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童年的散文:幼小的心

2024-05-21

回忆童年的散文:幼小的心(共14篇)

篇1:回忆童年的散文:幼小的心

童年的回忆-回忆散文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当爸爸给我讲解这首古诗的时候,我就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家门旁边的那个小池塘,那池清亮的碧波,不但常年倒映着我家的绿树红楼,也经年印着我永不磨灭的童年印记。

每到春天的时候,爸爸总是买来一些活蹦乱跳的小鱼苗放进依然有点冰冷的池水里。岸旁院边红色的秫秸花的倒影经常被游动的鱼群所搅乱,平静的水面上时不时就有白亮亮的小草鱼跳出水面,去咬垂挂在水面上的、刚生出嫩芽的柳树的枝叶。

夏天的时候,鱼已长大。每遇到天气闷热或者要下雨的早晨,水中缺氧的鱼就会密密麻麻地浮到水面上,嘴巴一张一合地在水面上慢慢游动。爱钓鱼的外公和舅伯,每次来到来我家,总能给我家的饭桌上添上大盘大盘的鱼香。

秋天的池塘平静而安详,除了水面上有下雨前急急奔走的又细又黑的蚂蝗,就是霜后不觉飘落的苍老的树叶在水面上随风飘荡。满天的彩云和鸽群的.身影更是我经常在池塘里看到的最美的图画。

抽水抓鱼的时候一般都在冬季的年底,那时候我会围着快抽干水的鱼塘,看浅水中又肥又大的鱼儿急急忙忙游来游去的样子。那时我跟我家的那条大黄狗一样,欢快地围着鱼塘和塘边的厨房,等着闻那股连天都闻不够的鱼肉的馨香!

什么时候能够回家?让我重坐塘边浓郁的柳荫下,看鱼、读书。

篇2:回忆童年的散文:幼小的心

刨鼠窝的乐趣

到现在我也不明白,为什么童年时期庄稼地里的鼠窝是那样多,并且天真可爱的我却喜欢参与这项活动。

记得秋收过后,在哥哥的煽动下,我像跟屁虫一样尾随在他的身后,挎着篮子如同放飞的小鸟蹦蹦跳跳唱着欢快的歌儿向南坡走去。秋高气爽时节,收割完庄稼的黑土地又露出了它特有的本色,在阳光的照耀下,杂草丛生的黑土地里经常出现座座土堆,尽管不大,也好像有意识作了掩盖,但是直觉告诉我们,这就是田鼠盗土打洞的小土堆,也是它们的劳动成果。哥哥告诉我,正常情况下,田鼠有两个洞口,一个进气口一个出气口,土堆越大往往是田鼠越大,洞储存的粮食也就越多……

听着哥哥的介绍,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围着土堆转来转去……瞅了一会,哥哥用铁锨将鼠洞周围的浮土往一旁撩去,顺着洞口便铲了下去,我则趴在地上用小手顺着田鼠洞口不停的扒着松软的黑土,以便尽快找到田鼠储藏粮食的仓库,幸运的时候,挖个十米八米,不费多大力气,就能够收获5、6斤玉米或者花生、大豆,多的时候达到10多斤呢!但是有时候,挖到一米多长时,鼠洞又会分叉,成了两个、三个洞口甚至更多的洞口,我们就像走进了迷魂阵,哥哥告诉我这是“狡猾”的田鼠惯用的伎俩。这个时候刨鼠洞只能凭自身的经验和技术了。高兴地是哥哥在挖鼠洞方面是个行家,他凭着准确的判断,往往知道哪一条是老鼠的“粮库”,哪一条是老鼠的“卧室”,哪一条是鼠洞的其他场所……

这样一来不仅省了很多周折,而且可以花费很小的代价,就能直奔田鼠的“粮库”而去,当我们用铁锨刨着刨着….几乎快接近田鼠“卧室”的时候,或许是受了惊吓的缘故吧,田鼠“嗖”的一下从洞口钻出来,没命地逃走了……我们则不管这些,因为这时候老鼠的粮库已经暴露出来,激动地我们手舞足蹈,高兴地喊着“找到了,找到了……”

于是,挽起袖子趴在地上轮流从鼠洞里往外抠出粮食,一捧一捧往篮子里装,也不管粮食里面有没有土。不一会儿,一个个是土头土脸像个泥娃娃,汗水和着泥土流了下来,一道道,一行行也顾不得擦一下,都淹没在收获的喜悦中了。一个下午,两三个鼠洞挖完了,也就到了吃饭时分,这时候,我与哥哥每人挎着十几斤粮食,唱着不知名的歌儿,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拾粪的记忆

说起拾粪,现在想来尽管难以启齿,但是却是我小时候干的最多的农活之一。

那时候刚上小学的我,清晰的记得老师经常号召我们拾粪。不仅是因为学校都有勤工俭学的试验田,更重要的老师也想锻炼我们的适应能力,当然这也是我们做好人好事的具体表现。一放寒假,学生又到了拾粪的高峰期。语文老师给我们的定额任务是每人200斤干粪,高年级的学生有300、400斤之多呢。完成定额之后就有奖励,奖品无非是铅笔、本子、橡皮、铅笔刀而已。但是我们却把它看成是最高荣誉,于是大家都树立信心吃苦耐劳,千方百计努力完成定额指标。

严冬时节,冰冷的寒风像刀割一样吹在脸上,打的脸丝丝生疼。在这样寒冷的冬天,我戴上棉帽,围上围脖,蹬上那双不甚合脚的烂棉鞋,背上从大爷家借来的粪篮子,拿上粪铲,与姐姐一道走在家乡的土路上。当远远看见一辆马车走来的时候,我们的眼睛全盯着马的屁股,马尾巴一撅,我们便跟在马车后面连滑带跑的紧紧追赶,马粪从马屁股里一粒粒挤出来,落到地上,冒着热气,一路撒下去。等我们赶到时,下面那部分已经和路面冻到了一起,而上面轻轻一碰还会碎,这就需要会使劲儿才能一锹铲下一个完整的粪蛋儿。

说实话,那时候见到粪真是那个亲啊!跑过去,赶紧用粪铲划个圆圈,然后大声冲着伙伴们喊道:“这些都是我的了!”当把自己收获的“战利品”小心谨慎地放到了粪篮中,说实话那份激动比吃了蜜还甜呢!尽管那时在寒假里不停地劳作,但是有时候也有完不成学校定额任务的时候,怎么办呢?我们几个小伙伴便凑在一起开动脑筋,于是想起来去生产队养牛场偷粪的“骚主意”。

那天中午,正好是刘爷爷在看粪,我们几个小伙伴像侦察英雄一样,对现场掌握的一清二楚,趁中午刘爷爷吃饭的空挡,便蹑手蹑脚钻过栅栏溜进了粪场,每人手忙脚乱地挖了满满一篮子牛粪,当把收获的牛粪缴到学校的时候,大家高兴地手舞足蹈,因为这样一来不仅完成了定额任务得到了奖品,自然受到了老师表扬。可是不巧的是,过了两天,不知是别人举报还是刘爷爷观察仔细,最终还是被他知道了,这样一来,牛粪不仅如数交回,我们几个小伙伴每人都挨了家长一顿狠揍,打那以后,我们就再也不敢去偷粪了……

自1978年开始,伴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农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拾粪这样的活路(工作)逐步消失了,不过现在想起那一段时期拾粪的经历和童年岁月,尽管艰苦尽管坎坷,但却让我不怕困难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又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到了前进的信心和勇气……

作者:高 谦

篇3:现代回忆散文的心理学解读

主观方面, 回忆性散文是作家的亲身经历在思想中的沉积和提炼的结果。作家在生活中独立思考人生问题, 逐渐形成一种社会认识。鲁迅写《朝花夕拾》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所以, 回忆百草园的花花草草、长妈妈给他讲故事……1926年, 鲁迅已经人到中年, “三一八”和“四一二”惨案的发生, 使鲁迅悲哀痛苦, 此时回忆便成了他心灵的避风港, 在那里他找寻着人性的爱与美所给予的温暖。他回忆童年天真烂漫的时光, 掏出心底那些珍藏许久的往事, 慢慢咀嚼, 从而有了对生命的追问。

客观方面, 社会的变革和作者生活环境的变化使作者形成心理落差。鲁迅留学日本而思念儿时的故乡, 而作《朝花夕拾》。巴金经历了文革, 从而有了那本说真话的大书——《随想录》。社会外部环境是促发作者心灵思考的助推器, 也是形成文学审美的资料库。外部环境可以给作家心灵的启示, 成为作者写作的动机。一个场景, 一个人, 一段话, 一件事都可以给作家带来或喜或悲的内心体验, 尤其是过去的人和事, 遗失的美好总会带给人淡淡的忧伤, 或怀念或感动, 留在记忆中的肯定是当时触动人心的东西。

二、回忆性散文的分类及特点

回忆性散文的主题大体分为四类 :1. 追忆童年。如鲁迅《朝花夕拾》、茅盾《我的小学时代》。2. 思念故乡。如茅盾《可爱的故乡》.3. 难忘旧事。如《记一辆纺车》。4. 怀念亲朋。朱自清《背影》、《儿女》, 艾青《忆白石老人》。在学术界对于散文的分类比较驳杂, 人们对于散文的定义有不同的理解, 散文就是作家对于自我生命形态的叩问和咏叹 , 在美学层面形成一种对话方式, 诉诸读者一种审美感受。散文可以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种形态, 无须写人却又不可避免的反映着人。

散文文体具有独特的美学规范和文体属性。记叙散文主要侧重于人的经历, 然后把经历和感受通过作者思想表达出来。但是, 并不是所有的经历都可以作为散文来表达, 散文更多的是一种文学沉淀, 尤其是精神层面的独特感悟。精神建构只有和社会发生关系, 形成价值观念后才能从思想上反映在文字上。散文的叙事是拔高式的叙事, 区别于小说。而且, 散文是片段式的, 不连贯的, 不追求完整性, 但这些片段的背后有统一的思想主宰。

回忆性的记叙散文主要是回忆主体生命过去所经历过的事。主情性和写实性。回忆部分采用叙事的写作手法, 并有明显的时间标志。如“大概是三十年以前吧”“九年前的这些日子”。一个作家有几篇作品有连续性或互补性。如茅盾的《疯子》、《阿四的故事》、《小三》, 都是对作者儿时的邻居阿四, 小三的真实回忆。回忆的内容必须是在回忆主体人生留下深刻印象的, 人或事件本身涵盖的韵味能够在未来的人生旅程中经常回扣回忆主体的心灵。直接影响着回忆主体对生活的判断。回忆性散文中的人或往事具有失真的特点, 随着时光的流逝, 作者的经历会附加在原来的经历至上, 从而构建新的审美架构。失真是带有时间性覆盖和遗忘。文学作品不是纪实的, 是作者在想象空间经过典型化处理而达到美学效果的加工品。无论是描写还是抒情都具有合成效果。

三、回忆性散文的价值

对文学的价值。现代回忆性散文非常朴素, 大多是不加雕琢, 返璞归真的情感流露, 比如萧红的《商市街》、《桥》等散文作品, 表达了命运的坎坷和早年的不幸, 成为了作家用生命演绎的一部血泪史。童年的不幸给作家的创作提供了源泉, 越是伤怀越具有感染力。回忆性散文寄托了作者的人生理想和对逝去的忧伤。从文本形式上, 参悟人生的优美语言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给文学无穷的力量, 从文本内容上, 感染读者与作者涕泪交流, 心灵相映, 祭奠历史的悲哀, 呈现不同时空的审美交错艺术。

对社会的价值。如《记一辆纺车》和解放区的革命人民反围剿联结起来, 让我们看到了在那个艰苦的岁月中延安的革命精神。巴金“讲出了真话, 我可以心安理得地离开人世了。可以说, 这五卷书就是用真话建立起来的揭露‘文革’的‘博物馆’吧。”茅盾《可爱的故乡》“我回忆这些往事, 想念这些故人, 是为了寄语故乡的亲人 :浙江是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的!踏着前辈的足迹, 高举四个现代化的旗帜前进再前进!”

对人生的价值。首先, 回忆性散文对人有激励作用。茅盾回想三十年前的武昌革命, 以及三十年中发生的几次大变革而发出感慨“回忆是辛酸的罢, 然而只有激起我们的奋发之心!”。其次, 回忆性散文启发人对生命的思考。如叶圣陶的《春联儿》回忆推鸡公车的老俞原本想在过年时把两头猪卖掉, 做点小买卖, 小儿子却死了, 大儿子在前方打国仗, 卖猪的钱只能给儿子做丧葬费。他叹道“唉, 说不得了, 孩子死了, 猪也卖了, 先前想的只是个梦, 往后还是推我的车子——独个儿推车子, 推到老, 推到死!”对人生的无奈, 作者给予乐观的态度, 拟了一副春联“有子荷戈庶无愧, 为人推毂亦复佳。”

摘要:回忆性散文是作家的亲身经历在思想中的沉积和提炼的结果。社会的变革和作者生活环境的变化使作者形成心理落差。回忆性散文的主题大体分为追忆童年、思念故乡、难忘旧事、怀念亲朋四类。现代回忆性散文对文学、社会、人生都具有独特价值。

关键词:回忆性散文,原因,特点,价值

参考文献

[1]丁文.“乡间风景”的发现——周作人早年文学观念与散文文体的生成[J].鲁迅研究月刊.2014 (05)

篇4:用爱呵护幼小的心

细节分析一:尊重是爱的别名

无意间说的话伤到了这名学生。学生犯了错误,不是不能批评,但我没有掌握好尺度,方法用的也不妥。一位哲人曾说过:“尊重是爱的别名。”学生在身心发展及各方面的成长和进步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学生需要爱、关怀和呵护,也需要我们的尊重。

我不应该当着全班同学批评她。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对于一个幼小又脆弱的女孩更需要我们的爱护。我应该私下找她谈一次,问一问为什么总说话,说些什么?然后,再进一步地教育她。我想这样的谈话要比当着全班同学批评她的效果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一位真正热爱全体学生的教师,必然会得到学生们的亲近、信任、尊重和热爱。

细节分析二:课上是老师,课下是朋友

教师在与学生交往时,要把握好,不要端起一副“为人师”的架子,高高在上,使用权利让学生敬而远之。要多关心、爱护学生,用心去爱学生,了解学生,和她们做生活当中的朋友。要多为学生考虑,或换位思考一下。

我将做到课堂上是老师,课下是朋友;知识的传授上是老师,思想、感情的交往上是朋友;教育中是教师,生活中是朋友……总之,既赢得学生的尊重、敬佩,又获得学生的亲近、信赖;即使学生乐于“受教”,又让其乐于“交心”,能充分、成功地把握好师生关系的“度”,和学生建立好关系。

做为一名教师,只有具备了热爱本职工作,乐于奉献的精神,才能自觉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职责;才能治学严谨,学而不厌;才能对学生满腔热情,诲人不倦;才能真正尊重集体,协作共进;才能处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我将在这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我在反思的同时,把自己的标准定得更高。只有以爱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归宿,我们的教育才有明确的目标,才会发展得更好!

(作者单位:长春市南关区西三小学)

篇5:回忆童年的散文

眨眼之功,黑头发中已加杂几根白发时,可谓成熟了,可那些自以成熟的人还依旧贬我,我才理解这些人对我有刻骨的仇恨,我难道在他们的眼中就如此的可恨吗?我对他们确是不笑不说话的,对他如对父亲一样的心态,说句心理话,对父亲的孝敬,都没有对他们那样的热情笑脸。一块石头在岁月中的侵蚀都会风化的,这人心怎么比石头还硬呢,就是毒药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推动它的药效,这人怎么这样难暖热的。如果说我年轻,说不成熟这还有情可原,我都黑发染上几丝银发了,这样的`评价恐怕就不托了。

当一个不轻不重的话,毁掉一个人前途的时候,我想成熟的人心是不是有点对不起人了。当一个人在没有前途希望,不当人任何路的时候,是不是就成熟了呢?

话有说回来,仔细一想,成熟和不成熟都没有童年了,记着这些害人的话语,还是从童年走过来了,当成熟的人失去了不成熟人尊敬的时候,人生的价值也都失去了。

不管怎么说,当人生在也不会童年时,觉得人生过的特快,时间未必对成熟的人有更多的怜惜,对不成熟的人有什么偏见,有时候想,人如果永远不成熟,到是乐事,沉浸在青春的欢乐日子里,无忧无虑。无忧无虑的日子,只有童年,那个时候是人生最有回味的年龄,就是真正天能塌下来,也未必着急。

当人生感到没有什么可攀登的时候,才想起来自己为什么在急于长大呢?幼小的心灵里,把什么都不放在心上,吃饱了玩耍,玩耍够了,睡觉休息,把什么都看的很淡,你骂我,睡起来,就忘记别人的骂的话,也不和人记仇,以为记仇是大人的事,和我们童年的人没有什么联系,尽管不懂老子的“道”,现在想起来好象就生活在老子的描述的“道”里,活的是那样的自由自在。

童年的岁月里,没有失眠的折磨,没有勾心斗角的心态,心中不感叹,是什么就展开让人知道,心净的如水似的,有什么可以保留的呢?谁知一个人应该越长越让人觉得更趋于善良,比童年的人心更是要纯净如水,可恰恰相反。

童年长成大人时,没有让大人带好,带的更自私了,更狠毒了,更让人不可理解了,好象童年人的长大,对自己是个威胁和不利因素似的,我总想,一个从童年长大,是一个漫长的路,按说经风雨,见世面,几经坎坷,应该悟出人生很多道理,可偏偏没有活着的道理了,实在是让人无法说是自私一回事。

篇6:回忆童年的情感散文

不知道为什么,那个年代,一到冬天,经常下大雪。整个村子被白茫茫的大雪严严实实地包裹着,下雪的日子,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我们经常趁老师不注意,偷偷地溜出教室,来到山路的顶上,比赛滑雪。记得一次,我刚刚穿上母亲给我做的新棉鞋,在几个伙伴的诱惑下,来到山顶上跟他们比赛滑雪。先是尝试蹲着滑,接着站着滑,玩了一会儿,闲不过瘾,干脆鞋一脱,放在屁股下坐着滑,就这样尽情地玩了一早上,放学回家时,才发现新鞋变成了丑八怪。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悄悄地溜进家门。但最终,还是没逃脱父母那双锐利的眼睛,结果被他们数落了好几天。

最让人回味的是农忙时,老师经常不来,几个三年级的班干部就成了全校的老大,我们几个带着全校三四十个学生,每天在教室里聚餐,当苹果刚有大拇指一样大时,我们挑几个精干的偷偷地潜入学校旁边的果园,摘来几书包果子,全校人人有份,聚在一个教室品尝着美味佳肴。老师不在时,每天分早餐,是一大乐事。早早地到校,全校每人带来的馍,放在一起大家分吃,这是人人盼望的时刻,因为只有在那时我们才能吃到白面馍。全村人日子过得都很穷,大多数人,一年四季只能吃玉米面,全校只有四五个学生家境好,常拿白面馍。估计有人告密,被老师知道了,在全校把我们训斥了一顿。从此以后,我们再也没享受过那样的盛宴!

下雨天,是我们最开心的日子,天只要一下雨,我们只能光着脚板去上学,来到学校,雨一停,老师就动员大家,用小溪边的泥巴补墙,因为我们的教室是年久失修的破庙,教室的墙到处残缺不全,老师一声令下,我们一拥而上,每个学生脚手齐上,不一会儿,破烂不堪的家焕然一新。当然,我们都变成了泥人,有的全身裹了一层泥巴;有的满脸都是泥,看上去只有两小黑点在动; 有的四肢成了泥的雕塑。我们七嘴八舌地互相嘲笑着,炫耀着,就是不肯离去。老师好像看透了我们的心思,他们就毫不吝啬的把我们大家表扬一番,尽管很累,但听了老师的表扬,我们美滋滋地回家了……

篇7:回忆散文:我的童年

屯子的西头有一排长平房,在我的记忆里是集体户的房子。集体户,是村民对下乡知青集体的称呼。

在我的童年,乃至少年,青年,集体户的房子都还在。它比别的住家的房子都长很多,大人们都叫它集体户的房子,知青下乡时是都住在这里的。

或许是因为年龄的关系,我对知青多数都没有记忆。只有一个人是例外,他叫刘X军,在别的知青都已经回城的时候,他还留在那里。小时候我从屯子里走路,特别害怕遇见他。因为他一遇见像我一样年龄的小孩子,就会立马拿出一脸严肃样,他又长得极凶,一脸横肉,不大的金鱼眼,一瞪眼睛,面孔纠集在一处的样子很是吓人。他会吓唬我们要拔我们“萝卜”,当看到我们被他吓得脸变色了,要哭的的时候,他就开始大笑。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喜欢恶作剧,每每这样拿小孩子取笑。我小的`时候一些大人也常常会拿他吓唬我们小孩子,如果哪个小孩子在家不听话哭了,就说刘X军来了,我们小孩子立刻就会变得很乖,他就是这样吓人。后来不知什么时候他也回城了,在我的生活里没了他的踪影。在我长大以后,一次在家乡,偶尔听到他的一点消息,大意是说他欺男霸女,干了很多坏事,但因为有一个有权势的姐姐,进去之后总能出来。不过,终于被人算计,有一天晚上被人约出去,中了三十多刀后死去了。

在农村,农民们的鸡鸭都是散养的。白天放出去,晚上才会圈到架里。但到晚上清点的时候,经常会丢失个一两只。那时我听大人们之间会说,被集体户抓去杀吃了吧。那个年代,集体户的伙食也不好,把农民的鸡鸭抓去改善一下伙食是可能的。

在我见到和听到的记忆里,集体户知青没有留给我知识的印象,反倒是凶狠和扰民的印象。但有一件事情是例外。我家还有一个小掌锤,是一个特别精致小巧的锤子。听母亲说,知青下乡,开始曾分散住在各家。小锤子就是在我家住过的知青走时留下的。我从没有见过那么精致的小锤子。在我搬去县城的时候,我还把它带去了。不过很可惜,我还没怎么用,有一次被小偷光顾,顺手牵羊给拿走了。惜呼,今天不知它流落在哪里了。

篇8:描述童年的回忆的散文

昨天下午睡不着觉,想起了我的小学时代,那是我的童年时代,那些留在记忆中残片,时不时的浮出我的大脑。

五六岁之前的事情,都不太记得了。不过我妈妈记得,也会经常提起。小的时候经常缠着爸妈讲故事。记得妈妈给我讲《卖火柴的小女孩》,讲过我就哭了,非让妈妈把她带回家。那时候上大学的人比较少,考上大学的就会演电一影庆祝。我对妈妈说:等我考上青蛙(清华)大学,你也给我演电一影。后来我就上学了,看到别人去上学,我很着急,吵着要去。妈妈给我缝了个书包,就高高兴兴的去了。那时候学前班的教室塌了,我们就和一年级的学生一起上,老师会把学前班要学的汉字写在黑板一个角落里,我们读写。后来上了一年级,跟我同桌那个男生喜欢拿人家的东西,有次我上讲台领读,下来的时候笔跟本都不见了。我年龄最小,同班的有些学生留了2、3年了,当你6、7岁的时候,别人已经十来岁了,再说小孩们都不懂事,我是经常挨欺负的。如果男孩子欺负我,我就告诉我邻居,他比我大4岁,同班同学,辈比我长,该叫爷爷的。女孩子倒不少欺负我,把一些坏东西给我用,还没用一下就坏了,常常“割地赔款”。字没写几个,文具没少买,爸爸说有一筐了,一支笔还合不了一个字的。经常挨欺负,少不了找老师。爸爸经常领着我找老师,老师实在受不了,就说:以后有什么事情直接让你女儿找我好了。一年级就这么过去了。

二年级的时候,年龄稍微大一点了,再加上调皮捣蛋的孩子一般学习不好,都留级了。所以欺负我的人少了很多。那时候我们男一女同桌,不过我们经常换位,跟哪个女孩子关系好就跟她同桌换位。经常在一起说笑,吵闹,为此,数学老师还用书打了我的头。学习自然不好,考分也不知道为了什么,还以为考多少分发多少钱呢。妈妈说有次她问我考了多少分,我非常骄傲的给她说:49.5,还不及格呢,也不知道当时为何那么开心。虽说在学校瞎混,不过我还挺爱学习,晚上点上灯,做《学习与巩固》,还没学几课,练习册就做了一大半。二年级不记得多少了,就这么过去了。

三年级的时候,好像开始上晚自习了。记得第一次上晚自习是十五,应该是正月十五,那天月亮特别圆,我可开心了。三年级突然有点开化了,学习飙到了全班前3名,这里当然也包括留级生。班主任还是一年级时的班主任,教语文的,我语文很好,老师自然对我不错。还当了小组长,这是我学生生涯唯一一次班干部。记得那次到乡里一抽一考,我不会骑自行车,老师还带着我。平时在家没吃过好的,看过油膜胡辣汤,我吃了好多,虽然年龄最小,个子最矮,吃的倒是不少。四年级,依旧是这个班主任,我学习依旧不错,老师对我也很好。四年级没留下太多的记忆。只记得我姑说我姑父他侄子学习很好,考了多少分之类的。我问他上几年级,姑说上二年级,我说自己都上四年级了。姑姑从此就觉得我学习很好,同样的年龄,我比他高两级。姑姑经常给我买文具盒,那时我很喜欢新学期新文具盒。

该升五年级那个暑假,我记得大家来很早,天气很炎热。男生女生各聚在一起,聊一些暑假的事情。第一天老师念分宣布谁升级,然后发新书。刚到五年级的时候老师不排位,我们就女孩子坐在一起,男孩子坐在一起。那老师有点奇怪,刚开始就宣布男生带工具把教师打扫一下。男孩子有的带工具了,有的没带,反正课前都出去玩了,到上课的时候才回来,教室自然没打扫。老师把男生都叫出去。排了一堆站在走廊里,用棍挨个打一手。当时就觉得这老师挺厉害的。老师当时也就二三十多岁吧,血气方刚。老师果真是个厉害角色*,经常用文具盒打我们。他会把每节课要记的解词和重要东西写在黑板上,下节课提问,而且不让你看笔记。那时候课前我们都忙着玩了,谁还记得这些。有次,老师叫我,问我忐忑不安什么意思,我嘟囔了半天,老师一看就明白我课下没用功。说:xxx,你上来,还没挨过打吧。然后用我的`文具盒敲我的手掌3下,我含一着眼泪,既委屈又觉得丢人。不过这老师也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过我。那时我们没学过过渡句,大家都不知道什么是过渡句,老师叫了好几个自认为不错的同学,可人家都没来答出来。老师说:我就不信,咱班没有聪明的同学。然后叫到我,我当时想,过渡句,肯定是从这个过渡到那个,肯定在段首。我找了几个全都对了。虽然我还不会读“琼”字。

老师说:xxx的大哥哥大姐姐都坐下吧,还不如……我当时挺开心的。那时候玩的时候也不少,课前在课桌上抓子儿,我不太会玩,不过好在人缘不错,大家跟我玩还让着我。我爸经常去学校监督我,有时我正玩的欢,他就站在窗户旁边叫我的名字。吓得我赶快把子儿都收起来。班上的留级生不少,多为男同学。有一个很逗,记得当时学《京口瓜洲》,有句为: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那男生就做诗:前李前邵一水间,我们村和前李隔了几个池塘。他们老跟邻村的男生PK. 晚上约好人去打架之类的。我当时也打过架,不过是和低年级的学生。她经常欺负我妹妹,正好被我同学看到。她们一定让我揍她。其实我还没有她大,不过比她高几个年级。班级的女生都围在一起为我呐喊助威,那女孩子也被大家推来推去的。我没怎么打她,不过她一定很害怕。五年级学习不太好。后来参加中考,考试完去学校看分,没考多少,但还是考上了。

我有个好伙伴没考上,她很沮丧,我还安慰她。她爸托人让她在另外一个学校读,后来我们再也没见过面。一晃十多年过去了,小学的同学,除了我以外,应该都为人父母了。没见过他们,也不知她们过的怎样。有的时候很想去看一下,但又觉得不妥,男孩子吧,有老婆的人了,去了难道只是为了跟人家叙叙旧,再说那时跟男生关系一般般。我不在家,他们也应该经常出去打工。女孩子,都应该嫁到了他乡,过年才去娘家一回。那时家家都有客人,再说人家拖儿带女的,也不知跟人家聊什么。去年都很想去看一下我老师,但愿今年能去。

篇9:描写童年回忆的伤感散文

我的家乡马上面临大拆迁,我要把她尽收眼底,永远保留在心底!慢步在田野的小路上,明媚的春一光沐浴着我,和煦的春风吹抚一着我,在这春意盎然的美好时光里,我徜徉在绿的怀抱里,一吮一吸着清新的气息,欣赏着那花,那草,那景-------不禁弯腰来采了一把小雏菊,手中的花随风摆一动,淡淡的芬芳扑鼻而来。。。。。。。。哦,我醉了!慢慢地,我闭上眼,那封尘心底的孩提的往事,犹如无彩缤纷的万花筒一般翻飞起来!一会如缎面错落的光彩,一会象大海里的贝壳,一会似湖中的珍珠美丽着,闪烁着,绚烂着-------

那时的我们,物质贫乏,生活清苦。可我们是那么无忧无虑,屋前房后田边地角到处留下我们的欢声笑语汗水足迹,大自然中有无穷的乐趣 吸引着我们!

在春天里,我们拿着家里的扫把和酒瓶子到堤边去采一花,扑蝴蝶,扑飞蛾,放风筝。把扑到的飞哦和蝴蝶装在瓶子里面,蝴蝶啊你怎么也扑不完,花儿啊你怎么也采不够!玩累了我们会在堤坡下的草丛中惬意地躺着。嘴里衔着草,头枕着野花,望着遥远的天空。那时的天是那么的高,那么的蓝,那么的净!看到天上的朵朵白云,变化莫测,一会儿像马一会似羊。于是小小的我天马行空遐想着幻想着天到底有几高呢?如果我们找个很长很长的木梯子架起来爬上天去然后驾着天边那朵云,飘啊飘四方,再摘朵云捧回家,该多好玩了!那洁白云朵是不是和棉花一样的东东呢?

在夏日里,一到晚上我会拿着汽水瓶子邀儿时的小伙伴去屋边池塘边抓萤火虫抓累了我们都会到堤上去乘凉,那时没有电扇,更没有空调,家家户户都搬着竹床去堤上面乘凉。美美的舒服地躺在竹床上。柔柔的`月光照着我,凉凉的风儿抚一摸一着我们,还有那嫦娥吴刚桂花酒,那天边的会眨眼的星星,那远处田地的此起彼伏的蛙声陪伴着我们慢慢地把我们带入梦乡。。。。。。。。。

在秋天里,我会吵闹着跟着俩哥哥去摘桑枣。他俩猴一样的爬上树,一串串的摘,我乖乖地在树下等,等啊盼啊,唉哟,我的脖子都仰酸了,脚尖踮疼了,口都流一出来了-------等我们满载而归的时侯,那份喜悦那份甜蜜那份收获别提了。。。。。

在冬日里,我们到堤上面去滑雪,那时雪们下得真够大的,天真够冷的。我们拿着家里小板凳站在堤边把小板凳反过来匍着坐在中间身后有人使劲一推我们便风风驰电掣般地溜下坡去!玩够了滑雪接着又跟着大哥哥们去河面去滑冰,去别家屋檐下敲凌柱。天黑了衣服鞋子全部弄一湿了才回家,那当然要讨打挨的!晚上大人烘干了鞋子衣服,第二天我们再去!那份刺激时的没法言语。

平时放学回家,我们女孩喜欢在屋前房后跳绳子,跳皮筋,跳房子,跳毽子,男孩少不了到里面胡闹,一直闹到我们哭鼻子男孩子们才罢休。 天一黑时候家家都升起来袅袅的炊烟,于是小巷子传来大人呼换声。。。。。。。。这时丫头们才意犹未尽地收拾绳子皮精回家!

暑假男时候孩喜欢粘知了,摸鱼,捞虾,采莲,偷瓜果,女孩也会成跟屁虫,多半会是替罪羊。

记得小时侯有一次小哥和我的他约好去偷队里的黄瓜,我于是偷偷的跟在后面,到菜地后他俩发现我,我便自高奋勇地提出给他们望风。当他俩正偷得起劲的时候谁知来了人,他俩怀揣着黄瓜跑得飞快一会不见踪影,只留下我吓得呆呆站在原地逮住了,哭了鼻子,供出偷黄瓜的人才放我回家。第二天他俩都少不了挨家长的一顿揍。我当然也没少挨他俩的白眼,还落下尖嘴婆的绰号、、、、、、、

哦,那蓝天,那白云,美了我们整个童年!

那野花,那野草,醉了我们整个童年!

那莲子,那果子,香了我们整个童年!

那月亮,那星星,迷了我们整个童年!

篇10:回忆我的童年散文

冰心老人曾说:“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是啊,童年是美好的,是珍贵的,是易逝的。现在我们已经即将小学毕业,步入初中。课间,看到一、二年级的孩子们正在无忧无虑地玩耍,笑声回荡在校园的每个角落,那童真的笑容,天真的举止,勾起了我对童年的回忆。

童年是美好的,也是幸福的.,每天父母陪伴在自己身边,辅导作业,教育我们道德,和我们一起玩耍。现在我们的作业变多了,父母也渐渐不懂了。童年,难道就这样销声匿迹了吗?不会的,只要我们记得,童年就会时刻萦绕身旁。童年时,我们做的糗事,现在回想起来,不禁会发笑。

那时的我,才三岁,不大的个子,留着短头发,人人见了都会觉得我很调皮。是啊,我不仅调皮,而且还很爱捣乱,但是我很懂事,会帮父母做一些事情,也有点贪玩的小性格。

去了幼儿园,环境不是很熟悉,时不时有嗖嗖的冷风刮来。下课了,老师让我们出去玩。我早就看到了滑梯,觉得很新奇,老师的话音未落,我便奔上了崭新的滑梯。可曾想,老师还未缓过神来。其他的孩子也在我的“带领”下开始玩耍。那时我们多么快乐,无忧无虑的,冷风也成了暖风,孩子们成了一个团体,欢声笑语回荡在校园中。我们玩着,时间也悄悄地溜走了,直到父母来接我,我才放下了滑梯。

虽然我回了家,但我的心却还在滑梯上停留着。妈妈叫我吃午饭,我也只是心不在焉地草草吃了几口。吃饭后,我想,我应该成为玩具设计家,设计各种各样的玩具,把它们玩个够。不行,我以后就会没有时间,我还是现在开始吧。我找来几个支架成了滑梯架,现在就剩一个大木板了,我就可以玩了,我找了一块不大不小的木板,咦!还真配,木板正好放在了支架中,此时我也成了盖房子的工人,鼻子上有一点黑,手上都黑成碳了。我自己走回卫生间,不巧遇到了妈妈,妈妈一副可以看穿我心思的样子,问道:“又在干什么呢?是不是又捣乱了?”“才没有呢。你看我搭的滑梯,很好吧。现在只需您帮我洗洗脸就可以了,麻烦您了呦。”“呵呵,看你的样子吧,我帮你洗——滑梯挺有创意……”

洗了手,我马上冲上滑梯,开心地玩起来!

篇11:回忆童年生活的抒情散文:盼

小时候,一年到头,就盼那么几个时候:清明,生日,八月十五,过年。

因为那时候家里穷,吃饭都成问题。所以,小时候盼的全都是吃。

清明那天,母亲早早起了床,生柴火炉,煮了六个鸡蛋,我们姊妹六个,每人一个。母亲把煮好的鸡蛋,有的染成红色,有的染成绿色,很是漂亮。这六个鸡蛋是母亲养的几只鸡下的,因为没粮食喂鸡,所以,有时候一天只能拾一两个鸡蛋。有时候,好多天都拾不到一个鸡蛋。每天下午快到黄昏的时候,我都到鸡窝那里,踮起脚看看窝里有没有鸡蛋。看到有鸡蛋,心里就非常高兴,小心翼翼地拾出来给母亲。

由于清明之前那段时间,天气冷,所以鸡下蛋很少。父亲和母亲平时不舍得吃,省下来,攒起来,清明节给我们姊妹几个煮着吃。

记得有一天晚上,我刚刚进入梦乡,就被鸡那惨叫声惊醒了。我很害怕,蜷缩着身子,在被窝里不敢吱声,我不知道院子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只听到父亲从里屋一边大喊大叫,一边急匆匆的往外跑,像是在吓唬什么。原来是一只黄鼠狼,从没挡好的鸡窝门口钻进鸡窝里偷鸡。父亲的举动把黄鼠狼吓跑了,可是,有一只鸡被黄鼠狼咬死了,母亲心疼的流下了眼泪。

清明的这个鸡蛋,对我来说,就像个宝贝一样。有时小心翼翼地拿在手里,有时装进自己的口袋里,生怕掉到地上跌破了。就是拿在手里,也不敢使劲攥着,生怕把鸡蛋攥破了,因为这个鸡蛋我要留好多天。

清明那天,吃过早饭,小伙伴们就拿着涂了红色或绿色的鸡蛋,兴高采烈地聚在一起,比谁的鸡蛋好看,比谁的鸡蛋大。

母亲给我的那个鸡蛋,在所有的小伙伴们中,我总是最后一个吃的。

听母亲说,每年的五月二十三是我的生日。生日那天,母亲就煮一个鸡蛋,是给我的。

那个时候,能吃上个鸡蛋心里那个高兴劲儿,就别提了,好想天天过生日。因为那时候,女人生孩子才能吃到十个八个的鸡蛋。而大部分生孩子的,也就是只能吃几天油条补补身子,没有多少鸡蛋可吃。母亲的艰辛,母亲为我们姊妹六个所付出的一切,我看在眼里,牢记在了心底。于是,从我成家那年开始,每年五月二十三那天,不管是什么天气,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我都是煮好最少十个鸡蛋,骑自行车回老家送给母亲吃。我听人家说:“孩儿生日,娘苦日”。每次回老家给母亲送鸡蛋,我能看的出,母亲发自内心深处的那种喜悦和那眼里饱含的泪花。

八月十五中秋节就盼着吃月饼。那时候的月饼,馅里有花生,冰糖,芝麻。吃到嘴里,那种又甜又香的感觉终生难忘。

八月十五的这天晚上,父亲早早把一个碗口大的月饼,用刀切成八小块。每块都是一个小扇形的样子,而且,八块都是一样大。谁先挑都一样,不像清明的鸡蛋,有小点儿的,有大点儿的。

拿到父亲分给的一小块月饼,先用嘴小心翼翼地舔一舔月饼边缘的小碎末,然后咬一点点,尝尝味道,解解馋,就赶紧用纸包起来,藏好,第二天再吃。这块月饼,收好了,一回儿又拿出来看看。看看又不舍得吃,再包好藏起来。直到月饼快要生毛了才吃掉。

一年到头,最盼的还是过年。

年前,村里几乎都是腊月二十前后杀几头猪。家家户户都会根据自己家的家境割一些肉,过年伺候客人用。

父亲每年都会割七八斤肉,再买一些骨头。年前的腊月二十六七,就用大锅煮肉和那些骨头。把洗好的骨头和肉放进大锅里,大锅里几乎添满了水。肉和骨头在锅底,被一大锅的水深深地埋在了里面,肉基本看不到。

每年父亲烧火煮肉,我都不出去找小伙伴们玩,即便是小伙伴们来我家找我,我也不会出去。那时,我心里就惦记一个事儿,那就是啃骨头。站在锅台旁边,两眼使劲盯着锅里。盼着锅里的肉早点熟。

锅里开始冒热气了,那热腾腾的热气中,散发着熟肉那种香香的味道。我看到父亲有时用长勺子不时的翻一下。过一会儿,我也用长勺子学着父亲的样子翻一下。熟肉的味道越来越浓了,我看着锅里的肉像是熟了,此刻,我简直无法抵挡那香喷喷的味道的诱惑。趁着父亲不在,我捞出来一块,大口咬一口,咬不下肉来。原来,只是肉的外层表面上熟了,而里面还不熟。

一进腊月,母亲就忙着给我们姊妹几个每人做一身单的新衣服。过年的时候,把新做的衣服套在外面,里面还是平时穿的破棉衣。而父亲和母亲,过年穿的还是去年过年的那身衣服。过完年,出了正月,把新衣服脱下来,母亲把每个人的新衣服洗洗,晒干后,叠的整整齐齐,然后放到柜子里面,等着再到过年的时候拿出来穿。

盼过年,是因为过年吃的好一点。能够啃到一些骨头和吃到一点点的肉。能够穿上一身崭新的衣服,能吃到客人剩下的馒头和炒菜。

小时候的贫困生活,在童年的记忆中打下了深深地烙印,使我永远难忘。

作者:刘福成

篇12:关于游戏的童年回忆散文:叭唧

我有一纸箱“叭唧”,有用纸叠成的方型叭唧,也有用纸壳剪成的圆型叭唧,纸壳剪成的叭唧正面有《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等人物的脸谱,我视它们为我所拥有的“珍宝”,每天都爱不释手地摆弄一番,甚至爸爸妈妈给的一点点零花钱我都用来买了叭唧,我想更多地拥有它。

没事的时候,我就和小伙伴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煽叭唧,游戏的规则就是借着手臂煽动的风力将对方的叭唧掀翻,掀翻了对方的叭唧,也就赢得了对方的叭唧,如此反复地煽,天天不知疲倦地煽,煽得膀子都肿了,煽得浑身酸疼酸疼的也决不会停下来。

在孩子堆里,我是公认的煽叭唧高手,赢对方的概率一直很高,我煽叭唧有绝窍,每次玩,都回家穿上一件肥大的布衫,借助大衣服兜风的风力和巧劲儿,能让对方的叭唧源源不断地进入我的口袋。所以,日积月累,纸壳箱子里的叭唧越攒越多,这是我当时所拥有的“财富”象征,我拥有了它不但能和玩伴们换玻璃球,还能换一些我所喜欢的东西,还能在两个弟弟面前显示我的“富有”和能耐。我经常在家里把所有的叭唧倒在炕上,进行分类筛选,看到我有这么多的叭唧,两个小弟弟很羡慕。经常讨好地过来帮忙,这时的我十分得意,就向他俩讲述叭唧封面上的人物是谁是谁,如何如何地厉害,武功如何高强等等。我把经过分类和挑选出来旧的和封面磨得模糊的叭唧分出两堆,给他俩每人一份,接受到赠品后,他俩对我感恩有加。在短时间内,心甘情愿地听命于我的指挥和调遣,也可以暂时对我俯首称臣,可屁大一会儿功夫,便又当了叛贼。对于两个小弟弟,我恩威并施,总能一次次把他俩摆平。

篇13:童年生活-回忆散文

姥姥家一直住平房,姥姥少说也搬了三四次家了,不管住在哪里姥姥家总有一个小院子,小院子里真称得上是四季常青,勤劳的姥姥为了一家人能吃上最天然的蔬菜,便在小院里开辟了一块菜地,虽说很小但用处很大,一家人一年四季的新鲜蔬菜就从这块地里来。春天有韭菜、香菜、菠菜……夏天有小葱、茄子、黄瓜……秋天南瓜、柿子也熟了。姥姥家的小院里还有许多的棚架,葡萄架和南瓜架。到了秋天绿葡萄和紫葡萄个个晶莹剔透,果肉和汁水都相当饱满。院子最里面有一棵梨树,因为知道我和姐姐都爱吃小梨所以才种的,到了秋季就可以大饱口福了,我和姐姐还为姥姥家的梨编了一首诗黄的皮,香的梨,脆的肉,甜的汁。

给我带来快乐最多的还是姥姥家的一窝鸡。母鸡们不停地下蛋,所以一年四季我都可以吃上新鲜的鸡蛋。姥姥家的鸡蛋不和市场上卖的一样,鸡蛋煮熟了蛋黄会流出黄黄的汁液,所以在离开姥姥的日子里最想念的东西之一就是姥姥家的鸡蛋。

小院最美的是夏季。放了暑假我和姐姐最想去的地方便是姥姥家,因为姥姥家有一个天然的“凉亭”那便是葡萄架,葡萄厚厚的叶子把阳光遮挡的严严实实的,夏天姥姥总是把桌子搬出来吃饭。晚上我便和姐姐搬着小凳坐在葡萄架下看深蓝色的天空和亮亮的星星,坐在一起说说心里话谈谈学习,这是在夏天里最惬意的时候。我爱夏天的小院。

冬天的小院就像童话的世界。下过雪后小院的每个角落都铺着一层薄薄的雪,偶尔有一两只麻雀飞来嬉戏给寂静的小院添加了许多生机。这时候我和姐姐会不顾大人们的阻拦冲出家门玩雪。同时我也很喜欢冬天的小院。

篇14:童年往事-回忆性散文

在上中学的时候,我最喜欢的是诗和散文,说不上它们哪里好,可是就是深深的吸引了我,我觉得它们美得不得了。因为应试,曾被逼着写了一篇一篇的作文,但几乎都是叙事文和议论文,所以我其实并没有真正了解散文是什么,只是凭借自己的内心情感来写这一篇,记录我的童年。

一、防洪堤是我的乐园

我从小是个很敏感的人,可能跟我的成长经历有关,因为当时的计划生育政策,我是“见不得人的”存在,人们都说会长大后会记不得小时候的事,可是我却对自己从小的“逃难”生活印象深刻,黑夜拿着手电穿越村子躲到别人家,拿着自己的包袱窜到房顶趴着,被藏到各种亲戚家,不能叫自己的父母爸爸妈妈,这些使我觉得自己和别的孩子有些不一样。

在农村,孩子是自由的,学业也很轻松,不像现在的孩子要参加各种兴趣班,那时的孩子,家对于他们来讲就是一个吃饭睡觉的地方,他们的天地在家之外。而我最爱的地方就是“ge lin ”,这是我们那儿的方言,我并不知道这两个字应该怎么写,长大以后特地问父母才知道那是用来防洪水的,于是郑重的叫它“防洪堤”,其实她是围绕村子的大土坡,大约2、3米高,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她就在那,反正年龄比我大,那里是我的乐园。

不记得第一次去是什么时候,那时村子很美,如果把那个“土坡”称为山的话, “山” 绵延几百米,中间又被小路隔开,水是从石门水库里流下来的,也可以说那时是“山清水秀”。对我来说“山”是迷人的,她站在村子的最边缘的地方,四周是农田和它相伴,但说来也奇怪,我对它的记忆大多都是属于夏天这个季节的,大概是因为夏天是它最美的时候吧!其实是因为春天很短,冬天很冷,秋天玉米很高,大人怕玉米地有坏人,所以总是吓唬我们,我们也就不敢去了。

那个时候,村里没有人的住的地方就会野草丛生,更何况“山”上有的是土壤,让那些植物扎根发芽,我都不知道她们的名字,但是在我的眼中它们很美,有那些常见的像小雏菊一样的,有喇叭花,有才知道名字的大蓟花、非常迷你的婆婆纳,这些野花有紫色的、粉色的、黄色的、白色的、蓝色的。这些色彩点缀着绿色的野草,点缀着黄色的土地,点缀着我的内心。“山”顶是平的,有一条大约半米宽的小路,我和小伙伴们在上面摘花扑蝶、追逐嬉戏,甚至有时候大胆地在上面骑自行车,想想还是佩服自己当初的勇气,到底是小啊。

在农村,大人们见到生面孔就会问旁边的人,这是谁家的?如果都不知道,就直接问你,我总是很奇怪这件事,他们非要搞明白每一个人是哪家的。所以我有时喜欢走没有人的小路,更喜欢没有人的“山”,可以不被打扰的从村子这边走到村子的另一边。有时候路上还可以跨越路障,路障是一种长得十分茂盛的灌木,到当时的我膝盖那么高,把不宽的路堵得那叫一个严实,我便很开心的小心翼翼的手脚并用的穿过,然后再回头看看自己的“成就”,颇为自豪。

稍微长大一点,这里变成了我的避风港。我还记得的就有和奶奶、爸爸、姑姑有争执或者发生不开心的事,那时我就喜欢到这里来哭,其他家人也总是来这里寻我,现在想想是因为他们担心我吧,可是真的`想在不开心的时候一个人来这里哭哭,好像这里是我自己的地盘。

再长大,离开了村子到县城上学,每年盼望寒暑假回家,我还是会去看我的乐园,她每次变得让我感觉陌生,她变成了真正的土坡,那些野草野花不见了;她的斜坡上被挖了一个个坑种上树苗;那些树长大了;那些树被砍掉了;现在呢,我不知道她是什么样了。因为长期不在家,我已经跟不上她的变化,她的美好也只停留在我的记忆中。现在老家的房子已经没有人住了,只有大年初一回家拜年、上坟,再也没有去看过我的“ ge lin”。不知道她现在还好吗?

二、童年里的那些水

我的老家并不是一个水乡,但还是有水的,比如村子南边的池塘,东头的石门河,夏天因为雨水多而临时形成的小湖,水是小孩子夏天的最爱。

虽然我不会游泳,可是这并不影响我和水的亲密接触。南边的池塘曾经水很深,可是随着全球变暖,它终于在我小时候变成了一片淤泥地,于是那个夏天我记得我穿着一个粉色的大裤头,上面穿什么忘了,兴高采烈的加入了捉泥鳅的队伍。可惜小的时候没人教我唱《捉泥鳅》这首儿歌,否则我就能一边唱一边捉了,想想真幸福,现在的小孩比如我侄女只能带她去超市认识什么是泥鳅了。最后战果好像是空手而归吧,我是属于雄心勃勃要抓,但是抓到就吓得松手那种,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把泥鳅、黄鳝带回家了,用现在的话讲,我就是去打酱油的,但是还是很开心的跑回家的。

东头的石门河的水,我爸爸说是从石门水库里留下来的,人们对这里又恨又爱,爱是因为这里的水可以浇灌周围的农田,恨的是洪水也从这里而来。因为我家在村子西头,不常来这里玩,只记得姑姑家在这边有一块地,收玉米的时候帮她剥玉米棒子,可以在水边玩,记忆中水很清澈,然后有一条长长的黑色的动物游来,吓得我拔腿就跑,应该是水蛇吧,我就见过那一次,后来再去那里就很注意了。河的两边生长着野菊花,很多,沿河而长,有一次看到一个老爷爷在不停摘花,我就去问他在干什么,原来这种花晒干可以泡水喝,去火。我就也在旁边帮忙,不一会就摘了很多,还觉得自己比老爷爷摘得快多了,结果老爷爷告诉我,我摘得都是比较嫩的,所以好摘,而他摘得长得比较老,不好摘,我这才明白原因,有点为自己的沾沾自喜感到不好意思。

夏天因为充沛的雨水,东南边的低地成了一片湖还是什么,记得不大清了,只记得和一群小伙伴从村子的西头,穿过防洪堤,偷个小玉米,浩浩荡荡来到水边,然后看蝌蚪和小鱼,不记得自己有没有抓过蝌蚪养,但是据说蝌蚪养不活,只记得那一片密密麻麻。

还有在夏天可以吃到炸小鱼,姑父会用渔网兜好多指头大的小鱼,到家倒在大盆里,还要用麻袋盖上,在盆边压上砖,否则小猫会来偷吃,等到姑姑有空的时候就会把它们炸了,炸小鱼是那个夏天最好吃的零嘴儿。

三、关于“溜”的那些事

本着节约的传统,一般在收过小麦和花生的时候,都可以去再溜一遍,为了赶潮流,我也在小时候干过,提起来这些事,我妈妈还会“嘲笑”我一番。

一次是拾小麦,在那个金黄的季节,和我最好的玩伴金金一起,踏上了拾小麦的路程。可能是不好意思吧,不记得自己拾到多少小麦,反正肯定不多,只记有收割后的成堆小麦,地上留下的小麦秸秆碴子,忙碌的运小麦的人。我们俩就是手拉手晃荡,然后两家人看到吃饭时间这俩孩子也不回来,于是金金她爸就骑着摩托车从天而降,把我们接回家去了,这次就这么结束了。看到别人拾的麦子都铺了一地,我心里很纳闷,到底是怎么拾的?

第二次更丢人了,得知有小伙伴要去溜花生,我兴奋地回家找奶奶要一个篮子,然后挎着篮子一溜烟地跑出去跟她们一起去了。我们村不种花生,还是走到了另外一个村里,只见土地上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我就傻乎乎的扒来扒去,可是最后收获无几。回家的时候大大的篮子里只有两颗花生,一颗还是伙伴看我太可怜,“施舍”给我的。也不怪每次妈妈都笑我,这次之后好像再没做过这种事,虽然没有拾到粮食,可却从中拾到了快乐。

上一篇:对新疆民族宗教问题的认识下一篇:曾经,已经过去网络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