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成集读后感

2024-04-08

三成集读后感(通用3篇)

篇1:三成集读后感

岳晓蓉

梁老师说:“我愿意把读书比作艳遇。”在这个金秋,我也有了一次“艳遇”,《三成集》给了我太多惊喜,让我沉寂的心荡起涟漪。

那天高三五校联考,我想就带本书看吧。看着书架上的《三成集》,我满心愧疚:得到梁元成老师的惠赠已经有段日子了,然而整日地忙碌着,竟无暇细读。做饭,接孩子,备课,上课,批改……于我而言,逛街已是很遥远的事了;看剧亦是奢侈的梦想;书,更是好久都没读了。

学生们静静地作答,我亦静静地阅读。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高深的术语,梁老师的文字朴实而又温暖,如涓涓细流,沁入我心。暑假里,受研究会同仁的影响,也雄心勃勃地想要读几本理论著作。然而,或许是心不静吧,又或许是学养不够吧,终究未能深入读进去。我想,就如吃饭吧,鱼翅固然美味,但于普通人而言,可能还吃不惯;倒不如来一碗浓浓的小米粥,家常而又养胃。《三成集》字字珠玑,句句肺腑,我虽写不出,但心有戚戚焉。

做有学问的教师。学问不会自己跑来,只有勤奋努力才行。“背书”,是我感触最深的一个词。想以前,也曾在早读和学生一起背,也曾在校园的树下大声读。可不知何时变得懒惰了,记忆也变得模糊了。“抄书”亦是很好的方法,正如梁老师所说“买来的书和复印来的资料往往是客人,供奉在书柜里,少问津;自己抄过的才是故友亲朋,往来无妨,时时眷顾”.不摘抄也好多年了,很多东西看过也就忘了,没留下一点印迹。“今后教科书上不批一个字;今后上课绝不带备课本,我做到了”,对梁老师,除了钦佩还是钦佩。康中的许多老教师,上课也都是这般潇洒。而我,说来惭愧,书上总是标得满满的。我想,虽说快到中年了吧,也还算年轻,怎能就这样得过且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多背多读”,方不负韶华。

做有思想的教师。教师不是知识的搬运工,“语文教师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的能力”,同样的课,优秀的教师总能上出自己的风格,让人耳目一新。“不唯书,不唯上,不把教参当拐杖”,如果教师只会照本宣科,语文课堂真的会变得如死水一般。想成为名师,就必须用眼观察,用心思考,以自己的学识解读文本,以独到的见解唤醒心灵,以积极的思考引领学生。

做有情怀的教师。我很喜欢“守望”这个词,守望什么呢?我们的人格,我们的理想! “不跪着教书”, 梁老师说得形象而深刻!在这个时代,不向权力屈服,不向名利跪拜,是怎样的难能可贵?然而也唯有“一身傲骨”,才能培养出有傲骨的人才!曾经,我们怀着梦想,带着憧憬,来到了这片沃土。然而,当岁月的流水磨平了你额上的棱角,当繁琐的工作浇灭了你心中的热情,当骨感的现实撞疼了你坚守的灵魂,你,可还记得你的理想?是的,我是有些麻木了,梁老师的话让我警醒――“以一颗平凡、理性、挚爱的心来守望我们的教育梦想”.教育的真谛是“爱”,对学生的关爱,对教育的挚爱!

望着奋笔疾书的学生,捧着温暖厚重的《三成集》,我感慨良多。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此生惟愿:做一个有学问、有思想、有情怀的教师!

篇2:三成集读后感

――品读梁元成老师《三成集》有感

胡海升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

手捧《三成集》,满心的醉意。一醉逝去的青春时光,仿若轻盈的梦,仿若怜惜的疼,仿若迷茫的惘;二醉温情的康杰校园,怀念朗朗的读书声,怀念杨柳轻扬的烟雨蒙蒙,怀念三尺讲台上那一抹熟悉的背影;三醉内容的繁丰与真诚,有蓦然回首的心路历程,有精彩课堂的动感再现,有教学感悟的学术体系,有班主任管理的.真情实感,有教学教育的感悟箴言,还有对社会责任的呼吁和奔走。在书里,我想每个康中毕业的学子,总能找到属于青春的记忆,或许是一首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或许是一则来自相聚是缘的小品故事,或许是《致高二年级的一封信》。

梁元成老师是我的高中语文老师,也是山西省特级教师,同时还是运城市政协委员和运城市语文教育教学研究会会长。尽管职务繁多,但是从教三十年来,他一直坚守着讲台,一直和学生同成长共进步。

记得课本中曾写过:“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一生没说过自诩的话,那吐出的银丝就是丈量生命价值的尺子。”世人皆以蜡烛赞扬老师,的确,融化于这些意象中,更能让我们形象的领会到老师的奉献精神。而我更相信每一位良师,除了奉献的“共性”,更具有他们身上独有的“个性”.正是这些“个性”,造就了不同的他,也点亮了在他们身边的我们。梁老师就是极具“个性”的人生导师。 高中在我的记忆里,补课成风。而梁老师从未开设、参加任何一种补习班。我曾和他有过探讨,记得他说过:“教学要有公益情怀,上课专心教,专心学,下课就是理解和记忆了,没有必要补。养成这种上课不专心,依赖下课补习的习惯不好,老师也累,学生也累。再说学生有疑惑,老师本就有义务解答,收费性质就变了。”正如老师在书中所写的那样:“不跪着教书,就是要挺直腰杆,当教师要具有自由的思想,独立的人格,这是走向学术峰巅最重要的品质。有些教师精神上缺‘钙’,向领导权威屈服,向所谓的名师话语权低头,向名利跪拜,甚至向有些家长献媚。做学问就要有一身傲骨,不唯上,不唯书,但求实,但求真。”我想,正因为老师是一棵坚忍不拔的大树,才让他桃李遍天下的学生变成一片喜人的森林。

时光倏忽而过,回首往事,感慨万千。 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我对文学的热爱,源于梁老师的言传身教。他对学生的要求,往往以身作则。他的写作课,不是高谈阔论,不是唯我独尊,在要求学生写作之前,他总会自己先作文,与大家分享。正是受他事必躬亲,严肃认真和正直善良的影响,才让我们在踏入社会,成家创业时,能够坚守梦想,不迷失自我。

他一直教导我们:多读多思天地广。他常说:“读好书是和高尚的人谈话,这话太雅,我愿意把读书比作艳遇,是因为在读书中获得一次次惊喜,始料未及,余味无穷。”梁老师同样坚持这种严谨而认真的读书方式,在我的印象中梁老师好像更喜欢文言文,因为他对古文总能解读出一番别有滋味的情怀。因而在我途径台湾时,专门给老师寄去一本繁体版的四书五经。然而通过《三成集》,我看到了老师对《丹柯的故事》、《铁流》、《毁灭》、《古拉格群岛》、《基督山伯爵》等外国名著都有精读和研究,极为感慨。

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三成集》是老师近五十年来求学、教学和生活的感悟。正如路胜利局长在序言中写的:“梁元成老师是一个用心工作的人。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教师生活中所遇到的能遇到的该遇到的所有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他似乎都经历过,但几乎没有听到过他的哪怕是微弱的抱怨声,他把天天都要做的简单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自习、开班会、检查纪律、个别谈话等工作,一坐就是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并且做出了不一样。甚至有了别样的风景,演绎出了吸人眼球的几多精彩,着实让人唏嘘不已、赞叹不已”.他用自己的工匠精神,见证了康杰中学由时代名校向时代强校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国当代教育的进步和变革。

回顾逝去的高中时光,深感从梁老师那里不仅学到了语文知识,而且领会到了做人的真谛。他曾告诉我们:要让语文成为每个人的精神底色,这样才能塑造优秀的人格。

于丹曾说,“有时想一想,人生的道路好多时候都是阴差阳错,可能就在某一步路上,某一个人的一个点拨,机缘凑泊,你就改变了道路。我觉得,只要你对自己的生命有一份诚意,你会融合许多人的生命,对自己的方向能够迅速进行调整,让每一个经历都成为值得记忆的瞬间,最终成就你的人生道路。我这么一路走来,跟经典结缘,大概有太多太多人的生命在里面,这一切成就了今天的我。”梁老师一路走来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山西省教学能手”等。成就了学生,也成就了自己。于我而言,讲台上的梁老师显得更加真实,亲切。他的一言一行都深深的影响着我,指引着我做出更加适合自己的选择。梁老师在书中写道:人,在社会做人,做事情就是要真诚,对人,对朋友要心诚,要做到友谊长存。做事情要负责,要有职业道德,有素质,热爱自己的职业。作为老师,他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作为朋友,他在日常生活中待人真诚。

梁老师告诉我们:语文是一种梦想,是一种情怀,但他忧心、着急的是语文正一天天失去她的美丽――被高考绑架、被分数奴役。他希望自己能够成为真正的语文人,能为学生提供真正有幸福感、美感的,有滋有味的语文教育,这也是他毕生的教学真实写照。他的思想和话语,充溢着诗意,蕴含着哲理,在我们学生的脑海里,激起层层涟漪。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老师是我们永远的楷模。梁老师不仅仅是我们语文学习路上的良师,更是我们的人生导师。在我第一篇散文于《人民日报》发表,第一本诗集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在我跨入作协的大门,在我获得各种奖项的时候,我总是首先的想起梁老师,想起在他狭小的办公室里,倾听他的朗读和感悟。前途尚远,来日方长。从不敢停步,因为背后还有来自老师的目光。即使来路再艰难,又何妨?师恩如山,因为高山巍巍,使人崇敬。师恩似海,因为浩瀚,无法估量。

人的一生,从幼到老,从无知到有识,会经历很多的人和事,同时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这一生中一定有人,一度成为我们生命价值的符号,正如良师益友般的梁老师,如灯塔般伴我同行,把人生煨成一片暖色。

胡海升简介

篇3:三成集读后感

第一个评论

昨天又把《美国往事》看了一遍,现在听着电影里面的插曲,难以言表的感觉又侵袭了我,我想是noodles忠贞的爱情和他对兄弟那种情谊打动了我,他对爱的追求从来没有改变过,他的童年可能真的算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小混混,但是他有爱的梦想,透过那只有一砖的空隙,里面就是他心中的公主,虽然没有太多的言语,但是从他的眼神里,我明明看到了一种坚定,对,这就是他一生的追求,对于爱的,小小的他或许在很多人眼里那只是对于爱情的一时冲动,但是他用行动证明了,他忠于了自己的爱情。

更让我感动的是他对于兄弟的那种宽容,是何等的崇高,我想是自己的有同样的经历,或者说只是有这样一种感受。当兄弟之间的情谊遇到金钱和权力时,如果不是很坚定便很有可能被打败,noodles他们几兄弟之间是何等的忠贞,何等的辉煌,可是最后在权力面前还是落败了,但是他又是怎样处理的呢?没有任何的抱怨,没有任何的复仇心里,他宁愿相信在那次火灾中他的兄弟真的死了,是为了他们感情而战死,而把悲痛留给自己,因为在他心里兄弟情谊是那么的简单,是不为任何欲望打破的,而在我们看来又是那么的崇高。最后只剩下noodles一个人,有几分悲凉,有几分感慨,在他心中兄弟之间的故事很简单,但是在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又显得何等的珍贵。

我很庆幸我也有这么一帮兄弟,所以说我想是因为自己有了切身的经历才会有如此的感触,看到noodles,自己的信念更加坚定,我们的情谊很简单,我们的追求很简单,我们可以经历任何的失败,但是我们兄弟之间的情谊永远不会变,我不敢保证我们能过得很辉煌,但是至少我敢保证我的忠义,这就是我的追求,这也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第二个评论

或许因为到了一定的年龄,或许因为经历了太多的过往,不自觉地就会常常回头,喜欢拿过去说事儿。知道这是一种很无聊的心态,可还是纠缠其中。就连看的电影名字竟也跟往事有关。周日休息,在线看《美国往事》,本来是杀时间的消遣,结果看的备受压抑。

影片背景是美国战后发展迅速而导致的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以及伦理面前,人们求生存的本能铤而走险地去挑战各种极限:亲情、友情、爱情、背叛以及信念等等。似乎20-60年代美国大城市生活缩略的纪录。

影片通过主人公面条的回忆将故事逐渐展开。故事始终在面条和迈克斯之间的纠葛中进行,用了很多的闪回和倒叙,时空交错。

影片一开始,通过墙洞里的一双眼睛,闪回到久远的1921年,回溯了面条童年到青年时代的生活经历:迷恋邻家女孩;为小兄弟报仇而饱受牢狱之苦;一群穷孩子搞恶作剧的水中嬉戏;抢珠宝店时面条对卡萝尔的施暴„„

35年,伴随着内疚和悔恨,面条领悟:往事不过是南柯一梦。谁赢了?人生的一场游戏里似乎没有赢家。

影片中的音乐,长笛吹出缓慢、哀怨、略带怀旧的情调。每个音符都在阐释着主题,述说着一段值得回忆的往事„„

不到4个小时的片子我反复的周旋于好些情节。看的过程因人物的繁杂而对不上号,看到困惑不明白的地方就重新回看一下前面的情节,整个片子几乎是在进两步退一步的情况下完成。整整看了一天,看得什么心情也没了,只想喝酒来舒缓压抑的感觉。

很累人的片子,容易令人生些感慨出来的片子。

在很多选择面前,人其实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只是选与不选的问题。选择了就跟随它走,不选择的就交于时间。而人们总是耐不住被选择而积极的选择去选择。结果依然是殊途同归。选择也许只是加速或拓宽了生命的进程,最终的结局永远都可能出乎我们的预料。

谎言和寡义最终是经不起岁月验证的。只是那个时候为此受伤的人可能已对此不再挂怀,被称之为了宽容;此时此刻的伤疼和困扰,在今天往后的一天天的时间流走中最后磨损消失,被称之为了往事!

就像面条与麦克斯,不同的理念、不同的坚持,便展现了不同的人生、不同的人生结局。

没有过去可能没有今天!但是没有今天的努力和对今天选择的坚持,明天又怎么能在自己的掌控下呢?到了明天,也许会后悔今天的决定以及对昨天的留恋,然而过去的只能过去了。或许当生活即将停止前行而生命垂垂老已之时,我会回首自己的往事、检讨自己的一生。而现在只愿意把今天过的属于自己:爱恋着自己的爱恋、喜欢着自己的喜欢、责任着自己的责任,尽量不去留有遗憾。而把自己与今天的不合“章法”、不能沟通不能选择的部分交付给无奈、交付给时间„„

人人都说活在当下,对其内涵的理解却千差万别。人要入世却总在寻求着出世,因此而产生的矛盾是卡在对当下的确认。个性的差异以及自重、自爱、责任心等基本品质的具备程度决定了对当下的选择。没有完美的答案,因而没有完美的选择。每个人的选择都属于他(她)自己,即使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没有人可以替你过活或背负着你去承载你的人生。有时,幸福与痛苦在生命真正的涵义里是难分伯仲、难画经纬的。如何审视生命的轨迹?“不违人性的行为我给自己理由”,朋友的一句话,给弯曲的生命以温暖与安慰,堪称经典!

你的内心是否真有幸福快乐或痛苦压抑也只有自己最清楚。人生的一次错过,幸还是不幸?一切均不会从来,当然就不会有答案、不会有结论„„

拗口的表达,生涩的文字,只是自己当下的感觉而已。

第三个评论

前记:不得不说,采访国家队,CBA,还有NBA的这些年,见证了许多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流泪的吉祥物、教练、裁判、潜规则„„这是我写下《亲历NBA》的缘故-那还早在2003年,接下来的四年,我亲眼见证了更多的背后故事:有的人从寂寂无闻到爆发,有的人一去不复返,也和某些人机缘巧合地成为了朋友,还有一些故事,传奇到不可思议,终于到了又可以再写些故事的时候了,写下这些背后故事的同时,我知道它又成了我的一段人生财富,我给它取名叫我@篮球,全都是独家作品,依然欢迎出版社对此系列的文章进行问询。

美国往事

那些杂乱无章的日子,就是这样不管不顾地,在恐惧和惊吓之中,在白日的温柔和夜晚的想像之中,慢慢地流逝着,普希金诗集当中的一句话时刻回荡在脑海:没有幸福,惟有自由与平静。

天黑想你没办法

当那些梳着朋克发型、吹着口哨的痞子们在街道上晃晃悠悠的时候,他们通过那些好莱坞的影片向中国人传递着一个信息:性、暴力和毒品,this is united stats!(这就是美国)

请原谅我储备的信息还来不及更新。

2007年5月,第六次踏上了远赴美利坚的路途,去采访报道NBA的季后赛和总决赛。

没想到的是,刚去圣安东尼奥,是我喜欢的太阳队在季后赛被淘汰,作为一个记者,我知道我每天都需要以职业的态度去面对那些我喜欢抑或不喜欢的球队。看他们在更衣室上演那些喜怒哀乐的剧集。

和我同行的,是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小朋友,身上的外套带有帽子和条纹,笑起来有洁白的牙齿,是这个社会的新新人类。

果然我们在门口就先受挫了。

“你是怎么搞到记者证的?”更衣室门口保安问。

小朋友还一脸鄂然“你是不是觉得他像个学生?”我已经开始大笑了。

当然,在这里采访不会有人限制你的着装,但是我会尽量让自己穿得职业一点,斯文一点,但这依然改变不了他们眼神中的诧异。

咦,是个女记者?

咦,是个中国女记者?

啊,是个年轻的中国女记者!

„„在NBA,能够有资格在报纸上写字的人最少都得有个十年八年的资历和经验,许多次的采访,从严肃紧张的记录当中抬起头,穿过那群头发花白的老记者,主教练会冲我眨巴下眼睛,用我们看三岁小孩拿棒棒糖的眼神看着我,有时候还故意翻翻我的笔记本,亲切地称呼我为“baby”,一如当年诺克巴在火箭更衣室揪我马尾那样随意。

另外一个效果,就是有次坐完出租车,司机憋了半天问了句:“你是啦啦队的吗?”

更何况还和一个笑起来像傻根一样憨厚的小朋友-我俩加在一起的组合一定被看作是球迷来串场的了!

郁闷的事情还在后面,我们正专心致志看着更衣室里的战术版,还在热烈地讨论:“为什么今天写的和邓肯对位的是奥库,不是布泽尔?„„”突然一个工作人员从身旁经过,板着脸孔对我俩来了句:“不许抄下来阿!”

小朋友的脸又被吓得煞白,我赶紧嘟哝了一句“当然不会,我们又不是马刺的间谍”对面的科林斯看着我笑了,然后他对身旁的吉里塞克描述着刚才的场景,又冲我笑笑:“别介意,他瞎说的!” 年龄岐视!

布泽尔出来了,戴着个大耳机,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AK47出来了,但是NBA电视台的人在现场直播他的一举一动„„我俩等站在原地,想等他们方便的时候再上去询问几句。

“你们想找谁采访?”爵士的新闻官走了过来,“基里连科吧,不然布泽尔,”

“那你们就去问吧,别-只-是-站-在-这-里!”

新闻官穿着整齐的西服,洁白的领子从里面翻出来,一米九几的块头像个威武的门神,我们的身后,扛着大部头摄像机,把背压得佝偻的老记者鱼贯而入,站在人群之中,我们的双肩背包散发着醒目的青春气息。

实际上,这样小小的阻碍只是在偌大美国的小小序幕,那些个灰暗的夜晚,每个偏僻之地都是我噩梦的开始,“不要望向黑人!”这是我踏上美国收到的第一条警告,自此之后,那些角落仿佛总是散发着毒蛇般的气息,每个鬼祟的人都有可能从怀里掏出枪支、匕首或是毒品针管。

如果只是看数据,美国治安情况还是不错的,不像在国内,家家户户都需安装防护网、护盗窗,即使是独栋别墅也是大透明玻璃,一块小石头也能敲碎„„只是作为一个跟随NBA的记者,我需要飞往的那些城市,NBA球队的各个根据地,这当中的底特律、达拉斯、孟菲斯、华盛顿全都在全美治安最差前五的排名当中。

更何况,我实在不能确认那些散发着霉味的酒店是否安全,那些孤清的夜晚,黑人们每每亮出高亢的嗓音,更为恐怖的想像凭添了几分阴森的色彩。

在我前三个赛季都呆过的休斯敦,曾经短暂的租借一公寓,后来听说,就在那个公寓所在的社区,某个晚上发生了一起枪击案,半夜打工回家的中国女生被抢劫,拿钱的动作稍嫌缓慢,黑人随即当面一枪,扔下倒于血泊中的柔弱女人不顾,可怜中国女孩的父母亲远赴万里前来收尸,凶手却一直逍遥法外。

„„1992年感恩节期间,在路易斯安娜州,年仅16岁的日美交换中学生付布吉宏,应邀去朋友家参加化装舞会,不巧走错了家门。一张生面孔吓坏了草木皆兵的主妇,惊叫丈夫皮尔斯快拿枪来!皮尔斯立刻持枪喝令:“FREEZE(不许动)!”,可是付布吉宏对多变的英语还不熟练,未等弄清楚继续前进时,主人当即扣动扳机,不幸的付布枪响丧命。半年后,竟然按照路易斯安娜州法律,户主对不速之客有权使用致命暴力的规定,裁决为无罪。

枪支在美国早就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每年有几亿支枪支流落人间,或是被有些人用作自卫,或是被抢劫杀人的武器。

因此去美国这么多次的经验告诉我,一、美国的治安好坏是分特定地区的,二,美国的枪支太泛滥了。

和那些电视媒体不同,所有的出国采访都得由我单独一人去完成,每天的补助却都是有限额的,为了节省酒店开支,我们往往选择相对便宜的酒店-而那也就意味着有可能是不够安全的地方。同时为了行动上的方便,我像绝大多数的中国人一样,身上随时都会有着几千美金的现金-我知道对于那些怀揣信用卡的美国人来说,这绝对算得上是一笔巨款。多少个夜晚,住在那种不隔音的汽车旅馆,听到薄薄的门外传来黑人们粗厚的嗓音和重重的关门声,长夜变得更加漫长„„整夜不能安睡也不敢起身开灯;只要在路上,我的穿着会能多低调就多低调,连根装饰的项琏都不敢戴,并且随时在牛仔裤的兜里装上几美金,以防有人因为抢不到钱而即时报复。

07年前往圣安东尼奥,很幸运遇上了几个中国同行,我很快以糖黏豆的形式商量和他们住在一家酒店,搬到了相对便宜的圣安东尼奥郊区。

从搬过去的第一天开始,送我们的出租车司机就发出了警告:“你们怎么会住在这种地方?我不是吓你们,这个地方是毒贩子交易区和黑人聚集区!”

当同样的警告收到第三次的时候,我们已经忐忑不安了,吃早餐的房间,挤满了形形色色的印度人和黑人,动作粗鲁、嗓门巨大,就连他们的眉眼之间也开始写上了“嫌疑犯”三个字。

和我同住一个酒店的另外两名中国男记者却非常冷静,这家酒店的费用已经是他们的上限了,如果搬到downtown(市区),就意味着成本会大大增加,在他们的坚持下我们继续胆兢心惊地留在了那里。

终于,某个晚上,毒贩子和黑人们像是商量好的,整个晚上都在我门前发出异响,嘶哑的嗓子唱着歌、甚至吹奏着口琴。

蜷缩在被窝里,偶尔驶过的汽车在墙上投射出光影,黑暗中只听到自己的心跳,„„可以想像,鬼鬼祟祟传递着大麻的无业者,他们的整夜徘徊像个诅咒,那些失眠的夜在祈祷中慢慢辗过,漫长的夜快快过去吧,快过去吧!快些天亮吧!

也就是在这样的夜晚,几年前的某天,因为着急赶稿,我匆匆扔下停车的同行,停车场酒店的后面,宽敞的一大片,却颇有些偏僻-反正就是典型的汽车旅馆的停车场,漆黑之中,拐角的地方,有个什么东西在晃眼也没注意,不知道怎么搞的,突然背后就有个硬硬的东西,还没来得及回头,一个含混不清的声音就在说:钱!把钱给我!

那一刹那,我腿开始抖动得历害,还传染到了牙齿„„突然同行的声音从更远处传来,只有我能辩别那带着乡音的英语当中有多少个颤音:“你别动,我有枪!”

像是有几个世纪那么久,我们面面相觑,黑人弃我们而去,他居然比我还先“哇”的一声叫出来,手上还摸着块尖尖的石头„„

还有我那些奔波在一线、可爱又可敬的同行们,为了节省成本,有的长期住在体育馆旁边,靠步行回酒店,在黑漆漆的夜里忍受高速公路的噪音,并被警察盘问;有的则是因为工作太晚,在路上遇到黑人和毒贩子纠缠;记得还有一次,当我和《篮球先锋报》的段旭采访结束打不上出租车,拔打了一个钟头的出租车公司电话,圣安东尼奥的夜风凛冽,我们看着停车场的车一辆辆消失在夜幕之中,只留下我俩蜷缩在体育馆门外,五十米开外的一个homeless(流浪汉)也不知道是否喝多了酒,将四周所有力气所能及的东西搬起来,再摔下去,各种玻璃和金属的撞击声,含糊不清的美式脏话,撕破整个夜晚„„杀入我们的耳中„„

六次去美国,每次去呆上七八十天,那些杂乱无章的日子,就是这样不管不顾地,在恐惧和惊吓之中,在白日的温柔和夜晚的想像之中,慢慢地流逝着,普希金诗集当中的一句话时刻回荡在脑海:没有幸福,惟有自由与平静。

第四个评论

喜欢《美国往事》,很大原因是 Robert De Niro 的缘故,这个似乎总是苦大仇深的演员曾经带给我无数的感动,好象他的角色永远都是深沉、忧郁而有不失坚韧的象征,而且永远充满智慧。《出租汽车司机》中那个越南退伍老兵,那种经历过死亡的无比忧郁的内心所表露出的眼神,那句略带沙哑的调侃的“Are you talking to me?”,还有那个对着镜子摆出拿枪的POSE,哦,也许没有这个复杂的男人就不会有如此不朽的电影吧;《猎鹿人》,对了呀,De Niro 总是朋友中最充满魅力的人,他好象总是天生的领导者,危机关头总是他挺身而出,鼓励友人,那两场轮盘赌——第一次充满希望,而第二次却充满绝望,哈,男人的希望与绝望居然在同一个游戏被他表现的淋漓尽致。现在让我回忆起《美国往事》的依然是他,哦,似乎我已经是他其中的一位朋友了。

现在对这电影的记忆已经有些缺失了,但那支离破碎的记忆依然让我充满感动,为了其中的友情,为了其中的忠诚和背叛。

我要说《美国往事》是一部探讨友情的电影,可能不会有人反对吧,当然啦,他观察的角度是对准黑帮兄弟的。黑帮——一个法律无法约束的客体,他的存在所依赖的便是兄弟间的信任和友谊吧。De Niro 所释演的诺德斯是那五位兄弟中最充满智慧和魅力的一位,他似乎总是靠自己天生的被上帝赋予的那一点点个人魅力来左右其他人的想法和意见,似乎他的眼神和动作都代表了特定的含义。然而,这一次的诺德斯与《教父》中的年轻考里昂有太大差异了,他依然狠毒,他依然充满绅士风度,他依然是以领导者的身份出现,甚至连深邃孤傲的眼神都似乎如出一辙。然而诺德斯决不象年轻教父那样充满野心,他有他自己的渴望,他渴望平静的生活,他渴望醉心的爱情,甚至他走上犯罪道路的目的不是为了他自己,而是为了一位他爱恋多年的姑娘。也许,这便是一切《美国往事》冲突的核心,诺德斯注定与黑帮社会是两个对立的个体,他永远游离于自己兄弟的世界之外,虽然他们依然拥有坚实的信任和友谊,然而当其他人被似乎已经摆在眼前的金钱和权利鼓惑的时候,他们能为了那虚幻的信任和友谊做什么呢?

当诺德斯最后面对昔日并肩奋斗最后为了金钱和权利出卖他而且欺骗他将近四十余年的朋友时,他在想什么呢?虽然他的表情依然很镇定,虽然他依然充满绅士风度般的一口一个“您”一口一个“部长先生”,但我知道诺德斯的心已经碎了。他无法面对这样的事实,可能他更加希望自己被一直蒙在鼓里,哪怕背负着自责与永无完尽的忏悔直到终老,也许这样的结果他更愿意去接受吧。友谊,忠诚,还有欺骗和背叛,一切的终结在那场无法逃避的会面里得到了能够震撼心灵的表达,诺德斯也好,马克斯也好,甚至释演角色的 De Niro 和 James Woods,可能他们自己都无法分辨真与假吧。人们都说:好的演员,可以将自己完全溶入到剧本当中。可能那一刻的演员,也在思考现实中天天都在上演的忠诚与背叛的故事呢?还记得诺德斯最后在街上看到那辆伴随着欢快人群大声狂叫的卡车消失在黑暗中的镜头吗?也许,诺德斯的内心也如同那画面一样,从无止尽的对往昔友情的回忆突然陷入了空洞的黑暗,冰凉而阴冷。

看 De Niro 的戏多了,我甚至可以揣摩出他本身的特质了,我相信他是一位对朋友无比忠诚无比重情谊的人,不管他是在现实中还是在电影里。每次想起《美国往事》便更能加深这个判断的确定性,我不敢去查找关于他的什么乱七八糟的花边新闻,生害怕破坏了他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一个演员的成功,可能在影迷的心目中也不过如此了吧。每次有女孩子向我咨询关于《美国往事》这部电影是否值得一看的建议,我都会摇头并且劝阻,我总觉得这电影不大适合女孩子观看。也许男人间的忠诚和背叛是女孩子所无法深切理解的吧,况且,这一次的 De Niro 太不一样了。年老的诺德斯几乎都是在回忆与自责中度过的,那一脸沧桑和困惑是女孩子所无法的理解的吧,另外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美国往事》中的爱情,那唯一的脱离于黑帮情节之外的主题,也有些过于悲观了。女孩子能理解一个男人强奸自己心爱的人的行为吗?

我不大愿意回忆这部电影关于爱情的拥有与失去的探讨,他有点过于残酷了,就如同影片中的忠诚与背叛一样,没有为我们带来一丁点的希望。当诺德斯深爱的女孩将要离开他的时候,而又明明这个女孩也深爱他的时候,诺德斯居然选择了强奸做为回应。而多年后,这个似乎功成名就的女孩也为了自己一向追求的成功和荣誉下嫁给了她自己一向讨厌的人。我总觉得导演过于残忍了,让那些曾经单纯的年少时互为朋友的他们所坚持的原则通通全给抛弃掉了,不管是友谊,还是爱情,最后都归结为背叛和妥协。我知道当诺德斯最后得知自己深爱的女孩的归宿的时候,那种失落感是无法解脱的。这一次又不得不提 De Niro 了,他依然用平静的方式来阐述当时的心情,好了,我只能佩服的五体投地了。

《美国往事》这部电影,我曾经有过VCD影碟的,写下这篇东西的原因,是我又找到了他的DVD影碟,看着封面上怀旧的纽约街道,对以前观影的回忆又重新涌现了上来。我逼迫自己在没有重新看他之前写下上面的乱七八糟的文字,完全是因为那深藏在记忆深处的已经被久远的时光过滤后的东西绝对是最能打动我的,也许重新看他之后会有更多感受,但我不想浪费现在这些记忆残片的涌现。为了这部电影,也为了自己喜爱多年的 De Niro,我要保留下这一刻特殊的回忆和触动„„

第五个评论

电影《美国往事》--除了感动与震憾,还留下些什么-----一种淡淡、哀伤的音乐把我带入了另一个世界,这就是著名的影片《美国往事》。很多人看完之后,忍不住要说:这是我最爱的一部电影。同感,它将我整个身心俘虏,让我感动与哀伤------

关于往事的电影数不胜数,中国的有《城南旧事》、《电影往事》等,美国的有美国往事三部曲《革命往事》、《西部往事》、《美国往事》,墨西哥也有往事三部曲等。

都不外乎那种‘淡淡的哀愁 浓浓的相思’之情怀---美国人拍这样的片子,真是一绝。

这部影片如果只看一次还不能足以满足和领会全部,最好在两次以上,方能感受其中更多的内涵。

在网上浏览本片的影评,堪称铺天盖地,从剧情到音乐,再到社会背景、创作背景,无一不涉,无一不详,无一不深。

本人自然不可与之相比,在此只是略表一下激动的心情,算是真实体会,也算情感发泄,以简单而陋朴的文字说说自己的观感罢====

影片从Noodles的少年青年暮年、友情爱情梦想、追求挫折命运等展开描述,回忆与现实相容,伤感与释怀交汇。。使整个影片丰满而充实感动。

Noodles、Max及其伙伴们,烧杀掠抢赚取黑钱,他们同甘苦共患难,但最终因Max的算计与独吞财物的预谋,合伙就此打住,Max利用Noodles的忠实友情及伙伴们的信任,而将伙伴们一一杀戮,幸运躲过此劫的Noodles在惊险中幸存下来并救下伙伴之一胖子,从此不得不离开亲人、爱人而流落他乡。

35年后,Noodles重返家园,已然成为一个垂暮的老人,一脸伤感和慈祥----‘他习惯了早早睡觉,亦很多年不用手枪,眼睛开始老花,,’尽管如此他仍然怀念那个爱跳舞、那个他曾经深爱的女人,而如今她已成为Max的妻子。

就算是作一个了结吧,Noodles接受了如今改名换姓、摇身变成政客的Max的party邀请。当他得知Max的 “我掌控你的一生”及其背叛友情的真面目后,Noodles仍宽容而从容地释怀。他的离去与拒绝复仇,让Max更觉无颜存活世上,于是踏入了垃圾搅拌机而结束了自己。

接下来,不由得让我想到一句话“并不是还爱着你,我爱的是那段曾经的岁月” 少年、青年、成年,,,Noodles与Deborah----他的爱慕的女孩,他们那重要的四次会面,让人印象深刻-----

第一次是在年少的时候,他们相互爱慕,正在房间里亲吻,却发现Max的偷窥,紧接着Max叫Noodles出去,去加入他的“交易行动”,Max不停地呼唤,Noodles看着Deborah说,出去看看就回来。Deborah却说:“快去,快去,你妈叫你呢”。

而这一次却一去不回还,直到数年之后,Noodles从监狱里出来,从少年变成一个帅小伙。

第二次见面,就是Noodles出狱的当天,在party上,一对多年不见的爱人,Noodles和Deborah深情地交谈着,Max又在不远处喊Noodles过去----出狱后的第一笔生意要开始了。

Noodles迟迟不舍得Deborah,却不停地听到Max的呼唤,Deborah看着Noodles犹豫的表情,再次说:“快去,你妈叫你呢”,Noodles又听到了熟悉的话。

第三次见面,笔者作为一个女孩子,看到这一段当时不知有多惊心动魄!Noodles及伙伴们成交了一笔大生意之后,便去约见自己日思夜想的爱人---Deborah,上次在party上也没能好好说说话。这天他租下了整个饭店,乐队伴奏,俩人独享,一切都那么美好,Noodles诉说着Deborah给了他整个精神灵魂的支持、给了他活下去的勇气。。然而在回去的车上,他却将她生生地粗鲁地强暴,她悲惨无助地大喊着大哭着,用已成碎片的衣裙遮挡着身体。

Noodles有点自责地给司机小费,让司机送她回去,而司机痛恨、拒绝地拂袖而去。

此事的发生,致使他们多年未见,直到35年后,Noodles重返家园。

这就是他们的第四次会面,此时Deborah已是大明星,且风韵犹存,而Noodles是一个白发苍苍的垂暮老人,“当爱已成往事”,只留给彼此尴尬。Deborah:“过去的都结束了,保留一点美好回忆吧,从那个门走出去,不要去参加party---”

四段关键的会面,开始的同时也结束了一对相爱的人。

引用一句话吧:

“没有哪部电影能把友谊的忠诚与背叛写的如此沧海桑田---” 的确,除了感动与震撼,还留下些什么?

完美,这绝对是一部完美的影片,尽管它很美国。

《美国往事》处处充满着冲突、对应与可看点。如:Noodles与镜子,年轻的他在镜子前转眼35年后变成一个老人,,与Deborah在化妆间里的最后会面,镜子,,影片中这样的情形太多了。

近四小时的影片,是导演塞吉欧·莱昂内 Sergio Leone的最后杰作,本片拍于1984年,导演逝世于1989年。

我在此深深地缅怀他老人家,这无疑是一部伟大的影片。

第六个评论

迟疑和拖沓了几天后终于动手写下这篇感悟,美国往事,太过经典与深邃,我的文字和心灵难以驾驭„„

今天心情不好,很莫名,大家应该也有过这种心情吧,将自己独自锁在家中,将音箱的音量开到最大,开了一盏暗红色的小灯,就着液晶屏羸弱的光景,麻醉自己。

面条,一个男人,或许他就是每一个男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缩影,抑或说他是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人的缩影,情同手足但终究难逃被判得友情,懵懂、迷恋、兽性、惋惜、记忆中的爱情,以及隐藏在故事背后的亲情,我们每一个都并非与世隔绝,我们难逃七情六欲,很多人一定做过如此的测验,亲情、爱情、友情,这三者依据重要性进行排序,我的选择永远不会改变。

亲情第一位,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是他们的存在才铸就了你的生命,养育与教导的恩泽,或许我们用我们的一生去偿还也不为过;

爱情,爱情是什么,是茫茫人海中擦肩而过的火花,是灯红酒绿下一夜激情后的彷徨,是百年修得同船而栖的缘分,是相敬如宾的平淡生活,是吵吵闹闹之后的相濡以沫,是晚年携手蹒跚的一同走过,一个爱人,我们渴求,但是如同幻影,永远也得不到;

友情,这是我最渴望拥有的,亲情是与生俱来,爱情是风雨同舟,而友情是那么的虚幻,他不是亲情,亦不是爱情,亲情本身就是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爱情的火热没有距离,因为爱会冲昏了头脑,而友情不是,他理智,他冷静,如同静静的永无休止的溪水,不会出现冲倒一切的洪峰,也不会因为干涸而断流,“君子之交,其淡如水”,而水的柔与美,往往却是最难把握的。当我们将其握得太紧时,他会从我们的指尖溜走,当我们对他过于疏远时,他又会因为缺少温暖而凝固,水是柔软的,但他又是最锋利的,当你把自己的真心融入水中,或许等待你的就是冰冷与刺刀般的伤痕。水,友情,你,是个什么东西„„

面条独自躺在戏院里,他在思考些什么,憔悴的面庞无法遮盖他那深邃而睿智的眼神,独自吸食着鸦片,意图寻求精神上的麻痹,但是不行,亦如尘世中的我们,电话铃声在鸣叫,电话铃声在刺耳的鸣叫,电话铃声依旧在刺耳的鸣叫,它在找寻什么,抑或它想唤起什么,或许不重要了,面条仰面,露出笑容,那是真正的笑容,狰狞但不虚伪,可怕决不做作,那是发自内心的微笑,笑他那如烟的亲情,笑他那如风的爱情,笑他那如水的友情,笑他所经历的一切和即将经历的一切,笑他的人生„„

年少,是无价的财富,但我们往往由于无知而轻浮;年轻,是人生的路口,而我们往往选错了道路,年老,是生命的总结,过往的一切不再如烟,历历在目,不同的是,我们不会在去斤斤计较所谓的对错与抉择,而惆怅也已经不再重要,终于明白,生活需要的是生活,不需要过多的思考。

年少的轻狂,使几个孩子聚到了一起,有对爱情的懵懂,有对性欲的冲动,有对兄弟的手足之情,有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而轻狂是美酒亦是毒药,而立而出,时间已逝,当现实和欲望渐渐冲淡了儿时的童贞,我们只有在黑夜里抚摸着记忆的碎片尘封往事,在太阳升起时,收起无助与彷徨,在世俗的网格中求得一丝残喘。“去游泳怎么样?”反复出现的话语,时空的变换,味道早已尽失。

酒祭的灯火还未燃尽,刺耳的铃声依旧响起,几个儿时的手足倒在冰冷而黑暗的雨中,留给面条的只有那淡淡的一笑,若干年后,失落不再,记忆长存,而背叛的谴责则一直折磨着真正背叛的心灵,子弹真的能够结束一切?死亡真的能都通过救赎而使灵魂重新开始,我不知道,面条也不知道,或许我们所有人都不需要知道。

年少时伴着乐曲翩翩起舞的天使逐渐堕落凡尘,或许我们能够怀有那美好的记忆。

上一篇:从唐、日本及新罗典籍中的称谓看三国对渤海的认识下一篇:死了都要try!不catch够我不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