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2024-05-24

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共18篇)

篇1: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

班级 姓名 分数 ______

一、口算

3+8= 10+4= 14-9= 13-8= 80-20+25=

5+7= 18-9= 10-10= 4+6= 15-2+60=

28+60= 86-5= 17-7= 60-10= 6+53-20=

88-7= 78-50= 96+3= 50+8= 34-30+30=

48-6= 10+45= 47+7= 68-50= 30+( )>60

54-40= 76-60= 25+10= 55-50= 40-( )<20

二、列竖式计算

34+25= 8+29= 42-6= 63-32=

三、填空

1.看图填数。

( ) ( )

2.找规律接着填数或画图。

(1)60、55、50、______、______

(2)23、26、29、______、______

(3)○ ○ □ ○ ○ □ ○ ○ □ _____、_____

(4)△ □ △ □ □ △ □ □ □ _____、_____

3.请你圈出18、23、45、6、44、17、82、100中的双数,再把这些双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50、98、75、10、54这些数中:

______比50多25 _____与_____的`和是85

_____比_____小一些 _____比_____大得多

5.在○里填上>、<或=

39-4○36 69○61-8 8角9分○89角

43-5○42-5 34+8○54-6 100分○1元

6.在得数是四十几的算式后面画“ √”

72-3 □ 24+9 □ 38+4 □

56-7 □ 86-40 □ 55-3□

7.一张 可以换成( )张 。

篇2: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1.6角+9角=( )元( )角

3元3角—5角=( )元( )角

2.38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把下列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58、 100、 45、 74、 67

( )<( )<( )<( )<( )

4.一张 可以换( )张 也可以换( )张

5.填上你认为合适的`数。

6.小华有 ,小明有 ,小华给小明( )个,两人苹果同样多。

7.数一数

二、算一算

15—6= 24+5= 48+4= 73—30+5=

63—7= 18+50= 92—9= 50+16—8=

68+2= 80—30= 79—70= 17+6+8=

25+8= 44+30= 21—6= 43—8—30=

三、比一比,在○里填上“>” 、“<”或“=”

35+7○45 91+9○100

46+7○50 62—7○53

四、找一找

五、统计

1.填好统计表并回答问题

活动 拍球 跳绳 踢毽子 打乒乓球

人数

(1)参加的人最多,参加( )的人最少。

(2)踢毽子的人数比拍球的人数多( )人。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不用解答)

2.完成统计图

六、填时间

七、找规律(4分)

①○●●○●●○●● ●

②3、5、7、 、 、13、15

八、猜一猜(4分)

1.

小青可能跳多少下?(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

17 20 60

2.早晨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冬冬就起来跑步。这时的时间可能是(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

2:00 6:00 12:00

九、决问题

1.

2.

3.

篇3: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1.6.3737……精确到十分位是 ( ) , 保留两位小数是 ( ) 。

2.两个因数相乘的积是0.36, 其中一个因数扩大10倍, 另一个因数也扩大10倍, 积现在是 ( ) 。

3.6.5小时= ( ) 小时 ( ) 分4m5cm= ( ) m

5.6kg= ( ) kg ( ) g 0.72km= ( ) m

4.请你根据上面的算式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结果。

5.去掉3.14的小数点, 也就是把它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了 ( ) 位, 它的值相应扩大了 ( ) 倍。

6.在○里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

7.把1.1616……、1.1666……和1.16三个数从大到小按顺序排列。

( ) > ( ) > ( )

8.根据运算定律填一填。

9.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是 ( ) , 如果a=2m, b=1.5m, 则长方形的面积是 ( ) m2。

10.1个面包0.8元, 买a个应付 ( ) 元

l1.《故事会》每本2.5元, 《故事大王》比《故事会》贵x元, 《故事大王》每本 ( ) 元。

12.图书角有a本图书, 借走b本, 还剩 ( ) 本。

13.妈妈买了4kg苹果, 每千克y元, 付给售货员50元, 应找回 ( ) 元。

14.三个连续自然数, 中间一个是a, 较小数是 ( ) , 较大数是 ( ) 。

15.小明读一本a页的故事书, 已经读了5天, 平均每天读b页, 剩下的c天读完。

(1) 5+c表示 ( )

(7) 5b表示 ( )

16.小明住在南湖花园10号楼3单元的2楼02室, 记作:10-3-202。小英家住在13号楼4单元的1楼01室, 应记作: ( ) 。

17.四年级爬竿比赛, 前5名的成绩是5m、7m、6.5m、4m和4.5m, 他们的平均成绩是 ( ) m,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 。

18.当一组数据的个别数据严重偏大或偏小时, 用 ( ) 数来描述该组数据的一般水平较合适。

19.转动指针, 停在3号方格的可能性是 ( ) ;如果转动指针100次, 指针大约会有 ( ) 次停在1号格上。

20.有四张卡片2 3 4 5, 从中抽出一张, 有 ( ) 种可能, 可能性都是 ( ) 。摸出卡片的数字大于3的可能性是 ( ) 。

二、请你判断对错

l.6x-4>是方程。 ( )

2.x=5是方程3x+5=20的解。 ( )

3.当m=3时, m2+7的值是13。 ( )

4.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做方程。 ( )

5.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

6.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大。 ( )

7.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一半。 ( )

8.等底等高的三角形, 它们的面积一定相等。 ( )

9.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高是6cm, 底的长度是高的5倍, 它的面积是180cm2。 ( )

三、择优录取选一选

1.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5.4cm2, 高是0.9cm, 底是 ( ) cm。

(1) 0.6 (2) 6 (3) 12

2.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底边的长度也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高是6cm, 三角形的高是 ( ) cm。

(1) 6cm (2) 12cm (3) 3cm

3.将用木条钉成的一个长方形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它的面积比长方形 ( ) 。

(1) 大 (2) 小 (3) 相等

4.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40cm2, 底是8cm, 它的高是 ( ) cm。

(1) 10 (2) 5 (8) 20

5.一个梯形的面积是16dm2, 把这样的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 ) dm2。

(1) 32 (2) 16 (3) 8

四、计算我能行

1.直接写出得数。

2.根据要求填表。

3.列竖式计算。

4.脱式计算。 (能简便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

5.解方程。

.看图列式并计算。

五、动手画高, 并进行相应测量, 求出下列图形的面积

(测量时, 保留一位小数, 单位:cm)

六、观察物体我仔细

面各幅图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图形?

这是从 ( ) 面看到的。

这是从 ( ) 面看到的。

这是从 ( ) 面看到的。

是从 ( ) 面看到的。

七、下面的物体从上面看分别是什么形状的?请你画一画

八、解决问题看我的

1.《少儿童话》每本价格为5.40元。五 (1) 班订阅了55本, 五 (2) 班订阅了45本。这两个班共花了多少钱订购《少儿童话》?

2.李老板购进200米彩条, 卖出108米, 剩下的准备扎成花篮出售, 每个花篮需用彩条2.5米, 一共可以扎多少个这样的花篮?

3.玩具厂计划生产2600只机器猫。前5天每天生产18只, 为了赶在交易会前交货, 余下的要在8.5天内完成, 每天应生产多少只机器猫?

4.小青买了2本日记本, 付出10元, 找回4.4元。每本日记本多少元?

5.南山广场种樟树365棵, 比柏树棵数的4倍还多13棵。柏树种了多少棵?

6.甲、乙两地相距350km, 一辆汽车以每小时45km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 行驶几小时后, 汽车距乙地正好80km?

7.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麦地, 底是20m, 高是35m, 共收小麦840千克, 平均每平方米产小麦多少千克?

8.一个梯形的高是4.8cm, 比上底长1cm, 下底比高长1.2cm, 它的面积是多少?

9.一张等边三角形卡片的周长是18cm, 高是4cm, 这张卡片的面积是多少?

10.一块长方形平面钢板, 长1.5m, 宽0.8m, 从这块钢板上截下一块底长0.4m、高0.5m的三角形钢板, 剩下钢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1.桌子上摆着9张卡片, 分别写着2 3 4 5 6 78 9 10各数。如果摸到单数小明赢, 如果摸到双数小红赢。

(1) 这个游戏公平吗?为什么?

(2) 小红一定会赢吗?为什么?

(3) 你能想出一个什么办法使这个游戏公平。

12.下表是五 (1) 班七名同学投垒球的成绩。

(1) 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

(2) 为什么中位数比平均数小?

13.

(1) 求出中位数。

篇4: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自测题

一、你看,已经抢先飞上了“算一算”趣味小擂台。她要和小蜜蜂们比一比,看谁的舞姿更美。

二、“我来啦!”瞧, 也爬上了“找一找”趣味小擂台。他知道自己的长处:找位置特别准确。

1.小狗的后面是(),梨在小狗的()面,小兔在小狗的()面。

2.从我们的角度看,足球的()边是西瓜,()边是小猫。

3.苹果在飞机的()面;飞机的下面是(),右面是()和()。

4.小猫在第1行第3列,飞机在第( )行第( )列,小狗在第( )行第( )列。

5.我喜欢的水果是(),在第( )行第( )列。

三、小朋友,我们也不能落后呀!快去“买一买”趣味小擂台,当个文具店的“小老板”吧!

1.乐乐带了5元钱,可以买什么?

(1)可以买:。算式是,找回 元。

(2)也可以买:。算式是 ,找回 元。

2.聪聪花了18元钱,他可能买了 。算式是。

3.玲玲花了10元钱,她可能买了 。算式是。

4.我有 元钱,可以买 ,应找回 元。

四、的动作真快,一转眼就跳上了“猜一猜”趣味小擂台,仔细地做了起来。

1.的年龄由5个十和7个一组成,它( )岁。

2.要找到82前面第4个数,这个数是( )。

3.用做成一个,的对面是( )。

4.右图缺了( )块砖。

5. 的只数等于最大的两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的差,这个数是( )。

6.只数的个位上是9,十位上是6, 有( )只。

7.新鲜的水果后面藏着什么数?

五、 姐姐已经登上了“画一画”趣味小擂台。她准备画出最好的图画,让大家瞧一瞧,请你也来画一画。

六、小朋友,“做一做”趣味小擂台最适合学了知识能灵活运用的你了,还等什么呢,快快动手吧!祝你成功!

育才小学一年级同学做好事件数如下表:

《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自测题》参考答案:一、1.略2.(最后一格) 92二、1.苹果前下2.左右3.上西瓜小兔伞4. 21325.略 三、略 四、1. 572. 783.☆4. 85. 896. 697.(1) 38404142(2) 101619(3) 407090100 五、1. 3:103:404:104:402.略 六、1.略2. 一(2)一(4)123. 2件4. 9件5. 42件6. 略

篇5: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

一、口算(12分,另卷)

二、我会填(共27分,1—3、5和9题每空0.5分,4、6—8、10题每空1分,11题2分)

篇6: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分析

一、对试题的认识

总体上看,这份试卷计算量较大(100分的试卷有50分是大量的计算题),计算的形式多,内容较多,对于孩子的正确率达到100%有一定的困难。

二、考试概况分析

一(2)班应考人数74人,实考人数74人,及格率100%,优秀率47.30%,平均分93.068分,最高分100分,最低分71.5分。

三、试题各题的得分统计

。。。

四、典型错例分析及原因

(一)算一算,失分主要表现在2题的竖式计算,3题的把算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2题的竖式计算,有的学生把加法算成减法,减法算成加法;还有的学生抄错题;竖式正确,算式得数写错等。3题的把算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有的学生把算式得数写在括号里,还有的学生把算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等。总的来说部分学生粗心,不认真。

(二)选一选的“下面得数,最接近40的是:36()43()46()”一题失分面较广,究其原因:

1、没有进行专门的训练,只是在课堂上说过,2、从答题的另一个角度看,发现学生的审题情况还很欠缺。

(三)填一填失分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3.一张50元可以换()张10元,也可以换()张5元,还可以换()张20元和()张10元。” 究其原因:

1、课堂所学不扎实,2、从答题的另一个角度看,发现学生的审题情况还很欠缺。“()+34= 43”一题一部分学生是这样填的,“(77)+34=43”,这一内容是难点,是应会的东西,可部分学生掌握不好,应引起重视!“5个一和6个十组成的数读作()”,读作、写作不是这个学期所学的内容,所以十分较多。

(四)把得数相等的算式连在一起一题失分也比较严重。一共20道长短不同的算式,既考查了学生的计算速度,又考查了学生的认真、细心等会学习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中下等的学生确实有困难。

(五)统计的2小题“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调查了()名同学。”,有写33的,还有些34、22等,又是计算问题。

(六)解答问题选择共4个小题,错误的之处不尽相同。有计算错的,有看错数的,总的来说没有理解上的问题。

五、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教学的努力方向

1.个别学生的字迹较潦草,书写不认真,要培养小朋友认真书写的习惯。

2.学生的听读能力和审题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有些题目学生会做,但是没有听懂意思,有些学生对试卷的题目要求不明确,不理解题目意思。在以后的练习中我们会加强学生对题意理解的训练以及题型的多样性练习。

3.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加减法计算还要进一步加强训练,必须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保证百分之百的的正确率。

4.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程度还很不够,在以后的练习当中我们会多让学生自己探索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能够把一个知识点运用到各种题型当中去的能力。

篇7: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我认为这份试卷有这样几个主要特点:

(一)知识面广

这份试卷涵盖了一年级上册数学课本中绝大部分内容,如位置、100以内的加减法、图形的拼组、认识时间、认识人民币、统计等,能全面地考察学生对各章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重、难点突出

这份试卷编写新颖,训练形式多样,题目难度阶梯性强,信息量大,注重了对学生素质的考察。在本册数学课本中,100以内的加减法是重点,认识时间和认识人民币是难点,在这份试卷中都有所突出。

(三)图文并茂,形象直观

这份试卷中又有图又有题,学生边看图边做题,学习的兴趣能被很好地激发出来,从而使思维也活跃起来。

二、卷面分析

(一)成绩统计分析

本次参加考试39人,100分3人,99分2人,98-96分12人,95-90分14人,89-80分7人,不及格1人。及格人数38人,及格率97.43%,优秀人数33人,优秀率87.17%,最高分100分,最低分34分,平均分92。

(二)试卷情况具体分析

第一大题口算题共16分,有7位学生共丢14分。有3人是粗心把减法看成加法而导致计算错误,有4人是对计算方法掌握不熟练。另有一名学困生只得了5分,说明100以内的加减法几乎不会。

第二大题填空题共36分,包含14小题。第1、2、3、小题大部分学生能做全对,只有个别学生把第一题中的再加上几个十是一百误以为是(十)个十是一百,第二题中把4元8角写成大于5元;第四题错误较多有10人,学生不知道前面的学生是跟芳芳在同一组的而不在同一行;第5、6、7、8、小题有少部分学生出错,但扣分不多,有9人各扣了1分,说明大部分学生对人民币的转换盒按要求写数掌握的较好;第9小题时间的问题错误较多,有12人分别出错,可以看出学生对时间计算的题掌握不好,这也本册教材的一个难点;第10、11、12、小题大部分学生都是全对的,只有个别不细心的人错误,全班只有5人次各扣了0.5分;第13小题认识钟面的连线和第14小题数小正方体的个数由于平时练习较多,学生都以熟练掌握了方法,除一名学困生外,只有一人扣了1分。整个第二大题本班学生做的情况较好,全对的有12人,最多的也只扣了7分,均分达到了34分。

第三大题选择题共12分,学生在这一大题中失分较多,普遍的扣2分或4分,甚至还有6分的。主要错误在第2小题从58数到63,学生没有理解题意不知道“到”的意思,很多人要么从59开始数,要么数58和63之间的数;还有第4小题学生对时间段没的概念,不知道时、分、秒是多少,导致上学用20()就乱选了,另外我认为这一题超出本册教材的范围了。

第四大题列式计算题共6分,学生对这类做题的解题方法都掌握得很好,计算的正确率也高,因此失分的少。不过还存在3人答案计算错误,3人不会列式,他们都是学困生。

第五大题是统计图的知识共7分,由于一年级学习的条形统计图较简单,再加平时这类题型的练习又多,学生都能掌握它的解题方法,有36人全对,只有3人丢了少量的分。

第六大题是应用题共23分,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多数学生能选择正确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能列出正确的算式。有5位学生算式列对了但在计算上扣了分,只有2名学困生不知道怎么去解题,究其原因一是学生不认识字再加没认真听监考老师读题,二是不能理解题目的意思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去解答。错误最多的在应用题的第4题的最后一小题上,由于这一题型是第一次接触而失误,事实上这一题很简单只不过是两个问题,一要填横线的妈妈买了哪两样东西,二还要解答还剩多少元钱,居然有17人丢分,其中8人的列的算式不是妈妈买的东西,9人不知道要列算试了,但是全对也有19人。

三、建议及努力方向:

(一)加强计算能力训练

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培养学生准确快速的计算是我们的主要任务,在今后教学中能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题型,多算多练,使学生能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

(二)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培养学生仔细认真读题目、做题及自我检查的良好习惯。注重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的态度,逐步养成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三)努力的方向

篇8: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一、从宏观层面看教材的变化

1. 教材外观与字数的变化

像《数学》(一年级上册)一样,《数学》(一年级下册)的开本也由实验教材的32开本统一变成了审定教材的16开本。封面左上角的标志也由“教育部审定2012”替代了“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11年初审通过”,实验教材封面上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行字在审定教材的封面上并没有出现。书变大了许多,但审定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的页数并没有减少,与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一样都是106页。再仔细一看字数,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的总字数为73 000,而审定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的总字数为140 000,多了将近一倍,可以宏观地判定它的具体内容将会发生很大的改变。

2. 教材中“编者的话”的变化

《数学》(一年级下册)中“编者的话”有两个方面的变化,一个方面的变化是提出了“数学就在你身旁,数学伴随你成长”,暗喻了数学教育的两个重要观点,其一,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其二,数学的文化观,即数学对于小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的变化就是所介绍的内容随着教材内容的改变而做出了调整。

3. 教材中目录的变化

目录中列出的单元也有一些变化,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的变化是删减,删减掉了实验教材中的第1单元“位置”和第7单元“认识时间”,其中“位置”单元的“减”只是把它前移到了一年级上册中;第二个方面的变化是增加与整合,审定教材中新增了第3单元“分类与整理”,其实质是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中第5单元“分类”的后移并且进一步与一年级下册中第9单元“统计”的整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的第3单元“图形的拼组”也整合为审定教材中的一年级下册第1单元“认识图形(二)”。其他单元在次序略作调整的基础上保持了原有的名称。

4. 教材各个单元结尾的变化

审定教材各个单元结尾都新增了“成长小档案”,向学生提出了“本单元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这样的问题,意在引导学生从小养成反思、总结的习惯,这也是体现审定教材教育价值得到提升的一个方面,因为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与掌握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同等重要,甚至是更为重要,因为不良习惯的矫正是很困难的事情,而认识与理解方面的问题则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认识水平的提高、理解能力的增强而得到改善。

二、教材微观层面的变化及其教育价值的提升

1. 第一单元内容的变化及其教育价值的提升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是由实验教材上册第四单元“认识物体与图形”的后半部分“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与实验教材下册的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整合而成,其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保留了原有风格。即使这样,也有其积极意义,可以理解为是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做的调整,虽然只是延后了半年,也降低了小学生学习的难度。而后半部分“图形的拼组”的编写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把侧重点放在了平面图形的拼组上,保留了拼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正六边形的内容,舍去了拼组圆的内容和一些过度生活化的内容,补充了利用七巧板拼组平面图形的内容,增加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配合这一内容,还在这一单元后面增添了一个介绍拓展性知识的数学小园地———“你知道吗?”而在实验教材中二年级才开始编入数学小园地“你知道吗?”这就把借助于这类拓展性知识开展的数学教学活动整整提前了一个学期。

2. 第二单元内容的变化及其教育价值的提升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中,各部分内容的变化是一些细节的变化。第一个变化是“导入情境图”的变化,但还能看到实验教材中“导入情境图”的影子。第二个变化是有几个部分增加了小标题,方便了学生的学习,也方便他们进行复习整理。第三个变化是例题进行了简单的数字替换,但保留了原有风格。第四个变化是增加了第四部分“十几减5、4、3、2”及第六部分“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求这个数”。这一单元的最后一部分“复习与整理”中“20以内退位减法表”由“给予式”变成了“探究式”,意义更为积极。

3. 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及其教育价值的提升

第三单元由原来实验教材的“图形的拼组”变成了“分类与整理”。在2001年之前出版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是没有专门介绍“分类”内容的,2001年出版的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次专门把“分类”列为一个单元。但是,“分类”作为一个汉语词汇,在许多汉语词典中都查不到,因此很多人说不清楚“分类”的含义。如果把“分类”看作一个数学专有名词,根据对小学数学教师所做的一个调查,有49.12%的被调查者不清楚“分类”是一个数学概念,且所有的被调查者都不能具体说出“分类”的数学定义。因此,“分类”内容对于教与学两个方面都是一个挑战。另一方面,从儿童心理发展的层面讲,分类能力也是体现儿童思维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也就是说“分类”的教学有难度,但对于儿童的心智发展很重要。这些因素促使审定教材将“分类”内容安排到了一年级下册中,并增加了与分类相对应的整理过程和对分类结果的思考,渗透了统计的思想,教学目标更高了,教育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4. 第四单元内容的变化及其教育价值的提升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的编排作了微调,将实验教材中单列的“读数、写数”部分合并到了“数数、数的组成”题目之下。同时保留了“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和“整十数加一位数、相应的减法”两个标题。具体内容也作了作了许多细微的调整。

第一部分“数数、数的组成”中,情境图有一个小小变化,图中参与对话的人物形象与位置发生了改变。“数数”由实验教材的“三种方式从一数到几十或几十几”“三种方式从一数到一百”“从几十几数到几十几”等三个教学环节变成了两个,删除了第三个环节,而在“做一做”中又出现了“从几十几数到几十几”的问题,对于这样改编的目的有点不太好理解,或许编者认为在前面两个教学环节的基础之上,“从几十几数到几十几”的问题学生已经可以自主探究了。这一部分还强调了“二十九再添一是三十、九十九再添一是一百”,渗透了自然数序数理论中“后继数”的概念,也为“凑整”作了一定的铺垫。实验教材中“数的组成”只有“几十几的认识”一个环节,审定教材则增加了“几十的认识”作为铺垫,使学生更易于掌握。在“读数、写数”环节新增了一个承上启下的“数纽扣”活动,一方面复习了“从一数到几十或几十几”的知识,另一方面也渗透了统计的思想和“凑整”的思想。教材中的计数器也由原来的都是“个、十、百”三个数位改变为由“个、十”到“个、十、百”的一个变化过程,更加符合一年级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教材还增加了个位与十位数字相同的两位数33的写与读,弥补了实验教材的一个不足。

第二部分中的“数的顺序”环节,增加了一个“做一做”,有助于丰富小学生对于数的各种顺序的感知。在“比较大小”中,与实验教材所不同的是,审定教材借书中小学生之口对“十位上数字不同的两个两位数”和“十位上数字相同的两个两位数”比大小的方法作了提示,并增加了借助媒介进行间接比较的内容。另外还增加了一个串珠子的问题,似乎与“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关联度不高,却是对所学“数数、数的组成”知识的巩固和对第三部分“整十数加一位数、相应的减法”做的铺垫。

5. 第六单元内容的变化及其教育价值的提升

审定教材与实验教材的第五单元内容相同,都是“认识人民币”,这部分内容没有太大的实质性变化。所以我们直接来研究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变化。

在第一部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编排上,保留了原来的基本框架,但把直接给出10+20的计算结果改成了借助于学具小棒、计数器探究算理。

第二部分“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编排也保留了原来的基本框架,只是增加了反映计算过程的示意图,更有利于小学生对算法的理解与运用。

第三部分“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内容有三个改变,一个改变就是同样增加了反映计算过程的示意图,另一个改变是学具由单独的小棒换成了小棒和计数器,更易于彰显数位的重要性,第三个改变是将原来的单纯复习巩固内容变成了“连减”的不同算法,提升了思维的强度。

6.“找规律”内容的变化及其教育价值的提升

经过调整,“找规律”成为审定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这一单元分为五个部分,前三个部分与实验教材没有实质的改变。而第四部分的“找规律填数”问题是新增的,有利于对“数的组成”这一知识的巩固。第五部分是新增的“串珠子”问题,也是“生活中的数学”,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规律”。

篇9: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综合试卷

300 + 400 =32 =880-800 =

50 =30 + 90 =70 =

80 + 50 =620 - 20 =50 + 500 =

1000- 700 = 41 = 30 =

40 =5 + 38 = 150-90 =

140 -70 = 82-4 =24 =

二、用竖式计算

48 =69 =57 =

35 + 254 = 636-276 = 387 + 378 =

503-196 =297 + 66 + 343 =

三、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408 + 297 =414-87 =

四、填空

1.计数器上表示的数是( ),如果在个位上再拨上 1 粒珠,这时的数是( )。

2.四百零八写作( ),六百六十写作( )。

3.○○○○○○

△△△△△△△△△△△△

△的个数是○的()倍,△的个数是的()倍,○的个数是的()倍。

4.在○ 里填上“>”“<”或“=”。

10 个一百○一千760○706

20 毫米○1 分米

5.给三角尺上的直角标上记号。

三角尺上的另两个角是锐角还是钝角?()

6.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课桌的高度大约是8()。

(2)右边线段的长是35()。

(3)小玲的身高是138()。

7.先把下面的数按不同要求分类,再把表格填写完整。

五、选择正确的答案,在它后面的□里画“√”

1.(1)416 + 388 的和大约是几百?

700 □ 800 □900 □

(2)592-209 的差大约是几百?

400 □300 □200 □

2.小军从家去学校往西北方向走,他从学校回家往什么方向走?

东北 □东南 □ 西南 □

3.从自己家到学校,小红走的路比小芳多得多,比小英多一些。谁家离学校最近?

小红家 □小芳家 □ 小英家 □

六、解决实际问题

1.每支8元,50 元最多能买几支这样的钢笔?还剩多少元?

2.四个小朋友拍皮球,小明说:“我拍了36下。”小军说:“我比小芳多拍2下。”小芳说:“我拍了9下。”小丽说:“我拍的下数是小芳的2倍。”

(1)小军拍了多少下?

(2)小丽拍了多少下?

(3)小明拍的下数是小芳的几倍?

篇10: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并不令人满意,原本都考一百分的同学栽在这次的考试中。可能试卷是自己出的出不好有关系。

学生考试质量分析:

参加考试人数:51人

及格人数:44人 及格率:86.3%

从卷面看,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基础知识,通过口算、填空、判断、选择、动手画等完成。第二类是综合应用,主要是考应用实践题。无论是试题的类型,还是试题的表达方式,都面面俱到、独具匠心,试题深入浅出。包括看图列式----一图四式和根据图写算式等。本次试卷共有六大题。各种题型都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训练,整个试卷体现“数学即生活”的理念,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

对于此次的测试做了一下的分析:

从学生做题情况来看,成绩不够理想。第一题,“填空题”,主要考查学生口算、计算的能力。这一题学生都数的对、写的正确,这和平时勤加练习分不开。但是有学生却几乎全错,还有几个同学粗心大意会把“+”看成“-”造成了不必要的扣分。纵观整个做题情况,大多数学生计算能力较强,能熟练掌握计算技巧。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也较牢固。

第二题,“判断题”共分为五个小题。第1小题考察学生几和第几的区别还有从左数与从右数的区别。这小题大多数学生轻松拿下就是左右还不清楚的孩子失分了。第2小题“找规律填数”期中一道稍难题难道了不少的学生,它不是按顺序的而是两个两个的减少。不少学生没有打破常规思想一个一个加或一个一个减,以后在这方面就要引起注意了千万不要局限、束缚学生的思维。第3、4小题是在圆圈里填“>、<、=、+、-”使式子成立学生做得还比较好的。

第三题、第四题,画一画。这题共有4个小题,学生基本都答出来,个别学生不会做的也有。这题通过让学生动手画做题目。这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比多少,比高矮的掌握。其中包括了:比多少、判断多少、高矮。这题学生答的相当满意,看来掌握的还不错。

第五题,“计算题”。

第六题,“看图列式”一共五个小题。1、2、3、4小题看图列式,有“一图四式”有根据图意写算式的。第5小题是最能发挥学生独特体验和考验学生发散思维的考题。其他出错的同学也不少。对于像这样存在一定难度的问题,反映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这与平时训练少也有一定的关系。学生还不会转换思维,其实这跟一年级学生的智力发展有极大的关系。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当中就必须多加引导、发展他们的思维。

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立足于教材,扎根于生活。教材是我们的教学之本,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以教材为本,扎扎实实地渗透教材的重点、难点,不忽视有些自己以为无关紧要的知识;又要在教材的基础上,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多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的问题。

2、教学中要重在凸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

3、多做多练,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要学生说题目的算理,也许不一定会错,但有时他们是凭自己的直觉做题,不讲道理,不想原因。这点可以从试卷上很清晰地反映出来。学生排除计算干扰的本领。

4、关注生活,培养实践能力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多做一些与生活有关联的题目,把学生的学习真正引向生活、引向社会,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关注过程,引导探究创新。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着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培养自觉发现新知、发现规律的能力。这样既能使学生对知识有深层次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探索的科学方法。让学生的学习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把握好教材的知识体系,认真钻研新课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找好教材中知识与课改的结合点,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课下积极做好培优转差工作。及时给学生补课,查缺补漏,找寻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尽快赶上来。

篇11: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二、你会填吗? (第2题每空0.5分其余各1分共31分)

1、小鸭在小鸟的( )面,小马在小鸟的( )面。

2、找规律填数.

15

20

25

50

60

5

8

11

87

88

89

3、看图写数。 4、看数画算珠

百十个

百十个

百十个

百十个

( ) ( ) ( ) 5 0

5、2个一5个十组成的数是( ). 十个十是( )。

6、一个三位数百位是1,个位和十位都是0这个数是( )。

7、5个一和3个十组成的数是( )。

8、如果十位上是8,个位是7,这个数是( )。

9、29后面的连续三个数是------ ------- ------

10、一张1元可换( )张1角。一张10元可换( )张5元。

11、数一数

( )块 ( )块 ( )块

12、

三、在○里填上“〈”、“〉”或“=”(6分)

47-9 42 15 34-20 3元8角 11角

72 82-4 35 38-6 25角 10元

四、你能填上“+”或“-”吗?(6分)

41 8 = 33 17 8 = 9 15 8 = 7

7 36 = 43 13 32 = 45 50 5 = 55

我们开开心心做计算

五、(12分)

1、34+30+9 = 18-9-3= 46-8+7=

26-3+8= 86+6-52= 73+20-60=

2、46角=( )元( )角 7元+5元=( )元

3元4角=( )角 6角+8角=( )元( )角

六、这是二年级书法比赛的获奖情况(8分)

班别

二(1)

二(2)

二(3)

二(4)

人数

6

8

9

4

10

9

8

7

6

5

4

3

2

1

0

二(1) 二(2) 二(3) 二(4)

1、二( )班的获奖人数最少。

2、二(1)班比二(2)班少( )人。

3、二(2)班和二(3)班一共( )人。

七、看图列式 (8分)

1、?个 2、22个

11个 ?个

= =

2、

一袋大米30元,

一瓶油39元,

一共多少元?

列式:

老师发了45本作业本,

办公室里还有6本。

这个班有多少人?

列式:

八、用数学 (12分)

1、一共剪了多少个?

= (个)

2、原来有35个桃子,

我吃了5个

还剩几个?

= (个)

3、我们学校种的树。

种类

榕树

松树

杨树

棵数

5

14

6

(1)榕树比松树少多少棵?

(2)松树比杨树多多少棵?

一、口算

13-5= 16-9= 15-9= 39-9=

12+5= 60+6= 18-6= 15-2=

12-3= 12-8= 50+6= 70+5=

50+8= 40-3= 41-4= 30-7=

84-4= 12+7= 94-2= 40+3=

20+3= 5+18= 11-2= 14+5=

14-7= 12-9= 16+5= 36-7=

25+8= 6+11= 13-6= 11-7=

38-3= 72-8= 20+10= 13-8=

15-6= 13-5= 17+8= 17+5=

18-9= 32+20= 14-9= 20-2=

8+44= 12-6= 13+7= 16+8=

65-4= 14+5= 12+30= 37+3=

14-6= 11-9= 17-7= 53+6=

篇12: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一、相信你,一定能填好。(共59分)

1.估一估、数一数。(1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共有( )颗☆。

2.填一填。 (17分)

(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

(2)我是4,在47里,我在( )位上,表示( )个( );在84里,我在( )上,表示( )个( )。

(3)100里面有( )个十,100里面有( )个一。

(4)写出两个比80小得多的整十数( )、( )。

(5)58比( )多20,比48少10的数是( )。

(6)1米=( )厘米,也可以写成:1m=( )cm。

3.仔细观察,找规律。(28分)

(1)37,39,41, , , , 。

(2)40,50,60, , , , 。

(3)31,41,51, , , , 。

(4)□ □ □ □ □ □ 。

(5)△ ○ � ○ △ ○ � ○ 。

4.比大小。 (7分)

84○4876○80 68>( )

24+7○42+7 62-8○62-4 58+3<( )+( )

5.我会用米或厘米填空。 (4分)

(1)王丽的电脑桌高约70( )。

(2)学校旗杆高约7( )。

(3)一支铅笔长15( )。

(4)一棵大树高约8( )。

6.量一量下面长方形的长边和短边的长大约是多少厘米。 (2分)

( )厘米

( )厘米

二、判断正误,正确画√,错误画�w。(3分)

(1)4个十写作“4十” 。 ( )

(2)最小的两位数是11,最大的两位数是99 。 ( )

(3)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的 。 ( )

三、 我会竖式计算。(10分)

42-8= 47+35=

94-61-21= 76-40+37=

四、想一想,连一连。(4分)

五、动动脑筋、解决问题。(共10分)

1、估一估、填一填。(2分)

小华可能有多少枚(画○),小明可能有多少枚(画√)。

81枚 32枚 43枚

2、购物。

26元 25元6角 23元6角 11元5角

① 买 一共需要多少钱?(2分)

②买 ,付了50元,找回多少钱?(2分)

③小明剩下的钱还可以买哪些小动物?(2分)x

④买 可以怎样付钱呢?(2分)

六、数一数、涂一涂、填一填。(9分)

思考题。(10分)吗

小华过生日,请来5个小朋友一起吃饭。每人一个饭碗,2人一个菜碗,3人一个汤碗 ,请你算一算,他们一共用了多少个碗呢?

篇13: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一、深度解读教材, 设计学情前测

教材内容是教学设计的“原材料”。我们不仅要读懂、读透教材, 还要了解编者的意图, 知识的结构体系。《认识人民币》是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这里笔者以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为例。它看起来是一个独立的知识, 但一方面要有认识100以内数的经验为铺垫, 另一方面与生活息息相关, 要唤醒学生零碎的生活经验, 通过数学活动, 构建知识体系。

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 认知的发展水平并不是零。学生的起点在哪儿?通过学情前测这个方法可以迅速准确地找到学生现有的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 找到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真正做到从学生出发, 想学生所想, 教学生所需。

学情前测是研究学生在学习新知前的学情。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合理地设计教学预案, 提供依据的课前测试。常用的学情前测方法有谈话法、调查法、习题检测法等等。

前测试题是授课前利用十几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在汇总学情前测后, 了解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再结合教材内容, 进行教学预设。在教学设计时重点关注学生前测中出现的问题。

二、分析前测情况, 把准教学起点

从具体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人民币并不陌生, 在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过人民币, 都有用人民币购物的经验, 但是78%的学生对人民币认识不全面, 对于人民币的单位大致了解有元、角, 对分很陌生, 对于元和角的进率, 76%的学生都能回答正确, 而角到分之间的进率只有50%的学生知道, 对于几元几角换算成几角学生困难较多, 需在教学中加强巩固换算的练习。100%的学生有过购物的经验, 但是经验并不多, 可见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且对购物兴趣浓厚, 跃跃欲试。对于10元以内的人民币用得比较多, 知道要找零, 但对于计算较大面值的人民币找零有点困难。

面对这样的现实状况, 教学预设中将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 可通过卡通小熊去商店购物的情境, 引起学生的共鸣, 展开教学内容。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人民币, 用自己的语言介绍上面的数字、单位等, 让学生在自己的视角下观察介绍, 进一步认识人民币。通过这样的教学, 一方面唤醒了学生的已有经验, 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另一方面, 学生在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情境中探索梳理知识, 学习兴趣浓厚。

三、指向有效教学, 创造性地学习

怎样学得更好更优, 这是指向课堂教学的发展性目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 经过观察、思考、探究习得数学知识, 形成数学技能, 发展数学思想方法, 积累数学经验的过程。

在教学预设的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征, 巧妙预设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等不同方法。让学生有不同选择的机会, 在思考和交流中获得发展。这个发展的过程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必由之路, 也是培养创造性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基于学情前测的情况, 在预设中笔者大胆地设计了“模拟购物”的环节:

谈话:小朋友们想亲自去买吗?文具柜台的商品可真丰富啊, 我们带上1元钱出发啦!

1元钱你想买什么呢? (2人回答) 谁愿意来当营业员来告诉她呢?

提问营业员:你要找回多少钱?你是怎样想的?

四人小组活动, 组长当营业员。

小组汇报:说说你买了什么东西, 用了多少钱, 找了多少钱。

从演示到放手再到汇报, 让学生在模拟购物的情境中体会人民币的使用, 学会换算、找零。处理好扶和放的关系, 一开始的“扶”是引导学生如何操作, “放”是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进行个性化的购物体验, 发挥创造潜能, 最后在汇报反馈学习情况时, 如果学生出现学习困难, 教师要加以调控。学生在购物体验的过程中, 对“人民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对知识的学习也做了开放性的总结。在这个个性化、趣味化的数学活动中, 学生积累了数学经验, 感悟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预设仅仅只是课前的设计而已, 它与真实的课堂场景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 要走进学生的思维, 我们所做的学情前测必须尽可能地预设学生想法的多种可能性, 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地把握课堂, 指向有效教学, 真正使学生得到发展, 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摘要:奥苏泊尔曾说:“影响学生学习新知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 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 要探明这一点, 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因此, 我们只有通过针对性的学情前测与分析, 才能真正看清学生的学习起点, 设计出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学预案, 以实现有效、高效的课堂。

关键词:学情前测,小学数学,教学预设

参考文献

[1]魏芳.充分预设,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J].教育研究与评论, 2012 (8)

[2]许瑜.教学设计:为创造性学习奠基[J].教育研究与评论, 2012 (8) .

篇14: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期末自测题

1.七千三百零九写作( ),八百零八写作( )。

2.最大的四位数是( ),最小的四位数是( )。

3.一袋洗衣粉重500( ),小红的体重是37( )。

4.推抽屉是( )现象;直升机的螺旋桨转动是( )现象。

5.宝岛希望小学有学生912人,其中女生有509人,男生大约有( )人。

6.5千克=( )克 3000克=( )千克

7.在里填上“>”“<”或“=”。

2千克1900克 1000克1千克

400克2千克 800+9002000

56002000+3600 140-8080

8.里最大能填几?

€?<46 €?<32 €?<17

€?<35 €?<38 €?<28

9.在里填上“+”“-”“€住被颉皜鳌薄?

488=6 74=28 3714=23

88=64 567=8 120400=520

10.一件衣服要钉4个纽扣,现在有22个纽扣,能钉( )件衣服,还剩下( )个,至少再买( )个纽扣才能再钉一件衣服。

二、我是小法官。(对的画“√”,错的画“€住保?分)

1.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 )

2.7005读作:七千零五。 ( )

3.1个2分硬币约重1克。 ( )

4.百位上的4表示的数比十位上的4表示的数大。 ( )

5.一个五位数比一个四位数一定大。 ( )

6.把20分成5份,每份是4。 ( )

三、对号入座。(5分)

1.一袋大米重50( )。

A.千克 B.克 C.厘米

2.6在百位上的数是( )。

A.6437 B.4670 C.7860

3.拨算珠的运动是( )现象。

A.轴对称 B.平移 C.旋转

4.先计算乘法的算式是( )。

A.34-4€? B.(30-25)€? C.4€祝?2€?)

5.17根小棒最多可以摆( )个独立的正方形。

A.5 B.4 C.3

四、在( )里填上“平移”或“旋转”。(3分)

五、神机妙算。(共17分)

1.直接写出得数。(5分)

12€?= 64€?= 32€?= 30€?=

8€?= 40€?= 36€?= 81€?=

1700-600= 3400+500=

2.脱式计算。(12分)

12€?+30 45€鳎?+3) 45-(12+8)

5€?-13 39+18€? 6€?€?

六、从1~9中选合适的数字填入下面的中(每个算式中的数字不能重复)。(6分)

七、下面是二年级同学最喜欢的体育活动情况。(11分)

根据上面调查的结果完成下面的统计表。(5分)

(1)喜欢踢毽子的同学比喜欢舞蹈的多几人?(2分)

(2)根据调查结果,你认为本校应多准备哪种体育器材?(2分)

(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2分)

八、解决问题。(共20分)

1.(1)28个苹果,装在4个袋子里,平均每袋装几个苹果?(3分)

(2)28个苹果,每7个装一袋,需要几个袋子?(3分)

(3)28个苹果,装在6个袋子里,平均每袋装几个?还剩下几个?(3分)

2.小雷看一本80页的故事书,已经看了6天,每天看9页。还剩下几页没有看?(4分)

3.

(1)买1千克胡萝卜和1500克白菜要多少钱?(3分)

篇15: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65-12=27+11=61+29=92-42=12+80=

33+57=75-20=35-11=28+52=96-16=

38+22=47-11=36+54=70-25=35-14=

40+30=81+15=69-50=84-14=96-80=

二、填空(23分,每空1分)。

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56的个位上是(),十位上是()。

2、100里面有()个十,100里面有()个一;

78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1米=()厘米,也可以写成:1m=()cm;

4、在()里填上“m”或“cm”。

衣柜高2()黄瓜长20()房子高5()

毛巾长1()橡皮长4()大树高3()

5、量一量。

6、在()填上“<”、“>”或“=”。

54+38()38+5443-26()42-2669-47()69-46

三、统计图,涂一涂,算一算(17分)。小明的储钱罐有这么多的钱:

1、涂一涂。(5分)

2、算一算,小明一共有()元()角。(2分)

3、(10分)

12元8角25元3角23元6角11元5角

①买一共需要多少钱?列式: ;

②买 ,付了50元,找回多少钱?

列式: ; ;

③小明现在的钱可以买哪些小动物?可以买: ;

④买 可以怎样付钱?答: ;

四、竖式计算。(20分,一步计算2分,两步计算4分)

35+29=51-24=66-19=45+55=

14+35+46=91-29-67=25+35-49=

五、看图提出“三个”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6分,每空1分)

兔比马多8只 马有45只 鱼比兔少3只

你的数学问题:

① ;列式: ;

② ;列式: ;

③ ;列式: ;

六、想一想,连一连。(4分)

七、应用题。(20分)

1、三个同学跳绳。(12分,每小题3分。)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总数

小红25下28下30下

小花21下26下95下

小明24下29下

(1)小红三次一共跳了多少下?列式:

(2)小花第三次跳了多少下?列式:

(3)如果小明是第二名,小明三次的总数可能是多少下?

(4)如果小明是第二名,小明第三次可能跳了多少下?

2、一年级有98个同学去旅游。第一辆车只能坐40人,第二辆车能坐55人。还有多少人不能上车?(3分)

3、一年级有56人参加游园比赛。在第一轮比赛中,有28人输了,又有37人参加第二轮比赛。现在有多少人参加游园比赛?(3分)

4、一双球鞋的价格是72元,一双布鞋的价格比一双球鞋的价格便宜了48元。一双布鞋的价格是多少元?(2分)

篇16: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2)在63、36、72、27这四个数中,个位上是6的数是(),单数是()

和(),最大的数是()

学校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直接写出得数。(24分)

52-7= 58-3= 12-7= 5+33= 17-8= 53-8= 11-8= 4+55= 14-7= 76-2= 16-9= 49+3= 25+20= 12-8= 17+50= 92-40= 88-60= 7+50= 90+3= 4+27= 48+8= 77-9= 86-20= 5+60= 50-3=

二、用竖式计算。(12分)

51+24= 78-48= 6+35=

80-4= 28+47= 93-39=

三、填空。(20分)

(1)()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10个十是(),40里面有()个十。(4)在○里填上“>”、“<”或“=”。

53+6○6+53

32+40○32+30

46-20○46+20

43-6○34-6

(5)

四、在正确答案下面画“√”。(8分))

五、认一认,连一连。(7分)

正方形

三角形

长方形

篇17:一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曾经(ceng jing cen jing)周围(zou wei zhou wei)

惭愧(chan kui can kui)蹦跳(beng tiao beng tao)

(二)看拼音,写词语。

lian xi re lie hai zi ji shu can jia

guan kan ji wei di xia hai shi hui da

(三)填空。

六条()一棵()树 一()小姑娘

一()花 一座()一()小黑兔

(四)把第一行的偏旁和第二行的字组成新的字,并写在田字格里。

车 是 斤 合 见 立

(五)选择和“心”组成的词语填在句子中。

(1)班长做事很()。

细—— 心 ——开

(2)妹妹得到了洋娃娃,非常()。

(3)奶奶的身体好了,妈妈才()地回家。

(4)小朋友过马路时要()。

(六)按课文内容填空。

1、小松树(),惭愧地()下了头。

2、清晨,兔妈妈出门采蘑菇,临走时嘱咐两个()要好好

()跑步。

(七)猜谜语。

请你猜一猜小兔、小猪、小乌龟各买的是什么文具。

身体细又长,一根直肚肠,小兔

写字做算术,绘画写文章。谜底是()

有块软糖真稀奇,只能用来不能吃,小猪 为了大家学习好,粉身碎骨也乐意。

谜底是()

一间小小理发店,瘦长顾客进里面,小乌龟

篇18: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错题一】选择:握笔写字时, 手指与笔尖的距离应保持多少?

A.3毫米B.3厘米C.3分米

【分析】此题学生的正确率为75.76%, 错误的学生大都是选择了“3毫米”这个选项, 也许在学生的意识中, 写字时手指与笔尖的距离是比较短的, 而选择一个较短的长度单位“毫米”, 说明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不足。

教材中, 在每个新的单位后面, 都会有一组题目来强化学生对新单位的感性认识。如在“认识分米与毫米”后, 就设计了比划1分米与1毫米的长度, 加深学生对“分米”“毫米”这两个单位的感性认知度;选定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物体, 再进行测量, 把“分米、毫米”这样的长度单位与实物联系起来, 测量物体, 并注意单位之间的转换, 也就是将物体、数据、单位三者合一。

其实我们在教学时可以转变一下, 如床长2 () , 不光要知道“床长2米”, 更要马上联想到“床也可以长20分米”。在教学时, 不要一直强调门高2米, 试试门高20分米, 或门高200厘米呢?在描述物体长度的时候, 一定要让学生将数据与单位联系起来, 并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当然, 我们还要对学生的做题习惯加强教育, 使其在认真审题以后, 才能落笔确定答案。

【补救练习】

小学生身高约12 () , 我们看书时眼睛离书本30 () , 写字时手指离笔尖30 () 。如果在前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 没有出现过。

A.毫米B.厘米C.分米D.米

先判断填什么样的单位, 再想哪一个单位没有出现过, 这样既能了解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还能训练他们的审题能力。

这样的错题告诉我们, 在平常教学中, 一定要认真研读教材, 基于教材, 可以把握必考内容;超越教材, 题目的设计基于知识, 因此, 研读教材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又要思考如何合理延伸。

【错题二】选择:一条裤子198元, 一件衣服比一条裤子贵多了, 妈妈带400元钱, 够买一套衣服吗?

A.够B.不够C.不确定

【分析】这道题目的正确率仅为47.2%, 错因在2个方面:

1.“一件衣服比一条裤子贵多了”, 那么衣服价格的取值范围在哪里? (这部分其实学生理解的, 可以是298, 也可能是398……衣服的价格不确定, 所以相当一部分的孩子就选择了C)

2.“妈妈带400元钱”的含义是什么? (衣服和裤子的总价不超过400元)

在评讲这道题时有学生完整地表达出了自己当时的解题思路:妈妈只有400元, 裤子要198元, 买完裤子后, 妈妈只有202元了, 所以妈妈买的那件衣服的价钱不能超过202元, 如果“一件衣服比一条裤子贵多了”, 就会导致妈妈的钱不够。拥有这种想法的学生, 他的思维明显是比较全面的。

【补救练习】

1.一条裤子198元, 一件衣服比一条裤子便宜多了, 妈妈带400元钱, 够买一套衣服吗?

A.够B.不够C.不确定

这道题目应该和试卷上的解答方法一样。答案是“够”。

2.一条裤子198元, 一件衣服的价格与一条裤子差不多, 妈妈带400元钱, 够买一套衣服吗?

A.够B.不够C.不确定

这道题目的容量就比第一道大, “一件衣服的价格与一条裤子差不多”, 也就是衣服的价格可以比198大一些, 也可以比198小一些, 如果比198小, 那么妈妈的钱是够的, 如果比198大, 就要考虑是否超过202元, 如果只是199、200、201、202元, 那妈妈的钱也是够的, 但一旦超过202, 如203、204……, 那这时妈妈的钱就不够了, 所以这题的答案是“不确定”。学生的解题能力是知识、方法、习惯的综合结晶, 相信通过长期的这种变式训练, 学生的思维将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错题三】知道下面条件中的 () 和 () , 就可以求出“羽毛球有多少个?”

A.每个羽毛球2元

B.一筒羽毛球12个

C.羽毛球的个数是乒乓球的3倍

D.买了5筒羽毛球

【分析】此题正确率为42.75%, 从教材改版以来, 数量关系分析弱化了一些, 没有了特定的应用题单元, 将解决问题类的数量关系分析与平时教学中的教学情景分析相结合了。像上题, 在教材中的例题场景中出现过, 求“2盒水彩笔或3盒水彩笔有多少支”, 都要明确“每盒水彩笔有多少支”, 也就是在乘法中“相同加数”是多少, 然后用“每盒水彩笔的支数”ד水彩笔的盒数”, 求得总支数。反观上面的错题, 要求“羽毛球有多少个”, 这里有一个选项:买了5筒羽毛球, 就像例题中的“2盒水彩笔”一样, 进行一下知识迁移, 就用“一筒羽毛球的个数”ד羽毛球的筒数”就可以了。

当然, 我们还可以使用选项排除法。四个选项中排除两个, 哪两个呢?A选项是讲的羽毛球的价钱, 而不是羽毛球的个数;C选项讲的是羽毛球与乒乓球之间的倍数关系, 虽然通过倍数关系也可以求出羽毛球的个数, 但这里明显没有“乒乓球”的信息, 所以将A、C选项淘汰后, 剩下的B、D就是我们需要的选项了。

【补救练习】

1.模仿性练习

知道下面条件中的 () 和 () , 就可以求出“参加早操的学生有多少个?” (请写出符合条件的序号)

A.每排有12个学生

B.一组有12个学生

C.男生的人数是女生的3倍

D.有8排学生在做早操

2.变式性练习

二 (1) 班有32个同学, 想求出平均分成几组, 还需要知道 () 。

A.每组有几个同学B.平均分成了几组

C.一共有几人D.每人有几元

3.拓展性练习

选择利用下面相关的两个信息, 说说能解决什么问题?

A.有10只公鸡B.鸭的只数是鸡的4倍

C.母鸡有20只D.平均放在5个笼子里

E.每5只放一笼F.每只公鸡卖8元

上一篇:电力企业档案分类表下一篇: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