部副部长到场祝贺,随后是主题发言。记得印象深的是2004年希腊奥运会一位新闻官的演讲。他介绍了希腊奥运会的公关传播与危机管理的经验和体会。

中午的午宴也是在赞助商的演讲中度过的。宴会上,大会主席查尔斯向我介绍了一个他的朋友——比利时前国防部长,现在也在做公关,看起来大概有70多岁了。在和他交谈后,我若有所思,环顾整个大宴会厅的各国代表,基本上都是中老年人(或说是资深人士),当时我就在想,国际公关界这种状况如果让国内许多炒作“公关小姐”的媒体人看到,不知作何感想。

下午的中国专场,查尔斯主席、2006年主席埃及人罗拉女士,他们都去了。王世勇、梁启春的发言内容都很精彩,加上两人一口流利的英语,效果很好,我的演讲内容由于大部分都在PPT上显示,所以语言不多,又有王婷的提示,顺利完成。

晚上,团组开了个会,我在会上主要提醒大家明天的会议,还要继续听讲,认真记些东西,同时不忘与各国同行交流,因为交流既是学习也是传播。然后,我与陈向阳专门商量了一下第二天下午的交接仪式。我的英文发言稿在国内已经准备好,我们计划在我发言之后,播放宣传片,为了避免衔接中出现空档,我让向阳到时专门到二楼的演播室直接操控播放机,要在我演讲最后的话音还没落时,宣传片就开播,大屏幕出现图像和声音。

第二天下午的闭幕式,在查尔斯主席的主持下,我从土耳其公关协会会长手中接过IPRA的会旗和大会主席赠送的IPRA宪章《雅典准则》。随后,大会主席请我发言。为了这十分钟的发言更有亲和力,头一天晚上我临时改动了王婷准备的英文稿,把文中一些官方的口气变得更通俗上口些,这样我也好讲,尤其加上了称赞IPRA成立五十周年来为国际社会所做的贡献和祝贺IPRA五十岁生日的话。

本次大会恰逢IPRA成立五十周年,闭幕的晚上还有专为五十年来的各届会长颁发荣誉的典礼,但恰恰两天来各位代表的发言,没有人提及五十周年的事,所以当我讲到这里时,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

演讲到最后,我邀请在座的750位代表和他们的同事参加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下一届世界公关大会,欢迎各位到中国来,那时刚刚经历了奥运的北京一定会给他们留下难忘的印象。我的声音刚刚落下,大屏幕上故宫的两扇大门在低沉的中国鼓乐中缓缓打开,随着悠扬的“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的乐曲……全场又是雷鸣般的掌声,埃及的罗拉女士竟然抓住丛蕾的胳膊哭起来了,一边擦眼泪一边说太好了,我们一定去北京。

大会主席宣布第十七届世界公关大会闭幕,三年后北京见。此时激动的同事们纷纷跑到台上,拿起大旗和IPRA赠送的《雅典准则》合影。当大家站到一排时,不知怎么的,全场又一次响起掌声。下来之后,我们问那些外国朋友,他们感慨地说:“中国公关人太年轻了,我们很羡慕。”确实,整个代表团内,除了我之外,都是三、四十岁的年轻人。庞卓超在会场转了一圈后,回来说,他听到最多的话就是“Where is CIPRA”,“Where is Yannong”。大家都在找中国公关代表团的人。

晚上,在奥斯曼帝国时代一个王子的宫殿举行了盛大的颁奖晚宴。海浪拍打着花园草坪的栏杆,海风吹拂着土耳其女诗人的长裙。历届IPRA的主席,精神抖擞地走上台接受崇高的荣誉,随同他们的还有身着那一年代服装的女模特。最早的那届是英国人,已经80多岁了,银须银发,虽走路显老态,但还是绅士般地和主持人开玩笑:“见到这么多漂亮的女士,我很幸运没带夫人来。”

土耳其的功勋女舞蹈家,从台上下来,在前排各餐台间跳起民族舞。不知是否IPRA会务组的有意安排,当她来到我和查尔斯先生身边时,伸出手邀请我和她一起跳舞。这时全场轰动了,我知道大家都在猜想这位从东方社会主义国家来的团长敢不敢接受邀请。我在国内也从不跳舞,但此时我想,在这种欢快友好的国际场合,拘谨不是我们一个大国使者应有的形象。当世界公关界的代表都在考虑是否参加三年后北京公关大会的时候,我们要表现出融入国际氛围的态度。于是我就模仿着女演员的舞姿和她跳起来。这时欢呼声和相机的闪光灯交织在了一起。事后,菲律宾公关协会的会长罗米欧·福图休对我说:“我们都以为中国的官员一定会很死板,会拒绝邀请,这让我们太意外了,看来我们真应该去中国看看。”

中国公关业代表团在伊斯坦布尔会上会下,产生了很好的影响。消息传到我外交部驻伊斯坦布尔总领馆,总领事郁红阳专门设宴为我们庆祝,并由副总领事龚春森安排专车,陪我们游览了伊斯坦布尔市容和参观博物馆。伊斯坦布尔大街上,既有打扮时尚的摩登女郎,也有穿着朴素的工薪阶层,还有黑纱裹头的宗教妇女。汽车往返,穿过波斯普鲁斯跨海大桥,我们时而脚踏欧洲时而步入亚洲。我们既能从庄严的索菲亚大教堂触摸拜占庭时代,又能从宏伟的苏雷曼尼亚清真寺感受奥斯曼帝国时代的辉煌。选择这样一个欧亚非三大洲文化交流的重镇举办公共关系大会真是太合适不过了。

在中国总领馆的晚宴上,郁总领事斟满茅台酒举杯祝贺。他说:“前两天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永康、何鲁丽出访土耳其时,也来到领馆,那是政府的外交工作。今天你们成功地开展了民间外交工作,我们以国宴的规格接待你们。”大家举起了国酒茅台,看着餐具上鲜红的国徽,心情非常激动,我们甚至还没意识到,这也是为国争光啊!

在回国的路上,外交部刘玉印同志已经打好了出访报告的腹稿,他深有感触地说:“一个不大的民间组织能在国际上产生这么好的影响!”他原来真没想到。国务委员唐家璇同志在报告上做了重要的批示,肯定了中国公关业代表团的工作成绩,同时指示外交部要积极协助中国国际公关协会尽快取得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的谘商地位。有了国家领导人的肯定和大力支持,中国的公关业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2008年世界公关大会也一定会举办成功。

篇3:凝固了的理念美

交谈中,十一学校新任校长、著名教育专家李希贵同志向我介绍了该校第九届第三次教代会所做的一项决定,我又一次被深深地感动了。这次教代会的主要议题是理清20年来学校的文化积淀。经过广泛的讨论,代表们最后概括出十一学校文化的20条共识,作为十一学校文化的精髓。在春节前,学校把这20条共识制作成幻灯片,当做“新春的祝福”送到了每一位教师的手中。

我急切地想看到这20条共识的内容,于是请他们把这份“新春的祝福”也发给了我。在精美的画页上书写着教师们在多年的生活和工作实践中形成的价值认同:(1)领先一步,就领先一个时代。(2)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3)共和国的利益高于一切。(4)志存高远。(5)不为高考,赢得高考。(6)教职工是改革的主人,不是改革的对象。(7)聚天下英才,做英雄事业。(8)在工作状态下研究,在研究状态下工作。(9)师德高品位,干部高要求。(10)脚踏实地,胸怀天下。(11)海纳百川,包容共生。(12)追求卓越,拒绝平庸。(13)把学校办成教职工心灵的栖所,让校园成为教职工的精神家园。(14)聚精会神于课堂教学改革。(15)学生能做的,老师不要包办。(16)敢于否定自我,不断调整发展战略。(17)生活上可以照顾,工作上不可以照顾。(18)卓越的领导者是组织最宝贵的财富。(19)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世界眼光和多元文化理解能力的一流人才。(20)一心办学,心无旁骛,敬业笃志。

这20条共识的表达形式各不相同:有的富有哲理,有的十分直白;有的提出要求,有的体现境界。但它们足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从教师们心头涌出的理念的美——那种在多年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最终固化成文的理念的美。我想,一所学校需要将自己的理念凝固成一种美的载体,无论是文字,还是其他形式。这样,理念才不至于成为一种空泛的、不着边际的东西,才能成为深入人心的共同的价值取向,才能体现学校文化的格调与品位。

写到这里,我的脑海里忽然浮现出一座令我赞叹不已而且久久不能忘怀的雕像,它矗立在台湾省高雄餐旅学院的中心广场上。这所学院是培养餐饮和旅游服务人员的本科高校。他们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基础素质和创新精神,但更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自豪感。这座雕像塑造的是两位男女青年,女青年高举左手,手中托着一摞碗,男青年右手伸向前方,手中托着一叠盘子。两人挺胸抬头,神情庄重,让我们感到他们正在履行一项最为神圣的职责。在蓝天的映衬下,他们显得那么高大,那么潇洒。

这使我不由得想起,不少家长和学生,甚至是教育工作者,把接受类似端盘子服务的职业教育看成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把职校的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失败者。而这座雕像所反映的理念,使所有在这所校园里教学和学习的人受到鼓舞——服务业是一种豪迈的事业!这种凝固了的理念,传达了一种美。而正是这种美,给人们带来了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日本数学家藤原正彦先生在谈到脑力革命时,举出了创新型人才应当具备的6大条件:(1)野心。(2)知识。(3)执著。(4)乐观。(5)理论思考。(6)对美的感知力。而他认为,美感是这6大条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他说:“为了摘到山顶上的那朵花,需要野心、需要知识,但是首先必须能被这朵花感动。如果没有感动,就不会明白什么叫执著,更不会形成乐观的情绪。”

上一篇:在新一轮的跨越发展中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再战辉煌下一篇:《最大的麦穗》练习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