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80宣传提纲

2024-04-13

12380宣传提纲(共3篇)

篇1:12380宣传提纲

“12380”举报平台知识宣传提纲

1、“12380”举报平台是什么?答:12380是全国组织系统干部监督工作专用举报平台,包括12380专用举报电话、举报网站以及其他形式的信访举报。

2、建立“12380”举报平台的目的是什么?答:建立“12380”举报平台,畅通举报渠道,是省委组织部落实中央和省委要求,加大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力度的一项重要举措,其目的是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群众的监督作用,严肃查处违规违纪选人用人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

3、“12380”举报平台有哪些特点?答:组织系统的“12380”举报平台具有以下三个突出特点:一是职能定位明确。“12380”的主要职能定位是,为选拔任用干部服务,为干部的健康成长服务,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服务。二是举报方式便捷。群众既可以写信,也可以打电话,还可以在网上反映。也就是说,举报人可以利用自己的通信工具就便使用一种方式进行举报。三是信息安全保密。从举报件的受理到办结全过程,有一套严密的程序和严格的纪律规定,这就从制度上保证了每一位举报人的信息安全保密。

4、“12380”举报平台的受理范围有哪些?答:根据中组部有关规定,组织系统12380举报平台主要受理以下三个方面的举报:一是反映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政策法规问题;二是反映领导干部政治、思想、作风、廉洁自律等问题;三是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干部监督工作的建议等。

5、“12380”的受理部门是哪里?对违反政策法规选人用人问题如何进行举报?答:各级党委(党组)组织人事部门及其干部监督机构为“12380”举报受理查核机构。对发现的违反政策法规选人用人问题,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举报:一是写信至各级党委(党组)组织人事部门及其干部监督机构。二是拨打12380举报电话,向工作人员反映问题或按照语音提示进行“留言”。三是打开互联网,登录各级党委(党组)组织人事部门举报网站主页,按照要求填写“举报信息”,进行网上举报。

6、“12380”举报平台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是如何受理的?答:群众所反映的问题能否得到及时受理,主要取决于所反映问题的真实性。举报受理的具体程序按照受理、办理、督办、办结等步骤进行。对于线索清楚、问题具体、有一定根据的举报件,会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组织力量迅速查核。对受理范围内的举报件将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直接调查核实,或者转往有关地方、有关部门(单位)承办,或者组成联合工作组进行调查核实。对查证属实或部分属实的问题,将依据有关纪律规定进行组织处理。

7、“12380”举报平台如何保障举报人的合法权益?答:群众敢于站出来举报违规用人问题,是对党组织信任的表现,应当受到鼓励和保护。为了保障举报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12380”举报平台有严密的运行程序、严格的保密制度,对举报信息实行专人管理。凡发现有打击报复举报人的,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于那些恶意中伤、造谣生事并造成恶劣影响的,一经查实也要严肃处理。

8、“12380”举报平台对举报人有哪些要求?答:“12380”举报平台提倡实名举报,举报人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和对被举报人高度负责的态度反映问题。进行诬告陷害的,一经查实,将依据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篇2:12380宣传提纲

2013年12月02日 20:21:16 来源:新华网

认真办理举报 努力取信于民--中组部“12380”举报平台运行机制全解析

探访中组部举报中心在北京中共中央组织部举报中心,工作人员在网络举报工作间工作(11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申摄

新华网北京12月2日电(记者华春雨、赵超)中组部“12380”举报平台的主要职责是什么?举报件的办理方式是什么?举报受理后如何查核?怎样保护举报人?中组部举报中心负责人日前接受记者采访,对“12380”举报平台的运行机制等问题进行了全面解析。

职责:当好发现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问题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记者:我们了解到,中组部刚刚开通了“12380”短信举报,群众参与监督的渠道更加畅通了,请介绍一下中组部“12380”举报平台的受理范围和主要职责。

负责人:依靠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是组织部门干部工作走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也是从严管理监督干部的必然要求。中组部举报中心成立于1998年5月,主要受理反映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政策法规选人用人,以及领导干部政治、思想、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问题的举报。2004年3月,开通“12380”专用举报电话;2009年2月,开通“12380”举报网站;2013年11月,开通“12380”短信举报平台。目前,已建成信件、电话、网络、短信“四位一体”的综合举报受理平台。从2004年开通“12380”举报电话至今,中组部举报中心共受理群众反映各类问题的举报59万多件,其中涉及选人用人问题的举报2.8万多件。近几年来,中组部举报中心年均受理举报8万多件,日均受理220件左右。

“12380”举报平台主要在两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一是在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方面发挥积极作用。“12380”的受理重点是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造假骗官、带病提拔、突击提拔调整干部、超职数配备干部、违反程序选拔任用干部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对这些问题,一经发现,坚决从严从重查处,绝不姑息。比如,今年7月,“12380”受理了反映山西省某县违规提拔任用干部和超职数配备干部问题的举报,查实后,对违规提拔任用的干部进行了纠正,对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的原县委书记进行了责任追究,给予了党内严重警告处分。2011年,通过“12380”举报反映,湖南省委组织部查处了通道县原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向志清受贿卖官问题,向志清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

二是在从严管理监督干部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对举报反映领导干部政治、思想、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的问题,除了要查核的外,均要进行谈话或函询,及时给干部以提醒、教育和警示,将问题发现在未竟之时、处理在萌芽状态,防止“小毛病”演化成“大问题”。今年以来,我们通过相关组织人事部门共对266名被举报对象进行了函询,根据函询结果,对18名干部进行了诫勉。

“12380”的职责,形象地说,就是努力将“眼睛瞪得更大,耳朵伸得更长”,当好发现违规选人用人问题和干部日常监督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办理:让每一件举报都有着落,让每一件举报都能发挥作用

记者:看了“12380”举报工作流程图,发现有立项督查、举办字、举核字、举函字、举释字、举信字、举协字、直转件等8种办理方式,这些方式是如何区分和办理的?对网络媒体上反映的违规选人用人问题如何办理?

负责人:“12380”的宗旨,就是“认真办理举报,努力取信于民”,让每一件举报都有着落,让每一件举报都能发挥作用。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对受理范围内的举报件,总结出8种办理方式,切实提高了办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具体地说,对反映违规选人用人问题且线索清晰、内容具体的,根据问题性质、承办单位的不同,分别以“立项督查”、“举办字”、“举核字”的形式要求承办单位进行调查核实,并报告查核结果。由于举报人提供的线索比较清楚、内容比较详细,有的还附有大量证据材料,对我们查实一批违规选人用人的案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对反映领导干部政治、思想、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问题的,以“举函字”方式要求承办单位对被举报对象进行函询;对反映党委(党组)或组织人事部门违规选人用人问题的,除查核的外,以“举释字”方式要求被举报单位就举报的有关情况作出说明;对反映问题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的,以“举信字”方式转纪检监察机关办理;对反映因基层干部工作作风而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的,以“举协字”方式转省区市党委组织部举报中心协调有关地方、部门和单位受理;对反映内容笼统、线索不清楚的,直转有关单位或领导。

对互联网上披露的违规选人用人问题,我们都认真进行了查核。这里,我特别说明一下,有些通过发帖、发微博等方式“爆料”的违规选人用人问题,其实在“爆料”之前,我们就已经通过“12380”进行了受理,为及时查处奠定了基础。比如,今年上半年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的几起年轻干部“火箭式”提拔问题,在互联网披露之前,我们就通过“12380”掌握了线索,先后查实了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团县委原副书记常骏生、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原副区长江中咏、湖南省衡阳市雁峰区原副区长朱松泉等人在选拔任用过程中存在的违规问题,并作了坚决纠正和严肃处理。

查核:实报必查,查实必究,失职追责

记者:群众对举报的问题能不能得到及时查处都非常关心,中组部举报中心是如何依托“12380”举报平台开展查核工作的?取得了哪些效果?

负责人:“实报必查、查实必究、失职追责”是“12380”查核工作的原则,其目的就是让投机钻营者心存畏惧,无机可乘;让触犯法纪者受到惩处,付出代价。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我们现已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查核程序。一般来说,对违规选人用人问题的查核分为6个步骤,即成立调查组、制订查核方案、组织开展调查、进行问题认定、提出处理建议、形成查核报告;查核方法有调取书证、个别谈话和实地走访等3种形式。查核工作结束后,调查组要结合了解的情况对举报反映的问题逐一进行认定,提出有关意见或建议,并形成书面查核报告。调查组成员要在报告上署名,对报告的准确性、真实性负责。

对查实的违规选人用人问题,我们坚决予以纠正,同时还要依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情节较轻的给予批评教育或责令作出检查、进行诫勉谈话,情节较重的给予调离岗位、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降职等组织处理,情节严重的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处理,触犯法律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据统计,自“12380”开通以来,中组部已对1600多件涉及严重违规选人用人问题的举报进行了直接查核,纠正违规任用干部2200余人,追究有关责任人员2300余人。比如,2010年,根据“12380”举报的线索,查处了河北省石家庄市团市委原副书记王亚丽造假骗官案。根据查明的事实,给予王亚丽开除公职处分,对其虚假党员身份不予承认,并将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同时,还对10名相关人员进行了责任追究。2011年,王亚丽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2011年换届期间,根据“12380”举报的线索,查处了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委原书记胡健勇指使他人造谣中伤、干扰换届的案件,免去了胡健勇的县委书记职务,同时,对其涉嫌贪污公款、收受巨额贿赂的问题移送司法机关处理。2012年,胡健勇被判处无期徒刑。这些典型案件的查处和通报,发挥了很好的警示和震慑作用。

纪律:严禁泄露举报人的个人信息,严厉查处打击报复举报人的行为

记者:有些群众对举报有顾虑,担心受到打击报复。在工作中你们是如何保护举报人的?

负责人:群众敢于站出来举报违规选人用人问题,是对组织部门信任的表现,应当受到鼓励和保护。为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中组部制定了严格的纪律规定,提出了“10个不准”的要求,即不准扣压、损毁或者私自摘抄、复制举报件;不准扩散和公开举报材料;不准擅自办理举报件;不准将举报材料转给被举报人,或者向被举报人和无关人员泄露举报人的姓名、单位、住址等有关情况及举报内容;不准擅自将举报材料带出工作场所;不准在无保密措施的载体上存储、传递、处理举报件;不准泄露上级组织部门和有关领导对举报件的批示及查核报告、内部讨论处理意见等情况;不准歪曲、隐瞒和捏造举报内容及查核的事实真相;不准接受举报人、被举报人及有关单位和人员的宴请、财物和其他不正当利益;不准利用举报材料和调查核实举报问题之机谋取私利。此外,举报受理人员在工作中涉及本人及其亲属的,必须进行回避,否则将受到严肃处理。对打击报复举报人和利用举报侮辱、诽谤、诬陷他人的行为,组织部门将会同司法机关严厉查处、追究责任。

篇3:12380宣传提纲

一、充分认识贯彻实施《暂行办法》的重要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规定,要做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为此,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在深入调查研究,反复论证,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拟定了《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业经国务院同意印发,于2014年7月1日起实施。《暂行办法》的出台实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高度重视,是一件利民生的好事、顺民意的实事。

(一)有利于健全和完善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解决了参保人员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内跨地区流动转移接续的问题。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实现全覆盖,越来越多的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在城乡间流动就业,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之间的衔接问题迫切需要解决。《暂行办法》填补了制度间衔接政策的空白,解决了参保人员特别是农民工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之间的制度衔接问题,对于提高劳动者参保缴费的积极性,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暂行办法》是贯彻落实十八大报告提出“适应流动性”的具体措施,是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意义重大。

(二)有利于推动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我国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任务。农业转移人口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群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就业。《暂行办法》规定,只要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缴费满15年,就可以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转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享受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待遇。缴费不满15年的,允许延长缴费至满15年后再办理制度衔接手续,享受相应的待遇。这样处理,在政策导向上鼓励参保人员特别是农民工长缴费多缴费,从而享受较高的待遇;在制度安排上体现了对农民工的生活保障,有利于促进人口和劳动力流动,有利于推动我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三)有利于保障参保人员特别是农民工的养老保险权益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各类人员在城乡间的流动规模将不断扩大。当前,我国农民工已超过了2.6亿人,他们在长达几十年的劳动阶段,可能会在同时段或不同时段参加两种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好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之间的衔接问题,就可以保障他们参保缴费权益完整性。《暂行办法》规定,对于个人缴费形成的个人账户资金(包括政府补助个人部分),在进行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时个人账户储存额全部转移,并累计计算权益,确保参保者个人利益的完整。对于少数因各种原因终止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且不满15年的,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转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时,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合并计算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从而保障了参保人员的养老保险权益。

二、全面领会《暂行办法》的基本原则和重点问题

《暂行办法》充分考虑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两大制度的不同特点和差异性,遵循了4个基本原则:一是保持制度大格局不变。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基本上形成了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两大制度平台。由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在筹资渠道、缴费水平、支付结构、待遇计发办法上有很大不同,因而待遇水平也相应有所差别,实行职工与城乡居民既有衔接、又有区别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情,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政策应在保持这一基本制度格局基础上,加强制度之间的衔接。二是顺应发展大趋势。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转变为市民并在城镇就业参保,农村人口从乡村转入城市是社会结构发展变化的大趋势,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政策要顺应这一发展大趋势。三是照顾大多数。社会群体的利益需求是多方面的,衔接政策应要考虑多数人的利益需求。《暂行办法》应从维护大多数参保人员的权益出发,鼓励参保人员通过参保缴费甚至延长缴费的形式享受到较高的养老保险待遇。四是构建政策大框架。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还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城乡养老保险制度间相互衔接要考虑未来的发展。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政策应具有一定的弹性,首先搭建起一个大的政策框架,并为今后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留有空间。

按照上述原则,《暂行办法》重点解决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实现两种制度衔接

目前,随着我国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全面建立,在解决了跨地区流动就业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之后,尽快解决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之间的衔接问题成为重点。《暂行办法》通过明确规定全国统一的衔接方式、衔接条件、资金转移、待遇领取等政策和统一衔接经办规程,实现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在城乡养老保险制度间的顺畅衔接。

(二)保障个人权益

无论是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转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还是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转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都将个人账户储存额(含政府、集体补助部分)全部转移,并累计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转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计算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对缴费年限不足15年的,也允许延长缴费后再衔接,最大限度地保障参保人员的养老保险权益。

(三)妥善处理重复参保与重复领取待遇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对参保缴费的时间规定不同等原因,城乡流动就业人员在同一年度某个时段重复参保缴费的现象目前仍然存在。《暂行办法》从维护参保人员权益出发,对重复参保及重复领取待遇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总体要求是优先保留待遇水平较高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关系和待遇,对于个人因重复缴费而产生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金额退还本人。

(四)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既涉及城乡之间,也涉及不同地区之间,有的跨度大、时间长,为方便参保人员办理,避免参保人员往返不同地区办理手续,《暂行办法》强调优化服务,规定由参保人员提出制度衔接的申请,主要手续由相关社保经办机构办理,减少参保人员的往返奔波。

三、准确把握《暂行办法》的主要政策

(一)适用范围

《暂行办法》适用于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这两种制度之间办理衔接手续的人员;在某一种制度中跨地区转移的参保人员,应按照各制度自身的规定转移接续养老保险关系;已经按照国家规定按月领取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不再办理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手续。

(二)衔接时点

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员在达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规定的法定退休年龄后,可以申请办理城乡养老保险衔接手续;参保人员达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法定退休年龄前,不办理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手续;参保人员达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法定退休年龄后,不符合按月享受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待遇条件,又不愿申请办理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手续的,也可以按照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规定延长缴费后再申请办理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手续。

(三)衔接条件

考虑到城乡养老保险制度都规定缴费年限满15年为按月享受基本养老金的条件,为引导参保人员长期参保、持续缴费,并享受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待遇,《暂行办法》规定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满15年(含延长缴费至15年)的,可以申请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转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不足15年的,可以申请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转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四)待遇领取地确定

考虑到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参保人员可能在多地流动就业和参保,参保地与待遇领取地可能不是同一个统筹地区,甚至可能有在多个地区存在养老保险关系的情形,《暂行办法》规定,参保人员在办理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之前,要先按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有关规定确定待遇领取地,并将养老保险关系归集至待遇领取地,再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制度衔接手续。

(五)资金转移

参保人员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转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或者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转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都将个人账户储存额全部转移,合并累计计算。

《暂行办法》对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转移的,没有规定转移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统筹基金。主要考虑:一是统筹基金是国家对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专门安排,既是为了解决已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障,也是为了均衡单位的养老负担,体现的是社会保险的互济功能,与个人账户功能和权益归属不同,不属于个人所有。二是现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跨地区转移接续办法规定划转12%的统筹基金,主要是为了适当平衡转出与转入地区的基金支出负担,不影响参保人员个人养老保险权益,因而在参保人员转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时,不转这部分资金,不影响其应有的养老金水平。三是按照现行政策规定,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员缴费年限不足15年申请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仅将其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如果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转移统筹基金并计入其个人账户,会造成两类制度在政策上的不平衡。四是社会保险法规定,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不足15年的,可以延长缴费至满15年,从趋势上看,应引导、激励农民工等群体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转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并享受相应的待遇。

(六)缴费年限计算

《暂行办法》规定,参保人员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转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其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可合并累加计算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参保人员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转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其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不折算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主要考虑: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间的缴费标准差异很大,如果采取一年折算一年的方法,会导致低缴费换取高额待遇的不合理情况;如果采取按缴费额度折算的办法,会出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一年仅能折算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十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年,而按照对等原则,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转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将会出现缴费一年折算为十年甚至几十年的情况,这也是不恰当的。

(七)重复参保处理

参保人员办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手续时,若在同一年度内出现重复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按月退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重复时段缴费,将重复时段相应个人缴费和集体补助金额退还本人。

(八)重复领取待遇处理

根据养老保险关系唯一性的原则,参保人员应只有一个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对于参保人员重复领取待遇的,优先保留待遇水平较高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关系,终止并解除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关系,对于重复领取的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要予以退还或抵扣。

(九)经办流程

为避免参保人员因办理制度衔接手续而在城乡之间、两地之间往返奔波,《暂行办法》规定了统一的经办流程。参保人员只需向待遇领取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出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的书面申请,其他的审核、确认、转移衔接等程序,主要由社保经办机构之间沟通协调办理,并确定了办理时限。相关参保人员应积极提供必要的证明和信息,以使相关手续办理更加及时、顺畅。

(十)信息查询

上一篇:离别中成长作文800字下一篇:一办法一条例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