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县国土资源局关于贯彻实施《矿产资源法》情况的报告

2024-04-27

兴县国土资源局关于贯彻实施《矿产资源法》情况的报告(精选5篇)

篇1:兴县国土资源局关于贯彻实施《矿产资源法》情况的报告

兴县国土资源局关于

贯彻实施《矿产资源法》情况的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自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颁布实施以来,兴县国土资源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指导下,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并重方针,深入贯彻实施《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矿产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有力促进了兴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基本情况

(一)分类情况

兴县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分布范围广,经济潜在价值大,全县已发现矿种29种,矿产地95处。全县尚未完全探明储量或正在做勘查工作的矿产资源10种,设探矿权17个,分别是铜多金属矿、磷矿、金矿、岩金、磁铁矿、银钒矿、钼矿、铅锌矿、石墨矿和地热资源。全县正在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11种,设采矿权47个。

(二)效益情况

矿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全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工作成效显著,2010、2011、2012三个年度矿山矿产品生产销售总收入14.3亿元。兴山县以丰富的磷矿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磷化工产业,磷化工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硅化工近年来也得到长足发展,截至2012年底,县内磷硅化工产业固定资产24亿元,年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始终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兴县石材产业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水月寺镇兴起到现在,企业规模由小到大,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市场领域初步扩宽,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已成为该镇工业经济支柱产业,现有6家石材矿山企业,注册资本4380万元,开采点11个,设计生产总规模18万立方米/年。同时其他矿种矿山企业也发展迅速,天宁煤矿集团、葛洲坝水泥唐垭水泥石灰岩矿、黄粮亮特精粉红岩垭高岭土矿等矿山企业已经成长为我县重点骨干企业。

二、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执法宣传,提升节约集约意识

1、政策法规宣传形式多样深入。一是印发5万册国土资源管理百题问答汇编,向全县群众发放,做到每户一册;印发600本政策法规书籍和200套宣传画册,向基层干部发放,做到村干部人手一本,村委会一村一套。二是利用 “五五”、“六五”普法活动以及、“4.22”世界地球日、“12.4”法制宣传日庆祝活动,开展政策法规讲座,出动宣传车、张贴标语进行宣传。三是为县、乡(镇)领导订阅《中国国土资源报》,并创办内部杂志《国土资源》。四是开通宣传基本国策的电话彩铃,编制了国土资源管理顺口溜通过民间文化艺人传唱,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增强了社会各界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意识,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2、严格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监管。一是健全执法网络,聘请了6名国土资源监督员、96名国土资源监察信息员,完善了三级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网络。成立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大队,并于2009年升格为副科级单位。二是加强矿产督察管理和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的日常监管,明确监管任务,规范监管程序,认真开展资源勘查开采年度检查;建立矿业权人诚信档案,健全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机制;严格矿产资源勘查设计、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和执行情况检查,定期核定矿山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等指标,强化矿山储量动态监管,促进矿山企业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三是健全发现、制止、查处矿产资源勘查开采违法违规行为的工作机制,认真组织开展动态巡查工作,建立违法违规举报处理信息平台,拓宽社会监督渠道,及时发现和制止无证勘查、开采等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健全以常态化监督管理为主、集中治理整顿为辅的监管模式;完善案件查处机制,严格依法履行查处职责,落实案件查处责任,加强检查督办,提高案件查处效果。四是深入开展年度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加大对各类矿产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近年来,巡查发现违法案件

起,立案查处

起。

(二)科学编制开发利用规划,合理实施调控管理

1、矿产资源规划体系健全完善。按照“科学规划、分区管理,按需出让、分期实施,适时调整、持续利用”的原则,编制和完善《兴县第二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及《兴县矿业权设置方案》,统筹安排、合理布局,不断调整和优化全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结构,目前基本形成四个不同的相对集中区:水月寺为磷化工、饰面石材、有色金属、贵金属、非金属矿产集中区;峡口至昭君为煤、水泥原料、建筑沙石矿产集中区;南阳为硅石、建筑沙石矿产集中区;榛子为磷化工矿产集中区。矿产资源区域分布总体呈现“北磷、东建材、南煤、中硅石”的格局。

2、分区分类管理制度执行到位。实行矿产资源分区分类管理,强化规划空间管制;以规划为依据,因地制宜编制矿业权设置方案,合理设置矿业权。实行矿业权设置空间预留制度,强化矿业权投放数量和重要矿产开采总量调控制度,合理有序投放矿业权,严格控制县内矿山总数和磷矿年度开采总量,促进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方式的转变,对不符合规划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项目,不得批准立项,不得审批、颁发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等证照,不得批准用地。目前全县采矿权47个(其中磷矿9个),探矿权17个(其中磷矿5个)。

(三)依托地质找矿平台建设,增强资源保障能力

1、强化地质找矿平台建设。一是建立“公益先行、基金衔接、商业跟进、整装勘查、快速突破”的地质找矿新机制,鼓励兴发集团及其他个人、企业参与地质勘查工作,并优先配置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这个模式,对于保障兴发集团做大做强,保障兴发集团资源供给将起到极大保障作用。二是严格地质勘查的单位管理,规范行业准入。合理确定不同资质类别地质勘查单位的从业范围和项目,建立地质勘查相关信用评价体系及信用档案,加强行业自律,提高地质工作能力和水平。目前我县已经出台《兴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领域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管理暂行办法》。通过加强地质勘查单位管理,切实对保障我县资源勘查的准确化、快速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对于资源储量情况,让县委政府明了、让投资企业明了。

2、强化重点矿种的地质勘查。一是加强磷矿、花岗岩、高岭土、金矿、石墨矿等重要矿种矿产勘查工作。目前探明磷矿资源储量1.4亿吨,预测资源量达3亿吨,分布集中,开发利用条件好,按照目前生产总规模245万吨/年计算,可以开采60-120年;探明饰面花岗岩资源储量170万立方米,其中三峡红、三峡浪、豹斑等优质资源2亿立方米;探明水月寺百果园银钒矿储量815.8万吨,其中含Ag888.31吨,V2O588912吨,该矿种正在办理转采手续,拟设计生产总规模60万吨/年;水月寺东冲河石墨矿、榛子板庙重晶石等勘查也在有序进行。二是通过地质找矿,提高资源储备能力,为招商引资提供优势资本,目前百果园银钒矿、水月寺东冲河石墨矿、榛子板庙重晶石等分别于招商企业达成开发协议,拟投资达15亿元。

(四)严格矿业权审批管理,优化矿产资源配置

1、强化矿业权市场建设。一是严格勘查开发准入。进入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领域的经济实体,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管理能力,拥有素质较高的专业技术队伍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探矿权人、采矿权人持有矿业权的数量、占有矿产资源储量要与其从业能力、资信以及发展需要相适应。二是全面实行矿产资源分类出让和有偿使用制度。新设探矿权、采矿权按照出资性质、矿种、勘查风险程度、规模等因素,确定投放时间、出让方式;规范矿业权交易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矿业权市场。三是健全节约集约开发利用的约束机制。严格执行矿产资源压覆审批制度,提高矿产勘查开发的集中度和集约度;加大保护力度,对目前暂不宜开采的低品位矿或暂不能利用的矿产资源,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保护;加强绿色矿山建设试点项目、低品位磷矿综合利用示范基地项目、磷矿全层开采技术项目的争取,目前我县已经争取上述资金1.1亿元,兴隆磷矿、兴昌磷矿分别补确定为国家第一、二批绿色矿山试点建设基地,树空坪矿区将被确定为国家绿色矿山建设试点区。

2、强化矿业权审批管理。一是强化政府对矿业权设置的主导作用,切实维护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按照分类分级管理的原则,规范矿业权审批权限。对于矿业权审批,严格拟采矿人申请、局集体会审、县常委会会审、招拍挂出让或上报市级以上审批等法定程序。二是按照扶优扶强、布局合理的原则,支持和引导资源加工型重点企业依法取得矿业权,参与勘查开发的联合、重组和兼并,继续深化重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整合,促进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目前我县已经完成磷矿资源整合,全县磷矿配置给兴发集团,支持兴发做大做强,目前兴发集团共有磷矿采矿权9个,设计生产245万吨/年,磷矿探矿权4个。同时也完成了6家煤矿的兼并重组,组建年产36万吨的兴山天宁集团。三是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全面实行矿产资源分类出让和有偿使用制度。规范矿业权有偿化处置工作,加强和完善矿业权市场建设,新设探矿权、采矿权按照出资性质、矿种、勘查风险程度、规模等因素,确定投放时间、出让方式;规范矿业权交易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矿业权市场。加强和改进矿产资源补偿费征管工作,确保及时、足额征收入库,2010、2012、2012年三个年度共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1092.5万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矿产资源勘查程度低。由于资源情况不明,不能及时地编制矿业权设置方案,导致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产生效益周期长,少则2年,多则5年。建议县政府建立勘查基金,开展有针对性的矿产资源预查工作。

2、打非治违形势严峻。由于一定的利益驱动,目前我县非法无证采矿形势仍然比较严峻,不容忽视。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的抓紧,我局打非治违的责任加大,但是解决非法无证采矿需要各个县直部门的协调配合,我局单打独斗解决不了问题,因此需要县政府牵头,各个部门联动,建立长效机制。

(二)有关建议

1、加快《矿产资源法》修订进程,完善配套法律法规。目前《矿产资源法》的有关条款已不能适应新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要求,须加快修订。

2、进一步完善规划及矿业权设置方案制度,既要体现规划约束性,又要体现规划的可操作性,切实处理好规划的刚性和弹性关系。

3、进一步完善执法体系与执法手段建设,切实形成打非治违的长效机制,保持矿产资源勘查开采规范有序发展。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基础业务工作建设

按照“人员精干、结构合理”的要求,建设精干高效的县乡两级矿政管理队伍,充实管理力量,提高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管理的执行力;规范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管理,做好资源形势分析和储量登记统计工作;严格执行地质资料汇交制度,建立健全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和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矿产资源管理现代化水平。

(二)加强科技支撑能力建设 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领域的管理人才培养,实施科技信息矿管,信息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充分发挥 “一张图管矿”系统作用,切实做到矿业权审批、监督管理、基础数据查询的高效化、便捷化,真正实现“图上管矿”功能。

(三)加强绿色和谐矿区建设。规范地质勘查临时占地具体补偿等费用标准,协调地方和各相关部门关系,大力营造有利于地质找矿的外部环境。严格执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制度,落实责任主体,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绿色矿山建设。

(四)加强共同责任投机建设。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必须切实加强部门协同沟通,联合相关关部门落实共同责任机制,密切配合,协调联动,联合执法,形成合力,保证责任落实,工作到位,把我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管理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篇2:兴县国土资源局关于贯彻实施《矿产资源法》情况的报告

根据连山区人大常委会2005年经济办工作安排,结合省、市人大工作部署,6月7日,区人大经济办在11副主任的带领下,与省人大常委会11副主任、市人大11副主任及省市环城委相关人员,在区政府相关领导的陪同下对我区的《矿产资源法》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调研。调研过程中首先对11兰家沟坑口和11的第四煤矿、11煤矿进行实地查看。然后,听取了111副区长关于我区《矿产资源法》贯彻执行情况的汇报,又分别听取了111书记111和111党委书记111关于本乡镇贯彻落实《矿产资源法》情况的汇报。省矿产资源厅厅长又针对相关的疑难问题作了解答。最后省人大11副主任针对我区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际提出了几点宝贵意见。通过一天来的调查研究,省市区人大初步了解了我区《矿产资源法》贯彻执行的实际情况。从调查情况来看,我区在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可以说是有经验、有问题;有成绩、有不足。因为目前全国矿业开发秩序相对混乱,我区也无疑例外,也存在一定问题,但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加大力度,着手于矿业的治理整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以后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奠定了基础。下面,我代表经济办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连山区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现查明矿种达30多种,已开发利用的20余种。全区甲类矿山84家,乙类矿山76家,现以杨钢为中心的具有采、选、冶等综合能力的钼业生产基地,以11为中心的煤炭生产基地已基本形成,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在近郊乡镇也初具规模。

11是以钼资源为主导产业的乡镇,已有20多年的采选历史。现有矿山企业31个(127个坑口)。其中镇矿山企业4个(50个坑口);村属矿山企业27个(77个坑口)。选矿企业82户,其中集体选矿企业8户;个体选矿企业74户;冶炼企业10户,其中集体冶炼企业2户,个体冶炼企业8户。2004年实现全口径税收2、26亿元。

111主以煤炭和石灰石为主,煤矿7对,5对集体煤矿,2对股份制。实行双经济模式即:生产领域实行计划经济,经营领域实行市场经济。并以三条安全线为保障即:

1、有严密的组织制度;

2、购置现代化开采设备;

3、责、权、利统一。同时,镇政府还组建了矿山安全监察队,高薪聘请4名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煤炭开采方面的技术指导与监察。

二、认真贯彻《矿产资源法》,保护和开发矿产资源

1、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成立了法规股,由专人负责矿法宣传工作,结合本地区特点,用利电视等新闻媒体开展专题讲座(秘书网网址:6636.bak.cn)及专题报道,组织宣传车到矿区宣传,张贴宣传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矿法及配套法规。

2、加强执法队伍自身建设,提高执法队伍整体素质。成立了法律培训领导小组,制订了法律培训规划和执法责任制。

3、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保护开发矿产资源。市、区、乡三级高度重视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经常进行排查整顿。先后清查出97个有生产行为或准备生产的废弃违法坑口,全面给予查封,并对33个坑口进行了爆破崩堵,拆除违法变压器两台,用电线路数千米,查封非法采出的矿石10余吨。

在整顿中矿山未按开发利用方案设计施工的,对其下了停产整改令,并处以罚款,并重新做了方案进行合开采。对钢屯中学兴发等4家越界开采行为的矿山,在越界处实施了封堵,并依法给予罚款。到2004年末,在整顿中没收矿业违法所得848万元,罚款49万元,计897万元。

对于杨钢地区矿业诸多问题,市区两级政府也十分重视,决定对其进行优化整合,现全部矿山于2005年2月8日停产至今。

三、存在的问题:

1、矿产资源勘查和开采规划存在布局不合理情况,按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的要求存在一定的距离,表现在矿点过小、过密,勘查区和采矿区过近。

2、在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过程中,(秘书网网址:6636.bak.cn)承包、无证采矿、不按开发利用方案施工等违法问题,时有发生。

3、矿山生态环境破坏情况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老矿区,特别是原国营矿山所在地,例如杨杖子岭前、松树卯、兰家沟、蛤蟆山煤矿外围。

4、矿业权一级市场虽全面建设,但二级市场进展不通畅,因此非法转让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但调查核定十分困难。

5、矿产资源补偿费,按应收尽收存在差距,主要原因,小规模矿山不设帐,难以查实。

6、目前,正处杨钢地区钼业治理整顿的关键时期,也存在一定的不利因素,偷盗矿问题相当严重。其中包括偷设备、偷电缆、偷矿石等现象,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认真做好防盗工作,为重新恢复生产做好准备。

四、为使我区能深入贯彻落实《矿产资源法》,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我们在此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提高认识,加强矿山开采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工作。

在矿山资源优化整合的关键时期,在杨钢地区出现了盗背矿石、偷盗电缆、偷凿矿柱现象的发生,此问题应该引起地矿局、安全局、公安等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一定要在这治理整顿的非常时期,保护好设备设施,确保整改后的正常使用。

2、认真贯彻《矿产

资源法》,在认识上要提高,力度上要加强。要用法律来规范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目前出现问题原因是多方面,其中也有历史沿革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对法律深入学习的不够。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要把短期突击宣传和平时利用各种新闻媒介的广泛持久宣传结合起来,把平时利用新闻媒介的广泛持久宣传和抓住典型违法事例进行新闻曝光的重点突出宣传结合起来。

篇3:兴县国土资源局关于贯彻实施《矿产资源法》情况的报告

我市饮用水水源分为域外水源和域内水源。近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域内各水源地水体、水质总体良好。主要开展了以下保护工作:一是强化了规划引领,开展饮用水水源地名录调整。建立5个省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198个乐清市级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名录,编制了《乐清市生态功能区规划》,出台了《乐清市突发性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应急方案》,建成淡溪水库水质自动监测站,实行24小时监测。同时,定期对钟前水库等其它水源地开展水样监测分析,水质均达II级。城乡一体化建设进展比较顺利。二是强化监管,积极开展水源地环境整治。相关部门和镇街加强水源地监管巡查,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制止和劝导在保护区内游泳、垂钓等现象,整治畜禽养殖场(点)。开展重污染行业整治,依法关停荆雁水厂上游造纸和酸洗企业,禁止任何污染项目进入饮用水源保护区。三是强化生态镇(街)创建,推进库区环境建设。率先推出生态补偿政策,积极创建生态镇街,加快饮用水水源地村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建成淡溪水库、钟前水库等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周边12个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有效减少污水排放量,建成规范化农村集中式水厂195座,受益229个行政村24.5万人,基本达到全市饮用水安全全覆盖。四是强化宣传动员,提高水源保护意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3个主体为水库型的饮用水水源地基本上不存在工业污染源,但也存在不少污染隐患,违反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还时有发生。农村饮用水安全隐患明显,水源地群众的生存发展与水源保护要求间的矛盾依然突出,具体表现为:

(一)法律宣传不够深入,饮用水安全意识仍需提高。饮用水水源保护相关法律法规颁布已多年,但没有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比如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禁止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从事垂钓或其他可能污染水源水质的活动,群众了解不够,对保护水源是公民应尽的法律义务不知道。部分农村群众自己打井直接取水饮用,却不重视水源地保护。

(二)水源地隐患不少,饮用水水质堪忧。饮用水水源地警示标识和地理界碑数量很少,几乎看不到,一级保护饮用水水源地基本未建隔离防护设施。部分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不清,曾发生用水水源被污染事件,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工业污染虽然相对较少,但开山造地、违法采砂、倾倒建筑垃圾现象仍有发生,水源地村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农业面源、畜禽养殖、农家乐、旅游、漂流、游泳等行为带来的污染成为水源地主要污染源。农村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水源日常监测与保护不到位,没有消毒设施或没有坚持投药,供水水质差。

域外原水总磷、总氮有超标现象,水质接近三类。

(三)部门执法不够到位,长效机制不健全。水源地保护涉及部门多,每个部门各管一块,隐患排查常常是看得见管不着,管得着看不见。水源保护区的一些明显违法行为不能得到及时制止,如违法采砂、餐饮污水直排、垃圾倾倒等现象时有发生,下山移民回迁重建房屋呈上升趋势,非法小冶炼打而不死,垂钓和游泳禁而不止,有关部门制度不健全,日常巡查监管和依法打击的力度不够。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周边居民生活污水處理率不高。

(四)生态补偿机制与保护区群众发展的要求有较大差距。主要是补偿资金与保护责任挂钩不紧密。如淡溪镇在库区拆除了34处养殖场(点),大荆镇、仙溪镇关停了9家企业。

三、建议和措施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饮用水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是最大的民生。我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形势还不容乐观。为确保饮用水水源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在我市贯彻实施,确保全市人民饮用水安全,特建议:

(一)深入有效宣传,进一步提高饮用水水源保护共识。要通过各种媒体开展饮用水安全重要性的宣传,让群众特别是水源保护区内的群众了解保护水源与自身行为息息相关,增强责任意识和义务意识,自觉杜绝污染水源地的行为,积极配合做好环保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自觉将生活污水纳管处理。

(二)加大环保设施建设,提高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水平。划定所有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区、设立足够数量的明显警示标识和地理界碑。对一级水源保护区进行隔离防护设施建设。加强备用水源的水质保护,防止被恶化,保证应急用水安全。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强化水源保护区的日常巡查,及时清理垃圾,及时制止游泳、钓鱼等违法行为。加强保护区农家乐等餐饮业污水处理,限期整改,督促达标排放。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对已建环保基础设施要加强管理和维护,落实经费、落实人员,让设施真正发挥作用。进一步加强水质检测,尤其要强化农村饮用水检测能力建设,健全水质检测网络,实现检测信息共享。要重视农村饮用水源的保护,落实镇街、村的工作责任,加强技术指导,建立健全日常管理制度。加快对镇安、智仁、岭底等农村中心水厂的兼并工作和城乡水网延伸工程,让更多的农村群众用上放心的饮用水。

域外原水水质总磷、总氮超标问题,请市政府引起高度重视。

(三)完善考核机制,进一步加大综合执法力度。完善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将其纳入水源地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作为奖惩任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各职能部门要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树立和维护法律法规的权威,形成一致的执法思想,严厉打击在水源保护区内偷排漏排各类污水的行为,严厉打击非法小冶炼和违法采砂行为。要依法追究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游泳、垂钓、毒鱼、捕鱼行为的法律责任,严禁一级水源保护区内搞畜禽规模养殖及垦山造地、旅游开发项目,严禁违法新建、回迁、翻建房屋。要建立多部门的共同协调机制,完善联合执法机制,提高执法效果。

篇4:兴县国土资源局关于贯彻实施《矿产资源法》情况的报告

受市政府委托,向本次会议汇报我市贯彻实施《土地管理法》的情况,请予审议。

我国第一部《土地管理法》是1986年颁布的,今年是20周年。期间经过了2次修正、1次修订。我今天汇报的,是1998年修订、2004年修正的新《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新法)的贯彻实施情况。

一、贯彻实施《土地管理法》基本情况

新法实施以来,我市出台了《关于对市区土地实行五统一管理的通知》、《**市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区土地市场管理促进经济发展的通知》等20多个规范性文件,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制度,土地管理工作逐渐步入了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

(一)宣传力度不断加大,社会各界的依法用地意识逐步增强。新法出台以后,我市把对新法的宣传作为“三五”普法、“四五”普法的重要内容,坚持“6.25”全国土地日集中宣传与日常宣传相结合,采取举办培训班、召开座谈会、发放宣传材料、举办国土资源杯“歌唱**”歌曲创作大赛和土地管理电视知识竞赛等形式,对新法进行广泛深入宣传。1999年以来,全市举办培训班100多期,培训1.5万人次,召开座谈会70多次,发放宣传材料70多万份。通过宣传,各级领导、用地单位和广大群众对新法的认识不断提高,资源忧患意识、依法用地意识明显增强,有力地促进了新法的顺利实施。

(二)耕地保护机制不断健全,耕地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一是建立耕地保护责任制和目标考核办法,明确各级耕地保护的目标和责任。特别是在基本农田保护方面,市、县、镇、村、农户逐级签订了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全市共签订55万份,[找材料 到大-秘-书-网--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确保责任落实到人,措施落实到位。二是建立健全了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缴纳耕地开垦费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区管理制度、监督检查制度等制度,并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五不准”等上级关于耕地保护的各项政策,实现了耕地保护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大力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十五”期间,我市争取国家级、省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26个,争取资金2.2亿元,全市通过开发整理复垦增加耕地3000多公顷。1997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时,确定我市耕地保有量为192969.12公顷,基本农田面积为169943.86公顷,基本农田保护率为88.1%。到2005年,我市经审批的建设用地,连续7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基本农田保护率始终保持在88.1%以上。

(三)土地市场不断规范,土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程度不断提高。一是建立土地储备制度。市及各市国土资源部门都成立了土地储备中心,通过收回、收购等方式储备土地,并制定土地供应计划,根据市场情况,适时推向市场,起到宏观调控土地市场的作用。二是建立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2000年,市政府出台了《**市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办法》;2001年,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区土地市场管理促进经济发展的通知》。两个文件都明确规定,对商业、旅游、娱乐、房地产开发等经营性用地,必须采取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2002年,各市区都建立了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率先在全省全面实行。2002年以来,国土资源部门建立健全了局长办公会集体会审出让底价制度、现场监督公证制度、监督管理方案审批备案制度、公告和信息披露制度、拍卖底价和竞买人报名保密制度等制度,不断完善工作程序,使“招拍挂”工作规范运行,国有土地的资产价值得到充分显现。2005年,我市又进行了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试点。2005年,全市“招拍挂”出让经营性土地129宗,实现政府纯收益9.5亿元,占土地总收益的比例由2000年的6%提高到59%。三是建立地价管理制度。2000年,我市将市区土地划为7个级别,制定了相应级别不同用途的基准地价。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状况的改善,2001年和2004年,又对土地级别和基准地价进行了两次调整,使地价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保证了国有土地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对采取协议方式供地的,供地价格均以基准地价为基础依法进行评估,并经国土资源部门集体会审确认,保证了土地出让的公平、公正、公开,确保国有土地资产不流失。四是建立国有土地使用权挂牌转让交易制度。市及各市都建立了土地交易市场。除城镇居民住房、法院判决等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外,对其他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实行在交易中心挂牌交易,对申报的转让价格低于实际评估价格20%的,政府行使优先购买权。该制度的建立,培育和规范了土地二级市场。土地市场建设的不断深化,使土地资产收益逐年大幅度增加。2005年,全市实现政府土地纯收益16.3亿元,是2000年的10倍。

(四)征地管理不断加强,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重点强化了四项措施:一是规范征地程序。凡是征地前没对土地补偿标准进行听证或测算征地标准达不到我市最低标准的,国土资源部门一律不受理征地审批报件。二是依法适当提高征地补偿标准。新法出台后,我市对征地补偿标准进行了3次调整。2000年,市政府办公室下发17号文件,将市区征用土地年产值标准和地上附着物标准提高了20%左右。2005年,市政府办公室转发《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征地年产值和补偿标准的通知》,规定城市规划区内耕地年产值最低标准环翠区为每亩1800元,荣成市、文登市为每亩1600元,乳山市为每亩1400元;城市规划区外耕地最低年产值标准为每亩1000元。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标准,两项合计不得低于亩产

值的16倍。为有效解决征地中同地不同价的问题,使征地工作更加公平合理,并进一步提高征地补偿标准,按照国土资源部和省国土资源厅的统一部署,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国土资源部门在全市组织开展了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和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制订工作。在城市规划区内征地的,适用区片地价;在城市规划区外征地的,适用统一年产值标准。市区区片地价分了10个区片、5个级别:分别是每亩8万元、7万元、5万元、4万元和3万元;统一年产值分了5个区域,标准都是每亩1300元,补偿倍数分别是23倍、22倍和20倍。目前各市区全面完成了制订工作,待省上批准后公布实施。三是严把征地补偿关。从2004年开始,对新增建设用地,供地报件中必须附被征地村出具的土地补偿费到位证明和被征地农民领取补偿费的证明,否则国土资源部门不予受理和批准供地。四是做好失地农民的安置工作。我市先后采取了货币安置、农业安置、留地安置、转权让利、土地入股等安置方式。为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问题,2004年,市政府下发《关于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意见》,通过“政府出一块、村集体补一块、农民个人缴一块”的方式,把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保障的社会化。目前各市区都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了相关政策。

(五)执法监察机制不断健全,土地执法力度不断加大。市县两级国土资源部门都成立了执法监察科,组建了执法监察支队和大队,建立了市、县、镇、村四级土地动态巡查网络,制定了《**市土地动态巡查办法》,与公安部门建立了联合执法机制,对土地违法案件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2001年以来,扎实开展了城市房地产开发建设用地清理整顿、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开发区清理整顿等集中治理整顿工作,全市共制止土地违法行为500多起,立案查处土地违法案件930余件,拆除违法占地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有力地规范了土地市场秩序。截至2005年,市国土资源局连续3年被市整规办评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先进单位;2004年,被山东省整规办评为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先进集体。

(六)土地调控力度不断加大,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平稳运行。2003年,国务院把国土资源部门定位为宏观调控部门,把土地作为宏观调控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下发了国发〔2004〕28号和〔2006〕31号文件,制定了一系列土地调控的措施。对此,我市态度鲜明,行动积极,措施果断,一是严格执行国家产业和用地政策,从严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做到“三禁止、一严格”,即禁止向违背国家产业政策、高耗能高污染、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的项目供地,严格控制列入国家产业政策限制类的项目用地。二是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认真开展2006年新开工项目用地清理工作。今年国庆节期间,市国土资源局组成7个督导检查组,进驻各市区,对新开工项目逐个进行土地报件档案和实地现场督导落实。对10个违法占地项目全部依法进行了查处,其中依法拆除的4个,没收的3个,移送公安机关立案处理的3个,恢复土地原状的1个;对8个项目进行了罚款;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责任人10人,追究刑事责任的2人,做到了既处理事,又处理人。10月16日,我市新开工项目清理工作顺利通过国务院督查组的检查验收。

(七)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不断提高。一是强化窗口办文工作,提高服务效率。各级国土资源部门都建立了窗口办文制度,把土地审批事项纳入窗口管理,实行“受理”与“办理”分开。依托城镇地籍信息系统,把城镇居民土地登记发证时限由法定的2个月缩短到15分钟以内,极大地方便了市民。2003年,市国土资源局办文窗口被省国土资源厅和市直机关工委分别评为“优秀办文窗口”和“文明窗口”;2002年—2005年,连续4年被市行政审批中心授予“群众最满意窗口”称号。二是坚持开源节流,大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在节约用地方面,全市通过旧城改造、治理“城中村”和“空心村”、处置闲置土地等措施,盘活土地1.6万多亩,节约土地7000多亩。在集约用地方面,2005年,市政府下发31号和38号文件,对30个类别工业项目用地的投资强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化率做了详细的规定。依据这两个文件,国土资源部门在用地审批中严格把关,对达不到我市土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的,坚决不予批地或核减用地面积。我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得到省政府的充分肯定,2006年,全省土地利用管理工作暨节约集约用地先进企业表彰会议在我市召开,我市金猴集团、万得集团、三角华盛轮胎、华力电机等8家企业受到表彰。三是千方百计保证项目落地。2003年以来,我市共争取审批建设用地8.3万亩,综合全省各市城市面积和经济发展、财政收入等因素(这些因素是省上分配用地指标时的参考依据),批地总量排在全省15个市(除济南、青岛外)前列。坚持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供地政策,实行“五个优先”,即优先保证国家、省、市重点工程,教育、卫生等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高科技项目,重点利用外资项目以及资金到位的项目用地。

2003年,市政府被省政府评为全省实施2001-2002国土资源管理目标责任制先进单位。2002-2005年,市国土资源局连续4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单位;2003年,被省国土资源厅评为全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先进单位;2004年,被人事部、国土资源部授予“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05年,荣成市国土资源局、文登市国土资源局被省人事厅、国土资源厅授予“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二、土地管理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社会各界特别是个别地方领导依法用地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个别地方把发展同多占地划等号,认为发展就要多占地,多占地就是发展。有的地方用地根本不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放在眼里,想开发哪块就开发哪块,投资商看中哪块就给哪块,不管符不符合规划。一是把提高征地补偿标准落到实处。征地统一年产值和区片地价批准公布前,严格执行威政办发〔2005〕69号文件规定的征地补偿标准,确保被征地农民的生活水平不因失地而下降。征地统一年产值和区片地价出台后,严格按照新的标准执行,切实解决征地标准偏低和同地不同价的问题。二是严把征地补偿关,确保征地补偿费及时足额到位。征地补偿安置费用不落实的,一律不予受理上报省政府批次征地报件;征地补偿安置费用不到位的,一律不批准供地。探索建立征地补偿款预存制度和统一收缴、发放机制,减少发放环节,防止截留、挪用。

(五)强化国土资源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依法行政和服务水平。一是强化教育,提高素质。在全市国土资源系统深入开展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教育活动,做到全系统干部职工每年轮训一遍,不断提高驾驭新形势下国土资源工作的能力。重点加强基层国土资源所建设,从硬件和软件入手,争取三年内使全市基层所达到“制度全、环境优、业务强、素质高、服务好”的标准。二是健全制度,规范管理。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健全目标决策、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营造求真务实、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三是加强廉政建设,提升国土资源部门形象。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规范权力运行,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优良、廉洁勤政的国土资源干部队伍,为做好新形势下的国土资源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和队伍保证。

篇5:兴县国土资源局关于贯彻实施《矿产资源法》情况的报告

综治维稳会议贯彻落实情况汇报

县政法委:

为认真贯彻全县政法维稳工作会议精神,我局党委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学习,研究部署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

(一)组织机构健全。全县政法维稳工作会后,我局先后召开2次党委专题会,分析研究部署政法维稳工作。并成立以一把手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在局执法监察大队设领导小组办公室,配备综治维稳联络员,建立联系会议制度,由分管执法监察领导牵头负责,坚持一周一碰头,一月一总结,研究解决全局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重大问题。

(二)工作责任清晰。将综治维稳工作纳入单位工作计划和年终目标考核,与其它工作同部署、同考评、同奖惩。与各国土资源所、股室、二级单位签订综治维稳目标管理责任书,将相关责任落实到部门、到人员、到时段。建立本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综治维稳工作实绩档案,对综治维稳工作实行年终考核评优一票否决。严格责任追究,对因工作疏忽、推诿、拖沓和处置不力造成大型 或性质恶劣信访案件的,严肃追究相关部门、领导及人员的责任。

三、强化隐患排查和社会稳定

(一)全方位开展隐患排查。制定完善了行政审批、风险评估和动态巡查等制度。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了4次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及时发现处置违法行为4起,消除矛盾隐患,确保执法安全。开展工程施工安全检查,确保工程安全。开展防火防盗安全宣传和检查,确保机关安全。开展“打非治违”行动,规范开采秩序,确保资源安全。完善防灾预案,开展汛前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汛期动态巡查、应急演练和应急调查,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多举措化解安全隐患。严格执行《信访条例》规定,确立了局长结访日,建立了首问负责制,认真处理初信初访1件,确保无越级上访,来信来访事项办结率、回复率100%。健全完善保密制度,严格执行相关规定,网络管理实行内外分离,档案图件由专人负责,电子监控,借阅严格审查,确保无泄密事(案)件和危害国家安全的案(事)件发生。制定“大下访、大排查、大调处”活动方案,深入基层查民情、了民意,及时调处矛盾纠纷,并坚持一月一分析,一月一总结,一月一汇报。严格执行24小时政务值班,遇有重大时段、重大事件,一天一报。扎实开展“四个重大”和涉稳事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制定方案,成 立风险评估和相关领导小组,坚持做到应评尽评。

三、强化宣传教育和社会管理

(一)多形式开展宣传教育。认真组织学习省、市、县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会议以及县综治委全会精神;按时,按要求参加县综治委全会并组织传达学习会议精神,制定贯彻意见和具体工作措施,在学习上始终做到逢会必说,逢文必学,统一思想,警钟常鸣,并按要求上报工作情况。利用各种媒体营造工作氛围,在局门户网站开设综治维稳工作专栏,公示和宣传工作动态;在局住宅小区设立温馨警示牌,倡导群众崇尚文明和谐的生活方式;在各乡镇开展地灾防治监测员培训和防灾知识宣传,增强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加强与法律事务机构沟通合作,开展依法行政指导培训,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二)多角度加强社会管理。按照《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要求,将责任进行分解细化,并明确了责任领导、部门、人员,不断增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能力。结合国土资源管理职能积极参与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配合龙珠社区网格员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参与辖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坚持主要领导定期带队到综治联系点调研指导工作并上报情况。

四、强化小区管理和平安创建

(一)创新小区治安防范。对内部、直属单位和住宅 小区的安全防范制度进行梳理;开展小区防火防盗安全和卫生大检查,杜绝安全和卫生死角;增加3个可视监测系统;重新划定小区停车位,车辆凭证出入;召开小区住户大会、推选每栋楼楼长,单元负责人;聘请小区治安监督协管员,并建立岗位责任制;制定文明示范户评比方案; 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强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和特殊人群管理工作;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教育,各项制度健全完善,措施落实到位;充分发挥本单位职能作用,抓好在“两新”组织中建立综治组织的协同配合工作。通过人防、物防、技防措施的健全完善,将治安、消防、安全事故的风险降到最低,提升辖区内干部职工、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率。

上一篇:制水设备管理工作计划下一篇:小学作业布置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