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忘国耻——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有感

2024-05-02

莫忘国耻——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有感(精选8篇)

篇1:莫忘国耻——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有感

作业完成背景:

12月4日,我们宿舍四个人,一起前往位于南京市江东门新街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此行,我们主要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内的各陈列馆,并在大厅内留言,以告慰逝去的灵魂。整个参观过程持续半天,由于时间关系,很多并没有细看,但还是可以真实的感受到那段屈辱历史,也明白了设计者的良苦用心。他们并不仅仅是在控诉日本法西斯的罪行,更是在给当代人以警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正如《南京和平宣言》上所写:“为了让白骨得以入殓,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为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恐惧,让母亲不再悲泣,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一切爱好和平的团体和人士团结起来,为建设一个和平、和谐、和解的新世界而共同奋斗!”

莫忘国耻——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有感

2012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75周年纪念日。对于中国人,这确实不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75年前,我们千千万万的同胞死在里日本侵略者的刀下„„

坐在车上遥望纪念馆,整个馆以黑色和灰色为主色调,寂静、肃穆、甚至是阴森„„心理一直对参观这样的地方有种恐惧感,但今天终于还是来了。因为我相信,只有实物,才能让我们更为真实的感悟那段不堪的、耻辱的的历史,才能更加深刻的理解“勿忘国耻”这四个字。

军事理论

站在门口,我就能看到很多雕像,狰狞的面容、夸张的形体动作,再加上一些文字说明,让人联想到75年前我们的同胞所经受的苦难。在展厅的序厅内,每隔12秒,伴着一声水滴声和钟声,我们就能看到墙上的遇难者照片。那一万多张照片,时隐时现,仿佛在给人以警示。走进 “万人坑”纪念馆,顿时被眼前场景震撼,75年前,日本军人就是在这里进行杀人游戏,无辜的南京市民就是在这里一个个被杀,他们的尸骨如芥草般被丢弃于野地里。一层、两层、三层„„如今他们的尸体都变成白骨,触目惊心,我想也只能用这个词来形容我所看到的场景。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亲眼所见后,还是让人震惊:战争时期,被侵略民族人民的生命竟然如此卑微,他们的尊严的竟然可以被这样践踏„„贝拉说:可以宽恕,但不可以忘记。现代人,即使以一种尽可能客观的态度对待这段国耻,每个人心中还是无法完全释怀,因为谁也无法宽容到忘记那30多万条生命。我想:原谅、宽恕这些词不是我们能随便说说的,因为今人谁都没有亲身体会过这种痛苦,便没有了说宽恕的权利。

如果说参观过纪念馆后,仅仅以“震撼、可怕”等心情来结束我们的行程,仅仅停留在对日本仇恨的情结中,那应该是有悖设计者初衷的。反法西斯战争已经结束多年,我们纠缠在对日本的仇恨上没有意义,相反,我们更要认真反思中华民族过去遭受耻辱时自身的原因,也要明确我们身上的责任。

那么,我们应该具体做些什么?

军事理论

作为中国人,首先应该了解这段历史。扪心自问:我们还清楚南京大屠杀发生在什么时候,有多少遇难者,持续了多长时间„„这些都是最基本的问题。而那些更为深层的问题,不是几部电影电视剧解释得清。虽然相关的影视作品给制片方带来了很多经济收益,但影视作品,为迎合大众口味,赢得更多利润,多少有些不符合历史的地方,所以我认为这种消费苦难甚至是国耻的行为并不值得提倡。就每个人而言,我们也不应该是被动的接受,应该主动了解这段历史。但现实情况是:越来越少的人愿意去了解历史,特别是耻辱的历史。有句话说: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如果每个人都清楚了这段国耻,那么还会在参观纪念馆时大声喧哗,甚至是大声笑,还会在纪念馆展厅中响起欢快的《最炫民族风》的手机铃声吗?虽然这些都是小事,但这些细节确实真实反映了当代人对这段历史的不重视。很多当代人尤其是青年把对历史的无知看成小事,如果这些大家眼中的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都数典忘祖的话,那么中国的未来真的让人担心。因此,了解历史,应该从小抓起。当一种文化、一种意识长时间的扎根于我们的大脑中,记忆才会深厚。而相反,一个国家失去了历史的根,放眼未来都会成为空话。

逝者已去,作为今人,我们一方面庆幸我们没有生于那个年代,另一方面,我们也该思考,作为同胞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直至今日,日本还在刻意隐瞒甚至美化这段历史。在日本的历史教科书上仍然删去了日本侵华的真相,日本右翼分子还是经常参拜靖国神社。作

军事理论

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承担起揭露历史真相的责任,让世人看清这段历史。这些不幸的灵魂在那个中华民族羸弱的时代失去了自己的生命,换来的应该是现代人们对那段历史的铭记,对和平的追求,对生命的敬畏,而不该是一个个谎言和欺骗。

以史为鉴,“南京大屠杀”,以及和“南京大屠杀”一样屈辱的中国近代史给我们的又一启示是——国强则家安。“落后就要挨打”斯大林在1931年一次名为《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的演说中如是说。而这句话,也是中国屈辱近代史给我们的教训:国力强弱关系到国家利益。自然界中“弱肉强食”的准则也适用于国家和国家之间。只有当一个国家有较强的实力,在国际舞台上才有一席之地。国防是一个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没有一个强大的国防,就没有国家的主权和独立。可见,国家独立自主,民族兴旺发达,离不开具有强大战斗力的国防军和后备力量的建设。“为雪国耻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后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最终还是会落到我们的肩上。但即便当代大学生是从小听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话长大的,我们还是能看到很多人,进大学后便迷失了方向,如果长此以往,以后自己的生活都存在问题,何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强国,不应是纸上谈兵,我们每个人都应为之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21世纪,和平和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是在一些地区仍然有局部热战、恐怖分子的威胁,国家和国家之间还存在利益冲突。所以我们要树立危机意识。就拿“钓鱼岛事件”来说,毋庸置疑,钓鱼岛自

军事理论

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日本的这种行为肯定是要遭到谴责的。但自我反思一下,主观原因是:中国缺乏“海洋意识”,日本才能够在这个问题上大做文章。“钓鱼岛问题”在这里不做细致分析,但这个问题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人缺乏危机意识。古人云:“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未来的中国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当前国际形势风云莫测,变数迭起。世界各国主要军事国家在更新装备、改革军队体制方面都有较大举措,中国也万不可掉以轻心。因此,中国应当加强军队建设,特别是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海上军队。那么,在面对野心勃勃的日本右翼势力、盛气凌人的美国霸权主义,解决复杂的南海问题时,我们才能更有底气。

一次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之行,真的会让人感悟很多,有痛心疾首的缅怀,更有昂首向前的激励。短短6周内,30万同胞惨死,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浩劫。国强民安,国不强,百姓的生活就失去了保障,“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这都是些浅显的道理,但却是中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教训。

南京——一座历过六朝古都辉煌,又遭遇过像“南京大屠杀”这样的苦难的城市,现在的南京已经蜕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都市。南京,就好像中华民族的一个缩影。中华民族从汉唐时的强盛到近代的屈辱,再到如今的快速发展。我们确实应该庆幸生于这样的年代,但是当现代人为着一个生计而不停的奔波,追名逐利时,还能不能想起那些从前的苦难。

军事理论

现在人,万不可被忙碌的都市生活抹掉我们心理被刻上的苦难印痕啊!

参考文献:

① 约翰·拉贝(John H.D.Rabe)《贝拉日记》 广东:新世纪出版社2009 ② 《南京和平宣言》2007版

篇2:莫忘国耻——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有感

每年的九月份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月份,尤其是9月18号那天,你看见最多的标语就是“勿忘国耻,九·一八”,也是在那一天正式拉开了日本侵华的序幕。日本在中华大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人神共愤,其中最让人记忆深刻的便是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华战争初期日本军队在中华民国首都南京犯下的大规模屠杀、强奸以及纵火、抢劫等战争罪行与反人类罪行。日军罪行的高潮从1937年12月13号攻占南京开始持续了6周,直到1938年2月南京的秩序才开始了好转。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有关判决和调查,在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乃至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约2万中国妇女遭日军奸淫,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军纵火烧毁。

在2012年9月,在单位的组织下,我们参观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在没有来之前,我对这个历史事件的了解,基本上来源于历史课本上有限的几张老照片,以及抗日战争题材的电影电视剧。这次参观才是真正意义上对这段历史事件比较直观的了解。看着一张张老旧的照片,直让人血脉膨胀,握紧双拳,因为这些老照片真真实实的记录着日军在华所犯下的兽行:抓中国人做细菌活体实验,对战俘以及平民进行大规模的集体扫射、坑杀以及活埋、活烧,抓中国妇女做“慰

安妇”,奸淫妇女其中下至7岁的幼女上到60的老妇都不放过,其兽行简直令人发指。

在众多照片中有一张是在街上站着两个穿着日军军装,手持日本军刀的照片,它记录着1937年12月13日日军少尉向井敏明和野田毅在进军南京途中相约“杀人竞赛”,商定在占领南京时先杀满100人者为胜。从句容到汤山,两人分别杀害了89人和77人;到南京紫金山下时,两人各称杀了106人到105人;但是不知道谁先杀满100人,所以决定这次比赛不分胜负,重新比赛谁杀满150名中国人。还有很多照片,上面尸横遍野,堆积如山,生命在那时就如蝼蚁一般,可以任人宰杀。

看着这些照片,心情无疑是沉重的,对日军的所作所为除了愤怒,还有对本国人民遭受如此大的灾难的悲哀,国弱被人欺,这是永远的真理。

日军在我国的罪行,世界有目共睹,但是令人愤怒的是,在日本国内,右翼势力并不承认这段历史,包括南京大屠杀、慰安妇、活人细菌试验等。导致很多日本国民根本不了解这段历史,可见右翼势力的险恶用心,采取这种不负责任的手段来抹杀这段侵华史。即便是和平年代的今天,中日关系仍然时紧时缓,而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皆是日本在政府的不负责任、肆意妄为。在完全不顾及中国人民感情的情况下,肆意参拜“靖国神社”,2012年更是夸张,起初是“钓鱼岛”的购岛闹剧,到最后演变成日本政府出面的“钓鱼岛”国有化。一出出闹剧,让人啼笑皆非,更引起我国人民的强烈不满,各地纷纷

出现自发的抵制日货活动,游行示威活动,中日关系陷入低谷。

看着这些年日本政府的所作所为,让我深刻明白了一个道理,“国弱被人欺”。所以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年轻一辈人的身上的责任和使命会更加沉重。我们作为个体,不要求为国家做多大贡献,但最起码要做到立足本职工作,专研业务技能,提高业务水平,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开拓创新,为建设社会主义和振兴中华发光发热。个人力量虽渺小,但聚少成多,最终汇聚成河流、百川、汪洋,而成为振兴中华民族的脊梁。

篇3: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有感

我曾经去过两次南京大屠杀历史纪念馆。一次是在国庆期间的假期,一次是在开学后的十月份的团日活动组织班级一起参观。第二次的参观没有了众多的人流,更令人在细细品味中印象深刻。悠悠华夏之风,文明古国之情,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纵横九万里的疆土;历史,记下了这个古国,也记录下了这个国家的苍桑剧变;历史,有多少人不顾一切的奋斗的一生只为历史而书写;历史,曾记录下了多少人的血与泪,又留下了多少人的悲与欢;历史,留住了他们。历史,也因他们而变得深沉凝重,只有当我们用心感悟历史时,才能真正感受到刻骨铭心的神圣历史使命感。

正如历史的遗迹,只有敢于直面那惨淡衰败的古迹,才会感受到多少的震惊与悲哀,才会体会到多少的深思与感触,会激发起我们无限奋斗的激情,于是,土木三班团支部为了培养我们的爱国情怀,带我们走进了历史古都——南京的一处著名纪念馆。我们土木三班近三十名同学,一起乘地铁前往位于南京市江东门新街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此行,我们主要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内的各陈列馆,并在大厅内留言,以告慰逝去的灵魂。整个参观过程持续半天,由于时间关系,很多并没有细看,但还是可以真实的感受到那段屈辱历史,也明白了设计者的良苦用心。他们并不仅仅是在控诉日本法西斯的罪行,更是在给当代人以警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正如《南京和平宣言》上所写:“为了让白骨得以入殓,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为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恐惧,让母亲不再悲泣,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切爱好和平的团体和人士团结起来,为建设一个和平、和谐、和解的新世界而共同奋斗!”

感想:

第一次参观时恰逢十一黄金周人流量众多。偌大的广场人头攒动接踵摩肩,从一出地铁站便需要排队,一直走到进入纪念馆。这不但体现了人们的出行的旅游地点越发的重视文化形态,这也说明了人们对这段历史的重视。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这里曾经被乌云笼罩长达六个星期之久,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我国的文化古城六朝都的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罹难者多达30万,我们还未进馆就看到了一些雕像,第一座雕像雕刻的是一位衣衫褴褛的妇女,她双手抱着一个不满一周岁的孩子,那孩子无力地躺在母亲的手中,大概已经遭难,妇女抬头望天,大概是在向苍天申诉命运的不公,铜像石刻着几行字“我的孩子永不再生,杀害了我的丈夫永不再生,却留下了受强暴的妻子独自承受所有的痛苦。”还有一座雕刻的是一位年迈的奶奶催促她的孙子快逃离这恶魔的深渊,结果她和她的孙儿却又敌人的刺刀残忍杀害。在这之前,我们原以为自己不会悲痛,可内心却不由自由的产生了一种悲凉的感觉。雕塑这雕像的吴为山也曾在题记中写道:“我以无以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双手抚摩,那三十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我期望,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崛起!”,我们轻轻地从中华门走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怕过重的脚步惊忧到地下的亡灵,纪念馆是建在万人坑上,我们的脚底下就是那些被侵华日军残害的同胞,真正认识到南京大屠杀的惨绝人寰,从中华门到内桥,从太平路到新街口以及夫子庙一带繁华区域,大火连天,而且持续了几天几夜,无数建筑和财物化为灰烬了,被害者的尸体随处可见。“江边流水尽为之赤,城内外所有河渠,沟壑无不塘满尸体”曾经繁华的六朝古都,转眼间却变成了人间地狱!达到了碑墙前,在那墙上密密麻麻的刻着那些遇难者的姓名,我触摸着他们,心中默默的为那死去的30万同胞衷悼。我们达到了更震撼人心的一个滴水装置旁边,那个滴水装置每隔12秒滴一滴水,而在这期间,就会有一个遇难者死去,旁边同时出现一张白色的照片,作为一个游客,每听到一滴“叮咚”的时候,我的心就会隐隐的痛,每十二秒就有一个同胞丧失了生命,不知是生命太过脆弱,还是侵略者太过残忍!然后我们来到了万人坑,累累白骨在那横七竖八的放着,密密麻麻的乱了人们的视线,看得见子弹穿过的孔泪,一垄黄土吸尽了鲜血,化去了骨肉衣衫,只留下惨白的髋骨证明,洗刷不去的冤屈,出于对死者的尊重,我们没有拍照,让他们安息吧!出来后看到了祭灵泉水在那永不停息的喷着,在祭奠那些无辜枉死的英灵,到达祭场,看见长明火在燃烧中无言的向您倾诉,逝去的生命要用祭的方式来慰籍,此时好想拿一束鲜花去祭奠那沉睡的亡灵。因为时间紧迫,我们很快就走出了纪念馆,来到了和平鸽广场,成千上万只鸽子从头顶飞过,我们在和平鸽广场的雕塑下拍照留恋,希望战争、灾难远离南京,和平将与南京同在。门口栽了一棵和平树,这是南京首批十个和平社区的居民在中国奥运之年种植的和平树,这棵和平树也许就是南京市民不希望战争,希望和平的愿望。走出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心情还是难以平复那悲凉的旋律一直在脑海之中,但外面依照繁华喧嚣,馆内的悲凉似乎无法影响到外面的喧哗,而外面的繁华同时无法改变馆内的冷清、悲凉。因为这就是历史,不能改变,却又不能忘记。

刚看完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时候,突然心疼的说不出话来,所有华丽的辞藻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是那么的苍白无力。一堆堆的尸体,一张张绝望的脸,我一次又一次的模糊双眼。

疯狂的日本人以胜利者的姿态站在我们无数充满苦难的同胞面前,没有怜悯,没有恻隐,疯狂的展露着他们泯灭的人性。强奸妇女,虐杀儿童,那么多无法反抗的人们站在他们面前就这样被杀害。试想若是我们侵略日本,试想是我们残忍的杀害他们国家的妇孺,他们又做何感想?还会否认这段伤害千千万万人心的历史吗?我们要的不是打回去,我们不要做跟他们一样丧失人性的人,只是承认这段历史承认他们犯下的错误为什么都不能呢? 我的眼泪停不下来,我的手停不下来,我的心疼也停不下来。那么多妻离子散的家庭,时时刻刻生活在恐惧里,看不到明天的出路,不知道自己下一秒是否还活在这世上。我的愤怒,我的心疼,都不知道该怎么表达了,只是觉得心上给人狠狠的砸了一锤子,沉重的什么都说不出来。那么多悲惨的案例就这样在我眼前挥之不去的晃悠着。

什么话语都表达不了现在的心情,现在才发现自己驾驭文字的能力早就消失了。如果,如果这个世上真的存在轮回,那么,请让这些在南京大屠杀中惨死的同胞们,这世活得快乐些安逸些。如果,如果这个世上真的存在良知,那么,请让那些在南京大屠杀中丧失人性的人找回一点点良知,忏悔而歉疚,承认自己犯下的过错。我会永远记得这段耻辱的历史,那么在这里也请那些哈日一族勿忘记国耻。强烈推荐大家看看吧,南京大屠杀。看完了,我想大家会明白很多,看开很多,也想起很多。

1937年12月,日军攻陷我国首都南京,并在此进行扫荡。片中就反映了日军禽兽不如的行为,如:把南京青年当做刀靶练习刺杀;活埋南京和平居民;集体屠杀,尚能呻吟挣扎者,都被刺刀杀戮,最后将全部尸体焚化;杀百人比赛;日军将砍下的中国人头在南京城外的铁丝网上,还在水里塞一根烟头取乐……其中,那惨无人道的日军,对放下武器的土兵和人民,用机枪扫射,死亡人数达三十万人以上。看完这部纪实片,我整整一个中午吃不下饭,不禁思绪万千:我国为什么被人欺负?而且还受到最残忍的手段——南京大屠杀。为什么每个国家都来侵略中国?正因为中国做事只想着自己,只想着当前的利益,没有放眼张看将来,使中国沦落到被侵略、被占领的局面。这又使我想起今年的9月18日,日本的青年人又来到珠海旅游嫖妓,珠海那里的旅行社竟然用大巴小车,为日本人提供大量的女人……真令人感到羞耻!

如今日本人不但没有承认自己当年的错误,而且教育他们的后代这是他们的光荣。这天大的耻辱啊!中国要扭转乾坤这个重担就落在我们身上。我们要记住中国人的耻辱,发愤图强,挽回祖国的尊严。电影一开始就让我的心情沉重起来,后来的情节让我更是触目惊心,最后从影院走出来的时候我的心情完全变了,也感觉头晕恶心异常难受!这是多么耻辱的事情呀!我不能相信这是一个事实,在我一再问妈妈后确定这就是一件发生在我国近代史上最悲惨事件!多么惊人的数字呀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杀死我们的同胞三十万人之多。在整个事件之中,中国人民竟没有反抗的能力,逃跑呼救都显得那样苍白无力!

有三个镜头让我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

第一个镜头:“咣”地一声,日本兵踢一开了一个民宅的大门。人们从惊讶中站了起来,还没反应过来,就遭到机枪的扫射当场全部死亡。最后还有一个小孩在哭,一个日本兵就慢慢地走向了小孩,我还以为他会放过小孩,没想到他却是往小孩的手里放了一个罪恶地手榴弹,一声爆炸声就结束了一个还不到二岁的儿童的无辜的生命。我都快被气死了,手中的拳头不由自主地就捏了起来,恨地牙齿也咬得吱吱响!

第二个镜头:一个善良的台湾籍的日本兵放走了中国的一名手无寸铁的医生,而他的战友竟为了一个他们所谓的“支那人”在搏斗中竟用菜刀砍死了他,更让人可悲的是日本人到底有没有良心,就在那个日本兵一声:“没事,晚上我请客!”中连一点为战友挽惜悲痛的心情都没有就走了!我在心里想那个为了正义而死去的人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第三个镜头:日本兵不顾国际公约法晃着手电筒,奔跑着走向难民营时像极了一群狼。更让人惨不忍睹的是无数被日本兵凌辱的弱力妇女,还有年轻漂亮的刘老师,这时我的眼泪再也止不住地流了下来!在两个日本兵准备要欺负那个小姑娘时在那个女孩日本母亲的惨叫声中停住了罪恶的双手,脚却踢向了那个日本妇女怀孕的肚子在那个妇女的惨叫声中我的心在颤抖!日本兵竟对他们本国的妇女也是如此惨忍,还有正义与良心可言吗?

还有很多镜头也是非常气人的,可我写不完,也是我也不完的,即使是能写完的东西,中国三十万同胞流的血能用哪种方式来测量,可恨的日本兵能用多少代价来偿还对中国人民带来的伤害。如果每个国家都无视国际公约法,都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而不惜牺牲另一个国家的利益,这个世界还会和平吗?人类生存在这个地球的意义是什么?

从纪念馆回来后,曾不断的感悟,反思。那曾经繁华一时的历史古都——南京却在近代遭受了如此多的苦难,而现在依然毅力不倒,也许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中国近代史暗示我们,要以身试法,贫弱受欺,落后挨打的历史命运,就必须奋斗抗争,奋发图强,从列强侵略中国的那一刻起,中国人民就举起了团结御辱,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旗帜,从太平天国到义和团运动,从戊戌变法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无数中华儿女爱国志士,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前赴后继,历经艰辛。”

历史——鲜血染成的历史,历史——生命缔造的历史。历史,有多少因为它为之献出了生命,又有多少人被历史的潮流所吞没。南京的近代史就是血与泪所铺成的历史,她用她的血迹与苍桑铸刻了这屈辱的历史。我们悲痛过,也曾憎恨过,为清政府的腐朽与落后所悲痛,憎恨帝国侵略者的惨无人道,但那已经成为了历史,该过去的已经过去了。就像二战后流行的一句话“不要让硝烟追逐孩子的眼泪”。我们可以忘记仇恨,但我们不能忘记了历史。我们要以史为鉴,但我们不能因历史而变得偏激,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要学会以平常心对待历史,而不是一味地喊打喊杀,毫无理由地砸坏日产商品,抵制日货,而要学会理智爱国.一个没有政治,经济实力的国家,得不到别人重视,但同样一个没有素质的国家也无法得到别人尊重,我们要建立起一个强盛的国家需要我们这些人共同努力。历史的长河在静静地流淌,但我们不能忘记,是一批又一批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掀起了冲天巨浪,如今斯人已逝,唯追求光明之精神永存,唯为革命献身的忠诚常在,相信我们会将此次的南京实践活动化作无穷的动力,为历史的再度扬帆起航,为这悠悠的华夏古国再次书写辉煌,为中华崛起而不断的奋斗,坚持。好在还有这样的纪念馆,有这样的地方让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代中国人都有机会去认清那段历史。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位于南京市建邺区水西门大街418号,通称江东门纪念馆,选址于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及遇难者丛葬地,是中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也是国际公认的二战期间三大惨案纪念馆之一。江东门纪念馆是为铭记侵华日军攻占中国首都南京后制造了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的暴行而筹建,是中国人民承段全民族灾难的实证性、遗址型专史纪念馆,也是中国唯一一座有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专史陈列馆及国家公祭日主办地。

截至2015年,纪念馆占地面积12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15000平方米,展陈面积近18000平方米,馆藏文物史料20万余件。2014年接待人数达803.4万余人次,自1985年8月15日建成开放至2015年8月15日参观总人数6072.79万人次,来自美、日、德、英等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人士近300余万人次,在全世界博物场馆中仅次于故宫博物院。

2015年12月1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分馆——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正式开馆,对公众开放。这是亚洲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慰安所旧址,也是唯一一处被在世慰安妇指认过的慰安所建筑。2016年9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篇4: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有感

——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有感

关键词:历史 未来 南京大屠杀 爱国 中华民族 抗日战争

摘要:历史最残酷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事实,是不可更改的事实。无论事实是多么的残忍,无论我们多么不想将它揭穿,它,已经存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一行让我感触很深,当然最多的还是对历史的又一次认识和全新的感悟,是对那个年代又一次沉重而真切的回顾。然而除了历史,我更加体会到了把握当下,主宰未来的重要性,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现在的思考,对未来的展望。

这个五一假期,我与父母一同到江苏省游玩,而此行我收获最大的是去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参观。作为一个当代中国青年,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参观,无疑给我上了真实而震撼的一课。

大屠杀纪念馆全称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它是中国南京市人民政府为铭记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后制造的南京大屠杀事件而筹建。位于中国南京城西江东门茶亭东街原日军大屠杀遗址之一的万人坑。

其实在参观之前,我曾有所忐忑,我不知道自己处在一个和平与发展的年代,是否能够读懂当年历史的艰辛与沉痛。虽然从小进行历史教育,并且作为一个文科生,也对历史事件和发生时间了如指掌,但历史是要去品味和感受的,我不知道作为一个十九岁的年轻人,我能否承受历史的沉淀与底蕴。但同样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所经历的那段屈辱的历史更是需要我们深思考和感悟的,所以我怀着种种复杂的心情走进纪念馆的大门,或是为铭记历史,或是为感受历史,我当时并不知道。

为悼念遇难者,南京人民政府于1985年建成这座纪念馆,1995年又进行了扩建。纪念馆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千平方米。建筑物采用灰白色大理石垒砌而成,气势恢宏,庄严肃穆,是一处以史料、文物、建筑、雕塑、影视等综合手法,全面展示“南京大屠杀”特大惨案的专史陈列馆。馆的正大门左侧镌刻着邓小平手书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名。陈列分广场陈列、遗骨陈列、史料陈列三大部分。广场陈列由悼念广场、祭奠广场、墓地广场等3个外景陈列场所组成。其中悼念广场内由外形如十字架,上部刻南京大屠杀事件发生的时间的标志碑、“倒下的300000人”的抽象雕塑、“古城的灾难”大型组合雕塑及和平鸽等部分组成。祭奠广场有刻有馆名的纪念石壁、郁郁葱葱的松柏和用中英日三国文字镌刻的“遇难者300000”的石壁。墓地广场有鹅卵石、枯树和沿院断垣残壁上的三组大型灰色石刻浮雕及院内道路两旁的17块小型碑雕,部分地记载着南京大屠杀的主要遗址、史实,这是全市各处集体屠杀所立遇难者纪念碑缩影和集中陈列,还有大型石雕母亲像、遇难者名单墙、赎罪碑、绿树、草坪等诸多景观,构成了生与死、悲与愤为主题的纪念性墓地的凄惨景象

一幕幕画面,一件件雕塑,把人的心都揪了起来。气氛异常的压抑和凝重,无论男女老少,身处其中的人们都不自觉地安静而陈重。无论来自哪里,怎样的出身背景,每一个人眼中都充满了对日军的仇恨,对遇难同胞的哀悼,以及对历史的尊重,我们一个个排着队,没有拥挤,没有闲言碎语,认真的听着导游一字字吐露当年的点点滴滴。无数历史照片,无数历史遗物,无数历史纪录片,当亲眼看到这一切时,我仿佛才真的明白为什么要勿忘国耻,为什么要牢记历史,为什么要在今天努力而为了更好的明天。

在众多的陈列中,有三样给我的印象最深,震撼力也是最大最强,其中最为震撼的当属遗骨陈列馆。外形为棺椁状的遗骨陈列室陈列着1985年建馆时,从纪念馆所在地的江东门“万人坑”中挖出的部分遇难者遗骨。1998年4月以后,又从江东门“万人坑”内新发掘出208具遇难者遗骨,这批万人坑遗骨经过法医学、医学、考古学、历史学者的严格鉴定,被确认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遗骨,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铁证。

这实在难以想象,面对着一具具白骨,面对着扭曲而叠加在一起的国人的遗骸,每一个人似乎都屏住了呼吸。没有人敢去想象,半个多世纪以前,就在我们脚踩的这片土地究竟发生了多么残忍的事情,中国人究竟在遭受怎样的屈辱与虐待。我看到一些小孩子哭的直往妈妈怀里钻,也看到了六七旬的老太默默地拭去眼角的泪水。而我自己也哽咽的发不出声音,我不知道如果身处那个年代我的未来会何去何从,我只知道身处现在的世界我是无比的幸福与快乐。我们默默地鞠了躬,想逝去的人们致以最高的艾斯,愿他们永远安息,永远不再受到这样的虐待。

第二个让我印象深刻的陈设是满满一墙的书架,书架高到我几乎很难看到顶部,书架上整整齐齐的摆满了夹子,满到似乎没有空隙再装下任何一本夹子。我起初很是奇怪,我以为那是一些纪念册,一些历史性的介绍性的文字,但数量似乎出奇得多。但当我随手拿起一本的时候,我惊呆了,第一页上面写着一个人的名字,他的家庭背景,他的职业,他的出生日期,以及,他死去的日期,地点,甚至死亡方式。下一页,是他女儿的种种信息,然而这信息也包括死亡信息。原来这满满的一墙夹子,是所有可找到姓名的遇难者的资料,每一本是一个家庭,每一张纸都是每一个逝者在这世界上生存的唯一证据。他们有的是农民,有的是商人,还有的就只是孩子,老人。有的还能够找到一张黑白照片,还有一个可以留下的遗照,然而更多的,是连名字都不知道是否正确的资料,没有照片,没有证件,什么都没有。我实在不敢想象,这些冰冷的文字,明明就是一个个可以有幸福生活的百姓,然而历史将他们掩埋,让他们的生命就这样戛然而止。我只是看了伸手可以够得到的一排夹子的内容,我无法再继续下去,我抬头看了看面前整齐码放的书架,顿时一阵心酸涌了上来,也许不亲眼看到这一切,我永远也无法理解书上那一段段介绍南京大屠杀如何如何让惨烈的文字,因为数字,信息,根本无法将你还原到那个真实的场景中去。

当我还未平复自己的情绪,第三件给我印象深刻的地方出现在我眼前。那是一个走廊,走廊里有很多很多遇难者的照片,他们时而亮灯,时而熄灭。而耳畔,是一滴滴水落下的声音,滴答。滴答。。似乎不曾停下。后来我知道,水滴的频率就是秒针走的时间,七个水滴落下,也就是说七秒的时间过去,一个遇难者照片的灯就会熄灭。这意味着,在那个血腥的时代,每过七秒,一个国人的生命就要结束。七秒,仅仅只有七秒,当我在看到走廊上的照片,我好揪心,我真想让他们永远都不要熄灭,我不想再听见那水滴的声音,不想看时间的流逝,不想再让任何一个无辜的中国人逝去。然而历史就是这样残忍,让每一个回头去看它的人,都不禁流泪,不禁想让时光停下。

当我走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大门时,我闭上了眼睛,突然觉得刚刚出现在眼前的画面是那么的不真实,仿佛面前这个阳光明媚的世界才是大家都拥有的世界。然而我知道,这只是我拥有的世界,对于纪念馆中任何一个被铭记的名字而言,他们所经历的世界就是暗淡无光,黑色的世界。

在参观过大屠杀纪念馆之后,我又进行了一些资料的查找和相关书籍的阅读,南京大屠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侵华日军于1937年12月13日攻陷中国南京之后,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中国平民和战俘进行的长达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抢掠、强奸等战争罪行。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有关判决,在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至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军纵火烧毁。

在进行了深入了解和详细的调查后,我不禁为历史感叹,中国所经历的一切,应该让每一个国人铭记。而除了铭记,更多的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行动。我们通过纪念馆和各种遗迹回顾了过去,看到了我们未曾见过的画面,但我们更应该根据曾经的过去看到现在生活的美好,为了更美好的明天而奋斗。历史我们无法主宰,但是未来我们可以把握。南京大屠杀的悲剧已经成为历史,而我们在铭记它的同时,更应该努力的抓紧现在,把握当下,为了更好的明天而不断地进取。也许今天的我们没有什么能改变的,但作为当代的一名大学生,我一定会用自己的努力在将来为自己的国家贡献力量。为不让悲剧重演,为让祖国未来的道路更明亮。

篇5: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有感

不忘记,不原谅。

踏入灰色高墙圈着的纪念馆,映入眼里的大广场上,是用碎小石块建成的广场的地面,走在上面沙沙作响,似乎让我听到了1937年的冬天,逃难的人们踩在厚厚的积雪上的声音。一场巨大的战争浩劫,屠戮了无数的生命,聚集了无数的冤魂。我们被拿肃穆的景象震慑到了心灵,那痛苦纠结的一个个雕像像是在诉说没一段无人知晓的故事,但却安静的那么有力量。穿过似废墟的道路,看到那30000的数字,在随后的馆内又在一次见到那一个个死难者的名字,我努力的抬头低头,想去多记住那些人的名字,明知做不到,却一遍一遍的重复着,我也许怎么也记不住,但不管怎样,始终相信历史会永远记住,铭记。在暗暗的参观通道里,默默的,几乎没有人说话,我们都静静看着看着,默哀着。每个心里或许像我一样吧,宁愿那段历史并没有发生,宁愿没有人受任何伤害。在展览厅里看见一只鞋,布鞋,至剩下底了,它就静静躺着,我们感叹着30万巨大数字,却怎么也无法一一倾听没过每个人背后的故事,估计就是一个一个血淋漓的故事。参观它的意义决不是一个旅游景点那么简单,也不单是一处历史遗址。场外的几个雕像,可谓真实的反映了中国人的惨状。印象最深刻的,是遇难者墙上的一个不算是名字的名字——丫头。这个亲切、熟悉、被无数个母亲呼唤过的词,就这样被镌刻在那堵令人窒息的墙上。本该散发出甜蜜糖果气息的词,被放在了死亡名录上;本让人暖心的词,因为这个特殊的场合让人心碎。我不知道丫头是谁,姓什么,多少岁了。她一定还很小吧,小到看不懂眼前的离乱与硝烟。她一定失去了她的亲人,因为尸体已无人认领,只能留下“丫头”这个称呼。她是一个无辜受害的小孩,她是千千万万个无辜受害的中国孩子!透过这个三十万分之一的名字,我读懂了什么叫“罪行”。可以宽恕,但不可忘记。今日吾辈当自强奋进,为了中国的孩子不再无辜遇害,为了祖国的土地再无废墟。

在安静的行走中,看见一个家长带着一个小朋友,那个小孩子像是4、5岁的样子,被爸爸抱在手里,他好似恐惧却又好奇的注视着那一幕幕的景象,那个孩子并没有说话,静静听着爸爸讲大屠杀的事件。我不由感慨,历史是公平的,他从来不会忘记,他也会慢慢传承下去,让一代又一代人永远铭记。一个国家对历史的态度,就反应他对人民的态度。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刘瑜的《至少还有记忆》,其中讲到关于尼克松的水门事件。西方政治文明用一部一部文化作品去讽刺那些暗黑的历史。尼克松30年前的错误、约翰逊政府40年前的错误、麦卡锡50年前的错误,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在公众的记忆中消失。虽然尼克松、麦克那马拉、麦卡锡在世时就都受到了政治的、舆论的惩罚,他们并没有因此得到救赎,几十年来人们从来没有忘记已经落入“井底”的他们不断扔“石头”。正如约翰·拉贝所说“可以去宽恕,但不能忘却。”我想,我们应该不会忘却,就如那个孩子的爸爸,会耐心的将那段历史讲述出来。《小王子》这本书里说“真正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只有用心灵才能看清楚事物的本质。”真正重要的东西都是铭记于心的,历史就是这样。我们跟着人流已经到了“12秒”厅。我发现,这里每隔12秒,伴着一声悠远的钟声和高处落下的滴水声,镶嵌在江水中的汉白玉花环里就会出现一个遇难者的照片,花环的边上一万多张小照片时隐时现,明明灭灭。在万人坑,那一具具露出地面的白骨向每一个炎黄子孙述说着那段悲壮的历史。出来时看见和平广场的一群群白鸽,那是和平的象征。我们并不能在惨痛的历史中一味的去责备侵略者,历史存在的意义就是让人民去吸取历史教训,从而更好更幸福的去生活。但这并不表示我们的妥协,不忘记,不原谅,才是最重要的。周总理说这句话是为了告诉我们:中国人的仁慈,大度,所以原谅。而不能忘却是要知耻而后勇,奋发。我想微公益的意义也在于此,微小的力量如图细流,但就是这一股又一股的细流会汇成巨大海洋。我们的一小步也希望变成一大步,社会文明进步的一大步!

篇6: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有感

来到一个大空地的地方,有一个母亲唤子的雕像,这个雕像就像是一个母亲正在呼唤自己的孩子,而孩子却迟迟未现,这个情景真动人心弦。过了大空地,便看见一小块地喷着十股小喷泉,这个便是“祭灵泉”。过了“祭灵泉”,就来到了“万人坑”遗址,这个“万人坑”遗址就是残暴地日本侵略者杀害南京300000同胞的铁证,这里面的人的遗骨,有的残缺不齐,有的已经被子弹射得乱七八糟,有的还很完整,有的遗骨已经消失无踪了。

走过“万人坑”遗址,便看见一堵红墙,上面刻着王久辛所写的著名的著作——《狂雪》,这篇文章描述了当时残暴的日本鬼子怎样攻破城与怎样杀害南京300000的军民的情景。红墙的前面的地上,有两排脚印,每个脚印前面写着被残暴的日本鬼子杀害的人的名字。

过了红墙,便进入了一个馆里,里面贴着十分多的照片和放着一些1943年遗留下来的物品,当然,照片是说明当时南京遇难同胞怎样被残暴的日本侵略者杀害的情景。

篇7:莫忘国耻——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有感

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书。历史的教训不可以忘记。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证明,战争是人类文明的浩劫,战争是滋长兽性虐杀人性的野蛮武器,侵略与屠杀必然造成受害民族的灾难,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落后就要挨打,永远不能忘记覆巢之下无完卵,永远不能忘记国家受侵略,人民遭劫难的历史教训。日本攻城之初,曾明火执仗,大规模的焚烧房屋,日本还用飞机轰炸,爆弹击,炸药炸的方式,任意毁坏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据远东国际法庭判定:“这类的放火在数天之后,就像按照预定计划似的继续了六个礼拜之久,因此,全市约三分之一的建筑都被毁了。”日本当局却大肆进行“和平南京”的虚假宣传。落后就要挨打,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伟大的革命领袖毛泽东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一个强大的中国,才能够支撑得起整个民族的梦想和尊严!弱小国家被践踏的岂是只有领土,还有四万万同胞的血和泪!南京是历史的再现,每一个站在那里的人,当代的人,都能感受到那段历史的惨无人道,和灵魂的呐喊!照片和遗留下来的黑白视频,又岂是只在这个纪念馆里。

我记得有一个历史名人说过:忘记历史等于背叛!我想每一个有爱国心的中国人都会为那段历史感到深深的痛。历史是那样真实的存在,几十年过去了,然而那段我们没有经历的历史都在那里,在南京,在每一个中国人心里。我想时间带走的是废墟,是麻木的国人,是落后的中国,时间带来的是发展,是奋发的中国人,是蓬勃发展的新中国。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真实的记录着那段历史,被屠杀同胞的照片,被屠杀同胞的档案,以及日本侵略者的兽性在那里可见一斑。当一个岛国在他国寻求自己利益的时候,洋枪刺在中国人身上,泱泱大国,因为落后被践踏,被伤害。我们期待一个更加强大的中国,像一个条龙,盘旋在世界上空。

1972年,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中日友好关系得到不断加强和发展,但是国内某些势力歪曲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的图谋值得警惕。

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一个经济繁荣,政治稳定的强大中国,将会对保障世界和平发挥巨大作用。我们要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正如原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梅汝璈所说:我不是复仇主义者,我无意于把日本军国主义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账上。但是我相信,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来未来的灾难。”

篇8: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有感已整理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作为一名大学生,为了更直观的了解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惨绝人寰的暴行,以及对这段屈辱的历史有更深刻的认识,我们去祭奠那些在烽烟战火中永恒消逝的生命。

虽然还未进入馆内,但气氛已然被旁边的雕塑和音乐烘托得稍显压抑,相信没有一个人看到这组雕塑时心里是没有震动的。首先进入视野的也是最大的一个雕塑是一位丈夫死于日本人屠刀之下,手里抱着死去的孩子,自己也被强暴了的母亲。她衣衫褴褛,头微仰,像是在哀嚎老天的不公,又像是在控诉日本人的暴行,表情痛苦欲绝,我能够看到她的绝望与愤怒。再往前,能看到一些稍小的雕塑:背着已经死去的奶奶的少年,抱着已死小孙子的老人,趴在已死母亲身上的婴儿„„他们的亲人都是惨死在日本鬼子的钢刀,炮弹之下的。这不是一个人,几个人的仇与恨,而是一个名族的血与泪!伤痕太深,怎能愈合如初?我知道这些雕塑丝毫没有夸张当时的情景,自己在之前也想象到了那些血淋淋的场面,然而到这里还是被深深的震撼了。雕塑的基座下是默默地泛着涟漪的水,那应是整个名族为纪念死难者而流下的永不干涸的清泪。

进入馆门,看到来参观的各色各样的人:像我一样的学生,工人„„没有一个人不怀着敬畏的神情,我感到一丝丝的欣慰。历史的教育没有只停留在课本里,学校中。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是中国人就应该关注这段受难史。整个场馆按照时间的顺序布置,从抗日战争的背景开始讲起,配以大量的图片,文物,文献,视频和仿真的场景等,讲到抗战胜利,日本投降,以及对南京大屠杀的纪念等。进入第一个展厅,看到墙壁上刻满了遇难者的名字,我忍不住用手轻轻地抚摸它们,想稍稍抚平他们心中的伤痕,想稍稍安抚它们凄怨的灵魂。橱窗里面看到最多的是日本兵遗留的枪支弹药和其他生活用品。刚开始我还抱着些许“考古”的心理,但当我看到一枚枚桐叶军功章时,我愤怒了----它们是日本人用多少中国人的血铸造的,一枚接着一枚,暗示着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不复存在。那些侵略者将自己的骄傲建立在鲜血之上,他们应该受到谴责。

往里走,就是重点的南京大屠杀部分,配有很多当时日本军人屠杀平民事情的照片,其场景不可谓不悲惨。所建造的很多仿真场景,也真实地再现了日本人的累累罪行。被轰炸过的房屋满目疮痍,残垣断壁上的炭火还未熄灭,让人如穿行在狼藉的街巷之中,看着家园顷刻间化为灰烬,亲人身首异处,有着无尽的恐惧和恨意。还有根据幸存者回忆出的一个个小房间,隔着窗,能看见幽暗里惨死的无辜百姓。特别是对一家人的迫害,我之前对其中的惨状有所耳闻,当我真的面对这幕场景时,我仿佛看到了那个黑色的天,听到了那些痛苦的哀嚎声,闻到了那些令人作呕的血腥味。

看到那些妇女受迫者的史料,无论是视频,图片,还是文字,都能让我看到一幅幅惨痛的画面,让我深深的握紧了拳头,我作为男人的自尊被深深伤害,他们残害了我们中国的女人,世间最恶毒的词都无法形容那些加害她们的日本人!对于她们来说,一生已毁,有的不忍其辱,了断了性命,但冤魂恐怕永久地留在了人世间,挥之不去;有的为了生活,仍然继续着一生,她们多希望自己可以失忆,不要再让那些噩梦般的记忆夜夜刺痛着心灵,艰难,漫长„„

还有最惨绝人寰的场景:“万人坑”----层层堆积的白骨,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一开始我是不愿进去的,并不是怕见这样的尸骨,怕被眼前的一幕幕吓到,或者心里留下什么阴影,而是怕里面的那种气氛,更是害怕亵渎了这些尸骨的在天之灵。我个人认为我们这些后人应该做的首先是让这些尸骨入土为安,而不是作为一种历史的罪证而暴露于外,毕竟他们已经有过不幸。但是最后我还是进去了,不是为了心中的那份对日本人的恨意,而是为了对那些受难者的铭记。原本以为自己看到那些白骨会慌张,然而我错了,真正临到那一刻,心中反而有一种异常的平静,不知缘由的平静。这平静不代表麻木,这是一种深思,是一种铭记。单纯的仇恨已不能代表此刻心中万般纠结的心绪,这些心绪要花一生去清理,关于生命,关于战争,关于和平。。正如李自健的《屠生佛》留给我的思考一样,那幅油画左边是两个手拿屠刀,趾高气扬的日本士兵,中间是一座尸山,尸山顶端是一个活着的幼儿,右边是两位僧人。画里有罪孽,有控诉,有苦难,有希望,有宽恕,还有无尽的思考„„

参观虽然略显的匆匆忙忙,但我的内心仍然在略显压抑的纪念馆中激动不已,在此期间我受到的最大的触动就是这些不幸的灵魂在那个中华民族最羸弱的时代失去了自己的生命,换来的是现代人们对那段历史的铭记,对和平的追求,对生命的敬畏。整个过程中,我也体会到纪念馆设计者们的苦心,他们并不完全是在向世人控诉那段黑色的历史,而是给我们当代人足够的警示:暴力带来的只是无尽的苦难,和平才是人类应该永远追求的主题。理解了这样的初衷,才能够理解整个场馆的内容布置。夕阳西下,那橙色的余晖铺满在整个纪念馆内,为端庄肃穆的纪念馆笼罩上一层温暖的霞光。透过那层柔柔的光线,我仿佛看到了那些永远逝去的生命。他们不再面目狰狞,眼中不再透着无尽的恨意,相反的,他们面目安详,那是沉淀恨意之后从内心最深处释放出来的宁静祥和,那是对罪恶的宽容,对和平的向往与追求。在暖色调的晚霞中,我从内心深处感触到了那段历史带来的无尽的思考,同时也感知到了最真实的平和。我想,这温暖的霞光不仅温暖了那些无辜的受害者的灵魂,同时也温暖了我们这些后人,它其实是想让我们不要永远记着恨,不要永远生活在对罪恶的厌恶之中,而是应该记得那些教训,那些用鲜活的生命换来的和平。回首望去,馆内那破旧的城墙,虽依然孤独地伫立在那里,却不是在控诉着一段黑色的历史,而是在展望着一段美好的未来„„

上一篇:在捐资助教活动仪式上的主持词下一篇:垄断行业改革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