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化和凝固评课稿

2024-04-09

熔化和凝固评课稿(精选7篇)

篇1:熔化和凝固评课稿

熔化和凝固评课稿

上学期在教育局组织的送课下乡活动中,听了X老师一节课,印象深刻,受益匪浅。

本节课X老师准备充分,器材、实验记录表等准备齐全。课的设计非常成功,设计是建立在对学生学情分析基础上,这点很好。新课引入是从学生熟悉的冰熔化的生活经验开始的,通过动冰雪消融画面呈现,介绍了冰熔化的过程,自然而贴近生活。

实验前引导学生复习了仪器操作要点,着重介绍了温度计、酒精灯使用方法及要点,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习惯。实验中各小组有明确的分工,教师在学生中走动,给各组指导,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教师的走动体现了教师关心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到有亲切感,教育的公平性也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实验中各组成员对冰和蜂蜡熔化过程、温度变化观察及绘制图像成为本节课的成功关键。各组同学参与度很高,观察仔细,分工协作,老师将经小组观察、分析、讨论得出的结论呈现出来,使课堂气氛活跃,说明教师利用资源意识是很开放的。更重要的突出了对熔化、凝固、晶体、非晶体、熔点、凝固点的重难点教学。通过师生、生生互动、碰撞、交流,很好地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本节课的优点:

1、选择了科学、实用的教学策略——实验、探究方法,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诙谐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创设愉快的学习心境,激励评价。

2、实现了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通过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强化了学生的.情感目标,突出了自主学习的核心。

3、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反应,学习过程身心是愉快的,态度是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得以实现,形成过程自然而丰富,并有多个目标生成。

4、科学合理地运用了教学资源,如对学生学情分析准确,对教材组织处理得当,恰当补充教学材料(如海波可以除去鱼缸中的杂质,水浴加热,晶体外形等)把学生身边的事例、现象巧妙地引入教学中。合理地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资源。

5、学生参与度高,人数多,方式多样,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积极动手实验,主动与同学协作学习,求知欲望强烈,学习兴趣浓厚。

6、教学目标达成度高,效果好,顺利实现了预设目标和解决了过程中的生成目标。

值得学习与借鉴的地方:

1、关注生活:突破学科本位,把课堂变成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将生活融入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生活、经历、探究、感悟。让科学服务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

2、关注互动:师生相互交往,平等对待,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思考和活动的自由,个性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3、关注生成:理想的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堂,要创造性组织学生参与、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也产生学习经验,获得丰富情感体验,焕发出学生生命活力和创造激情。

4、关注实验:只有通过实验才能使学生产生经久不息的浓厚兴趣和深切体验。

篇2:熔化和凝固评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要说课的题目是:《熔化和凝固》,主要从下列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三、重点难点;

四、教法与学法;

五、教学程序设计;

六、教学体会;

七、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四章第三节内容,安排在“温度和温度计之后”来学习,这一章内容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几乎每节教材都是从生活实际开始,引入新课,学习了知识之后又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熔化与凝固》这一节是学学自然知识的延续,也是初三热学和高中热力学知识的基础,无论从大刚不是从物理知识的扩展角度来说,本章和本节教材都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本节教材所采用的“实验----分析----比较----总结”的方法,为学生今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结合本节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知道熔化和凝固现象 2.知道晶体的熔点.知道熔化过程中吸热,凝固过程中放热 4.会查熔点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点是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的情趣。

三、教学重点

实验探究海波和蜡的熔化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

四、教学难点

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联系起来是本节课的又一个难点

五、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节教材的特点,学生对熔化和凝固现象较为熟悉,但理论知识却又较为缺乏的事实,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在熔化特点教学时)以先猜想,再实验,最后总结的实验指导法为主,将课本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加强学习过程中的探索性,辅以讲授法、讨论法相结合,运用实验、微机等手段,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兴趣、渗透方法有机结合,目的在于全方位培养学生。

学生学习时,根据学生的好奇心,结合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较不成熟的特点,采用实验探究法和类比法,通过实验归纳、小组讨论来完成学习任务。

六、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中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1、新课引入时以课件形式展示课本问题(黑龙江北部一月份的平均气温在-300C以下,漠河镇的最低气温达到过-52.30C。在这样冷的地区测气温应该用水银温度计还是用酒精温度计呢?根据什么来选择呢?),接着演示一个实验:加热使一块冰熔化。从而引入新课,这样既提出了让学生急于想得到答案的问题,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又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给学生一种亲切熟悉的感觉。

2、进行海波与松香熔化实验之前,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猜想,在新课学习中重点指导学生正确顺利地完成海波与松香的熔化实验(全班共分十组,每组六人,让八个小组观察海波熔化过程,二个小组进行松香熔化实验。)记录数据并在事先准备好的方格纸上描绘出图象。让学生讨论分析。

3、考虑到有些小组的实验也许误差较大,利用课件快速再现海波与松香的熔化过程,并展示两者熔化过程的图象,便于分析。

4、通过对图象的分析可顺利得出晶体和非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和区别。

5、对于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过程,由于海波在凝固中会出现过冷现象,因此采用类比的方法来学习(即与熔化过程类比),这样既可避开了过冷现象对学习带来的干扰,又可让学生在类比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在分析总结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总结。

为了让学生更为全面的理解熔化和凝固知识,设计习题见附页。

七、教学反思

1、作为一门科学的物理,熔化和凝固概念固然重要,但作为教学中的物理,概念的形成则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猜想、实验、讨论、总结等方法,尽可能再现知识的发展过程,再现物理思维,使学生受到科学的严谨性教育。

2、本节内容虽不难,但学生学习中仍存在几个疑点:第一、为什么固体会有晶体非晶体之分?第二、晶体和非晶体除了熔化过程的区别外,还有哪些区别?这些问题让学生觉得留有余味。

篇3:《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评课稿

一、能经历图形抽象的过程, 发展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是几何教学的核心词, 它包括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 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 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许教师让学生从校园中找图形, 完成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抽象。这样经历图形的抽象过程, 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来源以及研究图形的背景, 进而理解数学这门学科所研究的问题具有的抽象性。建议:多给学生时间, 让学生充分观察实物并抽象出图形。

二、能经历分类与思考的过程, 感悟数学思想

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图形分类可以帮助学生不断地对图形进行比较、概括, 从而深入体会图形的特征。纵观本节课有四次分类活动:第一次, 找出画出的图形, 并说出它的名称。这是简单的分类。第二次, 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找出它们的本质的联系和区别, 这个地方引起争执, 教师应顺着学生的争执, 创设矛盾, 引起冲突, 既然都是直角, 平行四边形不是直角, 长方形和正方形怎么可能是平行四边形呢?这样引导学生思考, 让学生自己找到本质的、主要的东西。只要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就是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对边都平行, 符合条件, 只不过很特殊, 特殊在哪儿?四个角都是直角, 通过分类、辨析, 越来越清。第三次, 让学生表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之间的关系?教师上课要注意倾听学生发言, 如, 有一个学生说只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是梯形。应该及时纠正。第四次, 练习设计, 让学生经历不同的分类标准, 最好让学生在练习本做一遍。再让学生汇报。分类标准不一样, 结果不一样, 进一步体会图形的特征。

三、能经历探索与发现的过程,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单靠教师讲是行不通的, 必须以学生的空间知觉和体验为基础。而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于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作用尤为明显。因此, 在这节课中, 教师围绕教学目标, 创设了一系列的层层递进的活动。

1.让学生经历合作探究活动

学生应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教师请学生拿出课前发的平行四边形, 在小组里用看一看、量一量、画一画、移一移的方法, 探究一下: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特点?你们同意他们的观点吗?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画一画或量一量) 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 在“操作”活动中, 深入体会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2.创设了自主思考的机会

教师在创设研究四边形关系时给了学生自主思考的机会。“我们认识了四边形这个大家族中的每一位成员, 他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那你们能不能用喜欢的数学符号语言来表示他们的关系吗? (学生动手设计) ”并在活动中积累了经验。

篇4:正确理解熔化和凝固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如通常情况下,冰的熔化温度(熔点)是0℃.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晶体熔液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如0℃既是冰的熔点,又是水的凝固点.

下面通过海波的熔化图像及凝固图像来理解熔点和凝固点.海波的熔化过程和凝固过程如图所示.从A点开始加热计时,B点表示t=4min时海波的温度为48℃,此时海波处于固态,随着时间的推移,海波不断吸收热量,这些热量全部用于海波的熔化.所以,海波的熔点是48℃.BC段与时间轴平行,表示海波正在熔化,到C点海波全部都熔化成了液体.此后,海波吸热使其温度升高,如线段CD所示.从图像看出,B点是48℃时固态的海波,C点是48℃时液态的海波,BC之间是固液共存态的海波.停止加热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海波不断放出热量,温度渐渐下降,如线段DEFG所示.其中EF段海波与时间轴平行,表示海波正在凝固,此时海波的温度也为48℃,所以,海波的凝固点也是48℃.

晶体熔化时都要吸热,如果吸收不到热,即使温度达到熔点也不会熔化.同样,如果不能放热,晶体熔液达到了凝固点也不能凝固.例如把正在熔化的0℃的冰放到0℃的房间里,由于无法吸热,冰不再熔化.同样把0℃的水放到0℃的房间里,水也因无法放热而不会凝固.也正是由于冰熔化时要吸热,所以用质量相等的0℃的冰和0℃的水来冷却物体时,由于冰多了一个熔化吸热过程,所以冰的降温效果更好.

无论气温怎样变化,为什么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总是0℃呢?

因为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都是0℃,由于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0℃不变.当外界气温高于0℃时,热传递只能促使冰的熔化,只要冰未熔化完,混合物的温度仍保持0℃不变;当外界气温低于0℃时,热传递只能促使水凝固,只要水未全部凝固成冰,混合物的温度仍保持0℃不变;当气温等于0℃时,混合物不吸热也不放热,冰不熔化,水也不凝固,温度仍保持0℃不变.因此无论气温怎样变化,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总保持0℃不变.

另外,晶体的熔点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变的,杂质和外界的压强(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会影响晶体的熔点.例如在烧杯中放一些小冰块,在冰上面洒一些盐.搅动冰,使它熔化并测定它的温度.可以看到冰的熔化温度低于0℃.可见,杂质可使冰的熔点降低.在十分寒冷的天气,在汽车发动机的水管中加一些甘油作为抗凝剂,即使温度低达零下二三十摄氏度,水管中的水也不会凝固.日常生活中用的保险丝和焊锡是利用几种不同的金属按一定比例所制成的合金,它的熔点往往比其中熔点最低的那种金属的熔点还要低一些.又如将两块0℃以下的冰用力紧压在一起,可以看到接触处的冰熔化成水.撤去压力,水又凝固,结果两块冰合成了一块冰.这说明增大压强也能使熔点降低.人们穿了冰鞋滑冰时,鞋底的冰刀与冰面接触处,压强很大,刀口下的冰熔化成水,对冰刀的滑动起着润滑作用.

下面举几例说明.

例1 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春暖花开,冰雪消融

B.夏天雨后早晨,植物叶子上附着小水珠

C.少许盐放入水中,待会儿不见了

D.洒在地上的水过会儿就没有了

解析 A中是冰雪由固态变为液态的水;B中是水蒸气变为液态的水;C中是盐溶解在水中;D中是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根据熔化的定义,可知答案是A.

例2 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过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些冰化成水使水增多些

B.有些水凝固成冰使冰增多些

C.冰和水的质量都没有变化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解析 在0℃的空气中把0℃的冰放入0℃的水中,由于空气、冰和水的温度相同,不会发生热传递,所以0℃的冰不能从外界吸热熔化成水,0℃的水也不能向外界放热凝固成冰,冰和水的质量都不会发生变化,C正确.

点拨 解答此类题目要抓住晶体熔化、凝固的特点及发生热传递的条件,知道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时,一定要伴随着吸热和放热,熔化要吸热,凝固要放热,而要发生热传递,必须存在温度差.

例3 萘(俗称“卫生球”或“樟脑丸”)的熔点是80℃,那么80℃的萘( ).

A.一定是固态

B.一定是液态

C.一定是固液共存

D.以上都可能

解析 萘刚达到它的熔点时,还未开始熔化,此时它是固态;当它达到熔点又继续吸热则开始熔化,此时为固液共存状态;当加热到熔化过程末,萘刚好全部熔化,则为液态.因此三种状态都可能.应选D.

例4 我国北方冬天很冷,要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是水银温度计,主要是因为( ).

A.水银的熔点比酒精的熔点高

B.水银的熔点比酒精的熔点低

C.水银的沸点比酒精的沸点高

D.水银的沸点比酒精的沸点低

解析 北方很冷的地区不用水银温度计,很显然是水银温度计在温度低的时候不能用了,温度低的时候水银可能会凝固,而酒精不会凝固.应选A.

篇5:熔化和凝固评课稿

【教学对象】八年级(上)

【教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四章第二节 【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主要内容是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热爱科学有的作用一定。

2.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继而总结出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结论。

3.教材内容安排:通过实验得出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继而在通过讲授法得出固体凝固的相关知识。4.教材的特点:第一,注重学生活动,突出实验探究;第二,重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5.对教材的处理:固体的熔化和凝固是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现象,学生有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来得出相关结论,继而利用多媒体可见来观察生活中的现象,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强,对生活中现象的原理有了解的兴趣。

2.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学过温度的概念,并掌握温度计的使用。

3.学生的认识特点:对固体的熔化和凝固有直接的感性认识,但并不了解其中的真正原理,不了解熔化和凝固与温度的关系。【目标】教学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2)了解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过程与方法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教学重点】

观察固体的熔化现象 【教学难点】

固体熔化时吸热而温度不变 【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组织形式

新课程提倡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组织形式来进行课堂教学,本节采用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物理知识。2.教学方法

(1)实验探究法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本节教学设计注重以问题为先导,把主要内容的教学过程变成一种解决问题和科学探究的过程。根据前苏联心里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创设稍高于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按照“提出问题——猜想——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思维进行探究。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自己探究,动手做一些有趣的小实验,尝试自己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获取知识。整个过程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科学思维方法和协作精神、探索精神等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2)讲授法

通过老师形象生动、富于引导式的讲解,辅以演示实验、各种直观教具和现代教学技术,启发学生思维,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渗透探究的思想,在探究的过程中讲授必要的物理知识。3.学法指导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首先,通过观察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探索欲望;其次,在教学中利用典型的教学材料和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去探索、分析和总结,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构成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 4.教学媒体设计

充分利用实物、视频、图片等材料,为学生学习物理规律提供必需的感性材料。【教学用具】

学生实验,二人一组。每组配备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火柴、坐标纸。A组同学另配备烧杯和冰块,B组同学另配备易拉罐和松香。【教学流程图】

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一、新课引入3’

播放录像:滚滚而来的长江水及长江的源头——各拉丹冬雪山。

师:望着这气势磅礴的滔滔大江,同学们可曾想到,这万古不竭的巨流最初的水源竟是各拉丹冬雪山冰雪消融后形成的呢?

师:在刚才的录像里,固态的冰变成了液态的水。

由壮美的录像画面引入课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引入概念]

二、新课引出熔化和凝固的概念4’ 固体 液体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师:同学们还见过哪些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师:物质可以由液态变为固态吗?同学们见过哪些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

我们把刚才我们提到的冰化成水是熔化,水结冰是凝固。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液态是熔化,铁水铸成工件是凝固。

除此之外,蜡、松香、沥青、玻璃等物质也能熔化和凝固。

生: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蜡烛在点燃后变成液态。

生:冬天到了,湖面上的水结成冰;工厂的铸造车间里,工人将铁水浇在模子里,冷却后,铁水变成了固态的铸件。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熔化、凝固现象,引导他们进入探索物理知识的角色。

[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设计实验,研究固体的熔化过程15’

提出问题: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是一下变成液体还是有一个过程?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如何变化的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我提供给大家两种固体:冰块和松香,它们分别被装在烧杯和易拉罐中。同学们对哪种固体感兴趣,就可用实验探究这种固体的熔化特点。

同学们在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不要让玻璃泡接触试管壁和底,要埋在固体中。研究冰块熔化过程的同学要等到插入冰块的温度计示数不怎么变化时再开始加热冰块。请同学们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固体的温度,并观察固体的状态。直到固体全部熔化完后5min为止。最后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固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每组的二位同学要分工合作。一位同学读数,并观察物体的状态;第二位同学记录温度和状态。

学生分组实验。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让学生自由选择实验对象,增强他们自主实验的意识。

[分析数据,找出规律] 分析实验数据,找出固体熔化的规律10’

请同学们将记录下的数据绘制成图像。

教师选择一个做冰熔化实验的组,请该组同学将他们得出的实验表格和图像绘制在黑板上。师:请同学们观察冰熔化的实验记录,大家可以发现哪些特点? 教师再选择一个做松香熔化实验的组,请该组同学将他们得出的实验表格和图像绘制在黑板上。

师:请同学们观察松香熔化的实验记录,大家又可以发现哪些特点? 师:这两种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我们都要对它加热,也就是说,它们在熔化过程中都要吸热。师:请大家比较一下冰和松香熔化的实验图像,大家发现有什么不同? 师:也就是说,冰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而松香没有。象冰这样,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而象松香这样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除松香外,玻璃、沥青等物质也是非晶体。

学生绘制图像

生: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

生:当冰全部是固体以及冰全熔化成液体后,温度要上升。生:冰在熔化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对它加热。生:松香在熔化过程中温度要上升。

生:松香在熔化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对它加热。

生: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而松香的温度要上升。

让学生根据实验图像回答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分析论证,巩固练习] 分析熔点表4’

请同学们看教材第84页——几种物质的熔点表,请问这些物质中哪些是晶体,哪些是非晶体?为什么?

请同学们观察熔点表,你可以从中发现些什么呀? 师:萘的熔点是多少?它表示什么含义?

萘在85℃时是什么状态?萘在20℃时是什么状态?

教师再提问几种物质的熔点、表示的含义、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让学生加以练习。

生:全都是晶体,因为它们都有熔点。

生:可以知道某固体的熔点;金属的熔点一般较高;常温下是气态的物质熔点很低。生:萘的熔点是80.5℃,它表示萘在80.5℃时熔化,熔化时温度不变。生:85℃时是液态、20℃时是固态。

培养学生根据表格、数据归纳、总结物理规律的能力。

简要叙述凝固现象。3’ 液体在凝固的时候有些什么规律呢?由于时间关系,不能让大家在课堂上做实验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利用冰箱来探究水的凝固过程。

实验研究表明:晶体凝固时也有一定的凝固温度,称为凝固点。同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相同,而非晶体则没有凝固点。液体在凝固时都会放热。师:水的凝固点是多少?它表示什么含义?

生:水的凝固点是0℃,它表示水在0℃时凝固成冰,凝固时温度不变。

[规律应用] 熔化、凝固的应用4’

师:请大家说说熔化、凝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师:为何可以利用冰袋为高烧病人降温? 师:熔化、凝固会对我们产生不利的影响吗? 师:同学们知道如何避免产生这些不利的影响吗?

生:冷冻食品保鲜、利用冰袋为高烧病人降温、将熔融状态的玻璃在成玻璃板等。生:因为固体熔化时会吸热。

生:冬天时,自来水管会因为结冰而冻裂。夏天冰冻的食物放在室温下会很快熔化而变质。生:可以在自来水管上包上布以防结冰;可以把食物放在冰箱里。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小结并布置作业2’

小结本课。

布置课后练习1、2、3。

要求学生写出第2、3题的实验方案及实验结果。

【板书设计】 熔化和凝固 熔化和凝固现象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称为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称为凝固。探究熔化的特点

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

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晶体熔化的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晶体凝固的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凝固点。熔化、凝固的应用 【教学反思】

篇6:《熔化和凝固》教学反思

在接下来的三班和四班上课之前,我抓紧时间准备了小组实验器材,用了两节课时间。在三班上课时,由于“实验前的准备”讲解过多,致使实验时间只剩下十分钟,实验没做完就下课了。四班的课在三班的下一节,由于实验的准备不够充分,四班实验时三班做过的石蜡还没有凝固,致使课上耽误了不少时间换水,换蜡,这样一来,做实验的时间就有点苍促。所以,在以后的实验课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能偷懒。

篇7:熔化和凝固教学反思

本设计通过教学实践证明是可行的,冰用矿泉水冷冻,破碎后用保温桶盛装带到教室。到教室后,再装到试管中,太耽误时间,今后可用试管装好后放到保温桶内,并用冰保起来,这样,它不会熔化。

学生在使用温度计测冰的温度时,不少学生将温度计拿出试管来读,原因是上课时,因为时间原因,教学温度计的使用规则是时,过快,学生掌握不好造成。

学生试验时,课堂显得有些乱,主要是因为对该做些什么和如何做还不够明确。

描点时,可以用坐标纸,让每一位学生自己动手,分析并找出规律。

上一篇:大学生骨干培训的一点心得体会下一篇:党委书记2021年度民主生活会七个方面对照检查材料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