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逵勤学成才阅读答案

2024-04-12

贾逵勤学成才阅读答案(精选15篇)

篇1:贾逵勤学成才阅读答案

贾逵勤学原文及翻译

【原文·出处】

贾逵年五岁,明惠过人。其姊韩瑶之妇,嫁瑶无嗣而归居焉,亦以贞明见称。闻邻中读书,旦夕抱逵隔篱而听之。逵静听不言,姊以为喜。至年十岁,乃暗诵六经。姊谓逵曰:“吾家贫困,未尝有教者入门,汝安知天下有三坟五典而诵无遗句耶?”逵曰:“忆昔姊抱逵于篱间听邻家读书,今万不遗一。”乃剥庭中桑皮以为牒,或题于扉屏,且诵且记。期年,经文通遍。于闾里每有观者,称云振古无伦。门徒来学,不远万里,或襁负子孙,舍于门侧,皆口授经文,赠献者积粟盈仓。或云:“贾逵非力耕所得,诵经口倦,世所谓舌耕也。”

——王嘉《拾遗记·卷六·后汉》节选

【译文·故事】

贾逵五岁的时候,就聪明过人。他的姐姐是韩瑶的妻子,嫁韩瑶以后没有孩子,便(被休)回来居住在娘家,她也以贞节和聪明被人称道。听到邻家读书,一早一晚就抱着贾逵隔着篱笆来听。贾逵安静地听着不说话,姐姐也因此感到高兴。到贾逵十岁时,就能背诵“六经”了。姐姐问贾逵说:“我们家贫困,不曾有教书先生之类的人进门,你怎么知道天下有三坟五典这类古书而又能背诵得一句不漏呢?”贾逵说:“回想以前姐姐抱我在篱笆间听邻家读书,如今差不多一句不漏地全记得。”(后来)他就剥下院中桑树的皮当作牒来写字,有时又把字写在门扇、屏风上,边念边记,一年的工夫,经书的文字便全部通晓了。在他家住的街巷里,经常有看到他刻苦勤学的人,都称赞说从古以来没有能和他相比的。学生来向他求学的,不以万里为远,有的用襁褓背着孩子,就在他家门旁住下,贾逵都亲口教授他们经书。学生捐赠贡献粮食(以作学费)积累起来装满了粮仓。有人说:“贾逵的粮食不是靠体力耕种得到的,(而是靠)讲经书讲得口舌疲倦,就是世人所说的.用舌头来‘耕种’(得到的)啊。”

【释义·点评】

六经:指儒家的六种经典著作——《诗》、《书》、《易》、《礼》、《春秋》、《乐》。

三坟五典:传说中我国最古的书籍。文中代指古书。

牒:古代书写用的木片或竹片。

闾里:里巷。

振古:远古,往昔。

无伦:无与匹比。

襁负:用襁褓背负。

这是一个环境影响人的故事。贾逵的姐姐喜欢听邻家传来的读书声,但她又得带弟弟,于是便抱着五岁的贾逵一起听。没想到贾逵竟然不哭不闹,所以贾逵的姐姐很高兴。十岁的时候,贾逵已经能够背诵“六经”了,他的姐姐很奇怪,不知道他是怎么学的。于是贾逵就讲了以前姐姐抱着他听人读书的事,那时候他就已经在学了。他的勤奋好学,就是受了姐姐好学和邻家人好学潜移默化的影响。后来他开始开门授徒,讲授经文,学生们用粮食代替学资,向他捐赠的粮食装满了粮仓。所以有人说,他不是在用体力耕种,是世人所说的“舌耕”。“舌耕”通常指靠口舌来谋生,比如教书和说书人。典故运用例句——宋·苏轼《送程建用》诗:“先生本舌耕,文字浩千顷。”元·张之翰《为郭迁庵寿》:“舌耕三十载,不救室悬磐。”《镜花缘》第二七回:“况令郎身入黉门,目前虽以舌耕为业……焉知令郎不联捷直上?”有时也比喻读书勤奋。

篇2:贾逵勤学成才阅读答案

【注释】①谪:这里指被贬官。②昧爽:天将亮。③洎(jì):等到。④趺(fū):脚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3分)

①辄执书立窗下 ②就明而读 ③如是者十四年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小题3】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3分)

答案

【小题1】(3分)①总是(解为“就” 可给分) ②光,光亮 ③这

【小题1】(3分)双脚踏出的痕迹隐约可见,到现在(至今)还保留着。

篇3:《教育的感情世界》

内容简介:《教育的感情世界》呈现了一些关于感情和教育的最令人兴奋的研究。这本书分为理论视角、学生感情和教师感情三个部分。在各章中,讨论了情感和动机的相互作用,感情对自主学习的影响,感情的易逝、信念、目标以及感情和教学的政策。

推荐理由:感情是学校情境的一部分,它影响着教与学的进程。学生和教师都会感到厌烦高兴、恼怒、兴奋,这些感情影响着他们的观点和行为。《教育的感情世界》总结了全球范围内的研究成果,包括经验性研究和区域研究,质和量的探究方法,以及一系列的教育情境。《教育的感情世界》表明教育情境中不能缺少感情。知晓感情在何种以及什么情境中对动机和成就有着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我们可以改进教育效果。本书适合所有在教学一线的教师阅读。

篇4:立足成才 让预习为高效阅读奠基

语文阅读教学必须要加强预习环节的指导,预习更是学生走进文本、提升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环节。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对学生的预习任务仅仅止步于布置任务,没有指导的策略,没有反馈的方式。而在预习之后,教师也没有结合学生预习的状态对教学设计进行及时调整,仍旧是老一套的教学模式,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预习热情,最终导致了预习成为一种形式。如何才能真正发挥预习的效益,让预习更好地为阅读教学服务呢?笔者认为教师只有立足成才,才能让预习为高效阅读奠基。

一、基于教学流程,选择反馈契机

在教师反馈的方式上,一般教师都只会逐条逐项地进行检查,导致整个过程显得十分生硬而死板,学生受到条条框框的束缚过多,几乎没有灵动的生成性资源。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改变预习检查和反馈的方式,从而真正把握学生的预习成果,并能够为即将进行的教学服务,使得整个课堂的结构更加完善。

例如在教学故事性强的课文时,教师可要求学生熟读课文,搜集相关资料,准备举行故事会,这样可以使学生兴趣大增,不仅把课文读熟,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进行故事排练、表演,甚至还可以参照有关资料编写课本剧。常识性的课文,涉及到自然科学知识,不易弄明白,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动手演示。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预习兴趣,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基于学习方式,打破课堂结构

预习的作用不仅仅在于让学生预热文本,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还在于让学生现行感知文本之后,唤醒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当学生对课文形成整体感知时,学生走进课堂之前形成的体悟与感知也就相对丰富,对课堂教学期许也就更加充足。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日常教学中教师以串联方式推进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而要根据情况采用板块空间更为丰富的弹性内容,以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经过预习,一方面,扫除了听课中的一些障碍,课堂上可以听懂,或基本上能全部理解,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另一方面,因为上课听懂了,课后用于复习的时间相应减少,做作业的速度相应加快。预习虽然用掉了一些时间,但从听课、复习和作业的效率上得到了补偿。时间一长,就能赢得一定的时间,用在回头系统地复习过去学习这门学科时没有弄懂的地方,或遗忘了的地方,从而使学习逐步转为主动,学习成绩也相应会提高。

三、基于学情考量,重构教学内容

经过深入预习,学生已经对文本丧失了阅读的兴趣和动力,这就需要运用“陌生化阅读”理论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化地调整与整合,将文本的陌生一面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引发学生真正的探究欲望。

在教学中,教师要在深入研读教材以及把握学生反馈的基础上,按照教材内部之间的联系将知识结构关系进行必要的重组,融通课时之间的内在联系,减少无效的重复劳动。

例如古诗教学,很多教师都是按照创设情境、诵读古诗、解读大意、体会意境的方式进行教学。而教材都是按照两首共同出现的情境呈现古诗的,在紧挨着的两首古诗教学中,教师是否有必要还按照固有的套路进行教学值得探究,尤其是在学生充分预习之后,两次都要经历多层次诵读的教学,是否适切?如两首都是描写西湖的古诗放置在一起,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如果教师还按部就班进行教学,势必造成无效的重复劳动。因此,在对比预习两首不同内容诗的基础上,教师将两首古诗整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将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基于陌生质态,置换解读视角

预习中,学生对文本已经形成较为深刻的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思考,于熟悉之处开掘出陌生内容,形成全新体验。可以引导学生品味关键词语,从不同的维度解读出不同的意蕴;可以评说人物,从不同的角度强化人物评价的多元性;可以突破文本的范畴限制,引入更为鲜活的材料元素,再次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

例如学生预习完《牛郎织女》一文,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情节已经相当熟悉。但在教学中,教师却要求学生再次潜入文本感知情节,并要求学生从牛郎织女的情感经历探寻“正确爱情观”,就给这次反复的阅读之旅增添了一丝全新的精神外衣。在熟读这个民间传说之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收集其他的民间传说,如《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引导学生从民间故事的不同情节中提炼出独有的艺术价值和人民群众蕴含其中的价值归旨,从而让学生在陌生化的驱动下,从已经感知的情境下探寻全新的价值意义。

篇5:贾逵勤学成才阅读答案

司马光勤学

【原文】

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宋·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

【参考译文】

司马光是宋哲宗时期的宰相,曾经主编《资治通鉴》,是当时的名臣。他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他却独自苦读,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他自己说:“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时间长了,就读遍了古籍,见多识广,记忆牢固,他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阅读训练】

1.解释:

(1)尝:曾经; (2)为:担任; (3)若:如; (4)既:已经;

(5)俟:等到; (6)已:停止; (7)及:等到; (8)或:有时

2.翻译:

(1)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译文:(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

(2)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

译文:等到他长大了,读遍了古代书籍,见多识广,记忆牢固。

3.司马光学习的特点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篇6:《勤学与成才》读书笔记

丑小鸭的故事大家都是熟的不能再熟了吧,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位丑小鸭,他就是麦克斯韦。

两年之后,在学校举行的一次数学、诗歌比赛中,麦克斯韦荣获双冠。老师和同学们的目光彻底改变了,他以自己的勤奋和刻苦赢得了尊敬。后来,他也成为了英国杰出的数学家、物理学家。

在学校中,被同学们当成丑小鸭的麦克斯韦,没有自卑,反而把所有精神都放在学习里面,同学们笑他有土音,他就回家放开喉咙朗读英国著名诗篇。他的努力让他获得了数学、诗歌双冠,让同学们彻底改变对他的看法,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有恒心,什么事情都可以办得到。同时,他学习认真,才会让大家改变对他的看法。

这与故事的丑小鸭一样,最后变成了白天鹅,改变大家的看法,麦克维斯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变成了“白天鹅”,也得到双冠,这完全源自于努力。

篇7:《刘宣苦读成才》阅读题答案

1.C

2、1.(他)日夜在马棚中读书,卫使起初不知道。 2.人们才认识了刘宣,刘铉识人的名声也更加大了。

3、(1)刘宣:苦读成才。 (2)卫使:爱惜人才。(3)刘铉:慧眼识才。

篇8:贾逵勤学成才阅读答案

一、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讲解时过于理论化,这样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影响到他们以后的学习。许多小学生在阅读时表现为阅读的生硬化,阅读技巧较死板,不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出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也无法正确分析出写作所使用的语言技巧。长期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就无法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课堂阅读氛围不足。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需要从小学抓起,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认识到语文阅读的重要性,从而为他们今后语文知识的学习提供帮助。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对语文课堂的阅读氛围建设不够重视,学生在课堂上无法感受到语文阅读的魅力,也就不能够培养出他们的阅读兴趣。

3. 教师讲解的阅读技巧不适用。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语文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掌握的语文知识也比较少。如果教师还是采用比较专业的讲解方式来进行阅读技巧的讲解,将会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进而影响到他们学习的兴趣。还有一些教师所讲解的技巧过于形式化,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一种固定模式,这样也会降低他们的阅读能力。

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实施策略

1. 做好情境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技巧教学时,应做好相应的情境教学工作,这样才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降低学生学习难度,为他们以后语文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做好情境教学,教师需要为学生创建相应的情境,通过情境让学生对所阅读的文章有更深刻的认识,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找到文章中所使用的写作技巧,在今后的写作中可以将这些技巧运用其中,从而增加自身文章的写作魅力。小学语文阅读情境的创设,还可以让学生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形成共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感受到语文教学中的魅力,学习到更多与语文知识有关的阅读技巧。

2. 加强引导与思考。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不仅需要为小学生创建相应的情境,同时还要让他们学会自我思考,帮助他们增强自己探索的能力,降低他们的阅读难度,帮助他们树立阅读的信心。通过这样的引导与思考,还能够拓展学生的语文视野,帮助他们积累更多的文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为以后写作水平的提升提供帮助。

3. 实现小学阅读的多元化。阅读技巧的培养不是单纯依靠课堂上的课文所能实现的,教师应鼓励小学生进行多元化的阅读,如阅读诗歌、国外名著、国内名著等。不同的学生有自身的性格特点和爱好,如果教师硬性要求学生阅读某一篇文章或者某一本书籍,将会影响到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降低小学生阅读能力。所以,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可给予学生更多的阅读空间,让他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并定期举办读书会,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向大家讲解自己阅读书籍的内容以及在阅读后对该书或者文章的认识。

篇9:《刘宣苦读成才》阅读题答案

2.答案:刘宣:苦读成才

卫使:爱惜人才

刘铉:慧眼识才

3.答案: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4.答案:(刘宣)昼夜在马厩中读书,卫使开始不知道。

异:惊奇,诧异

篇10:刘宣苦读成才阅读练习及答案

[注释]①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②刘公宣:即刘宣。③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④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

1.选出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

A.以语使(告诉)

B.讶其文(感到惊奇)

C.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做法)

D.使乃优遇之(他,指刘宣)

2.翻译下面句子,补上省略的成分。

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一个短语或一句话分别评价文中刘宣、卫使、刘铉三个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篇11:贾逵勤学成才阅读答案

刘宣苦读成才(8分)

景泰间,吉安刘公宣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未几,发解及第③……。取解时,刘文恭公铉④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 (焦竤《玉堂丛语》)

【注释】①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②刘公宣:即刘宣。③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④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

21.请解释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字。(4分)

(1)为卫使畜马 (2)使初不知也

(3)讶其文 (4)使乃优遇之

22.翻译下面句子。(2分)

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23.用一个短语或一句话分别评价文中刘宣、卫使、刘铉三人中的任意两个人物。(2分)

参考答案:

21.(4分)当 了解 感到惊奇 他

22.(2分)(他)日夜在马棚中读书,卫使起初不知道。

23.(2分)(1)刘宣:苦读成才。(2)卫使:爱惜人才。

篇12:《宋史·贾逵传》原文及译文

原文:

贾逵,真定藁城人。隶拱圣为卒,至殿前班副都知。从狄青征侬智高,战于归仁驿。既陈,青誓众曰:“不待令而举者斩!”时左将孙节战死,逵为右将军先锋将,私念所部兵数困易衄,兵法先据高者胜,苟复待命而贼乘胜先登,吾事去矣。即日引军趋山。既定,贼至,逵麾众驰下,仗剑大呼,断贼为二。贼首尾不相救,遂溃。逵诣青请罪,青拊其背劳谢之。邕州城空,青使逵入括公私遗坠,固辞。是时,将校多以搜城故匿窃金宝,独逵无所犯。迁嘉州刺史。初,逵少孤,厚赂继父,得其母奉以归。至是,以母老辞,不许,而赐母冠帔。秦山多巨木,与夏人错壤,逵引轻兵往采伐。羌酋驰至,画地立表约决胜负。逵引弓连三中的,首下马拜伏,从逵取盈而归。徒并代路,专主管辟府军马。熟户散处边关,苦于寇略,逵差度远近,聚为二十七堡,次第相望,自是害乃息。一夕烽火屡发左右白当起逵卧不应旦而谓人曰此必妄也脱有警可夜出乎徐问之果边人烛遗物也都城西南水暴溢,注安上门,都水监以急变闻。英宗遣逵督护,亟囊土塞门,水乃止。议者欲穴堤以泄其势,逵请观水所行,谕居民徙高避水,然后决之。军校营城外者,每常朝,即未晓启门钥;或辍朝失报,启钥如平时。逵言:“禁城当谨启闭,不宜凭报者。”乃冶铁铸“常朝”字,俾持以示信。迁马军副都指挥使。延州旧有夹河两城,始,元昊入寇据险,城几不能守。逵相伏龙山、九州台之间可容窥觇,请于其地筑保障,与城相望,延人以为便。元丰初,拜建武军节度使。数月而卒,年六十九。赠侍中,谥曰武恪。(选自《宋史·贾逵传》)

译文:

篇13:勤学励志的名言欣赏阅读

1、成功并不能用一个人达到什么地位来衡量,而是依据他在迈向成功的过程中,到底克服了多少困难和障碍。——布克·华盛顿

2、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托尔斯泰

3、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吉鸿昌

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励志名言

5、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游玩、恋爱,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物。——居里夫人

6、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变可得事物之真理。——陶行知

7、人类的希望像是一颗永恒的星,乌云掩不住它的光芒。特别是在今天,和平不是一个理想,一个梦,它是万人的愿望。——巴金

8、瓜是长大在营养肥料里的最甜,天才是长在恶性土壤中的最好。——培根

9、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寻出路,却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们应当在这过程中,学习稳定、冷静,学习如何从慌乱中找到生机——席慕蓉

10、壮志与毅力是事业的双翼。——德国谚语

11、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邹韬奋

12、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有几分勤学苦练是成正比例的。——郭沫若

13、思想是生命的奴隶,生命是时间的弄人。——莎士比亚

14、如果只有火才能唤醒沉睡的欧洲,那么我宁愿自己被烧死,让从我的火刑堆上发出的光照亮这漫长的黑夜,打开那些紧闭的眼睛,将人类引进光明的的的真理的殿堂。——布鲁诺

15、坚志而勇为,谓之刚。刚,生人之德也。——《练兵实纪·刚复害》

16、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17、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18、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

19、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

20、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21、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才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风平浪静的海面,所有的船只都可以并驱竞胜。命运的铁拳击中要害的时候,候,只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够处之泰然;……——莎士比亚

22、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得快。——莱辛

23、凡是挣扎过来的人都是真金不怕火炼的;任何幻灭都不能动摇他们的信仰:因为他们一开始就知道信仰之路和幸福之路全然不同,而他们是不能选选择的,只有往这条路走,别的都是死路。这样的自信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你绝不能以此期待那些十五岁左右的孩子。在得到这个信念之之前,先得受尽悲痛,流尽眼泪。可是这样是好的,应该要这样……——罗曼·罗兰

24、朝着一定目标走去是“志”,一鼓作气中途绝不停止是“气”,两者合起来就是“志气”。一切事业的成败都取决于此。——卡内基

25、别因为落入了一把牛毛就把一锅奶油泼掉,别因为犯了一点错误就把一生的事业扔掉。——蒙古

26、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华罗庚

2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28、做人也要像蜡烛一样,在有限的一生中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温暖。——萧楚女

29、恢弘其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出师表》

30、成功,从失败的土壤中顽强生出。——德国

31、悲观的人虽生犹死,乐观的人永生不老。——拜伦

32、乐观是一首激昂优美的进行曲,时刻鼓舞着你向事业的大路勇猛前进。——大仲马

33、失去财产的人损失很大,失去朋友的人损失更大,失去勇气的人则损失了一切。——塞万提斯

34、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35、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哥白尼

3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37、丈夫不报国,终为愚贱。——陈恭尹《射虎射石头》

38、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雷锋

39、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儒效》

4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41、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便无所怨惧。——莎士比亚

42、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只有勤奋不懈的努力才能够获得那些技巧,因此,我们可以确切地说: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贝多芬

43、论命运如何,人生来就不是野蛮人,也不是乞讨者。人的四周充满真正而高贵的财富—身体与心灵的财富。——霍勒斯·曼

44、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吴玉章

45、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马克思

46、人要是惧怕痛苦,惧怕种种疾病,惧怕不测的事情,惧怕生命的危险和死亡,他就什么也不能忍受了。——卢梭

4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48、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49、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50、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魏徵

51、信仰是伟大的情感,一种创造力量。——高尔基

52、我无论做什么,始终在想着,只要我的精力允许我的话,我就要首先为我的祖国服务。——《巴甫洛夫选集》

5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54、人生的旅途,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鲁迅

55、我们的理想应该是高尚的。我们不能登上顶峰,但可以爬上半山腰,这总比待在平地上要好得多。如果我们的内心为爱的光辉所照亮,我们面前前又有理想,那么就不会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普列姆昌德

56、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曹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57、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58、生命有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伽利略

59、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60、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戎登程口占示家人》

61、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的。——雨果

6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63、人类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马克思

64、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老舍

6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66、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列传》

67、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爱因斯坦

68、危险、怀疑和否定之海,围绕着人们小小的岛屿,而信念则鞭策人,使人勇敢面对未知的前途。——泰戈尔

69、一分钟一秒钟自满,在这一分一秒间就停止了自己吸收的生命和排泄的生命。只有接受批评才能排泄精神的一切渣滓。只有吸收他人的意见。我才能添加精神上新的滋养品。——徐特立

70、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吕坤《呻吟语·应务》

71、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诚廉》

72、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陈毅

73、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74、所谓天才,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了--鲁迅

75、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陆游《病起》

76、当一切似乎毫无希望时,我看着切石工人在他的石头上,敲击了上百次,而不见任何裂痕出现。但在第一百零一次时,石头被劈成两半。我体会到,到,并非那一击,而是前面的敲打使它裂开——贾柯·瑞斯

77、不要将过去看成是寂寞的,因为这是再也不会回头的。应想办法改善现在,因为那就是你,毫不畏惧地鼓起勇气向着未来前进。——朗费罗

78、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请安静且愉快地接受人生,勇敢地、大胆地,而且永远地微笑着。——卢森堡

79、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80、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奥斯特洛夫斯基

81、人的一生,总是难免有浮沉。不会永远如旭日东升,也不会永远痛苦潦倒。反复地一浮一沉,对于一个人来说,正是磨练。因此,浮在上面的,的,不必骄傲;沉在底下的,更用不着悲观。必须以率直、谦虚的态度,乐观进取、向前迈进。——松下幸之助

82、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谢觉哉

8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卜居》

84、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爱因斯坦

85、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的事业也是这样,他的成就绝不会超过自己的信念。——林肯

86、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87、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88、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格言联璧·处事》

89、黄金诚然是宝贵的,但是生气蓬勃、勇敢的爱国者却比黄金更为宝贵。——林肯

90、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

91、知识是从刻苦劳动中得来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宋庆龄

9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9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训俗遗规》

94、在坎坷的生命里,我们要有超越自我之感觉。——贝纳文特

9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96、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鹤林玉露》

97、懒惰象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经常用的钥匙,总是亮闪闪的。——富兰克林

篇14:贾逵勤学成才阅读答案

阅读好书启智践行成才梦想

“书满园,香满园,书香满校园;你书香,他书香,师生皆书香!2013年5月9日中午,淮阴工学院北京路校区在一食堂门口,由江淮学院团总支部发起的以“阅读好书启智践行成才梦想”为主题的签名活动。当天中午,在活动伊始,虽然还未到下课的时间,但陆陆续续依然有同学经过,并踊跃签下他们的名字。到了下课的时间,尽管人群行色匆匆,但这并没有阻碍他们的热情的参与都会停下他们匆忙的脚步,甚至会带动身边的同学参与,大家纷纷拿起笔签名。围在签名横幅的同学越来越多,同学们热情高涨,签名的人群络绎不绝,都十分支持本次活动,仅一个中午就差不多把整个横幅都签满了。

与书相伴的人生,一定有质量,有生机;书香飘溢的校园,一定有内涵,有发展。希望通过此次签名活动让读书成为淮阴工学院每一位同学的习惯,让校园处处飘溢着书香,让经典润泽生命,让好书伴你我同行!让成才梦变成现实!

篇15:古代勤学故事 中国古代勤学故事

后汉时,南阳有一书生名叫高凤,少时,家以农亩为业,他却专精诵读,昼夜不息。有一次,高凤的妻子下地干活,而庭院里又凉晒着小麦。为了防止鸡、豚糟蹋粮食,妻子让高凤在家看护。突然,天降暴雨。此时的高凤仍手持赶鸡的竹竿诵读经书呢。不知不觉中雨水将庭院中的小麦冲跑了。一会儿,高凤的妻子从地里赶回来了,一看,啊呀!简直是糟透了,小麦都被雨水冲走了,而自己的丈夫却悄然不知,仍在书中神游。在妻子的责问声中,高凤才恍如从梦中醒来。后来,人们用流麦、中庭麦等称美读书专致,用流麦士称书呆子。

3、苏秦刺股

战国时期的著名社会活动家、外交家苏秦,一次因多次游说秦王失败而返回故里。回家后,他的妻子不下床迎接他,嫂嫂不给他做饭,父母亲和他连话都不说。苏秦为之大耻,乃发奋读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后人用刺股、锥股、握股等形容勤学苦读,刻苦自励。

4、截蒲为牒

汉代有一位名叫路温舒的人,小时候他的父亲叫他去放羊。路温舒在放羊的同时,割取一些蒲草,回家后用蒲草编成蒲简,用蒲简来写字,后人用截蒲、削蒲、编蒲、题蒲等指苦学。

5、三余读书

三国时,有个名叫董遇的人,常常教育他的学生利用三余时间读书。所谓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后用三余泛指空闲时间。多用来指读书,有惜时之意。

6、陶侃运甓

晋时,有一个官至太尉的人陶侃,闲来无事时,常常是早上把砖(甓)从屋子里搬出去,天黑了又搬回来。循环往复,不知疲倦。一些人看见后不解其意,便问其缘由。陶侃回答说,恐怕攸闲惯了,将来不能干一番大事。后来,人们用运甓表示励志勤力,不畏往复;用运甓瓮、运甓人等指不安攸闲,发奋功业之人。

7、闻鸡起舞

《晋书middot;祖狄传》中记载着这样一件事:祖狄和他的好朋友刘琨俱为司州主簿,二人常常互相勉励,立志为国效力。他们二人常常共被同寝半夜听到鸡叫,即起来操演武艺。后人用闻鸡起舞比喻有志之士及时奋发。

8、临池学书

古代一位书法家张芝,练习书法的时候,将其家中的衣帛都写上字,而后再洗净煮白,反复为之,尽将池水都染黑了。终于练就了一笔漂亮的草书。后人用临池学书、书练等形容刻苦学习书法。

9、悬梁苦读

古时后有一个刻苦好学的人叫孙文宝,他不分白天黑夜,总是在孜孜苦读。等到晚上疲劳不堪需要睡觉的时候,孙文宝仍然怕睡过头,耽搁太多的时间,于是他就用绳子把头发和屋顶上的大梁拴在一起,只要头一晃动即可醒来继续用功苦读。终于成为当世大儒。后人即用悬梁、悬头等指勤学苦读,奋发向上。

10、宋大祖赵匡胤

宋大祖赵匡胤建立宋王朝的时候,各地还存在着一些割据政权。统一全国的任务,直到他的弟弟赵光义当皇帝后才完成。赵光义即位后改名赵光灵,史称宋太宗。宋太宗统一全国后,立志宏扬传统文化,下令整理各种古籍。同时,又重视各种古代文化资料的收集。在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年)。下令编纂《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和《文苑英华》三大类书,从而为保存和发扬我国的文化遗产,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太平御览》中引用的古书,十之七八现在已经无法看到了。所以,又可以说它是北宋前文化知识的总汇。这部书原名《太平编览》。编成后,宋大宗对它非常重视,规定自己每天看三卷,一年后全部看完;因而改名为《太平御览》,意思是太平兴国年间皇帝亲自阅读的书。宋太宗的政事非常繁忙,经常因处理其他事情而未能按计划阅读这部书,于是就在空暇的日子补读。侍臣怕他读得时间太久,影响身体健康,太宗说:只要翻开书卷阅读,就会有收益,所以我不觉得疲劳。

11、韦编三绝

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能阅读。像《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来的,因此有相当的重量。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夹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他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12、一日曝之,十日寒之

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得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接着,他使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心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盼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一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这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啊!这是一个很有教学意义的故事,我们要学习一样东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专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丢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么事情怎样做得好呢?求学、做事的能否成功,这也是个决定因素之一,故后来的人便将孟子所说的一日曝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曝十寒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常的一种说法。例如一位同学,对于求学很是随便,学习的时间少,荒废的时间多,我们便说:他这种一曝十寒的作法,那里能学到什么东西呢?

13、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有一天,李白在逃学的路上,看见一位老妈妈正在磨一根很粗的铁棒,李白很奇怪,不明白老妈妈磨这根铁棒干什么,于是他就走上前很有礼貌地问:老妈妈,您磨这根铁棒干什么呀?老妈妈头也不抬,还在一个劲地磨:我的绣花针丢了,我要把它磨成一根针!李白一听吓了一跳,说:这可太不容易了!老妈妈抬起头来:铁棒磨成针是不容易,可是,时间长了就可以磨成针了。

14、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吕蒙本来是一个不务正业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没有什么学识。鲁肃见了他,觉得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后来,鲁肃再遇见他时,看见他和从前完全不同,是那样威武,踉他谈起军事问题来,显得很有知识,使鲁肃觉得很惊异。便笑着对他开玩笑说:

现在,你的学识这么好,既英勇,又有如谋,再也不是吴下的阿蒙了。

吕蒙答道: 人别后三天,就该另眼看待呀!吕蒙的话,原文是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15、凿壁借光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16、车胤囊萤夜读

车胤是东晋的的大臣,小时候勤奋好学,刻苦读书。他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可是家境贫寒,常常无钱买油点灯夜读。一个夏天的晚上,他正坐在院子里默默背书,见到许多萤火虫在空中飞舞,象许多小灯在夜空中闪动,心中不由一亮,他立刻捉上一些萤火虫,把他们装在一个白布袋里,萤光就照射出来。车胤每夜就用这个方法来读书。

车胤由于长年累月地日夜苦读,长大后终于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17、不读哪家书,不知哪家理

明朝万历年间,有个叫马绍良的人在朝中做官。他年轻气盛,自以为博学多才,满腹文章,经常在同僚面前卖弄自己,因此得罪不少人,皇帝对他的所作所为也时有耳闻。

这天,皇上把马绍良召进后殿,闲聊几句后拿出一首诗对他说:听说爱卿才学出众,且看这首诗写得怎样?

马绍良不知道这是皇上的诗作,只草草看了一眼,见其中有两句是:明月上竿叫,黄犬宿花蕊,他不假思索地说:这诗不通!明月怎么会上竿叫,黄犬怎么能宿在花蕊中呢?

那么,以爱卿高见,这句诗改如何改呢?皇上不露声色地问。

马绍良说:就改为lsquo;明月上竿照,黄犬宿花荫rsquo。

皇上听了,微微一笑,说:爱卿才学疏浅,不配在京为官。于是,马绍良被贬三级,发落到福建漳州做太守去了。

马绍良自认晦气,但也满肚子不服气,无奈圣命难违,只好带着家眷到漳州去赴任。

一天,他来到闽南一座山岭下休息,忽然看见山道旁野花团簇,争奇斗艳,便随手折了一枝花,他往花蕊中一看只见一条黄绒绒的小虫儿在花蕊中蠕动,便问身边的轿夫:这是什么虫子?

轿夫一瞧,笑着说:它叫黄犬虫,专爱往花蕊中钻。马绍良一听,一下子目瞪口呆,半天说不出话来。

天很快黑了,马绍良心事重重,无心赶路,便找了一个小店歇了下来,回想起白天的事情,他久久不能入睡,就到窗口赏月,这天晚上,碧空如洗,只见一轮明月照着在晚风中摇曳的翠竹,缓缓升上了天,正当月儿挂在半空的时候,不断传来鸟儿悦耳的叫声,他听了好长时间,似有所悟,叫来店主,问道:这是什么鸟在叫?店主回答说:这是明月鸟,这只有在月亮当空时才叫,所以人们叫它lsquo;明月鸟rsquo。

马绍良听了,心里惭愧万分,这时才明白皇上为什么把自己贬到闽南做官。

马绍良年逾古稀后,辞官回乡,他特别后悔自己年轻时的狂妄浅薄,便时常对人们说:不读哪家书,不知哪家理。我生在北方,不知南方事,到了南方,才知天之高,地之厚,自己所知道的,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一个人最大的过错,莫过于自以为是啊!

从此,不读哪家书,不知哪家理便在人们中间流传开了

18、司马光警枕

相信你一定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吧,可是你知不知道他曾经也有爱睡懒觉的坏习惯呢?曾经这个坏习惯抑制了他学习上聪明才智的发挥,可是勤奋好学的他却特地用石头制作了一个枕头,名为警枕,目的是让自己枕在上面不舒服,避免睡懒觉。由于坚持不懈,严谨治学,经过多年的努力,使他在宝元元年进士,曾出任龙图阁直学士、翰林学士等职。

19、葛亮好学

葛亮从小就显示出了过人的聪明才智,他很小的时候便开始读书了,可是每次老师讲到尽兴的时候,公鸡便会大叫,表示要下课了,为了能够多听一会儿课诸葛亮便用米来喂鸡,使它不会叫起来。看来诸葛亮小就有着过人的智慧。

20、手不释卷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贾逵勤学成才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勤学典故04-20

匡衡勤学05-01

勤学小故事04-10

立志勤学 教案05-19

勤学创新美手抄报07-12

勤学主题班会教案04-21

教室勤学奋斗标语05-07

励志勤学主题班会05-13

勤学演讲稿05-13

勤学励志相关名言警句05-22

上一篇:当危险来临时读后感下一篇:诚实守信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