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校教育宣传资料

2024-05-23

小学学校教育宣传资料(通用6篇)

篇1:小学学校教育宣传资料

**市**区**小学教育宣传资料

我校创办于1956年,当时创办学校的工厂是一个生产砖瓦制品的小型企业,后砖瓦厂扩建为陶瓷厂,学校因而得名“陶瓷厂子弟校”。2002年学校转制成为政府办学,更名为“**市**区**小学校”。学校地处花溪街道先锋村与新屋村结合部的**社区,与巴滨路为邻,与长江水为伴。

学校现有学生248人,班级6个班(其中:最大班额50人,最小班额35人);在职教师16人(其中:男7人,女9人),生师比15.5;专任教师15人(其中:本科学历10人,专科学历5人);专业岗位结构合理(中级职称7人,小学一级职称8人),区级骨干教师2人。面积1285平方米(生均5.18平方米);校舍面积751平方米(生均3.03平方米);体育场馆500平方米,生均3.15平方米。

各班级分设图书角,全校图书3720余册,生均15册;生均设备值1504元,计算机室1间(其中:教师机1台,计算机57台,生机比22.9);校园网开通、多媒体(班班通)6套,投影仪两套。

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100%;办学规模6个班;进城务工子女入学人数177人,达100%;贫困儿童入学5人,达100%;就近入学248人,达100%;教师配备16人,结构比为50%;教师集中培训比率88%,平均培训课时90,教师待遇绩效工资100%。体育教师配套率88.5,音乐178,美术178,科学200,信息技术400,开足课程、课时100%,无重点班,学生负担合理,开展了课程改革,巩固率、体质健康及格率、综合素质合格率、质量监测合格率均达100%,无一人辍学。

近年来,我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各类资助政策保障了全区初中毕业生继续升入高中阶段学习,特别是解困助学基金、普通高中学生资助、免费中职教育等项目的落实,为贫困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和中职学校学习提供了保障。全区初中毕业生基本上都升入高中阶段学习,高中阶段普及率进一步提高,改变了过去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的状况。据统计,2013年,全区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比例达到95.1%。

花溪街道镇(街道),去年初中毕业930人,升入高中、中职学校的学生有921人,升入高中阶段学习的比例达到 99.03%.由于我校原属企业办学,转制后政府也进行了大量的投入,但教学场地、设施设备等远远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加之学校所属地区已纳入政府规划,新学校规划也纳入其中。新校园规划总面积为10784平方米,建筑面积是7388平方米,教学及配套用房5600平方米,办公用房1300平方米,规划学生总人数810人,常年办学规模18个班,办学规模是目前学校的3倍。

学校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强化管理,新编印了10万多字的《管理文集》一书,确立了“以陶瓷文化做积淀,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孩子的终身发展负责”的意识,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了“与时俱进,依托社区、立足社区、服务社区,打造让社区群众满意的学校”的办学宗旨,“孕育花朵,绽放未来”的办学理念和“陶瓷文化做积淀的校园”的办学特色。学校凭借2012年被**市委宣传部、市精神文明办、市教委、团市委命名为“五心四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示范点为契机;借助**理工大学、工商大学青年志愿者、区市政园林局、**锦晖陶瓷有限公司等友好单位的支持和帮扶,打造了**市“五心四好”主题实践活动示范基地、**理工大学“爱心活动”基地、**工商大学“1+5”行动实践基地、巴滨路环保体验基地、陶瓷文化实践基地等“五个”基地,拓展了德育教育实践领域,彰显了德育工作的时代性和实效性。学校还坚持“五个日”活动(即:周一学习培训日,周二听课交流日,周三校本培训、教研活动日;周四“1+5”行动与艺术社团活动日;周五师生安全教育日),并结合地方文化,开设了“陶瓷研究”为特色的校本课程,大力实施1+5项目实验与艺术社团活动相结合,学生参加片区运动会,获得团体第四名;参加区科技制作比赛,多次获团体第三名;艺术社团举办的各类文艺活动汇演、作品展览等,得到家长高度赞扬。现正从事市级子课题“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研究”,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沃土。学校坚持了对党和国家负责,让社会家长满意,使全体学生受益的办学指导思想,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改善育人环境、培养优质人才的进程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校区级德育科研课题--《小学生孝心教育研究》项目,荣获**区人民政府2010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此外,学校先后获得“财务规范化管理”、“无烟学校”、“平安校园”、“传箴言先进集体”、“先进团队组织”、“规范性党组织”、“五个好”基层党组织、安全稳定工作“先进集体”、教育信息工作“先进集体”、“**市平安校园”等。学校领导班子2011、2012被区教育工委、区教委评为“好班子”。

学校将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检工作”为契机,进一步搞好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和延伸工作,规范和加强后勤保障工作,不断增设现代化的教学及办公设备,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继续完善学校管理文集,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建成一支热爱集体、甘于奉献、对学生负责的教师队伍,做到教风严、学风浓、校风正。为学校的腾飞和发展,为我区的基础教育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〇一四年一月十七日

篇2:小学学校教育宣传资料

**市**区**小学教育宣传资料

我校创办于1956年,当时创办学校的工厂是一个生产砖瓦制品的小型企业,后砖瓦厂扩建为陶瓷厂,学校因而得名“陶瓷厂子弟校”。学校转制成为政府办学,更名为“**市**区**小学校”。学校地处花溪街道先锋村与新屋村结合部的**社区,与巴滨路为邻,与长江水为伴。

学校现有学生248人,班级6个班(其中:最大班额50人,最小班额35人);在职教师16人(其中:男7人,女9人),生师比15.5;专任教师15人(其中:本科学历10人,专科学历5人);专业岗位结构合理(中级职称7人,小学一级职称8人),区级骨干教师2人。面积1285平方米(生均5.18平方米);校舍面积751平方米(生均3.03平方米);体育场馆500平方米,生均3.15平方米。

各班级分设图书角,全校图书3720余册,生均15册;生均设备值1504元,计算机室1间(其中:教师机1台,计算机57台,生机比22.9);校园网开通、多媒体(班班通)6套,投影仪两套。

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100%;办学规模6个班;进城务工子女入学人数177人,达100%;贫困儿童入学5人,达100%;就近入学248人,达100%;教师配备16人,结构比为50%;教师集中培训比率88%,平均培训课时90,教师待遇绩效工资100%。体育教师配套率88.5,音乐178,美术178,科学200,信息技术400,开足课程、课时100%,无重点班,学生负担合理,开展了课程改革,巩固率、体质健康及格率、综合素质合格率、质量监测合格率均达100%,无一人辍学。

近年来,我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各类资助政策保障了全区初中毕业生继续升入高中阶段学习,特别是解困助学基金、普通高中学生资助、免费中职教育等项目的落实,为贫困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和中职学校学习提供了保障。全区初中毕业生基本上都升入高中阶段学习,高中阶段普及率进一步提高,改变了过去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的状况。据统计,,全区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比例达到95.1%。

花溪街道镇(街道),去年初中毕业930人,升入高中、中职学校的学生有921人,升入高中阶段学习的比例达到 99.03%.

由于我校原属企业办学,转制后政府也进行了大量的`投入,但教学场地、设施设备等远远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加之学校所属地区已纳入政府规划,新学校规划也纳入其中。新校园规划总面积为10784平方米,建筑面积是7388平方米,教学及配套用房5600平方米,办公用房1300平方米,规划学生总人数810人,常年办学规模18个班,办学规模是目前学校的3倍。

学校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强化管理,新编印了10万多字的《管理文集》一书,确立了“以陶瓷文化做积淀,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孩子的终身发展负责”的意识,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了“与时俱进,依托社区、立足社区、服务社区,打造让社区群众满意的学校”的办学宗旨,“孕育花朵,绽放未来”的办学理念和“陶瓷文化做积淀的校园”的办学特色。学校凭借被**市委宣传部、市精神文明办、市教委、团市委命名为“五心四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示范点为契机;借助**理工大学、工商大学青年志愿者、区市政园林局、**锦晖陶瓷有限公司等友好单位的支持和帮扶,打造了**市“五心四好”主题实践活动示范基地、**理工大学“爱心活动”基地、**工商大学“1+5”行动实践基地、巴滨路环保体验基地、陶瓷文化实践基地等“五个”基地,拓展了德育教育实践领域,彰显了德育工作的时代性和实效性。学校还坚持“五个日”活动(即:周一学习培训日,周二听课交流日,周三校本培训、教研活动日;周四“1+5”行动与艺术社团活动日;周五师生安全教育日),并结合地方文化,开设了“陶瓷研究”为特色的校本课程,大力实施1+5项目实验与艺术社团活动相结合,学生参加片区运动会,获得团体第四名;参加区科技制作比赛,多次获团体第三名;艺术社团举办的各类文艺活动汇演、作品展览等,得到家长高度赞扬。现正从事市级子课题“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研究”,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沃土。学校坚持了对党和国家负责,让社会家长满意,使全体学生受益的办学指导思想,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改善育人环境、培养优质人才的进程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校区级德育科研课题--《小学生孝心教育研究》项目,荣获**区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此外,学校先后获得“财务规范化管理”、“无烟学校”、“平安校园”、“传箴言先进集体”、“先进团队组织”、“规范性党组织”、“五个好”基层党组织、安全稳定工作“先进集体”、教育信息工作“先进集体”、“**市平安校园”等。学校领导班子、被区教育工委、区教委评为“好班子”。

学校将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检工作”为契机,进一步搞好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和延伸工作,规范和加强后勤保障工作,不断增设现代化的教学及办公设备,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继续完善学校管理文集,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建成一支热爱集体、甘于奉献、对学生负责的教师队伍,做到教风严、学风浓、校风正。为学校的腾飞和发展,为我区的基础教育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篇3:小学学校教育宣传资料

利用文献资料进行教育研究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促进教师科研和专业成长的一个有效途径。然而, 从目前中小学教师科研状况调查结果来看, 中小学教师不会或不善于利用文献资料进行教育研究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一是部分中小学教师没有认识到文献资料对于教育研究的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不重视教育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不知道如何搜索专业文献;没有研究的方向;不知道围绕研究组织资料。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必须通过培训提高中小学教师对文献资料使用价值的认识, 帮助她们摆脱文献资料搜索效率低、专业性差、没有研究方向的茫然状态。

二是部分中小学教师不会借助文献资料确定研究问题, 提高研究的创新性。具体表现在:只有想要研究的大致方向, 但不知道具体的研究内容;不会对已有文献资料进行综述, 进而发现自己的研究价值。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必须通过培训帮助中小学教师掌握高效利用文献资料的基本方法, 确立自己的研究问题, 学会在掌握和分析已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发现已有研究的不足, 从而确定自己的研究切入点。

三是部分中小学教师不会利用文献资料提高自己论文写作的规范性。具体表现在:不知道如何学习已有文献资料的逻辑思路, 学会研究范式;没有掌握已有文献的专业写作版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必须通过培训帮助中小学教师学会利用文献资料形成自己的专业研究能力, 学会规范研究的基本模式。

二、高效利用文献资料对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的意义

教育研究的整个链条可以概括为:文献搜集、阅读和分析———选择研究领域——确定研究课题———论文写作。学会高效利用文献资料, 对于形成教育研究链条上各环节的基本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高效利用文献资料可以帮助中小学教师超越时空掌握前人的研究成果。人类一代一代积累下来的知识, 几乎全部汇集在文献资料上。人类活动与认识的无限性

筅辽宁省大连教育学院张琳琳

和个体生命与认识的有限性的矛盾, 决定了我们在研究逝去的事实时必须借助于文献资料。丰富的教育文献资料积累了众多教育事实、数据、理论、方法、假设, 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掌握高效利用教育文献资料的方法, 可以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超越时空的限制, 全面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

二是高效利用文献资料可以帮助中小学教师发现和选择研究领域。教育研究要想有所创新, 就必须从已有的相关文献资料中汲取营养、开阔视野、扩展思路、获得启发。在阅读和分析文献资料、学习并了解已有研究的过程中, 中小学教师可以批判性地发现已有研究的不足, 确立自己既感兴趣又有研究价值的研究范围和研究领域, 使自己的教育研究具有创新性。

三是高效利用文献资料可以帮助中小学教师分析和确定研究课题。研究领域是一个大的研究范围, 还不是具体的研究问题, 需要进一步分析文献, 在领域内聚焦, 进而找到研究切入点。当广大中小学教师仔细分析和归类某一领域的适量教育文献后, 就能够清楚地看到前人已经进行了哪些研究, 解决了哪些问题, 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这样, 就可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新的研究, 找到大领域下的具体研究问题。

四是高效利用文献资料可以帮助中小学教师规范研究论文写作。确定具体研究问题后, 就要进入具体的研究写作阶段。在论文撰写的过程中, 中小学教师可能需要借用某些学者曾经的论述来佐证自己的观点, 而哪些内容能够恰如其分的证明自己的观点, 这就需要对已有研究进行筛选分析。此外, 中小学教师可能会遇到对文章结构布局和论文写作规范不确定的问题, 也可以通过对已有教育文献的学习借鉴加以解决。

三、中小学教师高效利用文献资料进行教育研究的重要方法

中小学教师要想做到高效利用教育文献资料, 就必须掌握文献综述这一基本方法, 这种方法是教育研究过程中十分重要和实用的方法之一, 但广大中小学教师普便不能掌握其要领。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 是指在全面搜集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 对一定时期内某个学科或专题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综述分为综合性和专题性两种形式。综合性的综述是针对某个学科或专业的, 而专题性的综述则是针对某个研究问题或研究方法、手段的。掌握文献综述法并不是要求中小学教师在每次教育研究中都写出一篇文献综述, 而是要学会将这种方法灵活运用到每次研究中。

中小学教师在进行文献综述时, 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定好范围。进行文献综述搜索资料时, 要确定一个大致研究范围, 围绕这个领域进行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二是选好资料。按照确定的研究范围, 进行资料搜集, 尽可能做到大量地占有与主题相关的教育文献资料。三是整理资料。要做好综述, 必须对所搜集到的教育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组织, 做好文摘或者有关卡片, 加上标注, 使杂乱无序的文献资料能够按照一定的次序关系排序。四是用好资料。对搜集的教育文献资料, 要认真阅读和研究, 从中筛选出可信度高, 有一定深度、新意和代表性的文献资料。五是拟定提纲。在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类整理的基础上, 拟定按照什么样的逻辑关系来综述已经搜集到的文献资料, 即用什么方式来“述”已有研究。六是述评结合。按照一定逻辑顺序将已有研究的核心内容呈现出来, 而不是简单罗列, 做到逻辑清晰的“述”, 并且要在“述”的基础上对研究进行反思, 找到创新点, 做到论据充分的“评”。七是标明出处。因为使用了大量的原始材料, 因此做综述时一定要标明文章出处, 一方面为读者了解或进行类似的研究提供线索, 另一方面为自己后续研究或者内容查证提供方便。

中小学教师在教育研究过程中, 要做到运用文献综述法高效利用文献资料, 必须掌握“述”、“评”、“创新”三种能力。

一是学会文献综述法的运用———“述”。在平日的教育研究中, 经常会看到有些中小学教师将文献综述理解为文献内容的摘抄。其实, 文献综述的“述”部分, 是我们在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后, 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 对文献资料的归类整理, 是“述”已有研究都围绕哪些方面进行, 获得了哪些结论。“述”不是对一个一个研究的罗列性描述, 而是对一类研究的集体性描述。研究者必须对每篇资料进行细致分析, 然后将类似内容加以归类。只有进行了逻辑归类, 我们才能清楚地了解到已有研究是围绕几个方面进行的。当然, 分类之后, 还需要对每一类内容具体进行了哪些研究, 进行进一步细致分类。只有按照一定逻辑关系, 对已有研究进行层层归类, 我们才能高效完成对已有教育文献资料的整体性、清晰性把握, 完成对文献资料的“述”。

二是学会文献综述法的运用———“评”。对教育文献资料的“述”是基础, “评”是广大中小学教师进行后续研究的关键。在“述”已有研究的过程中, 我们可能会发现:有些研究的新观点只在字里行间闪现, 没有做详细论述;有些研究方法存在局限, 应该加以完善;有些研究过于理念化, 理论无法指导实践等等。发现这些问题的过程, 就是对文献资料进行“评”的过程。在进行文献综述时, 广大中小学教师必须学会批判性地审看每篇文章, 在头脑中时刻反思已有研究的缺陷, 只有发现不足, 才能够确立自己具有创新性的研究立足点。

三是学会文献综述法的运用———“创新”。学习并运用文献综述法对已有研究进行“述”和“评”, 其目的在于找到研究创新点, 从而理清自己的研究思路。在教育研究的过程中, 中小学教师在如何创新方面通常会遇到两个问题:一个是只有大的研究领域, 也就是大的研究范围, 但没有具体的、明确的问题, 因为不确定哪些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具有研究价值;另一个是头脑中已经有了明确的研究问题, 但是研究思路尚未理顺、论据尚不充分, 需要通过对资料的学习和借鉴确立清晰的研究路径, 佐证自己的观点。无论上述哪种问题, 我们都可以借用文献综述法来解决。当我们只有大的研究领域, 不明确具体问题时, 我们可以通过对文献的“述”, “评”已有研究的不足;在占有并分析了大量教育文献资料后, 我们可以发现已有研究在内容、方法、完整性、针对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而我们发现的任何一个问题都可能成为后续研究的创新点;这样我们就可以从一点研究不足出发, 围绕这个不足, 重新建构自己的思路, 将原有大的不确定的研究范围聚焦为研究问题。当我们头脑中已经有了一个研究问题, 但研究思路尚未理顺, 或者我们的观点尚不全面时, 我们也可以运用文献综述法综合分析与借鉴前人研究, 取其精华、学习其长处, 进而完善自己的研究思路、研究观点。

总之, 高效利用文献资料是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研究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掌握文献综述法的注意事项和基本操作环节后, 中小学教师必须在具体研究中不断应用这种方法, 从而实现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温忠麟.教育研究方法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李秉德, 檀仁梅.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3]杨小微.教育研究方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篇4:对外宣传资料翻译过程的语用探析

【关键词】对外宣传资料 翻译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日趋频繁的对外交流,对外宣传资料翻译研究逐渐引起专家学者的注意和兴趣,因为对外宣传资料翻译的质量直接影响对外宣传的效果。研究者大多采用理论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较好基础。当前,除了从语言特点、翻译策略等微观层面进行研究外,研究者运用不同理论或方法,如功能翻译理论、传播学、接受美学、译者主体性等,阐释其在对外宣传资料翻译中的运用,但是,笔者注意到这些研究只是外宣翻译方面的静态研究,似乎忽视了外宣翻译中的动态性研究,也就是说,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如何在原文认知语境中寻求最佳关联,体味原文作者所传达的意图,在译文认知语境中做出动态顺应,使译文读者易于接受,从而成功地实现跨文化交际。在本文中,我们将以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作为理论依据,并结合语用等效的观点,对外宣资料翻译过程进行探讨。

二、语用学理论:本研究的理论依据

由Sperber和Wilson所提出的关联理论核心是探讨明示—推理的交际过程,认为成功的交际就是交际双方能够以最低程度的推理获得最佳关联。关联理论有两个原则:认知关联原则和交际关联原则。前者是关于最大关联性的,后者是关于最佳关联性的,在理解过程中,读者所追求的就是在文本与自身认知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而非最大关联。Verschueren提出的语言顺应理论认为言语交际过程是一个不断选择和顺应的过程。语言具备三个特性,即可变性、协商性和顺应性,具体地说包括语境关系顺应、结构客体顺应、动态顺应以及顺应过程的意识突显。

关联理论为外宣翻译的译者理解原文作者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并正确处理以达到最佳关联提供了理论依据,而顺应理论对译者进行译文语言选择,传达原文作者的意图使译文读者易于接受提供了理论依据。何自然的“语用等效”观点认为,语用翻译是研究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的现象,是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实现的。前者要求译者在表达原文意图或语用目的时选用合适的译文形式,后者要求译者在研究语言运用时考虑到社会、文化等因素。何自然的语用等效观点为译者选择最佳语言提供了一个参考。

三、对外宣传资料翻译:语用探析

结合上述的语用学观点和对所搜集的外宣资料语料的分析,笔者尝试性的提出了一个外宣翻译的理论框架:翻译既是一个寻找关联的明示推理过程,又是一个动态的顺应过程。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在原外宣文本的基础上,做出语境假设并体会效果,找到与外宣文本交际意图相对应的最佳关联。然后在最佳关联的指导下,译者根据其理解对译文做出相应的语言选择,使之符合原文的意图并且让目标读者易于接受。在这个过程中,译者肩负双重任务,译者要能够认知外宣文本的意图,而且必须了解目标读者的认知语境,从而在语境假设中衡量两者是否相称,以达到语用等效。然后,在译文具体的语言选择上,从语用语言等效方面来说,译者要考虑语言层面的顺应以传达原文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从社交语用等效方面来说,译者必须考虑到非语言层面的顺应,即目标读者的社会世界、心理世界,认知语境中的社会、文化等因素。总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力争达到语用等效,可以采取增添、删减、重组等翻译方法。

1.语言层面。汉语和英语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两种语言经过长期的发展在语言结构、语态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另外,外宣翻译译者也要注意语言背景的差异。例如,我们常见到的标语“创文明城市”,很多城市为了显示其文明程度而翻译为“create national civilized city”,但是这样翻译对外国人来说是非常可笑的,外国人很容易就想到了“野蛮”这个文明的反义词,其实不妨翻译为“the national model city”即可。不仅如此,汉语外宣资料里多“美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而英语相对比较简洁质朴。对于广大的外宣翻译人员来说,首先要克服语言上的障碍。

2.非语言层面。非语言层面即目标读者的社会世界、心理世界等方面,包括认知语境中的历史文化背景、宗教和目标读者的审美标准、认知、情感等内容。看看下面的例子:

例1:豫剧,河洛大鼓

Yuju Opera (Henan Opera), Heluo Dagu (Dagu is a story in verse, sung to the accompaniment of a small drum and other instruments)

外国读者应该对于中国的国粹京剧有所了解,当他们看到豫剧时,会认为和京剧一样,是地处河南的一种表演形式。而“河洛大鼓”并不是一种乐器,是一种洛阳的表演形式,译者在括号中增添了关于河洛大鼓的相关信息,使外国读者理解它是一种表演形式而不是乐器。这是目标读者认知语境中的一个空缺,译者意识到这一点从而增加了相应的译文内容。因此,在处理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翻译时,增添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例2: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有“释源”、“祖庭”之称。

As the first official temple established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Buddhism, White Horse Temple is regarded as the “Origin of Sakyamuni” and the “Court of the Buddha”.

“释源”和“祖庭”都是佛教用语,说明白马寺是中国第一古刹,是中国汉地的第一座佛寺,这是中国佛教界历来所公认的,这里并没有用翻译佛教专有名词时惯用的拼音,而是翻译为“Origin of Sakyamuni” 和 “Court of the Buddha”,译者把握了原文所传达的意图,又顺应了目标读者的心理,这样有利于外国读者的理解。

例3:洛阳牡丹甲天下

Luoyang peony is the best under heaven.

“甲”是中国特有的一个词,意思是“最好的,第一”。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需要根据语境来意译。汉语中类似的表达如“状元,榜眼,探花”,他们指的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殿试的前三名,而英语中并没有与其对照的表达。英语的译本是 “zhuangyuan, bangyan, tanhua” 再加上 “a first/second/third-place candidate in the highest imperia examinations”.

例4:花开时节,洛阳城花海人潮,万人空巷,竞睹牡丹倩姿芳容。

In blossom season, people of the whole town turn out to appreciate the beauty of peony.

中国人通常好面子,有一种历史上泱泱大国的民族自豪感,因此,在语言选择上经常使用一些所谓的大词和虚词来拔高自己,而英语人倾向于使用简单直接、无过多修饰、有真情实感和较为具体的语言。所以译者在翻译时需要进行删除或重组。例4中的“花海人潮,万人空巷”就显得非常夸张,而译文就显得更简单明了。译者不用太多努力推导便找到原文所传达的最佳关联,即“人很多,几乎全城出动”,在译文选择中就顺应了目标读者的习惯,使之易于接受。

四、结语

本文在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的指导下,并结合语用等效观点,探讨了对外宣传资料的翻译过程,我们发现该模式对对外宣传资料的翻译有强大的解释力和适用性,为对外宣传资料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尤其对提升中国国际形象的外宣翻译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Sperber,D&Wilson,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2]Verschueren,Jef.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3]杨平.关联—顺应模式[J].外国语,2001(6):21-28.

[4]李占喜.翻译过程的关联-顺应研究-文化意象举隅[D].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

【基金项目】2015年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关联顺应模式下河南省对外宣传资料翻译过程研究”(编号:152400410148)。

篇5: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宣传资料

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宣传资料

◆ 为什么要加强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人民的希望,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是社会的共同任务。小学生思维简单,思想单纯,应变能力较差,并且是参与交通活动比较频繁的群体。由于缺乏对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知识的系统学习和了解,不懂得机动车辆行驶的特点,不知道自己违反交通规则将会导致怎样的后果,对违章的危险性没有足够的认识,在交通活动中,往往充满自信,想跑就跑,想走就走,想过马路就立即横穿,令正常行驶的车辆防不胜防。因此,加强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有利于他们平安健康地成长,有利于学校、家长的正常学习、工作和教学活动,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 要知道交通事故的严重危害性

车辆、行人在街道和公路上因违反交通规则和有关交通管理规定,造成人员伤亡和车辆、物资损失的事故,称为交通事故。当今世界各国由于交通事故而死亡的人数,占了各国非病致死人数的一半以上,是各类事故中最为突出、最为严重的事故。每年因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比任何灾害甚至战争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都要大。交通事故目前已经成为世界性的一大公害,成为许多国家最大的问题之一。据权威资料表明:美国每年死于车祸的人数达5万多人;我国每年有近十万人死于车祸,平均每天二百多人。可见,交通事故与整个人类已经休戚相关。不管是任何人,只要他们在街道或者在公路上行动,便随时随地受到交通事故的威胁。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充分认识交通事故的严重危害性,高度重视交通安全问题。并且还要知道交通事故具有的以下的特征:

1、交通事故具有突发性。无论对交通事故的一方、两方、多方,还是他们的亲属及工作单位来说,都是突发性的,毫无思想准备,特别是给亲属带来突如其来的打击,危害极大。

2、交通事故涉及面的广泛性。在交通事故中每死伤一人,一般都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和损害到5-6个家庭。

3、交通事故具有极强的社会性。用形象的话来说:“你不撞别人,但别人可能撞你。”无论什么人都存在着死伤于交通事故的可能性。

4、交通事故隐患具有频发性。据有关资料分析,在我国每个机动车驾驶员每天都要遇到许多险情,每次险情处理不当,都可能发生交通事故。

◆ 要知道人是确保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

实践证明,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车辆性能不好,道路质量差,气候恶劣等,都可以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但是,在这诸种因素中,人是交通安全中最重要的因素。因为车辆是由人制造、驾驶和使用的;道路是由人修筑、管理和使用的。车辆和道路是死的、无意识的、被动的,而人是活的、有意识的、主动的。据资料表明,多数交通事故都是由于驾驶人员或行人的麻痹疏忽或处理不当而造成的。因此,人是交通安全的核心,是确保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维护交通安全,首先要抓好人的安全教育,使人人懂得交通安全常识。

◆ 什么是道路 ?

所谓道路是指公路、城市街道和胡同以及公共广场,公共停车场等供车辆、行人通行的地方。

◆ 什么是车辆 ?

所谓车辆,是指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其中,机动车是指各种汽车、电车、电瓶车、摩托车、拖拉机、轮式专用机械车;非机动车是指自行车、三轮车、畜力车、残疾人专用车。

◆ 交通法规对行人的要求有哪些?

交通法规对行人的要求有:

1、遵守车辆、行人各行其道的规定,2、遵守“红灯停、绿灯行、黄灯闪烁多注意”的原则;

3、必须遵守交通标志和标线的规定,服从交通警察的指挥与管理;

4、不要在道路上爬车、追车、强行拦车、抛物击车或在道路上躺卧、纳凉、聚众围观等;

5、不要强迫、纵容他人违反交通法规,同时对任何人违反交通法规都有劝阻和控告的权利。

◆ 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 是怎样划分的?

道路的车行道,划分为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公共汽车、大卡车和小轿车等机动车在机动车道上行驶,自行、人力车等非机动车在非机动车道上行驶。

◆ 怎样认识人行横道 ?

在车行道上,有一条一条用白色直线连成的“走廊”,这就是人们俗称的“斑马线”,它是专门为行人横过马路而漆划的。驾驶员看见人在人行横道内行走就会减速慢行,所以行人在人行横道内过马路比较安全。

交通信号灯种类与作用:

交通信号灯分为:机动车信号灯、非机动车信号灯、人行横道信号灯、车道信号灯、方向指示信号灯、闪光指示信号灯及道路与铁路平面交叉道口信号灯。

1、机动车信号灯和非机动车信号灯表示:

绿灯亮时,准许车辆通行,但转弯的车辆不得妨碍被放行的直行车辆、行人通行;

黄灯亮时,已越过停止线的车辆可以继续通行;

红灯亮时,禁止车辆通行。

在未设置非机动车信号灯和人行横道信号灯的路口,非机动车和行人应当按照机动车信号灯的表示通行。

红灯亮时,右转弯的车辆在不妨碍被放行的车辆、行人通行的情况下,可以通行。

2、人行横道信号灯表示:

绿灯亮时,准许行人通过人行横道;

红灯亮时,禁止行人进入人行横道,但是已经进入人行横道的,可以继续通过或者在道路中心线处停留等候。

3、车道信号灯表示:

绿色箭头灯亮时,准许本车道车辆按指示方向通行;

红色叉形灯或者箭头灯亮时,禁止本车道车辆通行。

4、闪光警告信号灯为持续闪烁的黄灯,提示车辆、行人通行时注意瞭望,确认安全后通过。

5、道路与铁路平面交叉道口有两个红灯交替闪烁或者一个红灯亮时,表示禁止车辆、行人通行;红灯熄灭时,表示允许车辆、行人通行。

◆ 在放学和集体外出时应怎样做?

在放学路上,要遵守纪律排好队,在教师的护送下,有秩序地在人行道上行走。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我们走路要走人行道。在没有人行道的地方,应靠路边行走。走路时,思想要集中,不能一边走一边玩耍或一边看书,不能三五成群并排行走,更不能追赶车辆嬉戏打闹。集体外出活动,要有教师的带领,排成两列纵队,在人行道上行走。不要随便离开队伍。不要在队伍里你推我拉,嬉戏打闹。不做妨碍交通安全的事,不在交通拥挤的地方集队、停留,以免影响他人通行。过公路时,应走人行横道。在没有人行横道的路段要看清路面情况,在没有车辆行驶时,抓紧时间通过。

◆ 为什么未满12周岁的儿童不准骑车?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了,骑自行车、三轮车必须年满12周岁,因为,骑车人必须具有一定的体力、智力和骑车技术,还需要有一定的交通常识以及对各种事物的识别、分析和判断能力,才能安全使用车辆。根据医学、生理学和心理学资料分析表明,一个人的发育期通常要满十二、十三岁,才能初步达到上述最低要求。因此,从保障少年儿童的安全出发,十二周岁以下儿童不准骑车。

◆ 骑自行车要遵守交通规则

在道路上骑自行车,必须集中思想,双手把住龙头。要在非机车道内行驶,不准驶入机动车道。转弯前应当减减速慢行,看清来往车辆,伸手示意,不能突然猛拐。

◆ 文明乘车

文明乘车,确保安全。等乘公共汽车,应在站台上有秩序地等候。车停稳后,让车上的人先下,然后依次上车,不要争抢。上车后要主动买票,遇到老弱病残和怀抱婴儿的人应主动让座。车辆行驶时,要坐好或站稳,抓住扶手,防止紧急刹车时摔倒。不能将头和手伸出窗外,不能在车厢内大声叫嚷,乱扔果皮、纸屑,做个文明守纪的的小乘客。◆ 应遵守的交通法规和公共道德

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主动避让在车行道上正常行驶的车辆。劝阻家人、邻居不占道摆摊、晒粮、晒草和打场,以免堵塞交通。

禁止在道路上爬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掷物击车。不向驾乘人员泼污水、扔石子、骂脏话,更不得砸玻璃、戳轮胎。

严禁在道路上设置石头、木棒等障碍物,更不准挖掘,损毁公路、铁道路基路面和堵塞公路、铁路边的排水沟。

禁止翻越、倚坐人行道与车行道间的护栏和隔离墩,更严禁对护栏、隔离墩及其他交通设施如信号灯、标志、标线等进行破坏。

篇6:小学学校教育宣传资料

一、邪教的概念、组织形式、特点 1.什么是邪教:

邪教组织,是指冒用宗教、气功或者其他名义建立,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邪说等手段迷惑、蒙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

2.哪些是邪教:

法轮功、实际神、呼喊派、门徒会、统一教、三班仆人派、灵灵教、观音法门、主神教、血水圣灵、天父的儿女、常受教、主神教、新约教会等。

3.邪教的基本特征?

[1]、神化其‚教主‛,‚创造‛一人活在人世间的至上神。所有邪教有一位以‚救世主‛面目出现的头目,通常都自封为先知、教主、使者、首领、大师等,自称具有特异功能、神灵感应等超自然能力,而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2]、组织严密,活动诡秘,拥有一套极权主义结构。‚结社‛是邪教建立‚秘密王国‛、扩大邪恶势力的主要手段。

[3]、盘剥信徒钱财,非法牟取暴利。‚教主‛们往往借口考验信徒们的虔诚,诿惑他们购买其邪教活动用品等,使他们认购认捐,自己从中盘剥牟利。

[4]、打着宗教的幌子破坏宗教秩序和信仰自由。大凡邪教,通常都打着宗教的幌子,借用宗教的术语名词,通过贬损宗教的声誉、扰乱宗教秩序来宣扬自己的歪理邪说。

[5]、实施精神控制。邪教‚教主‛们常常通过神功异能、精神诱惑、暴力威胁、心理暗示等手段,诱导、胁迫和控制信徒的心理和意识,使他们心甘情愿地接受‚教主‛的为所欲为,任其摆布。而这正是一切邪教的用心险恶之所在,也是邪教危害酷烈之所在。

4、邪教是怎样骗人的?

⑴、打着宗教或气功的幌子蒙骗人。⑵、用治病、免灾诱惑人。

⑶、用看相算命、装神弄鬼、玩符谶(读‚趁‛音,迷信的预言、预兆)等各种把戏吓唬人。

⑷、套近乎拉拢人。⑸、小恩小惠收买人。⑹、用暴力手段胁迫人。5.邪教组织传播的特点

邪教偷偷摸摸到人家里‚传教‛,偷偷摸摸搞聚会,甚至不敢说真名,用什么‚灵名‛或化名。

邪教用小恩小惠拉拢人,让人荒田、抛家、弃学去相信‚神‛。

邪教宣扬‚世界末日‛就要到了,只有加入他们的组织才能得救。

邪教鼓吹入了‚教‛能治病、能消灾避难。

邪教让人把政府、社会、普通老百姓当成‚魔‛,以‚神‛的名义煽动受骗群众和政府对着干等等。

二、现今社会,四大的邪教组织 1.‚法轮功‛

‚法轮功‛是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中国发展起来的一个邪教组织。教主李洪志自诩是宇宙中最大的‚佛‛,他用佛教、道教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言辞术语,欺世盗名,蛊惑群众,吹嘘‚法轮大法‛是最高佛法,‚可以度一切人‛。‚法轮功‛以《转法轮》等邪教书籍欺骗群众,主张生病不吃药、不就医,酿成了许多人员悲剧。1999年7月,中国政 府依法取缔‚法轮功‛。

2.‚呼喊派‛

‚呼喊派‛又名‚神的教会‛,教主李常受,因聚会时集体大声重复呼喊‚哦,主‛、‚阿门‛、‚阿利路亚‛等而得名。‚呼喊派‛宣扬‚世界末日‛,煽动信徒不要耕种,不要建造房屋,不要娶嫁等。

3.‚实际神‛

‚实际神‛又称为‚东方闪电‛、‚全能神‛,以《东方发出的闪电》、《话在肉身的显现》为经典。‚实际神‛宣扬耶酥已变成肉身,有一整套歪理邪说,政治企图明显,矛头直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

4.‚观音法门‛

‚观音法门‛是由在台湾的英籍华人释清海创立的。其观点大多是释清海根据个人的理解和需要。

三、邪教的严重危害 ?

1、煸动反对政府,危害基层政权。邪教头子煸动成员发泄对现实的不满,反对政府。有的邪教公开提出,‚我们面前有三大敌人,一是‘三自’教会,二是共产党,三是政府‛。有的邪教公然打出‚推翻共产党领导,夺取政权,建立神国‛的旗号。一些邪教组织还有目的地拉拢党、团员和基层干部,侵蚀基层党政府组织。

2、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危害社会。邪教组织往往使用绑架、非法拘禁、色情勾引、恐吓甚至杀人等手段扩充组织、控制成员。邪教组织用收取‚奉献款‛、销售邪教用品等名目诈骗群众的钱财。某邪教‚教主‛欺骗成员说‚信教的主要目的就是看轻钱财‛、‚钱财最损害灵性‛,但自己却大肆挥霍成员上缴的‚奉献款‛,过着奢侈糜烂的生活。邪教组织非法印制、传播大量邪教书籍和宣传品,宣扬歪理邪说。邪教头子奸淫玩弄妇女,严重摧残妇女的身心健康。已被依法以强奸罪判处死刑的邪教‚被立王‛的教主吴扬明,就以欺骗、胁迫等手段奸污了多名妇女。

3、破坏正常的生产生活,危害群众健康。邪教鼓吹‚世界末日论‛,宣扬吃‚赐福粮‛,‚生命粮‛以及‚一切靠神的恩赐‛等歪理邪说,致使一些群众受骗上当,整天忙于信‚教‛、传‚教‛,有田不耕,有工不作,有的甚至离家不归,外出传‚教‛,导致家庭破裂,家破人亡。邪教还宣扬‚信主可以免灾,祷告可以治病‛,胡说‚只要虔诚祷告,不用打针、吃药,疾病自然会好‛,不让患病的成员去医院看病,或用骗术来为成员治病,导致其伤残、精神失常甚至死亡。

4、侵蚀和毒害未成年人。邪教利用未成年人识别判断能力较低的弱点,极力在未成年人中发展成员,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成长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害。

四、宗教与邪教的区别? 宗教:崇拜超人间的‚神‛,宗教的神职人员只是神的仆人; 邪教:教主是现世的人,却自称是至高无上的‚神‛,要求信徒绝对崇拜、绝对服从;

宗教:为人们提供善意的精神寄托和信仰支持; 邪教:对信徒灌输歪理邪说,不择手段地实行精神控制; 宗教:宣扬虚幻的‚末世论‛,将世界末日臵于遥远的未来; 邪教:渲染即将来临的‚末世论‛,并以此蒙骗和恐吓信徒; 宗教:信仰活动相对宽容、自由,宣传的道德多为数千年来人类社会公认的伦理道德;

邪教:欺骗信徒,常假借神的名义强迫信徒对教主倾其所有,还号召女信徒对男教主‚奉献‛身体;

宗教:活动及其场所一般是公开的,宗教戒律大多与法律相符合,不危及宪法和法律赋予信徒(公民)的基本权利;

邪教:秘密结社,活动场所不公开,对信徒实行隔离管制,对离教、叛徒人员采取威胁、报复等手段;

宗教:教义与现实世界相容,不排斥现实世界,在某一种程度上能劝善戒恶引导积极人生;

邪教:与现实世界对抗,教唆人们逃避和摧毁现世,往往导致偏执狂热的极端行为,酿成严重社会危害。

五、我国宗教的基本情况?

目前,我国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他们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众多的信徒。[1]、佛教产生于印度,创始人为释迦牟尼,汉朝时传入后逐渐成为我国影响最大的宗教之一。

[2]、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

[3]、伊斯兰教公元7世纪产生于阿拉伯半岛,创始人为穆罕默德,唐朝时传入我国。伊斯兰教为我国回族、维吾尔族等10个少数民族中的群众信仰。

[4]、天主教是基督教的派系之一。在西方,奉耶稣基督为救主的各教派统称为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三大教派。天主教自唐时几度传入我国,但大规模传入在1840 年鸦片战争之后。

[5]、基督教(新教)是基督教的派系之一。在我国,称西方基教三大派中的新教为基督教。它于19世纪传入我国。

六、我国有关宗教的政策法规 ?

[1]、党和政府对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我国宪法和法律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六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3]、2004年11月,国务院颁布了《宗教事务条例》,对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信仰宗教的公民在举行宗教活动、开办宗教院校、出版宗教书刊、管理宗教财产、开展对外交往活动等方面做出了规定,也明确了公民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同时应履行的法律义务,即: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应当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信仰宗教的公民应当遵守国家法律,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宗教活动应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条例》还规定,对利用宗教进行的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等违法犯罪活动,要依法予以打击。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宗教活动场所内进行的正常宗教活动以及按宗教习惯在教徒自己家中举行的家庭聚会,受法律保护。一切宗教活动场所,都在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的依法管理之下,由宗教组织和宗教教职人员负责管理。任何宗教组织和教徒不得在宗教活动场所以外布道、传道,宣传有神论,或者散发宗教传单和其他未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出版发行的宗教书刊。

七、如今,邪教肆虐神州,危害巨大,公民遇到邪教该怎么办?

1、有人向你宣传邪教时,你该怎么办?

(1)要态度坚决,义正辞严予以拒绝。(2)及时向村干部或公安机关报告。

2、把邪教宣传品扔进你家或送给你看,你该怎么办?

邪教组织往往印制大量的书籍、磁带、光盘,想尽各种办法让你知道他们宣传的内容。对此要坚决做到不听、不信、不传,将邪教宣传品上交,避免再坑害他人;及时报警或将邪教人员扭送至派出所。

3、有人通过电话向你传播邪教,你该怎么办?

邪教‚法轮功‛组织通过盲打电话,直接向机主宣传其歪理邪说,有的邪教组织以已去世亲友的名义打‚鬼电话‛或以基督的名义打‚神电话‛。出现这些情况时,应保持继续通话,拖住对方,同时设法报警,以便公安机关查找线索。

4、有邪教分子纠缠时,你该怎么办 ?

一旦被邪教组织定为发展对象,就会有邪教徒对你进行拉拢,若你胆小怕事,不敢拒绝或举报,邪教分子便会纠缠你不放:或吃住在你家,赶也赶不走;或不分早晚,频繁登门,死缠硬磨,直至你信邪教为止。如果发生这些情况,要克服害怕报复、不想多事的想法,设法报警或扭送其至派出所,以便公安机关及时将其抓获,使你摆脱邪教分子的骚扰。

5、面对邪教的各种诱惑,你该怎么办 ?

邪教组织善于利用各种诱惑,骗人加入其组织。一是用小恩小惠收买,如帮干农活、送小礼物、请客吃饭等,让你无法拒绝;二是造谣欺骗,胡说信其邪教肉体永远不死,以后在神国当官掌权,想要什么有什么。面对各种诱惑,我们要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

6、被邪教势力包围,精神受到伤害,人身受到攻击时,你该怎么办 ?

如果你被邪教组织定为重点发展的对象,用软的方法发展不了你时,他们往往会先发展你周围的人;或编造谎言,在群众中散布对你不利的言论;或损害你的庄稼、毒死你的家禽家畜,影响你的生产生活;甚至使用绑架、殴打等暴力手段强迫你加入。发生这些情况时,一要依靠基层组织;二要及时跟家人说明情况,争取家人、朋友的帮助;三要及时采取灵活的方法报案,努力避免恶性案件的发生。

7、邪教组织故意挑拨离间,制造矛盾,逼你加入邪教组织时,你该怎么办 ?

邪教组织往往会在信教群众之间、教会内部以及教派与教派之间制造矛盾,挑拨离间,使发展对象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在你走投无路时,将你拉入邪教组织。在生活中,要多和亲邻接触,有不顺心的事,可以找亲朋好友倾诉,绝不要上邪教的当,误入邪教泥潭。

8、你的家人或亲朋好友中有人被邪教迷惑时,你该怎么办 ?

如果发现你的家人或亲朋好友中有人受邪教迷惑,你要多与其交流,帮助其摆脱邪教组织的精神控制,上交邪教宣传品,不接待外来邪教人员,断绝与邪教组织的任何往来,必要时寻求基层组织、派出所的帮助。

9、你的家人加入邪教组织离家出走,你该怎么办?

如果发现你的家人加入邪教组织离家出走,请立即到公安机关,提供你家人入教的详细情况、来往关系人、邪教资料及其个人照片等,以便当地派出所帮你查找。

10、曾陷进邪教中,醒悟后又无法脱身时,你该怎么办 ?

首先要摆脱邪教的精神控制,不怕其任何方面的恐吓;其次要与邪教组织划清界限,断绝往来;第三要主动向公安机关说明问题,争取从宽处理。检举揭发有功的还可以依法减轻或免予处罚。那些受骗上当加入邪教组织的群众,本身也是受害者,全社会都会欢迎他们回归正常的生活。

反邪教警示教育宣传资料

秦皇岛北戴河新区印庄小学

上一篇:幼师教学经验论文下一篇:最经典的生日祝福语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