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容《人到中年》内容摘要

2024-04-20

谌容《人到中年》内容摘要(精选3篇)

篇1:谌容《人到中年》内容摘要

谌容《人到中年》内容摘要

一、作家自述

我个人认为《人到中年》不是伤感小说。十年浩劫,伤痕累累,难道就没有伤感?我的确在小说中提出了中年知识分子的问题,希望引起社会关心。但我同时想通过陆文婷的形象探索生活的意义。陆文婷不是高大形象,她是一个极为平凡的人,我觉得我们的生活正是由这些平凡的人在推动。正是千千万万这样的星星,组成了我们祖国灿烂的夜空。

摘自马立诚:《静悄悄的星——访女作家谌容》,《中国青年报)1980年7月26日。

我写“马列主义老太太”,是在生活中长期地观察了这样的人物,我熟悉她们和她们生活的环境,以及她们思想性格形成的过程,她们的一举一动都活在我的脑海中。

创作首先是内容创新,不断地发现新的主题,新的性格,其次才是适应内容需要的形式的创新,追求新的结构,新的意境,新的风格等等。我很害怕自己作品的重复。

摘自孙武臣:《‘‘我要好好写,认真写!”——访女作家谌容》,《星火》1982年第11期。

在《人到中年》小说里,主人公陆文婷被从死亡线上抢救过来了。有些读者写信给我,说这是强安上去的“光明的尾巴”,“与其让她活下来,不如让她死去,更能显示悲剧的力量”。也有些外国朋友问我:“让陆文婷活下来,是不是反映‘官方意图’?”

我的回答是明确的:“陆文婷没有死,这不是‘光明的尾巴’,也不是‘官方意图’,而是作者的愿望:我不愿意她死。”„„陆文婷是不应该死的,人民需要她;尽管生活给她以那样的重担,但生活毕竟是令人留恋的。陆文婷还有很多工作没有做完,还有很多心愿没有偿还,她应该活着。于是,我让她活下来了。

摘自谌容:《从陆文婷到蒋筑英》,《光明日报》1983年2月3日。

二、重要评价观点 我们说,生活中确有阴影,作家当然要加以揭露。问题在于小说中的这层阴影是由什么人构成的呢?作家用含蓄的笔触,为我们刻画了“马列主义老太太”——高级干部焦副部长的夫人秦波,还有那位赵天辉院长,以及在陆文婷病重时不肯派车的干部们。毫无疑问,作家所针砭的这几个人物,也是读者所不喜欢的,尤其是秦波。可是,要说就是他们给陆文婷以及坚持要离开祖国到国外去的姜亚芬夫妇的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却难以令人信服。这部小说提出了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然而反映出来的生活却是不准确的,模糊不清的。它的格调是低沉的、感情是哀伤的。

摘自晓晨:《不要给生活蒙上一层阴影——评小说(人到中年)),《文汇报)1980年7月2日。

细细回味小说字里行间饱含着的忧患意识,我们便不难发现,作者最终的意向,还不仅仅限于呼吁人们睁开双眼,正视中年知识分子的问题,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作者的用意是比这层显见的社会呼吁要更加深刻得多,她要求我们透过“中年”问题,进一步思考与此有关的另一些更具根本性和普遍性的问题。譬如,如何调整社会的价值和伦理体系,让人们重新认识什么是真诚,什么是虚伪,什么是有意义的付出,什么是无价值的浪费生命;知识分子的问题究竟暴露了中国社会哪些更加可怕的深层隐患?陆文婷,还有傅家杰、姜亚芬、刘学尧们的“疲劳”和“断裂”难道仅仅是身体上的某种病变吗?他们的人生理想、价值追求到了不惑和知天命的中年,不也同样面临着可怕的疲劳与断裂吗?看了《人到中年》,我们难道仅仅对“马列主义老太太”感到厌恶?秦波那样的人,难道只是激起我们些微的不快,而不触发我们对某种高调话语的怀疑和反思吗?秦波们该不该对我们社会外在和内在的“疲劳”和“断裂”负责呢?在诸如祖国、民族、时代、社会、人民这些宏伟的概念底下,个体、个人究竟有没有他的绝对可靠的价值定位?

所有这些追问,合在一起,构成了《人到中年》深刻而尖锐的主题探寻„„作者着眼的是“中年”问题,但是那时候的小说,甚至整个社会的思想水准,放在80--90年代的历史进程中来看,都不能说已经达到了中年的深刻与成熟,中年的不惑和知天命。所以,对今天的读者来说,体会这部中篇在当时所达到的深度,或许更为重要。

摘自郜元宝:《{人到中年)摘评》,《当代作家评论》1995年第3期。

小说以撼人心弦的笔触,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揭示了问题的复杂性和危害的严重性。陆文婷病倒,姜亚芬出走,表现形式不同,根源却是一个。当然,她们并非心甘情愿,而是情势使然。那么,构成困扰中年知识分子的情势的因素究竟 小说以眼科医生陆文婷的治病过程,作为贯穿全篇的“骨架”,而陆文婷的形象则是作品描写的重心。作品通篇以陆文婷在病榻上朦胧的幻觉作艺术展开,交错地表现了陆文婷艰难坎坷的生活命运和她内心美好而又复杂的情感意绪。小说在陆文婷的意识流程之外,又交错了多种意识流程,通过她的丈夫、好友亚芬、眼科孙主任、医院赵院长等,让他们.触景生情,因情起忆,把深深印在各人脑海中的陆文婷生活片断和他们对陆文婷的情感,在一种无意识的忆念、回想中断续地闪现出来。实际上是从多种心理角度,以多种心灵折光来描绘、透射陆文婷的形象。作者还采用时隐时现、时断时续的方式,在陆文婷意识流动和其他人多种意识流程交错中穿插进一些对人物行动和人物关系的正面描写,像陆文婷替焦部长、王小曼、张老汉三次做手术的过程,就是用正面叙述的办法。它对刻画陆文婷的形象,起了重要的作用。由此看出作者谌容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来塑造陆文婷,一是人物自身的幻觉、自由联想,二是周围人物的多角度心理投射,三是正面叙述描写。摘自陈荚兰:《文学思潮与当代小说》,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49页。

三、作品简析

《人到中年》是谌容小说的代表作,发表于《收获》1980年第1期。小说一经问世,立即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并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人到中年》的讨论。这场讨论不仅仅是对该小说成败得失如何评价的问题,而且还涉及如何反映新时期的社会矛盾这一重大现实问题。当1980年以前的大量作品还在回顾历史的时候,谌容却一下子把目光从历史转移到现实中来,真实地描写了现实生活的矛盾,从陆文婷的艰难人生道路看到知识分子,尤其是中年知识分子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形象地概括了成千上万中年知识分子的普遍遭遇,这是独具慧眼之见:陆文婷的“断裂”、傅家杰的未老先衰和姜亚芬夫妇的出国,揭示了中国一代中年知识分子在庄严的责任感、神圣的使命感和不胜承受的工作重担、生活重担之间的矛盾和困扰。在此基础上,小说进一步把中年问题提升到人生价值这一更具根本性和普遍性的高度,显示了不同凡响的思想力度,这不仅对当时,即使对现在和未来都具有丰厚的社会意义和高度的审美价值。在艺术表现上,《人到中年》也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尝试。它采取多视角的手法,打破以时间为序的传统结构,表现出很大的跳跃性。小说以陆文婷的病状为经,以其20多年的人生经历为纬,立足于病床这个中心,向各个方向辐射,把发生在诊断台、手术台、办公室、托儿所、厨房、病房、餐桌等各个场景的事件连接起来,通过主人公以及周围人物的幻觉、回忆、联想多角度多侧面地刻画人物,渲染悲剧气氛。将陆文婷的奉献、成绩、爱心与她的报酬、地位、生活条件进行对比,形成强烈反差,这种反差越大,陆文婷形象的悲剧意味也就越强烈。

四、重要研究论著目录 1.谌容:《写给(人到中年)的读者》,《工人日报》1980年7月7日。

2.谌容:(从陆文婷到蒋筑英》,《光明日报》1983年2月3日。3.朱寨:(留给读者的思考——读中篇小说{人到中年)》,《文学评论》1980年第3期。4.晓晨:《不要给生活蒙上一层阴影——评小说{人到中年)》,《文汇报》1980年7月2日。5.田中全:《‘‘马列主义老太太”——谈{人到中年)里秦波的形象》,《人民日报》1980年7月16日。6.王春元:《陆文婷的悲剧与生活的阴影》,《文艺报》1980年第9期。

7.杨忻葆:《探索生活意义的隽永诗篇——谈{人到中年)的结构艺术和典型创造》,《文学评论》1981年第3期。

8.何火任编式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谌容研究专集》,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9.《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谌容》,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

10.郜元宝:《{人到中年}简评》,《当代作家评论》1995年第3期。

五、名师导评

《人到中年》的故事情节的主线是,中年眼科大夫陆文婷因超负荷运转而突发心肌与梗塞,与此并行的辅助性情节是,陆文婷的同学、朋友姜亚芬离国出走。40多岁的陆文婷60年代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医院当住院医生,后与从事冶金研究的傅家杰结婚,并有了一对儿女。小说展示了繁忙的家务、狭小的居住空间、紧张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对陆文婷的重压。但是,不管多么疲劳、紧张和困难,只要面对着病人的眼睛,陆文婷就忘记了一切。一天上午,她一连为焦副部长、张老汉、王小嫚作了三个手术,终因劳累、紧张过度而病倒。在时而昏迷、时而清醒的过程中,各种幻想和朦胧的记忆纷纷从陆文婷的意识深处闪现出来:与母亲相依为命的孤苦的童年、单调而忙碌的大学生活、甜蜜的爱情、丈夫和孩子、朋友姜亚芬的出国晚宴、焦副部长夫人秦波的那令人难堪的不信任眼光„„她以为自己再也起不来了,然而,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她终于从死神那里逃脱,在丈夫的搀扶下迎着朝阳和寒风走出了医院。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陆文婷这个中年职业女性的形象。小说在对人物的塑造中,将人物置于角色冲突之中。作为医生,陆文婷对自己的工作全身心的投入,医疗水平为同行公认,医术和医德更是得到病人的交口称赞,然而她始终默默无闻,不事张扬,为社会奉献出自己的一切。作为妻子和母亲,她感情细腻,体贴温存,珍视家庭。但是繁重的工作使她难以尽好妻子和母亲的职责,为此她常怀内疚和自责。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的冲突和双重压力之下,她心力交瘁、濒临崩溃。作者还将这种角色的冲突与矛盾放在特定的社会现实环境中予以表现,从而揭示出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在小说写作的当时,中年,作为人生在事业上的高峰期,对这个年龄段的知识分子来讲,却是不仅要承受不堪重负的家庭重担,而且要面对社会物质条件的限制,面对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极其淡薄的社会政治文化氛围。这方面在小说发表后还引起的争论中,有截然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这部小说提出了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然而反映出来的问题都是不准确的,模糊不清的。它的格调是低沉的,感情是哀伤的。” “在可敬可爱的陆文婷大夫身上,党的政策的阳光被一层可怕的阴影给遮住了”;与此相反,有论者认为:“这种阴影决不是艺术给生活蒙上的,而是生活反射给艺术的。”小说中写到,丈夫傅家杰不仅支持陆文婷而每每挑起家务的重担,而且自己也有科研任务,可是回到家中连一张写字桌都没有,只好在床铺上写论文。这实际上触及到几十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的待遇及其价值实现问题。尤其是,小说中写到姜亚芬一家因为在生活上的现实问题不能解决,事业上才华不能够施展开来,终于抱恨离开祖国奔赴他国异乡,从侧面突现了上述社会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小说对陆文婷的塑造,因为尖锐地触及到了社会问题而丰富和强化了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也有人认为,在陆文婷的塑造中也有颇为浓重的理想化色彩,以致人物主体的确立让位于作者观念的传达,“缺乏作为一个觉醒的主人所应有的自主精神。” 小说的成功还突出体现在对秦波这个“马列主义老太太”典型形象的刻画。小说的叙述用嘲弄的目光打量着秦波的发式、服装、眼神,用讽刺的语调描摹她那一声“我的同志哟”的口头禅。她明明满脑子的封建特权思想和等级观念,却总是用一套革命的词句掩饰自己庸俗的、狭隘的内心世界;她先是居高临下、不屑于陆文婷为她的丈夫做手术,满口“对革命负责,对党负责”的高调,居然可以从党史上轻敌的教训谈到为焦部长成立手术小组研究手术方案的必要。而当手术成功、陆文婷病倒后,她踏进陆文婷的病房,面对刚被抢救过来的危重病人,做出了一系列夸张的动作,开口焦部长闭口时髦套话,滔滔不绝,指责院长对中年医生照顾不力,俨然是政策的体现者和代言人。对秦波这个人物,作者虽然着墨不多,却活画出一个趾高气扬、目中无人、自我感觉良好、妄自尊大、矫揉造作的形象,也因此,“马列主义老太太”这个带着特定年代的历史记忆和话语特征的称谓,成为某一类人的“共名”。

《人到中年》在小说艺术形式上也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它以陆文婷的病情突发为经线,以她20年来的生活为纬线,从陆文婷病倒这个断面切入,让人物的生活经历在朦胧的意识中展开,同时不断穿插了他人的回忆和反应,从纵横两个方面加以延伸和拓展,形成了开阔的叙事空间。小说在叙述上对传统的全知全能的叙述有所突破,注重以人物的视角来感知和铺排故事,如此更能够开掘人物心理的深层内容,并且通过叙述视角的变化,引入不同的意识,使主人公的人物形象更具立体感。而对秦波这个形象的创造,显示出谌容的幽默天性和讽刺才能,这在她后来的小说中得到进一步发扬。这些丰富了现实主义小说的表现手法,使社会问题小说这种传统的小说类型融入了现代因素。

篇2:指导中年级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例谈

一、理清顺序, 段意合并

“段意合并法”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最通用方法。虽然现在不再提分段了, 但是掌握每篇文章的大体脉络, 即先写什么, 接着写什么, 最后写什么还是非常必要的。下面以《孙中山破陋习》为例, 谈一谈我是如何指导学生用这种方法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

师:谁能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生:孙中山当上了临时大总统, 废除了残害中国妇女几千年的缠足陋习。 (板书“废除”)

生:缠足给孙中山的姐姐带来很大的痛苦。 (板书“痛苦”)

(学生出现了暂时的沉默)

师:大家再仔细读一读, 看看课文还写了什么?

生: (恍然大悟) 还写了孙中山的姐姐很能干, 也爱唱歌。他很喜欢自己的姐姐。 (板书“喜欢”)

师: (指着板书) 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先写什么, 接着写什么, 最后写什么给它们排一下序。

生:1.喜欢;2.痛苦;3.废除。

师:对, 这就是这篇文章的顺序。这篇文章大体上可以分成三段, 你知道每一段分别写了什么吗?

生:第一段写了孙中山的姐姐很能干, 也爱唱歌, 他很喜欢自己的姐姐;第二段写了缠足给孙中山的姐姐带来很大的痛苦;第三段写了孙中山当上了临时大总统, 废除了残害中国妇女几千年的缠足陋习。

师:请你把“第几段写了”这几个字去掉, 然后把这三段的意思连起来说一遍。

生:孙中山的姐姐很能干, 也爱唱歌。他很喜欢自己的姐姐。缠足给姐姐带来很大的痛苦。孙中山当上了临时大总统, 废除了残害中国妇女几千年的缠足陋习。

师:好, 这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即使别人没有读过这篇文章, 但是, 经你这么一说, 也就大体明白了。现在, 谁能总结一下, 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生纷纷举手)

生:就是先分段, 然后把段意加起来就行。

师:大家总结得真好。大体上分段, 也就是按照“先写了什么, 接着写了什么, 最后写了什么”这三个问题, 理清文章的脉络。我们把这样的方法概括为“理清顺序, 段意合并”。

[反思]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时候, 往往头上一句, 尾上一句, 顺序混乱, 找不到重点。本教例一开始, 我并没有直接告诉“要按顺序来说”, 学生果不出所料信口开河。然后, 我请学生根据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给它们排一下序。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有深切的“体验”, 在错误中反思。我深知, “告诉”是没意义的。我们要想法给孩子一把猎枪, 而不是给他一只兔子。

二、要素弄清, 组合构成

“六要素概括法”, 这主要是针对写人记事的文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因为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中, 这种体裁的文章居多, 所以是训练的重点。下面以《军神》为例, 谈一谈我是如何指导学生用这种方法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

师:注意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事, 要注意这件事发生的时间。谁来说说课文发生在什么时候?

生:1916年的一天。 (板书“时间”)

师:好, 时间知道了, 事件发生的地点呢?

生:沃克医生的诊所里。

师:对, 人物大家肯定都清楚了, 一起说!

生: (齐答) 刘伯承。

师:那么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生:刘伯承前来治疗受重伤的眼睛。

师:经过呢?思考一下, 想好了再说。

生:动手术的时候, 他坚决不使用麻醉剂。

师:还有吗?

生:刘伯承一声不吭, 崭新的床单竟被抓破了。

生:还有他数了沃克医生用了72刀。

师:这点补充得好, 抓住了事情的重点。那么, 结果呢?

生:沃克医生忍不住称赞刘伯承是一位军神。

师:紧扣课题, 简单明了, 说得好。谁能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整理一下, 完整地说一说?大家先练习练习。

生:1916年的一天, 在沃克医生的诊所里, 刘伯承前来治疗受重伤的眼睛。动手术的时候, 他坚决不使用麻醉剂。刘伯承一声不吭, 崭新的床单竟被抓破了。他还数了沃克医生用了72刀。沃克医生忍不住称赞刘伯承是一位军神。

师:很好。那么, 全班都会说了吗?同桌互相说说。

师:像这样叙事的文章, 就应该说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我们把这样的方法概括为“要素弄清, 组合构成”。以后再遇到这样的文章, 知道怎么概括主要内容了吗?

[反思] 概括叙事类文章主要内容时, 学生要么面面俱到, 枝叶相连, 抓不到重点;要么丢三落四, 让人听不明白。这是一个难点, 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我采取的是“六要素概括法”。通过教例来看, 学生通过读书, 很容易就把“六要素”找到, 然后加以整理, 说成完整通顺的话。这种方法, 便于操作, 一学就会, 深受学生喜爱, 效果也最好。

三、写景状物, 抓住重点

概括写景状物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可以简单称作“时空概括法”, 因为写景状物的文章一般是按照空间或时间顺序来介绍“景”或“物”的。但是, 每一处的景物, 又往往从多个方面来描写。如何准确地概括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呢?下面以《北大荒的秋天》为例, 来具体谈一谈。

师:同学们仔细读一读课文, 先按顺序说一说作者写北大荒的秋天, 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生边读边画)

生:主要写了三处景物, 分别是天空、小河和原野。

师:“分别”这个词用得好。下面我把同学们分成三组, 天空组、小河组和原野组, 请分别说说你们的特点, 能用课本上的词语更好。 (生分组准备, 读书讨论。)

生:我们北大荒秋天的天空一碧如洗, 又五彩斑斓。

生:我们北大荒秋天的小河清澈见底。

生:我们北大荒秋天的原野热闹非凡。

师:好, 谁能把它们综合到一起说说?大家先练习一下。

生:北大荒秋天的天空一碧如洗, 又五彩斑斓, 小河清澈见底, 原野热闹非凡。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师:太好了!加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就更完整了。这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像这样写景状物的文章, 概括主要内容时, 要注意做到“两看”:一是按顺序看主要写了什么景物;二看这些景物都有哪些特点。也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写景状物, 抓住重点”。大家明白了吗?

[反思]《北大荒的秋天》这篇课文主要通过对天空、小河和原野三处美丽景物的描写, 表达作者对北大荒的喜爱之情。这三处景物, 显而易见对学生不难。但是, 对于理解每处景物的特点, 却是个不好解决的问题。深入研读文本, 可以发现, 本文作者在写每处景物的时候, 都使用了能概括景物特点的中心词, 如, 原野热闹非凡等。于是, 我设计了“把同学们分成三组:天空组、小河组和原野组, 请分别说说你们各自的特点, 能用课本上的词语更好”这一环节, 这样, 看似困难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篇3:美国外交电文“精彩内容摘要”

内贾德2009年在一场有争议的选举中当选伊朗总统后,欧盟曾秘密策划抵制参加内贾德的总统就职仪式。

沙特阿拉伯直接向伊朗外交部长抱怨,指责伊朗在中东干涉别国事务。

美国指责伊朗利用本应严守中立的伊朗红新月会向别国走私情报人员和武器装备,其中包括黎巴嫩。

美国使馆电报披露,美国正试图阻止军火从东欧流入中东地区。

美国私下里进行游说活动,以阻止一位伊朗科学家出任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的一个重要职务

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向美国国务院的一位高级官员保证,叙利亚将不会向黎巴嫩真主党运送武器。一周后,奥巴马政府向叙利亚提出了一个秘密抗议,指控叙利亚向黎巴嫩真主党运送了武器。

美国驻巴基斯坦大使说巴基斯坦军队在秘密赞助4个主要好战团体,包括阿富汗塔利班和制造孟买恐怖袭击案的恐怖组织虔诚军,美国投入再多的钱也不会改变巴国这个政策。而且,美国外交官发现提供给巴基斯坦用于打击伊斯兰好战分子的数百万美元并没有花在这个用途上。

美国大使馆的密电透露,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阿什法克·基亚尼将军考虑把总统扎尔达里赶下台,迫使他流亡,以解决政治分歧。话分两头,扎尔达里对美国副总统拜登说,他担心军方“会除掉我”。他告诉美国人,如果他遭到刺杀,就让他姐姐领导这个国家。另一份密电透露出,巴基斯坦总统曾被英国时任国防参谋长乔克·斯特拉普形容为“笨蛋”。

多年来,阿富汗总统哈米德·卡尔扎伊一直庇护着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的叛乱组织的首领。

阿富汗政府存在广泛的腐败现象,阿富汗副总统艾哈迈德-齐亚-马苏德去年在携带5200万美元现金飞抵迪拜时曾被制止并遭到盘问。

美国外交官报告称,他们怀疑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在与俄罗斯总理普京达成的秘密交易中获得了非常可观的个人好处。传闻称,俄方承诺将给贝卢斯科尼大笔能源合同。另一份备忘录援引贝卢斯科尼的一位朋友称,贝卢斯科尼喜欢派对使其在身体和政治上付出了代价。

美国使馆电报称,受雇对阿富汗警察进行培训的外国承包商发生了吸毒、付钱请年轻的“跳舞男孩”为他们提供娱乐服务的丑闻。内政部长请求美国使馆施加压力以封杀相关报道。阿富汗政府担心,如果媒体刊登相关的报道将会危及一些人的生命,它尤其担心这一事件的视频被曝光。

曾获得诺贝尔奖的作家索尔仁尼琴在他去世前4个月称赞了俄罗斯总理普京,称他作为俄罗斯领导人的成绩要优于叶利钦或戈尔巴乔夫。索尔仁尼琴1974年被苏联驱逐,他在20年后返回俄罗斯。

美国试图操纵那些反对其应对全球变暖方法的国家。

希拉里称,沙特阿拉伯是伊斯兰武装分子团体最大的资金来源,沙特政府不太愿意切断资金流。

伊拉克政府官员视沙特阿拉伯为其最大威胁,而不是伊朗。

黎巴嫩政府发现真主党组织在使用一个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机密通讯网络。它随后警告称,伊朗电信正在接管黎巴嫩。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谌容《人到中年》内容摘要】相关文章:

人到中年诗04-14

人到中年有感(诗)05-06

人到中年的情感散文05-24

人到中年,我心悠然诗歌04-11

也谈人到中年散文05-03

《人到中年》读后感06-03

写人到中年的经典句子05-08

人到中年的感悟的说说06-06

中年人生05-18

青、中年05-14

上一篇:六学习雷锋好榜样主题队会活动方案下一篇:独唱音乐会策划案