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残游记》读书心得

2024-04-22

《老残游记》读书心得(共14篇)

篇1:《老残游记》读书心得

《老残游记》为我们揭露了过去文学作品中很少揭露的“清官”形象。“清官”玉贤,这个人自以为清廉,不要钱,但埋在他内心深处的目的,甚于赃官的贪图钱财。玉贤出任曹州府知府“未到一年,站笼站死两千多人,九分半是良民。”“天天不得空”,群众都畏惧和愤恨他的残忍,道:“这个玉大人真是了不得,赛过活阎王,碰着了就是个死!”。玉贤在曹州府的“功绩”还包括他一手制造了几起冤案。如对于家一案,于朝栋一家因与强盗结仇,被栽赃陷害,玉贤不加调查,不审真情,一口咬定他们是强盗,父子三人活活被站死。民间对此议论纷纷,有人酒后说了句玉大人“好冤枉人”,就被玉贤以“妖言惑众”的罪名罚“站笼”而死。玉贤手下的人见于朝东一家几口“死得实在太惨了”,都动了恻隐之心,下决心要弄清这桩案件,而且也抓到了移桩嫁祸于家的强盗。强盗原不过是想让于家吃几个月官司,结果闹得那么厉害,“都后悔得不得了”。然而恰恰是这个心里总觉得自己是清官的玉贤,唯恐这桩“不照律例办事”而造成的冤案会使他受到上司的责询查办,使自己苦心经营的只为做官且急于做大官的私欲付之东流,竟然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释放了那强盗。后来因为他捕“盗”成绩显著,上司赏识,还被朝廷加官进爵。

小说通过对玉贤、刚弼两个所谓的“清官”滥用私刑、草菅人命的罪恶的描写,得出“清官比贪官更可恶”的结论。作那些表面上所谓事事为民生的官员其实虚伪造作,而对政治有极强的创新意识的老残在曾对们提出改革,让人们将有价值的东西发展下去,但是老残的一番创新思想并没有引起反响,而当老残到山西谋求发展时,他说服了当地官员,却又难过京中大官的这一大关,从而发展受阻。晚清社会并不只是像我们所知道的官场腐败那样,它更反映了整个社会的腐败和黑暗现象。

这本书使我明白了晚清时候的封建政治和那些所谓的“清官”的真面目。对我们学习历史和思想提升方面都起重大的作用。

手摇串铃,身披破棉袍,奔走于江湖中,小说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个颇具有侠风道骨的赤脚郎中。老残,本名铁英,因喜欢懒残和尚煨芋的故事,故号补残。因作者和时代的缘故,小说不免有一股迂腐气,但对于老残这样一个人,我是很喜欢,他为人做事极为潇洒随性,既有绿林好汉的劫富济贫,又有竹林七贤的淡泊宁静,轻名利,重情义。让我想起了带着面具,手持佩剑在空中划出“z”的佐罗,还有小时候犯花痴的对象红叶大盗。

篇2:《老残游记》读书心得

·一次奇妙的探险,一段动人心弦的故事,这就是享誉世界的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写的《地心游记》这本书,书中的一次次故事让我既紧张又兴奋,仿佛那个人就是我一样,动人心弦的历程,奇幻的故事。

· 这本书讲了阿克塞尔的叔叔李登布洛克教授偶然发现了一封密码信,这封密码信被阿克塞尔解开了,喜欢探险的李登布洛克教授硬拉上阿克塞尔朝信上说的地方出发了。他们坐了很久的火车终于来到了冰岛,出发之前他们雇了一名向导——汉斯,他们按信上说的成功的进入了地心并开始下降,虽然速度有点慢,但是他们极度缺水,正当他们绝望时,汉斯找到了救命的水,阿克塞尔鼓起了勇气继续前行,在路上,阿克塞尔迷路了一次,经过困难,李登布洛克教授终于找到了阿克塞尔,读后感《地心游记》读后感》。走了许多天,他们看到了海,他们造了一艘船渡海,在海上,他们看到了巨大的史前巨兽,又遇上了强烈的暴风雨,他们艰辛的活了下来,但是却又回到了起点,在那个地方,他们得到了萨克怒萨姆的指示,成功走了出去,但是在一个地方,洞口被堵住了,他们用炸药炸开了巨石后,突然火山爆发了,他们又被喷到了地面。

这一次奇幻的历险让一个优柔寡断的毛头小伙子成长为一个勇敢的年轻人,话说到这,假如有一天,一封密码信出现在你的面前,你愿意开始一场难以置信的冒险吗?

篇3:《老残游记》读书心得

感受什么?感受作者对美好事物或情境倾注的情感;感受作者的思想观点或内心世界;感受语言文字本身的特色或艺术境界等。领悟什么?领悟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情景或表达的事理;领悟语言形式本身的特色与魅力。把这些感受或领悟写下来, 就是读书心得。学生写读书心得, 是一种练笔的过程、思维理顺的过程, 也是学生生活素材积累、词语积累的一个重要手段。

那么, 如何教学生写读书心得呢?首先要让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篇课文或一本书, 认真阅读;第二, 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 确定引发感想的“点”。读书心得的主题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围绕原文的主题与中心多角度、多侧面地谈感想、发议论, 也可以围绕某一角度、某一侧面集中抒写感想;既可以就读物中的某些内容充分发挥, 也可以就书中的内容与其他读物加以比较, 写自己的认识。但无论怎样写, 都要善于捕捉和抒发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 注意把笔锋集中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或几点上, 最忌讳的是面面俱到, 泛泛而谈。下面试举几例。

音关注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生阅读一篇文章, 最简单的体会就是根据文章的主要意思明白一个道理, 如读《从小立志》, 学生的体会是:

著名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 他四年级时就曾经担任过图书管理员, 他总是不遗余力地工作着, 意志非常坚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要从小事做起, 持之以恒, 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 才能最后成功地实现目标。

读文章《民工》, 同样有这种体会:

《民工》这篇文章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全新的民工形象, 他荡气回肠的歌唱, 活泼开朗、简单快乐的生活态度无不让我们感动。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和真切的感情告诉我们:当我们处境卑微、深陷逆境时, 一定不要放弃快乐, 因为它能让我们看到光明, 看到希望, 感受到生活的温暖。

音关注文章的重要句子、重要情节

学生读一篇文章, 除了对文章的大概内容有些了解以外, 也会对文章中的某个情节或者是某句话留下深刻的印象, 由此会产生一些想法, 如读冰心作品《水中红莲》, 学生的感悟是:

这是一篇赞美母爱的文章, 可她没有正面描写母爱的特征或作用, 而是在结尾处点出了母爱的伟大:“除了你, 谁是我在无遮挡天空下的荫蔽?”是啊, 在这个世界上, 还有什么比母爱更伟大吗?本文的前几小节写了雨中的荷花, 衬托出了母爱的伟大, 这也揭示了一个道理:我们要珍惜母爱。读了这篇文章, 一句话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不管孩子怎样独立, 都需要母亲的呵护。

读《安妮日记》, 有这样的体会:

我在“安妮语录”中看到了这样一句话:“我希望在我死后, 仍能继续活着, 只要我还活着, 能看到阳光, 这蔚蓝的天空, 只要这一切还在, 我就不可能不幸福。”安妮———这个不到16岁就被病魔夺去了生命的犹太女孩儿,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 依然那么乐观、勇敢、善良, 渴望自由和公正。

音关注人物

每篇文学作品中都有人物形象的描写, 走近人物, 理解人物, 这也是一项很重要的阅读工作, 学生读《三国演义》, 对人物形象的体会是:

这是选自《三国演义》的《青梅煮酒论英雄》中的一篇文章。《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中平元年到西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 魏、蜀、吴三国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历史。“青梅煮酒论英雄”是刘备与曹操在酒席前谈论谁才是真正的英雄。袁绍见利而忘义, 不是英雄;刘表空有虚名, 没有真才实学, 不是英雄;刘璋只会守城, 不会创新, 非英雄也……总之, 曹操认为英雄要胸怀大志, 腹有良谋, 有包藏宇宙之机, 吞吐天下之志。我非常赞同他的观点。

音关注思考和联系实际

当学生读到某些内容时, 必然会联想到身边的事情, 进而去思考。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是读书心得, 重点应写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千万不能抄原文代替自己的感想, 或者复述课文, 一定要“感”比读多。如读《把梦想交给自己》, 学生的想法是: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 它的实现不是靠别人给的, 而应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它, 只有这样, 才能在更高的起点上去实现更远大的理想。

读文章《亲情》, 就更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了:

读了课文我十分感动, 因为这篇文章提醒我们过年时要去看看孤独的爷爷和奶奶, 多给他们一点关心, 这样他们就不再孤独了。其实, 不一定要在过年, 平时一有空我们就应该多去关心关心爷爷、奶奶, 哪怕挤时间也要去看看他们。

读《尊严是生命的基石》:

文章告诉我们要获得别人的尊重, 最简单的一个办法就是给予别人尊重, 在别人陷入困境的时候, 保全他人的尊严才是最大的帮助。外祖父因为知道小偷生活的艰辛, 所以对来偷东西的人一律敞开大门, 甚至还帮助他们翻墙, 因为他相信不到万不得已, 谁也不愿当小偷, 这不是笨, 而是内心中一种善解人意的善良。

音关注作家的写作手法, 情感, 关注作品的语言形式与结构

写读书心得, 学生不能只停留在对某个内容某个情节的感受上, 还应关注作家的情感和写作方法, 关注作品的语言形式和结构。如读丰子恺作品《忆儿时》, 学生写道:

这是一篇丰子恺回忆童年的文章。丰子恺的散文感情直率自然, 语言朴素洒脱, 形式灵活多样, 信笔所至, 妙趣横生, 于平易琐细中寓深意, 在淡泊飘逸中见真情。我很喜欢这篇文章, 它仿佛是一幅水墨画, 让我都不想再生活在热闹繁华的上海了, 而想在偏僻的乡下过一种宁静的生活, 这篇文章的结尾一面点出了作者儿时和父亲还有其他家人一起在中秋节赏月的欢乐, 一面忏悔儿时杀了螃蟹, 从而表现了他对小动物的怜悯之情。

读冰心作品《山中杂记》:

这是一篇冰心奶奶赞美海的文章, 冰心奶奶那优美的文笔让我陶醉, 她那惊人的说服力让我折服。冰心奶奶的文章结构让我懂得了很多很多, 她用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开头, 从而引出了自己的观点:山也是可爱的, 但和海比, 的确比不起, 我有我的理由。

接着, 冰心奶奶从多方面比较了海和山的特点, 衬托出海的妩媚、庄严和璀璨……

篇4:《汪曾祺散文精选》读书心得

“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你能发现一株草的生长吗?你能发现一朵花的绽放吗?你能发现平常的吃穿住行中的奥秘吗?我做不到,于是就更惊异于作者的观察力。他感受到那些草“在我的耳根伸起腰来了”,他观察到“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他走遍大江南北,探索四方食事,研究风俗传统,表达个人感受,把深深的情谊融入字里行間。所以,汪曾祺的散文是独特的,是真实的,它引领我们走进生活,发现生活之美。同时,他把生活的哲理表达出来,给人以启迪。

汪曾祺善造意境,使人如临其境。“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达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茂盛。”你看,作者写昆明的雨,没有描写雨怎么样,而是写草木水汪汪的茂盛的状态,而我们体会到的,却不是草如何,而是“润物的雨”,它冲刷一切,洗涤一切,滋养一切,雨也具有了生命。再看他描绘的意境:“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天空不是沉闷闷的,空气也不是沉闷闷的,一切都是明亮的。草木浓绿的颜色衬着雨水,雨变成浓绿的了,雨季也成了浓绿的了。这描写的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景物,而是一种情感和意境了。把意境带给读者,让读者用自己的情感去感受意境,脑海中浮现出美丽的画面,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融合,读者与作者的共鸣。

汪曾祺的记人叙事散文也别具一格,大多讲述西南联大的师生以及他自己的经历,内容丰富,真实亲切。比如写沈从文先生,不是写先生的生平、成就,而是从沈从文学生、友人的角度,写沈先生教书特点和为人,让我们从一位作家眼中认识另一位文学巨匠。这种故事性的散文,让我真正走进书中。

汪曾祺文风淡泊从容,但是,他却没有如此平淡从容的生活。他曾被打成右派,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经历了那么多折磨和摧殘,然而这不公平的生活,他却能够平静地接受,乐观地看待,在那些困难和挫折中,找到生活的快乐。所有的困难都不是困难,在乐观的心态面前,它们都变成了人生的助推剂,成了成功的垫脚石。

留心生活,享受生活,平淡从容,随遇而安。汪曾祺先生创造了属于他自己的散文,也创造了积极乐观、诗意盎然的文学人生。

【作者系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生】

篇5:《地心游记》读书心得

儒勒凡尔纳是一位敢于坚持科学真理的勇士,更是一位善于刻画人物的文学大师。《地心游记》的主要人物共有三个,他们性格鲜明、栩栩如生。阿克赛尔起初是一个年仅十九岁的大孩子,在李登布罗克教授的逼迫下,他不得不离开了自己在汉堡的温暖的家,糊里糊涂地踏上了地心探险的征程。那时的他是一个地道的叛逆英雄,脑子里除了吃和睡,没有任何想法,更不上为了荣誉和真理而献身了。他无力把握自己的命运,只能像小说第三十二章所提到的原是海洋里的盲鱼一样随波逐流。但是,在经历了晕眩、饥渴、黑暗、迷路、炽热等一系列考验之后,他逐渐成长了起来,并且从最初对叔叔的唯命是从,逐渐发展到与他平等地讨论问题,最后竟然对他发号施令起来。阿克赛尔的这种变化有着典型的象征色彩。尽管小说的三位主人公最后没有到达地心,但是凡尔纳却达到了他的目的:整个地心探险的过程,也就是阿克赛尔历尽磨难、重获新生,终于成长为一名男子汉的过程。

当然,小说还多次提到了另一人物――十六世纪占星术士沙克努塞姆。凡尔纳对他的描写时间接的而且篇幅也不长,但他却总是指引着主人公的旅程,在推动情节上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小说中,凡尔纳为我们塑造了一群科学勇士和先驱者形象的同时,他自己则当之无愧地被看做是科幻小说先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今天,世界上许多科学家都坦言,自己是受到了凡尔纳的启迪才走上科学之路的。

篇6:《地心游记》读书心得

《地心游记》讲述了一个名叫阿克塞尔的男孩和他的叔叔偶然发现一张纸,并登上地心之旅的故事。一路上,他们都很开心过,也很害怕过,最后终于突破了这次冒险。

虽然这是一部科幻小说,但不亚于真实的作品,作者凡尔纳感觉就像真实的经历过一样,把它写得通篇透彻,看完后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关于《地心游记》,我最敬佩的是阿克塞尔,一个十几岁的男孩,他和他的叔叔进行了一次危险的地下探险。出发前,为了打破自己恐高的心理,叔叔每天都带着他到塔顶往下看,经过每天一个小时的练习,他逐渐克服了恐高心理。

在路上,他和他的叔叔还有向导一起迷路了。他并不着急,也不害怕,因为他们过来时是沿着水源来的。阿克塞尔不停地寻找水源,终于找到了他的叔叔。在我看来真的很勇敢,也很机智。

看完《地心游记》后,我想我也要像小英雄一样,让自己有一些改变。

在我的社区里有很多狗,但是我害怕狗。每一次,我都会绕道而行,或者在我走之前等着狗离开。

那天下午我从学校回家时,我以为这个时候不会有狗出来。但是当我进入社区时,我看到两只狗站在路中间,好像在吵架。我想等到它们走了,它们的主人,两个姑娘,一直在说话,似乎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突然,我的脑海里出现了一个人――阿克塞尔,他没有被死火山吓到,我面前只有两条狗。没关系!我鼓起勇气大步走了上去。我从它们的边缘走过去,不敢看它们。

我用眼角余光看见一只狗在盯着我看,半跑着从它们身边经过,生怕它们咬我。还是有点害怕!

然而,在那之后,我发现我不像以前那么害怕狗了,我可以很容易地通过它们。

篇7:地心游记读书心得

儒勒·凡尔纳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和冒险小说作家,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曾写过《海底两万里》、《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地心游记》、《八十天环游地球》等著名科幻小说,其一生信仰科学,是少见的科学作家。

《地心游记》讲述里登布罗克教授在一本古老的书籍里偶然得到了一张羊皮纸,发现前人曾到地心旅行,里登布罗克教授决心也作同样的旅行。他和侄子从汉堡出发,到冰岛请一位向导,他们按照前人的指引,由冰岛的一个火山口下降,途中历尽艰险和种种奇观,经历迷路、缺水、史前生物等种种险情,也得到了地下海、史前人骨骸等惊世的发现,经过三个月的旅行,最后回到了地面。

登布罗克教授他是个聪明机智、谨慎地考虑问题的人,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死亡,他每一次都勇敢地面对,他用自己的机智和勇敢逃脱了死亡的爪牙。所以我喜欢他,我也特别想学《地心游记》里的登布罗克教授的聪明机智的精神,谨慎地考虑问题的思维,面对危险要机智的逃脱,面对问题要谨慎地考虑。所以我要学习他的思维方式

篇8:《老残游记》读书心得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幸福,信服

提高教师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读书, 读书是教师的精神需要, 而我呢, 似乎大部分时间忙于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教育孩子, 有多少时间捧着教育书籍报刊阅读呢?直到我的桌上放了这本《每天学点教育心理学》。每每翻开阅读, 浮躁的心灵仿佛平静了许多, 掩卷沉思, 我更真切地感受到书中文字含蓄丰厚耐人寻味。如何才能让学生从课堂上、从学习中真正感受到成长的幸福?这是我读完此书后的理想与追求, 但这个题目好大, 所以犹豫再三还是决定静下心来将一个时期以来自己的迷茫与思索进行必要的梳理, 渴望能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一点助益。

幸福是什么?它是人所追求的生存状态与存在方式, 是人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得到统一满足时的和谐感, 是人的身心健康和谐和人格充盈的完美状态, 是一种生活的更好的追求。课堂中的幸福是师生之间完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体现。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因此其本身应该是师生双方体验幸福、享受幸福的过程。于是我就在思索:我的课堂幸福吗?怎样的课堂算是幸福呢?幸福的课堂应该洋溢着师生之间独特而鲜活的生命意义, 幸福的课堂应该是师生之间的彼此对话、彼此分享。我找到的答案是“幸福”首先要让学生“信服”。

一、教师的品德是让学生信服的前提条件

教师的影响是永久的, 教师在读学生时, 学生也在读教师, 学生会时时注意教师的言谈举止, 一个能让学生信服的教师在他们心中更是高尚人格的化身。书中《身正为范——重视榜样的力量》等文章发人深省、令人受益。我们要求学生带好学习用品, 自己的教具准备全了吗?我们要求学生涂画细致时, 自己的板书清楚吗?当我们要求学生离开座位前整理干净时, 自己的讲台是否做到了干净整洁呢?虽然这些是细微小事, 举手之劳, 但有时学生也能从这些小节中学到许多东西, 感受到教师那可贵的人格。尤其是小学教师, 要把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作为工作的重点, 知识欠缺可以弥补, 道德人格的缺失和偏离却很难修正。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要想使学生具备健康的人格, 教师必须自身具备较高的精神境界。

二、教师的知识是让学生信服的根本保障

自己学识干枯, 就不可能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 只有自己有源头活水, 才能以丰富的新鲜知识滋润学生成长, 一名优秀的教师肯定要具备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学生之所以崇拜教师, 除去尊敬教师的高尚人格外, 还在于他们能从教师那里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得到指点、受到启迪, 一个没有丰厚而广博的学识的教师是不可能胜任教书育人工作的, 更不可能有魅力。用一生的时间来准备每堂课, 意味着我们教师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决心, 博览群书, 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 使自己的思想如潺潺流水永不枯竭, 这样才能上好每一节课, 教好每一个学生。

三、教师的情感是让学生信服的催化剂

我们教师都知道用“情”去打动学生, 感化学生, 但有时我们也会感到困惑, 我们被自己讲的故事感动得热泪盈眶, 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而我们的学生却稳坐泰山, 面带微笑, 这并不是学生的智商有问题, 而是学生的情商太低。读着《精心呵护, 避免心理伤害———真诚平等地对待学生》等文章, 我真切地感受到教育是情感唤起情感的事业, 需要教师付出无私的爱, 教师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去关爱每一个学生, 引领他们健康成长。关爱, 必须是从心底里流出的真情;关爱, 必须走进学生心灵, 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学会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关爱, 必须学会挖掘, 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关爱, 必须满怀宽容和期待, 学会赏识和赞美。教师的胸怀越宽广, 就越有人格魅力, 就越能赢得学生的信赖。

四、用教育心理学的方法管理学生是让学生信服的有效途径

小学的孩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简单中有点小复杂, 稚气中透出点叛逆, 希望老师重视他, 可是又敏感地觉得老师要改造他。我们做教师的千万别想着轻而易举转变一个学生, 而是应该因势利导, 用教育心理学的方法唤起他们自我改变的意识。不能仅仅把学生单纯地看作一个受教育者、被管理者, 而是把他们当做一群有思想、有感情、有性格、有欲望、与教师平等的人。虽然他们还未成年, 思想还不成熟, 感情还很稚嫩, 性格还不稳定, 欲望还很虚幻, 恰恰因为这样才需要老师走进孩子的内心, 了解他们的内心活动, 有的放矢, 对症下药。

篇9:《老残游记》读书心得

关键词:《老残游记》 线索 讽喻 艺术成就 不足

清末刘鹗的《老残游记》被鲁迅先生评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1]。此书是章回体小说,共二十回,原署名“洪都百炼生”著。胡适曾经指出:“这部小说是作者发表他对于身世、家国等见解的书,里面寄托着他的‘感情见解”[2]。作者刘鹗(1857-1909),字铁云,丹徒人。他曾因治河有功而官至知府,终因私售仓粟罪谪徙新疆而死。据其子刘大绅说:“《老残游记》一书为先君一时兴到笔墨,当时不过日写数纸,赠诸友人。不意发表,后数经转折,意尔风行……”[3]可见,此书是作者的无意之作,并非为小说而有意为之。但在19世纪中国的文学天空中,《老残游记》竟成了新文学的前驱,旧文学的收场之作。

在清末十年的小说中,《老残游记》倍受人喜爱,至今人们仍对它兴趣不减。这不仅由于它思想内容深刻,其艺术上也具有独特的魅力。那么《老残游记》的艺术美到底体现在何处呢?

一、小说线索分明,全书以老残的行踪为线

老残本是江南人,为行医,他的足迹遍布山东的各个角落。途中他听说曹州有个叫玉贤的“清官”,因他治下“路不拾遗”,为考察其“政绩”,老残连夜(山东巡抚留他仕官济南)离开济南,奔赴曹州,一路上听到“清官”的种种“政绩”:有于朝栋一家四口惨遭非难之事,也有杂货店掌柜之子因言获罪,命丧站笼等一系列事件。这些不平之事让老残怒火中烧,他决心为民伸冤,想去省城却因黄河停渡,只好滞留在齐河县一旅店里,又引出智救风尘女子翠环一事,接着又带出本县“贾家十三条命案”一事。后经老残明察暗访,案情终于水落石出。事后,他拒辞酬谢,带着翠环匆匆离开该县,返回江南老家去了。至此,小说便戛然而止。

二、小说塑造了一个医术高明,关心民众疾苦的立体的老残形象

首先,他以一个名医的形象走进了读者的心灵。第一回写他治好了黄瑞和的病,此人得了一种奇病,浑身溃烂,每年都要溃几个窟窿,历经多年,无人能治愈,并且病只发生在高温的夏季,真是怪病一桩!经老残妙手诊治,此人痊愈。第三回又写他医好了一个滴水不能进腹的患喉蛾病的妇人。其次,他精通“水患”,博古又通今(第三回);有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十三条命案”一事最能体现(十九回);他还有过人的诗才和惊人的胆魄,第六回写他在墙上题写讽喻“清官”玉贤的诗,题完后竟署“江南徐州铁英题”七个字,这与《水浒传》中武松杀死张都监等人后留名于墙(“杀人者打虎武松也”)一样的豪壮[4]。此外,老残还极富同情心,有着万般的柔情与仁厚的心地。小说中多次写他泪花盈眶,十三回写他得知翠环姐妹的不幸遭遇时内心异常沉重,十九回又写他为魏家父女的不幸深表同情。老残还是个不慕功名富贵的人。第三回中写他为妇人治病不收钱,第四回写他弃官赴曹州,第二十回又写他拒收魏、贾两家的三千两银子。

三、讽喻手法的运用,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第一回中,作者以隐喻的方式表达了他的政治见解。他把国家比作一只在大海上颠簸的帆船,把船上的四种人(掌舵、管帆的;水手;演说的;乘客)分别比作清廷的统治集团、中下层官吏、革命党和老百姓。其中,作者肆意歪曲革命党人的形象,对老百姓也深为不满,可见其思想是反人民的,是倾向于清廷的。但在第二十回中,作者又将希望寄托在高人“青龙子”身上。青龙子能识得“千日醉”,能觅得“还魂香”,能救民于水火。在作者的心目中,“青龙子”就是改革黑暗社会的一缕曙光、一线生机、一股力量。从中可看出作者希望人民能安居乐业,不再无家可归,这反映出作者思想中积极的一面。

四、小说还揭露了过去文学作品中鲜为人见的“清官”暴政现象

作者笔下的“清官”,其实是一些不惜杀民邀功,用人血染红顶子的刽子手。小说主要写玉贤和刚弼两个官员,前者为官曹州时,衙门前十二个站笼便站死了两千余人,且几乎全是良民,个别没站死的,也要被活活打死。第五回写于朝栋一家,因和强盗结怨被栽赃,玉贤不加调查,便将于家父子几人活活断送在站笼里,事后连毫无同情心的强盗都指责他的残忍。在齐河县“十三条命案”中(十六回),玉贤仅因为魏家下人送银子给他,就断定贾家“命案”是魏家所为,于是将魏家父女捉去严刑拷打,要不是太守审时度势,严查案情,魏家父母的命运可想而知。这就是清廷政府的吏治,黑暗透顶。实际上当时像这样的官吏比比皆是,他们表面上为民请命,实际上罪不容赦,有他们执法,老百姓何谈幸福!清政府怎能兴旺!作者将此信息传递于世人,可谓关心国家、关爱人民。

五、对比手法的运用

小说不仅写了恶官玉贤和刚弼,还塑造了两个清官——庄宫保和白子寿。前者爱才若渴,举贤授能,是个关心人民疾苦的封疆大吏。第三回写他聆听老残治理“水患”的高见后,便立即让他搬到衙门里,以便随时领教。当得知老残需赶赴曹州时,他神色怏怏,一个求贤若渴的官员形象如立眼前。白子寿是作者塑造的另一个青天大老爷,他耿介清廉,明察秋毫。第十八回中,他大显身手,只短短两个小时就弄清了“十三条命案”的真实情况,还魏谦父女二人清白,事后,魏家甘愿将一千两银票充公存库,作为对他的感激。而先前的“清官”刚弼只是草率断案,置人性命于不顾。同是为官,其性质明矣!

《老残游记》像一座美丽的花园,将她的缕缕幽香散发给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她又似一坛刚打开的尘封已久的美酒,将她的浓浓醇香飘洒给后世诸人。但笔者读后,仍觉有不妥之处,现愚陈一番。

首先,将老残神化,一些情节也游离于现实。老残本是个摇串铃走四方的游医,至多也只在医学上有些建树。但作品中的他给人的印象却是神通广大,无所不能。第三回写他分析黄河“水患”时引经据典,侃侃而谈,简直就是一位高明的水利专家,远非一个江湖郎中所能企及。小说还写他救风尘女子翠环一事,这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不仅如此,老残还有惊人的侦案能力,他曾四处奔走,派人卧底,终将齐河县“十三条命案”弄得清清楚楚,后来他又找到了“返魂香”,将已入土的人一一医治,这未免过于离奇。另外,小说中的一些情境犹如仙境,非人间所能觅寻,境中之人也像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第九、十两回中,写申子平为访刘仁甫而暂住一山中,那情境好似一个世外桃源,特别是黄龙子与屿姑的一席谈论,让申子平大开眼界,其内容涉及到儒、道、释三教,可谓包罗万象。最后一回写老残为救十三条人命,只身一人,骑驴去寻青龙子,途中充满着玄机,人世间断无此路径,原文写到:“……若一直向前,必走入荆棘丛了。却又不许有意走曲路,有意曲,便陷入深阱,永出不来了……”,这未免有些离奇!

其次,老残的形象前后显得突兀,难以勾连。在第一回中写他读书不成,教书也没人要,岁数又大,后来只好跟了一个道士学了一些医术,于是便串摇铃而行天下。由此笔者实在看不出他数技集身,与众不同之处。但后文的叙述却让读者屡感意外,他既精通水利,又有超人的侦案能力,还能救民于水火……这前前后后,确实令笔者感到费解。

再次,小说的部分情节缺少提炼,致使结构松散,人物之间和情节之间也缺乏内在联系。如第九至十一回中,写“申子平暂住山中”一事,情节上就显得较为松散,尽管人物的论述极其精辟。

最后,由于时代和作者思想的局限,小说对某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也不尽正确。可见第十一回“申子平问道于黄龙子”一节。

注释:

[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清末之谴责小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2]胡适:《〈老残游记〉序》,刘德隆等编《刘鹗及〈老残游记〉资料》,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3]刘大绅:《关于<老残游记>》,刘德隆,朱禧,刘德平编《刘鹗与〈老残游记〉资料》,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90页。

[4]施耐庵:《水浒传》,合肥:黄山书社,2006年版,第222页。

参考文献:

[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施耐庵.水浒传[M].合肥:黄山书社,2006.

[3]刘鹗.老残游记[M].济南:齐鲁书社,1981.

[4]刘德隆.朱禧,刘德平.刘鄂及《老残游记》资料[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篇10:西游记读书心得

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作家吴承恩著作,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经历千辛万苦,去往西天求取真经的故事,他们不惧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让我十分敬佩。作者把每一个人物都刻画得栩栩如生,情节曲折动人,看完之后让人回味无穷。

师父唐僧是一个心地善良,以慈悲为怀的和尚,也是一个意志非常坚定的人,任何困难和诱惑都不能动摇他去西天取经的决心。可是我觉得他对孙悟空太严格了,好几次都错怪孙悟空,还狠心把他赶走,直到自己被妖怪抓走才恍然大悟,不过最后他还是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二师兄猪八戒好吃懒做,看起来呆头呆脑的样子,他喜欢漂亮的小姐姐,看见美女就呵呵傻笑,所以经常被人捉弄。

三师弟沙悟净忠厚老实,总是默默付出、任劳任怨,他不仅对师父忠心耿耿,还经常当和事佬化解大家之间的矛盾。

要说到我最喜欢的人物,当然就是齐天大圣孙悟空啦,他本领高强,会七十二变,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他向往自由,却也意志坚定,忠心耿耿,即使好几次被师傅错怪,也没有因此记恨,还仍然惦记着师傅的安危;他乐观可爱,不畏困难,一路降妖除魔,向着目标勇往直前。在西游记中,从孙悟空横空出世、学成本领到扫除各种妖魔鬼怪,无不体现了他这些难能可贵的特点。

篇11:《西游记》读书心得

《西游记》共一百回,每回一个故事,故事与故事之间联系密切,老师说,这叫串糖葫芦的写作方法,我觉得特别有趣。在众多的故事中,我最喜欢的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你见孙悟空用火眼金睛一看,就知道了妖怪的计谋,一棍打跑了妖怪。唐僧居然以为孙悟空在伤害生命,念起紧箍咒把他赶回花果山。但是等唐僧被妖怪抓走,猪八戒去花果山向孙悟空求救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最后唐僧获救了。读到这里,我不由得感慨万千,一个石猴,这么重情重义,就因为唐僧把他从五指山下救出来,就因为他许诺如来佛祖要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就这么不计前嫌,宽容大度地完成自己的使命,真是令人敬佩。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物,他们宽容大度,不拘小节,赢得了大家的称赞。唐太宗李世民宽容魏征的直言,创造了震铄于世的“贞观之治”;廉颇想羞辱蔺相如,蔺相如顾全大局绕道而行,廉颇被蔺相如的宽容大度所感动负荆请罪,将相和好齐心协力保卫赵国„„

从古到今,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我们班里的王一龙是我学习的榜样,每次同学们有什么问题都是他第一个站出来帮忙,有同学不小心碰到了他,他总是先急着说:“没事儿,没事儿。”在班干部竞选的时候,他以全票通过的优势得到了班长的称号。可有些同学做的也不够,别人不小心碰掉了他的文具盒,他就大吼大叫;课间的时候,同学们做游戏,他总是打这个,踹那个,别人碰他一下,他就拳打脚踢,长此以往,大家都不愿意跟他做游戏。我觉得,他应该跟孙悟空学习学习,宽容,才能功成名就,才能心想事成。

篇12:格列佛游记读书心得

马上要期末考试了,妈妈说等我考完试就带我去买,我高兴地答应了。考完试老师发给我们了两本书,老舍先生写的《骆驼祥子》和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写的《格列佛游记》,于是我迫不及待的拿着《格列佛游记》看了起来。

主人公格列夫,在一次航海中遭遇狂风暴雨一阵吹打后,他来到一个王国,也就是小人国。在这里他的体型十分巨大,然而在小人国,他的饭量相当于几十个人,甚至几百个人的饭量,于是小人国里人们就把他关在了最大的神殿里,不久后她恢复了自由又开启了他的冒险之旅。

在航海过程中又遇到一次狂风骤雨,把他再一次吹进了一个王国。也就是大人国,不久后,他遇到了一个巨人家庭,巨人把它当做玩物带回了家。为了赚钱他把这个“小玩意儿”带在街上去表演,后来王后把它买入了,王后对她非常好,给他造房子,做衣服……他们还经常一起讨论欧洲的事情,但是格列佛好像厌倦了这种生活,他开始思念自己的家乡,思念自己的家人。有一次他钻进小木箱睡觉,却被一只大鹰叼走,经过几只大鹰的打斗,他又掉入大海中却被刚好路过的一艘舰艇救上来,之后他又回到了英国。

篇13:《老残游记》读书心得

一、学习、学习、再学习

(一) 学习是提升自身能力的重要途径

目前, 财务概念框架中尚没有关于人力资源确认和计量的标准。但众所周知, 真正主宰企业并且事关成败的关键因素却是企业的人力资本。人的素质将会是企业发展好坏的关键变量, 而人的素质与能力高低, 则直接取决于个人持续的学习能力。根据SWTO的模型, 可分析目前个体所处的时代与环境。如果人们不读书不看报, 如同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 这点勿庸置疑。博弈论课程已经对这个现实有了非常完美的诠释。看看现在年轻的后生, 无论从体力、精力还是接受新思维的能力方面, 都是我们这些人的楷模。俗话说得好, 长江后浪推前浪, 前浪死在沙滩上。这不是危言耸听, 这确实是残酷得现实。狭隘地看, 为了一个饭碗, 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俗话说, 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因此, 唯有努力学习方才有可能立于先发的优势之下。而从更为宏观的角度看, 学习和读书也是事业成功的必经之路。无论从哪个角度看, 读书和学习都是提升个人素质和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常而言, 激烈的竞争压力状态下, 根本容不得人们静下心来深思和反思自身的成长之路。对于身在职场的人而言, 平时大多忙于具体事务, 更多关注眼前利益。但从长远来看, 这些事情中, 有些事也许无关紧要, 另一些事可能喧宾夺主, 再一些事可能误入歧途。俗话说, “磨刀不误砍柴功”。因此, 更应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 认真思考一些事关长远的问题。

(二) 书籍是人们汲取知识的重要载体

我大学刚毕业那年, 曾经带头响应全国关工委读书的号召, 并且意外获得一枚“全国读书优秀纪念奖章”, 这给了我很大“物质”动力。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 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的好处很多, 可以获取信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可以陶冶性情、培养和提升思维能力等。读书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进步非常重要, 对于提升自身素质、做好工作更为重要。从财务的角度看, 读书学习是财务人员胜任财务工作的必然要求。如果不加强读书学习, 思想就会僵化, 能力就会退化, 尤其是日新月异的外部变化, 会计准则的发展和进展都需要时刻关注和学习。特别要看到, 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都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这对会计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从古今中外历史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样的现象:事有所成, 必是读有所得。读书是现在提升自己, 做好会计工作的必经之路。想要掌握企业运营的本质, 并且力争为企业发展和价值提升贡献一些努力, 绝对离不开读书, 尤其是会计方面的经典著作。对会计领军学员而言, 需要知其所以然, 把握住会计的本质特点, 这样才能把握主流, 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或许有许多人仍然相信读书和学习无用论。但读书和学习的功能作用是潜移默化的, 因此读书和学习不能急功近利, 尤其在当下浮躁的环境里。“为会计真谛而读书和学习”, 莫问是否有用。由于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脱贫、复兴心切, 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影响很深, 这对一个民族的发展非常不利。不少古典书籍暂时看来没有经济的价值, 但是大智慧往往来自这些古典之中。因此, 人们需要注意读好书的辩证逻辑。吾生也有涯, 而知也无涯,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那么, 就需要我们挑好书来读, 围绕着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工作能力、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精神境界。我们需要研读历史经典、哲学经典和伦理经典等, 彰往而察来。腹有诗书气自华, 这是一句中国古老励志的名言。优秀的经典著作作为经济、哲学等的传世精华之作, 诠释了人类发展的根本问题, 其中蕴含的智慧和思想穿透时间, 如同一壶老酒, 历久弥新, “喝”得越多, 越能醍醐灌顶。

(三) 思考是成为领军人才的必经之路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 (Peter Drucker) 曾讲过关于三个石匠的故事。一个过路人问三个正在凿石的石匠他们正在做什么。第一个石匠回答说:“我在挣钱过日子。”第二个石匠回答说, “我在做国内最好的凿石工作。”第三个石匠仰起头来, 眼中充满光芒地说, “我在建筑一座大教堂。”很显然, 对于第一个石匠来说, 工作只是为了养家糊口, 至于工作的内容, 无关紧要。第二个石匠就不同了, 他有更高的目标:他要在他的领域中做得最好, 他要成为一流。但是, 第三个石匠的境界比第二个石匠更高, 因为他看到了他的凿石工作的目的, 是为了建筑一座精神的圣殿, 影响普落众生。

会计领军人才与这三个石匠故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仅仅将会计工作看作养家糊口是第一种境界;狭隘地将会计领军作为目标是石匠的第二种境界;而把追求会计中严谨的逻辑与真谛, 探求其中的发展规律并且影响更大范围的会计实务人员作为目标是第三种境界, 这是最高境界。虽然对比而言, 第二种境界也是不错的选择, 但这远远不够, 应该追求最高境界。但要成为第三境界的领军人才, 思考是必不可少的。

大教育家孔子有句名言, “学而不思则罔”, 说的就是如果只学习而不思考, 人就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而陷于迷惑。民国时期的教育家胡适也将宋朝程伊川所说的“学原于思”这四个字奉为至理名言。这些名言都说明了“读书”与“思考”的逻辑关系。如果单纯为读书而读书, 不去进一步思考, 那么, 我们的大脑仅仅是一个电脑上的储存器而已, 死水一潭。因此, 我们必须思考。

坚持不懈地思考, 终归会有收获, 就会在前人总结或者研究的成果上更进一步, 冒出新的思想火花。充分利用发散性和批判性思维来审视我们的企业运营与管理。只有这样, 我们个人才会有生龙活虎的思想。思想的作用确实非常巨大, 可以引领一个企业走向成功。从宏观的角度看, 也会引领一个国家走向富强。

二、实践、实践、再实践

(一) 积极推动改革, 提高内部效率

中国有句话叫未雨绸缪, 我所在的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 业务已经由国内拓展到全球范围了。但我们仍然缺少足够的心理准备来应对这一急速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 就更需要为企业的发展多想问题, 多找思路, 尤其需要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变革。

为快速响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公司的组织需要持续变革, 特别是随着电算化体系的逐步建立和成熟, 以前的多层行政传递与管理的体系将更加扁平化。以电子流来替代人工的操作, 以降低运作成本, 增强企业竞争力。而会计人员也将面临这个问题。伴随着支撑IT的网络等逐步铺开和建立, 通过规范管理来提高效率, 有些环节就会消失。总的原则是压缩无效环节, 力争在满足内部控制的前提下, 建立起良好的权责体系。

执行流程的人, 只对事情负责, 减少在管理中不必要、不重要的环节。通常, 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 往往会出现大企业病, 大企业病一般体现为一些官僚组织不停地在制造垃圾, 然后这些垃圾又进入分捡、清理, 制造一些人的工作机会。制造这些复杂的文件, 搞了一些复杂的程序以及不必要的报表、文件, 来养活一些不必要养活的官僚组织, 而官僚组织是不能产生增值行为的。如何来抑制大企业病呢?这就需要很好的机制设计, 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发动全体员工, 为流程梳理尽心尽力。最近, 笔者所在公司正在做一些有关财务流程方面的梳理工作, 需要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出来, 在自身岗位小改进的基础上, 不断归纳, 综合分析。然后, 在此基础上研究其与公司总体目标流程的符合, 与周边流程的和谐, 要简化、优化、再固化。这个流程是否先进, 要以贡献率的提高来评价。所有这些改进和完善, 都要能够保证正常的业务不受干扰, 又要同时展开各项流程梳理, 错综复杂, 步履艰难, 任重而道远。这需要我们抱有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 要热烈而镇定, 紧张而有秩序。

(二) 积极固化成果, 推动公司价值增长

“治大国如烹小鲜”。流程优化之后, 就要求每一环节的执行者、监控者都要小心谨慎, 不能随意把流程破坏了。流程标准的固化非常关键。重复运行的流程必须要达到模板化。看板操作是减少企业内部交易成本的有效手段。公司来的新员工, 通过看模板或者流程, 就能照猫画虎, 这是会计人员职业化的基本要求。如果一项工作达到同样绩效, 少用工, 又少用时间, 这才说明企业的效率提升了, 管理也进步了。规范化的流程是一把筛子, 能够将监控融入到流程中, 要把服务与监控融进全流程。真正地帮助我们开拓业务, 解决业务开拓中遇到的财务专业问题。同时, 财务问题的解决一定要结合公司的实际, 由于公司已经形成了以项目运作为中心和尽力满足客户需求的公司文化, 因此, 结合公司的发展, 不脱离实际将是财务工作下一步工作的出发点和重心。在这个问题上, 会计人员需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多掌握一些知识, 紧跟技术的发展脚步, 努力超越自己, 使自己变成一个非常职业的人员, 那么, 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被组织或者社会淘汰。

尽管在组织快速扩张时, 会计人员面临的压力很大, 除了要应对事无巨细的烦琐事情, 还要时刻想着全局的事情, 不但要应付外部会计政策的变化和继续教育的压力, 同时还要关心公司的总体战略。这就要求会计人员需要跳出会计的窠臼, 有一个大局观的视角, 正确对待变革, 绝对不能抵制变革。因此, 需要不断提升自己。

在管理的改进中, 需要强调改进木板最短的那一块。企业中的各部门、各环节以及各流程的主要责任人都需要抓住和处理好薄弱环节。坚持均衡发展, 不断地强化以流程型和时效型为主导的管理体系的建设, 在符合公司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条件下, 不断优化我们的工作, 提高贡献率。流程的改进更能将有限的资源和人力都用在刀刃上, 能使工作更加顺利和方便。基础管理跟上了, 财务就能够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 为企业内部各责任主体落实情况提供一个依据, 各责任主体的部门对公司的贡献就一目了然了。

三、努力、努力再努力

(一) 努力完善机制设计, 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工作中的各个岗位都是价值链上的增值环节。在处理事情时, 不能忘记自己行为的宗旨就是为公司发展添砖加瓦, 推动公司的进一步持续和健康发展。但随着公司发展, 人多了, 责任混在一起, 没有办法分清责任。仔细分析一下目前出现的问题, 根本的原因就是激励约束机制没有到位。怎样才能使队伍中每一个人都按照公司的目标朝同一方面努力呢, 这需要有一个标准, 就是实现公司的价值不断增长。而标准则需要建立一个考核机制, 且要具有可操作性。归纳为一点, 就是要健全数据记录, 公司对每个人都有一本账, 清楚地记录其资产、负债和收益情况, 放到作业层面就是每个人每天做的事情要有一个记录, 清楚地记录你每天做了什么。自利是经济学分析框架的逻辑起点, 这也包括绩效考核等奖惩机制。但这未必完全符合事实, 这给绩效机制设计提出了一个难题, 即单纯的指标难以达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预期。

(二) 努力完善精细化管理, 推动可持续化发展

篇14:《老残游记》读书心得

刘鹗生性豪放、不拘小节、交游极广,他放弃了科举致仕之路,一生“以善养天下为己任”,兴办工商业,屡次建议并参与商借外债筑路开矿活动,为顽固派所不容,换来一顶“汉奸”的帽子,被清政府革职。后又因在南京浦口收买地皮,招人嫉恨,被当地乡绅劾奏,而时任军机大臣的袁世凯又恰好与刘鹗有宿怨,密令两江总督端方将刘鹗逮捕,流放新疆。第二年,刘鹗客死戍所。

胡适作《老残游记》序时说,刘鹗是个很有见识的学者,同时又是一个很有识力和胆力的政客,深慨“在那个昏聩的时代,有远见的人却被认为祸世误国”。

售仓粟种下获罪祸根

刘鹗24岁时拜太谷学派李光炘为师,尊崇学派思想。太谷学派又称泰州学派,为石埭周谷所首创,周谷号太谷,自成一派,因而称太谷学派。这一学派导源于宋明理学,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宣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世致用之道。主张“富而后教”,以养民为本,教育子弟“立功、立言、立德”,要有“一夫之饥,犹己之饥;一夫之寒,犹己之寒”的胸怀。刘鹗遵奉以“养民为本”的太谷教义,并将自己学到的知识用之于实践,其中一件大事是投效河工,另一件是北上办赈。

光绪十三年(1887年)八月,黄河在郑州决口,清廷派礼部尚书李鸿藻、刑部侍郎薛允升驰往勘治。李鸿藻留督工,并加派福建巡抚李鹤年署河督,结果大半年过去,依然是黄水横溢。第二年秋汛暴涨,朝廷将这几个人或革职、或降级使用,另派广东巡抚吴大澂任河道总督。时年30岁的刘鹗赶赴河南,投效河工。他发挥治河专长,采用科学方法及新材料进口水泥,身先士卒,与工役们一同工作在治河第一线,终于令黄河河堤合拢,河复正流。接着又具体负责测绘河南、山东、直隶(今河北)三省黄河图,著《历代黄河变迁图考》10卷。光绪十六年(1890年)河患移至山东,刘鹗调任黄河下游提调,他向山东巡抚张曜提出具体治理办法,得到采纳。第二年,张曜去世,福润继任山东巡抚,由于刘鹗治河有方,黄河大堤一直安然无恙,受到福润赏识。

1900年庚子之变发生,慈禧太后仓皇西逃,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恣意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北京居民同时还面临饥饿威胁。刘鹗于八月冒险北上,九月初抵京后,致力救济并参与和议斡旋条款。当时北京市面上无粮可供,刘鹗从上海购粮食经海路运至天津,再运到北京。他创办了平粜局,一面粜,一面赈。时俄军占领北京太仓(历代政府设在京城调剂粮食盈缺的大谷仓),因仓内有老鼠,俄军扬言要举火焚烧,刘鹗紧急联合其他赈济团体集款,将太仓存米全部买下,作为平粜,救下许多人的性命。不料后来此举成为刘鹗“盗卖太仓官米”的一大罪状。

筑路采矿开洋务之风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洋务派。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发展中国军事工业,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洋务派到处网罗翻译、技术人员,刘鹗精通河工、算学,又熟悉船械、水利、电学,通晓洋务和多种外国语言,山东巡抚福润认为刘鹗是时务奇才,两次保荐刘鹗赴北京总理衙门考试,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被经办洋务的衙门以知府任用。

刘鹗从“富而后教”的民本观念出发,苦心兴办工商业,光绪十三年(1887年)在上海开设我国最早的石印书局——石昌书局;后又计划在上海兴办五层楼的商场及织布厂;在天津与友人合设海北公司,制造精盐;并拟在湖南办炭素炼钢厂;议办北京自来水公司……这些项目,有的议而不成,有的因经营不善、用人不当而倒闭。

刘鹗认为,修筑铁路是走强国之路的好办法,1895年他上书自请承办芦汉(芦沟桥至汉口)铁路。第二年,刘鹗应两广总督张之洞的邀请,赴汉口议筑芦汉铁路。张之洞因与盛宣怀背后有交易,故许诺盛宣怀接办芦汉铁路及汉阳铁厂。刘鹗的计划泡汤,返京通过直隶总督王文韶,上书请筑津镇(天津至镇江)铁路。尽管上书后石沉大海,但刘鹗仍为顽固派所不容,在京的同乡京官扬言要开除他的乡籍,不承认他是镇江丹徒人。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刘鹗应英商伦敦福公司的聘请,担任公司的华方经理,筹采山西矿产。刘鹗认为,“晋矿开,则民得养而国可富也。国无素蓄,不如任欧人开之,我严定其制,令三十年而全矿归我。如是则彼之利在一时,而我之利在百世矣。”他向山西巡抚胡禀之详细分析开矿筑路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带动整个山西经济的发展。胡抚台同意由刘鹗居间联系,借洋债开矿,但此事又遭人弹劾。

刘鹗没有因此“收敛”,又为河南豫丰公司拟订矿路章程,为福公司擘画,拟开四川麻哈金矿及浙江衢州、严州、温州、处州四府煤铁矿。所有这些,从主观愿望上讲,刘鹗未尝不是出于富国利民的考虑,但借用外债开矿,“任欧人开之”恰恰迎合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的需要,加之他受佣于福公司,与英、意等国商人往来频繁,居间牟利,又私自拜见日本使节要人,并多次东渡日本,都授人以柄。

买地遭劾袁世凯落井下石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刘鹗与长江水师提督程文炳合伙买下江浦县九濮洲3890亩地皮,其中刘鹗名下为1945亩,并办理了执照。九濮洲原为江中芦洲荒地,早年地方开荒惯例,占有为己产。刘鹗认为这个地方将来会成为商货吐纳之所,故而与人合伙买下,一时成为轰动江浦(今南京市浦口区)一带的头号新闻。

江浦有个劣绅陈浏,字孝威,他仗着做过五品京官,回乡后不甘寂寞,包揽官司,鱼肉乡里,敲诈勒索,无恶不作。这时朝廷决定筑津浦铁路,以浦口为终点,地价势将攀升,他见刘鹗占先买了浦口附近的地皮,占了便宜,岂能就此罢休。于是设下毒计,通过京中御史吴文翰将禀帖投到军机处、外务部、邮传部,控告刘鹗“私集洋股,揽买土地”,欲将刘鹗置之死地。

刘鹗惨遭厄运究为何因?其实,浦口买地只是导火线。他的儿女亲家罗振玉(刘鹗四子大绅娶罗振玉之长女)曾为刘鹗作传说:“君既受廪于欧人,虽顾惜国权,卒不能剖心自明于人,在君焉得无罪?”连刘鹗的亲家兼朋友都认为他“焉得无罪”,守旧派将他视为汉奸,“人皆曰可杀”,也就不奇怪了。

恰巧此时,朝中权臣袁世凯以直隶总督奉诏入军机处,不久又以太子少保兼任外务部尚书。袁世凯入军机处接触到的第一个案子便是控告刘鹗的,而袁世凯与刘鹗素有积怨,正好借此落井下石。

袁世凯出生在一个四世同堂、代有显宦的封建大家庭,叔祖袁甲三因镇压捻军起义有功,官至漕运总督。袁世凯自幼过继给叔父袁保庆,他10岁时,袁保庆任江宁盐法道,他便随嗣父袁保庆来到南京,呆了5年。期间,小小年纪的袁世凯作诗《雨花台怀古》:“我今独上雨花台,万古英雄使劫灰。谓是孙策破刘处,相传梅锅屯兵来。大江滚滚向东去,寸心郁郁何时开?只等毛羽一丰满,飞下九天拯鸿哀!”尽显其勃勃野心。不料,嗣父袁保庆、生父袁保中相继故去,大家庭顿失支柱,在他20岁时分了家。袁世凯在河南参加了乡试,结果名落孙山,此后投奔父执,辗转潮州、山东、上海等地求发展,迭遭挫折,一事无成。

据说,袁世凯曾投奔与生父袁保中、嗣父袁保庆均有旧交的山东巡抚张曜,但张曜对他并无提携之意。时刘鹗也在张曜手下任职,颇得张曜信任,袁世凯就托刘鹗在张曜面前为他说说好话。谁知张曜对刘鹗说:“袁世凯这个人虽有才,但其性之善恶未定,现在他还年轻,还是多加磨炼为好,假若现在提拔他外派职务,只会将事情做坏,岂不是害了他吗?”刘鹗将张曜的意见告诉袁世凯,袁世凯认为刘鹗两面三刀,表面上敷衍他,背后却说了他的坏话,十分恼恨,遂打点行装,前往登州改投吴长庆军中。

吴长庆曾与袁保庆订兄弟之好,其后袁保庆任职江宁,吴长庆驻防浦口,两人过从甚密。如今吴长庆见袁世凯来投奔自己,大动恻隐之心,当即让他留下,愿代亡友扶孤成材。他让帐下名士张謇等辅导袁世凯,提高其知识水平,不久又委任袁世凯为庆字军营务处帮办。后袁世凯随吴长庆赴朝鲜,平定“壬午事件”,从此走上中国近代政治舞台。如今,权倾一时的袁世凯岂能让刘鹗轻易逃脱?

丁未年(1907年)间,军机大臣均奉旨兼会议政务大臣,当袁世凯将控告刘鹗的奏折带到会上时,参加会议的新授文渊阁大学士世续闻知是控告刘鹗,也勾起他的一段回忆。原来世续的父亲与刘鹗的父亲刘成忠是好朋友,当年世续考中举人后,也像一般读书人一样,向亲友“打秋风”。世续带了一块家藏端石,来到刘成忠府上请谒,以求资助。谁知刘成忠见了世续,摆出老辈面孔,教训他说:“你方年少,前程不可限量,却为何学起世俗子弟,打起秋风来了?你到京后,如果真的发生困难,来信相告,我当会汇款接济。”年轻气盛的世续秋风没有打成,反挨了一顿训,从此跟刘家结下冤仇。如今刘家儿子落在自己手里,正好公报私仇,当即同袁世凯唱起一个调子,主张密饬两江总督端方严密查报,如系属实,应即请旨逮捕法办。

军机处领班庆亲王奕劻对刘鹗一案尚存疑虑,故持谨慎态度。经过一番了解,并无证据证明刘鹗私集洋股购买地皮,就将此事搁了下来。袁世凯、世续见没了下文,很不甘心,两人认为庆亲王庇护刘鹗。袁世凯对世续说:“刘鹗这汉奸是饶他不得的,辛丑那年,他和俄军勾勾搭搭,以办赈为名,盗卖仓粟牟利,现在户部里报失的案子还没结呢!中堂(指世续)见到肃王(善耆)和泽公(载泽)时提一提,叫他们报了上来,来个并案办理,好歹总有个结束。”

善耆和戴泽都是户部尚书,世续与他俩关系很好,说了这事后,户部很快奏报刘鹗“擅卖太仓存谷牟利”之罪,再加上为外人在浦口购地一案,庆亲王奕劻便同意依议处理了。袁世凯立即以外务部名义密饬两江总督端方,将刘鹗密捕归案,时为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五月。

流放新疆客死戍所

刘鹗办工商业、当洋买办,行踪不定,但他有一个讯息网,他的朋友钟笙叔任职外务部,兼任《上海时报》驻京记者,京中有什么情况,即可通过《上海时报》发密码电报转刘鹗;刘鹗的亲家罗振玉在京中做官;军机处章京(相当于秘书)张少纯则为刘鹗的京中坐探;刘鹗亲戚王孝禹在两江总督府任电报局总办。从1907年冬天起,他们不断向刘鹗传递朝廷要拘捕他的消息,并建议刘鹗最好暂避一下。为此,刘鹗曾到驻上海的一家日本洋行躲避了十几天。

1908年正月十二日,《申报》刊载一条上谕:“开缺山西巡抚胡聘之……其随同办事之候补道贾景仁、已革职知府刘鹗胆大贪劣,狼狈为奸。贾景仁着革职永不叙用,刘鹗着一并永不叙用,以示薄惩。”刘鹗看了甚觉奇怪,胡中丞罢官之事已过去几年了,怎么又旧事重提了呢?刘鹗推敲了许久,以为是军机处为处分他的事争论不下,庆亲王不想逮捕他问罪,但又不能不照顾袁世凯等人的面子,因此才发了这样一道可笑的上谕,表示刘鹗已处分过了。刘鹗自以为自己已经平安无事了,于是依然仆仆风尘往返沪宁道上,并在南京正式成立三洲地皮公司,高价出售沙洲地皮。

但刘鹗估计错了。六月十七日,袁世凯密派亲信候补道员杨文骏来到两江总督府衙,面见端方,催促捉拿刘鹗。

端方与刘鹗原是戊戌前的老相识,端方有古董癖,辛丑年(1901年)间,端方听说刘鹗购得孤本《刘熊碑帖》,便托人问刘鹗要求割让,刘鹗开始不肯,后经人说合,索性将碑帖赠与端方。端方要给钱,刘鹗不肯收,但端方执意要给,于是刘鹗又将自己所藏《宋拓道因碑》、《王书圣教序》、《醴泉铭》与帖及“秦汉玺印”等,作价七千元,一并给了端方。端方与刘鹗有此交情,故想在不影响自己的前提下,拉刘鹗一把,遂发一电:

北京袁宫保:杨道文骏本日到宁,面述尊谕,嘱拿革员刘鹗即刘铁云解京。刻查得该革员适因浦口议开商埠来此,具呈声明,应用地段,全行报效公家,其铁路码头应用地亩,亦全行报效。应否即行捕获?请示遵行。再该革员就获后,应如何奏明起解,并解交何处?祈示。方,筱。光绪三十四年元月。

两天后,袁世凯以外务部名义复电端方,口气十分严厉,要求“希即密饬查拿,先行看管,获后复电。”

端方接到复电,知道不抓捕刘鹗已不可能,便想法在捉拿过程中做手脚,他一面布置巡警道总监去拘捕刘鹗,一面又说这是袁宫保奉密旨交办之事,不能打草惊蛇,抓捕行动放在后半夜更为妥当,故留巡警道总督吃饭喝酒,同时又让王孝禹急速派人通知刘鹗,赶快逃离南京避祸。谁知阴错阳差,刘鹗当晚外出未归,通知之事又为刘鹗仆人所误,当刘鹗半夜归家后,正好被逮个正着。

袁世凯得知刘鹗已经拿获,即刻发电两江总督端方:“……革员刘鹗违法图利,怙恶不悛,着发往新疆,永远监禁。该犯所有产业,着两江总督查明充公……”

上一篇:四年级数学单元上册知识点下一篇:二年级学生自我介绍的作文:我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