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小学生作文我爱秋菊

2024-05-01

四年级小学生作文我爱秋菊(通用17篇)

篇1:四年级小学生作文我爱秋菊

秋菊,又名菊花,别名九华、黄花,帝女花。菊花被称为花卉四君子之一。

我们一走进公园,就看见了绿色的草坪,它就像一个绿茵茵的地毯,恨不得可以马上睡上去。我看见了花园中,有一朵朵黑心菊,它们的花心隆起,紫褐色,非常大,花心有橄榄绿的“爱尔兰眼睛”。

除了黑心菊,还有天人菊,有的花瓣是金黄的,有的花瓣却是浅黄的。不管颜色是什么,花瓣都非常大,花心却非常小,茎部带有紫色,真是“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这些天人菊之中,还有个别白色的波斯菊。当然,波斯菊的颜色不仅仅有白色,还有紫红色和粉红色,它们的花瓣是舌状花瓣,每一朵花都是八片花瓣,每一片花瓣都是倒卵形。

在日本有一个传说,古时候从中国驶出的一条大船,载了12个贵族童男童女,去找长生不老药。大船被风暴冲到一个无人荒岛,被迫住在那儿,并在岛上种下了金菊花,之后那里人们就称为“日本”。

菊花,历史真悠久呀!

文/荷苇(四年级)

几阵秋风拂过,一股股秋菊的淡雅清香,随风钻入了鼻孔,真是沁人心脾。

秋菊又名菊花,别名九华、黄花、帝女花。它的花语在古代用来被视为孤标亮节、高雅傲霜的象征,代表着名士的高洁品行与卓尔不群的风范。

黑人菊是秋菊的一种,它的花期自初夏至降霜,耐旱。花心隆起,紫褐色,花心有橄榄绿的“爱尔兰眼睛”。周边瓣状金黄色的小花。

天人菊也是秋菊的一种,舌状花黄色,基部带紫色,色彩艳丽。

波斯菊虽然是菊花,但它也是一种格桑花。舌状花,紫红色、粉红色或白色,舌片椭圆状倒卵形,花瓣八枚,管状花黄色。

格桑花,在藏语中叫“格桑梅朵”,是一种生长在高原上普通花朵,杆细瓣小,看上去弱不禁风的样子。可风愈狂,它身愈挺;雨愈打,它叶愈翠;太阳愈曝晒,它开得愈灿烂。寄托了藏族人民期盼幸福吉祥的美好情感。在藏族眼里,一般叫不出名字的野花,都可以称为“格桑梅朵”。

有人喜欢花姿典雅、鲜艳富丽的牡丹;有人喜欢花瓣丰满、花香袭人的茉莉花;可我却喜欢被称为中国花卉“四君子”之一的菊花。

文/荷毅(四年级)

公众号:61作文

篇2:四年级小学生作文我爱秋菊

在这个世界里有无数种花,它们都受到了大家的喜爱和赞赏。有人喜欢高贵的牡丹,纯洁的百合,艳丽的玫瑰……而我却喜欢朴素淡雅的菊花。

菊花有着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古往今来它不知受到多少人的称赞,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从宋朝起民间就有一年一度的菊花盛会。古神话传说中菊花有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中国历代诗人画家,以菊花为题材吟诗作画众多,因而历代赞颂菊花的`大量文学艺术作品和艺菊经验,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名著佳作,并将流传久远。我从书中还知道了菊花的花语,万寿菊代表友情;矢车菊代表纤细,优雅;买麦杆菊代表永恒的记忆,刻画在心……菊花的颜色数不胜数,有红、黄、白、墨、紫、绿、橙、粉、棕、雪青、淡绿等。

众多菊花中我最喜欢“绿牡丹”,它的花瓣是淡绿色的,花形娇小,给人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使我不由自主的喜欢上了它,或许是因为它很难栽培出来,或许是它给我的感觉不一样把!我喜爱菊花,不仅喜爱它的形态、香味儿还喜欢它那高尚的品格和面对风雪毫不畏惧的精神。菊花难道和我们人不一样吗?同样的生命,同样生活在这个世界里,可是菊的顽强、低调以及各种精神,我们人有学到了多少呢?我们应该发扬菊花精神,做时代新人!

篇3:四年级小学生作文我爱秋菊

记得有一位作家在一篇文章上说:“台湾的鸟不语, 花不香。”我相信这位作家一定是住在台北市。在台北市, 看到的是高耸的洋楼, 蛛网般的电线, 根本看不到鸟, 自然听不到鸟语。台北市早已是寸土寸金, 即使有豆腐干大的一片院子, 一般都铺上了水泥, 偶尔在阳台上种一盆花, 过多的二氧化碳使花朵变暗, 叶子发黑, 连新鲜都谈不上, 自然不会散发香气。只有住在郊外的人, 才知道位于亚热带的台湾, 一年四季都有鲜花吐香, 一天到晚都有鸟语不休。

我爱乡间的清晨, 早上从屋子的后窗里望出去, 是竹梢树影, 农夫荷锄, 从河堤上走过, 把黑色的剪影投在窗上, 窗棂 (línɡ) 截取了远山的一角, 作为背景。在背景的树梢修竹, 蓝天白云之间, 点缀 (zhuì) 着人物, 构成了一幅生动逼真的画。

我爱乡间的黄昏, 晚霞染红了田野, 微风吹过, 秧苗摇曳 (yè) , 田埂上有牛在默默地啃着草, 偶然抬头, 长鸣一声, 是那么幽扬悦耳, 这是一幅大自然的动人图画。

太阳下山了, 带着孩子, 沿着野草高过小腿的小道散步, 让晚风轻拂着发丝, 让蝴蝶绕身飞舞, 从缀满野花的山坡上回来, 满身都是花香。

我爱乡居, 因为在乡间无需购画, 有大自然的杰作供我自由欣赏。不必种花, 却有四季闻不尽的花香。虽不养鸟, 但每天有盈耳的鸟鸣。

篇4:小学四年级作文教学反思

关键词:新课改;三维目标;情感;价值观;小学

在小学阶段,作文教学可以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和重

点。在一定程度上,小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是学生是否掌握了语文各种知识及运用能力的诠释,也是学生人文素质的体现。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作文写作能力处于由浅到深、由表到里的水平,是作文写作能力提升的关键期。新课标中四年级习作教学要求学生能把想说的话写下来,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就是记流水账,语言枯燥、单调,不能清除表达内心所想,这些现象屡见不鲜。

一、小学四年级学生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较大

在小学四年级作文教学中或多或少的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师成了学生作文学习的主导,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信息,没有思维发散和想象的机会,造成学生不会思考、不会写作。在作文评阅阶段,由于作文量大,看起来耗费精力,教师对学生的评语也缺乏针对性;在作文讲评阶段,教师容易忽视该阶段的讲解,只是采用范文朗读让学生学习,这样对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2.学生阅读量不足,作文素材积累不够

在小学阶段,学生必须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来积累写作语言,而事实是教师重视语文教材的讲解,占用了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教师布置学生课下阅读作业,但忽视学生阅读作业是否真正落实;学生也忽视阅读作业,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不完成作业教师也不能发现,同时学生认为课外阅读对成绩提高没有明显效果,总之,师生都没有摆正课外阅读的重要位置。

3.阅读、练习、写作相脱节影响着作文教学效果

阅读是作文写作的基础,练习和写作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途径,而就目前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说,阅读任务落实不到位,教师在上课更多的注重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对于课下的阅读关注较少,除此之外,学生的作文实践机会较少,学生只有在考试的时候才有写作的机会,由于作文从学生写作到教师评阅都需要大量的精力,因而受到学生和教师的忽视。

二、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教学策略

小学四年级作文能力在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在小学阶段打好写作基础,为以后初高中的作文奠定有利条件。

1.重视并落实学生阅读,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兴趣是需要培养的,对于小学四年级的作文写作来说,通过让学生进行阅读来激发起写作欲望,是提高作文写作能力的前提。教师要为学生进行科学的阅读指导,给学生布置适合的阅读作业,要求每一个学生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本,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的美句妙词摘抄下来,每节课由一名学生分享给大家他收藏的优美的句子或者推荐一本书籍,以及为什么推荐这本书等等,让阅读资源共享。这样,通过阅读让学生积累的写作素材,在写作过程中不自觉的就会有话可说。

2.创新作文教学方法,挖掘学生写作潜力

教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经常给学生布置作文写作作业,可以让学生进行片段的短篇作文练习,不拘泥于作文形式,让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任思想自由放纵,这样让学生形成了具有创新思维和想象力的抽象世界,有利于以后作文的写作。教师还可不定期的开展作文讨论课,与学生进行及时沟通和交流,共同探讨如何让作文写作教学更加贴近学生。

3.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打好写作基础

对于小学四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在语文课程教学的各个阶段进行贯彻和落实,例如,在进行语文教材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在遇到适合作文写作的词或者句子时提醒给学生,让学生重点学习一下,在教材课后的阅读资料里也可以总结出作文写作的词句,同时,除了教学资源外,来自生活的信息资源更能触动学生的写作灵感,一段音乐、一句广告词、一个念想等,都可以让学生有所感悟,激发起写作欲望。

参考文献:

[1]唐友发.浅谈小学四年级作文的材料积累.中外教育研究,2010(8).

[2]易海林.小学中年级习作有效教学初探.快乐阅读,2012(15).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正阳

街小学)

篇5:小学四年级作文:我爱看书

我从小就不爱看书,妈妈总是说我是新开的茅厕三天香。

一天,爸爸高兴的说:“看,我给你买了《蓝猫淘气三千问》《作文精选》……”我听了,恨不得把书丢掉,但看到书那么贵,也只好勉强看一下,有时还偷工减料。

一次,老师叫我解释“排山倒海”的意思,我不会解释,于是,我就蒙一个说:“是把山排除,把海打倒的意思,”教室里哄堂大笑,我顿时觉得非常尴尬,突然想起上次书上写了“排山倒海”的意思是……,我没看,我恨自已没看,后来,我再也不那样了,从那以后,我看书仔细了,哪怕是一篇,我也要认真地看完,过了一段时间,我的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篇6:小学四年级作文我爱春天

春天,桃花们争奇斗艳,缀满枝头。一枝枝,一簇簇,数不胜数!桃花色彩各异,有红的、粉的、白的、半粉半白的……应有尽有,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一阵温柔的南风吹来,一树的桃花就随风舞动犹如少女翩翩起舞。有些柔弱的桃花从树上慢慢飘落下来,宛如一只只美丽的蝴蝶。极目远眺,又像从天而降的皑皑白雪,有着非同一般的美。这就是春天,我爱春天。

春天,郁金香的“小酒杯”里盛满各种饮料,有可乐,有橙汁,有葡萄酒……她们高举酒杯,似乎随时准备邀请春姑娘来品尝着美味的琼浆。我漫步在郁金香盛开的草地,陶醉在郁金香浓郁的清香里。这就是春天,我爱春天。

篇7:我爱读书小学四年级作文

自从我读小学以来。就一直喜欢看那些名着。这些名着不但丰富了我的见识,还增长了我的阅历,提高了我的作文水平、学习成绩。对我来说,读书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老师有时在课堂上提一个问题,同学们都不知道,而我却能轻而易举地说出来。老师经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回首看看那五千年文明的悠悠华夏,哪个伟人不是因为读书而起。老子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望头看看那一望无际的地球,哪个科学家不是读书而生。

我喜欢读书,不仅仅是因为这些。有时候,我常常被书中的情节所迷住,拿着书津津有味地看着,不知不觉就看了几个钟头。我喜欢读书,是因为喜欢《三国演义》中的关羽、《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和《水浒传》中的武松。在书中,能够听到几千年前的古人的声音。所以,我喜欢读书。

篇8:浅谈小学四年级语文作文教学

关键词:教学效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作文是展现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教师来说,作文教学也是检查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下面就目前小学生作文现状作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小学生作文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小学生写作内容,标题千篇一律,没有创新性。很多时候作文的内容都是雷同的,例如,帮助老奶奶过马路、拾金不昧等老掉牙的素材,学生为了应付作业甚至不依照真实情况进行虚构。同时学生的创新性也不够,不敢尝试新颖的体裁来写作。

2.作文教学方式单一。教师很多时候再作文教学时只侧重要求学生对句子和词语的搭配,忽视了学生内心的想法,其实小学时期的孩子内心是天马行空的,素质教育也不是要求学生去写八股文一般的模式作文。这种扼杀学生兴趣的作文教学方式不仅不会让学生的作文有所提高,反而会造成更多反效果,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二、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效率的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自我创新能力。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里有很多的优秀的作品,教师除了要教导学生如何赏析课文,也要鼓励学生去写读后感。学生观察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观察思考,然后再让学生以文字或者口头表达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可以让学生乐于观察、主动观察,能够将观察到的事物应用到作文的写作中来,提高学生作文内容的充实性和创新性。

2.作文教学中着重于学生情感的培养。好的文章即使没有华丽的辞藻也能饱含深情,小学生的作文所蕴含的情感也不能忽视,有真情实意的文章更能打动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也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感。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也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写作,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说真话、说心里话。

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给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教学素材和启发,教师也要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潜能,打破传统的假、大、空的写作模式,这样不仅教师的教学水平会有所提高,也能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语文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周光林.语文创新教学的尝试[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0(12).

(作者单位 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二中学)

篇9:我爱秋光小学四年级作文

秋,不光会打扮自己,还会改变自己呢!早晨,秋光温和地照耀着大地。你别看早晨这么舒服,到了中午,就会显露出它的另一面。中午,明媚的阳光马上变成炎热的阳光,烧着大地,威胁人们脱衣服。但是只要到下午五六点钟,它就要“下班”了。这时就又凉爽起来了。

秋天的阳光其实还有一个作用,它有催熟剂的功能呢!它来到田野里,把白如雪的棉花催熟了。远远看去,真像满片的雪花啊!还有一个个绿绿的豆荚,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好像一地的碎金,漂亮极了!秋天的果子更是快熟,你一进果园,便会看到满树的苹果如一个个小孩子的.脸,红的可爱。你摘下一个苹果,咬一口,那味道让你回味无穷。一股股汁水流到你的嘴巴里,你会顿时精神百倍。还有秋天的橘子,你把皮去了,便会看见鲜嫩的果肉。k一瓣放进嘴里,甜中带酸的味道是用语言无法形容的。桂花在秋天会绽放出她独特的魅力,发出迷人的芳香让香味飘散。还有玫瑰,它把它的香味传向远方,被人们称为“花中的女皇”。

篇10:小学四年级作文:我爱大海

早晨,天刚蒙蒙亮,此时的大海一片宁静。不一会儿,海滩上便热闹起来。我们这些孩子最喜欢到沙滩上捡贝壳,这些贝壳形状各异,五彩斑斓,让人爱不释手。调皮的海浪弟弟看到有那么多的孩子来跟它做朋友,便毫不吝啬地把一些小海鱼、小海虾、小海螺当做礼物送上岸来。我们像发现了巨大的宝藏似的、惊喜不断!大人们听到我们的欢笑声,也纷纷加入捡贝壳的行列。

中午,此时的太阳火辣辣的,但我们不怕烈日炎炎,依然留在海滩上互相追逐嬉戏、玩耍,有的躺在遮阳伞下用沙子将身子埋起来,享受着沙子浴;有的边喝饮料,也欣赏海的美丽;更多的人会选择跳进海水里尽情嬉戏,享受大海的抚摸……

傍晚,夕阳即将落山时,将那一缕缕金色的光芒洒在海面上。这时的海变成了金色,我看着看着不由得感叹大自然的神奇,让我们领略如此壮观、如此美幻的画卷。忽然,我看到一条小海鱼从我面前游过。它一边游一边摇尾巴,好像在向我招手:“欢迎你,亲爱的朋友!”

大海开始涨潮了,海浪一个接一个地向岸边扑过来,打在岸边的礁石上,溅起朵朵浪花。

篇11:小学四年级作文:我爱大海

清晨,海是雾蒙蒙的灰色,天也是灰的水天一色,像一个大笼子似的笼罩着大地,大海还没有睡醒,现在的海是沉静的海。

上午,海是变幻无穷的,天上的云色彩丰富,有黄的、白的、淡紫色的、青色的、鲜红的、还有黑的,等等,在云的衬托下海更是五颜六色的,在海的边上是黑色的,再往里走几步就变成了淡蓝色的了,再往海的深处游几下,就变成了深蓝色,再往前抬头一望,那里的海已经变成青色的了。这时的海是变幻无穷的。

傍晚的海,远看上去是蓝色,近看上去是灰色的,风平浪静,太阳慢慢的下山了,云里渐渐变成了橙红色。但一透出来和海的颜色一结合,就变成了黑色,犹如一座座黑山,要是不熟悉那片海的人很容易就把犹如黑山似的海当成陆地,这时的海是凄凉的。

夜晚的海,阴云密布、狂风呼啸、惊涛骇浪,要是在海上的人需要多么大的勇气来度过这个难关啊!这时的海是让人恐惧的。

篇12:《秋菊打官司》中秋菊形象分析

关键词:《秋菊打官司》  秋菊  王庆来  农民

《秋菊打官司》是由张艺谋执导的一部关于农村现实生活的影片,该片围绕秋菊打官司展开故事情节,通过村长强词夺理、秋菊坚持上访、村长赔钱不赔理、秋菊再次上访等情节,真实再现了农村的生活状态与人物关系,表现了农民自我意识与权利意识的觉醒。影片中导演采用了许多偷拍的生活场景,通过带有真实感的镜头展现了秋菊的执拗倔强、单纯朴实,赞颂了农村妇女的朴实、坚强、自尊、自信,表达了导演对社会法治、父权制度等问题的深刻反思。

一  自尊自爱自强的上访者

第一,自尊。《秋菊打官司》以上世纪90年代为时代背景,在这一时期“文革”的阴影渐渐散去,市场经济得到长足发展,民主、平等、自由、法治等现代意识开始深入人心,这种民主宽松的政治环境唤醒了中国农民沉睡的自尊意识,普通农民都觉得自己已不再是二等公民,村长已没有什么特权,张艺谋就借秋菊形象艺术再现了农民自尊意识和权利意识的觉醒。片中,村长王善堂踢中王庆来(秋菊的丈夫)的下体,并导致王庆来肋骨骨折,秋菊立即找村长说理,村长不以为然,且拒不认错,秋菊就到乡镇政府去告状,在派出所李公安的调解下村长同意赔偿二百元钱,村长虽然赔了钱,但是心里不服气,就将钱扔到地上,让秋菊一张一张地去地上捡钱。秋菊觉得村长没有向自己道歉,就果断地将钱交给村长,再次到县公安局上访,经过县公安局处理后,村长把钱交给了王庆来,还是没有道歉。为了讨要“说法”,秋菊又踏上了上访之路,并上诉到市中级法院,最终赢得了官司。片中,秋菊以自尊自强的人格魅力赢得了严局长、李公安、县局民警的认可,也博得了人们的理解与支持。

第二,自强。在《秋菊打官司》中,秋菊是一个内心朴实、性格倔强的普通农村妇女,虽然她生活贫困、知识浅薄、身单力薄,但是她性格坚强,坚韧不屈,为了讨要说法,顽强地踏上了上访、上诉之路。最初她的上访行为获得了丈夫与家族成员的支持,随着矛盾深化,丈夫王庆来和其他家族成员开始反对秋菊打官司,但是秋菊不为所动,坚持要村长王善堂赔礼道歉,并倔强地走上了上访之路。片中,秋菊常常挺着肚子步履蹒跚地行走于上访的路上,勇敢地面对生活磨难,坚持不懈地维护自己的权益。比如,当丈夫万庆来踢成骨折之后,怀孕六个月的秋菊与妹妹拉着板车,踏着积雪把丈夫送到卫生院;在到乡镇告状时,她与妹妹蹒跚地行走在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在去县城告状时,为了筹够住宿费、吃饭钱和路费,秋菊与妹妹拉着辣椒到集镇上叫卖。当村里人对上访告状指手画脚时,秋菊也没有因此退缩,而是勇敢地踏上了弯曲的乡间小道,艰难地坚持“讨要说法”。

第三,自信。秋菊是一个坚强不屈、有主见的农村妇女,她并未像普通女性一样放弃权利追求,而是勇敢地走上了告状之路,并顽强地坚持下去,甚至将村长上诉到中级法院。在告状过程中,秋菊饱受挫折,但是秋菊总是倔强地认为,法律不会歧视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秋菊之所以选择告状,并坚信自己一定能够“讨个说法”,其自信心源于她那朴素的公平意识,“我就不相信没有个说理的地方”。这种朴素的公平意识源于人们对社会公正的信任,也是人类社会的价值理想和终极追求,正是基于这种根植于内心的公平意识,秋菊选择了将上访之路走下去。比如,当村长让秋菊拿钱了事时,秋菊理直气壮地对村长说“完不完,你说了不算”。在面对严局長时,秋菊也是这样说的,“我就不明白,村长为什么不能给我认错?”。

二  懵懂的传统伦理挑战者

在《秋菊打官司》中,秋菊生活在贫穷落后、偏僻闭塞的小山村中,这里是以村长为中心的、自给自足的乡村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都带有浓重的宗法社会色彩。在这个封闭的乡村社会中,村长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行政职务,还继承了传统社会中族长的一切职能,是正义、权威、法官的化身。片中,张艺谋借用生活中不太常见的民告官案例,表达了对《行政诉讼法》的支持以及对中国农民的深切关怀,“农民们那朴实单纯的乡情,以及周围所有人那家庭式的人际关系……因此为他们拍了这种电影”。

从社会层面上看,秋菊既是民告官的典型代表,也是自我意识、权利意识觉醒的现代农民。片中,为了给丈夫王庆来讨要“说法”,秋菊走上了艰难的官司之路,直到最终讨到了“说法”。在塑造秋菊形象时,张艺谋并未运用高、大、全的符号化语言,而是将秋菊置于完整的真实场景之中,如屋檐下的红辣椒、载人的农用三轮车、孩子满月时的钻馍圈、集市上的毛主席画像、明星贴画等,通过这些场景营造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与地域特色,构建了落后和潮流并存的乡村图景,也使秋菊形象变得生动形象、亲切自然。比如,为了改变经济状况,提高家庭收入,秋菊用板车拉着辣椒到集镇上叫卖;进城上访时,为了节约开支,秋菊常住在条件最差的旅馆。这些镜头与故事情节展现了秋菊贫穷、落后、简单的生活状态,也与秋菊的生活条件、生活方式完全吻合。片中,虽然秋菊文化水平不高,也没见过什么世面,但是秋菊并不是蛮不讲理的农村泼妇,相反,在许多地方都显得通情达理。比如,秋菊总是细心地照顾妹妹,能够听取李公安、严局长的意见,还一再声称“钱不重要,只是为了讨个说法”,这些都使秋菊形象变得更加丰满。虽然秋菊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的种种优点,但是秋菊绝不是唯唯诺诺、隐忍退让、逆来顺受的“老好人”,而是传统社会的叛逆者与社会权威的挑战者,她总是勇敢倔强地挑战权威,坚持不懈地讨要说法,直到让村长王善堂受到应有的惩罚。

表面上看,秋菊是受到不公正待遇时勇敢地寻求法律保护的女性形象,是挑战传统权威的现代农村女性形象。事实上,秋菊并不是拥有独立意识、民主意识、平等意识、女性意识的现代女性,她的思想观念和社会认知使她不具备颠覆父权制文化中的女性意识,更不足以支持她走上彻底觉醒的反抗之路。只能说秋菊是一个懵懂的传统伦理的挑战者,是父权制社会中女性对生儿育女的母亲形象的固执坚守者,是一个现实的、想要儿子的理想母亲。首先,秋菊所讨要的“说法”并不是现代人眼中的公平、正义、尊严、人权等,而是宗法制度下为人们所看重的家族“颜面”。因为在村民看来,村长就是族长,村长打王庆来就如同家长打孩子一样,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只不过村长踢中了秋菊男人的“命根子”,影响了王庆来做“父亲”的权利,也影响了秋菊能否完成“母亲形象”,正如叔本华所说,“女人的存在仅仅在于繁殖……女性最大的人生价值就是完成对母亲职责和母亲身份的认同”。在传统社会中生殖能力是男人尊严与传宗接代的象征,是家族生存与延续的命脉所系,正如古人所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伤害生殖器是一种超乎寻常的羞辱,其意义已经超越了族长权威与家族尊严,正如秋菊所说,“村长就能往人那地方踢?”。正是在这种根深蒂固的宗族观念的影响下,秋菊决定向村长讨“说法”,并为此进行坚持不懈的抗争。

其次,秋菊锲而不舍坚持的,并不是所谓的公平、正义、自尊等,而是想通过法律权利讨回传统意义上的“面子”。因而,当丈夫王庆来被村长踢得骨折之后,秋菊并未要求村长承担刑事责任,也未向村长索要赔偿,仅仅是让村长给她道个歉,甚至不想因为“讨要说法”损害村长的权威,即便是村长间接道歉,秋菊也觉得有些颜面。显然,秋菊所讨要的“说法”不过是村长的道歉,而不是公民应当享有的法律权利。

三  喜剧化、荒诞化的抗争者

《秋菊打官司》是有着地方色彩与风土人情的现实主义力作,片中张艺谋以嘲弄的笔法颠覆了传统道德与理性价值,并在喜剧性之中植入了荒诞的情感,创造出一种发人深思的荒诞感。

第一,戏剧性。《秋菊打官司》中,巩俐一改传统的美女形象,变成了地地道道的山村农妇,举手投足之间都带着陕北妇女的特点。比如,影片中有一段秋菊与她妹子的对话,“咱到人家局长家,空手去不好吧……他就天天看,就能记着咱的事情了”,在这段对话中秋菊使用了“妹子”、“啥”、“咱”、“么”等陕北语言,使影片透露出别样的文化韵味。再如,在给王庆来看病时,秋菊这样说到,“我看那个(医生)像兽医”,这句话轻松地打消了王庆来的思想顾虑。此外,影片中音乐也带有浓郁的喜剧意味,烘托了秋菊的人物形象。比如,不論是秋菊走在热闹的集市上,还是颠簸于崎岖的山路,总是伴随着欢快的陕北小调。每当秋菊出门时,总是会出现“走嘞”、“桃花依旧笑春风”等唱词,这种秦腔有着浓郁的地域风格,也衬托了秋菊倔强不屈的性格。

第二,荒谬性。在封闭落后、生活贫瘠的农村地区,村长是最高的行政长官,也是道德正义的化身,村长的权威往往会超越法律,而秋菊却要向村长王善堂讨要“说法”,并通过上访、上诉等方式要求王善堂赔礼道歉,这无疑带有荒诞的意味。片中,秋菊坚定而执着地“讨要说法”,但是她并未意识到法律的严肃性与规范性。这种坚定而执着地告状,既体现了农民权利意识的觉醒,也表达了农民对法律意识的无知。因而,影片中出现了荒诞的一幕:在孩子顺利出生后,在秋菊要感谢王善堂鼎力相助时,中院却下达了“拘留王善堂十五天”的判决,这着实让秋菊感到意外和茫然,于是她慌忙出门追赶警车。再如,秋菊为了“讨个说法”,追求社会公正,一次次地奔波于上访的路上,但影片结尾秋菊变成了“恩将仇报”的负心汉,因为秋菊难产时村长连夜帮她到王庄叫人,帮助她顺利生下孩子。这种目的与结果完全相反的剧情,使影片充满了荒谬的意味。

此外,虽然秋菊打赢了官司,却输了人情世故的支持。因为在封闭落后的乡村社会中,亲情伦理维系着社会的正常运行,秋菊打官司则打破了这个平静的人情社会,引发了村民的“公愤”与“鄙夷”。显然,秋菊打官司符合了当代法治精神,但却违背了传统的亲情伦理,这无疑显示了现实生活的荒谬。

电影《秋菊打官司》中,张艺谋借秋菊形象表讲述了民告官的社会问题以及弱者捍卫自我尊严的艰难,折射了中国农民从蒙昧走向觉醒的思想历程,表达了对传统文化、伦理社会、法治建设等问题的思索。

参考文献:

[1] 冯利军:《从〈秋菊打官司〉到〈惊蛰〉——论张艺谋与王全安在相似文本中相异的女性观念》,《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2] 陈柏峰:《秋菊的“气”与村长的“面子”——〈秋菊打官司〉再解读》,《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3] 应星:《“气”与中国乡村集体行动的再生产》,《开放时代》,2007年第6期。

[4] 任庭义:《出于蓝而胜于蓝——论〈秋菊打官司〉之于原著的典型化提升》,《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5] 刘嘉军:《〈秋菊打官司〉人物形象分析》,《唐都学刊》,2010年第4期。

[6] 罗雪莹:《写人·叙事·内涵——〈秋菊打官司〉访谈录》,《当代电影》,1992年第6期。

篇13:小学四年级作文:我爱大海

大海,是那样的蔚蓝,那样的深邃;那样的美丽;望一眼,让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它好像可以赋予了我某种具有神圣的力量,我觉得没有大海是不可避免侵犯的。

我喜欢眺望大海,这一边的大海是中国人的后代,另一边的大海会是一个世界吗?海洋引起了我的幻想......

我想,在大海的蓝色世界里,住着蓝色天使,和龙王,带着未知的神秘和假设……我一次又一次地为神圣的大海编织了一个美丽的故事。

我经常听一首歌,它的歌词是这样的:“大海是我的故乡,诞生于大海,海中长大……”用相同的深海的歌,我越来越多的基础广泛头脑。

篇14:我爱看书的小学四年级作文

我是一个小书迷,从小就喜欢看书。家里的书架上已经有300多本真正属于我的书了。我还经常去图书馆看书借书。我看过的书可多了,五花八门各种各样的都有,有漫画绘本、科普百科、寓言童话、系列小说、中外名着等等等等,举不胜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看了许多书,自然就积累了许多知识和写作素材,现在同学们都羡慕我是个问不倒的“小博士”,他们还经常向我借书看呢!

最近我在看的一本书是《笑猫日记之小白的.选择》。它写了一只叫小白的小狗在寻找一个真正喜欢它的主人的故事。让我十分感动,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因为我曾经也养过一只同样叫“小白”的小狗,可我却没有照看好它,使得它被坏人偷走了。看书的时候,我会完全沉浸在书中故事里,陪着主人公一起哭一起笑……

书是我的良师益友,他不仅能让我增长知识,更能时刻陪伴着我,无论我开心还是难过、成功还是失败,始终不离不弃伴随着我。朋友们,你们还在等什么?赶快到书本的海洋里翱游吧!我等着你噢?

篇15:我爱吹笛子小学四年级作文

笛子是我国经典民族乐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笛子音质悠扬清脆,我喜欢吹笛。

每个星期天的下午,当我做完作业以后,我都带着我的好朋友--笛子,到武韵琴行同田老师学笛子,上课时,田老师首先让我练习气息的控制,每当我发音不正确时,田老师都耐心的给我进行示范和指导,我聚精会神地听着,一丝不苟地练着,很快就掌握了发音技巧。在练习指法时,为了防止漏气,吹不响,发音不准的不良习惯,我每天晚上坚持练习一个小时。 经过几个月的勤学苦练,我掌握了笛子基本的吹奏方法。

通过日积月累,我能吹奏多首悦耳的.练习曲,有优美动听的“我爱北京天安门”,有欢快明亮的“欢乐颂”,还有激情高昂的“少先队员队歌”......

篇16:秋菊的因惑

今年六月到清华讲学,承苏力兄赐教,得一册他的新著《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七月初回波士顿,坐在飞机上把这本将近三百五十页的论文集一口气读完。读到精采之处,忍不住翻回扉页去看那题记。那是我敬佩的前辈同行袁可嘉先生的名句:“书名人名如残叶掠空而去/见了你才恍然于根本的根本”。

法律社会学我是外行。对《资源》提出并论证的一系列观点,应该由方家来评论。苏力的“既出世又入世”的学术品格,赵晓力君已经在序中作了生动的评述。此处我只挑一个通俗的题目,接着苏力的精湛分析发挥两点,聊表我“恍然于根本的根本”的体会。我想从《秋菊打官司》这个苏力喜爱的个案(故事)说起。

《秋菊打官司》这部电影特别引起法学家研究兴趣的,是秋菊讨的那个“说法”和国家制定的正式法律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故事很简单:秋菊的男人和村长吵架,骂了一句“断子绝孙”(村长只生了四个女儿,没有儿子)。村长大怒,踢了秋菊男人“要命的地方”。秋菊要村长认错,村长不肯,她就一级一级告状,讨她的“说法”。后来秋菊难产,村长领了人冒着大风雪,走几十里山路把她抬到县医院,救了秋菊母子的命。没想到,正当秋菊感恩不尽,等着村长来家吃给儿子做满月的酒席的时候,上级查出了秋菊男人被村长打的伤处(但不在下身),派了一部警车把村长带走了——十五天行政拘留(《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二条第(1)项)——害得秋菊好不难堪:她讨的是“说法”,政府却把人给抓了。

苏力提出的问题发人深醒:国家制定、实施法律为的是保障公民的权利,为什么反倒让秋菊输了理?以这样的法律为基础的“现代的”法治,能否在中国农村运行?其代价又是什么?(页25)

首先,秋菊对权利的界定似乎和法律的规定不同。例如秋菊说,村长可以踢她男人(因为男人骂村长“断子绝孙”),但不能往“要命的地方”踢。她没法理解,为什么法律先是把她的官司一把推开,调解了事;后来又让她请律师,告那位曾经帮助过她的公安局长(不服公安局维持司法助理员调解处理的复议决定,提起行政诉讼);而一旦发现男人受了轻伤,便不管两家事实上已经和解,把村长送进班房。她的“说法”是再简单不过的“理”,一碰上法律,事情就复杂化了。苏力说得好,“(法律)制度的逻辑限制了一种人人知道的知识以及其他的可能性”(页26)。

于是,苏力把讨论引向对普适主义法制的批判。他指出,所谓“现代的”(西方式的)法律只是正义的一种,没有资格自称“大写的真理”,代表无语境的、普适的权利界定和权利保护。如果我们对此不保持清醒的怀疑态度,那“大写的真理”就“可能变得暴虐,让其他语境化的定义、思想和做法都臣服于它”(见27)。在苏力看来,“任何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的根本目的都不应当是为了确立一种威权化的思想,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调整社會关系,使人们比较协调,达到一种制度上的正义。”因此,至少从秋菊的困惑看,“中国当代正式法律的运作逻辑在某些方面与中国的社会背景脱节了”(页28)。就是说,国家法律的现代化过分强调了与国际“接轨”,而在运作中压制了民间法及其他传统规范(道德、习俗、宗教和行业伦理等)的成长,忽略了这些非正式法律和规范曾长期有效地调整着的那些社会关系。结果正如《秋菊打官司》描绘的,正式法律的干预破坏了社区中人们传统上形成的默契和预期(包括秋菊与村长之间“那种尽管有磨擦、争执甚至打斗但仍能相互帮助的关系”)。“一个‘伊甸园’失去了,能否回来,则难以预料”(页30)。

这里涉及一个我认为可以进一步讨论的问题:即正式法律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机器(apparatus),在实际运作中跟民间法等传统规范究竟是什么关系?回到这个电影,也就是秋菊讨“说法”究竟与什么相冲突?这冲突于我们法治的现代化又具有什么意义?

我觉得《资源》的基本观点已经触及了这一问题的实质,但作者更关注的是批判西方法权的普适主义和本质主义、论证法治利用本土资源的正当性和必要性;限于篇幅,没有展开对秋菊讨“说法”本身的讨论,并就此考察“大写的真理”的实际构造和运作。因此我补充两点:

一、秋菊的“说法”

秋菊讨的那个“说法”的具体内容,当然是村长和官方“调解人”都明白的。不然,村长就不会说秋菊“过分”,司法助理员就无从调解,公安局和法院的干警也不能帮助秋菊讨“说法”了。秋菊讨“说法”直接挑战的,并非国家的法律。她腆着大肚子,让小姨搀着一趟又一趟走出村去惊动上边的领导,心中最不安的恐怕是包括她男人在内的村民们。这说明村子里多数人持的是一种不同的“说法”,或者说同一种“说法”他们主张不同的讨法。事实上秋菊之令人同情,很大程度上就因为她在村里、家里得不到支持;而巩俐无与伦比的表演,让观众自始至终替秋菊担心、着急,为她的勇气和志气所感动。她不光要面对村长的粗暴威胁,还要承受她男人和村民们的冷言冷语。她的讨不回“说法”誓不罢休,多少是要让村里人知道,他们的老一套其实是过时了。这个案子的难办之处也在这里。秋菊固然占着“理”,可村长也没有一个“说法”交待:他的面子、说过的话往哪儿放?多年为党为人民工作“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嘛。损害了威信,今后叫他怎么工作?难怪司法助理员最后没办法,只好自己掏腰包买一盒点心代村长送给秋菊,希望这样一来双方都有台阶可下。这个和事佬因此第一个倒霉,吃了处分——他只顾调解当事人的“说法”,忘记了“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诚然,如果正式法律不干预,秋菊的“说法”在村长救了她母子性命之后也就烟消云散了。她和男人已经去过村长家恳求和解。村长保住了面子和威信,也就同意了——他嘴上没说,但抓他的时候,他已经让家人先上秋菊家去,自己则慢慢刮胡子,准备再拿几分钟架子才动身赴宴。

这是一个O.Henry式的故事结尾,凸现出法律一旦触动,干预起来的猝不及防,不留余地。但这恰恰又是村里人一开始就说过了的:秋菊要个“说法”也许是在理的,但她的无休止的讨法却大错特错了。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乡亲之间,怎么可以打起官司!在这个意义上,秋菊的困惑并非民间法和传统规范的困惑。在村里人看来,她之所以会“失去‘伊甸园’”,纯粹是因为她做事太“过分”、“不近人情”,像老辈人说的,“头发长见识短”。

二、法治与法盲

那么,秋菊讨“说法”的失败和法治的“现代化”又有什么关系呢?首先,我们必须区分现代的(西方式的)法律作为一种基于“个人权利”的话语构造和此种话语在我们社会生活中的实践,两者颇不相似的作用和目的。法治的理想,如苏力指出的,总是趋向于扮演“大写的真理”、主张普适的公民权利,为的是让秋菊们相信,在“理性化”(理想化)的法律面前,非但有平等的身份,而且有公正的“说法”。法治的实践,包括形形色色“说法”的讲法,却主要是围绕着各个政治、经济和社会利益集团之间的斗争、联合,彼此间势力的消长而进行的。因而具体的、适用的法律是不一定非要解決实际问题,与传统价值和风俗习惯和谐,达到逻辑上的统一的。它可以为一丁点形式上、技术上的差错或缺漏,例如证据规则的一项限制或排除,名正言顺地牺牲掉一个完全合情合理乃至“普适”的权利主张。

现代化的法治因此是一个人为的矛盾的统一体。它之所以能标榜自己比以往任何样式的法治更加“理性”、更可预期、更“不坏”,无非是因为它把不懂得预期它的干预、没办法认可它的裁断的秋菊们放逐到了“法律意识”或“权利意识”之外。秋菊的困惑,其实正是法治得以“现代化”的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

换言之,法治现代化作为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文字化、科层化、职业化的意态、手段和说教)的首要任务,便是设法保存并且每日每时地生产出秋菊们来,让他们成为自己教育、改造的对象,成为非文字化的、“简朴”的、“自发”的、互相矛盾的、愚昧无知的一个一个的“说法”,以便区别对待,细心保护。在这个意义上,法治的建设或“法律移植”(如果把法律看成西方式法治的产物),虽然离不开“大写的真理”和普适的权利的宣传与普及,包括大量的艰巨的“理论工作”,但它本质上不是理论的事业(enterprise)。这倒不是因为老黑格尔说过,理论的猫头鹰要到傍晚才起飞,而是因为法治(换掉苏力的一个字)只能是全体人民社会生活,包括他们的斗争、压迫和解放的产物。在这个继往开来的事业里,每一个秋菊都必须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法盲”身份和位置。法律之手插在谁的口袋里、手心里捏着谁家的正义,从根本上说,不是靠哪一种权利话语的分析和解释能够预料的。法律因此是远比秋菊的“说法”要脆弱、多变、难以捉摸的东西;很容易被人操纵利用,常常服务于金钱和权势。法律,有时候变成了某个人的意志、“威权化的思想”,他说了算;有时候,法律干脆就是“和尚打伞,无法(发)无天”。

一九九七年七月二十五日

篇17:小学四年级作文:我爱我家

家人与我坐在沙发上看看电视,谈论文章,互相讨论,相互提议,这样温馨的家,我能不幸福吗?我能不爱我家吗?

我爱我家,吵架,我们会和好;有困难,我们会互相帮助等。不论干嘛,我们总会和睦相处。

上一篇:幼儿教师资格证真题下一篇:最快乐的一天寒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