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残游记读书报告读后感

2024-05-03

老残游记读书报告读后感(通用7篇)

篇1:老残游记读书报告读后感

老残游记

“叙景状物,时有可观”这是鲁迅先生对老残游记的评价。

刘鹗,字铁云,笔名洪都百炼生,清江苏丹徒(今江苏省丹徒县)人,自幼聪颖,五岁便能背诵唐诗三百首.生于文宗咸丰7年(西元1857),卒于宣统元年(西元1909),年53。

晚清时期,清朝帝国陷入遭逢内忧外患的困境当中,外有列强环伺,内则政治腐败。刘鹗会撰写《老残游记》一书,原本是为了帮助朋友.在义和团乱后没几年,京曹中有沈虞希与连梦青二人,因素与天津日日新闻的方药雨为友,一日,沈虞希偶将朝中事告知方药雨,方氏将其揭露於报端,清廷获悉后大为震怒,严办泄密之人,且株连甚广,沈氏被逮杖毙,连梦青仓皇遁走上海.连氏到上海后,家财尽失,无以为生,只依赖卖文糊口.刘鹗知其人孤介,不愿受人资助,因此动笔写小说送他,以增加其稿费收入.刘鹗的写作动机本为助人,但他生当乱世,目睹国事糜烂,再加上自己一生事业上的失败以及政治理想的幻灭,《老残游记》事实上也是他个人情感的寄托.他曾在书中自叙:吾人生今之时,有身世之感情,有国家之感情,有社会之感情,有宗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洪都百鍊生所以有老残游记之作也.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由此可知,《老残游记》为当时中国社会之缩影,更是作者一部以文字代替哭泣的著作.《老残游记》是晚清的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全书共20回。从第一回的“土不制水历年成患 风能鼓浪到处可危”到第二十回的“浪子金银伐性斧 道人冰雪返魂香”。它 批判晚清社会的腐败,其视角更为独特,着重揭露所谓“清官”之罪恶和所谓“好官”的昏庸,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政治的统治支柱,可谓切中要害。它的描写艺术从它一问世就受到人们的称赞。无论是景色描写,还是形象描刻画,无论是心理活动,还是气氛渲染,刘鹗的文笔都举重若轻,清新朴素,情境逼真,气韵生动。

作者在小说的自叙里说:“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小说是作者对“棋局已残”的封建末世及人民深重的苦难遭遇的哭泣。小说写一个被人称做老残的江湖医生铁英在游历中的见闻和作为。老残是作品中体现作者思想的正面人物。他“摇个串铃”浪迹江湖,以行医糊口,自甘淡泊,不入宦途。但是他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情人民群众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而且侠胆义肠,尽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随着老残的足迹所至,可以清晰地看到清末山东一带社会生活的面貌。在这块风光如画、景色迷人的土地上,正发生着一系列惊心动魄的事件。封建官吏大逞淫威,肆意虐害百姓,造起一座活地狱。小说的突出处是揭露了过去文学作品中很少揭露的“清官”暴政。作者说“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盖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不要钱,何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吾人亲目所见,不知凡几矣”。“历来小说皆揭赃官之恶,有揭清官之恶者,自《老残游记》始”。刘鹗笔下的“清官”,其实是一些“急于要做大官”而不惜杀民邀功,用人血染红顶子的刽子手。玉贤是以“才能功绩卓著”而补曹州知府的。在署理曹州府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衙门前12个站笼便站死了2000多人,九分半是良民。于朝栋一家,因和强盗结冤被栽赃,玉贤不加调查,一口咬定是强盗,父子三人就断送在站笼里。董家口一个杂货铺的掌柜的年轻儿子,由于酒后随口批评了玉贤几句,就被他抓进站笼站死。东平府书铺里的人,一针见血地说出了玉贤的真相,“无论你有理没理,只要他心里觉得不错,就上了站笼了”。玉贤的逻辑是:“这人无论冤枉不冤枉。若放下他,一定不能甘心,将来连我前程都保不住。俗语说的好,„斩草要除根‟。”为了飞黄腾达,他死也不肯放下手中的屠刀。老残题诗说,“冤埋城阙暗,血染顶珠红”,“杀民如杀贼,太守是元戎”,深刻地揭示了他们的本质。刚弼是“清廉得格登登”的清官,他曾拒绝巨额贿赂,但却倚仗不要钱、不受贿,一味臆测断案,枉杀了很多好人。他审讯贾家十三条人命的巨案,主观臆断,定魏氏父女是凶手,严刑逼供,铸成骇人听闻的冤狱。小说还揭露了貌似贤良的昏官。山东巡抚张宫保,“爱才若渴”,搜罗奇才异能之士。表面上是个“礼贤下士”方面的大员,但事实上却很昏庸。他不辨属吏的善恶贤愚,也判断不出谋议的正确与错误。他的爱才美德,却给山东百姓带来了一系列的灾难。“办盗能吏”玉贤是他赏识的,刚弼也是他倚重的,更为严重的是他竟错误地采用史钧甫的治河建议,废济阳以下民埝,退守大堤,致使两岸十几万生灵遭受涂炭。在小说中楔入的桃花山一段插话中,着重写了隐居在荒山中的两个奇人□姑和黄龙子。通过两人的言行宣扬了作者所信奉的太谷学说,同时对当时的革命运动,即所谓“北拳南革”,即北方的义和团和南方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了恶毒的诋毁和诅咒,攻击他们都是“乱党”。义和团来势猛,他说“几乎送了国家的性命”;革命党起势缓慢,他认为“莫说是皮肤小病,要知道浑身溃烂起来,也会致命的”;告诫人们不要“搅入他的党里去”,表现了作者落后、反动的一面。小说的第一回,就是作者对于当时政治的象征性图解。他把当时腐败的中国比作一艘漂浮在海上行将被风浪所吞没的破旧帆船。船上有几种人:一种是以船主为首的掌舵管帆的人,影指当时上层的封建统治集团。作者认为他们“并未曾错”,只是因为是走“太平洋”的,只会过太平日子,不意遇上了风浪,所以毛了手脚,加上未曾预备方针,遇了阴天,日月星辰都被云气遮了,所以就没有依傍。再一种人是乘客中鼓动造反的人,比喻当时的革命派,污蔑他们都是些“只管自己敛钱,叫别人流血”的“英雄”。宣扬如果依了他们,“这船覆得更快了”。还有一些肆意搜刮乘客的“下等水手”,则是指那些不顾封建王朝大局、恣意为非作恶的统治阶级爪牙。类似这样的环节还有“这都是人家好儿女,父母养他的时候,不知费了几多的精神,历了无穷的辛苦,淘气碰破了块皮,还要抚摩的;不但抚摩,心里还要许多不受用。倘被别家孩子打了两下,恨得甚么似的。那种痛爱怜借,自不待言。谁知抚养成人,或因年成饥谨,或因其父吃鸦片烟,或好赌钱,或被打官司拖累,逼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就糊里糊 涂将女儿卖到这门户人家,被鸨儿残酷,有不可以言语形容的境界。

女孩翠环被家长卖给老鸨,备受委屈,刘鹗在这里悲悯世人眼中地位卑贱的妓女,惋惜那些遭受天灾人祸的为人父母者,他没有对妓女露出鄙夷的眼神,也没有痛骂卖儿卖女的父母,他甚至还写那些卖了儿女的父母当初是如何的疼爱幼子,想起现在社会对不幸沦为妓女的一味的歧视,想起我也曾如此看待她们,汗颜。一百多年 过去了,我看不到社会在这个问题上丝毫的进步,更多人只是在预防疾病、特别是不治之症的时候才记起他们,教育工作者都在做什么呢?当代的作家们都在做什么呢?又有多少不幸的人在其他不幸的职业上忍受着歧视?人是如此的容易油然而生优越感。” “我十二三岁时什么都不懂,却也没有男女相。到了十四五岁,初开知识,就知道喜欢男人了;却是喜欢的美男子。怎样叫美男子呢?像那天津捏的泥人子,或者戏子唱小旦的,觉得他实在是好。到了十六七岁,就觉得这一种人真是泥捏的绢糊的,外面好看,内里一点儿没有;必须有点斯文气,或者有点英武气,才算个人,这就 是同任三爷要好的时候了。再到十六八岁,就变做专爱才子英雄,看那报馆里做论的人,下笔千言,天下事没有一件不知道的,真是才子!又看那出洋学生,或者看人两国打仗要去观战,或者自己请赴前敌,或者借个题目自己投海而死,或者一洋枪把人打死,再一洋枪把自己打死,真是英雄!后来细细察看,知道那发议论的,大都知一不知二,为私不为公,不能算个才子。那些借题目自尽的,一半是发了疯痰病,一半是受人家愚弄,更不能算个英雄。只有像曾文正,用人也用得好,用兵也用得好,料事也料得好,做文章也做得好,方能算得才子;像曾忠襄自练一军,救兄于祁门,后来所向无故,团守雨花台,毕竟克复南京而后己,是个真英雄!再 到十八

九岁又变了,觉得曾氏弟兄的才子英雄,还有不足处,必须像诸葛武侯才算才子,关公、赵云才算得英雄;再后觉得管仲、乐毅方是英雄,庄周、列御寇方是才子;再推到极处,除非孔圣人、李老君、释迦牟尼才算得大才子、大英雄呢!推到这里,世间就没有我中意的人了。”

总而言之,老残游记是一本借老残的游历见闻,对当时吏治的黑暗痛加攻击,揭发了所谓“不要钱”的“清官”,其实是一些“急于做大官”不惜杀民邀功、用人血染红顶子的刽子手。客观上帮助人民认识到对整个官僚集团是不能寄以任何希望的。这里反映出作者同情民生疾苦的比较进步的一面。但他的基本政治观却是落后的,甚而是反动的。他坚决拥护封建统治,对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本质缺乏认识,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义和团的反侵略斗争,这在书中也有明显的表现。

篇2:老残游记读书报告读后感

法政学院 09法一 邹琬怡 09102003350

《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老残游记》、《孽海花》是晚清社会谴责小说的代表作。其中的《老残游记》,是刘鹗的代表作,流传甚广每部书的侧重点各不一样,而《老残游记》则更以对自然风光的描写而见长,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

通读全文,我们会发现在文学艺术价值上,《老残游记》的语言清新流畅、富有韵味。鲁迅说它“叙景状物,时有可观”。胡适先生说《老残游记》最擅长的是描写的技术,无论写人写景,作者都不肯用套语烂调,总想熔铸新词,作实地的描写。在这一点上,这部书可算是前无古人了。作者写景的特点是自然、逼真,有鲜明的层次和色彩。可以作为优美的散文来读。

早在高中时候,这本书中明湖居听书”一课让每一个同学对文学著作中写景写人的手法有了新的认识,其中黑妞白妞的唱功如“钢丝”般抛入天际、回环曲折的描写,相信曾经的语文课代表们定然记忆犹深。这一节中关于济南这座泉城深入人心的描写更勾起了我对大名湖风光的向往之情。比如在描绘济南府的时候用“家家流水,户户垂杨”来写,仅仅八字,就写出了济南的水多,树多的特点。我曾两次去过济南,那的水真是既多又特别清澈,连护城河中都能看到招摇的水草,绿油油的在水中自由地摆动。而大明湖中随处可见的一眼眼小小的泉眼,更是无时无刻不活泼地冒着泡泡。

《老残游记》在语言方面也是让人爱的。作者刘鄂治金石学,精通甲骨文,这样的爱好必会影响他对于文学的品味,所以他使用语言尚古拙、尚纯厚,不喜富丽词藻,不喜俗语套话。书中描写大明湖风光、桃花山景致、黄河冰凌,用语都是别出机杼,他的音乐造诣也极高,所以才能生发出像王小玉说书那么经典的音乐描写。刘鄂崇尚西学,颇有科学精神,所以他顺路布道的科学知识散见于书中。比如相传“金线泉”水中有条金线,老残亲临现场观赏,经士子指点看到“金线”后,悟出这是两边泉力不匀的道理。又如桃花山中的虎威,因四面皆山,故气常聚,一声虎啸,四山皆应。虎若离山,就要受人狎侮的。还顺带引出一通议论:朝廷里做官之人受了甚么气,只是回家来对着老婆孩子发飙,在外边决不敢发半句硬话,也是不敢离了那个官。

虽然小说中的白描手法艳惊四座,但是作者不仅仅只是想向世人证明自己的文学功底,而是通过自己手中的笔向后人揭示了晚清的社会状况、人生百态,使作品本身的中心思想有了质的飞跃。

小说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残的游历为主线,对社会矛盾开掘很深。作者在小说的自叙里说:“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小说是作者对“棋局已残”的封建末世及人民深重的苦难遭遇的哭泣。小说写一个被人称做老残的江湖医生铁英在游历中的见闻和作为。老残是作品中体现作者思想的正面人物。他“摇个串铃”浪迹江湖,以行医糊口,自甘淡泊,不入宦途。但是他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情人民群众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而且侠胆义肠,尽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随着老残的足迹所至,可以清晰地看到清末山东一带社会生活的面貌。

最让读者惊喜的是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改以往中国历来的清官情结,《老残游记》却首揭清官之恶。《老残游记》作为清末四大著名谴责小说之一,里面塑造了两个“清官”形象。玉贤是个不要钱的“清官”,办案十分尽力,手段也十分毒辣。先头还办了几个强盗,后来给强盗摸着他的脾气,反倒被强盗利用,做了强盗的兵器。(五回)“玉太尊所办的人,大约十分中有九分半是良民,半分是这些小盗。若论那些大盗,无论头目人物,就是他们的羽翼,也不作兴有一个被玉太尊捉着的。”(七回)即使玉大人知道某人是冤枉的,也不能放了他,要“斩草除根”,以防他们不甘心,将来误了玉大人的前程。刚弼也是个“清廉得格登登”的“清官”,但他办案全凭主观武断,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刻画了玉贤、刚弼这两个不要钱的“清官”丑恶嘴脸,揭露了他们刚愎自用、视民如贼、惨无人道的酷吏本质。作者在自叙里说:“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作者说“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盖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不要钱,何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吾人亲目所见,不知凡几矣”。刘鹗笔下的“清官”,其实是一些“急于要做大官”而不惜杀民邀功,用人血染红顶子的刽子手。

另外,在《老残游记》里面使我感触比较深的是玙姑、黄龙子与申子平的谈论,他们不仅说到佛经,还说到阿修罗。黄龙说,有一位尊者,比上帝和阿修罗还要了得的,阿修罗与上帝是平等之国,而势力尊者在他们之上。这里边还谈及儒家的“无极”和“太极”,还有日心说。由此可见,作者不仅非常了解中西方文化,上知天文,还对上帝和阿修罗的关系作出独特的理解,我很喜欢那个说法,很独特,新颖,而且很贴切。势力尊者,还隐喻势力的力量和对人的吸引力,隐射出人们为了追求更高的势力,可以不择手段,由此出现腐败,黑暗的官场,出现了许多另类“清官”。

在续集里面作者描写一段阴间的场景,从阿修罗这样的西方文化转到了阴阳间的中国文化,这应该是作者在思想上的一大改变吧。我并不喜欢用阴阳界来描写故事,因为我并不相信和世上有鬼。不过在这里面,我认为作者只是用它作为背景来写自己的观点。里面说到(八回)人身性上分善恶两根,都是历一劫增长几倍的。若善根发动,一世里立住了脚,下一世便长几倍,历世既多,以致成就了圣贤仙佛。恶根亦然,历一世长几倍。由此说出善恶的重大区别,对于恶人一定要重重惩罚,否则会害很多人。这是一种新鲜的善恶论,也体现了作者的创新。里面应该还包含了作者渴望那些贪官污吏得到重重的惩罚,渴望善良的本性。除了上面这些,作者还塑造了玙姑与逸云这两个转型时代的特别女性。玙姑是一个与以往的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大为不同的女性,刘鹗是把玙姑作为他心目中的理想女性,有很高的文学水平,居家待客,细心有礼,鼓瑟、吹角。须提到的是,玙姑身上所表现出的这些多方面的卓异的才华实际上也是刘鹗所具备的。与玙姑的尽美尽智相比,泰山尼姑逸云就要生活化,也要普通的多了。逸云这位女性的经历是极有意味的,她的爱情结局不同于我们在以往爱情小说中看到的悲剧模式。逸云的选择是一种离经叛道的选择。

在全书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书中种种隐喻及对时事的评论。隐喻主要在第一回,老残梦里的那只船,船喻中国,八帆喻八旗,掌帆者喻朝廷高级统治者,水手喻下层管理,“英雄”喻革命派,老残等人认为就船的唯一方法就是送去精准的外国罗盘却被污为汉奸,这也与作者本人为学习西方而做的努力被时人斥为汉奸的情形相吻合。评论则集中在柏树峪里子平与玙姑黄龙子的谈话中,作者借山中隐者之口从卦象、三教等角度谈及对现实的认识理解,表明其深受太谷学派影响。暂且不论其隐喻的色彩指向性、评论的科学客观性,这些隐喻评论本身就已让人大开眼界,更何况它们还有利于对清末士人思想状况的研究了解。

《老残游记》从初二开始看,到今天已经看了不下五遍,几乎每次放假都是从这本书开始看。

早几年,觉得序没有什么意思,内容更加吸引我,尤其是在济南的那几段描写,我觉得很恬静,是那种在冬日阳光下穿着棉袄的温暖闲适。后来,遇到更多的事情,慢慢地才开始读懂序,其实整本书就是序言最能阐发作者的意图。读懂了序,我才明白什么叫做人生。现在,我还是每年都看,但更多关注的不是内容,是序。

篇3:《文化研究读本》读书报告

1、文献综述

第一部分简介了文化研究内的几个理论和方法,包括对文化工业,话语霸权的批判,女权主义的探讨,最后是对信息循环模式的分析。比如,Ranato Rosaldo指出文化研究具有全球化本质,其关键读者群遍布世界。因此要求这一学科要运用更多的“社会描述性的修辞形式”。而Theodor Adorno和Max Horkheimer提出文化工业的批判理论,表明现当代文化工业批量生产一种标准化产品,导致诸多不良后果(详见Section 2)。Roland Barthes分析了一位80岁农民被判死刑的案例表明霸权是这样产生的 :通过不同机构和话语——该文中指的是文学,法律和新闻学——的勾结以压制几乎不能还击的群体。

第二部分从不同的切入点出发介绍了学者们对于时间和空间的理解,包括对现代性和后现代的看法。其中Lyotard以自己的观点定义了后现代,指出后现代不是在时间上紧跟现代之后,而是现代性一直包含着后现代的因素。 后现代的“后”不是指回忆,反馈的过程,而是回溯分析, 回想并反思的过程。第三部分Forgacs对葛兰西的理论进行了阐释,认为新右派不等同于法西斯主义,只是新右派的替代品如法西斯主义一样四处分散,支离破碎。在该情形下, “教育联盟”就具有真正意义 :它倡导少数民族和下级文化价值观以及话语。

第四部分围绕少数民族、多元文化主义、历史研究这三个关键词展开。首先Gayatri Chakravorty Spivak和Sneja Gunew的对话表明 :一旦一个社会被识别为异质的, 由多元文化构成,那么其核心机构将会从少数民族中选择代表人共同管理行政。Spivak认为象征主义(即表面文章) 几乎让所有人背离了主流意识形态而且远离了文化遗产,但这种“非真实性”也有其积极的一面。

第五部分涉及性的相关讨论。男作家Andrew Ross的文章对色情文化研究进行高度概括,指出性幻想和性欲望的经济体系与性别划分没有固定关联,认为传播色情文化的项目必须要和欲望结构达成妥协。第六部分是关于娱乐狂欢和理想主义的讨论。Meaghan Morris以她所熟悉的购物中心为例提出设计管理和经营购物中心的人(由于对女性了解甚多)也是理论家。文章还提出了若干问题,比如失业之人(假设有能力购物的话)和有工作之人在购物中心购物是一样的吗?这一有关消费的研究拓宽了早期文化研究主题。

第八部分是有关休闲娱乐的若干讨论。Dick Hebdige表明亚文化通过协商和混杂化确立自身的反霸权式的风格和身份。他认为商业文化有能力生产反霸权式风格的娱乐文化,比如朋克风就是一种先锋派文化策略,营销策略和工人阶级违抗精神的独特结合体。而第九部分则探讨了传媒与市场的联系、生产浪漫的机制以及对大众文化的看法。Armand Mattelart等人发现传媒与市场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 :西方媒体日益受到市场力影响,后工业化国家的信息处理主导了增值经济。提出要谋求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的信息通讯联盟,提倡通讯工业结构变革以产生更加灵活的媒体系统。

2、笔者评论

笔者认为Theodor Adorno和Max Horkheimer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耐人寻味,在此作简要评价。该理论认为“文化工业实质是一种欺骗大众的启蒙”(16),它运用工业化生产方式批量生产一系列标准化的,去掉了个性化特征的产品以满足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求。文化工业极尽能事地从各个渠道扼杀差异性的、个性化文化特征,无疑泯灭了艺术个性和文化创造力,最终导致大众失去辨识高雅低俗,是非善恶的能力,即批判理性的能力。由此,该理论对于个人主义的发展,批判理性的回归以及文化的再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它强调文化的区别性特征以及文化主体的自主性,有助于捍卫个人主义的自由,解放思想 ;反对理性的工具化,主张重归批判理性,这有助于读者在技术的世界里重新思考理性的作用。它揭开了这层“欺骗性”的面纱还原了部分真相,有助于催促变革,催生新鲜的文化生产机制,使得文化生产背向工业化生产,靠向艺术性生产。然而该理论也有其局限性的一面。首先,它过于强调文化工业的负面意义而忽略了其正面意义。其实文化工业的发展给文化产品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载体,比如广播、广告、报纸、杂志、电影、电视等载体。 这些文化载体拓宽了文化传播渠道,使更多人拥有更多机会接触文化,了解文化,使得文化更加普适和亲民。例如《追风筝的人》这部电影把高雅文化传递给普通受众,解除了阳春白雪的“高不可攀”。

3、结语

篇4:《西游记》读后感

这本书讲述了唐三藏、孙悟空、猪八戒和沙悟净四师徒同行到西天极乐大雷音寺取经的故事。唐三藏是一名高僧,后来受观音菩萨指点到西天取经。虽然取经路途遥远,难关重重,但他都勇敢地面对,他这锲而不舍的精神及毅力成为世人的典范。在取经途中,他收了三个徒弟,一路以来他都以我佛慈悲来教导他那三个徒弟。正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即使徒弟们顽劣,他都从未放弃他们。最后,他总算能修成正果,普度众生。

孙悟空也是《西游记》里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孙悟空原本是花果山的一只石猴,后来得到菩提老祖的悉心教导,学成长生不老之术,被玉皇大帝召上天庭封做神仙。因为骄傲及顽劣,他大闹天宫,结果犯下滔天大罪。玉帝命十万天兵天将捉拿他,结果被如来佛祖压在五指山下。最后经过唐三藏的教导,他终于浪子回头,顽劣的他拥有了一颗善良的心。最终他获得大成佛法,被封为“斗战胜佛”。他那浪子回头的态度很值得世人学习。

猪八戒是天庭的一小卒。由于下凡屠杀妖猴有功,被封为掌管天河十万天兵的天蓬元帅。他因为好色调戏嫦娥,被王母娘娘贬下凡间,历尽千世情劫。后来猪八戒被唐三藏收为徒弟,经过师父多年的悉心教导,他及时悔改。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他变得更踏实和懂事。最后,他被封为“净坛使者”。

沙悟净对大家来说可能是一个不起眼的角色,但对我而言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角色。他本是天庭上的卷帘大将,不但聪明绝顶而且法力高强,可说是文武双全。因为他一时的好奇心,打破了王母娘娘的流连灯而被贬下凡间,在流沙河底做了一个小妖精。后来,遇见唐三藏,就成了他徒弟。在取经途中,沙僧细心地照顾师父。即使师父生病,他也从未离开师父,而是加以保护。因为他这些年来护师有功,被封为“金身罗汉”。他那尊师重道的美德是世人的典范。

总结来说《西游记》是一本有修养和有益身心的书,所以空闲时间我们不妨阅读这本书来学习里面的真谛,把自己带入书中,来一个穿越时空之旅!最后,我非常地感谢这本书的作者——吴承恩,如果没有他,就没有这本名闻天下的惊世杰作《西游记》!

篇5:《西游记》读书报告

有关西游记中的人物

1、孙悟空的神秘与神奇

在我原来的印象中,孙悟空的出世是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壮观:从石头中放射出的万丈光芒里“biu”的一下蹦出来。而原著中则这样写道:“花果山上有一仙石,石产一卵,见风化一石猴。”以前脑中的那种壮观景象被“见风而化”彻底推翻,取而代之的是:一块孕育灵根的仙石在我们肉眼所感知的永恒不变中,却在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我们凡体所感受不到的变化……

(摘自第一回第一页)受天地日月精华孕育,有了灵通之意的石猴同样也不例外。且看这只石猴的各种称呼:“美猴王、孙悟空、弼马温、齐天大圣、孙行者、斗战胜佛”,这每一个称呼变化的过程都是对其身份的一次“怀疑、否定、再肯定”的经过。尽管美猴王在“花果山福地”过着无忧无虑的快乐日子,这种快乐依然不能让它对“生老病死”视而不见,随着三五百年时间的流逝,预示着他离生命的终点也越来越近,对生的无限留恋使他对死产生了恐惧,也许使猴王害怕的并非死亡本身,而是他不服“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他所留恋的是那“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自由自在的无量之福”。(摘自第十一回)为了摆脱死亡的约束,他开始为作一个能够躲过六道轮回的“佛、仙、神”而努力。他的磨难也就从这里开始了。

2、孙悟空的生生死死

经过数十个年头的寻访,他拜“须菩提”为师,菩提给他起了一个“人”的名字----孙悟空。他挣脱了猴子的身份,成了一个人。此时的他学会了长生不老之术和七十二般变化。就在他以为自己从此长寿,不必再为死亡忧虑的时候,在一次酒醉后的睡梦中,却被两个勾魂鬼带到了冥界,其实也就是“死”了一次。在这里,我认为是他身份的一种丢失,他本身是超出“五仙、五虫”十类之外的“灵明石猴”。

拥有了一个“人”的名字,又修到了“佛、仙、神”长生不老的境界,那么他到底是猴?是人?还是仙?他一怒之下把生死簿上猴属类的名字全给勾了,他觉得自己长生不老就是神仙了,那么他就需要神仙对他身份的一种承认,一种同类之间的相互认同。由于他拿走了东海的宝贝,勾掉了地府“生死簿”上的名字,终于引起天庭对他的注意,“三界之间,凡有九窍者,可以成仙”,所以天庭给了他做神仙的资格——招安为“弼马温”,承认了他作为神仙的身份。(摘自第四回)

可天真的猴子没有想到这神仙也有尊卑之分,为了维护作为一个神仙的尊严,发泄一下怀才不遇的愤怒,他又回到了花果山,并野心勃勃地封自己为“齐天大圣”,直到天庭对他的第二次招安,封了个有名无实的齐天大圣,即便如此,他作为神仙的身份与地位就安定下来了吗?当他看到众仙都去参加蟠桃会,而自己却被排斥在外时,遂与天庭为敌,站到了神仙的对立面——成了妖怪。(摘自第五六回)炼丹炉中的七七四十九天不仅成就了猴王的“火眼金睛”,更成就了猴王大闹天宫的威力与决心,他要反抗天庭,打破那束缚,他要坐灵霄宝殿上的那个龙椅。只是天命难违,也许他反抗天命本身就是他命中注定的一场劫难,无论如何,他都逃不出。他与神仙没有缘分,天庭不是他的,他也不属于天庭。(摘自第七回)

命中注定与“佛”的第二次邂逅来临,他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五指山下的五百年,五个世纪,五次轮回,“解铃还需系铃人”,佛把他压了下去,只有佛才能解救他。由佛祖的二徒弟十世真身修行的金蝉子转世的唐僧,揭了五行山上的“压帖”,却又在他头上套了一个“金箍”,此时的猴子已不是什么齐天大圣,成了一个保护圣僧西天取经的苦行僧——

孙行者。

3、唐僧的无能与懦弱

唐僧这位被委以重任的得道高僧,在我心中始终被塑造为一个无欲无求、深罯佛理的完美形象,但在我阅读的过程中,发现唐僧耐不得饥寒,为个人安危担惊受怕,西游记中的唐僧,除了本身的典型意义以外,其主要作用,是为了更好地衬托孙悟空的敢于斗争,不怕困难.

作者从批判唐僧的软弱,胆怯,像个"脓包",在取经途中,在困难面前,动辄惊慌落泪,他耳软心活,一味行善,却又不好歹不分,常把吃人的妖怪当作好人,又不肯听孙悟空的劝告,反而常常埋怨,甚至用"紧箍咒"的残酷手段来压制孙悟空打杀妖怪的行动,一定要等到再三碰钉子,吃了苦头之后才肯认错……

唐僧的精神面貌和性格内容,显得比较贫弱,而且作者在描写他的性格特征时,采用的也是单调,重复的手法,如写他的软弱无能,胆小畏难,不是写他纷纷落泪,魂飞魄散,就是说他惊得"坐不稳雕鞍,翻跟头跌下白马",综上所述,西游记中的唐僧是一个无能懦弱的人。

4、憨厚的沙僧

沙僧比较憨厚,忠心耿耿,从电视剧里他喊“大师兄”那种厚重的声音和真诚的眼神可以看出来。他不像孙悟空那么叛逆,也不像猪八戒那样花痴不改,自他放弃妖怪的身份起,他就一心跟着唐僧,正直无私,任劳任怨,从不左顾右盼,谨守佛门戒律。虽然个性不鲜明的他戏份不多,但我觉得《西游记》里不能缺少这个人物。因为他在四人中起到平衡作用。大家可以假想一下,没有他的取经之路,互不服气的孙、猪二人的争吵会把那个死板的唐僧折磨到精神分裂!没等妖怪来袭,唐僧就先被两个徒弟气吐血了!沙僧在取经途中表现了合作、顺从与随和的态度,经常担起调和与凝聚的任务。我们从另个角度看,后来的“和事佬”角色,与初出场时凶相毕露,曾经两次吃唐僧的背景很不相称。显然,在故事发展中,沙僧的凶猛品性被改变了。

有不少人认为小说作者未能赋予沙和尚更鲜明的形象,是很可惜的。四十回连悟空也想散伙,反而沙僧劝大家不要散伙,意志十分坚强。他从不埋怨路途遥远,是一个任劳任怨的苦行僧。三十回黄袍怪疑心浑家百花差送信去宝象国请兵来救,要杀她,就拿她与被擒的沙僧对质。沙僧急中生智,说是国王画影图形,唐僧因较早时被捉在洞中见过公主,向国王说起经历,这才救了公主一命。这情节既显示沙僧的急智,也体现他为他人着想,不欲恩将仇报之精神。

5、善良的沙僧

沙僧是个真正的老实人。取经路上,他对自己的工作尽职尽责,踏踏实实,不计个人得失,没有非分之想,不象悟空那样好名,也不象八戒那样贪心。沙僧最直接的责任是照顾唐僧的起居生活,如“登山牵马”之类,这些琐碎平凡之事,他都处理得有条不紊。遇到妖魔鬼怪时,他一般都是看守行李、马匹,但一旦直接参加战斗,就从不象八戒那样临阵脱逃。“四圣试禅心”时,唐僧要他留下招赘,他表示“宁死也要往西天去,决不干此欺心之事”。沙僧是个十足的善良人。唐僧虽然也十分善良,但他的善良多从佛教的教条出发,难免是非不分,人妖不辨,总给人做作的感觉。而沙僧的善良,却是发自性情的真情实感。他的善良老实、埋头苦干、任劳任怨、默默奉献,都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进行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这些美德都是不可或缺的。但沙僧身上这些“美德”,又都和他循规蹈矩、驯顺服从、明哲保身的奴性不可分割,浑然一体,而奴性又是妨碍我们民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根本大敌,是我们事业成功的大敌。因此,表现在沙僧身上的“美德”,只有与强健的个性和富于抗争与进取的精神紧密结合在一起,只有“诉之自身意志”,才有可能焕发出真正炫目的光辉。

6、多重性格的猪八戒

八戒性格温和,憨厚单纯,力气大,但是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爱贪图女色,经常被妖怪的美色所迷,难分敌我。猪八戒贪吃贪睡,自私自利,好进谗言。他常常想害人,但不是搬起石头来砸自己的脚就是作茧自缚。为什么连这样一个人也最终修成正果,被如来佛封为“净坛使者”呢!这与猪八戒的知错必改,能听取领导和同事的意见有很大关系。做到了悬崖勒马、甚至是浪子回头,在取经事业中的他对师兄的话算得上言听计从,对师父忠心耿耿,总算是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才有其八戒的美好的结果吧。

在他的身上既有人的吃苦耐劳、憨厚率直的品质以及贪婪自私的本性,又有神的本领,同时还有猪的形体特征,这充分的体现了作者把人性、神性、猪性的完美结合。在《西游记》中,猪八戒不习惯更不喜欢长期在外奔波的行旅生活,他护僧取经是出于无奈的,所以在西行途中遇有劫难,总是第一个打退堂鼓,要散伙,嚷着回高老庄做女婿、种地过日子,这种回归土地、眷念家园、渴望定居生活的心情。但猪八戒则较多地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这是一个享乐主义的典型。

资料索引

我阅读的《西游记》版本是:全本 出版社是:吉林摄影出版社

篇6:《格列佛游记》读书报告

作品背景: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出生于爱尔兰首府都柏林,在基尔凯尼学校上学,是18世纪前期讽刺作家和政论家。这部书完成于1726年。《格列佛游记》的构思源于与朋友的一次聚会,斯威夫特谈到当时的政界种种贪婪无耻的行径时激动万分嬉笑怒骂间,信笔开始了第一卷的创作。成熟后经过无数次的增删修改终于1726年匿名发表,并立刻在英国社会引起了很大的争议。200多年来,它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18世纪的英国,政治上确立了资产阶级议会制度,经济上资本的原始积累规模越来越大。60年代起,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英国启蒙作家以理性为武器反对封建残余,也批判资本主义的某些弊端。

他于1710年至1714年间,曾出任以罗伯特·哈利及亨利·圣约翰的托利党的公共关系官员,后来政党交替,辉格党上台,托利党党员被清算,作者来到爱尔兰任教,但爱尔兰当时受到英格兰的高压统治。

主要人物:雷米尔鲁·格列佛

第一卷 利立浦特游记

第一章

主要情节:略述格列佛自身及其家庭——出游的最初动机——海上船只失事,泅水逃生——利立浦特境内安全登陆——当了俘虏,被押解到内地。

读后感受:初看《格列佛游记》,觉得有点像《鲁宾孙漂流记》的翻版,都是以暴风雨为契机展开想象的。

格列佛家虽穷,但他父亲依然坚持供给他上学,这是很伟大的。为了一个追逐理想的有志青年——格列佛,他父亲宁愿自己过苦日子,也要帮助他孩子去圆梦。好在格列佛不负父望,最终完成了他的求学之路。

第二章

主要情节:利立浦特皇帝在几位贵族的陪同下前来看在押的格列佛——描写皇帝的仪容与服饰——学者们奉命教授格列佛当地语言——他因性格温顺搏得皇帝的欢心——衣袋受到搜查,刀、手枪被没收。

读后感受:国王看似心地善良,供给格列佛大量食物,给他优良待遇。但内心却十分迂腐邪恶。他不给格列佛自由,派重兵把守,他还派人搜身,拿走他的随身物品供自己收藏。他仅比其他人高的半个指甲盖,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好像在万人之上。

第三章

主要情节:格列佛的游戏——描写利立浦特宫廷中的各种游乐活动——格列佛接受某些条件后获得自由。

读后感受:高兴于格列佛能重返自由,不过还是深深的感受到了利立浦特的腐败,条款中有多数都是用来维护国王统治的并且用来剥削冉闵,来供给“朝廷官员”的生活。这很形象的反映出了英国当时的社会现象:国王衣食无忧,而百姓民不聊生。

第四章

主要情节:关于利立浦特首都密尔敦多以及皇宫的描写——格列佛与一位大臣谈帝国大事——格列佛表示愿为皇帝效劳对敌作战。

读后感受:看了这滑稽的一章,我觉得十分搞笑。利立浦特竟然是根据那约等于十四分之一英寸高的鞋跟来分派别的,并且他们竟然为打破鸡蛋的哪段而发动过战争,从此隔海对峙,常年交战。这讽刺的很深。

佩服于格列佛的勇气,他为了报恩,竟然愿意舍身去抗击一切侵略者,保护利立浦特的安危。

第五章

主要情节:格列佛以特殊战略阻止了敌人的侵略——被授予高级荣誉称号——不来夫斯库皇帝遣使求和——皇后寝宫失火;格列佛帮忙抢救了其余的宫殿。

读后感受:这场战争的场景描写的很生动,使我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当时格列佛的英勇,和他胜利后的高声呼喊。国王立马给他封了全国最高的荣誉称号。可是,国王野心极大,欲吞并不来夫斯库,格列佛反对如此,于是国王便旁敲侧击地伤他。看来,格列佛再大的功绩,在国王的野心面前,这功绩也几乎等于零。

第六章

主要情节:关于利立浦特居民的情况:他们的学术、法律、风俗和教育儿童的方法——格列佛在该国的生活方式——他为某贵妇人辩护。

读后感受:利立浦特的法律大致和我们现在一样,可见其实他们当时的文明程度之高。可是,这似乎却都毁在这昏庸的国王手上。战争平息后,由于格列佛帮不上太多忙,且他还要消耗大量的资源,这让利立浦特的经济逐渐走了下坡路。于是国王对他越来越没有的兴趣,再加上一些大臣的怂恿,国王正准备找机会打发走格列佛。

第七章

主要情节:格列佛得到消息,有人阴谋指控他犯有严重的叛国罪,只好逃往不来夫斯库——他在那里受到欢迎。

读后感受:真高兴格列佛能够逃脱利立浦特的魔爪,去到不来夫斯库。在这章,利立浦特人的丑态显露无疑。众多大臣面对屡立战功、短时间就升到最高职位的格列佛心生嫉妒,于是便扭曲事实,嫁祸格列佛。国王本想保护格列佛,面对大臣的陈词,也站到了他们一边,于是,他下令戳瞎他的眼睛,然后饿死他。这种恶毒、煎熬的办法使人毛骨悚然,也是读者感受到了利立浦特的阴险毒辣。

格列佛能够脱逃,多亏了朋友的帮忙。可见朋友对我们的重要性,他们能就我们于水火之中。所以,我们应该善待我们身边的朋友,同时,这也是善待你自己。

第八章

主要情节:格列佛侥幸找到离开不来夫斯古的办法,经历一些困难后,安全回到自己的祖国。

读后感受:格列佛在不来夫斯库找到了回国之法,当他欲回国时,不来夫斯库的国王不计前嫌,全力支持格列佛,这是我非常感动的。以前格列佛曾打败不来夫斯库,国王理应非常恼火,可他却没有,一直希望格列佛的到来。当格列佛到来后,虽然他没帮上什么忙,但是国王还是想尽一切方法帮助他。这种情才是最真挚的,这样的君主才能治理好国家。希望不来夫斯库打败利立浦特,建立百姓安居乐业的小人国。

第二卷 布罗卜定奈格游记

第一章

主要情节:关于一场大风暴的描写;船长派出长舢板去取淡水;为了看看那是什么地方,格列佛随长舢板一同前往——他被丢在岸上;被一个当地人捉住,随后带到一个农民家里——他在那里受到招待,接着发生了几起事件——关于当地居民的描写。

读后感受:作者有前去旅行,却又意外到达了一个岛——布罗卜丁奈格。这儿的人看格列佛,就像利立浦特人看格列佛一样。岛上的人现在看比较善良、热情,精心地照顾着格列佛,给他食物,保护着他不受伤害。

第二章

主要情节:关于农民女儿的描写——格列佛被带到一个集镇,接着被带到了首都——旅途中的详情。

读后感受:看完这章,我十分愤怒。格列佛的女主人竟然想利用格列佛来表演来赚钱,真是可恶至极。她没有像以前那样关心格列佛,而是把他当做奴隶、赚钱的筹码。格列佛真是倒霉啊。还好小女孩很关心格列佛,经常为他着想,为他做衣服,洗衣服,想办法在路途中减震。看来作者是有意地讽刺女主人,赞扬小女儿。

第三章

主要情节:格列佛奉召入宫——王后从他的农民主人手里把他买下来献给国王——他和国王陛下的大学者们辩论——朝廷为格列佛提供了一个房间——他深得王后的欢心——他为祖国的荣誉辩护——他和王后的侏儒吵嘴。

读后感受:格列佛能够逃脱他主人的虐待,还能能与小女孩一起来到王后身边,真是为他庆幸,希望他身体早日康复。

从描写位学者对格列佛的看法的过程,清楚感受到了欧洲当时文化精神,面对自己不明事理时就选择了逃避、捏造,于是便给后世留下了许多错误的结论,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第四章

主要情节:关于这个国家的描写——修改现代地图的建议——国王的宫殿及首都概况——格列佛旅行的方式——主要庙宇的描述。

读后感受:本章没什么好说的,只是想说作者在王宫里似乎得到很好的待遇,使他对这个王国感激不尽。我个人感觉这卷的讽刺好像也没有前一卷的强烈。

第五章

主要情节:格列佛经历的几件险事——一名罪犯被处决的情形——格列佛表演航海技术。

读后感受:作者在布罗卜定乃格过着幸福又惊险的生活,他慢慢地适应了这样的生活,与他的朋友们一起一起生活,他给宫女们讲笑话,他自己的窘态也使人发笑,而宫女们也会带他出去娱乐散心。

第六章

主要情节:格列佛讨好国王和王后的几种方法——他表现了他的音乐才能——国王询问关于英国的情况,格列佛就此所做的叙述——国王的意见。

读后感受:国王通过格列佛对英国的介绍,不断地借此提出质疑,乘机攻击英国,蔑视英国,认为欧洲的国家都是不可一视的。而格列佛却尽力维护他祖国的尊严,不停地反驳国王,尽管自己在大人国十分卑微。这时,我有些不明白了,作者是想借这篇文章来讽刺英国统治的昏暗,而现在为什么又维护其自己祖国的利益呢?思考过后,我认为,一个国家的尊严是最重要的,他毕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就算他有再多的不好,也不该被这个毫无关系的国家这样指责,就要改革什么的,也要由英国民众去提议。同时他也借大人国国王的无知来讽刺英国国王。

第七章

主要情节:格列佛对祖国的爱——他提出一项对国王极为有利的建议,却遭拒绝——该国民风淳朴——该国学术很不完善,且范围狭窄——该国法律、军事和政党的情况。

读后感受:格列佛在这章向布罗卜定奈格的国王介绍了火药,并向他介绍了制法,自己愿意为他们做火药,以加强他们的军事力量。而国王则不相信这个小东西能有这么大的智慧,以为他在胡说八道,便立马否决了。想在我也真正感受到了这个国王的昏庸,他不懂得吸取其他民族的精华,自己骄傲自大,闭关锁国,满足于现在的成就。这样的国家,早晚会像拜占庭一样,逐渐衰落,最终走向灭亡。

第八章

主要情节:国王和王后到边境巡行——格列佛随侍——格列佛详细叙述他离开这个国家的情形——他回到英国。

读后感受:格列佛借助老鹰,意外离开了大人国,回到了魂牵梦萦的英国。然而他却有些不习惯那生活了。由此看来,习惯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他会制约着我们的生理、心理,乃至我们的一切行为。所以,习惯对我们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个好习惯可以是我们受用一生,一个坏习惯也能使我们遗臭万年。然而好习惯的形成并不容易,需要我们的毅力,所以,养成好习惯应该从平时开始,从每分每秒开始。

第三卷

勒皮他 巴尔巴尼亚 拉格奈格

格勒大锥 日本游记

第一章

主要情节:格列佛开始第三次航海——为海盗所劫——一个心肠毒辣的荷兰人——他来到一座小岛——他被接入勒皮他。

读后感受:现在发现格列佛得一个小动作——鞠躬。每次别人帮助了他,不管大小,格列佛都会深深地鞠上一躬,以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情。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这使帮助的人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值得的,下次还会愿意帮助他。这正格列佛这个小动作,它才会有越来越多的朋友,才会有更多人帮助他。

第二章

主要情节:勒皮他人的性格和脾气——他们的学术——国王及其朝廷——格列佛在那里受到的接待——当地居民恐惧不安——妇女的情形。

读后感受:我对这个能飞的国家——勒皮他很感兴趣,真希望有一天能到飞岛上去,看着他行驶,俯瞰着大地的美景。

这章作者对这个国家得讽刺很深。勒皮他的人对数学颇有研究,可他们的房子却没有一个直角,因为他们对几何学不感兴趣,可见他们对知识认识的片面性。他们还十分自大,认为格列佛智商低下,对

他很冷淡,经常漠视他。

第三章

主要情节:在现代哲学和天文学中已经解决了的一种现象——勒皮他人在天文学上的伟大进展——国王镇压叛乱的手段。

读后感受:顿时感觉这章的内容好高深啊!可见勒皮他人他们当时的知识水平之高。按理说他们的各个方面应该都比我们现在要优秀得多,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为什么是这样呢?因为他们有太强的“专一性”,只愿意对部分的知识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且不愿意吸纳他人的意见。如果他们能改正,对任何学科都有像这样研究。那么他们必将是王中之王。

第四章

主要情节:格列佛离开勒皮他——他被送往巴尔尼巴比——到达巴尔尼巴比首府——关于首府及其近郊的描写——格列佛受到一位贵族的殷勤接待——他和贵族的谈话。

读后感受:这张内容不多,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只是对一开始作者看到的场景有些好奇罢了,为什么这国家会这么奇怪、穷困呢?希望在下一章得到解释。

第五章

主要情节:格列佛得到许可前往参观拉格多大科学院——科学院概况——教授们所研究的学术。

读后感受:看完这章,我太想笑了,我觉摸不着头脑,觉得十分滑稽,竟然有这么多人从事这种工作。我该说他们思维活跃呢?还是说他们异想天开呢?其实,作者讽刺的就是他们的稀奇古怪,讽刺了这个国家尽然支持这么多的“才人”去做这些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事情,讽刺了他们的当时的不切实际,脱离生产的所谓科学。

第六章

主要情节:再说科学院——格列佛提出几项改进的意见,都被荣幸地采纳了。

读后感受:我真心对这个国家完全无语了。他们的政治十分肮脏,竟然还会用换脑手术这种东西,来进行治疗弊病和腐化堕落行为。他们的历史也很……,他们都想长生不老,所以受尽屈辱,尊严不保。真不理解他们这种生不如死的做法是为了什么。真心没话说了,怪不得作者要赶快离开。

第七章

主要情节:格列佛离开拉格多——到达马尔多纳达——没有便船可坐——短途航行到达格勒大锥——受到当地行政长官的接待。

读后感受:这章也没有什么好说的,都是介绍的格勒大锥的历史。只能说他们很爱历史,能够正视历史。其实,这是很好的。俗话说,“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敢于正视历史的国家才有希望。作者有估计是借此来希望英国吸取历史经验,不要一错再错下去了。

第八章

主要情节:格勒大锥概况(续)——古今历史订正。

读后感受:读了这章,我有种无奈的感觉。这个国家很开放,善于吸取外界的新事物,那儿的人都很追求时髦,但是,他们似乎不顾一切吸收,不管是好是坏,这要是新鲜的事,他们都很引进,并尝试着模仿着做,于是便出现了很多罪恶,猖獗的事情。所以说,在我们引进新事物时,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第九章

主要情节:格列佛回到马尔多纳达——航行至拉格奈格王国——格列佛被拘禁——被押解到朝廷——他被接见的情形——国王对臣民十分宽大。

读后感受:拉格奈格这个国家的习俗好奇葩啊!竟然要接见的人舔着地上的米前去拜见皇帝,因此便有人在此过程中乘机做一些伤天害理的事情。这样的一个传统习俗,竟然变成了宫廷竞争的杀人利器。作者阶级很好地讽刺了英国国王统治下朝廷的黑暗,那种你争我抢,眼中只有名利的局面。

第十章

主要情节:拉格奈格人受到格列佛的赞扬——关于“斯特鲁德布鲁格”的详细描写;格列佛与一些著名人士谈论这个话题。

读后感受:这张主要是讨论了关于长生不老的问题。虽然说长生不老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但是拉格奈格竟然还有这样专门一个协会,竟然还有了等级的划分,这真是太扯了。作者这样的用意明显,讽刺深入。

第十一章

主要情节:格列佛离开拉格奈格,坐船前往日本——又从那儿坐一艘荷兰船到阿姆斯特丹,再从阿姆斯特丹回到英国。

读后感受:作者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经过日本最终回到了家乡。现在发现作者人缘很好,每次离开一个国家时,国王都会赠送他礼物,可见他人格魅力之高。其实,一个人的人格魅力不在外表,而在内在,他的一言一行,都会显示出他的心理、品格。像格列佛,他很有礼貌,待人真诚,还有一点知识,所以才会有这么多朋友,所以每次遇险他都能成功幸存。

第四卷 慧骃国游记

第一章

主要情节:格列佛受聘为“冒险号”船长出海——他的部下图谋不轨,把他长期禁闭在舱里,后又弃他于一块无名陆地——他进入这个国家——关于一种奇怪动物“耶胡”的描写——格列佛遇见两只“慧骃”。

读后感受:真不明白为什么格列佛这么爱冒险,可能他就是命中注定吧!

唾弃那些海盗,竟然做出那么多猥琐的事情,不仅囚禁了格列佛,占有了他的船,还将他扔到孤岛上,唉真算是可恶至极。这种人就应该遭天谴,真希望他们航海死了算了。

第二章

主要情节:格列佛由一只“慧骃”领到家中——关于房屋的描写——格列佛受到接待——“慧骃”的食物——格列佛因吃不到肉而感到痛苦,但最终找到了解决的办法——他在这个国家吃饭的方式。

读后感受:作者在这章向我们介绍了一个又有灵性的生物——慧骃(其实上章就有提到—),他们有自己的语言,作息安排,有自己的等级制度。耶胡就是他们地位最低的奴隶。一开始,他们将格列佛当成了耶胡,后来在发现格列佛有别于耶胡时,却又对他采取了另一种收养方式。真期待后面的故事。

第三章

主要情节:格列佛得到“慧骃”主人的帮助和教导,认真学习它们的语言——关于这种语言的介绍——几位“慧骃”贵族出于好奇前来看望格列佛——他向主人简单报告他的航海经过。

读后感受:现在感觉到了耶胡的善良,他们热心教格列佛学习语言,细心地帮他纠正,耐得住性子,并且还邀请其他耶胡来与他交流。并且他们的语言中没有代表说谎或虚假的词,更显出他们的心地善良。他们彼此信任,并待人真诚,所以才不需要这样的词。还有,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能显示出他的高贵。他们的这些优点都是我们人类应该学习的。

第四章

主要情节:“慧骃”的真假观——主人不同意格列佛的说法——格列佛更为详尽地叙述自己的身世和旅途经历。

读后感受:格列佛与主人慧骃的交谈中,我看出了格列佛的无奈,看出了主人的慧骃的愤怒。不过看了他们的交谈,我也有了同情慧骃的想法,看到我们人类的无恶不作,和他们慧骃的听话驯良,我真心低下了头,切身处地地了解了格列佛当时的尴尬心情,唉……

第五章

主要情节:格列佛奉命向主人报告关于英国的情况——欧洲君主之间发生战争的原因——格列佛开始解释英国宪法。

读后感受:真的感觉慧骃好单纯,就像七八岁的孩子一样,完全没有私心,相比我们,却是野心勃勃,总希望占有的越多越好。就如作者在在文中举的一个例子,一头自己的牛如果主人不聪明一点,那么它就会平白无故地变成别人的。这真是太扯了……真不知道当时的英国法律是怎么搞的,竟然这么的黑暗。

第六章

主要情节:再谈安女王统治下的英国——欧洲宫廷中一位首相大臣的性格。

读后感受:我真心已经看不下去了,看到格列佛在说着他们女王统治的国家时,我真的恨不得穿越回去,把英国女王弄死,拯救着黑暗的社会。作者的确借此揭露了英国的黑暗,沉重地打击了英国的统治。(希望下一章不要将这些了,我真心受不了了。)

第七章

主要情节:格列佛对祖国的热爱——主人根据格列佛的叙述对英国的宪法和行政发表看法,并提出类似的事例加以比较——主人对人性的看法。

读后感受:看来格列佛是一个很有悟性的人,他积极追求上进。他在向慧骃袒露我们人类的不足的同时,也就是在寻找自己的错误,并寻求改正。他愿意一生住在这纯净的王国里,学习慧骃的每一种美德并付诸实践。

讲到耶胡时,作者说到,耶胡最憎恨的人不是慧骃,而是其他耶胡,因为其他耶胡过于丑陋。这就是作者一种很深的讽刺。代表了英国朝廷不懂的审视自己的不足,只会去挑别的国家的刺,这是一种很愚蠢的行为。

第八章

主要情节:格列佛关于“耶胡”的几种情况的叙述——“慧骃”的伟大品德——青年“慧骃”的教育和运动——它们的全国代表大会。

读后感受:在慧骃国中没有争议、吵闹、肯定、虚假、无把握等词汇,他们性格率直,说话不拐弯抹角,旁敲侧击。并且他们有理性,互相理解。友谊与仁慈就是他们的两种主要美德。他们善待一切客人,热爱世上的每一个同类,抚养邻居家的子女和抚养自己的一样细心。

第九章

主要情节:“慧骃”全国代表大会进行大辩论,辩论结果是如何决定的——“慧骃”的学术——它们的建筑——它们的葬礼——它们的语言缺陷。

读后感受:慧骃真是太聪明了,他们的政治、文化不亚于我们人类的,并且他们的部分优良品质是我们人类所缺少的,所以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向慧骃学习。

作者在章末提到格列佛将遭遇灾难,好好奇啊!

第十章

主要情节:格列佛的日常生活安排,他跟“慧骃”在一起的幸福生活——因为他经常跟它们交谈,他在道德方面有很大的进步——他们的谈话——格列佛接到主人通知必须离开这个国家——他十分伤心,昏倒在地,可还是顺从了——他在一位仆人的帮助下设法制成了一艘小船,冒险出航。

读后感受:发现格列佛慢慢被慧骃所感化了。他从不主动开口说话,自己从慧骃们的交谈中明白道理,有时他竟为了自己回答问题而少了改正的机会而遗憾。唉,要是每个人都像格列佛一样这么有悟性就好了。

听到主人慧骃被逼无奈让格列佛离开时,他很震惊,我也很震惊。格列佛原本准备终身住在这里,可就是因为自己是“耶胡”,不能受到如此高的待遇,所以才被逼无奈离开啊!

第十一章

主要情节:格列佛的危险航程——他到达新荷兰,打算在那儿定居——被一当地人用箭射伤——被葡萄牙人所捉,强行带到他们的船上——船长对他的热情招待——格列佛回到英国。

读后感受:在格列佛被其它水手发现时,他还是保持在慧骃国的状态,可见那个国家对他的影响很深,使他久久不能忘记。并且他那种在慧骃国所学到的道德在这个时候显现出来,在面对其他人类时,他明显就更加高尚。在他到达里斯本后,开始真正地憎恶人类的各种行为。不过一段时间后,他还是慢慢接受了。

第十二章

主要情节:格列佛阐明记事真实可靠——他计划出版这本著书——他谴责那些歪曲事实的旅行家——表明自己写作并无任何险恶目的——有人反对,格列佛答辩——开拓殖民地的方法 ——格列佛赞美祖国——他认为国王无权占领他描述的那几个国家——征服那些国家的难处——向读者做最后告别;谈到他将来的生活方式;提出忠告;游记结束。

读后感受:最后一章,格列佛回到了家乡,与他的妻儿生活在了一起,故事就这样落下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读后感

细节决定成败

——读《格列佛游记》有感

今年暑假,我再次品味了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与第一次看时所认为的童话色彩不同,这一回,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作者看透了当时英国腐败社会,对此进行了强烈的讽刺和抨击。

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于1710年至1714年间,曾出任以罗伯特·哈利及亨利·圣约翰的托利党的公共关系官员,后来政党交替,辉格党上台,托利党党员被清算,作者来到爱尔兰任教,但爱尔兰当时受到英格兰的高压统治。这是在这种背景之下,斯威夫特才写下了这本世界名著《格列佛游记》。

本书讲述了以外科医生格列佛的四次出海航行冒险的经历为线索,一共由四部分组成。雷米尔鲁·格列佛生于洛丁加姆州,长大后以外科医生的身份到船上工作,一次,他所乘的船遇难,他漂流到利立浦特岛上。岛上居民身高竟然都只有六寸左右,格列佛真是硕大无比啊!后来,他又起航,但却在布罗卜定奈格岛搁浅了。那里的居民身高有六十尺,这下格列佛又变成“小人”了。接着,他又展开了第三次航行来到了飞岛,那是个与世隔绝的世界,人们的观念封闭阻塞。格列佛最后航行到一个叫慧骃国的地方,那里的主人是马,是具有高度的智慧、自制力、礼节的马。他们圈养一种叫做“耶胡”的人形怪物,让他们为自己劳作。因为人类的外形酷似耶胡,他们又从格列佛口中得知人类有一些他们所不可理喻的“撒谎”、“贪婪”等邪恶行径,所以慧骃族的首领对人类十分排斥。在岛上生活了一阵后,他无奈回国。在路途中,格列佛被一商人救起,终于回到了英国。但是回到家中后,格列佛因为已经习惯了慧骃族良好的品质,而对家人的气味有厌恶之意,便买了两匹马,天天与他们谈心,安度晚年。

在整本书中,我发现格列佛的一个细节使他受益匪浅,那就是鞠躬。每到一个国家,在会见他们的国王时,格列佛都会躬上一躬,哪怕是在小人国,哪怕那个国家的国王十分昏庸,格列佛都会深情地躬上一躬。当格列佛在小人国时,他险些要被国王杀死,正是因为财政大臣的帮忙,他才能幸免于难,而在他临走之前,他就饱含热泪与感激之情地鞠躬了。

我相信从一个人的细节中就可以折射出他的整体品质,正是从格列佛的这个细节中,我能看出格列佛是个懂礼貌,性情朴实温和,对人态度友好,有君子之风的人。所以每个国王在格列佛临走之前都会送上精美的礼物,所以他的主人慧骃才会把他不同于耶胡对待,在格列佛临走前会那么的不舍。所以格列佛无论到哪里都会有很多朋友,有很多的帮助。看来,细节能使人成功!

记得在大人国,从描写位学者对格列佛的看法的过程,他们面对格列佛这样一个如此小的人,他们提出了很多设想,但都不成立,于是他们便捏造了事实,应付国王。清楚感受到了他们当时文化精神,面对自己不明事理时就选择了逃避、捏造,于是便给后世留下了许多错误的结论,钳制了人们的思想。这也就是大人国腐败的原因之一。看来,细节也能使人失败。

所以“细节决定成败,这话说的一点也不假。

小李去一家公司应聘,年薪15万。他过五关斩六将,终获总裁召见。那一天,他飘飘然地走进总裁办公室。总裁不在,只有一位年轻漂亮的女秘书洋溢着一脸职业性的微笑,对他说,让他打电话给总裁。他掏出手机,拨了一串号码。但就在这时,他看见办公桌上有两

部电话,就问:“我可以用用吗?”“可以。”女秘书依然微笑着。他拿起电话,总裁告诉他,他已经被录取了。

他高兴得心花怒放,第一个反应就是要将这个好消息与他在国外的分享。他刚拨了手机,却又迟疑了:这可是国际长途啊!这时,他看到桌上的两部电话,忽然想到:我都快是公司的人了,他们是大公司,不会在乎一点儿电话费吧?于是他便拿起电话:“喂......”恰在这时,另一部电话响起。“先生,您的电话。”女秘书送了他一个诡秘的笑。“对不起,小王,刚才我的话宣布作废。你没能闯过最后一关,实在抱歉......”总裁在电话里温和地说。

正是一个贪念使一位年轻人与如此好的工作失之交臂,或也许失去的是一生。前几天看到报纸上写道,上海地铁一号线的站台最外边采用金属装饰,里面又用黑色大理石嵌了一条边,在里面铺设同一色彩地砖。这样的装饰,给予乘客心理上暗示,从而使所有的人都会下意识地站在地砖所在的范围内,和地铁保持了大约50厘米的距离,保证了乘客的安全。所以他们这里不需要专人提醒,也从没出过事故。

篇7:西游记读书报告

然后他告诉我三个徒弟的来历与武器情况。据他说,沙和尚的武器是一把斧头。这我怎么不知道。但我西游记看得不熟,四大名着我最烦这本,悟空明明这么神勇,偏偏妖怪都是大佛头派出的,一个也搞不定,非得观音姐姐出面。我发表完对这本名着的不满意见后,阿宝开示我,而且是伸出一个小指头点着我,煞有介事说的:那是因为你没有好好研究孙悟空。

哎呀,意见太中肯了。我事后琢磨了好久。的确,西游记里最有趣的就是以悟空为中心的人际关系了。这本名着最适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改造。所以不仅是四大名着,也是各种古代名着里改编最为成功的一部。不光是电视剧,连各个版本的动画片都非常精彩。还能合适地安上特技啦魔怪啦之类十分时尚的影视概念。但是所有的精彩焦点,都在于孙悟空。我也是跟着阿宝有一搭没一搭地看各种影视西游记以后,越来越爱上悟空。这个角色实在创造得太好,而且超越时代,具备人性里最可爱的一些特质。

上一篇:浅谈基层部队的安全管理工作下一篇:参股协议书(隐名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