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心灵鸡汤读后感

2024-04-10

的心灵鸡汤读后感(精选14篇)

篇1:的心灵鸡汤读后感

《心灵鸡汤》的读后感——感恩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谁在下一刻呼唤我,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我还有多少爱我还有多少泪,要苍天知道我不认输……每当我们听到这首歌时,我们是不是很感动?今天,我之所以这样写,那是因为我看了一本书—《心灵鸡汤》。这本书向我们介绍了一个个小小的哲理故事,让我们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事情。在这里,你可以学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在这里,你可以学到面对他人的错误,要宽容,在这里,你可以学到要尊重他人,这不都是感恩吗?感恩并不难,只要我们像书中的作者写的那些人那样,有一颗感恩的心,那么感恩就不难了。

书中的人们是那样对他人感恩的,我们在生活中怎么感恩呢?

我们要从一件小事开始,有可能你不耐烦,但当你有这种心理的时候,就让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有一个牧师,他年轻时很爱发脾气,他想了一个好办法,每发一次脾气,他就将在墙上记录下来。而朋友们来到他家,看到这些,他就感到羞愧,正是这样,他逐渐的不发脾气了,开始心平气和的来对待事情。这个故事并说不了什么,甚至无聊。但当我们烦的时候,也可以这样做,你会发现,过了几天,你的心情就会有大的改变。这也是一种感恩—对事人心平气和。

我们再说说父母吧,父母为我们付出的,是无法用任何事物来衡量的。而我们有时就不了解父母的心,甚至和他们发脾气。这种情况怎么办?我们可以和父母换角色,让你当一天父母,你就会发现,其实父母并不好当,这让会让我们更加了解父母的心。我们应该为父母做些事情了,比如给父母洗一下脚,这种事并不难,只要我们有感恩的心。从小事做起,过了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你和故事中的人一样了,都懂得怎样得他人感恩,这是你用金钱买不来的,这是多么珍贵的礼物呀—感恩。

青少年朋友们,记住感恩的心—成功的之路的铺路石。

六年级:1922237817

篇2:的心灵鸡汤读后感

杨俊辉

《送给教师的心灵鸡汤》这本书没有用多么华丽的词句去为老师歌功颂徳,而是用非常普通的语句讲述了一个个发生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特别平常的故事,或许正是因为这样一个有一个生活细节才越发的富有张力,才越让人感觉到教师的职业看似平凡时则伟大,其中的许多事例真的很是发人深思。

当我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这样的一段话:“每一个孩子,其实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天使。他们为什么会掉下来呢?因为他们的翅膀断了。他们从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一直在寻找为他们缝补翅膀的人。当成人世界不再嘲笑他们的青涩、荒唐和鲁莽,给他们一种鼓励、一种包容时,他们便会在没有忘记天空的时候,缝上翅膀重新翱翔,成为天使。”霎那间我感觉到我背负的教师这个词意义是多么的重大啊!那是对教师多么崇高的敬意啊!是啊,他们是天使,可以带给你惊喜,带来幸福,带来一些你所意想不到的事,为了那一群可爱的如同天使的孩子;为了那一份冠在头顶沉甸甸的荣誉,我愿意为了天使的振翅高飞而去努力提升自我的素质与技能!用自己一颗博大的爱心,包容之心、耐心去对待学生,努力缩小与家长之间的距离,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取得家长的信任与配合,使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中更好的生活并成长起来。

老师是“给天使缝补翅膀”的人,这个说法内涵丰富。不管是哪个

篇3:的心灵鸡汤读后感

《给家乡孩子的信》是作家巴金写给家乡孩子们的信。这封信感情真挚, 表达了巴金对孩子关心、热爱的感情, 同时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的道理。这是巴金在87岁高龄给家乡孩子的回信, 此时的他已经是名扬四海的大作家。从他的信中让人感受不到一个功成名就的人的得意与沾沾自喜, 也感受不到专横跋扈的嚣张与凌厉。他留给人们的则是翩翩君子般的谦逊与和善, 是老当益壮的雄心壮志, 是老而弥坚的锲而不舍。读他的信, 给人以深刻的人生启迪。他以深邃的思想之光, 点亮了自己的人生, 也为每个读者照亮了灵魂和前进的路。

【精彩片段实录】

教学“我思索, 我追求, 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的片断实录

生:老师, 我明白“我思索……而不在于享受”这句话的意思 (欲言又止) 。

师 (鼓励) :你能谈谈自己的看法吗?

生:嗯, 我理解, 可是……

师: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吧?

生:嗯 (其他同学均有同感) 。

师:那我们先来看看这句话, (出示:我思索, 我追求, 我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和原文一样吗?

生 (齐答) :少了“终于”!

师:那“终于”能省略吗?

生 (不假思索地) :不能。

师 (追问) :为什么?

生 (陷入沉思, 片刻后回答) :没有“终于”二字就感受不到他的思索过程了。

生:这个深刻道理是巴金爷爷走过了87年的风风雨雨后悟到的人生哲理。

生:巴金爷爷是在用自己的人生历程告诉孩子们, 要奉献而不要享受。

师:巴金爷爷有过苦闷和彷徨, 有过思索和追求, 才明白了生命的意义。你能念好这句话吗?

生:能 (念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

师:理解“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吗?

生 (立即举手) :就是告诉我们要奉献而不要享受呗!

师:说得对!作为小学生, 我们为别人奉献什么呢?

生陷入迷茫。

师:其实, 下文就阐述了这句话的含义, 文中是怎么解释的呢?

生迅速寻找答案。

生 (片刻后小手如林)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 更多的同情, 更多的时间, 更多的精力, 比维持我们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

师:巴金爷爷说的“奉献”指奉献什么?

生:奉献更多的爱, 更多的同情, 更多的时间, 更多的精力。

师:一个词连续出现了四次, 注意到了吗?

生:更多的。

师:你能把这句话再读一遍吗?

师:是的, 奉献就意味着为别人奉献更多的爱, 更多的同情, 更多的精力, 更多的时间。

师:巴金爷爷奉献了什么呢?你知道吗?

生肃然起敬。

师出示:巴金没有领取过国家的工资, 他一直靠稿费生活。

101岁的文学老人巴金两次托人以“上海作家李尧棠”的名义为印度洋海啸灾区共捐款6万元。

他不赞成设“巴金文学奖”, 曾把获奖的500万元奖金, 全部捐赠给上海作协基金会。

师 (动情地) :巴金爷爷留给我们的是一笔受用终身的精神财富, 一座巍然屹立的民族丰碑……我们又怎能一言道尽呢?

师:作为小学生, 我们又能奉献什么呢?请联系身边的事来说说。

生一时发言很踊跃, 孩子们热情地畅谈心中对“奉献”的理解。

师:对, 只有为别人、为社会奉献我们的爱, 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结果。

生:老师, 我有不同的理解。如果我只是路边一棵无人关注的小草, 没有能力为别人做些什么, 只能努力做好自己, 这样的生命算不算开花结果了呢?

生一阵躁动, 有的小声议论。

师:即使只是一棵小草, 也用那一片碧绿点亮了一方原野, 不是吗?

生点点头。

师:努力做好自己本身就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这样的生命当然也是开花结果了!只是开放的方式和别人不太一样!

生若有所悟。

师:看得出, 同学们对这句话有了各自的理解,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从同学们动情的朗读中老师感受到大家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教学分析】

真正的阅读是读者与作品的精神预约, 是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对话, 是读者经过思维, 自我扬弃后的精神重建。真正的阅读教学应该是教师创设阅读的情境和氛围, 指导学生与作品、与作者进行交流, 彼此以心换心、以情激情。

《给家乡孩子的信》这篇课文看似语言朴实、浅显易懂, 实则内涵丰富、语重心长。因此,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层层剥茧”式的阅读, 使学生经历感性思维到理性思考再到精神洗礼是本课教学的核心。文中第三小节中几个重点句如何处理, 一直是本课的难点, 既要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 教师又要作适当的引领, 不要让学生的思想跑得太远。既要让学生感悟到重点句的意思, 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 又要上出语文课的特色。经过反复琢磨, 我选择了学生读悟在先, 教师再引导抓重点词句品读、拓展, 最后让学生把自己感悟到的用“美读”形式把它展现出来, 把内在的意识转化为外部的行为表现。这样的学习过程是自我建构意义、熏陶感染的过程, 也是自我建构阅读方法的过程。

篇4:幼儿的“心灵鸡汤”

1、童话剧会在幼儿幼小的心灵中打下深刻的烙印。

在为幼儿选择童话剧故事时,应该精心选择那些不仅娱乐性强,易于使幼儿生成美感、有助于幼儿精神成长与情感发育的精品。好的童话剧好似阳光,照耀着每一条童年的路;好的童话剧似雨露,滋润着每一个幼小的心灵。几乎每个成年人都有孩提时代“迷恋童话剧”的记忆,如果沿着记忆的轨迹摸索和探寻,我们甚至会进入某个童话剧的情境之中。鲁迅小时候就很迷恋幼儿故事,而且极富幻想,常常构思“赤蚁如象”之类的故事讲给弟辈们听。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散文中,不難窥见作者儿时的“美女蛇情结”——人生险恶。该情结是否对鲁迅先生的人格态型产生了久远的影响,在他的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时隐时现着“人生险恶”的感慨,这是无须争辩的事实。

2、童话剧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童话剧是以一种幼儿可以接受的方式描绘了世界上一切情感:爱与恨、情和仇、喜和悲、乐与苦、敬与畏等等。幼儿在欣赏和感悟童话剧时获得的情感体验丰富来自他们的生活体验,这些体验的获得,对幼儿的个性发展和社会性也是很有好处的。幼儿在阅读童话剧的过程中,会进入光怪陆离的童话剧幻境,体验现实生活中未曾体验的过程,同时还可以从童话剧作家独具特色的审美个性、粗犷的美、幽默的美、抒情的美以及喜剧美、悲剧美……幼儿在阅读童话剧的过程中会使心灵日渐丰富,审美品位不断提高。

3、童话剧帮助幼儿树立诚信意识。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无论在过去或是现在亦或是未来,诚信对于人类都是极为重要的。《木偶奇遇记》剧情轻松愉快,寓教于乐。在欢乐中,匹诺曹的长鼻子告诫小朋友,今天不撒谎、明天不撒谎,永远都不撒谎,要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剧中融入了更多娱乐的元素,毫不掩饰“玩”为孩子们生活所带来的快乐。通过这次童话表演,班内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出现了“三多”、“三少”,即:说实话的多了,说假话的少了;踏踏实实学习的多了,心不在焉,得过且过的少了;勤俭节约的多了,比吃比穿,爱慕虚荣的少了,诚信之风荡漾在五星幼中。

二、童话剧促进着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弗洛伊德认为童话犹如梦一样,它帮助儿童宣泄不安、恐惧、仇恨等情感,能缓解儿童的焦虑。通过我们幼儿园实践发现幼儿是十分喜欢童话的。无论是经典的还是现代的童话,也无论是本国的还是国外的童话,凡是他们能理解的、能在他们脑海中唤起生动形象的童话,他们都百听不厌,百看不烦。好的童话成为教育儿童强有力工具,儿童通过童话感受真善美,陶冶幼小的心灵,他们在童话世界里感悟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学习做人的道理。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童话故事是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挖掘儿童童话故事的深刻思想内涵,不断创作优秀的童话故事的意义十分重大。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儿童接受的信息很多,其中不乏有害的东西。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还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受不良信息的影响。用优秀的文学作品占领儿童教育的阵地,这对于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塑造儿童良好的个性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1、童话剧有利于幼儿积极情绪的发展。在欣赏表演童话剧中,由于幼儿享有充分的自由,没有任何来自外界的压力和强迫,也由于所反映的是幼儿最感兴趣、印象最深刻的事物,因此幼儿情感真挚,情绪愉快、稳定、积极。童话剧还有助于幼儿消极情感的疏导。由于幼儿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由地抒发情感,因此他们的一些不愉快的、消极的情绪如愤怒、厌烦、紧张、恐惧等得到及时的疏导而不至于在体内郁结。如在《母象和小象》排演中幼儿体会到了母象和小象的母子之爱,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母象不顾自己的安危舍身救助小象,体现出伟大的母爱,而小象为了妈妈宁死也不离开妈妈,并急中生智把妈妈从泥坑中救出,体现出小象对妈妈的热爱之情和勇敢顽强、智慧,,从而使得他们的爱心、同情心等得到培养。

2、童话剧能为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尽管童话的内容有些奇特,但由于作者在童话中告诉读者一种思想或者一个道理,所以主题往往是很鲜明的,也是积极的。在表演童话剧过程中,教师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作必要的交代和串讲,并帮助幼儿分析角色的身份、性格,要求他们进行拟声表演。如扮演大黑熊宜粗、慢、沉,扮演狐狸则应尽力表现狡猾贪婪的特征。通过这种讲解、分析,有利于幼儿理解故事,在表演中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创造表演。幼儿想象力发挥的越丰富,越充分,角色表演也就越逼真,越生动。如在《皇帝的新装》排演中,我问幼儿作为一国之君怎么会被骗呢? 骗子为什么能得逞?毫无疑问全是因为虚荣心,全天下的百姓.大臣甚至皇帝都心甘情愿地被别人骗,也心安理得地骗别人.骗子之所以得逞,是因为他们看清了人们心中的弱点---甘愿被别人利用,为的只是满足他们可怜的虚荣心.实际上虚荣心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孩子的心是单纯的,随着长大虚荣心也会越来越深.通过幽默搞笑的表演我让幼儿懂得了虚荣心是永远不可能满足的,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虚荣心,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从今天起我要做一个知足的人。

3、童话剧可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提高。童话剧可以发展幼儿的形象思维能力,也可以促进幼儿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幼儿在表演中会自然地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作为思维活动的载体,通过多次表演后,幼儿会积累大量的感性经验,这为其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表演,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也能逐步提高。

篇5:《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读后感

显然,这本书有三个目的:一是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帮助教师从日常繁琐和繁忙的教学生活中,用温情和激情发现教育的意义,认识到教书育人是光荣和神圣的职业。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热爱现实生活和自己的职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中去,才能享受工作的乐趣,体验人生的价值。《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这本书,随手翻一翻,细心读一读就能感觉到这薄薄的扉页里透着一股让人淡定的力量。这种感觉,恰似一位疲惫的行者遇到了好心人送上的一碗贴心的鸡汤;二是启发教师的生活智慧,都知道教师是个责任极大的职业,并且教师日常的工作非常多,可是每一位教师也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而已。试想,我们连自己的生活都一团糟,何来“教学的快乐”,又何来“工作中的满足”呢?而这本书里短小精悍的故事启迪着我们要在生活中获得满足和快乐,并且告诉了我们许多提高生命质量的技巧;三是启迪教师的教学智慧,这本书里,给我印象极其深刻的一篇是美国人保罗斯蒂文佛的《零分之约》,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老师是如何通过鼓励和激励的办法,让一个几乎被老师放弃的“问题少年”成长为出色学生的故事,并且这位老师运用的技巧非常睿智,值得学习。

书中精选的七十余篇美文。它们呈现给我的,不仅仅是成功的教育理念和高超的教学智慧,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性的理解。它们让我们对生活、对学生、对教师这份神圣的工作充满爱意,从而实现心灵上的成长。教师与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教师每一天在神圣与平凡间行走,为未来和现在工作。教师首先是一个人,他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油盐酱醋,他必须做好一个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记住并学习的人。

篇6:《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读后感

《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像一束灿烂的阳光,给我们带来阅读享受的同时,也拂去了我们职业的倦怠,身心的疲惫,让心灵得到了一次次的休憩和启迪。这本书有10个篇章,共有70余篇意味深长的故事。其中最有感触的是《给天使缝补翅膀》这篇文章,那个女孩纸条上写的话,让我深深地感动。每一个孩子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天使,在寻找缝补折断翅膀的人,当成人世界不再嘲笑他们的青涩、鲁莽和荒唐,给他们一种鼓励、包容时,他们便会在没有忘记天空的时候,缝上翅膀重新翱翔,成为天使。短小的故事告诉我,我们不经意的一句话、不经意的一个行为带给学生的影响也许会被放大镜无限的放大,产生无限的影响。每个孩子都是天上掉下来的天使,我们老师能否给他们补上翅膀,就看我们是否拥有一颗善良和能够容忍的心灵。因此,我们除了去关爱学生,还要学会关爱我们自己的心灵,学会调节情绪,感悟生活中的爱与善良,用宽容、感恩的心去体会人生,享受身边存在的幸福与快乐。换一个心态,换一个想法去思考,也许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精彩。

通过读书让我明白了,教师读书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育智慧的源头,也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教师与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教师首先是一个人,他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油盐酱醋,他必须做好一个人,争取做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记住并学习的人。所以我们一定要利用业余时间多多阅读,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适时用智慧和内心的力量调试自己的心理,给自己减压。做老师的心情常常是压抑的,但我们应该努力营造快乐的环境,让学生快乐。我们也得找到让自己快乐的窗口。只有真正快乐了,才不会在这世界上留下太多的遗憾,只有真正快乐了,才无愧于自己的职业。

篇7:《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读后感

寒假里,我带着好奇心读了《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这本书,慢慢地我喜欢上了它。

读了这本《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这本书使我感到受益匪浅。本书收录了几百个精彩故事,温馨生动,真挚感人。用心去看去领悟,有的会让你感动流泪,有的会让你有特别的感觉,有的会让你会心一笑。读完这本书,让我想了很多很多,我和他们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了,所以我也要好好的做,尽量不愧对这份神圣的职业。

我很自然地想到陶行知先生的话: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改革和提高,我想不仅仅把目光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设备、评价制度等等的改革,这些当然是必要的,但越发觉得教育提升不仅是教育技术层面的事,它首先是一种充满情感的教育,是充分体现教育者爱心的教育,书中的老师也正是体现了晶莹纯洁的爱心.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的。”师爱是最有营养的“鸡汤”,如一缕和煦温暖的风吹入学生心田,如一股潺潺流动的清泉轻轻洗涤学生心灵,如最有力的强心针助学生成长。师爱就蕴藏在平常的琐事中,于细微之处见真情。没有爱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师爱是教师的一种涵养,是教育的基石,是教育的砝码,更是教育的一切。

这本书如同一束灿烂的阳光,一道亮丽的彩虹,给我们带来阅读享受的同时,也拂去了我们职业的倦怠,身心的疲惫,带领我们走过冰封的雪谷,让心灵得到了一次次的休憩和启迪,在分享一篇篇充满人生哲理的心灵鸡汤的同时,我们再次重温了我们初入教坛时的雄心壮志,感悟生活的意义和美好。

《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读后感

寿光市台头镇实验小学

篇8:的心灵鸡汤读后感

行知语一:书是一种工具, 和锯子、锄头一样, 都是给人用的, 我们与其说“读书”不如说“用书”。书里面有真知识和假知识, 读它一辈子不能分辨其真假, 可是用它一下, 书的本来面目便显出来, 真的用得出去, 假的用不出去。

思考一:有人说, 读书不难, 能用为难;用书不难, 能记为难。不下水, 永远学不会游泳, 不实践, 永远也体会不到书中知识与真理的价值。那么我们现在的教育能用这个标尺来衡量吗?我的认为是完全可以的。这和最近我们所提出的“大语文观”的提出有着不谋而合的相同点。一直在思考:语文课堂所教的到底是什么?是语文教材?还是语文本身?有没有必要过分纠缠于那么多机械重复的字词句的训练?陶行知先生的这段话似乎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有用的我们就教, 没用的我就不教。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细心的教师可能也会发现我们的教材设计也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那么, 在这个过程中对孩子来说真正重要的是什么, 我个人认为无非是以下四点: (1) 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兴趣的培养。 (2) 良好的学习方法的掌握与运用。 (3) 健全的语文知识结构的储备。 (4) 良好的语文情感与素养的行成。那么, 我们教师在备课上课的时候是否就参照这四个点来研读教材、设计课程呢?能不能就将我们的教材当成锯子、锄头一样的工具呢?能不能我们想要给学生什么, 我们就把教材打造成什么样的工具呢?我觉得答案是肯定的。这节课我想给学生读的能力, 那么这节课的教材我就把它打造成利于学生读的工具。这节课我想给学生写的能力, 那么这节课的教材我就把它打造成方便学生写的工具。

行知语二:过得是少爷的生活, 虽天天读劳动的书籍, 不算是受劳动教育;过的是迷信生活, 虽天天科学的演讲, 不算是受科学教育;过的是随地吐痰的生活, 虽天天写卫生笔记, 不算受卫生的教育;我们要受什么教育, 便必须过什么生活。

思考二:教育是一项开发生命, 养育心灵的事业。教育的终极目标, 永远不会只是分数的高低, 而是学生快乐、健康、全面的成长。教育必须是为生活做准备。现实生活中, 有些儿童, 在学校积极主动, 在家里却是小皇帝、小公主。也有一些学校, 校门口文明标语醒目抢眼, 而垃圾纸屑校内纷飞。发生这样的现象原因在哪呢?是教学、做没有合一惹的祸!大部分学生都成了“说话的巨人, 行动的矮子。”教学不是一件事而是三件事。教师要用心去“教”, 学生要专心来“学”, 在此基础上, 更为重要的是引领学生努力去“做”, 就是实践。教与学的融合点就应该在“做”上, 陶行知先生说:拿做来教乃是真教, 学生拿学来做才是真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为教师, 我们应该将教学活动贯穿于实践活动, 或将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活动, 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行知语三:“生活教育与生俱来, 与死同去。出世便是破蒙, 进棺材才算毕业。”

思考三:“终身教育”是陶行知的一个重要的教育思想, 也是当代国际上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潮。古语“人生有涯, 而学也无涯”。知识是永远也学不完的, 故教无止境, 而学也是无止境的。对于陶行知这句话, 我的理解是:人自出生以后就要接受教育, 人生有多长, 教育应该有多久。一天不接受教育, 一天不学习, 对个人的素质提高和完善, 就会在这一天止步不前。停止一天, 个人的完善便失去一天的积累与积淀。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活到老, 学到老。不断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 不断完善自己。而作为教师, 培养学习者的学习习惯使其获得继续学习的能力, 这不正是我们教师每一堂课都期盼达到的吗?原来用心上好每一堂课, 就能塑造出一段段精彩非凡的人生, 这种精彩不仅是属于学生的, 也是属于教师的!

篇9:母亲的心灵鸡汤

长大后,我远离家乡,远离了母亲的鸡汤,也远离了母亲的童谣故事。但每当需要的时候,母亲总能及时地给我一份精神食粮、一份恰如其分的心灵通融。

母亲较为知性,平日里,话语不怎么多,也不怎么爱调侃,但说话有温度,语气很平和,给人一种特别舒服的感觉。从小到大,我都习惯了母亲的精神滋润,习惯了在得意、失落、无助、或迷蒙时,向母亲寻求精神上的鼓励和鞭策,获得心灵的慰藉与解脱。感觉母亲的话语在某种程度上有着与“心灵鸡汤”相同的功效,很给力,很受用,很正能量。

小学入门时,母亲就给过我第一碗心灵鸡汤:“字是门头书是屋”。母亲说,一手好字就如一个好的门面,而书就像一个人的底蕴;字可以不漂亮,但必须工整,必须写出自己的特点自己的风格。为此,我练就了一笔工整规范的字迹。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当教师之后,我越发明白了这句话的涵义,字,不仅是一个人的脸,更是一个人的眼睛,它能看出一个人的态度,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书写工整能带给人好心情好印象。

上初中后,常看到她发表在报刊杂志上的文章,我也忍不住地跃跃欲试。但母亲却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鼓励我先专心读书别急于表现;还说“腹有诗书气自华”鼓励我广泛阅读坚持积累。从此,我开始了常年徜徉在书籍的世界。现在的我真正意识到,多读书、多积累、多反思,会很自然地产生写作的冲动、会时不时地情不自禁地写起来,虽然达不到“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翁张”的境界,但有时候也思如泉涌。

刚参加工作那会,因为没班主任经验,班级管理感觉每天就一个字,累。没几天嗓音都沙哑了,向母亲讨教,母亲说:“高中生都有自省能力,能不说的尽量不说,能少说的就不多说。只要不是大碍,没必要把他们的错误抓住不放,进行所谓的语重心长的批评教育。”还说:“作为一名老师,要以一颗期待的心,伴随学生葱茏成长。有时候,一个宽容的微笑,一个会意的眼神,就足以能让他们心领神会,说不定效果会更好。”

一年后,我代表学校参加全市的优质课比赛获得一等奖,好不骄傲,也许母亲看出了我的忘乎所以,特别对我说,“作为一名老师,教书是一辈子的事情,不要因为一时的成功而沾沾自喜,也不要因为一时的挫败而灰心丧气。”鼓励我在日常教学中,学会穿越群体,教自己的书,读自己的书,且读且思、且教且研,渐渐积累了一些经验,慢慢悟出了一些心得。

初来乍到雷州工作时,感觉这里人“欺生”得很。向母亲倒苦水,母亲说,“凡事都有一个适应过程,学会做一个精神嘹亮的人,你没法改变周边环境的格局,但你有自己的课堂,可以先让自己的课堂嘹亮起来。”还说“生活是笔下的墨,笔墨因生活而存在,生活因笔墨而精彩”鼓励我业余写作,充实自己的生活。

前段时间,由于自己的疏忽大意,造成了同一文稿被湛江日报重复刊登的尴尬。为此,我一度难以释怀,颇为消极地跟母親说,不想再用笔去感受那多彩的世界了。母亲当即回复了一句话“生活是人与人,现实是人与物,写作是人与情,交流沟通需要的是友善!”过后,母亲又通过微信给我发来一则小故事:

一次数学考试,男孩有一道题做错了,老师在旁边扣了1分。还有一道连线题,左边竖列的是“一车土”“一块砖”“一张纸”,右边竖列的是“1吨”“2公斤”“3克”。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试卷上要求学生写一段话,这段话是不计分的。男孩在“一块砖”和“3克”之间连了条线。男孩的那段话里是这样写的:“我爸爸是个挑砖工,我希望所有的砖头不要太重,每块砖头只有3克就好了。我爸爸太累了,我爸爸太辛苦了,我爱我的爸爸。”老师用红笔在旁边加了1分,还写了一段话:“爱心加1分。你得了满分——爱心满分,祝贺你!”

看完这个动人的故事,我茅塞顿开,一下子明白了母亲的用心,总是在需要的时候给我以力量,可谓知女不如母,母亲太知道我的大小姐脾气了。母亲的厚爱与鼓励犹如冬日里的阳光,温暖了我差点结冻的心。

……

一路走来,特别感谢母亲多年来的心灵鸡汤,让我拥有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篇10:《教室里的心灵鸡汤》读后感

为了调动老师们的读书积极性,校长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本书———《教室里的心灵鸡汤》。可怜天下父母心,感谢校长。为了不辜负校长的一片心意,我每天早上利用早读时间在教室读完了这本书。这本书非常的好,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他以四十个温暖心灵的真实故事来向大家讲述教师的教育及学生受教育的故事。故事结尾处都有一段黑体字,那是每个故事的精华所在,虽短短数语,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给人无尽的启迪。我感到教育孩子的真谛就是爱和责任。

一、要想教育好孩子就要心中充满爱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深深的知道爱的力量。师爱,是教师之灵魂。这种爱要求是一种崇高的爱,即“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俗话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师就是那一个“爱别人孩子”的神。一个没有爱心的教师,也就不能称得上是一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但是,这种爱又不能完全等同于父母的爱:我们不能把孩子抱在怀里,而是要把学生装在心里,对他们倾注着全部的心血,关注着学生的身心健康;生病时嘘寒问暖,困惑时解疑答惑,颓丧时鼓舞激励,迷茫时指点方向……

二、转变教学中的角色

一种良好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强。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工作中一定要注意态度这一细节,更好地进行教育活动。孩子们的思维是发散的,他们拥有无限的创造力。引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就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由此,我想到了自己的数学教学。在备课时,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思路,多数情况下,是由老师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引领孩子们学习,孩子们虽然能够掌握乐理知识点,但学习的过程是被动的。作为数学老师,在备课时,应学会设计激发学生兴趣,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环节,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与帮助下能够主动的去掌握数学知识。

三、走近孩子了解孩子

了解孩子,不仅了解孩子外在表现,还要了解他们的内在需要。一个个故事中老师们都会先去了解孩子的情况,针对孩子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寻找教育的突破口,做到用心地去观察各种外在影响因素,包括家庭背景、孩子的成长发展,及追踪式地调查,爱不受时间的制约。如“爱的种子”、“亚口布的启示”等故事中,老师都先从孩子的家庭背景开起了解,分括孩子父母的年龄、职业及家庭成员,设身处地地为其考虑,从情感入手,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从而达到实现一个个教育目的。要知道每个孩子的学习好坏或各种行为习惯的形成都是有原因,只有了解,才能改变。

四、做一个豁达的班主任

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我们每天面对100多个孩子,如果只看到孩子的缺点,那么我们眼里就是100个缺点孩子,如果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看得是他们的优点,那么我们眼前就是100个优秀的孩子!你把周围的人都看做天使,那么你就每天在天堂里享受。你要是把周围的人都看作魔鬼,那么你就每天在地狱里煎熬!

心理学家研究指出:适度的宽容对于改善人际关系和身心健康都是有益的,它可以有效防止事态扩大或矛盾加剧避免产生严重后果。退一步海阔天空,对他人的宽容是对自己的解放,对自己的宽容是对心灵的解放!

篇11:《心灵的鸡汤》读后感

“鼓励之道”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位母亲在洗碗时,面对向往到月球上的儿子,给予鼓励,而不是打击这个充满理想的儿子,后来,这个男孩成为了世界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阿姆斯特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如果多鼓励别人,也许他就会成就自己的梦想;如果打击甚至浇灭别人的热情之火,也许他就一蹶不振,难以重燃自己希望。

想必每个人都受到过鼓励,我人生中第一次成功也因为鼓励才成功的,记得一个星期五的早晨,老师递给我一份讲演稿,对我说:“下周一的国旗下讲话就由你来讲演吧!”我顿时感觉到沉重的压力,很害怕自己在旗台上读错字,只好不情愿地说:“我还是不要去吧,我读不好……”

老师看到我这种情形,好像读懂了我害怕的心理,耐心地劝我,鼓励我,让我不要害怕,要我放心大胆地去读,在老师热情的鼓励下,我答应了。此时,我的内心忽然自信起来,不再顾虑,不再害怕了。 演讲结束后,我还受到老师的夸奖。自那以后,我就充满了自信,不再害怕在众人面前讲话了,课堂上我大胆发言,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我的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这些进步与老师的鼓励、支持是分不开的。因此,有他人的鼓励,让我拥有了自信,让我获得了成功的机会。

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有的同学行为习惯差一点,学习成绩稍微落后一点,但我们的老师决不放弃他们,而是看到他们行为上有一点进步,成绩上提高一点,甚至同学在课堂上回答了一个问题,老师都以赞许的目光关注着他,肯定他们,而且鼓励他们,让他们充满自信,充满希望。就是老师一次又一次的鼓励,他们逐渐努力、自信起来,逐渐健康向上成长,最终迈向成功的至高点。

别人给你鼓励是对你的肯定,对你的信任,我们不仅要接受别人正确的鼓励,还要给予别人正确的鼓励,让大家充满信心。对鼓励我们的人,我们还心存感激之情。

鼓励的力量是伟大的!它可以使人充满信心,它可以让人发生巨大的变化,它甚至可以让人逐渐地迈向成功。

篇12:的心灵鸡汤读后感

这个寒假,我在家认真阅读了《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一书,好长时间没有阅读教育书籍了,一拿起书就被吸引了。这是一本献给教师的心灵之书。它用温情、智慧和爱诠释教育的真谛,用一首首激情澎湃的教育诗篇礼赞教师工作的神圣,用一个个平凡而真切的故事抚慰教师的心灵。下面我把自己的一点体会,与大家分享下。

善待心灵,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用乐观自信的态度面对这个世界。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风风雨雨,总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你可以选择自怨自艾,让它们成为一段不堪回首的记忆,一道道心底抹不去的伤痛;也可以选择悉心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心情,用阳光驱散心底的阴霾。有人说,如何自我调适情绪,缓解压力,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成功者必备的技能。不管是生活上还是工作上,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压力,如何才能不被这些东西打倒,把它们作为我们成长的台阶,需要我们认真的思考。

从《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这本书里面,我得到了一些启发。比如说,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常常使我们感到头痛,有时会采取一些比较偏激的方式来对待,或严厉训斥,或置之不理。读了方向的《五元钱的故事》后,能启示我们更需要用充满智慧的教学艺术,用爱去帮助、感化孩子。现在学生家庭条件参差不一,不可避免地对学生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这些往往会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种种难题。我认为,作为学校和教师应当营造公平和谐的教育环境,要从我们教师自身做起,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正确对待人生,改变命运,实现理想。《四分钱的午餐》《能把你的车票给我吗?》文中讲述的都是面对家庭贫困、心灵敏感、沉默自卑的儿童,老师心细如发,现身说法,重新焕醒了贫困生的自信,更将贫穷作为一种磨砺,一份精神财富。文中的那位樱子老师更是悄无声息地给予了无痕的帮助,唤起了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动力。孩子们的心灵就是是一汪清泉,需要我们用爱去疏导流向;孩子的心灵是一首歌,需要我们用爱去圆润学生的杂音;孩子们的心灵是一幅画,需要我们用爱去扶正学生的画笔,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篇13:的心灵鸡汤读后感

一、心灵鸡汤, “心”问题----变师德说教为心灵感悟

“心灵鸡汤”是我园独具特色的园本培训方式之一, 通俗地说就是借助月例会契机, 搭建园内教师心灵沟通的平台, 解决大家共同的问题与困惑, 让原本枯燥乏味的月例会变成一碗味美香浓的“鸡汤”。在实践中, 我们利用每个月例会难得的全园集会时间, 每月一个主题, 由中层领导轮流做话题主持人, 以故事、美文、照片等形式引出话题, 组织教师们进行头脑风暴, 或是现场竞技、风采展示, 让大家在轻松愉悦、富有变化又充满挑战的氛围中感悟做人、做事的道理, 懂得为人师者的责任、信念、荣耀与幸福。

那么, 80后幼儿园老师该喝什么汤?什么样的“心灵鸡汤”才能打动老师心灵的最深处, 让所有老师“喝完”后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真正做到不去浪费老师们的每一分钟, 真正实现高效课堂、快乐工作又快乐生活呢?

心灵鸡汤, 一定是首要解决“心”的问题。什么是80后幼儿园老师最感兴趣的话题?什么是她们最困惑的话题?什么是她们最关心的话题?什么又是对教师专业成长最需要的话题?带着这几个问题, 我们将月例会赋予了不同的主题, 再围绕主题进行碰撞、交流、实战演练、拓展练习等, 就如同用各异的食材熬制不同的浓汤一样。话题越是来自心灵的声音, 碰撞就会越激烈, 感受就会越深刻, 体悟就会更浓, 就如同美味的浓汤沁人心脾、齿间留香、久久回味!

案例一:篱笆上的铁钉

话题来源:幼儿园教师队伍比较年轻, 80后教师基本都是独生子女, 自我意识强, 说话往往不注意别人的感受, 感性而直率。一句无心的话在幼儿园里传开, 待传到当事人的耳朵里时, 教师间的矛盾便不可避免的爆发了。

管理聚焦:三个女人一台戏, 更何况这一大群女人。女人间相处既是一门技术, 更是一门艺术, 若大家都依据自己的个性和价值观来处理问题的话, 幼儿园就会演变为姑娘们的口舌之地, 长此以往, 因为一件事牵涉到多个人而搅得大家都不开心, 又怎能有好心情投入到工作中呢?

实录反思:分组游戏“传话筒”导入, 在笑声不断的游戏结束之后, 主持人提出:为什么同样一句话传到最后, 结果却完全走样?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 你遇到过这样的经历吗?你是如何处理的, 结果如何?有更合适的处理方法吗?接下来的分组讨论时间, 原本闹腾的场面一下子安静下来, 也许是主持人的话引发了姑娘们的回忆与沉思。在大家彻底打开自己的心灵之后, 姑娘们娓娓道来, 动情的诉说, 专注的倾听。有机会走上讲台的年轻老师说着说着甚至忍不住潸然泪下, 台下的姑娘们唯有以掌声来鼓励支持她, 那一次分享让所有的年轻老师们深深感受到:我无意中的一句话或一个行为竟然会给别人带来这么大的伤害。

这时, 我走上讲台接过话筒, 动情地给老师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篱笆上的铁钉》, 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哈佛家训》中的片段, 故事中有一个坏脾气男孩, 每次发脾气就在篱笆墙上钉一个钉子, 慢慢的他学会了控制情绪, 一天没发脾气就拔掉一个钉子, 但是墙上的钉孔却永远不会消失。文中爸爸有这样一句发人深省的话:“看看这篱笆上的钉孔吧, 这些洞永远也不可能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了”。“是的, 我们和一个人吵架, 说了些难听的话, 就像这个钉子洞一样, 在他心里留下一个伤口, 无论事后我们怎么道歉, 伤口总是在那儿。所以, 女人的单位, 请姑娘们三思而后言、三思而后行, 珍惜和大家共事的机会吧!同样对待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 请不要以为幼儿园孩子小, 不懂事就口无遮拦, 教育无小事!”那一刻, 台下一片沉寂。

一次心灵鸡汤一定解决老师们一个问题、或释放老师们的心灵压力、或增加更多愉悦放松的笑声。试问:80后教师感兴趣的、困惑的、热点的、对专业成长最需要的话题互动, 怎能不激起她们的职业激情与职业向往?

二、心灵鸡汤, “行”践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成长

如果说心灵鸡汤是解读80后教师思想的话, 那么如何让心灵内的声音转化为行为则显得更重要。

什么是80后老师最易于接受的方式、最易于理解的方式、最喜欢的方式、最有效的方式?显然, 面对年轻的姑娘们我们必须用她们的语言来解读她们、用她们喜欢的方式来感染她们、用她们乐于接受的方法来引领她们的成长。

听过的忘记了、看过的记住了、做过的掌握了!简单的一句话表达出了“体验”的重要价值。每一次在创意“心灵鸡汤”的方案时, 我们项目组总会把“操作体验”列为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环节。80后的老师们爱说、爱跳、爱表现, 那我们就创设这样的平台, 让她们充分自由地展现自我。这样做的结果是:不仅青年老师们变得大胆、自信, 更带动了年长的教职工一起参与, 在体验活动中增进彼此的理解, 加深彼此的感情, 整个团队变得更加朝气蓬勃、积极向上、乐观和谐。

案例二:美丽从“头”开始

话题来源: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特别是80后年轻的姑娘们, 漂亮的发型是大家都追求的。今天把头发烫了个大波浪, 明天拉直, 后天再染个流行色。而幼儿园这一特殊环境中, 带班教师是不可以披长发的。于是当管理者下班时, 就会看到老师们为了那一头刚做出来的发型, 时不时地摆弄, 甚至带班时悄悄解下皮筋将头发披落下来, 全然忘记了和孩子在一起时, 发型是否便于开展活动、是否符合一名幼儿园老师的形象?

管理聚焦:值班的园领导看到上述情况, 说还是不说?当然得说!说了, 80后的小姑娘心里一定不舒服, 即便立即调整过来, 可心里的那种不满却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消解的, 尤其是被说教难免会带来负面情绪, 时间一长, 这种管理方式只能停留在“人管人”的层面。

实录反思:活动开始, 就幼儿教师职业发型这一问题大家分组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并在讨论的基础上现场进行了发型演示, 各组分别设计出了教师、保育、后勤、行政四种不同岗位幼儿教师的职业发型。经过现场小组设计、现场发型展示、现场专家及大众评审团的认真讨论后, 最终投票确定出8种职业发型参加幼教中心最佳职业发型评比活动。活动最后, 两位特邀专业发型设计师现场为老师们量身打造发型, 现场演示生活中几种常见场合的发型创意, 老师们现场合作进行即兴操练。活动之后, 姑娘们津津乐道、久久不愿离去, 大家仍沉浸在发型设计的无限创意中。

心灵鸡汤, 用行为来诠释行为, 留下的不仅是美丽, 更是一种对职业的专注与求索!

三、心灵鸡汤, “教”无痕----变有痕教育为无为而治

在“心灵鸡汤”的实践中, 我们不断地尝试将我们的教育理念融入到我们的行为中, 让老师们在有意无意的行为中, 学会自我调节、自我反思、自我磨砺、自我成长;不断地尝试将我们的教育行为凝练为我们的园所文化;让老师们在感动、感悟的过程中, 学会与团队合作、学会欣赏她人、学会赞美她人、发现自己与他人的价值。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 是以“无为”的心态转化为“有为”的结果, 这种自然、和谐却又积极的状态正是我们教育的最高境界。

案例三: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话题来源:幼儿园老师的工作琐碎而繁杂。前一分钟正在给孩子们讲故事, 后一分钟可能会因为一个孩子尿裤子而把大多数孩子丢在活动室无暇顾及;自然角的植物早已干枯, 却忘记了及时更换;晨锻结束收拾整理时, 往往会忽略孩子间的评价、剥夺孩子表述的机会等等。

管理聚焦:如果老师自己没有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习惯, 又怎能做孩子的榜样, 成为孩子们的镜子?平凡的事重复一千遍就会成为优秀, 优秀的事重复一千遍就会成为卓越。从老师的规范做起、从细节入手, 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开展每一项活动,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实录反思:活动开始, 主持人和大家一起欣赏励志美文《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接着结合文章, 抛出问题:工作中都有哪些您认为好的习惯?大家对“优秀”这词有什么看法?优秀是不是只能属于少数人?怎样才能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接着, 大家分组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互相找着对方优秀的习惯, 发现优秀也是平凡人身上的平凡事。只要我们坚持吸收一些好的行为方式, 如此反复, 优秀便成为一种习惯。最后的大组交流中, 一位80后的青年教师的表述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优秀与年龄无关、优秀与性别无关、优秀与岗位无关, 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反思、善于研究, 脚踏实地的做事, 简单也可以优秀, 我们就是平凡中的不平凡, 就是优秀的。

说得真好!“教”无痕恰恰体现的就是这样一种教育与管理的最高境界。如今, “心灵鸡汤”已经逐渐成为我们园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初始阶段我个人的尝试与分享, 到现在每位中层领导的倾力参与, 成为汤品的的主厨。我这个“前人”, 给予她们的只是一个雏形、一个框架、一种理念、一种思维方式和些许经验与感悟, 并没有过多的干预, 更多的是作为支持者的角色, 以“无为”的管理理念带动全园教师朝着“有为”的方向发展。

“心灵鸡汤”的师德心灵感悟活动, 我们整整走过了一年。在这一年里, 我们品味过“发现美”“记录美”的惊喜;体验过“家和万事兴”、“安全是第一生命线”的酸楚;更感受过“有你真好”、“蝴蝶效应”、“读书的女人最美”、“每个人都是明星”的幸福;在这一年里, 我们从第一次心灵鸡汤时老师们惊奇的眼神, 到现在每个月老师们一个不落的坐在大厅里的期待, 我们仿佛听到她们心的声音:今天不知道园长又要给我们喝什么汤?

篇14:星云大师的“心灵鸡汤”

2013年2月,星云大师作为台湾宗教界代表,随同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一起访京,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会面。星云大师送了习近平一幅题为“登高望远”的书法。

在4月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活动中,星云大师参与了一场主题为“诚信的力量”的对话。他透露:“假如大陆准许我办大学,我是求之不得,非常高兴。我会建一所引进美国先进教育理念,并弘扬中华文化的大学,不仅教知识,还要把诚信灌输到教育中”。

20世纪90年代至今,星云大师在大陆发起捐建了数百所希望小学、中学与佛光医院,在台湾、美国、澳大利亚等地热心办学。

“我们要拥有外形的财富,更要拥有内心的财富;要有自己创造的财富,更要有普及天下的财富,内心的喜悦、快乐比我们看到的物质财富更加重要。”星云大师曾如此表示。

心中宝藏值多少

推崇“人间佛教”的星云大师关注食品安全、贫富差距等社会现象。他表示,真正的财富不在银行,而是每个人“心中的宝藏”。

星云大师认为,每个人的内心都有无限的宝藏,如慈悲的能量、智慧的能源、生命的能力、自我的信仰等。慈悲、智慧是人生最大的美德与财富,一个人只要有慈悲、有智慧,生命就会变得充实而富有,内心就会感到欢喜与自在,所以心中的宝藏,比有形的财富更重要。

遗憾的是,一般人往往不懂得开采心中的宝藏,整日把这颗宝贵的心,用来关心自己的前途、命运、金钱,比较少去重视心灵的净化。其实,人心、命运、金钱三者互为因果关系,“心好命就好,命好钱就多”,中国的古哲也教导说“大德必得其命,必得其禄”。

人生的价值,也不能只有向“钱”看齐,金钱以外,内心的满足、身体的健康、心胸的宽大、前途的美好、生活的幸福、家庭的和谐都是无价的财富。

“净心”之外,同时也要懂得“发心”。我们的心“如田”、“如地”,世间的土地经过开发,就可以建筑,就能利用;世间的田地经过耕耘,就能播种,就有收成。同样的,只要懂得开发心田,内心的宝藏就能一一出土,心里的能源就会源源流出。

我们心田里最大的能源就是信心。当下全球经济遭逢重重困境,最急需建立的就是提振信心与力量的信仰,因为信仰具有普世的价值,有信仰就有信心,有信仰就有力量。自古以来,人类就是因为对善美的价值有信心,才可以改善生活、发展未来。

信仰能使生活美化,一个有信仰的人,内心是充实的,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充满祥和;反之,没有信仰的人,心灵找不到皈依,人生变得空虚,世界变得贫乏,所以有信仰的人生才美满。

人生必须建立的信仰很多,例如对国家的前途、对人类的未来、对社会的正义、对宗教的超越都要生起信心。

享有世间知多少

星云大师说,有一条千古不易的致富秘诀,就是“开源节流”。生财致富是人人所希望的,因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金钱财富。世间的财富有狭义的、广义的;有有价的、无价的;有有形的、无形的;有外在的、内在的;有自我的、公众的;有一时的、永久的。只要是用正当方法赚取,合乎“正义”的净财、善财,乃至智慧法财,都多多益善。

世间的财富不一定全然为我们所“拥有”,如果懂得“享有”,其实比“拥有”更富足;懂得以“享有”代替“拥有”,就是精神上的富者。

在大自然里,我们能享有的财富很多,例如太阳普照大地,带给我们温暖、光明。每个人都可以在太阳底下取暖,享受照明。再如空气、月亮、星辰、山川、河海、花草、树木等,它们都是无私的分享给人类,使我们尽情享有。

除了大自然提供的共有财富外,从事各种行业的人们和家人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我们都要心存感恩,而且要知足,更要分享。

财富要能与人分享,首先就是不能有自私的心,要“以众为我”。现在很多企业家都懂得,如果没有员工,就无法创造财富,所以他们把利益分享员工,有的依公司盈余发放年终奖金;有些让员工持股,员工自然以公司为家,努力工作,提高效率,创造利润。

“舍得”:肯舍,才能得。我们能把自己所得的财富与众人共享,才会更有价值;而懂得分享的人生,自然也会比拥有更富足,更有意义。

结缘回向有多少

星云大师认为,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文化、道德一定提升。贫穷,就会衍生许多罪恶。过分的贫富不均,是社会制度有问题。经济的价值,不在于自己拥有,要平均共享。

他表示,布施结缘是人间最美好的事。人活在世间,要靠许多因缘成就才得以生存,所以平时要广结善缘。

结缘之道,首在布施。舍得把财物与人共享,就能得到广结善缘的好处。因为布施表面是“给”,其实是“得”;懂得“给人,其实就是给己”,就是最有智慧的富人。人生不能只看到黄金白银,比黄金白银更宝贵的还有布施的温暖。人生也不能光是看到别人的拥有,自己要懂得结缘,要做自己的贵人。

布施也不是有钱人的专利,布施贵在发心,虽只是一点点,只要诚心“回向”,会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所谓“回向”,就是“给人”。“给人”才能发挥经济的价值。星云大师说,他在佛光山推行“四给”,就是要“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这已成为整个团队的信条。所以在佛光山,个人不要有钱,点滴归公,要让全体有钱,才能有昕发展。这种思想同样可以运用在社会上,让有钱的人帮助穷困的人,有力量的人扶助弱小的人,如此就没有经济的垄断、劳资的对立、贫富的悬殊等社会问题,自然可以建立一个民有、民享,而且均平、富足的社会。

和谐禅悦共多少

星云大师对当下国家领导人倡导的“和谐社会”执政理念积极肯定。他说春秋时代名相管仲说:“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一个国家唯有经济繁荣,才能建设“富而好礼”的社会。

在经济社会中,由于过度追求物质享受,“人为物役”现象比比皆是。例如现在全世界都流行使用“信用卡”,“分期付款”,结果每天为了偿还卡债,忙忙碌碌的生活,忙得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因此,人类要想求得快乐,必须从物质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因为世间的物质有限,而人的欲望无穷。我们不能只是追求感官上的欲乐,要在淡泊物欲中体会精神心灵上的安然自在。甚至不但追求个人的心灵富乐,还要怀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为人类创造和平安乐。

当人们从世俗的物欲中超脱出来,在信仰里找到安身立命之处,而独得平安祥和,必然“家庭和顺、人我和敬、社会和谐、世界和平”。

星云大师认为,现在举世的专家学者都在研究经济,如果我们对经济有信心,对自己的心灵宝藏有信心,那么从内心本性表达出来的慈悲、智慧、道德、人格、平安、欢喜、自在、感恩等,都将成为享用不尽的能源,就像永恒的太阳,帮助我们人生不断升华,获得永无止境的幸福与安乐。

上一篇:困惑与幸福-学期工作总结下一篇:尊干爱兵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