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西江月苏琼,西江月的意思,西江月赏析

2024-05-23

西江月,西江月苏琼,西江月的意思,西江月赏析(精选17篇)

篇1:西江月,西江月苏琼,西江月的意思,西江月赏析

西江月,西江月苏琼,西江月的意思,西江月赏析 -诗词大全

西江月

作者:苏琼  朝代:宋  体裁:词   韩愈文章盖世,谢安情性风流。良辰美景在西楼。敢劝一卮芳酒。记得南宫高第,弟兄争占鳌头。金炉玉殿瑞烟浮。高占甲科第九。

篇2:西江月,西江月苏琼,西江月的意思,西江月赏析

西江月,西江月周密,西江月的意思,西江月赏析 -诗词大全

西江月

作者:周密朝代:宋体裁:词 万壑千岩剡曲,朝南暮北樵中。江潭杨柳几东风。犹忆当年手种。鬓雪愁侵秋绿,容华酒借春红。非非是是总成空。金谷兰亭同梦。

篇3:《西江月》中的“说”作何解

我们可从以下角度来分析:

首先, 从“说”字的意义来看。在《简明古汉语词典》中, “说”作为动词的意义有以下几种解释: (1) 说明, 解释; (2) 讲; (3) 告诉; (4) 说法, 言论; (5) 责备, 批评; (6) 说合, 介绍。《辞源》中也指出:“说, 从言, 兑声, 本义是用言语解说、开导、说明。”从中我们不难发现, 不论是“说”的本义, 还是引伸义, 都是强调动作的一方向另外一方表达思想内容的一个动作过程, 而不是动作双方或多方交流的过程。因而, 把“说”理解为人们双方的交流、谈论, 显然是有违“说”的本义的。

其次, 从意境的营造看。古代诗人很讲究对诗歌意象的塑造和意境的营造, 并通过运用多种技巧手法来达到营造意境的目的。其中以动衬静是诗人经常用的技法, 如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 就是很好的例子。而《西江月》正是采用了这样的技法, 词中为我们营造的是一种恬静优美的乡间夏夜景色。在词中我们听到了“鹊惊”、“蝉鸣”、“蛙声”等这些夏季特有的声音, 但我们不会感到喧闹, 恰恰相反, 这些声音反而更增加了乡间夏夜的静谧。但如果把“说”当作人们纳凉时的谈论, 夏夜中加入了人的喧哗, 将使静谧的环境遭到破坏, 不利于意境的营造。

再次, 从全词的内容看。《西江月》原题目是《夜行黄沙道中》, 从词中的“半夜”、“明月别枝”我们可以知道, 记叙的是作者深夜在乡村中行路所见到的景物和所感到的情绪。而以古人的生活条件, 谁会在深夜中在稻田中谈天说地呢?词的上阕应该是侧重写夏夜特有的景, 不会写到人的活动;而词的下阕, 写到“个星”、“点雨”, 说明夏雨将至, 而此时作者的心中急切要找到个避雨之所, 一个“忽”恰恰表达了作者当时由见不到人烟到看到旧时茅店的喜悦心情。这个“忽”字, 使词的上下两部分形成一种对比, 前部分侧重写乡间景的优美, 后部分则侧重表达乡间情的温暖。因而, 词中的“说”, 不应该是人的活动。

篇4:《西江月·梅花》赏析

[宋]苏轼

玉骨①那愁瘴雾②,冰肌③自有仙风④。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⑤凤⑥。

素面翻嫌粉涴⑦,洗妆不褪唇红⑧。高情⑨已逐晓云空。不与⑩梨花同梦。

①玉骨:梅花枝干的美称。

②瘴雾:犹瘴气。南方山林中的湿热之气。

③冰肌:冰雪般的肌体。

④仙风:神仙的风致。

⑤么:同幺

⑥绿毛幺凤:岭南的一种珍禽,似鹦鹉。

⑦涴:沾污,弄脏。

⑧唇红:喻红色的梅花。

⑨高情:高隐超然物外之情。

⑩“不与”句:苏轼自注:“诗人王昌龄,梦中作梅花诗。”

赏析:

这首词明为咏梅,暗为悼亡,是苏轼为悼念毅然随自己贬谪岭南惠州的侍妾朝云而作。词中所描写的惠州梅花,实为朝云美丽的姿容和高洁人品的化身。

词的上阕写惠州梅花的风姿、神韵。起首两句,突兀而起,说惠州的梅花生长在瘴疠之乡,却不怕瘴气的侵袭,是因这它有冰雪般的肌体、神仙般的风致。接下来两句说它的仙姿艳态,引起了海仙的羡爱,海仙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这个使者,原来是倒挂在树上的绿毛小鸟(状如幺凤)。以上数句,传神地勾勒出岭南梅花超尘脱俗的风韵。

下阕追写梅花的形貌。“素面翻嫌粉涴”,岭南梅天然洁白的容貌,是不屑于用铅粉来妆饰的,施了铅粉,反而掩盖了它的自然美容。岭南的梅花,花叶四周皆红,即使梅花谢了(洗妆),而梅叶仍有红色(不褪唇红),称得上是绚丽多姿,大可游目骋情。面对着这种美景的苏轼,却另有怀抱:“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苏轼慨叹爱梅的高尚情操已随着晓云而成空无,已不再梦见梅花,不像王昌龄梦见梨花云那样做同一类的梦了。句中“梨花”即“梨花云”,“云”字承前“晓云”而来。晓与朝叠韵同义,这句里的“晓云”,可以认为是朝云的代称,透露出这首词的主旨所在。

这一首悼亡词是借咏梅来抒发自己的哀伤之情的,写的是梅花,而且是惠州特产的梅花,却能很自然地绾合到朝云身上来。上阕的前两句,赞赏惠州梅花的不畏瘴雾,实质上则是怀念朝云对自己的深情。下阕的前两句,结合苏轼《殢人娇·赠朝云》一词看,明显也是写朝云,再结合末两句来看,哀悼朝云的用意,更加明朗。

这首咏梅词空灵蕴藉,言近旨远,给人以深深的遐思。词虽咏梅,实有寄托,其中蕴有对朝云的一往情深和无限思恋。作者既以人拟花,又借比喻以花拟人,无论是写人还是写花都妙在得其神韵。张贵《词源》论及咏物词时指出:“体物稍真,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要须收纵联密,用事合题,一段意思,全在结句,斯为绝妙。”以这一标准来衡量此词,可以窥见其艺术技巧的精湛。

篇5:西江月,西江月苏琼,西江月的意思,西江月赏析

西江月,西江月朱熹,西江月的意思,西江月赏析 -诗词大全

西江月

作者:朱熹朝代:宋体裁:词 睡处林风瑟瑟,觉来山月团团。身心无累久轻安。况有清池凉馆。句稳翻嫌白俗,情高却笑郊寒。兰膏元自少陵残。好处金章不换。

篇6:西江月,西江月苏琼,西江月的意思,西江月赏析

西江月,西江月程,西江月的意思,西江月赏析 -诗词大全

西江月

作者:程朝代:宋体裁:词 天上初秋桂子,庭前八月丹花。一年一度见仙槎。秋色分明如画。愿把阴功一脉,灯灯相续无涯。降祥作善岂其差。永作渔樵嘉话。

篇7:西江月,西江月苏琼,西江月的意思,西江月赏析

西江月,西江月石孝友,西江月的意思,西江月赏析 -诗词大全

西江月

作者:石孝友朝代:宋体裁:词 脉脉无端心事,厌厌不奈春酲。越罗衫薄峭寒轻。试问几番花信。万点风头柳絮,数声柳外啼莺。斜阳还傍小窗明。门掩黄昏人静。

篇8:《西江月》教学设计

1.理解诗意,感悟词所描绘的意境。

2.咀嚼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感悟词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一颗璀璨的珍珠,并以其独特的魅力散发出耀眼的光芒。每一首词都有其特有的韵味。一句“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尽显幼安少女时的娇羞之态;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尽展东坡豪迈志气。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的这首词是来自和东坡齐名,和易安并称“济南二安”的辛弃疾的《西江月》。

屏显:辛弃疾背景资料。

稼轩的词多沉雄豪迈,但也不乏细腻柔媚之处,下面就让我们跟随稼轩的脚步一起欣赏黄沙道的美景吧!

二、读人——和作者对话

过渡:读好词,犹如品好茶,要细细咀嚼,方能尝到香味。现在就请发挥我们的想象与稼轩同行,陪他夜游黄沙道。

读上阕,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从视觉角度说一说这首词抒写了什么?品析“惊”字的妙处。

(生读上阕思考,交流展示,师点拨。)

明确:明月、别枝、惊鹊、稻子。

“惊”是惊动的意思,是说喜鹊被明月惊动,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突出月光的明亮。也正因为鹊儿惊飞,自然会引起“别枝”摇曳。

教师引导提示:苏轼有“明月别枝未安枝”的词句,明月悬挂苍穹,喜鹊高飞树枝,稻田风摇成片,看到此景,能体会作者的心情吗?

明确:愉悦……

2.从听觉角度说一说这首词抒写了什么?体会“说”的内涵。

(生读上阕思考,交流展示,师点拨。)

明确:蝉鸣、鹊啼、蛙声、说丰年。

这里的“说”,可能是青蛙们在争说丰年,也可能是农民们在说丰年,还可能是词人与在路上认识的农民在说来年丰收的景况。

教师引导提示:如果是词人和农民的对话,你觉得他们会说些什么?从“说”丰年的景况中,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屏显:淳熙八年,辛弃疾在带湖建新居,亲自设计了“高处建舍,低处辟田”的庄园格局,并对家人说:“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 (生看资料思考后展示师生交流。)

预设:可能是对丰收的展望;可能是祝贺农民将有一个丰年,盼望丰收;希望百姓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

3.从嗅觉角度说一说这首词抒写了什么?品析“香”字的妙处?

(生读上阕思考后交流,师点拨。)

明确:稻花香。

教师引导提示:你觉得这个“香”仅仅就是稻花随风散发出来的清香吗?

明确: “香”字写出了稻花盛开的盛况,由此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词人心中的喜悦便溢于言表。所以这里的“香”不仅是稻花的清香,更是作者心中的甜蜜喜悦之感。

教师引导提示:老百姓能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所以喜悦,可见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关心百姓生活,关心人民的忧乐。

屏显:辛弃疾把带湖庄园取名为“稼轩”,并以此自号“稼轩居士”。

读下阕,思考以下问题:

1.这么充满诗意的夜晚,犹如走进了一幅山水田园画一般。当词人还沉浸在清幽静谧的意境中时,他忽然一抬头,看到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的景色”,此刻他的心情怎样?(生读下阕思考。)

明确:着急。

2.看到山雨欲来的景象,词人想找个躲雨的地方,可是词人为什么找不到旧时的茅店了呢?

(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师引导。)

预设:大雨将至,词人想躲雨,因为心情急迫,一时忘了路;因为沉醉在稻花飘香蛙声一片的美好意境中……

3.“忽现”二字能体现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生自由回答。)

明确:惊喜、高兴。

教师小结:这种感受只能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来形容了。作者融入乡野,亲近自然,得到了最真实最简单的意趣,读后让我们感受到一种闲适的生活美。这首词通过情景交融的方式给我们创造出了一个动静皆宜的深幽的意境。

(生齐读整首词,感受词的意境。)

三、读己——和心灵对话

屏显:“读诗的最高境界就是入无我之境,做到词图合一。”——王国维

学完这首词后,你们能不能用自己独到的形式来表达你对这首词的感悟呢?(现代诗歌的形式、散文的形式、漫画的形式等。)

(生独立创作,后交流展示。)

教师总结:“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中总是融入了作者真挚的情。这节课我们围绕“读词”“读人”“读己”三个方面对文本进行了解读,感受到了稼轩词带给我们的另一种温婉、柔美的意境,通过品析字词体会了作者热爱乡村,关心人们疾苦的质朴的情感。同学们自己也通过诗歌、散文、漫画等形式对词做了自己的个性化解读,希望这节课能够对你们以后解读诗词方面有所帮助。

篇9:西江月,西江月苏琼,西江月的意思,西江月赏析

西江月,西江月管鉴,西江月的意思,西江月赏析 -诗词大全

西江月

作者:管鉴朝代:宋体裁:词 好个今年生日,满堂儿女团栾。歌声不似笑声喧。满捧金杯争劝。富贵功名任运,佳辰乐事随缘。白头相守愿年年。只恁尊前长健。

篇10:西江月,西江月苏琼,西江月的意思,西江月赏析

西江月,西江月曾揆,西江月的意思,西江月赏析 -诗词大全

西江月

作者:曾揆朝代:宋体裁:词 檐雨轻敲夜夜,墙云低度朝朝。日长天气已无聊。何况洞房人悄。眉共新荷不展,心随垂柳频摇。午眠仿佛见金翘。惊觉数声啼鸟。

篇11:西江月,西江月苏琼,西江月的意思,西江月赏析

西江月,西江月张榘,西江月的意思,西江月赏析 -诗词大全

西江月

作者:张榘朝代:宋体裁:词 春事三分之二,落花庭院轻寒。翠屏围梦宝熏残。窗外流莺声乱。睡起犹支雪腕,觉来慵整云鬟。闲拈乐府凭阑干。宿酒才醒一半。

篇12:西江月·中央新风赞等

周德峰

清风扫除雾烟,八项规定清廉。

访贫问苦民忧散,百姓炕头送暖。

深化改革扬帆,小康目标指南。

复兴路上旗招展,实干兴邦梦圆。

边防哨所

颜敬轩

隘锁国门口,岿然哨所楼。

边疆长万里,寸土固千秋。

拔剑驱顽敌,扬眉聚亮眸。

同圆中国梦,胜景乐无忧。

牯岭街夏夜

邓小华

夜幕降临,四方游人回到牯岭。这里的夜晚是庐山最热闹之处,商铺琳琅满目,游人川流不息,灯光星辉,彼此映衬,宛如天上人间。

灯光映牯岭,夕暮游人归。

夜夜山城里,星月共争辉。

行香子·皓瘦顽童乐晚晴

杨家声

卸轭牛郎,独守孤房。苦钻研,自励图强。求知若渴,艺海翱翔。步入骚苑,辨平仄,撰诗章。

东风送瑞,喜沐春光。砺笔尖,墨迹留香。豪言熠彩,妙语琳琅。夕晖斜照,晚晴乐,满庭芳。

西江月·月夜郊游

郭永贵

银昊疏星闪烁,

旷野布谷高歌。

陌阡染绿泛清波,

春意满寥廓。

雨润卉香怡爽,

风凉境静平和。

盎然生气漫山坡,

人是今非昨。

含鄱口

邓小华

庐山独立向青天,

鄱水长江一线牵。

尽览江山辽阔处,

身高不畏峭崖前。

登腾王阁

尹桂里

百里洪都存胜迹。千年古郡沐朝晖。

赣江岸畔风光醉,红谷滩边霓彩迷。

登阁抒情霞映染,凭栏纵目鹜横飞。

游人到此皆惊叹,从古鸿篇尽绝奇。

观钧有感

刘敦义

竿系垂纶静待收。钓翁独坐兴悠悠。

游鱼枉道前车鉴,总有贪馋又上钩。

忆儿时放牛

彭美根

黄昏吹笛伴归牛,伙伴相嬉友谊收。

常忆南山摘野果,更思北坳逮雏鸠。

红花绿草千坡染,黑牯黄犊四腿道。

最爱坐骑赢胜仗,龙群梦里乐悠悠。

少年游·游龙虎山

袁德胜

龙山虎岳蕴情浓,神韵揽无穷。

松青竹翠,丹霞尽染,象鼻隐云空。

悬棺峭壁惊疑案,荡筏破葱茏。

骚客今游,囊丰妙韵,笔下妙生风。

故乡情思

黄俊衍

久梦终如愿,兼程返故乡。

门前篁竹碧,田里稻花香。

邀请旧时友,互惊鬓发霜。

唏嘘几回首,把酒话沧桑。

朝中措·归雁

李翰林

吴头楚尾一鄱阳,天际几行行。

气爽云闲时节,纷纷梦觉寒塘。

获花芦荡,锦鳞孤屿,水国仙乡。

万物浮生处世,王孙击楫流觞。

临江仙·游世界湿地公园

肖兴旺

湿地千鹤翩躚舞,平湖水势悠悠。

两湖内外绿油油,堤中无波浪。堤外泛轻舟。

今日此身归我有,闲云野鹤为俦。

江山如画我无求。老年有所乐,余亦喜悠游。

二十年后再相见

傅汉清

走过了花样年华的昨天

留下多少沧桑多少苦辣酸甜

曾记否,一群追梦少男少女

集结在采茶戏的大旗下

同吃一锅饭 席地共枕眠

吹弹歌舞 跃马扬鞭

用泪水汗珠酿造的故事

汇聚成一幅幅青春的彩片

花开花谢,斗转星移

皱纹悄悄爬上粉嫩的脸庞

苗条身材不再亭亭玉立

轻捷步履也有些蹒跚

曾经携手的兄弟姐妹

有的病魔缠体或离世

有的同处闹市亦失联

唯有难以忘却的友情

似一杯烈酒愈陈列愈甘甜

今天相聚在瑶湖之畔

煮酒话当年

也许经历过情感悸动的纠结

挫折坎坷更难免

相逢一笑 百味人生梦正圆

谈不上功烈赫赫腰缠万贯

却也事业小成生活圆满

朋友 莫道人生短暂

活着不只是怀念

让我们举杯祝愿

二十年后再相见

道一声珍重

晚霞抹红的风景多娇艳

唱一曲原汁原味的采茶调

仿佛又回到快乐的昨天

篇13:西江月,西江月苏琼,西江月的意思,西江月赏析

西江月,西江月韩元吉,西江月的意思,西江月赏析 -诗词大全

西江月

作者:韩元吉朝代:宋体裁:词 山路冥冥雨暗,溪桥阵阵花飞。一年寂寂又春归。白发自惊尘世。不惜障泥渡水,且寻团扇题诗。杜鹃休绕暮烟啼。我欲风前重醉。

篇14:西江月,西江月苏琼,西江月的意思,西江月赏析

西江月,西江月陈东,西江月的意思,西江月赏析 -诗词大全

西江月

作者:陈东  朝代:宋  体裁:词   我笑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逢。欢情尽逐晓云空。愁损舞莺歌凤。牛女而今笑我,七年独卧西风。西风还解过江东。为报佳期入梦。

篇15:西江月,西江月苏琼,西江月的意思,西江月赏析

西江月,西江月吴儆,西江月的意思,西江月赏析 -诗词大全

西江月

作者:吴儆  朝代:宋  体裁:词   竹里全无暑气,溪边长有清风。荷花落日照酣红。雨过遥山翠重。老作宫祠散汉,本来田舍村翁。腰缠三万禄千锺。也是一场春梦。

篇16:西江月,西江月苏琼,西江月的意思,西江月赏析

这篇课文是一首词。作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是夏夜在黄沙岭上所见到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这首词分为上阕和下阕两部分。词的上阕描写的是黄沙岭夏夜清丽喜人的景象,下阕描写了黄沙岭上轻云、阵雨的天气变化以及词人的愉快感受。

二、设计理念

教学遵循学生“诵读为主,自主感悟”的原则。通过读字音、读韵味、读画面、读情感这一诵读过程,创设学习词的语感境界,引导学生融入想象,自读自悟,勾勒画面,相互交流,体会意境。在多層次诵读的基础上,展示学习成果,获得更深的体验。实现“大语文”教学理念。

三、教学目标

1、在诵读中扫清文字障碍,重点读准多音字“转”和“见”。划分并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

2、边读边想,想象词中描绘的美好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3、通过反复吟诵,品味词的意境,达到熟读成诵目的。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好词的字音、节奏和韵味,熟读成诵。

难点:结合想象,感悟画面,读出作者的情感。

五、课前准备

1、准备《西江月》的图片、诗词及朗诵作品。

2、和学生一起收集辛弃疾的资料。

六、课前谈话

创设情景,知诗人

教学过程:

一、介绍由来,解词题

师介绍词牌,引导学生理解词的题目。

二、读准字音,初读词

1、自读,指名读,强调多音字“转”和“现”。(出示课件,板书:音)

2、读出节奏,注意音断意连

三、读出节奏,品韵味

1、引导学生划分词句的节奏,交流讨论,指名读。

2、听朗读录音,体会读词时要音断意连。(板书:韵)

3、模仿古人,读出词的韵味。

四、想象画面,悟情感

导:穿越时空,只需要有一双想象的翅膀,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1、出示第一句,学生交流汇报。

导:这会是怎样的月亮啊?喜鹊被惊动会怎么样呢?

不写“啼”而啼自现,这真是“此句无声胜有声啊!同学们,一直以来人们为这个“别”一直在争论不休。(课件出示不同的解释)你认为是哪一种解释呢?为什么?

生说到“离开”时:月光惊醒了睡梦中的喜鹊,使它离开树枝,那么这里的“别”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别”呢?好一个依依不舍的“别”啊!有感情读句。

生说到“斜枝”时:正如苏轼诗中的“明月惊鹊未安枝。

生说到“另一枝”时:专家认为这样诗词对仗工整。词人遣词用字除了向我们展现画面,更多的寄予一份情,让我们带着文字背后的情再读这句。

2、导:小声读读整首词,你还会看到更多的画面。

学生自读,汇报交流。

教师启发:

(1)是谁在说丰年?在说什么?

(青蛙在说)稻花飘香,丰收在望,就连青蛙都在为农民高兴的唱起来。谁能读出静夜里蛙声一片的美妙。

(辛弃疾在说)好一个心系百姓的辛弃疾,闻到了稻花香便会想到贫苦的百姓会因此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读出词人的这份喜悦之情。)

在如此美好的夏夜,你的心情怎样?想必辛弃疾此时也和我们是一样的心情。明亮的月光,惊醒的鹊儿,微微的凉风,鸣叫的蝉儿,清新的稻花香,欢唱的青蛙,这一切多么的美好,让我们一起置身于这么美好宁静的夜晚,感受着清风明月,轻轻地吟一吟吧——齐读上阕。

(2)辛弃疾陶醉于黄沙道的美景之中,却不知天气已悄然发生变化。水稻扬花的时候来一场及时雨再好不过了。时刻关心着百姓的疾苦的辛弃疾看到这场及时雨心情怎么样?(高兴)这就是忧国忧民的辛弃疾呀。带着这份高兴之情读——(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只是高兴吗?(着急)对呀!他得赶紧找地方避雨,要不然就淋湿了。乌云越来越密,大雨就要来临,他找到避雨之所了吗?(出示: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什么是旧时茅店?读到这里有什么疑问吗?(既是熟悉的茅店,怎么还忽见呢?)(学生:可能太着急了,忘记这里有个小茅店。学生:可能还沉浸在及时雨的喜悦中。学生:也可能陶醉在美丽的夜色中。)正在他要找地方避雨的时候,旧时的茅店出现在他的面前,你能从哪些字中体会这份惊喜呢?一个“转”一个“忽”,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让我们感受只有路遇急雨的人才能享有的那份惊喜。(齐读)

一场及时雨,一个茅店带给词人满心的喜悦,让我们再带着喜悦之情朗读下阕。(齐读)

3、夜已经很深了,辛弃疾躺在床上,闭上眼睛,(提醒学生:还有辛弃疾没有闭上眼睛哟)可心中满是欣喜,不由得轻声吟诵:……

4、小结:想象的魔力真是不可思议,在想象中读词,不仅读出了一幅幅画面,还体会到了作者的一份份情思。(板书:画、情)

五、结合板书,总结延伸

这节课,我们通过读,不仅读准了字音,读出了词的韵味,还读出了一幅画面,一份情感。运用这种方法,让我们去读更多的唐诗宋词,享受每一个经典带给我们的美好感受。

板书设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

音画

韵情

课后小结:

教学遵循学生“诵读为主,自主感悟”的原则。通过读正确,即读准字音、读对节奏;读韵味,即读出画面、读出情感这一诵读过程,创设学习词的语感境界,引导学生融入想象,自读自悟,勾勒画面,相互交流,体会意境。

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讲解词牌的来历,由此让学生初步了解词的历史和文化,激发学词的兴趣。

篇17:西江月,西江月苏琼,西江月的意思,西江月赏析

西江月,西江月龚大明,西江月的意思,西江月赏析 -诗词大全

西江月

作者:龚大明  朝代:宋  体裁:词   我本无为野客,飘飘浪迹人间。一时被命住名山。未免随机应变。识破尘劳扰扰,何如乐取清闲。流霞细酌咏诗篇。且与白云为伴。

上一篇:母亲节祝福语大全 感恩母亲节下一篇:2010年村官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