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调研提纲(学校)

2024-04-22

教育信息化调研提纲(学校)(精选9篇)

篇1:教育信息化调研提纲(学校)

铜川市教育局樊局长准备4月初左右到各区县调研教育信息化工作,请各乡镇、学校主要依据下面的检查提纲,结合学校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发展的目标、采取的措施等方面,将学校基本情况和底子摸清,数据弄准确。另外,要将各相关部室设备调试正常运转,平时的工作资料收集准备好。

铜川市教育信息化调研提纲

二、区、县中小学校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与应用情况

6.近三年中小学信息技术环境建设情况:

计算机教室建设:学校计算机教室数量,其中多媒体网络教室的数量,计算机师机比与生机比;

校园网建设:是否建有校园网及应用情况;

宽带网络接入情况:是否接入互联网,接入方式、带宽(列举)、金额/年,是否接入省基础教育专网;(校校通)

校内教学资源库建设情况;

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与应用中面临的主要困难、解决措施、成效与典型案例;

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情况;

7.信息技术课程开设与学科应用:

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年段(最早开设的时间)、课时数,信息技术课程的覆盖率。

8.是否开展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效果如何?对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新课程的实施,还有那些方面尚有所欠缺?哪些方面的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9.中小学如何利用和使用教育资源的、开展多媒体教学的情况如何、存在什么问题、学校希望得到哪些教育教学资源、对资源建设的建议。

10.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效果怎么样、主要做法、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工作还应哪几方面需要加强,有何培训需求和建议?

11.对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成效和典型案例进行评价,突出的问题和困难有哪些,对提高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积极性和效果有何好的做法、经验和建议。

三、发展建议

12.对今后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包括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还有哪些建议或意见?

13.城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与网络建设差距,以及对全省加快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14.教育部门领导,尤其是中小学校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和决策的能力现状,以及提升领导信息化领导力的策略建议。

篇2:教育信息化调研提纲(学校)

一、各市州、县和各级各类学校贯彻落实中宣部、教育部、国家民委《关于在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通知》、《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情况、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原因,落实民族团结教育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建立民族团结教育常态化机制的意见建议等。

二、各地中小学和有关院校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的情况。怎样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怎样设置课程?有哪些具体内容?

三、教材情况。有无教材?有哪些教材?教材来源和使用情况?补充教材和教辅资料的有关情况。

四、各地和有关院校开展民族团结专题教育和实践活动的情况。如何开展?有哪些具体做法?

五、各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编写地方或校园民族团结教育教材、教辅资料及教案的情况。

六、各地和有关院校民族团结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师资培养培训工作情况、做法经验和困难问题及意见建议等。

七、各地和有关院校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教学网络资源库建设情况,做法经验和困难问题及意见建议等。

八、师范院校和民族院校设立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专业,培养培训民族团结教育授课教师的情况、做法经验和问题及意见建议等。

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情况调研提纲(2)

一、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发挥情况调查

1.进学校的情况?学校层面怎么安排、设置?(学校将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之中,各年级依据现行语文、历史、思想政治课程中有关民族团结、民族关系、民族风俗、民族矛盾、战争冲突等内容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由教导处负责督查课任教师落实教材中安排的教学内容,教师不得随意将这方面的内容删减或安排学生课外读,政教处每学期安排一至两次民族教育主题班会课,每学年不得少于三课时。)

2.课程内容整合情况。根据各学科课程标准,在思想品德类课程的框架内,小学有关中华民族大家庭和民族团结一家亲等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内容有哪些?初中有关民族常识教育的内容有哪些?高中阶段有关民族理论和民族法规政策教育的内容有哪些?

(中华民族的起源、发展、分布特点;日益悠久的政治联系、日益发展的经济交流、相互包容的民族文化;汉藏一家亲、共建和谐新疆、促进各民族和谐发展;民族问题基本理论即:民族的起源与含义、关系与问题、理论继承与发展;我国宗教政治与民族关系、民族政策及其优越性、当今世界民族问题及对策;弘扬民族精神等内容。)

语文:采撷《诗经》选文、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人物传记《苏武传》。

政治: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我国新型的民族关及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爱国主义。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回民支队、大青山游击队。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区域民族自治制度的建立。北魏孝文帝改革---魏晋时期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抗击沙俄入侵捍卫民族主权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各民族精英共铸中华文明。地理: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南昆青藏铁路的建设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

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现代旅游的发展,使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和文化交流日益增多,从而消除了一些社会民族偏见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防灾减灾工作依靠群众,依靠集体,互助互济有利于民族团结

在新修订的语文、历史、思想品德、健康成长等课程中有哪些内容是关于民族团结方面的?(汉藏一家亲、共建和谐新疆、促进各民族和谐发展;我国宗教政治与民族关系、当今世界民族问题及对策)

3,教师课堂教学情况。教师能否结合各学科教学内容和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民族团结教育内容,不同年级阶段如何让学生了解民族常识、民族理论、民族法规政策?(能,对于不同年级阶段学生依据教材安排内容逐步让学生了解民族常识、民族理论、民族法规政策。)如何培养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意识?(在进行民族团结内容教学的同时,组织学生以身边的民族团结事例和典型人物展开讨论,让学生各述己见,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国家要发展,人民要安居乐业,民族团结是必然选择,只有民族团结进步,各民族才能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意识,之外组织学生开展社会服务实践活动,走出课堂,亲身经历民族交往的过程,深入体会民族团结,各民族相互包容、共同发展的真挚情感。)

4.课时保障情况及其困难。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每学年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的学时合理的课时应该是多少?(15课时)课时保障的困难在哪里?(教学内容在高考中考察所占比例较小,教材及辅助材料相对较少,因而在课时安排上不能保证足额开课)怎么解决?(目前我们还没有相对成熟的对策)

5.教材及其采购专项经费来源情况。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教材有哪些?(现有教科书中采编到的内容,能够利用的网络媒体资料、影象图片资料等。)采用的《民族团结教育通俗读本》吗?(否)是否将民族团结教育教材纳入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科书范围?(否)是否结合实际编写地方补充教材?(否)有哪些?(无)怎么开发的?(无)质量怎么样?(无)

6.激励支持机制情况。开展过哪些中小学样民族团结教育优质课评比活动?(无)是否专门设立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方面的专门课题?(否)是否开发、编译民族团结教育教学资源?(否)有哪些?(无)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app,微信公众号专题网站)进行传播?(是)

二、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其他形式、途径和方法

7.是否指导学生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通过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形式深入了解民族地区的发展变化?(有过,但未能做到长期性。)具体有哪些范例?(事先布置学生走访通过主题班会让学生叙述一下自己知道的少数民族风俗、生产、生活习惯等,利用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之机,请少数民族学生表演本民族舞蹈、演唱民族歌曲等开展班级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8.根据本地本校实际,组织开展过大会、辅导报告、年级大课、班课、班会等哪些民族团结主题活动或体验活动?(组织刊出过民族团结教育的班级黑板报,组织开展过班级民族舞蹈、民歌演唱活动。)是否举办民族团结教育专题形势报告会?(否)是否借助重要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特别是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等契机,组织开展文体活动?(否)有哪些?(无)运行机制是怎么样的?(不健全)

9.能否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综合实践基地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等开展专题教育和实践活动?(能)

三、政策机制保障情况 10.学校是否有条件聘请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模范入物担任民族团结教育的工作顾问和校外辅导员?(否)如有,工作机制是什么?(无)

11.教师是否参加过有关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培训?(无)是哪些层级的?(无)课程内容是什么?(无)培训形式是什么?(无)

12.学校所在地区是否有民族团结教育课专业背景的教师?(无)13.近两年,是否把民族团结教育教学内容纳入小学阶段考察和中考、高考及中职毕业考试范围?(是)举例说明具体有哪些内容?

(选择题

民族的含义是指

A.民族的产生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B.民族的消亡比阶级、国家的消亡还要久远

C.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D.生活在中国土地上所有民族的总称,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采取了特殊倾斜政策,以帮助这些地区尽快脱贫致富。这体现了

A.民族有先进、落后之分

B.国家改变了扶贫方式

C.国家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D.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

2009年,中国修订再版《民族问题五种丛书》。据悉,这是世界上唯一一部由政府组织、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全面系统反应本国少数民族情况的丛书。该丛书是中华民族问题研究的百科全书。回答12-14题。

12.中国修订再版《民族问题五种丛书》,这是因为民族问题关系到

①人民团结和社会稳定

②社会发展和民族发展

③国家统一和边防巩固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集中的表现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迫切要求

A.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

B.促进民族人口的增加

C.构建和谐社会

D.发展民族传统文化

14.西方某些大国打着人权的幌子,企图干预中国的民族问题,这种做法

①企图把我国国内的民族问题国际化 ②图谋达到他们的政治目的③国际敌对势力把民族问题作为“分化”“西化”中国的突破口 ④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4.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是否将民族团结教育纳入督导评估工作?是如何考核的?(是,在考核中做为一项内容加以考核。)

15.是否有专项经费或者常态性经费支持民族团结教育开展?(否)具体经费渠道是什么?(无)

篇3:教育信息化调研提纲(学校)

2008学年度, 原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小学、越秀区盘福路小学、越秀区双井街小学合并组建新的省一级学校——东风西路小学, 是广州市规模比较大的一所一校四区公立小学。

学校采取多校区管理模式, 在建设和发展上也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原来的三校, 有省一级学校, 有市一级学校, 有区一级普通学校;无论是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教育质量、办学条件等方面, 学校之间的差距是突出的。学校校区多、在校生人数众多, 教学资源重复设置, 管理模式不统一等, 急需要打破原有格局重造一个有生机、有活力、可持续发展的学校。

合并后的学校在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大量资金, 初步实现了教学、班级管理、家校沟通等方面的信息化。在教学上, 通过多媒体手段能够以多种形式呈现教学内容, 提供学习资源的网络信息交流平台, 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全面发展;在班级管理上, 利用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处理功能支持学校管理职能, 学生以一种新的形式参与班级建设, 创办班级首页, 记录班级日志, 与教师交流班级论坛和参与网络形式的主题班会;在家校沟通上, 利用校园网络环境, 向家长传输学校教育教学及孩子成长的各方面的信息, 家长及时将孩子信息回馈给学校, 以共同制定出适合学生最优化发展的策略。

二、调研方法

在学校信息化管理发展良好态势的基础上,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 进一步了解、分析合并后的网络信息资源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状况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使用哪些信息化管理方式、教师对现有的信息化管理情况满意程度如何、学生是如何有效运用信息化管理平台的, 家长对于学校的信息接收及处理得如何等问题[1], 从而更好地回答如何才能提高信息化管理在多校区管理的小学教育中应用的实效性, 提出对其今后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三、调研数据的基本情况

1. 调研文献资料

通过查阅网络、书籍, 咨询在校教师等多种途径进行相关数据的搜集, 包括理论数据、教育信息资源类论文、政策数据, 从中吸取相关理念, 再针对学校的具体情况后进行分析, 发现问题, 得出结论。

2. 问卷调查

问卷针对不同的调查对象, 设计不同的问题, 以更全面地了解相关情况。在学校中, 一年级的学生年纪较小, 对网络信息的了解情况不多, 而六年级的学生学习压力大, 功课繁重, 不便于开展调查。因此, 本次调查的对象定为该小学二至五年级的学生及其家长, 以及各科教师代表。

问题分为选择题和开放式问答题两种形式, 前者设置了14道, 后者设置了1道, 共15道题。

问卷调查采取抽样方式, 共发放问卷668份, 回收了644份, 回收率为96.7%, 其中发放《东风西路小学学生信息化管理情况调查问卷》360份, 回收348份, 回收率为96.67%;发放《东风西路小学教师信息化管理情况调查问卷》105份, 回收98份, 回收率达93.33%;发放《东风西路小学家校信息联系情况调查问卷》200份, 回收了198份, 回收率为99%。回收问卷后用EXCEL电子表格对有效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确定有效问卷672份, 占回收问卷的99.4% (以下资料分析限于有效问卷) , 以下是调查问卷分配的具体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侧重于调查对象对学校信息的使用情况, 因此本文数据所反映的情况主要为学校的教学、班级管理和家校联系的信息应用情况。

3. 访谈法

对部分学生、教师、家长进行访谈, 收集征询他们对信息化管理的使用情况及其意见。

四、东风西路小学信息化管理情况的现状分析

1. 信息化管理在教学中的体现

要实现信息化管理, 教学信息化的建设是其中的核心与关键。自教育部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2], 提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教学的整合”的号召以来, 广州市东风西路小学积极响应, 从教学方面可以体现为三个层次:基础条件建设;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人才和制度建设。

(1) 基础条件建设

基础条件建设, 即教育信息设备设施建设、教育信息资源 (信息库) 建设和教育信息网络建设。广州市东风西路小学每一个校区的每一个课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计算机、DVD、视频展示台等媒体源, 并在讲台上把这些媒体源连接起来集中管理, 通过投影机和电动屏幕将影像教学节目展示出来, 以及利用声音设备进行播放;每个老师也都配备一台计算机。

学校注重软件方面的建设。学校建立了一个功能强大的学校网站, 其网址为http://www.yxdfx.cn, 除常规的校网功能外还设置教师个人教育博客、专题网站等版块, 实现了个性学习、远程学习, 方便学生学习, 也提高了学习质量。而在整个学校范围内的计算机都联机到同一台服务器计算机, 提供共享教师备课数据服务, 方便每位教师随时获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学生也通过获取网络信息资源, 以一种新型的自主学习方式投入其中。

根据调查问卷的数据, 东风西路小学的师生大多数都基本满意学校提供的信息资源, 而其中教师则多数想获得网络教学资源中的多媒体课件, 具体情况如图1、2。

(2) 信息技术应用过程

教育信息技术“三深入”是东风西路小学的教育教学原则之一。教育信息技术深入学科, 与课程整合;深入课堂和一切学习场所, 精心设计恰当运用信息技术, 优化教育与学习过程;深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力求产生最大的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功能[3]。具体体现如下:老师们都能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总结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强大的计算能力、存储能力、处理能力以及网络的信息传输能力与资源共享能力, 并结合本学科特点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当中。如语文老师利用计算机和投影仪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英语老师利用VCD播放课文录音, 纠正发音等等;数学教师利用多媒体平台操作课件演示几何图形的变换和计算公式等。

2. 信息化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的情况分析

作为教育工作者, 在社会信息化过程中担负着重大的责任, 特别需要在社会信息化过程中合理、有效地利用好网络与信息技术这个工具辅助班级管理[4]。东风西路小学在班级管理中有效地调动师生的信息运用积极性, 并取得明显的成效。

(1) 利用信息技术, 进行班级日常事务的管理

班级的日常事务, 小到卫生值日、出勤情况, 大到成绩统计、学生特点, 班主任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并要做到点评及时, 奖惩得当。东风西路小学教师借助信息技术的高容性、可更改性, 建立了一个涵盖各方面信息, 随时可加以调整、完善、补充的动态学生数据库, 使得班级的常规管理逐步正规化、细致化。此外, 大多数班级都有各自的QQ群 (如图3) , 学生Q群上的讨论内容也多种多样 (如图4) 。

(2) 利用信息技术, 创新班级集体活动的模式

学校老师提倡大家用数码相机拍摄、记录下趣味活动、社会实践的精彩瞬间, 利用MP3、录音笔进行人物专访的录音等, 让活动更加有声有色。此外, 师生们都有自己的个人博客和班级网页等, 并定期更新、定期展示, 内容包括个人或班级方方面面的信息以及一些通知。这样, 一方面锻炼了学生使用信息化工具的能力, 另一方面也增强了相互之间的交流。现实世界与虚拟时空二者互相补充, 相辅相成, 使班级工作的管理更具实效性。

在班级博客中,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建议设置作文交流平台, 以及对教师或者学生的评价, 但两者的支持情况不一样 (如图5) 。

(3) 利用信息技术, 实现教师管理经验交流的新方式

合并后东风西路小学目前分四个校区, 这对不同校区教师之间的交流造成一定的阻碍。在这种情况下, 借助QQ、博客等, 随时随地交往, 讨论自己的所见所闻, 甚至一些当面难以启齿的小磨擦, 都可以利用那些工具得到更好的解决。教师在腾讯通上沟通的内容中有52%是教学问题, 其次是班级管理中的问题, 占24%, 信息技术主要服务于教师的日常工作。

(4) 利用信息技术, 探索促进学校管理的新方式

东风西路小学采用了校讯通、办公室OA系统等, 及时有效地简化处理琐碎事情的复杂程序, 如请假、报修等。通过网络化管理, 推动了学校办公自动化的进程, 提高了工作效率, 把教师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 有时间从事更有创造性的工作。但是, 学校所采取的办公室OA系统还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使用, 有超过70%的教师认为它的作用一般。

3. 信息化管理在家校沟通上的体现

在小学教学中, 由于学生年龄小、心智尚不成熟、自理能力较弱, 因此家长和学校老师之间的联系显得非常重要。频繁的家校联系需要更好的交流工具来支持。信息化沟通是东风西路小学家校联系的一种重要方式, 而校讯通就是学校信息化沟通的一种重要工具。多数教师和家长都对校讯通持肯定态度 (如图6) 。

学校运用校讯通系统, 主要通过移动短信技术搭建一个用于家校之间相互沟通、信息交流的平台, 主要包括家长短信箱、考勤短信、亲情电话等多种功能。东风西路小学主要应用家长短信箱这种功能。家长短信箱是将手机短信、计算机和互联网结合, 面向家长提供家校互动的专门服务。通过手机短信, 老师将学生在校学习成绩、日常表现、考勤情况、学校的动态和通知等直接发送到家长的手机上, 使家长及时、方便、快捷、全面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并作出相应的互动措施。

根据调查回馈的信息, 有45%家长们希望收到学生在校的情况, 但是实际上只达到30% (如图7) 。

除了校讯通, 不少班主任老师也建立了一个QQ群, 该班学生家长参与其中。在QQ群上, 老师和家长可以非常便捷地进行交流, 家长与家长之间也可互相交流自己孩子的情况。但是, 在众多的沟通渠道上, 教师选择最多的还是电话和校讯通, 分别占了总数的38%。

4. 存在问题分析

(1) 教师教学任务繁重, 对网络资源的创造性应用较少

不少教师反映平时教学任务繁重, 除在公开教学时自制或直接在网上下载教学课件外, 平时很少有时间去制作教学课件或上网搜索合适的教学资源,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只能选择现成的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来辅助教学或将上述资源进行简单的组合后来用于教学, 且这些教学资源主要来自于个人日常的积累。

(2) 缺乏奖励政策

收集意见过程中, 发现老师们是比较少上传数据到网络上共享的, 除非有硬性的规定。不少教师认为, 自己辛辛苦苦做出来的课件, 其它老师不花任何力气就取得自己的劳动成果, 对自己不公平。况且, 在“小学语文”这样的网站上也有不少的教学资源, 虽然质量不太高, 与教学实际联系不紧密, 但还是可以应付普通教学的, 没有必要再将自己的课件上传。根据问卷统计结果, 十分乐意把自己制作的教学资源上传到腾讯通的教师还不到被调查者的一半, 并且几乎所有老师都希望这是有偿的行为, 具体情况如图8、9所示。

(3) 教师与学生很少进行网络信息的交流

虽然班级博客和班级QQ群的发展态势都相当良好, 但是根据调查问卷回馈的信息 (如图10、11) , 教师与学生是很少在网上沟通的。基本每个班级都拥有网站或博客, 师生也有自己的博客, 但是很多时候这些都是为了应付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的硬性要求, 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不到应有的作用。超过60%的学生很少甚至从没与老师在网上交流过。

五、对学校信息化管理的建议

1. 在教学上, 遵循以生为本, 构建关注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技术整合于小学教学是现代技术应用于课程领域的一种具体形态, 必然受到技术应用取向和课程理念的双重影响。学校倡导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 倡导通过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多样化发展需求的教学方式实现上述课程目标。评价信息整合的优劣应注意考察信息技术应用对学生的学习及其全面发展是否有效, 应用是否适度, 而不要过多关注技术应用的多寡和技术是否高超[5]。东风西路小学的信息整合正是遵循这一点, 有效利用教育资源和学生的时间, 踏踏实实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是一种值得倡导和推广的应用方式。此外, 小学生富有创造力与好奇心, 对新事物充满兴趣。学校在鼓励学生接受信息管理的同时, 要注重学生的特点, 教导其合理利用信息资源。

2. 在教学上, 了解教师需求, 建设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库, 同时设立奖励机制

合并以后, 来自三所不同层次的学校老师的教学风格和特点不同, 所面对学生具体情况也不一样, 教师不喜欢已打包的现成教学课件, 他们更喜欢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 按需求大小排列, 分别是视频类、动画类、图形类和文本类。因此学校应该鼓励教师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 对积极参与教学资源建设的教师, 给予大力表彰和奖励。在广州市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获得推荐的作品, 将作为单位和个人在学校评估、教师职称评定、名师评审参考依据之一。

3. 在班级管理上, 切实做到关注学生的信息沟通, 促进学生自主管理

传统的班级管理未能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管理方法僵化且很少考虑到每个学生在班级的主体地位, 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虚拟班级则以一种新的形象走进学生的心中, 从参与班级建设而创办的班级首页到记录班级活动的班级日志, 与教师交流的班级论坛和网络形式的主题班会, 让学生凝聚更多的集体归属感。网络的方式具有隐蔽性, 区别于面对面的交流, 可以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 既保护了学生的隐私和自尊心, 也使教师更容易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

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网络信息管理, 同时关注学生的博客与班级网站, 不要让这些沟通平台如同虚设。切实做到对学生管理从面对面的交流转化成心灵的对话, 能有效地在实践中指导学生对信息进行识别、存储、加工处理,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将学生管理从课堂延伸到课后的生活中。

4. 在家校沟通上, 坚持一切为了孩子的原则, 加强合作沟通, 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利用校园网络环境, 及时、准确地收集、处理并向家长传输学校教育教学及孩子成长的各方面的信息, 家长也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实时及时将孩子信息回馈给学校。有家长表示希望学校能将孩子更多在校的情况反映出来, 以便共同制定出适合学生最优化发展的策略。家校联系信息化在方式上要更多样化, 以实现学校和学生家长之间通过网络连为一体, 达到学校和家庭的互通、互动和共赢。

摘要: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催生了信息化教育这一种新的教育形态。本文通过调研文献数据、问卷调查、访谈法多种方法, 了解合并后的广州市东风西路小学的教育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探究信息化管理在合并学校多校区的教学、管理以及家校沟通等方面的影响, 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合并学校,网络信息化,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教育

参考文献

[1]安文铸.现代教育管理引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

[2]陈至立.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的报告[DB/d].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www.k12.com.cn/k12news/readnews.php3?id=9234.

[3]马宁, 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进程[J].中国电化教育, 2002.

[4]柳栋.交互性、开放性、个别化与辅助作用——多媒体、网络通讯如何应用于教学的思考.惟存教育, www.being.org.cn/theory/MediaNetTeaching.htm.

篇4:教育信息化调研提纲(学校)

周济部长先后来到吉安市中等专业学校、吉安县永和中学、吉安县锦源申谊希望小学,听取了吉安市吉州区、吉安县党政领导的教育工作汇报,与教师们进行了座谈。周济部长参观了学校的教室、寝室、实验室、图书室、电脑室和多媒体教室。周济部长对吉安市吉州区、吉安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区”、“科教兴县”战略,解放思想、务实创新、真抓实干,在巩固扩大“两基”成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育发展环境,整合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办学行为,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等方面的工作表示满意。

周济部长说,这次到江西吉安,来学校看一看,看了以后很高兴。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江西的教育工作有了很好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教师的编制、职称、待遇、津补贴等问题,江西都解决得较好,这是江西省委、省政府重视教育的体现。江西有着尊师重教的传统,各级党政领导历来重视教育。我以前在华中科技大学当校长,最好的学生都是江西的。

周济强调,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只有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把沉重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国正加速完成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战线要紧紧围绕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对教育工作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要进一步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着力把握教育发展规律、创新教育发展理念、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破解教育发展难题,提高教育发展质量和效益。要加快建立健全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机制和制度,促进各级政府以更大决心、更多的财力支持教育事业。义务教育要均衡发展。农村学校硬件建设还要加强,城乡、区域之间义务教育要均衡发展,重中之重仍是农村教育。要逐步解决农村学校教室、操场、食堂问题,现在全国正在实施两大工程:一是农村学校新校园建设工程,江西有300个学校试点,将来所有农村学校都要普及;二是初中建设工程,学校食堂、寝室问题、普九欠债问题,三年内都要解决。

二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入进行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作用,让农村孩子充分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留守孩不能一天到晚都上课,要让农村孩子每天有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1小时文艺活动时间,利用多媒体教室组织学生看电视、电影,丰富学生文艺生活,让学生生动活泼成长。让农村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享受公平的教育。

三是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下一步我们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就是普及高中教育和职业高中教育。学生初中毕业之后实行分流,一半人读普高,升大学;一半人读中等职校,接受职业教育。国家每年为中职学校每名学生资助1500元,这是一种导向。请省市县把职教发展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做好中职招生工作,使职业学校和企业联系更紧,使职业教育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四是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要切实加强师德建设和教师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要注重吸引优秀人才当教师,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让教师成为社会上最受尊重的职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教师队伍建设是下一阶段的最重要的任务。要提高教师待遇,吸引优秀人才当教师。教师人事制度也要改革,不能吃大锅饭,要真正把教师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大规模推进教师培训,使农村学校有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我们要大规模进行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使教师能经常性学习,教师要一边当老师,一边当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

五是要坚持教育公益性,促进教育公平。要促进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困难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进一步健全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让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上得起大学、接受职业教育。

周济最后说,我国教育事业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坚信,只要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十七大报告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十七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教育战线一定能够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作出无愧于时代的贡献。

□责任编辑 雷杰能

篇5:教育信息化调研提纲(学校)

罗湖外语学校在教育信息化方面,长期坚持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核心,打造学科特色为主线,鼓励和培养学生多元化发展的方向,积极开展课改和课堂教学研究,促进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教学的整合,在各类学生竞赛中取得了一些可喜成绩。

一、2012年第十届罗湖区科技信息节活动

(一)精心组织,抓落实

为落实科技信息节的各项工作,学校专门成立了以齐家辉副校长为首的工作领导小组,由教务处统一安排,全面参与了各项活动与竞赛。

(二)成绩喜人,靠平时

学校师生在广泛参与的各项竞赛中,成绩喜人,得益于平时的教学工作的落实。比赛共取得一等奖8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7个。

(把一等奖项目都列出来)

二、罗外学子在“中国计算机表演赛”中获佳绩

2012 年8月,由国家工信部、中国科协、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等部委联合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儿童青少年计算机表演赛颁奖典礼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隆重举行,李铁映、顾秀莲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颁奖典礼。本次大赛全国共有500万中小学生参加,经过初赛、复赛、省分区决赛层层淘汰,最后遴选300人晋级全国总决赛。

在龚睿、于洋两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校何东东、邱志伟两名同学在本届计算机表演赛多媒体制作赛中,分别在LOGO设计和动画制作两个项目中获得全国总决赛高中组一等奖第一名。由于参赛人数众多,竞争异常激烈,全国中小学校总共有15所学校的学生获得多媒体制作赛一等奖,而罗湖外语学校是全国唯一一所同时获得多媒体制作赛两个项目一等奖第一名的学校,罗湖外语学校荣获全国优秀辅导学校奖,两位老师获得最佳辅导教师奖。

比赛活动背景:中国计算机表演赛是一场计算机普及教育和数字网络技术学习与交流的盛会,源于邓小平同志提出“电脑要从娃娃抓起”的指示精神而举办。从1989年开赛至今,前后历时二十二年,已成功举办了二十一届,是我国建国六十年来坚持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普及面最广、科技含量最高、公益性最强的儿童青少年的科技普及教育品牌活动。

三、罗外获得“2012深圳第十届网络夏令营” 学校组织奖

四、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特色实践活动(课题、学生DV作品)

(一)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近日中央电化教育馆发布全国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2立项课题通知,我校袁良平校长主持的《数字文化视角下的中学数字媒体艺术课程建设与应用实验研究》课题,经过省市专家逐级严格审查、层层筛选,最终获得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相关专家们的认可,审核通过获得国家级专项课题立项。深圳仅有2所学校获得专项课题立项。

袁良平校长从2009年起探索性地在中学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这是罗外传媒教育在开设广编、表演、播音、摄影等专业后又开设的一个新兴专业,开创了深圳中学中开展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先河,成为目前深圳市中学里开设该专业的唯一的一所学校。课题主要成员龚睿老师在校领导的大力鼓励和支持下,从2009年起承担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工作,不断地进行一系列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尝试,在教学中将信息技术素养与艺术高考有效结合,根据学生的兴趣,开设平面设计、网站制作与策划、视频短片制作、Flash动画等课程,结合中国传媒大学举办的第五、六届中国(北京)国际大学生动画节“小白杨奖”比赛、深圳市教育局主办的第七、八届网络夏令营活动、罗湖区各届科技信息节活动,连续两年在中国(北京)国际大学生动画节“小白杨奖”小白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共有9人在“小白杨奖”比赛获奖,直接获得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网络媒体艺术类专业合格证,得到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学院院长、专家教授的高度认可。2010年王思沄获得第五届“小白杨奖”网络媒体艺术类三等奖、2011年林嘉华获得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大学生动画节“小白杨奖”网络媒体艺术类二等奖。不只是从软件本身和信息技术角度去介绍,最重要是从数字文化视角下进行创作。技术带来了艺术形式的创新,和艺术从精英向草根的普适化的转变,学生们都可以借助技术的便利,用数字艺术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人人都是艺术家”,因为创作这些数字作品已经简单到人人都好像是专家的地步。

三年来罗外数媒专业学生已经录取到浙江传媒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北师大珠海分校、成都理工影视学院(四川传媒学院)等高等院校数字媒体艺术、游戏设计、数字娱乐等专业35人,让很多孩子圆了大学梦,家长们非常感谢学校,2011年录取到浙江传媒学院的王思沄的家长特别给学校送来 “开创数媒、福泽学生”的锦旗,以表达对学校的感激之情。

《数字文化视角下的中学数字媒体艺术课程建设与应用实验研究》课题是信息学科与传媒、美术学科紧密合作的产物,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实验研究,在校领导的大力鼓励和支持下,课题组主要成员由龚睿老师、传媒科组长孙振宁老师、信息科组长贾力老师、美术组骆伟健老师、于洋老师等实力派干将组成,相信他们一定能完成这项国家级课题。

(二)罗外学生自拍法制教育微电影《阴影》

在深圳市依法治市办指导和资助下罗外学生自拍法制教育微电影《阴影》,是“深圳市提升公民法律素质资助计划项目”之一,是从二百多个普法活动方案中遴选出的四个方案之一。在罗湖区司法局和教育局的指导下,由罗湖外语学校的四十多个师生历时四个月精心拍摄而成。

(三)教育信息化取得的经验与特色

1、建管用并举,重在“管”,落在“用”

2、整合资源,“拿来”与“自创”相结合,自成体系

3、重视校本培训,学以致用

4、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5、助推学生“自主”、“自律”

6、渗透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

7、因材施教,多元发展

8、实施国际理解教育,培养世界公民

(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建设”与“更新”之间的矛盾

2、“管”与“用”之间如何协调的矛盾

3、课堂教学如何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功效

4、如何规范和整合学科资源,真正有效地服务于教学

五、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1、科学规范和构建数字化、信息化校园;

2、充分挖掘潜力,在高效课堂教学和教学管理的高效上下功夫;

3、构建完备的网络教学评价系统和学生成长系统;

4、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挖掘学生潜力,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5、努力创建科技特色校园,实施学科渗透教育;

篇6:学校调研提纲( 和)

一、国家及省规定的课程方案落实,学校三级课程开设情况。(1)学校开全足 三级课程,国家课程(尤其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开设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课、劳技、生命教育、共560学时、达到效果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以及社会性逐步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教学常规执行情况

1、把紧课程设置关和教学计划实施关

我校严格执行省时颁的课程计划,合理编排课程表,开足上齐各门课程,不随意增删课程,增减课班级贴有三表,功课表与学校的总课程表相符。并不定期的由教务处对课程执行情况进行随机抽检。在期初每位老师根据自己所任的学科,制定完整的教学计划,合理地分析所带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把准学期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比较到位,就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培优补差等措施有着自己的思考和认识,并合理地安排教学进度。

2、抓紧备课关

我校的教师备课紧靠《课标》,重点突出,体现特点,落实目标,渗透理念,教学环节清晰合理,富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3、把好质量反馈关

作业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主渠道,也是师沟通的一个大平台,一方面是接收学生学习情况信息,另一方面是教师指导学生的一个平台。同时,作业的反馈功能除了解学生的学习结果之外,也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习过程评价的主要渠道和主要阵地。

4、教师上课的教案都有课后反思,每学期每个教师听

课每周一节,集体备课之后都有评课制度,定期进行检查,并有记录

二、课堂教学的改革与有效教学

2、课堂教学的改革与有效教学。

(1)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教师是否关注学生学习状态,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组织学习活动,指导学习方法,评价学习成果等。教师是否将讲授与自主、探究、合作等方式综合运用。教师能否合理应用现代教学手段。

教师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关注程度有很大提高,教学中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导学习方法,在对学生学习评价上,在关注结果的同时,对过程评价也有所关注。教师多以讲授为主结合自主、探究、合作等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完全能够适时、灵活地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

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是通过分工协作、互相交流、综合概括,从而获得知识的教学形式。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不仅有学生独立思考和操作,而且有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竞争,更有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合作学习虽然是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合作最终获得知识为主要形式,但整个学习过程离不开老师的指导。

学生状态,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知识”为现在的“主动建构知识”。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原来的“机械统一要求(千篇一律)”变为现在的“自主选择”。学生的学习活动由原来的“紧张”变为现在的“生动活泼”。学生由原来的“拘谨”变为现在的“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3)课堂教学效率如何,三维目标的达成度。

课堂教学效率,从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思维的激活度和三维目标的达成度来看,效果比较好。在三维目标的达成度上,教师通过学习新课程理论,课堂教学正在从重认知轻情感、重结论轻过程、重教书轻育人中向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一体全面发展的方向转化。课堂教学在知识技能的训练的同时,更加注重创设氛围情景,注重学习的方法传授,思维的过程展示,给学生体验和领悟的机会,促进、发展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让学生在迁移默化中受到高尚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观奠定基础

三、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整合学校网络资源及远程教育的配备既利用情况,每个班级都配备电脑网络,教师利用的情况较好。每节课都能很好的利用这些资源,使课堂效果较好,学校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学校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和特色形成。校本课程研究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发展需求,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学生特长的形成。个性是人的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每个人的个性各不相同,也决定了他们的需要和发展方向的不同。广水市实验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学生拥有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他们可以根据学校提供的校本课程清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并坚持学习下去,进而形成特长;他们还参与课程评议活动;直接告诉教师自己想学什么、想怎么学,帮助校本开发教师改进、完善校本课程教材内容和教学方式;他们还可以通过不选择某些课程的方式让一些不合理的校本课程自动消失。学校这样做充分尊重了学生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学生的个性发展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终极要求,因此,校本课程既满足了学生的需要,张扬了学生的个性,真正实现了全面发展学生的目标。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校本课程是学校自行规划、设计、实施的课程,是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定向的,所以参与开发的主体不是专家而是教师。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过程中,要以开发者、实施者、评价者、决策者等众多不同的角色,参与开发工作,重新认识和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性质、知识结构、呈现方式等,进而运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尝试新的教学方式。

学校的图书室定期向学生开放,并有借阅制度,实验室的利用率达到100%使学生在实验室中自主的学习和自主探究,其他专用教室利用情况良好。

4、教学研究及培训

(1)教师参加新教材培训情况及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与水平;参加新教材培训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参加上级教研部们的集中培训学习,二是参加学校课程标准学习。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与水平逐渐在提高。

(2)校本教研制度建立和实施情况;

校本教研有制度,有计划,有总结。

(3)教师网上培训和网络教研的开展情况;

网上培训以自学为主,网络教研没开展。

(4)科研课题的立项及开展情况等。

“十五”期间有3项科研课题(2项国家级,1项省级),验收合格顺利结题。

“十一五”期间有有3项科研课题(1项国家级,2项省级),正在进行中。

五、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及学科学业评价制度的建立及落实情况。

(1)是否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评价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有哪些?解决的建议?

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遇到的主要问题、解决的建议:

1、在学校、教师乃至社会上做好宣传工作,取得整个社会的理解和认同。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是帮助学生不断的修正错误、克服惰性不断发展的极好事情。不会得不到社会个层面的理解和认可。

2、建立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的诚信档案。到如果不能坚持实事求是、诚信的原则,一切将成为空谈。在目前的中国,如果一提到推荐上大学的事情,可能没有一个成年的中国人不再摇头。这说明我们目前面临的诚信危机的程度。这更加说明建立学校、教师保证实事求是、诚信机制的迫切形势。

3、尽快形成评价方式和评价过程的一般模式。

尽管教育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提出了甚至是正在落实这项工作,但作为这项工作的主体———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和教师都没有明确的更不用说基本一致的思路。就像已经启动的列车前面的轨道还没有修好一样危险,这项工作就显得尤其紧迫。

(2)是否建立和使用学生成长记录袋?有何建议?

建立和使用学生成长记录袋

建议:

1、记录袋可以展示在教室里,这样学生存放会更方便,也更容易交流与相互参考。交流与分享是发挥学生成长记录袋功能的一个较关键环节,在不断的交流与分享过程中,学生可以体验到成长发展的成就感、自豪感,容易产生奋发向上的冲动。缺少这一环节,记录袋评价的作用就要大打折扣。如果记录袋设计得更漂亮些、别致些也可成为教室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记录袋隔一段时间(一学期、一学年)要不断替换更新,有选择保留,保存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作品,有一些自己觉得不再有意义的部分就可以删去,这一过程就需要学生不断重新审视自己,评价自己。

3、学生成长记录袋是一个“新生儿”,是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用心呵护的一项有意义的工作。它可以清晰显示出一个学生在成长进程中对发展自我的“力求”,可以帮助学生在反思中求发展,在评价中求完美。

一个理想的学生成长记录袋能为我们描绘出一个动态的、完整的、立体的、富有个性的学生发展新画图。

(3)学科发展目标的评价方式及操作情况。

知识与技能的评价(练习、作业、考试的评价等)。

知识与技能:学生知识技能应用能力评价以中学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知识技能应用能力评价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学生练习、作业、考试的评价,形式包括:口答题、实践操作方案、笔试测验小卷、情境测验题、作业题等,在教学实践中边使用边修改,使之不断完善。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教师的日常观察、即时性评价、成长记录袋等):加强对新课标的研读,通过学习,我校学科教师的情感与态度总体目标基本达到:

1、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3、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学习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4、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六、学校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方面的尝试与探索

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创建和谐教育,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新格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优化学科课程,强化活动课程,创办特色学校,创建群众满意的学校,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个性的良好发展,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师教育能力的不断提升,形成人人关注教育,人人关爱学生的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我校根据上级的要求,将在素质教育开放周的时间里,对社会、家长实行开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校本课程关注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也就是说,把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终极追求。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承认学生的差异,而且满足每个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以促进学生的最大限度的发展,也就是说,学生的充分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着眼点和目标,因而课程开发应注重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在开发过程中,我们不仅关注了学生的共同发展,还注重学生的个性张扬。

七、学生在校学习情况。

(1)学校每周学习天数、在校学习的时间、平均每天课时数。

学校每周学习5天、在校学习的时间7小时,平均每天课时数7节。

(2)学生每天的作业量,多长时间完成。

学生每天的作业需要1小时完成。

(3)学生课业负担情况及原因分析。

学生课业负担仍然比较重,主要原因教育评价机制还不够完善,结果性评价仍然占主要地位。

(4)是否组织参加学科竞赛活动。

每学期按计划组织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

(5)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呈现方式。

逐渐由单一性向多元性转变,有评语式、等级式、分数式等。

(6)学校每学期安排的考试科目及次数,学校是否有月考及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是否区县统考,是否排名。

学校每学期安排的考试科目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政治、生物、健康等,次数4次。学校有月考及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是中心统考。有排名,仅作教师教学参考,不公布名次。

(7)在规范学生学习资源管理,有效利用高质量学习资源上的具体做法和建议。

做法:指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学习资源。

篇7:学校教育信息化调研报告

灵宝市五亩乡中心小学

2017年12月

八大平台的建设不仅提高了教师的办公效率,更促进了校内优质资源的传播和共享。

4、紧盯设备应用,助推质量提升。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网络教研应用;

2、电子备课应用;

3、资源积累应用;

4、教研活动应用;

5、数字化管理应用。

5、重视培训指导,突破应用难关

通过不同层次的培训,促使教师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得到不断提高。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多次组织信息技术专兼职教师和网络管理人员参加各级培训,使骨干教师不仅成为学科教学的骨干,还成为了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构建、学科整合的骨干,全面带动学校信息化建设。

6、携手优质平台,助推素质教育

近两年来,我校通过沪江cclak软件,借助沪江网校大量优质免费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在手工、美术、音乐、阅读等方面的素质提升。

二、存在问题:

1、缺乏专业人员

教育信息化牵扯到的头绪比较多,专递课堂、微机室管理、网络管理、资源平台运用等任务繁杂。我校现在采用兼管的办法,遇到专业问题只能求教兄弟学校或者专业人员,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已经成为学校信息化发展的瓶颈问题。

2、缺乏技术支持

每当遇到问题的时候,总是一筹莫展,希望能构建一个专门解决教师问题的平台,每当教师有问题都能得到及时解决。学校有相关问题时能提供解决方案,这样信息化发展就有了坚实基础。

三、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际需求

1、给教师减负

篇8:湖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调研与分析

●调研过程

2014年6月1日至13日, 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抽选、组织教育技术专业48名学生, 在13天时间里走遍了湖南省的东西南北中, 对8个地州市区, 44个县区, 共计288所中小学 (96所初级中学, 192所小学, 每个地州12所中学, 24所小学) 的信息化建设情况和使用情况进行了调研, 主要采用实地调查和访谈等方法。调查内容包括信息技术设备、信息技术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情况。

●湖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分析

1.信息化基础建设不均衡

根据对各所学校的材料进行分类统计, 8个地州市区所在地抽样学校中中学28所, 电脑拥有量3345台, 小学59所、电脑拥有量2790台;44个县及县级以下中学68所, 电脑拥有量3303台, 小学133所, 电脑拥有量2768台。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均衡, 城乡差距大。60%的资源集中在不到30%的省城和地州市区学校, 而镇和乡村级学校很多无任何现代化教学设备。据我们实地调查有14所县及县级以下中学无机房, 49所小学无机房和电脑。在多媒体教室建设方面, 除省城学校外, 每个地州市也只有不到20%的学校教室配有现代教学设备, 近60%的学校只拥有一至两间多媒体教室。大多数学校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活动。

2.学校编制设置不合理, 信息技术教师短缺

教育信息化不仅是教学设备的现代化, 更重要的是人的信息素养的提高, 需要专门的信息专业人才, 这样不仅能保证各所学校的信息化设备正常运转, 也是保证各学校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高的关键。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与运行维护队伍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专门服务于教育信息化项目的教育技术支持队伍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在调查的288所中小学中, 有218所中小学拥有机房, 但为学生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学校不到50%, 50%以上学校基本没有专门的信息技术教师编制, 信息技术教师严重短缺, 信息技术课程有部分学校由其他科任教师承担, 还有个别学校由于缺乏信息技术教师, 机房长期搁置不用, 人为造成设备的老化和过时。

3.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意识不足, 水平不高

尽管国家层面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工作, 但由于受升学率和考核方式的影响, 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及教师的现代教育观念相对落后, 在调查中除长沙地区中小学校教室大多配有现代教学设备, 60%以上教师有意愿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活动外, 各地州市学校教室配有现代教学设备的不足20%, 有意愿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师不足30%。而且大多数学校领导对现代教育技术重视不够, 没有意识到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的必要性, 不能正确把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关系。另外, 有些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存在着一些误解, 仅把信息技术简单地理解为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中加入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 忽略了对相关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学习, 只片面追求形式, 未能根据新的教学要求更新教学方法。特别在乡镇级中小学由于普遍存在教师老龄化现象, 大部分教师在学生时代没有接触过电脑等现代教育设备, 工作后接触电脑的机会也很少, 培训的机会也不多。教师整体现代教育技术水平落后, 信息技术应用无法顺利开展。

●建议

1.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的前提条件是要有一定的硬件设施作基础, 满足基本的日常工作, 尽管国家近年来加大了基础教育信息化硬件和软件投入, 但大多数学校软硬件建设还不能满足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需求, 因此还要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力度, 一是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 如硬件设备的配置, 特别是对县级及以下中小学在财政上给予保证, 专款专用。二是要加强对已有设备的维护和更新升级, 如有的学校的机房是6年前建成的, 一直没有升级改造, 现在基本不可用。三是学校可充分挖掘社会力量, 争取企业和团体的支助, 如新化有一所小学得到几位家长的支助, 在教室配置了现代教学设备, 教师和学生应用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都很高。

2.加强信息人才队伍建设和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

全民的信息化意识和信息素质的提高, 有待于专业化信息人才队伍的建设。目前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与运行维护队伍没有得到应用的重视, 专门服务于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教育技术支持队伍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从事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人员数量与国际标准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 政府要从制度上保证各学校专业化信息人才的引进和编制, 与高校教育技术专业对接, 保证信息人才的质量。另外, 基础教育的教师大多信息化应用意识不强, 应用水平不高, 信息技术与教学结合不够紧密, 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素质和能力还不适应信息化发展。因此还要大力强化基础教育师资的信息技术培训, 要求教师要不断了解信息技术的变化, 具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同时, 应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不仅包括信息技术本身, 更应注重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3.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的力度

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中, 都明确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教育信息化工作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 主要领导亲自抓, 分管领导统筹负责, 行政职能处室归口统筹落实, 务必做到领导到位、机构明确、责任到人、统筹有力。所以, 各地州市应成立教育信息化促进小组, 保障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校的广泛应用。同时, 学校应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来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 为信息化教学提供相应的设备和必要的经费。对在教学中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给予鼓励或奖励。对信息技术应用好的教师在评奖评优中给予加分, 以增强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积极性, 从而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摘要: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 深化教育改革, 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培养创新人才具有深远意义。本文从学校信息化设施、师资、应用三方面对湖南基础教育信息化展开了现状调查和分析, 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建议。

关键词:基础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Z/OL].[2010-03-01].http://www.china.com.cn.

[2]《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Z].教技[2012]5号.

篇9:教育信息化培训现状调研报告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培训;调研报告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7-0040-03

一、背景

教育信息化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建设和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用的阶段,各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结合新技术的教育管理创新及教学模式应用的探索上,随着移动互联网及云平台等新的信息技术支撑平台及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日益普及,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工作者的信息化管理与教学支撑服务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教育信息化培训的现状

基于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系统各类人员的能力要求,我们对目前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的教育信息化相关培训的现状做了一次调研。

1.调研目的

(1)了解近几年教育信息化培训的现状。对国内电大系统、中高职院校及部分高等院校以及企业等其他机构组织的与教育信息化培训相关的活动进行较大范围的调研,获得近三年教育信息化培训开展情况的真实信息。

(2)挖掘培训的真实需求。期望通过对这次调研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培训对象结构、培训内容及培训方式上存在的问题与不合理之处,并从中挖掘出教育信息化培训的真实需求。

2.调研对象

有全国43家电大院校系统提供的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教育信息化相关培训、100家高职院校提供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100家中职院校提供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20多家教育服务类机构和企业开展的有关教育信息化培训活动。

3.调研方式

通过对调查对象公开网站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培训信息、招生简章、通告通知以及学员公开发表的培训心得等进行搜集和整理,统计出全国44家电大院校、200所中高职院校以及多家教育服务类机构近三年来开展过各种级别和类型与教育信息化相关的培训情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归类分析。

4.调研内容

调研信息内容涉及培训的主办单位、培训规模、培训对象、培训时长、培训方式以及全部能了解到的具体培训课程内容。

5.调研结果

此次调研涉及了43所电大院校、200所中高职院校及部分师范院校,另外一个重要部分是调研了20多家教育服务类企业,获得与教育信息化有关的培训共153期,其中以师范院校和电大开办为主,高职院校有不定期的内部培训活动,而中职院校一般是外派型培训。

(1)在开办规模上,根据培训班类别的不同会有两种较大的差别,一种是对外的招生培训,影响力较大。一般由电大和部分师范院校举办,诸如面向全省或全市的集体培训,也有定期和不定期两种形式,但规模都相对较大。另一种是对内的培训,影响面也较窄。主要是面向校内的教师或教学管理和辅助人员,培训规模基本在几十人以内。

(2)在培训方式上,除了湖北广播电视大学、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及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开展过为数不多的在线学习及视频会议方式的培训之外,其他院校和机构进行的均是线下的课堂面授培训,并且一般是一至两天的短期培训。

(3)在培训对象上,主体可以分为学科教师、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三类。这里培训对象是按照培训机构开设课程针对的目标人群进行的分类,其中,管理人员针对的是各院校校长、教务处领导及其他教学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包括教务教学系统管理人员、信息中心技术人员、图书管理员等,还有其他教育信息化相关工作人员、社会上信息技术爱好者。在此次调研获得的153期培训中,针对学科教师的培训有88期,面向技术人员的有63期,而面向管理人员的只有7期。

(4)在培训课程内容上,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培训内容也会呈现明显的偏向性,但总体可以分为三类——理论理念类培训、技能类培训及应用类培训。就目前的开展情况来说,以教学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培训居多,面向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以及面向管理人员的统筹规划与实践应用类的培训还比较少。

(5)对于培训内容的发展趋势,可以通过培训课程内容的三个分类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进行调整,并得到近三年教育信息化培训关注热点的转移情况。

A.理论理念类培训

从2011年到2013年,教育信息化培训课程经历了一个较为快速的发展和转变,从一开始对信息化教育教学的认知到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理念和思考,仅仅一年后的2013年在教师教育信息化培训行业便开始关注到信息化与课堂教学创新、信息化管理的反思与改进、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原则的研究、信息化学习方式的探讨以及在线学习、终身教育等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知识领域。

B.技能类培训

技能类的培训也经历了从计算机基础、网络软硬件知识、多媒体制作技术、教育管理及教学信息化平台操作、网站设计与开发培训转向课程开发技术、互联网资源的高效获取与利用技能、课件制作与课程建设技术、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智能交互教学方式、移动互联网开发技术等更加精细化、智能化的培训内容。

C.应用类培训

应用类的培训主要集中在信息化教育教学管理平台的培训以及信息技术在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从统计结果来看,平台的应用和管理培训较多,而教育教学工作者的信息化能力提升上的培训还比较欠缺。

6.调研的不足之处

此次调研主要以网络调查的形式展开,没有进行培训主体的直接探访。只对公开发表的信息进行了系统的统计,对于没有在网站或其他公共渠道上发布消息的培训并未作统计,因此所搜集到的信息也可能是不完全的。但这只作为我们对教育信息化培训现状总体上的把握,而各院校培训开展的情况和总体趋势是基本一致的。endprint

三、调研结论与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调研结果的总结分析,我们发现目前的教育信息化培训呈现以下特点:

1.培训项目缺乏长期稳定性

由目前的调研结果来看,短期的培训课程较多,定期的培训项目较少,缺少能够提供长期稳定培训的机构和组织。各级各类院校举办培训活动的随意性较大,外派培训对于参训人员的选择上也存在很大随机性,不能满足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升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的需求。

2.培训覆盖面较窄

教育信息化培训的对象主要有三类人员——学科教师、技术人员及教学管理人员,目前的培训活动主要是面向学科教师,针对管理人员和教学服务技术人员的培训目前还比较欠缺。

3.培训内容单一缺乏系统性

在调研得到的培训信息中发现,现阶段的教育信息化培训课程集中在网络化信息化软硬件的操作使用等新技能的培训上,缺乏涉及学校信息化统筹规划与设计实践能力的培训。

4.缺乏科学的培训教材

纵观历年来的教育信息化培训,学院学习的教材大都来自培训讲师个人制作的PPT,没有经过专家多方论证的统一学习资料,在内容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全面性上难以得到保证。

5.培训方式没能与时俱进

虽然现在网络学习已经成为成人教育的主流发展趋势,但从调研中发现现阶段的培训绝大部分是短期的面授课程,很少有通过线上学习的形式进行培训课程的引申和延续。

四、对教育信息化培训的建议

不管是国家教育部对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规划与部署,还是时代科技进步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的能力要求,教师及教育管理和辅助人员对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都呈现出极大的需求,根据对提高教育技术能力的方式调研得知,受教育工作者欢迎的提升教育信息化能力的学习方式依次是参加培训(59.61%)、团体协作(16.94%)、专家讲座(13.68%),这与实际方式自学(56.68%)形成很大反差。因此,形成长期性、稳定性和有效性兼备的教育信息化培训渠道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切身需求。

1.形成长期稳定的培训体系

教育信息化发展到现在,规模庞大,所需求的教育管理、教学指导与应用能力已经远远超出了教育工作者当时所接受教育的能力范畴。应急性、零散的随机培训已经不能满足教育工作者提升自身教育信息化能力的需求。因此,对于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这一长期性的需求,必须建造能够满足教育工作人员需要的规范性培训体系,不仅要有传统的面授课堂培训,还应有与面授课程相关联的在线学习资源做培训的引申和后续应用及反馈,教育信息化培训现阶段亟需专门性的培训渠道来提供长期稳定的培训服务。

2.开发针对具体岗位和人员的专门性培训教材

教育信息化能力需求与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具有很高的一致性,但由于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差异,教育信息化程度也有较大的差别,同时,不同工作岗位对于教育信息化能力的职责和要求也不尽相同。要保证教育信息化培训的有效性,就需要开发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教材,不光要考虑地域和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同时也要将职业教育信息化自身的特点纳入到培训内容之中。另外,在教材审核上,应将能否适应具体工作岗位的需求作为衡量标准,同时,由于科技更新速度的加快,培训内容也要跟上持续更新的节奏。

3.线上与线下结合

目前来说,市场上具有良好学习体验的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培训还没有较为典型的案例。教育信息化学习人员需要的不仅仅是门户网站上的招生通告和报名表,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培训内容是不是所需要的知识,能不能找到相关的学习资料进行个人的预修,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没有一个圈子方便共同讨论困惑的难题,以及培训结束后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经验总结,能不能依托线上的学习通道反馈给讲师和更多的学院,进行持续性的讨论研究,共同进步。因此,在筹备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培训之初,就将培训的延续性作为设计的最重要原则。

4.培训资源共享

培训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是极其耗时耗力的事情,但大部分培训班在面授课程结束后便束之高阁,利用率与开发成本严重不相符,由于知识更新的加速,课程本身被再次利用的机会也比较小,也造成了培训费用昂贵的现状。在网络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学历教育如网易公开课等已经开始引进各种优秀资源,充分发挥学习平台的作用为学习者服务,作为教育信息化本身内容的培训工作也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线上的网络渠道将开发的课程通过免费或收费的方式进行有效传播,同时也将培训课程本身曝露于公众的审核与评判之下,大浪淘沙,优质的内容能够得到更多的肯定与推广,更有可能被应用于工作实践当中,进而获得更多的反馈和关注。

参考文献:

[1]陈涛,吴青青.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在教育信息化上的建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0).

[2]吕艳芬.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个案研究[J].科技资讯,2011(30).

[3]曹佩德,马林妹.创新教师发展之路——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9).

[4]杨渊云,周航.始终把教师培训贯穿于广西教育的全过程[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8).

[5]王海燕.教师培训的意义回归[J].教育科学研究,2011(12).

[6]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探究[J].青海教育,2011(Z3).

[7]曹志国.教师培训,如何更有效地转化为“专业成长”[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2(1).

[8]侯晓红.探析当前教师培训学分制管理的信息化[J].河南教育(下旬),2012(2) .

[9]丹林.循序渐进:有效教师培训的必然要求[J].中国教师,2011(11).

[10]瞿凡.高职院校教师培训途径及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15).

[11]王晶.教师实践性知识对教师职后培训的启示[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5).

[12]王明高.教师职后继续教育的几个误区及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5).

[13]张红.专业化背景下的教师知识结构[J].科技信息,2010(36).

[14]涂云海.基于胜任力的高职院校教师培训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0(22).

[15]粟艳玲.高职院校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10).

[16]唐丽萍.基于知识结构的高职教师培训模式的建构[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11).

[17]邹娅玲,王艳,邹艳梅.高职院校教师培训需求分析[J].经济师,2010(11).

[18]马宪平.经受考验 防范危险 开创首都干部教师培训事业新局面[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1(5).

上一篇:基于风险导向原则构建基层央行内控评价体系的思考下一篇: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复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